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树林十篇

时间:2023-03-28 19:57:50

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篇1

狗熊、蛇也在春雨洗过的树林中,探出头来伸伸懒腰。

春雨中的树林,春姑娘拿着漂亮的花篮,把鲜花撒向大地。

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

秋雨中的树林,深绿的幕布变成了金黄色。

一棵棵丰硕的果实,从秋天的大口袋里抛出来。

雨中的树林篇2

狗熊、蛇也在春雨洗过的树林中,探出头来伸伸懒腰。

春雨中的树林,春姑娘拿着漂亮的花篮,把鲜花撒向大地。

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

秋雨中的树林,深绿的幕布变成了金黄色。

一棵棵丰硕的果实,从秋天的大口袋里抛出来。

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

雨中的树林篇3

2012年8月,雨季。每天早上,我在云南西双版纳边境县城勐腊客运站乘坐前往瑶区或者勐伴的客车,行程大约一个小时,目的地是补蚌。补蚌保存着一片热带雨林,现在,它的一部分已被开辟为望天树雨林景区。

地球上热带雨林面积并不大,有些杂乱。具体说来,主要分布在以下几大片,一片是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一片是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另一片是亚洲东南部,还有就是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但是,这种曾经覆盖地球陆地表面达12%的雨林已经不多了,现在,它仅占地球陆地表面的5%,而且正在消失过程中。这些仅有的雨林已经成为了碎片,不再是一片片完整的绿色之毡。

我国的热带雨林很少,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的部分地区,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也有少部分,而以西双版纳补蚌等地的雨林较为典型。由于这些雨林区位于北纬 29°附近,是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缘,因此表现出一定的边缘特征。

西双版纳有70万亩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这里生长着20000多种植物,其中属热带植物5000多种,可食用植物10000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许多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

大片的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生息场所。这里已知有鸟类42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2/3。兽类67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6%。其中被列为世界性保护动物的有亚洲象、兀鹫、印支虎、金钱豹等,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羚羊、懒猴等13种,还有许多二三类保护动物。而生活在密林中的亚洲象,正是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

西双版纳是秘境,一是在自然环境方面,一是在人文方面。这里主要呈现的是雨林孕育的傣族等文化,这里的人们衣食住行都与雨林有关:食物要依赖森林,渔猎与采集仍广泛存在;传统的建筑都是干栏式的竹楼与木楼;使用的工具多为竹子和木头做成;文化传承由贝叶棕做成的贝叶经作为记录载体;音乐有葫芦丝的声音像水一样流过,有象脚鼓振奋的鼓声回响在林间……

回忆起来,我已六次进入望天树雨林。1999年第一次,只是在望天树景区外面的路上经过,但那时的雨林面积真大,在土路上徒步数公里也少见到人。路边就是雨林,还有很多警告牌,比如提醒你有印支虎的牌子,有野象出没的牌子,可惜那时没有相机,没有记录下来,留下来的只是当时独自一人的恐慌。最近的一次就是这个雨季了,柏油路早已修通,路上的车辆也很多,而路边的小山上虽然仍是绿色的,但它们都是刚种上没有几年的橡胶树。而路边的雨林已不见了,仅只有望天树雨林的那一片,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小的“雨林孤岛”,再过些年,也许它就真没有了。

周围没有原始森林,雨林孤岛还是雨林吗?

植物形成的秘境

到达望天树雨林通常的时间是早上8点多。明媚的阳光穿过清灵的空气,跳跃在睡意朦胧的绿叶之间,一些轻薄如纱的雾气缓缓升起来,我的心境也随着飘浮起来。

在跳动的阳光里,我一头扎入雨林,越走越深,阳光从眼前消失,雨林植物形成的巨大力量将阳光挡在雨林天篷之外。宁静、孤独、恐慌,还有某种神秘的气氛一起涌来,这些,同样是使我着迷的地方。

很多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观察拍摄着望天树雨林,这里生生不息的植物给我巨大的吸引力。事实上,它们也正是热带雨林的基础,它们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所展现的竞争、协作、循环、平衡的生存智慧,将生命的美丽一层层递推到我的眼前。

垂直的层次:望天树雨林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多个层次,至少分为5层,而一般的森林通常只有3层或者更少。上层林冠指的是冠层之上30至100米高的树冠,它们高出冠层,形成热带雨林的形象标志,望天树景区的标志性树种就是望天树。这些分层也并不总是清楚而明显,它们也随着森林的不同而变化。热带雨林的每一层都有自己吸收阳光的方式,每一层都有与众不同的与周围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的策略。中国热带雨林的这个特征,只有在望天树景区能够明显地观察到。

板状根:在望天树雨林里,巨大的板状根比比皆是。我们知道,植物的根系通常在地下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拓展。雨林中一棵树木倒下到它被分解成为其他生命体的养分,会在很短的几个月内完成,而不是其他地区的几年,而且这些养分没有渗入地下就被吸收了。这就决定了雨林植物扎根并不深,就会给树木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对高大的树木来说更是如此。为了解决这对矛盾,雨林里的高大树木各显其能,进化出了许多的稳定方式,板状根就是最有成效的手段之一。即是由乔木的侧根外向异常生长所形成的板状的根。

