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05:06:12

质量体系论文

质量体系论文篇1

[关键词]质量认证措施

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即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在我国认证的依据是等同于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有关国家标准(GB/T19000系列标准)。它的作用在于能有效地提高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顾客。同时减少甚至避免了顾客对企业质量体系的重复检查评定,有利于顾客选择合格的企业。目前我国质量体系认证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部分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质量体系认证的热潮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误区。

误区一:搞认证是自找麻烦

ISO9000族标准是一个家族,2000版的ISO9000族核心标准有四个,其中光是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及相关术语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0),就分成10个部分,给出有关质量的术语共80个词条,同时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表述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应遵循的12个方面基础知识,ISO9000族其它标准所要求的要素则更多更繁杂。因此,企业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ISO9000族标准。而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质量认证的正确认识,追求短期利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认为搞质量管理体系周期长,过于烦琐,歪曲质量认证的内涵,把通过认证说成是自找麻烦。

误区二:质量体系认证就是产品质量认证

企业认证的基础是有关质量体系的国家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9000系列标准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族标准。而产品质量认证是对产品做型式检验,同时对与产品有关的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供方的质量体系对其生产、设备、材料采购、检验方法等能否进行恰当的控制,能否使产品始终符合技术规范。

虽然两者都要求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但产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特定的产品,而不是供方的质量体系。由于认证对象的不同,引起了获准认证条件、证明方式、证明的使用等一系列的不同,通过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可以在其产品和说明书上使用该标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不得用于所生产的任何产品上,仅适用于企业对外的宣传。

误区三:获得证书等于掌握了世界先进管理水平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成员国的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体。制订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完成。ISO9000族标准就是由1980年成立的第176技术委员会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在英国标准BS5750基础上,吸收了美国军标ANSI/ASOZ1.15和加拿大CSAZ299等一些国家标准的精华,组织了15个国家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专家,历时5年,于1987年正式颁布的。它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是在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作为国际标准正式的。由于国情各异,能够被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共同接受的ISO9000族标准必定是相互协调、妥协的产物。因此,这一标准实际上并非最优评价,只是满足顾客最低限度要求的通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合格”的标志,当然,获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更非获得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的质量认证。

误区四:选择认证机构时崇洋

目前,不少企业在选择认证机构时,不加分析、不作比较,一味地“崇洋”。其实,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证委员会(CNACR)1994年参加国际认可论坛,1998年首批签署国际认可论坛多边承认协议(IAF/MLA)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成为了IAF/MLA集团的创始成员,即由CNACR认可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就代表所出具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达到国际水平,具有国际等效性、互认性和等同权威性。而有些企业仍不惜花3~4倍的代价,舍近求远,请国外认证机构进行咨询、认证,这纯属误解。当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认证机构,在信誉、知名度等方面还是有差异的。企业在选择时还需要认真考察。

误区五:对标准生搬硬套全盘否定自己

每个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运行中,都有许多好的经验和方法,但是不少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时不注重总结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过于注重质量标准的符合性,不能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甚至在编制文件时,聘请咨询公司的人员“闭门造车”,生搬硬套其它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严重影响了质量体系建立与运行的有效性。在运行质量体系时,又过分强调一切与标准要素相对应,全盘否定自己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程序,结果反成了“邯郸学步”,贻笑大方。

误区六:认证就是评比和检查

企业贯彻ISO9000族标准,取得证书,其目的是让公正、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证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藉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取得顾客的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然而,有部分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管理观念陈旧。本身没有通过认证的意愿,由于迫于竞争对手通过认证的压力,或采购方的强力要求,仅为获得证书而认证。结果要么照本宣科地套用其他企业的模式,要么花重金“购买”证书,一旦证书到手,就不按标准继续开展工作,没有认识到质量体系认证的根本目的在于持续提高产品质量,保持顾客的持续满意,其结果只能是在监查和复评中被淘汰。

误区七:认证可以包治“百病”

目前我国为体系认证提供依据标准的主要有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它们各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ISO14000标准,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总称,目前我国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为GB/T2400系列标准,它侧重于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通过该认证,表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OHSAS18000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规范”,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的解释,对企业生产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达到逐步消除或降低企业生产过程的风险,使员工的健康、安全和企业生产的安全有完善的保障体系。

虽然这些管理体系都从设定目标,系统地识别、评价、控制、监视和测量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的系统,其运行模式都以过程为基础,用“PDCA”循环的方式进行持续改进。但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同其他管理体系相比目的和评价指标有明显的差异。

误区八:拿到认证证书就万事大吉了

质量体系论文篇2

(一)教育质量进行全面保障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既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有教育教学条件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既有教育教学服务实施的问题,也有教育管理的问题,反映出教育质量的保障并提高,必须要进行全面保障,任何认为加强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就能够保障、提升教育质量的想法都是不科学的。从学生、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相关方的要求及反馈来看,教育质量深刻体现出全面性的特征,全面保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基本策略。

(二)教育质量全面保障的有效方式是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高职教育质量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决定了提升教育质量必须打破传统的不科学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条块管理模式,而是要采用现代化的、系统化、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因此,做好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全面保障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事实上,为了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逐步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遵循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建立健全了质量保障(保证)体系,成为他们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成功经验。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也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积极引进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国内许多高职院校也积极转变观念,纷纷建立了适合本校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为了全面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稳定地提供满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顾客、相关方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及管理质量、增进顾客与相关方满意以及推进学院内涵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教育管理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系统化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状态,是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和依据,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的反映,也是一个组织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高职院校构建系统化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保障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管理质量的首要前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编制和不断完善了符合学院实际的系统化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些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标准》以及《部门工作手册》等,从四个层次上构建了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质量管理体系在学院的深入实施、运行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二)实行程序控制

