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精选文章十篇

时间:2023-03-21 11:43:00

初中生精选文章

初中生精选文章篇1

关键词:初三作文 博采众长 借鉴模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177-01

所谓“大道至简”是说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也就是说有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而事情弄得很深奥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关键。

初三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最费力又最不容易见效的部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致使许多教师和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指导,就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写作的水平。而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部分又恰恰是提高分数的有利空间。因此,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指导初三作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著名作家莫言在读书论坛上畅谈文学创作和阅读经验时就指出:“文学创作要贴近生活,善于模仿。”笔者认为模仿范文,博采众长,不失是初三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1 借助课内教学资源。

1.1 探究与模仿课文的立意,提升作文深度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立意的新颖、深刻是这篇文章价值的所在,初中学生囿于阅历和思想水平,文章要做到深远是有较大难度的,所以要挖掘课文资源,从看似平凡的小材料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经过精选的名著名篇,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结合课内文章指导学生选材、立意。教会学生模仿课文选材立意的精妙之处,分析其看似普通的素材写出不同一般的效果。

人物篇,如课文《童年的朋友》,情节可谓简单,事情极为琐碎,但通过细腻的描写,平凡的外祖母刚毅、乐观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特别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回忆童年时跟随祖父在后花园自由自在的生活,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矛盾冲突,写的都是一个孩子在狭小的生活空间的琐事,但由于作者在文字中倾注了热切的情感,再掺进了成年后的重新认识,使文章意蕴深远,不是停留在对往事的怀念,而是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再如:写景篇,朱自清的《绿》,梅雨潭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传达出作者对青春生命的热爱,积极乐观的心态。《鼎湖山听泉》,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从泉声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人生的感悟。诸如此类,教课书上还有许多例子可供借鉴,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真诚感受生活,更要思考人生,注意身边那些看似平凡琐碎的事情,挖掘其不平凡的意义,以课文为模式,学习思路,深入到思维模式的模仿,使写作更上一个层次。

1.2 借鉴课文写作技巧,仿出精彩。

选好了写作的角度,有了高、深、新的立意,文章未必能打动读者,这中间还有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写作中学生应学会用多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可以从所学的课文中学习表达的技巧。

例如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景物描写非常出色,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有层次地进行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用景物衬托人物遭遇的手法。

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中细节描写是一大特色,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小说巧妙安排细节描写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学习小说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的方法。

在上《呼兰河传》时,引导学生写作借鉴课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摹事物的方法,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想象,用清新活泼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特点。

学习和揣摩这些名篇佳作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会使学生在如何生动表达上获益良多。

1.3 借鉴课文的布局谋篇,组织作文结构

文章的组织构造和布局安排能体现作者写作的思维,文章结构对于内容的表述又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新颖活泼的结构样式对文章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课文的结构方式典型,可以引导学生 进行模仿。比如《我们家的男子汉》,结构是很有特色的,作者按人物性格特点把材料分成几部分,再加上小标题,这就使文章条理非常清楚,而且使人清楚地看到“男子汉”的性格是怎样逐步显现的。再如《柳叶儿》结构采用现实—回忆—现实的形式;《故乡》则采用插叙的结构组织谋篇;《男生贾里》的篇首则多了题记,起到引导阅读,彰显主旨的作用。指导学生仿照这些丰富多彩的文章结构样式,在不断尝试、训练中努力寻找自己最善于表达和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结构样式,以促进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2 借助课外资源,帮助仿写

作文的深度来自读书的厚度,没有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单借鉴课内有限的文章肯定是不够的,但是让初三学生再去课外广泛阅读那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借助课堂以外一些有利的途径,也是必要的。

(1)由于学习时间紧张,学语文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阅读资料进行筛选,可以挑选整理一些好的文章印发给学生,既节省学生挑选的时间,又有针对性地指导仿写。如美文国风的《生命的品格》、陈荣利的《流浪的二胡》、映子的《爱如茉莉》、赵丽宏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何蔚的《感动是一种养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席慕容的《窗前的青春》等,让学生接触这些文学作品,通过阅读会受到一种无形的陶冶,从而丰富学生的见识和语言,进而模仿其中精彩的语句,动人的细节,精辟的见解,甚至是作家微笑看人生,乐观看世界的人生观、价值观。

