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经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0:32:09

成功经验

成功经验范文篇1

(一)自然生态环保文化,提升了海南旅游资源的品味

过去10多年里,海南生态省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海南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海南省委、省政府注重海南岛上原有生态情形的呵护,在培植文化旅游过程中因地制宜,积极保护原有地形、地貌与植被,建筑气概与四周情形相协调,缔造协调的海岛生态旅游情形,提升了海南旅游资源的品味,为旅客带来舒适放松的享受。

(二)独特红色文化,增强海南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

中共琼崖特委坚持抗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等革命历史,电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革命故事与歌曲等让无数国人对海南的红色旅游心存向往。海南利用这一卖点,凭借五指山、母瑞山等红色资源,建立了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云龙改编旧址、潭口抗日第一枪阻击战遗址、冯白驹故居、大水之战主战场故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打造了一批红色品牌,为海南旅游增加了独特的文化元素。

(三)热带岛屿海洋文化,赋予海南旅游产品特有性

海南毗邻南海,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这种阳光充沛、大气环流的气候非常适合生物生长,因此岛内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文化多姿多彩。贝壳、黄花梨、椰子、咖啡、茶、岛服等成为海南旅游特有文化元素。海南在这些元素上大做文章,光是椰子就生产出椰子粉、椰子糖、椰雕、装饰品等数种旅游产品。这些有着浓郁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游客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望,几乎每个来岛的客人都能满载而归。

(四)现代时尚文化,使海南旅游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海南在旅游发展中,重视挖掘和利用热带海岛清新自然的优势资源的同时,注入影视制作、体育健身、演艺娱乐和文化会展等时尚元素,形成独特的“海南魅力”。

(五)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给旅游者带来较高的审美体验

海南在民族风情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挖掘,发扬的工作,如通过引进和打造国际通行娱乐项目和世界顶级演艺节目,编创反映黎族苗族历史文化的原生态大型歌舞,打造一批著名旅游演艺娱乐品牌,给旅游者带来较高的审美体验。(六)宗教文化,为海南旅游地注入新的活力;海南在发展文化旅游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宗教是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近些年海南对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大量游客。南山佛教文化的开发,是极为成功的范例,不仅与长城、兵马俑等景区一同跻身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也成为海南景区的标杆和符号。南山景区还计划创办佛学院、佛学研究所、佛教文化展,使其成为国内外独具一格的佛教文化中心。对广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十一五”期,广西围绕打造千亿元旅游产业目标,整合各地旅游资源,打造了众多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线路。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环境更加宽松,旅游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广西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还属于发展阶段,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够紧密,许多文化资源没有通过包装策划成为旅游商品,很多旅游产品也没有体现出深刻的广西特色文化内涵。作为有着“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天然大盆景”的柳州、“天下第一滩”的北海等众多旅游资源的广西来讲,如何吸取海南经验,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文化旅游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提高对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认识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30%的旅游者认为旅游的第一吸引物是风光名胜和文化古迹,而认为旅游吸引物是旅游文化的则占了70%。独特的旅游文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者所钟情的旅游资源,所以文化旅游已经进入了黄金时节,是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一大倾向。

(二)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

1.借助广西特有自然资源,打造广西旅游多彩文化。一是借助革命遗址,打造红色文化。我区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红七军军部旧址、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参与性比较强的活动,除化装拍照、饭菜品尝等活动外,还可以组织一定的户外活动或劳动体验,从而加强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二是借助青山绿水,打造绿色文化。通过桂林“两江四湖”新景区和大型漓江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柳州水上娱乐运动的成功示范效应,精心设计和建设广西水上旅游项目,积极推进广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同时,通过举办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促进广西园林事业发展,从而提高广西花卉、盆景等园林艺术水平。三是借助北部湾,打造蓝色文化。广西沿海拥有海岸线1595公里,沿海地区早在汉代就是我国对外贸易之地,也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有着丰富多彩、具有独特内涵的海洋文化。因此,我们应开发、梳理、优化、整合有广西特色的海洋文化资源,建立包括海洋捕捞文化、海水养殖文化、海洋饮食文化、海水晒盐文化、现代港口文化以及海豚文化等丰富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

2.加快对广西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丰富、提升我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一是旅游和文化部门要加快组织邀请本地、国内外知名的历史考古、文学音乐美术、园林建筑、服装设计装潢、书法绘画雕刻(塑)、动植物、创意策划等方面的专家、专业公司和团队,利用传统和现代技术和理念,对交东贝丘遗址、连城要塞遗址、柳候祠、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遗址、白莲洞古人类遗址等广西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和壮锦、绣球、铜鼔、木雕工艺品等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并融入到旅游规划、开发、建设、节庆会展、宣传促销以及旅游产品、旅游商品中。二是将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侗戏、桂剧、桂南采茶戏、柳州山歌、彩调、壮族嘹歌、三声部民歌、广西八音、瑶族蝴蝶歌、长鼓舞、京族独弦琴艺术、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壮族天琴艺术、壮族春牛舞、蚂虫另舞、师公舞、师公戏、桂平杖头木偶戏等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舞狮技艺、钦州坭兴陶艺、贡川纱纸制作工艺等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三是对于那些具有丰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古村、古镇和传统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民族村寨,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发掘民族民间文化和合理开发,使其成为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旅游小镇、旅游村寨;对如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靖西旧州和那坡达文黑衣壮博物馆、孟江侗族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原生态民族村落,以保护和传承原生态民族文化、民族习俗为重点,建设民族生态博物馆,开展观光、民俗体验等旅游活动,促进村落和居民和谐健康发展。

3.发挥工业优势,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一是依托柳工、上汽通用五菱、柳钢、两面针、金嗓子、烟厂等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工业博物馆组织工业旅游线路。二是加快发展我区食品产业,为我区罗汉果、田七、茶叶、环江和巴马香猪等特色农业产品进行深加工,从而生产出具有广西特色的酒类、饮料、蜜饯、糖果等旅游食品,打破来桂旅游购买土特产选择面少的尴尬局面。三是深度开发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延伸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在游客集散中心,通过政府牵头、以公司和企业为主体、吸收专业艺术家和民间手工艺人参加、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入股的方式建设大规模的“民族手工艺品销售及技艺展示中心”,以此推动我区民族手工艺品研发和制作行业的迅速成长。

4.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文化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一是以培育桂林山水、北部湾浪漫滨海、中越神秘边关、盘阳河长寿养生、刘三姐民族风情旅游等旅游品牌为重点,采取地市申报,自治区文化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方式,编制双年度《广西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对列入名录的文化旅游项目在行业政策、项目审批、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给予一批以资本为纽带的文化旅游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支持其向集团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二是引导和支持优秀旅游县、区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名村,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县(区)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三是打造重点旅游城市文化功能区和精品特色文化县(区),营造旅游目的地浓厚的文化氛围。在阳朔、巴马、三江、融水等重点旅游县,精心设计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民俗表演一条街、娱乐一条街、动漫一条街、文化一条街等文化功能区,为广西文化旅游增添亮点,加快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牌形象和文化竞争力。

