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测试题十篇

时间:2023-03-16 19:08:06

人际关系测试题

人际关系测试题篇1

关键词:交际 英语 测试

1.引言

广义的交际英语教学不仅涵盖教学方法,也包括测评、教材编写等等。它是继第一、二代语言教学和测试体系后的第三代体系[1]。在高等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探索中,无论不同的学者间有怎样的争论,使用交际法教材、教学法已经成为一个不弱的趋势。除了英文原版的交际法教材,如《剑桥国际英语教程》(Interchange)外,早在八十年代我国著名学者李筱菊也编著过交际法英语教材《交际英语教程(CECL-Communicative English for Chinese Learners)》,并在九十年代就交际语言测试著有《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交际法教学的缘起在西方,交际语言测试的兴起和研究比教学滞后,理论著作来自西方学者的如Bachman & Palmer(1996)的“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语言测试实践》);国内在这方面研究较西方晚,有李筱菊(1997)、徐强(2000)、邹琼(2006)等人的著作。理清交际语言测试的脉络,探究它的特点,克服不利因素的干扰,才谈得上是真正实施了交际法教学。

2.交际语言测试与前两代体系之比较

语言测试观与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密切相关。三代体系在时间的纵向发展上并不是完全断开的,而是一个有交错的进程。

2.1第三代体系――交际语言测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第三代体系在教学领域的影响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而在测试领域则滞后到八十年代才有优势。直接的是萨维农(Savignon 1972)和魏多逊(Widdowson 1972,1973)提出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其语言观认为学习语言不仅要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有语言能力――公认的可以概括为语言、语篇和语用能力。这可以称之为三维的语言观使得语言学习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Krashen(克拉申1978,1981)潜意识习得(acquisition)学说影响,交际法语言学习观强调习得,习得就要通过交际运用,交际运用焦点在信息上。交际语言测试是以信息为纲的(message-based)、行为参照的(performance-referenced)、直接的(direct)、综合性的(integrated)和标准参照性的(criterion-referenced)项目测试法。徐强(2000)还指出交际语言测试的两大特征是真实性和互动性。另外,Morrow(1979)给交际语言测试专门提出了实效效度(operational validity)和反拨效度(backwash validity)的概念。

2.2第一代体系――前科学语言测试(Pre-scientific testing)与第二代体系――心理计量结构主义测试(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testing)

第一代体系距今约四五百年前至本世纪四十年代,其语言观是不自觉的,即没有形而上学的理论观念,教授语言的人只是笼统地觉得语言是门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知识。我们可以推论出它所使用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对应的语言学习观则是将语言作为一门只是接受而不必去运用的知识,学习语言靠被动地牢记熟背。因此,前科学语言测试就是测试所教授过的语言知识点,看重准确性并以语码为纲的(code-based)、体系参照的(system-referenced)、间接的(indirect)离散项目测试法(discrete-point test approach)。

第二代体系在教学领域的影响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但在测试领域的影响却在八、九十年代还占上风,其余温甚至持续至今日还未散去。李筱菊(1997)提到其语言观的核心理论是以美国语言学家Bloomfield(布龙菲尔德 1933)、Fries(弗里斯 1945)、Lado(拉多 1957)等为代表提出的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它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相结合,认为语言是一套形式结构的符号系统,那么语言学习观就是训练对语言刺激产生的一套语言习惯,换言之就是技能(skills)。第二代体系一反第一代重视书面语的传统,强调口头语言。但由于刺激反应(stimulus-response)也是被动的,而重形式是脱离意义的,在教学法上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等,重点是句型训练。结构主义语言学吸收心理计量学的科学方法,形成了心理计量结构主义测试。它测试的是一套刺激反应下的语言形式结构,是限定的,也就是说是测试设计者需要受测试者反应的,所以无论语言看起来多么真实,始终摆脱不了人工化的刻意痕迹。心理计量结构主义测试是以语码为纲的(code-based)、体系参照的(system-referenced)、间接的(indirect)离散项目测试法(discrete-point test approach)。

3.交际英语校内测试误区

3.1交际语言测试与校内测试

校内测试基于校内使用教材设计考试大纲。它可以是进展测试(progress test)以了解学生一段时间里学习情况和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以Bachman & Palmer(1996)“高风险测试(high-stakes tests)”的观点,这类考试可称为“无风险测试(no-stakes test)”;它也可以是学业测试(achievement test),如修完公共英语课程后的期末测试,用以评定学生通不通过,得不得到相应学分,要不要重修。

Hughes(2000)认为存在教学合适、合理但测试不佳的情况。就测试设计Hughes(2000)和李炯英(2002)分别提出建议,其中与交际语言测试特点契合的归纳如下:测试希望培养的能力;测试内容覆盖面广且不可预测;使用直接测试法;使用标准参照测试;大量采用交际语言能力测试模式;减少离散题和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比率;尽可能使用真实语言材料;新增实用性、真实性并举的作文考试题型。

3.2交际英语校内测试误区

3.2.1测试与教学不一致用交际法教学,用语法翻译法等非交际法去测,换言之就是教学练的是交际能力、目标行为,测试的是语言知识点、目标语。校内测试是基于所授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这种不一致使之作为进展测试无法反映教和学的情况并挫伤教和学的积极性,作为学业测试则会造成本应通过的学生却通不过的假象,对学生不利。反馈在教学上,则有可能促成交际法变成语法翻译法等非交际教学法。

3.2.2无效的交际英语测试是教过什么就测什么,即告知学生要考的就是上课上过的、练过的,学生只需记牢这些内容。这违反了交际不可预测性的原则,试题看起来是真实的、互动的、直接的,但学生答题凭记忆背诵学过的练过的,根本不是能力测试。就算是直接的口语测试,也事先给出问题,学生准备好要怎么回答;考时从给出问题中抽一个,无即时交际,成了背诵。

3.3对策

从大的方面就是学校要给予教师必要的帮助;小的方面就是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这是根本。校内测试既是基于所授课程的,就少不了教师命题。教师不仅要钻研教学法,也要了解语言测试,摸清教学和测试的作用关系,避开上述误区。测试不是教学的终点,二者是良性循环关系,真正的交际英语测试才能实现正面反拨效用。

4.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归纳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对校本英语测试中的误区加以检验,并指出教师(命题人)对测试设计的认识是造成误区的根本因素,即使是在提倡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教师对教学和测试整体的把握依然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Savignon,S.J.Teaching for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Research Report[J].Audio Visual Language Journal,1972,10/3:153-162.

[2]Widdowson,H.G.1972.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communication[A].In Brumfit,C.J.and K.Johnson(eds.).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C].Oxford:OUP,1979.

[3]Widdowson,H.G.1973.Directions in the teaching of discourse[A].In Brumfit and Johnson ibid.

[4]Krashen,S.D.1978.The monitor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Gingras(ed.).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Arlington,US: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8.

[5]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New York:Pergamon,1981.

[6]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Morrow,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revolution or evolution?[A].In Brumfit,C.J.and K.Johnson(eds.)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C].Oxford:OUP,1979.

[8]李筱菊.语言教学・语言测试用其它[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9]Bachman,L and Palmer,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UP,1996.33-34.

