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实践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16

物流专业实践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篇1

关键词:实践性物流管理培养模式

1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快速的发展致使绝大数企业出现了物流管理类人才缺失的社会现状,形成了高校“闭门造车”,企业“孤军奋战”的局面,一方面高校培养了大量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难以得到供给,形成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原因有以下4点:(1)课程体系与企业人才需求有一定差距;(2)教学过程中不能与本地产业紧密联系;(3)实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与层次性;(4)考核体系缺乏灵活性。综上所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势所趋。实践教学能力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物流设施设备能力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理论式教学存在差异,因此应重新审视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特色的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2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面临的瓶颈

2.1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薄弱。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理论课程的内容设置缺乏多样性及普遍性,没有体现出物流管理本身发展阶段性所出现的自身的特点,并未针对企业需求和就业前景来调整课程的内容。因此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完善需要重新革新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要关注理论教学,实践内容的教学环节也不能缺失。2.2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课程师资薄弱。由于物流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丰富的经验,因此师资薄弱成为高校的一大难题。物流软件模拟实训和物流设施设备(含机械装备)以及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活动、集装箱进出口业务等课程不仅需要任课老师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并且任课教师多数是专职专任教师,没有任何在物流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对物流实践教学环节本身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学生的学习程度很难得到提升。2.3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柔性。所开设的课程理论内容较多,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学习兴趣不高,且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于物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较高的专业,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方式单一的局面,强化教学的柔性。2.4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因此导致学生也不重视实践教学内容,致使实践课程聊胜于无。2.5实践教学课程的外在影响因素。课程内容的讲解与设备演示由于学生群体较多,不易操作演示。同时对于一些设施设备危险性较高,因此在保证正常教学的过程中,还需保证学生的安全问题,无疑这会加大物流管理实践课程的难度。

3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对策

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是构建一套为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离不开理论知识,但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中进行革新,譬如强化物流设备类的实际操作和相应的技能训练。同时理论教学内容更需精选出有一定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理论知识,以此强化实际实训和实物实训的内容。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探索物流管理类的岗位模拟、案例分析、企业业务流程实训步骤等并且利用多媒体资源等教学方式,深化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的管理,明确可循环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考核方式。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必须从实际出发,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素养,还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基于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实验教学三大物流学习平台,如图1所示,构建专业的理论功底、专业的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于一体的应用创新型培养模式。3.1加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首先,加强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引用物流企业中高层讲师到高校担任实践教学的任课教师,针对高校较为薄弱的物流实践方面的内容和相应的实践技能开展教学。其次,带学生进入到物流企业开展实习实训任务,不仅仅只是参观或者是听讲座。最后,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给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3.2优化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深化物流实践教学内容,必须要加强校内实训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与更新。例如为了更好的讲授物流设施设备操作类的课程,高校可以购置堆高车、地牛等硬件设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3共享物流实践教育资源。高校之间可以建立区域联合物流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在周围高校之间试行,联合多家高校、企业共同构建物流人才基地,集中培养物流人才。有了实践基地,能够整合更多资源。这样既能提升各个高校的教学实践教育,又能节省高校的财力不足的问题,也能促进各高校各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物流毕业生的就业。3.4采用多元化的考评体系。为提高学生对于实践环节的重视度,将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训实习、社会实践、实践态度、综合实践报告等相关内容列为一项考核指标纳入期末考核环节当中用以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课程的内容。3.5打造“双师型”团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需要相辅相成,有些教师有很好的理论功底,但缺乏相关企业实战的工作经验。因此,作为高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到相应物流企业中去挂职历练,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对一些物流实用性的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解决高校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4结语

应用型本科物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应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地位,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合理的优化课程模块的学时分配,突出实践教学内容。本文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旨在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思路,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成林,邬跃,张旭凤.物流师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09(2).

[2]杨嘉伟.经管类社区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3(9).

[3]李庆满,吕赞.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1(10).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篇2

关键词:物流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物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及服务水平与从业人员特别是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关的国内外物流业务必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级物流管理与服务的专门人才。

一、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

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既要承担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又要对系统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进行管理,并履行物流计划、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和经济管理等职能。因此,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技能:

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据测算,现代物流主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占其办公总时间的30%左右。即便普通的物流管理或操作人员,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网络通讯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现代物流强调功能整合。随着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和竞争范围的扩展,物流整合的范围也突破了行业和部门的界限,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对物流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人际沟通经常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其职位相称的专业技能。根据工作性质和层次的不同,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可分为管理决策型、理论研究型、理论应用型和实际操作型四种类型。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宽带”加专业方向——突出适应性。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制四年。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平台、专业平台、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五大模块,充分体现出“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

课程内容紧跟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因此,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许多新兴交叉课程。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可操作性。我国的物流管理本科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在校内建立了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结合我国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点,就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如“物流配送实务”、“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就十分适合多媒体课件制作。进行现代生产仿真实验。针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某些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无法实际操作的困难,尽量组织学生到仿真实验室上课,直观地进行仿真模拟实验,目前主要有flexsim仿真软件。推广案例教学手段。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专业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以基础扎实,适应面宽,注重能力培养为特色。在具有工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侧重塑造既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能力,又适应企业物流管理,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管理、经营、决策的高层次复合人才。通过四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熟悉信息基础技术;具有较强专业实物运作能力;受到物流技术基本训练;了解物流法律法规,能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和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物流人才的职业层次。现代社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职业定位对应的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而是一个职位层次带。同时,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岗位设置分工不细,商业连锁店的店长同时可以是配送调度员或报关员,也可能是仓库主管。因此,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宽带”型与应用型,讲求“宽口径”和综合型。其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重在转化能力的培养。既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又要得到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生能够找到相应的专业岗位,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物流人才就业岗位群与能力结构。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着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物流网络服务器管理等岗位群。这些岗位群各有区别,需要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和课程优势,培养学有专长、独具特色的毕业生群体。

