英文情信十篇

时间:2023-04-09 14:41:34

英文情信

英文情信篇1

 (1)To my one and only Valentine: I love you. 献给我唯一的爱人:我爱你。

 (2)Thousand of time I have thought of you .My heart is going high into the air and flying with my blessing towards you I don’t care loneliness. I am satisfied when you are happy and I am happy when I think of you!千万个思念,在空气中凝固。扬起风吹向你,带着我的祝福,寂寞我不在乎,你快乐我就满足,想你是我的幸福!

 (3)You mean everything to me. Please say yes.Happy Valentine’sDay, Honey!你是我生命的全部。请说你愿意。情人节快乐,我亲爱的。

 (4)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me you may be the world.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我,你是我的整个世界。

 (5)Those days when we were together appear in my mind time after time, because they were so joyful, happy, blest, disappointing, sad and painful. I miss you ,and miss you so mach…… 常常想起曾和你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开心、快乐、幸福、失落、伤心、痛苦的所有日子。很想你,很想你……

 (6)Sending you a kiss to say I’m glad that you are mine. Happy theday!送你一个吻,悄悄的说我很高兴你是我的。情人节快乐!

 (7)Be genuine and conceal noting.I write every wiod I wand to say on this small card.I wish my honey a happy Valentine’s day. 真诚,不必隐藏,把所有的话语,都写在那小小的贺卡上。祝我新爱的人,情人节快乐。

英文情信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专业英语;融合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又以专业教学为中心,其所占用的时间最多,教师、学生为此所花费的精力也最多。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服务的重点也应在为专业教学提供系统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的信息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存在着对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网络信息等重视不够,内容上存在着重复交叉,对师生的教与学带来诸多不便,也不利于图书馆专业英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一、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大部分学生词汇量少、对语音和语法掌握不牢固、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差,且缺乏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很多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由此导致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上兴趣淡薄,学习气氛不浓,学习信心低迷,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整体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根据多所职业院校对在校生专业英语调研反馈,学生有学好专业英语的愿望,问题的是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基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英语水平提升的双重要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不断探索,按照泰勒课程教育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采取了“三分三合”教学法(三分:分层次、分阶段、分模块;三合: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结合,职场教学、任务教学和项目教学相结合,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职场英语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岗位所需英语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为目的,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师生在专业英语教与学上,因为缺乏有力的教学资源支撑,在英语知识的吸收、应用以及拓展上开发深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在专业英语的长远学习和提高。

二、图书馆情报信息资源服务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图书馆对专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利用已成为潮流和趋势。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三大支柱之一,在学校居于“信息中心”地位,被称为“教学资源中心”。图书馆支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协助教师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陶冶个人情操,为师生提供了休闲娱乐等功能。图书馆通过提供包括英语在内的情报信息资源,直接和间接地支持了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一项的重要职能之一的情报信息职能,为专业教学提供支持。但要注意到的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和学校专业教学工作融合度不够,具体到专业英语教学上,还是各自为政,从而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对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一种损失。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专业英语教学融合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专业英语教学结合是必然趋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及专业的发展,都不能脱离情报信息的支持,在此情形下,图书馆如果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把注意力放在仅仅教会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目录,脱离学科专业的发展,单纯向读者进行灌输式的情报教育,传授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与操作技能,轻视文献信息的挖掘开发,就会使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更加被动。

同样的道理,高职院校在专业英语的教与学上,如果仍旧沿用以往强调学科基础、拓宽专业范围、注意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从一切跟老师走的习惯中走出来,突然进入到开放教育和开放学习的环境中,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在近乎盲目性的阅读中,顾此失彼,难以很好地坚持下来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他们迫切需要老师对他们在专业英语学习与图书馆文献信息导航相结合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同样的道理,专业英语教师自身也需要利用图书馆的英语情报信息资源,以便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及图书情报界也已意识到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和高校专业教育的密切关系,也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98年教育部立项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在探索高校图书馆情报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CALIS的带动下,其他省市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也积极进行尝试,已经形成的有: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天津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等。现实告诉我们,改革过去高校图书馆自我式发展模式,加强图书馆与教学系部之间的合作,走情报信息资源共建、共知与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是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专业英语教学与图书馆情报信息资源互融互通是高

职院校改革的一个平台。据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对“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和“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的概念重新思考与认识,将观念转变到“图书馆是与教学并列的场所”上来,将功能单一的文献借阅、流通阅览、情报检索、资源开发、参考咨询工作的形式与内容,整合到具体学科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参照学科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课堂授课制度和方法等,结合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探索出能使教授学科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提供准确文献信息这两种课堂融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过去服务教科研及师生阅读和学习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着与在情报信息只能开发与教学资源融合方面还存在着脱节现象,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具体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上,主要表现在:(1)图书馆专业英文文献数量少,英文原版书籍资料少,服务英语教学能力较弱;(2)图书馆功能开发不足,其情报信息保障专业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较弱;(3)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开展,没有能有效地和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进行结合,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4)师生对图书馆情报信息资源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引导,不会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情报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尤其是专业英语书籍借阅率极低。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专业英语教学融合的方法和手段。(1)构建“图书馆情报信息资源――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互惠互利、互动发展的具体技术方法和组织工作程序。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敢于突破教辅部门的束缚,直接面对专业英语的教与学,既做到在图书馆服务中育人和学专业,也把专业英语课程资源和教学过程,融入到图书馆职能体系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解决图书馆资源与专业英语课程互通互融不足的问题。其基本构架应是:高职院校对校内资源整合和利用进行顶层设计,在教辅部门(图书馆)及教学部门(专业英语课程所属部门)参与协作下,共建校内信息资源利用和专业英语教育教学新体系。(2)构建图书馆开发服务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五级工作通道。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着力于创新图书馆的情报信息服务工作,不仅自己主动为师生提供合适的专业英语信息资源,也要学会让教学系部参与专业英语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让他们判断图书馆所提供什么样的专业英语信息,才是符合英语专业教学需要的信息,同时引入行业中专业英语情报信息资源,通过建立“图书馆――教学系部――专业英语――行业单位――用人单位”的五级专业英语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联动体系。(3)构建教学系部参与图书馆发展的新体系。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上,应该把图书馆和专业英语教学单位、专业英语所属系部看作一个整体,采取统一目标,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以协调学院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为龙头,以图书馆情报信息资源、各系部资料室、基础部各教研室为脉络,以师生广泛参加为保障,进行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共同构建学院专业英语信息资源网络服务保障系统。

