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十篇

时间:2023-03-22 23:42:37

少年智

少年智篇1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弱智儿童少年的乐园。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校园美如花园,空气清新,活动器材齐全整洁,环境优美并富于教育性,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使之心情愉快,精神焕发,性情得以陶冶,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还可利用校园扩充教育内容,创造教育气氛。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二、学校、家长与社会要相互协调配合,为弱智儿童少年创造安全的参与活动场所,寓德育于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普通中小学品德教育的途径、形式和方法也都适用于弱智儿童少年的品德教育。如品德课、课外活动、团队活动、节日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参观、纪念活动等途径和形式在弱智儿童少年品德教育中都是可行的。但是应该注意,利用这些途径和形式进行品德教育必须符合弱智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智力特点,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做好家长与社会的工作,使家庭和社会为“弱智儿童少年充分参与”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信心。又如在助残日里号召社会为弱智儿童学校捐资助学,弱智儿童向来宾--献上自己动手做的书包、围裙、小工艺品等,这样能增强弱智儿童少年的自立、自强勇气,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感。

三、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理解和信任是对弱智儿童少年进行品德教育的前提。

弱智儿童少年是社会的不幸儿,在社会和家庭中他们受到的常常是冷落和歧视,很少能享受到温暖和爱,这就使他们的缺陷程度加重,如胆孝任性、蛮横无理,动不动就表现出一种防卫姿态,丧失自信心,自卑心理突出。这些病态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教师的满腔热情的爱心,再加上特殊的理解和信任,可使他们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能逐步建立起向上的信心,使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淡化,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强化。例如:有的学生由于记忆功能失调,偶然错拿了别人的铅笔、小刀;有的因语言障碍,说话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骂人,等等;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不道德行为,其实是弱智儿童少年的某种器官功能缺陷所造成的,教师必须从弱智儿至少年的生理、心理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处理,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集体的温暖。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培养。

四、寓德育与各科教学之中。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任何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完成智育任务的同时都要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弱智儿童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之中,善于引导学生由知识学习向行为修养方面转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数学课中学生口头编求和的应用题时说:今天早上我给8盆花浇了水,李强给9盆花浇了水,我们俩一共浇了多少盆?教师不仅表扬了他题编得对,而且还表扬他们关心集体爱劳动的好品德。又如让学生默写后,先让他们自己检查一下默错了几个字,同时教育学生要作诚实的孩子。

五、弱智儿童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弱智儿童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这一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对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

另外,为加深学生对日常规范的记忆与贯彻,我们一月一个重点项目训练,周周有检查评比,并把条文式的规范编成押韵易学的儿歌,使学生易说、易做、易评比。

六、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少年智篇2

【关键词】青少年 交互 益智 游戏

一、益智游戏的概念

所谓益智,即有益智力,包含增长见识,有利于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想全面地了解益智的概念,我们还应对智力有更深入的研究。关于智力,过去常用一种智力测验来衡量智力。这种方法曾被认为是科学的智力测量法,如今已不再被研究人员所支持。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方法是狭隘地量度相同的智力,没有全面考虑各方面的能力,如创造力等。从其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智力的概念被不断地扩大并逐渐具体起来。以往不被认为是智力范畴的一些能力,例如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也被认为是重要的智能。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智力的范畴还将不断发生变化,益智的概念也将伴随着智力范畴的变化而衍生出更多的内涵。

所谓游戏,西方思想界对游戏的探讨日益增多,“能量过剩理论”大约是最早提出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精力的发泄,将游戏定义为充沛精力没有目的的消耗。“休养理论”认为工作会消耗能量,并且使得能量不足,因此需要借助睡眠或游戏来补充能量,游戏是一种储存能量的理想方式。“演练理论”认为游戏是让个体迈向成熟的活动方式。因此,游戏被当作是因应未来生活所需的准备与练习。“认知发展论”认为游戏有双重功能,游戏可以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且从个体呈现的游戏型态中来反映出认知发展的指标。2002年,张世宗提出教育(Education)和娱乐(Entertainment)合而为一体的“娱乐教育”(Edu-tainment)的观念。从这些游戏理论的演变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游戏的严肃而又积极的意义。

我们试着解释“益智游戏”这一概念,其并非为纯娱乐而生,而是怀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益智游戏有利于改善、提高人们应对外界环境所具备的一系列能力。我们了解益智游戏,并不是为了了解概念本身,而是为了在了解概念后找到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智能的设计方法。

二、交互益智游戏对青少年认知的影响

青少年认知的发展是认知经验与认知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经验,即形成解决问题的新的策略。认知环境,即伴随青少年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的外部环境。通俗地讲,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在认知环境中不断地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积累认知经验并调动这些经验去解决接下来遇到的新问题。当青少年遇到更难的问题时,他们就会尝试选择自己拥有的更为有效的环境。总之,青少年探索新问题和新情境的机会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去确定和提炼他们的问题解决策略。因此,要想不断地推进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外部主动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新问题及新情境就非常重要。交互益智类游戏,恰好可以提供给青少年这两点。首先,交互益智游戏具备目的性,可以事先设定需要锻炼的能力目标。其次,交互益智游戏可以自由地设置问题与情境。在游戏中,可以人为地为青少年设计不同的问题与情境。并且新的问题与情境可以在游戏的掩护下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逐渐赢得青少年的好感,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因此,交互益智游戏可以使游戏者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不断的失败或成功之中体验着学习乐趣。

