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农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19:04:06

精细农业论文

精细农业论文篇1

一、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计,全国中等干旱缺水35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益面积达到2000万公倾以上,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下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6立方公里。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成率只有10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节水灌溉的内涵意义

节水灌溉就是要改变千年以来人们浇地的传统习惯,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

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节水农业措施和节水灌溉措施,充分利用天然降雨和地面、地下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耗水量获得最高的作物产量和产值。节水农业措施包括抗旱节水品种、秸秆覆盖、少耕免耕、抗旱剂、保水剂等。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节水灌溉就是发展低压管道输入、喷灌和微灌。由这些工程所控制的灌溉面积就是节水灌溉面积。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节水灌溉的目的在于减少灌溉水源从渠首到农田被作物汲收利用的全过程中的无效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的水分生产率。它包括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制度以及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内容,即包含有工程措施,也包含有农业的管理措施,可以把节水灌溉措施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减少从水源到田间系统的渗漏和蒸发损失提高输水系统的有效利用率,在自流灌区固定渠道采用砌石、现浇筑混凝土等进行防渗。

2、减少田间储水损失主要是减少深层防漏,提高灌溉水进入田间后的有效利用程度。

3、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减少作物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等农田水分消耗。

4、优化作物灌溉制度减少作物的无效蒸腾灌溉用水采取优化调度,合理分配等管理措施,结合各种耕作栽培技术,尽量减少对农作物产量形成非关键期的水分蒸腾,以提高农作物水分的利用效率。

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一步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形成配套技术,并大面积推广田间灌溉科学用水技术,如小麦优化灌溉、水稻浅湿灌溉、膜上灌等。与此同时,以提高降水利用率为目标的旱地农业增产技术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些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使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九五"期间,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曾首次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喷、微灌设备的研制与改进、滴灌技术研究与示范、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研究、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研究和灌溉系统配水关键技术研究等专题研究。随着科学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我国节水农业工程设备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研制和开发,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生产装备,使节水农业工程设备在数量上和性能上都有很大提高。

目前我国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膜上灌、膜下灌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地区宜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也不同,大、中型灌区适宜推广渠道防渗技术,井灌区和小型灌区宜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提倡采用喷灌技术,在果园、菜园及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区适合发展微、滴灌,西北干旱地区应推广雨水集流、水窖滴灌技术,南方水稻产区则应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各地要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技术方案。

四、发展节水灌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作,综合运用行政、技术经济、宣传教育和管理等各种手段,需要全社会的很多行业和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全力,共同做好节水灌溉工作。

第一、节水灌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服务"三农"相结合,把发展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当前首先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做到计划用水,计量收费,节约奖励。其次是做好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规划并搞好节水灌溉的工程建设和技术的投入等。三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改革策略。进一步调动灌区农民对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并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定产权,充分调动农民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第四建立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理顺水费价格,分步到位。第五完善水费计量缴费的管理办法,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机制,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六是深化水利工程制改革。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建立以各种形式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灌区以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人维修养护,水费公开透明。层层搭车,用水矛盾问题。

精细农业论文篇2

基于精细农业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重点精细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指出精细农业的概念和我国的现状,阐述精细农业应用与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精细农业农业机械化 决策

中图分类号:DF41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精细农业及精细农业技术

精细农业是(Precision Agriculture, Precision Farming, Site-specific Farming Agiculture)等名词的中译,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即,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细农业由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精准农业并不过分强调高产,而主要强调效益。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精细农业技术是将“3S”技术、通讯、自动化技术与地学、生态学、农学等集成,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动态管理,在GPS技术和GIS技术集成系统支持下进行农田作业操作,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精细农业的主要支持技术包括: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DSS―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ES―专家系统,VRT-变量控制技术,采集与处理技术,IAT―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等。

精细农业已经在很多国家实施,虽然世界上有关精细种植技术的研究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的速度之快令人吃惊。精细农业已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产业的结合的产业,并且经过检验是适合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最有效途径,这无疑将成为21世纪领先的技术。美国八十年代初提出的精细农业的概念和设想在九十年代初进入生产实际应用,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部分技术和设备已趋于成熟,但由于其发展是本着实用、经济、效益、的原则进行的,所以仍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健全。除此之外,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巴西等都有开展精细农业的研究。日本也将精细农业的研究列入了“21世纪农业机械紧急开发课题的研究”。国际上对这一技术的开发研究有广泛的认同,精细农业必将成为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

我国对精细农业的研究是建立在一批专家引进国外的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的经验开始的。随着精细农业的研究的深入,我国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但总体上说我国对精准农业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系统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体系。

