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信息世界十篇

时间:2023-04-01 17:30:46

走进信息世界

走进信息世界篇1

纲要指导,强化学生意志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师利用教学纲要直奔主题,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要求告诉学生,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为学生敲响上课的铃声,让学生尽早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而且,这种开门见山的课堂导入法不仅可以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先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使学生能够更集中于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和巩固大纲中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教授学生使用网页设计制作软件frontpage创建站点时,教师一上课就直接阐明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认识frontpage2000的工作界面,明确主页、页面、站点的概念,了解创建规划网页的基本方法;练习和掌握frontpage2000的基本操作,学会设计和规划网站,熟练规划文件的存放结构;在学习中培养做事有计划、遇事勤思考的习惯。这种直白的课堂导入方法,在课堂伊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时刻注意纲要中出现的重点内容,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中。

温故导入,串联新旧内容

信息课程的教学内容之间大都存在一定联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多是依靠这些联系由浅及深、循序渐进进行的。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教材知识结构之间的这些联系,先以复习旧知识为引子,在温故的过程中引入新知识,消除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和新知识的神秘感。而且这种复习旧知识的温故导入法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在学习如何使用幻灯片(PPT)制作电子幻灯片时,由于PPT软件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教师选用了温故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先引导学生重新温习已学习过的Word软件,将Word软件和PPT软件的界面结构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Word软件操作的快捷键应用到PPT软件中,发现很多快捷键在两个软件中都能够通用。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比很快熟悉了PPT软件的界面结构和操作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该软件。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是课堂引入环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和性格特点,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情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自然地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创设教学情境相比其他课堂导入的方法,对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教学素材要求较高,不是每节课堂都能找到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素材的。教师要想创设出更多高质量的教学情境,必须在日常教学和实际生活中加强对教学素材的积累,不能生搬硬套,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在学习使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时,教师并没有急于讲解Excel软件的使用知识,而是先与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然后让学生把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统计成图表。然而在学生还忙着归纳和统计时,教师已经将统计结果展示出来了。在学生都诧异于教师的速度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指出这是依靠Excel软件的数据统计和排序功能做到的,进而顺势将Excel软件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有了这个教学情境的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之后的课堂中学生便展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设置悬念,引导探究学习

课堂伊始,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设置悬念,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引入方法。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认知出现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内容得以顺利导入。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问题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此外,还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引用,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然后再对新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学生打字指法时,可先提问:“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键盘的构成和各个键位的作用了,那大家想想怎样打字最快?”学生们听后都按照自己的方法尝试进行打字,有的用一根手指、有的用两根手指……在各自摸索一段时间后,教师向学生演示了正确的打字指法,相比于用一两根手指打字的速度大大提高。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纷纷开始尝试模仿教师演示的指法来打字。

走进信息世界篇2

[关键词] 信息化信息化战略中国日本

一、介绍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学习和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可以更加准确地制定自己的信息化战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以利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信息化。

二、日本的信息化

1.日本e-Japan计划。日本在2001年提出了e-Japan战略计划,包括四个战略重点政策:构建超高速因特网基础结构,制定竞争政策;建立电子交易新环境;实现电子政府;振兴教育与培养人才。日本在2003年又推出了后续的电子日本战略Ⅱ,日本的信息化建设优先转向支持在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金融、教育、就业和行政7个领域使用信息技术、创建新产业。

2.上网资费下调,手机上网领先世界。尽管韩国的宽带普及率领先世界,但其宽带上网费占每个家庭收入的比例为3.0%,为日本的将近4倍,而日本的宽带通信因其上网费占每个家庭收入的比例仅为0.8%,为世界最低,加上速度快,因而被国际电器通信联合会(ITU)综合评定为世界第一。

1999年初日本领先于世界开始了手机上网服务,同年开始可用手机接发动态画面。其别是i模式手机的普及,对促进日本手机上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突破5000万,上网手机用户占手机用户总数的比例已超过四分之三。此外,“汽车上网”也将逐渐普及。

3.加快家用电器的数字化。日本在电视等家电数字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比如日本的松下公司在2003年就推出了常时连接互联网的数字电视。日本东芝公司的网络冰箱、网络微波炉、网络洗衣机也已上市。

4.大力促进IC货签的实用化。为了实现人和物都能上网的“网络无所不在社会”,美日等国正在大力促进IC货签的实用化。随着IC货签用的芯片价格下降,其应用领域可谓无限,医疗、饮食、教育、交通、环保、家政、护理等等,都可以派上用场,比如给野生动物或鲸鱼带上IC货签进行跟踪,对保护野生动物就很有意义。

5.决心走“软件丰富”之路。过去日本的公司对软件不够重视,很多公司自己做个人电脑,但基本软件却依靠美国微软公司,其他应用软件也靠外部公司开发,以致软件成为日本的弱项。但是,一向以制造硬件产品见长的日本电机电子公司日益重视发展软件,决心走出“软件贫乏”时代,加快走向“软件丰富”时代。

2001年日本软件业的产值达66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0.6%),虽然远远落后于美国的2642亿美元(420.%),但大大超过爱尔兰的107亿美元(1.7%)、印度的102亿美元(1.64%)、韩国的66亿美元(1.59%)、中国的97亿美元(1.55%)。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生产国和消费国。