人际关系测试题篇2

【关键词】 光是与分析仪(OTDR) 波分系统 维护余量

从2002年中国电信建设了第一个10Gb/s 高速波分复用系统开始[1,2],至2013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又开始部署各自的100Gb/s高速波分复用系统,并且随着100Gb/s商用产品成本的降低,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部署将会迎来又一次的加速。然而,高速波分系统建设离不开光纤基础数据的测试[3],这对于整个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光纤测试方法有采用光纤光功率计和光接收器的双端测试方法,也有采用光时域分析仪(OTDR)的单端测试方法。虽然光纤光功率计和光接收器测试方法可以迅速的得知光纤的衰耗信息,但其测试时所记录的光纤信息较简单,所以实际波分系统设计时为更为全面的获得光缆纤芯的信息常采用OTDR作为光纤测试的主要工具。

文章结合实际10Gb/s、40Gb/s和100Gb/s高速波分系统对于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纤链路指标的不同要求进行了对比,重点对便携式光时域分析仪(OTDR)不同场景下的光线测试时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对于色散偏振模分析仪(PMD CD)测试的影响。例如,光缆终端损耗过大问题、光缆线路衰耗过大和光纤指标无法测试的几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实际的光纤衰耗测试曲线样图和处理方法。

一、光纤测试的需求分析

针对实际10Gb/s、40Gb/s和100Gb/s高速波分系统建设时对于光纤测试指标的不同需求,结合实际商用产品的特点表1总结了这三种高速率波分系统工程建设时对于光纤衰耗要求、光纤残余色散要求、光纤偏振模色散要求和光纤非线性容忍的要求程度(其中10Gb/s为直接接收系统, 40Gb/s分为非相干和相干系统,100Gb/s为相干接受系统)。

通过表1可知40Gb/s(非相干)高速率波分系统对于光纤残余色散和光纤偏振模色散要求很高,这符合实际40Gb/s(非相干)波分系统建设时采用色散补偿模块总体补偿后对每个信道再分别进行电域上的光纤色散补偿的特点[4]。同时40Gb/s(非相干)波分系统也对光纤偏振模色散要求很高,导致也必须在系统设计时考虑。然而,40Gb/s(相干)、100Gb/s(相干)由于在接收端采用了DSP算法技术使得光纤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可以得到较好的补偿,所以在相干波分系统建设时可以不考虑光纤色散和偏振模的影响。所以在波分系统前期建设论证时,对于光缆的光纤测试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际光纤测试常见问题

本文结合高速波分系统设计和建设的实际工程经验,通过对于真实环境下光纤光缆终端局站的测试情况给出了几种采用便携式仪表(OTDR、PMD CD)的光纤实测情况。常规的OTDR测试过程中不便发现光缆两端的机械活接头衰耗,所以测试过程中采用2km跳接光纤作为OTDR的跳纤使用,以便发现光缆线路侧法兰盘机械接头问题。如图1所示给出光纤测试OTDR曲线图(A:没有加2km光纤的OTDR光纤测试图;B:加入2km光纤后的OTDR后的光纤测试图:C:OTDR测试光纤在某处损耗过大曲线)。

采用OTDR常规方式测试光纤时,可以方便的获得的光缆光纤的长度、平均损耗、总损耗等光纤质量的情况,如图1(A)所示。但由于OTDR本身存在测试盲区,使得光缆成端的机械活接头损耗信息不能够较为准确的在曲线中反映。所以采用了2km光纤作为OTDR的跳纤,如图1(B)中所示的多次测试结果,可以判断采用额外的光跳纤能够测试出光缆终端侧法兰盘机械活接头的平均损耗为0.453dB。同时,与采用光纤光功率计的多次测试结果对比发现误差很小。所以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的判断光缆两端的机械活接头是否符合标准要求[5]的一种简易方法。考虑到实际的光缆光纤可能受到外界或自身的影响[6],导致OTDR曲线偶尔会出现图1(C)中的现象,并从多次实际测试结果分析,此时很有可能导致正向的光纤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均无法测试(对比PMD CD仪表提示“在8.67km处存在非反射断面或非UPC断面”,并与OTDR测试的故障点距离基本一致)。所以,实际工程中应该在该问题光纤对端对光纤再次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报给维护相关单位或人员。尤其在40Gb/s(非相干)波分系统建设时需要特别注意,如不能够改用其它非反射式PMD CD,则建议尽量测试其余剩余纤芯,以避免后期问题的出现。同时,对于图2所示光纤测试OTDR曲线,在11.30km处的损耗为4.981dB,此时应顺便测试该光缆的其余空余纤芯,以便于排除是光缆出现故障还是仅该纤芯出现问题,并需及时提示现场维护人员对光缆进行整治。此时测光纤的色度色素和偏振模色散时该光纤的两段的PMD CD无法测试的问题。

人际关系测试题篇3

关键词:软件测试;测试管理;测试工具;Quality Center

软件开发团队的质量意识不断提升,团队对测试的重视与依赖程度也逐步提高。软件质量是各种特性的复杂组合,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软件测试来验证软件是否满足了需求,验证产品是否满足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

复杂的项目和有限的工期,要求测试人员用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效率进行软件测试。测试人员组成的团队,需要有效而明确的管理。软件测试管理是一种活动,可以对各阶段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流程、测试文档等进行跟踪、管理并记录其结果。随着软件产品的迅速发展,软件复杂度逐渐提升,这给软件测试带来了更多挑战,测试的组织与执行成为软件工程的重要部分。

借助工具,可以使测试管理可视化,协助测试顺利进行。在IT企业的软件测试团队中,结合软件测试理论与方法,适当选择工具软件,可以促进企业工作规范化,提升团队工作效率,让多人协作完成复杂测试工作成为一项管理清晰、目标明确的系统工程。

1 Quality Center简介

Quality Center是HP(惠普)公司的软件测试管理产品,该产品前身是Mercury Iteractive(美科利)公司的Test Director,后被惠普公司收购,正式命名为HP Quality Center(后文简称QC)。QC是一个基于Web的测试管理工具,可以组织和管理应用程序测试流程的所有阶段,包括指定测试需求、计划测试、执行测试和跟踪缺陷。此外,通过Quality Center还可以创建报告和图来监控测试流程。

QC功能比较丰富,善用QC可以完成复杂的测试管理工作。相比其他过程管理与缺陷管理软件,QC是一个“重量级”的软件帮手。介于使用成本的限制,更适合于企业级应用。在系统测试的组织与管理方面,更显优势。

2 使用QC管理系统测试

QC软件模块较多,本文从最实用模块入手,主要包含版本管理、测试需求、测试版本管理、测试用例、测试执行与缺陷管理六个方面,完成整个测试过程的监控、管理与执行。下文将通过图文描述,展示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方法。该测试方法的解决方案经过实际系统测试工作的检验,是一种有效的测试管理手段。

2.1 权限管理――自定义中的“组”

测试管理的主体是“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在测试团队中有不同的分工,测试经理、测试用例设计人员、测试用例执行人员各司其职。根据项目复杂度的区别,人员配置会有不同。

