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十篇

时间:2023-03-31 23:34:15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篇1

5月26日早上9:30,由超轶健康咨询中心、云南省社科院性别与参与式工作室、云南健康教育所主办的“女性吸烟:难以抵制的诱惑――第23个世界无烟日主题会”在昆明君乐酒店召开。

据世卫组织预测,烟草使用在本世纪将剥夺10亿人的生命――这到底是预言还是诅咒?或许两者兼具。控烟已成为一个急迫的话题,时间在催唤着每一个人,日暮途远,时不我待。

作为积极投身控烟的民间机构,“超轶”成立于2008年6月。成立之后,它先后成功策划了一系列相关控烟的社会活动,引来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在云南,“超轶”应当是民间机构参与控烟的先行者。

调查:问题的抛出

会提供了这样一则信息,近5年来,昆明市城市女性吸烟者数量有所上升,尤其集中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消费水平较高、或供职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女性。

来自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在读研究生肖燕首先与到场的媒体朋友分享了她题为“昆明市吸烟女性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学术报告。肖燕通过对200余名昆明女性的调查发现,近6年是这些女性接触卷烟的高发期,而调查对象对卷烟品牌、口味的选择倾向也证明了烟草公司针对女性的促销活动影响着女性的吸烟行为。

作为肖燕的导师,超轶健康咨询中心执行主任、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晓亮这样评价学生的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女性吸烟行为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今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女性吸烟措施或干预女性吸烟策略提供了依据。

一个我们熟视而又无视的问题就这样被抛了出来。

早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公布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及时拉响了“全球妇女和儿童吸烟率和其他形式的烟草使用率正在增加”的警报。“特别关注妇女健康”、“不让烟草公司诱使她们依赖尼古丁的企图得逞”等令人警醒的口号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妇女已经成为烟草行业追逐的新目标,烟草行业需要新的烟草使用者来补充目前近一半的因使用烟草而将早逝的烟草使用者。据统计,目前,全球吸烟者中女性约占20%,接近2亿。可以肯定的是,女性吸烟者的队伍正在日渐壮大。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正在成为烟草促销的新对象,女性吸烟率也在逐年攀升,由吸烟引发的相关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女性健康水平。但有关女性与烟草使用的研究仍处于滞后状态,研究者和公众对女性吸烟现状和其影响因素都缺乏全面认识。基于此,超轶健康咨询中心在2009年至2010年间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昆明市女性吸烟行为的调查和研究,旨在有针对性地组织女性控烟,减少吸烟对她们带来的健康危害。

诱惑:真的难以抵御吗?

本次会以“女性吸烟:难以抵御的诱惑?”为主题,更多的是提醒人们关注女性吸烟行为,让人们有意识地去关注烟草厂商针对女性的营销策略。

在男性吸烟率下降的背景下,生产商将烟草这一宰割众生的利刃伸向了女性。直接大胆地针对女性营销烟草制品,是全世界女性吸烟率提高的驱动性因素。“时尚”、“独立”、“性吸引力”、“苗条”、“魅力”、“解放”等颇具诱惑力的广告创意被强行附加到各类烟草制品上。

2010年5月初,超轶健康咨询中心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运用参与性观察法,到昆明市内的部分餐馆、网吧、茶室和酒吧等公共场所,以消费者身份,计数一小时内在以上场所消费的人群中有多少人吸烟。这些志愿者共观察了46家场所、共计3295人(男性:2047人,女性:1248人)的吸烟行为。经统计,以上公共场所内女性平均吸烟率为11.3%,远高于200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3.08%)。调查中,13%的女性声称不在乎卷烟口味,53%的女性选择了“薄荷”、“柔和”和“淡味”烟。其中,大量的女性调查对象使用专为女性设计的卷烟,“娇子”、“520”和“爱喜”为她们的首选。

不难理解,烟草厂商费尽心机臆造出来的一些概念正中女性吸烟者下怀,一些明显带有欺骗性的模糊概念大行其道。

国内某烟草企业坦承:营销策略是女性卷烟品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超轶健康咨询中心项目官员李娅妮强调:“广告是多个层面的,烟盒包装及卷烟外形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广告。”

作为强势的烟草企业通过深入细致的细分市场研究,准确定位目标消费群体,根据清晰明确的市场定位制定出产品研发和营销策略;作为弱势的女性吸烟者在各种诱惑面前彻底沦陷。

“这些诱惑都来自哪里?真的难以抵御吗?”李晓亮直指问题要害。在她看来,女性吸烟者所面临的诱惑是可以抵御的,而“超轶”要做的就是一种提醒,一种呼吁。

李晓亮撷取了生活中这样一个细节:女性到医院看与吸烟行为存在极大相关的疾病时,坐诊医生往往会忽略“有无吸烟史”这样一个问题,而作为男性病患,这个问题似乎是必然涉及的。也就是说,女性作为吸烟人群的一部分,被人们忽视了。如果没有给予清晰的警示,仅依靠“吸烟有害健康”这样一句有心无力的忠告,这部分女性吸烟人群将在诱惑中继续沉沦。

控烟:一个社会性话题

“‘超轶’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主要是希望人们正视问题的严重性。”李晓亮说。

据悉,5月31日至6月30日是云南省2010年无烟日主题宣传月,省卫生厅将联合省健康教育所开展一系列控烟工作。另悉,为帮助烟民顺利戒烟,提供专业的戒烟指导与治疗,昆明将新开7家戒烟门诊: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延安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华区人民医院、云南省妇幼保健院、五华区人民医院、盘龙区人民医院,加上之前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开通戒烟门诊的医院已达到9家。

另一方面,李晓亮介绍,在香港和新加坡,一些民间机构已经开通热线电话,专门为戒烟者提供各种指导。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烟草对人体的危害,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控烟队伍中来,是很多民间控烟机构的主要目标。

“超轶”作为云南民间控烟机构的先行者,已经在整合各种资源、结合本地实际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调查研究工作,同时,其真诚恳切的呼吁和倡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进一步壮大控烟队伍,“超轶”下一步将招募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篇2

医者情深

作为一名医者,在李彦林的心中,永远装满了对病人的厚重深情。

1992年,李彦林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之后的两年他先后在内科和儿科工作。“之所以最终将骨科运动医学作为终身事业,其实是因为机缘巧合。”李彦林说,1994年他报考昆明医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本来选择了普外科,却意外分到了骨科。可这并不影响他对医学知识的渴望。“只要不断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是李彦林的座右铭,怀着这种信念,他完成了硕士学位,并在2000年获得了华西医科大学骨科博士学位。

“在读博士期间,骨科‘关节镜’技术让我特别感兴趣。”李彦林说,“这项技术不但是骨科领域三大进展之一,也推动了骨科向微型化发展。”李彦林介绍,与传统手术常需要开10厘米左右的刀口不同,采用“关节镜”技术做手术不仅创口小,恢复快,而且可以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手术,不仅节约时间,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然而,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的这项技术在云南开展十分缓慢。于是,博士毕业后,李彦林毅然拒绝了国内知名医院的邀请,回到云南率先开展起“关节镜”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为数千名患者解除了痛苦。

除了骨科关节镜技术,李彦林在骨软骨组织工程、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领域亦有所造诣,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为计算机辅助膝关节镜下重建前后叉韧带,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肩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损伤的修复等。且在以上领域的研究成果皆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及云南省领先水平,故于2009年被遴选为昆明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及云南省第十二届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并于2010年获第三届昆明市青年科技奖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还于2012年被遴选为云南省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

学无止境

作为一名学者,在李彦林的心中,永远充满着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无限渴望。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2002年9月16日至10月16日,李彦林到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骨科参观学习1月,并参加亚洲创伤骨科学会及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及创伤学进修培训中心举办的椎体成形术工作坊学习并获证书。2003年10月13日至2004年1月13日,李彦林到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进修学习3月。2006年,李彦林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人才项目,并于2007年9月―2008年9月先后到美国布朗大学附属罗德岛医院及纽约大学附属关节病医院学习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微创外科,任职客座教授。