结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与专业英语教学信息资源融合中,有着潜力可挖,良好的、高效运转的图书馆信息开发和英语专业教学资源融合平台,必将更好地服务学院额专业教学工作,而专业教学参与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实现高校情报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共荣,也使得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实现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英文情信篇3

关键词:英语课堂;“真实”;英语素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年来,英语学习在我国已经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要把一门与汉语不论在发音、语法以及文化上都相差甚远的一门外语掌握好,谈何容易!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师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英语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机械空洞、英语学习功利化现象明显,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语言学习必备的一些真实性元素,如,真实的情景、语言、文化、情感等。因此,我们急切呼吁:给英语课堂多注入一些真实元素,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一、渗透原汁原味的文化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它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提高跨文化意识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当前英语教学所作出的明确要求。

二、使用准确地道的语言

案例:“I don’t like bananas,too.” “Look at here!”很多教师如此询问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Are you OK?”然而,Are you OK?一般用来询问他人身体、精神状态,用来询问是否完成任务并不确切。

[思考]很多教师在使用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时随意性较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地道的语言表达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言水平。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呢?一是要有学习意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我们缺乏语境,但可以通过参加较正规的英语培训机构、坚持看原版影碟、听原版英文歌曲等形式来弥补。二是要有使用意识。很多教师花了大精力去学习,语言水平不但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反而逐步下降,很大原因是学了之后没有坚持在真实的情景下使用,长久以后便形成了遗忘。因此,坚持在课堂上甚至课外进行英语交流是唯一的有效方法。除了课堂上尽量做到“Only English”外,还可以每周设置一天英语日,尝试尽量说英语。

三、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7以给笔友写信为话题。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完如何用英语填写信封和英文信的格式后,紧接着会指导学生写一封英文信。然而由于收信人多是家人、朋友或是诸如Peter,Mike等虚拟的人物,学生就没有真实的写信动机,缺

乏真情实感,也难以激发真实的表达。

[思考]情景创设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缺少了真实的情景,英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上述案例中不同的是,全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沈峰老师在执教A letter for a pen

friend一课时,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让学生给外国小学生回信交笔友。下课后,很多学生举着手中的信封问她,这里面真的是外国小学生写的信吗?我们写的信他真的能收到吗?沈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学生异常兴奋,他们将要回信给一个真实存在的外国学生,他们还将有可能与外国小学生成为真正的笔友!试想:如果学生发现里面并不真的是外国小学生写的信的话,他们可能真心去回信吗?他们的语言能真实吗?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

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

能力。

四、使用真心实意的表达

案例:某年级举行英语口语测试,其中有一个情景问答题为What’s your father’s job?答案本应是各不相同的He’s a(an) office worker, manager, teacher, doctor, policeman, businessman, lawyer...然而来自学生的答案却是唯一的:He’s a teacher.

[思考]这样的情景在英语教学中并不少见。为了让学生在口语测试中不失分或尽量少失分,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忽略学生的个性答案,而让学生背诵统一的、生硬的语言材料,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回答”了,而教师看着高分频频却暗自得意,殊不知学生真实的语言、真切的感受以及发散的思维都因这些唯一答案而受到禁锢。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很多教师要求学生一字不落地背诵课文,就连“同种意思、不同表达”都被禁止,而教师听着学生流利的背诵时还会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味的机械操练会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势。为了让学生在公开课上“大放异彩”,教师常常对新授内容进行过度渗透甚至是“彩排”,尤其是在表演环节,往往能听到学生震惊全场的“高水平发挥”,表达流利娴熟且毫无语法错误,仿佛学生天生练就了这身本领,

而教师听着满堂喝彩最终松了口气,殊不知在这种“娴熟表演”中错失了多少课堂生成的精彩和灵动。

英语课堂的真实元素缺失是由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英语教学经验积累较匮乏、教师英语语言素养相对薄弱等种种因素造成的。

英文情信篇4

1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该遵循的原则

只有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才能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因此,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

英语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因为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系统,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引用的语言材料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1.2 趣味性原则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是13~16岁,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符合趣味性原则,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听说内容,整合图片、声音、文本、视频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1.3 主体性原则

我国素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努力做到人性化教学。笔者这里所提到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的参与性,表现在学生的主动性如何。因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特点,整合信息技术与听说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学习的乐趣。

