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十篇

时间:2023-04-10 19:44:56

成功之路

成功之路篇1

成功之路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个人都有一条通往成功大门的路,而这条路非常隐蔽而又坎坷泥泞,你必须付诸于你刻苦和努力的汗水.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曾将自己家中的水塘当作洗砚池,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塘成为了墨池,而王羲之也付出了超出别人十倍的汗水.

爱迪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就等于成功.如果你只想凭借自己的天分,而一点也不注重自己所付出的汗水,那你也许就会走上古代 “仲永”的道路了.

“仲永”固然可悲,但我们绝对不可以再重走他人的老路了.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面对考试,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如果你选择眉毛上的汗水,你就必须努力,刻苦的去学习每一样知识.那么在考试之后你所拥有的就不会是眉毛下的泪水,而是笑逐言开的表情.

通往成功大门的路上也许会有许许多多的岔道口,如果你想打开成功的大门,你就必须意志坚定的努力向前行走,不被别人所干扰,坚定自己的理想永不放弃,努力向前,成功的大门终究会为你敞开的.

成功之路篇2

蓝赞出生在台湾一个贫穷人家,小时候跟着妈妈要过饭。长大后当过液化气搬运工,为了多赚钱,经常送货到很晚,吃不上公司食堂的饭菜,就只能咬牙忍着饥饿。有一次,值班的时候实在饿得浑身无力,偷偷跑出去买东西充饥,又恰恰被老板看到。老板不问青红皂白上前就是一个耳光,打得他嘴角流出血来。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蓝赞在中国贵州凯里发现了商机。他花费了1000多元在那里买了一只名叫“霸王”的画眉鸟带回台湾,转手一卖便是40万元。可是后面陆续花了好几万元买的画眉鸟,带回台湾,却没有卖出去一只。

在台湾卖贵州的画眉鸟不成,他又开始在贵州卖台湾的衣服。东拼西凑了一些钱,在贵阳租了一个店面,最后因为衣服价格太高,乏人问津,只好关门大吉。

台湾的家人知道他在大陆创业之路并不顺畅,要求他回台湾发展。但是蓝赞为了曾经在家人面前发过的毒誓,创业不成功,坚决不回台湾。

一次又一次,蓝赞在贵阳的街头徘徊。一个叫杨新的朋友给了他一个建议:位于贵阳第二闹市区的光华路,有一个已经废弃的家电商场,共三层,每平方米平均售价在6000元人民币,而与大楼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的国贸商场,每平方米的售价都超过1万元人民币,同样地段,差价却这么大,即使买下来什么也不做,一年半载后,楼价至少翻一番。可是创业失败的他,又哪来买楼的钱?左思右想之下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把祖产卖了,凑足了1000万元买楼。

大楼是买下来了,真的什么都不做,等它自己升值?他觉得不能就这样荒废这么好的地段。他把一层作为门面租了出去,打算用二、三层开一家西式快餐店。考虑到贵州人喜欢吃辣,他决定要让自己的西式快餐辣味十足。

半年后,装修考究的德克士快餐出现在贵阳的光华路上。色彩艳丽、卡通时尚的装修风格,很快吸引了行人的目光。开业当天,蓝赞还特别邀请了当时走红的歌手黄安到场助兴。店里所卖的辣椒包更是满足了当地人的口味,相比其他的西式快餐店,生意很是火爆。德克士第一天的营业额竟然超过10万元人民币,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达到300万元人民币,这是蓝赞始料未及的。紧接着,他趁热打铁,先后在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地开了十几家德克士。

两年后,贵州的十几家德克士为他带来了上亿元的财富,他成功了。

成功之路篇3

英文名称:A Successful Way to Compositions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001-571X

国内刊号:23-1304/G4

邮发代号:14-199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成功之路篇4

关键词:钢琴艺术 沟通 完美配合 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家庭为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了钢琴这门课,由于初学钢琴的学生年龄出现了逐年偏小的趋势,那么如何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钢琴基本技能的学习对于初涉钢琴的儿童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努力进取,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学习钢琴的同时,家长要明确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了解学习钢琴的益处和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兴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与家长要做到有效的沟通,完美的配合,为孩子进一步提高钢琴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一、教师与家长在教与学两方面达到完美统一

