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阳光阅读答案十篇

时间:2023-03-16 09:38:57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篇1

(三)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察应考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这部分试题分为单选和多选两部分,只有你选择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同才能得分,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但也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单选题

例题①

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足够理由,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

第二部分:多选题

例题②

下列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由运动员角色向裁判员角色的转变

B.由裁判员角色向运动员角色的转变

C.由管理员角色向服务员角色的转变

D.由服务员角色向管理员角色的转变

解答:这是一道多选题,此题答案是AC。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种题型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例题: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了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①大陆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②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解答:题①的答案是D;题②的答案是B。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下表,回答①--②题:

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的读数

自动计数器在不同时间的读数(人数)

入口(时间)7:008:009:0010:0011:00

171117905834284518485

284329013915292379306

355555921598961436233

49541063112112421299

①从早上7:00到11:00通过入口1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

A.580B.94C.1374D.1594

②在早上7:00到8:00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

A.1B.2C.3D.4

解答:

题①应为8485-7111=1374,答案是C;

题②比较两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大的是入口1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

(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施测程序

1、施测须知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全部为选择题。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卡。考生阅读试题本上的试题,然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详见示例),不得在试题本上做任何记号。考后,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由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因此,参加考试时,考生务必准备好两支2B铅笔和一块橡皮。

2、施测方法简述

测验开始后,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监考老师向考生宣布考场要求。

(2)监考人员发给每位考生一页答题卡,给考生约两分钟时间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自己的姓名和考号。

(3)监考人员发给考生一个试题本。先给考生两分钟时间阅读题本第一页上的内容。第一页上的内容是"考试注意事项",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每一项要求并遵照去做。读完这一页内容后,考生应等候监考人员的指示,不要向后翻页,否则,会影响成绩。待考试正式开始后,方可看题、作题。

(4)各部分的试题不分别计时,共给考生120分钟的时间,但每一部分都标出了参考时限,以帮助考生分配好答题时间。在试题中可能有一些是很容易的,但任何人都很难答对所有的题目。因此考生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太久,遇到不会作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待做完了那些容易的题目后,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考生可能没有时间去答后面的题目,而这些题目对考生来说可能更容易些。所有试题答错不倒扣分,因此考生可以根据猜测来回答那些没有把握的问题。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若发现考生带走了试题本或有抄录试题现象,将取消其考试资格。

3、答题卡填涂方法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篇2

花有花的艳丽,草有草的葱绿,鸟有鸟的梦想,山有山的胸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具一格的,我有我的微笑,我有我的自信,我有我的阳光,我有我的执着,我有我的个性。学会做一个个性的人吧,在风雨中笑对泥泞,在磨难中去快意江湖。亮出个性的风采,铸就成功的人生。

我有我自信

我是一个海盗

马乔里・沃勒

一天,正当史密斯太太坐在医生的候诊室里等候看病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在他母亲的带领下也来到了诊所,并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这个小男孩引起了史密斯太太的注意,因为他的一只眼睛上戴着眼罩。让史密斯太太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小男孩似乎并没有因为失去一只眼睛而受到什么影响。然而,更让史密斯太太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小男孩治愈了她的心理障碍。

那天,诊所里的病人特别多,还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轮到史密斯太太。借着这个机会,史密斯太太就和小男孩的妈妈聊了起来。而小男孩呢,则独自在一旁玩他的玩具士兵。

终于,史密斯太太找到了一个机会问小男孩眼睛怎么了。小男孩想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掀起眼罩,答道:“我的眼睛没什么啊!我是一个海盗!”说完,又低下头玩他的游戏去了。

史密斯太太之所以来到诊所里,是因为在一次车祸中,她的一条腿被撞伤了,并且膝盖以下被截肢。现在,她正等待着医生给她做检查,看看伤口是否痊愈,以便装上假肢,截肢给她带来的打击简直太大了,她也曾尝试要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现实,但是,她仍旧总感觉自己是个残疾。虽然,在理智上,她知道这次截肢对自己今后的生活没有大的妨碍,但是,在感情上,她却始终不能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医生建议她尝试一下想象疗法,她照样做了,但是,她却想象不出一个在感情上可以接受的持久的形象。在她的脑海里,她看到的始终是一个残疾的自己。

但是,此刻,小男孩的一句“我是一个海盗”却让她感到非常激动。她仿佛看到自己身着海盗服,正威风凛凛地屹立在一艘海盗船的船头:她的双手背在身后,双腿分开――其中有一条腿是木腿,昂首挺胸,微笑着面对狂风暴雨的洗礼;强劲的狂风吹得她的外套和头发在她的身后飞舞着,并发出“飒飒”的响声;汹涌的海浪猛烈地撞击着海盗船,冰冷的海水跃过栏杆冲上了甲板;在狂风暴雨的肆虐下,整艘海盗船都在摇晃着,着,但是,她却仍旧顽强地屹立在船头――是那么地无所畏惧,是那么地豪情满怀!

就在那一刻,她脑海中原先那个残疾的形象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又重新鼓起了勇气。她回到了现实中,满怀感激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个小男孩――他仍旧在专心致志地玩着他的玩具士兵。

几分钟之后,护士喊到了史密斯太太的名字。当她拄着拐杖站起身来的时候,小男孩看到了她那被截肢的断腿。“嗨!女士,”他惊讶地叫道,“您的腿怎么了?”听到儿子这样的问话,小男孩的妈妈感到非常窘迫。

但是,史密斯太太低头看了看自己那短了一截儿的腿,然后,抬起头来,注视着小男孩,微笑着答道:“_____________。”

(选自2010年3月27日《知音文摘》)

[阅读赏析]面对突如其来的磨难,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退缩,也有人选择迎难而上;面对生活中的风雨,有人选择自悲,有人选择哭泣,也有人选择坚强。选文中的小男孩无疑是一个坚强且乐观的人,虽然失去一只眼睛,却没有丝毫的悲伤,而是边玩玩具边说“我是一个海盗”。一个小男孩面对失去眼睛的伤痛是如此的平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颇多,所以选文中的史密斯太太受到感染,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从而治愈了她的心理障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多一些自信,生活会多一些阳光!

[阅读训练]

1、内容把握――选文说“这个小男孩似乎并没有因为失去一只眼睛而受到什么影响。”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词句含义――“让史密斯太太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小男孩治愈了她的心理障碍”中史密斯太太的“心理障碍”是什么?

3、情境表达――请根据上文,替选文补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填写在横线上。

4、人物分析――你喜欢选文中的小男孩吗?为什么?

5、感受评价――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受?

