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13:43

质量监控论文

质量监控论文范文篇1

摘要随着1999年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这是各个高校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经费、资源不足,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过程管理不到位,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并论述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以及实施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监控质量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短短几年内全国各高校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数量有了数倍的增长。通过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了高校体制改革,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结构调整。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学科与专业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等暴露出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呈下滑趋势因此,因此,必须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一、构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师资、设备、实验室和图书等教学资源紧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有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致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各个高校都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是:毕业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考研、出国和各类资格考试的认证中去,还有一些学生利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时间补修其它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教学单位也非常重视就业率和考研率,对学生是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也重视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也忙于自己的学历、职称的提高,对学生无从顾及。可以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瓶颈因素。(二)教学经费、资源不足。虽然各个高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师资,加强硬件建设,但是相对学生数量的骤增,教师、实验室等资源匮乏已经是各个高校暴露得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名教师指导十几名学生,刚刚留校的助教就开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实验室容纳几十人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绝不可能提高。(三)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生数量大,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多样,学校采用笼统、粗放的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形成针不同专业的“多元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案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四)过程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各级部门,尤其是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尤其是抄袭、代做等情况不能完全无法控制,也是各个高校出现的非常严重的问题。(五)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估工作只局限于学校的层次,没有形成校、院二级评估机制,而且评估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不能真正发挥评估工作的真正作用。(六)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选题、答辩考核是否严格、公平和公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目前,各个高校非常重视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同时如何能更准确、更规范评定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也是各个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总之,抓好毕业论文(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渐完善它。[1][2][][]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2]一个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组织系统。要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职责清晰的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通常由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它主要包括校长、分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组以及教务处等相关机构,起着决策指挥、管理执行、监督评价的功能,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第二层次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第三层次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是进行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第四层次是学生,通过学生反馈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3]。(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制度系统。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与优化的建设机制,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应根据教育规律、国家政策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制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以及一系列激励制度和政策,而且学院也应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管理文件,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制度系统,涵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使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价方针,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了评价功能,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反馈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对于能否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可分为管理反馈信息、教师反馈信息、学生反馈信息。管理反馈信息来自于管理层,主要是学院级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者;教师反馈信息来自教师;学生反馈信息来自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通过建立质量反馈制度、开展阶段式检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存档检查)、建立多层次的反馈渠道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教育理论问题,又有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在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涉及到学校中很多管理部门、绝大部分教师和一届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受他们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监控正常运作。要使质量监控正常运作和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建立质量监控的评价标准,可以使质量监控能有的放矢;建立奖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队伍各方面积极性。另外,要优化质量监控环节,提高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就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在监控中的作用,使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便快捷,真正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体系。(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任务,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同时,应该随时掌握质量监控的实施过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四)分阶段实施,实现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质量监控体系应能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形成长效管理。总之,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设计(论文)的质量。全国各类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深入、持续的创新,不断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参考文献1.徐静年,潘小帆.走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3~42.蔡青.论地方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66~683.回春光.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5;6:29~32

质量监控论文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效果

目前,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由数量大发展步入质量大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在教学管理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加强信息反馈管理,包括校内和校外用人单位的信息,借以不断提高教学及其管理质量,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求得更大发展空间。现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教学信息管理实践为例加以论述。

一、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概述

(一)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及原则。教学信息反馈是指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掌握可靠的教学信息。这种反馈不仅来自于学生对教师,同时也来自于教师对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是随机陛、简约性和范例性。教学信息反馈的随机性是指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认真、耐心对待这些随机发生的事情,思维要周密,要按照“科学决策”的原则解决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简约性是必须的,教学信息越冗长越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的吸收。教学信息反馈常常以现实中的范例呈现,范例性的教学信息体现了信息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解决好每个范例,也就解决好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原则是及时性、可靠性和全面性。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是指捕捉最新的教学信息并及时处理,保证高速度、高效率地控制教学全过程。所谓可靠的教学信息反馈就是指确实反映教学实际情况的反馈信息,为师生、信息员、教学管理者所接受。全面性是指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信息,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不放过不易察觉的信息,全面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功能。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基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做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反馈又是控制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通俗地说,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系统就是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把信息库的信息分类发送出去,得到预定的效果,改进原状态的一个系统。从反馈系统理论出发来考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该系统中的控制过程在本质上与其他系统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系统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上。

二、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的必要性

(一)突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中可以加强管理的针对性。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维持现状”,即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通过教学质量监控,随时将教学管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管理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允许范围的偏差时,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趋于相对完善,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教学质量监控要达到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打破现状”。变化着的内、外部环境对学院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创新,就势必要打破现状,即修改已有的教学管理计划,确定新的目标和管理标准,使之更科学、更合理。

(二)形成信息平台,促进教学改革。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为师生构建质量信息平台,促进教学改革。构建质量信息平台的目的就是要收集信息、建立信息库、了解在教学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多是为了维持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现状。而打破现状,进行改革,是一个漫性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大量存在慢性问题。由于慢性问题所带来的对整个教学管理质量的影响,而使急性问题经常产生,因此更应于以解决。要使监控体系真正起作用,就要像医生衫治疾病那样,重点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存拍的慢性问题,打破现状,求得螺旋式上升,并进行札适应的教学改革。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运用信息反馈系统的要求是:处理、收集信息要及时、准确;通过教学管理训计划和监控管理,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便于进行各种目标的比较和择优;有助于教学管理预测与改革,也是对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要求。

三、基于信息反馈系统的教学质最监控体系核想

(一)明确监控管理目标。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监控管理目标自然是整个系统。这个系统从时间上看至少是四年一个质量周期,因为教师与学生每年都有进有出,每年都有相同的监控管理内容。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本身是以纵向系统为主线、为根基,以横向的联系、比较为复线、为参考。所以,我们监控的重点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人学新生教育、课程质量、实践环节、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二)建立相应数据库

1.从人学新生的质量方面获取信息。包括录取成绩、进校后的素质摸底监测、身体状况等。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角度看,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看,掌握这些信息监控“原材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便于作出正确管理决策。

