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8-29 17:09:53

物流管理知识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篇1

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物流管理创新性转型的要求,首先需要了解何为创新,创新如何在物流管理中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创新性发展,也的确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实现创新发展还有待深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要求全面收集客户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可以做出良好的利润评估,同时及时与商务公司进行交流和沟通,确定出最优的产品订购方案,同时加强对库存、仓库、运输等方面的管理,实现创新性物流管理模式。

2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缺陷

2.1物流管理基础设施陈旧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的企业,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物流企业,进入21世纪后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仍然表现出基础设施相对陈旧的问题。在包装、运输、储藏等方面的设施,我国的物流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各环节存在重复建设现象,系统的基础物流设施相对短缺等。

2.2物流管理有关监管制度不够健全

各地区的物流行业管理部门庞杂,将物流企业按照职能的不同分开管理,由于各地区划分原则不同,致使物流企业管理在全国呈现混乱的局面,同时由于各个部门职能划分混乱,地方政府对物流企业管理也渐渐出现失控局面。各地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相关的管理条例、政策等也显得杂乱无章,缺乏一致性。

2.3物流管理信息自动化程度较低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信息自动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物流管理的信息自动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仍然依靠人工完成物流的各个环节。这主要在于我国对于信息自动化研究还未达到全面的程度,信息自动化技术还未完全被掌握,不能实现全方位、各行业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物流管理缺乏信息技术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数字化资源相对匮乏,使得信息共享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相距甚远。

2.4物流管理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专业的服务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

近几年来物流行业急剧膨胀,导致物流人员相当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物流公司以高薪大量招聘物流人员,而招聘对象即面向全社会。物流管理人员大量充斥着拥有较强劳动力的人员,而专业水平要求则相对较低,甚至没有要求。这主要由于物流企业仅注意货物的运输与仓库管理等环节,而忽视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增值利润等方面的内容,在物流方案设计上缺乏一定的专业性。

3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3.1政府增加重视程度,完善行业管理机制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导致各方面相关体制管理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对成熟的行业管理体系。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物流管理行业的法律法规,让物流管理行业在运营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可守。第一,要加大力度制定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建立起物流运送系统,促进物流行业的信息自动化。第二,注意推广物流专业技术,积极引导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投资力度。第三,建立系统的物流运输网络,扩大物流运输范围。第四,建立健全统一的物流管理制度,做到国家与地方之间的统一,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统一,使物流管理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促进物流企业方便、快捷地运营。

3.2加快物流管理结构的转型,促进信息自动化管理

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各物流企业仍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物流信息资源和物流配送上都存在缺陷,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物流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信息自动化管理模式,将物流各职能统一起来,从采购到储存、配送等过程,形成各个企业内部一体化操作,从而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效率。首先要做到货物存储的电子化管理,注意货物进出的信息数据采集;其次注意数据跟踪,智能选择最优配送路线,节省运途时间和成本;最后注意物流信息数据存储,分析物流信息增值价值,提高企业增值利润。

3.3加强物流专业人员培养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拥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物流人员是一个物流企业运营的重要前提。首先,政府、高校、研究所等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物流行业的人员不仅掌握一般的物流管理知识,更要具备管理财务、处理数据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为物流行业输送优秀的复合型专业人员。其次,各物流企业要及时更新物流管理知识,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定期开展物流专业知识讲座,组织从业人员积极学习。最后,严格管理物流人员入职要求,定期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建立企业管理奖惩机制,激发物流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3.4完善物流管理基础设施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创新策略还应立足于物流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又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一方面,物流企业拓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同时引进外资和民间投资;另一方面,引进金融管理人才,缩短企业资金周转,降低物流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各物流企业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物流系统的宏观调控,协调各地区的物流配送路线,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

3.5建立多方物流配送联盟

多方物流配送联盟观念引自国外,在我国尚未发展成熟。多方物流配送联盟是指除了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配送企业。这些物流配送联盟通过相关的合作协议为供需方提供独特的物流配送服务或者全面的物流配送信息,使供需双方有最优的选择方案,这样既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又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信息自动化管理。

4结语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学改革;社会背景;基本思路;具体措施

在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加强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使现代物流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逐渐加快,现代物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输产品的单位产值的重量由重变轻,产品价值逐渐增大,短、小、薄、轻的产品将占主流。运输需求量的增加速度逐渐放缓,但运输质量、效率和服务需求越来越高,时效性越来越强。

(一)全国性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在全国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已建成多个合理规模、运作规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构建了全国性物流配送网络,培养了多个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地区如深圳、上海已发展成亚洲乃至国际的重要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具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中心。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蓬勃发展

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工商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重点影响,使之更加强化核心业务,加强企业联盟,进一步实行社会化分工,不断将核心业务之外的供应、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剥离出来。互联网的普及,是运输业进一步贯穿于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和分配的全过程,体现了运输业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一大批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三)物流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从国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具有一定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同时在各国物流协会的领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的职业教育。而我国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尚为数不多,职业教育更加贫乏,远远不能满足物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社会上大量物流企业(企业物流)急需物流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物流人才出现了紧缺,高薪的物流总监无人应聘现象不断见诸报端。从全国的物流人才需求初步统计来看,人口缺口达4∕5之多。近几年的毕业生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专业教学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一致

专业教学目标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相结合,教学计划的设置、实施和修正,要以社会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为导向,力求专业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动态吻合。

(二)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持久学习能力为本

要使学生获得具有普通与持久价值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大力培养“双师型”为主的教师队伍

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一支以“双师型”为主的教师队伍,根据物流专业特点,应以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为突破口,建成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四)创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点,同时也是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主要沿海港口的国际货物运输已经或正在取消纸张交易形式,代之以无纸贸易(EDI)方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尽快开发和使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计算机教学系统。同时,可以合作开发或引进进出口模拟操作系统、集装箱桥吊仿真操作系统、集装箱码头的配载模拟操作系统、集装箱码头的检查口模拟操作系统等,丰富物流实训教学内容。

(五)加强产学结合,体现专业改革的职业特征

为实现早期实习和多次实习,使实习系列化,应加快建设具有直观性、仿真性和先进性的技术实训中心。同时应大力拓展实习基地,采取多种形式,由校企共同设计、执行和评价教学过程,使产学合作更直接和有效。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物流管理在专业教育改革上,突出了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等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针对性,同时了解市场环境、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等实际问题,为毕业后上岗做好实际准备。

(一)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实践技能的应用性

高职高专修业年限短,为提高就业和从业的竞争力,就必须突出自己的优势。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理论教学在体系上不求系统,针对专业平台,强化支撑作用;在深度上,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的优势所在,实践教学侧重的就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时间、设备、工程环境等方面能优先保证。通过实验、实习尤其是实训等,不断提高学生的供应操作水平,加之队伍和施教和产业部门的配合,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