测试经理的职责是制定测试计划和进度并及时反馈、建立与维护测试基线、团队成员能力了解与工作安排等[4];测试用例设计人员应掌握项目的具体细节和操作流程,设计出合理用例。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人员复用情况。管理与设计人员需要拥有操作QC的较高权限。测试执行人员根据设计的用例进行执行,对整个测试需求、用例的修改需要较为慎重,所拥有的权限应较低。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人员分工设施操作权限。

设置权限的方法如下,管理员账号登陆,点击右上方“工具”--“自定义”,出现权限管理界面。点击“组”,可以建立或修改权限分类。点击“项目用户”,可以添加、编辑和删除用户,并确定测试人员所属的组。

2.2 测试需求――QC中“需求”模块

项目需求不同于测试需求,不能够指导实际的测试工作。而如何将项目需求转化为测试需求,考验着每一个测试经理的工作能力。使用QC,可以清晰地梳理测试需求,是需求处理工作的得力助手。

QC支持以树状结构建立需求,并为每一个需求分配ID。实际测试过程中,可以将“需求”模块用作测试需求的梳理,结合整体需求文档建立所需要测试的需求。每个功能需求均须有测试需求对应,根据实际情况,功能需求可能需要对应多个测试需求来进行测试。

2.3 测试版本――QC中“版本”模块

测试工作非一蹴而就,测试需求与用例都可能存在多个版本。可以在QC的“版本”模块建立相应的测试版本。版本名可以根据项目具体需要确定。在版本的下一级建立循环以表明测试的轮次,可以在每一轮次中,记录本轮次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

这里提供一些实用技巧:

当系统测试只涉及一个基线时,可以使用“轮次_基线”来命名测试轮次当系统测试包含几个基线时,可以使用“轮次”作为测试轮次名,在详细信息中写明所有系统的基线。在“详细信息”中写明所有系统的基线。

可以在每一轮次中,记录本轮次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

建议使用“系统名_模块名_基线日期”来规范基线名称。

2.4 测试用例设计――QC中“测试计划”模块

用例编写是测试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测试计划中包含所编写的所用用例,并可以控制用例的版本。介于QC的测试实验室部分展示不方便,所以实际的执行结果,也会体现在测试计划之中。

2.4.1 从“需求”导出“测试计划”中的用例

“需求”模块可以直接转换为测试计划中的用例或者文件夹,右键点击要转换的需求,选择“转换为测试..”,之后会弹出对话框,可以根据需求粒度,来选择转换方式。可以将最底层子需求转换为设计步骤、测试或主题。当需求较复杂,未拆分到具体步骤时,建议选择的是“将底层的子要求转换为测试”。转换后,测试计划中,就会生成与需求对应的测试主题,根据具体需求可以增减主题,调整目录结构,设计具体的测试用例。

2.4.2 关联用例与需求

设计用例时,可以让用例与需求关联,这样可以清晰显示测试需求的覆盖度与完成度。在每个用例中,点击“需求覆盖”,然后点击“选择需求”,右侧会出现具体的需求,选择相应需求则可以将此需求关联到用例中。

2.4.3 用例设计

具体到每一个用例,可以分为“步骤名称”“描述”和“预期结果”三个部分。不同项目对此三个模块的应用方式不同。以某具体项目为例,定义用例编写规范如下:

步骤名称:以步骤编号开头,并简要描述步骤执行的意义

描述:此步骤执行的具体方法,根据此描述,可以指导测试的输入

预期结果:这部分填写实际测试结果,记录真实的测试情况

2.4.4 保存每一轮次的用例

QC的测试实验室模块对测试结果的保存有待优化,所以,在非自动化执行的测试中,建议项目选用测试计划模块保存用例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择在测试计划中呈现具体的执行结果,即将“预期结果”填写为实际执行结果时,一定要注意:对于多轮测试时要复制测试计划中的用例,并单独与轮次关联和命名。

2.4.5 测试执行――QC中“测试实验室”模块

QC设计测试实验室模块是希望用此模块来记录实际测试的执行情况。但因为展现不清晰,所以,实际测试结果记录在了测试计划的“预期结果”中。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项目具体调整。此外,测试实验室还有以下作用:管理每一轮测试所执行的用例,监控本轮次用例状态、测试进度,以及分派测试任务。

测试实验室可以根据测试计划,来建立测试用例集。通常,测试计划的树状结构和测试实验室的树状结构是一致的,测试计划中最底层文件夹,对应测试计划中的一个测试集。当然,也可以建立一个测试集,将测试计划中所有的用例放置在一个测试集中,并分配测试给相关测试人员。具体建立测试集的方法如下:根据测试建立测试文件夹,在测试文件夹下建立测试集,并使用“选择测试”将测试计划中的测试用例拖入相应测试集中,分配测试给相关测试人员。

在测试过程中根据测试用例的实际执行情况,由测试人员将测试用例的状态置为:

测试未执行,状态为“No Run”

测试正在执行,状态为“Not Completed”

测试执行完成并通过,状态为“Pass”

测试失败,状态为“Failed”

2.5 缺陷管理――QC中“缺陷”模块

使用工具管理缺陷,可以清晰地向开发人员反馈问题,记录问题沟通和修改状况,是测试历史过程的重要参考。

缺陷由测试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进入“缺陷”模块,点击“新建缺陷”,并根据提示填写“摘要”、“测试版本”、“测试轮次”、“测试日期”、“测试者”、“模块”、“缺陷状态”、“严重程度”、“原因分类”以及“描述”,并将缺陷与引发此缺陷的测试用例关联起来。在笔者工作过程中发现,缺陷的描述越清晰对开发人员定位问题越有帮助。

一个完整的缺陷描述应包含以下元素:

测试数据:运行该测试用例时建立的数据,如指令内容、输入字符串等。

测试步骤:执行该测试用例的操作过程。如果是前台程序,需要详细描述打开界面的title、录入的内容、点击的按钮等;如果是后台程序,需要详细描述测试环境(服务器、环境变量)运行的指令、SQL语句等。

期望结果:根据需求确定该测试用例的预期。

实际结果:测试用例执行后的真实结果 试用例执行后的真实结果,可以用文本形式或截图形式来展现。

3 结论

QC工具拥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会给测试工作带来一定影响。通过企业级项目测试的应用,发觉QC最大的优点是使得工作分配与测试用例完成情况可视化,并可以清晰地梳理测试用例等。而同样有QC带来的缺点,最显著的缺点是网页反应慢,操作耗时长,贴图不方便,内容导出困难等。

在笔者工作的测试团队中,同样一个项目的测试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甚至所属不同城市。这时,测试的管理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多人合作的项目测试,使用QC管理带来的好处完全弥补了它的不足。使用QC进行系统测试的维护和管理,能够达到降低沟通成本、明确任务划分、实时反馈测试问题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秦,何进,张涑贤.软件过程质量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吴慧韫,李卓群.基于H 模型的软件测试管理应用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1):1993-1995.

[3]Black.R,龚波.软件测试过程管理[M].北京:及其工业出版社,2003.10:1-53.