(三)积极开展文化与旅游的联合宣传推广

1.加强电影、电视、演艺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增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文化部门应在成功拍摄电视剧《刘三姐》、动画片《心灵之窗》等优秀影视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作反映广西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现代时尚文化的电影、电视、演艺作品和小说、摄影、美术、动漫、音乐、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的工作力度,通过争取文化艺术创作和现代传媒市场的优势地位来强化广西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形象及市场地位。

2.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与文化展演活动的结合。自治区旅游部门可以在对重点客源市场实施“走出去”宣传促销时带上我区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团体进行演出;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广西重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借助文化的感染力宣传广西旅游;我区文博单位也应积极赴区内外重点客源地开展广西文物和民俗文化的展示活动,演出单位也应在演出活动中积极宣传广西旅游。

成功经验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海尔核心竞争力CIS

文化与企业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于光远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美国作者芬化斯•米勒在其《美国企业精神》第一章开头就强调“每一家公司现在都必须分析其文化,这不仅是为了加强本身的竞争地位,虽然这已经是充分的理由,而且还因为我们国家未来的财富要由公司的文化来决定”。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支配企业及其员工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管理和社会交往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亦即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与销售以及管理活动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分析,企业文化的要义是,组织在商业活动和管理过程中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有了这种理念和精神,分散的组织个体就会产生精神崇拜,价值认可,最终达到行为趋同。这样,零散的个体行为就会产生聚合效应,这是威廉•大内在其著作《Z理论》中所特别看重和强调的,也是企业文化质的规定。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持久的影响因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海尔企业文化概述

如今,我国企业界对海尔模式的推崇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连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都称赞张瑞敏“张是位很优秀的中国企业英雄,海尔是一个创新的品牌”,海尔集团成功的管理模式被哈佛大学商学院作为案例教材使用,可以看出全球商界对海尔模式的肯定。

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成长为享有世界声誉的企业集团,海尔的产品行销五洲,海尔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是什么让海尔创造出一个个骄人业绩?是什么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3万海尔员工,聚合在蓝色的海尔旗下,忘我工作,协力进取?张瑞敏说:“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在海尔,到处可见的一条标语给人印象深刻:“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这是海尔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海尔员工们认为,这八个字体现了海尔的市场观和服务观,也浓缩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力量。海尔很看重的一件事,就是“观念革命”。这种观念革命,渗透到海尔的方方面面,被海尔人形象地凝炼为富有哲理的理念。虽然这些理念大都是出自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口中,但它们无疑都在员工的精神世界中产生了强烈的回应。

海尔的文化和理念,是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入每个海尔员工心中的。在海尔园区里,员工们胸牌上写意地画着一张微笑的脸。“我是海尔,我微笑”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海尔人的微笑更是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很多企业把海尔的规章制度拿回去以后发现,海尔的办法好是好,却是学不了。张瑞敏的回答是: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是海尔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确实,制度的东西可以学,但创新却无法模仿。

美国优秀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

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企业文化为我国企业文化构建提供了最好参考与立足之处。毋庸质疑,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竞争阶段。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轨迹从早期的产品经营逐渐发展到资本经营,最终将汇集到如今的文化经营与管理,而其实质就是不断地通过文化认同渗透,进而创造持久的信任。本文认为美国的企业文化构建为我国提供了参考。

麦当劳从1955年在美国开设其第一家快餐店到现在,其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经营业绩令世人刮目相看。到目前为止,麦当劳已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几万家分店,成为誉满全球的快餐业巨无霸。它的骄人业绩取决于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于其“品质、服务、清洁和物有所值”的经营理念和“以人为本,顾客第一”的管理模式。全心全意推崇快捷、友善、可靠的服务,在遍布全球各地的麦当劳餐厅,只要你推开那一扇金黄色的双拱门,感受的便是服务员的灿烂微笑,干净、愉悦的用餐环境。

沃尔玛的经营奇迹同样源于其企业文化。沃尔玛将其企业文化简练地概括为8个字:“天天平价、满意服务”。短短两句话,囊括了沃尔玛的全部经营哲学,成为沃尔玛人潜心经营,驰骋市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沃尔玛人称,“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您省钱”。在沃尔玛,“顾客永远是对的”,满足顾客需要是其永远追求的目标。“满意服务”意味着向顾客提供优质优价的商品,友善的服务和一流的购物场所,沃尔玛采用最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保证服务能够迅捷到位,拥有强大的采购部门保证质优价廉和个性化商品的及时提供,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组织货源或与供应商合作生产沃尔玛自己的品牌,沃尔玛往往能够创造“超越顾客期望”的优质服务。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要求他的员工在推行“微笑服务”中必须坚持“十英尺”、“八颗牙齿”的准则,其文化导向是十分细致的。

我国企业对国外优秀企业文化的学习和借鉴

美国模式、德国制造抑或是日本与韩国的方法,都是我国企业创造性借鉴的学习对象。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的过程中,我国也许会更倾向于日本与韩国的方法,日本与韩国的企业领袖们都仅仅利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创造了商业奇迹,他们建立了三星、现代、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他们也经历了东方传统的断裂与西方势力的介入,但是他们的弊端在成功之后也暴露无遗,政府对公司行为的过度介入,造就了庞大的企业帝国,也造就了裙带关系背后的腐败。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从而带来了一场管理新革命,其理论和实践给当代企业管理以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理论,显然是舶来品。日本企业界的一些管理者承认,他们企业管理中一些人文观念是向中国人学的。比如从我国孔孟中学去了仁者亲和的思想,还从《鞍钢宪法》中学去了两参三结合的思想等。可见,日本的企业文化也是在引用与借鉴中培植的,这种吸收别国先进文化,为自己所用的“拿来主义”对我们如今以美国、日本为学习对象的企业界是有所启示的。

显然,我国企业界,对于企业文化目前迫切的不仅仅是毫无新意的学习与模仿,更重要的是如何立足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来考察美国、日本等企业的文化建构,我国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东西,必须迅速领会走在前面的跨国企业的文化构建的核心与渊源,并学会创新。正如张瑞敏所言“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

张瑞敏曾感悟道:“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并称张瑞敏本人在海尔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了牧师的角色,“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由此可见,海尔的创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创造;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扩张。海尔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张瑞敏说:我的管理模式的公式是,日本模式(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模式(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学习借鉴国外优秀企业文化的误区

