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十篇

时间:2023-04-01 00:15:12

人际交往篇1

不要对人太好了!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部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在卡耐基成功人际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有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做到底”,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专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中不要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人际交往篇2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际交往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失调的人际关系起着病原病因的作用。那些单身独居、亲戚朋友很少、不参加社会交往、缺乏社会联系的人比那些与亲人、朋友、社会活动密切的人相比死亡率高2―4倍。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不可能只独善其身而过得健康、愉快。人需要一种依属感,需要有社会联系和同别人分享内心的感受。对许多人来说,艰难困苦并非完全不能忍受的孤独。人常常因为不懂得与外界自然、社会和人接触、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缺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经常陷入莫名其妙的苦恼之中。

心理学专家研究证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裨益。据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鲁姗斯豪斯对2700人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后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尤其是男性,寿命都比较长;那些没有亲密的社会活动、极少与亲戚朋友往来的孤独者的死亡率要比喜欢交往的人高3倍。

现代生活中人的孤立、疏远对人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它不同程度地削弱人的免疫力而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相反,生活在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中、人际交往多姿多彩的人,比那些不爱交际、过单调沉闷日子的人不易患病。据美国疾病控制防治中心对7000名成年人的调查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最好、朋友最多的人死亡率最低。

生活的充实即意味着不断增加人与外界社会的联系,生命就旺盛。如果仅限于你居住的那个小天地,以此满足你的物质福利欲望,便一定会损害身心健康。

社会联系的破坏对人有很大的精神创伤。人如果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接触,外界广阔的天地就会变得狭小。例如,当退休时,通常是想象的安度晚年的时光,但同时也将会从受人尊重的环境中悄然离去,老朋友、老同事日渐减少,既是生活天地缩小的时候,又是开始感到孤独的时候,同时也是感受到身体不适、易于生病的时候。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北欧国家的自杀情况检查,发现挪威的自杀率较丹麦和芬兰低 20%―30%。在研究这一现象时,研究人员发现挪威人的社会活动整体水平较高,人们与家庭及朋友的联系比较密切,参与社区活动比较积极,从事定向社会活动的人较多。丹麦中年妇女的自杀率是挪威同龄组妇女的4倍。其原因是丹麦妇女往往很孤立,缺乏与朋友的联系,在工作中施展才能的机会较少,对社会活动没有什么兴趣。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赫伯特・罗宾斯说:“一个真正成功的数学家如果诚实的话,一定会检讨他的人生是不是错过了许多富有意义的人际交往――跟妻子、孩子、同事、朋友们的交往等等。年纪愈大就愈不愿意为了数学上的成绩去付出这些代价。定理总比不上友谊,尤其是年纪大的人。”

人际交往篇3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人际交往篇4

人际交往心理学目前已经告一段落,自从学了这一门课以后,感觉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知识。现就这些知识谈谈我的看法。

在还没有接触这一门课的时候,我对于人际交往的认识还是非常简单的,认为和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日常交谈就是人际交往了。但是自从学习了人际交往心理学之后,我发现这真的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可以说他是最复杂也是最有用的一门学科。下可以改变人们对一个人的看法,把人人疏远的人转变为人见人爱的好人;上可以在交际圈里游刃有余,将成功的道路铺得更加平坦。

其实在中国的古代,孟子荀子告子世硕就有着对人性的不同看法,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这可以说也是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起源。人际交往实际上是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和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而人际关系则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必定在情感上产生的一定的结果与积淀。

原先我在日常生活中认为如果两个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那么这两个人是无法进行沟通的。可是在学习了人际交往心理学之后,我了解到不同的意见之间的争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但是具体沟通是否完整还是要看传递的信息是否被接受和理解。我也学习到了言语沟通的艺术,比如从各个方面与角度寻找话题,直接进行提问,鼓励对方说下去等等。我也学习到了倾听的艺术。倾听是我们后天学习到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听只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与生俱来的能力的展示,而倾听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用心去接受和体会的美妙能力。什么是倾听的艺术?理论上来说是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边听边概括要点,鼓励对方把话说下去,善于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但是要做到极致还是需要不断地练习。