三、我国交互益智游戏发展现状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人们已经离不开电脑。各种各样的电脑游戏应运而生,从较早时期的经典的类游戏开始,发展到极度热门的全民“偷菜”游戏等,网络游戏已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规模。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脑为人的游戏天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娱乐精神在网络上发挥到了极致。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网络游戏也成了“社会公害”。因为过度陷入游戏会让人沉迷,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及生活。相比较成人,青少年的身心尚处在发育中,在自知力与自制力上都有所欠缺,所以更难控制自己。如今部分纯娱乐的游戏,给玩家带来的是纯粹的PK、打怪和升级,这些占据了游戏的全部定义,使原本具有严肃、积极意义的“游戏”迷路在消遣娱乐之中,这类游戏给青少年身心带来的危害势必比带给成人的大得多。而现实是,在当今国内的游戏市场中,青少年游戏产品的数量及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已有的青少年游戏产品套用成人产品的开发设计模式,并未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及心理要求进行设计,已开发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一个品牌的产品功能划分不清晰。

尽管国内市场上交互益智产品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家长及青少年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家长在开发孩子智力方面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未来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个家长都希望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智力开发上能占有后天优势。因此,从需求方面来讲,交互益智游戏的需求将继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四、我国交互益智游戏的未来展望

少年智篇3

智力高的运动员能从实际出发,有较高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取得优异成绩与提前训练和教练事先设计的有目的计划战术有密切的关系,比赛要求运动员根据场上情况,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这样才能成功的组织和进行比赛。我国要进入足球强国,应加强对运动员智力的培养。

一、 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趋势――运动员要有高智力

如今足球运动需要全面能力的运动员。在身体素质相差甚小的情况下,那么智力起关键性作用。赛场上对时间、位置争夺日益加剧,而比赛也需运动员斗智斗勇,对每位运动员来说,除了身体、技术外还需要分析判断、战术理解、配合、理论知识、文化水平等,而这一切都表现在大脑思维活动上,要达到以上要求,教练员趁早抓好运动员智力的培养与训练,应从少年期抓起。

二、 少年期足球运动员智力的培养

智力包括运动员分析判断能力,战术意识,足球理论知识,接受文化水平,而这种智力

集中表现在比赛中大脑思维上。所以要抓好少年期足球运动员智力培养训练来提高运动员智力水平。

1. 感知能力的培养

少年期足球运动员除了正常升学外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感知能力,还要求他们能更精细

地分析和理解足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因而他们的感知能力要求有更大发展和提高。主要如下:

①觉察方面:少年期区别多重颜色和色度精确性比儿童高百分之六十以上,视觉和听觉超过成人,运动觉方面关节肌肉的感受性迅速提高。对觉察方面训练有以下几种方法:a模仿练习 b信号练习 c原地传接球练习 d各种熟悉球性练习。

②知觉稳定性、精确性提高:知觉达到最优年龄为12―17岁,知觉加强不仅能感知事物外部属性并抓住事物的特征,比较全面深刻的感知事物,训练提高运动员知觉能力是保证运动技术质量的前提。

③时间、位置知觉的训练:为了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越位位置、时间与接球位置时间的理解更加确切,这就提高他们的观察自觉性和稳定性、概括性。在比赛中加强对越位接球时间和位置训练。

2. 注意力的培养

集中注意力是运动员踢好一场比赛的重要条件。少年运动员有意注意发展显著,稳定性

提高,能够长时间地集中于必须注意事物,但兴趣在稳定注意力方面仍起很大作用,根据这一点可采用观摩比赛训练法和电化教学法。还应训练以下细节:a注意的范围 b 注意的稳定 c注意的分配与转移

3. 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大因素。如今足球比赛拼抢凶狠,球速快,队员应观察局势的发

展,注意球和队员的位置,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合理处理好逑,所以细微的观察也是基础,只有观察判断正确队员才有信心和具体行动更好地进行比赛,因此提高观察力是少年运动员的基本功。练习方法如下:提高奔跑能力,保持充分体能,这才适应比赛节奏;掌握对方球队和其中一些球员的打法特点,采取防守战术;观察光,场上不断找空当,加强视野深度和广度,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训练方法:让队员多看比赛,进行探讨研究,取长补短具体联系到个人。

4. 记忆力的培养

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的客观事物的识记保存,认识和再现,由记到忆的一种心理过程。

记忆力分为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准备性。少年运动员抽象概念记忆不如具体形象记忆,实践证明:少年看过而记住的东西比听说记住的东西多1.6倍,因此建议采用直观示范法训练。