整合管理资源,系统化保障并提升教育管理质量IS09001标准要求组织建立程序文件,以实现各项活动与过程的有效控制。控制程序规定了实现某个活动与过程的目的、质量职责、工作程序、有效路径、资源保障以及控制方法等,是质量要求的系统化体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实行程序控制,可以有效整合各项管理资源,系统化进行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从而有效提升教育管理的质量。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立了第四版程序文件,规定了56个教育服务管理控制程序,通过这些控制程序的有效运行,保障并提升了教育管理质量。

(三)建立学院及各部门质量目标

推行质量目标管理质量目标的建立是IS09001标准的必须的要求之一,高职院校应在学校质量方针的框架下,建立学院及各部门质量目标,深入推行质量目标管理,以提升教育管理的质量。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初制定学院年度质量目标,将目标逐一分解至学院各部门,再由各部门依据学院质量目标制定出适合本部门的年度质量目标,经过学院审核后,层层分解至本部门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实现措施进行实施。

(四)充分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保证产品质量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始终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服务,其最终落脚点为满足顾客要求,增进顾客满意,生产出符合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也是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组织提高管理质量的必备原则。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和“持续改进”原则是两个根本性原则,始终贯穿于“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之中;“领导作用”原则是管理者贯彻其他原则的关键,也是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全员参与”是保证管理质量的基础与前提,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则是保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三大重要方法。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始终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理论指导,通过转换、移植,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深入到学院的教学服务质量管理中,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教学服务质量的形成,为提升教育管理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充分应用“过程方法”

加强教育服务全过程控制质量管理中严格运用“过程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亦可大大提升管理的质量。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以过程为基础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充分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系统识别并确定了与保障教育质量有关的直接和间接的活动及过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育服务过程管理及考核,加强教育教学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发现问题的纠正与潜在问题预防,强化教育教学全过程控制,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果及服务质量,提升了教育管理质量。

(六)通过审核与评审监督

质量管理体系自身运行情况再好的制度,如果失去监督,都将是一盘散沙。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必须对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内、外部监督的方式,每年以滚动式审核的方式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以检验质量管理的效果,保证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此外,每年接受一次由认证公司对学院进行的监督审核,以进一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每年进行一次质量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为学院教育教学服务质量的形成和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持续的有效管理的保障。

三、结束语

质量体系论文篇3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987年制定,经过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的一系列标准。它主要针对质量管理,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种规章制度,技术文件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体现组织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9《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四个核心标准。其中ISO9001在2012提出修改,新版本预计在2015年9月。在标准的应用范围中,教育排在第37位。1992年,英国沃尔沃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ofWolvenhampton)第一个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在我国,1996年,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率先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从那时起,国内外的大学就开始了对ISO9000标准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

二、教育质量的定义

教育和工业产品生产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学校的原材料和产品都是学生,但学生这个原材料各不相同,学校也无法改变或者处理学生,变成标准化的产品。教育作为提供服务的行业,它也和提供标准化服务的企业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品既包括学校向用人单位,向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也包括学校的教学服务。在ISO9000标准中,“顾客”是指企业内部或外部,收到产品的组织或个人。教育行业的顾客比商业企业复杂得多,包括政府,社会,用人单位,父母,以及接受教学服务的学生。在这些顾客群中,因为各自角度,观念不同,每一组对于教育过程,教育质量要求也都不一样。教育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的定义在不同的学校系统和单个院校之间也不相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育是要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作为提供给学生的服务,教育质量应该是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输出的成果满足他们学习需求,达到让他们满意的程度。学生的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以及在学校里受到的公平待遇。对他们而言,教育质量也反映在输入、教学过程到结果输出的整个流程中。政府和用人单位关心的是最终产品-毕业生的质量,他们更关注输出的毕业生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在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前,高职院校先要对教育质量进行明确的定义。有了义,才能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服务顾客为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高职院校定义教育质量的过程,就是界定服务对象,理解顾客需求的过程。高职院校职只有满足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才能获得良好口碑,增强竞争力。

(2)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

ISO9000标准强调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确保高校的教育目的与工作方向一致,通过他们的努力,在学校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教职员工能参与到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中来。

(3)管理方法。

ISO9000中有三个管理方法: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管理方法要求在高职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将教学、实训、顶岗实践等各项活动和教师、设施设备等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以取得期望的成果。管理的系统方法是将相互关联的教学、实践、实习等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统一管理,提高有效性和效率。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是将有效的教育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4)持续改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根据社会环境和行业的发展,不断了解顾客的需求,及时对体系进行调整。

四、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具体来说:

(1)环境。

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服务,具体的说就是学校的办学方向。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投入。

系统的运行程度依赖于系统投入的多少。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也依赖于人、财、物的投入。人具体包括三类: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学生。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学术水平、教学能力、自身素质、教学态度等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力投入的多少也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是各项教学质量保障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的主要保障,其业务能力、政治素养、工作方法等也将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财主要指各项经费的投入,比如科研经费、教学经费、管理经费等使用、分配要合理,并且对于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课程都应有适当的倾斜。物,主要指在应加强对图书资料,教学设施、设备,教材等的投入,有效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证。

(3)运行。

在教学质量保障的运行中,高校主要采用自我约束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评估激励机制以及信息反馈机制使系统的整个运行趋于规范、有序、充满活力。

(4)产出。

系统的产出一是社会提供的服务,二是人才,三是科研成果、学术成果。系统的产出要讲究量和质。量,反映了系统资源的投入是否有充分的回报,质则决定着为最终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五、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1)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

高职院校要想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教育质量体系,获得ISO9000认证,首先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学校的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第二,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学校要订立适当计划,保证按步骤,稳定地向前推进。第三,无论质量体系的建立,还是体系的日常维护,都需要一批掌握ISO9000标准的人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因此,学校需对应用ISO9000质量系统的核心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用高水平团队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

(2)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首先,学校领导层要充分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树立坚定信念,坚决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其次,在学校的教职员工中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质量管理文化,让广大员工充分理解推行ISO9000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阶段。

