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漫步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7 16:21:57

雨中漫步作文

雨中漫步作文篇1

天下玉苑位于浙江省大隐山九龙山下,是一个以玉文化为特色,融山水灵气,玉雕精品和人文古迹为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

就在我们兴致勃勃地要进去游玩时,突然一滴滴凉凉的、湿湿的"东西“落在我们秀发上,飘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这才意识到是下雨了!大家没有就此失去兴致,反而是更觉得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站在玉苑大门不远处,我立刻被由三个高高耸立的门楼组合成的玉苑大门和它两旁的两只用玉雕刻而成的玉狮子深深所吸引,真是气势磅礴。你看那两只玉狮子,姿态各异,尽显可爱的神情,仿佛做好随时夹道欢迎四方游客的准备。我心中暗暗赞叹:这真不愧是“天下第一玉苑”!里面肯定还要精彩!

进入大门,走过浩然亭,我们听着“雨”奏出的“音乐”,拾步向玉苑游览中心走去。当我看到矗立在秀湖上的大名鼎鼎的“玉石王”时,眼前的情景让我难以忘怀:“玉石王”被雨雾笼罩,朦朦胧胧,忽隐忽现,形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景色,它向世人展示唯石独尊的风采。

我们撑着伞,欣赏着美景,漫步在秀湖中央的九曲桥上,恍若人入仙境。

接着我们先后游玩了学士阁、玉佛塔、西隐禅寺、南天坛等,其中玉佛塔是最有特色的。玉佛塔位于西隐禅寺北部山顶,它的建筑风格沿用五代和辽、宋最流行的八角塔。塔身呈黄褐色,塔共有七层,里面供奉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它是天下玉苑眺望全景的最佳观景点。我们一鼓作气爬到第七层,啊!真美啊!那一棵棵挺拔的大树,郁郁葱葱,一只只小鸟展翅飞翔,一“缸缸”湖水,绿波荡漾,所有美景尽收眼底。

啊!我爱你,雨中的天下玉苑,你是多么令人陶醉,你是大自然与人工巧匠之作的美妙结合。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需要我们人类来维护和珍爱,应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要好好学习,用学得的知识来进行大自然的绿色环保,来报答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雨中漫步作文篇2

雨还在淅沥淅沥地下着

收拾好书包的我

走进这雨的世界

漫步在雨中

看着雨丝织成的薄纱

望着雨珠滴在积水处

溅起的水珠和荡漾开的一圈圈涟漪

心里蓦然涌出一股酸流

很酸,很酸……

打湿我的头发

打湿我的衣服

打湿我的心灵

打湿我的眼睛

……

水珠顺着脸颊滚落

分不清是雨水还是眼泪

混进这茫茫的雨的世界中

落在积水上

发出那一声清脆的“嘀嗒”

……

绕了那么多路

但最终

还是走在这条再熟悉不过的小道上

而这条小道唯一的方向

雨中漫步作文篇3

爷爷是在夏天时去的,那天下了雨,是否就是老天爷在为爷爷哭泣呢?从此,我爱上了下雨天,当有烦心事时,若下雨,我便会撑着伞,在雨中慢慢地走着。我似乎能透过雨幕,看见爷爷的笑容仿佛又出现在那丝丝密密的细雨中,那么地慈祥。只这一样,我就能安下心来,烦恼被雨冲刷走,灰飞烟灭。因为爷爷告诉过我,要乐观。 每当在雨中漫步时,我都能回想起一些关于我和我爷爷的独家记忆。爷爷最疼爱我这个小孙女了,在我还年幼时,他经常拉着我出去逛,到处玩。即使是下雨天,爷爷也会带我去朋友家串串门。我们在雨中慢慢地走着,爷爷撑着伞。可是,不知为何,爷爷的肩膀总是一边湿,一边干的,爷爷对此毫不在意,到了目的地,他总是会仔细看我身上有没有被雨淋湿。流年无情,我从一个小丫头变成了一个大姑娘,可是爷爷的脸上多了皱纹,头上多了银丝。爷爷依然爱拉着我出去走亲访友,依然由他撑着伞,依然在雨中缓慢行走,依然不在意他的肩膀,依然关心着我有没有被雨淋湿…… 有一次,我提议由我来撑伞,爷爷犹豫了下,终于答应了。伞的大小没有变,可是我们两个都没被雨淋着。当时的我异常不解:“爷爷,为什么以前您肩膀会湿呢?”爷爷笑着回答:“我怕我的小孙女被雨淋湿了呀,每次我都把伞往你那边倾斜。”爷爷的爱是含蓄的,它都体现在那平常的嘘寒问暖,更体现在那为我而倾斜的雨伞。 过了几年,一向身体硬朗的爷爷被恶魔缠上了,那是病魔。爷爷已无力再站立,终日只得躺着、坐着。一日,下雨天,爷爷叫我推他出去。我不接,但仍听从,撑开伞,将我和爷爷包庇在它下面。爷爷许久才开口:“玲儿,你还记得以前我们撑伞出去玩吗?可是,以后再也不能……”我打断了他的话,“爷爷,以后,由我来陪你!”爷爷欣慰地笑了。 爷爷虽已逝去,但我相信,爷爷就一直在天上默默地注视着我。因为下雨天,是我与他的专属时间。漫步雨中,远离喧嚣,爱,仍然继续着……

雨中漫步作文篇4

这是安静的一天,天上下着细细的小雨,我撑着伞,独自走在这被雨淹没的小径上,听着脚一步步踩到水中发出的“哒哒”声,闻着雨中泥土的清香,看着雨越下越大,好清凉,好惬意。

雨越下越大,农田里,雨滋润着如饥似渴的庄稼,泥土里,雨浇灌着枯枝败叶的花朵。但是,夏雨也带给了恐怖的泥石流、洪灾、积水等自然灾害,谁能明白这喜怒无常的夏雨呢?