2.从教学常规检查方面获取信息。教学常规检查包括教师教案检查、学生作业抽查、课堂教学秩序检查等,掌握这些信息是为了监控教学的正常秩序,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3.从听课、评课方面获取信息。包括干部听课(指行政管理人员、领导、专家听课)、同行教师听课、用人单位及行业企业专家听课等。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听课制度是广泛收集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4.从教学督导方面获取信息。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非常重要,因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较为年轻。教学督导制度的坚持和良性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更有利于教学质量调控。因为教学督导员大都是老教授,经验丰富,所以,他们提供的信息尤其重要。

5.从教学信息员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教学信息员制度是一种日常教学信息的收集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这是一种动态的教学信息运行过程,主要是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信息。

6.从学生评教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评教是全员参与、面宽量大。统计资料显示,学生评价的准确度往往高于干部评教、同行评教,所以这是教学监控管理中重要的信息数据。

7.从教师评学和学风检查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这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制度。教学应该是互动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优劣,必然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过程。因此,必须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调控。

8.从成绩考核方面获取信息。尽管各高校都有教师阅卷后的试卷分析与评价意见,但是往往流于形式,缺少总结与分析评价,缺少奖惩措施。这是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一个缺失,不利于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信息都应反馈到教学的输人端,采取相应措施,直接影响下一次的教学输人和再输出。

9.从毕业生就业状态调查方面获取信息。毕业生上岗后是否适应岗位需求,直接反应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的高低。所以,这方面的信息尤其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

(三)质量监控中几项信息反债措施

1.教学通报。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凡是教学评价和诊断,都将结果通报给相关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师,有的甚至要全院通报。通报的目的是激励先进,促使后进者改进工作。同时,通报后应及时跟上思想疏通工作。

2.教学例会纪要。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常规的教学检查、学风检查、教学信息员反映的问题、教学督导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等,都通过教学例会纪要形式进行反馈。

质量监控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巡堂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力图通过对巡堂重要性、当前巡堂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工作重要性的阐述,使人们逐渐重视这一容易被忽视的管理行为。

一、巡堂定义

巡堂,顾名思义,巡视课堂。当前对巡堂的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教师角度,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在课堂内来回走动,观察学生,获得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教学成果;另一个是从行政管理角度,指行政部门,包括教务处、督导室、院领导等,通过对课堂的巡视,充分掌握教师教学情况,了解教学环境,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状况、教学环境建设等进行有力监控,提升整个教学质量。本文旨在探讨行政管理角度的巡堂。

二、巡堂重要性

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巡堂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巡堂不但可以监控教师教学质量,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亦可以掌握整个教学环境的状况,查缺补漏,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1.监控教师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其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巡堂可以有效地督促教师,不迟到、不早退;规范课堂管理,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约束;不随意调课、代课,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经常性的巡堂,还可以激励教师,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提升个人教学水平、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巡堂既能监控教师教学质量,也能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巡堂的过程中,可以轻易地发现学生迟到、早退、不注意听讲、开小差等问题。比如,学期初的巡堂,可以发现学生迟到现象是最普遍性的问题;而节假日前的巡堂,学生的早退现象又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讲课生动有趣的教师,学生专注于听讲,讲课枯燥无味的教师,学生开小差现象严重等。巡堂的过程,是掌握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反馈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风建设提供依据。

3.掌握教学环境

巡堂的过程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整个的教学环境。巡堂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学设备存在不足,实训场地相对缺乏,教学管理存在漏洞等。通过巡堂可以发现,学期初是教学设备问题的高峰期,由于一个假期的停用,很多设备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课堂的教学秩序和教师的授课计划。而学期尾,是学生实训的集中时段,巡堂的过程中如果看到大量的学生集中在某个场地、一项操作学生轮流操作等,这显然是实训场地不足造成的。巡堂的过程中还可以凸显很多细节性的教学管理问题,如课表排列的问题、上下课时间的问题、教室冲突的问题等等。

三、巡堂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

巡堂是掌握教学状态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是,很多学校都不是很重视这一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作为一种常规性的细节性管理行为,巡堂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容易被忽视和省略掉。其次,在功利的熏陶下,很多领导都希望通过一种有力度有号召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这种常态性的缓慢见效的工作,自然容易被忽视。再者,虽然学校管理条例中有巡堂这一工作要求,但是没有多少人真正做过,自然无法体会巡堂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也就越发地无法使这项工作得到重视。综上原因,虽然教学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学校的校长,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如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督导室等都应参与到巡堂的工作中,但从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巡堂大多是由督导和教务处的个别工作人员来完成的。

2.形式化严重

由于没有重视该项工作,巡堂自然成了一种形式。有些部门领导,为了完成这一管理责任,每个学期只象征性地到教学楼、实训楼走一圈,很少能仔细观察,自然无法发现问题,也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3发现的问题难以解决

巡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属于教师,或者学生个人行为的,比较容易及时纠正,但是涉及到管理方面的,由于学校行政部门较多,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明确等问题,由于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脱,很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

四、如何充分发挥巡堂的重要作用

1.真正重视巡堂,不搞形式化

学校工作无巨细,细节之中最容易发现问题。巡堂的过程是真正的深入课堂,走进教学一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很多我们教学管理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应当真正重视这一工作,从思想上端正态度,不能单纯会议强调工作的重要性,要从实际行动中重视,尤其要带头做好这一工作,不搞形式化,要通过巡堂,真正地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公务员之家:

2.建立规范的巡堂制度

一项工作无法真正落实,追其原因,主要是制度的不健全。若要将巡堂工作做到位,充分发挥巡堂的作用,就应当建立规范的巡堂制度。制度中,要明确各个部门在巡堂这一工作中的分工职责,有效督促各部门重视这一工作。还要明确巡堂的内容,对可能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等。