人际交往篇5

人类社会之所以形成,主要是人际之间交往与发生关系的结果,它能满足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我们一生的生存目标都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生理意义上吃喝拉撒睡等自然属性方面的自我实现、心理上的被尊重被重视被理解被爱等社会属性方面的自我实现,人的一生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自我实现程度。再来看看我们的人际交往。我们常常生活中别人的评价当中,的确,只要有交往就有评价,这种评价或者用语言表达出来、或者用身体表达出来,在你的一生中,你都会不断的被各种评价所困扰,其实如果你明晓了人际交往评价的原理,你就不再愁你会有一个糟糕的交际能力了。当你与另一个人交往时,他(她)对您的评价是基于他自己的,即他在与你交往的过程中,其目的达到程度与自我实现程度决定了他对你的评价是好还是坏,比如你与在聚网聚会上刚认识的朋友聊人民币汇率的话题,他说了他的观点,在他阐述的过程中,你的眼神专注与否、你是否有应和他暗示同意他观点的面部表情、你是喜还是忧还是没有表情不知道你听进去了没有、你的身体姿态与语言是否表明你与他在聊天的过程中是愉快的、他讲的过程中你是否有同意或否定的动作、他讲的停顿过程中你说出你观点是水平是高于他还是低于他还是附炎趋势的应和还是心不在焉,如此等等,都会被了解,从而做为他对你评价的依据,为何他会在意这些的原因在哪呢?是因为每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都渴望得到自我实现,被尊重被理解等等生理与心理的,如果你与一个人交往时不仅他能理解与尊重你,还可以与你形成共鸣,在某些方面指导你、提醒你,这时他就是你的知已了。从自然属性来看,每个人在人类社会行走都是孤单的,我们要应对人类社会的压力与挑战,就必须有自己的“统一战线”与人生参谋,这就是朋友的作用。也就是说每个人对外界的评价都是自我,也就是说是自私的。这点从美国人民当初支持布什发动战争打击伊拉克就看得出来,并非人民都是坏的,只不过大家生来就是基于自己也就使自己的所以观点都更容易从小我的角度来看待了,这是人之常情,一方面我们在无意间浪费着吃不完的粮食另一方面非洲的饿死无数的新生生命,这种现实存在的原因也是如此,人本自我国家亦如此。说回来,也就是别人对你的看法是基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的自我实现的欲望,这种程度将直接影响他对你的评价,所以啊,你如果要想让大家都当你是好朋友、如果想让大家都喜欢你,让你的人际交往春风得意,你就得在你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帮助他多多的自我实现,这样你一定成为交际明星与交际花。你不助友人多多的自我实现又如何多多的得到朋友帮助呢?舍得舍得不舍哪里有得??为何拍马屁者受欢迎,也是这个道理,其实啊,拍马屁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要到,只不过请你不要因利或因势那些世俗之物而拍,你自然就能得到大量的真朋友。对于评价,我们要用辩证的心态来看待,不站在他也不站在你的立场上来看,这样方能在趋炎附势的好评面前保持清醒,也定能在流言蜚语的恶评面前保持克制,总之我们不能活在别人的流言中,而将一生浪费在无数的满足于无数个他们对你的要求当中,我们得做成我们自己,倾听真正于我们内心的声音,而后再交我们的目标放在社会的规则当中去实现,听取别人有利的建言,不断的花别人的优点调整我们的想法为我所用,这样的一辈子一定是值得与有意义的,这种意义首先是对得起你自己的,是快乐的。所以交际啊,就是不断的帮助别人实现他自己,你的生命即更有意义、更容易满足与快乐。