2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结构和新知识相互作用实现的。建构主义倡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焦点的学习,着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非常适用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从建构主义来看,它所倡导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新定位,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式学习,而是围绕学生和学习这两者来进行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发展飞快的时代,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创设逼真的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创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心理,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

3 如何整合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

笔者在分析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理论依据后,结合自身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经验,对如何有效整合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3.1 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教学,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良好条件

学生学习的需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而需要的驱动力是它的动力性。所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利用好学生的兴趣,把它运用到英语教学上来,学生很容易进入英语学习环境中。

那么,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在听说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通过有效整合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集声音、图片、视频和文字为一体的功能,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主动进行思考,并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圆满完成教学既定目标。

比如在教人教版新目标“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这一课时,先结合课文教学,把出现过的短语用PPT展示出来,如going sightseeing、going fishing等表示干什么的短语,并且在这些短语下面配上相关的图片,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短语的理解。等学完这些,教师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听出里边的人物在暑假将要干什么。播放完之后,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然后用多媒体呈现听力原文,用红色字体标出原文关键的句子信息。最后,教师随机选择图片,让学生依据图片进行对话练习。这样的整合流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用点儿心,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教学,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激发学生多听说英语的兴趣。

3.2 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教学,丰富教师教学方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式吸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还会挫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另一弊端是学生几乎没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所以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而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教学,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变革教学方式,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侧重听说锻炼,并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不断调整优化。

比如,教师在教“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UFO arrived”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观察和思考,进而分组讨论UFO来临时大家会做什么?会想些什么?基于初中生的英文水平,教师可以允许学生用中文讨论,但是在表达时要用英文,突出“说”的能力。然后,自由讨论结束后,播放课文听力材料,带着问题进行听力训练。教师要强调学生要集中精力去听。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以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3 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主人翁的滋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真正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中”转变过来,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英语教师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教学,降低听说教学难度,刺激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并结合教材内容提供合作探究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整合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摸索整合模式和整合策略,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让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听说教学显示自身的优势,努力在听说教学中坚持实用性、趣味性和主体性原则,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创设逼真、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丰富自身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魏丽英.谈英语课堂教学与听说能力的培养[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英文情信篇5

【关键词】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

一、前言

在国际化形势推动下,我国与世界各国展开了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而英语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其实用价值日益凸显,并逐渐设置了商务英语、科技英语以及旅游英语等分支,面向不同专业领域提供英语服务。其中传统文学翻译秉持的是“信达雅”原则,但这一原则对应用英语的翻译并不能完全适用,甚至以“信达雅”作为理论指导的应用英语翻译质量并不能达到预期。针对这一情况,应用英语翻译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理论与实践之间互相呼应,为应用英语翻译起到更加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应用英语翻译的目标

语言作为沟通工具,需要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建立桥梁,保证双方互相理解,而应用英语更加强调实用价值,翻译工作也要围绕实践需求而进行,并应以实践应用设置目标,例如旅游英语中需要介绍景点基本情况,其主要目标在于吸引国外游客;商务英语中广告翻译是宣传产品优势,打开国外消费者群体市场等。由此可以看出,应用英语翻译目的在于如何让受众群体更快的理解产品、景点的卖点,只要英文翻译能够为景点吸引游客、刺激产品销量,就已经达到了人们对英语翻译的要求,实际上英文翻译是否完全符合中文含义,既不是受众群体所关注的问题,同样也不是商家所关心的焦点[1]。在应用英语中,“信达雅”翻译原则相对要处于次要位置,而这显然与传统文学翻译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并不需要严格遵循语言翻译的准确、通顺与优雅得体。

三、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的必要性

应用英语翻译与文学翻译两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有所不同,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的方法也应当随之变化,同样翻译过程的理论指导也应有所不同[2]。而事实上,国内英语翻译所接受的理论指导仍然是以“信达雅”为主,即使是应用英语翻译也是在“信达雅”原则指导下展开的,国内学者对于应用英语翻译的讨论基本上停留在以“信达雅”为核心的层面当中,没有将应用英语翻译独立出来[3]。例如,国内某地一次举办国际龙舟节,为了吸引到更多国外游客,将中文宣传词翻译为英文,宣传词中有一句说道:“城是不夜城,龙舟会是群英会!”根据“信达雅”翻译原则,译者将其译为Therefore, we should say: “It is a city without night;its Dragon-Boat Festival a gathering of heroes.”尽管这一翻译比较完整的表达出原文的内容,但是在英国、美国人读来,却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并不能理解Z言要传达的涵义,更无法达到为龙舟节宣传的目标。从“信达雅”翻译原则衡量,这一英文翻译并不存在失误,也不存在语法错误,但是就应用英语翻译的目标来看,这一翻译却未能达标。为了保证这一翻译具有可读性,可根据翻译呼唤理论指导,将其译为“Therefore, we should say: the Dragon-Boat Festival here is a rare occasion for merry-making.”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应用英语翻译现状不容乐观,而将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应用其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应用英语翻译问题的重要举措[4]。

四、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的运用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信达雅”翻译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是较为适宜的,而由于应用英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更加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翻译原则适当进行调整,因此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的应用较大的实用价值,具体包括“看”、“译”、“写”三个方面。