天渐渐暗下来了,接着开始打雷,开始闪电,时间不早了,该回去了。我慢慢地跑着,脚下的积水发出了“哒哒”的响声,并溅得到处都是。雨的“啪啪”声和“哒哒”的脚步声构成了一首雨中漫步曲,这是大自然的交响曲,这首动听的曲子在雨中久久的回荡着……

雨中漫步作文篇5

文/大隐

如皋人有在细雨中漫步的习惯,这或许源于他们骨子里所凝结的江南水乡般的浪漫情怀,又抑或是受当地文化的熏陶,闲庭信步,好似一幅水墨图画,如皋人的生活真是充满诗情画意。老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颐养天年,不长寿才怪了。

如皋气候湿润,常年有降雨。夏季季风期间的雨天多,雨量大,冬季季风期间雨天少,雨量也小,而春秋季的雨量不大,但降雨时间长,春夏之交的梅雨以及冬前雨可以绵绵十数天。雨水净化了空气,使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所以,对如皋人来说,无论是在铺满青石板的小城,还是在绿茵青青的田野,细雨中漫步都是一种极享受的事。在城市,他们可以沐浴“梧桐更兼细雨”的意境;在乡村,他们可以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豪迈。

而把雨中漫步当作一种养生保健的手段,则是如皋人在漫长的生活中体悟出的长寿秘诀。其实,雨中漫步的长寿养生机理与一颗不起眼的粒子――负离子有关。

负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无色、无味,有强烈的吸附特性,能吸引、中和空气中带正电荷的微粒物质、细菌、病毒,并能攻入细菌胞,杀灭细菌;此外负离子还能在进入人体后,使体内氧自由基无毒化,促使人体体液呈弱碱性,为人体延迟衰老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所以科学家把它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

如皋长寿老人在细雨中慢步,充分享受浪漫意境给自己身心带来愉悦的同时,还懂得享受饱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给身体带来的净化作用。在长寿之乡,有很多长寿老人在细雨漫步的过程中还会停下脚步,向天空发出呼喊,以充分利用腹式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改进心肺功能。

长寿村老人的经验告诉我们,雨中散步要选择天气温暖的季节,以春末、夏天和初秋最合适,也要避免大雨、大风和雷电等恶劣天气。散步的时候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选择的地点最好是树木茂密的花园,也可在田间小径。如果要在雨中呼喊,最好选择空旷的地方。呼喊时发声不必太过用力,不要声嘶力竭,以免影响吸氧效果和破坏声带;声音节奏长短自己控制,但不要太过急促。发声可采用“先强渐弱,再从弱渐强”相交替的方法。

中医养生绝活――让你的五脏听音乐(之二)

文/魏清素

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体内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一长,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抑郁、易怒、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等种种不适。

在五音中,角音属肝,相当于简谱中的“3”。角调式乐曲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雨中漫步作文篇6

关键词:纪传体;后现代;舞蹈语言

中图分类号:J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162-03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他从1929年开始酝酿构思,到1933年最终完成创作,并于1934发表,共用了五年的时间。作为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他的发表引发了火热效应,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守旧、专制的家长,浪漫、有理想的青年,在情爱中找寻内心安定的女人,企图赎罪却在犯更大罪行公子哥,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用这样一出闹剧,为我们揭开了封建制度下亲情、爱情、友情的虚伪和可怖。

舞剧《雷和雨》在话剧《雷雨》的基础上,用舞蹈这样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再叙了《雷雨》的故事并加以创新和发挥,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雷和雨》编年体向纪传体书写方式的转换、以后现代的视角对繁漪这一角色的重新阐释、天堂一幕对《雷雨》的创造性发挥等等安排,不仅展示了舞蹈语言的独特力量,更体现了舞蹈语言相较文字语言所特有的优势和魅力。

一、浪漫主义时代的破碎之花

如果我们将话剧《雷雨》的创作放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之路上来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浪漫主义时期:从晚清的林纾、苏曼殊,到浪漫主义的先行者和倡导者郁达夫、徐志摩,再到“浪漫的左派”郭沫若、蒋光慈和萧军。①浪漫主义承接了中国文学的浪漫传统,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资源,提出“为艺术而艺术”,②情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对个性自由的追求等等。