为了系统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李彦林积极主动申请并承担科研项目,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获得的研究项目共7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有:(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项目号:30860286 )―― SDF-1/ CXCR4信号通路的干预及调节关节软骨退变的研究;(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号:20115317110001)――TGF-β3和BMP-2双基因转染调控BMSCs向软骨分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3)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2007C0003R)――仿生新材料复合基因增强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4)云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2009CA020)――可视化前交叉韧带仿真重建手术模拟系统的研发及应用示范。

基于以上科研项目,迄今李彦林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7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主编《适用骨科运动医学注射技术》,参编《组织工程基础与临床》、《干细胞理论与技术》及《临床特殊检查》3部著作。且获云南省科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三等奖2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

勇担重任

作为一名管理者,李彦林以一身正气凝聚人心,以高风亮节感染着每一位医护人员。为进一步推动云南省运动医学的发展,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3月5日,李彦林带头成立了云南省第一家运动医学科,在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严格管理下,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形成了严谨高效的团队精神,在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情况下,全科医务工作者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紧张有序,赢得了病友的交口称赞。

在李彦林的带领下,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深受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开科至今他们共收到锦旗8面,拒收红包5次,从未发生过医患纠纷和投诉,病人满意度达98.5%。全科人员每天8点整准时参加科室交班会议,值班医护分别对前一天患者的病情进行汇报并对相关病情分析讨论,不断提高了科室整体诊疗水平。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体现医院的公益宗旨,科室计划每3个月进入社区进行免费义诊活动,2012年,在李彦林的带领下,全科共进行免费义诊3次,总共诊治普通病人600余人,诊治相关疾病病人200余人,所有医护人员认真为每位患者排忧解难,实实在在地解决每位患者存在的问题,深受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不仅体现了科室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理念,而且提高了医院和科室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医院及科室业务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2012年9月1日至9月5日,科室又成功举办了2012年度部级继续教育项目――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微创新技术学习班,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医学会、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还特别邀请到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和交流,并成立了云南省医学会第一届运动医疗分会筹备组,并将于2013年成立云南省医学会第一届运动医疗分会,标志着云南省运动医学事业已上了一个新台阶。

谈到科室未来的发展,李彦林说,运动医学及骨科手术正在向精准化、微创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希望年轻一代的医生们能够不断学习,尽快掌握新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云南的百姓服务。

心系教育

除了做好医生的工作,李彦林也不忘为骨科及运动医学的发展培养人才。

自2000年7月获博士学位后被按人才引进到昆医附一院工作,李彦林即于2000年9月在云南省骨科学会上作《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的报告,掀起了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热潮,并积极带头进行有关研究工作,参与昆明医学院骨科首批博士点的建立及招生工作,参与博士生及硕士生的科研指导工作。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骨与关节十年”活动,协助医院领导于2003年建立云南省骨关节病研究中心,并率先开展关节镜微创新技术,曾多次于昆明电视台幸福频道、《都市时报》及《春城晚报》栏目中作运动医学及关节镜方面的的科普知识介绍,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为促进云南省关节镜技术的发展,曾于2005年4月在云南省骨科学会上作《关节镜技术在骨关节病诊治中的应用》的报告,得到同行的广泛好评。留学回国后为进一步推进云南省关节镜微创新技术的发展,于2009年3月3日在云南省骨科学会上作《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及《肩关节镜的临床应用》的报告,得到同行的推广应用。并于2012年3月5日带头成立云南省首家运动医学科,极大推动云南省运动医学的发展。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篇3

――题记・摘自《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古语有云:“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医生,这个以人为本的特殊职业,在被赋予神圣光环的同时,也承载着生命与希望的重托。海军总医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在新建内科大楼的神经内科主任办公室里“坦荡真诚”和“医德自然”两块牌匾拉近了我们与受访专家戚晓昆的距离。经过片刻时间的等待,我们见到了戚晓昆教授。他刚从病房查房回来,略带些许疲惫的神色,却依然有着亲切的笑容。

在这个数九的冬日里,听他娓娓道来,感受他救死扶伤的温情,聆听他把希望播撒人间的祈愿。他让人看到了一位真正被无数患者赞誉为“信得过的好医生”,用近三十年的鞠躬尽瘁、爱患如亲,书写了医者大爱无边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诚风范。风轻云淡、宠辱不惊之间,他让我们的访谈变成了一次对生命的朝拜和参悟。

习医问学,

拾级而上的求学往事

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头晕眩晕、脑部炎症性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与遗传病、脊髓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肌肉病。主要检查手段包括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免疫学、神经组织病理学,以及分子基因生物学检测等。

1981年秋,戚晓昆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8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进入总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轮转培训。1989年考入军医进修学院师从于朱克教授,攻读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1991年又以优异成绩获得转博资格。读研期间,他勤奋好学,借助总医院这个很好的平台,感觉如鱼得水,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白天晚上稍有空余时间就拼命啃书本,喜欢研读临床神经病学及神经影像学,特别是对于神经系统疑难杂症方面书籍的钻研,更是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他还借助医学英文词典翻阅了大量国外神经科期刊及医学典籍,自行设计并实施神经免疫相关课题,1994年顺利地取得神经病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此后,该研究课题继续深入,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问到为什么要选择神经内科作为自己奋斗的方向时,戚晓昆教授的回答似乎“合情合理”。于“情”,是他弟弟本身患有癫痫,每当看到弟弟抽搐时,就渴望为弟弟以及像他那样的病人解决病痛之苦,于是上大学时选择了从医之路;于“理”,是因为大学期间,对神经系统富有逻辑推理定位定性分析及神经系统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颇感兴趣,符合他一贯勤于思考的性格。

戚晓昆的导师朱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家、神经病理学家、军队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谈起朱克教授,戚晓昆满怀敬佩与感激;“他对待学生不仅传授知识,同时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他经常对我们学生说,对待工作和学习上的自我要求标准要高一点,生活标准要低一点,做到淡泊名利。这种人生观与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我。”

耳畔常萦教诲声,难舍难断恩师情。导师严格的要求培养了戚晓昆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判断力,而导师的人格魅力与修为更是深深影响着他的从医思想和人生态度。在导师的教诲下,博士毕业后的戚晓昆仍然坚持不断地学习,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现代神经免疫学、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病理学的基础,同时,还能及时掌握国内外神经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开展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脱髓鞘病等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诊治及神经影像方面积累了较深的造诣,二者相结合,成功诊断并治愈了许多神经系统疑难病患者。其中,部分患者辗转国内多家大医院均被诊断为“脑肿瘤”,但戚晓昆教授借助其扎实的神经内科专业知识,经细致的影像学阅片后,为患者做出了准确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不仅治愈了患者身体上疾病,也为患者消除了心理上的阴影,同时,也避免了因误诊所采取放疗或开颅的不良预后。近年来,戚教授还多次出国参加学术交流并走上讲台,与世界顶尖的专科大师“对话”,并与日本、欧洲等著名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

仁心仁术,

悬壶济世的从医足迹

部队是一块特种钢,而军医应该是特种钢中最优质的部分,它们都需要不断地冶炼。做为军医要像大浪淘沙一样不断地去除思想上的杂质,而留取精华。

――戚晓昆

“脑血管病,譬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是神经科医师均应掌握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它作为临床研究而言,既复杂又简单。复杂在于医学界对其研究了近二百年,也不能阻止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现已成为威胁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头号疾病;而简单又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相对简单。”戚晓昆还向我们介绍到,在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2008年中国第三次死因调查中,脑血管病占到22.45%,是头号杀手。为此,戚晓昆早在15年前就开展了旨在挽救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生命,改善其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多种诊疗措施:开展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建立以神经专科的卒中监护、早期床旁神经功能康复为主的卒中治疗中心(使脑血管病患者能够得到系统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但是,戚晓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系统免疫疾病、代谢病及变性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疾病。

发现我们听到这个深奥的医学名称后疑惑的眼神,戚晓昆解释说:“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纤维可出现多个部位的髓鞘脱失,就好比电线的皮脱掉了一样,但与之不同的是,神经纤维信号的传导主要是包在外周的髓鞘,而不似电线中心的“金属丝”。这种疾病的患病往往反复多次发作,且人群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不仅患者自身很痛苦,而且使整个家庭都承受着相当的精神与经济负担。”