质量体系论文篇4

灌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根源

尽管灌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仍处于拿来使用的过程,缺乏深入理解与改革创新,不能适应本地的实际需要,存在一系列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而现有追溯体系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以政府利益为中心,无法惠及其它各方,基它主体要么不清楚如何使用,要么没有动机参与,追溯体系动作效率低下,体现在在个方面:(1)信息过载。(2)信息无法成为公共品。(3)信息交换障碍。无论是由政府主导开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还是由企业或组织源于外部市场和政府监管压力自发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都面对农产品生产分散、农户质量安全意识较弱等问题,在追溯系统运作过程中,信息获取、沟通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都较高。且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主体规模普遍较小,都无法发挥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规模经济性,也导致建设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由于其生鲜易腐性,为保证质量安全,供应链上的流通环节必须行使再生产职能,事实也证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仅只来自生产环节,许多也发生在流通环节,流通环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由于灌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起步晚,建设不全面,很多内容仅局限于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涉及的主要内容及适应性分析

质量体系论文篇5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的简称。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现有117个成员。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成果(产品)是“国际标准”。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其中,ISO9000族一共有17个标准,作为企业,常用以下三个标准之一:ISO90001:《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品质保证模式》;ISO90002:《生产、安装和服务的品质保证模式》;ISO90003:《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品质保证模式》。

2实施质量体系认证的必要性

2.1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ISO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显然,非国家或政府莫属。由国家或政府的机关直接担任这个角色,或者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个角色,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叫做“认证机构”。因此,负责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企业内部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质量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企业取得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有质量保证的产品甚至是优秀产品。使客户能够放心地选择企业产品,从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2.3节省多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第二方审核是现代贸易中的惯例。作为第一方的生产企业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可以减少这类的审核要求,无论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或费用。同时,企业在获得了ISO9000认证之后,再申请其他产品品质认证,还可以免除认证机构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重复认证的开支。

2.4确保产品品质。

国际贸易竞争中,品质竞争已成为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实行ISO9000国际标准化的品质管理,可以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使企业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5避免产品责任。

近几年,各国在执行产品品质法的实践中,追究责任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在立法中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以至于对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了很多。产品使用者一旦在使用时出现事故,法院可以根据产品的品质、产品有没有安全装置、有没有向操作者发出警告的装置等任何一个问题判定该厂方对其后果负责赔偿。但是,按照各国产品责任法,如果厂方能够提供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便可免赔,否则,要败诉且要受到重罚。

2.6为企业在电子商务中提供信誉保证。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时常被要求提供足以证明其产品质量、质量管理水平、商誉的资料。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每年都要接受公正的第三方审核,所以具有较好的信誉保证。

3实施建议

3.1加强质量检验工作,确保企业质量信誉

质量检验工作是TQC的“根”,只有切实做好质量检验工作,才能保证统计技术的数据准确及企业信誉的提高。现代企业内部普遍采用“自检”、“互检”与“专检”相结合的“三检制”,各工序的检验是工序控制的重点。但质检工作不仅检验产品,而且代表用户的意愿。因此,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质检工作不仅具有把关的职能,而且具有预防、报告和改进等职能。所以,质检工作必须以诚信为标准。质检工作应做到:

(1)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厂、不合格品出厂或流入下一道工序。

(2)为正确实施质量控制,评价工序能力和质量改进与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密切企业中生产、设计、工艺等部门的关系,推动TQC活动的顺利进行。

(4)质检重点应设在统计技术的应用和对标准的复合型等方面。

3.2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经济效益

对企业来说,跟踪核算、跟踪管理尤为重要。企业参与的竞争,即有质量因素,也有价格因素,如果质量成本管理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则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多年来,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就是受成本高而效益低的困惑。因此,对获证后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应做到:

(1)识别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功方向。

(2)确定适宜的质量水平,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3)改善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把质量成本会计科目改为统计科目,由生产部门承担质量成本的统计工作,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和控制。

(4)实施全过程、分职能、预防性的质量成本管理,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达到质量、成本和效益在管理工作管理的统一。

3.3加强质量改进工作,不断满足顾客要求

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实现质量改进,在竞争激烈和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果不进行质量改进,原有的顾客很快就会流失,原有的市场很快就会被竞争者占领,质量改进就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增强满足顾客要求,从而持续地获得顾客的信任和光顾。因此,获证后的企业质量改进工作应做到:

(1)科学改进管理过程,理顺接口责任,使企业经营流程和资源处于良性匹配状态。

(2)改进设计质量,在产品功能、价格、维护性等方面满足顾客的要求。

(3)改进制造质量,降低不合格率,提升产品标准,减少资源浪费,改进工序质量。

(4)改进服务质量,减少索赔事件,提升品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5)寻求改进机会和项目,促进市场质量(即顾客评价的质量)改进。

(6)结合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管理薄弱环节,解决质量问题及提高质量水平。

(7)树立改进制度的权威性,检查改进效果,总结提高。

3.4加强设计质量、服务质量的管理工作,促进市场营销工作

不同的企业有着相异的经营机制,但其共性在于经营活动是一个不断提高的循环过程,质量存在于其中的每一环节中,服务质量、设计质量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消费观念首先重视产品质量,其次才是价格等因素。据日本K公司索赔统计数据表明,属于设计质量问题约占70%,制造质量的问题约占30%,而服务质量的提高可大大降低索赔事件的发生。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调查研究消费要求,设计、生产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同时注视服务质量,使顾客能充分享用产品应有的功能。通过销售把握需求、创造需求、实现需求是质量管理工作的目的之一。

质量体系论文篇6

一、当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人特色无法体现,论文内容与学生工作脱节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从选题、实施、答辩的整个过程基本上按照或是参考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流程进行的,无法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