2.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社会导向原则。与产业界的密切配合,是实现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为此,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必须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宜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能力本位原则。这里所说的能力,不该狭义地误解为只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就是指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能力本位思想构建课程体系,目前已为众多物流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采用。学生主体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因素”,如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情感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最有效、最投入地学习。课程内容选择原则。如何选择课程内容,也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主要应考虑适应性、系统性、现实性与前瞻性、职业性与理论性及“以学为主”。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环节是保证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必要保证,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就是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具体讲就是要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加强教学实验和项目训练提供基本条件,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加深对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利用多种物流管理手段(技术的或管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二十一世纪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基于此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了科学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的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包括:认识实习、基础软件设计、管理学课程设计、邮政物流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配送规划设计、物流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从2004级西安邮电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认识实习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基础软件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管理学课程设计促进了学生对管理理论和管理领域软件系统的应用开发能力,邮政物流规划设计使学生对邮政物流的程序和特点有了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运用所学物流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信息与管理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周江华,刘桂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水运,2003,12:13-14.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大众创业、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和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蓬勃发展,然而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结构和质量上仍不够完善,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已经严重影响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为例,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分析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探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内容,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反思。

一、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分离。现阶段,我国有不少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分成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仅在被编成相互分离的两本教材,而且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理论与实践教学也是相互分离的。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作为两门截然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负责;而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将理论教学安排在两个学期中,先进行理论教学,在进行实践教学。这种相互分离的状态带来的影响是理论与实践教学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因此,理论与实践教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教学和实践难以实现有效的融合。(二)实践教学模式僵化难以体现物流的流程。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在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比例不合理,校内实训的比重大,校外实践不仅课时少,而且由于校企合作的开展不够深入,缺少进行校外实践的有效途径。在培训质量上,校外实训是面对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更加贴近社会生产活动和真实岗位,相较于校内实训优势明显。而部分高职院校受制于机制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僵化,从而影响到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三)校企合作水平影响到专业实习的效果。目前,校企合作的水平比较低,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企业在学校实践教学之中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在合作上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从中获得的效益有限,而且也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导致校企之间的合作难以深入。这给学校的顶岗实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仅有少量学生能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而且岗位与就业也难以保障。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内容

(一)依托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校企合作方面的内容。鼓励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的重大事项,推行面向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为了更加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还应该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和条例,为日常的管理工作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提供依据。(二)构建多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物流专业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多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设计出涵盖基本操作实训、专项业务技能、综合业务技能以及岗位技能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基本操作实训的培养。在学生的基本操作实训培养中,利用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完成。以《仓储管理实务》的实践教学为例,模拟货物堆码、货物验收以及仓位选择等工作流程,利用学校的仓储实训室进行现场实训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其次,专项业务技能的培养。以任务为驱动构建是构建专项业务技能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以具体的物流管理任务项目为载体,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来完成实践教学过程。以货物出库专项技能为例,通过设计货物出库专项任务,将与货物出库相关的技能融入到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仿真货物出库环境下进行实践训练,达到培养学生专项业务技能的目的。再次,综合业务技能的培养。通过将训练和比赛有机融合起来开展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进行综合业务技能的培养。在仓储配送实务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中,首先将学生分成团队,让团队的成员进行岗位角色的划分,进行计划单列实训教学。然后在实训成绩的考核中,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在考核学生实训效果的同时决出优胜团队,直接获得下一级别的竞赛资格。最后,岗位技能的培养。在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可以通过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来进行。可以通过暑假和寒假的社会实践、校内兼职实习以及顶岗实习等形式来进行。(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队伍的构建。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应该紧紧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来培养实践教学力量。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可以定期到一线企业实践锻炼。学校可以组织由企业的专业人才和本校教师组成的交流会和研讨会,共同探讨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通过企业的工作经验来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的人力资源库,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物流管理专家到学校中任教,组建起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企业专业人才的优势,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效果。(四)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是支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完善的实训教育基地是实践教学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依托。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除了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外,还应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注意与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相匹配,满足基本操作实训、专项业务技能、综合业务技能以及岗位技能训练的需求。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一)专项技能实践教学要贴近现实。仿真教学是当前进行专项技能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这种方式给学校的实践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仿真只是对相关技能和工作流程的高度模仿,虽然其在最大限度上还原了相关的技能和工作流程。但是,仿真毕竟不能等同于真实,因此在今后的专项技能实践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将其由仿真教学转变成真实的操作。让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走出模拟室,进入到企业的实际操作,从而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于岗位工作的现实,实现教学与工作的无缝衔接。(二)对于学生的定岗实习进行合理的引导。定岗实习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与普通的实践教学相比,顶岗实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能使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到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在定岗实习之前,学校应该先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教育,让学生了解定岗实习的整个过程,同时要求相关的企业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提前了解定岗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而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也必须进行跟踪,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干预,开展心理疏导。消除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厌倦、抗拒心理,避免出现半途而废、违反纪律的情况的出现,确保顶岗实习的效果。(三)维护企业的利益,深化校企合作。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校企合作平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应该保护企业的合理利益,在推动学校实践教学开展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至少确保不会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必须签署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在实践教学中的责任和权利,合理划分校企双方的分工,不断探索符合校企双方共同利益的合作模式。从而使校企合作从学校单方面的意愿变成校企双方积极主动的配合。