独木成林与绞杀:雨林中的榕树为了支撑高大的地上部分则另辟蹊径。一方面,它们将根系尽量向土表延伸、扩张,形成地面根,而且这些地面根能相互愈合,长到一起,结成网状,人称网状根。另一方面,它们像附生植物那样,落在其他植物树干上的种子能在空中生根发芽,将最初的生存基础建立在别的树干上,然后延展长长的根,最终到达地面,扎进土中。这种根未扎进土地之前可以称为气生根,扎进土地后可称为支柱根,并最终形成“独树成林”的景象。

榕树还利用根来制造“绞杀”事件,它们在其他植物体上长出气生根,紧紧缠住附主,形成网状,向下扩展生长,直到伸入地下生成正常根系。然后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加快生长,网状根膨大,愈合为网状茎,最后形成一体,而附主植物则被绞杀,然后被分解消化掉。

空中城市:为了争抢阳光,雨林中大部分草本植物都将生存空间往高处搬去了。它们在空中建立了家园,使雨林真正成为生物的立体城市。在望天树雨林里的空中居民主要是蕨类、兰花和天南星科植物。

巨叶植物:海芋以肥大的叶片吸引人。有的叶片可达二米多长,宽也一米多。叶片大,也体现了它们极强的生存能力。因为植株小,只能生长在林下,得不到阳光的恩泽。在长期艰难的进化中,它们将叶片扩大了,就像人类用的太阳能聚光板,以便收集光线。

藤本交错:在望天树雨林里行走,我常想起一部叫《森林王子》的电影。电影里面那盘根错节的热带雨林情景,使人难于忘怀。如果没有那些奇妙的藤本植物,热带雨林还会充满魅力充满想象吗?《阿凡达》为什么如此迷人?其中雨林景观木质藤本交错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在望天树的热带雨林里,木质藤本植物正营造着这种神秘。

茎花与茎果:在热带雨林中,大部分昆虫和其他动物传粉者活动在冠层下的空间里,而且这里也确实有足够的地方供它们伸展手脚以及扇动翅膀。这样,植物们在老茎上开花显然就能较好地表明自己的目的,也让传粉者更容易看到并领会其意图,并最终帮它们实施完成这些意图。在望天树雨林,最有名的茎花植物当然是铺聚在地面上的榕果了。

滴水叶尖:西双版纳的佛寺里都能见到菩提树,它们的叶尖有长长的尾巴,有时能有十多厘米,差不多有叶片的主体长,人们称其为典型的“滴水叶尖”。滴水叶尖就是一些雨林植物的叶片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热带雨林里一些植物为什么进化出滴水叶尖?热带雨林的内部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及经常的降雨常在叶片的表面结成一层水膜,水膜会部分反射阳光,影响光合作用;潮湿的环境使叶片容易被菌类、地衣、苔藓、藻类侵袭,因为这些家伙更喜欢水,而叶片的排水措施,则可以避免一些附生植物在其叶片表面的生长。

亲密接触望天树

雨季,望天树雨林每天中午或下午都会下一场雨,但通常是阵雨,雨后彩虹挂在上空,仿佛童话世界。我站在架设在望天树中部的空中走廊上,这里正是观看大片雨林的好地方,也是亲密接触望天树的好地方。

关于望天树的新闻很多,较近的一次是2011年9月29日晚上,我国的“天宫一号”成功升空,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而“天宫一号”上搭载了四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进入太空进行航天育种,其中望天树种子就来源于西双版纳的望天树景区。

望天树是一种什么树?

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望天树等龙脑香科植物被戴上了“标示性树种”、“指示性植物”等桂冠。在中国境内,望天树就只分布在西双版纳的望天树雨林。它们的生存地,大部分是原始的沟谷雨林及山地雨林。它们成片生长,组成独立的群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生态学家对它们格外看重,认为它们的存在意义非凡,也就是说,如果西双版纳没有它们,就不能断定西双版纳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热带雨林。

这里的望天树是1974年首次发现的。当时,植物科学工作者根据勐腊县林业局提供的线索,到补蚌进行考察,并从它的叶、花、种子的结构、形态,鉴定出它是龙脑香科的一个新种,赋予它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望天树。

望天树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它们树干通直,是为了快速长高。它们在树冠以下不分杈,也是为了快速长高。它们树干表皮光洁,是为了防止藤本植物的攀爬和附生。事实上,望天树这些形体上的策略也是成功的,很少有藤本植物在它们的树冠层盘踞,也很少有大型的附生植物纠缠在它们的树干上。而一些棕榈科植物,因为不具备这些策略,往往被附生植物和绞杀植物很快折腾而死了。

望天树有自己独特的传承策略,它们的群落会像约定好的一样几乎同时开花。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花不仅能同时开放,而且开花时间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两次开花之间的间隔有时是一年两年,有时却能达到十多年,不像一些植物一年一次开花或者相隔相同的几年一次开花。研究者认为,它们的开花间隔如此这般随意,就意味着可能有效防止捕食者提前做好享用它们种子的准备。这样一来,望天树种子生存的机会就更多了。想一想,这也是不可理喻的事,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的信号?