三、我国的信息化

世界各国普遍对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纷纷制定自己的信息化战略。主要国家的信息化特征可以概括为:美国是从“轮子上的国家”转向“网络上的国家”,欧洲是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日本是从“工业化赶超”到“信息化赶超”,韩国是从“重工业化”转向“信息化”,印度是从“软件大国”走向“信息技术大国”。全面分析我国的信息化战略,可以看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定位是追赶型战略。客观地说,还不是赶超型战略。当前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位置,近五六年来,我国信息化全球排名没有上升。尽管不少人会感觉这些年信息化抓得很紧,发展很快,但是放在国际上一比,不少国家比我们发展得更快。到2020年,我们希望整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或领先位置,在某些地区或领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领先水平,但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信息化战略必须为十几亿中国人民提供和创造信息机会、信息接触、信息利用、信息消费和信息服务,消除信息隔离、信息障碍,减少信息歧视和信息差距。加快信息化发展,缩小差距是确定战略目标的基本思路。

2.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成立了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1993年成立了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2001年成立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小平同志1984年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战略构思;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问题;十六大又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这次制定的《信息化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化的新需求,应对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所作出的全局性战略部署。

3.坚持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信息化战略,要重视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只有努力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效地把握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同时,还要重视技术革命对现行体制、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冲击力,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变革的影响,主动加快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体制创新,为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体制环境。

走进信息世界篇3

2012年同样也是《世界教育信息》杂志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在迎接创刊25周年的喜庆年份,《世界教育信息》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自本期开始由月刊变更为半月刊;同时,杂志也得到教育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刊和中国教育国际化权威期刊。编辑部全体同仁将以此为契机,继承杂志实用、厚重、先锋和权威的传统,坚持走国际化、专业化和信息化路线,用昂扬的斗志、崭新的面貌、创新的思想,将《世界教育信息》进一步办成教育界同行及关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全球教育动向的窗口、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的参考、对话国际教育前沿的平台。

中国对外开放,教育开放是先声;教育对外开放,信息情报应先行。《世界教育信息》作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教育部主管、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唯一一本追踪全球教育改革动向的教育信息类刊物,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走过了25年不平凡的历程,塑造了综合性教育类权威期刊品牌的形象,对促进中外教育信息交流、推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实力东移,亚洲正在崛起,中国地位提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社会悄然来临的同时,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巨大,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影响日甚,公共传媒在全媒体时代的使命艰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为杂志新时期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走进信息世界篇4

工业化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又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现代化是依据新的科技成果和生产方式而异、紧随时代变迁的动态概念。在21世纪今天的现代化则是以信息化为标志的。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传统工业化而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世界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和我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所走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是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既遵循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又要正确处理好我国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特殊矛盾,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存在的种种弊端,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认真总结国内国际工业化的实践经验,深刻洞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今日中国面临的历史条件和形势,已与当年发达国家进行工业化有很大不同,也与我国建国后前几十年明显不同。放眼世界,当今我国经济领域面临两大趋势,两大压力。一大趋势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新世纪经济的重要特征。另一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中击着各国经济和传统的国际关系,使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相融合。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两大压力,一个是: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军事、科技占优势的压力。苏联解体后,世界力量严重失衡,霸权主义更加猖狂。另一个

是:国内、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在上述两大趋势、两大压力中,世界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我们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迎接第四次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又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这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为迅速壮大我国的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和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五个方面显著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这是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需要牢车把握的。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新型T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任务后才推进信息化的。当今中国就要充分利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智慧,将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使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及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快速增长方式。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世界不少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成长阶段,有可能保持长达个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增长的潜力主要来自经济结构的调整、转换、优化和升级。我国经济在持续近20年高速增长后,在未来的20年中GDP继续保持年均7.2%以上的增长幅度,到 2020年实现GDP较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是可能的。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增长和发展将一直居主导地位。今后17年工业增加值需要保持年均增长9.5%至10%的发展速度。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极大地丰富并拓展了工业化的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制造业为支撑,特别是振兴装备制造业,这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又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强大基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要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但必须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在大力发展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企业是工业化的主体,也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信息化程度标志着工业化进程和国家现代化水平。要切实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到2020年,我国可同时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两项目标任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大大缩短工业化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当今国际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加速工业化进程。一是世界范围内,包括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是这些国家厂商转移的重点行业。这对中国有选择的承接一些先进技术是个好机遇。二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迅速崛起, 为我国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又是一个良好机遇。三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大,国际间资本流量增加。从直接投资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外商直接投资首选地之一;从间接投资看,我国已取得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发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良好信誉, 向中国贷款可按时取得好的回报。这有利于我国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四是国内有较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改革开放富民强国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保持投资、消费、出口三大拉动的良好态势,使国民经济真正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成为良性互动,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这就可以加速和缩短工业化进程。这是我国国民经济新

的快速增长的一条捷径。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尤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包括我国建国后几个年时间,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有一定的掠夺性,大多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未来20年,我国经济发展将给资源、环境、国土等造成很大压力。从可持续发展看,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三大突出矛盾是:人口基数很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厉害。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因此,必须认真总结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的现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强调在工业化进程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注重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工业化产品科技含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做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增加劳动就业的关系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特别强调机械化、自动化,结果带来严重失业的社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为此,中国工业化过程必须妥善处理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劳动就业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化过程必须是不断增加更多就业岗位, 不断扩大更多就业领域的过程,而不能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发展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实体经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按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国情,从产业发展上,正确把握好三大关系:一是正确把握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当今,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信息技术的利用为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和增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这些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快的,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17.5%,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必须将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同时要看到,今后几十年,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仍有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传统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可以预见,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传统产业绝不是“夕阳”工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后,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还是蓬勃发展的产业。因此,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二是正确把握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劳动生产率高,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载体,通常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大力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积极发展那些能大量安置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使二者密切结合。中国劳动力资源除城镇劳动者外,大量来自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看,都是遵循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规律。从全球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一般可概括为六大规律,即:①政治和民族独立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前提;②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伴生的必然趋势; ③城市化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④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前领先发展;⑤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基础;⑥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生活环境差、低收入地区向生活环境好、高收入地区流动等,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从世界城市化进程看,加快工业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服务业发展是城市化的持续动力。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