物流管理专业隶属工商管理类,其支撑学科是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等。在以必需够用原则下,它们支撑着专业应用平台。在此之上,再根据工作的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业务能力要求,结合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把课程按逻辑关系整合成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的课程体系,成组培养所需的工作能力。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构思,在工商管理的大平台上,设置如下模块:工作对象和手段(物流设施与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的构造、原理及应用技能和诀窍;物流业务的实事、现象和规律性知识;物流业务活动的商务管理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专业信息获取与技术知识模块等。这些教学模块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能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着重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在教改方案中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应用三个层次组织安排教学,三年不断线。并通过考证、实训和和毕业设计等强制环节,使之熟练掌握这一应用技能。借助于产学合作和业务培训,使学生能对社会上的常见物流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较熟练的完成物流业务中信息流的组织工作。了解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初步设计产品的物流方案,并组织实施。另外,为增强就业、从业能力,组织安排学生报考推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理货员资格证书和机动车驾驶执照。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及读书研讨、社会调查等活动,加强专业熏陶,锻炼组织管理能力。课外培养计划紧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技术进步的步伐,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社会理念引入学校,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三)注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现代工作内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工作的完成更多的师依赖从业人员的智能而非体能,这就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内容做出相应变革。其次,现代工作变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为了使从业人员具有更大的弹性,以适应继续学习和转岗的需要,不仅要延长普通教育年限,而且也应对职业教育内容做根本变革,以职业群为基础设置专业,增强从业人员在某一大范围中的迁移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适应能力;再次,生产的自动化使得许多工作岗位合并,工作范围被拓宽,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更宽,他们应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完成这些工作。

正是鉴于这些考虑,世界各国纷纷改变其职业教育的内容,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养转向更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构建如下:A外语能力、B计算机能力、C物流业务能力、D自学能力、E适应能力、F基础研发(创新)能力。

(四)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措施

1.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高等职业教育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才有发展的动力,形成勃发的发展后劲。物流专业的设置是依据各地政府提出的紧缺人才的目录,即各类综合性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而设置得。鉴于我国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贸易运输国,迫切需要大批精通货物运输经营管理人才,物流专业的开发与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专门人才。

2.专业内涵“窄中求宽”,扩展专业人才的适应性。从高职教育实践看,高职院校即不能照搬普通大学一套,搞大而全。设置同样的专业,也不能照搬职工大学一套,只搞职业性比较单一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以物流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商务储运、集装箱运输和国际货运为专业内涵。商储专业是个传统专业,现在这一领域已有了很多新的发展。集装箱运输管理是八十年代后出现的新的行业与专业。国际货运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也是一种新的行业与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即掌握国际货运业务,又通晓商业储运业务与集装箱运输管理业务,还了解供应链管理知识,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加强的适应能力。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还将不断跟踪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地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3.形成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应突破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素质、重知识的现有结论而轻知识的发展方向,调整理论教学体系,并不断吸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去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同时。要大力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水平,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1.构建强支撑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着重处理好人才需求的多变性与人才培养的稳定性,人才需求的长期性与人才培养的短期性的问题,即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就是实现共性与突出特色。

首先,根据所需工作能力组建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课程体系。第二,打破教研室界限,按知识模块组成教学组,定期召开研讨会。研究各模块与大平台的过渡与衔接,各模块间的相互关系。第三,各模块教学中,聘请产业单位的兼职教师开办相应的课程与讲座。2.构建全面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注重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1)实践教学内容要贴近生产和管理实际在培养共性的基础上,针对岗位群所需的技能,借助于生产管理一线的实际,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规程和标准;(2)实践教学要营造工程环境与气氛,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先进的物流实验室,把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引入学校,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超前性;(3)实践教学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把物流实验室建成社会知名的物流培养基地。一方面能吸引和丰富软件资源,另一方面来自生产一线的收训人员也能留下宝贵的经验,改进专业教学。深入开展产学合作,创造机会让学生定岗实习,全面培养其组织管理能力。

(二)改革实用性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

物流管理专业“素能本位”的培养模式,将当今社会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进行分解,根据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合理确定学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统筹安排学制年限内的各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

为实现“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高职高专培养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实行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的实验、实训条件,训练基本技能,利用校外的生产管理实训基地培养综合能力。

(三)建设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基础

1.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工程实践和教学双重能力为主,具体措施如下:(1)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须先进行实践锻炼2年,从事教学辅助工作2年,才可以担任部分课程的主讲工作;(2)持续聘请企业、科研等单位有名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兼职教授、副教授了,并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作用;(3)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积极引进和招聘高学历和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提高专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比例。

2.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良好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可靠保证,是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场所。在设备、场地和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在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指导下,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场所,使其成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示范窗口。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篇3

(一)软件不先进,精英人才少

在现在社会发展中,科技不断创新,但是,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软件开发的是不少,但是真正实用,全面的,却是很少的。而且绝大多数人对于如何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都不了解,所以,对于这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培养也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二)信息化和先进管理不融合

由于现在科技发展趋势迅猛,在如何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与现在先进的管理不相融合。从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信息化和先进管理是不相融合的。这是阻碍如何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的基本问题。还有本身对于物流信息化管理的不是很完善,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对于人员的管理制度的方面也存在漏洞等。

(三)国家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不重视

在现在社会发展的阶段来说,科技发展,信息发展都是很快速的。但是,国家在这一方面存在着误区,尤其在与国外相比较而言。首先,国家对于如何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不重视,在提供信息和公共平台发展缓慢,物流的标准化,货运工装的单元化,和通用化程度低等。与国外都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同时,也不大力宣传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二、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的主要方案

(一)提高物流软件,培养精英人才

关于如何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我们首先要提高物流软件的质量和培养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第一,目前物流业市场上对于这方面的软件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如何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首先做一个市场调查,看一下群众对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的见解。接着,召集这方面的人才,一定要合理的研发软件,要以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为目标。第二,要培养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比如在高校毕业前期,企业可以去学校来招生人才,大力宣传物流方面的管理知识。第三,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我们要合理分配人才的职位,让他们身在其职,在提高物流软件方面合理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并制定合理化的制约机制。

(二)信息化技术要和先进管理相融合

在如何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我们要更加注意信息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融合。首先,我们要培养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我国物流先进化技术。根据现有的不完善的信息化软件进行改善,从而促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然后,我们应借鉴外国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在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影响最大的是数据管理。所以,我们要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才能很好的提高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三)国家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要重视

随着国家现在已经普及4G网络等新一代的网络技术,所以,为了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国家对于物流管理信息化要加以重视。第一,提高我国物流业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信息化程度也要提高,信息管理集中,人员管理要严格等。并相应的制定一些建立制度来管理。同时也要建立起高效车辆,货物调节和物流统一体系等。第二,我国在标准化程度方面也要有所提高,货运工装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也要相应提高。所以信息化对于物流方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三,我们国家也应该借鉴国外一些好的政策来推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三、小结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特征;存在问题;创新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颠覆了传统单一的业务流程,将物资链、信息链、资金链等资源整合,实现各项资源的互补,确保目标的高速运行。在物流企业中供应链属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模式,能够实现利润增值链的构建。