(一)浪漫主义视域下的《雷雨》

《雷雨》历时弥久的成功很容易理解,因为它的题材涉及了五四时期的一个关键问题:肯定“在传统宗法制社会中个性的自由和幸福”。③这里必然包含着一个五四的主题,那就是对遭受资本主义剥削的工人的苦难绍明先生令人信服地指出来那样,曹禺笔下的人物来源可以追溯到拉辛、尤金・奥尼尔以及易卜生。④曹禺可能在构思此剧时想把它写成一部中国式的《玩偶之家》。但曹禺创造性的把欲望通过反抗家庭伦理来加以揭示。这样一种浪漫的处理方式加上剧作家本人非常详尽的舞台说明,使得本剧不仅表现力强大而且内涵及其丰富,自上演以来始终广受欢迎,成为新中国话剧的一块金字招牌。

(二)《雷雨》的人本主义精神

正如《雷和雨》的作者在舞剧前面“作者的话”里指出的那样,《雷雨》醇厚的人本精神力量才是感动大家的共同原因。中国文字的传统一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有清一代,文字狱的大兴导致学者和文人士大夫埋头朴学,在古文经学中枯坐青灯。随着天朝上国的大门被撞击开,西学东渐加剧了对于人自身的重新发现。新文化运动以来,用新文学代替旧文学,对人的再发现进入了高峰。文学界对于《雷雨》的解读也经历了两个阶段:现实主义解读时期(1979-1995年)和人本主义解读时期(1996-2003年)。⑤显然,今天我们提到它的人本主义精神,与当代文学传统对“人”这一主题的进一步发掘有很大关系。

舞剧《雷和雨》也秉承着这样的传统,特别是繁漪这一角色的重新发现,无不是想从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还原繁漪。笔者将在下文相信论述。

二、舞剧《雷和雨》的改编问题刍议

话剧《雷雨》自从诞生以来,久演不衰,可以这么说,每一次对话剧的彩排和演出就是对原著的一次改编。但值得注意的是,曹禺在原著中做了大量细致的舞台说明,加上这部话剧本身的声望都使得话剧《雷雨》真正可供改编者发挥的地方并不多。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984年导演孙道临以极大的勇气将《雷雨》改编成电影和1997年导演李少红首次把它演绎成一部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以及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以《雷雨》为格式摹本的创造。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看,舞剧《雷和雨》对原著的改编不仅是一次创新,而且其中的改编问题也值得我们探究。

(一)由编年体向纪传体的叙事转换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书写中,编年体和纪传体是两种重要的书写方式。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历史的演进随着线性时间的推进,使观者不忙不乱中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但历史事件自酝酿、发生至结束,往往延及数月乃至数年,编年体史书事无巨细,容易使人陷入茫然之中。也就是说,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缺点是事无巨细中让人难以首尾相接。史书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是为纪传体。纪传体史书最大的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显而易见,话剧《雷雨》严格遵从古希腊话剧的黄金戒律“三一律”,以线性时间为线索,特别是天气由沉闷、起风、打雷到电闪雷鸣、雷雨大作为轴,故事情节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展开并最终达到矛盾的最大化。这种叙事的好处在于,故事通俗易懂,话剧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最终到达矛盾的顶点,观众的心情也始终随着故事的步步推进而跌宕起伏。

而舞剧《雷和雨》的最大创新,在笔者看来,就是对原著叙事方式的突破,用纪传体的叙事代替编年体的叙事。鉴于大多数观众对《雷雨》的熟悉,为了扬长避短,舞剧《雷和雨》采用纪传体的方式,预设了观众知道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在一幕一幕中展现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从最初周萍和繁漪那战栗和恐惧的爱中体会爱的“弥赛亚”情怀,到周冲和四凤的活力与年轻的爱情,再到周萍与繁漪的破碎之爱,以及周朴园、鲁侍萍和繁漪的情感纠葛……一幕一幕慢慢交代了人物关系,在交代中表现剧情并最终在死亡中使戏剧矛盾达到最大化。

这样的叙事方式是对线性时间观的一种突破,是舞剧《雷和雨》迥别与话剧的最大特征,也是《雷和雨》能仅仅抓住观众心弦的关键所在。时间和空间是现代人生命的坐标,当线性时间观被颠覆后,人只能虚妄的飘浮在空间里,我愿意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有时间的空间好像被拴住的宠物,颠覆了时间的空间就如自由翱翔的雄鹰。在没有时间捆绑和束缚的空间里,人物、情节的飘忽与重置使观众也犹豫置身舞蹈的飘逸中。

舞剧《雷和雨》这种突破线性时间观的纪传体叙事方式,是真正符合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本意的。它成为全剧最大的亮点。

(二)《雷和雨》的后现代状况

在话剧《雷雨》中,书写的是一个传统中国家庭的故事,我愿意用“前现代”来指称这个时代,它不仅是一个时间的划分,也是人格、性情、社会状况的总称。前现代是传统的,正像话剧《雷雨》中那样,封建家长制、压抑的人性、纲常伦理莫不是前现代的标签。

