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17:44:19

精细化学论文

精细化学论文篇1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在基础管理上对其进行深化,是对基础管理的创新。精细化管理对于学校品牌的塑造十分有益,目前大部分学校均为品牌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其特点为面向社会,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体现学校品牌的优势。高职院校采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管理效益,利用精细化管理,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数据化、标准化以及程序化。

二、构建精细化管理信息分析与收集系统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需建立健全的信息分析与收集系统。目前,我国信息机制发展不健全,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些因素都会对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产生影响。根据我国实际状况,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分析与收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有效资料,确保信息资料真实性。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决策在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能做出高效决策,信息分析与收集系统的构建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使决策服务于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发展。

三、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微格化”管理

在高职院校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微格化”管理,是建立在经济化管理基础上,主要目的是明确管理环节与管理责任,对管理目标与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梳理教学管理流程,根据制度化、数据化、标准化以及程序化角度设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使得组织管理高效运行。按照学校年度工作的整体安排,准确掌握管理关键环节,梳理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干,综合分析后,编制学校每学期教学管理工作的进程表,将学校各个部分横向联系与教学管理环节时序性之间建立纵横交叉表格,其中的参与者需要根据时间顺序履行职责、完成任务。在进程表中,需要将负责人、具体时间以及工作内容等项目体现出来,具有一定的节奏性与计划性。对上课、业务学成绩评定、上课、辅导等教学活动实现微格化管理,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四、建立健全教学精细化管理体系

为了提升教学精细化管理有效性,学校中的教学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分析教学精细化管理,构建具有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体系。同时要将各个责任人的主要职责明确,构建完善的教学精细化管理考核制度与检查制度,制定符合教学需要与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对精细化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为了将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彻底落实,在高职院校中,需要成立教学精细化管理部门,保证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实行过程中能与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和协调。这一部门的主要工作人员均为学校中其他部门人员,保证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公开、公正与公平,这是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五、采取科学有效教学精细化管理应用措施

在高职院校中采取精细化管理,需要广大师生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密切配合,学校需要预先制定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考核计划,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对师生采取精细化管理,对于这一管理模式师生需要积极的配合,只有校领导与师生之间团结协作,这样才能使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实现最大化,实现双赢。采取科学有效管理方法,是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效率的关键。只有提升学校管理效率,才能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教学管理方法是成功管理的重要工具,一个学校如果缺少有效管理手段,其发展前途堪忧。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以目标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管理分布考核法等比较常见。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不能单一,应将一种方法设定为主要方法,其他方法为辅助,这样才能将各种教学精细化管理方法优势综合,避免过于片面性。此外,制定合理教学精细化管理计划,能提升精细化管理工作效率,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计划,对不同专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手段,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六、学校文化积极向上,加强对教学精细化管理应用

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人的发展中文化有着重要作用,积极的文化能对人们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积极性是可以互相影响,长此以往,学校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反之,学校师生如果一直处于消极文化氛围中,长期下去学生积极性差,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建议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只有师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中,师生才会支持学校的决定与政策,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切实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

七、不断提升教学精细化管理人员素质

高职教学

强化其服务职能

精细化学论文篇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与外资银行在经营理念、资源配置、服务手段、金融创新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意识,提高其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本论文就针对商业银行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进行了讨论,管理学论文提供如下: 商业银行成本精细化管理设想 一、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必须优化组织机构 商业银行必须对所有营业机构进行全面量本利分析,把前两年及今年作为分析期,包括存款余额、存款结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地理位置、发展前景等,还有工资、公关费用、业务费用等,从外部环境和同业竞争情况入手进行分类排队,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作出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评价该机构的生命力和增长潜能,然后合理调整机构网点的设置,这是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二、建立成本认定制度,制定合理的费用分摊办法 成本精细化将改变过去由计财部门单一管理、定期核算的成本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全方位共同管理、贯穿经营全过程的全面成本动态管理。要推行这一管理模式,须分两步走:首先建立成本认定制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核算体系。 建立成本认定制度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对全行的各种经营管理行为和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认定,然后依据所认定的标准成本落实成本责任,达到增收节支的效果,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按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将成本认定的对象进行细分,落实按部门、按客户、按专业的成本认定制度,把成本管理渗透到经营过程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成本认定的对象包括业务部门和非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包括存款部门、信贷部门、计财部门和经营网点,及存、贷款资金和财务资金及其运行过程;非业务部门包括后勤保障中心、人事、办公室等部门。 制定合理的费用分摊办法,要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准确计算分摊。如牡丹卡业务,其费用支出中含有其他专业受益的成分,而营业网点办理牡丹卡业务也会使该业务部门受益,因此要分别计算,分别承担。这就要求对各部门成本构成要素,尤其是费用成本进行最精细的分析。总的来说每个部门的费用都包括以下内容:招待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业务宣传费等(以下有成本构成要素分析)。实行费用分摊就是将成本明细化,在初步认定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对象的细分,逐步使成本的核算精细化。 费用分摊可分两部分,一是机关管理费用作为固定费用进行分摊,二是部门内部产生的费用作为变动成本进行核算。 (一)机关管理费用分摊。这部分费用包括各项营业费用、业务招待费用、宣传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各项准备金支出。计财部门根据近三年数据进行测算,估算出应计费用总额。所有成本核算单位都要按一定比例进行两部分分摊:一是按人员分摊40%,二是按业务部门分摊60%(分摊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测定),单位应分摊管理费用就是这两部分的和。对按人员分摊的部分还要根据各经营网点的人员数额进行二次分摊,对按业务分摊的部分则按存款20%、贷款50%、借入资金30%比例在三个部门进行二次分摊(分摊率有待进一步测定):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与外资银行在经营理念、资源配置、服务手段、金融创新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意识,提高其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本论文就针对商业银行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进行了讨论,管理学论文提供如下: 商业银行成本精细化管理设想 一、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必须优化组织机构 商业银行必须对所有营业机构进行全面量本利分析,把前两年及今年作为分析期,包括存款余额、存款结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地理位置、发展前景等,还有工资、公关费用、业务费用等,从外部环境和同业竞争情况入手进行分类排队,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作出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评价该机构的生命力和增长潜能,然后合理调整机构网点的设置,这是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二、建立成本认定制度,制定合理的费用分摊办法 成本精细化