[4]http://

人际关系测试题篇4

论文关键词:测试技术,教学研究,实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机械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综合性实验项目少,设计性更无从谈起;实验内容不够丰富;实验指导方法缺乏新意,被动式指导,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科研项目与实验教学融入不够;实验内容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缺乏热情。

为了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对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强化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1 科研项目融入到实验教学中

充分发挥20多年来从事测试技术科研工作的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信号分析处理是难点,不太容易掌握,更无法应用。为此,在采用将科研项目融入到实验中的方法,取得好的效果。例如连铸结晶器振动台振动曲线测量与分析科研项目、轧钢机、减速机、风力发电机等工业现场大型关键设备的振动测试,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实测信号和资料,以及使用过的传感器、测试装置、软件,把这些内容融入实验教学中。选择一部分现场实测工程信号,放在工程信号分析实验项目中,学生面对真实的现场工程信号和资料,用信号分析方法提取信号时域频域特征,目的意义清晰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实验分析中需要运用信号分析傅里叶变换等基本原理,可以先在实验台上丰富的时域频域分析软件中学习,再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带着解决实际问题去做实验,突出工程性和综合性特点。

振动台振动曲线测量实验项目,为设计性实验,同时具有综合性特点。提供条件:振动台、差动式电感位移传感器及调理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及调理器、电涡流传感器及调理器、速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信号采集分析软件、计算机等。振动台振动方向为垂直,振动幅度、频率可调,模拟实际结晶器振动台的振动,实验设备全部是科研工作的积累。学生通过以上设备,搭建振动台振动曲线测量系统,记录不同振动幅值和频率下曲线,在时域频域方面分析振动台特性;并且采用不同类型传感器测量振动台的振动,比较振动曲线测量结果差异。该项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20多年科研工作积累,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为实验教学增添了活力。为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距离接触现场实际,将历年来科研工作中使用的多种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测试装置实物、产品性能资料、项目结题报告等陈列在展台中,实验教学中辅以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并根据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结合实际需要,不断在修改、补充和完善实验内容。

2 强化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

根据实验室条件精选实验项目,所选实验项目内容涵盖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红色文化论文调整实验项目,将所有实验改造成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过2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实验室建设,精选6个必做实验项目,分别是:现场实测信号时域频域分析、力参数测试、电涡流传感器位移测量、动态应变测试与分析、机械振动测试分析、轴心轨迹测试分析。实验内容涵盖信号分析、测试系统特性、传感器原理、机械参数测试等方面内容,每一项实验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系统和全面的训练。以科研项目为导向,每个实验项目进行一个或几个非电量参数的测试,实验指导书中提出拟解决的实际测试问题,通过给定的设备及条件来完成任务。结合现场实际布置思考题,要求按科技总结报告形式撰写实验报告。实验中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动手实验,并按科技报告撰写测试目的意义、测试内容、方法、步骤、结果分析等,使学生得到综合性训练,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开设了转速测量、温度测量、噪声测试、冲击测试等选做实验。

设立了一个学分的开放性实验,学生预约登记,选做基于虚拟仪器的转速、液位、温度等实验,从系统组建、到软件编制都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提高学生设计测试系统的能力。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根据该校的教学特色,组织课程组教师,在学校申报与测试技术相关的科研训练课题,供学生选做。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题中承担相应的任务。

通过实践性训练,学生既掌握必要的工程测试理论,又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性训练课已逐步成为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升华、转化《机械测试技术》理论基础不可缺少的步骤。

3 主动及时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实验指导中教师不仅答疑解惑,更重要是启发学生思考。在指导中用联系的观点将相关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将书本知识与工业现场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使知识构成网状结构,达到融会贯通效果。其次,延伸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不仅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而且架起实验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桥梁。

在实验中指导老师主动多了解各组实验情况,发现实验中出现的具有共性问题,及时为全体学生点拨相关知识。如悬臂梁振动测试实验中,安装在工字钢上的悬臂梁因没有与实验台固定,在冲击悬臂梁自由端时悬臂梁响应输出波形中叠加了工字钢晃动信号,即频率较高的衰减振动信号被频率较低的信号调幅,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在意甚至看不出来,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频谱图包涵信息非常必要。提示学生将悬臂梁装置放在桌子中间、边沿和地面不同位置,分别测量冲击波形,结合频谱分析软件,解释原因。

实验指导需要创新改革,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指导,用联系和系统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实验应该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

4 结语

机械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教学改革实践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科研项目融入到实验中,为教学增添了活力。实验过程中主动及时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助于建立与实际生产的联系。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为魂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曾娣平.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7):59-61.

[2] 康灿,杨敏官.测试技术课程改革与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47-49.

人际关系测试题篇5

论文摘 要: 本文从介绍语言测试中的信度和效度入手,介绍了语言测试中两者的关系。作者通过分析高职英语教学和测试的现状,指出了高职英语测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平衡信度和效度的方法。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语言测试能够很好地反映语言教学的效果,它的测试结果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帮助教学者和学习者成功实现语言学习目标。国内外语言测试领域的专家普遍认为:语言测试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信度、效度和可行性(难易度、区分度、可操作性、可重复性、有益的反拨性、分数的可解释性和经济上的可承受性等)。专家们尤其认为:信度和效度是语言测试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低信度和低效度的语言测试是失败的语言测试。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现在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对特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相关技能的动手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也应突出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测试要做到信度和效度的平衡,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以提高教学水平。 

一、语言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1.信度(reliability) 

国际著名语言测试专家lyle f.bachman把“信度”定义为“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信度也称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在不同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对相同测量对象用同样的“尺子”进行重复测量时,总是能获得类似的结果。一份试卷的测试结果如果缺乏信度就没有使用价值,也就削弱了考试的公正性。要绝对消除测试的“不一致性”是不可能的,相对地将影响测试“一致性”的不利因素控制在最低水平才是提高测试的信度的方法。 

评估信度系数的主要方法包括:再测信度、平行试卷信度和内部一致信度。再测信度(test retest)指的是用同一测量工具(通常指试卷)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受试对象重复测量两次,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即为再测信度。平行试卷信度(parallel forms)(也称为复本信度)指的是以两个测验复本(在内容、题型、题数、难度、指导说明和时间限制等各方面都类似或相当)来测量同一受试对象,求得受试对象在这两个测试中得分的相关系数即为平行试卷信度。内部一致信度(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指的是用试卷中每个题目的方差来评估整份试卷的信度,这种方法的使用最广泛。 

2.效度(validity) 

根据结构主义测试学家的传统解释,语言测试的效度是指测试是否考了它所要考的,是否达到了测试的预定目标。一次测试如果考了它所要考的,达到了测试的预定目标就是有效度的,反之就是没有效度的。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一次测试的效度有高有低,没有哪一次测试是完全有效或是完全无效的。效度也是一个程度上的概念,它反映根据考试分数作出推论或预测的准确性程度。 

效度的种类主要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分共时效度和预期效度)和表面效度。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是指测试的内容是否代表了测试所规定的内容,即测试是否具有相关性和代表性。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指的是测试所测量的能力是否符合语言本身、语言学习和语言行为理论中所假设的能力。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属语言测试的内在效度,而共时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属外在效度,它们指测试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与一些外在标准相关。共时效度是用来将新的考试和已经公认的考试作比较,以证明新的考试的效度,而预测效度是指考试的结果和预言是否有效。两者都以某种独立而又可靠的效标作为参照量,所以都属于效标关联效度。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是指测试从外观看上去是否考了它应该考的,即从外观看上去被人接受的程度。当一个测试看上去测试了预定的技能或能力范畴,它就具有表面效度。 