每棵成年的望天树大约有400万朵花。每一棵大树大约能结出12万颗种子。那么多树同时放飞种子,是什么样的情形?它们的种子落到地上,要么很快生长,要么很快腐烂。

我多次赶上好年头,看到了望天树种子的飘飞。这是生命的飞翔,也是命运的飞翔。

扁担藤的谋略

在望天树雨林里,大型木质藤本植物我比较熟悉的是扁担藤。它们是一种具有热带雨林特点的木质藤本,是组成热带雨林植物的重要部分。

热带藤本植物大约包括90个科,超过2500种的物种。它们当中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最长的可达数百米,与森林中巨大的树木争抢资源。对它们来说,足够的长度可使它们进入树冠层,而进入树冠层就意味着成功,就意味首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生命所需要的阳光。

扁担藤因藤茎扁而宽,形如扁担而得名。一眼看上去,确实像小时候常担在肩膀上的扁担。它们的长度虽然没有数百米,但几十米还是有的。藤子较宽,最宽的据说可达五十多厘米,也就是半米宽,这就不能算是扁担了。它们的厚度却不够,从几厘米到十多厘米的样子都有。它们的这种形体,当然也是为了更适合攀爬。

在雨林下面,我们看到的扁担藤并没有枝叶,就是那么一根盘旋的藤子,而且是那种很“硬”的藤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也是它们重要的生存策略:节省资源,多快好省地发展藤子,尽量先往空中走。

扁担藤当然也需要叶片来进行光合作用,否则也用不着长成藤本往高处去。它们将叶片伸展在冠层之上,就像树木的叶片总是往高处生长一样。到了冠层,它们的生活就比所攀附的乔木好多了。原因很简单,它们获取阳光的成本很低,树往上长高一点的成本比藤子长长一点的成本也高多了,要不然,为什么树木只有80多米高,而藤本植物的藤子可达500多米?

扁担藤传承生命的策略也很到位。它们的花果大多出现在藤茎基部,有的甚至贴着地面生长。它们的花是一团团的,呈淡紫色,虽然每一朵都很细小,但数量极多,谋的是以数量取胜的路子。

8月的望天树雨林,扁担藤的果实已经快成熟了,它们一粒粒地挤成一团,一团又一团,就那样缀在藤茎上。它们的果实幼嫩时绿色,较酸,成熟时棕红色,变软,汁多,微甜,可食用,自然有动物愿意来帮忙传播种子。西双版纳傣族民间传说,它们的果实还可以用来酿酒。我没喝过,不知味道如何。但写到这里,有一点后悔,为什么当时不找一些成熟的果子尝一尝?

扁担藤的茎内有汁液,有“泉水”。过去西双版纳的傣族猎人进山一般不带水壶,渴了,就砍一段扁担藤解渴,是很好的天然饮料。我看过境外有人拍摄的纪录片,确实有人这样做,而且水还不少,可以痛饮。

加强版的昆虫

雨林里当然还有隐藏更深的昆虫。全世界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但目前被发现记录的昆虫种类仅100万种左右,但足够多了,它们已占到动物界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二了。

热带雨林里的昆虫占昆虫种类的75%,这个比例来源于境外的研究估计。如果这个比例是相对准确的,那么我们认识的昆虫中就有75万种生活在热带雨林里。想一下,这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我们仅认识一下那些名字就需要多少时间?

在望天树雨林里,我们能看到的昆虫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它们也被打上了雨林烙印:外形奇特,色彩鲜艳,与其他地区的昆虫相比,具有更强的隐藏和伪装能力,它们就是昆虫世界的加强版。

雨林里的昆虫是有很多的秘密,在这里,我们无法一一展开。但是,它们的存在与雨林的存在一定是共生共荣的,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另一方的无法存在。有人说,热带雨林里的植物为生命提供养分,而昆虫则是雨林的管家。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昆虫们正在雨林里传授花粉,分解回收养分,忙得不亦乐乎。

雨中的树林篇4

【关键词】热带雨林;湿地景观;海景;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合理开发

一、概况:

神州半岛位于中国海南省万宁市东澳镇的东南面,在海岛东线高速黄金海岸的中部,隶属神州半岛旅游度假区,距市区约28公里。岛内具有四个原生态的海湾总长约12 公里海岸线,2公里外原生岛屿-洲仔岛与四湾依依相望,5平方公里的内海-老爷海,有6座大小山岭起伏迭宕,还有我国最长寿植物龙血树等160余种奇花异木及2000余种贝类等丰富物种资源,自然风貌独特绮丽。

二、恢复岛上原有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重现神州半岛热带雨林特色景观

热带雨林为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植被,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 5 ~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湿润,年平均温度在25 ~ 30 ℃,雨水充足,正常年降雨量约为1,750至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95% 以上,季节差异极不明显。