总之,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由企业和学校共同配合,需要由教师去具体实施,通过学生来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伟,罗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4(10)

[2]黄浩,王敏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点、线、面、体"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设[J].交通职业教育,2014(2)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篇4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寓教于赛;物流;实践与探索

1引言

在“互联网+”、“智能与智慧物流”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耦合科技革命的变革,满足社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成就梦想”,技能大赛就像海洋中的灯塔,引领着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同时也带动专业教学改革。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出台,畅通了职业院校的发展道路,提出将制定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进入更高层次教育政策[1],肯定了职业技能大赛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孕育工匠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教练团队近几年指导学生参加国赛、省赛、校赛的经验总结,思考如何寓教于赛,促进专业(群)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方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不断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实践与创新的新格局。

2职业技能大赛的历程

2.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演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自2008年开始24个赛项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据统计,2019年,项目类别包含87个大项,89个分赛项。国赛是参赛选手和专业覆盖面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等级最高的赛事(世赛除外),大部分的赛项形成了校赛、省赛、国赛三级选拔体系,特别是去年湖北省实行“推荐组+抽测组”的参赛模式改革,形成了人人参与比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比赛氛围。在2018年职业教学活动周及国赛开幕式中,央视《新闻联播》以“产教紧密融合、职教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主题展开报道,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产教融合落到实处,社会知晓度、参与度、影响力逐步上升,且已经成为我国职教改革重要的风向标,成为广大师生筑梦、追梦、载梦的舞台。2.2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演进。2009年,由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伍强杯”物流技能竞赛在天津交通职院拉开帷幕,也拉开了全国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序幕。分赛区有23个省、221所高职院校、249支代表队、1245名选手参加,最后选拔出了44支代表队220名选手参加决赛。决赛分为两部分,一是物流调研报告和答辩,二是物流作业操作。2019年大赛跟随时展,改名为“高职组(中诺思杯)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来自30个省的61支代表队共244名选手参与,分为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职业能力测评、作业方案实施三个部分,采用4人一组团体赛。

3技能大赛体现新时代对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

3.1大赛目的充分体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当今世界变革的重要动能,也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首先竞赛的目的是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地位,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所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提高培养人才的市场匹配度,引领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建设,重在考核参赛选手专业核心能力与工匠精神。其次,各赛项的技术规范一般由行业、企业参与设定,根据各行业善经营、懂管理、会服务的基层管理人员所需的技能,围绕岗位工作任务及流程设计竞赛内容。通过产教融合一体化、校企合作深度化,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第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紧扣行业人才需求实际,既考察专业理论知识,又考察实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突出了比赛的实用性与专业性[3]。自从大赛开展以来,广受行业、企业、学校及师生的好评。近年来无人送货车、无人仓、无人超市等物流智能化、智慧化飞速发展,菜鸟机器人“小G”、京东无人配送车、顺丰和EMS无人机等越来越多应用,从2018年开始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将《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赛项更新为《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比赛内容加入了运输作业计划编制、配送路线的优化设计与执行等,突出了智慧物流的实践。3.2大赛内容充分体现了专业课程体系构成与职业标准对接。从课程内容来说,各专业比赛的项目是按照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能力来设计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是重点,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延展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从行业需求调研着手,参照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必备的能力来确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以大赛为引领,将竞赛内容、评价指标、评分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从课程考核来说,高职院校课程考核不再是以一张试卷定成绩,物流赛项以一票货物作业为背景,通过竞技检验物流人才培养水平,展现大赛选手在组织团队管理、安全及文明生产、现场问题处理、质量与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课程考核重在平时实操,小组讨论展示等,通过教师课前给出任务,让学生之间多交流,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3.3职业技能大赛过程充分体现了育人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大赛看物流专业的教学,通过参赛学到了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规范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是高职教师教学经常用到的方法。技能大赛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将大赛的理念、竞技点、评分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中,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大赛由物流作业方案设计赛段、方案实施赛段与物流职业能力测评段三部分组成,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将大赛内容转化为课程项目,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任务、每一次教学设计都有大赛技能点,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4指导大赛的经验启迪