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良好的语言测试应要做到两点:一是正确反映所测试的语言行为与语言能力的关系,二是准确说明考试结果与语言行为的关系,前者是语言测试的效度,而后者正是语言测试的信度。没有信度意味着测试结果不可信,没有效度只有信度的测试测量了与语言能力不相关的结果。因此,信度与效度缺一不可才能实现语言测试的目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统一。 

效度要求语言测试注重语言的整体性和艺术性、测试题目的多样性,测试内容和形式尽量贴近语言运用的实际。信度则强调语言测试的科学性,将语言进行分割处理,注重测试题目的同质性,往往会使语言测试的内容和形式与语言运用实际相脱节。因此,语言测试难以兼具高信度和高效度,两者相互矛盾、相互排斥。 

要实现语言测试的目的,信度与效度二者不可偏废。在编制试题时,既不能为了追求信度而忽视效度,也不能为了追求效度而放弃信度,要二者兼顾。 

二、高职英语教学与测试现状 

信度和效度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了同时兼具高信度和高效度特性的语言测试是不存在的,任何语言测试都必须在二者之间进行平衡和折中以期达到测试目的,高职英语测试也不例外。然而,信度与效度的平衡在当今高职英语测试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一个主要的偏向和问题是过于注重信度而忽视效度。造成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有如下几点。 

1.对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把握的偏差是导致英语测试偏重信度的主要原因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应与高职教育的目标一致,也应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即重视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但事实却正好相反,高职英语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取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方式,很少有机会给学生以锻炼口语的机会,听力也是为了完成课本练习而组织,脱离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这种偏差直接导致了高职英语测试的内容和形式脱离英语语言运用实际,重知识识记、轻能力应用,注重领会式技能的考查、忽视复用式技能的考查。 

2.高职教育自身的快速发展是导致英语测试偏重信度的客观原因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院数量已经突破1200所,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就我所在的学院每年的招生规模都在4000人以上。如此大的招生规模对高职英语教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英语教学普遍实行大班化,学生人数少则五、六十,多则100人以上。英语测试的题型以客观题为主,便于用计算机辅助阅卷,从而导致多项选择题的泛滥使用,在事实上造成了英语测试信度较高、效度很低的现状。 

    3.现代化教学与测试手段是导致高职英语测试偏重信度的重要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师运用现代技术能力的日益提高,高职英语教学和测试对现代化技术的依赖日甚,大量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测试题库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和独立性,忽视了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呈现程序化、单一化的特点。在高职英语测试领域,许多专业的设计者为了使自己的测试更具有科学性、更符合一些质量标准而积极地追求信度,因为信度被认为是一种最常规的、传统的,并且容易验证和控制的质量标准。 

三、高职英语测试中信度与效度的平衡 

高职英语测试偏重信度必然会失去效度——另一个更有价值的语言测试属性。高职英语测试的这种偏向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使英语成绩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严重脱节。英语学习者经过多年的学习,即使英语成绩较好,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也可能很低下。因此,在信度与效度难以兼得的情况下,高职英语测试的效度应重于信度,在考虑效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信度。

1.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为英语测试指明方向 

在课堂教学和测试组织过程中真正贯彻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使之成为教学和测试的指南针,这是平衡高职英语测试信度与效度的关键。高职英语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英语测试应树立正确的目标,重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能力的测试。 

2.重视反拨效应为平衡高职英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提供标准 

语言测试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即人们常说的反拨效应,它是衡量语言测试的重要标准之一,许多测试学家也将之称为反拨效度。高职英语测试的反拨效应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及时科学地分析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将它作为平衡信度和效度的标准,这有利于推动高职英语教学向培养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方向发展。 

3.过程型测试与终结型测试相结合以平衡信度和效度 

过程型测试重视学生的平常表现,测试可以依据学生平时课堂口语和听力训练的效果、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及外语角、外语文化节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和表现等。终结型测试以期末考试的形式举行,题型可以多样,注重客观题和翻译、写作等主观题的平衡。过程型测试与终结型测试相结合有利于平衡信度和效度,同时又可以减轻教师的测试负担。 

4.测试题库的建立和更新是信度和效度的有力保证 

高职英语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测试方式,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及时而又科学地建立英语测试题库是高信度的重要保证,测试题库要经得起科学的信度和效度评估标准的检验。同时,测试题库的建立不能一劳永逸,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的变化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及时更新,力求保证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的平衡。 

5.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信度和效度平衡的英语测试成为可能 

平衡高职英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设计出能有效反映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测试题型,以及努力使主观题的评分尽量客观化必然会加重教师的阅卷量,消耗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应从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的目标出发,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精心调研、科学分析、刻苦钻研,尽职尽心地设计出具有较高信度和较高效度的英语测试。 

总之,语言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是关系测试质量的两大主要因素,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制约着语言测试的质量。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对英语测试提出了独特的要求,只有平衡高职英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才能很好地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他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李筱菊.语言测试的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邹红英.大学英语测试新思路[j].山东外语教学,1997,(1). 

人际关系测试题篇6

关键词:云计算 软件测试 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6-0228-01

云计算的基本服务模式主要是软件软件服务、平台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服务,在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测试需要纳入到云计算这一环境当中,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相关资源,进行测试活动。本文对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分析,着重介绍了软件测试迁移到云中,计算机软件测试的发展状况。

1 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测试的研究范围分析

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测试服务有着一定的范围,一般来说,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测试的研究范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云计算自身的测试服务。在进行测试过程中,云计算基础设施会对软件进行测试,分析软件的性能以及相关的服务性能,并就软件的能力进行数据分析,之后进行相应的数据反馈。就云计算自身的测试服务来看,其本身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软件运行的可靠性;

第二层次是软件开发商利用云计算进行的软件测试。软件开发商利用云计算进行软件测试时,可以更好地解决大规模测试环境构建的难题,并能够准确地测试出软件系统的性能。同时,云平台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和管理技术,可以更好地测试软件系统结构和系统性能,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

第三层次则是研究Taas中的软件测试存在的问题。就目前软件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Taas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Taas是一种新的软件测试服务模式,其对象主要是面对软件销售市场。Taas软件测试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云计算环境下更好地解决,加强了软件测试的可靠性,为软件推向市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

2 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优势分析

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比之传统的软件测试具有较大优势,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并且服务费用较低,有利于软件的实际应用,对于促进软件发展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云测试平台的费用较低,并且不需要购买专用的测试工具,降低了软件开发和测试的成本。同时,对于软件开发企业来说,云测试不需要购买多台个人电脑或测试用的服务器,只需要按照企业自身的测试目的,将软件放入云计算环境下,即可以完成软件的测试工作,极大地提升了软件测试的工作效率,并且节约了企业的测试成本;

第二,云测试的资源具有较大的规模性,这些资源可以对软件提供在线支援的服务,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操作系统的安装以及相应的配置调试工作,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服务,使云测试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加方便的服务;

第三,云测试具有全面性,能够为不同的系统提供与之适应的测试环境。云计算环境下,可以模拟不同的系统平台,省去人工搭建平台的时间,并且根据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对被测系统进行执行操作,这种方式较为简便,有利于应用到软件的实际测试当中;