孩子刚开始学琴的时候都是充满着对音乐的喜爱和幻想来的,即便不是如此,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也会对钢琴充满兴致。这些充满童真的喜爱、幻想与兴致是十分可爱与可贵的。但是学习一段时间后一些琴童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烦感。有人会把这种现象归咎于现在的孩子怕吃苦,不专心,殊不知,家长当初选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性不明确或不正确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一位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都会面对众多的家长出于不同的学习目的与动机,有的从培养儿童素质出发,有的从就业、升学、考级出发,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把孩子培养成钢琴演奏家,等等。比如,那些纯粹为考级为目的的家长,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急于求成,不注意基本功的训练,甚至要求老师把考级作品当作唯一的教学内容。这种心态最终必然会在琴童身上表现出来,自然他们对基本功的训练表现出厌烦情绪。

面对这些,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家长对待孩子学钢琴?为了不偏离钢琴教学的规律,不把琴童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实现很好的沟通。

当家长第一次把孩子带来学习钢琴时,作为教师应当多与家长交谈,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学琴的目的。说到底,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学琴是一种素质教育,是用音乐来对孩子进行美学的素质教育,是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同时,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对孩子个性和谐、心灵充实、人格健全、人性完美的发展也将起到独特的陶冶作用。我想,这样的目的,任何一位家长都是愿意达到的。如果教师与家长在教与学的两个方面上达成如此完美的统一,那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家长与教师的主动并且有效的配合也就有了共同的基础。

二、教师与家长共同有意识地扩展孩子的知识面以增加知识积累

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都是与钢琴和音乐直接有关的知识与技术。但是,学习钢琴还要具备一些与音乐间接相关的知识。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对这些知识针对性的讲解,所以就需要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孩子知识面的扩展与知识量的积累。

如在讲解音高的时候,尽管教师可以用儿童的语言来给小孩上课,比如做些动作,把音符讲成气球、小蝌蚪,把高音谱号说成蜗牛爬墙,把低音谱号说成小鱼跳水等儿童用语,但如果平时家长就能让孩子懂得高与低、强与弱的相对性,那教师再跟琴童讲高音、低音,强音、弱音,讲为了表现强音要先弱下来孩子就不难理解了。而理解了与并不理解的孩子在弹奏时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再比如,关于上臂放松与指尖固定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是:(1)将孩子一只手的指端置于钢琴盖谱架上的边缘,让孩子用指尖挂住谱架,使手不会从谱架上滑落下来,然后,让孩子尽量放松肩关节,使肩与指尖像吊床一样,再通过孩子另一只手,上下左右地向各个方面摇摆“床身”,整只手应是非常灵活而富有弹性的。(2)在以上练习有所体会的基础上,试将挂住谱架的整个手指指尖,变成某一个手指的指尖。(3)在第二种练习的基础上,再做重挂住的某一个指尖移向另一手指指尖的练习。以此帮助琴童找到上臂放松与指尖固定的感觉。但有次一个孩子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原来,他对什么是“放松”或“吊床”根本不懂,也毫无概念。所以仅靠课上时间教师片面指导是不够的,还需家长平常的日积月累。

三、教师指导家长正确陪课,当好琴童的课外辅导员

儿童学琴多数是由家长接送,所以部分家长陪着小孩一起上课。这就有了一个家长如何陪课的问题。

陪课的家长其心态与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对钢琴一窍不通坐在旁边也无济于事,因此有看报纸杂志的,有跑到室外休息的。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小孩平时比较调皮,因此非得自己站在旁边严加监督不可,于是一脸严肃,一旦小孩注意力稍有分散或小孩稍有出错便严加训斥……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作为教师,应该要求家长只要有可能就要陪同孩子一起学琴,这个学,是要家长能准确理解教师的要求与意图。这一点尤为重要,并且琴童年龄越小,越是初学,对家长在这一点上的要求也越高。在课堂上琴童对教师所授所讲只能是有所领会,要想真正掌握必须靠平时的练习。而平时怎么练,练什么,甚至练多长时间,对于年龄幼小的琴童来说,几乎完全在家长的掌控之中。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同步跟进(当然不是说孩子会弹家长也要会弹),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师的要求与意图,就能在平时的练习中作出正确的安排,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更能让教师在宝贵的面授时间里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教师与家长共同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使琴童对钢琴的兴趣升华为对钢琴的热爱

琴童因对钢琴的兴趣而学习钢琴,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逐渐把对钢琴的兴趣升华为对钢琴的热爱。这是每一个从事少儿钢琴教学的老师与琴童家长的理想追求。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琴童对钢琴的兴趣是其学习的自发源动力,那么,对钢琴的热爱则是琴童学习的自觉源动力。所以,由兴趣到热爱的升华是质的飞跃。而要实现这个质的飞跃,尤其需要教师与家长在琴童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默契配合。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配合。

教师与家长应该共同为琴童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钢琴教学以音乐为审美对象来激发琴童的审美情感,使琴童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并在钢琴教学中实施情感效应。教师要积极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琴兴趣的强度。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的目的就是要能表现音乐,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琴童经常参加表演,不仅能锻炼提高琴童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让琴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琴童学琴兴趣。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琴童进行钢琴交流,并邀请家长参加,通过参与同龄人的表演,不仅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及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而且得到家长的肯定更能推动他们勤奋刻苦地练琴,有利于教师增强学琴的强度。

在钢琴学习中,教师与家长做到有效的沟通,完美的配合,共同为琴童精心营造良好音乐环境,实现由兴趣到热爱这个质的飞跃,使他们走上钢琴学习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人民音乐出版社.