而后现代是一个本雅明笔下“机械复制的时代”,是一个阿多诺口中的“消费时代”,是安迪?沃霍尔所称的“波普时代”,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让我们好好看看舞剧《雷和雨》50分钟左右鲁侍萍和繁漪的一段双人舞及其中非常有后现代口味的对话,在这段双人舞中,传统隐忍压抑的鲁侍萍反而教导特立独行的繁漪怎样才能通过类似今天我们所说的“小三”斗争获得永远留在男人心中的方式。鲁侍萍因为压抑而悲剧的一生被解读成为了永远留在男人心中的爱的“阴谋”。繁漪对个性和真爱的直白追求反而是没有城府的表现。这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是极其正常的,而如果我们将这一语境放在前现代中,就会发现这一表述的荒唐至极。随后而起的音乐也是后现代的,一群人的狂欢代表了这个没有意义的社会。

后现代是一个意义被消解的时代,是一个只有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媚俗、空洞、世俗的时代。用后现代来消解现代和前现代,不能不说是舞剧《雷和雨》的一大创建,一个拉近古代和现在的绝好方式。

(三)繁漪的女性主义视角

舞剧《雷和雨》的一大特色在于对于繁漪的重新塑造。在原著《雷雨》里,身为周朴园妻子的繁漪,并没有沾染资本家丑恶的习气,她敢爱敢恨,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嫁给周朴园本是无奈之举,但她敢于冲破封建的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原著中,繁漪并不是曹禺唯一讴歌的对象,反而在她鼓动亲生儿子周冲反对周萍和四凤的爱情时受到人们的鄙夷。

在舞剧《雷和雨》中,繁漪成为中心人物,她与所有人物都有对舞,特别是她在与周萍的第二次双人舞(与第一次对比,此处已经预示了他们感情的破裂)后,人格分裂,看到自己的镜像并破碎成四凤,而后接受鲁侍萍的一番后现代女性主义教导,将繁漪的形象完满的塑造。繁漪这一形象被彻底正面改写,她成为追求自由、个性、爱情的典型。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雷和雨》编剧对繁漪女性形象塑造的急切。可以这么说,《雷和雨》同时也是一场女性主义的宣言,由鲁侍萍对爱情的调侃和全剧男性形象的弱化与游离,给观者的印象就始终像是一场女性的自白。也正是这一视角,让全剧的主题更加鲜明。

(四)“天堂”一幕的设置问题

对于最后“天堂”一幕的设置,笔者有些疑点想要提出。诚然,《雷和雨》最终用“天堂”一幕不仅表达了美好未来的愿望更使《雷雨》的悲剧得以升华,让观众感受到希望。这与原著不同,原著中的尾声一幕是双双成为精神病患者的繁漪和鲁侍萍在老房子里孤独地等待和接受治疗,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

但在笔者看来,既然《雷和雨》已经开创了后现代的视域(如上文所述的后现代状况和女性主义视角),就不应该在用一个前现代的天堂作结。尼采在其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曾高声疾呼“上帝死了”,在后现代,人成为自己的主宰,“重估一切价值”的意义就在于人不再是上帝的奴仆,希望并不在虚无的天堂或地狱,上帝死了,人的真正存在只在此世、此时。人“诗意的栖居”在现世,后现代已经消解了永恒,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只有活好当下才是人存在的所有意义。

所以,虽然天堂的寓意深刻而美好,但整部剧既然已经从前现代走向了后现代,就没有必要再回到前现代的“天堂”寻找存在的意义和希望,而应当将意义赋予此生。

三、舞蹈语言对文字语言的“复魅”和消解

舞剧《雷和雨》不同于《雷雨》话剧、歌剧、戏剧之处,就在于它无法大量使用我们日常交流的文字语言,它必须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现人物和情节,这是舞剧的短板也正是它的长处。

西方哲学在20世纪有一次影响巨大的“语言学转向”,它标志着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一次集中转折,对语言的关注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语言不再是传统哲学讨论中涉及的一个工具性的问题,而是成为哲学反思自身传统的一个起点和基础。也就是说,语言问题成为人们研究认知、思维的一个核心切入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被量化和逻辑分析,语言不再像巫术和魅影那样带有梦幻色彩,它成为可以被编码(如机器语言)和解构的对象。这样,语言的魅力从此消失,它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而已。

(一)“复魅”

但令人惊奇的是,在文字语言早已被“祛魅”的今天,舞剧用舞蹈的语言使《雷雨》得以“复魅”,用舞蹈这样一种抽象但感染力巨大的语言重新赋予《雷雨》以新的意义。

舞剧《雷和雨》的改编胜在语言更超越语言,它通过纪传体的方式重置故事情节,而后用肢体语言述说整个剧情,不仅没有令观众费解,反而以其极强的代入感让观众重温剧情并随着情节而跌宕起伏,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感。这都归功于肢体语言的特有表现力。

众所周知的是,在有声电影还没有出现的年代,无声电影(默片)是唯一的观影方式,而在今天的电影学划分中,默片并不是电影的早期阶段,而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形式广受赞誉,并至今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出现。在这一层意义上,舞剧《雷和雨》与默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消解

“复魅”并不等于对语言的重新运用,“复魅”的魅力恰恰在于对于语言的消解,即语言的不在场。

在后现代叙事中,作品俨然脱离作者称为“文本”,文本是可供消解和解构的。舞剧《雷和雨》恰恰在开创后现代叙事后,成为这样一个可供我们解构的文本,从这一点来说,它对语言的消解给它的“复魅”带来了更大的意义解说空间。而这种不需要文字语言通过口头表达、只通过肢体语言由观众自行在心中结构语言和文本的观看方式,只有舞剧才可能。