选题的内容偏重基础学科研究。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和重点,长期以来影响着高校中其他教育形式。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宏观教学内涵均是由高校普通高等教育衍生而来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似。毕业论文作为整个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前期教学的影响,论文的选题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学科上,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完成论文的条件有限,导致论文整体上选题差别很大,质量不能保证。

毕业论文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脱节。成人教育学生多为在职从业人员,多数人有着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成人教育来补偿自己的学历和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毕业论文是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工作最好的结合方式。但是,成人教育毕业生的论文受所谓的论文质量的约束,很少能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

毕业论文缺少成人教育特色。成人教育学生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工作中的能力,毕业论文作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环节,应该是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以及几年来理论知识在学生工作中如何体现出来。但是,目前成人教育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论文环节,内容很多与学生实际工作无关,成人教育中服务行业的特色无法体现。

2、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方便,照搬普高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体系,导致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相近,对论文的科学研究层次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并以涉及学术层次水平高低评定论文的质量;这种考核标准脱离了成人学生的工作实际,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出现了网上文献拼凑、他人写作、挪用别人数据等现象发生,完全背离了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宗旨。

3、保障机制不完善,论文的完成缺少有力支撑

缺少论文指导课。论文指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指导学生如何去开展相关工作,如何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文献,如何按照要求格式去撰写论文。很多教学单位都忽略了论文指导课的重要性,或是缩短学时,或是直接取消面授,改为网上自学,出现了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选题不准确,论文内容与题目偏差等严重问题。

指导教师的选择问题。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完成的关键环节,为学生配备合适的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论文工作事半功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多为挂名,没有真正地去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操作论文的完成,同时,指导教师多为高校教师,在帮助学生选题上多以自己研究的课题为基础,脱离学生的工作实际。

二、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

建立成人教育中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满足工作单位对员工工作能力提升的需求,是保障体系研究的主要目的。

1、在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下,论文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具备相关操作制度和质量标准,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分工明确,各执其责,保证论文高效、高质的完成,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的诚信度。

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某一专项研究的总结性材料,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多数是在本人单位实施,与其具体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内容相对全曰制普通本科生更加多样、复杂,论文质量不宜控制。建立科学可行、适用于成人教育需求的操作制度,在大的框架上对论文的方向进行把握,对具体细节内容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论文的每一部分设置质量标准,完全按照此标准衡量相关的操作,达到成人本科论文的实施的制度化、标准化。

2、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将学生工作单位引入到体系之中,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把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个主体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指导作用、质量保证作用和全程监管作用,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完成。

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将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与本职工作有效结合,最终为工作效力服务。学生的工作单位是学生学业完成的最大支柱,特别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工作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学生提供完成论文的场所、仪器等硬件设施,还要学生配备具有一定资质的实习指导教师。因而,结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在毕业论文中引进工作单位,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

3、通过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升论文质量,最终达到高校顺利、高质地完成论文整体工作;用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培训员工、利于单位发展的目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成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结合的最好体现。学生在完成学业,提升学历的同时能够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单位。

三、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制定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组成因素,包括前期规范、过程控制和后期评估,通过对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适宜的切入点,寻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1、前期规范体系

前期规范是成教学生在实施毕业论文之前,学校对论文具体的完成形式和结果做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是学生完成整个论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论文工作的主线,学生按照此要求进行论文实际操作的每1个步骤。主要根据各专业和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毕业论文完成的整体过程,研究建立一系列符合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制度:(1)教育制度,包括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的教育、写作方法的教育、违反纪律的教育等。教育制度的建立,让学生明确论文工作如何开展和进行,对学生的论文过程做以框架式要求,约束学生在论文的完成中务必坚守诚信原则,以自己的真实数据编写论文。

(2)开题报告制度,成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论文设想、文献查阅情况、指导教师综合意见,形成具有可实际操作的论文构思,并以文字的形式向高校汇报,经高校专家审核通过施行。

(3)中期考核制度,依据开题的思路和步骤设计,对论文中期取得成果进行审评,根据前期情况规划下一步论文的具体实施。

(4)论文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论文完成工作进行考核,学校组织论文答辩,由学校老师和学生工作单位与论文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同时,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论文工作的基础数据进行检查和归档。

2、过程控制体系

过程控制体系就是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是论文写作中的把关环节,对论文的开题、期中考核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保证论文高质量地完成。依据学校制定的开题报告制度和中期考核制度,学生以书面汇报的形式向学校汇报论文思路及阶段性工作成果,学校对学生论文思路是否符合要求及进展情况做评价,学生工作单位作为实习单位对学生论文整个过程进行质量跟踪,及时与高校沟通,依据学生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

3、后期评估体系

通过对学生论文质量、基础数据真实性、论文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审查,对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前期规范体系和过程控制体系进行有效评估,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建立评估制度,同时验证上述两体系的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性。

质量体系论文篇7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监控体系 构建方法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学生从学校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机会,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环节。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由于管理不严、规则不细、制约和监控体系不完善而存在很多问题,应该加强毕业论文环节的科学管理,把过程制度化和科学化,形成有效的监控体系[1―2]。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的方法。

一、重视毕业论文的遴选导师、选题和开题工作

1.导师的遴选。毕业论文指导,指导老师是关键。指导老师应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认真的指导精神。首先,指导老师需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经学院领导批准的教师、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其次,指导老师应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加强自身学术素养,积累实践经验和能力;再次,指导老师应保证对每位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每周不少于两次,应在选题、选材、构思、查询资料、拟写提纲诸多环节进行全面指导,并抓好论文修改工作。为使学生得到教师足够的指导,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8人。若指导老师不足,则可以外请经验丰富的相关专业人员。