精细化学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班级,精细化,管理,思考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是学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论文提纲格式。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教育管理论文,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1 树立班级管理精细化意识,统一思想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策划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上来,让其体验和感受,这实际上就使每个学生都树立了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让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做定会收获很多。同时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去落实,也可先召开班委会、小组长会,广泛宣传,逐层强化。

2 以情感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化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时刻要做到责任心、爱心和细心教育管理论文,腿勤、眼勤和嘴勤,真诚、公正的对待评价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做到不偏信偏爱。

3 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托《学生手册》和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法规》,从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的动态体例,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2)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

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指责,强化监督力度,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论文提纲格式。更突出了班委会的服务理念,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和基础。

(3)细化班级公约,严格考核

班级公约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基础,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法可依,同时也使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有章可循教育管理论文,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如制定学生行为考核表,其内容涉及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迟到、出勤、课堂纪律等,每项都有一至两个负责人,负责人都是尽心尽责的学生干部。一系列具体而又操作性强的考核表,包括早操考核表、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台,由此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增加了责任人责任意识,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

4构建班级网络式管理模式,实现人人参与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在于管理网络化。它不同于规范化,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即“班主任——班委会——值日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立体的网络式的管理模式,来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管理潜质,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作用,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变传统的“层级化”为“多方位网络化”管理制度,通过班级岗位的多样化设置及动态管理,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教育管理论文,都是班内主人,实现前面所说的要求,同时接受监督又是被管理者论文提纲格式。另外,班级管理的精细化还要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最终落实到期末思品考核等级与个人先进评比上来。

5发挥团队精神,逐步完善制度

管理的精细化必须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定期反映精细化管理的进度和突发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发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在精细化管理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民主性原则,对待学生中间所发生的问题须民主对待;②集中性原则,培养团结的意识、团队精神,必须坚持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③加强制度建设,团结是制度控制下的团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④竞争性原则,团结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促使班级进步的有效手段。当然教育管理论文,对于实施精细化管理所导致的竞争加剧,应正确引导,避免小集体之间的互相抵触。

总之,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服务性、实践性和教育的创新性,就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通过爱心、细心、宽容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胶印,稳定的提高,成为一个德、才、能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4,(07) .

[2]潘玉堂.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做法[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Z2) .

[3]周俊峰.班级的精细化管理[J]. 科技信息, 2009, (11) :458

[4]马中艳.浅议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7):156

[5]肖敬贤,肖东科.浅议中学班级管理的四项准则[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7, (06) .

[6]尹才忠.精细化—-班级管理之灵魂[J].职业圈, 2007, (02).

精细化学论文篇4

关键词: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 精细化工 教学改革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是精细化工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在学习了“四大”化学、《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具体的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包括反应原理、原料的选择与制备、反应设备的选择、最优合成路线的确定,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质量、收率的影响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从整体上对精细化工工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精细化工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按照日本1984年的分类,精细化工产品囊括35个大的门类[1],同时精细化工发展速度极快,新的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如何上好《精细化工工艺学》这门课,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一直是各个学校关注的问题。针对学生这种现状,笔者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1.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合理组织、精选教材内容

精细化工与其它专业课程有所不同,由于精细化工产品所包含的类别太多,难有结构统一和内容全面的教材,而且精细化工本身正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内容更新较快,教材内容很容易过时。笔者通过市场调查,根据地方经济精细化工产品的需要,确定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高分子精细化学品为教材重点内容,对皮革化学品、石油化学品、信息存储材料、电子化工产品选讲或删除。教师对每一堂课的内容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精心地选取教材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切实地编写好每一个教案。对同一内容的多个配方或工艺,精讲一到两个典型的配方或工艺,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1]-[5],内容各有差异,笔者选用的是刘德峥主编的《精细化工工艺学》[1]。但有些章节的编排顺序没有知识连贯性,不便于教学。笔者把教材中与日用化工联系紧密的一些章节:第六章“表面活性剂”、第九章“洗涤剂”和第十章“化妆品”放在了一起,增强了教材的系统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时的知识迁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理实一体化、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类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理实一体化、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效果较佳。讲解过程中,以某一个典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为任务,以生产原理、工艺过程、工艺技术、工艺设备、原料消耗、操作技术和产品用途为主线,逐一进行,对重点、难点要讲深讲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讲授内容宽而新,以学科的发展为大背景,了解课程基本原理在大学科中的定位及其与学科最新发展的联系。同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反应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以促进学生对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深入学习,笔者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一些实验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讲解聚醋酸乙烯乳液胶粘剂时,首先引入实验内容聚醋酸乙烯乳液的合成[6]配方,并对配方进行剖析。从反应原理、各组分的作用及用量、聚合温度、单体的加入方式、pH控制、搅拌速度、产品性能与测试、产品用途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对胶粘剂的组成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到实验室动手做胶粘剂,验证刚学过知识。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对精细化工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3.改革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仿真手段进行教学

《精细化工工艺学》教材中有许多的工艺流程图和众多的配方,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既难板书,又费时间,课容量将大为减少,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改变低效率的、落后于课程要求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施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仿真技术能用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等效果直观地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主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很好地符合了这一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各流程中物料的流向、产物的分离、设备的功用形象生动,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课容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化工仿真实验室可以让学生模拟工厂进行生产工艺的操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为后续的学生进厂实习打下基础。