3.更多的部门参与到巡堂

有些人认为巡堂只是教务处和督导室的职责,这是很不客观的。巡堂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问题,往往牵扯到多个部门。如学生迟到早退的问题,牵扯到学生处的管理和系部的学生管理;教学设备问题,牵扯到总务处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教师调课、代课行为,牵扯到系部和教务处的教学管理问题等等。为了能够真正的解决巡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让更多的部门加人到巡堂的队伍中来。

质量监控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对教学质量的概念认识不清、教学质量监控的范畴界定不明确等具体问题,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构建控制和监督等两大系统,解决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漏洞。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各层次、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教学质量的各要素,都应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

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目的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学校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的评价、监督、诊断,对学校行为实施调节的反馈系统,是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体统。它是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全面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全部环节,为教育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证。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中都具有规范教学标准、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质量的概念认识存在差异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在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与科学发展逻辑基础上,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现在和未来的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充分程度。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教学质量是个综合化概念,教学质量高低的衡量应包括教学、学习以及质量管理等一组综合指标。二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教师与学生(师生关系——最大因素)、教学条件、教学基本建设(课程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学管理水平等。三是教学质量是动态概念,是渐进的、累积而成的。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范畴界定不明,监控范围较窄

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以学生和教学督导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主。而教学质量监控应包括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不仅是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环节;还包括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环境优化等范围。

(三)教学质量监控作用发挥不充分,没能起到标杆作用、促进作用、改进作用

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强调了外部监控与评估,对校内的监控与评估工作做得不多,主要对学生评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没有涵盖教学的各环节。应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的监督、控制与评估,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学质量信息采集时效性较差,缺乏动态管理和调整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院校都比较重视各种终端信息的采集,但对于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发展性的信息关注不够,不利于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的关键点不明确、不全面,或者控制节点的相关标准不配套、不健全,形成一种用几个监控点的质量代替整个教学过程质量,以偏概全的情况。

(五)教学质量监控的性质不明确

只注重了院校或部门之间的横向评估,缺乏院校或部门之间的纵向比较,对院校或部门的纵向发展速度没有进行必要的关注,进行的教学质量监控是总结性的,而不是形成性的,因此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框架

针对上述问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贯彻全局监控、全程监控、全员参与、切实可行的原则进行构建,建立两个系统:控制系统和监督系统,控制靠系统,监督重方法(或过程),应按照效用性、可行性、适当性、准确性的原则,建立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不同的系统对应不同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以关键点控制为抓手,对每一个控制关键点,制定特定的控制依据,使用一种或几种监督方法,通过监督机构(组织或个人),按照“策划一执行一评估一改善”的运行步骤组织实施,形成完整的质量监控系统。

(一)控制系统的构建框架

控制系统可以建立涵盖教学质量所有层面的教学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效果等三个子系统,其中教学建设子系统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与管理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与交流、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环境优化等七个关键点为抓手;教学组织与管理子系统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教研室教学质量考核、系部教学质量考核、顶岗实习管理考核、教学过程考核等五个关键点为抓手;教学效果子系统以考试成绩、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就业率、用人单位质量评价等六个关键点为抓手,制定上述十八个控制节点的控制依据,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质量监控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中国农业大学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全程性、可行性、发展性为原则,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标准,而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育部2007年连续下发两个文件,要求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要素和教学的各个环节或过程,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使其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监控与评估的体系,它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科学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当前,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若不注重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就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国农业大学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监督工作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功效,中国农业大学在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非常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全程性原则

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涉及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相应质量。因此,质量监控系统应能对教学各环节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地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可行性原则

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的差异,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的标准、监控目标和方法,便于组织实施,并依据学校的发展及时调整监控指标体系、监控方法等,使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运行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运转。

(三)发展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是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诊断,重点放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改进教学工作上。通过质量监控力求使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将教学质量监控作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反馈系统“四大体系”构成的“三阶段、三环节、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在学期初、学期中、考试周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督察;对课堂教学、实习实验教学和毕业实践三个重要环节进行全面监控;通过校院领导、视导组专家和学生信息员三个层次进行监控,形成了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提高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分为校院领导、视导组专家和学生信息员三个层次,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由学校校院领导组成的决策指挥中心,确定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与标准,制定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政策,指挥与协调学校关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总结学校关于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经验与教训;教务处等职能机构和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工作职责范围内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视导组和同行专家处在教学的第一线,负责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状况、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可以对教学工作的运行过程及质量状况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经验和问题,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信息员作为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每时每刻都在获取教学信息,他们能够及时反映教师在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及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根据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效实现了对教学活动的全程质量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监控制度体系涵盖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考核管理、监考职责、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新办专业、优质课程、教材选用、教学检查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涉及学生选课、转专业、辅修、双学位、科技创新、学科竞赛、违纪处分、本科教学基本规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表等基本文件的制定要求)、教学事故处理、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与奖励、教育教学评优工作等,在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稳定教学秩序、教学运行的有序、规范起到了保证和促进作用。

各学院还根据学校对主要教学环节的规范要求,结合本院特点,补充制定了若干具体的质量标准、考核和管理办法。目前,学校执行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规范、合理,易于操作,能适应学校各专业、各教学环节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监督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按照质量标准对各教学环节进行严格要求,以质量标准为准绳,在充分依靠广大教师,严格执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检查、学生评教、领导干部听课等措施,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质量标准。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具体措施包括:

1.教学检查制度。学校成立校级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在学期初、学期中、考试周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巡视,同时辅助不定期检查。通过检查随时把握教学情况,稳定教学秩序,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调控。

2.本科教学视导组制度。本科教学视导组是监控教学质量的专家组织,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学视导组的职责是对教学工作的运行过程及质量状况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督教、督学、督管理和专项评估监督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状况、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3.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信息员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信息员管理系统”及时向教务处反馈有关教师在教学秩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及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的信息以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其他有关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员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使学校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

4.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校院领导在其中教学检查期间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营造出全校各级领导都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尊重教师、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

5.学生评教制度。组织全体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生通过教学评价网进行网上评教。对连续两年评价结果为优秀的课程及任课教师给予通报表扬;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和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评优活动的依据之一。