我国是一个约有9亿农业人口的大国,我国现有耕地约1.3亿公顷,但每年损失耕地近43.3万公顷。如何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已关系到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精细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理论和实践,以农田作物的时空变异为基础,在区域内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优化的变量投入,实现最高的产量、最优的品质、最低的农业环境污染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细农业的关键是准确地绘制农田信息的分布图,发送给田间作业农业机械,针对该地域的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作业提高效率和收入。只有将精细农业技术思想引入信息关系的研究中,利用GPS和GIS技术研究信息的采集与表达,定性和定量地研究,绘制空间分布图,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插值方法和采样方案,结合数学方法,定量地确定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掌握这些影响规律,从而准确地预测产量,并经济有效地进行农业生产的精细管理。

但目前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应用于切实的农业生产仍存在巨大障碍。土壤数据采集仪器价格昂贵,性能较差,大面积高密度土壤取样化验成本太高,很难推广应用;而遥感技术由于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问题,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卫星(1~3 m)、飞机航空遥感、田间高架遥感服务的提供,加强遥感光谱信息与土壤性质、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及土壤养分在线实时检测技术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DGPS 的定位精度已完全能满足精细农业的技术需要,但与自动化机械的结合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今后要研究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系统,安装在国产农业机上,降低成本,有利于推广使用。

精细农业是为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作物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其经济效益与经营规模成正相关,据有关文献报道,适用于精准农作技术实践的经济可行的最小面积约为85.6公顷。机械化大农场的运作模式,是推动精细农业发展的有益尝试。

精确变量施肥技术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虽然我国农村自然条件差异大,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素质较低,经营单位小而分散,机械化水平低,全面实施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尚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但是精确变量施肥追求降低生产成本与避免环境污染同样适合中国国情。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细农业变量施肥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发展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有利条件:

(1)推广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的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农民是科技进步的基本力量,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新技术的推广。由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广,年轻农民基本达到初中文化,还有一部分农民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另外,由于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和每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农村已有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可以承担科技普及和推广任务。

(2)土壤和植株速测已基本实现。土壤和植株的测定分析是精细农业变量施肥的技术的基础工作,过去这些工作必须在设备先进、条件优越的实验室进行,费用较贵,影响了实用先进技术的推广。现在,便携式移动测试设备的应用,为推广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3)农户精细农业变量施肥平台已经建立。精确施肥技术的核心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系统(RS),它是在西方农业大规模经营和高度机械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农业状况与西方一些国家差异较大,发展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受到一定限制。但是,近几年来辽宁省农科院环能所科技工作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了一套适合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变量施肥技术系统软件平台,可以满足以农户为单元的精细农业变量施肥的技术要求。

(4)把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物化到产品中,使之成为实用技术。通过GPS定位系统采集农户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在确定目标产量的前提下,利用变量施肥系统平台提供肥料配方,以单质肥料为原料配置复混肥料或BB肥,把这些高科技含量的肥料提供给农民,将达到变量施肥的目的。

(5)建立网络连接实现技术、数据共享。建立和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并与其它网络相连,形成全方位的农业资源网络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开通精确施肥土壤养分信息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精确量化施肥和科学化管理,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指导农民施肥。

综上所述,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是一项先进使用的技术,利用该技术不仅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在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合理的利用化肥资源,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是应该大力发展普及的技术。

结 论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变量施肥是精准农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依据国际上先进的变量施肥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验证了适合我地区情况,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变量施肥处方图生成技术的研究。

此次精细农业变量处方图生成技术的研究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MapObjects2.0的强大GIS功能,实现了GIS的基本功能及空间查询分析功能,为变量施肥处方图的制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实现了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合于土壤养分数据空间插值的克里格插值算法,通过此算法生成了图形平滑、结果准确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为施肥处方图的制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使生成施肥处方图的可靠性勿庸置疑。经过试验田地的尝试,使理论应用于现实,更使变量施肥的观念深入人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制作满足用户施肥需要的精准施肥处方图,大大增强了科技与人的结合,能够很好的指导变量施肥机械在田间实施变量作业。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由国家小汤山精准农业工程示范基地的规模化实践及在上海、新疆等地的推广应用更进一步证明,由生成的变量施肥处方图指导变量施肥机械精准施肥后,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还减少了肥料的投入,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使施肥地块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明显改善。今后的努力方向是继续跟踪国际农业方面精准农业变量施肥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施肥管理,进一步完善施肥处方图生成方法的研究,使生成的变量施肥处方图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承继成.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鲁燕等. 我国精确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 农业装备技术,2004.