一、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的特征

企业链式的物流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有效融合,比如:追求成本最小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响应时间最小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确保物流管理效益最大化目标下,应该将供应链纳入统一的节点中,满足现代化企业在物流系统中的高效管理,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如下:(一)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各项物流信息的传播、协调,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集成化的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中,在各个环节融入了互联网物流信息服务,实现物流、信息、资金的科学、统一、集成化,将物流运输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均纳入物流管理体系中,实现各个环节的高度集中。(二)共享化管理。现代化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强化了供应链各个节点的信息化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属于基础工作,能够实现各个部门、环节、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进而确保传输信息的精准性、有效性,实现信息价值得到有效利用。例如: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分析用户的需求,同时强化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加工、储存等方面的管理,进而满足企业物流管理需求。(三)柔性化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下,应该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从决策、运筹管理上凸显出管理方式的柔性化。例如:在原材料储存上,结合库存水平、产品储存、运输耗时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避免因为材料积压,影响企业的整体物流效率。在链式管理技术中,采取柔性化管理能够对企业采购、生产、配送等进行动态分析,确保物流管理各环节的高度配合。针对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模式,其工作重点在于高度集成的业务中,只有应用共享信息资源,才能够提升各个环节之间的柔性配合,最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当前供应链物理企业管理中的不足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逐渐增加,物流管理水平是制约着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长期的企业物流管理中,并没有落实供应链管理理念,导致企业、部门、业务之间的结构较为松散,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还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下图1所示。图1 企业物流管理业务流程结构示意图比如,以某企业的物流管理结构为例,企业在满足用户物流需求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完全没有重视物流流程的衔接与柔性管理,导致仓储技术难以得到提升。单一的运输方式,制约着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无法提升运输方式、配送结构、运输线路等。假设企业的原材料输送标准为每年600万吨,在物流供应链上供应环节主要负责原料采购,生产环节的物流服务由各车间、铁路运输、机运公司共同协作完成。通过分析能够得知,在供应链下在物流调度、运输的各个环节中,被划分为了孤立的单位,难以将供应链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各个物流环节中,部门之间在生产计划、库存、运输等方面缺乏柔性衔接,导致各个环节时常呈现断裂现象,严重影响着各个部门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无法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综合效力发挥出来。不同的企业在各行业生产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集成化服务模式而言,无法有效确保信息、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推进,增加了管理难度。比如,若是生产内部的运输效率低迷,容易导致原料、储存产品在车间内的积压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增加了企业产品储存的管理成本,同时还降低了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

三、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一)重新定位供应链管理目标。想要更好的推进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的集成化、共享化、柔性化,需要重新定位物流管理目标,明确创新管理的方向,精细化管理任务。就传统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问题,应该打破各节点、部门、业务之间的孤岛局势。不断扩展物流系统的覆盖面,进而实现物流信息化资源的高效传输,优质流动,降低物流的流通时间,通过创新技术实现物流的可视化管理、高效管理。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目标主要包括:(1)实现数据采集与目标传输的统一性,就现代化物流管理而言,提升系统的效率主要是在于信息、数据的搜集整合。能够采集最基本的数据,借助人工录入的方式、管理网络传输、数据储存,进而实现平台内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大数据管理技术,建立相应的数据,营造集中化的储存格局。(2)分析业务数据,通过分析现代化数据库技术,以物流信息数据库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提炼出有用的数据,进而获取信息决策,为各项物流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查询、跟踪、协同,进而提升系统的管理水平。(3)信息系统监测,针对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多元化需求,在不同需求的格局下,物流信息跟踪监测、管理上,对各个环节的物资信息进行监测,包括:物流管理状况、仓储管理、运输信息管理等,确保物流信息资源的统一化、精准性。(二)设计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结合现代化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需求,引入供应链管理,重新规划物流管理系统内的各项流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采购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是构建采购、销售、生产三大环节,将各项有任务流程、业务内容细化。例如:在采购模块内,通过整合上游的供应商,实现供应环节的优化,确保企业内部供应与需求的密切配合。生产环节物流工作,重点在于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柔性化,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确保各环节能够科学匹配。在销售系统内,重点是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储存与配送之间的密切配合,优化储存于配送两者间的关系,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2所示。图2 供应链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结构示意图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在供应链管理系统内快速的做出响应与决策,必须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借助EDI技术,确保供应链内的物流体系能够全面覆盖,进而维护利益者的信息需求,确保各个参与方能够及时获取物流信息,将物流信息的失效降低。基于当前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只有将信息资源整合,才能够有效优化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结构,进而实现物流业务流程的重组。企业在材料供应、管理工作中,应该优化采购环节,通过集成、共享信息资源,确保供应商之间的密切合作,及时消除传统供应链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弊端。例如:若是采购成本过高,采购的效率较低,只有借助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才能够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纳入在物流采购系统内,企业需要重视市场材料采购,加强供应链各个节点的供应效率,实现上游供应商关系的优化,实现强强合作。物流管理系统应该将企业内部的成产管理、外部的销售管理设计在其中,协同好各个企业之间的衔接,各个材料生产车间、物流资源储存车间、仓库领用车间等,充分借助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各类供求信息之间的衔接,进而提升物流管理效率。在物流销售环节,应该重点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综合平衡运输效率、物流配送、库存成本之间的关系,实现成本的最优化,进而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三)强化企业管理者供应链知识。知识是企业管理者开展供应量活动的重要前提,只有拥有扎实的知识,才能够确保每项决策的有效性,根据企业的需求提出有效的经济决策,推动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管理人员还应该与相关专家、同行定期开展交流会议,通过深入分析,不断积累自身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知识,强化自身对供应链物流管理知识的应用,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例如:可以积极参加相关单位主办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交流会,通过于相关管理者的探讨,提升自身的经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为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篇5

1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了电子商务一个广阔的平台,电商的成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电子商务时代改变了传统物流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在这个大背景下,物流行业的特点更加鲜明。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的最主要特点是信息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没有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根本无法满足电商的需求;其次是自动化,通过自动化管理,节省成本,还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为因素下的错误发生率;网络化是新时代物流管理的最鲜明的特点,现在人们的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很过公司都开始实行网络化管理模式,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物流行业也不例外,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对公司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节约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最后,智能化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显著特点,很多物流公司还没有完全达到智能化管理水准,但是通过不断研发,不断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智能化管理成为推动物流行业更进一步的有效途径。

2电子商务背景下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制度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物流企业为了赢得竞争的胜利,占领更大的市场,必须在管理模式上依靠先进的管理制度。一个公司要想走向规模化、制度化,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公司的每一个决策都能够在这个制度的约束下展开。领导班子、管理层不可以任意为之、朝令夕改,通过科学的、稳定的、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让他们在工作中有制度可以依靠,出现问题,也可以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很多物流公司,虽然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但是在管理上却显得非常懈怠,这样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一些公司在管理的环节,对于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制定的很多规则都没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样做,不但不利于管理,还会浪费更多资源,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2.2完善物流管理基础设施

一个大的物流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于这个系统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做好物流管理工作的难度非常大。为了更好地进行物流管理工作,必须有完善的物流管理基础设施,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拥有锋利的武器,战士才可以在战场驰骋。物流企业同样如此,只有拥有完善的物流管理基础设施,管理人员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才能,开展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物流管理基础设施的优势,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好基础。一些物流管理公司的管理设备,还停在传统管理阶段,根本无法满足信息化市场的需要,无法做到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物流企业不应在这个部分节约成本,只有拥有先进的设备,才可以让工作人员顺利展开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利益。