6.教学事故追究制度。对于在课堂环节、考试环节、教学管理等环节因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对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学校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教学事故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严肃了教学纪律,确保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信息的反馈系统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迅速解决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务处定期印发《教务通讯》、《教学信息》,不定期举行师生教学座谈会、教学指导委员座谈会和毕业生教学工作综合评价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教学信息,加强信息汇总与分析。学生信息员通过登陆教学信息员管理系统向教务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评价结果由学院领导直接向教师本人反馈,学校和学院均不公开公布教师的评价分数。此外,BBS教学论坛、教务处长信箱、教学管理人员电子信箱、教学投诉电话等也提供了教学信息反馈途径,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反映意见的渠道。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形成高效的信息管理与反馈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全面性。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

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活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强化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通过对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检查,进一步强化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确保本科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战略布局上,注重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分工联系各个学院,定期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督促学院加强教学工作。同时还有效落实各级领导听课制度、考试巡视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始终坚持把本科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促进了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也是对教师的培养过程。_4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工作,在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能力、绩效差异的同时,使教师及时的发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了解自己的长处。一些教学上成绩卓著的教学工作者受到肯定和表彰,学生评价分数过低、视导组检查认定教学效果较差的个别教师,由各学院安排专人对其进行指导帮助。从近三年的学生评教统计结果看,平均分数明显提高,低分教师不断减少,2007年秋季学期年全校教师平均分92.41分,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3个多百分点,课程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教学质量监控对促进教师改进与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非常明显作用。

(三)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仅鞭策了教师,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对教学的意见和需求,增强和教师的教学交流。基于网络的评教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参与积极性高,2007年秋季学期学生评教参评率达到了83.90%,学生信息员登陆系统4600余次,提供了1600余条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严格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形成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

(四)增强了学院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质量监控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在医学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和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高等医学教育的定位和特色,紧抓教学质量这一办学生命线,从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效果方面的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调节,促使教学沿着计划的方向进行,达到监控的目的。随着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跨越式发展,结合高等医学教育的高等性、专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教学定位和内涵特色,应紧抓质量这一办学的生命线,构建由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三部分组成的不断完善的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l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包括实施方案、教研室基本职责、教学秘书管理条例、主讲教师遴选制度、课堂教学主讲制实施条例、教案讲稿基本要求、课堂质量监控方案等一系列课堂质量监控的制度和文件,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在制订制度的基础上,配合教研室和教学秘书的具体工作,每年定期进行主讲教师遴选,实行主讲教师聘任制。对主讲教师实行自愿报名、院内试讲,由经验丰富的特聘专家评估、符合要求者方能成为下一年的主讲教师;遴选结束后,完善主讲教师培训制度,通过组织主讲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教学管理文件和规定,聘请教育专家讲授最新的教学动态和教学方法,使主讲教师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成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专家组,由经验丰富的特聘专家组成,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履行对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阶段性指导和随机评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素质和教案讲稿进行评议,结合学生评议、同行评估以及自评,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汇总后及时将评估专家和评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教研室以及教师本人,客观而真实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引导和促进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定期召开评估专家座谈会,听取评估专家对我院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到教研室以及教师本人;配合学校的教学督导,定期组织教学观摩、进行讲课比赛等等教学活动,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位教师在互学互评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建立教师教学激励制度,通过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上课课酬挂钩,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主动意识。

2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本着“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建立“初期接触病人——中期临床见习——后期临床实习”不间断、循序渐进的临床实践模式,在长期的临床教学管理中总结出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案:

2.1建立网络式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的临床管理机构

其网络是上有主管院长、医教科长、教学办主任,中有各科临床教研室主任、科总住院医师以及每一个带教教师,下有实组成管理网络。

2.2形成规范的临床管理文件,促进临床管理规范化

通过制定《临床带教工作管理规定》、《临床带教质量管理办法》,遴选和聘任临床教学主讲教师;提出临床科室研究生带教基本要求、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指导原则等等临床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使临床教学管理逐渐规范化。

2.3教师层面的管理和质量监控,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一方面学院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在带教教师中实施临床教师主讲制,对临床主讲教师实施聘任制,规定临床主讲教师的任职条件、任职职责等。在实习过程中,实行临床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一是实习生对带教教师实行“背对背”评估,评估成绩将作为评选优秀科室、优秀带教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是实行临床带教抽查制度,规范科室临床带教行为,实施对包括教学管理文件、实习生考勤登记、实习安排表、实习生登记册、出科考试试卷、临床小课登记表、临床小课讲稿、教学查房登记表、典型病例讨论登记册、实习生临床操作登记表等等教学内容的抽查,同时对临床科室的临床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并将抽查情况和评估成绩与相应的课酬、科室绩效和教研室绩效挂钩,从而加强临床科室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督促临床科室按时按量完成临床教学活动。

2.4学生层面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加强实习生管理力度

每年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等五门课程基础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能否进入临床实习的决定条件,以强化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学习,为进入临床打下基础;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专门开设医德医风教育讲座,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学生进人病房实习后,明文规定,必须每周完成手写住院教学大病历两份,带教教师批改后按时上交,其书写质量将纳入病历质控范围,以此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在各临床科室定期安排临床小课和示范操作的基础上,利用模拟实验室这一有力的资源,分组分批组织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进行临床轮训前的准人考试和临床轮训后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保障学生在临床轮训中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水平。

2.5加强与教学基地交流,创造良好的基地教学环境

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到教学医院就实习管理问题进行磋商,共同探讨临床教学实习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协助各教学医院整理教学资料、完善教学制度、强化教学意识、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一方面定期到教学基地进行临床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查房、临床小课、示范操作等,组织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参加,通过院内院外的互相观摩、评估、学习,达到坚持正确的导向指导、帮助评估对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使其建立质量意识和健康发展运行机制的目的;一方面每年为教学基地医务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机会,提高基地教师的业务和带教水平。