4.1如何选拔优秀的选手。优秀的选手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磨练,才能有好的比赛成绩,所以备赛选手的选拔至关重要。然而调研湖北省参加物流赛项的院校,普遍存在人才选拔难,其原因是学校对于参赛选手缺乏完善的体制保障。比如,备赛选手停课备赛期间课程成绩、课外素质学分怎么算,学生在评先评优有没有倾向性的政策等,没有这些政策的激励,加上比赛训练辛苦,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高。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注重动作技术规范,团队协作。在选拔选手的时候除了学校层面的客观因素,还要考虑个体、家庭、社会因素。首先在个体因素方面,“兴趣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有意愿从事物流相关行业的学生会更用心去学习专业技能。从个人性格方面,希望通过比赛得到肯定和认可的学生会认真去对待比赛,也更积极主动一些。其次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职业和期望都会对学生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在社会因素方面,当前职业教育对大赛的重视程度,社会的认可度,大赛对学生就业的通路、专业技能的获取等都会影响学生对参与大赛的选择。4.2如何建设指导老师团队。选手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那么好的选手培养,也必须要有优秀的老师指导。从学校专业群层面来说,最好组建4-5人的教练团队。首先,专业技能大赛涵盖的知识面很广,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大赛技能竞赛点来自于《仓储作业管理》、《配送中心运营》、《运输实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而这些课程一般是不同老师讲授的。其次,指导老师不能连续指导两届,这就要求专业骨干教师必须了解大赛。第三,教练团队也需要紧密配合,分工合作,进行梯队建设,必要时也可以请企业一线作业人员参与指导,引入企业的实践技巧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最后,学校对于指导老师也要有一定的倾向政策,比如在职称评定、大赛课时折算、年终考核等方面具有优势。4.3如何管理选手团队。很多赛项都是以团队方式进行的,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综合能力。首先是学生日常作息时间的管理。提倡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训练。第二,进行横向交流,激发学生比赛的热情。有针对性组织同类院校比赛竞技,除了比赛场地的交换,还可以进行裁判、训练样题、设备交换练习。通过各种比赛情景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改进训练方式,积累经验,提升团队综合能力。第三,做好选手心理技能的辅导训练,融入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例如,在物流赛项的方案设计部分,有个“应急预案”的处理,那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要针对出现的方案错误或者设备故障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培养选手现场突发状况时的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心理适应能力。最后,指导老师要经常与选手交流、谈心,了解、观察他们的训练状况,多听听选手的感受或建议,提高学生团队的凝聚力,促进高效率完成比赛。4.4如何开展学生梯队的培育。具备比赛经验的团队是保持竞争力的有利资本。以专业群为基础,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以专业社团或者兴趣小组为载体,储备备赛选手。比如可以成立“物流兴趣小组”或者“智慧物流竞赛社团”,配备专业社团指导老师和小组负责人,负责人一般由曾参赛的学生担任,针对每次大赛指导老师和选手都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认真进行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梳理,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负责人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兴趣小组活动。一方面,提高了社团的专业性,丰富了学生的第三课堂,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实训设施设备的更新。

5深化赛教结合的专业(群)内涵建设的新思路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具有普遍性,该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适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加优秀的物流人才,促进我国的现代物流跟上时展的步伐。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复杂性,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要求。这些年来,我国的物流发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各高职院校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寻求培养学生物流实践能力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物流综合素质的提高。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1.1改善了教学方式

能否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一直是我国广大学校在教育中做出的重要工作,这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径。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通过展开实践教学,就是一种改善教学方式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为现代物流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人才,展开实践教学,并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

1.2丰富了教学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复杂性,除了理论知识,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知识,才能够在实际的物流活动中减少工作失误,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加入实践教学的环节,能够丰富物流管理教学的内容,对于一些难以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的实践性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得到明确的展示,这样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实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虽然我国在物流管理专业中也适当加入了实践教学的成分,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创新实践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物流管理教学的现状。

1.3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在该专业的教育中,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本来就是一项与实践相挂钩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在现代物流教育中,加入实践性教学,是改善当前不良教育状况的重要举措。学生接受物流管理知识的教育,对某些实践性强的知识,在理解上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

1.4提高了物流教育水平

改善教育方式,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物流教育来讲,提高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就是改善物流教育情况的重中之重。根据调查研究,在我国高校中,对物流教育普遍存在实践教育不足的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高效的物流活动,在发生物流事故时,难以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在物流专业教育中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解决教育实践不足的问题,促进我国物流管理教育水平的提高。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的发展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各个学校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促进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实施创新教学战略,是每一个学校在教育中需要做出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创新教学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创新不足的问题表现的非常明显。实践创新的不足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无法改变不利的教学状况,难以提高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层次。具体来讲,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不足主要体现在认知实践不足、实践平台建设不合理、实习形式化严重等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需要首先加强对学生物流实践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践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很多高校,并没有将认知实践作为加强学生对实践重要性认识的第一步,缺少了这一步骤,学生就难以在后期的学习中做到脚踏实地。认知实践是学生进行物流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物流管理教育中,已经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认知实践在各个高校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对学生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起到实质性效果。其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中存在实践平台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建设物流实践平台,是还原某些物流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理解的良好方式,如果能够建设科学合理的实践平台,将能够对学生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实践平台的建设具有诸多积极影响,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没有通过完善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展开物流实践活动的具体条件。很多高校并没有完善与物流实践活动相关的各种系统,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实习形式化严重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不足的体现。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不良影响,我国很多高校对于实习存在错误的理解。在物流管理专业实习中,仍然难以克服形式化的问题。高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利益,形式化严重的实习难以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策分析

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得出的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以下对策进行改善。

3.1进行认知实践

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对实践知识的认识,需要经历一定的阶段,才能够加强对实践活动的重视。为了更好更快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在教育之初,展开认知实践活动,是创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第一步。进行认知实践活动,具体体现为物流活动的演练、观看视频等方面,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现代物流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从而加强学生对物流实践活动的重视,认知实践活动的进行能够初步提高学生的物流实践行动力,作为学生后期参与物流实践活动的推动力量。