..自我实现与人际交往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人际交往篇6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人际交往的“黄金律”,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是一种理性信念。可是,有些同学错误地运用这一定律,他们的观念可能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或“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这样一些不合理的、绝对化的要求,而他们自己也做不到“必须喜欢别人”。当这类绝对化的要求难以实现时,就会对别人产生愤怒和敌对情绪――这实际上已经违背了“黄金律”,构成了“反黄金律”。

刚刚走进中学校园的初一学生,面对全新的校园、全新的老师、全新的同学和全新的书本,除了要学好新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结识一些新朋友。因为到了初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家长的支持,更需要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喜怒哀乐,然后使自己很快融入新的集体中。步入初中的我们,很难跟那些与自己相处得很好的小学同学分到一个班级,即使能同在一个班级,数量也是寥寥无几。初一的学生正逐步进入青春期,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开始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在这个阶段,对人际关系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惑。

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迈好中学第一步。

1. 学会使用真挚的微笑

微笑可使人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愉悦,在精神上感到一种安慰。特别是第一次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强化人们的第一印象。可以说真挚的微笑是打开交往大门的钥匙。

2. 学会真诚地关心他人

初中生之间的交往是种友情的交往,只有做到真诚的无私奉献,尽力、周到地关心他人,才能赢得朋友,才能培养他人对你的忠诚,才能具有更大吸引力。正如有人所言“正是不关心别人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大,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也最大”。所以能否真诚关心别人,是关系到交往成败的重要因素。

3. 交往相似因素的寻找

人们在交往中,倾向于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人进行交往,体现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交往前,应了解交往对象的兴趣爱好、文化修养等方面与自己的相似因素,为开展交往活动提供条件。

4. 交往内容碰撞点的寻找

人际交往篇7

教学──一种交往的特殊形式。

交往是人类的一种需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生活,每一日都有与他人交往的必要。人的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是与同他人的交往联系分不开的;人的一生的愉快,烦恼,快乐,悲伤,爱与恨,也同样是与同他人的交往分不开。作为一种交往的特殊形式,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必须遵从交往的原则,不断研究其特殊性,在科学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达成效果。

一、交往的心理条件

首先是交往的之一应该有把某种事情告诉另一方面的愿望,就是说有了一种明确的想与他人进行交流要求,而另一方也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知某种事情或信息。也就是说,交往中一方要有发出某种信息的想法或愿望,而另一方也愿意接受这种信息。教学活动就是一种交往活动,教师作为信息的发出者,学生就是接受方。教师必须掌握大量新鲜,有用的信息并有愿望将之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应该有接受新知识的迫切愿望,二者缺一不可。其次是交往双方都期望获得一定的交往效果,期望从对方那里获取得一定的东西。当然,这种东西不一定表现为物质性的。学生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关爱,生活的指导以及前进的帮助;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收获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平时人们的交往总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因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要求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有符合心理逻辑的充足理由,只有当一种关系被人们认为是值得的,人们的交往行动才出现。再次,交往双方都有意无意到力争达到相了解,双方各自支配着对方的反应。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原则,人们往往只接纳那些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人。作为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必须与学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对学生的这种自我价值感起积极支持的作用,避免学生的自我价值的防卫倾向。

2、交往两种手段。人际交往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完成,这两种手段即:言语手段和非言语交往手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合理使用这些手段,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言语手段不仅担负着传递信息的功能,而且也是激励或抑制群体任何成员的情绪影响的手段。非言语交往手段是指借助于非语词符号,如姿势,表情,体态等实现的交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合理使用这两种手段,将帮助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交往心理学──教师必修的新兴学科