5. 思考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运动员应对场上的情况采取“多动脑,请思考”原则,积极采取措施,防患未

然,而不是出现了情况再去被动地收拾局面,说以培养少年运动员思考力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思考力上去了才能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去踢好比赛。少年运动员抽象思维占有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着重要作用。如:他们有时表现出太多责备别人却很少律己,因此教练员既要尊重他们又要正确引导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克服教育的片面性、绝对性和表面看问题的缺点,把他们的抽象思维引向更高阶段。

6. 想象力的培养

运动员借助想象力在总结自己经验,学习他人的经验与长处,后有助于创造性提高运动

员水平。足球比赛必须根据各种情况转化及时做出适当的连锁反应,这就要求运动员掌握的基本技术多而且巩固,增加少年运动员比赛场数,积累经验,不断地培养创造力,在比赛中才能组合一些创造性动作,这取决于高度的战技术训练,从而加强智力开发,提高综合能力和大脑的灵活性。

少年智篇4

古仁人之心

赵普,为国读书,能把天下的大事作为自己的事。在他任宰相期间,做事刚毅果断,勇于向朝廷推荐贤才。他,“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感悟论语,效忠朝廷!读之,尤感叹不已,最令人低徊!

今贤人之心

美丽的南开大学, 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年少时的他,对老师同学充满着热情的希望,希望师生一道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成年后,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国家总理,他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万隆会议,和平共处项原则的提出还有诸多成功的谈判……一直不忘自己的承诺,顽强拼搏,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的贡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毕生的目标,唯是如此,他受人敬仰,几成一个完美的化身!

这样的人何其少吗?苏步青说:“读书不忘报国,报国不忘读书。”苏步青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了祖国。他身为数学家,潜心研究,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副主席,恪尽职守,为国尽力!

我们之心

我们要呼唤读书,更要爱国修身!读书爱国是素质的前提,我们呼唤着文明,没有文明,就如同唇亡齿寒;没有文明,就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不仅需要机敏的头脑、渊博的学识,同样需要高尚的人格,需要我们去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礼仪之邦,修身作为最根本最基础的一环,它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无数历史事实表明道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命运,更左右着一个民族的兴亡盛衰。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在此,呼吁广大的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让我们的神州大地绽放出朵朵文明之花。

当我们心怀梦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候;我们的拳拳之心就更美丽了!

少年智篇5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运动智能的概念

智能是智力与能力的结合,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具备高智能的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分析判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战术能力。

1.2运动智能的构成及训练方法

1.2.1战术思维能力。从训练学角度可以归纳出,战术思维能力是运动员在情况复杂多变的赛场上,根据场上情况通过有效地观察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随机应变,迅速地采取针对性策略的思维过程。古典式摔跤是一种对抗项目,其主要特点在于战术的制约与反制约,在比赛中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战术思维。在运动员全面的素质中,身体是基础,技战术是手段,心理是保证,战术思维是主导。战术思维的训练应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结合到运动训练中,战术思维能力越强,则应变能力越强,技战术使用合理性越强。

1.2.2记忆力。在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技术训练过程中,传统训练理论将训练步骤分为:了解、掌握、熟练、自动化。在每个步骤中,都离不开记忆能力。运动员的技战术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竞技水平的发挥,而记忆力是技战术熟练的前提。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必须记忆每一个单动作及其用法,这些信息储存在人体大脑的记忆库中,大脑记忆痕迹越深的信息被调用的频率就越高。在训练增加提高记忆力的训练,将有益于运动员意识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有益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1.2.3观察力。在运动员寻找获胜机会的瞬间需要观察场上的情况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具备较强观察力的运动员能够在竞技场上进行有效的预判、组织实施合理的战术、辨识技战术的准确意图。因此,可以得出观察力对训练成绩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在运动智能中占有主导地位。现代心理学将观察视为人们发现并获得知识的重要一环,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机能反射大多数来源于观察所得材料,任何一个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与应变都取决于运动员能否在瞬间作出正确的判断。

1.2.4注意力。注意的四个基本品质是:注意的广度(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除的觉察客体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长时间保持在从事某种活动上);注意的分配(指个体在从事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力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能力);注意的转移(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注意力较强的运动员能够及时地从某一对象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并且能正确地分配注意力。只有需要将注意范

围和注意方向加以组合,才能在情境复杂的运动赛场中创造有利的条件,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2 结果与讨论

运动员在训练和赛场上的表现与注意力密切相关,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在大赛中,注意力状态是影响运动员发挥的重要因素。首先,注意力集中能力是注意力训练的前提,其主要训练方法是利用实物、仪器、器材进行训练。运动员可以使用携身随带的体育物品,凝视物品的各种特质,计算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如此反复几次注意力集中的能及即可提高。其次,排除干扰的注意力训练是注意力训练的核心。在比赛前,要求运动员想象运动技术、运动情境和运动情绪,鼓励运动员想象完美的动作,这样有助于运动员排除内外的干扰和增强注意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成绩。另外通过语言暗示可以激发运动员高水平的注意力,阻止干扰的进入,避免注意力分散所产生的失误。