3.2进行校企合作

近些年来,广大高校为了提高教育发展质量,逐渐引入了校企合作的教育发展模式。校企合作的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满足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发展需求。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采用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是一个良好的途径。为了增加教育的深度,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某些疑难性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派遣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考察,将在企业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为学生讲解物流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理解。

3.3建设实践平台

在实践性强的专业教育中,需要通过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需要融入实践活动,才能够将某些知识进行还原,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进行实践教育就需要建设实践平台,为实践活动的进行提供足够的条件。建设实践平台,就是要完善有关物流活动的各种系统,比如货物储存系统、运输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建设实践平台,是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实践教育的关键步骤。

3.4参与实习

在我国的各项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实习,是锻炼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实习,学生能够有效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也应当通过实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各个高校应当对实习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就应当特别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加强实习锻炼,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物流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实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4结论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利用实践活动,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各个高校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采取相应对策,为我国物流管理教育积累更多的经验,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郑学敏 单位: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孟庆亮.情景教学理论视角下的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一、前言

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作为互联网经济基础的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伴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物流、智能仓储是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对目前的物流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智慧物流需要掌握自动化物流流程、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的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目前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主要针对于传统的物流行业,并不能够满足未来物流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因此,在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要以培养能够操作智能化技术,能处理实际问题的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高质量的物流行业人才为目标。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或相关课程,是为了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物流业,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促使国家的互联网经济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复杂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达到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技能与知识要求。然而,在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缺乏创新意识,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提高国家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层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高职高专院校在实践教学上,首先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如果学生缺乏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很难脚踏实地,难以对物流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合理性对实践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完善物流实践教学平台,是对物流专业知识进行还原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学生理解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方式,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将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三)实践实训教学方式过于老化。实践实训教学方式过于老化也普遍存在于目前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错误的理解。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践实训教学环节还主要采用课堂内的案例分析讨论、实验室软件硬件教学。而校外的实训,主要以参观企业、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几种方式。实训的内容很多都是基于传统理论下的简单流程性操作,与物流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符合实际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与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对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企业岗位的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四)教师缺乏体系化的知识结构,授课脱离实际。目前,高职院校中的物流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并没有实际的物流行业工作经历,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没有物流行业工作的经验,因此对物流行业领域缺乏系统的认识,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在授课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实践教学环节更是无法与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大,同时学校缺乏相应的学习提升渠道等原因,使得教师的继续学习得不到保障。

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了物流行业领域,仓储、运输、装卸等环节,已经逐渐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的操作,随着物联网的逐步形成,智慧物流已经到来。为了更好的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针对以上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对现有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进行了以下的思考。(一)提高实践教学认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在教学之初,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教学是物流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并通过参观物流企业、到物流企业进行实践操作、观看视频等多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现代物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作为学生后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与进行实践活动的推动力量。(二)改革试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性进行实践教学。进行行业认知教育、实际工作体验教育,使学生对物流行业有最直观的认识和体验。例如,在学习之初,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参观最新技术,使学生对物流行业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利用学生假期,安排学生到智能化集成度较高的物流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习提高学生对物流行业系统化的认识和体验。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利用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借助网络等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该方法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进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上,更需要强化与物流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与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中,要多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对人才的需求及物流行业相关的岗位技能要求。还要组织学校的年轻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将进行学生的顶岗实习纳入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通过此方式,构建教师的知识体系结构。另一方面,让物流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部门负责人定期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为学生介绍最新的物流技术、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物流行业各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四)强化科研的促进引导作用。高等教育中,以科研引领教学,教师的科研是提升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科研中,要转变思想,强化科研的引导。教师可以将科研项目中的某些子课题交给学生完成,在学生的完成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管理,端正学生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工作做事的责任心,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和激励工作,做好阶段性的工作汇报与总结、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实践实训平台的建设。在实践性较强的物流专业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才能使实践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高职高专本就是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在教学中,只有将专业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才能将专业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还原,通过实践教学,既强化了学生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建设实践教学平台需要完善物流企业活动中的有关的各种系统,例如,运输系统、货物存储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建设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是将物流专业知识教育融入实践,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障。(六)强化学生的顶岗实习。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要有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但多数高校的这一环节,都流于形式,通常是在一些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或一些流水线的企业进行实习。因此,在学生的顶岗实习这一环节中,要加强与物流企业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得到学习和锻炼。通过到相应的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其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日常的实习工作中进行应用解决问题,做到学以到用。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能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

在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化认识,解放思想,创新的性建设实践实训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和进行校企合作。在教学中,要提高认识,积极思考,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进一步促进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荣、刘照军协同构建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物流科技2018年