[2]心理学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前苏联]涅高兹著.汪启璋,吴佩华译.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73,1.

成功之路篇5

读《老天会爱笨小孩有感》

一个闲暇的星期天,我手捧着假期必读书目中的《老天会爱笨小孩》,津津有味地读着,本文讲了两个小故事,但是黄金鑫的故事更让我受益匪浅。

它讲述了一个被大家称为“笨小孩”的男生成为天才的故事:这是一个到处都是“聪明孩子”的班级,刚转学来的黄金鑫一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呢,他反应慢、动作也慢,在所有的功课中,只有“死记硬背的”英语还算过得去,所以同桌华汪德还有黄金鑫的爸爸,都说他是个“笨小孩”。听了一次讲座后,他有了信心,认为“笨小孩”也能成为天才。

的确,所谓的“笨小孩”也能成为天才。古人有训: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告诉我们“笨”的人要比别人加倍努力。

成功之路篇6

成功,得益于自身的努力;风光,源自于背后的汗水;技巧,来自于极端刻苦的训练。就这样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跻身挤进NBA东部前八强掀起热潮的林书豪,如冬天的梅花斑欺霜傲雪,凌寒独立。正因为他的坚持不懈傲骨风雪才换来了如今的成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可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天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坚持不懈,成功自然无从谈起。

不以失败而灰心,不以困难而缩步,这就是我们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学历进小学没毕业的他为了不让别人绩效自己而坚持了26年,在这多少个风风雨雨中,郑渊洁坚持的走了下来,最终,医2000万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第四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面对面专访时,他也毫不避帏的说:“学历并不能代表能力,上学并不是成才成功的唯一通道”。

如果没有郑渊洁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就不会有在今天风光无限的郑渊洁。可见,知耻而后勇,才能给予困难和挫折最强有力的回击。

在2011年底,“拉斯克奖”降临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用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在科技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并没有放弃,而是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从书中获得了灵感,先驱性的先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方法,是世界上数亿人因此受益。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片面否定,一棍子打死,哪怕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由此看来,只要勇于奋斗,心怀梦想,就可以创造奇迹,一切皆有可能。

成功之路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成才; 成功; 希望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081-02

一、胡总书记的“三点希望”总结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才成长的理论

马克思在《青年职业之选择》一文中很早就提出了“为全人类谋幸福”应该作为青年人的理想职业,最壮丽的事业。他为此奋斗了一生,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和导师,在去世百年之后仍被全世界所怀念、所爱戴。他后来又指出“未来的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同志特别重视青年工作,提出了培养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强调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青年工作的规律,在1998年向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和全国青年提出了“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四个统一”的思想;又在2001年提出“希望当代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五项具体要求。胡总书记的“三点希望”所涉及到的六个方面:知识学习、品德修养、创新思维、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基本上都是对以前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有关论述的继承的发展。

二、胡总书记的“三点希望”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

胡总书记的“三点希望”在总结继承以往马克思主义者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思想的同时,又结合已经发展变化了的时代和现实背景,结合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新思想,指出了青年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成功的正确道路。

1.成人、成才之路。成人、成才问题也是做人和做事的问题。胡总书记在第一点希望中指出:“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要求,也是我们传统人才观中的德与才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蔓延之势。市场经济下的“读书无用论”、高考中的“三放弃”现象就是说明。胡总书记告诫学生,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这是成才的基础,也是做事的本领。

做人的问题是目前大学生特别重要的问题,许多用人单位的领导都谈到,学校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事做不好或者不会做事,人做好了必然有人就会教他去做事,可以弥补,而做人出了问题,就是你会做事,其他人可能不配合你做事,最终也不能很好的做事。胡总书记在“第一个希望”中对青年大学生既提出了做事的要求,又指出了“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成人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总书记在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大学生成长于社会主义时期,首先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这是思想认识上的要求,也是成人的方向问题。

二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活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阶段,也是一个人成人的核心内容。

三要“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带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理想、志向是成人的关键。