中国很少有企业成功依托企业文化而建立长远的发展前景。很多企业在导入企业文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短视现象,没有真正领会其深意与内核,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学习中的“崇洋”倾向

对于舶来品的企业文化,不假思索的照搬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显然是行不通的。完全忽略了文化的地域性与本土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及其他文化,诸如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比如美国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精神,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个人权利,十分强调个人成就和个性至上的精神,这在美国企业文化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显然与我国的文化有所差别,如果无视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那么对于任何一种企业文化模式的移植都是很难有生存的可能性。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日本文化是“文化滞后型”与“兼容并蓄型”。日本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为本,中国以“精神”为本,这是一种差异。因此,实现国际化首先必须本土化。

(二)“形式化”现象严重

把理论简单化,表现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各项活动,颠倒了部分和全部的关系。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开展各项活动,歌咏会、运动会等对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参与企业的热情是必须的。但没有统一理念的指导下,往往流于形式。如厂歌、厂训,大同小异,自以为便是企业文化,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企业文化成为仅具蛊惑力的口号,是不可能领导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企业文化意识”远没有形成企业的管理气氛。

海尔对文化理念内核的深入显然是走在国内企业前列的,其源自“生于忧患”的朴素哲理牢牢地根植于海尔文化构建的初始—在海尔向全体员工灌输的“全员SBU理念”上清晰地写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等待无序竞争的消亡,其结果只能是你与无序竞争一起消亡。“把所有海尔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海一样的力量,这就要靠一种精神,一种我们一贯倡导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三)企业化不同于CIS

虽然企业文化一词随处可见,但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还是没有理解。国人误认企业文化就是CIS。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导入CI战略,但企业文化决不等同于CI理论。企业文化在于企业精神等的塑造,形成企业的一种共识。靠“炒作”与“包装”是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的。社会各界纷纷炒作CI,然而,其后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在区分企业文化与CIS理论时,我们要明确把握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化形式,是企业经营理论及价值观在理念(MI)、视觉(CI)、行为(BI)方面的体现,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形象,企业形象也影响着企业文化,因此,对于企业形象设计的理解不仅仅是美术和广告的设计,还必须在对企业经营理论、核心价值观有深刻认识的前提下进行。另一方面因为MI(理念识别系统)是CIS最抽象、最深层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亦即企业经营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并为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包括经营信条、精神标语、企业风格、经营哲学和方针策略等,这些内容正是企业文化的精髓。由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基石。

结论

海尔文化的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是制度行为文化,最里面的才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鼓励创新,就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教伦理”的“真”和现代商业进行融合,海尔提倡“儒商精神”,强调在市场经济面前不能丢掉儒家的“真、善、美”。因此,它的“真诚到永远”深入人心,海尔不仅领悟了企业文化,也参悟到了传统文化的根。

参考文献:

1.谷照明,闫红玉.海尔:中国的世界名牌[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孙健.海尔的管理模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孙健.海尔的企业战略[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5.赵曙明.中日美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J].管理世界,1993

6.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成功经验范文篇3

关键词: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道署西街粮库;东昌府区博物馆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文物保护单位有部级、省级、市级、县(区)级。在聊城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中,目前活化利用比较好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道署西街聊城粮库。

一、道署西街聊城粮库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道署西街聊城粮库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区府衙街,其基址为明代到民国的市级政府驻地。据现存最早的聊城方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东昌府志》卷一《府城图》所绘[1],东昌府知府衙门(相当于今市级政府驻地)便坐落于今古城区府衙街,其后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国初年,东昌府改为济西观察使司,东昌府衙初改为观察使公署,后改为道尹公署。1950年,道署西街聊城粮库在此基址上建造。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粮仓的建造是参考苏联提供的施工图纸、建筑技术和方法,所建的粮仓习称“苏式仓”。道署西街聊城粮库的“苏式仓”类型是最常见的房式仓。其每栋有东、西、南、北四个青灰色松木大厚门,墙的厚度是50厘米。房顶是人字屋架,墙体为青砖砌垒,房顶檩条上满铺松木板材,檩条、松木板材均浸透桐油,板材上先做防水毡层,再做泥灰背,最后覆盖青瓦。仓库内外设有防潮设施,仓内地面为松木地板,地板上面靠墙基位置设有通风口,地板下面设有南北贯通的通风道和通风口。仓外明沟排水。在粮仓外部,间与间之间由方形青砖壁柱隔开,壁柱之间的墙被粉刷成白底,上面写满了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著作中的语录,字迹有些已经斑驳。如今粮库的外墙已经成了时代的见证。粮库是随着储存粮食新技术的出现而退出历史舞台的。由于“苏式仓”在储藏粮食方面损耗大,不易机械操作,在20世纪70年代,就不再使用。但在聊城市,这种“苏式仓”是唯一的,是新中国建立粮食储备制度后,聊城现存最早的储粮仓库。改造前,除了房顶上有些瓦被换成了红瓦之外,粮库整体框架至今完好。由于粮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2013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改造利用情况

2009年聊城市古城区启动了古城保护与改造项目,粮库作为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近现代历史建筑,其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物局和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东昌府区政府专门组建了保护改造领导小组。按照政府规划,2014年开始维修,2016年进行改造和布展,2016年10月,建成博物馆。

(一)改造过程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改造过程中并未破坏粮库的原貌,而是在原地面的基础上架高铺设木地板。保留后来的石灰地面,并铺设部分玻璃地面,展示原来粮库的地下通风结构。房屋构造保留了原建筑结构,按照原来工艺,房顶的檩条和大梁均刷了3、4遍桐油,桐油有防水、防腐、防锈、防蚀、干燥快等特性。

(二)展示利用

2016年,粮库改造完成,建设成为东昌府区博物馆,并对观众免费开放。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厅,展览有常规展览和临时展览。展品涵盖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等多个领域。博物馆以“东昌古城印记”为展览主题,用沙盘的形式再现了明清时期东昌古城老街巷的繁荣景象。通过古城沧桑、武定太平、文明兴礼三个部分向大家展示了聊城市出土的多件文物,讲述了聊城的千年文化史,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展厅展示聊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各单位、青少年团体等也经常到博物馆,通过重读粮库外墙的《老三篇》,接受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创新藏品利用形式

2019年,为克服藏品不足、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困难,在博物馆内部设立藏品鉴赏交流中心,对社会藏品提供免费鉴赏咨询,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收藏精品、传播收藏文化的快捷通道。此举战略性地借助社会力量提升藏品利用水平,拓展藏品利用形式,同时通过开设社会藏品展厅,让藏品真正“活起来”,也让更多的收藏者欣赏到丰富多样的展品,享受到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交流中心成立以来,运用社会藏品举办的专题展览涵盖古钱币、古砚台、五大名窑、明清瓷器等多项内容。通过藏品交流会,让更多的市民走进文博场所,了解博物馆,认识博物馆,参与博物馆,激发人们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使博物馆藏品真正地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实现藏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2]。

