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15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护理质量管理;价值体会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压力。相关研究表明[1],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开展,有利于患者病情更好的稳定,为患者取得最佳的预后。目前,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研究为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患者临床救治中的运用效果,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患者,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本院住院部接收的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例。常规组中男70例,女70例;平均年龄(36.46±9.14)岁。实验组中男70例,女70例;平均年龄(37.56±9.23)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患者均为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符合本实验要求;治疗依从性良好[2]。排除标准:存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症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1.3护理方法。常规组以常规护理为主,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成立专门的护理质控小组,综合以往临床护理经验,每个月总结跟进,问题分类记录在册,不断改进方法,汇总制定有效的措施。结合患者自身护理特点以及病史,对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3]。②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的掌握临床护理技能。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基础护理技能,制定标准的护理规章制度,综合具体的护理流程,把病房管理、卫生指导等各项护理工作全面的纳入其中,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为患者制定更加优质的护理计划[4-5]。③加强考核,针对具体的护理工作,要把权责落实到个人,将护理工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钩,从而促进护理人员积极负责的投入到工作环境中。④建立考核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巡检,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奖惩制度,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按照标准的规定开展护理工作,全面提升护理质量。⑤培养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能力,在良好的沟通中,积极获取患者的全部信息。针对护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一些不良治疗心态,要及时的加以引导。细化管理工作,尽量满足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各项需求。消除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排斥和焦虑,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度[6-7]。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从而提升其自主意识,严格遵照护理标准开展护理工作。1.4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工作、服务态度、专业技能以及护理安全来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8]。护理满意度从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具体护理工作、能力水平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满意为80~100分,较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总满意度=满意度+较满意度[9]。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行,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是临床护理工作在不断改进过程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是对相应医疗机构整体工作质量水平的评价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的临床护理工作在临床护理中更有优势[10]。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以及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在护理小组的带动下不断的对护理方法进行持续改进,通过以往的护理经验以及护理过程中涌现的问题对护理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11]。强化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落实相应的责任能力,通过建立奖惩措施,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钩,从而促使护理人员积极的投入工作中。加强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及时的指出存在的问题,落实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根据患者具体需求实施护理,从而全面的提升护理质量[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价值显著。综上所述,对患者在护理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莹莹.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7):91-92.

[2]杨菲.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7-78.

[3]余蓓.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9):145-146.

[4]刘铭科,刘润宏.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融入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价值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4):80-81.

[5]郭凌云.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对骨科护理工作进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272-273.

[6]罗淑萍.柔性管理理念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5(15):127-128.

[7]曾湘岚.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114-115.

[8]张秀华.护理管理对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497(18):178-179.

[9]许丽艳,张志蓉,张晓曼.PDCA循环联合专项负责质控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9,26(8):187-189.

[10]应波,关欣,陈丽鸥,等.护理质量改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7):1040-1045.

[11]吴晓霞.护理标识在体检护理管理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9,25(13):187-188.

护理质量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质量;督导;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否与其掌握的技能相符,且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护理成效的反映[1-2]。护理管理是医院的日常运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就是护理质量的管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的关键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处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3]。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手段,而护理质量督导作为一种非有效的方法,其可强化护理质量的管理[4]。为探讨出适合该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方式,该文特此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与2016年5月—2017年4月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护理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的重点,现将该次的研究所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未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时期作为A组;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作为B组;探讨分析在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前后该院的护理质量管理的质量,两个时期所涉及的所有人员的一般资料均可用于后续的研究(P>0.05)。1.2管理方案。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步:进行护理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与考核[5]。院方的管理层人员需定期组织全部护理工作人员以及负责管理护理人员的部门领导进行相关的护理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聘请相关的专家以及学者每个月到医院开展讲座,并设立专门的检查检验小组专门负责护理人员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第二步:随机抽查该院基础护理质量。负责督导的相关人员需严格按照护理管理的标准,对基层护理工作进行随机的工作质量抽查,并将从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意见,将层护理者做出的修改连同根本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向上级递交检查报告,负责督导的人员需对基层护理工作的整改再次进行检查。第三步: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每隔一段时间对频发或高危的护理漏洞进行排查,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如有发现任何的不妥之处均可提出改正。协助护士长完善交接班制度,对各个科室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实施,使得管理工作规范化。第四步:加强工作缺陷的防范。在护理质量检查工作中如有发现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书面形式做好笔录,在召开护理工作会议时拿出几个课时护理相关人员展开讨论分析,探讨其出现的原因,将后续整改分配到相关责任人,制定有关的整改计划,由督导小组作最后的整改把关,除此以外,还需整改护理服务质量[6-7]。1.3指标的观察与评价。未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时期(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待的病例数320例,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后(2016年5月—2017年4月)接受问卷调查的患者360例;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评价分为十分满意、基本合格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1.4统计方法该组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的处理与分析,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材料,并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不同时期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B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对比实施护理质量督导前后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质量督导获得实施后,护理质量相关方面的工作满意度均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提升(P<0.05)。(前4项的对比为科室内部人员参与评定共32个科室,护理服务则为患者负责评价),见表2。