我有我梦想

假如我是学生

周红

阳光离不开雨露,鲜花舍不去绿叶。如果再让我做一次学生,我仍然渴望、依恋甘为春蚕、红烛、人梯和铺路石的您!水滴向往大海,土粒向往高山,您是我永远向往的榜样!因为您创造的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不是流芳百世的乐章,而是新生代的灵魂。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您能赋予我们博大的师爱,用母亲般的情怀在我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无论在课堂内外,您都能轻轻地走到我的身边,把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倾注:似春雨之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之播撒,均匀流布。

假如我是学生,我一定会因为拥有一位尊重我的您而高呼“万岁”。您时刻都对自己说――教育的艺术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您知道杜威说过的话,“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所以您能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打开我们的心扉,让我们尽情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觉自愿地完善自己。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您能给我一片想象的天空,我的任何想法都能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谅解。我说:“老师,我要在宇宙翱翔!”您会回答:“我陪你一同去潇洒!”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得到我们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应。您的每一个微笑,都能激活我们的灵气,点燃我们智慧的火花,让整个天空明朗起来。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您能回答我们一千个为什么。同时也能坦率地说:“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好吗?”您能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使自己成为我学/了中的激励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做我亲密无间的朋友。

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希望您能用笑容代替烦躁,用宽容代替指责,用大海一样浩淼的胸怀孕育我们的成长、进步。您能包容我们的缺点和错误,以良好的心态从我们身上寻找闪光点,哪怕是一星半点。因为您从内心深处坚信我们“能行”,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容忽视的”黄金法则。您能让我们在赞扬和鼓励中扬起自信的风帆,您用磁性的话语来改变我们的一生,让我们都能信心多一分,成功多一分。您永远不会对我们说“真笨!”“你蠢到了极点!”“你太调皮!”。您深深地了解,自己的一句话,可能会使我们学习的激情爆发、释放,也可能扼杀一个人才。

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您能在我心中播种爱,播种文明,播种知识。让我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选自2010年第5期《阳光阅读》)

[阅读赏析]这是一个老师的心声与呼声。从选文中,我们听到了,学生的想法,那就是需要老师的尊重、宽容,还有鼓励、博爱;我们也听到了老师的呼声,那就是为人师者,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该教授做事,更应该教授做人的道理。选文换位思考,角度新颖,形式创新,颇值得品味。

[阅读训练]

1、词语理解――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因为您创造的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

让我的父母和我对未来产生美好的憧憬。

2、中心主旨――选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请简要概括。

3、修辞手法――选文说“我仍然渴望、依恋甘为春蚕、红烛、人梯和铺路石的您!”我们常将老师比喻成“春蚕”“红烛”“人梯”“铺路石”,你认为老师像什么呢?请你也来打一个比方。(50字左右。)

4、形象概括――选文以学生的视角去描绘心中老师的形象,请简要概括“我”心中的老师是怎样的形象?

5、材料探究――下面的材料出自《假如我是老师》一文,对比阅读选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假如我是老师,我一定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不会给孩子们布置太多的家庭作业,会引导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感受蓝天的辽阔、湖水的清澈,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泥土的芬芳,去亲吻绿油油的小草,去抚摸红艳艳的花朵……

我有我故事

我是千里马

王流丽

那时候,我家住在贝尔区,那里以贫穷与暴力闻名,妈妈是单身母亲,生活的重担让她疲惫而暴躁,她每天最大的目标是让她的三个孩子勉强吃饱,我有个更卑微的梦想,那就是,别的孩子不再嘲笑我走路时微跛的右脚。那时候,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光,是站在另一个街区的体育场外看运动员们训练,我只能远远地、

A眺望那些身手矫健的少年,他们像天鹅一样高贵优雅,而我甚至还不如一只丑陋的小鸭子。

后来,一位好心的教练告诉我,想要改变瘦弱的体质,晨跑是很好的方法。于是我决心开始锻炼。万事开头难。第一个清晨,当我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时,已在干活的妈妈不耐烦地抛出一句话:“孩子,你要知道,晨跑只是有钱人的游戏。”我已经记不清跑步时曾遭遇过多少冷眼与嘲笑了,有些调皮的孩子甚至会跳到我前面,模仿我笨拙的姿势;我也记不清有多少个早晨,我一边跑步,一边无比自卑地想象着自己滑稽的模样。但是,我记得那个早晨。

那个早晨天气格外好,我穿上前一天晚上慈善中心派发的T恤衫,照例去我最喜欢的门德赛大街跑步,一路上阳光照得我暖洋洋的。跑着跑着,迎面走来一位黑眼睛的白发老人,他突然微笑着叫住了我,很和蔼地问:“嗨,小孩,你的T恤很不错,你会读上面的字吗?”“我不认识,好像它们是中国字,”我回答说,“这是夏威夷一家华人慈善机构派送的礼物,我很喜欢呢!”那位老人的声音显出了几分兴奋:“是中国字呢,我们中国人都叫它汉字。”然后他弯下腰来很认真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吗?你T恤上的这句话说的就是你呢,它的意思是,你跑得又快又好。”

告别老人之后我继续向前跑着,那一刻,也许只有照进我心里的阳光才能体会到我的心情是多么欢畅!我知道,我跑得不快,姿势也不漂亮。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真诚的表扬,多么温暖芬芳。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每一次我跑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每一回我跑在生命历程的困难前,我都暗暗地、认真地对自己说:“你跑得又快又好。”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保留着童年的那件T恤衫。我把它整整齐齐地叠好,和我的四座马拉松赛奖杯放在一起。它真的很旧了,然而每次我获得新的荣誉时,我都会像一个朝圣者那样轻轻抚摩它。我的耳边会又一次响起那位中国老人鼓励我的话语,然后我会用仅会的、生硬的汉语念上面已经B五个字:“我是千里马”。

(选自2010年5月10日《楚天金报》)

[阅读赏析]

有一种语言,能开出灿烂的花;有一把钥匙,能洞开自悲的牢笼。赞美,就是这样灿烂的一朵花,就是这样神秘的一把钥匙。正如选义中的“我”一样,因为“微跛的右脚”,而受尽嘲讽,若不是白发老人善意的赞美,“我”不会寻回自信,更不会获得“四座马拉松赛奖杯”。赞美是一缕和风,让小草绿绿葱葱;赞美是一丝细雨,让大地生机勃勃;赞美是一团火焰,让迷失者重新看到希望;赞美是一座桥梁,让徘徊者重新拾回自信。

[阅读训练]

1、词语理解――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写在选文的A、B处。

A处备选:羡慕的渴望地艳羡地

B处备选:斑驳的模糊的脱落地

2、内容概括――选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细节分析――选文说“每次我获得新的荣誉时,我都会像一个朝圣者那样轻轻抚摩它。”试分析“我”为什么“会像一个朝圣者那样轻轻抚摩它”?