(2)借助班内学生的作文作点评。同写一个题目,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选材立意、构思写法不同,听过多篇同题作文后,往往会使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选读写得好的作文可以被借鉴模仿,选读一般的作文也可以使学生获启示。

(3)发动学生找自己喜欢的文章借鉴模仿。网络、书刊、报纸、杂志,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广,要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那还不容易。鉴于这种情况,可因势利导,将错就错,鼓励学生去搜集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仿写,可仿形式、方法,不能抄内容。这样从选材、风格、方法上就会迥然不同,也避免雷同文的出现。

总之,借鉴模仿是初三作文的一个简单可行的做法,但必须知道,博采众长只是基础必须进行再整合去粗取精,才能有所创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作文的熟练技能,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因此,今后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初三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从模仿到创新,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备战中考。

参考文献

[1] 章静.浅议初三学生的作文指导[J].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

初中生精选文章篇2

关键词:语文 现代文 阅读 教学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初中语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初中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而现代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载体。初中学生在现代文的阅读中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了解社会动态、欣赏文学作品,更可以通过阅读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2、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增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语文知识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而现代文阅读无疑是语文知识具体化呈现给学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任何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都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因此,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学生现代文的阅读水平,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点。同时,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毕竟在现代文阅读中获得成功,就意味着学生综合观察、判断、写作能力的提升。

3、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素质教育观下,学生的个人情操和情感表达,成了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加强学生个人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情操,就成了核心环节。而现代文阅读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二、加强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教会学生善悟

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意义上,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白,这样读书才能读出书中之味。要知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文章不悟不明其美。在阅读经典之作,范文美文时,指导学生不能停留在浅层基础上,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进去,多问几个为什么。读文章要仔细体味、品评、鉴赏,也就是要像佛家那样善“悟”。

①悟文章结构技巧。结构技巧的作用在于把写作内容巧妙排列,使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读时要看它的行文顺序、自然段起讫,层次间衔接、过渡、照应等,体会其精妙之处。

②悟开头、结尾技巧。开头看其选用开门见山、环境切入、巧妙铺陈、抒感、恰切比兴、设疑吸引等方法中的哪一项。结尾看其运用了呼应篇首、启发联想、卒章显志、意外结局等方法中的哪一种。

③悟文章语言。好的文章语言或文采华丽、激情澎湃;或简洁朴实如行云流水。体会其语言时关键看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使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详略得当;描写形象逼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议论简明扼要、画龙点睛、振聋发聩的。

2、组织学生精练

练习是获取阅读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训练前一定要熟知新课程标准在阅读能力上对初中生有何具体要求,要明确哪些重点、难点。然后分解训练、强化巩固。具体步骤如下:

①精心选材。要选择哪些结构完整、层层清晰、语言精美、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来训练,不能信手拈来。统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课外阅读选文,无不体现以上特点的。

②精要训练。这是直接收到训练效果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所谓精要训练是对阅读训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筛选和提炼,不要把拼音、字词等基础知识内容过多地穿插于阅读训练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对如下能力点的训练:中心句的提取,段落层次的划分,表达方式的理解,修辞手法的确认,论证方法的识别,说明方法的判断,记叙描写方式的辨析,以及简答题、概括题、表述题的训练等。

3、教给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①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②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意思,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初中生精选文章篇3

关键词:初三英语;写作训练;技巧与方法

听说读写,如同相声的说学逗唱,都是基本功。在初三一年的紧张学习生活中,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模仿训练法,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短期内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根据中考命题趋势,训练选题重精偏广

作为一名初三英语教师,要时时注重总结各年中考命题趋势。从近些年来的中考写作命题来看,中考的书面表达内容虽然看似宽泛,实则却又明显的命题趋势。

首先,可以看到所选题材都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这样避免了学生看到选题无话可说,瞎编乱写。其次,选题开放性增大。比如情景作文:要求同学根据题目或者图片中所给的信息(information)来完成作文。这种文章,没有给出鲜明的主题,需要学生自我发掘信息,整理有用信息,从而行文。最后,选题设计越来越偏重当今社会热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由此看来,作为教师,我们在为学生做写作训练时,应当从以上三点出发,对写作做到有效分类,做到尽量选题精、准。避免学生盲目训练,做到快速有效,直入中考主题。