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安置劳动者就业,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繁重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农村人口的转移,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通常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劳动力就业增加,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过程。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标准, 国际上有三个结构性指标: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人口城市化率上升到60%以上。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与国际通行的工业化指标相比, 除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项指标外,均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就业比重高和城镇化水平低两方面。2001年,我国农业就业人数为3.65亿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高达50%,距20%以下的国际标准相差甚远;2001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为37.7%,距60%以上的国际标准同样差距很大。可见,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把握好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通常所说的实体经济是指构成国民经济的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包括商品物资流通业、交通运输通讯业等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贸易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伴随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一个标志。虚拟经济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出现的虚拟资本的运动形态。实体经济是发展虚拟经济的基础,发展虚拟经济要为发展实体经济服务。要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发展虚拟经济的经验教训表明,虚拟经济不等于“泡沫经济”,但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失控,盲目扩张,过度膨胀,就容易造成“泡沫经济”,破坏实体经济,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可见,虚拟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其积极作用,而过度发展又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正确把握好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第四,要正确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世界不少发达国家的早期工业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和殖民主义扩张为手段。对外实行殖民主义扩张,大肆掠夺世界资源,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曾对发展中国家充当过殖民统治的角色。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不同,但在20世纪五、六个年代,也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推进工业化的。当时优先发展工业需要的大量资金,是靠农业、靠工农产品剪刀差积累的,这就扩大了城乡差别。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一个显著不同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来完成工业化任务,不是孤立地推进工业化,而是使工业化包括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更加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五,要正确处理好新型工业化与全面发展服务业的关系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往往遇到资金、技术、市场的制约,采取扩张、掠夺、垄断等办法解决资金和市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近30年是以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导的,同时严格限制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不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导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工业化进程中,走改革开放富民强国之路。发展必须依靠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在经济领域积极有效合理利用外资, 引进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外经外贸,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配置资金、资源,面向两个市场,参与平等竞争。在工业化进程中,积极全面地发展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的重大区别。世界经济发展表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问题是如何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些年,有些地方包括有的大城市领导,对振兴制造业是发展服务业的基础,认识不高,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将工业化搁置一旁,不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制造业,而片面强调发展服务业,结果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欲速不达,服务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反之,那些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制造业,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地方,却加速了服务业的发展。这是因为大量的制造业产品带动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商品物资流通业、交通运输通讯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增加了劳动就业,就业多、收入多、消费多,有利于扩大内需,就拉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振兴制造业是发展服务业的基础,应努力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至少 20年内仍要将工业发展集中在基础工业和制造业上,这是遵循工业化规律的客观要求。

走进信息世界篇5

这三个大金娃娃的共同之处在于,在关键的历史时期,在人们不看好的情况下,不走寻常路,找到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突破口,打破了关键的发展瓶颈,突然释放出巨量的社会生产力,从而一举扭转了不利形势,让中国分别迈上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三大台阶。中国如果离了农业、工业和信息这三大文明基座上的大突破,至今仍可能是落后的农业国、落后的工业国、落后的信息国,中国梦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做得现实而踏实。

中国的新四化,包括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言以蔽之,是同一个现代化梦。不抱大的金娃娃,实现不了大的现代化梦。毛邓不愧是打过大仗的人,有抱大金娃娃的气魄。新四化没有大气魄也实现不了。当今人类已经经过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正在进入信息时代,抱第三个大金娃娃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只是在工业时代水平上实现中国梦,梦圆之日可能会是落后之时,因为会与信息时代的列强,形成GDP世界第一的清代挨打时那种落差。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文明,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以文明落差释放出的壶口瀑布般的巨大能量,可以一举突破新四化的瓶颈。在跨文明的背景下观察第三个大金娃娃,就会发现它不光是信息化的问题,而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共同的大金娃娃。与之相比,铁公基、房地产、传统制造,显得太陈旧,难以匹配中国梦。

什么叫大金娃娃?马云说,电子商务要解决一亿人的就业。这气魄,令人眼前浮现出亿万人民用小推车推出的淮海大战。我听了这话,愁得不得了:一亿人!须知,全国一年就业缺口也就一千多万。中国劳动力用光了怎么办,是不是要预研向印度借人?再比如,中国50亿GDP中,有一半是交易费用,搞电子商务一举拿下这25亿,敢不敢、想不想?如果是这样,又一场农村改革式的世界级大突破就会从天而降。对诸如此类的大金娃娃,为什么没人认真对待呢?也许是抱洋娃娃惯了,没抱大金娃娃的气度;也许是利益有冲突,舍不得传统利益的坛坛罐罐不管怎么样,都很小家子气。

今日世界的工业化,是3D打印时代的工业化,早不是传统“中国制造”式的工业化;今日世界的农业现代化,是沙集农民SOHO式的电子商务,“农村让生活更美好”,早不是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圈地运动;今日世界的城镇化,是流动的信息化城市,是青山绿水的智慧城乡,而不再是搞山寨版伦敦雾都。新四化,离开高标准现代化,哪个也化不成。

走进信息世界篇6

[关键词] 国际贸易;会计国际化;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当今世界,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会计作为一个特殊的商业语言,活跃在经济全球化大舞台上。可以说会计国际化的衍生和发展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脚步而逐步演进的。并且,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会计信息对我们的重要性。会计在国际化环境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这也促使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促使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走向国际化进程,这也能够促使在全世界商业往来中消除障碍,这真的是足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会计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