(一)热带雨林的分布及岛内现状

世界上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的丛林地区。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省、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以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最为典型。占优势的乔木树种是:桑科的见血封喉(Antiaristomicaria)、高山榕(Ficusaltissima)、聚果榕(Ficusracemosa)、波罗蜜(Artocarpusspp.)、大青树(Ficusaltissima) 、马椰果(Ficus glomerata) 、无患子科的番龙眼以及番荔枝科、肉豆蔻科、橄榄科和棕榈科的一些植物等。

神州半岛的热带雨林因为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同时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故想要利用热带雨林景观作为项目的品牌特色,首先得保护现存资源、尽力恢复岛上原有的雨林生态系统。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植物品种的选择显得相当重要,应在保留特色原生树种的基础上适量地引入外来的优质树种以充实热带雨林物种的丰富多样性。

(二)抓住热带雨林的景观特点,尽力恢复和重建雨林生态系统

A.F.W.席姆佩尔曾扼要指出热带雨林的特征是具有“常绿喜湿、高逾30米的乔木,富有厚茎的藤本、木质和草本的附生植物”。

热带雨林素有“地球之肺”的美名,它通常有三到五层的植被,乔木分化为3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呈不连续状,使雨林顶部起伏不平;乔木中下层树冠郁闭,使林内光照急剧减弱,草本植物稀疏;雨林中的次冠层植物由小乔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及蕨类植物和大叶草本组成;林下真正灌木较少,多耐荫湿生类型,有些属于腐生或寄生植物;雨林内的地面并不如传说那样不可通行,雨林地表面多被树枝、落叶和薄薄的一层腐殖土所覆盖。木质大藤本植物茎粗20厘米以上,穿行于最高层树木之间,如棕榈科省藤属(Calamus)。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

1、热带雨林所具有的几大特殊现象:

(1)板根现象:树干基部普遍有板状根发育,从树干的基部2至3米处伸出,呈放射状向下扩展。代表树种:高山榕、小叶榕、木棉等;

(2)独木成林现象:树主干中部平生的众多气生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相互交缠,盘于根部,扎进土中后还继续增粗,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塑造出一树多干的成林景致。代表树种:小叶榕、橡皮榕等。

板根现象——兴隆热带花园中的小叶榕

(3)绞杀现象:绞杀植物大多是榕树,代表树种:小叶榕、高山榕、绞藤等。

(4)老茎生花、结果现象:有些种类的树如菠萝蜜(树菠萝)、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有的老茎生花现象。

(5)附生景观: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蕨类(肾蕨、巢蕨、崖姜蕨等)以及兰科植物(如石兜兰属、万带兰、海南白点兰等),附着在乔木(如榕树、油棕等)、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桠上,就象披上了一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大量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成为了雨林的重要特征,也将雨林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

2、建议挑选的具热带雨林特征的植物品种及配置手法:

①、上层植物群落:建议选用龙脑香科的望天树,用做上层乔木林冠线的营造;

②、中层植物群落:

A、特色树种:幌伞枫、木棉、兰花楹、小叶榄仁、菠萝蜜、刺桐、桃花心木、盆架树、苦楝、凤凰木、秋枫、芒果树、红千层、国庆花、文丁果、马占相思等;

B、棕榈科植物:建议选用油棕、糖棕、霸王棕等;

C、板根植物:建议选用高山榕、小叶榕等,可塑造独木成林景观;

③、中下层植物群落:

特色树种:鸡蛋花、露篼树、短穗鱼尾葵、海南蘋婆、洋金凤、海南木槿、龙血树等、火焰木、紫荆;

阔叶植物:建议选用芭蕉科以及天南星科类的植物,如野芭蕉(喜树)、旅人蕉、龟背竹、春雨、合果芋等;

附生植物:凤尾蕨、皇冠蕨、肾蕨、崖姜蕨等, 用于塑造附生景观;

④、下层植物群落:花叶艳山姜、蜘蛛兰、龙舌兰、文殊兰、龙船花、红花月桃、洒金榕、龙血树、红花蝎尾蕉、黄鸟蕉、软枝黄蝉、鹅掌柴、三角梅、希美丽、红朱蕉、红背桂等;

⑤、地被植物群落:马鞍藤、蔓花生、草海桐、彩叶草、蚌花、白背蔓荆、银边草等。

雨中的树林篇5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管理

1 雨季造林技术要点

1.1细致整地

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 方法 、规格的确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40 cm左右,深20~40 cm;鱼鳞坑长径30~50 cm,短径30~40 cm,深20~40 cm土堰宽,高10~20 cm。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 m,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80 cm。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 m,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 cm,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 m的生土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1.2适地适树,选好造林树种和苗木

我省雨季造林树种以常绿树种及萌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为主,如红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等,具体到一块造林地,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好造林树种。苗木应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I、II 级良种苗木。最好使用容器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对针叶树种的苗木,应选择1~2年生的为宜。

1.3适时选择造林时机

雨季造林种植时机非常重要,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阳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

1.4造林技术

1.4.1造林密度 松类苗木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阔叶树一般栽植于地堰或在水平阶及梯田成片栽植,栽植于地堰的株距2 m左右,成片造林,密度可掌握在130~160株/亩,株行距2×(2~2.5)m。

1.4.2容器苗造林 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二是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 cm,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三是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部。