二、审题要准确,多进行专项审题训练

准确的审题,才能保证文章主题切合题意,这是学生行笔以前最为关键的步骤。最近几年,中考书面表达形式给题日益多样,因此,审题训练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在做任何写作训练前,要向学生传达良好的写作理念。即,先思考,审清题意;然后,拟写提纲;最后再下笔。

其次,向学生传授审题技巧。对于以提纲形式来提供信息的作文,其本身的主题已经非常鲜明了,学生只要注重各个提纲的准确含义表达即可。对于以图画、图形、关键字来提供情景的作文,我们要注重联系自身生活,抓住有效信息,注重所给图画中事物的关系、图形中的数据关系,由此展开写作。

最后,为了做到准确,鼓励学生开展专项审题训练。即不作文,只需要同学根据教师所选的题来口述自己认为的主题思想。如此多练,才可以抓住中考作文命题规律,让同学们在动笔前,做到胸有成竹。

三、通过模仿训练,轻松构建文章框架

朱熹曾经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实践也证明,仿写有助于提高学生构建文章框架的能力。

以下,我们以情景作文为例。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一种写作思路。

题:当今社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成为了他们之间沟通的阻碍,也成为了孩子和家长的烦恼。针对此现象,阐述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段落构成:第一段,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这种社会现象。(通常1-2句即可)可以套用范文的社会现象描述例句,稍作更改即可。

第二段,从双方角度,本题中即父母和孩子分别阐述各自看法。(可适用所有关系类题目)

第三段,写出自己的看法意见,态度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在表述时,可以套用经典表达意见例句,如:In my eyes, In my opinion, I think…可以鼓励学生背经典例句,考试时进行套用即可。

中考写作,切忌大段。注重分段阐述,提纲鲜明。一般采用三段法,可以鼓励学生多背范文,形成自己的写作套路,从而在考场上,做到有条不紊。

四、总结完美句型,打造完美文章

初中学生,所学语法知识,还很浅薄。因此,平时要注重总结好词妙句,供学生进行套用。在考场上,写出一两个五星级句子,便可以为平实的文章添彩加分。

比如,人物介绍型。I, Wang Lin, a middle-school student, come from Beijing.此种简单的自我介绍,相当于三句话:My name is Wang Ling. I am a middle-school student. I com from Beijing.如此一句话,简单而精练。再例如,精妙句型的套用。

比较句:The more, the better.此种句型,可以广泛利用。还有if引导的简单虚拟语气。如: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what would you do?

五、运用关联词,做到文章层次分明

要使得评卷老师在一天机器似的评卷中做到慧眼识珠,就要有清晰的层次感。因此在写作中必须掌握一些关联词,使得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具有逻辑性。如:first, next, finally;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Not only…but also…; While…; or…

要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还要有认真的态度。所谓技巧,也只是扎实的基本功之上才有所增色。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鼓励大家多写,如通过英语日记等形式,鼓励学生多写,多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写起,然后通过范文,真题指导,从而使自身英语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生精选文章篇4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写作 研究

合作学习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具体实践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将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设置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写作话题

设置合作学习小组是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合作学习开展的基础,也是合作学习开展的首要步骤,对此,教师应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出发,依据合作需求,遵循"组内异质与组间同质"等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合作学习小组,其中组内异质主要指合作学习小组内,各成员在知识水平、交流能力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小组成员在英语写作学习中具备一定的互补性,使每个成员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组间同质主要指所划分的各学习小组,其在整体知识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不大,以便更好地对各合作小组进行对比分析,对小组的整体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选题是合作学习开展的第二个步骤,其主要为课堂教学即英语写作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话题。话题的选择,既可来源于教材内容,也可来源于教材之外,但为了使选题更贴切教材内容,教师通常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话题。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 Unit 4 Food 这一单元时,教师通常设置与"food"相关的话题。无论是什么话题,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围绕话题畅所欲言,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抒写与话题相关的内容。