[3]AgGPS 124/132 Receiver User Guide.

[4]AgGPS EZ-Map Quick Reference Guide.

[5]RFM96 Radio Modem User’s Guide.

[6] 张淑娟. 基于GPS和GIS的精细农业田间采集和处理方法的研究[D]. 浙江大学,2003

[7]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 地理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 王克林,李文祥. 精确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工程创新[J]. 农业工程学报,2000.

精细农业论文篇3

关建词:精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技术实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面对的“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保证21世纪我国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已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精细农业”技术体系是农学、农业工程、电子与信息科技,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组装集成。“精细农业”在国内科技界及媒体报导中目前尚有各种不同的译法和对其内涵的理解。如译为“精准农业”、“精确农业”、“精细农业”等。 实际上,目前国外关于precision agriculture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dsc)为基础的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细农作技术,即基于信息和先进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当今实践的“精细农作”技术思想,应该扩展到设施园艺、集约养殖、产品加工及农业系统的精细经营管理方面,而形成为完整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

1 “精细农业”技术组成

1.1 数据采集技术

“精细农业”技术是通过产量测量、作物监测以及土壤采样等方法来获取数据,以便了解整个田块的作物生长环境的空间变异特性。

1.2 数据分析

一般采集的数据都是以文本表形式表示,需要利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处理,生成分布图。

1.3 决策分析

“精细农业“技术是根据田间采集到的不均衡空间分布数据及有关作物其它信息,经过决策分析,来控制投入方式和施用量。决策分析是“精细农业”的核心,直接影响精细农业”技术的实践效果。

1.4 控制实施

“精细农业”技术的目的是科学管理田间小区,降低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支持“精细农业”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除了带有定位系统和产量测量的联合收割机外,按处方图进行作业的农业机械还有:带有定位系统和处方图读入设备,控制播深和播量的谷物精密播种机;控制施肥量的施肥机;控制剂量的喷药机;控制喷水量的喷灌机;控制耕深的翻耕机等。

2 “精细农业”具有以下优点

2.1 提高效益

按照土壤特性、作物需求,实施灌溉、施肥、播种和病虫草害防治,即能降低用水、肥料、种子、农药的投入,也能增加作物产量。

2.2 保护环境

根据农田作物定点需求,控制化学物品的施用量,即能降低土壤、地下水、作物品质的污染,也能保护生态环境。

2.3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即能避免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水带来的副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品质下降,也能改善因缺少养分造成的减产和降低作物品质。

2.4 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由于可以获取农田更多的信息,能够使作物生产管理人员制定出更准确、合理的管理决策。

3 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细农业”技术实践

在我国,农田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比较落后,实施广域的“精细农业”技术实践尚需较长的发展过程,但是,结合我国国情,在某些具体条件下,开展“精细农业”技术实践或“精细农业”单项技术实践是可行的。

3.1 了解差异,指导农业生产

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个体农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施农业作业。尽管每户的责任田范围内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可能不大,但就整个地块来说,其空间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以乡、村范围内,建立以gis为开发平台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让农民了解田间的差异分布,为农民提供合理的管理支持。该系统可以生成以地块为单位、以相对坐标定位的作物产量(以户为单位)、作物长势、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的分布图。

3.2 建立基于gis、dgps技术的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在以县或大农场范围内,计算机及一些农业信息技术具有了一定基础。如果建立dgps,基本上能够覆盖整个作业范围。

3.3 建立“精细农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工程

在垦区农场或大面积作物生产平原地区建立“精细农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工程,充分利用该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优势,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工程技术集成应用。

3.4 在研究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注意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技术体系,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的技术体系应在科学理论或方法上,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有重要的突破,能够引起技术上产生质的飞跃和为实现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在试验研究中要加强多部门、多学科间的相互合作,协同攻关.发展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在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中,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gps、gis、rs应用课程,加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精细农业”应用实践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围绕提高生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技术组装方式,逐步提高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中,也将可开发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产品。

参考文献:

精细农业论文篇4

在办刊过程中,通过细节化的市场调研来充分思考和认识期刊受众,是塑造期刊品质、赢得市场的关键。认识受众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理特征,即读者群体主要生活在哪些区域;二是人口特征,即读者的年龄、性别等有何特点;三是社会特征,即读者的收入情况、购买力大小、受教育程度和职业背景、所在社会阶层;四是心理特征,即读者的生活观、生活方式;五是行为特征,即获取信息行为和消费行为。获取信息行为是指读者通过哪些渠道获取信息,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脑还是手机。另外,还要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是喜欢长篇文章还是短篇文章,以及读者去哪里购买杂志。这些年来,《农家科技》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了解到受众主体是农民,数量巨大,分布在西部地区和其他农业大省的农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不高,文化程度普遍为高中以下,喜欢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不喜欢长篇大论,喜欢短小精悍的实用文章,农村没有报刊亭,大都通过邮局订阅等情况。这些对《农家科技》内容风格上的市场定位,对制定合理的定价和销售策略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市场调研细节化,同时也便于及时地捕捉读者需求信息,根据需求的变化随时作出细节调整,这样既可以节省营销费用,又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发行量。[1]

栏目设置细节化,突出办刊特色

栏目设置是编辑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打造品牌期刊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栏目设置的维度与方向直接关系到组稿的专业领域与方向,栏目设置和封面风格是期刊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栏目设置的细节表现在编辑对栏目设置的综合判断与把握上,编辑凭借其匠心独运,及时地追踪行业前沿,预测行业发展趋势,把握热点及其变化,据此对栏目设置作科学的安排或相应的调整。[2]而其过程,则体现在编辑与作者、读者的互动上,以及编辑部成员之间的商榷上。栏目策划的结果具体反映在新栏目的开设及原有栏目的变化上。例如,《农家科技》2012年推出的“微观三农”栏目,即是编辑人员精心调研、用心研判、精心策划的结果。鉴于微博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力的日益提升,通过微博调查发现许多读者喜欢通过微博参与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建议。编辑部人员反复商榷,决定在“编读往来”这一常设栏目中单列出一个栏目,取名“微观三农”,专门刊载微博上网友有关“三农”问题的探讨言论。栏目刊出后,由于该栏目接地气,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来自读者的好评如潮,大大增加了刊物的互动性,是“刊网互动”的有益尝试。2016年,笔者调查发现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诉求也日益突出,乡土文学艺术类作品有较大的读者、作者群体。为了贯彻学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农家科技》适时推出了“乡土文苑”栏目,既满足了读者对文化类的情感需求,也满足了广大乡土文学作者的发表需求,大大提高了刊物的知名度和读者认同感。党的十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特色效益农业在带动山区脱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农家科技》决定增设“特色农业”栏目,集中从如何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各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经验、特色农业在精准扶贫方面产生的效果、国内外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先进经验等方面做好宣传报道。该栏目社会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被列为重庆市2016年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在期刊栏目策划中,只有重视细节、苛求细节,才能从细节中升华质量,获得益处,赢得读者。

编校流程细节化,保证期刊质量

期刊编校流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如创新性、时效性、市场性、综合性、灵活性、可行性等诸多方面的要素。[3]《农家科技》为了能及时捕捉到重点选题,不出纰漏,每期都要召开从总编到编辑、记者、发行广告等所有人员参加的编前会,即选题讨论会,采编人员提交选题,选题会拍板敲定。选题一经确定,编辑对拟发表的文章进行细节加工处理,它包括标题制作的细节、文字标点加工的细节、图片处理的细节、导读提炼的细节、顺序编排的细节等,逐一细致打磨,形成初稿,再由责任编辑进行统稿初审,初审后由编辑部主任复审提出意见,编辑、记者对复审意见进行逐条处理,查漏补缺,最后由总编终审,编辑、记者根据终审意见完善稿件后,方由专职校对人员进行三校。每期出刊后,还要召开阅评会,即评优纠错,通过指定专人对所有稿件进行审读并收集读者反馈,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反思总结,杜绝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由于严格执行编校流程,对稿件质量精益求精,《农家科技》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无差错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可见,严格执行期刊编校流程是提高期刊质量、扩大品牌知名度的重要保障。

精细农业论文篇5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农村合作银行 实现途径

精细化管理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是社会分工和协作进一步细化,以及工作质量高级化对现代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精细化管理的著作。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倡导精细化管理并着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本文结合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的实际,分析精细化管理运用于工作实际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一、精细化管理及其主要内容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是通过统一系统的规划和细化,运用制度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组织管理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进行计划、管理和控制,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有序、精细、高效的运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将管理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量化的工作程序、工序规程和岗位责任,使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每一件工作的内容和要求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个项目任务、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细化责任,都有人负责。总之,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能进一步明确企业的管理目标,优化科学管理,确保一个企业的管理更加高效、工作落实更加到位、工作质量更加提升。从系统的视角看,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化的管理,通常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先进的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一种与时俱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精细化的管理文化,归属于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实行科学化、现代化管理题中应有之义。