3讨论

护理质量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否与其掌握的技能相符,且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护理成效的反映。护理管理是医院的日常运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就是护理质量的管理[8]。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的关键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处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督导作为一个在管理中常见的手段,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探究该院应用护理督导方案的效果,该文作了针对性的研究。该组的研究中,运用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明显高于实施督导前的满意度79.5%(P<0.05),另外在护理督导实施后,护理质量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包括基础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以及病房管理等4个方面,护理质量均在90.0%以上,与护理督导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疗效确切不仅可使患者认可护理工作以及服务,而且可提升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促进院方的发展。因此,该护理管理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获得深度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玉兰,于翠香,杨小月,等.项目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成效[J].当代医学,2017,24(28):46-48.

[2]徐宝兰,万淑琴,洪金花,等.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在医院压疮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5(27):2818-2822.

[3]胡雪珍,廖燕,李欢,等.新型夜间督导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7):616-620.

[4]周凤英.护理质量管理中护理质量管理督导的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6(1):285-286.

[5]马香.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5(18):205.

[6]许静.护理质量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0):126-128.

[7]郜海霞,贺梅.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8):216-217.

护理质量管理范文篇3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35例;患者年龄在24-67岁,平均(44.67±5.6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患者年龄在25-65岁,平均(44.89±5.74)岁。所有患者均在签署调查同意书的情况下展开调查,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的可能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等。1.2.2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模式。首先,建立相应的研究小组,组织科室人员成立研究小组,护士长作为研究组长,对小组的日常活动进行安排,要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内镜室标准化护理工作中。同时,护理小组需要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和梳理。在患者接受诊治前,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保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具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让患者明确了解内镜的检查过程,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配合,避免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观察,在其具有恶心呕吐情况时,对其进行安抚,并帮助将口鼻内的呕吐物进行清理,保证患者具有舒适感。在肠镜注气时,患者可能会存在腹痛情况,为避免患者紧张害怕,护理人员应该提前为患者解释出现腹痛情况的原因。在诊疗结束后,护理人员首先需要为患者整理好衣服,并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询问,保证其不存在不适情况。在检查工作结束后的3h内,都需要专人对患者进行陪护,避免以外情况的出现,并叮嘱患者多进行运动,促进排气过程,必要时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并叮嘱患者在术后的2h内可以进水,在检查当天能够进食流食,不能够饮入辛辣刺激事物。在完成上述护理操作后,需要召开小组讨论会,对标准化护理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保证护理过程的不断完善。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比较,可以从下表中看出,观察组中护理结果表示无效的有2例,有效的有13例,显著的有15例,对应的总有效率为96.00%。而对照组中,表示无效的有9例,表示有效的有18例,结果显著的有23例,对应的总有效率为82.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在将消化内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相比较的情况下,这一检查方式更具有直观性和可靠性,也就是说,这一方法的应用,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是消化内科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4-5]。从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常见的有胃镜和肠镜两种,但是这种方法作为侵入式,但是其在操作过程中,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应用过程中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心理,不利于治疗的推进。因此,还需要在治理过程中,将其对应的风险程度降低,还需要护理工作的支持,促进标准化护理工作的推进[6]。根据相关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增加治疗有效率,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7]。

本研究以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为:观察组中护理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82.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8-10]。综上所述,针对消化内镜室展开护理工作,需要将标准化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它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文竹,赵蕊.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145-146.

[2]陈继花,郎燕芳.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2):213-215.

[3]马卫平,来宇旭,李悦,等.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3):148-149.

[4]沈芸,李莉,罗帆,等.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8):237-238.

[5]李文竹,赵蕊.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145-146.

[6]彭虹,张丽华,靳光明,等.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8):1869-1870+1876.

[7]杨雨.护理分层管理对消化内镜中心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A].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C].国际数字医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2017:2.

[8]陈新燕,蒋慧玲,何延军,等.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患者诊疗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2):140-141.

[9]陈继花,郎燕芳.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2):213-215.