2.小组内自由讨论,开发想象力

在确定写作话题后,教师可以让小组围绕话题自由讨论,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小组讨论的内容必须紧贴写作话题,包括如何审题,如何挖掘主题观点,如何选择写作内容等等。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还可相互交流与写作话题相关的词语与句子,如固定词语、精彩句子等;探讨写作方法、写作格式及文章体裁等;探讨文章可选择的人称、时态等。小组成员既可以轮流发言,由其他人员进行补充,也可开展分工合作,不同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最后实施归纳,由组长执笔记录。此外,小组成员还可在讨论过程中用英文写出作文提纲、重要的词语、主要观点及一些必要的句式等,使学生能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展开联想,进行思维碰撞,更好地理清作文的写作思路,有利于成员的独立写作。例如,在 牛津英语7A Unit 2 My Day这一单元中,当教师确定"My Day"这个话题后,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展开联想,进行思维碰撞,逐渐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掌握教材中与"My Day"相关的短语与单词,而且还可以写出"wash my clothes" "clean the windows" " take care of my little sister" "do some cooking"等一些重要的短语,为学生日后的书面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3.学生独立写作,拟好初稿

从表面上看,学生独立写作,与小组合作精神相背离,无法体现出小组的合作性,但事实上它是英语写作合作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合作的基础上提倡独立,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灵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小组讨论的结果,构建新的知识与内容。对此,教师可以依据写作话题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并指导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围绕写作话题,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技巧,力争独立解决英语写作上难题,并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体验、积极感受,构建新的知识与内容。

4.教师演示范文,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阐述文章修改的标准,并示范如何发现初稿中的问题,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对文章细节及整体、文字及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各抒己见,互评互助,共同进步。英语写作修改标准应包括词语、句子、篇章组织、表达是否顺畅等多方面的内容。初稿的评改,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明白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掌握修改的方法,对于可以继续发扬的地方,应牢记在心中。教师在这个环节,主要起到主导作用,即除了演示范文外,还应对学生的初稿及修改的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并作出规范性的总结,使学生牢记英语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在日后写作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高。

5.小组间互评,完成文章写作

学生在合作批改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检查其文章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充实、主题是否明确,同时是否存在语法、要点或者格式上的错误。学生在批改同伴文章中,应注意文章的精彩部分及不足之处,对于精彩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则可以选择使用红笔将其划出来,并同对方交流观点,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最后由学生个人修改文章,并完成定稿。通过小组间互评,学生可以多看、多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入水平,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的准确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6.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共享合作成果

初中生精选文章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50-1

一、精心筛选,落实阅读内容

1.根据年龄段,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书籍,让他们喜欢阅读。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显示:中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阅读兴趣与爱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通过调查,我发现,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教师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阅读内容,又有利于使阅读内容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

2.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篇。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多半是把内容相似或相关的文章编在一起,组成一个教学单元,或是以某个读、写训练重点为依据,把几篇课文编为一组。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按每组教材的特点和文章内容,选择适量的名篇佳作让学生阅读,一方面增强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课外阅读更加系列化,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阅读面更加广泛。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就让学生看鲁迅的《朝花夕拾》;教《生命的意义》,让他们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推荐他们阅读《名人传》,教《荒岛余生》时,让他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就主动找书阅读了,有时候不要我去介绍,他们就能把有关课文的章节内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二、科学规划,教给阅读方法

1.抓起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关键。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初一学生中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列举你喜爱的课文内容、课文、作家、名著。调查发现学生喜爱的课文内容是:(1)无论记人叙事,述地状物,都在学生的经验和理解力范围之内,使他们备感熟悉、亲切,且文字浅显易懂。(2)有感人肺腑的的真人真事,有生动的表现和丰富的感情。(3)内容曲折,富有变化,使人出乎意料,精神振奋。(4)有精彩的对话。(5)有爱国忧民之气。

2.抓课堂,指导阅读方法。在课堂上,我们要精心设计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技巧,不断提高其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技巧很多,比如怎么读文章、怎么读一本书、怎么品味精彩句段、怎么概括故事内容、怎么写读书笔记、怎么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等,都有一定的讲究。因此,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设计一节一节的指导课,有序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去感受、提升,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的基本方法,如“圈”“点”“画”、略读、精读、做读书笔记、摘抄等。对于好的文章,教会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在每次阅读中都能有所收获。

三、合理安排,保证阅读时间

1.每周专门安排一节课,供学生阅读课外文章。这一举措在不少学校都已施行。比如我校,则是将阅读引入课堂,每个班每周都有一节阅读课,用于让学生集中阅读名篇名著,或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我每天安排二十分钟让学生静心阅读。作为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只要我们善于优化教学过程,精选教学内容,大力减少不必要的分析、讲解,就能节省下不该浪费掉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去读书。