三、展示利用取得的成效

(一)社会效益

粮库改造之前已经荒废破落,鲜少有人来访。改造为博物馆后,一是完成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本体保护和日常维护,二是通过博物馆向大家展示了丰富的藏品和历史文化,特别是古城历史。开馆以来,举办了多期展览,年均接待观众4万余人次,教育活动总数300余次。2020年该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并先后获得“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称号。博物馆本身就是一本历史文化教科书,通过专业讲解员免费讲解文物和展品知识,开展小记者研学活动、单位党员教育活动,利用宣教区播放公益宣传片,印制相关展品的宣传册免费赠阅观众等多种形式,提高了人们对文物的认知和文物保护意识,促进人们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增强了文化自豪感,培养了人们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效益

东昌府区博物馆坐落于具有千年历史的聊城古城区,东邻文庙,西靠名人堂、依绿园,西南是古城区最大的文化广场,南邻清代山西代表性宅邸,北依东昌湖,区位环境优异。其作为文旅融合项目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举办丰富的展览,开展专家座谈、藏品免费鉴赏交流、书香会、书画交流会等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博物馆展览的品质和价值,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观众到古城区,为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名片增砖添瓦,带动了聊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

四、对老粮库改造成博物馆成功经验的思考

(一)加强管护是活化利用的根本

国家对于文物工作非常重视,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是国家文明发展的见证。文物的保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方针。在老粮库改造的过程中,省文物局和东昌府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本体保护、展厅设计与改造、文物库房高标准建设、管理人员办公区建设、文物征集等项目,为丰富博物馆展览、做好学术研究、申报国家二级馆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研究是开发利用的前提

在粮库改造之前,聊城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改造利用未有先例,山东省内其他地市也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基本是只保不用或停留于点状保护利用状况。在文旅融合中也只注重外观展示,没有发挥应有的文化价值。粮库改造为博物馆是通过对文物本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经过多位专家的现场调研和论证后才展开的。

(三)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是活化利用的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改造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保留文物和历史环境风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展示利用方式[3]。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性质、地点,做不同方面用途的展示。比如位置相对集中的,可以引导建设区域特色核心馆、博物馆群或文博衍生服务产品集聚区;位置在乡镇较分散的,可以和本地文化相结合,做好革命历史和乡村记忆结合的博物馆,开设旅游专线,方便游客一站式游览,并结合本土特色,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消费,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布展思路,展览不局限于纯文物展,可以拓展至历史、人文、科技、生态、天文等多个领域,拉近群众和博物馆的距离。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只有结合科技与文化的力量,才能带给人们更好的游览体验,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结语

道署西街聊城粮库的活化利用是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典型代表,这种做法既可以实现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又充分发挥了文物自身的特有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利用,同时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其他地区类似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通过深入挖掘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背景,创新保护利用的形式,促进区域文化和旅游事业相融合,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坚定人们的文化自信,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王命爵,李士登修,王汝训.东昌府志:卷一[M].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刻本:13.

[2]宗苏琴.举社会之力助推藏品利用———从扬州博物馆实践看藏品利用[J].艺术品鉴,2016(10):255.

成功经验范文篇4

从*年到1957年中国

已出现过一次经济起飞,但西方人没有关注这个特点;从*年到*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9.2%,已经高于同期日本的经济增长率(7.3%),但十分可惜后来很快结束了,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这一时期的增长,实际是中国特有的政治资源在推动。中国共产党以其特有的政治资源,使一个极端落后的国家,或者说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实现了强有力的经济起飞,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可以做到这一点。

中国的改革模式确实不同于一般国家,无法用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解释。中国的改革是“基于思想解放、观念创新的经济改革”,即思想解放模型。这可能是中国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贡献。我认为,政治原因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实际上,经济学上的解释是相当有限的。当然,政治原因已经作为假定和暗含放在经济学理论中了。所以我把政治因素界定为中国最重要也是最难得的成功经验。

思想解放与观念变革做法类似于Ideas(观念、主意、知识、经验、创新等)增长模型。由于Ideas是一个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特性的投入,我们暂且把它称之为“无形要素投入”或“软投入”,以区分于资本、劳动、资源等“有形要素投入”或“硬投入”。即使是在没有增加“硬投入”的情况下,“软投入”仍然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地增长。

在1963年就已谈到,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就是的重要观点:精神财富可以转变为物质财富。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是外界或外部强加的,而是内部改革型,是领导人自身根据内外部挑战主动提出、主动发动、主动推动的,因而这种改革是自我改革、自我完善,也是自我发展的。这种情况大大不同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经济改革之初,中国是通过思想解放“换思想”,而不是采取“大换血”的做法。此外,全党学习的政治传统促使突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去研究当时中国所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中国的这套话语,不是经济学的话语,但是对中国来讲却是最适合的。

总的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来自三方面的稳定:首先是宏观经济的稳定。通过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效地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几大目标,这从过去50多年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系数变化上可以看出来。

成功经验范文篇5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村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抓好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日前,我市组织了赴浙江省温州、绍兴、台州及我省宣城等地进行了考察调研。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努力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氛围。浙江省是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诞生地,2003年,该省最早被列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省。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浙江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608家,注册资金已近5亿元,固定资产达37亿元,平均每年新增1000多家,入社社员33.6万人,带动农户245万户,产业门类涉及了各大主导产业,经营领域涵盖了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各个环节。

(二)政策扶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地区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引导,加强配套政策扶持且措施到位、落实有力,那么该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层次就高、内部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在这方面,浙江省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列,2004年11月率先出台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随后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的若干意见》明确经工商登记的性质为“合作社”,把合作社从企业法人中单独列出。与此同时,《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和《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一系列规范化制度纷纷落地,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7年该省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千社五化”建设列为农业工作十件实事之一,不少合作社都实现了“五有”运作。

(三)规范运作,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浙江省温岭市是全国大棚西瓜之乡,该市狠抓西瓜这个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扶持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指导该合作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行业管理功能,帮助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生产的西瓜优质率达到95%以上,并直接带动该市东南沿海8万亩西瓜产业带的形成。其“玉麟”牌西瓜先后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5年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其西瓜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开展贷款授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授信方面,浙江省有两种模式:一是温州模式,即对合作社授信。2006年12月,浙江省首批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与当地农村信用社订协议,共获得贷款授信2304万元。二是温岭模式,即对合作社法人和社员同时授信。2006年12月,温岭农村合作银行与该市44家合作社签订贷款授信协议,合作社法人代表和1380户社员分别获得贷款授信2068万元、3769万元。