二、贸易的发展给各国会计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一)思想认识上的挑战

在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本国会计准则体系时,很多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要素首先来自人们的思想认识――传统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在如今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国家扮演了两种角色,这两种角色发挥着不同作用。人作为是国家事务的行政管理者,国家是基于公有制经济,从其主体地位而取得的投资者身份。当两种身份的信息需求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时,往往国家的选择显而易见。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这也违背了很多国际惯例所体现的“小政府”思想。就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而言,我们至少可以说它与现行国际惯例是有差距的,这要是体现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居首位的思想不同。

(二)文化上的挑战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不可缺少子系统之一,更是社会文化在会计领域的最直接反映,当然它也是也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另外文化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是在不同的文化的影响下,其文化子系统和相关文化系统却能极大的不同。无可厚非世界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在国际文化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这些差异导致了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会计文化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东方国家重制度控制和轻职业主义、统一性有余但灵活性不足、保守过度可是乐观不够、过分保密从而透明度欠缺。也就是说东方会计文化的四大基本价值观在会计准则的权威性、资产和利润。我们国家的会计要是与世界会计接轨,首先要改变文化上的差异,只有各个国家的文化相通,才能为实现国家化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人员素质的挑战

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很多事项时,就能看得出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很多会计人员缺少对会计信息公允性和对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价值的考虑,从而在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操作简单的,能给公司赢得最大利润的会计政策。因此,在认识和选择的过程中就存在纰漏,而且这很可能导致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失去信任。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世界众多的会计人员,如果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不强,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人员素质有待提升,这将给会计国际化过程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四)信息披露方面的挑战

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时,并没有考虑要突出市场经济主体,特别是忽略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信息的需求。而且我国会计准则和传统的会计制度界限比较混乱,模糊不清。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比较单一,实践能力不够强,有关信息披露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层次划分不够明确,可见度很低,我们依然用老观点、老做法来看待信息监管机制,日常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仍不够大。那么,在会计实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会严重影响财务会计数据质量。

(五)会计准则方面的挑战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别之间还是存在差距的,具体表现在数量上和功能上。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不断壮大,国际会计准则也不断增加。财务会计是一种商业化语言,财务管理者认真阅读会计相关准则,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的重要方法。可是,我国依然对会计准则给予较大希望,来规范企业各种行为,但我国却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从而让会计准则的实施遇到很多问题。目前我国在不够健全的会计机构,不够完善的市场监督机制,和虚假财务报表,信息等违规现象的惩罚措施欠缺的情况下,执法力度不够,以致客观上出现会计操纵滥用职业判断的局面。

(六)会计实物方面的挑战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仍旧把追求企业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会导致很多合法的会计准则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合理的实施。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往往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导致一些会计政策和原则在工作时被忽略,被随便应用,从而导致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所以说我国会计实务在达到国际化水平的道路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高质量的实物会计依然被会计的国际化所追求,这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且企业也要主动的披露对大家有用的财务信息,不要被会计准则所限制,我们要如实、贴切的以能反映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为目的。但是从我国文化历史和传统经济中的影响来看,要形成如此高水平的会计实务,目前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

三、贸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相应举措

(一)注册会计师制度走向国际化

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的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都在注重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发展就会有问题,比如注册会计师人员所暴露出的素质不高,适应能力不强,执业能力等等这些问题远远不及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标准。并且,我们国家在帅选会计师的时候,方法也要与世界同步。会计人才更要同国际接轨,加大市场化,不同环境下,加强完善注册会计师的竞争制度,让这个制度成为能够自己经营管理,勇于承担风险,有良好的约束能力,能够自己面对经济和法律责任的社会团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国经济不断发展,才有利于国际间沟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才能切实加快推进世界各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二)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

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要有前瞻性,能够充分预测好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充分把握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标准和制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准则趋于国际化是通过不同国家相互借鉴而实现的。如何借鉴?在借鉴的方法上,主要是通过立法确认,将其纳入法律规定范围,加快推广。而且,我们也要提高民间会计沟通能力,提高我们国家和世界财会制度接轨的力度,使其和谐、有序发展。其次,必须要对未来发展形势进行科学预测,才能建立会计准则。所以我们要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

(三)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

证券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一个信息市场。各国证券监管机关的中心也就是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运作。市场监管发展的目标是要越来越多地按照市场规律行事,依靠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的质量监管,逐步降低政府有形之手作用。

(四)妥善处理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本国特色

会计的固有属性决定了会计的特色必的长期存在。在我国会计在与世界会计接轨时,着力点应该在于实质重于形式的观点。要发展本国民族经济,就不得不考虑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环境因素的特殊性。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各国无须刻意地去保持有本国特色,反而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完善的会计准则等。即使每一个国家都有一套依据自己国情的,比较适应本国发展的会计规范体系,而且在会计准则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才是发展的硬道理,这样才能让只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所以,我们要加强本国公司的职业判断能力,对其法律、经济进行深入研究。来制定对应的解决办法,从而加快我国与世界接轨,提高会计国家化能力。

(五)加强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各国经济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将对会计行业,秩序和会计人才产生更大的冲击。世界各国不能闭门造车,只有走出国门,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只有加快与各国开展国际合作,沟通,交流,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国际经验,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鼓励国内会计人才同世界知名会计人员学习,交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才能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从而适应国际贸易迅猛发展下的经济环境。

(六)正确态度处理文化上的差异和国际化问题

对于会计的国内外差别,我们一定要承认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我们在构建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毕业充分考虑准则实施的程度。我们更是要积极学习适用于我国的国外先进会计经验和先进管理技术,来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建设。同时我国更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使国际会计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目前,作为经济转轨国家,我们国家在会计制度建立之初,也得到很多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我们国家要充分利用这一个席位,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积极向国际会计界介绍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实务做法,做到引进来,又能走出去,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地位中的地位。此时,我们更应该提高我们有关财会方面的学术研究,努力培养高水平,高学历的会计人才,从而提高我国的知名度,认真了解国际会计制度、准则的新动向,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组织的有关活动。