3构建和优化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制

3.1教研室规范化建设

为进一步使教研室管理更加规范化,要求教研室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和系统的教学行为,逐渐形成教研室建设规范化。其建设指标包括教研室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情况、教学质量监控材料、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成果等7个一级指标,涵盖了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临床实践以及科研成果等多方面的内容。强化了教研室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使教研室更有序、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其工作性质、规程和作用,从而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研究整体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质量监控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在医学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和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高等医学教育的定位和特色,紧抓教学质量这一办学生命线,从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效果方面的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调节,促使教学沿着计划的方向进行,达到监控的目的。随着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跨越式发展,结合高等医学教育的高等性、专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教学定位和内涵特色,应紧抓质量这一办学的生命线,构建由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三部分组成的不断完善的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l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包括实施方案、教研室基本职责、教学秘书管理条例、主讲教师遴选制度、课堂教学主讲制实施条例、教案讲稿基本要求、课堂质量监控方案等一系列课堂质量监控的制度和文件,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在制订制度的基础上,配合教研室和教学秘书的具体工作,每年定期进行主讲教师遴选,实行主讲教师聘任制。对主讲教师实行自愿报名、院内试讲,由经验丰富的特聘专家评估、符合要求者方能成为下一年的主讲教师;遴选结束后,完善主讲教师培训制度,通过组织主讲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教学管理文件和规定,聘请教育专家讲授最新的教学动态和教学方法,使主讲教师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成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专家组,由经验丰富的特聘专家组成,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履行对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阶段性指导和随机评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素质和教案讲稿进行评议,结合学生评议、同行评估以及自评,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汇总后及时将评估专家和评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教研室以及教师本人,客观而真实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引导和促进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定期召开评估专家座谈会,听取评估专家对我院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到教研室以及教师本人;配合学校的教学督导,定期组织教学观摩、进行讲课比赛等等教学活动,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位教师在互学互评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建立教师教学激励制度,通过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上课课酬挂钩,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主动意识。

2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本着“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建立“初期接触病人——中期临床见习——后期临床实习”不间断、循序渐进的临床实践模式,在长期的临床教学管理中总结出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案:

2.1建立网络式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的临床管理机构

其网络是上有主管院长、医教科长、教学办主任,中有各科临床教研室主任、科总住院医师以及每一个带教教师,下有实组成管理网络。

2.2形成规范的临床管理文件,促进临床管理规范化

通过制定《临床带教工作管理规定》、《临床带教质量管理办法》,遴选和聘任临床教学主讲教师;提出临床科室研究生带教基本要求、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指导原则等等临床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使临床教学管理逐渐规范化。

2.3教师层面的管理和质量监控,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一方面学院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在带教教师中实施临床教师主讲制,对临床主讲教师实施聘任制,规定临床主讲教师的任职条件、任职职责等。在实习过程中,实行临床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一是实习生对带教教师实行“背对背”评估,评估成绩将作为评选优秀科室、优秀带教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是实行临床带教抽查制度,规范科室临床带教行为,实施对包括教学管理文件、实习生考勤登记、实习安排表、实习生登记册、出科考试试卷、临床小课登记表、临床小课讲稿、教学查房登记表、典型病例讨论登记册、实习生临床操作登记表等等教学内容的抽查,同时对临床科室的临床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并将抽查情况和评估成绩与相应的课酬、科室绩效和教研室绩效挂钩,从而加强临床科室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督促临床科室按时按量完成临床教学活动。

2.4学生层面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加强实习生管理力度

每年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等五门课程基础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能否进入临床实习的决定条件,以强化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学习,为进入临床打下基础;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专门开设医德医风教育讲座,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学生进人病房实习后,明文规定,必须每周完成手写住院教学大病历两份,带教教师批改后按时上交,其书写质量将纳入病历质控范围,以此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在各临床科室定期安排临床小课和示范操作的基础上,利用模拟实验室这一有力的资源,分组分批组织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进行临床轮训前的准人考试和临床轮训后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保障学生在临床轮训中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水平。

2.5加强与教学基地交流,创造良好的基地教学环境

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到教学医院就实习管理问题进行磋商,共同探讨临床教学实习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协助各教学医院整理教学资料、完善教学制度、强化教学意识、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一方面定期到教学基地进行临床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查房、临床小课、示范操作等,组织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参加,通过院内院外的互相观摩、评估、学习,达到坚持正确的导向指导、帮助评估对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使其建立质量意识和健康发展运行机制的目的;一方面每年为教学基地医务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机会,提高基地教师的业务和带教水平。

3构建和优化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制

3.1教研室规范化建设

为进一步使教研室管理更加规范化,要求教研室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和系统的教学行为,逐渐形成教研室建设规范化。其建设指标包括教研室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情况、教学质量监控材料、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成果等7个一级指标,涵盖了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临床实践以及科研成果等多方面的内容。强化了教研室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使教研室更有序、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其工作性质、规程和作用,从而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研究整体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质量监控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构建函搜教育教学质童监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加强函授教育教学质黄监控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构建函授教育教学质童监拉体系、监拉内容和实施监控的方法、措施。

提高函授教育教学质量是函授教育永恒的主题和生命线。如何使函授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有效地得到实施,使其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建立灵活有序、实用高效的函授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如何充分发挥函授教育教与学双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构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管理,根据新的形势制定新的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函授教育需要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提高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函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函授教育自身的规律性所决定的,函授教学质量是各种教学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具有多因素性、模糊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影响函授教学质量的诸多要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对各要素在教学全过程中加以有效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含教师、学员、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全员质量管理和教学计划实施中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管理。而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技术基础是教学质量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及其有关因素做出系统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状态做出判断,以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

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就是要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获取和提供的信息,为改进教学与决策服务,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大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把质量监控真正贯穿和具体落实到函授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其基本内容为: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系统,系统地收集从招生到毕业整个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便客观公正和有针对性地监控、评价我院函授教育教学的工作状况。2,加强函授教学工作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建立明确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对函授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评估,以有效地加强对函授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