语言被消解了,语言不存在了,语言不再是桎梏我们思维的牢笼。语言的消解并非带来意义的匮乏,反而使意义以更强的姿态出现在每一个观众的脑海,“复魅”出无数繁漪、鲁侍萍、四凤、周萍、周冲、周朴园的形象。

而这正是我们讴歌舞蹈、讴歌舞剧的原因。

注 释:

①关于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主要参见李欧梵先生的《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和《现代性的追求》,在文学界,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争论方兴未艾。笔者认为,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浪漫主义是成立的,《雷雨》的作者曹禺就深受这种浪漫主义传统的影响。笔者无意介入这样一种文学的论证中,仅以此说明本文需要表达的主题。

②“为艺术而艺术”由五四时期的文学团体创造社提出,其内涵的理论十分丰富,在本文中,笔者仅从浪漫主义的角度进行阐发,无意陷入文学界的论证中。

雨中漫步作文篇7

轻轻的春姑娘来了,迈着婷娉的脚步,将一脉春色铺满人间,阳光渐渐暖了,空气中有暖暖的柔媚,此时心里也甜丝丝的,静静享受春的气息,一切美好孕育,草儿慢慢的苏醒,柳树伸伸腰,桃花羞吐蕊,鸟儿把歌唱,大雁展翅飞。

------------------------------------------------题记

清晨,微风拂动窗帘,有阳光调皮的眨眼,轻轻的抚摸我的脸颊,温柔心间萌动,轻轻打开窗子,清新盈然,乍暖还寒。我感到春的气息,丝丝拂动,清新盈然!

碧玉梳妆眉淡描,柔柳桃花绿映红,漫挥轻纱隐清梦,朦胧幽漫宛笑葩。微风有韵裁诗意,千思万绪入卷芳。

堤岸杨柳翠寒烟,湖畔游人醉携牵。嫣然浅笑桃花绽, 娉婷扶风漫步开。一脉春韵铺锦绣,万卷诗意如画廊。

阳春思徘徊,秀色拂面来.。万里江山秀,桃花染露开。遥望风光美,裁云织锦梦。一山映绿水,万千花增艳。适逢佳期绽芳华,二月秀色溢满城。梨花翩舞飞琼韵,柔柳轻挥拂面纱。

春风柔抚面,桃柳咏春晖。堂前吟春韵,玉树飞琼花。万树绽绿韵,一卷吟诗音。满湖嫣然色,婉约咏华章。

春姑娘踏着优美的旋律载歌载舞而来,绿了山,欢畅了水,春天的气息渐浓;清新的,诗意的,温婉的绽放春的篇章,给人遐思,给人启迪,给人梦幻。期待着秋的成熟,孕育着无数个梦想,春色盎然铺锦缎,拥有春天的期待,暖暖的感觉在心间流动,就像小溪潺潺流淌着动人的旋律,轻奏一曲春的歌谣在人间婉约,豪迈。

含馨盈露杏花雨,款款清风拂面来。春色撩人携美韵,芬芳诗意映江南。

最喜欢春天的气息,这是绽放情韵的季节,一切都诗意,美好萌生,孕育希望,生命里的美好绽放。温婉细腻的雨蝶翩翩飞舞,舞动着希望,把花儿唤醒,把草儿滋润,入琴弦丝丝美妙舒缓。载着云的轻盈,合着风的希冀,溢满大地的眷恋,慢慢飘洒盈芳。带着心中无数梦想,春的气息溢满尘间,绿韵深情的倾诉美好,雨儿温婉、诗意,烂漫,轻盈的载着春天的故事细诉呢喃。

风轻轻,雨柔柔,心悠悠;今夜,携诗意的雨一同走入烟雨江南的梦中。江南春韵细谱节拍,轻奏一曲温婉的歌婉转着诗意绵绵,将我带到云里雾里,轻飘飘的时光飘远,如诗如幻......

斜风细雨不须归,微微雨,翦翦风,有种朦胧的感觉,丝丝荡漾韵味无穷,仿佛梦千年,越过千年。春风幽帘韵,旧事拂面来,悠悠古道,暮草荒烟,古道西风;历史的小舟轻载华年的故事,犹如一坛陈年的佳酿,散发着恒久的醇香,满溢着芬芳,将春的气息不着痕迹的轻落在在烟花二月的古道上荡漾回旋,让我回眸沉思,细细品味,静静的遐思无限。

依稀那衣袂飞扬的佳人是否还在?那踏马闲吟的诗人又在何方?如今,翦翦的春风,幽帘细雨,寄书繁华今何在,流水人家落墨芳!古韵幽芳乘细雨,岁月涵芳诗梦涟。

竹摇斜雨翩翩飞,杏花染雨凝宛露,轻拾旧梦漫阑珊,楚波烟雨潇潇韵。唤醒了千年的旅魂,一梦天涯渔歌唱晚,停泊靠岸吟诗赋对。把酒对月幽芳意,轻舟荡漾载梦悠。

小径深处,是谁策马而过,踏着落花的韵律,轻携杏花雨,挽着千年梦,一任踏花归去马蹄香,白衣翩翩策马驰骋飞奔而去。

如蝶细雨轻如梦,宛若游丝细密织,杏花飘落幽芳韵,千年轮回裁锦梦。那惆怅落寞的佳人是否等到了心上人的归期?幽深的雨巷是否还婷婷漫步那个丁香一样结着忧愁的女郎?