总的来说,胡总书记给大学生指出了做人的三个基本要素:思想、“三观”和理想志向。思想路线正确了,必然使人积极向上,努力工作。“三观”正确了,必然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和人生的各种矛盾。远大的理想志向,必然激励青年矢志不移,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取得成绩和进步。

2.成业之路。在解决了做事、做人问题之后,胡总书记又在“第二点希望”中提出了青年大学生的成业问题。他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入手,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和“投身社会实践”是分别在2001年和1998年提出的。青年投身社会实践、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更是的一贯主张。胡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而且进一步提出要把勇于创新和投身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目前中国经济已得到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人均GDP提前实现4000美元。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廉价劳动力的贡献,而高科技和核心技术仍然是我们的弱项,要实现“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没有创新思维是不行的。要实现“劳动力资源大国”转变为“劳动力资源强国”,没有数亿万计的创新人才是不可能的。所以胡总书记把创新思维提高到战略高度,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战略任务,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我国的基础教育多年来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学生习惯于继承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没有得到开发和培养。

掌握了科学知识,学会了做人,具有了创新能力,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呢?胡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途径:第一在基层一线磨砺品质;第二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第三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运用真知;第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成业就是成就事业。成业是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美好愿望。那么如何成业呢?胡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给大学生指出了一条成业的必由之路。人的品德、真知和才干不是生而知之,乃是后天在实践中习得的。要达到成业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持基础。胡总书记指出,青年大学生要到基层一线去,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在通过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并且明确提出这是青年大学生成就事业的基础和唯一途径。从胡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的殷切希望,也领略到一个伟人,一个睿智的哲人对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和深切关怀。

3.成功之路。在解决了做事、做人、成业之后,如何取得成功呢?胡总书记提出了第三点希望“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列宁、斯大林、、邓小平、都有丰富和发展。胡总书记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青年大学生首先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如何全面发展呢?胡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要通过充分发展个性,以实现全面发展。其途径有三个:

第一,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潜能中保持个性。每个人在兴趣、爱好上是有差异的,个体的专长和潜能也是不同的。要使一个人达到全面发展,必须从他的个性特征出发,才能持久关注,不懈努力,取得成就。古语云“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其潜能是成业、成功的基础,所以要保持个性。

第二,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彰显个性。个性发展除了以个体特征为基础之外,还受到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们还没有来到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等关系已经决定了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反对个性,但是摒弃抽象的个性。个性的成长必然以群体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为背景,只有这样,个性才能健康发展。所以胡总书记提出青年大学生要在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中彰显个性,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还要把自己的个性放到集体、社会时代需求中去规范彰显个性。

第三,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个性的发展、完善和升华。就个性本身来说,它由思想、学业和身心三个要素组成。个性不仅不是抽象的,同时也不是单一的。它的基本要素之间也要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只有这样,个性才能得到完善发展。所以胡总书记提出青年大学生要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个性的发展、完善和升华。

胡总书记提出的第三点希望给青年大学生指出的成功之路,就是青年大学生要经过个性的保持和彰显,得到个性的完善和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肩负重任的栋梁之才,才能达到人生成功的最终目标。

三、胡总书记三点希望的指导意义

成功之路篇8

您渴望财富?权利?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您通往成功的路上缺乏什么?资金?技术?人才?……没关系,不管您缺少什么,这个世界都有,只要您会整合,一切皆为您所用。所以郎咸平说:“一个人整合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他成功的大小。”于个人如此,于组织、企业亦如此。

整合是什么?整合就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各种要素进行整顿、协调并进行重新组合以产生更大效益的行为。

整合力听上去挺时髦,不过绝对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中国的古代先贤早已深谙整合的理念。著名思想家荀子就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之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也”就是说,人要善于借助外部的有利条件,帮助自己取得进步和发展。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则关于“合纵连横”的故事。当时秦国重用商鞅变法,逐步强大起来,商鞅定策,先击败魏国以据黄河、函谷关天险,再出兵攻击山东诸国,进而完成统一大业。为对抗苏秦的合纵,秦昭王以山东策士张仪为相,进行连横――暂时联合一个或几个国家,集中力量打击另外一个或几个国家。苏秦“合纵”的最初几年,赵、魏、韩、齐、楚、燕六国有效抵御了强秦的进攻。但是,由于各国的利害关系难以协调统一,再加张仪“连横”的破坏,“合纵”难以长久实施,六国也因此而被秦国一一消灭。这无疑是对古人整合智慧的完美诠释。