[2]姚晋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

[3]刘晶璟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篇7

【关键词】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1高职院校航空物流专业加快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航空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民航业的蓬勃发展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市场对航空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与传统物流人才相比,航空物流人才是有一定特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货物运输、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法律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更强调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航空物流操作技能。当前我国正处在向民航强国转型阶段,为满足民航强国建设对航空物流人才的需求,加快培养大批现代航空物流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作为全国开设航空物流专业为数不多的院校之一,笔者所在的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积极探索,对专业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在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改革经验基础上,梳理新形势下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与改进建议,以为国内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2高职院校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航空物流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新兴专业,由于发展时间不长,人才培养各个方面还不完善,在专业建设体系、课程设置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方面尚处于摸索实践阶段。根据调研,国内高职航空物流专业在实践教学设计方面,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不清。航空物流作为一种特色物流,人才培养与普通物流人才有所不同。调研中发现,目前开设航空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因缺乏充分的社会调研和专业论证,再加之没有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仍侧重于传统物流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尚未鲜明体现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特色。现有的航空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必然会影响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和实施,同时,各个实践环节缺少有机的配合,势必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脱节,在职业选择时缺乏应有的特色和优势。2.2实践教学内容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数高校航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虽有所推进但仍流于形式。校内实践环节中,课程实践多由理论教学或简单的软件模拟替代,理论和实践两张皮,实训效果差强人意。同样,校外实践也缺乏实质内容。其中,认知环节仅限于参观大众的物流环境,机场、货站等航空物流企业出于对内部技术及信息的保护往往不愿意接纳高校师生在内部参观实践。同时,专业认知实习往往形式松散,专业教师虽会陪同学生前去参观,但参观过程中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参观一圈下来,往往也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认识。专业实习环节,因校外实践机会有限,往往只推荐给比较优秀的少数学生参与。到了毕业实习环节,大部分学生缺乏针对性地专业对口实习,因而无法将航空物流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岗位实际操作有机融合起来。2.3教师的专业实践指导能力不强。航空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现有师资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师资是从企业聘请的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他们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在授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有所欠缺,再加上有些专家无法按照正常的教学过程参与一线实践教学,因而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非常有限。从长远来看,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的航空物流专任师资更为重要。现有师资科班毕业的不多,大多是具有由经济贸易、交通运输等专业背景的教师经过短暂培训或简单学习转型而来,普遍缺乏航空物流行业实践经验或工作经历,对行业发展实际和趋势无法很好把握,因而很难胜任实践教学的指导任务。2.4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外实践环节的力度不够。物流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专业人才必须“能文能武”:既要掌握扎实的物流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机场、货站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而具有实践场地和实习机会的航空物流企业基于制度、利益、管理等因素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纳大批师生在内部较长时间的实习锻炼,参与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热情并不高。即使企业愿意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合作目的不一致,合作持续性差等问题,导致航空物流专业校外实践培养环节非常薄弱,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不容乐观。2.5现有实践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实践教学考核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手段和方法来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航空物流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构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目前,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软件模拟替代,教学手段单一,考核方法仍以实验或实习报告作为考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但这种考核方式形成的考核结果大同小异,容易忽略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的综合表现和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3推进高职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改进建议

3.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目标。行业发展实际及人才需求特点是制订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全球化和航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职业院校航空物流专业应以培养具备“航空物流通识知识+航空物流专业技能+航空物流综合素质”的三位一体现代复合型特色物流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方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的教育认知规律,航空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相应包括“通识知识教学、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素质拓展”三大模块内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应根据学生综合情况,设置分层、递进式教学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实践教学,以保证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首先是基本实践能力目标。在初步学习阶段,通过企业参观等校外认知环节,让学生熟悉航空物流货物进港、出港、危险品运输、货运操作等基本业务流程、具体环节操作方法和相应单据流转;第二层目标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主要训练学生进行航空物流具体环节操作的技能水平和以及对物流问题的分析能力。比如,针对航空物流中的危险品运输,可通过校内模拟货站开展仿真教学,让学生检查危险品的包装、标记标签、运输文件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应该怎样正确设计;第三层目标是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合理有效地解决方案,最终解决实际问题。3.2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对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调研中发现,毕业生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鉴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政府、企业到院校都普遍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对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和体系构建尚未有成熟经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航空物流专业为了适应民航物流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问题上大胆尝试改革与创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航空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该模式结合实践教学目标,对全部实践教学环节分散在六个学期进行统筹安排,把“岗位认知体验—岗位专项模拟实训—岗位综合模拟实训—岗位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滚动式”融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渐进培养,实现“校岗直通”、“毕业即上岗”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通过该模式的实施,我校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取得良好成效,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该模式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第一阶段:岗位认知体验。该阶段是实践教学的开始,要围绕实践教学目标中的第一层基本实践能力目标而设计的实践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对行业、企业及工作岗位的感性认识,明确专业学习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就业领域,以激发学生对校内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常安排在入学后第一、第二学期的寒暑假或集中安排一周时间,组织学生去机场、货站、航空物流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地参观调研,熟悉航空物流运输流程和操作环节,对航空物流岗位工作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专业教师在该实践环节注意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引导,避免学生走马观花而使岗位认知流于形式。第二阶段:岗位专项模拟实训。该阶段在第三学期根据职业技能课程教学组织进度开展实施,主要是针对从事航空物流岗位所需的各项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对于航空物流岗位来说,进出港技能、危险品操作技能、载重与平衡技能、国际货代操作技能、仓储与配送技能、单证流转技能等专业核心技能,可通过在校内实训室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情景模拟或仿真教学,依次完成民航国内国际货物运输、危险品运输、飞机载重与平衡、货代与报关、供应链管理、商务单证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对岗位所需要的各项专业技能进行单独一一训练,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打下基础。第三阶段:岗位综合模拟实训。可在完成第二阶段各项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利用校内综合实训平台,通过模拟具体的航空物流业务,让学生对完成业务所涉及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货代、报关、单证等岗位的进行轮岗综合模拟实践,以让学生系统把握航空物流的作业流程以及各岗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如果条件允许,也可在第四学期快结束时安排2-3周,带领学生入驻校企合作企业,依次完成运输、仓储、包装、装卸、货代、报关、单证等岗位的短期轮岗实践,初步熟悉和掌握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经验,缩小校内外实训差距,提高学生对今后岗位的适应能力。第四阶段:岗位综合实践。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目前采用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学校2年的专业学习之后,学生可在第五、六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集中实习。综合实践过程是“真刀实枪”的实战演练,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得到全面检验,除此之外,沟通能力、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也将得到训练。经过综合实践锻炼,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岗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五阶段: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以及专业学习进行全面总结和检验,一般安排在毕业前的半年内完成。既能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考察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与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首先是选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尽量选择与所学专业和毕业设计紧密联系的实习单位和岗位,注意对接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企业也可以把典型业务案例或即将开展的新项目作为选题,再由专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对企业选题进行细化和规范化,通过校企共同拟定毕业题目,使毕业设计更好对接工作实际。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指导学生开展企业现场调研和专家论证,以增强论文说服力,最后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毕业设计。此外,指导老师还应在开题报告、内容取舍、格式规范、答辩验收等环节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把关,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3.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要求专任教师不仅熟悉理论知识,更要懂得实践操作。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就尤为必要。可以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分期分批派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参加挂职锻炼,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实习,积累行业实践经验。或者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产学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比如,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每五年专业教师必须到机场、货站、空运货代等航空物流企业参加为期6个月的产学践习,把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更新现有知识和技能,并将学到的技术技能及时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以保证教学内容零距离对接企业工作实际。同时,也要积极聘请行业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担任实践教学兼职导师,把控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外引内培”双管齐下,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文能武的“双师”教学团队,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3.4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强化校外实践环节。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两大环节。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仍以校内实训为主。无论怎样,校内模拟实训仍无法与企业工作实际零距离对接,学生还是有必要被放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通过接触真实的业务项目和职业情境,潜移默化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因此,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校外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积极跟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校企联手共同开展航空物流人才培养。高校拥有丰富的技术、人才等教学资源,航空物流企业则拥有丰富的实验设备和实践场地等实践环境资源。校企联手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既能为企业定向培育专门航空物流人才,也能为航空物流专业师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东航物流集团、上海浦东机场货运站等区域航空物流主要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联系,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前直接到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合格将被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3.5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首先是考核评价内容要全面,既要考核学生“学的效果”,也要考核教师“教的效果”,因此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学生评价针对每一次实训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由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共同评价,评价结果记入期末总评。企业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到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情况的评价,由企业按照岗位职业标准进行职业态度、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考核,考核结果交给学校专业老师作为总评参考。教师评价除了基本工作考核质量标准,还要结合学生评教和同行评价结果,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教学素养、教学水平与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社会评价则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根据社会反馈可以对人才培养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还要建立实践教学督导体系,进行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再次,考核方法要科学。既要考核学生提交的日常实践作业和实训报告等硬性项目,还应对学生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比如对参与实习实践的态度、职业素养、方案设计能力、项目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弹性项目进行相对公平合理的考核,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创新实践意识,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4结语