夕阳如画,回首烟雾茫茫,水云间轻逸芬芳,岁月流逝,那烟雨苍茫茫的古渡岸边,那首老歌,那香帆轻荡,是否还潺潺流淌着千年梦幻,不朽的诗魂。

聆听着二月细雨的呢喃,满袖盈满杏花的幽香,在朦胧的诗意里漫过千年的古道。暮然回首历史逝去,荡然无痕入卷芳。只有春的气息在轻轻的萦绕,温馨诗意惬意柔。

漫步品味春的气息 ,如梦细雨点花红,几度花开花落,诗人独自吟歌晚,一曲古韵奏丝弦。千年之后,清风明月醉侬意,旧梦何处寻?醉人杏花雨,如烟杨柳风, 婉约诗人韵,赋词温馨逸。珠帘轻卷,幽芳漫拂。

文字启迪心灵载梦远航,香帆荡漾,风轻轻,月莹莹,心悠悠;梦轻飘,云锦梦;花芬芳,意温馨,意阑珊,漫柔情。在春的气息里沉醉,酣眠,轻吟浅唱一曲温婉的歌在春色幽芳的烟雨江南里徜徉,流连忘返......

雨中漫步作文篇8

一场春雨过后,所有的楼房被洗刷一新,静静地矗立在雨雾里,观赏着这美妙的风景。地上的草,路边的树沐浴着贵如油的春雨,显得更加翠色欲流,清翠欲滴。

闲暇时,喜欢漫步于街头。也许是身处于江南这座城市吧,总会把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场景之中。一路寻觅着古人的足迹,感受着古城带来的质朴和温馨,身心也随之变得恬静如水,从容而悠闲。此时的我闭着眼做一个深呼吸,好惬意,好清新,空气中似乎有各种花香,有青草的香味,其中还夹杂着春雨浸润泥土的欢悦。

南京虽属四大火炉之一,可行走在四月里还是感觉温度比较凉爽。尤其是雨后的四月更是感觉到一丝丝的凉意。一路的行走此时双腿觉得有些疲软,抬眼望去,不远处一处荷塘,情不自禁加快了步伐。四月的荷花还没有盛开,一片片颓废的枝头耸立在荷塘中。正如:萧瑟秋风百花亡,枯枝落叶随波荡,暂谢铅华养生机,一朝春雨碧满塘。

雨中漫步作文篇9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的江宁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今天禄口小学的校园曼妙多姿,诗意盎然。因为校园独特的魅力,因为一种致远诗香的凝聚,因为各位领导不辞劳苦,诸位文朋诗友风尘仆仆,带着对教育的关爱,缘于对中华诗词的虔诚,怀着对"中国梦"的向住,汇集于"国中首善之地"的江宁,参加"南京市诗教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会".

南京十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是一所座落在狮子山麓,绣球湖畔,挹江门旁,桃园故里的一朵奇葩;是一所励精图治、发展迅猛、校风严谨、设施完善、质量上乘的耀眼明星。我校把拥有"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健康信念、卓越潜能"现代都市人,作为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在省、市诗词协会,特别是在南京钟山诗词研究会的关怀、指导下,于2009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了"桃花雨"诗社,开始了"诗教进校园"活动,吸引了众多酷爱诗歌的师生走进了诗歌的艺术殿堂。5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诗教进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马卡连柯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教育与诗、诗与校园中的人有着天然的永远割不断的联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怀赤子般的虔诚,在心底追索,冥思,叩问。我理想中的未来学校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在那里的学生们应该有怎样一种精神面貌和求知状态;在那里工作的教师应该有怎样一种职业心态和学术水准;在那里管理的校长应该有怎样一种人格境界和智慧层次。我觉得,诗歌绝对可以使我们获得对世界最好的理解。

中国是诗的国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迄今已将近三千个春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灿若繁星的诗家词人,产生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汗牛充栋的作品。从一腔爱国情,上下求索的屈原到"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回味。同时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营养。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先进的诗词文化力量,陶冶、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培育民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诗教进校园,是时代的趋势,是国家发展的必然,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诗教进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我校与南京钟山诗词研究会友好合作多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钟山诗社老师的关心支持下,诗社小会员们已经初窥诗歌门径,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读诗、赏诗、写诗的氛围初现端倪。

1.成立"桃花雨"诗社。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十二中是有着丰厚文化底蕴,饱含着浪漫的诗歌因子,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地方,她是文学的土壤,更是诗歌的高地。尤其秋天的十二中校园是浪漫的,每一缕温热的风都仿佛写满了诗意。见证了南京大屠杀的约翰马吉图书馆在秋意的浸染下是深沉的,但他依然知诗意、解诗情、悟诗意、入诗境。