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医学专业问题上开始了对戚晓昆悬壶济世之路的探寻,走进了戚晓昆的勇敢、朴实与蕴含责任与担当的从医之旅。

攻克医学堡垒,勇者的智慧与果敢

假瘤样脱髓鞘病(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 TDL),也称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umor-lik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 TIDD)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一种较为特殊的脱髓鞘病,也是CNS炎性假瘤中的一种。

近年来,TDL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多为个案或少数病例的报道。目前,国内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特点观察研究比较浅显。随着近年影像技术发展及脑活检术的应用,发现该病罹患人数并不在少数,特别是其临床、影像等方面与脑肿瘤有诸多相似之处,临床中二者易于混淆、误诊或误治。即使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影像科的资深专家有时对TDL及脑肿瘤的鉴别也有一定困难。

如何及早判断患者是否患有TDL,从而提高该病患者的治愈率是目前每一个从事神经内科的医生都不容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神经内科医生和团队都向这个“堡垒”发起了进攻,戚晓昆便是其中一员。以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为平台,他一直为攻克这个堡垒而不遗余力。

早在2008年的第一届亚洲神经病理大会上,戚晓昆就总结了18例TIDD的临床影像特点,并受邀第一个进行大会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共鸣,受到好评。近来,在首发课题的资助下,戚晓昆及其同事对TDL与脑肿瘤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剖析,总结了病理证实的60例TDL及70例脑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并做了细致的对比性研究,对TDL及脑肿瘤的临床鉴别提供了有益的临床经验,以供研究神经内外科及影像科等相关专科医师在TD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进行参考。

除了TDL,戚晓昆还擅长诊断和治疗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不典型病毒性脑炎、多系统萎缩、头晕眩晕症、以及某些神经心理障碍疾患;尤其擅长诊断神经科的少见病及疑难病,为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不断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精神下,戚晓昆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近年来共承担首发基金课题3项,其他课题多项。每年多次受邀参与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和中国医师协会等诸多继续教育学习班授课;另外,自2001年以来,独自承办了共9届全国神经疾病临床进展学习班,讲授国内外神经疾病临床诊治进展。2011年4月做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学习访问3个月,并在该院基础部进行讲座。2013年做为大会主席承办了第十四届全军神经内科学年会及第十届中瑞国际神经科学学术大会。

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戚晓昆不仅勇于开拓和实践,也善于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共30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20余部。其中,《炎性脱髓鞘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另有6项临床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心系治病救人,仁者的朴实与情怀

“每次门诊,一上午能看20多个病人。”由于戚晓昆的工作认真负责、服务周到,国内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戚主任人好,医术也好,找他看病心里踏实。”每当说起戚晓昆,病人们都是赞不绝口。

戚晓昆说,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神经科大夫,他的构成需要是合格的神经专科大夫,加上下列三种主要的成分:部分的心理学者、部分的影像学者、部分的病理学者。

在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疑难病会诊和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总能看到戚晓昆的身影。在越来越多的医师依赖高精尖仪器检查的今天,无论是在门诊,还是查房,戚晓昆都是听诊器、叩诊锤从不离手。他对病人的体格检查,就像教科书一样规范。在诊断病情时,他总是耐心询问,仔细倾听,认真检查。“细微处见真章”,很多时候,就是在与病人细心的交流中,他发现了隐藏在疾病背后的蛛丝马迹,从而发现导致疾病的“元凶”,最终找到科学的治疗方法。在救治病人时,他凭借高超医术,不放过任何一个救治希望的可能,《给生命一次机会》就是CCTV-10《科技之光》栏目对他妙手回春使一个危在旦夕昏迷的大学生起死回生故事的报道。在专家门诊时,有些患者病情复杂,需要重新询问病史,全面查体,他就不怕麻烦地一页页、一项项地阅读化验和影像检查报告,审慎思考,把相应的诊断治疗措施向病人或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绝不会几句话就把病人对付走,多年如一日,他总是成为门诊走得最晚的医生。

“作为一个医生应具备耐心、认真、虚心、执着的态度,所谓耐心是指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述说,所谓虚心即不耻下问,所为认真即指对工作及其相关事情一丝不苟,所谓执着是指对未知或不解有着强烈地解决的愿望;作为一个医生应具备仁慈宽容、关爱体贴、果断机智的素质。所谓仁慈宽容是指对待患者就像长者对晚辈那样大度和包容;所谓关爱体贴是指对患者要向对自己的亲人一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谓果断机智是指对病情的判断处置要迅速、准确,而且要善于灵活应对突发事件;最后,作为一个医生还应具备能甘于寂寞、不畏困难、任劳任怨的特殊素质。”从医三十年,戚晓昆对于如何做医生这一命题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心中有梦,

五彩斑斓的科室未来

人生的目标与追求,实际上也是人生最高级的需要,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但我认为,人活着实际上就是为他人而活着。我的人生观就是要像朱克教授那样对待工作、学习与生活,淡泊名利,不追求物质享受。

――戚晓昆

不辞辛劳强科室 耐心传授育人才

1994年,戚晓昆来到海军总医院工作。斗转星移,几经变迁。戚晓昆至今仍清晰地记着初到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工作时的情景。

“虽然来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现实条件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医生一共只有九个人,床位21张,当时神经内科还跟呼吸科合在一起,未独立成科,科室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只能做简单的血流变学检查。”

确实,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是当时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的真实状况。面对困境,戚晓昆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尽管科室发展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他相信,思路决定出路,只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坚持突破,就会成为发展的新基础、新平台、新动力。

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十余年地努力,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近年来医疗技术力量发展迅速,现拥有毕业博士7名(含在读2名)、硕士5名(含在读3名)。主任医师职称2名,副主任医师职称4名。目前,科室已发展成为了第二军医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临床神经病学博士与硕士培养点,以及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培养点,另外,还是北京市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全军神经疾病护理示范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验证基地。2013年戚晓昆教授还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全军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神经免疫及神经肌肉病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学组委员等十余项任职;还担任《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等十余种期刊的编委。

科室现有病床82张,还拥有独立的神经肌肉病理室、神经免疫诊断室,配备先进的德国莱卡冰冻和石蜡切片机,可以进行神经和肌肉的病理检查。神经免疫实验室可开展多项京内仅少数医院可进行血液与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如:寡克隆区带、24小时IgG合成率、髓鞘蛋白(MBP等)、水通道蛋白4抗体、神经节苷脂抗体等的检测;同时,借助神经外科的立体定向技术可以进行脑的病理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为就诊的患者提供较为全面和完整的辅助诊断检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断服务。

由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高,科室长期重视该病诊治研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特色治疗方案。通过卒中单元与神经康复的完美结合,使得脑血管疾病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另外,科室还在部分少见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多系统萎缩、同心圆硬化、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等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线粒体脑肌病等遗传代谢病)的研究以及眩晕的诊治方面的均已形成鲜明的自身特色。再有,科室对神经疑难病症诊治有独道之处,目前海军总医院神经系统疑难病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已开展5年半余,已经会诊1800余例疑难杂症,纠正了很多错误诊断,数十名病入膏肓的患者重获新生。这种以神经科、病理科、影像科联合在一起的会诊模式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并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及广泛好评。

尽管临床、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繁忙,戚晓昆仍不遗余力为科室培养年轻医生,他总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让一个个年轻医生脱颖而出。在技术上,他既严格要求又大胆放手。虽然临床工作很忙且杂,他却坚持每天带领医务人员交班。在每周进行查房过程中,他经常手把手的示范,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体检手法,有时利用休息时间耐心地为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惑,尽可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对年轻医生来说,戚晓昆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他总是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告诉他们如何做好医生、学会做人。他总是以自己的经验教训为例证,让年轻医生少走弯路。每次学习归来,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新知识与同事分享,学以致用,不断躬耕,把理论转变为能力,大胆创新,让最新医学技术造福于病人。