另外可以在高年级学生中建立导师制,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性质和目的、任务及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当好导师的小助手。导师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注重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应用创新能力、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教育,为全面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选题。论文的选题遵循导师指定与自我选题相结合的原则,论文题目应一人一题,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调查研究型及理论型题目均占一定比例。指导老师根据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或实际教学情况,初步拟订毕业论文题目、大致研究方向及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学术兴趣撰写自荐书,阐述自己已具备哪些知识基础、兴趣所长和实际能力,希望做什么方向或类型的题目,等等,递交给相关教研室或专业系,进行双向选择。为让毕业生尽早了解毕业论文课题,及早投入资料收集与准备工作中,指导老师在第七学期初即应向学生公布自己拟定的毕业论文课题,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及就业工作需要的课题,也可以跟老师商定自我选题。

3.开题。开题报告是学生在完成选题、资料收集、文献综述撰写、研究方案设计等工作后撰写,然后进行开题报告答辩。开题是论文写作的关键步骤,可根据研究方向采取集体开题的方式。各小组指导老师集体对选题进行评估,从研究方向、技术路线等严格把关,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研究方法应注意创新性和前沿性。对选题资料不全的要求补充,选题不当的要求及时更改或由指导老师帮助重新选题。教师通过开题的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由导师签字认可、存档。开题后,原则上不得更改论文题目和论文主要内容。

二、加强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

在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中,应建立三种监督管理机制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质量。

1.以指导老师和学生相互监管为主的监督体系。指导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监管者,监管学生的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写作进度和审阅学生论文等。学生则负责监管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对辅导及与学生见面的频率、解答学生的疑问、检查学生实验工作等指导过程进行记录。

2.以二级学院、专业系为主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二级学院、专业系以微观管理为重点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规章制度,并从细节上重点管理;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确定具体管理细则、行动方案与工作安排为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的指标与体制,比如定期检查制度、检查指标和细则、学生请假制度等。

3.校级教学管理与监控机制。学校对毕业设计工作以宏观管理为主,组建督导小组,分阶段、分级别地对论文工作进行监督。主要从三方面展开工作:(1)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负责编写与修订各类管理文件,让学生及指导老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监管和检查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初期检查(主要检查任务的下达及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论文进度)及后期检查(主要检查论文的撰写格式);(3)建立毕业设计的评估与激励机制,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毕业设计评审等相关工作。

三、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

我们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应从平时表现、论文质量、答辩成绩进行全面考核,最终成绩应由这三部分成绩加权得到。在评价时要实行一定比例的淘汰率,对那些不重视论文撰写的学生起到威慑作用,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1.平时表现。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整体表现评定,比如工作态度是否端正认真,基本概念是否清楚,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是否扎实,查阅文献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小,等等。

2.论文质量。指导老师就工作量是否饱满、论文撰写格式是否规范、语言表述是否通顺、理论研究是否合理等方面严把质量关,给出公正的成绩。虽然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了如指掌,对毕业论文的打分较为公正合理,但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还必须有交叉评阅成绩。评阅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的正确性、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的严密性和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成绩。

3.答辩成绩。毕业答辩成绩是整个毕业设计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可以从答辩准备、观点陈述、语言表达、问题回应等指标来衡量。由学生自由阐述15分钟,再由答辩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观点陈述可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现力等;问题回应可体现学生的反应能力、思维敏捷程度、对设计内容的理解程度等。答辩中实行指导老师答辩回避制,如果指导老师参加自己指导的学生论文答辩,其他答辩组成员碍于指导老师的情面,答辩时就往往不愿提深刻、尖锐的问题,使论文答辩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特别是如果论文质量与指导老师的业绩挂钩,指导老师无疑就会偏袒自己指导的学生,论文答辩可能就会出现“走过场”现象。

论文答辩完成后要对学生论文和导师指导两方面进行评估。学生方面,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由学院结集成册,供以后参考或展出;论文质量不合乎要求的学生推迟答辩或不予答辩,修改后再予以安排。导师方面,主要依据学生论文质量和指导记录进行,作为下一轮导师遴选的依据,对优秀的指导老师进行表彰和鼓励,指导不力或态度不认真的导师要予以提醒或剔除出指导老师行列。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只要学生加强认识、扎实落实,教师精心指导、强化职责,管理部门细化管理、全面监控、科学评价,毕业设计(论文)就可以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10,28:229-230.

质量体系论文篇8

一、书目数据建设中的质量问题

1.书目数据著录简单化。表现在图书信息揭示的不完整,缺少某些字段或子字段,只是简单地著录了索书号、正题名、第一责任者、出版发行、价格。而体现计算机检索功能的信息均被忽略,严重影响了书目数据的质量。

2.书目数据著录不规范。表现在:⑴著录中未遵循《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进行著录,从而导致200字段@f责任方式不规范现象。⑵书目数据机读目录格式中字段、字符的缺失错误。如:200字段经常出现1 0;606字段缺少0 ;701字段外国人、宗教、中国古代著者缺少@c, 外国人姓名著录错误。

3.书目数据标引错误或不一致。如:010字段@d未将¥改为CNY和价格错误; 215字段的@d用汉字“厘米”,690字段@V仍用3或三版、O类图书输入时用数字0等。

二、影响书目数据质量的因素

1.回溯建库。图书馆在实行计算机管理初期,都是要通过对原馆藏图书经过计算机编目,建立新的书目数据库。这项工作在老牌大学情况会好些,而对部分中小馆特别是“专升本”院校,由于技术力量薄弱,面对时间紧、编目量大,急于求成心切,将其工作交由外包公司来完成。而外包公司数据来源良莠不齐和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上图书馆监管不力或没有监管,造成书目数据不全、著录错误、检索点少等问题数据,对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建设造成很大影响。