少年智篇6

“带龄”: 14年

傲人业绩:孩子带给她的成长感悟和骄傲,大于孩子的好成绩、上名校。西人的奶奶们主动请辞照顾孙子

聚会中,一位西人朋友知道老乡在孩子4个月时就开始回去工作,她惊讶地说:“你会失去多少乐趣啊!”一位西人女同事退休了,当被问到是否会帮助照顾孙子时,她说“我尽量不照顾孙子太多时间,不然对孙子很不公平,因为孙子应该和他的妈妈爸爸多在一起。”

自己带孩子,是澳洲传统。可能是澳洲保姆费太贵,也可能是一种文化:如果决定了生孩子,就决定了去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承担一种责任。那幼小的孩子的确需要父母,而父母抱着孩子,就像抱着一个新的世界――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监控、时间表可以让带孩子事半功倍

自己带孩子,肯定是辛苦的,但动动脑筋,似乎能事半功倍。大儿子婴儿期,我们在他睡房里装上了当时还很稀少的监控系统,既可以让我们安心做自己的工作,又可以对儿子的需要快速反应。

孩子幼儿期,我们把一切事情尽量想在儿子前面,安排好他的时间表,在他快厌烦时就赶快给他安排下一件事情。比如,在蒙本上先画画,半小时后让他玩Lego修房子,然后吃下午茶零食,接下来就带他出去走20分钟,回来后给他放一盘DVD。想在孩子前头,孩子不烦,自己的事情也完成了。

上小学后,科学的时间表,有规律的生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很重要。自己看孩子,必须有意规划,把主次轻重分得很清,不重要的事情我会放,尽量少花时间,比如,做饭,我用简单的方法烹调;没有时间打扫房间,我就对混乱暂时视而不见,但我把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尽量安排得有意思。

并不会因为自己带孩子与世隔绝

自己看孩子,并不是只窝在家里吃喝拉撒。大儿子3个月时,就和我们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场旅行,崇山峻岭里的穿梭、山巅俯瞰的遥远城市,也许没有留在他的记忆里,但新鲜的空气、明亮的阳光,一定留在他的生命里了。我们当时和西人年轻朋友圈的聚会,他一场也没落下,儿子在人群里被传来传去,被称作“聚会小王子”。

我和孩子一起逛玩具店,看电影、打球、讲故事、去小朋友家,或者就在一起多说话,孩子快乐满足;而孩子的第一个笑容,第一颗小嫩牙,和他们的对话,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现在理解了那位西人妈妈的话,如果不自己看孩子,“你会失去多少乐趣”,而且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失去的乐趣。

只有自己手把手带过的孩子,家长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孩子的生命需要打下重要的根基,父母自己带孩子,似乎更有可能做到这一点。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需要,父母也许能及时为这些需要提供养料。这些事,是保姆和爷爷奶奶再用心也无法做到的。

大儿子,小时候求知欲望很强,特别爱学习,我们就一起读故事,定期从图书馆借很多书,学数学,讨论问题,送他去下国际象棋,激发他的智力发育。今天的他,性格友善、乐于助人,学习能力强、也爱玩会玩,我们感到很开心。

小儿子曾经非常内向,害怕人群,不爱说话。离开父母一小会就如同生离死别,带他到外面去,能感受到他整个生理上的紧张。所以,我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交朋友,总是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者他出去玩时也带上他的朋友;如果家庭朋友之间有他的同龄人,我们就保持紧密交往,让他也有铁哥们。

小儿子比较敏感,我和先生对他说话就很小心,以免伤害和激怒他。而且总是告诉他我们有多么爱他,任何时候他需要我们,我们都会在他身边。我们也花很多时间培养他的能力,让他感到自己的力量;他对机械的东西很感兴趣,他爸爸修理任何一件东西,换刹车、修电脑、修加热器等都带着他,给他讲解,让他动手,让他感到自己很能干;带他到自然环境去,钓鱼爬山滑雪,让他有了解世界的能力,感受生活乐趣。小儿子从7岁开始,就逐渐自信起来,而且,还成了话匣子。

感谢孩子

少年智篇7

【关键词】青少年; 非智力因素; 误区; 方法。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上存在片面、狭隘的误区,限制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国家教育政策落实难,部分地方相关教育政策不完善。

在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看来: “素质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目前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这五个方面,有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却强调得过度了。此外,素质教育的问题,不是出在办学条件上,也不是出在经费不足上,而是出在治学理念上,出在我们对人才判断的标准上。”另外,学校仍以提高升学率、重点率为办学目的,以培养名牌生、特长生、尖子生为人才目标,造成许多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停滞,成为应试机器。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滋生出了所谓的高考集中复读学校,以提高学生分数作为收取学费的唯一标准。教师把教育片面理解为教学,重“教书”而轻“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讲的也是这个问题。然而在我国,很长时间内老师被称为“教书匠”,教师也片面认为教育就是进行教学。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更是片面理解“素质教育”,认为除了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以外,学会弹奏乐器、绘画、书法、跳舞就是全面发展,更有甚者把让孩子学会这些特长作为将来升学提供便利的条件来培养。