护理质量管理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四肢骨折患者。将其中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入院的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中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入院的8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38例;其年龄为16~83岁,平均年龄为(47.2±2.3)岁。在试验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其年龄为16~82岁,平均年龄为(47.3±2.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1.2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护理、术后切口换药、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在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骨科护理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方法如下:1)建立质量管理小组。由护理经验丰富、有较强责任心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该小组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护师2名、护士4名。由护士长担任该小组的组长,负责管理和指导组员的工作,明确其工作职责,并按照工作职责的不同为其分配工作任务。在发生护理问题时,尽快找到责任人进行处理。由质量管理小组的成员共同制定进行全面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方案,并优化工作流程,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定期监督和检查各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及时检查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责任意识及综合职业素质[2-3],使其掌握规避护患纠纷的有效措施。有效落实各项工作考核制度,每月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技能、对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度进行考核。表彰考核成绩优秀的护理人员,并给予其物质奖励。每周组织科内的护理人员参加座谈会,相互交流沟通护理经验及对此后护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对于考核成绩较差的护理人员,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传授其护理经验。3)加强心理护理工作。四肢骨折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康复期较长,而且可因活动受限而使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理护理工作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易被护理人员所忽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进而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改善其负面情绪。4)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范。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如各种手术器械的传递等)及术后护理(如切口换药护理等)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范,以免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5)积极预防褥疮。下肢骨折的患者在长时间卧床时可因无法自行翻身,其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而发生压疮。护理人员在下肢骨折患者入院后,可采用压疮评分表评估其发生压疮的几率,进而为压疮发生率较高的患者积极采取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如每间隔2h帮助其翻身一次、对其进行局部按摩等。1.3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出院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采用我院自行设计护理质量评分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该表的调查项目包括“隔离灭菌”、“专科护理”、“护理安全”及“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其分值为0~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7.5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2.2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质量的比较。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隔离灭菌评分、专科护理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及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查找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对住院的骨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护理风险较高。为此,我们应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责任心,保障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研究发现,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引入到骨科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中可取得理想的效果[4-5]。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骨科的护理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质量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骨科的护理工作实施质量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实施隔离灭菌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护理安全管理等护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水英.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0):137-138.

[2]朱明会.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243-243.

[3]聂超,柯世怀.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构建卫生类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41-42.

[4]潘常青,李晓宇,王理伟,等.医院临床药师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3):191-194.

护理质量管理范文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中心2017年1月~2018年5月体检中心的60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30例。对照组年龄分布在30~65岁,平均年龄在(52±6.5)岁;观察组年龄分布在32~66岁,平均年龄分布在(55±7.2)岁,分别对两组体检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体检护理方法,主要为视诊检查、触诊检查、叩诊检查、听诊检查等方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管理的护理手段,具体的操作根据体检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科学性的合理工作计划,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岗位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体检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由体检中心护理人员进行引导,在每一项体检单上要求体检医师进行签字,以防治体检过程中项目遗漏事件的发生和出现。在每个体检区域都安排专门的人员把守,维持体检秩序,同时也能加快体检效率。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医护人员加强沟通,积极回答体检人员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耐心对体检人员进行指导。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听取患者的诉求,并积极给予适当的反应,确保消除在体检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不安的情绪。1.3观察指标。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体检人员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护理满意程度分为三个水平: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漏检率(%)=漏检例数/总人数[2]。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22.0统计数据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采用X2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别对观察组和观察组漏检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有1例,一个项目出现漏检,漏检率为3.33%;对照组总共有8例12个项目漏检,其漏检率为2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对两组体检人员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系统质量管理护理手段是一种优质型护理模式,不仅能帮助体检者顺利完成体检,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还能使体检人员感受到亲切的关心和关怀,能明显提高医院或者体检中心的形象。在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旁边给予专业化的解释,引导,能够显著降低医患纠纷等冲突事件的发生;同时系统质量管理护理手段对护士提出要定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医护水平,保证护理质量。进一步对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其中包括体检中心的结构特点,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服务理念,以保证体检人员获得更好的,更优质的体检服务。由以上可以看出,系统质量管理护理手段的开展对降低体检人员的漏检率的发生,以及提升体检人员的满意程度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建议医院体检中心能够积极开展系统质量管理护理手段,对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显著,适合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万福佳.健康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187,196