而当代军事和战略问题研究专家乔良和王湘穗出了一本书――《超限战》,被美国西点军校列为学生必读。这本书研究出一种新的军事理论,叫超限战理论。超限战就是打破传统战争思维的限制,将军事、经济、政治、反高科技等各种手段和100多种战法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种大规模的高度整体性的综合作战方式。这种理论的核心就在于整合战法,打破界限,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作战模式。

纵观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整合莫过于欧盟了,它打破了成员国之间的语言、文化以及货币的限制,使商品、人才、劳务、资本可以自由流通,实现了欧盟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商界巨贾洛克菲勒曾经这样告诫儿子,真正的富翁不是靠攒钱来积累财富的,他们大多数有借钱的能力。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100美元的买卖不一定比一美元的买卖能赚更多。所以,洛克菲勒鼓励儿子要善于运用整合的思维,将资源聚拢到自己身边,积累更多的财富。

在市场中,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广东美的集团连续多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品牌已打入国际市场,不过美的集团在海外并没有工厂,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善于整合资源。首先,美的在集团内部成立了海外设计部,另外利用网上合作等方式,引进了国外优秀的研发团队,随后,在日本、美国、德国成立了三家分公司,通过聘请当地在家电行业有丰富经验的退休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才,集团实现了低成本运作。

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具备丰富的、高品质的资源外,还应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这样才能用比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快的成效。整合的目的就是让现有资源重新排列、互相协调,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成功之路篇9

民族“一汽”,人才强企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由主席亲自题写厂名。一汽于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一汽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建成东北、华北、西南三大基地,形成了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开放式发展格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2008年,中国一汽以605.7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国内汽车行业第一。

一汽始终坚持以核心人才培养与引进为重点的人才发展战略,通过体系化人才开发,形成以2000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高技能的操作人才为龙头的20000人的核心人才群体,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按照群体决策原则,一汽分步实施了“801”和“901”两大人才工程,即每个经营班子分别配备八十、九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一名。通过实施“801”和“901”人才工程,共有273名优秀年轻的专业

技术及管理人员走上了高级经理的岗位,占现任高层经理总数的45.5%,其中4人成长为集团公司的领导。

前瞻联想,勇攀高峰

联想集团于1984年成立于北京,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达到约500亿港币,位居香港股市十大上市公司之列。

在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联想集团前瞻性地积极调整发展策略,提出了“打破应用瓶颈,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口号。1998年,联想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建联想中央研究院,加大前瞻性技术研究,并进军软件产业,提高技术附加值;联想集团提出了面向INTERNET的新战略,全面进军数字化领域,全面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开拓宽带网络业务。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联想领先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包括成功研制可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中文的联想式汉卡,开发出可一键上网的个人电脑,并于2003年率先推出完全创新的关联应用技术,从而确立了联想在3C时代的重要地位。凭借这些技术卓越的个人电脑产品,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2004年时联想已连续八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2004年3月26日,联想集团作为第一家中国企业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这是联想国际化战略中尤为重要的一步,这一决策给了联想集团提前走向世界的快车道,大大帮助联想集团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提升,目前联想集团的海外业务占到了收入的60%。2008年7月,联想集团还入选了《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成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内地民营企业。

2005年底,联想以17.5亿美元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并购后,重新确立了“以PC业务为核心”的发展策略,并在两年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对并购业务的整合,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之一。

中国第一台486微机、第一台586奔腾机、第一台686奔月,都诞生在联想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厂商,一系列目光长远、着眼未来的发展战略决策让联想集团当之无愧地成为民族工业的代表之一。

百年青啤,传承创优

1903年8月,华夏大地诞生了第一座以欧洲技术建造的啤酒厂,经过百年沧桑,这座最早的啤酒厂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青啤公司开始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确立并实施了“新鲜度管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市场网络建设”等战略决策,以“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购并浪潮,被称为中国啤酒业“从春秋到战国”行业整合潮流的引导者。对购并企业,青岛啤酒推行“系统整合,机制创新”的独特管理模式,用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青啤公司在梳理发展指导思想时,正式提出以“顾客价值为导向”这一项做大做强的新战略,其核心是由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过渡,真正地与市场接轨,以形成新的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机制的调整,也是职工利益的调整,为此,青啤公司组成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三个专业委员会,增设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在保证宏观、前瞻性决策安全的同时,有计划地、系统地、自上而下地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精神。

对消费者忠诚的形象塑造是青岛啤酒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青岛啤酒百年持续的战略选择。青啤公司传承的另一个要点,在于不从价格上过分地与对手竞争,而是通过对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分析,通过控制某些关键点,收购与兼并,获得比较竞争优势,这样的竞争能够塑造一个健康的行业结构,使领导者之间通过竞争去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减少跟随者“反击成功”的机会。

