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22 10:3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安全手抄报

篇1

安全的基本含义: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即客体不担心其正常状态受到影响。可以把网络安全定义为:一个网络系统不受任何威胁与侵害,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要使网络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首先要保证网络的硬件、软件能正常运行,然后要保证数据信息交换的安全。从前面两节可以看到,由于资源共享的滥用,导致了网络的安全问题。因此网络安全的技术途径就是要实行有限制的共享。

相对概念

从用户(个人或企业)的角度来讲,其希望:

(1)在网络上传输的个人信息(如银行账号和上网登录口令等)不被他人发现,这就是用户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具有保密性的要求。

(2)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没有被他人篡改,这就是用户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具有完整性的要求。

(3)在网络上发送的信息源是真实的,不是假冒的,这就是用户对通信各方提出的身份认证的要求。

篇2

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于2019年9月16日至22日开展了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现将我校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狠抓落实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把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成立了由张玉光校长为组长,韩杰强、韩文斌、马明俊为副组长,信息人员及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该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安全。

二、精心组织, 部署落实 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 我校特制定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 明确了活动目的, 落实责任分工, 突出宣传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全体师生,人人参与。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营造网络安全宣传氛围

在宣传活动期间悬挂横挂,内容为“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2、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

3、每班办一期“网络安全宣传”黑板报。

4、每位学生办一份相关的手抄报,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宣传。

5、校园主题日活动

6、学校组织校委会成员召开了一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专题会议。

7、为学生和教师发放了网络安全宣传彩页260份,宣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8、组织学生利用“班班通”设备,认真观看了网络安全教育宣传短片。

9、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广大师生进行了一次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开展了一次网络安全清理清查活动, 对学校网络设备、 网络接入点、 上网计算机的管理情况建立信息台账。完善管理措施, 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管控能力。

1、网络安全知识进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课,向学生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2、各年级各班利用星期一班会课时间进行了一次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教育班会。使学生明确要绿色上网,文明上网。

篇3

一、精心设计寒假综合实践作业,高质、高量地完成作业。

我校除安上级要求,把寒假“八个一”活动融入到各班实际中。假前,组织了班主任进行讨论和敲定,各班精心设计和制定了学生寒假作业。开学第一天,全班均收集了学生寒假作业。从孩子们上交的作业和家长的反馈回条上看,此项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家长的赞许。各个年级摒弃了以往的机械的抄写、计算,更多的是联系生活,紧扣春节主题进行。学生们在享受寒假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作业的轻松和我国传统春节浓厚的节日氛围。上交的作业有:手抄报、科技小制作、环保小制作、调查报告、活动征文等。学校将分项评选出优秀作品(作业),并进行展示。虽然他们的调查过于简单,他们报告的语言还很稚气,但看得出,这是他们愿意且乐意去做的事情。家长和孩子不再为繁多的寒假作业而发愁,老师也少了些许为孩子寒假作业没完成而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这个寒假学生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体验着成功,享受着快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德育工作没有“假期”。

(一)落实生命教育,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放假前对全校师生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包括活动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燃气使用安全以及自护自救技能的教育。教育学生不去危险的场所玩耍,不玩水、电、气,使用煤气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暴饮暴食,不进游戏机房、网吧。教育学生一旦发生危情,要冷静沉着,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拨打110等急救电话。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走路,文明乘车,文明骑车。不满十二周岁的学生严禁骑车上道,外出要有家长陪同。我校还要求各班要细心地做好后进生、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预防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由于组织周密、教育到位,寒假中无一伤亡、违法犯罪事故的发生。

(二)寓民族精神教育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我为社区做好事”和为民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得 到社区居民的肯定与赞扬。

2、用好每一分钱,关心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全面开展手拉手送温暖活动, 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向班中需要帮助的同学送去了精神和物质的关怀,向身边的孤寡老人送上了新春的问候。

3、劳动教育。利用寒假,每位同学学会了一项劳动技能,为父母减了一分辛劳,添了一分惬意,送了一分亲情。

4、感恩教育。学生们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省下零花钱,向祖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新春小礼物,表达了自己的孝心;亲手制作了新年贺卡送给自己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