实践教学无疑是高职院校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航空物流专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专业建设尤其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完善,因此,厘清实践教学思路尤为重要。有关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定位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打造校外实习平台及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航空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丽.交通运输航空物流课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205-206+167.

[2]何法江.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航空物流人才的特色培养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172-175.

[3]何晓林,谭正刚,梅子.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培训,2016(09)下:247-248.

[4]于渝飞.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7(2):147-149.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篇8

1.1订单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理性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订单”,明确三方职责,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2006年至2009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就曾经与“德邦物流”联合举办“德邦物流班”。

1.2学工交替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践相互交替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校学习以专业公选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在企业以参加特定的生产实践为主,并学习实践内容相关的专业限选课程。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0年开始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联合进行校企合作,采用这种模式运行培养了近300名物流人才。

1.3项目运作式

这种模式围绕物流生产或物流某一运作环节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企业全方位介入专业教学,物流作业员直接指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2-2015年,连续4年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送去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接受行业高管对物流配送实训的课程教学。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

2.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观念存在误区

物流管理具有基础环节繁多、科学体系性强、现代科技含量高以及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学校更应注重开设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以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实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两个方向共同的专业核心课程,毕业生对其重要性评价均值达63%,但对其满意度的评价则较低,均值仅为33%。这意味着学校今后需在此类课程的设置上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软硬件资源配置问题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资源包括实训平台、师资以及实践教学教材3方面。实训平台方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依靠企业的,企业既要保证正常经营,又要配合学校做好实践教学,还要考虑人才培养问题。学校投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到底应投入多少资源才能基本保持与学生数量相匹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师资方面,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究竟谁应该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及指导,存在争议。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真正来自企业的教师并不多,而企业当中有教学经验的就更少。实践教学教材方面,传统的理论教材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传统的教材理论多,很难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物流发展规模相适应。

2.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很难得到相关政策支持

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国家、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但这又与学生管理产生了一定冲突,需要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士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

3.1形成互惠多赢的科学机制

学校为企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在不断探索中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已经连续两年以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为研究案例,通过物流调研报告为企业解决问题作为学院“挑战杯”项目,在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升师生在物流行业的科研能力。企业除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支持外还可以冠名学校相关专业比赛,如“全国商科物流技能大赛”等。