2、教育内容上仍以培养智力因素为重,轻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全日制教育仍然摆脱不了以“应试”作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内容。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在改进青少年教育内容对科学教育过分倚重,尽管早已推行所谓的素质教育,但除应试科目外,许多中小学增加的额外教学内容依然以知识技能为主,如人口教育、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减灾教育、消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均属专题性教育。“素质教育”,为各种贴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智力水平的课程设置铺平了道路,却很少思考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促进青少年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加青少年教育中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共同发展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中多强调实用主义,力求教学成果在短期内见效。如中小学以多学习各种特长为以优选高中做准备,高中就直接以高考内容作为学习内容,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以学习技能作为教育内容,这些做法虽然在短时期内使我们看到了教育效果,但就长远来看,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培养,情感、道德、责任心、意志力的缺失使这些孩子有可能会成为怪才、偏才,最终被社会和自己的人生所淘汰。

3、教育方法上以传统、单一的主要教育方式,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采取“灌输 - 接受 - 考核”的路径。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受动性,即单向知识传导,学生毫无选择性的全盘接受,而后又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中心主导地位( 讲授) ,学生处于附属地位( 听讲) ,照本宣科,墨守成规。当今的青少年多以 90 后、00 后为主,他们个性突出、思维敏捷、求新求变的特点早已不适合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各阶段教育脱节、各学科之间缺乏交流。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论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说: 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要在教育中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围,离不开各阶段、各教师间的合作交流。虽然几乎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有统一的时间集中教研活动,但很少跨年级、跨学科,更不要说跨区域、跨阶段。工作只开展在表面,组织者积极表现,旁听者消极坐视、评价者口是心非,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格、性情、兴趣、心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得不到延续、完整的教育。

二、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的途径。

( 一) 人格培养 - - 家长和教师共同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

1、家长要注重提高自我道德素养和心理品质。家庭是人出生的场所,是人最初的成长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培养的首任教师。中国有句“先入为主”的成语,就是说先看到听到体验到的占主导作用,正如孔子所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培养,会影响人的一生。家长要学会“教子以德”; 家长要坚持诚信守信; 家长要做到平等真诚; 家长要接种“心理免疫”。

2、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完善自身人格魅力。我们提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修养,重视的是为人师者自身形象的塑造,强调的是教师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坦荡的胸怀,高尚的言行等对学生进行“寓教于无形”的教育。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从;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示范的人格力量更容易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提升教师道德情操的途径。

3、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人格影响应保持延续性和一致性。孩子人格的健全家长言行身心一致的教育,也同样需要老师的教育保持一致性和延续性。因此要求老师和家长应该经常保持沟通和交流,构建“家校合作”体系,实施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建立 QQ 群等途径做到学校教给孩子的一些道德常识,家长要教育孩子既能倒背如流,又能切入实际生活。让孩子保持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孩子人格培养的强大合力。

( 二) 兴趣开发 - - 尊重并指导青少年培养广泛兴趣爱好。

1、家庭教育要注意引导孩子大胆进行兴趣探索,尊重孩子的选择。首先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尽可能的倾听孩子的问题,同时引导其多提问题,提好问题,必要的话,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才使其积极性得到最大的保护和提高。其次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导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进行多种爱好探索,把学习和玩结合起来,让孩子体会到知识的作用。营造家庭民主和谐氛围。要努力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很多自以为懂得孩子的家长只是徒有虚名,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愿花时间在这方面多下些工夫。要学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家长切不可打着“爱”的旗号去强迫孩子,如果真的为孩子好,就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情感。

2、学校要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激发培养学生兴趣。一是提高课堂教育效率。利用教学内容,挖掘有关因素,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营造宽松愉快环境,寓教于乐; 巧用直观手段,提高兴趣; 解答趣味问题,调动兴趣。二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和亲身体验。可以基于学生自身需要、爱好、情感设计实践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发课题,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促进其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 三) 性情陶冶 - - 家庭教育重视陶冶青少年良好的性情。

1、家长要增强自身人文修养以营造轻松健康的家庭氛围。家长的人文修养是重要的家庭教育资源,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里讲的人文修养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文化知识修养、审美修养、文化修养能力。转贴于

2、采取适合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的教育方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性情。用阅读推动心灵的呼吸。阅读就是读思想,阅读能使人养气。阅读可以让我们敢言人之不敢言,能言人之不能言,善言人之不善言; 阅读可以让我们形成侠骨的尖锐,理性的思考,感人肺腑的诗情画意之文风。无数史实证明,不读书,不积累,就永远不会成功。用音乐陶冶孩子的性情。通过鉴赏或表现音乐,使孩子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含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出的真、善、美所感染、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过程。用美育滋养青少年的情感。通过美育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美育不仅是一个独立成分,它对体智、德育还能起到催化作用。