4.注重实践教学,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技能训练

精细化工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宜讲过多过深的理论知识,而应着重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这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搞好实践教学是关键。精细化工很多实验属于复配技术的应用,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实验如液体洗涤剂、洗发香波、胶粘剂等,可让学生自己设计配方与实验方案,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与精细化工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学生仅依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来学习《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工厂的化工实际生产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去理解化工生产。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对《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显得尤其重要。笔者依托董事会,校企合作,把学生带出去,在湘江涂料集团、湖南化工研究院试验工场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化工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基本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技能。

5.改革实效

改革后的精细化工工艺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对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与开发有比较完整的概念,加深了基础理论的理解,加强了对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培养。精细化工实训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该专业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高;我院选手连续三年在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专业课教师团队在2008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刘德峥.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李和平,葛虹.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沈一丁.精细化工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4]钱旭红,徐玉芳,徐晓勇.精细化工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精细化学论文篇5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课程精细化;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72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139- 02

1 课程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把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精”是指完美、周密、高品质。“细”是指细节、细致。而“精细”则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和管理技术,把它应用到课程的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内涵建设的表现。

为全面落实国家和江苏省教育规划纲要部署,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响应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三风”建设,促进我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现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际,探索并实施了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使课程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专业培养的需求,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和完善多形式的教学评价制度,也深化了学校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2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精细化管理

课程的精细化管理立足于三大原则: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精细化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团队和相关专业人士通过精细化研讨,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精细地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先进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情动态并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满足学生需求、动态调整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2.1 课程的研讨精细化

2.1.1 教学项目单元的研讨

课程实施前,包含一线企业专业人士的合理结构的师资构成课程团队和进行研讨。依据专业培养方案中对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要求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规范,集授课团队与相关专业人士的广泛意见,结合授课班级所属专业和课程基础的情况,共同研讨了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在大纲的框架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通过研讨,确定该班级的授课项目单元。

2.1.2 技能与素质培养的研讨

在课程主要项目单元研讨的基础上,分别配套对应的实操训练,授课团队共同探讨具体的实操项目内容和要求。根据课程总课时的安排,划分其完成实操练习的课时。实操项目的培养目标和理论教学相统一,同时考虑学生的普遍情况,以实践加深理论学习的作用。

课程教学素质目标的培养除了电子商务的领域知识外,主要以学生的自主评价为体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学生自己个人的素质评价,另一部分是各学习小组组长的评价。

2.1.3 教学效果的研讨

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和实操过程中的调查,研讨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调查发现有不少同学对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中的对称加密技术存在疑惑,研讨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改进,以学生表演,让自身感受过程理解如何实现对称加密技术原理的理解。另外,实操报告经过修改后,将报告反馈给学生,表彰优秀学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点评和建议。

2.2 教学资料的精细化

2.2.1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相关文件规范

课程教学文件主要包括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各教学单元多媒体课件、每个项目的教学案例和有关教学视频等内容。例如标准模式的教学案例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课题的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2) 情景描述: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

(3) 教学设想:包括对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些必要的说明。并且围绕案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讲座,这些问题不但阐述案例的主题,提示案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发学习者反思和讨论。

(4) 教学反思、研究: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对教与学原则的引申等,有些案例研究的结论在此进行了展开。

2.2.2 实操训练的规范

根据计划的项目统一制定技能操作的内容,将每个操作划分成包括具体的实操项目、项目目标、具体要求和内容、相关知识和实操示范等内容。将实操训练与理论知识关联起来,规范实操训练的具体内容,又不脱节于理论知识。

2.2.3 学生拓展学习内容的规范

将学生进阶学习的知识进行规范,依据不同的类别划分,如创业培训、竞赛资源、课后思考、行业资讯、综合测试等参考学习的资源等。创业培训提供课程选用模块的扩展,以网店建设为例,包括了从入门到图片拍摄及处理、到店铺装修和推广与营销、发货等各环节的流程与指导。

2.3 教学设计的精细化

该课程的设计主要基于课程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3个主要方面进行思考。知识方面主要通过课堂讲解,总结提问形式巩固,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实操中附的相关知识作为熟悉内容,另外还有习题课与复习课开展形式学习主要理论知识;能力方面的设计以个人实操和团队合作项目,互帮互助,相互监督培养技能操作方面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素质培养方面以具体的评价开展,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个自我评价,团队的组长有个评价,培养学生的道德等素质。

教师对学生的每个操作项目除了提供讲解外,还有对应的同一模板与操作示范,最后以细致化的标准对学习操作情况评价。例如其中的B2C认知教师成绩评定=学生是否准时完成任务20%+实操是否符合要求80%评价。任务准时完成得20分,没有准时完成酌情扣分,实操是否符合要求按照操作要求评分参照以下标准:

(1) 正确B2C模式的理解(5分)。

(2) 体验B2C网站购物流程完整(40分):会员制(10分)、订单生成(10分)、支付(10分)、物流(10分)。体验内容完整且报告详细者得满分,否则酌情给分。

(3) 设想课程学习内容(5分):涉及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支付、安全、物流、网络营销等内容(5分)。

(4) 相关知识(30分):含义(5分)、特点(5分)、分类(10分)、交易流程(10分)。

以上没有达到的酌情扣分。

2.4 教学过程材料的精细化

课程平时表现通过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情况标记+与-符号,基本做到平均每个同学回答两次以上,具体评分参照明细标准,如3个+以上得分90分,2个+以上的80分,1个+以上得分70分,其他60分及以下。将内容体现在平时的点名册上,一方面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熟悉学生的一种途径。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突击考试考高分,教师对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人和名对不上的情况。