4、表达效果――选文第二段写道“第一个清晨,当我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时”,“我”“蹑手蹑脚”意味着什么?请简要分析。

5、拓展写作――很多年后,假如“我”又一次在街头偶遇当年的白发老人,“我”会对老人说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出对老人说的话。(60字左右即可)

我有我想象

我是……

王建荣

我是鼓满春雨的一片白云

飘呀飘在故乡的上空

润绿高原的小草

喂养山上的羊群

我是新裁的一支短笛

来自于葱翠的竹林

那笛声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

永远吹奏着纯贞

我是秋天的季风

掠过田野染透了年景

让辛劳的庄户人

在喜悦中盘点收成

我是夏日的艳阳

烤炙你麻木的神经

让你怀念冬天的寒冷

从此变得更加清醒

我是暗夜的一颗星辰

总会在孤寂的夜晚伴你入梦

虽然那微光总有一天会耗尽

我也要无私地奉献仅有的光明

我是大海的蔚蓝深沉

积蓄着载舟的美梦

即使前方没有航标

也要导演一场精彩的人生

(选自2010年第4期《延河》)

[阅读赏析]

蓝天白云,竹林短笛,金黄秋风,夏日艳阳,昨夜星辰,蔚蓝大海,都是诗人的梦,都是诗人的心境,从这首短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淡然的心态,一份融情于大自然的情愫。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化身为自然界中的一景一物,情也真意也切。

[阅读训练]

1、句子赏析――请简要赏析“我是鼓满春雨的一片白云/飘呀飘在故乡的上空”。

2、句子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请谈谈你对“我是夏目的艳阳/烤炙你麻木的神经/让你怀念冬天的寒冷/从此变得更加清醒”的理解。

3、主旨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仿写表达――请你模仿这首诗的形式,以“我是……”作为开头仿写一节小诗。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篇3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简单说就是要做到用眼、用心、用笔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文学类文本一般篇幅较长,阅读的重点在于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关键信息。阅读时自然要“全脑阅读”,手脑并用。首先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其次划出领起句段、过渡句段,试图找到文章的思路;这样做题时能起到参照作用,从而减少回读的时间。例如在阅读舒婷的这篇文章时标画出以下的句子:“是什么使眼睛发潮?为什么会想起你?”“不料记忆能及的那一页,竟是老朋友你。”“学生时代你……”“我们的友谊究竟怎么开始?”“‘’……”“插队时我们没能在一起。”“你是最后一批回城的,……”“今夜天空深远沉静,铁杆,我们望的是同一颗星星吗?”(《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就能非常清晰的看到这篇作品叙写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和老朋友的纯真的友谊,以及如今回忆时的感伤与惆怅之情。

文本中段落的中心句以及反复出现的类似的句子,也是该引起我们重视并圈画出来的。2012年江苏高考卷《邮差先生》中三次点到阳光:“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的风韵”;“阳光充足地照到街岸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标画出这些反复出现的类似的句子,圈画出句中的关键词如“阳光”“花白”“尊贵又从容”“风韵”“光耀”等等,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虽然已不再年轻但依然乐观开朗的邮差先生的形象。这就为理解小说的主旨找到了一把钥匙。

当然,抒情、议论的句子理应是关键信息,经常是不容忽略的出题点,尤其值得关注。如2009年江苏卷第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再如2012年江苏卷第13题:“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不仅与文章内容关联,还与文章结构甚至主旨有关,怎能不关注?

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概括

合并,就是指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加以概括。至此,思路和文意一般都会显现了。

不管是“化整为零”还是“化零为整”,都要求阅读者用眼、用心、用笔,才能更简单轻松地把握文意,理解文意,为答题做好准备。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答题速度和答题的准确率。

二、答题习惯的养成

理解是前提,答题是关键,这直接关系考生能否有效得分。答题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读题,读出题中的关键信息,明确答题要求;第二步:分析题目类型,寻找答题规律,明晰答题思路;第三步:规范答题,依据赋分点作答,准确使用术语,规范全面作答。

眼中有题,才能准确答题,例如2011年江苏卷第12题: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这是你的战争!”》)题目中“手帕细节描写”“情感活动”“具体说明”都是直接而具体的要求。从题目中读出,题目答题的依据是“手帕细节描写”,答题的落脚点是“情感活动”要求出现具体表现“情感”的词语,答题方面则要求具体说明。据题可知,答题区域在文章第4节,“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除了“递”“接”“又递”“还”等动作是细节描写外,“想说几句”的心理,“亲切地看着”的神态也是细节描写。据此,可形成以下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融。

当然,我们在熟知题目类型的同时,不能把所有的题都类型化。题目万变不离其宗,但各题又各有不同,如2010年江苏卷第12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这道题看上去与人物形象“牛”相关,其实落脚点还是在“作用”上,考查的是次要人物描写对环境描写和主要人物描写的作用,所以更可以看作是作用题来作答。

善于总结,寻求规律,才能让自己对答案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形成正确而简洁的答案,这就是积累、积淀的效果。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篇4

一、战略上藐视考试,给自己树立信心

心理暗示:该记住的公式、定义、定理都记住了,会应用了,要以不变应万变。完全充分的准备是不可能的,现在已经准备好了。

考生的积极心理暗示,一是可以转移考生的注意力,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二是可以鼓舞考生的斗志,有利于考生充满自信地走进考场,迎接人生中的重要挑战。只有这样,考生的水平才会得到充分发挥,收益才会是最大的。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把考试看做一种享受的过程

如果学生能把考试当作一个显示自己才华的过程,那么考试也是一种享受。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意识

沉着冷静地纵观全卷。不管熟题、生题,条件一定要读细,读清。特别是熟题,读题时考生往往会出现看头不看尾,甚至跳读、漏读等等现象,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以前做过的,事实上相差几个字,题意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所以题目决不能漏读,跳读,改读。如符号,图形,括号中的要求;近似计算精确度的要求;实际应用问题的单位,等等。

答题的实质就是根据题意,结合有关的知识点来回答问题。所以解题时必须看清楚题目,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领悟出题者的本意,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

2.培养全面细心的答题意识

因为考试是考生的文字与阅卷教师的交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不是考学生“懂不懂”,而是考学生“会不会写”。有的人题目是懂了、会解答了,但是写错了,所以结果还是属于不懂,还是不能得到分数。所以笔者就从学生的答题意识的构筑开始培养。

对草稿纸使用的建议:选择题的草稿尽量打在问卷上,既节省时间又便于检查;填空题的草稿应按顺序写出题号;大题一般步骤尽可能不打草稿。(作好后,立刻检查,保正确)

卷面要求:按规定位置答题,越是简单的题目,步骤越是要全面,不要直接写答案。必须在规定区域内作答,整体设计力求清楚、整齐,清晰而组织很好的答案最能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统筹策略:拿到试卷纵观全卷,快速浏览一遍,这套试卷共有几页、多少道题、是否有漏页漏题现象,务必先易后难。

卷面是考生与阅卷教师交流的一个平台,考生要清晰详细地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不可随意涂抹、更改。

3.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

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题容易,比细致;题不易,比心理。

用品的准备:0.5毫米以上水笔,2B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考生对照清点自己的考试用品,一是不会在考场上找不到自己的工具,二是给自己吃一颗定心丸,可以心地坦然、毫无后顾之忧地走进考场。

心情的准备:情绪要稳,答题要准。排除干扰,充满信心进入考场。心情的准备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心理上的航向标:排除一切干扰,沉着、冷静、全力以赴对待自己的考试。