2.3培养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人才是任何一家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拥有优秀的、高素质的、专业性的人才,是一家公司成长的需要和赢得竞争的基本保证。物流行业虽然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但是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其历史不过区区十年,十年的时间让我国物流行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了一场新的人才革命。物流行业只有拥有专业的管理人才,才可以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物流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管理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开设管理人才培训课程,促进行业人才交流,促进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竞争企业之间也可以进行人才交流,互相学习,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物理管理行业应该积极和高等院校合作,借助高校的教育资源,使物流人员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物流管理知识,同时还具有财务管理、数据管理、国际物流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2.4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涉及的内容很多,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管理环节是物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为了避免在管理环节出现差错,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严格的监督,避免问题的发生,出现问题后能够快速解决,降低损失。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也是一个物流公司走向制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在公司内部,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让员工在工作环节提高警惕,更好地完成工作。

作者:杨丽丽 林琳 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传统物流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

在以往,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很缓慢,不仅运作效率差,而且物流费用还高,造成企业成本量不断增加,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其具体表现包括:首先,物流设备投资费用过高。为了保证企业物流的正常运转,企业需要购置物流设备和建设物流设施,这个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投入的物流设备资金都是从其他项目中挤出来的,而这些资金只能用在购置设备和建设设施上,这些设施的运转还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设备也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因此,设备的投入和运作成本很高,基本占企业总成本的16%,这是许多小企业难以承受的。其次,物流管理不够专业化。由于传统物流管理不专业,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进行物流管理,这种模式不仅造成投入成本过高,更造成物流的工作效率降低,这是传统物流管理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再次,物流管理秩序混乱。物流管理有着一个复杂的工作程序,往往许多多个部门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货物随意采购;仓库积压货物;资金投入过多等。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企业物流成本增多,更会造成原材料浪费问题出现,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最后,有效信息难以及时传递。由于传统物流没有信息传递系统,有些重要信息难以及时传递,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有些客户对产品运输提出了特殊要求,而物流人员却没有及时的把意见传递给物流装货人员,结果造成企业和客户间发生矛盾,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优势

1.物流服务科技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流服务也更加科技化。例如:物流公司可以通过定位设备来收集和发送物流信息,然后客户通过计算机和移动设备来接收和查看信息,这都是物流服务科技化发展的表现,实现了客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物流信息。

2.物流服务信息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物流服务已经向信息化发展。较大的物流公司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中心,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接收各地订单,只要客户提供要求,物流公司就可以满足,而且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货物的发货时间,发货地点,运输过程,收货时间,收货地点,收货人等,这样可以为客户节约很多时间来查询货物的运输情况,客户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到货时间来进行接货。

3.物流服务功能化

随着物流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企业要想占据市场就要提高服务质量,也就是为客户提供更多附加服务。在实际工作中,物流公司要为生产商提供货物存储仓库,提供货物配送点、提供运输工具和其他服务等,只有物流公司为生产商和客户提供的服务项目更多,服务质量更好,才能得到生产商和客户的支持,物流公司的生命力才能更强。

4.物流服务网络化

目前,物流信息网络化是所有物流公司的发展方向,这是保证物流公司、客户和厂商间良好沟通的桥梁,货物的订货时间、运输过程、到货时间、到货地点都能通过物流网进行查询,这样不仅生产商可以确认货物已经送到客户手中,客户也可以及时的进行收货,可以说,物流信息网络化满足了物流企业、生产商和客户三者的不同需求。

5.物流服务人性化

物流企业为了让客户更加满意,就要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客户的生产特点和消费需要不同,如果物流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那么物流服务模式才能更加完善,物流服务才会更加人性化。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不足之处

1.物流公司普遍规模较小

近年来,尽管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很快,每年各地物流公司量都在增加,可是,我们发现,虽然物流公司的数量在递增,但是物流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它们基本仅能为客户提供普通的物流服务,但是其专业化服务能力较差,往往不能满足高端客户的物流服务要求。还有,一些城市存在地方封锁问题,其他城市的物流公司难以抢占市场资源,造成本地物流行业发展缓慢。总之,我国物流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还非常有限,这是影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2.物流公司普遍人才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人才供给不足一直是影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是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流行业需要高端管理人才、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等,特别是为了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物流服务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对外贸易知识。但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各大学校开设该专业的时间更短,培养的人才本来就少,更别提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了,因此,人才供应和市场需求的不对等造成了该行业发展缓慢,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将会是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3.物流公司配送装备不足

物流公司管理方法落后,配送装备不足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这造成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例如:一些物流公司还没有实现物流信息网络化查询,这对于那些需要随时查看物流信息的客户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还有一些物流公司配送车辆较少,有些货物由于没有车辆配送而延迟送达,这样的配送效率是难以令客户满意的。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创新发展的路径

1.完善电子商务管理的法律法规

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我国物流行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政府也要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例如:制定《电子商务管理条例》,《电子商务促进法》等,政府只有对电子商务发展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才能保证网络市场交易公平化,才能保证电子商务发展合法化,才能让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化。

2.实现物流一体化管理

物流一体化是指在领导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的手段来进行货物资源整合,让物流服务更加系统化,这是西方国家最常用的先进管理方法。尽管我国物流公司普遍偏小,但是,小的物流公司有结构简单,信息传播快等优点,如果我们实现物流一体化就可以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工作效率。

3.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其具体办法如下:第一,各大高校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第二,物流企业也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保证可以满足岗位需要;第三,引进国外物流人才。国外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国外的物流人才掌握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如果我国企业能够多吸收国外物流人才,这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产生,物流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国内物流企业一定要进行物流管理模式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物流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各种需要。

作者:李德彬 董岳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能力

1.物流管理知识。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要的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对于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对于物流的基本环节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了然于胸,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知识,才能够在物流管理工作岗位上运用自己物流管理理论知识来做好工作。

2.管理实践能力。物流管理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物流管理实践能力,能够到岗位上快速的上手,而不仅仅就是理论层面的巨人,实践层面的矮子,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在工作岗位上要能够在物流管理各个环节都能够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能够在实践中做到游刃有余。

3.信息技术能力。目前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果物流管理人才不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必然是做不好这一工作。因此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要主动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行业信息化越来越高现实环境,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没有太多经验积累,因此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总结目前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典型性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不合理。目前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不是很合理,突出表现就是电子商务方面学科的缺失,现有的课程体系就是局限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以及公共基础课程,这导致了物流管理人才对于电子商务不了解,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运营要求的特点做不到充分掌握,影响到了其综合素养,导致其难以较好的胜任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岗位。

2.培养模式单调。从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来看,现有的培养模式比较单调,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就是传统的按部就班的进行人才培养,诸如校企合作、分层培养等更新的一些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被引入到人才培养中去。学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这导致了人才培养效果的下降,以校企合作为例,在这种模式缺失的情况下,学校不知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究竟需要各种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从而导致培养方向出现了偏差。

3.资格认证缺失。通过资格认证这一手段,可以建立起来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人才的一个评价标准,鼓励物流管理人才通过参加这种资格认证考试,来不断锤炼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在物流管理领域,还没有国家统一组织、具有广泛知名度以及含金量的资格认证考试,资格认证的缺失导致物流管理人才目前对于“复合型”的内涵了解不足,无法利用资格认证这一个平台以及途径去引导物流管理人才不断拓展自己的复合素质。