[参 考 文 献]

[1]朱凯,赵旭颖,孙红.会计准则改革信息准确度与价值相关性[J].管理世界,2009

[2]杨钰,曲晓辉.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程度[J].中国会计评论,2008

[3]金晓黛,中国会计发展史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2)

走进信息世界篇7

正确的谋略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对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分析与把握。综观中外商家成功之谋略,无论是在市场竞争中采用正面强攻,随机应变,还是迂回包抄,后发制人,无一不是建立在对市场信息的大量占有、科学分析、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商战既是竞争对手之间实力的较量,更是信息运用手段和技巧的比试。“狭路相逢勇者胜,天机云锦用于我”,拥有实力者固有取胜之基础,但善于运筹,以弱胜强,由弱变强者的事例也不乏。如今世界许多成功企业家都是科学地、合理地、巧妙地发挥了“信息”的“魔力”,实现信息的价值,创造出许多“一条信息救活一个企业”的奇迹。因此,研究信息价值的最佳实现形式实乃当今企业家必修之课题。

一、巧用信息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日本经济何以后来居上,他们超常规的发展使欧美人惊呼“可怕的生产者”、“可怕的日本人”。若仔细分析日本的资料,就会发现在它发达的经济背后是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战后日本为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强有力的竞争,不惜大量投资在1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800多家跨国经营的公司,下设遍及世界各地的办事处,他们既是营业网又是信息情报网,收集世界各地工商、科技信息情报,每天发回数以万计的电传、电报、经电子计算机分析利用,这些网络使日本在几分钟之内就可获得世界各地金融行情,查询到日本与世界各地进出口贸易商品品种、数量、规格等方面详细材料,调查到国内1万多家公司企业当年或历年生产经营情况,借助数学模型还可画出国内外经济因素变化可能给宏观经济带来何种影响的变动曲线。这些信息使日本企业能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需要采用特殊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开发。电脑是信息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形式,谁重视电脑的开发和利用,谁就能迅速、准确地捕捉信息,领先于同行,在世界商战中赢得主动而取胜。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早在国民经济尚未有长足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立了电脑局,使新加坡在应用信息科技方面比其他竞争者先行一步,同时在1990年前后又抓住时机完善电讯设施有效地应用电脑。信息开发的利用的成功促进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从而赢得了最有竞争力国家的美誉。

二、善用信息使商家抓住商机

信息不仅在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而且在市场商战中也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在商战中谁善于运用“奇”,随机应变,谁往往就能争取主动。而奇来源于掌握大量信息并及时开发信息,这在古今中外的商战中都不乏实例。

150多年前,牛仔裤刚刚诞生在美国西部矿区时,有谁会想到它今天会如此走红呢?1850年利瓦伊・施特劳斯在美国西部经营帐篷,当淘金工人告诉他,现在最需要的是结实的工装裤而不是帐篷时,他灵机一动请裁缝用帆布缝制了一批直裤腿包臀部的帆布裤子。由于结实耐穿,受到了矿工和牛仔们的青睐。1853年他集资成立了利惠牛仔裤公司,并依据矿工和牛仔们的劳动特点不断改进裤子的面料和样式。1873年,他又接受了一位内华达州裁缝的建议,发明了以铜钉加固裤袋缝口的工艺的裤子并以蓝色斜纹布代替帆布,从而形成了牛仔裤特有的风格。经过100多年的经营,利惠公司已发展成跻身世界大公司之列的著名公司,使牛仔裤成为走俏世界市场长盛不衰的一种时装。施特劳斯从帆布用途这件小事上能及时捕捉住信息和利用信息,树立市场观念,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形成牛仔裤独特风格和系列产品而名扬天下。应当说他的奇迹主要得益于对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对企业的确是一种潜在的效益。

又如孩子们喜欢食用的“跳跳糖”,本是韩国的产品,它到中国走红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黑龙江东方糖果制品有限公司经理张宏伟从朋友送的礼品中发现了这种放在口中会弹跳不止的糖果,觉得口感新颖,他马上派人进行市场调查,并召集有关人员研究。1990年与韩国在哈尔滨联合建厂生产,让跳跳糖在中国安家落户。果然产品一问世便迅速打开市场,17天就收回了百万元投资。在生产过程中他根据消费者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增加品种、改进包装、提高质量,使跳跳糖越跳越旺,年产值由7500万一跃增到1.5亿。追溯跳跳糖到中国的源头,可以说,跳跳糖是从张经理嘴中跳出来的,成功的企业家无一不是这样,他们善于捕捉信息促成商机,使信息实现其价值。

再如香港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凭着他善于捕捉信息的双眼和才智成功地利用了一条信息,为企业赚回了2500万美元,在企业界传为佳话。一天他在资料上获得一条模糊的信息:“有一批二手汽车出售”,而有关车的型号、数量、价格、产地都未说清。为了进一步证实这条信息真伪,他马上派人顺藤摸瓜得知原委:南美智利一家大型铜矿倒闭,为了偿还债务,矿主决定把新订购的“道奇”、“奔驰”等大吨位载重车、翻斗车1500辆拍卖,光大公司董事长敏感地认识到这条信息的价值,当即派出采购小分队经过反复商谈从铜矿以车价38%的价格买得这批车,为此公司一下赚了2500万美元。