三、轻装上阵,掌握好应考技巧

1.解答选择题把握的原则:不纠缠,不轻率

选择题出现的顺序一般是先易后难,学生一开始做的前5~8选择题一般情况下都是非常容易的,此时做题需力保读题准确到位,尤其是对关键字、词的把握,争取百分百的得分。对于选择题的第10题,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不纠缠,不轻率”。它是一道压轴题,如果能快速找到解题方法,很快解决当然很好;若不能马上解决也纯属正常情况,此时千万不能心慌,需头脑冷静、理智地根据你读题所得的信息进行猜测,在3~5分钟内解决。选择题本身就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正确率,再加上审题所得的部分信息,准确率就更高了,所以不能让它成为心理负担,相信自己是对的。碰到这种情况有一部分学生会想:“我暂时先空着,等做完后面的题再说。”这种想法不可取,因为中考题量多,极有可能完不成,临近交卷时就会草草收场,甚至将该题落掉,所以必须先选好。

例如:2011杭州市数学中考第10题。

在矩形ABCD中,有一个菱形BFDE(点E,F分别在线段AB,CD上),记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ABCD和SBFDE,现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则tan∠BDF=■;②若DE2=BD·EF,则DF=2AD则:

A.①是真命题,②是真命题

B.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C.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D.①是假命题,②是假命题

答案:(A)

解题时间:整个选择题的解题时间大约在15分左右,分值30分。

特别提醒:尽可能用排除法、图象法(作图要确保正确)、特殊值法。对于难题万不得已可先排除1~2个,再猜测。不要漏填,错填(看清题号,严禁填涂笔误)。

2.解答填空题把握的原则:宁缺毋滥

填空题11~14是基础题,做题时应该看清题目,书写准确到位,尤其是运算符号与数字等。因为填空题只看结果,没办法按步骤给分,所以最后结果一定要清晰明了、准确到位。其次,填空题的多值问题,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宁缺毋滥”,当对某一结果不确定时,不可随意添上去,一旦其中有某一个错误,就会导致整道题不得分。最后是16题,该题又是压轴题,处理方法同上述第10题。

例如:2011杭州市数学中考第16题。

在等腰RtABC中,∠C=90°,AC=1,过点C作直线∥AB,F是上的一点,且AB=AF,则点F到直线BC的距离为

答案:■。

解题时间:整个填空题解题时间大约在15分左右,分值24分。如果考试时间稍有多余,首先检查的是填空题。

特别提醒:一般用直接法,有时也可用特殊值法推理。计算、填写要特别特别细心。

四、愉情在胸,更应步步重视、分分必争

学生带着“阳光”的心理进入考场,可为其潜力的发掘奠定基础。但是考试是实打实的,并非有了良好的心态就可以通行无阻,高分不是靠心情愉悦就可得到的,所以还要特别提醒: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拿满分,而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要做到分段得分。

1.缺步解答

对确实啃不动的问题,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

2.跳步解题

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若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

3.回顾解题

解决难题与陌生的题,运用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悉。实在找不到解题方法,也可借助回顾平时常考题寻求突破。

例如,解答2011杭州市数学中考第23题时,回顾起平时所做的:试证明函数y=kx2+(2k+1)x+1(k为实数)无论k取何值,函数恒过点(0,1)与点(-2,1)。而中考题目是:设函数y=kx2+(2k+1)x+1(k为实数),写出其中的两个特殊函数,使它们的图像不全是抛物线,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这两个特殊函数的图像。

前后一对照,就会发现两题只是改变了提问的方式与顺序,题目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学生一旦想到这点,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仔细谨慎,不盲目乐观

1.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书写整洁规范可以给阅卷老师留下的一个好印象,也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清晰而又整洁的卷面能反映出考生的素质素养。

2.不轻易放弃任何题目

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难题,考生不能轻易放弃,而应静心寻求突破。反之则会导致从头看到尾,从头做到尾,但没有一道题能落实的局面。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浮躁答题是考试的大忌。

3.答题不错位

同时还需注意的是:答题错位。笔者在阅2011的“希望杯”竞赛八年级的试卷时,就发现有五个学生答题错位。类似错误的失分会给考生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考前需提醒考生避免类似错误。

4.跳步解答仍得分

考试的原则是“能得分则得分”。一道大题中,考生第一题不会,但第二题会,那就把第二题答上去。阅卷时,阅卷老师是按考生所答对的知识点给分的。所以考生答题时应根据题意,尽可能根据题意将自己会的知识点全部答上去。

5.简化步骤有章可循

最后是当大题比较复杂时,部分考生因担心时间不够,就想用最简洁的方法写清楚,于是省略了一些步骤,有的甚至只剩下一个结果,这对于当前中考“按步给分”的阅卷模式下,这种情况的得分是非常低的。所以考生必须将“关键的,能反应知识实质”的步骤一一写下来,省略的只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步骤。

6.检查不可少

考生答题完成后,进入复查环节。复查时先查最没有把握的题与易错题,有经验的考生在开始答题时就会在此处留下标记,没把握的题与易错题往往会是填空中的多值问题和计算中的计算问题等。开始答题时往往思考不够全面,会出现一些遗漏。试卷答完后可能心也静了下来,此时思维也活跃与开阔起来,如果将多值问题重新思考一遍,将计算问题重新算一遍,效果可能最好。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篇5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修辞类试题的设置都遵循了新课标的精神,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辞格的能力。其考查方式由以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比重逐步加大,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设题类型】

1. 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2. 对各种修辞手法作用的理解、分析和判断题。

3. 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或续写句子。

4. 语言鉴赏题,即鉴赏修辞的表达作用,分析其用法的妙处等。

【技法点拨】

技法一:了解修辞格式,弄清其中区别。

这一应考技法,适用于解答“客观型判断选择题”。这类题即要求判断有关修辞手法的使用或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解答时,要求考生能够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以及教材中常见的借代、引用、双关、反语、对比、衬托等辞格的特点。

【例1】(2012年湖北省随州市卷)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思路解析:解答时可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前提是必须了解各种常见辞格的特征,才能准确判断。细加辨识,ACD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B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B

技法二:明确题干要求,依照例句仿拟。

这类题就是根据提供的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例句,仿写或续写一个与之相类似的句子。与这类题结合起来考查最多的修辞格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如对联句、对比句、比喻句与排比句的仿写和续写。做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必要的联想或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达出来。

【例2】(2012年甘肃省卷)阅读名著:看了《红楼梦》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多愁善感,林黛玉洒泪葬花”,请你结合其他名著情节,对出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联知识来完成。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句法一致;二要平仄协调,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同,位置对应;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此外,还要熟悉其他名著的情节。

答案示例:神机妙算,诸葛亮草船借箭;机智勇敢,孙悟空降妖除魔。

【例3】(2012年湖北省宜昌市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改写对联。

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时,有人曾强迫灵谷老人给送过一副对联。内容是:“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当时人们无不称赞这副对联写得词工句丽,是歌德颂才的佳作,可不久就有人发现这是灵谷老人利用汉字谐音双关,借联刺奸的隐语。请你把上下联各改动两个字,以还原这副对联的真正意思: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道题较为新颖别致。题目以讲故事的形式命题,富有情趣。题干中明确提示该联运用了“谐音双关”的辞格,这为考生改联指明了方向。解答该题不仅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常见辞格的特征,而且还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历史知识。