4.人才评价体系扭曲。人才评价引导着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如果方向不对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效果的下降,目前在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领域,人才评价体系扭曲的问题比较严重。对于学校以及企业来说,在物流管理人才评价方面,更多的看重的是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学业成绩,但是对于电子商务方面知识考核评价不够,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复合技能关注不多,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引入一个不重视复合知识以及技能提升的错误处境之中,举例而言,很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否将绝大部分的精力以及时间耗费在了本专业理论课学习方面,这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背道而驰。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具体策略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环境给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复合知识、能力要求,需要围绕现在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全面调整现有人才培养策略,力求能够保证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的有效性以及适用性。

1.提升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复合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掌握多种的技能,具备多项能力,这要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需要兼顾相关学科。

2.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实践能力,本文认为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共同协商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要给物流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然学生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灵活搭配,从而实现学生物流实践技能的提升。

3.构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资格认证是目前很多专业人才培养的典型做法,而实践也证明这种方法在人才综合素养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物流管理行业也需要根据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所要具备的知识以及能力,开展这一专业的资格考试认证,抬升这一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促进物流管理人才努力向复合型知识、能力要求靠拢。

4.完善人才评价模式。在人才评价模式层面,需要围绕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所要具备的素质、能力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完善,重点是要引入信息技术能力、物流管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增加这方面的权重,引入企业评价主体,从而通过评价引导物流管理人才具有复合知识背景。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行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这一客观现实,需要我国深刻认识到现物流人才培养策略的问题以及不足,并根据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尽快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从而确保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效果的不断提升,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行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更多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作者:岳好山 单位: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第四篇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概述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是对企业的生产、运输、销售链条进行优化控制的过程,这是对传统物流管理理念的革新和发展。就目前而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库存管理。广义上的物流管理包括库存管理,就是要在存货与服务之间达到平衡状态,合理选择存货地点、分配货物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物流管理成本,争取更多的企业利润。二是运输管理。运输管理包括货物的运输工具、运输计划、路径选择、交付方式等内容,就是花费最小的代价、确定最佳物流路线和配送流程,最大限度的将物品运送到目的地,这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信息化。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换主要通过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方式进行,在库存管理方面,甚至实现了完全信息化,比如青岛海尔集团的货物配送就采用了“零库存”管理模式。二是网络化。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企业信息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物流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就以当前十分火热的网络购物来说吧,买家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查询到自己物品的物流配送信息,方便快捷。三是智能化。当前,很多物流企业已经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灵活安排供销,避免“牛鞭效应”,真正实现了物流管理的智能化、高效率。

二、现代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物流企业应积极顺应电子商务发展之趋势,积极探索现代化、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服务新体系,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完善和发展。

(一)积极创新现代物流管理新技术

现代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实现物流企业配送手段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货架、人工分拣等方式显然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货物包装、包装容器的标准化运转成为必然趋势。与此同时,物流信息处理也逐渐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逐渐走向实时化,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了解商品的物流配送信息。比如,上海申通物流公司就十分注重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申通会运用先进的GIS、条码技术、EDI、RFID射频识别码、GPS实时监控、数据仓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形成互联网式的物流市场信息系统,而且在库存管理、调度配送、统计分析、财务结算等方面基本实现了业务流程自动化,在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中心等地设立了现代化物流管理处理工作站点,甚至建立了现代化物流园区,这大大提高了申通的物流管理与运输效率。

(二)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第三方物流

为了进一步增强物流管理的专业化,就要大力发展和创新第三方物流。尤其是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前提下,第三方物流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完全专业化的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完全按照合同上的规定执行的,风险与收益共享。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发展的进步。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务,鼓励第三方物流采用专用车辆和专用设备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此外,政府还可积极培育具有权威性的物流行业协会,规范和统一包括第三方物流在内的物流业务,将物流管理纳入到规范化、标准化操作中来,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物流业和谐有序发展。

(三)高度重视物流相关人才培养

当前,制约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发展进步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相关人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的是兼具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两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还应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因此,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需要的是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人才,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学习,通过积极开展专项学习、职业教育、岗位学习等多种途径,提高在职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二是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专门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比如,圆通物流企业就与当地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合同,通过高校开设专门的物流管理课程培养物流企业所需的紧缺型物流管理人才,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人才紧缺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应重视成本控制问题

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0%-40%,鲜活产品占60%甚至更多,而在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只占生产成本的10%左右。由此看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产品利润空间,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必须高度重视成本控制问题。当下,物流管理成本控制可实现标准化物流管理。标准化的物流配送能够大大提高系统运作效率,如一些发达国家常用的集装箱式的物流配送模式,就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节省了物流时间。物流企业可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包装、装卸、运输等各个分系统中的技术标准语工作标准的配合性,制定统一的物流配送标准,实现标准化配送与搬运,减少了各个环节的人、财、物的成本。物流管理重视成本控制,还应加强物流成本核算。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在电子商务新环境下可采用物流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算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此外,物流企业应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成本意识培训,教会他们从哪些地方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物流管理的同时控制成本,必要时还可与其工资业绩挂钩,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

四、结束语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篇6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提出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8%左右。在此背景下,存在巨大物流人才缺口,而且对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物流人才的培养者,如何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群的建设思路是一条有效途径。课程群是某专业或跨专业课程体系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按照一定规律对课程进行整合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群的目的是完善特定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不是机械的课程叠加,而是按照课程、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系统方法指导下,对相关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以学科来划分的,结合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对教学计划中具有一定的学科相关性、知识完整性、内容继承性、结构相对独立性的课程集成模块的建设[2]。山东财经大学自2003年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以来,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内容,从一体化、国际化和经济分析角度制定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物流经济学、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的总体内容,然后共同制定了教学大纲,合理确定了三门课程内容,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使得不同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得以凸显,同时又相互补充,多角度覆盖地渗透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们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团队,力求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化。同时,为了保证三门课程之间的关联紧密性,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师资交叉,增强课程之间的粘合度。

2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思路

物流经济学、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三门课程都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学习了物流学导论课程之后,为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而设置的,从不同教学对物流管理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三门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掌握整体优化的思想是学好物流管理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旨在从一体化的角度来对物流及其他企业运作问题进行统筹管理,培养学生整体优化的能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化视野也是当前需要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国际物流学侧重训练学生国际物流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知识;同时,无论物流的一体化还是国际化运作,都需要从经济效益分析角度来衡量其成功与否,物流经济学则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理论知识进行效益分析的能力。因此,物流经济学、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三门课程属性相同,关系紧密,非常有必要作为课程群来整体建设。

3课程群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3.1物流经济学

物流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其为解决物流运营过程中的经济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法。物流经济学覆盖物流运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科学核算物流成本,分析物流活动过程中如何最佳地配置资源、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是利用数学的方法研究现代物流各环节的流转规律,寻求获得最大的空间时间效益的课程。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物流经济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在物流管理实践中,降低物流成本是首要任务。现代物流被称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的关键就是降低物流成本,成本分析是物流经济学的核心。围绕此核心内容,课程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市场分析,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制度与政策分析。

3.2国际物流学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在全世界寻找贸易机会,寻找最理想的市场和最好的生产基地,这样一来,企业必须更新自己的物流观念,扩展物流设施,推行国际物流。目前,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国际物流人才成为紧缺人才,因此,进行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际物流学是必修课程。国际物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依据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的思想和国际物流的运作特征,全面地介绍了国际物流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知识。内容包括:国际物流的基本知识,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国际采购相关知识,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进出易程序、国际物流中的检验检疫以及报关清关等内容。