1.翻译呼唤理论对“看”的理论指导

“看”所强调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收集并阅读真实材料,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便于受众所理解。随着目前互联网技术普及,人们有更多的渠道来获取地道的英语材料,包括报刊、杂志等也是阅读英文材料的途径,了解到真实取材与英国、美国的生活真实场景,饮食、居住、出行以及娱乐消遣等等。“看”这一途径实际上是翻译应用英语的累积阶段,也是基础阶段,但这一环节往往却未引起重视。在完全不了解英文原文的情况下,译者的翻译往往显得过于空洞,或者完全不符合英文阅读习惯,甚至不为读者所理解[5]。因此,为了解决当前我国的中式英语问题,转变英文翻译中的中式思维,就必须要阅读大量的英文原文材料,在英文原文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中文、英文两种文化的了解较为充分,才能从实际需求为出发,达到应用英语翻译目标[6]。

例如,有一家超市在存包箱上附有使用说明,同时还附有英文翻译,其中将“存”、“取”分别翻译为“Deposit”、“Withdrawal”,尽管这两个单词的含义正确,并不存于误差,但是却远离生活实际,显然缺少对相关英文材料的阅读,对英美国家超市存包处的说明并不了解,甚至美国、英国顾客会对这一翻译感到困惑。因此在翻译呼唤理论中“看”的指导下,收集阅读相关材料可以发现,英美国家将存包处的“存”、“取”称之为“to use ”、“to remove contents”这一使用说明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因此不妨借鉴这一经验进行修改,经由“Deposit”、“Withdrawal”到“to use ”、“to remove contents”的转变,由命令的口吻转为祈使句。

2.翻译呼唤理论对“译”的理论指导

在翻译呼唤理论中“译”的理论指导也起到十分关键作用,而这不仅不能逐字逐句的翻译,同时也与“信达雅”中的“信”有所区别,相反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应用的要求进行翻译。通常情况下,呼唤理论指导英语翻译中,“看”、“译”两者需要互相结合进行使用[7]。例如,一家店铺开业后向顾客推出了会员卡制度,其中规定会员应当在付款时出示会员卡,而会员卡制度在国内外均有广泛使用,因此完全可以借鉴国外店铺对会员卡使用制度的一些说明,在“看”的基础上进行“译”。查找资料后发现英国某商家对会员卡使用制度有这一说明“……the card must be presented”,因此在翻译“付款时请出示会员卡”时,甚至可以完全套用这一句式,无需进行改动。

实际上,“看”与“译”两者之间共同构成了翻译呼唤理论的一个部分,其中“看”属于前提条件,“译”则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充分的阅读材料,了解英文使用习惯,才能够做到有|量的翻译。与此同时,很多学习者认为英文翻译太难、太复杂,英文翻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均与“看”的缺失有一定关联。但应当注意的是,以“看”为基础进行的“译”,所强调的更多是能够直接借鉴经验、直接套用的某一个句式等,例如会员卡使用制度等均有着固定句式,中英两种文化下的应用模式也相差无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中,中英语言习惯存在差异,例如海报、活动通知等,中文习惯于将信息分为时间、地点、人物、场景等要素,并且在其中填写内容,而英文在一整句中表达。而基于应用英语的实用价值,认为应当以英文习惯作为翻译的格式参考,来满足英文使用者的阅读习惯[8]。

3.翻译呼唤理论对“写”的理论指导

翻译呼唤理论中“写”的理论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应用英语的实用价值较为突出,功能性显著,如果仍然以“信达雅”作为翻译原则,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使用功能产生限制。针对这一情况,翻译呼唤理论认为译者只需要了解中文原文所预期达到的效果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格式进行翻译,无需根据原文内容逐一进行翻译[9]。通过这一方式,翻译人员的自由发挥空间更大,并且从国外消费者、游客、顾客等受众群体作为出发点进行翻译使英文翻译更加符合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实现应用英语的翻译目标。

例如,同样是在国内某地的国际龙舟节宣传词中,有内容如下:“视彩鸽偏飞,低眸漂灯流霓,烟火怒放,火树银花”,这一语言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特征,辞藻华丽优美,而根据“信达雅”原则进行翻译,则将其译为:“Looking above, you can see the doves flying about;looking below, you can see the floating lanterns glittering”,尽管这一翻译表达出了原文的内容,但是并不能向国外游客传递出宣传龙舟节的信息,因此根据翻译呼唤理论中的要求,给予翻译者一定的空间,将句式调整为:“And when looking above, you can find doves flying about.At night,you can enjoy the floating lanterns glittering. ”通过这调整,有效的传递出原文的龙舟节的信息,符合英美游客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应用英语的目标。

此外,目前应用英语翻译质量难以提升的原因与国内高校未设置应用英语翻译相关课程有一定关联,学生练习的翻译内容多是在“信达雅”原则指导下进行文学翻译,对商务英语、旅游英语以及科技英语的针对性练习欠缺,因此也需要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增加应用英语翻译练习时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化形势的推进下,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沟通工具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应用英语具有实用性极强的特征,如果以文学应用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作为理论指导,则与应用英语的实际需求并不能相符,因此需要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为应用英语翻译作为理论指导。基于这一情况,呼唤理论中“看”、“译”、“写”作为翻译原则能够为应用英语提供指导,通过阅读英文原文材料、了解阅读习惯、给予适当翻译空间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应用英语翻译的质量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刘焕.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6):118-120.

[2]单文波.交际翻译理论观照下的公示语翻译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05):104-106.

[3]刘晓芳.基于“目的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8(05):96-100.