答案示例: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

技法三:把握辞格特点,由大到小辨识。

这类题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判断文中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的还要分析所用辞格的表达作用。这样的题目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熟练把握各种常见辞格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表达作用,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如果兼用了多种辞格,在判断时一般采用“由大到小”的方法,即先总体看,再局部看。分析其作用时,也采用这种顺序。

【例4】(2012年湖南省益阳市卷)阅读张晓风《香椿》(原文略)一文,回答问题。

第8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枝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见辞格的辨识及其表达作用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答题时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辞格的表达作用。

答案示例: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椿树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品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感情表达更强烈。

技法四:紧扣辞格作用,结合语境鉴赏。

这类题多是指定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或鉴赏文本中某一画线句或某一精彩语段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做这类题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格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加以精准地赏析,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来理解,不仅要分析辞格的表达效果,还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还要结合文本的内容去把握。

【例5】(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卷)赏评广告: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思路解析:首先须正确辨识赏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意理解,分析该辞格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并体会出作者的思想和意图以作答。

答案示例:(1)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2)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

【例6】(2012年甘肃省卷)阅读吕锦华散文《总想为你唱支歌》(原文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霞光中苏武山像一座雄伟的金字塔,高高挺立在色泽单调、空旷沉寂的沙海上、出奇地静穆,出奇地安宁,又出奇地荒凉与悲壮。满目皆黄沙。没有一只飞鸟,没有一只走兽,几百年几千年了,亘古不变的一片黄色。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篇6

物理阅读题也叫信息给予题,或情景题,就是借助一段文字、插图等向学生提供一些文字或图形信息,或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呈现的背景信息和解题要求,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阅读、分析、概括和推理,挖掘出一些符合题目要求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果.阅读题具有如下的形式:题干(信息部分)+若干简短问题(问题部分).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即“开门的钥匙”.题干部分覆盖了物理所研究的规律、现象、概念及仪器等.题干的作用有隐蔽性、启发性和迁移性.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学生能否解答问题,关键取决于他能从题目中获取多少信息以及获得的信息能否快速地迁移到要解答的问题中来.问题往往以连环式、渐近式、并列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形成系列,构成对主题信息的比较完整的研究和运用.

信息阅读题的特点是:首先是低起点、高落点,有些信息阅读题就是在课本例题、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加深;其次情景新、知识活,创设情景的题材一般不会太深奥,知识浅显易懂,同学们易于接受,但同学们必须对新情景进行认真分析归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能迅速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从而顺利作答.

信息阅读型试题有图表型(以图片、图像和表格为背景材料,甚至以图代文,或以具体工具,或以具体的场景为依托,找出涉及的知识点或原理);即学即考型(要求通过对试题中文字或图像的阅读理解,对试题给出的新定义或新知识进行即时学习后即时作答.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综合型(背景材料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背景材料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宽,问题的难易梯度大)三类.

阅读题考查的重点是对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选择、加工、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题的考查内容一般包括光、电、力、热、能量等方面,考查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军事、能源、科学技术、航天技术、西气东输等.

阅读题的分析思路是,从背景材料入手,明确考查的主题或内容是关于什么范围的知识,再看看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概括和分析将问题合理地解决.

典例1 2004年1月3日,经过5亿千米的太空旅行后,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21天后,与“勇气”号一模一样的“机遇”号探测器又飞临火星,与“勇气”号会师,共同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

“勇气”号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做能源,它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提供140W的电功率,其中100W用以电动机驱动6个轮子行走,余下的40W用于其他电气设备和科学探究.它还备有两个蓄电池,用于无阳光照射时提供电能.“勇气”号上装有很多种探测仪器,可对火星的大气、土壤等进行科学探测.

我国在成功发射“神舟”6号之后,将实施登月的“嫦娥工程”,现正研制比美国的月球探测器更先进的月球探测车.在研制月球探测车的过程中要克服的主要难题有两项:一是指令迟滞.当月球探测车在行进中发现某种情况时,向地球发出一个无线电信号,地球上的控制中心接受到这个信号后,立即发回一条无线电指令,这一指令到达月球时比探测车发出信号滞后一段时间.二是大温差.月球上的温度范围从-170℃到140℃,温度差高于300℃(火星上仅为-155℃到5℃),如此大的温差容易对月球探测车造成不利影响.

问题1:“勇气”号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来的,没有阳光照射时蓄电池将

能转化成电能供探测器行走.

问题2:若“勇气”号克服阻力在20s内匀速行进8m,此时轮子的功率为60W,则它克服阻力做功

J,所受阻力是

N.

问题3:若“勇气”号在火星上取得一份土壤样品,其质量是32g,体积是8cm3,则这种土壤的密度为

kg/m3.

问题4:假设月球探测车正以5cm/s的速度行进,已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3.8×108m,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跟光速相同.按以上材料所述指令将至少滞后

s,

这段时间内探测车已行进了

cm.

问题5:月球的大温差容易对月球探测车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请写出两条.

解析 阅读上述材料后会觉得,材料中背景介绍比较全面,给出数据比较多,但是否所有条件都能用于解决问题呢?细读材料后的问题,会发现问题1可结合第2自然段作答,问题2和问题3可由问题中的条件直接作答.问题4要求的时间有很强的限制性,它指“当月球探测车在行进中发现某种情况时,向地球发出一个无线电信号,地球上的控制中心接受到这个信号后,立即发回一条无线电指令,这一指令到达月球时已比探测车发出信号滞后”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无线电波行进了2倍的地月距离.问题5应依据材料并联系热学等知识作答.

答案 1.太阳,化学 2.1200,150 3.4×103 4.2、53,12、65 5.(1)月球的大温差可能使探测车热胀冷缩而变形不能正常行进;(2)月球的大温差可能改变探测车上电路元件的导电性能.

典例2 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和水的物态变化有关.当温暖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这是高空中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问题:

(1)在形成云带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篇7

关键词 开明国语课本 反思 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开明国语课本》是中国教育制度发生根本变革以后使用比较广泛的三套小学国文教材之一。该书由叶圣陶亲自编写,丰子恺书写并配图,于1932年首次出版,先后印行40余版次。这套78年前的老课本受到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图书销售网站上更是跻身热销图书行列。

1 《开明国语课本》为什么受欢迎?