3.3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课程始终紧跟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在物流类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管理实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价值,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讲授供应链设计、运行和管理中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以及比较重要的新模型和解决方案,使学生学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征及其与传统运作模式的差异,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分析、设计、实施的方法,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最终能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供应链系统设计识别与方案设计,为毕业后从事供应链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程群建设对策

4.1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课程群的建设中,将重点集中于课程讲授内容的完善上,处理好单门课程和课程群的关系,课程组将认真整理和总结课程的相关知识,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前后衔接的几大部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和深入课程内容,加强相关课程的整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进一步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以成本分析为纽带,对各课程进一步分工,在物流经济学课程中侧重理论方法的训练,在国际物流学以及供应链管理课程中侧重成本分析的运用。在教学中,吸收部分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体现该学科的前沿性成果。

4.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针对课程基本概念多、涉及面广等特点,课程组本着定位要准、内容要实、理论要精、操作要强且具有明显职业性的原则,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便于学生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群以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实验室等为载体,通过增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仿真等教学方法,建立参与式、互动式、仿真式的教学方法体系。

4.3强化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建设

4.3.1强化教学条件建设

为了课程有序、高效的进行,教学条件必须得到保障,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从实验环境和课程网站等方面强化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条件。实验室的硬件资源为开展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设施保障,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开通课程群网站,把三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放在课程网站中,包括课程的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案例资料、部分视频资料、习题、试卷样题。及时更新网站,提高网站利用率。

4.3.2强化教学资源建设

三门课程在现有基础上,从自身特点出发合理选择案例类型和素材,按照统一格式编写4-5个案例,形成系统的案例体系和案例库,互为补充,全面培养物流人才。进一步优化教学课件,调整优化三门课程的课件内容,形成课件的统一风格,增加动画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完善课件中的习题和案例。

4.4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篇7

1.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在以往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通常由单独一个部门负责,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致使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孤立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各部门联系起来,通过相互配合,能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同时,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信息化管理中,需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着手点,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

2.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理与财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企业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构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会获得较大提升,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不断适应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1.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物流管理仍与传统模式为主。同时,在物流配置方面,以规模与配置齐全为主要追求,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致使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成本花费较大,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2.物流管理方法与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技术应用仅停留在日常事物的管理上,在物流决策方面,仍以人工化工作模式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另外,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高科技的设备,能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扫描、分拣等操作,但部分企业所配置的设备较为落后,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

3.物流管理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化的不足,也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物流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物流运行中的订单管理、库存查询、物品运输等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物流管理资源混乱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察觉的问题,企业的领导者与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时常忽视这一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4.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技能,既要拥有丰富的物流经验,能有效处理各项物流管理事宜,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任务,而在企业现有物流人才队伍中,大部分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并且计算机能力较低,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1.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强化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于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意识淡薄问题,应以转变企业领导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让领导主动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加强与全体员工的沟通,共同配合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内设置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同时,企业还需注重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不断改进货物配送、资源整合方式,以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2.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体系,积极引进新技术。企业要不断进步,就必须突破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需解决物品自动识别与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难题。物品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让物流管理中声音、字符、视觉等方面的识别成为现实,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其中,要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开展科学的信息化研究。同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将其有效应用到本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去,通过对管理技术及方式的不断改进,使之符合现代化企业的物流管理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加大物流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信息的利用价值。为了改变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混乱局面,企业必须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纳入管理工作范畴内,积极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在实际管理中采集真实的信息,并以规范化与标准化作为信息采集目标,将所收集的物流信息按一定分类传输至物流管理系统中,为后期的管理决策提供完整的参考依据。同时,在物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共享体制,以充分挖掘物流信息中存在的价值,让其投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物流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物流管理工作,确保其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具有普遍性,该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适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加优秀的物流人才,促进我国的现代物流跟上时展的步伐。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复杂性,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要求。这些年来,我国的物流发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各高职院校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寻求培养学生物流实践能力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物流综合素质的提高。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1.1改善了教学方式

能否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一直是我国广大学校在教育中做出的重要工作,这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径。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通过展开实践教学,就是一种改善教学方式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为现代物流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人才,展开实践教学,并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

1.2丰富了教学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复杂性,除了理论知识,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知识,才能够在实际的物流活动中减少工作失误,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加入实践教学的环节,能够丰富物流管理教学的内容,对于一些难以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的实践性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得到明确的展示,这样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实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虽然我国在物流管理专业中也适当加入了实践教学的成分,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创新实践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物流管理教学的现状。

1.3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在该专业的教育中,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本来就是一项与实践相挂钩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在现代物流教育中,加入实践性教学,是改善当前不良教育状况的重要举措。学生接受物流管理知识的教育,对某些实践性强的知识,在理解上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

1.4提高了物流教育水平

改善教育方式,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物流教育来讲,提高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就是改善物流教育情况的重中之重。根据调查研究,在我国高校中,对物流教育普遍存在实践教育不足的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高效的物流活动,在发生物流事故时,难以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在物流专业教育中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解决教育实践不足的问题,促进我国物流管理教育水平的提高。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的发展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各个学校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促进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实施创新教学战略,是每一个学校在教育中需要做出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创新教学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创新不足的问题表现的非常明显。实践创新的不足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无法改变不利的教学状况,难以提高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层次。具体来讲,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不足主要体现在认知实践不足、实践平台建设不合理、实习形式化严重等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需要首先加强对学生物流实践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践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很多高校,并没有将认知实践作为加强学生对实践重要性认识的第一步,缺少了这一步骤,学生就难以在后期的学习中做到脚踏实地。认知实践是学生进行物流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物流管理教育中,已经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认知实践在各个高校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对学生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起到实质性效果。其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中存在实践平台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建设物流实践平台,是还原某些物流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理解的良好方式,如果能够建设科学合理的实践平台,将能够对学生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实践平台的建设具有诸多积极影响,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没有通过完善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展开物流实践活动的具体条件。很多高校并没有完善与物流实践活动相关的各种系统,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实习形式化严重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不足的体现。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不良影响,我国很多高校对于实习存在错误的理解。在物流管理专业实习中,仍然难以克服形式化的问题。高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利益,形式化严重的实习难以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策分析

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得出的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以下对策进行改善。

3.1进行认知实践

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对实践知识的认识,需要经历一定的阶段,才能够加强对实践活动的重视。为了更好更快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在教育之初,展开认知实践活动,是创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第一步。进行认知实践活动,具体体现为物流活动的演练、观看视频等方面,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现代物流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从而加强学生对物流实践活动的重视,认知实践活动的进行能够初步提高学生的物流实践行动力,作为学生后期参与物流实践活动的推动力量。

3.2进行校企合作

近些年来,广大高校为了提高教育发展质量,逐渐引入了校企合作的教育发展模式。校企合作的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满足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发展需求。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采用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是一个良好的途径。为了增加教育的深度,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某些疑难性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派遣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考察,将在企业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为学生讲解物流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理解。