二、主要特点

特点之一:认识高。由于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农民看到了发展合作社能够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能够增加收入和提高素质,其桥梁与纽带作用逐渐为农民群众接受和认可,因此在这些地方的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非常之高。

特点之二:合力推进。在这些地方,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方位开展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互惠互利的共赢发展机制;涉农部门积极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金融部门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多种形式的贷款和融资,积极扶持合作社的发展;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成功的合作社典型,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特点之三:扶持力度大。2007年7月,绍兴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基层农技部门、农村能人、科技干部等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注册成立的合作社,每家补贴5000元;对被评为部级示范的合作社,每家奖励10万元;对被评为省级示范的合作社,每家奖励5万元;对被评为市、县示范的合作社,每家奖励1万元。2007年,温州市政府也拿出1600万元项目资金,对达到“五化”标准的合作社,每社给予2万元的奖励。

特点之四:规模经营。绍兴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56家,超千万元33家;台州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40家。如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是集西瓜生产、服务、营销为一体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跨国跨地区建立西瓜生产基地19个,面积总计达2万多亩,常年可供“玉麟”牌西瓜8万吨,并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点50多个,年经营收入2.2亿元,向社员返还盈余4251万元。

特点之五: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据考察了解,浙江省绝大多数合作社都已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1300多家合作社的产品通过省或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3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39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一大批产品进入了国内超市和国际市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如绍兴市79%的合作社建立了产品进出台账制度,76%的合作社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记录,51%的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检验检测体系,其中38个产品被认定为部级无公害农产品,3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称号。

特点之六:成效显著。这些地方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经济作用,把发展合作社同深化完善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自办加工流通项目,形成“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使农民更多地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同时,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与龙头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据了解2006年,浙江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销售农产品总额达248亿元,实现盈余12亿元,社员通过返利获得的收入户均达2463元,浙江因此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水平、社员收入最高的省份之一。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重要形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理念,把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发展作为抓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指导,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二)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有利于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建议尽快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主导产业进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文件和考核办法,并对通过考核的合作社给予奖励。

成功经验范文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海尔核心竞争力CIS

文化与企业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于光远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美国作者芬化斯•米勒在其《美国企业精神》第一章开头就强调“每一家公司现在都必须分析其文化,这不仅是为了加强本身的竞争地位,虽然这已经是充分的理由,而且还因为我们国家未来的财富要由公司的文化来决定”。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支配企业及其员工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管理和社会交往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亦即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与销售以及管理活动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分析,企业文化的要义是,组织在商业活动和管理过程中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有了这种理念和精神,分散的组织个体就会产生精神崇拜,价值认可,最终达到行为趋同。这样,零散的个体行为就会产生聚合效应,这是威廉•大内在其著作《Z理论》中所特别看重和强调的,也是企业文化质的规定。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持久的影响因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海尔企业文化概述

如今,我国企业界对海尔模式的推崇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连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都称赞张瑞敏“张是位很优秀的中国企业英雄,海尔是一个创新的品牌”,海尔集团成功的管理模式被哈佛大学商学院作为案例教材使用,可以看出全球商界对海尔模式的肯定。

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成长为享有世界声誉的企业集团,海尔的产品行销五洲,海尔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是什么让海尔创造出一个个骄人业绩?是什么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3万海尔员工,聚合在蓝色的海尔旗下,忘我工作,协力进取?张瑞敏说:“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在海尔,到处可见的一条标语给人印象深刻:“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这是海尔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海尔员工们认为,这八个字体现了海尔的市场观和服务观,也浓缩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力量。海尔很看重的一件事,就是“观念革命”。这种观念革命,渗透到海尔的方方面面,被海尔人形象地凝炼为富有哲理的理念。虽然这些理念大都是出自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口中,但它们无疑都在员工的精神世界中产生了强烈的回应。

海尔的文化和理念,是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入每个海尔员工心中的。在海尔园区里,员工们胸牌上写意地画着一张微笑的脸。“我是海尔,我微笑”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海尔人的微笑更是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很多企业把海尔的规章制度拿回去以后发现,海尔的办法好是好,却是学不了。张瑞敏的回答是: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是海尔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确实,制度的东西可以学,但创新却无法模仿。

美国优秀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

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企业文化为我国企业文化构建提供了最好参考与立足之处。毋庸质疑,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竞争阶段。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轨迹从早期的产品经营逐渐发展到资本经营,最终将汇集到如今的文化经营与管理,而其实质就是不断地通过文化认同渗透,进而创造持久的信任。本文认为美国的企业文化构建为我国提供了参考。

麦当劳从1955年在美国开设其第一家快餐店到现在,其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经营业绩令世人刮目相看。到目前为止,麦当劳已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几万家分店,成为誉满全球的快餐业巨无霸。它的骄人业绩取决于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于其“品质、服务、清洁和物有所值”的经营理念和“以人为本,顾客第一”的管理模式。全心全意推崇快捷、友善、可靠的服务,在遍布全球各地的麦当劳餐厅,只要你推开那一扇金黄色的双拱门,感受的便是服务员的灿烂微笑,干净、愉悦的用餐环境。

沃尔玛的经营奇迹同样源于其企业文化。沃尔玛将其企业文化简练地概括为8个字:“天天平价、满意服务”。短短两句话,囊括了沃尔玛的全部经营哲学,成为沃尔玛人潜心经营,驰骋市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沃尔玛人称,“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您省钱”。在沃尔玛,“顾客永远是对的”,满足顾客需要是其永远追求的目标。“满意服务”意味着向顾客提供优质优价的商品,友善的服务和一流的购物场所,沃尔玛采用最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保证服务能够迅捷到位,拥有强大的采购部门保证质优价廉和个性化商品的及时提供,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组织货源或与供应商合作生产沃尔玛自己的品牌,沃尔玛往往能够创造“超越顾客期望”的优质服务。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要求他的员工在推行“微笑服务”中必须坚持“十英尺”、“八颗牙齿”的准则,其文化导向是十分细致的。

我国企业对国外优秀企业文化的学习和借鉴

美国模式、德国制造抑或是日本与韩国的方法,都是我国企业创造性借鉴的学习对象。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的过程中,我国也许会更倾向于日本与韩国的方法,日本与韩国的企业领袖们都仅仅利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创造了商业奇迹,他们建立了三星、现代、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他们也经历了东方传统的断裂与西方势力的介入,但是他们的弊端在成功之后也暴露无遗,政府对公司行为的过度介入,造就了庞大的企业帝国,也造就了裙带关系背后的腐败。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从而带来了一场管理新革命,其理论和实践给当代企业管理以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理论,显然是舶来品。日本企业界的一些管理者承认,他们企业管理中一些人文观念是向中国人学的。比如从我国孔孟中学去了仁者亲和的思想,还从《鞍钢宪法》中学去了两参三结合的思想等。可见,日本的企业文化也是在引用与借鉴中培植的,这种吸收别国先进文化,为自己所用的“拿来主义”对我们如今以美国、日本为学习对象的企业界是有所启示的。