( 四) 心理调节 - - 引导青少年形成心理自助机制。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学业观。学生时代当以学习为主,但不应该为分数而学习、为功利而学习。不同种类的知识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青少年应当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结合当前实际,脚踏实地地学习真本领,着眼自身长远发展,而不是追求虚名,应当以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习目的,不断解放自我,提高改造自我的能力。只有对学习的目的有了科学而正确的认识后,才能树立崇高的志向并产生强大内动力,为达到目标而积极进取和不断奋斗。其次是要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会自我剖析,正确地与他人比较,适时地向他人咨询。再次是要调节目标高度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因此要学会设立由低到高的目标,一步步实现,保护自己少受挫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优势,去获得成功。最后是要找到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在心理承受力与现实存在严重脱节的时候,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前,要学会通过适当途径将心理压力、心理不平衡释放出来,以免高度压力下脆弱的心灵过于扭曲。

( 五) 进取求胜 - - 采取多种方式培养青少年进取心。

1、用激励表扬的方式树立青少年自信心。青少年自尊心较强,也有叛逆心理,因此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公开打骂批评,而应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处理。

对学生进行表扬应多过于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不是揪住他们的错误一个劲地“穷追猛打”,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但是表扬应该有原则,必须客观公正,不然的话会让学生无法分清是非对错,也就无法进步了。

2、以榜样的作用激发青少年树立奋斗目标。榜样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传统的榜样作用也应该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更新,以适合新时期下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在榜样教育中应该引导青少年对榜样的理解和热爱转化为具体的日常行为实践,从而逐步走向成长成才。

3、用乐观心态滋养青少年参与竞争的意识。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 “一个人向前瞩望的时候,如果看不到一点快乐的远景,他在世上就活不下去。人类生活中真正的刺激剂是未来的快乐。在教育技术中,这种未来的快乐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对象之一。首先要培养起这个快乐,唤起这个快乐,使它成为可以实现的。其次,应当坚持不懈地使比较简单的快乐转变为比较复杂的和对人类有意义的快乐。”

( 六) 意志磨炼 - - 有意识地进行青少年的意志力锻炼。

1、要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日做起。事无大小,事无点滴。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认真对待身边的小事,同样也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比如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如果一个人能一贯做到,从不马虎,那他的意志必然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样,任何远大的追求,都必须从身边的事做起。培养意志也不能一步登天。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应该培养孩子从身边的学习、生活、活动中,自觉严于律己,形成习惯,这样就能使意志得到锻炼而逐渐坚强起来。另外,教育孩子做什么事情,应该从当下做起,从今日做起。明代文嘉《明日歌》云: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培养孩子“五日三省吾身”,抓住每一天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2、要培养孩子形成自我要求、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思维习惯。学习者要培养意志,必须对自己提出一定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就不会有巨大的热情去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不会有坚强的意志去搏击生活的风浪。同样,一个人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会有生活的支点,不会有顽强的意志强化其责任感和进取心。常见的自我激励的形式,便是把格言箴语、诗文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当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障碍时,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增加力量,勇敢迎接挑战。自我监督的过程就意志自我锻炼的过程,严格的自我监督者,必定能养成坚强的意志,宽松的自我监督者,就会意志软弱,缺乏自制力和耐力。青少年应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为自己订下一些要求和规则,用于监督和约束自己。

( 七) 开拓创新 - - 结合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青少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1、创设有利于孩子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学校应创建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外部环境。教师和家长都应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内部环境,即心理环境。

2、开创新型师生观,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是衡量一个人想不想创造,愿不愿创造,以及是否具有实施创造所必需的人格基础,对于个体创造力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开创新型师生观,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时展所带来的教师角色转换,建立由原来单纯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转换为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潜能。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权威化管理,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支持者。

3、增设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教育内容。增设培养青少年创造性的教育内容,要重视基础性课程,更要重视拓展性和探索性课程,即要重视青少年智力因素提高,更要重视与非智力因素开发与培养的结合。从具体内容上来讲,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青少年创造力。一是结合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二是提高课堂教学策略,训练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加强现代技术教育,提高创造技能。

参考文献

[1]邹顺康。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 重庆出版社,2007.

[2]燕国材。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周小妍,王立新。 浅谈家庭教育中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与措施[J]。 理论界,2007( 6)。

[4]张惠绒。 浅谈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山西高等学习社会科学学报,2001( 11)。

少年智篇8

两人刚走进岔路没多久,突然,从路旁灌木丛中“噌噌噌”跳出两个黑影,向他们扑来。那亮只觉眼前寒光一闪,一把砍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惊魂未定的那亮壮着胆子看清了两个歹徒的真实面目:他俩都是膀大腰圆的年轻男子,其中一个长了一双三角眼,目露凶光,另一个大长脸,阴森恐怖充满杀机。

就这样,那亮和曹殿宁惨遭劫持绑架,在歹徒控制下向佳木斯火车站的方向走去。

怎么办?恐惧之后,那亮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梳理一下慌乱的情绪:仅凭幼小的他俩死打硬拼,肯定不是粗暴狂躁歹徒的对手,只能见机行事,以柔克刚,与他们斗智斗勇,也许有可能逃离虎口劫后重生。