护理质量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部分职业的工作环境得不到改善,导致我国意外创伤和交通事故的逐年频发,骨科疾病患者增加率不断上升。骨科疾病治疗周期长,易出现肢体关节功能运动障碍并发症,护理不当还会出现感染及压疮等,不利于病情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这显示出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的重要性[1-3]。因此,提高骨科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促进患者康复,是提升医疗机构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与其他科室相比,中医骨科护理工作更加繁重,能体现整个科室的护理水平。因此,需要加强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切实提高中医骨科的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质量管理为基础的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4],将过程管理和控制环节质量作为重点,收集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资料,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和分析,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并加以实施和实时反馈,使得管理方法更加合理、高效[5]。持续质量改进已发展成为目前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将持续质量改进用于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中医骨科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医院骨科护理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探讨对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对其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医院自2017年8月开始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2016年8月~2017年7月为实施前,2017年8月~2018年7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患者90例。实施前收治的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为19~68岁。实施后收治的患者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为18~6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实施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遵照科室规定的常规护理操作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保障患者的基本身心安全,包括观察病情、定期记录、适当功能锻炼指导等。(2)实施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在医院牵头下,成立中医骨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由骨科护士长担任圈长,指导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由1名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师担任副圈长,主要负责指导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管理小组的具体职责包括:总结回顾分析往年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对其归纳总结,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协调中医骨科开展护理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对整改措施进行指导、追踪,直至质量得到改进。发现护理质量管理的问题。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根据中医骨科的特点,结合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实施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级自控:每天当班护士对自己护理的工作进行自查自纠,每位护士每日做好检查落实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并查找原因做好登记。二级实控:管理小组副圈长每周遵照护理质量标准,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实时检查监督,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登录在册,并向管理小组圈长及时汇报。三级监控:由管理小组圈长对科室护理工作不定期抽查,采取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方式,把科室护理完成情况与预定目标比较分析,确定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目标。患者的投诉是发现护理问题最直接方式,中医骨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按时收集整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投诉,及时向管理小组组长进行汇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预期目标。通过实施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和患者投诉反馈等形式收集资料,找出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质量改进问题,中医骨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问题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持续质量改进预期目标。如接手术患者规范化符合率,规范化晨间床边交接班符合率。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科室每月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及时调整预期目标,落实可行合理的整改措施,主要包括健全完善岗位职责、系统开展中医骨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岗位培训、加强科室信息化管理和交流、优化中医骨科专病护理方案、培养护士质量控制管理意识等具体改进实施[6],由科室护理人员具体实施,管理小组做好监督工作。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定期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并针对科室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问题、原因分析、实施措施及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优势进行讲解,动员全科室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积极性。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循环实施。改进措施的实施贯穿于整个中医骨科护理中,中医骨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实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通过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再实施,形成良性循环的反馈机制,实施过程中上述措施不分先后顺序,根据护理效果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持续质量改进目标的实现,突出中医骨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优势。1.3观察指标。(1)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管理小组根据护理记录,对实施前后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纠纷事件进行统计,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中医骨科护理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进行统计,医院根据具体情况自制调查问卷表,让患者填写,共发放180份问卷,收回180份,有效收回率为100.00%。(2)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具体由医院根据具体情况自制调查问卷表,评价内容包括骨科病区管理评价、分级护理评价、护理服务评价及整体护理评价[7]。让患者填写,共发放180份问卷,收回180份,有效收回率为100.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未出现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纠纷事件,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对骨科病区管理、分级护理、护理服务及整体护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未进行医联体托管前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4月-2019年4月实行医联体托管作为观察组,我院共有床位312张,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创伤外科和ICU等6个病区以及12个社区服务流动站点,全院共有护理人员14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33人,护师53人,护士52人。1.2方法。(1)健全护理质量体系。院长牵头成立护理质量委员会,下设护理质量小组,组内以护士长为组长,整合科室内的护理人员,精简小组成员,每个质量小组除去组长外,还要配备有2名-3名护士,要求每个护士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完善护理制度。根据各级医院的护理评审标准,制定我院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并制定各个护理质量小组的检查标准,按照评分制对护理质量检查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做到对检查的量化考核,落实患者的护理目标;(3)关注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每个护理质量检查小组每个月提交一次护理质量报告,然后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检查,检查完成后交与质量委员会进行反馈,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对上次检查出现问题但未作出整改的情况进行院内通报,并提出相关的整改意见,寻求院内相关科室及部门的支持,解决质量问题;(4)将护士的护理质量考核与绩效、聘用等挂钩,关注护士的操作流程和服务细节,不断强化“规范即习惯”的理念,不断更新科室内的护理流程和质量控制;在护理质量小组内定期讨论患者的不良事件情况,找出原因并制定对策,对难以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留存在质量委员会讨论,并下发其他质量小组,遇到相同问题时能够有应对措施;(5)提高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定期派遣护理人员前往高一级医院或者同级医院内进行培训交流,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高医护人员间的相互联系;派遣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定期在各个科室内进行交流和短期培训,运用追踪法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估。1.3评价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指标情况,包括错误用药、足下垂、药物外渗、患者走失、输液不良反应、住院发生误吸、异常拔管、患者跌倒、压疮和大小便失禁。1.4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的护理质量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的10项护理指标的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所以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健全护理体系,发动全体医护人员参与其中,向高质量的护理团队进行靠拢,关注护理质量的改进水平,打牢护理基础,护理质量的管理人员对医院的评审标准进行解读,深刻理解医院的评审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的检查效果,使检查能够更接近质量评审的要求,保证质量控制体系能够稳定运行,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护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医护人员的主人公意识,促进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改善整体效果[2]。关注护理质量检查的反馈形式和改进效果,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应对策略,同时改进管理形式,提高工作质量,促进良性发展,使优质的护理措施落地,真正服务于患者,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3]。提高医护人员接受新理念的能力,促进方法的改进,将品管圈活动等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中,逐步摆脱经验管理,使科学管理占据主导地位;邀请专家对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促进质量检查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间接促进医护人员护理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医联体模式我院的护理质量指标获得明显提升,错误用药、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压疮等情况明显减少,护理理念和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更新,显著提高了我院的护理质量水平,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我院仍然要不断提高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步伐使护理质量向更高一级迈进。