科室的后起之秀邱峰从硕士开始就一直跟随在戚晓昆身边,如今已有十余个年头。在他眼里,戚晓昆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超人”,他每年都要审阅几百篇文章,兼任很多学术期刊的编委。即便如此,他对学生的论文修改还总是亲力亲为,甚至逐字逐句地修改,连中间语法标点符号的调整,思路的理清,他都会详细地跟学生解释。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篇4

政治思想素质优秀

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十”精神及“中国梦”为指导思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

理想坚定 树立理念

叶联华博士为适应时展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1996年就读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并于2003至2008年就读昆明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外科学博士学位。

叶联华博士针对云南省胸部肿瘤微创技术相对落后的医疗现状,开拓各种学习途径,以获取突出的学习效果,永攀医疗技术的高峰。作为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叶联华博士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培训学习,师从胸外科博士生导师赫捷院士学习胸部肿瘤微创外科诊治技术及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理念,自觉学以致用,将许多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

成绩优异 获誉良多

叶联华博士矢志艰苦奋斗、品格高尚,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并取得突出成绩。先后遴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胸外科方向),获中共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人才、共青团“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先后获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4项;获市、厅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市、厅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

艰苦创业 开拓进取 本领过硬 引领示范

叶联华博士在肺癌的临床诊治中贯彻“微创”和“规范化”治疗理念,在全省肺癌微创外科领域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各级政府制定区域性高发肺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咨询意见,为云南区域性高发肺癌的防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联华博士以云南区域性高发肺癌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与团队领军人一道搭建了多个省级学科平台,为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已建设成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云南区域性高发肺癌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省级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高发肺癌防治研究省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胸外科科技创新团队)、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肺癌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研究所1个(云南省肺癌研究所)、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云南省高发肺癌防治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昆明市肺癌研究重点实验室)。

积极创新 刻苦钻研 硕果累累

叶联华博士不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日常医疗工作、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而且不断超越自我,积极承担和参与创新、研发、攻关课题,成为云南省公认的的岗位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

云南区域性高发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在纳米二氧化硅致云南高发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叶联华博士率先提出肺癌患者存在“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肺部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反应miRNAs表达改变肺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此项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区域环境改善政策和对易感家系进行医学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叶联华博士针对云南特有地域高发肺癌和少数民族基因与肺癌易感性开展临床研究,形成完整的以微创外科和精准治疗为基础的肺癌诊疗体系。

叶联华博士的肺癌相关生物材料抗细菌感染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法规提供理论支持;对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降低临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的发生率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患者的住院费用发挥重要作用,累计受益患者6000余人,节约住院费用2000余万元;为新型抗细菌粘附生物材料(如肝素化体外循环管道、血浆蛋白预处理心包补片材料等)的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外科手术治疗中术区保护性皮肤贴膜的应用奠定理论依据;为II类切口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建立的实验模型和研究方法被香港中文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市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等14家单位广泛应用;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篇5

关键词:心理亚健康;筛查;大学新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1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大众对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亚健康越来越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白领女性阶层;据WHO 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健康人占20%,余下75%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已向整个人类提出了警示。当代大学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心理等压力,其健康状态不容乐观;而心理亚健康是亚健康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的中间状态,这些状态均未达到CCMD2Ⅲ(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ICD210(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210)、DSM2IV(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但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不引起重视可能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

目前,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在群体中,真正患有心理疾病,或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我认为,真正患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数并没有这么多,在大学生这一人群中,大部分并不是心理疾病患者,而仅仅是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所以,对大学生群体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云南省在昆七所高校2010级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1)研究对象为非体育专业学生(2)研究对象无精神疾病(3)研究对象为自愿参与研究。

(二)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从云南省在昆七所高校2010级本科新生中,根据研究对象要求条件,随机抽取5个班级、约300人为研究对象,视班级人数过多或不足加减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前说明本次调查意义,采用自愿记名的方法(但性别必填),由专人负责组织研究对象进行集体测试并当场回收问卷。

测量的问卷采用经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修订、由美国康奈尔大学Wolff HG Brodman R等编制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3]作为指标,选取康奈尔医学指数中M~R部分(M―不适应N―抑郁O―焦虑P―敏感Q―愤怒R―紧张),共51个问题。在每个问题均为“是”和“否”两级回答,“是” 得1分,回答“否”得0分,根据性别确定评分范围,将男生》15分,女生》20分作为确定心理亚健康的标准范围[4],即本实验研究所定义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三)统计分析

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录入数据并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问卷发放每个学校300份,共2100份,回收2067份,问卷回收率为98.43%,其中有效问卷有2020份,有效率为97.73%。其中男生1011份,女生1009份。

(二)心理亚健康状况

根据问卷评分标准,得分取:男生》15,女生》20,人群界定为心理亚健康人群。我们得到云南省在昆七所高校心理亚健康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见表一)为20.05%,其中,云南师范大学心理亚健康人数比例最高,为23.73%,而云南财经大学心理亚健康比例最低,为16.89%。

所调查人群取回有效问卷中,所调查男生总人数为1011人,女生为1009人,男生心理亚健康人数为198人(9.8%),女生为207人(10.25%)。

(三)亚健康各因子得分状况

在我们所选取的康奈尔医学指数M~R部分(M―不适应N―抑郁O―焦虑P―敏感Q―愤怒R―紧张)中,被测试者得分状况如下(见表二)。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主要体现在不适应、焦虑、愤怒和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方面,而抑郁和敏感等心理状况较少。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改良过的康奈尔医学量表和评分标准对云南省在昆七所高校2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0.05%学生处于本研究定义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即云南省在昆七所高校心理亚健康发生比例为20.05%,该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大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大致相符。心理亚健康人群中亚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不适应、焦虑、愤怒和紧张等方面。

心理亚健康是当今社会,对健康这一定义深入研究的重点方面,但对心理亚健康的概念、诊断方法及评分标准仍不统一。本研究中用改良过的康奈尔医学量表及评分标准筛查心理亚健康人员,调查结果与现有的研究大体相同,说明该筛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康奈尔医学指数作为评价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工具,在国外已应用多年,但在国内利用其作为心理亚健康的筛查工具还不多见。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J004)

参考文献:

[1]孙云.跆拳道选项课对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研究[J].信息科技,2009(12).

[2]刘欢欢,张小远,赵静波,等.军队医科院校心理亚健康学生肌电生物反馈干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2):2048-2051.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5―30.

[4]David L,John P,Wayne G,et a1.A family study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J].Am J Paychitry,1995,152:76.

[5]连长贵.大学生群体心理卫生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129―130.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篇6

关键词:毕业生;论文;选题;相关因素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科研在护理水平评定中所占地位愈来愈重要。护理人才尤其是既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又具有科研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专业发展所翘首以待的。毕业论文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查过程,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1]。选题是科研工作最关键的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工作水平和研究价值,同时决定了最后撰写论文的水平[2]。因此,为更好的解决护理本科毕业生在论文选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6名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护理本科生的选题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学校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6届全日制护理本科毕业生46人,均为女性,年龄在20-25岁,学制4年,已修完规定课程,包括《护理研究》,《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统计学》等,教授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问卷参考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以及其他资料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护理本科生对选题重要性的认识,选题的内容,选题的方式、时间,自觉影响论文选题的因素等,选择式自由如实回答,共12道题目。

1.2.2调查方法:向46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采用现场发放与现场回收无记名方式,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求认真如实填写。共发放问卷46份,回收46份,问卷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71.74%的毕业生选题时间是实习中期,选题内容广泛,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人文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等,选择临床护理方面的是最多的,占41.30%,最少的是护理教育,占8.7%。选题方式各异,其中占63.04%的毕业生是自主选题导师认定,只有8.7%的毕业生是导师指定题目。而选题的依据中,最多是可利用材料丰富,占73.91%,最少的是老师提供的研究方向,占4.35%。

2.246位毕业生的学校指导老师职称最多的是讲师,占43.48%,最少的是教授,占30.43%,其余的是副教授。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老师对论文的关注程度对其积极性的影响一般,占58.7%,而28.26%的毕业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3.04%的认为老师对论文的关注程度对其积极性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整个论文写作过程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但是老师的职称和关注度对部分同学的论文写作存在一定的影响。