2.科学地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课余阅读文章。我们要尽量减少布置那些重复、无效、机械化的家庭作业,把时间让出来给学生进行“轻松阅读”。现在,虽然学生每天都有家庭作业,但仔细思考、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家庭作业缺乏训练价值,有的则完全是为了使学生回家“有事可做”,有至于把时间浪费掉。但这样的无价值的作业其实也是一种浪费,因此不能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读书。如果每个学生每天能保证一定的读书时间,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大幅度地提高。

四、开展评价,检测阅读效果

适当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检查、测评,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积极阅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阅读检测:

1.汇报交流。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外阅的内容、方法、收获和体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之中增长知识,发展智能,提高文学素养。

2.开展竞赛。通过开展讲故事、演讲、作文、绘画、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把课外阅读所得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运用,促进学生通过读、写、用结合,实现长足发展。

3.单项检测。组织单项加测,针对学生的朗读、复述、背诵、精读、浏览等方面进行测试,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逐步提高自己的各项语文能力。

初中生精选文章篇6

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熟悉的小学经典篇目入手:

一、选用经典篇目,缩短距离

这种叙事类文体学生并不陌生,第一节课一开始,我就引领学生一起回顾。如六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最后的姿势》《爱之链》《船长》等,六下:《半截蜡烛》《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夜晚的实验》等。学生一下子觉得好亲切,既缩短了距离,又让忐忑不安的内心快速得到平静。

二、比对课标要求,明晰方向

小学课标要求:阅读叙事类文章,能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敬佩、向往、同情等感受。

初中课标要求: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和情感,赏析优美精彩的语言,领会关键词、句、段的含义、作用、情感,能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对表现手法和文章主旨有自己读到的见解和感悟等。

简单比照一下,就不难看出:初中语文学生在深度、广度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和跳跃。

三、选择适当要点,把握主线

针对同学们现有的学情,我决定用三课时进行衔接教学。第一课时:梳理叙事要素,判断叙事顺序,明确叙事线索;理清结构层次,概括文章内容。第二课时: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体会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第三课时:分析体味文中关键词语重点文句;分析人物形象。

这样安排旨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迫切所需。

四、精选小学课文,提升兴趣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新初一的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充满了好奇、憧憬和向往,所以必须要呵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做到降低难度,提升兴趣。

1.在回顾记叙文六要素时,选用《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学生能迅速地找准并直观理解。

2.在讲述线索类型时,选用相关文章。以具体的事物或其特征为线索,如《夹竹桃》《枣核》;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小学课外阅读涉及到);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爱之链》《卢沟桥烽火》;以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以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线索;《记金华的双龙洞》;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天游峰的扫路人》。

3.在讲述“插叙”时,我播放了《三借芭蕉扇》中的两段视频:一是土地给唐僧师徒讲述火焰山成因,二是铁扇公主不肯把宝扇借给孙悟空的前因后果。当时,在“单独交流区”,不少同学贴上了小花、赞字等。由此可见,他们已经懂得了“插叙”这种叙述方式及作用。

4.在把握文章主旨技巧时,选用《最后的姿势》结尾:“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便于学生理解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揭示文章主旨。选用《夹竹桃》中“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我一向是喜欢花的”“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便于学生领悟这些句中加点的反复出现的词语,能透视文章的主旨。

5.在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时,选用《船长》中的两段文字:(1)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这两段非常鲜明的对比的文字,突出强调了众人的慌乱与船长的镇定,众人的自私与船长无私的大爱情怀。

6.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时,选用《理想的风筝》中的语段:“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通过对刘老师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刘老师对孩子们的爱,以及和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无限快乐,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刘老师对教育、对生活的挚爱。

五、挑选初中经典,实战演练

一开始,引导新初一学生借助一些相对浅显的文章,强化对课堂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复习巩固叙事顺序、线索、插叙、划分层次层次、归纳层意等知识点,选用《枣核》一文,就能涵盖这些知识点。

2.复习综合分析文章主旨,选用《往事依依》一文,通过归纳层意把握文章主旨:“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3.复习“以小见大”“悬念”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时,选用《枣核》一文。朋友托我带几颗生枣核却用途蹊跷,设置悬念;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却故弄玄虚,加深悬念;朋友带我踏访后花园倾吐思乡之情,最终揭开悬念。层层设疑,巧设悬念,收到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六、适当拓展阅读,综合检测

俗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提高学习能力,可以适当进行拓展阅读训练。

我选用丁立梅《小扇轻摇的时光》中的语段“我仰面躺下,对着天空,手上执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着,南瓜花儿在夜里静静的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盈盈而照,温柔若水。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手执蒲扇,追着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呀。”可以进行词语的表达效果、人物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等检测。

这些文质兼美的美文,轻轻地拨动着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心弦,同时为初中语文学习作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和心理暗示,让学生“一见倾心”!