目前青岛啤酒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创汇等指标均位居中国啤酒行业之首。

国际海尔,管理先行

作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世界各地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近10年,推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旗手,应首推海尔。海尔提出“有生于无”的文化管理,“赛马不相马”的人才管理,“先谋势后谋利”的战略管理,“OEC”(全面的每人每事的日清日高)的精细化管理,“SBU”(人人是直接对市场负责的老板)的市场链管理,“品牌是帆”的市场管理,“用户需求第一”的服务管理,“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国际化管理等等,所有这些主张在当时都是领先于大家普遍认识的远见,继而又通过事实证明了这些远见的正确性。

这一系列理念的核心精髓是什么?海尔集团在深思后提出了“人单合一”发展战略模式。

“人”是指市场链中对市场直接负责、能自主创新的SBU。“单”就是以自己竞争力为后盾的有效市场目标。“人单合一”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单”,每人都对“定单”负责,即对市场负责,都要成为各自市场的第一,正是因为做到了这点,海尔才成为今天的世界名牌。因为只有SUB,才能保证化解“库存”与“应收账款”这两大企业管理顽症,保证企业持久的成功。

人们普遍认为:海尔是成熟的企业,海尔的CEO张瑞敏是位成熟的企业思想家。他的独到之处在于预见,在于每逢关键时刻都能提出指导思想,做出决策。更可贵之处在于每次决策过程中,他都有做“两次决策”的习惯,即做决策时,要考虑到这个决策的后果和影响,进而做出决策后的二次决策。这种“决策习惯”凸显了他作为企业家的成熟。

张瑞敏在经营企业上还有另外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总结经验。他能把经验上升到理念高度,而后又通过文化与宣传的渠道,贯彻到海尔全体干部和员工中去。这个经验是十分宝贵的。”

创新华为,专利状元

如果要评选哪家企业最能代表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实力上所取得的成就,毫无疑问就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8年,华为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过了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大户松下(1729项),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专利申请公司。至此,华为公司已连续6年夺得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第一,连续3年占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一。截至2008年12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5773件。

华为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与其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战略有关。华为在研发方面每年的投入都在其销售额的10%以上。例如,华为每年将研发资金的1/3用于3G,共耗资40亿元人民币,先后有3500人参与这一研究项目。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8万多名员工中的43%都从事研发工作。

华为之所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不仅仅因为它用10年时间将资产扩张了1000倍,不仅仅因为它在技术上从模仿到跟进又到领先,而是因为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背后则是华为总裁任正非穿透企业纷繁复杂表象的深邃的思想力。从产品营销到技术营销再到文化营销,华为做得有条不紊。任正非对企业目标的界定,对企业管理的创新,对智力价值的承认,都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之先河。

正因如此,华为才可以从一开始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交换机小厂,发展到现在的综合性电信设备提供商。在市场份额方面,华为排名已成为中国市场第一,独联体、中东北非、南部非洲市场第二,以及亚太和拉美市场排名第三。在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方面,目前华为已服务于全球前50名运营商中的36家。

谦卑蒙牛,大德致胜

蒙牛集团在创办后6年的时间里,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创造了中国企业史无前例的1947.31%的成长速度。其中,UHT牛奶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冰淇淋销量居全国第一,蒙牛成为了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企业。

由于各个企业因时代、地域和行业不同,对一个问题的决策往往都不一样,蒙牛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十分强调集体智慧对于科学决策的重要性。蒙牛总裁牛根生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作为总裁,不论对错都要做出决策,必须学会客观地分析事情,利用集体的智慧,其中倾听属下的意见就十分重要。

蒙牛一直善捕商机并大力进行营销。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顺利返回,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于营销来说,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搭载机会。蒙牛正是看准了这点,以“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为口号推出“航天员专用奶”的广告,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全国3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广告随处可见。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机会,蒙牛的销售额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蒙牛的决策层认识到,只有营造出和谐的生存环境,才可能获得顺利发展的机会。他们认为,竞争可以双赢,一山可以容多虎。于是,蒙牛喊出“草原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口号,进而提出“为内蒙古喝彩”的口号,努力寻求与竞争对手和睦相处之道,实施“共生共赢战略”。在所投放的多幅灯箱广告中,蒙牛不仅宣传了内蒙古企业团队,也借势提升了自己的形象,蒙牛的最大竞争对手伊利赫然排在首位。此外,在冰淇淋的包装上,蒙牛直接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蒙牛如此谦卑,高抬竞争对手,使竞争对手也无话可说。洼,然后积;屈,然后弹。蒙牛用自己的谦逊促进了地区品牌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带动整个草原乳业进入良性竞争阶段,不仅为自己争取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还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蒙牛以高超的创意一次次开拓自己的品牌市场,用高尚的道德一次次维护着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懈的努力中,蒙牛成就了自己的功业,炼就了今天驰名天下的品牌――蒙牛乳业。