显然,我国企业界,对于企业文化目前迫切的不仅仅是毫无新意的学习与模仿,更重要的是如何立足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来考察美国、日本等企业的文化建构,我国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东西,必须迅速领会走在前面的跨国企业的文化构建的核心与渊源,并学会创新。正如张瑞敏所言“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

张瑞敏曾感悟道:“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并称张瑞敏本人在海尔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了牧师的角色,“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由此可见,海尔的创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创造;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扩张。海尔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张瑞敏说:我的管理模式的公式是,日本模式(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模式(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学习借鉴国外优秀企业文化的误区

中国很少有企业成功依托企业文化而建立长远的发展前景。很多企业在导入企业文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短视现象,没有真正领会其深意与内核,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学习中的“崇洋”倾向

对于舶来品的企业文化,不假思索的照搬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显然是行不通的。完全忽略了文化的地域性与本土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及其他文化,诸如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比如美国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精神,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个人权利,十分强调个人成就和个性至上的精神,这在美国企业文化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显然与我国的文化有所差别,如果无视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那么对于任何一种企业文化模式的移植都是很难有生存的可能性。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日本文化是“文化滞后型”与“兼容并蓄型”。日本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为本,中国以“精神”为本,这是一种差异。因此,实现国际化首先必须本土化。

(二)“形式化”现象严重

把理论简单化,表现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各项活动,颠倒了部分和全部的关系。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开展各项活动,歌咏会、运动会等对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参与企业的热情是必须的。但没有统一理念的指导下,往往流于形式。如厂歌、厂训,大同小异,自以为便是企业文化,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企业文化成为仅具蛊惑力的口号,是不可能领导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企业文化意识”远没有形成企业的管理气氛。

海尔对文化理念内核的深入显然是走在国内企业前列的,其源自“生于忧患”的朴素哲理牢牢地根植于海尔文化构建的初始—在海尔向全体员工灌输的“全员SBU理念”上清晰地写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等待无序竞争的消亡,其结果只能是你与无序竞争一起消亡。“把所有海尔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海一样的力量,这就要靠一种精神,一种我们一贯倡导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三)企业化不同于CIS

虽然企业文化一词随处可见,但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还是没有理解。国人误认企业文化就是CIS。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导入CI战略,但企业文化决不等同于CI理论。企业文化在于企业精神等的塑造,形成企业的一种共识。靠“炒作”与“包装”是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的。社会各界纷纷炒作CI,然而,其后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在区分企业文化与CIS理论时,我们要明确把握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化形式,是企业经营理论及价值观在理念(MI)、视觉(CI)、行为(BI)方面的体现,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形象,企业形象也影响着企业文化,因此,对于企业形象设计的理解不仅仅是美术和广告的设计,还必须在对企业经营理论、核心价值观有深刻认识的前提下进行。另一方面因为MI(理念识别系统)是CIS最抽象、最深层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亦即企业经营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并为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包括经营信条、精神标语、企业风格、经营哲学和方针策略等,这些内容正是企业文化的精髓。由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基石。

结论

海尔文化的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是制度行为文化,最里面的才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鼓励创新,就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教伦理”的“真”和现代商业进行融合,海尔提倡“儒商精神”,强调在市场经济面前不能丢掉儒家的“真、善、美”。因此,它的“真诚到永远”深入人心,海尔不仅领悟了企业文化,也参悟到了传统文化的根。

参考文献:

1.谷照明,闫红玉.海尔:中国的世界名牌[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孙健.海尔的管理模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孙健.海尔的企业战略[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5.赵曙明.中日美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J].管理世界,1993

6.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成功经验范文篇7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中明确指出,我国已经步入了新时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之中,必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党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未来发展的总蓝图,是解决“三农”这一关系国计民生问题的总抓手,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2018年1月2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高度凝练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日本与我国相邻,同属东亚文化圈和小农经济区,在地理位置、要素禀赋和发展脉络上存在着一定的共性;2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长期都是在“发展主义至上”理念进行;社会发展模式大致都属于“赶超式现代化”[3]。研究日本乡村振兴运动,对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思路。国内学者对日本乡村振兴运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日本政府布局乡村振兴运动的政策研究。日本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推动农地改革、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以及发挥农协多元化功能等来推进日本农业现代化转型,解决农民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空心村”等问题[4]。(2)对日本乡村振兴运动的目的、影响因素和实施重点进行研究。通过土地因素、劳动力因素和资本因素来推动日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将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农业的收益转化率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等作为实施重点[5,6]。(3)引导日本农业协同工会(JapanAgriculturalCo-operatives)来协助推动乡村振兴运动,具体包括建设优美社区、对协会成员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集体销售农产品和开展相关金融保险业活动[7]。(4)深入分析日本通过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来加快乡村振兴运动[8,9]。通过对日本开展乡村振兴运动的背景、历程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国际经验,以期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2日本推行乡村振兴运动的历史背景

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粮食产量匮乏,日本政府通过加大对生产资料的投入,提高土地生产率,使得粮食产量增产效果明显。但是,随着城镇一二产业的发展和日本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实行,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被抑制,农民收入始终无法得到提高,农业部门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数据显示[10],农民家庭平均收入占社会整体平均收入的比重从1955年的77%下降至1960年的68%。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日本当时的主要矛盾。2.2农业生产以超小规模自耕农为主体。二战后日本实施了农地改革,先是强制要求地主将土地转让给佃户,但收效甚微;后来则将租佃地低价转让给佃农,实现了地主制度的瓦解。1952年颁布的《农地法》,标志着“碎散的家庭小农私有”的农地制度以及小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的形成[11]。1950年日本农户所经营的土地户均规模为0.82hm2,到1980年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到1.01hm2。以超小规模自耕农为经营主体,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导致日本农业和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处于劣势。2.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随着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日本国内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三产业转移。数据显示[12],1965年日本国内总就业人数较1955年增加了837万人,其中从事二三产业产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较1955年提高到77.2%;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较1955年减少了41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较1955年下降了15.4%。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严重流失导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多为高龄老人和妇女,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逐渐形成了以兼业农户为主的农村劳动力,并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2.4日本农产品市场受到严重冲击。1955年日本加入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当时日本政府为了加快融入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加强工商业发展和工业商品的出口,采取了扩大农产品进口规模的措施。大量农产品的进口严重影响了日本本土粮食的投入产出能力,最终日本的农产品市场严重受挫。1955~1959年日本进口农产品的比例上涨了49%;有43%的农产品品种完全对外开放,1963年该比例达到了92.1%[13]。2.5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20世纪50年代日本推行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理念,使得城镇化和工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投放到了生态环境中,严重破坏到水质、土地和植被。在此期间日本境内发生了“琵琶湖事件”“米糠油事件”“痛痛病事件”“水俣病”等事件,均于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有关,给日本农村受污染的居民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