从1932年至2010年,一套距今近80年的课本缘何如此受欢迎呢?笔者在反复阅读此书并查阅相关资料后,现将《开明国语课本》受欢迎的原因归纳如下:

1.1 意象优美

《开明国语课本》中选择的文章大多是自然与人、花鸟鱼虫、乃至猫猫狗狗的题材。如《田里的麦熟了》、《一箩麦》、《你也锄我也锄》、《窗外雪花飞满天》等,这些课文几乎构成了一组儿童田园诗,既有四季风光,又有农人的艰辛劳动。课本中丰富的取材,活泼的问题,规范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和新颖的编排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性活动的时候,读一些意象优美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胜。

1.2 贴近生活

在课本中,还有一些寓言、笑话、自然故事、生活趣闻、历史传说和儿童歌谣,好多课文都是适合儿童学习心理,符合儿童阅读口味的妙文佳作。对于学生来说,课本中的东西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事,不至于使学生觉得晦涩难懂,便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习中也可以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1.3 探究精神的培养

书中从头至尾洋溢着开放的探究精神,有些问题并不设置惟一正确答案,以引导学生主动探讨。比如第十八课《太阳》:太阳,太阳,你起来的早,昨天晚上,你在什么地方睡觉?它以儿童的视角的视角来观察,表现的是儿童的心理,用的是儿童的口吻,语言生动活泼,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小朋友在和太阳对话。课文写出了儿童最宝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为可贵的是,有些课文不仅告诉孩子们道理,还会教给他们方法。和今天推行的“标准答案”相比,《开明国语课本》更注重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

2 现行教材的不足之处

与《开明国语课本》相较之下,现行教材多以成人的视角来揣测儿童,以成人世界的规则来打压约束,课文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既无生动也乏活泼。

2.1 事实的缺失

课本中有些文章的内容不真实,有些是为了达到说教的目的编造事实。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的教材中都有爱迪生用智慧救母亲的描写,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编造出来的谎言。还有一类课文,难以肯定其描述的是否属实,但因其描写的拙劣,破绽百出,很难让人信服。再者,现行教材中母爱和母亲的形象过于理想化,很难见到真实生活中的母亲。在人教版《日记两则》、《看电视》和北师大版《流动的画》、《妈妈的爱》中,母亲道德完美到不近情理毫无逻辑。此等母亲形象,难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2 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虽然对标准答案的抨击一直不断,但标准答案在教学中的地仍然不可撼动。标准答案给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不容置疑的标准答案一旦被确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机制就立即被激活了。标准答案的权威使中国的教育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来概(下转第16页)(上接第9页)括,即“1+1=2”。等号左边是权威,是已经安排好的一切;等号右边是惟一的答案。当我们的教育穷的只剩下标准答案,儿童的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2.3 教材中儿童视角的缺失

就现行教材中的内容来看,大部分课文都重在说教,缺乏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文章。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里的《汉语拼音儿歌》,字里行间充满了说教和禁止:“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再比如北师大版《流动的画》中:“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孩子还不明白“爱”和“祖国”的概念,又怎能做到“爱祖国”呢?教材中那些缺乏儿童视角的作品,往往成人读来都觉得索然无味,又怎能奢望孩子们喜欢呢?

3 《开明国语课本》对教材内容选择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选择现行教材的内容时,可以借鉴《开明国语课本》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教材。

3.1 教材内容要真实,贴近生活

首先,教材要真实,以情动人,编造出来的课文是不能感动儿童的。古人说,书犹药也。教材是儿童的必用药,既然是这样,我们就不能拿假药来毒害儿童。要用好的方式告诉孩子真实的故事,真情和真实是教材最好的亮点。其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交织在一起会极大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内容是对生活的拓展和迁移,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3.2 坚持开放性的原则

摒弃教材中的标准答案,坚持开放性的原则。给儿童以选择的自由,把“1+1=2”变成“1+1=?”不再约束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儿童去发现和探索。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告诉孩子这个东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习惯于接受和传授定理,久而久之遗忘了去探索新的规律。我们一直在总结身后,却不会去放眼眼前。封闭式的教材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定要被淘汰。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篇8

基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进行了有力的强化。对名著的考查,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宏观知识到微观知识、由机械识记到灵活运用、由单一考查内容到多种能力综合考查这样一个理智、科学的发展过程。近几年的中考名著阅读题,不仅较多地深入名著的灵魂,涉及名著的核心问题、细节问题,而且出题形式灵活多样,有意识地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认识、分析、概括、评论、赏析乃至再创造的能力。

中考名著阅读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对作品篇目、作者以及人物的识记;2.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认识、分析,理解其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3.对名著情节、细节乃至内容的识记、分析、概括、评论;4.对名著中心、主题的把握、分析、评论,鉴赏其艺术特色;5.根据相关的知识,与名著相结合,或品味鉴赏名著的某个片段,或进行拓展迁移。

中考名著阅读题的题型主要有选择判断题、连线配伍题、填空填表题、简答简析题、看图答问题等。

【全景观察】

为了全面突破中考名著阅读题,掌握答题规律,我们有必要对近几年中考试卷上的此类题进行一番深入的剖析。

一、选择判断题

这类题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有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作品人物、情节细节以及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评点和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对情节细节的分析等。

1.传统题型

例1.(2016・山东淄博)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杨绛先生于今年5月25日辞世。她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马》即选自其中。

【解析】此题既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又考查对名著内容、主题的理解与把握。题干所给的四个选项正误掺杂,要求学生在正确识记理解的基础上,选出其中有误的一项。此题相对简单,命题方向也很单一,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都能做出准确判断。A、B、C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D项中,《马》的作者是布封,而《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

【答案】D

2.创新题型

例2.(2016・四川成都)在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我是归巢的鸟儿/暮色四合/我藏进您的心中

B.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树干上的条条斑痕/都是您辛劳岁月的见证

【解析】此题既考查名著阅读,又考查思维推理。题干要求从内容与表达上判断哪首诗与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接近,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冰心作品的内容与表达特点(以母爱、童真、自然等为主题,形式短小精悍,被称为“冰心体”);二是两首备选小诗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如果仅从形式上看,二者都是符合要求的,但从内容上看,B项不及A项。

【答案】A A项以母爱为主题,与冰心作品的主题接近;而B项则只表达了母亲的辛劳,与冰心作品的吻合度不及A项。

例3.(2016・浙江绍兴)好的封面画,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结合你的阅读思考,为《城南旧事》选择一幅最合适的封面画,并简述理由。

【解析】此题颇有新意,考生不但要了解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内容和主题,而且还要对绘画作品如何表现主题有一定的认识,紧密结合题干中“好的封面画,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示例一:我选择图A。图A以旧城墙、骆驼队为主体,展现了小说的故事地点(背景);内容取材于《冬阳・童年・骆驼队》,有利于读者联想到作品“(让)心中的童年永远留存下来”的创作初衷,感受到小说的意境。 示例二:我选择图C。图C以英子为中心,选择“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重要情节为内容,整个画面有一种怀念、伤感的意境。《城南旧事》全书以英子童稚的双眼来展现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此图与全书的主题情感比较一致。

二、连线配伍题

相比选择判断题而言,连线配伍题所涉内容相对狭窄。它多涉及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作品人物、情节细节等,较少涉及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评点、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对情节细节的分析等。

例4.(2016・黑龙江哈尔滨)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 冲――误入白虎堂 (《水浒传》)

B.周 瑜――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

C.华子良――白公馆装疯 (《红岩》)

D.孙悟空――大闹天宫 (《西游记》)

【解析】这是连线配伍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此题考查点为名著、人物及主要情节的对应。B项,《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应该是诸葛亮,而非周瑜。

【答案】B

例5.(2016・浙江温州)表格中的句子是对不同名著的评论,请分别为下列名著选择正确的一项。

【解析】这是连线配伍题中比较有新意的一种题型,不但有配伍,还有选择。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著的评论,考查点为对名著主题的理解与把握。只要平时积累过这三部名著的相关知识,答题难度不大。

【答案】①B ②C ③A

三、填空填表题

这类题所考内容大多为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作品人物、情节细节以及人物道具等,也有的要求对作品人物进行评点,但相对比较简单。

1.填空题

例6.(2016・四川广安)“嘿,你在说什么,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让我跳舞?不是开玩笑吧?”外婆笑了起来,往众人身后躲着,大家都附和着。突然,她站了起来,收拾一下衣裙,挺直身子,高高地仰起脑袋,像年轻的姑娘一样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去,笑着说:“让大家开开心,来吧!雅科夫,换支曲子!”