第四,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在进行测试过程中,只需要申请就可以立即使用,这样一来,不需要繁琐的准备过程。云测试其本身具备较为完善的测试环境,可以满足测试需要,测试人员只需要登录云计算环境,就可以对软件相应测试工作。同时,云计算环境也是现代虚拟技术的一种应用,利用虚拟技术,测试人员可以进行云测试环境构建,创建出更加适应测试的系统,满足软件测试实际需要。

3 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

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主要通过云测试平台,以Web界面接受用户的测试需求,进而为软件测试提供适应的虚拟机,之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关的配置和调度,在云端进行软件测试。

关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用户根据自身测试需要,进行目标选择,制定相应的测试服务。云测试接受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对自身的系统进行相应的配置。例如选择虚拟机的型号和数量、操作系统的选择以及CPU的配置等。

第二,对测试目标进行相应的设置。测试目标的设定,要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主,同时,相关的功能测试工作,要明确URL目标,并对测试脚本进行自动化生成,上传与测试软件相对应的软件测试脚本。

第三,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云测试过程中,要对用户软件测试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存储和分析,这是测试软件性能以及相应网络传播速率的关键。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的过程,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把握,这是为了更好地为软件测试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第四,配置虚拟机。虚拟机在配置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取池中配置、利用AWS进行单机配置、从服务器中利用RESTful取得测试数据。

第五,进行测试并进行结果收取,生成云测试报表。在生成云测试报表过程中,利用AGENT与云测试交互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并对测试进行相应的监控空座,之后AGENT会对测试进行数据收集,服务器在收到AGENT的数据结果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最终完成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工作。

4 结语

就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软件行业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如何保证软件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强软件产品的质量,是软件开发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是软件企业获得利润的关键。因此,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云测试的应用,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软件测试工作,以期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人际关系测试题篇7

【关键词】 语言测试 历史 现状 交际测试法

根据语言测试的四个主要方法,语言测试可被粗略分类为:①语法翻译测试法;②结构主义测试法;③综合式测试法;④交际测试法。虽然这四种方法是根据时间顺序列出的,但他们并不与语言测试的某一阶段完全对应,四种方法间也并不是彼此排斥的,一项好的测试通常要涵盖这几种方法的很多特征。的确如此,某一方法无论多么有说服力,如果一项测试仅包含了一种测试方法,那么它是存在一定内在缺陷的。

1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

前科学时期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很长的一段时期。语法翻译法通常被认为用于前科学时期(pre—scientific period),在这一时期,测试中不需要特殊技巧或专业知识,教师的主观评断被视为头等重要。本阶段的测试通常包括写作、翻译和语法分析,本时期的测试比较偏重字面和文学。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公共考试(如中学毕业考试)有时会在中高层和高级层面上采取听力、口语因素,这在过去被认为是大纲或考试之外的东西。

为了把语言知识具体化,教师授课时就是从课文里找出这些语言点,然后传授给学生,考试时就考平时所学的这些语言点。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语言测试和教学完全是由教师或出题人的经验和主观评断来决定的,并无科学依据。

总之,传统测试法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处于教师自发、分散、随意的组织状态,所以测试的信度和效度都不能得以保障。

2 结构主义测试法(The Structuralist Approach)

在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诞生了,著名语言学家Saussure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成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另一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L.Bloomfield与Z.S.Harris等人创立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受这一理论影响,分离式测试法(即结构主义测试法)产生了。本方法认为语言学习就是系统地获取一套语言习惯的过程,学习者需要研究结构语言学,尤其要明白对比研究的重要性,并需要确认和测量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各个成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掌握程度。学习者的掌握程度的测量是通过使用完全和语境脱离的词汇和句子试题来进行的,并且用相对短的时间在一张试卷里设计到能考察到所有语言能力的试题。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也要尽量做得分离测试,因为这一时期的语言测试方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一题只测一个考点,即每题只测量一种语言能力。

对于某种形式的测试或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结构主义测试法的一些特征还是有作用的。比如,想要集中精力测量考生的写作能力,出题人把作文和阅读分离开来,也就是说,使作文与长时间阅读和复杂的指导或语言刺激完全分离,这一方法在某些方面是很好的。想要建立一次好的测试,结构主义测试法里的某些特征是值得考虑进去的。

着重于测量信度和客观性的心理测量法是结构主义测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测量学家有能力证明这样的传统测试,如文章写作,是非常主观并且不可信的。因此,测试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用数据来证明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正因如此,多项选择题开始大受欢迎,因为它可以被非常好地用来进行数据分析。

3 综合式测试法(The Integrative Approach)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结构主义测试法受到了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的挑战,60年代后期,着重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社会语言学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使用要受到社会地位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综合式测试法强调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所以它与语言的意义和话语的交际作用紧密相关。综合式测试认为语言能力是整体而不可分的。综合式测试法的特征在完形填空和听写题型中得以最好的体现,然而,很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是,口试、翻译和写作题型中也会运用到综合式测试法。完形填空考察的就是阅读者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找到最合适的替代词来填补空缺和不完整句子的能力。在文章中,每隔几个词就删掉一个词(通常是隔5至7个词),学生们被要求用最适合的词填补空缺处。

完形填空有两种评分方法:一种是填入能说得通的词即可得到一分,另一种是填入唯一的答案才得分。两种方法都被证实是有效的,有人认为第一种方法比后一种方法好一点,但却不能说明什么样的词算是“说得通”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选择任何一个合理的类同替换词即可得分看起来更公平。除此之外,学生不能因为拼错单词而不予给分,除非这个词的拼写让人看不懂。对于想要考察受试语法能力的完形填空来讲,语法错误应不予给分。

作为综合式测试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听写曾被认为是测量学生听力理解技巧的一种手段。如果语言的发音和代表它的符号之间没有特别紧密的关系,那么在听的过程中如果不需要写下来会更易于理解所听内容。然而,在英语中,当语言的发音和拼写系统紧密相关时,理解单独的发音而不完全听懂内容意思有时会更容易些。的确,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和教师认为听写太过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单独的发音而不是整体的文本意思。测量听写题时,第一遍应该用接近于平时对话的速度陈述,然后教师要开始陈述足够长度的义群,用以考察学生的短时记忆范围。最后,整篇文章要再用一遍稍低于正常的速度陈述一遍。

4 交际式测试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70年代初,随着社会语言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语言功能,语言变体和社会文化原则逐渐达成共识,与此同时,功能语言学的系统功能理论及语用学的行为理论开始流行,从而引发了外语教育界的一场革命,一种新的测试法——交际式测试法诞生了。

交际式测试法有时与综合式测试法相关,然而,尽管两种测试方法都强调话语的意义而不是其形式和结构,但是两种方法间是有根本不同的。交际式测试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如何在交际中使用,因此大多数的交际式测试旨在囊括与学生们在现实生活相关的交际任务。评判交际成功的标准是交际的有效性,而不是正式、僵化且准确的语言运用。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用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语言的使用是关注人们为了不同目的在不同语境下如何真正地使用语言,而语言的用法是指语言的正式模式。然而在实际情况下,一些拥有交际特质的测试既要包含对目标语用法的能力的测量,也要包括对掌握目标语正式模式的能力的测量。诚然,交际法的支持者也认为如果学生不掌握语法,也不会产生交际语言能力。在交际测试中测量不同的语言能力是基于分离假设的语言观,交际式测试旨在测量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中的表现,比如,一个学习者也许在正式对话中口语能力欠佳,但是他也许在阅读理解上却能取得高分。