2.非常态压力下的突击编目。随着高校“专升本”以及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等工程的实施,高校图书采购量迅速扩大,大量图书等待编目。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正常的工作规律被改变,于是,自上而下的意识便倾向于单纯追求编目速度,忽视正常的质量标准,编目工作就出现了非标准、非规范性的突击编目状态。突击编目期间,一方面,参与的工作人员之多、人员素质高低不同,临时参与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和系统编目知识,图书馆又未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数据来源大多是由书商直接提供的,而书商提供的数据良莠不齐,加上限时限量的工作要求使得加快编目速度变得非常重要,于是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程度也就面临着严峻考验,正常的质量标准便容易被忽视,管理人员的思维走势出现偏差,编目人员在非常态的压力下对质量的控制意识也会因为大量的无法一一校正的误差而逐渐钝化,从而使得非正常的问题变得正常化。

3.外部数据源的质量问题。为了减轻编目员的工作量,提高编目速度,在图书采购时由书商提供免费的书目数据,按说只要编目员对源数据梢加修改再添加馆藏信息等相关数据即可完成每条数据的编目工作。但是,由于书商提供的数据来源广、制作不规范,如经常出现缺少010字段@a子字段、@d价格错误;200字段@a题名信息与书名不符或错别字,@f责任方式不规范或错别字现象;205字段@a缺版次或版次错误;缺少606字段或606字段无指示符“0”;690字段@a分类错误;7--字段标目不正确;这些在套录时,稍有疏忽都会产生问题数据。

4.编目员的素质问题。编目员粗心大意、追求速度不按程序操作,业务生疏、不懂分编规则和图书分类法,知识面狭窄对图书分类不准确,也是造成问题数据的原因之一。

5.计算机配置和编目软件因素。在编目工作中,影响数据质量的还有计算机硬件配置和编目软件因素。计算机硬件配置高、软件性能稳能确保数据录入准确和提高速度,反之会出现计算机错误等导致问题数据产生。如我馆使用的ILASII编目软件就存在性能差、功能不全等缺陷。该系统编目子系统没有索书号批量功能,所以,当采用著者号作为书次号时,系统不能按批号自动实现传统意义上的二次即索书号批量功能。该系统905字段@f产生著者号时,遇到著者姓名是声母J时,点击存盘时系统会自动产生D,稍不注意也会出现错误。

三、构建图书馆书目数据质量保障体系

书目数据是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核心,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正常的业务开展和读者对具体文献的识别与利用。结合我馆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图书馆应该选择优质的编程软件、制订适合本馆实际的编目细则、严格按照数据产生程序操作、坚持审校制度和做到四个统计、不断提高编目员素质、做好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以及实行科学的定量管理。

1.选择优质的编目软件。选择优质的编目软件是书目数据质量保障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以后书目数据库建设和工作效率。一旦选择落伍的或功能不全、有一定缺陷的编目软件将给图书馆自动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图书馆领导要有战略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从长远角度出发,结合本馆实际,引进优质、高效的自动化系统软件以适应时代对现代图书馆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制定适合本馆实际的编目细则。编目细则是编目工作的工作规程,是书目数据宏观管理的质量标准,又是编目员的工作依据。因此,图书馆应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馆实际的编目细则。细则内容应包括:图书分类规则、分编工作细则、索书号分配及书次号取号细则等。当前书目数据来源广、标准不一,既有采用国图的也有CALIS的,中小馆应严格执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按照《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对其字段、子字段,从有利于读者检索角度作出明确规定,避免在具体录入过程中因人而异、相互不一致。

3.书目数据产生过程质量控制。⑴严格按编目程序操作,做到两个“”。书目数据的产生过程很重要,对于一个文献建设集体,每个编目员都应当不折不扣地按照机读目录格式产生顺序和本馆的编目细则要求规范操作,特别是几个关键的字段要逐项修改,确保每条数据标准、规范进入数据库。如:我馆规定编目员应先浏览待编图书的题名页和版权页相关信息,再将图书的题名或ISBN号输入ILASII网上书目查询系统下书名,若本馆馆藏库有重书(不合格要作修改),可直接追加;若无重书时,利用书商提供的数据或下载数据都应当逐项检查、修改。产生分类号时,一定要依据《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并参考国图、CALIS和CIP等给图书的分类号;对需细分而源数据过粗或宜粗分而源数据过细,也应该按本馆要求适当修改;在产生905字段@f时,要注意和690字段@a保持一致。一条数据产生后,编目员还要进行第二次索书号。若无重号,即可输入条码号入馆藏库;若有重号,则应给出相应的三排号加以区别,最后输入条码入馆藏库。⑵坚持自校、互校制度。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编目员往往对自己所做的数据充满信心,一般容易疏忽,当将其所做的数据交给其他同志审校时就能够被发现,这是我们在经过挫折后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编目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每批数据做完后编目员先要检查一遍,我们称之为“自校”。编目员自校后再和别的编目员互相检查对方数据,我们称之为“互校”。坚持自校、互校制度对每条数据著录是否规范能得到及时纠正;对有争议的分类号,通过相互探讨使之分类更加准确,以及字段漏缺、馆藏地点等错误都能及时发现,实践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⑶做好四个统计。当天数据完成后,编目员应对其图书种数、册数、金额等进行统计。一方面,能起到图书验收的作用,编目员所编图书和采访图书能否对的上;另一方面,能再次检查其数据是否还存在质量问题。ILASII系统支持以下四个统计:①打开ILASII系统首页点击“采访管理”出现其子系统“采访统计”,再点击“采访统计”出现“验收分类统计”和“验收分配统计”。点击“验收分类统计”,在出现的界面“键值限定”框内输入所做数据批号,点击“数据提取”系统就会显示其种数、册数、金额;点击“验收分配统计”, 在出现的界面“键值限定”框内输入所做数据批号,点击“数据提取”系统就会显示编目员当天所做图书的馆藏地点分配情况及种数、册数、金额统计。②再在ILASII系统首页点击“编目管理”出现其子系统“输出产品”, 再点击其子系统“书标”在出现的界面“键值限定”框内输入所做数据批号,点击“数据提取”系统就会显示编目员当天所做图书的书标,可以检查书标数和已编图书是否相符,也可以检查书标是否规范等;点击“编目管理”其子系统“分编统计”就会出现“审校送交统计”,并点击之就会出现其界面,点击“数据提取”系统就会显示编目员当天所做图书各类图书种数、册数、金额及总种数、册数、金额。四个统计都一样,才可以入数据库。