二、构建监控体系,实行全方位的管理

成人教育学院近年来以不断提高函授教学质量为主线,积极研究和探索确保函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函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然而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又是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人才质量缺乏显形指标,不同于一般产品质量,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相应的技术参数来测定。人才质最形成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和综合性,反映了教育的特殊性,影响人才质量的多因家性和不易评判性。因此,必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实现教学质量目标提供保障。长期以来,一些管理者都比较注重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而对贯彻实施过程和效果注重不够,使得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多层面的、各因素彼此联系的、动态的并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函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本着“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把监控重点放在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要素和关键环节上。在对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众多环节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应以对二级学院、系(部)教学工作状态监控、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和学员学习质量的监控及教学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为重点。

1。加强对函授教学工作状态的监控。二级学院、系(部)教学工作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函授教学质量的基本单位。他们的教学工作状态和质量,直接体现函授教学工作状态和质量。为此,函授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从这一层面抓起。通过对二级学院、系(部)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估,强化教学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规范管理。(1)根据函授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规定,加强各教学环节的管理,(2)加强函授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3)加强函授教材建设,是提高函授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函授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4)加强和建立有序化的教学管理。定期检查考核二级学院、系(部)函授教学工作的运转、管理制度的实施、教学计划的执行、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函授学籍档案管理等。让系级发挥函授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不仅是对函授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而且也是系级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系级建设,充分发挥其函授教学监控的效能。

2。加强对函授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课程是教学计划中最小要素,教学质量是由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机组合而成的。在函授教学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基础层次。只要其核心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学质量达到基本要求,其总体的教学质量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只要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总体的教学质量就会有相应的提高。主要应从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几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课程评估工作,并以此推动优秀课程的建设。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以课程评价为手段,以主要基础课建设为重点,以优秀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成教院作为主管部门应聘请教学顾问或教学督导组,对各函授专业的各门课程教与学情况进行考察了解,有计划地开展课程评价,评选优质课程,促进函授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评估要调动广大任课教师、学员和教学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只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程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做到以建为主,以评促建。

3。加强对教师的函授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1)尽量把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安排到函授教学第一线,让他们担任主要或重要的教学工作;(2)对上函授课的青年教师要指派中老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使他们尽快熟悉教材,掌握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3)组织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促进;(4)举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5)建立领导听课制度,是实施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于领导及时客观地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改进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开展由函授学员、同行、领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评估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状态和质量。评估结果直接与院内津贴挂钩,同时对评估优秀的教师,由学院授予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其次是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相挂钩,真正体现优者受奖,劣者受罚。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有关奖项来奖励那些教学质量好的优秀教师。

4。加强对函授学员学习质量的监控。学员是函授教学活动的主体,学员的学习质量是教学质量的最终表现,通过对学员学习质量的有效监控,可以全面反映函授教学工作状态,特别是函授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对学员学习的监控中,主要应采取的措施:(1)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在主要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上,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2)面授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凡不参加面授或面授缺课达1/3者,不得参加当次面授课程考试;(3)实行函授作业检查批改制度。作业是检查函授生平时自学情况的主要形式,是督促学员自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函授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4)加强函授考试管理。考试是考核、检查教学质量,测定函授学员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加强考试管理,对克服目前考试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增强考试的客观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对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加强教学法规的建设和宜传力度,严肃查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把在普通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淘汰制等学籍管理机制引人函授教育,以充分调动函授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5。建立健全函授教学信息反该网络。收集教学信息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全面准确地收集教学信息是进行函授教育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有效性和预见性的保障,是对教学工作实施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质量如何,不能只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检查,更应该重视深人调查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广泛、及时地收集教学信息,正确把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作为加强函授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为此,应建立函授教学信息反馈机制,而信息主要来自:(1)函授班级干部及学员反馈的意见;(2)上函授课的任课教师及函授教学管理人员反馈的信息;(3)同行评价反馈的意见;(4)院领导听课与系统性检查反馈的意见;<5)院督导组专家听课与定期检查反馈的信息。成教院教务部应对收集到的信息按问题类别进行分析整理,再反馈到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以便及时加以解决。成教院通过函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的信息,发现各阶段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和采取相关措施。函授教学质量信息涉及的对象多,时间长,信息量大,要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建立高效的函授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处理系统。

三、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质量监控论文范文篇9

应收账款质量指的是应收账款转化成货币的质量,也就是应收账款流动性的体现。具体体现在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回收率、坏账的比率等等。应收账款质量监控,就是对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进行评价监控,使企业的应收账款保持在合理的水平,这对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促进作用。

对应收账款质量实行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应收账款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效地预防坏账的发生。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内容,包括信用政策的制定、赊销的发生、收账、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2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2.1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2.1.1生产部门

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为销售部门争取市场上的主动权。要想建立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生产部门必须在技术指标、外观设计、性能用途等方面狠下功夫,使本公司的产品较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更具有先进性和经济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1.2销售部门

一般销售业务要经过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接受顾客订单、记录销售和收回等流程。销售部门一方面要确保向企业信用部门提出合理的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应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办法,使应收账款的回收率成为销售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使销售的完成与收款和个人收益捆绑起来,与个人收入挂钩,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2.1.3信用部门

信用管理部门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其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2.1.4财务部门

主要负责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报告制度,形成定期与不定期对账制度。财务部门要改变事后记账的状况,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其核算与监督职能;而财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本企业业务的操作流程,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管理模式设置相应的业务控制点。另外,财务核算部门应主动与业务部门沟通,准确了解有关情况后再进行有关核算,确保账实相符,对于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隐患,应加强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坏账可能损失情况。

2.1.5审计部门

审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应收账款监控制度;二是检查应收账款监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玩忽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收回。

2.2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2.2.1数量方法

主要是应用相关财务指标对应收账款进行质量监控。这些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利用这些指标,企业可以监控财务管理状况,了解并监控应收账款质量。