交际测试的理论和实践说明交际测试法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完善的测试方法,他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正在得以逐步解决,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交际式测试法的推广提供了条件。可以预见,交际式测试法在21世纪将成为语言测试界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Alderson & B North (eds.). Language Testing in the1990s[C].Lon

don: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 and the British Council,1991

2 Bachman L.F.& A.S. 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

ford:OUP,1996

3 韩宝成·L·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1)

人际关系测试题篇8

关键词:软件测试;项目实训;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吴梦麟(1982-),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26-02

近年来,随着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和国内外外包企业的合作加深,我国的软件外包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外包的主营业务之一,是加快软件企业与国际接轨,实现产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开发流程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我国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的需求逐步增大,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中的软件测试人才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由于软件测试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从业者不仅掌握一定的软件技术,同时也要对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流程具备相当的经验。通过高校教育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虽然能够掌握基本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测试理论,但是缺乏实际的测试经验和相应的行业背景知识,离企业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中软件测试教学仍以理论为主,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背景经验的培养相对不足,这些矛盾导致学生就业时很难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也必须对招入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培训,花费相当的人力和物力。

项目实训是解决高校和企业之间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日常教学计划中引入项目实训,以实际测试任务为驱动,按照企业规范进行流程管理,让学生掌握测试过程中各阶段的技能,理论联系实践地接受企业化的锻炼。通过实训课程,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实际测试经验,而且能够增强团队意识,进一步缩小毕业生与职业测试工程师之间的差距。

一、软件测试项目实施

1.测试项目简介

本文所述的软件测试实训项目是基于校企共建模式,由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软件外包实验室提供软件测试的场所和专用的硬件设备,从合作的软件公司引入相应的测试平台、管理流程和测试报告文档的测试项目。

本项目的内容是针对前期开发的教师管理系统进行测试。该系统是教学部门的业务管理支撑系统,测试主要围绕教师信息的查询和更新操作的管理。通过对这些功能模块的测试,增强系统的易用性、稳定性、可配置性,消除信息孤岛,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应用水平。

在测试环境搭建过程中,服务器的软硬件配置要与该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保持一致。对于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等文档的修改、更新操作,则采用svn版本管理工具来进行控制。学生可以通过svn服务器平台,按照进度提交每日的测试用例文档,并填写日志记录测试进度和每天的测试工作。

2.实训计划和人员管理

软件测试实训安排在我校外包实验室中进行,采用与企业相同的管理模式集中训练,由相关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来指导测试流程。测试团队的成员来自于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大四学生,以及对软件测试感兴趣的相近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具备基本的软件编程能力,并且对测试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和对项目的熟悉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角色,其中包括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开发人员由原来参与系统开发的部分学生担任。测试人员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测试不同的模块,每个小组设置一个测试组长,负责测试项目管理,其余组员则负责执行测试用例,各小组都有一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控制模块的测试进度。整个测试实训项目安排在假期进行,用时半个月,每天工作8小时。每天早晨由测试组长安排当天的测试任务,并对前一天的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在每个时间节点,由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对相关测试文档进行评审。

3.测试项目进程

本项目的实际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项目初始阶段,担任开发人员角色的学生叙述产品需求和业务流程,为编写测试计划做准备。该测试项目主要分为5个阶段:测试计划制定、测试方案编写、测试用例设计、多轮系统测试和测试系统报告提交。每个阶段都力求达到规范化、细致化的测试目标,同时每个阶段都要经过教师和各个组员之间的评审,如果评审通过,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如果不通过,则需要完善后继续评审直到通过。

(1)测试计划制定。在了解了教师管理系统的需求以后,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系统模块数量和测试的周期来制定测试计划。测试计划要涵盖测试的范围和环境、测试人员的管理和测试进度安排。考虑到参与实训项目的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因此测试计划要重点突出每个测试小组所对应的系统模块,以及测试流程中每个阶段所对应的完成日期。该测试计划由各组组长和指导教师制定,最后需各小组评审后通过。

(2)测试方案编写。测试方案是按照系统需求说明书详细的分析测试的模块,指导后续的测试用例的编写工作,重点在于对模块具体功能的理解和测试对象的分析。在这一阶段,首先由担任开发人员角色的学生来介绍系统模块的基本功能,并以文档的形式向对应测试组成员提交;然后由指导教师以具体测试点为例,介绍详细的测试用例写法;最后,由各组组长将测试任务分配给组员,各组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始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方案完成以后由各组组长汇总,并在组内进行评审。

(3)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的编写是针对各功能模块测试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也是本实训项目的重点内容。在对模块的特性和功能了解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测试点,设计时应考虑角色权限、验证点和测试描述。在设计验证点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力求做到无疏漏;同时在测试描述时,可以将等价类划分、边界值、错误推测等常用方法与书本理论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的测试用例以Excel表格形式列出,其中包括编号、重要级别、操作步骤、预期输出和实际测试结果等条目。

(4)多轮系统测试。按照测试用例的具体内容,可以进行多轮的系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扮演开发人员角色的学生对缺陷进行修改。通过这一过程,不但使学生认识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积累了开发经验,为今后规范化的编程打下了基础。

(5)测试报告提交。通过半个月的实训,学生经历了规范化的测试流程,测试报告的编写是对测试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总结本次的测试过程,为制定以后的测试计划提供参考;评估本次测试计划和测试执行是否符合规范。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普遍体会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过程,明确了规范化的软件测试方法,同时对软件编写中隐含的错误和缺陷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今后的软件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软件测试实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次软件测试实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不但学到了规范化的测试流程,提高了职业软件素养,而且通过互动和交流,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次软件测试实训是针对上一次实训开发的系统,离企业的实际系统测试尚有一些差距;其次,参与的学生缺乏实际经验,对软件测试认识不足,导致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编写不够规范、完善;另外,相应的管理需要加强,在实训过程中存在迟到、早退以及缺席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测试进度。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实训过程中,测试项目要尽量切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在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的评审中,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强调测试流程的规范性,可以多鼓励高水平的学生带低水平的学生。另外,可以采取企业现行管理方式对实训进行管理,如引入考勤制度、评审制度等。

三、结语

软件测试是我国软件产业高速发展中需求缺口较大的一个行业,培养具有相关经验和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测试人才是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软件测试实训项目,探索了软件测试专业人才的培训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研究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瑾.中国软件外包业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10,(11):75-78.