4.不断提高编目人员的编目水平和素质。再先进的东西都是通过人去实现的。只有提高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才是书目数据质量的根本保证。图书编目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而又十分繁琐的工作,要求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一丝不苟。编目员不仅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广博的知识。文献的原始著录、分类、主题标引以及发现和修改外来数据的错误,都需要高素质人员。只有精通CNMARC格式,又熟悉文献著录规则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才能发现和纠正他人著录中的错误。因此,网络化时代编目人员应该⑴加强学习和掌握图书馆学、分类学、情报学、目录学、文献检索等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熟悉各类型编目标准、机读目录格式,能准确对文献进行学科分类和主题标引;⑵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目前的中文图书机读目录对编目员外语水平要求已越来越高,从发展的眼光看以后对编制西文图书机读目录,要具有高水平外语才是合格的编目员;⑶熟练操作计算机和掌握数据库及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使编目数据在计算机操作中运用自如。

5.加强书目数据库的维护工作。由于突击编目和回溯建库等非常态下编目,使书目数据质量存在较多问题,要集中修改一时难以完成。因此,应采取在正常工作中,一方面,由流通部门在借阅过程中发现编错的书及时登记集中,定期送交编目部门修改;另一方面,编目员平时在做数据时发现问题数据及时修改纠错。

6.实行科学的定量管理。编目工作目前在各高校都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刚升本院校又面临本科教学评估的硬指标,编目量非常大。面对压力切不可在“”,要早作准备,通过培训和增加编目人员,制订科学适中的定量任务,达到既有质量又有速度的目的。

总之,书目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编目团队的扎实工作,以及科学的保障机制,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才能确保馆藏数据库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万丽蓉:《论书目数据质量控制》,《图书馆工作研究》,2007.5。

[2]李秀英:《非常态下图书馆编目数据质量控制问题初探》,《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5。

质量体系论文篇9

关键词:学位论文;问题导向;定量化;评审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43-02

近几年,我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了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在综合分析所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一系列学位论文指导和评审的实践经验,依次从明确论文评审目的、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内容分类与评价指标定量化以及明确评审教师的资格与职责等方面,探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可执行的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我院大学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水平和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水平。

一、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目的

学位论文是我国高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一项科研学术型实践教学环节[1]。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学生要提交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才能取得相应的专业学位。然而,近些年来的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在受到因大众化教育扩招带来的学生文化素质和教育需求的层次化和多样化、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以及学校在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影响,普遍存在研究水平低、选题陈旧不当、内容抄袭拼凑、写作表达水平低、文本格式不规范等各种问题[2,3]。

论文质量评审标准对于教学管理者、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方向指导和约束作用。因此,制定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目的,应从与论文质量相关的各责任主体进行统一规定和规范,实现全面论文质量教学管理目的和目标。(1)教学管理者:评价检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者在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性、有效性、执行性和满意度等方面的教学管理能力水平。(2)指导教师:评价检验导师的论文教学能力水平和责任心,确保严格按照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要求进行正确、准确地教授和指导,调动和激励导师的工作热情和高度责任心。(3)评审教师:评价检验论文评审教师在执行论文质量评审标准的能力水平和责任心,确保评审教师严格依照论文质量评审标准及其指标要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打分,杜绝评审过程中的因人主观偏向性、学术能力偏差、评审流于形式等问题而在学生及其导师中带来不良影响和消极作用。(4)学生:评价检验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初步掌握基本科研程序和方法的学术科研能力水平,这应该通过纸质版的学位论文质量和学生答辩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仍普遍存在着评审目的不清、定位不明、指标分类不当、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单一、指标权重分配不当、评审过于主观化和简单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不断下滑问题的根源性因素。

基于问题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在改善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上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更好的实践效果。在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指导评审过程中,本文总结本校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类型特点质量问题,并结合我国国内教育工作者已发表阐述的相关论文质量问题,提出了如表1所示的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及其重要性排序,其中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是论文关键内容解答、论文仿真实验解答、论文方案技术路线解答、论文内容率、论文写作表达质量、论文文本格式规范共6项。

论文质量评审指标权重的确定应该以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目的为导向,尤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论文答辩质量和书面论文质量两个层面的教育教学目标。其中,论文答辩质量可以通过“论文关键内容解答、论文仿真实验解答和论文方案技术路线解答”三个评价指标来体现学生在论文研究深度、技术难度、内容理解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基本科研素质能力,而书面论文质量则可以通过“论文内容率、论文写作表达质量、论文文本格式规范性、文献格式规范性、答辩报告完备度”等6项评价指标来体现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和对待论文的认真态度。因此,表1列出的12项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是在综合了本校学位论文教学管理目标和论文质量评审目的的基础上,采用主观赋权法而确定,其具体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运算过程就不在此详细介绍了,因为主观赋权法已是广泛普及的一种通用性方法。

三、论文评审教师的资格与职责

评审教师是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能否得以正确和准确地进行论文评价的关键环节。在现实中,学位论文评审结果有时会引起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质疑和不认同问题,甚至还会发生学生申诉的特殊情况。究其根源,评审教师在学术水平和责任态度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这种不良的论文评审行为和结果会在学校师生中造成非常不好的消极影响和不健康的教学氛围。为了彻底解决和避免此类不公正的论文评审问题,应明确制定以下有效措施:(1)论文评审组的人数原则上为5人,人数过少不利于评审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2)论文评审教师应具有思想态度端正、责任心强、良好的科研教学水平或博士学历以上等基本资格条件,但评审组长的资格应在具备基本资格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且近3年内在学位论文评审中无重大过错等问题的关键条件。(3)评审教师职责要求应正确、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要求与评价指标,做到有理有据、客观公正地给出学生及其导师都能接受或满意的论文评审结果。一旦出现论文评审结果有争议的情况,评审组长担负相应的解答或解释工作,且对错误评审结果应该负较大的教学事故责任。

四、结语

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是有效评价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的重要技术依据。针对当前学位论文质量评审中常见的评审内容分类简单、评价指标定性化和主观化等问题,文中在结合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明确论文评审目的和评审教师资格与职责,改革建立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体系分类内容和评价指标定量化,为指导教师和评审教师的教学评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向指导,并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12004214号.