参考文献

[1]朱爱华,郑利先,赵祝明,等.医联体模式对基层医院急诊科患者影响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9,48(2):136-138.

[2]魏侍萍,陈秋玉,李媛媛,等.医联体模式下二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措施与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3):128-131.

护理质量管理范文篇8

1.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某院多科室综合压疮患者和医护人员,涉及患者和参研人员较多。1.1.1患者资料本研究选取调研患者3368例,其中包含需要剔除因病例资料歧义、缺失或其他因素造成无法分析的患者39例,有效资料共计3329例,民族均是汉族。纳入标准:患病类型属于压疮高危风险患者;具有完整病例资料;患者语言能力健全,有主诉能力并满足研究调查;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调研,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表1)。1.1.2护理组成资料①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在保证偏倚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选择各科室符合直接参与压疮护理管理的护理专业管理成员16名,包括护理部主任1名,总护士长1名以及各科室护士长9名、造口治疗师5名。参研护士主要来自外科、放疗科、内科、神经科、老年科、重症监护室、产科、康复科等。所有护理质量控制参与成员均有3年或以上专业培训经历,熟悉造口护理、压疮治疗等专业基础,造口治疗师作为核心技术导向能够发挥专业指导。②参与调研护理人员:选取参与压疮护理工作护士400名纳入调查范围,所有护士均对本研究原理和目的知悉并自愿参与,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质量控制小组所在科室共39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参研护士包括女性321名,男性71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28.5±4.2)岁,纳入标准:所有护士均有1年以上一线工作经验;已经取得护士资格证;接触过压疮护理工作内容。排除标准:无法自始至终配合完成本研究的护士。1.2方法。1.2.1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设计建立和实施从2013年开始,根据卫生部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5年计划)》所指示的专科化临床护士培养指示精神在全院开展专科化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建设。传统的压疮护理管理模式主要重点是医疗性伤口按照压疮管理指导,统一对院内就诊患者的压疮风险进行Branden量表分析,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将风险评分系数≤12的患者通过自动化医疗系统提交给压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护理人员在24h内进行临床确诊、检查、督导。本次形成的新型专科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压疮医护人员专业水平、职称级别、工作经历等核心成员专业性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专业造口师全程参与技术督导。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后,从2015年1月开始在全院压疮护理方面实施,通过2年多的时间已经完成基本运行规模,满足了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了造口师在压疮护理中的专业比重,壮大了压疮护理队伍专业素质。具体实施内容:①制定健全的压疮护理制度,制度通过各科室护士长和高级护师在有本科室临床医师参与下制定专业性的压疮护理管理制度。②压疮临床护理路径全面规范化,主要包括压疮护理流程、细节、注意事项以及专业报告记录等。③压疮护理质量控制方面,制定相关压疮护理风险评估报告和规范化报告流程,在压疮质量控制管理中可采取分片区管理方法,将科室分给不同的专科护士进行管理,负责该片区管理的专科护士应定期对科室内压疮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抽查和指导,查看新入院患者的评估时效性、压疮预防措施准确性。由质控小组组长定期对专科护士的片区管理工作进行抽查,每2周进行1次总结、反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每个季度实施1次压疮护理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会议上通报。④管理模式的实施中,护理部应定期对专科护士的压疮护理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予以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另外,在医院内建立压疮护理质量控制微信群,借助微信群,定期在群内分享关于压疮护理管理的相关知识,小组成员可在群内对压疮护理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而在压疮护理管理中开展以“预防压疮发生、改善压疮护理质量”为主要目的品管圈活动,是现代化护理服务的质量性体现。1.2.2应用效果和影响研究。1.2.2.1对压疮护理质量控制影响研究首先设计质量控制检查表,在通用Branden量表的基础上评估危险因素。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第二季度质量控制检查项目指标和报告数据为指标进行统计。1.2.2.2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关于压疮的纳入调查可进行多次,问卷备注要详细写明填写指导,各护士填写在自由、真实、准确的基础上进行问卷完善,共发放16645分,收回15324分,回收率92.06%。参照《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CIRN)[5],设置本研究关于专科护理质量水平量表。量表内容涉及伦理、教育、思维、科研、领导、法律、实践、临床护理等多个方面。1.3评价指标。1.3.1质量控制影响研究[6]①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例数/院内就诊总例数×100%,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例数/评估压疮风险总例数×100%。②新入院患者压疮评估及时率=评估及时例数/检查总例数×100%。③院内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及时率=评估及时例数/总例数×100%。④护士压疮知晓率=(完全知晓护士数+部分知晓护士数)/所有检查护士数×100%。⑤压疮预防有效率=(部分预防有效+完全预防有效)/压疮预防总数×100%。⑥压疮漏诊率=(压疮漏报例数+高危压疮漏报例数)/总压疮例数×100%。1.3.2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通过Likert计分法[7]分类统计量表,分7个维度共56个条目内容。维度类目包括:科研能力和评判思维、核心领导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核心临床医护水平、核心人际能力、核心人际能力、法律人文实践能力、文化和教育普及能力等。评分标准按照:很有能力设为4分,有足够的能力设为3分,有部分能力设为2分,有很少的能力设为1分,没有能力设为0分。得分越高,对应护士核心能力越强,如果某个部分得分较高,说明护士单项专业能力较高。本量表经过相关专业人员验证并确认总体信度Cronbach'sα系数0.89,绩效关联度r=0.44(P<0.04),结构效度P<0.01。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示为(x±s);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变化比较。相比于2015年,2017年院内压疮发生率和高危风险发生率具有显著降低(P<0.05)。实施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后的新入院患者评估及时率、压疮风险评估及时率、压疮预防措施落实率、压疮管理知识知晓率等质控指标均明显提高(P<0.05),院内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风险压疮发生上报率明显提高(P<0.05,表2)。2.2护士核心能力维度变化比较。参研护士在各科室专业培训和质量规范化要求下,2017年核心能力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2015年调研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3)。