初中生精选文章篇7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并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效果;阅读分析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为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作了如下尝试:

一、先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初中语文阅读课,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阅读教学的最大效益。因此,在阅读前要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整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阅读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阅读也就心中有数了。

2.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3.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在综合阅读训练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二、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很多书上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题,唯一可做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第一遍读文章时,我们应当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尽量高质快速。但,对完答案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第二次阅读文章我们的目的不在是获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图。我们必须带着思考再次阅读文章,问问自己以下问题:如果自己写同样题目或题材的文章,会采取何种文章布局?如我们自己设想的布局与作者不同,那么具体不同之处在何处?这篇文章与以前读过的同体裁文章相比,有何特点?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训练不就成了精读课了吗?如果时间允许,二次阅读成了精读,又有何不可?讲求速度的范读是应试而用,要想真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还非精读不可。文章的是永远读不完的,如果想着去读200篇各种模拟阅读题,倒不如踏踏实实读50篇历年真题。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对自己写文章布局谋篇也不无好处。

三、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整体感知,培养鉴赏水平

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初中生精选文章篇8

    一、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发展状况

    在中考应试模式的背景下,许多学生重视知识点的学习,而对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错误导向,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于方言基础上的普通话发音存在缺陷。各地区都有着浓厚乡土特色的方言,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多使用方言交流,这对于普通话的发音训练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部分地区方言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不分,这种先天性的缺陷会导致学生在普通话朗读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这种状况将导致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2.学生感情朗读能力发展呈现不均状态。感情朗读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题寓意,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通过语言语调、节奏的变换,引领听众深入文章意境之中。而当前许多初中生在朗读中语调平淡,甚至出现唱读,在情感朗读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这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3.科学阅读及运用方法未能得到全面的培养。阅读应当结合目标任务选择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如浏览、略读、详读、精读等。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时间限制,都应当成为科学选择阅读方法的参考依据。部分初中生在阅读活动中,没有能够优化筛选出最恰当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4.阅读迁移能力未能有效服务于作文写作。阅读不仅可以积累素材、丰富词汇,还可以提炼写作构思方面的技能技巧,将其有效运用到自身的作文创作之中。部分初中生在阅读中为阅读而阅读,没能将阅读与写作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阅读时满足于囫囵吞枣,没能深刻领悟发掘,尤其是没能深刻提炼作品的写作技巧、写作特色,并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导致作文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状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针对发音不足,强化普通话的发音训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机地穿插渗透普通话的发音训练。在课堂上坚持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学生回答问题时也一律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并倡导学生在班级内、校园内开展普通话交流,营造人人爱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本地区方言的发音对普通话朗读的影响,找准薄弱环节予以突破,例如,部分初中生朗读中z,zh,s,sh不分,教师可以从1500个常用字中,针对性地选择出易混淆的平翘舌音进行巩固训练,汇总出200个左右的字,通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巩固,完全可以纠正方言发音的先天不足。

    2.给予技巧指点,提高学生情感朗读能力。学生的朗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抓手,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对学生开展情感朗读技巧训练。首先,引导学生初步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文章的意境、主题、思想,从宏观上感悟文章的主旨,从而定下大的情感基调,保证方向正确。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章节、重点语句和重点词语,通过语气、语速等方面的变化,营造出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感氛围,或娓娓动听,如高山泉水般,或紧张急迫,如暴风骤雨般。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文章情境,扣住重点内容进行情感朗读。另外,教师还要强化节奏、停顿、阴阳上去四声发音技巧等方面的常规情感朗读技巧,对学生授之以渔,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水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帮助。

    3.科学开展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分析水平。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对于篇幅长、时间短的阅读活动,可以采取略读的方式;对于与学习生活距离较远的书籍可以采取浏览的方式,大致了解相关内容;对于精美的文学作品应采取详读、精读、研读等方式,不仅要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主题意境、结构体系,还要从细节上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与闪光点,甚至抓住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去细细揣摩、认真体味,在这样的阅读中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4.结合作文教学,增强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否提炼、发掘出写作方面的技巧特色,并将其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创作能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撰写提纲、读后感的形式,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将文章的框架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后,还可以将精美语段摘记下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段积累。另外,学生还可以撰写读后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评价,对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还要总结分析并内化吸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阅读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针对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方面紧扣重点环节,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成效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伟.浅谈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2(22).