2.2.2非数量方法

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非数量方法主要是PDCA循环工作法。按照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应从事前控制(Plan)、事中控制(Do)、事后控制(Check)及反馈控制(Action)四个环节来动态地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全面提高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质量。

(1)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是指在应收账款正式形成之前,对产生应收账款及影响其及时足额收回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一套能适应本企业具体情况的应收账款事前控制制度,以减少不合理应收账款的形成,预防坏账发生和应收账款被长期占用。

事前控制应做好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在年度计划中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在公司中长期财务政策中,根据行业特点和公司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账期,此平均收账期在允许指标值的上下几天内浮动,并可以在年度计划中明确当年的平均收账期。

事前控制突出的是预防,集中体现在健全机制和制度约束两个方面。责任管理就是针对应收账款经常出现的情形,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实现事前控制。主要内容应有: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对某一家客户在某个时段的欠款应由业务经办人员负责,对公司全部的客户尽可能落实到个人;明确规定应收账款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公司;明确规定对超越权限形成应收账款和坏账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隐瞒、变更应收账款事项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不按程序办事形成应收账款和坏账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

(2)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赊销业务经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批后,对在企业内部发出商品、办理赊销手续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首先为了防止因商品质量、数量和价格等方面产生纠纷而导致应收账款遭拒付,企业应由财务人员和赊销审批人员直接参与商品发出过程的监督和销售合同的审查,保证销售的商品与合同所规定的要求一致,并且计算准确、单据齐全。赊销凭证和记录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的发生时间、金额及责任人等全面情况,要求做到每笔应收账款都有“证”可依,有据可查、以便事后控制。这个控制过程往往被人忽视,好像对其监控可有可无。事实上,每笔应收账款形成后,为了确保应收账款按期收回,必须建立应收账款风险的监督预警系统,对应收账款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顾客拖欠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限。事中实施控制既是事前控制的延伸和拓展,又是事后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因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事中控制应加强账龄分析,建立预警系统。据了解,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顾客是故意推迟付款的,所以,全面掌握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以便准时地催收欠款是非常重要的。账龄分析不仅能使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催收,而且还为事后控制中的如何化解不良资产风险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建立应收账款到期预警系统并及时报告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日常监控,促进合作交流。实践表明,在大量的货款拖欠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贸易过程中双方对货物质量、包装、运输、交货时间以及结算等方面的纠纷所引起的,而这些纠纷往往又是因为买卖双方未能及时沟通造成的。因此,在信用期内就与顾客进行沟通,无疑为及时解决纠纷赢得了时间,从而为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扫清了障碍。同样,加强沟通、提醒等有利于向故意拖欠及习惯性拖欠的顾客施加压力,从而减少无争议的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赊销业务,应收账款已形成,为保证应收账款债权的及时足额收回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管理工作。

事后控制应采取稳健原则,及时消化风险损失。对于应收账款不良资产的风险在会计处理上可采用稳健性原则,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这是企业弥补坏账损失、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在现行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基础上,选用销货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能较真实地反映不同期限和结构的应收账款之间发生坏账损失的差异,以利于加强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的风险管理。

按照应收账款形成后是否逾期时间的长短,可将应收账款划分为未到期应收账款、拖欠应收账款、收款失败应收账款三种类型。企业应针对各种不同过期款项制定不同的催收方式,同时考虑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这即是收款政策的主要内涵。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宜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客户和市场;对过期稍长的顾客,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款;对过期较长的顾客,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长的顾客,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请诉讼等等。另外,催收账款要发生费用,某些催款方式的费用还会很高。一般来说,收账的花费越大,坏账损失也就越小。

(4)应收账款的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桥梁,是指根据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情况,填写应收账款执行分析表,指出各控制环节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事前控制阶段,重新评估事前控制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如减少对某客户的信用额度直至取消信用额度等,以便将应收账款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3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2.3.1制定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也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也是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宽松的信用政策可以争取到客户,扩大销售,同时带来高额的销售利润,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使催收应收账款的工作加重,坏账风险增大;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可以减少坏账损失,但同时也会使销售额下降,减少销售利润。因此,企业应在信用政策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2.3.2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

通常采用“五C”系统进行评估,信用“五C”系统指的是: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等五个方面。在从企业财务报表、银行证明、往来企业证明中收集、整理客户资信后,即可采用“五C”系统分析客户的信用程度。其具体做法是: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分制,即将反映客户的财务实力、经营状况等有关数量指标,按照一定标准予以打分,然后汇总计算出各个客户的信用总分,最后再将各个客户的信用总分,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分数越低排在前面,表明信用质量越好,风险越低。企业可根据对分数较低的客户提供较优惠的信用条件,对分数较高,风险较大的客户,企业可拒绝提供信用条件。

2.3.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立赊销审批制度,所有的赊销业务必须经过有审批资格的经办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不同的销售金额应由不同级别的经办人员授权审批,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经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巨大的应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建立权责责任制,落实责任,并与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各经办人员对其审批的赊销额进行事后监督,直到收回款项为止。

2.3.4建立会计核算和监控制度

会计部门应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的余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对发现有欠账、接近信用期的客户应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销售部门以及信用部门反映,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客户还款、欠账情况。企业会计部门还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企业供销部门及有关经办人员应积极配合财会部门做好此项工作。

2.3.5建立责任中心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采取避免遭受损失的措施,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的发生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以便于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以及减少坏账损失。同时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以业务人员为主、财务监察人员为辅的催收欠款责任中心,将收回远期陈欠和控制坏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纳入销售人员与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增强销售人员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

2.3.6制定应收账款回收、催收方案

对于一些在信用期外的应收账款或毫无迹象表明有还贷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收账部门应及时地制定出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对于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需要安排的收账人员及收账的日程安排也应一并汇报,以防止有的企业出现收账人员收回款项后携款私逃使企业遭受损失的现象。