质量体系论文篇10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本科毕业设计 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4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23-02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际的独立工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所以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多年来,很多高校为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各种毕业设计监控体系,但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学生就业压力带来的各种因素,导致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针对新形势下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本文从设计前期准备、论文撰写和质量评估等[2]三个阶段对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一般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在的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来看,一般都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

(一)前期准备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毕业设计题目针对性不强

从现在一般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选题环节来看,一般采取双向选择的方法,即教师拟定题目,学生选取题目,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目的。这种方法既达到了优秀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发挥学生的自,提高学生的兴趣。但这种方法在实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漏洞,难以达到应有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拟定题目和学生选定题目这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缺少必要的沟通环节。一方面,由于每个教师所教的科目有所不同,科研工作中所研究的方向也有差别,教师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所做的调研工作也不是很充分,所拟定的题目都来源于所教科目或科研项目;缺乏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不知道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学生的理论基础如何,能把课题做到什么程度,从而造成很多题目偏难、创新性不够、可行性不强,甚至有些题目超出了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所学内容和研究范围的情况。例如,一个刚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教师所拟的毕业设计题目是他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在该教师看来,他的题目取自于他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应该是很简单的,而实际上他高估了学生的水平,选取他的题目的学生根本就无法做下去,最后他只能自己亲自动手完成该课题。这样的毕业设计不仅使教师和学生都吃力,而且直接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达不到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选定题目时都是根据题目的字面意思,根本就没有理解教师拟定题目的初衷,甚至还不认识这个教师,当然也不知道教师对所拟题目的构思以及具体的要求和难易程度;同时,学生选题时往往具有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的心理,他们根本就不关心所选题目与自己专业结合的紧密程度,也不关心本次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帮助和影响,更不关心毕业设计的创新性。

(二)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投入精力不够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投入不是很充分,而且这种不良状态越来越严重。存在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了博士生抢硕士生的“饭碗”,硕士生抢本科生的“饭碗”,名牌大学毕业生抢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饭碗”的激烈竞争情况。在这种新的就业形势下,学生觉得就业才是“硬道理”,就业关系到自己的一生,所以很多学生都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做非常精美的求职书和毕业生推荐表,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各种招聘会。特别是现在的一些企业出于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各种各样的人才交流活动从大四第一学期就已接连不断。而这正是本科毕业设计调研和查找资料,准备开题的时候,所以很多学生根本就静不下心来对毕业设计进行调研,而是在开题前几天匆匆忙忙赶出开题报告,部分学生对自己课题提出的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设计过程是否正确可行、操作流程是否规范等深层次的问题缺乏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因此其后续研究工作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很可能是马虎应对,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的现象。而教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者,由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工作压力很大,而且很多教师把科研作为工作的重心,因为它直接与职称和晋级相联系,所以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精力常常不够,特别是在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下,有些教师所带学生比较多,根本就照顾不到所有的学生,甚至很少和学生见面和交流,对学生的指导固然缺乏。其次,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很少。在工科院校所开设的许多专业课程中都有课程设计,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差不多,毕业设计无非就是走形式和过场,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反正最终都会通过,它既不会影响毕业也不关系到以后的就业,所以学生们往往等到中期检查后或毕业答辩前几周才正式开始投入毕业设计,其质量自然无法保证。另外也有些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不够,他们觉得学生找工作是关系到他们一生的重大事情,如果不让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好像不近人情,特别是实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以来,学校和学院以及系部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要求上有所放松,投入时间也减少。

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学校和院系双层监控体制

建立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制,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有力保障。[2] [3]因为毕业设计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具体实施来完成的,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如图书馆、计算中心、实验室以及校园网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学校和院系双层监控体制,能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学校作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组织者,能充分调动校内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使学生和指导教师能顺利利用各项资源去完成毕业设计。学院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充当一个实施者的角色,很多具体的工作都是由学院来完成的。相对于学校来说,学院对毕业设计的具体情况更加了解,因而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也就能更加具体和细致,所以在毕业设计中应切实增强学院领导和系主任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监控力度。

(二)建立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科学、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是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和指导教师顺利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依据,它能使毕业设计完成得更加规范。近几年来,学校在原有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新的规范,使毕业设计工作条例越来越完善,工作过程越来越细化。它从指导教师的遴选、教师题目拟定、学生选题、开题、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分标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比例和评定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并对每一个阶段都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如课题审核标准、考核评分标准、答辩标准等,从而使综合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更加具体细致,有据可依。

(三)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和审查制度

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和审查制度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4]毕业设计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第一期生产实习完成后就开始,教务处会下达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知给学院,学院也就开始制订执行毕业设计的工作方案,一直到大四第二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完成,时间跨度基本上是一个学年。在这期间学校组织教学督导团在学院的配合下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过程督查。在督查的每个阶段,都有检查的侧重点,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督查。前期重点检查指导教师的遴选、选题的质量、开题的情况,具体细化到检查其课题报表、任务书、调研任务书、开题报告等;中期重点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展,如查看中期检查表,中期自查表(学生和指导老师用)等;后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情况、评阅情况、答辩成绩评定情况、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选情况,督查其成绩单、评语、优秀推荐表和评阅书等。

[ 注 释 ]

[1] 钱志文,朱i华.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122-124.

[2] 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