毕竟做贼心虚,两个狡猾的歹徒“押”着他俩不敢走灯火通明的大街,怕被巡警抓“现行”,他们拐弯抹角,哪里黑就往哪里走。

那亮鼓足勇气没话找话地与歹徒软磨硬泡,想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两位大哥,求求你们放了我们吧!”那亮装出可怜巴巴的样子,声泪俱下,一方面想以此唤醒歹徒的良知,另一方面以便引起夜行者的注意。那亮趁歹徒不注意,给曹殿宁使了个眼色,见状,曹殿宁也跟着哭起来,声音还越哭越大。遗憾的是,他们没有遇到一个路人,而且他俩的哭声还激怒了两个歹徒,又疯狂地“修理”了他俩一顿。

即使如此,那亮仍未绝望,他走着走着又心生一计,对歹徒哀求到:“我要大便,我实在憋不住了!”那亮大便时,恶臭的气味熏得“大长脸”直恶心,他不得不后退,远远地看着他。那亮不觉眼前一亮,此刻不逃,更待何时!一切都在数秒内发生,他迅速提上裤子拔腿就跑,后面的“大长脸”显然发现情况不好,紧追不舍。此时,那亮与歹徒一前一后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胜败在此一举,不顾一切的那亮拼命奔逃,然而,他毕竟年小体弱,很快就被“大长脸”抓了回来,又是一顿暴打,不一会儿那亮便昏死过去。

等那亮再度醒来时,发现他和曹殿宁都已被反手绑上,嘴也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们终于来到了佳木斯火车站。

为了防止暴露,歹徒把他俩松了绑,但仍没敢进候车室,就在站前广场一个隐蔽的角落坐着,此时车站的大钟已指向午夜12点了。

那亮见到火车站,猜想歹徒的目的是把他俩带出去卖掉,一想起就要离开佳木斯,离开父母,他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三角眼”对他俩威胁道:“上车后,不准与别人搭话,如果你俩谁要是不老实,就捅死谁!”就这样,他们登上了1394次佳木斯开往山东烟台的列车。

检票开始了,那亮的心里一震,觉得机会来了,等列车员到他们身边时,那亮挺胸抬头用很特别的眼神死死地盯着他。可也许是车厢内灯光太昏暗了,也许是列车员有些漫不经心,他只是匆匆从他们身边走过去了。

夜行列车在无边旷野上穿行,随着车厢“哐当哐当”单调不息的节奏,那亮心乱如麻,他想如果车上不设法逃脱,一旦到了目的地,人生地不熟,即使想跑也来不及了。这时车到南岔,折腾了半夜的歹徒和曹殿宁都已昏昏入睡,那亮却睡意全无,他还在寻找着改变命运的转机。正在这时,乘警走了过来,提醒广大旅客注意乘车安全。见乘警过来,那亮心头掠过一阵惊喜,他想目光传“情”,可他又怕像上次那样失败。怎么办呢?那亮急坏了,把嘴唇都咬出了血。就在乘警转身欲离去的一刹那,那亮急中生智使劲踩了他一脚,乘警果然转过头来了,他看到了那亮悲伤绝望的眼神,可惜他没说什么,只瞧了瞧那亮和歹徒几眼便扬长而去。那亮欲哭无泪,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少年智篇9

水天交接处,出现了几个黑点儿。渐渐的,黑点儿越来越大——归港的渔船缓缓驶近,7条在前,1条在后。

前面的船开始靠岸。女人和孩子们欢快地奔向自家渔船。

哈比没找到爸爸。因为发动机出了故障哈比的爸爸——萨利夫落后约300米。他头戴白色渔夫帽,袒着胸,全神贯注地向岸边驶来。

250米……200米……80米,哈比突然看到,渔船像个醉汉,摇摇晃晃。没等哈比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听爸爸惊恐地喊道:“蓝鲨!蓝鲨!”

这不啻是一颗炸弹,岸上忙碌的人顿时惊呆了。岛上的人都知道,一年以来,有一条蓝鲨始终沿着逆时针方向绕岛运动,常常袭击出港、入港的渔船,先后已有4人丧生。

“萨利夫,快!快!”

“萨利夫,大斧!”

渔民们七嘴八舌地嚷着,但一切都晚了。大约距离岸边50米处,渔船被掀翻,萨利夫落入水中。

“爸爸!”哈比惊慌失措。

水中,出现了一个蓝色幽灵。萨利夫拼命向岸边游着,不时恐慌的回望。岸上,人们齐声呐喊,并敲击所有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试图把蓝鲨吓跑。

水面上溅起一簇水花,萨利夫“啊”的一声惨叫,被拖进水中。

“爸爸……爸爸!”哈比撕心裂肺地喊着,不顾一切地冲向大海。

一个渔民急忙扑上去,把哈比抱住。

“哈比……”萨利夫挣扎着露出水面,双手乱摆,“哈比……哈比!