对部分不能收回的账款实行风险转移。首先可以采取资产流动性上的转移,即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资产。由于票据是字面字据,比应收账款具有更强的索取权,票据可在未到期时向银行申请贴现,也可以背书转让,流动性更强。当企业不能及时回收账款时,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再次是对象上的转移,以其应收账款的部分或全部为担保品,在规定期限内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可以将应收账款全部出售给金融机构,这样的方法已在一些西方国家实行。最后还可以实行方向上的转移。当发现应收账款很难收回时,企业可以灵活处理,从客户手中购回自己需要的资产,以抵补这部分应收账款,即企业可以将这部分应收账款看作是事先预付给客户购买资产的款项,从而实现了应收账款方向上的转移。

2.3.7加强内部审计

企业不仅要对拖欠货款的顾客加强监控,还要对销售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目前,有些销售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和工作上便利条件,周旋于企业和外地顾客之间,将收取的货款不入账或推迟入账,从而挪作他用、甚至据为己有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坚持对企业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核算、管理、催收及回笼等环节的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弊端,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资金体外循环,以降低风险,避免呆、死账。

3结论

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与正确地运用应收账款,是企业灵活运用现代营销手段的方法之一。对应收账款,关键的是应收账款的持有水平,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应收账款是否进入良性循环,即应收账款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的问题。

确保应收账款质量,需要建立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三个子系统,一个是提供组织保障的组织体系,一个是提供方法支撑的方法体系,最后是提供制度保障的制度体系。通过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作用的发挥,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亚影,王芳.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北京城市学院报,2005,(4):62-66.

[2]陈图松,张福康.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建立.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93-95.

[3]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会计之友,2005,(5):23-24.

[4]杨公文.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北方经贸,2007,(5):58-59.

[5]丁金彦,徐文学.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及管理.商场现代化,2007.

[6]陈海清.对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探讨.财经界,2007.

[7]胡晓东.企业应收账款的全过程管理策略及其应用.现代管理科学,2007,(4):99-101.

[8]张津毅.试论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会计之友,2007,(3):28-29.

[9]史宁宁.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财会研究,2005,(7):27-28.

[10]赵惠芳,尤兰兰,徐晟.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经济性研究.财会月刊,2005,06:50-51.

质量监控论文范文篇10

一、医疗纠纷概述

医疗纠纷特指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行为及其后果和原因产生异议时所引发的纠纷。医疗纠份有其自身的特点:

1,医疗纠纷特指发生在医患双方间的纠纷。这里的"医方"主要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这里的"患方"不仅指患有某种疾病、伤痛或功能障碍的患者,还包括并未患病或受伤,只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健康检查、免疫接种及其他特殊服务(如美容、接受绝育手术等)的就诊人员。

2,医疗纠纷的客体为生命权或健康权。在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的分歧总是围绕着在医疗活动中患者的人身健康是否受到医疗行为的损害,以及这种损害是否是合理、合法展开的。也就是说,医疗纠纷是围绕该医疗行为是否实施了错误的诊断、治疗和操作等医疗行为,并且该错误的医疗行为直接导致患者出现了不良后果。

3,引起医疗纠纷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医疗行为。也就是说,引起纠纷的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的诊疗康复、预防保健及其他应就诊人的要求所采用的医学方法而实施的针对就诊人的人身健康的特殊服务行为,而不是其他行为。

二、举证责任及其法律特征

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用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应包含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主观的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为当事人的义务,二是指客观上的举证责任,即实质上的结果责任,由不能举证的当事人承担诉讼上的不利后果。

举证责任的法律特征;

第一,举证责任既是当事人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所承担的一种不利诉讼结果的风险,也是法院在事实真伪不明时的一种裁判规范。对当事人而言,待证明事实真伪不明,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结果的风险,或称之为负担。

第二,举证责任是法律抽象加以规定的责任规范,不会因为具体诉讼的不同或当事人的态度不同而发生变化。证明责任的分配或承担在诉讼发生之前就存在于法律之中,只是在案件的审理中,出现了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它的作用才表现出来。因此,证明责任是法律预置的规则;

第三,证明责任只有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才适用。案件事实能够被证实或被证实的不能依据证明责任进行裁判。

三、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的适用

首先,医院与患者之间发生的侵权纠纷并不都适用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仅适用于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纠纷,假如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纠纷不是因医疗行为引起的,则不适用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应该按一般的民事侵权案件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中"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分配原则。

其次,即使是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医院的举证责任也不是完全的"倒置",司法解释规定的只是部分举证责任倒置,患者也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即对侵害事实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第一、患者应当承担初步举证责任。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患者应当对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成立,负有初步的举证责任。即原告首先应当证实其与医疗机构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接受过被告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第二、举证责任是可以转移的。假如患者对损害赔偿请求权成立的证实达到了表见真实的程度,证实责任就向医疗机构转移。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提供证据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即医疗机构应当证实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其医疗行为没有过错,这是合情合理的。

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确定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是有依据的。首先,根据举证责任分配的原理,举证责任公平分配应考虑举证的可能性,这是由证据距当事人距离的远近决定的。由于医疗过程的高技术性和信息的不公开性,作为患者的原告距离证据的来源较远,取的证据的可能性甚微,假如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作为原告的患者一方几乎注定要败诉。相反,作为被告的医院,把握着各种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可以从多方面来证实自己没有过错,要拿出相应的证据并不能,因此由医院对过错事实承担举证的责任,更有利于查清事实,符合举证责任的实质分配要件。这种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机构而言并没有明显加重其负担,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过渡的担心。

不可否认,医疗行为必然伴随着风险,《规定》的实施增加了医院的赔偿责任,医疗侵权赔偿的风险需要由分散机制。按照国际惯例,医疗事故的善后处理主要依靠医疗保险制度,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于2000年推出了医疗责任险,并已与许多医疗单位签订了保险合同,部分的分担了医疗单位的医疗责任风险。面对这种良好局面,医院不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话,把精力放到完善医院治理和医疗质量的监控上,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以患者为本,堵住医院治理上的漏洞;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医疗事业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健康发展,实现患者与医院的双赢。

【参考文献】

「1」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2」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3」王喜军、杨秀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