1.4.3裸根苗造林 首先要把好起苗关,在起苗的前一天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进行深挖,做到根系完整,根部带土,剔除细弱苗和根苗,进行苗木分级,并用草袋包装,以减少苗木失水,随起、随运、及时栽植。栽植时将苗木放在筐内,遮盖湿布,栽一株拿一株。不要用手抓握苗根部,以尽量减少根系损伤。刨深穴,扶正苗木,填土以深度达原土痕为宜,踏实。

1.5抚育管理

1.5.1穴面覆盖 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避免暴雨时雨滴击溅表土,以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用。

1.5.2浇水整穴 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 d内浇一次水,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树盘及时修筑好。

1.5.3松土除草 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

2 雨季造林管理措施

2.1全力抓好雨季造林工作

雨季造林省工、省力,投资少、见效快,各地要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把雨季造林列入林业局党委、林业局工作的重要日程,紧紧把握提前整地、适时栽植、加强管护几个关键环节,主动打好雨季造林攻坚战。各场(所)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亲自组织指挥,亲自调度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迅速掀起高潮,合力推动雨季造林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

2.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雨季造林工作落到实处

雨中的树林篇6

1研究方法

1.1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测定项目包括林外降水量、林冠下降水量、树干径流量、0~30cm内土壤蒸发散(土壤、枯落物、林下草本)、土壤30cm处入渗量。林外降雨观测:利用设置在林外350m远的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配置的SL3型雨量传感器直接测定。林冠下降雨量观测:在各试验地林内垂直于行的两株树之间等距布设3个直径为20cm的雨量筒测定林内透过雨量和滴落量,在每次降雨后测量,并计算其平均值。树干径流量观测:在试验地林内选3株平均木,将自制的两个半圆型金属罐套扣在平均木上,位置距地面约1.0m处,金属罐下部焊有流水管口与胶管相连,胶管另一头接到地面的塑料桶内,通过测量桶内的水量来测定树木径流量(树干径流装置)。计算其平均值做为单株树干径流量,再根据林分密度推算单位面积树干径流量。土壤蒸发散(土壤、枯落物、林下草本)的测量:用自制的小型蒸渗仪进行测量。小型蒸渗仪圆柱型,由里筒(盛放原位土壤柱体)、里筒底、漏斗渗漏器(用于采集土壤柱体渗漏水)、底座(用于放置土壤柱体和漏斗渗漏器)组成,材料为白钢。5月初,将装入原状土的自制小型蒸渗仪埋入待测土壤中,上口略高出地面一些,使周围土壤基本保持原状。每个测量地点安置2个自制蒸渗仪。在5-10月每5d或每10d定期用精度为1g的ACS-30型电子秤称量带原状土的里筒重量,如有入渗产生,用雨量器直接测量。气象资料来源于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气象观测站。观测时间为2010-2011年、2013-2014年共4a,每年观测时间段为5-10月份。

1.2主要计算公式式中:Plb为林内水分补供量(林内穿透雨量);Pln为林内降雨量;Pjl为树干径流量。式中:ET为土壤水分蒸发散;P为降雨量;D为渗漏量;ΔS为土壤持水量变化量。

2结果与分析

2.1林冠截留对林内穿透雨的影响林冠对降雨的截留是樟子松固沙林水分循环中的重要分支,是降雨在空间上的第一次分配。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受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时间、林龄、林分密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表2可知,在密度为404株•hm-2林分内,试验测得树干径流所占降雨量很少,这说明林内补充雨量主要取决于降雨量和冠层截留量的多少。降水量与林内穿透雨的关系式(图1)为。

2.2林分内、外土壤蒸发散的比较受降雨影响,土壤蒸发散不同年际间变动很大(表3)。观测结果为林内土壤蒸发散约占林外土壤蒸发散的88.5%。林外土壤蒸发散为284.8~428.4mm,占同期降水量的67.0%~101.2%,同一时期,林外土壤蒸发散平均值占降水量平均值的85.4%。林分内土壤蒸发散226.2~369.6mm,占同期林内水分补供量的75.1%~105.2%,同一时期,林内土壤蒸发散平均值占林内水分补供量平均值的84.0%。2011年、2014年土壤蒸发散明显高于降雨量,这是因为原来土壤中贮水减少增加到蒸发散中所致,也只有在极干旱的年份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3林内、林外30cm以下土壤入渗量的比较从图2可以看出,林内入渗量比林外入渗量高。林内入渗量大于10mm的情况多是发生在林内降雨量大于50mm的时候,林外入渗量大于10mm的情况多发生在林外降雨量大于60mm的时候,2011年是干旱年,低于10mm的入渗量林内比林外多,说明降雨后,林外土壤表层的水分很快就被蒸发掉,而林内有林冠遮荫,水分散失的较慢,入渗多于林外。

3结论与讨论

3.1试验中,自制蒸渗仪里长出的草本与周边的草本植被基本一致,种类有野艾蒿、披碱草、龙牙草、展枝唐松草等,说明试验具有代表性。试验结果表明,林内蒸发散为226.28~369.6mm,占同期林外降雨量的64.0%~91.9%。该地区干旱年份里,土壤水分是会损失的,这只能由干旱年份的前一年或后一年的丰沛降水来补充。