2、科学的工作规划

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规划是引领和推动一个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科学的工作规划一般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往往是一个企业较长时期生产经营发展的设想、目标定位。它决定一个企业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第二个层次,是一个企业今后3—5年内(如创建文明单位)制定的中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这个目标和规划包括了企业在这一时期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安排、产品开发定位、组织机构发展和管理模式、员工培训规划等等;第三个层次,是一个企业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而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包括一个企业年度的业务发展规模、利润完成目标、资产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员工福利水平等等。通过工作规划的科学化、精细化制定,可以用企业的发展远景鼓舞和激发企业的干部员工积极努力工作,从而引领一个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精细化的制度体系

精细化管理,必须要以制度加以保障。精细化的制度体系应包括:精细化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体系,包括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每个领导和员工应承担的工作责任;精细化的管理规范体系,包括部门职能、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等;精细化的操作要领体系,包括每一项业务的工作流程、每道工序标准等。总之,通过精细化制度体系的建立,使一个单位的计划、组织、运行、管理、控制、总结都纳入制度化管理规范,从而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4、精细化的操作

精细化的操作是指一个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活动中每项具体工作都有一定的科学规范和操作要领。企业的每一个干部员工都应遵守这种工作规范,使业务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细化到个人,企业的基础工作会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从而提高一个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能。

5、精细化的控制和监督

它要求一个企业的运作要有一个科学的工作流程,并使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反馈。这样,使企业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业务运行和工作中的失误和事故风险,有效杜绝管理工作的盲点和漏洞。

6、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单位的精细化管理是靠干部员工来实现的。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全面技能,加强企业的人员培训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精细农业论文篇6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农村信用社精细化管理是指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远景和目标,通过系统的规划方法,在经营管理各层面形成一个有共识的精细化管理行动纲领,并将纲领准确快速地转化成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以持续有效地实现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农村信用社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与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农村信用社精细化管理是对企业精细化管理行为的引深和运用,它对农村信用社客服粗放经营、运用数据技术进行业务经营、成本和风险控制,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稳健经营、提高效益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的最终经营目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经营管理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最终效益获得。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把农信社经营管理与经营目标统一起来。管理要出效益,作为农信社来说,就是要实现既定业务经营目标,获取最大效益。而效益获得与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同时,如何把业务经营过程与经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是企业能否获得最大效益的关键。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经营目标,然后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寻求最大收益的方案,依靠精细化管理来实现这个经营目标。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合规经营、防范风险的需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已经呈现多元化并上升到 层次。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实行风险管理的精确化,进行管理模式的彻底变革。

风险管理精确化,就是要找准关键、突出风险点,并依靠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管理,才能实现防范风险的要求。要通过科学收集、排序、细化各类风险信息,加强信息的集成与共享,确保信息及时沟通,提高信息的有用性。明确重点事项和关键风险点,积极研究、探索操作风险量化管理的可行性与途径,逐步提高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可控性。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农村信用社能否最终强大,最根本的是看其管理上的优劣。农村信用社要保持业务领先和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对发展目标和规划进行科学系统的分解落实,更要通过精细管理和提升执行能力来支撑。市场竞争的层次和内涵决定了单凭经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要求,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创新管理方式。如果农村信用社延续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问题会越聚越多,最后陷入困境,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三、对农村信用社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农村信用社推行精细化管理重在落实。考核是落实的指挥棒,也是落实的重要环节。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上的新跨越,也要有相应的考核措施与之相配套。

(一)创新考核理念。以往的考核是仅把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数的打分高低作为评判标准的单纯模式,以至于一些基础好、网点位置佳的信用社连年获奖,而位于乡镇信用社始终排名不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信用社加快发展的热情。为此,要创新考核理念,实行差别化的考核模式,就是兼顾不同信用社起跑线的位次先后,设定不同的奖励等次,确保位于乡镇的信用社必须有先进名额,这样在促进先进信用社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为基层信用社争先进位加油鼓劲。

(二)完善考核目标。不仅要分年度。嫉妒、月度下达目标任务,更要对不同信用社的考核内容各有侧重。对业务发展较好的信用社,将不良贷款盘活存量的分值放在发展业务和防止新增不良贷款上;对业务发展停滞不前的信用社,将较大的分值房子啊加大组织资金力度、优化信贷资产质量上。

精细农业论文篇7

关键词:精细化工;设备管理;发展趋势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的意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追求。为了减少农药化工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我们需要从农药的生产设备管理入手,利用科学、合理的设备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式来对农药设备进行管理。