3讨论

3.1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背景和意义。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为了保证护理服务专业化而存在,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重要专业基础,也为专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指南和依据。目前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多从“层次-路径-疗效”作为质量参考标准[8],新型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综合考虑了各科室病型特点和临床基础,在护理专业性、整体性、安全性的基础上建立具体控制指标,形成了有专业化保证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医疗工作的专业化导向[9]。另一方面,患者作为最终护理服务受体,对专业化护理质量模式的专业认知更有信心,更能直观体会护理服务的专业化疗效。新型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结合了地区性护理发展特色和患者需求,围绕患者需求、专业导向、专业培养、专业提高为中心,完成了符合现代化护理发展的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护理质量控制建设[10]。3.2压疮护理的临床背景。压疮是一个国际性的卫生问题,压疮的发生一方面会影响原发病情的加重,另一方面压疮自身产生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以及保健资源消耗,尤其针对长期卧床或老年患者,严重情况死亡率上升5倍甚至更多[11]。因此预防和控制压疮发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评价医疗护理能力的重要指标[12]。在护理工作中,压疮护理质量通常被作为基础护理质量检查的重要项目,而随着临床护理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逐渐显现出专科化的特点,对专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压疮护理质量控制中如何选择合理的专科护理模式是当前医院护理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3]。3.3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控制应用效果分析。本次研究发现,相比于未实施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2015年,2017年压疮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后的新入院患者评估及时率、压疮风险评估及时率、压疮预防措施落实率、压疮管理知识知晓率等质控指标均明显提高(P<0.05),2017年的院内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院内压疮上报率明显提高(P<0.05),说明实施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压疮护理质量,减少压疮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成立专科质控小组[14],加强了对院内压疮护理管理的力度,可有效提高压疮护理质量,同时可以使新入院患者得到及时评估,使患者得到及时的压疮风险评估,并提高护理队伍专业水平[15]。一定程度上压疮预防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而在发现压疮高危风险或发生压疮后[16],通过加大督查力度,可有效提高压疮的上报率,以便于对压疮高危风险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对压疮进行及时处理[17]。3.4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下护士核心能力影响护士核心能力是评价护理能力的专业工具,对评估临床护士临床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8]。护士核心能力的考量和应用对改善护士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是可持续发展战略[19]。通过本研究结果可知,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下,护士核心能力考核具有显著改善,在专业性、人文水平、个人发展等方面评分都有提高,符合文献资料研究观点[20]。护士核心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严格的过程,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较为直观迅速明确了护士核心能力,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护士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因此专业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发展有一定佐证和促进作用,而反过来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也是护理质量上升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两者成可持续发展关系。