[4]徐盛桓.语言学研究呼唤理论思维[J].中国外语,2013,08(01):1.

[5]王琦.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赤子(上中旬),2014,12(23):156.

[6]王冰华.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的教育研究[J].亚太教育,2016,11(13):163.

[7]李颖.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类型理论在医学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文化学刊,2016,07(05):179-180.

英文情信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信息化 听力 口语 写作

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贯彻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实现有效整合。同时,英语新课标也强调,英语课堂应纳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充分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使学生对英语更感兴趣,提高学生探索英语的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所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整合各项英语教学资源,优化现行的教学模式,打破僵化模式的禁锢,具有非常较强的现实作用。

一、打破传统听力禁锢,视听结合激发听力兴趣

在传统初中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主要依靠口头朗读、录音机来进行听力教学。尽管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但其较难控制。如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因受本地口音影响,语音不准,语调怪异,以至于其发音与正确的读音有所差异。由此,学生极难从教师处取得正常的听力知识。然而,信息化技术却可恰如其分地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来看:利用优盘、移动硬盘等大容量、易携带存储介质有利于准确存储各种英语听力材料;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三者共同展示的听力内容,使学生在调动听觉的同时还能调动视觉,进而消除听力疑惑,显著提升听力水平。最重要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如视频、音频等,学生能随意对播放内容进行快速重复播放或前进后退播放,从而使学生通过重复听力来理解句子内容。相较于录音机等听力工具,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信息化手段下的各种听力内容均由专业英语读者朗读,语音纯正、地道,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可取得另一种享受,从而大力提高英语听力效率。

二、创设语言环境,激活口语学习动力

国内对外开放深度日益加大,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口语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环境的支持。这也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要善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适合口语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情景模拟课堂上感受英语。如在教授“Can I help you?”句型时,初中英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如下情景:一个学生到文具店购买铅笔时,由另一个扮演商店营业员的学生向其提问“Can I help you?”,从而使角色扮演双方都能了解该句型在何种情境下应用。又如,可从网络上下载扶助老奶奶过马路、到旅店住宿等动画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类情景中是如何应用“Can I help you?”句型的,并了解该句型表达的环境与内涵,真正将呆板的课堂转变成活跃的口语交际场所,强化初中生口语交际Excellent等,并使之成为学生表达常用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英语教师还可为学生介绍外国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等形式与外国学习进行英语交流,实现中英互动。同时,初中英语老师也可在课后利用微信等语音工具与学生进行简单式英语沟通。

三、灵活变换阅读材料,增强学生阅读欲望

随着中考试卷阅读量不断增加,阅读已转变成初中英语重点关注的核心内容。当前,如何高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建议,初中英语教师应根据《新目标英语》对长篇阅读文章进行梳理。基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可适当应用信息化手段,如幻灯片、动画视频等将长篇阅读文章整理成动态可视的动态阅读文章,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英语知识;同时,建议初中英语教师重视网络的阅读教学作用,积极用网络工具丰富自身的知识。如在上课前,英语老师可在互联网上搜索与初中生词汇记忆、文章阅读有关的素材,亦或订阅电子英语杂志,使自身能够取得更丰富的阅读题材,掌握更多优质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引导学生参与阅读的效率。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为学生提供集图像、文字、声音为一体的阅读材料,有利于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除此之外,若学校信息化水平较高,还可开展计算机辅助英语阅读教学活动。

四、变静态为动态,强化学生写作热情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在写作训练方面多对学生采取单一写作要求,如让学生根据命题进行写作或者改写课文,以至于学生对英语写作提不起兴趣。然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则不同,它可让学生不在局限于枯燥的英语字母拼写,并将英语写作转变成生动有趣的画面想象创作。如笔者在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时,首先利用计算机展示事先在网络上下载的迷人画面或一段无声动画视频,并给出一些关键的英语单词,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画面、视频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写作。为了防止学生通篇创作都用单一句型,笔者还对学生的词汇用法、句型、语法项目等做了具体的规定。实践证明,这种网络教学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激情。

结语:对于新时期而言,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趋势。以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关键的信息化手段正一步步渗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唯有我们将其重视起来,并利用其功能,结合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步步深入,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这也是本研究提倡聚焦信息化手段,创设初中英语新“引擎”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章燕.谈如何实现初中英语的信息化教学[J].校园英语.2015.

英文情信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71-01

一、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能够把图片、声音和视频等资料整合为一体,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接触,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把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形象化。而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习模仿的能力,从以前的“哑巴”英语逐渐变为开口英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这门外语的能力,在学习和使用一门语言时,往往需要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脱离了具体的情景,学习英语的效率有无从说起。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这一内容则可以有效构建情景教学,把单词或句型通过情景的方式来呈现,可以让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具体。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浅析

英语教学具体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因此下文就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背景对于英语教学的这四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1.听力教学

学会听,是实现语言交流的重要前提,学习英语更是如此,只有会听,听得懂,才能实现后续的交流和沟通。而且听力在考试中也占有很大一部分分值,所以加强英语听力教学,这既是应试教育的要求,又是实现学生英语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往往就是通过老师的口头传授或通过录音机来进行模仿,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但是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比如方法单一,形式简单,容易受到英语老师口语水平的限制。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这一内容,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听力教学的不足之处,比如可以通过移动硬盘、u盘等容量大,便于携带的存储介质来实现英语听力材料的存储,一方面听力材料容易保存、携带、复制和编辑,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声音、文字和图像一体化展现,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听力练习中的难点问题。而且运用信息技术来播放英语听力材料,可以实现播放内容的随意前进、后退、停止和重播等,学生遇到听不明白,不甚了解的地方就可以进行重点学习,老师也可以根据情况对听力内容进行随意切换,这些都是传统录音机无法实现的功能。