实操报告是课程中占据非笔试比例较大的一块,一般有根据计划安排,适当调整个人与团队工作的比重,例如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实操过程中,有10次的内容,其中6次是个人独立完成,团队成员负责辅助与监督,另外的4次为团队合作完成,分别对应理论教学项目。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完成的实操,都要提交实操报告。避免了全部是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有个别学生搭便车的情况,另外,对应实操的理论知识点,通过笔头作业实施,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技能的操作,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5 教学效果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以项目单元为单位,每个项目实施完成后,及时地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学生调查表了解、口头访问、报告作业中发现问题,即使跟进加强问题的解决。针对教学项目单元的内容,将重点和难点反映在学习效果调查表中,进行每个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将发现的问题整合,在计划的习题课中重点讲解和练习。

通过课程学生学习效果情况调查表,将本项目单位的核心知识进行罗列,让学生反馈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划分为非常好、好、一般还是较差,以及填写对该项目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结合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要求掌握但统计结果普遍一般及以下的进行重点跟进,并及时采纳学生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将实操的问题在批改后的上课复习前进行反馈,提出问题和建议。从实施课程精细化管理的班级来看,学生对教学的知识点、技能点掌握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面表示肯定。

从实施该课程精细化的班级成绩来看,课程成绩包括平时表现10%,过程技能与作业40%,期末测试50%,其中过程成绩包含了每一次的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和教师评分,根据实操内容分配必要的权重,进行加权得出过程总成绩,再结合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比例进行总分的加权统计。从学生的成绩来看,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分布来看,基本满足正态分布的情况。因此,课程精细化的实施是可以肯定的继续落实下去,并不断改进教学的。

3 结 语

课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新的鞭策,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提升个人价值、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课程做到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企业需求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敏,王社伟.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3(6):64-66.

[2] 郑需勇. 浅谈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J]. 海峡科学,2012(8):160-161.

[3] 邓玉明,李国华.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精细化管理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011(12).

[4] 刘宏,黄河,赵颖娟,等. 基础实验教学精细化管理初探[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1):80-82.

精细化学论文篇6

论文摘要: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是企业精细化管理手段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辩证运用。它的核心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 构建和谐发展,实现人校两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力戒繁琐哲学,鼓励科学创新,才是高职教育教学实行精细化管理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等职业院校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转型过程中,如何确保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我院院长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研究》湖南省级课题已通过了湖南省社科联成果鉴定。该项目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高职人才培养,对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作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构建了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高职人才培养的方法、观点,在该研究过程中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利用精细化培养理论,对我院的两个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造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模式、文化和方法。但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将专业人才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辩证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内涵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不等同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如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把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理论照搬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当中,试图利用精心设计的工艺流程和工作制度来规范人们的工作行为,从而在整体上保障工作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企业质量控制的IS09000系列标准直接运用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直接套用其概念条文,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这样势必对师生学校生活的全时空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对教学活动高度主观和机械的规范化过程,此种做法最终结果必然违背了学校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的规律,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精神。貌似精细,实际缺少对学生和教学规律的深入分析,盲目依赖强化措施,它至多只能称之为“学校企业化管理”,而不会真正获得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学校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提升。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现代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教育教学管理要力争从“精细”中出”成果”、从”成果”中提炼“标准”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重在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细,不等于繁琐,教学常规的“细是简单易行,是想得细、做得细、落实得细;实,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注重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结合。我们的做法是:一抓制度。我院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形成指导我们日常工作规范的《办学指南》,其中教育教学管理建立了《教学常规制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实施方案》、《学校管理工作量化检查方案》等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制度,控制教学过程的管理程序,实现了“制度规范、量化考核,管理精细、工作高效”的教学管理目标。二抓检查。通过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答疑等环节的常规教学检查,及时通报教学质量的绩效情况,这样既从中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激励、督促他们用心工作和学习;学院督导室组织督导团随机推门听课,深入了解课堂,及时与师生充分交流,寻找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办法。三抓交流小结。在各层次的检查、督促、评价过程中,随时发现优秀案例,集中进行展示交流,提供样板;定期召开交流会,分享成功经验;生成群体智慧;搜集典型案例或焦点问题,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诊断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成果意识,注重成果物化,组织人员及时提炼推广,及时修订教育教学质量规章制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良性化运转。

三、教育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凝聚人心

在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管理是第一要务,“师本”才是本之纲目。培育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是精细化与人性化融会的和谐教学管理最高境界。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因此,建立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都必须要“以人为本”,要更多地关注师生的需要与情感,把管理定位在“服务”与“尊重”的基础上,使师生在民主的环境中既受到必要的约束,更享有充分的自由,这样教学及学习活动才会充满活力。我院在“抓内涵、上管理、创示范”过程中使教师的独创性劳动得到尊敬与提升,从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期,提出了多样化职业教育的理念,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其潜能发展,管理制度人性化,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以适合学生的弹性学习为管理手段,给学生留有按自身发展潜力选择的余地,实现拓宽专业基础与增强专业职业技能紧密结合,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用真诚、民主、科学的态度去制定规范、实施管理,才能与广大师生实现精神层面的深刻交流与共鸣,赢得人心,促进教学教育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8

精细化学论文篇7

摘要:本文对高职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合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重点围绕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式、实践教学内容及项目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获得了期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精细有机合成;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高职精细化工技术类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为从事化工/轻化工类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培养人才的任务。在高职精细化工技术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中,“精细有机合成技术”是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之一,其前期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其后期课程一般为药物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复配技术、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等课程。可见,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对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烷基化等单元反应的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实施方法有一个更深入的掌握,熟悉合成机理、制备工艺、合成路线以及分离提纯等相关知识,为今后从事生产操作、合成路线设计、分析测试等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实用性强,应用领域广,如:日用化学品、化妆品、原料药、农用化学品、香精香料等,而且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合成的基本理论,还需要掌握合成的操作技能,可见,精细有机合成技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研究和探索。本文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所开设的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为例,作者紧紧围绕课程的特点,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式、实践教学内容及项目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习兴趣,深化学习内容,提高分析、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并对如何有效开展该课程的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教学实践与探索。