2.3绝大多数毕业生的论文选题选题都和下列因素有关:缺乏系统培训,缺乏拓展材料,文献查找困难,没有时间精力,和指导老师缺乏沟通。其中占前三位的是:84.78%缺乏系统教育,78.26%缺乏论文写作相关知识,73.91%不会查找文献。

3讨论

“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3.1在学校缺乏科研论文写作等的系统培训。调查对象均为四年制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已经学习过科研相关课程,比如《文献检索》、《护理研究》和《专业英语》等,因其学时数较少,学分比例低,对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影响很小,而往往被学生所忽略。也安排了关于毕业论文撰写的系列讲座,邀请讲授老师均是教授,副教授,但课堂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的脱节,学生缺乏研究设计、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的系统训练。同时,护理专业师资队伍本身的科研素质与论文写作能力还比较薄弱[3],虽然部分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科科研的进展,但往往忽略联系科研选题与研究思路,使学生对护理科研仍是一知半解。

3.2缺乏论文题目的拓展材料。在论文选题时学生因求资料好找,容易写等原因,极易使得选题内容陈旧、选题不到位,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因此在选题时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主体,并与学生的专业兴趣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4]。

3.3临床实习任务重,精力投入不够。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是学生论文撰写中的阻碍因素[5]。护理临床实习任务的艰巨性及工作时间的特殊性等,导致学生无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又有28.26%的学生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不良。在学校催促定选题之后,没有过多与老师沟通和翻阅资料,随便应付了事。

4结论

选题是研究工作的起步,正确的选题一经决定就为研究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选题也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开端,能否恰当的选题,对于整篇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因此,教、学双方均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6]通过上述调查可见,可以把影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的因素总结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不会查找文献;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不良;实习期间太辛苦,没有精力等。客观因素包括:整个论文筹备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育;缺乏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缺乏论文题目的拓展材料等。学生方面应当合理安排好自己时间,做好论文写作的规划,积极查阅相关文献,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问题意识,开拓思维,全面地认识问题,并及时与导师沟通,提取有效信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学校方面应在学校多组织相关讲座和开设相关课程,强制性让学生去学习,支持学生多参与前沿护理知识的学习,探讨科研写作的模式,使学生在实际的研究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燕燕.丁雪梅.钱英.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认知和撰写能力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306-4307.

[2]肖顺真.护理研究.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3]谢伦芳.关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357-359.

[4]赵国玲,哈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5(2);45-46.

[5]马芳,宋建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分析与思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64-66.

[6]段明娟,张晓勤.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0-221.

[7]王向东,吴永强.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研究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篇7

关键词:软坚散结;中药;复方;碘含量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396-03

1996年全国普遍食盐碘化(USI)以后,碘过量对甲状腺负面影响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认为碘摄入量增加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碘过量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甲状腺病;乳突状甲状腺癌高发。祖国医学用含富碘中药的复方治疗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00年版《中国药典》中未测定海藻中的碘含量,只列出了昆布的碘含量及测定方法。也曾有文献报道:7种海藻碘含量均明显低于海带(Laminaria japonicaAresch.)(0.27%-0.72%)和昆布(EckloniaIurome Okam.)(0.28%)的文献值,提示我们当以碘为主要有效成分治疗疾病时,应首选海带和昆布。而昆布饮片中的碘含量随着浸漂时间的延长其碘含量也随之增加。可见,目前对富碘中药及复方碘含量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测定常用于治疗瘿病的软坚散结中药及复方的碘含量。

1 实验材料

1.1 筛选常用于治疗瘿病的软坚散结中药及复方从大量古今文献中查阅常用于治疗瘿病的方剂104首,筛选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海藻(67.3%)、昆布(63.5%)、夏枯草(26%)、牡蛎(22.1%)、当归(19.2%)、浙贝母(15.4%)、生地(14.4%)、黄药子(11.5%)。选择治疗瘿病的传统方剂海藻玉壶汤(明・陈实功,《外科正宗》);除去海藻、昆布、海带的海藻玉壶汤;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消瘿瘤汤(功用:软坚散结,消瘿化瘤。组成:主要有海藻、昆布、夏枯草等药。)

1.2实验试剂①30%碳酸钾;②10%硫酸锌;③1%氯化钠;④氯酸溶液;⑤亚砷酸溶液;⑥硫酸铈溶液;⑦碘标准液。

2 实验方法

2.1 饮片消化方法碱灰化法标样0.5g置瓷坩锅内,依次加入30%碳酸钾、10%硫酸锌、1%氯化钠,(90±5)℃过夜后,马福炉消化至灰白色。以溶解液测定样品碘含量。

2.2 汤剂煎煮方法单味中药煎剂由15g单味中药加8倍量的水,常规水煎。复方煎剂,常规药量水煎。

2.3 汤剂消化方法取样品于消化管中,加氯酸溶液混匀置于110-112℃消解仪中,消化1h,冷却后测定。

2.4碘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同一标本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

3 结 果

4 讨 论

中医使用富碘中药治疗瘿病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著名医家葛洪就开始应用海藻、昆布等富碘中药防治瘿病。历代医家对瘿病的诊治颇为详尽,唐代的《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宋代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心方》,明代的《外科正宗》、《寿世保元》、《赤水玄珠》,清代的《疡医大全》、《杂病源流犀烛》等多部医书中记载了大量治疗瘿病的方剂。其中近70%的方剂选用了海藻、昆布这样的富碘中药,充分说明了古代医家认识到富碘中药对瘿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但历代医家对瘿病的治疗中却没有记载富碘中药的副作用,是由于碘在中药煎煮过程中被蒸发了呢,还是复方中或富碘中药中其他成份佐制了损伤呢?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对低度低碘地区(MUI为103μg/L)。实行US14年的地区(MUI为374μg/L)和高碘摄人地区(MUI为614μg/L)儿童和成人的甲状腺功能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碘过量明显增加儿童患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成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临床甲减的原因多数是自身免疫损伤所致,亚临床甲减1/3与自身免疫有关,2/3可能与碘过量抑制有关。高碘摄入地区甲状腺乳突状癌高发。动物实验发现:尿碘中位数(MUI)>300μg/L时可以对Wistar大鼠甲状腺产生毒性作用,有随着碘摄入量增加,碘摄入时间越工,操作越重的趋势,碘过量组部分滤泡高度增生。碘过量可使碘缺乏的Wistar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数目减少,Fas的表达明显降低,对FasL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而使非碘缺乏的Wietar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数目和FasL的表达均明显增加。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篇8

江 茹2

杨向红3

1.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200; 2.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口腔科,云南昆明 650034;3.昆明市延安医院口腔科,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拔牙法在下合页低位阻生智慧齿拔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下颌中阻生智慧齿患者58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拔牙法进行拔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拔牙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程度、拔牙后完整性评分、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以及满意度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牙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程度、拔牙后完整性评分、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以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合页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患者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具有高效、安全、无痛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微创拔牙;下颌页;低位阻生智齿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058-02

[作者简介] 何文波(1975.3-),女,云南昆明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颌面部肿瘤,颌面部创伤的救治,颅颌面畸形的整复工作,邮箱:hwd288@sina.com。

江茹(1970.12-),女,云南昆明,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口腔,邮箱:omkwjh@163.com。

杨向红(1966.8-),女,云南宜良人,大学,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主研口腔修复,邮箱:kswi2013@163.com。

低位阻生智齿由于其生理解剖结构特殊,因此容易引发牙病,传统的拔牙模式需要借助锤敲击工具完成,从而导致患者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增加患者心理恐惧感,使得患者依从性下降,给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危害[1-2]。加之传统拔牙方式容易导致软硬组织损伤并可引起患者其他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健康[3]。微创技术由于具有创伤小、疼痛感小、术后并发症低等特点,因此近年被广泛应用在牙科疾病治疗中。为此,该研究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将对微创治疗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旨在为同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下颌中阻生智慧齿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为18~27岁,平均年龄为(25.9±2.2)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为22~30岁,平均年龄为(26.2±3.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拍摄,明确了解患齿生长情况、牙根情况,并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进行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速涡轮牙钻见牙冠污垢去除,完毕后采用手指触碰牙体检查牙体是否完好,并采用微创拔牙刀沿着牙龈向牙根方向将患齿拔除。在拔除过程中如果发现患牙有较强的阻力,可以采用牙钻将牙根拔出,对于牙齿拔出后可将牙槽窝内碎片清除干净,并采用生理盐水对空腔进行冲洗。对照组患者麻醉方法与观察组一致,其手术处理方法为采用去骨法将阻生智齿拔除后,其余操作与观察组一致,见图1、图2。