心理学,英文为PSYGHOLOGY,是希腊文PSYCHE与LOGOS的变体。心理活动是大脑生理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它能够能动地指导与调节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作为从事人的教育活动的教师,必须对其作用客体进行研究。社会交往,作为人类社会特定的社会现象,是个体作为社会成员的心理需求,人类交往的社会心理动机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人们用于确立自我价值感的需要,一是人们对于获得明确的安全感的需要。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为了是自己的认识具有价值,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受,人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归属和依赖,需要助人和得到他人的帮助,需要有机会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或展现自己的专长,等等。当自我价值获得肯定,得到确立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他就会觉生活有意义。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受到社会比较的影响,带有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参照系,确立其在参照系中的位置,使之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一个人对自身状态的不确定感越强。进行社会比较的需要就越强。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学生考试后,往往不只是关心自己的成绩,而且很关心其他同学的成绩。因为只有既知道自己的成绩,又知道了其他同学的成绩,并将自己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自己的成绩才有明确的评价意义。

人们需要获取得明确的安全感的需要。人作为有机体,同样遵循生存是第一要义的生活法则。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有好多,但不外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时空的因素等几个方面。教师由于与学生共处于同一文化圈中,因此影响交往的最重要的应为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心理现象:

首因效应指双方初次交往时各自对对方的直观观察和归因判断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今后交往活动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自己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你在首次接触中一切易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行为都给学生留下一份作出初步判断评价的资料,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是不能对学生评价凭借第一印象,“以貌取人”则“失之于人”,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有限的资料作出的某种判断往往会产生较大偏差。

月晕效应指人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评价与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爱屋及乌”的情况。学生是“一好(学习好)遮百丑”。教师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到整个班级对个别学生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可与教师的取向产生正,负面两种不同的趋近或背离。小学生由于个人的判断力不足往往采取趋向判断,即老师认为好的同学就一定好;而中学生由于其心理正处于叛逆期,故往往回采取逆向判断,即孤立或反感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即使该生确实十分优秀。教师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该尽量避免月晕效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刻板现象人们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却人们所言的“先入为主”。教师应该以发展眼光去看问题,尤其是对于后进生不能打入另册,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甚至是身心上无法愈合的创伤。

此外,距离远近也是直接影响教学交往的一条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人们的生活空间距离越小,则双方越容易接近,彼此就越容易吸引。教师应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达到一种最优的交往效果。另外,教师还应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频率,彼此了解,加强交流与沟通。

转贴于 三、交往技巧──教学开展的有益辅助

在教学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拥有平等真诚的心灵,善良热情的态度,讲求信用的人格,宽容友善的情怀,并以之作为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心理基础。此外,掌握交往技巧也是十分有益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的。

1.相逢缘是开头难

教师首次在学生面前亮相,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此,特别要重视首因效应。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好像服饰打扮可以随意一些,但,作为教师则由于其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对此角色的心理期待的制约,衣着打扮十却不能随意,应以端庄,整洁为主,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也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此外,穿着也可以反应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整洁端庄得体的服饰往往能表现穿衣人的品位。教师的开场白也十分重要,要真诚,热情,不能表现出倨傲冷漠。有一位教师在新学年做了这样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好!从今天起,我将担任你们班的语文科任老师,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相信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期望在我们相携而行的这一段日子,我们之间留下的只有爱的美好的回忆。”这段开场白就十分得体,真切,因此获取得了学生的好评,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2.点点滴滴皆有爱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长者与施教者,应该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这种关爱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现,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说,教师应该努力记住每个学生们名字,有时还可以用呢称。此外,可以巧妙运用每天课前的寒暄,将自己对学生的一片关爱之情表达出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3.善用微笑化冰雪

微笑是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给人以愉悦感的一种面部表情,也是教师最富表现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它表现友善,诚信,和蔼,融洽等美好的感情因素。教师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运用微笑,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学生,让学生消除紧张感,同时,敬畏感就会被信任感所代替。

学生上课时没有回答出提问,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鼓励;学生获得了成绩与进步,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表扬;学生偶尔犯了错,决心改正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信任与宽容;学生遇到了难题,愁眉不展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抚慰与鞭策。