1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设置

在我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安排在第三个学期进行,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课时量为64学时,另外还有综合实训环节16学时,教材以《精细有机合成技术》及配套实验教材《精细化工实验技术》(冷士良主编)为主,包含:颜料、涂料、胶黏剂、表面活性剂及日化用品等产品的制备,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品合成的基本反应原理并锻炼实验操作能力。

2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理论教学方法单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以有机合成基本理论为主线,研究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过程最优化的途径及方法,课程难度大,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穿插一些实验增加理论的理解,对学生来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被动的学习,积极性差,参与度不足,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不佳。

2.2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这门课是典型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学模式一直是先由教师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教材重复操作,严格依照教材规定的投料量、工艺条件、操作步骤、提纯方法等完成,导致学生对投料比、反应条件、产率影响因素等都不清楚,更无法对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造成学生不能深入理解工艺路线和合成原理,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实验的开设需要根据专业培养方向有针对性的选择,不能一律按照同一本配套实验教材开展实验,进而不能突出专业特色。

2.3考核方式单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考核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由老师根据上课出勤、作业、实验情况综合评定,占总评成绩的比重一般在20%~40%范围,另外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比重一般在60%~80%范围,这种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只能验证学生对课程表面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临时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了。可见,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体现该课程的典型理实一体化特点,实验考核比重低,缺少量化指标,忽视实验操作、创新及科研能力方面的考核,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考核方法及方式的改革十分必要。

3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

成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灵魂,是根本的质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了激发学生潜能,更好的开展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探究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者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如何有效开展理论知识讲授、实践教学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3.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有机单元反应(如硝化、磺化、卤化、酰基化、烷基化、羟基化等)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十几个单元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历程、产物精制与分离、应用范围及实例,而且对有机合成反应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也作了相应的介绍。可见,精细有机合成技术是典型的有机合成理论与生产工业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机合成单元过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比如通过第一章绪论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了解单元反应的类型和特点,使学生明白该课程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关系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因此在绪论章节的讲解中,可选用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了解抗疟新药青蒿素创造性地提取、结构表征、人工合成提纯等过程,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原理、工艺、提纯及结构分析等知识。在学习有机合成的两大任务之“实现有价值的已知化合物的高效生产”时,可以联系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方法,先将葡萄糖还原成为山梨醇,经过细菌发酵成为山梨糖,山梨糖加丙酮制成二丙酮山梨糖,然后再用氯及氢氧化钠氧化成为二丙酮古洛酸,再经过酸的催化剂重组得到维生素C,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已知结构化合物通过人工合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如在讲解有机合成的两大任务之“创造新的有价值的物质与材料”时,可以联系化妆品、洗涤用品、药物、高分子聚合物及功能材料等栩栩如生的实例,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论实用性,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3.2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鉴于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特点,繁杂的单元反应,枯燥的反应历程,众多的合成路线及生产工艺过程等等,如果教师仅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面面俱到,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还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类比教学等多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讲授环节,教学内容按照单元反应模块进行划分,各个模块之间又相互衔接有共同点,如芳烃的烷基化和酰基化机理均是亲电取代反应,在反应历程、影响因素、催化剂等均有共同点,教学时可采用类比教学法,在比较中使学生触类旁通,加深理解和掌握,另外,教学还要紧密结合专业实验,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开发创新的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益。

3.3设计实验项目,贴近生产实际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反应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配比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还要熟悉单元反应的实施与应用,分析和解决有机合成中的实际问题。可见,该课程具有典型的职业技术的特点,教学要注重实践技能和实用性培训,做到理论教学融合于实践教学中。作者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生产实际来设计实验项目,思路是“一模仿二创新三综合”,“一模仿”即典型的单元反应安排相应的实验,如氧化单元反应开设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还原单元反应开设对硝基苯酚还原制备对氨基苯酚,酰化反应开设用乙酸酐酰基化苯胺制乙酰苯胺等等,学生按照实验教材的制备工艺练习操作,理解反应的原理;“二创新”即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查找资料打通或者优化合成路线及工艺条件,如学生在掌握了用苯胺为原料以乙酸酐为酰基化试剂制备乙酰苯胺的基础上,自己完成对实验的优化改进,可以调整投料比、反应温度、更换酰基化试剂、催化剂等工艺条件,从而提高产品纯度、产率或者减少副产物等等。“三综合”即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完成给定实验项目,如由起始原料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制备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并提纯精制,或者完成以氯苯为原料制备对乙酰氨基苯酚(扑热息痛)的制备并精制。通过以“一模仿二创新三综合”为思路的实践项目锻炼,贴近生产实际,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创新综合项目中的文献资料查阅、实验方案设计、提纯精制以及数据处理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技能锻炼途径。

3.4改革评价方法,发挥激励导向功能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并且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成绩评价应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既有理论又有实验,既有笔试又有答辩,既有计算推理又有综合论述,多种形式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考核权重,尤其是对创新性、探索性的综合项目给予权重倾斜,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权重由传统的30%提高到50%,平时成绩涵盖实验方案、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创新开发、项目讨论、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等内容,科学合理的多元考核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

4结语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基础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项目化、类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效果,设计贴近实战的项目化实验可充分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多元合理考核评价方法可全面发挥其激励导向功能,我们通过对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不仅出色的完成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实践证明,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工学结合、多元考核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叙明.精细有机合成技术[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蒋涛,陈群,李英利.《精细有机合成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02-103.

[3]马树超,郭文富.新时期高职教育质量与院校评估要点分析[J].职教论坛,2016(12):5-9.

[4]陈稀平,张岐,陈泽林.精细有机合成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3):43-45.