人际关系测试题篇9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15-02

一、引言

为了培养一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卓越计划”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1,2]。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对工程实践要求很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很强。软件测试不仅贯穿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覆盖软件各种应用领域,而且在软件开发的系统工程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软件测试阶段所占的工作量约为软件工程总工作量的45%,所占的资金量约为总资金量的15%。在一些国际知名的软件公司中,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比例通常为1∶1,微软公司甚至达到了1∶2。

然而,当前我国软件测试行业面临着测试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原因在于软件测试应聘者缺乏系统化的软件测试培养,软件测试的实践能力不高。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要求,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卓越”培养标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具备从事计算机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的专业标准。二是具有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中“软件评测师”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掌握ISTQB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的知识体系结构的行业标准[3]。

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缺少具体测试案例

课程中包含了许多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模型、技术和规范,绝大多数学生缺乏软件开发与测试的实际经验,由于没有具体的测试案例贯穿整个测试过程,因而软件测试课程难于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任课教师缺乏软件测试的实践经验,软件测试实践环节内容单调

软件测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接触实际的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软件测试的实践经验很有限,很难透彻的讲解软件测试技术如何具体的运用。而许多高校的软件测试实践课往往停留在几种基本的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技术上[4],学生的软件测试实践能力得不到极大的提高。

(三)对软件测试工具缺乏系统的学习与实践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仅靠手工测试已经不能满足软件开发的需要。近年来,软件测试行业出现了许多软件测试工具,例如QTP、AutoRunner、Junit、LoadRunner、TestDirector、Parasoft C++ Test、Rational PureCoverage等,这些工具在软件测试行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高校软件测试实验条件相对还比较匮乏,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和使用这些软件,毕业之后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软件测试岗位的要求。

(四)不熟悉软件测试国家标准,不能书写规范的软件测试文档

软件测试依据的国家技术标准规范主要有8个,分别是:《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1998)、《软件质量模型与度量》(GB/T 16260-2006)、《软件工程产品评价》(GB/T 18905-2002)、《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T9386-2008)、《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指南》(GB/T 25000.1-2010)、《应用软件产品测试规范》(CSTCJSBZ02)、《软件产品测试评分标准》(CSTCJSBZ0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标准,学生对这些标准也不熟悉,因此在软件测试实践中不能按照标准的要求实施测试,也不能书写出符合规范的软件测试文档,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软件企业的需要。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软件测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内容、测试案例和测试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了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以测试理论―测试技术―测试过程―测试工具为主线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设定后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在软件测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全程使用测试案例,让学生能将学到的测试理论与具体的测试实践结合起来,更加牢固地掌握软件测试的理论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测试案例包括面向对象的NextDate问题、三角形类型问题、工资支付系统、自动柜员机问题、简化的录像机系统等测试案例。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还对相关测试工具进行介绍和演示,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中学生要用到这些测试工具。

为了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实践能力,软件测试课程还增加了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以5~7人为一组,完成基于B/S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针对该系统按照软件测试国家标准编写软件测试的相关文档,并利用测试工具完成系统的各项测试。此外,还邀请国内知名软件测试公司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并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软件公司进行软件测试实习。

通过一系列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软件测试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测试的理论和技术,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们还开发了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测试课程网络资源平台。该平台的内容包括7大模块即:软件测试课程知识体系模块、软件测试工具模块、软件测试实训案例分析模块、职业资格考试信息模块、软件测试试题库模块、在线测试模块、答疑与讨论模块。通过该平台的运行,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软件测试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开展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近三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软件测试的人数分别为8人、27人和39人。从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能熟练运用软件测试技术和工具完成软件测试任务,并能正确书写软件测试的相关文档。

四、结语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针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软件测试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课程内容、教学实验、课程实践以及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设置了教学内容,并把测试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陈翔,鞠小林.卓越计划驱动下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3):14-17,21.

人际关系测试题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试验检测;问题;研究 Abstract:The highway project construction has its own difficulty, because of large scale. The difficult technology,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very strict. But the tes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building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It can overall quality level response project, and are able to find problems in time. Find the problem can be solved by th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st,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prompted, in order to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Highway; test; problem;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实验检测是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该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进行解决,因此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高速公路实验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规定,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试验检测,其具体内容包括:施工单位的自检、监理单位的抽检以及监督单位的抽检等三个环节。在检测的过程中,要从人员、设备以及检测条件等多方面考虑,建立完善的检测环境,这样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检测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实验检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总结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心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水平较低,配置不合理

高速公路中心实验室检测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检测人员具有较高的检测水平,人员的配置也要和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进度相适应。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中心实验室的检测人员配置中需要有一名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和监测中的技术工作,对于主任的要求要比较全面,能够有丰富的检测经验,并且熟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合理的安排其他检测人员的工作。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中心实验室中的检测人员,无论是主任还是一般的人员,其水平都有限,不能够完全胜任检测工作,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对于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内容也缺乏了解,这样在检测的过程中经常会犯错,影响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不能够为施工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加之人员的配置不合理,没有形成完善的检测机构和检测相关部门,且每个人员之间的配合不协调,也影响了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高速公路中心实验室检测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缺乏合理性

由于检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高、精确性要求高的工作,除了要求检测人员的水平外,对于设备的要求也很严格,检测质量的好坏、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与否和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配置和管理有密切联系。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高速公路中心实验室的检测设备配置,需要具备乙级以上资质,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确保其安全运行。但是经过调查发现,高速公路中心实验室的场地狭小,仪器设备摆放不开且较为陈旧,不能够达到检测的要求,对于施工需要的土工试验、砂石料实验、沥青及沥青混凝土试验以及水泥和水泥混凝土实验等检测设备都不完善,这样影响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三)中心实验室检测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不达标

中心实验室检测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支持,这既包括内部条件,也包括外部条件。从内部条件来说,中心实验室检测工作需要具备完善的检测机制和检测环境,检测者也要具备创新的检测理念,以为检测工作提供坚实的外部条件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心实验室检测工作没有具备科学完善的检测体系,单位的自检、监理单位的抽检以及监督单位的抽检工作都不能够形成一定的系统,各检测环节之间也缺乏协调和统一,影响了检测的效果。检测工作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使该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不能够有强制力的保障,影响了检测的效果。加上缺乏必要的责任制度和奖惩机制,检测者没有积极工作的热情,检测创新理念的缺乏也影响了检测的结果。这些内部的条件因素都将给检测的结果带来影响,成为中心实验室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再从外部条件来讲,检测工作缺乏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相关部门缺乏一定的支持力度,使得检测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举步维艰,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速度慢,资金支持不到位,这些因素也影响了检测结果。这些外部条件也是目前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应对高速公路试验检测问题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关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管理体系是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保证,它可以将施工单位的自检、监理单位的抽检和监督单位的抽检等工程质量控制的三个关键环节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1加1再加1大于三的效果。同时,在这一试验检测管理体系中还暗含着要建立一套试验检测管理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只有建立了具体的制度,才能有章可循、才能照章办事。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有了试验检测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就足够了,更好重要的是要将之一体系更加规范化,将这一制度更加具体化、提高其实际可操作性。

第二,要转变观念,加强思想认识。作为一名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管理人员,首先应当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试验检测工作实际上具有双重的角色:1、试验检测管理人员要对公路建设工程的实体与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鉴定,其出具的相关检测报告具有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法律上的)的权威性;2、由于试验检测是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因此高速公路试验检测人员又扮演着“工具”的角色,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随时通知其进行工作。

结语:总而言之,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由于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因素比较繁多,具体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类质量和安全隐患,因此要全面的考虑。高速公路的试验检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现行制度,才能实现公路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鲍翔 罗炳华.高速公路试验检测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J].广东公路交通,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