唐代诗人苏F《杂曲歌辞?桃花行》"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为有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我校的"桃花雨"诗社取名既有校址座落在狮子山麓,绣球湖畔,挹江门旁,桃园故里之因;更有"灼灼爱心催开桃花朵朵,朵朵桃花点缀诗意校园"之意。

2.编辑《江潮》校刊诗歌专辑。

从2009年到2014年我校学生在《南京诗词》上发表了近300首古体诗,在《南京晨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七彩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百首古体诗,在《阅江潮》刊物上更是发表了"迎青奥"庆祝建党、建国活动,赞颂家乡南京的诗歌有两百首之多。5年来,我校学生共发表诗词近600首,均汇编成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读诗、赏诗、写诗的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

我校36名桃花雨诗社学生2013年1月22号参加《南京电视台?咏春》栏目的现场制作节目。为庆祝建国65周年,我校"桃花雨"诗社还拍摄了诗歌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MTV,上月24号,我校还承办了鼓楼区"‘圆梦中华’金秋诗会"等大型诗教活动。成为了"南京市校园诗教实验基地".多次获得了省市"诗教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我校的诗教活动所取得的成绩,让学生、家长、老师备受鼓舞。

4.编制校本课程。

为了实现诗词教学的可持续化发展,2013年11月集大家智慧的校本课程《诗歌漫话》面世了,它共有5章20节,每节内容后都配有"思考和练习",供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之用。全册内容约3.5万字。校本课程《诗歌漫话》的面世,应当说它是我校诗词教学的一个里程碑,不仅能系统规范地教给学生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愿意去尝试,在尝试中初步了解诗歌意象,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祖国深厚灿烂的文化,感受诗词的魅力,砥砺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

《诗歌漫话》经过学生、教师、诗教专家等方面人员一年来的学习、研究、使用,共收到近30条反馈意见和建议,逐步总结出了校本课程使用中急需解决的四方面的问题: ①章节编制体例混乱,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②教材中诗歌作品的举例缺乏典型性,且前后重复。③章节的设定标准不一,逻辑不清。④教材中每个概念的解释应按照先概述,后举例,最后展开的步骤确定。2014年暑假围绕这四点不足,编写组开始了对校本教材的正式修订,直至前几天,最终定稿成现在的7章29节内容,约5.5万字。修订工作除了得到校本教材编制小组全体同仁的通力合作外,还特别得到了南京钟山诗词研究会的卢贤明老师、孙振国老师以及江苏省教育报刊社蒋新生主任的大力支持,不久将有河海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从此,我校的诗教工作将走向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

三、"诗教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需要

1.诗歌是最浪漫的表达。

浪漫是一种境界。教育是一项宁静而鲜活的事业,如果没有浪漫作陪,那将会是孤独的。不管你有多少朋友,多少亲人,你绝对体会不到清影孤灯时的浪漫。好比当你走在漆黑的夜晚,别人都会觉得害怕,而浪漫的人会觉得田野里青蛙的叫声很美,草儿很芬芳,天上的月亮很皎洁,人的心情也会温柔如水,而没有一丝恐惧。浪漫是一种情怀。教育是花的事业。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读一朵花以悟些生命的道理,花就浪漫了,人也就浪漫了。中国人浪漫表达的主要形式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尤以诗最为主要,最为直接。

浪漫不是万能的,没有浪漫是万万不能的。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中的喜怒与哀乐,抱负和寄托,传承与创新,有了浪漫,才不至于崩溃、不至于纠结。

2.诗歌是最好的教育。

我校高度重视诗教工作,不是为了把同学们培养成为诗人,而是要让同学们成为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以期达到"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的目的。我校校刊《江潮》顾问著名作家叶兆言说:"纵观中外,第一流的学问恰恰都是有诗人气质的人完成的。……诗人气质绝非只有诗人才有,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东西……诗人气质不仅造就了第一流的诗人,还可以产生第一流的艺术家,产生第一流的政治家和商人,产生第一流的军人和运动员。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诗歌精神下可以对话,大科学家本身就是一首诗……"

我相信,诗歌能使人性更加敞亮,诗意能让人生更加高尚!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下诗歌的种子,让诗意在学生的心里开花结果,从而形成学生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命的气质,获得超越的素质和力量,这应该是教育者与生俱来的责任。可以说,诗歌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3.诗歌是人生最优雅的姿态

我校"桃花雨"诗社的小诗人们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在微笑园丁的灼灼爱心之中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盛开艳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五洲朋友聚南京,盛会春风暖客心。青奥彩旗花里笑,五环闪烁放光明。"(初一(4)班 吴凡《七绝·迎青奥》)

"飞蝶舞人前,花开草木鲜。小河鱼戏水,春色满桃园。"(初二(6)班黄颖《小桃园之春》)

"争春桃李未言休,出浴花仙溢彩流。琼蕊风雨润初开,美人醉卧海棠柔。叶舟十里诗香遍,碧水一滢琴曲悠。抱月台阁花恋月,莫愁湖女亦莫愁。"(初二(4)班 吴焱《莫愁?海棠?诗香》)

"春风抚江水微颤,细雨润林叶愈繁。心已铭刻凌云志,血正托浮梦想帆。"(初二(5)班余金涛《春之帆》)

小诗人笔下的"春风"、"春花"、"春雨"等都闪耀着一种诗性的光辉,读之如沐春风,如沁花香,如浸春雨,给人以宁静、清新的享受,美的启迪和陶冶。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们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是智者的妙手点化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是先辈的辛勤浇灌催绿了一片贫瘠的荒滩,是文明的希望,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温床。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深入开展"诗教进校园"工作。

我衷心希望,我们的校园能够成为诗歌的圣地,成为诗坛上一片湛蓝的天空,成为文学的一片芳草地。我认为这是诗歌的荣幸,是我们十二中的荣幸,也是我们文朋诗友的荣幸,更是我们所处时代的荣幸!