1精细化工设备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1.1设备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设备管理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利用网络技术,将设备的使用单位、维修部门、配件支持以及研发机构等各个部门联系到一起,从而构建智能化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对设备信息、数据的准确、快速分析和评估,来使设备的要素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其使用的效率,从而使设备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1.2设备维修的规范化、专业化以及社会化

(1)对设备的维修供应链进行完善,对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消除大而全以及小而全的模式,从提升设备的维修效率、减少设备配件的存储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入手,来提升设备的使用率,提升资金的流动性[1]。(2)完善对复合修复工艺以及改善性修理工艺,使通过对旧机器的修理来提升机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效率,从而提升旧机器的应用能力,甚至使复合修复后的旧机器能够赶超新机器的性能,从而提升经济效益。(3)充分利用故障诊断技术以及状态监测技术。设备状态的检测主要是对设备以及生产系统标准和参数进行比对和分析,从而判断设备的运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进而实现对机组故障的预测、分析、诊断和故障排除,使机组的运行周期得到有效的延长[2]。设备故障的诊断主要是对设备的使用过程和状态进行了解和掌控,确定设备的局部或整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从而早发现故障和产生故障的原因。(4)将可靠性作为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思想。在设备预测系统状态以及行业上建立可靠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必要的,以此来保证设备维修和管理的可靠性,从而使设备的意外故障或灾难性事故得到有效的避免。

2设备管理精细化分析

2.1优化配置,实现精细化匹配

通过对设备使用计划的科学、全面编制以及设备进出场时间表的编制等,来保证精细合理的控制,使设备的总量得到最优化的储备和型号的匹配,从而使相应的设备都能够在其应有的环节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2.2对人才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传统设备管理以及现代设备管理的分析可知,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物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区别,传统的管理中过于注重物品,而现代的管理更注重管理物品人才的作用。通过对人才的定岗、定责、定机、优胜劣汰等制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

2.3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和组织

根据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可知,完善设备的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是必要的,所以农药精细化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设备管理、维修等方面规章制度的完善,以此来对精细化工设备的管理进行完善。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量在不断的提升,而农药精细化工中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了当前农药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中,得到经济和科技的双向支持,为精细化工设备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向农药企业提出更大的挑战。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都对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也要提高对精细化工设备管理的重视,分析和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而使得设备管理能够更好的适用和服务于农药精细化工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卜钢证.浅析精细化工中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3,(5):292.

精细农业论文篇8

“精细农作”是基于田间小区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性,为实现优化作物生产系统的目标而提出的。但工程支持技术的开发研究,对实现这一技术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农田信息采集与处方农作的空间定位,需依靠全球卫星差分定位系统(DGPS);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未来大量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需要遥感技术(RS) 的支持;作物产量计量与小区产量图的生成需要能按秒记录收获机累计产量和对应地理坐标位置的智能型收获机械,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产量图自动生成软件技术;田区空间变量信息的快速实时采集,需要研究基于新原理的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按小区实施自动处方农作、调控目标投入需要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制定科学的农作处方需要农学知识和计算机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作为一个能协调运作的智能化系统需要有高效的信息集成以及有关信息传输、标准化技术的研究等等。

迄今“精细农业”在发达国家也不过五、六年的应用试验历史,部分支持技术手段还不十分成熟,有待不断研究完善,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精细农业”应用实践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围绕提高生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技术组装方式,逐步提高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其中,获取农田小区产量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信息是实践“精细农作”的基础。有了小区产量分布图,农户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分析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选择经济适用的对策,在现实可行条件下采取适当措施实施调控;也可以根据技术经济发展的条件,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或智能化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调控。

“精细农业”研究的革命性的意义是提出了一种经营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思想并付诸于实践,发展前景已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共识。1998.1美国副总统戈尔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以1米分辩率的“数字地球”的概念,在地理信息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它为认识世界科技进步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影响提出了全新的观念。“精细农业”的实践将在下一世纪开发“数字地球”的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中,也将可开发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产品,

图1. 精细农作技术体系示意图 (来源:FieldStar, Messay Ferguson Ltd.)