4.多用赞美促进步

人人渴望赞美。我们在做事情时,往往有一种潜意识:“别人会怎么认为?”或“别人会怎么说”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对赞许的期待。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是表扬,这实际上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不论多么平凡,多么自卑的人,其内心都有一丝自尊,一丝自傲。学生渴望教师对自己的行为的表扬,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因为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表扬,往往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确定自己行为的肯定。“罗森塔尔效应”证明:“受到赞美的人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多用但不可滥用,可以运用技巧,第一,谈谈学生的光荣史,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促进其以后的进步;第二,符合实际,明确具体,夸大其辞的赞美往往会适得其反;第三,能当面称赞的应该当面称赞,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设身处地换角色

人际交往篇8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接触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有种种表现:一旦被别人注视而将视线突然移开的人,大多自卑,有相形见拙之感。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多半属于内向性格,不善交际。听别人讲话时,一面点头,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表示对来者和话题不感兴趣。说话时,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部和面部,是真诚的倾听,尊重和理解。只注意自己手中的活计,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仰视对方,是尊敬和信任之意;俯视他人,是有意保持自己的尊严。伴着微笑而注视对方,是融洽的会意;随着皱眉而注视他人,是担忧和同情。面无悦色的斜视,是一种鄙意;看完对方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突然圆眼瞪人,是一种警告或制止;从头到脚地巡察别人,是一种审视。彼此心存好感的两人说话,更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寓意通达;话不投机的人相遇,一般都尽量避免注视对方的目光,以消除不快。有人在交际中,喜欢戴太阳镜,即使在室内或阴影下,也不将眼镜摘下,是因为他不愿让别人从他一双眼睛发现他的秘密。但是,戴着深色眼镜与人交往,目光不能等同的接触,会造成一些隔膜和不悦。眼神和心理,是交往中引人注目的一个课题,注意在实践中领悟的运用,是有价值的。如果你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你就要凝视他的目光久一些,以表自信。如果你想在和对方的争辩中获胜,那你千万不要把目光离开,以示坚定。如果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看你时,你就要稍微留意一下他的面部表情的目光,便于对策。如果你和别人碰面,觉得不自在,你就要把目光移开,减少不快。如果你和对方谈话时,他漫不经心而又出现闭眼姿势,你就要知趣暂停,你若还想做有效地沟通,那就要主动地随机应变。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应60%-70%的时间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接,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如果你想在交往中,特别是和陌生人的交往中,获取成功,那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对方的讲话,不卑不亢,只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是常用温和而有效的方式。 作者:心灵舞台

人际交往篇9

一、纵向人际关系

初中生的纵向人际关系出现了新的转型,处在转折期:由小学时期的“儿童—成人”关系逐渐转变为“成人—成人”型关系。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描述的,在少年与成年的关系上,少年正处在从“听话”向“平等”过渡时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初中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长,有强烈的“成人感”,然而,初中生此时的心理还不成熟,还存在着心理发展的另一面——依赖性。这表现为,初中生想独立,但对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特别是在自己遇到人生苦恼时更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家长和教师也因此对儿童的成长总放心不下,不敢放手,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教,采取封闭式、防范式的教育限制儿童的交往和活动,有时甚至采取指责等方式对待他们的独立或“反抗”。家长和教师的不信任、过分关心、过多干扰或无谓的指责,常常容易激化矛盾,使初中生产生抵触、消极情绪,甚至出现对抗家长和教师的现象,或者自我闭锁,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拒绝成人的关心和帮助。初中生的不良人际关系,在下面的数据中已清楚的表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人际关系方面,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是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另据调查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可以说,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困扰初中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她们烦恼。这必须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并不是说初中生与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一定就是矛盾和斗争,只要方法得当,家长和教师在帮助初中生形成和谐的纵向人际关系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进一步讲,作为父母和教师,只要充分认识到他们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满足他们需要一个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的需求,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积极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和谐的纵向人际关系。