雨中的树林篇7

关键词:雨季造林  技术  管理

    1 雨季造林技术的探讨

    1.1 合理整地 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40厘米左右,深20-40厘米;鱼鳞坑长径30-50厘米,短径30-40厘米,深20-40厘米土堰宽,高10-20厘米。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米,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80厘米。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米,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厘米,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米的生土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1.2 适地适树,选好树种和苗木 我省雨季造林树种以常绿树种及萌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为主,如侧柏、黑松、油松、火炬松、花椒等,具体到一块造林地,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好造林树种。苗木应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I、II 级良种苗木。最好使用容器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对针叶树种的苗木,应选择1-2年生的为宜。

    1.3 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 雨季造林种植时机非常重要,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阳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

    1.4 造林技术

    1.4.1 造林密度:松柏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花椒一般栽植于地堰或在水平阶及梯田成片栽植,栽植于地堰的株距2米左右,成片造林,密度可掌握在130-160株/亩,株行距2×2-2.5米。

    1.4.2 容器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二是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厘米,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三是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部。

    1.4.3 裸根苗造林:首先要把好起苗关,在起苗的前一天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撅头深刨,做到根系完整,根部带土,剔除细弱苗和根苗,进行苗木分级,并用草袋包装,以减少苗木失水,随起、随运、及时栽植。

    栽植时将苗木放在筐内,遮盖湿布,栽一株拿一株。不要用手抓握苗根部,以尽量减少根系损伤。刨深穴,扶正苗木,填土以深度达原土痕为宜,踏实。

    1.5 抚育管理

    1.5.1 穴面覆盖: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避免暴雨时雨滴击溅表土,以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用。

    1.5.2 浇水整穴: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天内浇一次水,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树盘及时修筑好。

1.5.3 松土除草: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

雨中的树林篇8

1、 合理整地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40厘米左右,深20-40厘米;鱼鳞坑长径30-50厘米,短径30-40厘米,深20-40厘米土堰宽,高10-20厘米。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米,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80厘米。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米,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厘米,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米的生土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2、适地适树,选好树种和苗木 我省雨季造林树种以常绿树种及萌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为主,如杨树、柳树等,具体到一块造林地,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好造林树种。苗木应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I、II 级良种苗木。最好使用容器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对针叶树种的苗木,应选择1-2年生的为宜。

3、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 。雨季造林种植时机非常重要,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阳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

4、造林技术

(1)、造林密度:杨树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

(2)、容器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二是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厘米,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三是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部。

(3)、裸根苗造林:首先要把好起苗关,在起苗的前一天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撅头深刨,做到根系完整,根部带土,剔除细弱苗和根苗,进行苗木分级,并用草袋包装,以减少苗木失水,随起、随运、及时栽植。

栽植时将苗木放在筐内,遮盖湿布,栽一株拿一株。不要用手抓握苗根部,以尽量减少根系损伤。刨深穴,扶正苗木,填土以深度达原土痕为宜,踏实。

5、抚育管理

(1)、 穴面覆盖: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避免暴雨时雨滴击溅表土,以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用。

(2)、浇水整穴: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天内浇一次水,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树盘及时修筑好。

(3)、松土除草: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

二、雨季造林宏观管理措施

1、 全力抓好雨季造林工作。雨季造林省工、省力,投资少、见效快,各地要抓住近期连续降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把雨季造林列入近期工作的重要日程,紧紧把握提前整地、适时栽植、加强管护几个关键环节,主动打好雨季荒山绿化攻坚战。作为林业部门的工人,要率先垂范,亲自组织指挥,亲自调度检查, 迅速掀起高潮,合力推动雨季造林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

2、 要稳定和完善林业各项政策。对现有林业承包等经营管理体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护林地所有者和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承包经营的合同约定,要依法完善,加强管理,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权、利,奖勤罚懒,提高管护水平,确保造林成活率。对宜林荒山荒地,可直接采取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也可以由集体统一组织开发后,再以适当方式确定经营主体;对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开发经营,但必须限期绿化。大力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外资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进一步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统一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经过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民主决策,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享有优先承包经营权。

3、 要大力推行合同造林。采取专业队伍造合同林为主,其他社会造林为辅的方式进行,荒山造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林木成活率大大提高。今后要继续采取这一方式,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建造林专业队伍、统一供应苗木、统一整地栽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抚育管护、统一验收奖惩等工程措施,严格落实造林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在造林的管护上,按每山一名护林员、一间护林房的标准,抓好管护工作,护林员报酬由区、镇两级各拿一半的办法兑现,切实提高护林员的责任心,确保绿化成果。各镇要确保造林、管护资金足额到位。

4、 要切实抓好封山育林管理工作。封山育林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山区造林绿化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所有山林实行“死封”制度,禁止牛羊上山,严厉打击毁林、开荒、滥采、放牧等行为,采取“封、管、造”并举的措施,大幅度提高山区植被。凡是征占林业用地开山采石采矿的,一律先经林业部门审核同意。同时,要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和重大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盗伐、滥伐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好林木资源。