两个年轻的渔民,手持尖利的长篙,飞快到划着舢板,去救萨利夫。

萨利夫又被拽入水中,再没有露出。

水面上漫起一片暗红色,然后一切复归平静。

残阳如水,海水如泣。

渔民们把昏厥的哈比抬回家中。

少年智篇10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学生成长手册》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三大类课程的学业成绩,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评价。

依托《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这一教育改革大背景,我们在“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智慧地成长”办学目标的引领下,结合《学生成长手册》中校本化的实施空间,凝聚老师、学生、家长各方智慧,创编了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智慧年轮评价手册》,期望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内容,关注评价过程,从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从知识成绩走向习惯、兴趣、能力……培养“乐学、会学、学好”的智慧学生。

实施过程

酝酿――明确方向,提高认识水平。子曰:三思而后行。我们聘请专家,召开家委会、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汇总老师、学生、家长、专家多方的智慧,多次深入讨论“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怎样的评价”。专家们认为,不能仅仅关注评价结果,还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家长们认为,孩子需要多多阅读,应该设立专门的针对阅读的评价;老师们认为,少先队的争章活动和日常开展的德育活动等,也应及时给予评价;学生们希望,学校的评价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在深入酝酿的过程中,我们提高了认识,达成了共识,明确了目标。

我们组织了为这一评价手册命名的活动,其中,“智慧年轮”这个名称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我们把每一个刚入学的学生看成一颗颗有待成长的智慧种子,把他们的成长看成一棵棵小树茁壮成长的过程。树的年轮,一圈就代表一年,“智慧年轮”则用科学、全面的评价为孩子留下每一年的成长足迹,记录着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而且,我们还有一门名为“智慧树”的校本课程,两者可以说是相生相应。

起步――群策群力,构建评价体系。定下“智慧年轮”这一名称之后,我们成立了评价手册创编工作项目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统领、规划创编工作的人力安排、时间统筹、经费保障等工作。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小树的成长规律,全校老师被分成“智慧豆、智慧芽、智慧苗、智慧花、智慧果”五个项目组,根据德育要求、校本特点、学生成长规律,讨论评价手册的具体板块,细化各板块的指标要求。在领导小组的整合和梳理下,确定每个项目组的评价板块,突破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见下表)。

明确了每个项目的评价板块后,接下来对性、适切性、条理性、可操作性出发,展开就是细化每个板块的评价指标与操作方案。热烈的讨论。例如,阅读章中“充满阅读家长、专家与项目组成员在一起,从关注针热情”这一评价要求,就是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提高:一年级要求每天阅读15分钟,每月至少去阅览室借阅两次,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3本;三年级则求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月至少去阅览室借阅三次,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5本;到了五年级就要求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45分钟,每月至少去阅览室借阅四次,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6本。在同一年级段,又有三星、四星、五星不同级别的指标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

实施――全员参与,启动评价项目。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实施评价手册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家长的支持。于是,大队部、德育室、年级组联手营造着氛围,红领巾广播、校班会、升旗仪式、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网,广泛宣传实施《智慧年轮评价手册》的目的,使其深入人心。

在《智慧年轮评价手册》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落实“五个关注”,即关注每一天的变化,关注每一次的参与,关注每一次的亮相,关注每一次的进步,关注每一次的积累……具体到学生的阅读,“五个关注”分别为关注每一次的借书情况,关注每一次读书小报的制作,关注每一份阅读摘记卡的完成,关注每一次读书心得的撰写,关注每一次读书漂流活动的参与。

《智慧年轮评价手册》实施一个周期后,我们将针对评价手册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不断完善《智慧年轮评价手册》。

改革创新点和突破点

以生为本,丰富健康成长的内涵。《智慧年轮评价手册》的创编与实施,关注的是童年的丰富与精彩,指向的是让孩子们通过生动、完整、多元的学习经历,积累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方法,为未来的发展作好全方位的准备,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丰富与延伸,是学校校本课程的拓展与完善。

结合学校“智慧树”课程的开展,实施《智慧年轮评价手册》,产生系列“二师附小之星”,如阅读星、音乐星、运动星等。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了“智慧年轮”的保驾护航,更添活力。

有效整合,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智慧年轮评价手册》依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的校训,整合少先队雏鹰争章、校本德育教材相关要求,结合各年段学生特点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落脚点,每个年段又有不同的评价侧重点,让每个孩子体验进步,感受成长的快乐,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位一体,展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智慧年轮评价手册》评价体系的多元在于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平台、评价策略的多元。

《智慧年轮评价手册》关注三位一体的评价合作,除各科老师,参与评价的还有学生、家长,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充分得以体现,让家长成为学校管理的监督者、参与者、策划者,采用口头、书面、绘画、交流、小报等多样化评价平台,关注日常学习、各项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做好相关案例记录,使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发展和收获的快乐。

全面、丰富的评价内容,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这样的评价激发了孩子的热情,点燃了孩子的智慧。

点评

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校长、特级校长 王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