二、横向人际关系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那么也就有了社会交往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对于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相对于与家长和教师关系比较紧张而言,初中生与同学及同龄人间横向关系就相对融洽和活跃,绝大多数初中生乐意和同龄人交谈而不愿意同父母谈心,在同龄人中间,他们平等相待,想法接近,观念容易一致,没有心理上的压抑感。需要注意的是,零点调查公司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学生的社会交往关系往往集中于合意组群间的交往。即交往的成功与否,与交往者是否“合其意”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而且,通过考察中学生与他们的好朋友在一起时的重要活动内容可以了解到,他们主要的活动内容属于沟通性的、娱乐性的,而做作业相对所占比重较小,而且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是中学生觉得生活最有趣味的时间段了。[1]另据研究发现,儿童愿意待在学校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有朋友、有友谊,这是学校吸引他们的关键因素。比如,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可能得不到一些教师(当然,这些教师只能算作不合格的教师)的喜欢,甚至经常招致批评。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愿意到学校来,如果教师提出让他们回家,不要再来上学了,他们就会感到恐慌和失望,因为他们不想离开同学和朋友。可见,同学、朋友间的交往对初中生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同时,也应注意到,校园人际关系困难的学生日益增加。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据研究,受等级制度、官本位制度及腐败之风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初中生人际关系趋向成人化,这也是导致有些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初中生的人际关系。

横向人际交往及关系具体到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则各有不同特点,下面分别探讨。

1.同性交往:交友范围扩大,内容复杂,质量提高,友谊加深,但容易出现交友不当现象,还不能很好地处理竞争、合作、责任、分享的关系

初中生的交友范围进一步扩大,关系更加复杂。中学生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认识事物越来越早,从而导致他们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因素导致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更复杂和困难。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更加成熟,考虑问题的方式及自身的需求都产生了变化,也进一步使同学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比如交友可能有很强的目的性、选择性,而不是随便在一起聊聊、玩玩。

初中生同学及朋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交友质量有了提高,友谊加深。初中阶段,人的性格及品质等相对定型,此时形成的友谊,往往能保持很长时间。所以,这时的人际交往及关系将对儿童有深远的影响。有关调查发现:“与同学关系是对于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的因素(57.9%的学生做此选择,与老师关系的满意度仅是36.7%);与朋友聊天是37.5%的人获得各种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仅次于电视(85.1%)和报纸(53.3%),高于杂志(32.4%)和电台(21.3%);在性知识的获得方面,同学及同学外的朋友交往(59.8%)几乎与通过老师/课堂/教科书方面得到的一样多(61.2%)。”可见,中学生交际生活中,朋友是占很大的比重的。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中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内心和思想上总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出现交友不当现象,则有可能使青少年步入歧途,荒废学业。再加上现在多了个网络,许多中学生不懂世事险恶,容易被网络不良人员欺骗伤害。这种交损友的行为对青少年是很有害的。因此,如何择友也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重要的是,初中生要学会明辨是非。

初中生在交往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竞争—合作、责任—分享的关系,往往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强调分享而推卸所承担的责任。  2.异性交往:以一对一交往为主,出现正常的朦胧爱情,但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产生一些性罪错行为

一般而言,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是初中生走上社会的必修课,不应因噎废食,采取极端做法,进行封闭式、隔离式教育,这不利于初中生的正常发展。但也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与异性交往的关系有了变化,已经不同于小学阶段男女划清界限、有“敌对”情绪等情形了,这时,可以说正在由相互“对抗”过渡到相互“吸引”的时期。这是因为,初中生“性生理发育进入高峰,性心理发展迅猛,他们随着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增强,在开展同性同学交往的同时,也就开始了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尝试”。他们对异性、对性充满好奇、羞涩的矛盾心理,渴望交往、交流,又害怕或羞于交往和交流。这使得许多学生面临着性困惑和迷惘。

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他们往往由集体交往,慢慢发展到一对一的交往,并容易产生朦胧爱情,出现亲密的异性关系,这些应该说都是处在此年龄阶段的初中生的正常情感和行为。但男女生交往也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往往由于强烈的冲动而导致偷尝“禁果”,并因此给双方带来心理负罪感,甚至导致女同学怀孕等。更有甚者,走上性侵犯、性犯罪的道路,此类犯罪低龄化现象已比较严重,这不容忽视。