走进信息世界篇8

关键词 网络图腾速度神话虚拟无界

abstractthe network technology takes human being into new times. the fanatical information adoring neglects the value of the people and causes many network problems, such as cyber worship, speed myth, virtual overrun, and so on. value of man in cyberspace is caught in the crisis of loss.

key words cyber worship speed myth virtual overrun

网络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网络图腾、速度神话、虚拟无界等三大“异象”使人的价值陷入了失落的危机。网络能改变一切,但网络不是一切,网络 发展 的三大“异象”不可漠视。

一、网络图腾

网络图腾是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种结果。网络图腾表现出人对技术的图腾,对人自身的人文精神的否定;表现出人对技术的信仰代替了人对社会的信仰。网络图腾是技术对现实社会的解构,是网络对现实生活的解构,是设备对人的现实存在的解构。

随着数学和 计算 机技术的不断进展,技术与计算的观念己经成为网络时代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当前,一种建立在还原论基础上的计算主义正在形成,认为从物理世界、生命过程到人类心智都是算法可计算的,甚至整个宇宙也完全是由算法支配的。有人甚至还肯定地说:“ 自然 界这本大书是用算法语言书写的!”、“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计算系统!” 科学 主义崇尚工具理性,①计算机技术对生产力改进的巨大诱惑力,使得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追逐与崇拜愈加狂热。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就是技术决定论的一种典型。他认为,在人类 历史 发展过程中,媒介内容对传播本身的影响远不如媒介技术对传播的影响,从古到今的传播史就是一部传播技术发展史,媒介技术决定了人类社会不同的文化模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阶级和权力关系。他几乎把媒介技术看作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动力。

而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它更是 现代 信息技术和 电子 技术集大成的产物。没有计算机硬件技术按照摩尔定律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不可能得到如此大规模的普及,最终进入公众家庭,成为信息终端。没有材料技术如光纤等以及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联网的成本不可能低到让社会大众能够接受的程度。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使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并以令人惊叹的各种形式加以表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远比现实世界精彩的媒介世界,让人流连忘返。因而更带来了传播者对技术手段的痴迷与受众对信息技术的迷信。这种痴迷和迷信把技术看作是至高无上的、用以解决一切社会、自然的和人本的问题的和矛盾的万能良药。网络不仅仅被看作“人的延伸”,而且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了“人的替代”,网络也不仅仅被视为一种中介和工具,而似乎成了一种全知全能、先知先觉的存在,它的某些效力和高技术性甚至受到一种集体性的仰视。如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要素中,片面地夸大信息的作用,甚至夸大到几乎可以脱离物质和能量而“独立”发挥作用的程度,把信息与信息技术看作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东西,甚至是“人类生存的本质”。

网络图腾湮没的是人类理性的思维,使人丧失了对技术本身目的的关心与人文思考。以至于,连专门用来盗取他人密码用来偷拍、跟踪和监视他人的种种工具或软件“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升级换代极快。有学者就指出:“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势不可当,代表着人类新的走向。但是这是否代表着新的文明的全部,我很怀疑。因为目前的信息技术,完全可以脱离人文精神而自然驱动。而且在这种节奏和速度下,人文成了一种冗余,成了一种多愁善感。但是如此下去,当一个人被抽干了人文素质之后,又将是什么状态?现在,我们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但是未来是个什么模样,我们实在是毫无所知。”②

二、速度神话

对速度的追求似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每次百米冲刺的新世界纪录产生都让人无比激动,让人感觉到人类对自身运动速度极限的突破。速度更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法国学者保罗·维利里奥注意到“速度的决定性的重要性”,他从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变革角度,认为每次技术革命的结果都是速度的提高。③

计算机领域著名的“摩尔定律”指出,每18个月,电脑芯片的速度提升一倍,而成本降低一倍。从早期的286微机到如今的奔腾双核心系列,电脑处理器芯片的计算速度超乎想象地不断刷新,令人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肃然起敬。然而,有多少人能够清醒地认识一般民众真的需要那么高主频的电脑吗?有调查显示,两台综合配置比较接近的电脑,一台以高主频处理器搭配性能一般的显卡,一台则以低主频处理器搭配较高性能的显卡,75%以上的用户乐于购买前者。④这说明速度的标识意义己经超出了其实际意义,速度不仅仅是速度本身,而是与进步、发展、现代同义,从而成为永不停歇的追求目标。

“你上网了吗”、“你msn了吗”、“你博(播)客了吗”……网络技术裹挟着网民在速度快车上无目的地飞驰着。对追赶网络的人们来说,一方面是基于网络自身的魅力,另一方面是被惧怕落后的恐惧逼着上网的,似乎不上网就意味着被落后和被淘汰。这迫使网民们必须不断地掌握和使用新的技术,否则即会在心理上产生紧迫感,产生不能适应新技术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压抑感。加上各种媒介积极炒作“速度意识、未来意识”,整个社会卷入了“速度崇拜症”。为了追逐速度,人们疲于奔命、无法止步。

在媒介传播领域,对速度的追求更是其首要之义。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大变革都表现了传播速度的飞跃。如今,互联网的发展更是迎来了一个高速传播的时代,人们用不限速的“信息高速公路”来命名网络。传播速度的提升使人类传播克服了时空的距离,信息无远弗至,人们与远方的事物建立起联系,精神获得了更广阔的漫游空间。然而整个人类传播也陷入了速度的漩涡。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时效性成了它区别与传统媒体的首要特征和首要目标。不管报道的事件具有怎样的意义,涉及的人物多么重要,新闻价值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网络传播者必须在各种混杂的瞬间判断中,以闪电的速度构造这个世界。当速度已成为了网络传播最主要的运转特征时,速度也就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成为了一种目的。网络媒体必须倾其所有追逐最新科技成果,更新传播设备,同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极处。为抢时效,新闻滚动越来越快,新闻发稿时间越来越短,尽管信息总量大幅增加,但有效信息却非常有限,从而使新闻制作越来越粗糙,虚假信息越来越普遍,严重侵害了受众获取真实信息的权益。对速度和即时性的无目的痴迷使展现速度的网络技术和传播形式走到传播的最前台,媒介传播信息似乎不是为了寻找世界的真相,而是为了证明世界是如此变动不居。