为支持当前的“科技兴农”服务。在发展研究中,个人认为需要重视如下问题:

加强对国际有关发展信息和经验的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九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单位已经积累了一大批示范试验数据与支持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成果。可以采取引进技术思想与部分装备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找准切入点,注重其支持技术产品的国产化及产业化开发。“精细农作”的技术思想在国际科技界共识的基础上有其特定的涵义,即认识农田内小区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性,实施定位处方农作。它是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作物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提出的,在我国可先在规模化农场、部分大城市郊区和农业高新技术综合开发试验区,力求在农田小区的尺度上进行研究与实践。我国广大农村农田经营规模小,生产手段仍较落后,实现广域的现代农田精细经营尚需有较长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区可先以村片、农田的尺度上对精细农作的技术思想进行示范试验研究,并可着重结合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方式创新中,开拓出新的服务领域。这样,既可以使我国的研究实践与国际上的研究发展趋势相接轨,又可以探索形成具有国情特色、有利于在农村逐步推广先进的农作技术体系。

通过“精细农业”的试验示范研究,大力传播基于信息与知识的农业系统精细经营的技术思想。现今实践的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细农作应该扩展到种、养、加,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过程,即过渡到建立“精细农业”的技术体系。实际上,“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早在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已优先在发达国家奶牛场,基于动物个体编号电子自动识别技术,根据奶牛产奶量定量配料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多年来,全自动化设施园艺业的发展和养殖业中动物生长预测模型与配料、环境调控自动化系统的结合,农产品产后储藏、保鲜、加工、分级,为达到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中,都已吸收了电子信息科技前沿的成就。在我国,“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尤应在设施园艺,集约养殖,农产品品质优选、储藏加工等增值产业中先付诸实践与推广,这对我国目前处于传统农业的结构性调整时期和开始重视强调实现农业增产方式的转变中,依靠先进技术装备和农业精细经营技术的支持,对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精细农业”试验研究实践过程中,注意组装一批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单项适用先进技术支持当前的“科技兴农”。如:GPS、GIS技术用于农村规划、农田管理、节水灌溉、环境监测的实用技术;农田信息快速采集、存储、处理技术与仪器;农田耕作、土肥管理、农药利用、污染控制等适用技术;机电仪一体化的农业机械装备;精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快速实用监测技术;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推广及装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先进技术与工具的开发等。

在研究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注意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技术体系,以支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的技术体系应在科学理论或方法上,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有重要的突破,能够引起技术上产生质的飞跃和为实现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在试验研究中要加强多部门、多学科间的相互合作,协同攻关.发展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在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中,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GPS、GIS、RS应用课程,加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在“精细农业”的示范试验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问题。其中,尤以田间信息实时快速采集先进传感技术,生物信息模式识别技术,空间信息处理与图形自动生成技术,计算机化的定量管理农艺技术与系统分析等,都需要作物科学、农艺学、生物物理、数学方法、信息软硬件技术和技术经济学的支持,这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进行科技创新的良好机遇。

参 考 文 献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Washington, D.C. 1997.

J.K Schueller, Technology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Agriculture, Warwick University, U.K. 8-10, September 1997.

Kenneth A. Sudduth, Engineering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 - Past, Accomplishmen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USDA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Copyright 0 1998,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Inc.

汪懋华,“精细农作”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农田精耕细作技术,"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论文集上册, 周光召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8.9。

精细农业论文篇9

农村的发展在生产

黔西县爱国民主人士丁扬斌在其文集《四万万救国方略》中写道:“救穷国必须生产,救弱国必须合作。”今天,就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而言,这两句话依然有借鉴作用。欠发达地区就是“穷和弱”的别称,从古至今,农村不能去“农村化”,主要经济来源一直以“生产”为主,农村不同于城市,没有楼宇经济,农村的发展不思考生产就是空谈妄谈。

农业生产的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资源特质来进行,将农村资源变成资本、资产。农村的资源有土地、山、水、林等,一切生产都要围绕这些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农民的潜力在合作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前提、大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力量显得分散,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的发展,关键靠人。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快,农村青壮年不断向城镇转移,农业生产后续乏人问题严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不仅是解决经济问题,更是解决社会问题,对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农民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抗拒市场风险等方面,力量都相对薄弱。分散的薄弱力量如何壮大?解决的办法就是“积聚”,也就是合作与联合,这不仅是数学加法,更是哲学辩证思维和方法论。农村人口比例大,只要大家团结起来“抱团发展”,力量就会更加壮大,抗击各种市场风险的能力就会更加强大。

有了合作,农民的潜力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尤其在资金上,农民将有限的资金通过入股等方式整合起来,才能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以黔西县为例,全县通过广泛引导农民走合作、联合的道路,撬动和整合农村资金,促使农民变股民,激活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的出路在特色