选段出自 (作者名)的 (作品名称)。

例7.(2016・山东德州)在《水浒传》中高太尉设下“借刀杀人计”,让林冲误闯白虎堂陷入绝境被逼上梁山;《三国演义》中 (人名)巧施此计,利用 (人名)盗书,借曹操之手杀了蔡瑁、张允。

【解析】例6、例7是两道填空题,例6考查名著的作者及名称,例7考查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相对简单,只要熟悉相关名著的常识及内容,就能正确填写。

【答案】例6:高尔基 《童年》 例7:周瑜 蒋干

2.填表题

例8.(2015・湖南邵阳)《水浒传》中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①②处。

【解析】此题以表格的形式,要求根据阅读积累将表格补充完整。就此题而言,考生不但要熟悉《水浒传》的内容,而且还要熟悉宋江的这首诗作,了解宋江的性格特点。

【答案】①叛逆 敢于造反 ②黄巢

四、简答简析题

顾名思义,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品主题、人物、情节、细节等的认识、分析和评价,一般不会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题目往往要求考生在阅读名著的精彩段落或章节后完成,相对较难。

1.简答题

例9.(2016・浙江湖州)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此题比较有特色,命题者避开简单评析名著,要求考生结合内容去评析书名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了解书的内容和主题,还要懂得书名的深刻意蕴。

【答案】示例一:《朝花夕拾》――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在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思,如对“猫”的厌恶,对“阿长”“藤野先生”的深情赞美,这是“夕拾”。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书名中“钢铁”比喻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是信念、意志的象征;“炼”形容保尔一生经历了童年的黑暗、战场的搏杀、感情的波折、工地的艰辛以及疾病的摧残等磨难。

例10.(2016・江苏苏州)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

【解析】此题直接考查名著的内容及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让厢禁军扮作脚夫,把生辰纲装入担内,杨志等人扮作客人。让梁中书授命众人都听命于杨志。走大路,趁早凉赶路,中午热时休息;走山路,大白天走路,避开一早一晚行人稀少之时。先阻止军汉买酒,确认酒没有问题后才允许他们买酒。

2.简析题

例11.(2016・广东)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深入分析。

【答案】(1)欲扬先抑。一是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二是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示例一: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怪僻的性格特征。 示例二: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征。

例12.(2016・山东潍坊)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摔倒在地,骂道:“这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根据这两段文字,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答案】前:不服输,性子急。后:机智灵活,细心周到。

五、看图答问题

这类题目一般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情节、人物形象等的理解与把握。

例13.(2016・甘肃武威)名著阅读。

(1)下列图片描绘的都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请你依照图片内容为它们拟标题。要求: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2)下列三幅图都与鲁迅的小说有关。请你任选其一,为图片配一段解说文字。要求:点明地点(或环境)、人物、事件,30字左右。

我选择: 解说: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名著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的把握。考生必须熟悉原著,认真看图,深入分析,才能顺利答题。

【答案】(1)示例:a.武松打虎 b.李逵负荆请罪(李逵负荆) c.林冲雪夜上梁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示例:我选择a,在咸亨酒店里,孔乙己要了一碟茴香豆,并分给小孩子吃。 我选择b,月亮底下,在西瓜地里,少年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我选择c,在赵庄的戏台前,迅哥儿和双喜等孩子在船头看戏。

【技巧点拨】

名著阅读题其实不难,只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去阅读教材中所选的名著和新课标推荐的名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识记有关的知识,一般都能顺利答题。对这一专题的复习,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分类记忆。把相关作家或作品放在一起,按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进行分类记忆。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韵文类可以分为: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

2.列表记忆。通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每一部作品的名称、作者、朝代、国别、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主要情节等进行列表记忆。

3.口诀记忆。把要识记的常识和名著知识编成口诀,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利于记忆。如记忆鲁迅的作品:“《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一部,《朝花夕拾》,还有《野草》,略带诗体……”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篇9

一、疑问产生于学生——突出自主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地选择有关信息,运用既有的知识架构加以诠释,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基于这个认识,我想,阅读,首先应是学生对文本的叩问。正如朱熹在《学案》中所说:“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在阅读了课文后,我们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积累,说说“我知道了什么”“我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已懂的,教师不必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思中感悟。

有时,教师仍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引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初读了课文《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苏教版第十一册)后,有学生说“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感人”,“我被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深深佩服聂将军”。这时,教师要心中有数地追问一句“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这些地方为什么能打动你的心”,似是不经意间的轻轻一带,就能在学生“愤悱”的心境下,引导学生再“跳一跳”,深入到课文的中心,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自求得之,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变“呈现问题——分析灌输——被动接受”为“提出问题——引导感悟——主动获取”,其效果正如明朝学者胡宪仲所说:“引之自悟,则得之渐,故为身心之益;倾之速悟,则得之轻,故为口耳之赘而旋忘之。”

当中国的父母把孩子的考试分数放在第一的时候,犹太人的父母则把孩子向老师问的问题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截至2009年底,中国大陆籍人士与诺贝尔奖一次次擦肩而过,而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中22%是犹太人。这样的反差,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反思——疑问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宜的土壤、空气、阳光、温度、水分……

二、疑问解决有过程——强调合作性

问题有了,如何解决问题?古人张载提出读书“须得朋友之助”,朱熹、王阳明提出,学生要相互探索,以达到领悟目的。

疑问的解决,应该是生生合作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发展语文能力。

学生间的合作应是民主的。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应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资源,让每个个体在自己可达性目标上得到最优发展,利用个体的差异来促进学习群体能力的提高。要积极调动个体的积极因素去充实群体,运用群体的优势去发展个体,达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优势互补。生生合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让真诚的心灵互相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使语文教学更具有人文色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沟通,学会聆听他人想法,学会表达自己见解,学会相互接纳、反思评价,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不同的解决途径,学会主动地探究语言、能动地吸收语言、积极地运用语言。

疑问的解决,也应是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应是有控制的系统,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既要扶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判断与意见,使合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进展。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地归纳总结,使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有正确而系统的结论。