三、虚拟无界

数字化媒体和互联网不仅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它构建世界和交流互动的新方式也在不断激发和唤起人们的技术沉溺和技术想象。所谓“虚拟无界”,就是指随着 电子 媒介技术、 网络 技术和虚拟技术的 发展 ,不同情境和语境下的虚拟现实完全可以无缝连接而构成一个自足的、无边界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能“自由”地呼吸与漫无目的地漂泊,而不需要重返现实,结果导致 现代 人沉溺于网络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中不能自拔甚至不能自觉,虚拟向现实扩散、入侵至现代人生活和思维的各个方面时,人们也熟视无睹甚至浑然不觉。无界的虚拟导致了虚拟无界。

在电视时代,虚拟现实是在对真实世界的写真、仿真和演真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原理在一个仿佛透明的平面空间制造出的三维立体的动态效果,目光向世界延伸的同时世界也被延伸到了眼前。这时,现实世界和拟态世界的对应关系依然是清晰的,虚拟依然是存在边界的。网络时代, 计算 机建立的虚拟世界已经不再需要以现实世界为依据了,虚拟变得没有了边界。“点击者的想象力几乎可以把所有类型的空间——几何空间、物理空间、文本空间、社会空间和想象空间统摄在网络空间中,使其成为一个可以实现各种潜在意念、欲望和幻想的空间,人们可以在此解放被压抑的意念,摆脱任何现实世界所加诸在人们身上的限制与束缚”。⑤现代虚拟技术和微传感技术完全可以让人以虚拟的方式进入你想去的地方,技术正在不断地建造和完善一个个没有边界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在身体缺位的情况下体验各种虚拟时空。例如在网络游戏中,游戏者可随意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做出各种怪诞的事情,斩妖除怪、杀人放火等等,享受各种“快感”。这种虚拟生活对于真实生活的消极性,不仅在于它对真实生活感受的破坏或腐蚀,更在于它使生活的乐趣沦为“需求”,一旦“需求”难以跟随技术升级,最终所有的生活都会变得乏味。

同时,由于虚拟世界之间是无缝连接的,并不需要一个退回现实的过程,人们可以从一个虚拟语境中平滑过渡至另一个虚拟世界,这就在心理上让人产生虚拟世界具有自足性的认识,认为和现实世界相比,虚拟世界更安全甚至更真实,也就认同了它对现实世界的替代性。这种极易获得的魅惑衍生了人们对虚拟世界越来越依赖、迷恋和沉溺。这种沉溺和痴迷往往促使现代人忽略理性判断和自由选择,走向对虚拟的盲从和崇拜,对虚拟的入侵 自然 也就熟视无睹。而且网络愈发展,其功能愈强大,这种趋势就愈加明显。最终,社会的人被异化为网络(虚拟)的人。

四、结语

当人们在尽情享受现代信息技术所带给自己的实惠时, 科学 精神自然也就在社会中得到尽情的张扬。但是,科学精神与工具理性的膨胀也产生了多向的后果。人所创造的网络技术与成果,在被人使用的过程中越来越严重地侵害人的尊严,背离人的本性,使人被分解,成为丧失人的精神的单向性的人、孤独的人。

人类在尽情享受着网络文明所带来的信息便捷,工作、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技术至上、盲目的信息崇拜,工具理性的沙文主义扩张,造成了信息技术的扭曲和人的“异化”,使人成了网络的工具和奴隶,而不是网络的主人。网络与信息技术是由人所创建、发明并加以运用的,但其发展和应用却反过来危害人的自身,成为奴役人、压制人、束缚人的东西,使人成为了网络空间里的一个没有感情的数字化符号。这种即使“发达”的网络社会也不可能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而只能是一个与人性不相容的“病态社会”。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科技以人为本。为此,我们要矫正过去的价值偏向,反省过去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克服盲目的信息崇拜、技术至上,要在发展高科技、推动网络建设的同时,不忘人类心灵的塑造,不忘对人的精神关怀。要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注释

李建会:《走向计算主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3期。

方兴东:《得到的与失去的》[n],中华读书报,2000-06-21(11)。

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谢立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192页。

走进信息世界篇9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 应用

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获取、处理、传输和使用的信息通常是以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这5种基本的形式出现的。数字化就是用由一连串的二进制数字“0”和“1”组成的代码来表示各种信息,并用数字电子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传输和存储等。信息一旦转换成数字形式,在某些方面是以往的模拟电子技术所望尘莫及的。

一、数字化技术的优点

第一,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信号在复制和传递过程中其质量不会改变,这样能在一个系统中获得高质量的声音和图像。

第二,数字信息传输速度高。这是由于线路阻塞小。

第三,数字信息能进行大幅度的压缩,这样在存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可记录更多的高质量信息,也可以在传输容量不变的情况下传送出更多的内容。

第四,数字信息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这一点对于通信来说尤其重要。

第五,数字信息可进行随意的加工处理。例如磁光盘数字录音机可对节目素材无损伤地随意剪接、编辑。

第六,数字化是实现多媒体的关键。多媒体数字化后,大家才有了“共同语言”。数字化也是通信系统走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基础。

二、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

1.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

若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当今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