农村要结合资源实际搞好生产,农民依靠合作力量壮大生产,那么,农业的出路在哪儿?个人认为,立足于农村的资源,依托农民的实际力量,农业的出路在生产的精细化和特色化。

精细农业论文篇10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出现之前,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注重的是成本(费用)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方法主要有财务部门负责,通过减少预算、节省开支等降低成本(费用)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容易使管理者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成本(费用)引起的长期问题,很难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开始将重点放在追求多方位的客户关系和产品的产异化管理方面。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自身的每一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根据集约化的要求,进行投入和产出的分析,从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逐渐向全方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对产品、部门、客户、甚至是员工等方面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为预算管理、效益评价、业绩考核、产品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逐渐扩大到财务管理领域,并在财务管理方面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二、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及时转变经营观念,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作为地方性银行之一的农村商业银行,扎根于县级、乡镇地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联系,和当地政府关系密切,犹如鱼水关系。但是,随着金融竞争格局的不断复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逐渐下设机构,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被不断的细分;再加上利率的市场化进程逐渐推进,各银行为了扩大自己的存款规模,往往以上浮到顶的利率来吸引存储客户,而贷款利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在逐渐下降,这就导致了银行传统的业务的利差降低,而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较小,这就使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大下降。而我们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还处于传统的阶段,对于相关资源要素的成本、收益和风险等因素没有进行精确计量。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财务管理使得各种财务文问题逐渐暴露。而运用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克服粗放经营带来的弊端,以更好的管理方式适应新的竞争态势。

(二)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农村商业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除了要提升银行的价值外,还要体现银行经营活动的社会价值。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业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农村商业银行的价值最大化,就是要保证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保证银行经营管理活动达到最优的水平,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统一。而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有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作为支撑,保证银行各项业务有序进行。

(三)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将经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对细分的银行业务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产生的业务环节,并对风险的后果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力的对策防范风险。由此可见,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还有助于引导和督促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财务风险的恶化引起更大范围的金融风险。

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经营观念,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组织机构繁冗且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就造成银行很难对工作人员的薪酬和业务费用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存在很多浪费的领域。长期以往,这笔浪费会使农村商业银行在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中难以匹敌。而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周密的分析和设计,稳步扎实的开展财务工作。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作为保障。这就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对所有的营业机构进行全面细致的量本利分析,分析内容涉及到存款的余额及其结构、人员的配置及其素质、组织结构、地理位置、发展前景以及业务费用和人员薪酬等等,再结合外部环境的好坏、在同行竞争中所呈现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等因素,对营业机构的增长潜能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预测,并以此作为合理调整营业网点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主要负责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组织领导、系统设计、数据分析;各相应的分支机构则应该在总行的领导下,设立财务精细化管理具体行动部门,负责数据采集、程序监控和信息反馈,引导全行的工作人员转变管理理念,将全行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要求上来,推动全行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认定和费用分摊制度

成本认定制度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领域,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否。如果缺乏完善的成本认定制度,则整个银行的工作很难正常开展,财务管理很难正常运行。而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认定制度和费用分摊制度不够健全,制约着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农村商业银行想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认定制度,在实际操作时,首先要明确财务精细化管理对成本对象的要求,以此作为成本认定对象分类的依据,切实保证能够按照客户、按照部门、按照业务等进行成本的认定,并且要注意将成本的管理逐一渗透到每一经营环节中,防止成本认定的缺失。其次,要明确成本认定对象的范围。成本认定对象既包括业务部门,也包括非业务部门。其中,业务部门包括经营网点、计财部门、存款部门、贷款部门以及与存贷资金、财务资金运行相关的各个过程;而非业务部门主要是指办公室、人事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

另外,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还需要建立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费用分摊机制。在建立费用分摊机制时,要本着“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通过精确计算,将费用分摊到相应的业务或者部门。例如,农村行业银行推出了一种借记卡,则营业网点在办理这种卡片时所产生的费用要分别核算,计入该种卡片业务中。每个部门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以下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招待费以及业务宣传费用等,这些费用要一一计入相应的业务或者部门中。通过将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保证成本的核算更加准确、科学。

(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预算控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和预算分析,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自下而上的汇总预算和自上而下的分解预算,这两种预算都能够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全方位、分层次的进行预算。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可以对预算进行调整,调整后生成新的预算数据。

预算审批后,就对经营环节的各项业务有了指导作用,例如,资金的使用要按照资金预算的要求实施。如果预算执行过程中,主观条件或者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则预算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使预算的范围、权限、程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财务精细化管理还应该对预算进行及时的分析。在预算分析过程中,应该将异常情况剔除,分析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之间的差异。如果预算数据有多个版本,则各个版本之间也应该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有助于上级单位及时了解下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