4结论

护理质量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标准化护理;效果

护理质量管理作为医院护理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就医舒适度。有研究指出通过开展标准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可以减少系统性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胃肠道疾病为内科常见的疾病,而内镜检查对于确诊疾病有重要的价值[1]。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消化内镜室的患者,分析标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消化内镜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入选标准:无精神疾病,能与护士良好沟通,执行医生医嘱;无麻醉药物过敏史、首次接受内镜检查。排除标准:内镜检查禁忌症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49例,女51例;胃镜57例,肠镜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0例,女50例;胃镜54例,肠镜46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结果具有可比性。1.2方法。(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胃镜检查的患者,护士在胃镜检查前告知患者服药二甲硅油胶浆,进行表面麻醉,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术中告知患者保持放松、配合医生,术后擦拭患者口腔分泌物,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于接受肠镜者,告知患者术前进行肠道清洁、禁食,手术中鼓励患者,术后告知患者服用软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2]。(2)观察组采取标准化护理。通过查阅文献、邀请专家及与兄弟医院探索的方式,组成质量标准小组,质量标准小组由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组成,组长为护士长。根据外院经验及文献标准,结合医院内镜室特点,初步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原则为动态管理、及时改进、有理有据。工作标准化:①护士和医生在进行胃镜检查中,要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落实内镜感控管理。②要每日对各项医疗物品进行核对,如急救物品措施、意外事件的突发处理,对消毒室、诊疗室及登记室进行医疗考核打分,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修改和完善。每日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质控会议,对工作中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督促改正。治疗配合标准化:对于内镜室开展的治疗,如支架置入术、静脉曲张套扎术、胃底组织胶治疗,开展规范化配合管理。进行授课,集体培训,使护士理论和操作技能得到稳步提高,增强内镜室医护人员护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医疗文书标准化:保证术前患者充分阅读和掌握各类检查医疗文书,认识到胃镜、肠镜检查的风险,让患者进行签字,获得患者理解和同意,避免发生纠纷。环境维护标准化:制定病区环境标准,对物品摆放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专人清点、分类摆放、定期检查等,诊疗区内严禁家属进入,在候诊区等候,准备卫生纸、坐垫、薄被子等,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病区环境质量。教育标准化:纳入研究的患者为首次接受内镜检查,对检查不了解,存在担忧、恐惧等不良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在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前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设立护患沟通的桥梁,主动深入面对面与患者交流等,及时解答患者对内镜检查存在的疑惑,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告诉患者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特长,介绍胃镜、肠镜检查的必要性,增加患者信心。流程标准化:①术前告知患者含服二甲硅油胶浆,使药液充分与口腔黏膜、喉头进行接触,保证麻醉效果。②告知患者体位采取侧卧位,术中有不适时深呼吸,放松心情。③胃镜进入食管后,将患者头后仰,并托起下颌,保证纤维胃镜顺利进入胃内。④术后患者嘱患者休息,告知患者需禁食水2h,6h内不能开车。1.3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结束时的血压水平。②统计两组患者对内镜室护理满意度。满意:对护士术前健康告知、术中操作及术后病情观察非常满意。不满意:未达到满意评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检查前与检查结束时的血压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血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检查结束时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范文篇10

福建省地方标准《临床护理过程评估基本数据集》旨在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提供一套术语规范、定义明确的基本数据集标准,以规范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实现护理质量控制信息在收集、存储、、交换等应用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保证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的有效交换、统计和共享。该标准记录护理质量控制中所有信息,涵盖所有护理单元,如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监护病房、普通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产房、输液厅、消毒供应中心等,还有如急救物品管理、优质服务管理、分级管理、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护理文书、护理规范、健康教育等其他指标。

2、系统设计思路

采用PDCA的管理思路,以标准数据集为依据,结合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需要,系统预先将检查点分类贮存,建立切实可行、较为全面的质量检查模板,根据每次检查的重点从检查模板库中生成不同项目、不同分类、不同权重的质量检查评价表。检查时,质控组、护理部、夜查房护士长等多种角色人员,通过护理质控移动终端或者PC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形成质量登记的数据来源。检查完毕,系统自动统计分析并输出各个护理单元和各种项目质量的分数和达标率。然后,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依次对检查结果数据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自动反馈给对应科室进行整改,整改结果再汇集到检查组进行确认,最后生成问题汇总的列表。同时,系统可按需要生成各种监控分析图表,反馈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起到对护理质量的监控作用。