5、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雨季造林工作落到实处。

雨中的树林篇9

雨林里薄雾弥漫,望过去灰蒙蒙的一片,好像不过几米远。烟岚纷纷中纠缠不清的藤条蔓萝使得视觉混沌不清。泥泞的路越走越窄,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在我身旁的树丛中乱蹦乱叫,我好奇地驻足观望。这时才发现前方的脚印早已消失,附近也没有被折断或被踩断的树枝。我开始迟疑了,难道走错了方向?仓惶中,我胡乱地喊了几声,而回应我的只有唰唰不停的雨声还有头顶上传来的参天大树深处几声十分猖狂、类似狂笑的鸟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临行前我查阅资料得知,在泰国考亚国家公园里生活着数只云豹和约200头野生亚洲象。这时,我想起前一天才刚刚看过亚洲象群舔食盐分的巨大的盐矿坑,那里留下了充足的粪便和足迹。此时,远处雨林中又传出了响亮的白掌长臂猿的长吟声……想到这些,我便不敢再乱叫。无奈,只得原路返回。

雨林已被暴雨彻底浇透,路已不再是路,有时我的脚会深陷在泥潭中。一定是迷路了,我该怎么出去?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要知道,独自一人在异国的热带雨林中迷路,何况还是野生动物的领地……我边走边设想着自己的种种不幸结局:会被云豹吃掉吗?会被亚洲象踩扁吗?会越走越深被困在雨林中吗?我的心跳越来越快,各种不好的想法接踵而来,树丛中的任何声音都会使我不寒而栗。

千头万绪之中焦急万分的我猛然想起在踏入雨林之前曾路过一条河,河上有一座索桥。记得营友说过,回来的时候也要走索桥,只不过是另外一座。由此可以推断,在进入雨林前和出了雨林后的那条河是贯通的。而且,我曾经看过有关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纪录片,里边说河流是雨林的出入通道,只要找到河就能回到营地了。

想到这里,我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我仔细聆听和辨识着夹杂在暴雨声中传播着的各种声音,像雷达般搜寻着,试图感受到鸟兽潜踪,急流飞波。同时,嗅到的清新水汽中种种奇香时隐时现,这是雨林中丰富的芳香科植物散发的香气。

突然,只听“嗵”的一声,我吓了一大跳!什么情况?像是重物落水的声音?还有唰唰声,那声音直拨我的心弦,是湍急的水流传来的声音!我急忙循声而去,果然走到了一条河的边上,又是“嗵”的一声,原来是被大雨冲刷得腐朽的树木枝干掉落到河水里的声音。顺水望去,在上游还有一座小瀑布,我毫不迟疑地赶到了瀑布前。这时,我看到了那座象征着通往“文明世界”的索桥。

雨越来越小,刚刚极度恐惧、紧张的状态已慢慢缓解。我拖着疲惫的双腿来到一座旧房屋后面的树林前驻足片刻,回味着自己平生第一次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时的一幕幕令人心惊肉跳的场景,深刻地明白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话的意境。

这时我不急于找大家了,反而开始享受这难得的在如此珍贵的大自然中独处的时光,希望在泰国热带雨林科考之旅的最后一天能看到我心目中最向往的鸟,风轻轻地吹着,吹来了鸟语花香……

骤然间,雨声再起,又开始洗炼雨林里的一切。因为爱惜相机镜头,我便冲进高脚屋的屋檐下避雨。不料那里有一群水鹿也在避雨,突然看到有人类出现,它们有些惊恐,本能地向中间靠拢。一头公鹿站起来,开始围着我来回转圈,好像在猜测我会不会对它们构成威胁。重重地鼻息冒着白气飘出屋檐,那可是一只长着大犄角的雄鹿,它回头对我一瞥,便消失在静谧的雨林中。立刻,所有的雌性水鹿都陆续向这只雄鹿的方向走去。为了不打扰它们,雨稍小一点,我便再次站到空地上,仔细聆听搜寻着雨林上空传来的天籁之音。凭借越来越灵敏的听力,我能准确地望向树丛之间晃动的地方,高处有一只短尾猴,临近地面的树枝上有东西在窜动,原来是一只芬氏松鼠……

突然,一张巨大的黄色鸟嘴伸出了茂密的树丛,我的心狂跳起来。那正是我梦寐以求能亲眼一见的野生犀鸟!正当我拿出相机准备拍照时,它腾身一跃,便消失在蒙蒙的雨雾中。我不甘心,继续在树丛中寻找犀鸟的身影。这时另一只犀鸟跳上了枝头,开始在树枝上寻找浆果,我猜测那可能是前一只犀鸟的伴侣,因为我知道犀鸟是“一夫一妻制”的爱情鸟。那只犀鸟朝它的伴侣消失的地方望去,看起来可能也要跟过去,我便举起镜头等待它腾飞的那一刻……大雨滂沱,很快,我浑身上下就都湿透了,遮阳帽一直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流水,可是这时我激动得热血沸腾,没有感觉到丝毫凉意。突然间,犀鸟展翅飞向天际。我不假思索,本能地摁下快门,镜头中白色的羽翼在闪烁着,飘向远方……终于,这几天在雨林中被野生动物们练就的耐心与迅捷让我将犀鸟的身影留在了相机中。