1.3 观察组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拔牙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程度、拔牙后完整性评分、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以及满意度评分。①拔牙时间:从麻醉完成到患牙拔除后牙槽窝清洗结束所需的时间;②出血量:采用卫生棉称量法计算患者出血量;③张口受限情况:患者张口后上下切牙间的距离,采用mm表示;④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进行评分,分值为0~101分,0分为无任何感觉,10分为疼痛难忍;⑤拔牙完整性:拔除牙齿后由专人对牙槽涡完整度进行评分,可为1~5分,分值越高,缺损度越大;⑥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c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牙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程度、拔牙后完整性评分、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以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拔牙利用的轮轴、杠杆、锲等原理将患齿拔除,通过对患齿利用这三种力学原理从而达到拔除患齿的目的[4]。传统的拔牙器械在操作过程中国由于其设计或材质的存在不足,因此在拔除患齿时需要采用锤子对其进行敲击,并让其产生振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给患者带来心理恐惧感,引起患者不安及情绪躁动,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加之传统的拔牙方法力度较大,容易对牙周硬软组织造成损伤,并可能引起颌关节异位、脱落[5]。传统的牙铤难以进入牙周间缝中,摒弃需要借助支点进行拔牙,容易导致牙槽受损,并对周围牙齿造成损伤,从而导致牙根受损。

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拔牙临床效果越来越受牙医及患者的注意。微创拔牙作为先进的拔牙技术,能有效减少患者拔牙时躁动、不安的心理,减少患者心理创伤,从而深得患者欢迎。微创拔牙采用的医疗器械较为特性,拔牙器械的韧刀口较薄,不容易断裂,刀口的弧度及形态同牙根有密切的关系,其独特的设计更容易与牙周间隙结合[6]。传统拔牙过程对患者损伤较大,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拔牙时间较长、肿胀程度较严重、拔牙后完整性容易受到影响、疼痛程度较差、张口受限程度较差。加之下合页低位阻生智齿靠近软硬组织,因此受到邻近牙齿及骨组织生长阻力的影响,可引起患者身体不适,加之采用杠杆原理的拔牙方式,容易导致牙龈撕裂,引起患者术后大出血,影响患者预后。微创拔牙能有效避免传统拔牙手术中产生的影响,并且操作过程属于微创,对患者影响较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并且不会对牙槽、牙根粘膜产生影响,其治疗过程中不需要采用杠杆原理进行拔牙,因此能减少用量过度的情况,并能保证手术过程中清晰术野,避免对牙根造成影响,并能有效防止组织损伤。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拔牙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程度、拔牙后完整性评分、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以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对下合页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患者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具有高效、安全、无痛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Costa R,Scanavacca M,Silva KR.A Novel Approach to Epicardial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Limited Venous Access[J].Heart Rhythm, 2013,3(4):198-199.

[2]Saponari M,Loconsole G,Liao HH.Validation of high-throughput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s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invasive citrus pathogens[J].J Virol Methods,2013,8(2):279-281.

[3]Dal Molin M,Matthaei H,Wu J.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es of Activating GNAS Mutations in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 of the Pancreas[J].Ann Surg Oncol,2013,12(5):348-349.

[4]黄元丁,夏辉,李晓东,等.必兰浸润麻醉与利多卡因阻滞麻醉在下颌阻生齿微创拔牙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3):268 - 271.

[5]胡开进,杨擎天.微创拔牙理念及技术操作[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38(3):249-252.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篇9

关键词:药学类;实习;问题;思考

一、引言

药学类包括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综合运用药学、中药学、化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药品生产、管理、检验、流通、使用及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具备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以及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1]。在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占专业教学总学时的17%以上。通过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生产一线的锻炼,使学生对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有初步认识,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所了解,提高专业认同感[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改变,药学类本科生实习教学环节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本文就我校药学类专业实习的经验积累,对目前的生产实习进行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单位需求不足

实习单位需求不足是目前高校学生实习面临的普遍问题[3],对于药学类学生,这个问题也尤其突出。云南省内的制药企业、科研院所、医院、医药公司等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满足不了药学类学生的实习需求。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实习的学生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带来饮食、住宿、安全等方面的负担。药学类学生主要是针对制药企业,车间厂房遵从严格的GMP规范,在洁净等级、生产管理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有的生产车间还涉及到技术保密[4]。基于以上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制药企业在接纳实习学生方面大多是消极的,即便接纳实习学生,也会提出种种限制条件,学生的实习效果并不好;云南地处边疆,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科研院所的数量有限。虽然科研机构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训练实习机会,毕竟数量有限;医院接纳的实习学生主要是医学类的,可提供给药学类学生的实习岗位并不多;一些医药公司和药企可提供的实习岗位是药品营销类的,这样的岗位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但从专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并不能得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方面的锻炼。

(二)实习经费紧张

实习经费紧张是药学类本科生实习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2]。一方面,招生规模在逐渐扩大,另一方面,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也在逐渐升高,而学校划拨的实习经费并没有明显提高,即使提高,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学生实习涉及到交通、食宿等方面的开销。有的实习单位可以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宿舍,大多数还是不能提供这样的便利。有的习单位考虑到成本和效益等问题,还会收取一定的实习费用。实习经费不足就影响到实习地点和实习时间等方面的选择。为了节约实习经费,指导老师大多会选择学校所在地的实习单位,以缓解交通、住宿方面的压力,甚至会缩短实习时间来节约开支。有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可以提供食宿和生活补贴的实习单位,但却与所学专业不相匹配。这些问题导致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师资力量不足

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直接影响着实习的效果。药学类专业的指导教师,需要有化学、药学及化工等专业背景,还需要有一定的工业生产经验,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屈指可数。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以后就走上教师岗位,没有实际的工业生产经验。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指导教师是新上任不久的教师,既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生产经验,而且大部分教师把重心放在理论课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不够。在总体生师比大的情况下,有部分非本专业的教师也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导致教师的指导性不强,达不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操作机会少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实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认为实习之后能留在单位,奔着大企业、大单位去,如果发现没有留下的机会,就对实习抱有消极态度,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做好工作。有的学生以追求兼职挣钱为目标,对报酬看得很重,而不考虑专业是否对口,对未来职业发展是否有利。学生的表现,影响到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印象,进而影响与实习单位合作关系的建立。有的学生会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但从调查中发现,80%实习单位与学生的专业不对口,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制药企业因其产品的特殊性,会有洁净等级、管理方面的严格要求,以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工作条件的存在,技术人员一般不会让学生上岗操作。有时出于技术保密的原因,技术人员对学生的指导也是有局限的。

(五)政府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学生实习的法规制度相对不完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率先为高校学生实习立法。2010年1月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方性法规,使高校学生实习终于有法可依[5]。这部法律的出台,明确了企业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构筑了政府扶持政策的一个基本框架;强化了对实习、见习学生的权益保护。但是,目前尚缺乏全国性的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和接纳学生实习的政策及法规,以及对实习生的权益保障、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

三、解决药学类专业实习中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实习单位建设

目前,云南中医学院与云南省内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了实习协议。制药企业包括云南白药、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众康制药有限公司、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昆明中药厂、云南萌生药业有限公司、云南施普瑞生物工程等,科研院所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医学生物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昆明食品药品检验所、昆药研究院、烟草科学研究院、现代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畜牧局药检所等,医院有昆明43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盘龙区人民医院等。长期的实践证明,加强与实习单位的科研合作,人才与技术交流,对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解决企业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难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鉴于省内条件有限,借助学院老师和校友资源,我院拓展了省外实习单位,先后与省外数家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的制药企业有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等。省外实习基地的拓展,增加了实习安排的选择性和可调配性。由于实习单位总数的增加,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人数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从实习效果也可以看出,省外实习有其优越性。我院生源大多为云南籍学生,省外的实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省外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科研单位带教老师良好的科研探索精神对学生的择业、就业、考研以及人生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由于吃住都在实习单位,学生不会分心于找工作、家教等事情,能够专心于实习,实习效果良好。