3、系统功能设计

从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和角度出发,结合信息化特点,系统将涵盖标准元数据管理、质控检查模板管理、移动平板客户端、检查结果汇总、质量改进反馈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模块,实现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和控制数据化,为全方位考核护理质量提供了评价标准。(1)质量标准元数据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质量管理指标去衡量、预测、评价、评估业务活动开展的情况,管理者根据指标的数量变化来指导决策。因此,在设计时,理解各个指标的内涵和属性,即指标的元数据定义。通过元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对指标元数据进行增、删、改。(2)质控检查模板管理质控检查模板管理包括:①检查标准定义;②检查项目设定。其中,检查标准定义,即把质量标准元数据生成符合本院特点的检查模板,模板包括检查项目名称、所占的权重、对应的元数据指标、所占的分数等。同时,还可以定义检查过程中常用到的属性,如考核类型,考核类型包括总体查、抽查、混合查等。在检查项目设定包括该周期内要检查科室、检查组成员名单、检查结果的默认达标线、特殊科室的特定达标率、检查结果的默认合格率等。(3)移动质控检查终端本系统设计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护理检查移动终端,实现护理质量指标的实时采集和各项检查结果的实时上传。该模块包括:①获取数据,将护理质量检查模板下载到平板电脑上,在有无线网络的环境下选择检查项目、年月将数据下载。②数据录入,检查人员将平板电脑随身携带到检查病区,选择要检查的指标、科室,选择床位、护理级别。以三级菜单联动方式显示所有的需要检查数据,包括扣分原因、扣分值等,对于常用的扣分原因,系统还定义了扣分模板实现快速选择。③同步结果,如果病区没有无线网络,检查结果则定时以脱机的方式保存在本移动终端上,在连接到网络后,可自动同步检查结果。(4)检查结果汇总系统自动生成护理质控月、季报表、护理安全事件表和护理质量评价表,主要功能包括:①已查数据列表,包括病区、得分、合格率、是否合格、检查时间等,并根据检查条件进行过滤显示。②扣分明细列表,实现数据的二次钻取功能,将已查的数据分析,得出扣分明细,包括检查时间、病区、标准、扣分原因、扣分值等。③未查项目列表,系统通过自动比对得出漏查的科室及项目,以消息方式进行提醒检查人有未完成的检查任务。(5)质量改进反馈管理该模块是将PDCA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护理质量反馈,该模块包括:①检查反馈表生成,将检查结果中有扣分的指标项,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归类,生成包括科室、扣分项、扣分原因的反馈表单,管理人员可以在自动生成的反馈单修改,通过预定义的反馈流程发到对应的科室。②流程跟踪,系统引入流程引擎技术,实现从质控小组成员到护士长整改,最后到护理部评价的全电子流程化管理,实现每个流程节点的办理人、接收时间、办理时间的实时跟踪,形成持续续改进的闭环管理。③消息提醒,以消息方式将整改问题下发到科室,对于未反馈、未整改的记录进行系统预定义的公式进行扣分。(6)数据统计分析本系统运用了质量改进工具中的柏拉图管理法、水平比较法、要因分析法的理论,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对各种总分排名、科室排名、扣分排名等进行统计;同时对多种指标如科室、得分、合格率进行多维度分析。

4、应用效果

在该标准基础上,系统立足医院的管理实践,以实现护理质量的信息化管理。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一年多,实践表明,本系统的应用达到了以下效果:(1)检查标准的量化和推广通过统一的标准收集医院护理质量数据,对护理服务的实施情况和服务效果进行全方位检查和督导,并评价医院开展的总体情况,为全省护理质控的推广提供参考,形成全省性的统一化标准和信息化规范。(2)检查速度和质量保证克服已有护理质控管理系统的手工申报难、报表人工统计分析慢、信息反馈周期长的不足。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实施后,改变传统手工方式把检查结果录入到PC终端的检查方式,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每月护理质控所需时间缩短,护理质控抽查及追踪检查时准确性、针对性、实时性提高。(3)质控流程优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护理人员将移动终端随身携带访问病人,实时录入内容,系统将自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将传统的终末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同时,本系统对重点环节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4)决策作用质控管理自动化,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护理质控月报表、护理质控季报表、护理安全事件、护理质量评价表的电子申报及智能化统计分析,各统计数据可以直接关联具体事件明细,方便了护理质控管理。同时,将质量改进工具的理论置入系统,使系统的分析功能科学化,通过系统加强反馈控制的行为,克服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差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护理缺陷,使控制变得积极而有效。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