雨中漫步作文篇10

—— 题记

屋外小雨,缠绵入心,微凉。思绪悠悠,不觉时光飞渡,转眼已将到金秋十月,窗间洒落几滴水晶。秋风过,激起一阵轻颤,笼紧了紧衣衫,起身,行至窗前,凝望、这江南的漠漠烟雨,用缠绵微湿的画笔,为这柔情江南着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罗烟色,青烟如黛,穿过烟雨的呢喃,舒展在流光里的柔美身姿,笔墨里芬芳地弥漫了岁月,将一切浮尘化作这袅袅的青烟,随着一场醉人的烟雨散去。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看了许多江南的美景,如今想来,把江南风韵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该当是这绵绵的烟雨,温婉缠绵,风姿措约。那江南烟雨里的女子,一身浅蓝的碎花长裙,撑一把素色的雨伞,步履优雅的行于这黛色霜青的烟雨里,渐行渐远。那抹的动人倩影曾留在了多少人的心间,又在多少个绯桃纷飞的岁月里留下一个叫做江南的梦。

一帘幽梦沿着那生满青苔的石板小径流长,淡烟细卷在不经意里滋生了留念的情愫,凝眸而望,一场烟雨,偶尔幽幽的微风拂过,淡淡地花香弥漫似呢喃低语,一丝熏人的醉意,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烟雨江南一直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主旋律,清梦江南里的爱恨情愁,才子佳人的故事,醉了多了文人墨客,墨韵的书香跌落层层泛青的记忆,这一指泼墨的江南,在诗人的走笔中活色生香,惊鸿随水逝的日子,不免垂眸轻叹,指尖泛凉,凉在了心间。

喜欢江南的淡淡烟雨,品一盏茶香,静坐于古色古香的江南,烟雨朦胧里,拽动着经年的流光碎影,有一种与世隔绝的安静淡然,世间诸多烦扰好像都不忍心打扰这份安谧闲适。思绪、只有这思绪弥漫着空气,茶香袅袅,思绪的青烟缭绕,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其实、那人早以远去,只有那抹身影弥漫在漠漠的烟雨中,从此遗情在了江南烟雨里,一人,守候一个一个的江南烟雨季,守候一场烟雨的邂逅、和一个关于爱情之间的约定。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不免心生感触,当那迷蒙的烟雨一点一点打湿了罗衫,谁能说这感情不磅礴,不然怎么打湿了整件罗衫。当那柔美的花瓣,一瓣一瓣铺满了青石街道,谁能说这感情不深邃,不然怎么铺满了整条幽暗小径。每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有一冢,埋藏着那磅礴确不足为外人道的情感,这座花冢却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闲暇的时光,在喧嚣的尘世总闲的那么弥足珍贵,而大部分时候,人虽闲了,心却未有过停歇,这一场江南烟雨,带来一次心的涤尽,涤去繁杂,涤去喧嚣,涤去……凝眸浅望,静静听雨。此刻,摒弃时间灯红酒绿的纷扰,忘却感情世界雾里看花的期盼,让心灵随着漫漫的烟雨飞舞,将所有的情愫揉碎在雨的轻吟中荡起涟漪,让雨丝牵引着弦,弹奏一曲羽化如诗的动人乐章。

此刻,听着雨声、闻着茶香,聆听自己的心跳,问自己,还有什么放不开,还有什么放不下,静谧,只剩雨打窗台的沙沙轻响。端起茶杯,品上一口,微微的苦涩弥漫了嘴角,是什么?打湿了眼角,对着漂漂洒洒的烟雨,突然想去放飞那些永远无法放逐的心愿,可能唯有融入这黛色霜青的江南烟雨,才能听见那心底深处的悸动。

想那时光卷轴里的江南邂逅,一场江南的邂逅,一场爱情的期许,风雨中摇曳这一段又一段感天动地的唯美,段缠缠绵绵的江南烟雨,怎能不让人魂牵梦绕。此刻,想念落入心田,丝丝缕缕的醉意在雨丝中飘下荡起,缭绕心间,搅乱了透着深秋微凉的心海,此刻,只想深深的凝望,铭记下这的含情脉脉江南烟雨。

深秋十月,岁月微凉,一场漫漫烟雨,淋湿了谁的记忆,那黛色霜青的江南,留下了谁的温婉缠绵的梦。

岁月微末,年华细碎,一盏脉脉茶香,勾起了谁的心绪,那烟雨朦朦的江南,模糊了谁眼角微微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