3.3建设实践平台

在实践性强的专业教育中,需要通过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需要融入实践活动,才能够将某些知识进行还原,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进行实践教育就需要建设实践平台,为实践活动的进行提供足够的条件。建设实践平台,就是要完善有关物流活动的各种系统,比如货物储存系统、运输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建设实践平台,是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实践教育的关键步骤。

3.4参与实习

在我国的各项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实习,是锻炼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实习,学生能够有效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也应当通过实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各个高校应当对实习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就应当特别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加强实习锻炼,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物流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实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4结论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利用实践活动,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各个高校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采取相应对策,为我国物流管理教育积累更多的经验,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郑学敏 单位: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孟庆亮.情景教学理论视角下的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篇9

关键词:物流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策略

物流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重要的行业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的到来,给众多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众多新兴产业从信息化社会中脱颖而出,而也有众多企业被淘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不断在发现新的商机,而物流企业就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受到各个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物流行业有些全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了特殊的力量,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物流企业也为众多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岗位。而行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培养,物流行业虽然门槛较低,解决众多失业者的难题,但也是由于这个问题,导致很多物流企业无法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物流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人才是物流企业进行人才梯队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物流人才层次结构

物流企业(logisticsenterprise)是指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因此,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物流操作人员、物流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员。(一)物流操作人员。物流操作人员是指在货物流通环节的操作人员,其工作内容是负责货物的上架、堆放、配送等环节,对于物流操作环节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些工作并没有多大的技术性,只需要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即可胜任,能够在该环节保证好货物的质量和数量。但是随着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货物数量的增加,大规模机械化的操作被应用于物流企业中,物流行业也需要专业化的机械操作人员,比如,自动分拣系统,虽然是自动化操作,但是在运行与维修方面也需要人工的操作,还有叉车等机械设备的运用等都需要专业化的机械操作人才。因此,对于操作环节的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二)物流管理人员。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相对来说要求也非常高,要求他们具备基本的物流管理知识,掌握物流管理各个环节过程的基本流程,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部门的运作流程,还要基本了解物流企业其他部门的运作模式,能够做好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协作,做好物流流通环节中的各项工作,确保货物在流通环节中的正常流通,处理在货物流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物流管理的运行效率。对于货物流通、存储过程中,需要与物流企业各部门进行沟通、交接工作,而物流管理人员就需要与各部门做好沟通交流工作,确保货物的正常流通。因此,物流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存在的突发情况。(三)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企业需要的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有较高的水平与专业需求,要求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面临高级物流管理环节中,管理人员能够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规划、调节、控制和管理,能够处理好物流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一般,物流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都要要求是本专业就是物流管理专业,另外,有着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才可以成为物流管理人员。因此,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对于高级管理人才的选拔要求较高,在这一方面的人才还是大量紧缺的。一般,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所缺少的就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很多在学校毕业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都是从最基层做起,很少有人能够在物流基层坚持到底,而且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那么就只能从具有长期物流管理经验的人员选起,而这些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却往往缺乏最新的物流管理理论,对高技术设备的应用还不完全掌握。因此,在选拔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个过程。

二、物流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企业为了推动人才梯队的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国家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基础,只有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梯队,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在物流企业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一)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目前,物流招聘的高级管理人才很多都是经验丰富、具有多年物流管理经验的人才,但是这些高级物流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物流管理知识和概念,很多管理人才只是在管理方面颇有造诣,但是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却没有接触过。而如果物流企业要直接从高校招聘人才的话,应届毕业生刚刚毕业,虽然掌握系统的物流管理知识,但是缺乏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难以胜任高级物流管理的职务,而且物流企业对于刚招聘的人员定的工资水平较低,所以,企业很难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都是从物流企业的底层做起,如果想要做到高级物流管理的位置,那么需要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后才可以,而在此期间,很多毕业生都在中途放弃,因此,对于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这块儿,物流企业还是缺乏这一方面的人才。(二)物流企业人员普遍学历水平低,缺乏执行力。物流企业除却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之外,对于基层员工的要求还是非常低的,再加上物流企业在建立之初急需要大量的工人进行货物流通与运输。因此,在招聘人才方面,企业适当的降低了招聘要求,有很多基层员工大多都是高中毕业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普遍存在学历水平低的现象,而文化程度高低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部分员工缺乏执行力,这样的员工在面对高水平的机械设备时束手无策,而且在处理应急突发事故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物流企业想要往更大的水平发展,那么学历水平低的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反而会拉低企业的经营效益。比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大中型机械设备都在企业中有所应用,高校毕业生在学习这些操作技术时很容易,或者在高校就已经学习过相关机械设备的操作运行,而低学历水平的员工无论是学习能力都比较低。因此,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是员工学历水平低的问题。(三)物流人才培训、培养、激励制度不到位。物流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具有人才培训、培养、激励制度,无论是从高校毕业生还是从高职中专选拔人才,在正式上岗前都要进行人才培训和培养之后才能正式进入企业工作,但是很多物流企业在人才的培养培训方面的工作并不重视,即使开展了相应工作,也进行的不到位,存在很多缺陷,高校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培训以及培养工作的内容都非常重视,但是如果企业没有开展相应的激励制度,那么就不具备吸引大量人才的能力,有了足够的激励制度,才能引进大量的人才,很多物流企业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好相关的工作,反而会消极,就会打击人才的自信心,很多毕业生在培训过程中就已经选择跳槽到其他企业当中去,人才的流失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亏损。如果物流企业想要继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的话,就需要在培训、培养以及激励制度方面有所改善。

三、物流人才梯队建设的策略

针对物流企业在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人才梯队的建设,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总体上来说,解决人才梯队建设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条。(一)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企业在生产发展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那么首先值得借鉴的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也成了其他企业争相模仿的内容。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与运行模式值得学习。而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领导班子的阵容,为了建立企业高尚的文化,做好人才梯队的建设工作,企业领导班子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招聘工作,应当亲自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对于人才培训计划给出相应的经验和建议,比如,员工在刚进入到企业培训时,领导人可以亲自向员工介绍企业的文化、发展历程以及企业后期进一步的生产经营规划,表达对人才的重视以及渴望,并对相关激励制度进行宣讲,鼓励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创新,努力工作。另外,企业各部门的负责人也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完善员工奖励制度和升任制度,人才梯队建设与员工培训制度要同步进行,相互结合,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二)建立明确的“标准”和“通道”。“标准”是指企业在选拔用人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的标准,将各类人才培养制度以及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明确,确定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下,而且培训的内容与过程是什么样子的,培训内容有哪些等等都要公示。相关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标准明确,使一切工作都标准化、明朗化,人才梯队的建设才有制度可依。“通道”就是指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和学习机会的通道,在企业内部有很多员工,他们虽然学历水平低,但是企业应当给他们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另外,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企业不可能永远都在招聘新员工,那么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企业要提供给他们一定的学习通道,包括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外部培训培养的机会来培养企业的梯队人才。另外,企业内部还有很多人才,他们有着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企业通过自有平台培养了这些人才,他们熟悉并掌握着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结构,对企业的市场经营和价值观有更深的认识,他们熟悉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运作,虽然在技术领域方面落后于最先引进的人才,但是通过培训他们能很快投入到新的部门、新的岗位工作中,而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这些人才虽然不会安排到第一岗位上去,但是可以成为企业的储备人才,为人才梯队建设做好铺垫,维护企业内部的文化。(三)建立和完善人才梯队培养、选用、激励、退出机制。人才培养梯队制度和计划是物流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培养机制,企业在培养人才时,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根据人才的特点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还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式,不同的部门培训方式不同,在一线的操作部门中,培养工作内容应当包括货物的上架、分类和堆放,是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要培训内容的,而包括管理部门,就需要对其管理能力进行培训和测定,包括对理论知识的培养等等,另外各个部门应当协调好相互开展培训内容的学习。其次是选用制度,选用制度应当公开化、明朗化的,把企业明确的用人制度和选用制度公开,建立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选用制度。要明确不是所有的员工都可以进入到人才梯队培养队伍中来,应当规定标准,什么样的员工可以进入到企业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工作中。还有在人才的培养工作中,企业应当适当放宽管制的条件,有利于员工进行创造性活动,压制人才梯队中人才的成长。然后是激励制度的确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人才最关心的还是薪资水平和待遇的高低,这可以成为企业激励制度的一部分,所谓激励制度就是要鼓励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有所创造,薪资水平高低可以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除了有激励制度外,还应当有奖惩制度,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特殊贡献和错误要有奖励和惩罚制度。最后是退出机制,企业的退出机制是指员工岗位晋升的制度。在岗位晋升中,会从业绩表现好的员工中选出来能够胜任更高岗位的员工。而在晋升制度中,要明确岗位晋升的原则和制度,包括整个选拔流程是怎样,对于最后的晋升结果也要进行公示,保证在选拔期间的公平公正性。对于不同部门的选拔晋升工作来说,其选拔制度也应当是不同,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选拔,考核制度与方法也不尽相同,根据部门管理需要合理确定选拔制度。