3.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校内外资源配置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是核心关键。建立先进的集教学任务、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物流实验室,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ERP沙盘模拟实习室,便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物流实验室。打造专业的实践教学团队是人才保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考取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将考核结果和职称评定、工资等挂钩,形成良性机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从企业引进具有双师条件的博学善讲,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编写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是有力补充。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联合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合作编写了两本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力求科学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3.3政府的政策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政策文件,从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措施提出总体设想和要求;加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力度,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要求;对建设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校给予经费扶持。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于2012年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共同申报省级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得到省教育厅15万元的经费支持,给予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大力支持。

4结语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篇9

1、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缺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合理的实施实践教学,既要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又要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设施,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模拟操作软件、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实训指导教材、仿真的企业物流业务操作流程等软件做支撑。这样的实训条件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一般的院校很难承受。即使有这实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设备设施利用率很低,维护成本比较高。近年来,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实训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校外实习基地能接纳学生实训或实习的场地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缺乏。另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配套、产学研结合差、缺乏配套的实习实训指导教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并且忽视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这些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不足都将影响物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物流企业的认识实习、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习、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由于缺少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场地,又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更缺少配套的实训实习教程和实训指导书,使得物流认知实习和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训环节不能有效的开展,甚至很多院校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训练课程都不能正常的开展。毕业顶岗实多数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独自实习,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安排,又没有教师的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很不乐观。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在5万人左右,步入教育领域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素质”教师很少。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和专业的增加,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物流教师的缺乏。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真正是物流专业毕业的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自身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精通,更不谈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了;企业兼职教师所占的比例不足2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4、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控制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不能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这是很多院校比较棘手的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出台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毕业不能就业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1、积极建设校内外实圳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及实施,建设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企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软硬件配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增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战性操作提供专业平台,这样既检验学校办学效果,又检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实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以订单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道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知识,构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必修模块+订单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模块”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基本素质模块是侧重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的提高;专业必修模块侧重学生岗位核心能力需要;订单模块侧重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需要;选修模块侧重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实践模块侧重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多鼓励专职教师寻找机会,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岗位操作等工作,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其次,还要聘请一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不仅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需求了解的更为直观具体,而且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再次,建立长期稳定、优良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4、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完善和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水平,而且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实践教学制度的制定主要是适用于实践教学计划执行和指标评价等环节,可以针对教师和学生两类不同的群体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是关键,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步骤、组织管理体制、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对一系列关于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学科竞赛、顶岗实习报告等方面的实践教学项目都要制定明晰的实践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有序、科学的进行。

物流专业实践范文篇10

一:实习目标:

为了以后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和学习,学校组织到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动期十天的实习。重要是为了懂得物流的作业流程,以便对我国的物流业能有更深的懂得。

二:实习请求:

了解物流的特色,佳吉货运,主要装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剖析。并根据学习的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实习单位简介:

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给,履行实物配送为重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具有集货中心、分货中心的职能。公司是在连锁超市基本了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拥有大型百货购物中心,社区连锁超市,中心城市方便岛为支柱的三大贸易,并以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为支撑平台。

物流配送中心是一个中等范围的物流配送基地,是综合性的物流配送中心。兼有转运和集散功效,也可以扩大至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效,因此在计划与设计方面可操作性更高。物流配送中心重要分为:收货、分货、验货、退货四大部门,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和谐和相互配合,密不可分。

公司正逐步实现"以中心城市的中型百货购物中心和专业化超市为核心,以中小城市的大型综合超市和海方便岛为两翼,以现代化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为基本平台"的发展格式。诣在以多业态连锁发展、范围经营和方便服务为企业核心价值的西北地域最大的零售贸易平台。

四:实习感触: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日益活泼,我国的物风行业得到敏捷发展。固然这次实习时光很短,却给我上了人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对于物流,我只是知道它是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置等基础功效实行的有机联合。但没有想到它的实际操作却没有这么的简略。通过十一点作为国人的物流人士有着切肤的领会。

货物运转速度慢,货差货损率高难以避免,高层货架利用率严天的简略懂得,使我对于物流配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中国的物流业固然没有国外发达,但这并代表中国物流业的落伍,一些原则性[譬如中国劳动力便宜的国情]严重的制约了中国物流业信息技巧化的发展速度。蛮横的装卸态度更是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次实习让我从实践中了解到了物流,使实践与理论更好的联合。在这里我深入的领悟到了一个观点:推进你的事业,搬场公司,不要让你的事业来推进你。

五:实习结论及建议:

1、进货堆放货物时不能只顾着一时的便利,应当斟酌到出货时的便利,不能延误客户的时光,因此要依照尺度把货物堆起,堆放要整洁公道,以免倒塌。

2、要严厉依照仓储治理的请求,对于过期的货物要及时与厂家接洽,并得到应允后及时烧毁,佳吉快运,不要堆积在仓库中,挥霍仓库容积,更不要和正常的商品同放一起,带给人一种混乱无章的感到。应当另外筹备一间仓库,使那些一时无法烧毁的商品有处所储存。

3、目前物流中心正面临很多问题,批次越来越多而批量却越来越小,造成物流治理上的一个难点。产前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在供给链的治理上如何把握住这三块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物流畅润太低,仅占5%,如何把利润搞上往。面临一系列的困难,物流中心还得多鉴戒国外的物流策略,进步自己企业的效益

4、仓库高层货架的应用率过低,有的不到三分之一;蛮横装卸导致货损、货差率过高

建议:增强各部分之间沟通和接洽力度,公道分配各部分之间的物流作业,有效应用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应用空间、装备、职员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简化作业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力求投资最低;为职工供给便利、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