2.口语教学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能够通过英语进行口语交流,而且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熟练掌握英语口语显得尤为重要。英语口语的联系离不开语言环境,但是社会和学校比较难以满足构建英语语言环境的条件,学生英语考试分数可能很高,但是在实际运用英语交流却很困难。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适合口语练习的语言环境,在课堂上实现生活情景的模拟,便于学生进行口语的练习和交流。比如在练习“Can I help you”、“How much・・・”句型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一个小朋友去商店,服务员问小朋友“Can I help you?”,小朋友选择好商品后问服务员“How much・・・?”。通过信息技术构建语言环境,可以让课堂真正成为语言交流的场所,让学生能说、敢说,提高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对于初中高年级的学生,英语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聊天软件同外教或国外友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要尽量做到使用英语,长此以往,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3.阅读教学

随着中考阅读量考察的增加,阅读练习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这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增加学生英语知识面的关键环节。现在所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几篇篇幅较长的阅读文章,这些文章如果仅仅是通过老师讲解或插图理解很难让学生了解透彻,尤其是城市的孩子远离大自然,不熟悉农村的生活,而乡镇的孩子对大城市的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感到茫然无措。这就需要英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把资料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借助直观、生动、有趣的课件理解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比如网上检索或下载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改变传统英语阅读题材范围狭窄,内容陈旧的弊端,增加学生阅读的知识面,扩宽学生的视野。而且网上的英语阅读材料大多比较新颖,内容趣味性很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4.写作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效率,无疑得让学生多加练习,让学生熟能生巧。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大多比较单调,一般都是通过命题写作、改写课本或者写英语日记等,这种写作训练方法效率往往不高,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从说起,写作兴趣不高,而且写作的题材和句型都是固定的几个,毫无新意,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容易心生反感。近几年,中考英语写作更倾向于情景写作或看图写作,因此老师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要着重把握这两个方面。而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训练,可以让图画更加清晰,在配上关键性的词汇,或播放一段连续的故事视频,让学生在观其形,闻其声,感其意的过程中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上交英语电子版日记,通过词汇、句型等的训练,逐渐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教学方法和途径,创新教育模式,让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可以对课堂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把英语教学推向新的境界,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宝杰. 依托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果--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J]. 新课程・中旬, 2016(23):97.

[2]朱守芹.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0, 09(7):37-38.

英文情信篇8

论文摘要: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手段,集文字、图像等诸多信息功能为一体,具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的优势。笔者认为,教师应尽快掌握好这门技术,寻找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它的传播和普及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学习环境,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用于教学中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流。笔者认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确实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三种资源为基础,以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促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并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学好和运用好英语这一对外交流的工具,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相比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建立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题整合式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刺激——反应的对应关系,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内在心理反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统一式”授课也是弊端之一,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无法因材施教,因而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量也是极其有限的。

然而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这大大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的知识空间,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也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信息化素养上,知识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也从学生活跃的思维浪花中体会、感悟和学习到了非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全面发展。它的特点为:信息资源永远是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网络化的,知识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程整合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的。

二、课堂信息量大,教学密度大

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承载信息的媒体如声音、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具有图、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的优势。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学信息,增加教学密度,使英语教学更为生动,形象逼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器官。

三、建立交互式的学习模式

交互式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从教师“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在交互式学习中,侧重获取知识的方式,使学习具备获取知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教师的重心由“知识库”型向“指导师”型转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实现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数量多,教师只能满足大多数的需求,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个体特征得不到体现。网络的优势使得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网络技术保证了一人一机,使学生能够共同享有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完成学习。这样,课堂教学就可以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培养兴趣,授人以渔 转贴于

当今世界,电脑和英语是现代人必备的两项工具。一般而言学生对电脑普遍具有浓厚的兴趣,对英语,则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何将这二者协调统一起来,让电脑更好地为英语服务呢?网络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媒介。在英语泛读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和英特网的优势,浏览英文网站,直接阅读原版材料。教师确定阅读主题,提供相应的网站或文章,学生上网自主浏览,然后整理出阅读笔记,以供课堂交流或网上。一旦学生养成了网上阅读的习惯,英语还有何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浏览的文章感兴趣,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他们肯定会想办法解决。长期以往,英语词汇量自然会激增,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同时,电脑技术也得到了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了学生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里也就可以继续学习,这样,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从教师指导变成了自主学习,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六、应注意的问题

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有着如此多的优势,然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好坏却直接关系到整个信息化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所以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引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能把许多静态的文字、图片设计成动态的生动画面,学生们的想象、理解、思维能力得到开拓,尤其是某些过程情境的设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既使学生学习兴趣加厚,又让学生的直观印象增强,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创设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细心观察情境变化,判断、分析、归纳、思维能力不但得到锻炼,而且对英语语法结构及其内在联系也能梳理清楚,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式,又提高了整体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3.设“释疑”的情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释疑”情境是指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从问题入手,通过情境变化的观察一层一层进行递进分析,最终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网络教学也不是万能的。比如说,网络教学缺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学的那种气氛,缺乏师生情感上的交流,因此,我们应该注意网络课与常规课的结合,还应积极组织网上沙龙,让学生通过沙龙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进行网上讨论,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保证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信息化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必将对传统的英语教学造成冲击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英文情信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高中英语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59-02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是我们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此课题的核心是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英语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第一,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第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第三,利用信息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变革。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