丰富而短暂的科考之旅结束了。2015年除夕这一天,亲子团离开温暖的泰国回到了寒冷的中国北方。异国风情,热带雨林,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世界,春节假期里我们仍旧沉浸在这次泰国热带雨林之行所带来的快乐中。

黑冠黄鹎

午后,在泰国岗卡章国家公园鸟类观测站的丛林中,阳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洒落。一只黑冠黄鹎在水塘旁闪亮登场,萌态十足。作者迅速拍下了几张照片,这是根据其中一幅临摹而成的。

冠斑犀鸟

黄昏将近,作者在泰国考亚国家公园雨林的边缘徘徊。渐渐的,雨林变成了昆虫的天下,这时,天空中只见一只像飞机一样的大鸟划过了夜幕的天际,飞进了雨林的深处。作者正暗自遗憾,只见又一只飞来,本能地抓起相机按下快门,拍到了心目中的神鸟!第二天,作者又在大雨中成功地见到过一对冠斑犀鸟。回国后,作者画的第一只鸟就是它。

池鹭

有池鹭出没的水域意味着水质洁净。在泰国朗帕毕湿地公园,一只池鹭妈妈正带着自己的幼崽练习飞翔,作者立即用相机记录下这个情景。作者回到北京后,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再次见到了池鹭,完成了手绘作品。

百鸟图

泰国科考活动结束后,作者和妹妹对鸟类大感兴趣。他们参考绘本,在2015年春节期间合作完成了这幅百鸟图。

雨中的树林篇10

摘要:随着林木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态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何有效地防治林木的雨雪灾害及病虫等灾害,采取有切实可行的减灾措施,文章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林木雨雪冰冻灾害的防治措施

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其受灾程度除与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海拔,地形地貌有关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灾环境条件下,森林经营水平,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状况、营林技术措施、造林树种选择等因子同灾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天然林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较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人工纯林受灾最为严重,经济损失也大。过去营造的速生丰产林绝大多数为杉木纯林,初植密度过大,抚育间伐不及时,树木为争夺阳光其高生长较快,冠幅较小,形成高、径、冠比例失调,稍部木质化程度低,当树冠积雪达到一定重量时,林木之间由于互相挤压,易形成大面积倒伏和折梢。毛竹纯林未实施钩稍,枝叉过多滞雪量过大,造成毛竹爆裂和翻桩。

调查发现阔叶树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落叶阔叶树,针叶树和一些常绿阔叶树易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受灾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选择树种时,只重视树种的经济性能,忽视了树种是否与造林地环境条件相适应,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气象条件是否适合,忽视了树种的抗气象灾害能力,没有足够重视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雨雪冰冻方面的特点,偏面追求营造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例如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阴坡或迎风面营造大面积的杉木纯林,极易造成冰雪灾害。

从调查情况来看,混交林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强,而人工纯林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针叶纯林,很容易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竹阔混交林则抗灾能力很强。

森林经营状况好,经营水平高,林分质量高的健康林分抗冰雪灾害;而经营不好,林分质量差的林分,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林木长势较弱,冠幅较小,木质化程度低,高径比严重失调,极易造成折梢、折断和倒伏。

二、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

森林病虫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2.1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2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3物理机械防治法。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

2.4天敌防治法。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5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三、林木的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人类能够做的只是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一是加强科学预测提前预警做好防范措施,将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科学营造林,这是防灾减灾重要措施之一。

受灾林地清理包括受灾林木清理和造林与更新方案。要遵循林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注重林木清理与科学经营、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扎实推进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清理林地不能随意清除现有植被,要强调现有植被和目的树种的保护和利用,对断梢严重林分,针叶树仍有5-6盘枝条的或阔叶树潜伏芽萌发能力较强的树种,以及每亩有50-60株正常树木的林分不宜全面伐除,应只清除折断和翻桩树木,以防止造成人为对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应及时补植与立地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以利于形成异龄复层林早日发挥生态功能。对折断倒伏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分应及时全部伐除及时更新造林。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造林树种,本次灾害程度严重的林分多数未能遵循这一原则,如海拔800米以上迎风面营造杉木和毛竹纯林,同时应重视选用乡土树种,并充分掌握乡土树种的适地性。

调查发现,片林受灾程度大于行道林及孤立木,密植片林大于疏植片林。可见合理的林分密度,既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需要,也是防灾的需要。林分初植密度过大,虽可提前郁闭,但树势弱,木质化程度低,冠、径、根系生长比例失调,抗灾能力差。

进行合理的树种混交搭配,尽量避免营造纯林。混交林不仅能够提高防雨雪冰冻灾害能力,还能有效提高防病虫害、防火功能。营造混交林要做到针阔、乔灌、落叶常绿的有机搭配。其次要强调栽植点的配置方式,提倡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使林木形成较均匀树冠。本次灾害中,林缘、沟边等边际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就是树木偏冠,雪压承载力不匀所至。并大力提倡营造异龄复层林,提高林分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