    [2]杨天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尝试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初中生精选文章篇9

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

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使他们更好地收到人文精神的教育。如:在《愚公移山》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期去考察。

二、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语文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生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形式的诞生。在课改中我们推出了许多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拔河式……因而,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结果和规律,教师不再做现成饭喂学生,这样的话,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打开了,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出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情感上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语文形成的过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就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选用了有关心理反映的文章,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增加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文章;(3)选用了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 “逆反”心理的文章;(4)加大了对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的文章;(5)选用了对中学生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文章;(9)选用了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文章;(10)有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文章。

初中生精选文章篇10

关键词:初中 语文 人文素养 培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要逐渐趋向更高的素质教育,而反映到语文的教学学习上,则是不再仅仅桎梏于过去传统的背记课本内容的形式,而是要通过对课本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学习,同时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之间渗透进人文精神的熏陶,从多个角度,并且以多样的方式来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实现原本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而整体性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

一、言传身教中感受人文精神

毫无疑问,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而言影响很大。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处在思想人文素养逐渐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能够从教师的言谈举止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师本人突出的人文个性就是学生感受人文熏陶的一个重要教材,作为一名足够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看中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自己的谈吐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人文魅力,并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之后自由自主地进行自我的人文探索,从而不断地使学生自发性地进行自我素养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进行自我提升,拥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足够尊重学生,才能在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教师在业余时间应当多多阅读人文性较强的书刊杂志,聆听一些名家讲座,参与一些文化讨论,从各个方面利用多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并在和学生的交流之中展现出自己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并以教师为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调整自我认知,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等性,以一种更为自由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从多个方面进行发散,感受到教师言传身教的学生们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我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阅读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进行阅读的机会,首先是课本文章的阅读,在课程改革进行后,语文课文都体现出人文性、时代性较强的特点,非常值得细细品读。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教师可以有层次的带领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文章来进行精读,并在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字逐句得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不同用意,不仅利用优良文章来进行学生的人格教育,更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回到现实生活中,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人文熏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精选优秀的课外文章,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可以将这些文章的阅读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学生将从中感受到文中爸爸对女主角深深的爱,并为之感动,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绪回到现实生活中,回顾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点点滴滴,体会日常中深藏的感动,这个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孝心,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告白感恩父母一类的活动,让学生在向父母告白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孝心,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学会感恩;而在课外文章的阅读中,教师可以抽出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阅读的体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双向提高。

三、写作过程中体验人文熏陶

写作过程也是进行人文熏陶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课后作业,教师也可通过布置学生写日记、周记以及随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初中生会将他们对周遭事物的感受记录在日记里,教师在阅读学生的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可以将自己的建议写在批改过程中,也可以不那么刻意地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走出瓶颈,更加其人格。这样,不仅能够通过练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展现学生的个人风采,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成为更加积极而有思想的新一代人才。

例如,教师通过阅读某一位同学的周记了解到该学生最近因为和同学相处不愉快的问题而感到苦恼,此时教师就可以在批改时给学生较好的建议,日常和班级同学进行聊天时,通过独到的方式巧妙地缓解该学生和他人的矛盾,从而解决学生当下的困难;在教师读到某一位同学的文字有非常精彩的段落时,也可拿到班上和其他学生分享,让其他同学能够感受到他人身上的人文风采,并以这样的同学作为榜样,不断进行自我提高。这样一来,班级的整体语文水平将会提升,而且每个学生心中不愉快的情绪也会在教师的帮助下得以消失,这对提高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都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想要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较强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上要下很多功夫。尤其是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可以进行人文熏陶的机会,教师们应当充分抓住这些机会,在日常的学习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进行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学生自我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存在,并结合生活实践,将人文和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站在人文精神的制高点,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将存在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钟贞琼.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2).

[2]陶婷.初中语文教学更应渗透人文教育[J].江西教育,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