宝钢精品,国际共赢

宝钢是我国建国以来引进技术最多,装备水平最高,创新力度最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年产钢能力2000万吨左右,位居中国制造业500强之首,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宝钢被《财富》杂志评为2005年度世界500强企业第309位,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首批蝉联世界500强的企业。

宝钢在发展战略别突出“一业特强”,即钢铁精品战略,将建成中国汽车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不锈钢,家电用钢,交通运输器材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钢铁精品基地,建成中国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基地。

宝钢实施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宝钢重要的经营方针。宝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有三个特点:其一,在钢铁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与全球知名钢铁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其二,宝钢的国际化经营还向钢铁上下游不断延伸,直接向海外投资,积极推进原料采购国际化;其三,不断加强与阿塞勒、新日铁等国外大型钢铁公司的技术合作,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目前已形成了近20个境外和国内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与国际钢铁巨头合资合作,广泛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李宁品牌,体育王者

据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中国的运动鞋生产达到了世界年产量的80%”,而且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企业占据本土市场的八成以上,李宁品牌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经过最近几年的市场历练,民族体育品牌在不断提升专业属性的同时,吹响向国际品牌全面“反击”的号角,向耐克和阿迪达斯“盘踞”多年的高端市场发起挑战。在央视举办的“2005 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评选活动中,“李宁”作为唯一一家运动品牌入选。

体育产品营销是李宁品牌精心构建的系统工程。从2003年底开始,李宁公司正式将运营策略调整,重新规划体育营销。“李宁”作为一个国内体育产品领导品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在体育营销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从2004年开始李宁公司制定专业化的发展策略,篮球品类尤其是篮球鞋以其较高的技术含量成为专业化策略的先锋。

李宁的专业化之路成就了其立足本土的国际化进程。自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起,每届奥运会上李宁公司都会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此后李宁公司开始赞助国外代表队,启动自己的国际化进程。从赞助法国体操队、捷克体操队、俄罗斯大学生代表队、西班牙女子篮球队,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赞助西班牙男篮队,再到2005年年初成为NBA合作伙伴,李宁公司以体育为载体,逐步扩大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李宁品牌以专业体育用品品牌获得进军2008奥运会的门票,正因为李宁很早就在专业产品上积极运筹,才得以抓住以“奥运”捷径迅速将自己提升为国际品牌的良机。

稳健工行,领军前行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系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中国银行于1984年成立,全面承担起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担当起积聚社会财富、支援国家建设的重任。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它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道。2005年,在中国工商银行果断决策推动下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06年,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截至2007年末,总市值升至3,389.34亿美元,增长35%,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银行。

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工行不断深入实施经营转型战略,顺应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各项贷款保持适度增长,结构优化;改善投资结构、拓展金融市场业务,大幅度增加资金营运收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点更加多元化。2008 年以来,工行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大幅减持了涉险外币债券,并对相关涉险外币债券计提了足额拨备。截至2008年末,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比2007年末下降了73亿元,不良率下降0.45个百分点,连续9年实现了不良贷款绝对额和占比的“双下降”,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30.15%,同比提高26.65个百分点,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成功之路篇10

1992年,郑李锦芬积极推动美国安利公司来华投资,在递交给美国总部的书面报告中,她写道:“不到中国投资,就不算真正的跨国企业。”

1998年4月国家颁布传销禁令,面对每月损失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情况,郑李锦芬确定了“不慌、不乱、不离、不弃”的方针。3个月后,“店铺加营销员”的转型方案得到政府认可,安利可谓绝处逢生。扎根中国市场十五载后的2009年,安利(中国)业绩一举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安利全球任何一个单体市场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近日,《经济》记者专访了这位2008、2009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女性”,美国安利公司执行副总裁及安利(中国)董事长郑李锦芬,探寻安利本土化的成功之路。

《经济》:1992年您积极推动了美国安利公司来华投资发展,回顾当初,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作出这样的选择?