精细化学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接待服务中心;精细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302-02

一、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

马克思在揭示人类的一切活动和行为的愿望与动机背后的最终动因时指出:“任何人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1] 接待服务作为后勤职工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它以员工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为指向,是自成目的的生命活动;一种价值现实的活动,即员工生命价值实现的活动。

观念是世界观范畴,属意识形态。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作过形象而又深刻的阐述:“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2] 即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在不同的观念的驱动下,会产生不一样的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俱进,会引导我们向前。高校接待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接待服务的质量与效益。

二、理论是深化高校接待服务中心改革的推动力量

高校后勤管理作为一门科学,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被旧有糟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错误的“后勤就是勤杂工,没有什么技能”,还有少数人模糊地认为后勤社会化即“高校不要后勤”等观念所蒙垢,因而,后勤管理研究甚少,其理论滞后实践,发展十分缓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阐述了先进理论的革命性作用。马克思写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3]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3]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中,所谓“武器的批判”,就是说要运用物质的力量,真刀真枪地进行战斗。所谓“批判的武器”,就是说要借助理论的力量,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同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需要“武器的批判”,即运用物质的力量,脚踏实地进行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批判的武器”,即借助理论的力量,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后勤职工的头脑,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队伍中来。显然,“武器的批判”是指实践,“批判的武器”就应当是指理论。需要强调的是,思想上的“批判”终究是思想领域中的,它始终是疲软的,而只有拿起“武器”去实践,才是达到胜利的必经之路。可见,高校后勤社会化必须用创新理论来指导创新实践。

具体就高校接待服务中心而言,接待服务的功能在于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在观念上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确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精品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总结、开拓创新。在理论上必须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管理体制上必须突破学校行政性,以先进、科学的观念作为先导。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也说:“头脑不是一具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这“火炬”燃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高校接待服务中心人员在接待服务工作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观念的更新,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源于新一轮的高校后勤改革,源于高校接待中心的创新实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观念与理论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三、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文化

1.高校接待中心管理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svstems Engineering)一词,在20世纪在40年代出现,这是对当时一些工程实践中卓有成效的新观点新方法的命名。作为一门现代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是适应日益大型化、复杂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系统工程是通过一群人有组织地运用经济杠杆,以可行的措施和效果导向,追求全局优化,执行服务于极其复杂的实践活动,将某个(或某些)现有实体(自然的或人造的)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产品的过程。正如钱学森中国系统科学的经典著作《论系统工程》中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中国人民大学苗东升教授认为,“作为一门现代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是适应日益大型化、复杂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最强大的推动力来自三个方面:战争实践的需要推动军事系统工程问世,大型复杂工程技术研制的需要推动工程系统工程诞生,大型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推动企业管理系统工程产生。” [4]

从功能层面看,首先是政治职能。就社会而言,高校接待服务中心工作涉及到社会安定与稳定,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局和后勤职工的根本利益。高校稳定,首先是思想稳定和政治上的安定团结。高校后勤既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它既有物质文明建设又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真正提高本身就是真正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其次,是经济职能。服务本质属性是商品属性,正如马克思解释“服务”概念时指出:“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 [5] 就价值而论,对于接待服务中心员工来说,所提供的服务就是商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应从服务对象那里直接得到补偿,即按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他们的经济收入本应取决于劳务价值。第三,教育功能。高校后勤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从管理层面看,高校接待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的招待所、旅馆,而是集住宿、餐饮、会务、娱乐、旅游、学术交流等一体的后勤实体。整体而言,属星级酒店范畴,但又别于星级酒店,而具有其个性化管理与服务。服务的内容多、层次多、专业多,服务设施完善,客人不仅能够得到高级的物质享受,也能得到很好的精神享受。从环境层面看,高校后勤社会化导致校园环境社会化。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高校已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上述可见,高校接待服务中心管理服务是一种系统工程。

2.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文化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1911年,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发表了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科学管理原理》,20世纪50年代,日本借鉴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为质量而管理的思想和以精益生产为旗帜的丰田生产方式,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理论。中国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就本质而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流程优化、成本最小化和有效执行常态化的过程,注重定量分析与数学的应用,以及系统结构与整体协调。“精”可以是精确、精干、精益求精;“细”可以看做是仔细、细节;“化”是系统流程状态优化。

高校接待服务中心管理服务,作为一种系统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后勤社会化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析接待服务中心的特点,客来客往——周而复始,因此,接待服务是一个周而复始流程。因此,在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优化服务过程中,其流程优化的设计与执行是接待服务中心管理服务的关键。首先应该坚持以顾客为导向的原则。精细化服务必须围绕着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行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设计与执行,而不是以取悦于上级领导的思路办事。必须准确地把握顾客的需求,包括顾客对服务需求的具体内容和满意程度。需要强调的是对顾客的沟通流程亦应精细流畅。只有坚持以顾客为导向,精确改进顾客价值创造的流程,接待服务中心才能从根本上争取到顾客信赖、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二是必须坚持以流程为中心的原则。为顾客创造价值是接待中心的使命,从服务的视角看,接待服务价值的实质是解决顾客问题的方法、措施和手段。能为顾客提供价值的是接待中心内的各种流程,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的服务流程决定着接待服务中心的运行效率、流程优化的根本设想——以首尾相接的完整流程取代以往的各部门分割,难于管理的流程。以服务流程为中心,精细化设计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复杂环境。三是必须坚持监督与协调的原则。监督管理是保障流程优化、加强执行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协调,指在流程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社会、学校和顾客要求,对内部控制流程做出调整,使接待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区域规范、科学和流畅。

总之,高校接待服务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更注重责任落实。因此,员工对精细化管理是接待服务中心执行力的源泉:服务原于素质,素质原于培养,培养养成习惯,习惯体系素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4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0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15.