3日本推行乡村振兴运动的历程

日本的新农村建设实施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1956~1966年)乡村振兴运动,第二阶段(1967~1978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实施,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21世纪初)“造町运动”。3.1第一阶段:乡村振兴运动初期。1956年日本开始实施乡村振兴运动,这个阶段乡村振兴运动的工作重点是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财政倾斜政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激发乡村发展内在动力。具体内容包括:划定新农村建设区域;成立农村振兴协会;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出台专项法律来提供保障。这一阶段的乡村振兴运动经历了7年,完成了划定建设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通电通广播和公共设施等,以及完成了耕地整治工作,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耕地利用率。农民的总产值从1955年的16617亿日元提高到1962年的24381亿日元,总产值同比增加了7764亿日元,农户的年平均纯收入增长高达47%[14]。3.2第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67年日本开始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这个阶段乡村振兴运动的工作重点是主张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努力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同时加大就业岗位的提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具体内容包括:加大政府投资;改善乡村环境;为失业农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该阶段大概持续了12年,期间通过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日本乡村建设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果,不仅提高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生产力,同时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大提高。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已经基本实现了水利化、机械化、良种化和电气化。在此期间日本的农业生产总值从1967年的41661亿日元提高到1979年的115640亿日元,共增加73979亿日元,增幅比例高达178%。而到了1979年,日本农户的年平均收入达到了533万日元,比城镇普通家庭的年平均收入高出13%[14]。3.3造町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21世纪初)。1979年日本开始实施“造町运动”。具体内容包括:因地制宜开发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粗加工,提高其附加值;激活农协组织的作用;加大对农业人才的培养。通过“造町运动”,有效降低了城乡差距;2002年日本农户的年平均收入达到550万日元,其中非农收入在其收入比例中占86%[15],已经超过城镇家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还刺激了农村地区的消费购买能力。把青壮年吸引在了农村,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乡村景观的保护开发,还提高了农村福利水平和农民健康。

4日本推行乡村振兴运动的经验

4.1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立法建设。日本政府在1961年出台了《农业基本法》,此项法律旨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了对《农业基本法》进行修订和补充,日本在1961~2000年又相继出台了《离岛振兴法》(1961年修订)、《山村振兴法》(1965年)、《半岛振兴法》(1985年)、《促进特定农山村地区农林业发展基础整备法》(1993年)和《过疏地区自立促进法》(2000年),这5项法律统称“地区振兴五法”。将人口流失严重和经济发展能力偏弱的离岛山村地区作为政府重点发展对象。在《农业基本法》的基础上这些法律政策规定了不同特殊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具体目标与措施,实现了促进特定乡村区域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目标。上述法律法规通过搭建框架、完善内容和推动实施等步骤,使得日本乡村振兴有了法律保障,确保了政策推行的良性延续。加强立法,明确发展目标是促进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经验,为日本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扎实的法律制度保障。4.2建立机制,统筹政策资源。建立机制,统筹政策资源促发展,由上至下理清了日本政府推动乡村振兴计划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各方统一聚焦与农业农村的发展。(1)成立了乡村振兴联席会议机制,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乡村振兴具体工作规划,保证自上而下的乡村振兴计划有序进行。(2)为了进一步提高政策资源利用率和加强横向交流,日本政府在农林水产省的基础上增设了乡村振兴局,其主要工作内容为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各具体政策,并组织开展相关项目。(3)成立了农业振兴科,旨在协调农民、地方团体、农协组织、林协组织和渔协组织等农村合作组织之间的协调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有机政策衔接。4.3重农爱农,发挥农协作用。在乡村振兴运动过程中,日本农民自发形成组织了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并逐渐发展成了由中央农协、县级农协以及基础农协组成的三级结构。这些农协组织利用联合农户的方式,为农户提供及时全面的精准服务,形成了集农业、农村、农户3种组织三位一体的综合社区组织,有效促进了生产和市场的有机衔接。首先农协为参与农民提供经济、贷款和福利等全面综合的服务。其次日本政府鼓励农协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治理。最后,政府实行对参与农民提供税收和补贴等资金方面的优惠政策。据统计,日本农民所生产的农业产品80%以上是农协代为销售的[16]。4.4一村一品,带动乡村发展。日本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有关产业部分最为重要的一环无疑是“一村一品”政策。该政策第一环节是挖掘当地优势资源项目,将其打造成质量优、口碑好的世界一流产品。第二环节是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同时引入民间资本,努力延伸特色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获得流通环节的利润,同时促进农产品加工、自然景观开发和乡村旅游等。最后一个环节是日本政府在2010年开始实施的《农林渔业经营主体使用本地资源开拓新业务及促进使用本地农产品的相关法律》。该项法律旨在通过建立农业投资融资平台,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难和乡村创业人员资金缺口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日本政府通过“一村一品”计划和相关产业融合,有效阻止了乡村人口外流,还有效回流带动了大批返乡劳动力进行创业,并逐步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特色产业项目。

5日本推行乡村振兴运动对我国的启示

成功经验范文篇8

然而,纵有再多的不舍离别依旧悄然而至。曾经,在这美丽的校园,他们留下读书的身影,留下串串的欢笑,留下拼搏的汗水......但是他们觉得这些远远不够,他们更想为我们这些依旧留在母校学习的学弟学妹们留下他们的宝贵经验。他们把四年来的学习经验亲身体会汇成几千字的寄语留给我们。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凝结着学长学姐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那些真诚的话语必将为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起前进的路标,为我们的生活指引明确的方向。

一:心态

考研不难:考研不像大家普遍想像的那样有难度,得高分不难。

我开始时对自己也没有把握,认为最多能考340分,即使复习到最后也是这么认为,可是结果却让我惊讶许多。所以告诉大家,只要耐心、坐得住,高分触手可及。半途而废想凭借运气的可能会考的可以,但绝对不会是高分。

考研复习的日子比较漫长,也比较枯燥。只有埋头苦修是不够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都会比较大。建议:从现在开始锻炼好身体,一周跑步三次即可。保护好视力不可忽视,不管现在还是以后的复习,看书时间过一个半小时一定要休息十分钟,最好做眼保健操。复习烦躁的时候,找人交流下复习进度和经验要远远好过烦躁的去玩游戏消遣时间(玩游戏男同学们尤其注意)。