四、结语

人才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基础,很多企业为了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企业的发展历史注入新鲜血液,高质量、高水平的员工、才能提升企业的发展效益,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是企业真正需要且非常重要的工作。当前物流企业的经营发展历史并不长,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继续经营,就必须进行人才梯队的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对物流企业的人才层次结构与目前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人才梯队建设的策略,对于物流企业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建议与意见,促进物流企业乃至物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静.企业人才梯队储备建设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4):203-204.

[2]张海欧.关于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297-298.

[3]周兴文.浅析中小房地产企业人才梯队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5(06):138-139.

[4]杜茂敬.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10):41.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就业;导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模式

1就业导向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意义分析

1.1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物流管理专业岗位上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后续可塑造能力等方面进行观测和评价,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创设模拟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深化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职业素养,极大地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1.2有效的促进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走向市场、企业和社会,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育社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在实践教学、顶岗实训、就业工作等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过程,较好地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校内培训等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1.3展示民生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充分体现出民生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之下,通过与社会、企业实践相链接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较好地提升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教育转变了学生和家庭的面貌。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培育与社会实践岗位需求相契合的应用型管理人才,通过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策略和方法,较好地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教学与生产的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对接,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依循“立足行业、辐射地域”的办学服务定位,深化“岗位导向、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质量。2.1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强调“行动即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的教学环境,培育与市场、企业需求相契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相关知识。基于就业导向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要具有基本经济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物流理念,了解和熟悉与国际物流业务相关的报关、报检、运输仓储、采购、营销、信息、成本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物流软件操作和信息处理。②物流职业技能。能够正确地处理仓储管理中的各种单据,对产品进行归集、组配和装车,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合理组织和服务,全面依据现代物流运作流程,做好物流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整理,完成物流市场调研报告,使之成为物流经营决策的参考和依据。还要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商务沟通和谈判能力。③物流职业人素质。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人素质,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心理素质,具备物流专业必需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创新能力,还要具有环保安全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法律素质等。2.2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以能力本位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原则,注重培育高职学生的物流管理职业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增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①构建和完善学训交替的“2+1”教学组织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和完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2+1”教学组织模式,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依循“岗位导向、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企业实践,并形成“学—工—学—工”交替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为:第一、二学期主要学习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理论,辅以计算机操作实训教学和汽车驾驶实训教学;第三、四学期重点放在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开展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教学;第五、六学期则要进入到实践操作阶段,对学生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性实训教学,并进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这种“2+1”的教学组织模式之下,将专业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相链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相整合,较好地使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职业标准和要求相一致。②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要在充分调研不同区域经济、行业特色、市场专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展面向高职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方向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当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内容构成,并辅以各种实用、新颖的限选课和任选课,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体系的优化。③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采用“1-3-1-1”的多学期、分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具体来说:“1”是在第一学期的理论认知实训,着重使学生掌握物流工作岗位与工作流程;“3”是在第二、三、四学期的模拟实训,重点培训学生的物流仓储、配送、运输等实践操作能力;第二个“1”是在第五学期开展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重点加强高职学生在物流管理业务中的组织和信息管理能力,并在模拟实训之下进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一个“1”是在第六学期开展顶岗实习课程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物流管理岗位之中完成预定的任务,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校内实践。它主要分为课内实践、专项技能训练、实验室实操等层次,课内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大作业、市场调研、资料检索等;专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配送仓储方案设计、采购计划、线路优化等;实验室实操主要包括物流设备运用、软件模拟、企业办公平台运用等。以“物流市场营销”课程为例,学生在学习了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分组完成一个大作业———“某地区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的分析”,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市场调研、资料查询、网络制作、课堂演讲、讨论评价等,由此较好地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体悟,提升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又如:在部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之中,可以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室直观演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专业技能培训则可以利用某一时间段进行集中训练,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物流企业采购、生产组织、配送作业、国际商务单证操作等流程;其次,校外实践。它主要分为企业参观认知、顶岗实践、毕业实践等不同层次,其中:企业参观认知主要是对物流企业、物流岗位、物流行业的认知;顶岗实习则是采用“三明治”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校教学计划的合理调整,对学生开展集中三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亲自参与到企业的物流管理岗位之中,直观体验和感受物流企业不同岗位的运作流程,感受物流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企业短时用工的紧张问题;而毕业实习则是在学生的第六学期进入到就业协议单位进行实习,根据自己在企业实践的体会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和论文。2.3推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岗证课一体化”教学。要以工学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规格为切入点和基准点,面向社会、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育物流管理专业第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就业和职业岗位群综合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还要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主线,指导学生考取国际货运人职业资格证书、综合性的职业资格证书,使之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学历证书的补充和强化,更好地延伸学生的纵向发展深度技能和横向技能。2.4引入现代学徒制可以在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引入现代学徒制,学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与学历相同层次的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2.5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快培育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育的管理制度、投入保障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企业实践等,要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术研究水平,要以“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重点培养”为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和方向,开展“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教学科研骨干培养计划”,增加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国内或国外学习深造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建立“教师实践锻炼制度”,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工作实践,较好地熟悉企业物流仓储、配送、运输、连锁管理等内容,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趋势,全面开展对物流市场的调研,合理设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多样化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组织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职业素质和能力,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在我国目前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物流人才是关键和重点,是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职院校要把握时代的要求和人才需求趋势,培育与时展相契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开发与培育。

[参考文献]

[1]魏隽君.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10(11).

[2]郭峰.加强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现时思考[J].网络财富,2010(21).

[3]刘翠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