精细化学论文篇9

荥阳市中医院药房,河南荥阳 450100

[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通过对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模式的改变,通过其差错率进行评价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的优越性。结果 传统药房管理模式与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的差错率为0.9%与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医院对外的重要窗口部门,药房管理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时代要求,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让医院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有效化的提升。

[

关键词 ]精细化;药房管理;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077-02

Experience in Application of Fine Management Model in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in Pharmacy Work

WANG Hui

Dispensary , t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gyang,Henan Province,450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refined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in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work experience. Methods through the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change, through its error rate evaluation of superiority of fine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Results traditional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with fine chemical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error rate was 0.9% and 0.2%, and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s an important window of Foreign Department of hospital, occupy the irreplaceable position of pharmacy management,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imes, fine pharmacy management mode of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let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

[key words]Fine;Pharmacy Management;Application experience

门诊药房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群众的重要窗口,属于为病人提供服务的一个场所,不仅肩负药品的调配,也需要负责合理化使用药品和药品的临床监控等工作,具有专业技术化、经济化、咨询指导性和服务化的具有多元化的全面工作性质和任务[1]。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在当下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不能适应其要求,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也就应运而生。所谓的精细化药房管理是指运用程序,在标准和数据条件下实现“精、准、细、严”的管理,从而使得各组织单位更加精确、高效的协同和持续进行各项工作[2-4]。采取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的医院也显示出其“改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优势。笔者通过分析对比差错率比较精细化药房管理在在医院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统计2014年7~9月(传统药房管理模式)及2014年10~12月(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两个阶段的医院门诊药房差错率。

1.2 方法

2014年10~12月实行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门诊药房以患者为服务中心,药品质量为核心,因此人员管理、药品管理和目标管理、人性化服务更是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中的重中之重。

1.2.1 人员管理 对门诊药房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严格遵循《门诊药房工作制度》和《门诊药房岗位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新旧合一,通力互补”、“持续学习,学以致用”、“兼优奖励,鼓励进步”、“严格管理,精细分工”。当下医院,各项新技术不断在医院门诊药房中应用,门诊药房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5-6]。新进药学人员接受现代新技术教育,熟悉大量新技术及理论,思维创新;老员工则在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熟悉了解各个流程、规范。通过整合性的新老配合,相互学习,通力互补各自不足,优势互补。药学人员应当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适应现代化的药房管理需要:开展各种学术讲堂、学历交流论坛、定期考核等,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员工学习和全面进步,也让他们进行学习改进。设立奖励惩罚制度,严格落实,对于工作负责优秀人员进行相应奖励,借此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对于工作不认真和经常出错的员工进行批评惩罚,严明纪律,提高药品发放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员工自身的专业、特长、性格、学识等存在差异,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工作分配,发挥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1.2.2 药品管理 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多为人力型的模式,工作效率低下,出错率也很高。采用精细化管理不仅加快配药速度,也减少出错率,同时满足药房空间、人员限制的影响[7-8]。①对药品采用信息化管理,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于药品进行采购、存货分类、出货及库存盘点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合理整理药房信息,便于调用;②对于特殊药品进行另行管理,贴放警示标语,合理规划;③定期对于门诊药房出现的差错事件进行统计,建立档案,定期召开错误研讨会,寻找原因,提出解决方案;④合理安排门诊药房的用药信息管理、药品分类及窗口排队等,针对某些特殊或者专家科室药品,可设立专业取药窗口。

1.2.3 目标管理及人性化服务 着力强化药房服务细节,顺应倡导的“仁爱、和谐、严谨、卓越”的人文精神,坚持“医诚、业精、质优、价廉,对生命和健康尽职尽责”的服务准则,建立“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现代化医院门诊药房服务模式。落实人性化服务,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尽力耐心的为患者、咨询者答疑解难[9]。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使用c2检验。

1.4 观察项目

差错率:计算方式为药房出错案例除以其业务总数,然后再乘以百分比就等于差错率。

2 结果

从观察结果看,两个阶段的药房差错率分别为0.9%及0.2%,这两个阶段上报差错率有着很大的差距,通过统计学处理,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2.32,P<0.05)。

3 讨论

精细化管理最初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其本质目的就是要最大化的降低生产与供应过程当中的浪费,实现流程优化[5]。目前,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药品的更新周期也就越来越短,品类繁杂,数量繁多。想要提升药房工作效率,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对药房进行规范管理,可最大程度的削减多余步骤。精益化管理是一种为了减少对时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而争取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科学思想方法[10-11]。药房的服务工作人员和药房空间都相对有限,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无法保证用最少的付出给患者提供最优服务,提高患者对药房满意度。同时药品管理多采用人力型的统计管理,具有人工化,采用计算机化、信息化系统对药物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有条理地进行药品整理,降低药品发放过程中的出错率。运用精细化管理,可以让药房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变得精准、细致以及高效,最大化地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进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

参考文献]

[1]倪明,周望溪.浅论规范门诊药房管理[J].中外医疗,2011(10):135.

[2]吴伟文,冯超慧,黄伟娟.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225-2226.

[3]肖庆中.药房中药调剂的精细化管理策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38-239.

[4]黄先彤,杨凤林.精细化管理理论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52,155.

[5]邢明,易利华.走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误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1):23-24.

[6]朱红兰. 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 参花,2013(10):137-138.

[7]张彦慧.医院药房药品管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 (5):466.

[8]李丽.浅谈医院药房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380-381.

[9]罗润嫦.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3,12(1):46-47.

[10]谢秀芳.如何有效加强基层医院中药房的管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470.