2.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

数字、文字、语音、图像,包括虚拟世界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实际上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因此,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像、看电影。用“0”和“1”还可以产生虚拟的房子,因此用数字媒体就可以代表各种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

3.数字化是软件技术、智能技术的基础

软件中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 件等,信号处理技术中的数字滤波、编码、加密、解压缩等等都是基于数字化实现的。例如图像的数据量很大,数字化可以将数据压缩10到几百倍。

4.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

数字化技术还正在引发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都将向数字化方向变化,通信网络也正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有人把信息社会的经济说成是数字经济,这足以证明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三、数字化技术的关键――数字压缩

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后数据量非常庞大。因此,数字化最关键的课题是数据压缩。音频信号或图像等原始数据存在着很大的冗余度,这为大幅度压缩数据提供了可能。其次,在一个信息系统中,人是信息的主要接受者,人的视觉和听觉对某些信息不敏感,这样可以利用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等生理特征来实现高压缩比。

四、数字化技术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1.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数字化音像就相继上市。90年代CD唱机已风行于世,使用磁带的小型数字盒带录音机和使用磁光盘的小型光盘录音机形成数字音响的两大竞争阵营。CD-I(交互式光盘)是国际家用多媒体市场的主流产品。V-CD成为激光视盘的最新成员,数字化无胶卷相机已在一些国家的新闻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数字摄像机和录像机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发。能处理和显示运动图像的多媒体电脑亦是数字化科技应用的典型实例。

进入21世纪,在家庭娱乐方面,大屏幕的彩电和新型影碟机配合起来可在家中实现真正的影院效果。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走入中国消费者家庭,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2.在广播技术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美国、欧洲开始大力发展常规数字电视广播。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在美国投入商业运行。1995年,该系统在欧共体各国投入商业运行。1994年12月,美国时代-沃钠公司将全数字交互式有线电视系统投入商业运营。

目前,数字音频广播(DAB)已在世界各地推广使用。

3.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整个通信网已过渡到数字化阶段。在有线网络中,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正在世界各国迅速普及。在无线系统中,第三代数字化的无绳电话系统已取代第二代无绳电话系统。通信网络正在朝个人化方向迈进。移动通信将逐渐演变成社会发展和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

4.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实现全球数字连接。它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通过试音、数据、图像及视频的综合服务,实现全球社会“天衣无缝”式的连接。

走进信息世界篇10

一是人才素质国际化,指图书馆馆员应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通行规则、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是人才技能国际化,指图书馆馆员应具有采集全球信息、组织网上信息资源、为世界各地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技能。

三是人才市场国际化,指图书馆馆员日益成为全球性资源,并将逐步形成国际性人才市场。

四是人才竞争国际化,指国内人才竞争国际化,国际人才竞争国内化。图书馆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有国际化的图书馆人才,那么国际化的图书馆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2l世纪的图书馆馆员不应再是传统的图书资料员,而是信息工作者,是信息处理能手。

图书馆工作者除了必须掌握计算机、外语和图书情报知识外,还要掌握最新信息和该领域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与该学科相关的各种技术;不仅能够为我国国内的读者服务,帮助他们跨上信息高速公路,检索全球信息,还要为世界各国的读者服务,帮助他们远程登录以及查阅世界各地图书馆或网上的信息资源。因此国际化图书馆人才必须具备知识管理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运用高新技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为此,图书馆人才国际化发展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图书馆行业中,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例如: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把专业资格证书作为准入图书馆的先决条件。而在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没有正式建立,这不利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更不利于图书馆走向国际化。所谓职业资格证书,就是按照国家或行业协会判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机构,对行业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证书。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图书馆行业对从业者的准入控制,成为广大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标准、依据和凭证,从而使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对于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水平、服务水平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图书馆人才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2.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就是既有图书情报专业学科背景,又非常熟悉某个或某类学科的各种文献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所选定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帮助的学科文献专家。广大读者对知识和信息都有迫切的需求,他们通常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信息。而一般图书馆馆员往往无法解答其各种提问,或表现得“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学科馆员的职责包括掌握所负责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文献资源的建设及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应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服务方法、有学历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已经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这有助于缩小我国图书馆人才与发达国家图书馆人才的差距,使我国的图书馆人才逐步走向国际化。

3.图书馆学与外语的结合。图书馆国际化使图书馆领域的国际交流机会大大增加。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是培养图书馆人才的一个基本目标。中国学生在外语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之多的,但一般而言效果不太理想,图书馆专业领域的外语应用就更少了。图书馆学与外语的跨学科结合,主要是加强图书馆专业学生外语的运用程度以及外语在图书馆专业的运用程度,通过图书馆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来促进两类学科的结合。这种结合依赖于教学环节的改进,要加强图书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专业上使用外语。据统计,世界上80%的最新科技与最新信息是以英文发表的,因特网上95%的信息是通过英文传递的,不懂英文,就不可能开展工作。而就目前图书馆界来说,大多数图书馆员的外语水平不高,满足不了网络信息的知识管理,必须花大力气努力提高。

4.提高图书馆员的网络信息技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国际化。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业技术含量的提高,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图书馆运行的方式。作为高层次、国际化的现代图书馆人才,必须顺应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把握图书馆业务演变的技术路径,并有效地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为图书馆业开辟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空间。在今后的图书馆中,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技术、新的标引技术等的含量比重越来越大,如同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分类编目技术一样重要。不懂这些技术,许多业务将无法进行。现在信息采购、信息组织、信息服务等都可在网络上进行,信息资源是国际范围内的、多语种的,服务的对象是多民族、多国家的。因此,对图书馆员要求比较高,需要高层次、国际化的图书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