在教学中,把大量的口语交际情景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画面提供情景,学口语、用口语,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情景对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轻松愉快地交际中,克服了学生口语能力低、弱的恐惧心理,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养成敢说、爱说英语的好习惯,让他们更好地去听说交际,使他们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充满自信地与人交谈。

1.网上交谈。一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学生可以和外国人交谈。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直接沟通。而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和国外说英语人士直接交谈。因而,不出家门和校门,学生便很容易地与外国人沟通,交流情感。二是通过国内互联网,学生可以和国内说英语人士交流。三是通过校内互联网,学生可以和教师、同学自由对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各自的语言水平和爱好,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

2.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选取一些软件来自主地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学生可对着话筒模仿计算机所播放内容,计算机可以对此进行反馈,发出一些诸如“Very good”、“Excellent”之类的声音,用以激励学生。因而学生就会愿学、乐学,说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整合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使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CAI即电脑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具有能集成文字(Text)、图像(Gra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及动画(Animation)等多种信息功能。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它可以有效地克服阅读题材狭窄,内容陈旧,训练方法单一,呆板等问题。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网上阅读材料时,大体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拓展性,二是时效性,三是趣味性,四是科学性。五是艺术性。

四、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整合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可使高中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我让学生上网,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卡片,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再制作成英语电子贺卡发送给同学。

1.引入网络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物及动物歌曲,带学生到网上动物世界去欣赏动物,玩游戏,猜动物。

2.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利多媒体课件,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然后有感而写。

英文情信篇10

【论文摘要】本文将语用学中的语用移情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英汉翻译中,语用移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会在准确判断源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恰当的采取归化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英语中或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从而能够成功的进行文化交流。

一、引言

在语用学上.“移情”指的是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验、去表达感情,即使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移情”(empathy),又称为感情移入,指“设身处地”的行为.即超越自我.对别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能够想象和分享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ruben认为,在言语交际中,移情指的是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把移情能力列为有效交际的七种要素之一国内最早将“移情”的慨念引入语用学的是何自然。他于1991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一文中认为,“语言习得者应该理解、感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设身处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移情主要表现在语言语用移情和社会语用移情两个方面跨文化交际首先接触的是语言,语言是移情体验的主要手段。语言语用移情的微妙之处是说话人或者听话人总是能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社会语用移情现象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也十分普遍。它涉及到交流双方的社会文化景和人际关系.当然也涉及到语境,主要指交流双方都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和看法,从而在交流过程中相互默契.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听、读者应持一种合作态度,在信息数量、信息内容、信息传递方式上做合理推论.即遵守kvinson提出的会话含义三原则。具体来讲,“相信说话人的陈述已经是就他所知而作出的最强的陈述”;“扩充说话人所说话语的信息内容.找出最特定的理解,直到认定这就是说话人的发话意图”;“如果说话人使用了冗长的或有标记的表达式.他的意思就与他本来可以用无标记的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leech谈到听、读者的任务时说.理解是一个“问题一解决”的启发性的过程,即听、读者通过形成假设,并利用可及的证据验证假设。来识别话语的语用含义。形成假设的过程突出了理解过程的语用移情。这表现在听读者努力调用相关的语境信息,补全语篇的缺省信息,加工说写者提供的新信息.作出最相关的推理即假设。操汉语的本族人对操英语的本族人说英语往往要注意尊重对方的语用习惯.见面打招呼时,他们不用“whereareyougoing?”或“haveyouhadyourme,’d?”而用“itisaniceday.isn"tit?这种摆脱自身文化习惯的语用移情.实际上是“人乡随俗”的一种普遍现象。反过来说,当操英语的本族人身处中国这块异地.听到中国人用英语冒出一句带中国味儿的寒暄话:haveyouhadyourmeal?他也不会反感。也许还会感到异国情浓而欣然接受。这显然是语用移情的认知心理在起作用的缘故

二、语用移情对译者英汉翻译策略的影响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其过程必然涉及两种文化.其最终目的是寻求不同文化问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必须是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为基础的融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移情要求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有意识地摆脱本民族语言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将自己置身于另一种语言文化模式中.主动如实地领悟和欣赏该语言和文化.从而帮助交际获得成功。