精细化学论文篇10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辅导员;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12-02

一、前言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经过一周多紧张的迎新工作,我作为2013级新生的一名辅导员,燥热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平静。虽然感到辅导员的责任越来越重大,肩负的使命越来越神圣,但内心对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辅导员却信心满满、跃跃欲试。在成为学校辅导员后,我开始不断关注辅导员自身修养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话题,发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学生工作论坛正在号召广大教师和辅导员对班级精细化管理进行热议。对此,我也陷入思考。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对辅导员及班级日常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新生辅导员培训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对班级精细化管理获得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二、对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近几年,我国教育领域开始提倡精细化管理理念,它是在教育质量意识和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中萌发的。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具体来说,就是细化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重视每一个环节。辅导员是班级与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肩负着全面管理和引导好学生的重任。辅导员工作是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艺术,促进辅导员经验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班级的精细化管理。

要想使班级精细化管理卓有成效,首先必须对教育精细化的含义有准确无误的理解。很多人对班级精细化有一些误解,其中有人认为应在实践中把班级教学精细化管理视为对师生班级生活全时空的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我认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单调地对班级生活进行全程和严格的控制,而是在争取教学效率精益求精的同时,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整个班级的内制力。如果一味地在制度和流程上强调精细化,把班级管理看成车间生产,那么这样的班级所教育出的学生会失去活力和创造力。另一种误解是将教育的精细化管理等同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企业生产可以采用一成不变的生产程序,而教学管理则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尽可能做到人文化和科学性。我们在进行管理时不可能给所有的管理对象统一划定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要考虑辅导员和学生可承担的管理压力和学习压力,考虑精细化程度的可行性。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缩影,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基本单位。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精细化理念,有其科学性和必然性,也是班级教育的发展趋势。“班级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育无小事,时时能育人。”班级管理兼具烦琐和庞杂的特性,是一种有着内在规律的活动。而精细化理念的提出巧妙地切中班级工作的要害,只有重视细节,才能不断地对班级管理进行完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完善可监控的精细化管理过程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监控中反思,在监控中修正,从而实现在监控中的提高。同样重要的是,应该处理好精细化和人本主义的关系,精细化的主体是人,而精细化的本质应该是坚持以生为本,这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在充分尊重和了解每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搭建展示个性的舞台,不断靠近教育的真谛。

三、班级精细化管理的三部曲

通过对辅导员工作的了解和认识,班级管理精细化理应包括制度精细化、情感精细化和文化精细化。我们应以制度精细化为基础,用情感精细化来升华,积文化精细化续传承。

1.制度精细化。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生已经报到,像许多教师说的那样,在这之前应尽可能地熟记学生信息,结合学校及学院情况初步制定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在开学后通过严格、公正、精细的班委选举活动,在学生心中埋下标准与规范的种子,同时与新产生的班委成员一同对规范等内容进行审定和修改,形成一套细致科学的管理制度,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引并进一步地落实实施细则,确定检查责任分工。

除此之外,在制度精细化管理上,辅导员应该做到“严”、“勤”、“细”、“实”、“精”。“严”就是严格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行为规范,要求学生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勤”不仅是时间上的勤,还要与学生勤联系,平时勤到班,勤到宿舍,勤观察,勤了解。“细”就是对班干部要精细挑选,制定的班级计划目标要细,对学生心里发展变化及每个学生的观察要细,对学生生活的关系要细,对学生事务的处理要细。“实”是说作为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决心,将点点滴滴的工作落到实处。“精”是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专业程度,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辅导员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带头不做。

2.情感精细化。辅导员做到以上的精细化只能勉强算作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还要在情感上做好精细化管理。班级就是一个小的社会,作为教育过程重要环节的班级管理,其实就是辅导员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辅导员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辅导员的引导。只有与学生有情感的互动,给学生一种亲人和朋友般的关怀,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主动寻求帮助。平时要以一种包容的心跟学生交流,知道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情感波动,在进行情感精细化管理时才会有的放矢。有的学生需要严厉批评,有的学生需要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有的学生则需要给予体贴、关怀式的温情,有的学生更需要的是信心、鼓励,否则方法不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学生在情感上与我们对立,那么我们所制定的精细化制度将无法推行,因此高境界的管理离不开人文关怀,情感精细化管理应该闪耀人性的光辉,我们应致力于做一个“精于察觉、细于心灵”的辅导员。

3.文化精细化。一名辅导员做好制度精细化管理和情感精细化管理绝对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了,甚至可以成为优秀的辅导员,但是一名杰出的辅导员还应该做到文化精细化管理。每所知名高校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和文化,比如校训、校风、学风等。就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来说,校训是厚积薄发、开物成务,校风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学校多年来所倡导的精神状态及校园内生活和学习的氛围共同升华成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大精神。这是学校学的文化,而文化的形成正是全体师生对文化精细化管理探索的一种结果。一个好的班级也应该有属于它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优秀的班级文化可以使学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以及内约束力,让学生享受班级生活的愉悦,激发、调动学习热情,事半功倍,而这些要靠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和班级所有学生的共同努力。这种文化环境的影响即使在学生毕业离校后,也会长时间地甚至是终身地影响着他们。

当然,理论的正确性只能为我们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却不能保证我们在这条路上不摔跟头,因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将科学理论付诸于实践,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因“班”施教、随机应变才是明智的选择。这个过程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与班级学生不断磨合,通过合理、健全的反馈评估机制,使班级精细化管理不断升级,见证学生和班级管理的共同进步,与学生共同体验挫折的酸楚、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成长。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相信我们会在精细化管理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通畅,走向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

四、结束语

虽然我的辅导员生涯才刚刚开始,实际工作时间不长,却让我对辅导员这个身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在日常工作中应避免虚浮作风,杜绝矫揉造作,提高精细性程度,减少工作失误。我更深刻地了解到“辅导员的态度决定学生的态度,辅导员的高度也影响着学生的高度”。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平时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辅导员请教,多与其他的辅导员交流,总结、反思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让自身变得更加优秀。打铁还需自身硬,那我们就让辅导员这怒放的生命带着学生展翅高飞。

以上是我个人对班级的“精细化”管理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想必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其他老师和辅导员不吝指教。最后祝所有的老师和辅导员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参考文献:

[1]陈飞.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