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1.渴望他人肯定,对外界评价比较敏感

初中生虽然身心都有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毕竟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和信心有时容易产生动摇,必须借助外在的力量来确证他们的判断及信心。可以说,这个时期仍没有完全脱离外在定向阶段。他们对于成人,尤其是教师及家长的评价特别在意,朋友的评价往往也能影响他们的言行,他们非常渴望他人的肯定,非常渴望成功。

2.对他人的评价逐渐从评价外部活动到评价内心世界

儿童成长的过程表明,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先于对自己的评价。到了初中阶段,对他人的评价能力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此时,他们对他人的评价逐渐从侧重评价外部活动过度到重视评价他人的内心世界。其实,这种转变从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了,在初中阶段又有了很大发展。这使初中生可以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他人,从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

3.自我评价能力相对较弱,但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显著增长,对自己的评价逐渐由主观模糊评价转变为客观正确评价

总体上讲,初中生自我评价能力较弱,自我评价能力常常落后于对他人的评价,而且往往受个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自我评价不客观,常常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虽然如此,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是有了很大发展。随着初中生身心的不断发展,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及评判能力进一步增强,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已经开始逐步摆脱依存性评价阶段而进入到独立性评价阶段,由主观模糊评价为主逐渐过渡到客观公正评价为主。比如,刚上初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别人对他的评价。到了初三开始,对自己就可以进行比较客观、独立和正确的评价。

4.在纵横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学会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从而不断走向成熟

人际交往篇10

a 你借故拒绝,告诉他说:“那天已经有别的朋友邀请我了。”

b 你愿意早去一会儿帮助他筹备生日。

c 你非常乐意去认识他们。

2.在街上,一位陌生人向你询问到火车站的路线。这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况且,你还有急事:

a 你让他去向远处的一位警察打听。

b 你尽量简单地告诉他。

c 你把他引向火车站的方向。

3.你表弟到你家来,你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见到过他了。可是,这天晚上,电视上有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

a 你让电视开着,与表弟谈论。

b 你说服表弟与你一块看电视。

c 你关上电视机,让表弟看你假期中的照片。

4.你家人给你寄钱来了:

a 你把钱搁在一边。

b 你会买一些东西,如:衣服、零食等。

c 你和你的朋友们小吃一顿。

5.你的邻居要去看电影,让你照看一下他们的孩子。孩子醒后哭了起来:

a 你关上卧室的门,到餐厅去看书。

b 你看看孩子是否需要什么东西。如果他无故哭闹,你就让他哭去,终究他会停下来的。

c 你把孩子抱在怀里,哼着歌曲想让他入睡。

6.如果你有闲暇,你喜欢干些什么?

a 待在卧室里听音乐。

b 到商店里买东西。

c 与朋友一起看电影,并与他们一起讨论。

7.当你周围有人生病住医院时,你常常是:

a 有空就去探望,没有空就不去了。

b 只探望同你关系密切者。

c 主动探望。

8.在你选择朋友时,你发现:

a 你只能同与你趣味相同的人友好相处。

b 兴趣、爱好不相同的人偶尔也能谈谈。

c 一般说来你几乎能同任何人都合得来。

9.如果有人请你去玩或在聚会上唱歌,你往往:

a 断然回绝。

b 找个借口推辞掉。

c 饶有趣味地欣然应邀。

10.对于他人对你的依赖,你的感觉如何?

a 避而远之,我不喜欢结交依赖性强的朋友。

b 一般地说,我并不介意,但我希望我的朋友们能有一定的独立性。

c 很好, 我喜欢被人依赖。

说明:1—10题:选a为1分,选b为2分,选c为3分。

25—30分:你非常善于与人交往,你的伙伴们非常喜欢你,你总是面带笑容,为别人考虑的比为自己考虑的要多,朋友们为有你这样一位朋友而感到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