(二)增加经费投入,合理使用经费

实习经费短缺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学校要增加经费的投入,学校应从各种渠道广泛争取经费投入到实习中。另外也需要做合理预算,改革经费使用方式[1]。不同的实践环节、不同年份、不同专业的经费或有超出或有节余,可以进行内部平衡和调节,实现经费的最大化利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不同渠道申请经费,例如通过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等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实习中遇到的经济问题。

(三)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完成实习指导的重要条件。药学类专业的指导教师需要有工厂实践经验,因此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育。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中锻炼学习,做到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企业的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和实践指导中言之有物。学校在引进人才时,要考虑引进有工业生产经验的人才。同时要相应提高指导教师的待遇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中有所侧重,才能调动教师指导实践的工作积极性。在现有条件下,实习指导教师在独立带队实习前,需参加由经验丰富教师指导的实习,建立新老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保障实习的延续性和实习效果。

(四)加强实习过程的教育和组织管理,优化考核方式

实习前,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珍惜实习机会。指导教师也要根据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实习单位制定相应的实习方案,合理分配,优化组合。实习单位每年都会有调整,指导教师就要及时针对新的实习单位的生产或是研究情况准备相应的教案。实习过程中,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实习单位领导、技术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创造和争取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

实习过程的环节很多,每一个环节都要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考核,强化过程控制。既是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实习工作,也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性[6]。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从实习前准备、实习中表现、实习的内容、实习后总结这些方面来考核。实习前准备包括查阅资料、预习笔记等,实习中表现包括实习态度、习纪律等,实习内容根据所在实习单位而有所不同,例如企业的内容就会涉及到生产工艺的掌握程度、安全、管理、企业文化等的学习情况等,实习后总结包括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答辩以及对实习的合理化建议等。

(五)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构建我国大学生实习制度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要解决高校学生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大学生实习的运行机制。国外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广东省的地方性法规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在这些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保障实习权益,让实习活动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

四、结束语

药学类本科生实习是一项涉及政府、高校、企业、老师和学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才能实现良性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云南中医学院已在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教育体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实习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梅建凤,王普,徐敏.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07,(3).

[2]刘进兵,吴凤艳,张超.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山东化工,2016,(1).

[3]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4]章华伟.新形势下我国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1).

[5]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J/OL].http://baike.so.com/doc/4927099-5146703.html.

[6]刘瑞江,张业旺,于小凤,等.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

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篇10

大部分法医科学家的工作地点是一个无菌实验室,远离满地狼藉的暴力死亡现场。即便是法医人类学家,研究的大部分骨骼也只比万圣节的道具稍微恐怖一点。相对而言,在前身为人类学研究所(尸体农场)的田纳西大学法医人类学中心工作的科学家所研究的东西,可能是法医人类学中最没有意思的一部分了,就像该中心创办人巴斯在他的自传《死亡之所》中所说的那样:“尸体形形色色,有浮肿的、萎缩的,有烧焦的、爬满臭虫的、腐烂的,还有被锯开的、被侵蚀的、液化的、干瘪的或肢解分尸的。”

在大多数科学家的心目中,法医人类学中心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工作地点,但是在那里工作的研究员所收集到的信息却使得很多凶手被绳之以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尸体农场的科学家通过准确显示尸体在各种条件下所经历的变化,可以帮助警察鉴定谋杀案中被害者的死亡时间。死亡时间还可以用于核查嫌疑犯对自己作案行为的供述是否符合事实,从而还无辜者以清白并提供找出真凶的线索。巴斯在《死亡之所》中写道:“对死亡时间的准确判断是一起谋杀案能否被破获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头死牛带来的启示

1960年9月,巴斯进入地处劳伦斯的堪萨斯大学。成为一名老师,在那里一直待到1971年,最终成为正教授。他还担任了堪萨斯州立调查局的顾问,协助鉴定警察及其他人,发现的人体骨骼身份。

使巴斯萌发建立尸体农场的想法与人体残骸没有任何关系。那是1964年春,警察发现平原上被盗窃的牛近期被屠杀的尸体,于是堪萨斯州立调查局的副主任哈罗德・奈请巴斯检查其中一头牛尸体的骨骼,并判断这些牛是多久之前死亡的。奈称,这条信息也许能够帮助警方人员找出作案的嫌犯。

巴斯在《死亡之所》中写道:他不得不承认,他无法满足主任的要求,他在给奈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我们尚未掌握什么方法可以测定牛的死亡时间。但是如果你能找到一位迫切希望破案的农场主,杀一头牛放在外面,我们可以用其做一个试验,看一看新鲜肉体经过多长时间会腐烂,从而积累一些该领域的资料。”写这封信的时候,巴斯意识到,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对人死之后尸体所发生的变化,与他们对牛死之后所发生变化的认识一样匮乏。他所提出的用牛做的试验也许可以弥补该方面的不足。

猪圈与人类学研究所

1971年6月,巴斯迁至诺克斯维尔的田纳西大学,担任该校人类学系主任,他还被任命为第一位田纳西州立法医人类学家。这份工作的内容是检查新近的死尸,和他协助堪萨斯州立调查局所做的工作一样。但是巴斯很快就认识到,在田纳西检查死尸比在堪萨斯更不愉快。堪萨斯的草原土壤干燥,尸体较易脱水形成皮革样的干尸;而田纳西气候温暖潮湿,细菌和昆虫迅速腐蚀肉体,令其面目全非。

起初,巴斯把警署交给他的尸体存放在大学办公室附近。后来有一名清洁工在存放拖把的储藏室中发现了一具包裹着的尸体,威胁说要辞职。巴斯这才意识到,他需要的储藏地点应该远离嗅觉灵敏的活人。他向学院院长求助,院长告诉他,可以把该校农业系所属的农场中的一个空猪圈给他。农场离诺克斯维尔很有一些距离,所以巴斯和院长认为,不愉快的气味不会打扰到别人。1972年,巴斯将闲置猪圈用作他的第一个人类学研究所。

一个明显的错误

堪萨斯的盗牛案过后不久,巴斯就把它给忘了,但1978年初这位人类学家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这使他又回忆起盗牛案。1978年的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对夫妇住在离一个小墓地不远的地方,这块墓地可以追溯到南北战争时期(1861-1865年)。一天,这对夫妇报警说有人试图撬开墓地中的一个棺材,可能是想偷点古董去卖。

警员检查现场时,发现被打开墓穴的主人是陆军中校威廉姆・夏伊。夏伊的墓碑上写着:他死于1864年的纳什维尔之战。但是警员在夏伊被毁坏的棺材中看到的尸体仍然覆盖着皮肉,很新鲜的样子。奇怪的是,尸体没有头。

验尸官请巴斯协助警方鉴定尸体身份,他们怀疑这具尸体是一个被谋杀后投入夏伊坟墓的被害者。巴斯检查了尸体后,认定死者死后不久,顶多一年。但是,他感到困惑的是,尸体穿着正式的旧款黑西服和自衬衫,有点像高档饭店中的侍应生所穿的制服。巴斯在实验室中进一步研究尸骨,得出结论,这是一个25-30岁的男人,大约有5英尺9英寸(1.8米)高。

这时,警方人员打开了夏伊的棺材,找到更多骨头,包括一些颅骨碎片。按照巴斯后来的叙述,颅骨是被一把“威力强大的枪”从近距离射碎的,一共碎成了17片。颅骨是棕色的,上面已经没有肉了,这些通常是一具埋葬多年的尸体的特征。巴斯发现这个颅骨上的很多牙齿上都有蛀洞,但却没有哪颗牙有充填物补过的痕迹。