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流程是:目标定向——独立学习——合作交流——评议小结。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成为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作学习,改变了过去偏重接受、机械训练的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创设了一个互相悦纳、互相激励、互相支撑的和谐的学习群体。

三、疑问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们要允许、鼓励并引导学生对疑问的个性化理解。

个性化理解有助于减少学生的挫折。只要理解基本是正确的,能与疑问本身联系起来,都应予以肯定,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地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起与作品接近或相类的意象,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个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达到与作者情感的交融。

个性化理解展示了学生不同的智能侧面。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中提出,人的大脑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至少八种不同的智能。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正是展示了不同的智能侧面,运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知识。对这些个性化理解的肯定,能激发每个学生充分发展他们各自丰富多彩的个性。

个性化理解实现了答案的完整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学生对不同理解的相互悦纳、补充,完善了疑问的结论,体现了完整性。

四、疑问延伸到课外——注重探究性

阅读时学生对文本所产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肤浅,有的深刻;有仅局限于对字词句的理解,也有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把握;有的在文章中就可以找到答案,有的需要查阅工具书、翻阅资料才能解决……这体现了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理解能力、阅读情趣的不同。不管如何,提出问题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答案,都反映了产生疑问的学习个体的最近发展区。这些问题一旦被教师忽视、否定,就可能使这个学生从此失去质疑的兴趣。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心中必须有杆秤——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诸多问题中选择主要的、能牵动文章中心的问题加以研究。

剩下的问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敢于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大语文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学习、发展,拓展解决问题的空间。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疑问,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教给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课外探究,自主得到问题答案,并逐步使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1)利用工具书;(2)联系上下文;(3)联系生活实际;(4)运用原有知识;(5)反复阅读领悟;(6)主动请教他人;(7)查阅资料;(8)利用网络查询、搜集、处理信息。

选择阳光阅读答案篇10

关键词: 高考物理 选择题 题型分析

高考物理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判断、辨析、理解和应用等,需要考生对考题进行直接判断、定性分析、定量计算、逻辑推理、图线识别。考查高中物理中的主干知识,如平衡问题、动力学问题、圆周运动(主要是天体运动)、电路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能量问题等。考生应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解题。

一、识记类选择题

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物理学史等。

例1.(2010・新课标卷・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答案:AC。

解析: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错误。洛仑磁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的规律,D错误。

练1.(2010・四川卷・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粒子大角度散射表明α粒子很难进入原子内部

B.氢原子跃迁发出的光从空气射入水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C.裂变反应有质量亏损,质量数不守恒

D.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二、图像识别类选择题

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识图能力,从图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2(2010・新课标卷・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在0―t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在0―t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t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t―t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答案:AD。

解析:根据P=Fv和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外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B错误。t时刻外力的功率为零,C错误。

练2.(2010・全国Ⅱ・15)一简谐横波以4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A.波的周期为1s

B.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轴负向运动

C.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为0

D.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值最大

三、定性分析类选择题

重点考查物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掌握物理研究的方法。

例3.(2010・福建卷・18)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要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和R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和O相距为2a,联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

解析:当r=0时,A点位于圆心O处,可以把O、O两个带电圆环均等效成两个位于圆心处的点电荷,根据场强的叠加容易知道,此时总场强E=0,将r=0代入各选项,排除AB选项;从电场单位制判断,CD选项可以排除C,选D。

练3.(2010・浙江卷・14)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

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四、定量计算选择题

一般由题干提供数值(字母)、图表,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推理计算能力。

例4.(2010・全国Ⅱ・21)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A.6小时B.12小时

C.24小时D.36小时

答案:B。

解析:地球的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24小时,轨道半径为r=7R,密度ρ。某行星的同步卫星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3.5R,密度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分别有

=m()r,=m()r,

两式化简得T=T/2=12小时,选项B正确。

练4.(2010・安徽卷・2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方矩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两个边长相等的单匝闭合正方形线圈Ⅰ和Ⅱ,分别用相同材料,不同粗细的导线绕制(Ⅰ为细导线)。两线圈在距磁场上界面高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再进入磁场,最后落到地面。运动过程中,线圈平面始终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下边缘平行于磁场上边界。设线圈Ⅰ、Ⅱ落地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v,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Q。不计空气阻力,则()。

五、组合类选择题

一般在备选项中考查多个知识点,重点考查各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以及考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

例5.(2010・浙江卷・20)宇宙飞船以周期为T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宇航员在A点测出地球的张角为,则()。

A.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

B.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T/T

C.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aT/(2π)

D.飞船周期为T=

答案:AD。

解析: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v=。

由几何关系知sin=?圯r=,v=。

G=m()r?圯T=2π=2πr。

T=2π。

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飞船转过角所需的时间,即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T0/T。选项AD正确。

练5.(2010・浙江卷・19)半径为r带缺口的刚性金属圆环在纸面上固定放置,在圆环的缺口两端引出两根导线,分别与两块垂直于纸面固定放置的平行金属板连接,两板间距为d,如图(上)所示。有一变化的磁场垂直于纸面,规定向内为正,变化规律如图(下)所示。在t=0时刻平板之间中心有一重力不计,电荷量为q的静止微粒,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2秒内上极板为正极

B.第3秒内上极板为负极

C.第2秒末微粒回到了原来位置

D.第3秒末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0.2

六、信息迁移型选择题

信息题要求考生具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阅读分析能力、洞察力及迁移应用能力,准确地提取和使用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所以近年物理高考选择题目乃至计算题中,常有几例信息应用题。

例6.(2010・重庆卷・21)如题21图所示,矩形MNPQ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有5个带电粒子从图中箭头所示位置垂直于磁场边界进入磁块,在纸面民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为相应的圆弧,这些粒子的质量,电荷量,以及速度大小如下表所示。

由以上信息可知,从图中a、b、c处进大的粒子对庆表中的编号分别为()。

A.3、5、4B.4、2、5 C.5、3、2 D.2、4、5

答案:D。

解析:根据qvB=m得轨迹半径r=结合表格中数据可求得1―5各组粒子的半径之比依次为0.5∶2∶3∶3∶2,说明第一组正粒子的半径最小,该粒子从MQ边界进入磁场逆时针运动。由图a、b粒子进入磁场也是逆时针运动,则都为正电荷,而且a、b粒子的半径比为2∶3,则a一定是第2组粒子,b是第4组粒子。c顺时针运动,都为负电荷,半径与a相等是第5组粒子。正确答案D。

练6.(2010・新课标卷・20)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T/T),纵轴是lg(R/R);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和R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总之,解答好选择题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要对基本物理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解答时要根据具体题意准确、娴熟地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抓住关键字、词、句(题眼),寻找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找出过程或状态,或者临界。还要注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2.每个选项都要认真研究,切忌凭直觉、生活经验等猜答案,不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3.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与题意是否符合,可用极限法、特殊值、反证法、排除法等特殊方法辅助判断。

(附练习题答案:1. D2. AB3. A4. D5. A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