郑李锦芬:这在当年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的工作,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1992年很多外商企业在中国投资取得了初步成效,加上中国市场自身的条件,当时任何公司和企业都会被有10亿人口的国家和市场所吸引。

《经济》:1998年纽崔莱进入中国后,从纽崔莱到雅姿进行了大量的体育营销和艺术营销,安利(中国)如何说服从来不做广告的美国公司?这些举措对安利(中国)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郑李锦芬:安利总部对中国管理层是非常信任的,他们当时就问了我一句话:“需要怎样的帮助,尽管告诉我们,我们会给你最大的支持。”安利美国总部非常了解每一个国家的分公司都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和国情,他们不会将美国传统的做法、价值观和海外流行的方式进行简单推广,这是安利在全球可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及实际需要,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采取大手笔的广告宣传,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将安利的信息传播出去,可以让政府、媒体和各方面对安利有全面的了解,让外界对我们有全面和阳光的认识。

《经济》:安利有非常好的营销队伍,大概是30多万人,这是机遇也是很大的挑战,因为直销行业的管理是困难的,形象维护在直销过程中是非常艰难的,在这方面是否有经验与大家分享?

郑李锦芬:不能否认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会令直销行业整体蒙羞,对此我们也是有办法处理的,基本上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有明确的守则,讲清楚什么是可以做的。在员工加入公司的第一天就宣传清楚,如果有不合适的行为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者开除。我们有一套明确的方案,什么是严禁的分的也很清楚,例如严禁夸大产品,严禁夸大收入等。

其次就是教育培训,安利每年都会有很多次培训,包括网上学习和教材学习。我们2004年5月在中国成立了培训中心,这是安利在全球开设的第一个营销人员专属培训机构。目前每年安利(中国)在人员培训上的投入都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

《经济》:您1977年加入安利,作为职业经理人,是否想过要离开?安利公司对于您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郑李锦芬:我1977年加入安利香港时,当时的安利还是一家小企业。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自己的运气非常不错,能够伴随公司共成长。

当初加入安利后不久,总经理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大家的情绪都还不错,市场也非常好,公司让我试试带领大家工作。1978年我就开始全面负责安利香港的业务,80年代中期开始负责台湾市场,80年代后期开始在中国大陆市场进行调研。

今天的安利公司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对安利是非常有感情的,在这家公司工作了30多年。我在安利是有使命的,安利提供的不仅仅是优质产品,还能为有兴趣的朋友提供多劳多得的机会。我在安利最大的乐趣是看到营销方式不断改变,安利中国公司有7000多名员工,大家通过安利都可以找到自己,尤其是营销渠道安利为大家提供了广大的机会,包括就业机会。

《经济》:安利核心的竞争力有哪些?

郑李锦芬:有竞争才会进步,安利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多,包括科技实力。

第一,产品优势,即具备科技含量的优质产品、物有所值的产品。市场竞争中产品是最关键的,没有市场和消费者企业就不会有持续的成长。

第二,庞大的销售队伍,这是安利的核心竞争力。销售人员对公司的忠诚,对产品的了解以及可以为顾客提供的服务等。大部分的销售人员在安利都具有十年以上的经验。

第三,安利产品在市场中享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我们核心的竞争优势。

《经济》:您曾说到成功的企业必须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您如何看待企业的社会责任?

郑李锦芬: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很多方面,首先是照章纳税,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另外我们认为播撒爱心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体现在社会责任方面我们做得是非常积极的,主要是围绕儿童和环保项目、以及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展开。截至2009年底,安利(中国)捐赠和赞助款项约3.5亿元人民币,参与实施公益项目超过了5500项。

《经济》:安利传统的直销模式是企业的根基,虽然在中国进行了调整和改变。目前“80后”已经进入三十岁了,他们成为消费的主力。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喜欢网络生活,例如在网络上购物,这种营销方式会否对安利的营销模式造成冲击?

郑李锦芬:“80后”年轻的消费人群,他们的消费形式和模式跟之前的50、60年代的人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非常关心,也行动起来了,现在成立了一个叫做“Gen Next”的小组,专门研究如何跟下一代沟通,以及为他们提供怎样的平台。

这个小组已经成立了有六个多月时间,由我们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颜志荣亲自负责,相关的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经济》:中国美国商会最近发表了商务环境调查,称多数美国企业运营是好的,但也有部分企业对中国的监管环境有所考虑,您如何看待美国企业在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郑李锦芬: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遭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情况是不同的,很难一言概括所有美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情况。

中美关系可以用风风雨雨来形容,尤其是最近几个月的汇率问题。中美两国政府长期的战略合作,对两国的国民是有好处的。只要中美关系可以维持友好合作,对所有在中国经营的美资企业都会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至于是否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成功,就要看产品和服务如何在市场中竞争,还有如何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是否能够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就要看企业的实力和经营状况如何。

《经济》:安利(中国)在中国发展了15年,对于未来的发展您有何预期?

郑李锦芬: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从宏观经济发展层面来说,中国目前是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们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中产阶级都可以消费我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