巴斯发现这些证据后,越来越肯定他和警察都完全错误理解了这具神秘的尸体。这具尸体其实就是夏伊中校本人,而不是什么新近谋杀案的受害人。夏伊中校是在南北战争时被一把直径很大的老式子弹枪杀的。这具尸体是盗墓者试图从棺材中拖出来的陈旧尸体,而不是作案者准备推进棺材的新鲜尸体。夏伊的尸体之所以能够经数十年仍保存得如此之好,一方面是因为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虽然防腐处理在当时非常罕见,但是对于一个富有而受尊敬的绅士来说并不奇怪。另一方面,盛装尸体的棺材是用结实的铸铁制成的,并且密封良好,使得昆虫和细菌都没有机会侵蚀尸体。调查者还找到一幅夏伊生前的照片,照片上夏伊穿的那件衣服和尸体上穿的一模一样。

死亡农场的建立

夏伊中校的身份被鉴定后,尸体重新下葬,但巴斯却久久难以忘怀。对于在第一次鉴定夏伊死亡时间时弄错了112年,巴斯感到非常难堪。这个错误使他又想起14年前的盗牛案时他所得到的结论:不仅没有法医人类学家知道,事实上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了解,死尸从血肉之躯到一堆残骸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的顺序。他意识到,由于这方面的认识可以精确地确定死亡时间,可能对谋杀案和其他罪行的破获有极大帮助。

巴斯决心和学校里的其他人类学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他在《死亡之所》中写道: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系统地数十以至数百地大量研究人类尸体。这个实验室将允许各种实验条件下的尸体自然变化。科学家和研究生则在每个阶段观察进程,记录温度、湿度这些变量,并画出人体分解的时间图。

巴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校长,他解释说,他需要一个比猪圈周围的空间更大的地方,还要离学校近一些,这样,他和学生们每天去观察就不用开车走很长 的路。校长答应把学校医学院后的一块空地(0.4公顷)给巴斯。1980年秋,巴斯和他的学生开始清理场地。

巴斯的团队有了自己的场地后,尸体成了最大的需要。巴斯给附近的验尸员和丧葬承办人写信,请他们把无人认领或家属同意捐献的尸体给他,1981年5月,研究所得到第一具捐献的尸体,遂将其置于室外开始观察,并记下巴斯称为“非常令人着迷”的笔记。

20世纪80年代早期,团队将他们的场地命名为人类学研究所。但很快警方人员和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者便开始称其为“尸体农场”。巴斯和他的学生们有时候会发现自己也在使用那个名称。

昆虫序列

巴斯的一个研究生――比尔・罗德瑞格兹,完成了人类学研究所的第一项重要研究。罗德瑞格兹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观察促使尸体分解的昆虫队列,并用相机记录下来。他发现,尽管天气等因素影响了每种昆虫的具体抵达时间,但是不同昆虫出现的顺序总是一样的。

罗德瑞格兹发现,名唤丽蝇的亮绿色大苍蝇总是最先到的,如果天气温暖(苍蝇在寒冷的天气无法飞翔),只要尸体一被放出去,苍蝇常常在几分钟之内就出现了。已经怀孕的雌蝇将卵产于人体的天然孔道或伤口上。几小时之后,卵就会孵化出成千上万的幼虫――也就是蛆。刚孵化出来的蛆差不多有米粒大小,边吃边长大,最后能长到半英寸(1.27cm)长。之后它们就用硬壳把自己包裹起来,再转化为成虫。

罗德瑞格兹观察到,小黄蜂、黄蜂和蚂蚁差不多和丽蝇同一时间到达。这些昆虫有的啮食尸体,有些则吃蝇卵和新生的蛆。之后,随着丽蝇的繁殖,腐尸甲虫也来了。这些甲虫既吃尸肉也吃蛆。最后到达的昆虫是皮蠹,有时也叫地毯圆皮蠹。这时剩下的几乎只是一具空骨骼了,皮蠹可以把最后的组织碎屑都清除掉。

1983年秋,《法医科学期刊》上发表了罗德瑞格兹描述其工作的科学论文。巴斯在《死亡之所》中自豪地提到,罗德瑞格兹的报告作为“第一份昆虫论文”,成为“历史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人类学论文之一”。他的研究促成了一门新的法医人类学专业的建立,这就是法医昆虫学――研究谋杀案或其他案件中的昆虫的科学。法医昆虫学家通过仔细收集尸体上面及其周围的昆虫并认真研究,就可以把死亡时间确定在5―6小时之内。

畅销书带来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人类学研究所继续收集死尸分解的一些资料。举例来说,巴斯的另一名学生阿帕德・瓦斯,记录了室外放置或埋葬尸体处下面土壤的化学变化。瓦斯的工作开辟了另一个确定死亡时间的方法。

身兼法医科学家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巴斯声誉渐增,1985年,美国法医学会授予他法医体质人类学的杰出贡献奖,同年,巴斯还当选为教育促进支持委员会的年度最佳教授。研究所的规模也随之壮大。

尽管如此,大部分人还是直到1994年才首次听说田纳西州这个不同寻常的研究中心。那是因为1994年,作家帕特瑞希亚・克伦威尔以巴斯和他的团队为主要素材,写了她的第五部推理小说,小说的主角是法医病理学家――凯伊・斯加贝特。(法医病理学家是专门研究与犯罪相关的疾病和损伤的专家,通常研究的是尸肉。与之相对的是像巴斯和斯诺这样的法医人类学家,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尸骨。)克伦威尔用警署和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给人类学研究所起的绰号-――“尸体农场”,作为她的书名。这本书和她别的推理小说一样,畅销一时。用巴斯的话来说就是,“最畅销的推理小说之一”。

克伦威尔的书出版之后,巴斯和人类学研究所突然发现他们出名了。要求采访的记者如潮水般涌来,还有包括两个童子军在内的各种团体申请参观他们的研究所。虽然说有些来访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但是总体上说,巴斯还是认为推理小说所引起的知名度的提高利大于弊。比如说,尸体农场的尸源增多了,一些人志愿将自己的尸体捐给人类学研究所用于科学研究,更多的人得以了解研究所,研究所因此而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捐献者。

巴斯很快就发现,知名度的提高并不总是件好事情。1994年秋,克伦威尔的书出版后不久,就有一家当地电视台了解到,尸体农场所得到的一具无家可归的尸体实则是一个老兵。电视台播放了一个节目,谴责巴斯和人类学研究所使用尸体的方式侮辱了老兵。田纳西老兵事务专员看到该节目后,说服很多州立法官员提出一项法案。如果这项法案得以通过,那么人类学研究所就不能再接受无人认领的尸体了。巴斯在《死亡之所》中写道:这将严重阻碍科学研究。巴斯找到州执法官员,请他们不要让这项法案通过,之后他们说服立法委员会重新核查该法案,最终没有批准。

某种意义上的不朽

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斯和人类学研究所的其他法医人类学家继续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一个主要项目就是研发出另一种可以帮助警察确定死亡时间的方法。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尸体在温暖潮湿的天气比在干燥寒冷时分解速度更快,因为细菌和昆虫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都更活跃。巴斯告诉他的学生们:“你们之所以把肉放在冰箱而不是厨房的碗橱里,原因就在于此。”

巴斯的方法是通过测定累计日度(ADD)来确定天气对尸体的影响。举例来说,平均气温为70℃的10天,和平均温度为35℃的20天一样,加起来都是700ADD。巴斯和他的同事们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上面列有尸体在每个ADD下的分解状态。

按照巴斯的方法,警察可以根据他们所发现的尸体的情况,通过查询数据库,找出对应的ADD值。然后他们可以向当地气象站询问犯罪现场前几天或前几周的平均气温。有了ADD和平均气温,他们就可以算出死亡时间,进而推算出死亡日期。

1994年,巴斯停止教学,1998年,从人类学研究所退休。但是尸体农场的工作仍在继续。1999年6月,研究所规模进一步扩大,并更名为法医人类学中心。中心现有的研究项目有“电子鼻”,这项技术将用于分析产生腐败气味的分子。中心的科学家希望将这一方法运用于训练警犬找到死尸。其他科学家则在进行另一些试验,通过穿透地面的雷达定位土壤或水泥不同深度下所埋葬的尸体。中心不仅进行研究,还进行法医人类学家的训练,并给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人员和警察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