二:考研与学习、找工作

考研虽说不一定能确保自己不失手,但是大家一定不要焦躁的认为两手抓更能保险。

联系工作单位的任务交给你的不考研的好友,当有比较合适的单位时才去试试。一般不要逢单位就进,这个耽误考研时间的代价会比较惨重的。

关于学习。课程还是挺重要的,课程与考研的原则就是适当的去课堂上听听,不要怕老师点你,找个人替下差不多了,因为找工作的也经常不来,其次作业还是得交的。

三:考研规划

春季班经常讲授考研规划,这对大家把握复习框架,时间分配,考研注意事项等有极大帮助。我想,不知道考研该做什么的同学最好去听听海文春季策划班。

四:科目复习

政治:因为政治内容有变,所以只能讲方法不能讲具体了。复习政治要等大纲出来再仔细对纲复习才好。这之前的任务就是把握政治的整体内容,弄明白各个原理,达到可以“掩卷而思亦知其概”的程度就可以了,大纲出来就要细细研究了。建议方法:大纲解析、然后是题目练习,纠错总结。

数学:数学可是大头,需要花费教多的时间来复习。课本是“可以有”的,看了放心。不看课本的同学,一定要把《复习全书》看仔细了,不能光看懂,看了的思路不是自己的做题思路,做题目的时候不一定能用上。所以,建议数学复习,看《复习全书》要快速高效。之后再进入以题目复习为主漫长时期。提醒大家,做题目不要眼高手低,常记错题,记错误知识点,反复看。

英语:呵呵,其实不想说英语,因为水平不好(六级考了三次还没过)。不过我的教训也可以是你们的经验。个人认为,如果真的想提高英语,早复习,勤复习是必要的。找个英语好的同学交流下会收获颇丰的。

专业课:这个科目的情况要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而定,复试时间应归于后期。个人经验:严格遵循其提供的大纲要求复习,争取多获取其他学校的同类科目的专业课试题,因为各个学校有相互借鉴题型题目的“偏好”。我就是这样的。

五:关于考研班

成功经验范文篇9

十几年前,人们还对“社区”这个概念觉得有些陌生,如今它已深入千家万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1991年,民政部提出了探索社区建设的新课题,许多城市纷纷响应。1999年,民政部在全国选择了北京市的西城区等26个城区作为社区建设实验区。

一年多来,各实验区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不仅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也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称赞,为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探索出一条新路。

抓管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时代的呼唤

城市社区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建设城市社区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城市基层的社会化管理。1999年9月,同志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适应新的情况,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尤其是要把社区党建搞好。李鹏、朱镕基、、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也曾多次到全国各地考察城市社区建设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成员的“单位”、组织属性逐渐减弱,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剧,致使城市社会管理相对滞后。企业剥离和政府转移出来的许多社会职能、服务职能,大部分也要由社区来承接。随着居民与社区关系的逐步密切,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有667个城市,749个市辖区,5904个街道办事处,11.5万个居民委员会。这些街道、居委会直接面对着数亿居民,担负着建设社区、繁荣社区、服务居民的繁重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在内的城市基层社会结构面临着急迫的改革和调整任务,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新时期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新路子,正成为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抓关键———以社区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不断破解难题

1999年,民政部开展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试点工作,选择社区服务和城市基层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北京市西城区,青岛市市南区,南京市玄武区、鼓楼区,西安市新城区,武汉市江汉区,海口市振东区,哈尔滨市道里区、南岗区等26个城区作为社区建设实验区。同时,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了近100个省(市)级社区建设实验区。各实验区积极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

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规模,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前提。天津、沈阳、本溪、南京、青岛、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城市,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把社区规模定位在城市基层自然形成的地域。在这个思路下,他们按照1000户—2000户的规模,对居委会的管辖范围进行了调整,确保了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到位。沈阳市在沈河、和平两个实验区试点的基础上,将原来的2700多个居委会,划分为1277个新型社区。

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的最重要部分。各地在建立和完善社区组织体系过程中,重点抓好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上海、南京、沈阳、武汉、西安、石家庄等城市积极探索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法,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的参与作用,大力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旗帜作用日益明显。南京市玄武区广泛开展了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参加各类社区义务服务。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关心社区建设。居民们高兴地称赞:“在职党员真不愧是社区建设的一面红旗。”

各实验区还加强了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很多城市社区建立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如今,实验区普遍成立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居民通过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对社区内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评议。北京、上海、青岛、武汉、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还尝试居民直接选举居委会主任,并制定了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一个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民自治体制在各实验区逐步形成。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重心下移,这项工作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实验区严格按照“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将该由社区管理的职权还给社区。沈阳市东陵区泉园街道办事处赋予社区决策权、财务权、协调权、监督权。过去,社区对财务管理没有自主权,一切财务收支都由街道审批。在调整中,街道把原来所有权归街道的房屋使用权交给社区经营,连同社区有偿服务的收入都交社区自行支配。市、区、街三级财政拨付的办公费用,街道全额、按时拨付,由社区自己管理、合理支配,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积极性。

促落实———建好城市社区,让人民安居乐业

城市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蓬勃发展的社区在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同时,又在服务中传播了文明风尚,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北京市西城区从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入手加强社区建设,先后开办起了敬老、优抚、便民、教育、文化、体育等15个服务系列,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使社区内各种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积极开展了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无偿社区卫生服务,为3万多石油企业的离退休职工建立了“老年人家庭健康档案”。

社区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天津市河西区、沈阳市沈河区、本溪市溪湖区、西安市新城区、杭州市下城区的居民积极开展争当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的活动。

成功经验范文篇10

我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今天的面试很公正。我觉得发挥的基本还可以,不过分数出来后还是有些意外。可能是别人发挥不是很好的原因,所以我就得了高分。

下面总结几条经验给各位需要面试的同志:

1、面试前一定要认真复习,多看一些面试题目。熟悉面试的套路。

2、有一些问题是可以提前准备的,如“...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你的看法?”这一类题目,自己情况的总结提前都应该准备好。题目一出,不管他前面是什么,只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一谈,然后一套。肯定OK。所以像这些提前可以准备的东西一定要准备好。类似的还有如“与同事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报考这个职位的原因”。虽然题目可能不一样,但是答案其实基本上可以一样的。

3、面试前对重大的国内时事一定要多关心一下。什么如第一要务、两个务必、三个代表,还有如朱镕基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记者招待会之类的最近热门的话题一定要多看几编。一些名句应该背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次面试就有两个要务。

4、面试的服装要整洁,礼仪方面一定要做到位。这些可以看一下一般的面试资料。礼仪分一定要赚够。

5、面试时不要紧张,语速尽量放慢。因为人一般紧张的时候语速往往为加快很多。但是一般领导讲话喜欢语速比较慢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放慢语速。

6、尽量不要停顿。其实问题的答案只是面试分数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保持思路的连续性,如果发现思路中断,停顿时间也不要超过半分钟。超过半分钟还是想不出要说什么,就说答题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