孙致礼先生认为.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性问题,基本策略有两种:一是“融化”,一是“活现”。这两种策略也就是对待文化翻译的归化和异化.以目的语文化所固有的形象去替代原文中的文化形象,结果使原文的文化意象发生了顺应改变.以目的语形象替代源语文化形象的目的在于使译文适应目的语读者.顺应译语文化而被接受,这种替代和调整的翻译策略称之为归化(domesticaiton)。将源语的文化意象或形式移植到目的语文本中.其结果将使译语的语言文化由于进入了外来文化因素而产生某种变异.这种变异称之为异化(foreigraza.tion).异化的目的在于使目的语读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与母语不同的源语文本中的异域文化意象和相对陌生的表现形式。两种翻译策略各有其利弊。先说不利的一面。如英国学者hawks翻译《红楼梦》时把“阿弥陀佛”译成“godblessmysoul!”,这也是译者移情于译语读者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这样造成的弊端是用基督教文化代替了中国的佛教文化.很可能让西方的普通读者认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做法“以假象.假信息蒙骗译文读者”。而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则会要求译语读者适当的运用移情的办法来理解译文中的文化因素,要不然会使读者容易误解。再说利的一面,在英译汉时,译者会移情于汉语文化的读者,会尽可能的把原文的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和所承载的文化用正确地道的汉语表达出来。在汉译英时也一样。由于心理上的移情作用,译者作为交际的一方,会尽可能把希望表达的思想(原文的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和所承载的文化)用正确地道的英语表达出来。语用学的社交语用移情观认为:跨文化交际双方都设身处地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和观点,以实现交际的成功。从交际的角度讲,英汉翻译正是异域文化移植。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但是由于交流内容都是中国语言代表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事情或者是英语代表的异域文化以及异域的事情.那么很多信息就很难用所谓地道的英语或汉语展现出来.难免出现一些译文读者感到怪异、生疏的“离格”英语或“离格”汉语。但这些“离格英语”或“离格汉语”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则很自然。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venuti)认为.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有一种陌生和疏远感.即感悟到了文化差异。外国文本在目的语中就获得了一时的解放。译文的读者作为交际的另一方,他们知道自己读的是译本。译本里讲的是外国事和外国人,因此他们会设身处地,尊重异国的国情和文化,“移人感情”到译作中去。语用翻译观认为.翻译应该使原文和译文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达到等值效果。如果译者认为译文读者虽然不熟悉某种语言现象或意境甚至对之感到陌生.但是只要他们可以通过译作提供的语境来理解该现象或意境。那么他就可以采取异化的策略.将该现象或意境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原原本本地移植到译语文化中去。例如:

(1)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

如果将这句谚语直译为汉语.中国读者就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讲在罗马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又为什么要按罗马人做的那样去做?如果我们了解这句谚语的用意,我们就可以不理会原句的字面意思.而按照汉语的习惯说法,直接传达出其用意:人乡随俗。

(2)他跟老人招呼了一声:“吃过没有,老爹?”汉语中的“吃过没有”是用来打招呼的.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关心对方是否吃了。知道了两种语言的语用习惯,我们就可摆脱原文的羁绊.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决定某些词语的替换和取舍.将之译为:“good monring,grandpa”,hegreeted theoldm an.

(3)“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这个标语的意图是祝愿司机小心驾驶.平安上路.平安回家。如果将之译成“go toworkhappilv.andcomebacksafelv”说英语的本族人是不会领会这句话的真实信息的我们用一个简单的“good luck!”就可以了。总而言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处理的是使用中的意义,译者必须通过语用移情.才能决定采取那种翻译策略,从而准确翻译。

再比如,《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

(4)“癞蛤蟆想天鹅吃”(曹雪芹:165)

a toadhankeringforatasteofswan.(ynag:164)

a caes of“the toad on hte ground wna ting to eat htegooseinhtesky”(hawkes:242)

这里,霍克斯用“鹅”(goose)的形象,替代了“天鹅”的形象,是为了适应英美读者的审美观。因为再英美文化中,“鹅”和“天鹅”是有完全不同的联想意义的。这从英语成语“a swan among geese”中足见差别。可见。译者的语用移情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翻译的准确性。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95)

mna proposes,heavendisposes.(ynag:90)

mna proopses,goddisposes.(hawkes:152)

这里杨宪益先生利用了一个英语的谚语.但把其中的“gdo”改成了“heaven”,因为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充满了佛教和道教的意识,杨的译法保留了原有的宗教色彩。霍克斯却直接引用了英语谚语,未作任何改动,这样,他把原文的佛教色彩变成了基督教色彩这对英美读者来说当然更为自然、更容易接受。当然,这样一来。霍克斯把一个信佛的人变成了一个信耶稣的人了。可见,过度的移情于译语读者,而不考虑原文的文化内涵会造成一定的误译。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译者在处理源语文化信息时的基本倾向:杨宪益基本上移情于原文作者.目的是想尽可能多的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遵循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多用了异化策略。而霍克斯则移情于译语读者的理解.为了取悦于译文读者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

从语用移情的角度看,归化和异化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应该说,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不仅不矛盾,反而是互为补充的。如翻译“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时,可以异化译为“herbeauty would make the fish sink.hte wild gose fall down and the mon hide herself,na d put the fowel’8toshma e.”以便让中国文化被英美读者理解,接受。也可以在不需要保留原文文化色彩的情况下.去掉比喻归化译为“herbeautyisebyonddescirption.”通过异化的译法.英语中很多比喻性的词语已在汉语中广泛使用。如:crocodile stears,angel,pan dora’s box,dark horse,sour rgape,coldwar.forbiddenfruit等等.但是汉语中被移植到英语中的比喻性的词语相对来说要少,如“纸老虎”,thepaeprtiger,“半边天”halfthesky等。翻译中的移情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如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进而会影响到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的独立性。可见语用移情在翻译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不懂外语的读者之所以要读文学译作。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译作来领略异族的文化。虽然归化式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另一需要.即阅读通畅的需要.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伤及文化的交流,无意中蒙骗了译文读者。venuif认为,通顺式的翻译策略会掩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行为。对译者来说.重要的是不仅要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即意识到两种文化的异同.而且还要有文化平等的观念.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当并恰当的进行语用移情.会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