一、巧设导语,渗透德育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好的开篇,虽然只有一两分钟甚至几句话,却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来。新课的导入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时机。

以七年级下册活动5《直面网络安全》为例,年级中有部分学生没有正确运用网络,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或者运用网络玩游戏,甚至搞一些恶作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所以网络道德与相关法律在学校德育内容中逐渐成为必须。教师在教学准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适当选择现实生活中有关网络安全的典型事例为导入,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学生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等。

二、借助教学设计,渗透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百事孝为先,“孔融让梨”等故事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做到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传承、发扬光大。教育学生学会善待身边的亲人,尊重他人,这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促进学生完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良好开端。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15课的综合实践《做贺卡》综合运用金山画王的各种工具绘画,让学生用熟练操作方法和技巧后的综合应用。以“献给妈妈的生日礼物”为主题,在贺卡中送温馨祝福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渗透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教育。

三、利用课外辅导渗透德育

课外辅导,如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等,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辅导,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和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实际、实在、实效。鼓励学生定期举办《小小电脑手抄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每天进行“精神充电”,记下“成长的足迹”。而教师在传授电脑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评价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提高教师修养,德育注重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把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模范形象,才能发掘出信息技术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做个有心之人,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师要保持豁达的心胸和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如亲子般的关怀。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尽量保持客观和公正态度,然后通过说理诱导和榜样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信息道德教育在“情”“理”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五、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代社会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既可以增强互助意识,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并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以四到六人为一个组,为了共同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的学习。例如,在《电子小报我设计中》学习中,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内设小组长,负责小报设计的协调规划工作,其他三位同学分别负责小报的不同版块。

篇5

2016年学校寒假工作总结

2016年寒假已顺利结束了,在寒假期间我们学校以校长为负责人,明确分工,做好多项的的准备工作,确保无不良事故发生。

1、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寒假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了学校领导寒假值日制度。

3、认真制定了工作计划,做好时间、内容、人员、场所、经费五个落实。

4、依托社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5、1月12日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告知寒假工作安排,提出学生安全、健康度假的要求和家庭教育建议等。

6、指导学生填写好寒假活动记录卡,记录卡要求由社区根据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情况如实填写并盖章,由学生带回学校,以便学校以此评定学生的假期活动情况。今年学校将根据记录卡评选出社区活动积极分子。

7、1月12日上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假期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假期。

8、学校委托朱晓飞老师担任寒假工作通讯员,畅通工作信息,宣传先进典型,加强假期工作的宣传报道,推动假期工作取得新水平。

寒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1、安全和法制教育。

各中队在假前要对队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每个队员制订一张合理的生活时间表,使队员在家庭休闲中达到自我教育。教育队员积极参与社区内文化活动,有选择地看电视;与好书交朋友,多读书、读好书,交流读书心得。假前辅导员老师指导好队员的假日休闲活动,让队员玩有内容、玩有场所、玩有新意、玩有趣味,从而不沉溺于网吧,游戏机房,远离不健康书籍、场所。

教育队员注意旅游安全,还要加强对队员防火、防盗、防电等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继续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远离;

2、建立假期工作网络,积极开展帮教、慰问活动

在假期中,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进行有重点的家访,真正做到放假不放教。寒假期间特别要关心慰问特困、离异家庭的学生,同时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做好疏导工作。为学生的思想、心理成长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3、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2016年学校寒假工作总结

在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的精心安排下,同学们的寒假是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寒假作业是轻松而有趣的。同学们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学校融入自然,在充分体验一个月寒假带给他们的乐趣的同时也收获着寒假生活的成果,现将我校学生的寒假生活进行如下总结:

一、精心设计寒假综合实践作业,高质、高量地完成作业。

我校除安上级要求,把寒假八个一活动融入到各班实际中。假前,组织了班主任进行讨论和敲定,各班精心设计和制定了学生寒假作业。开学第一天,全班均收集了学生寒假作业。从孩子们上交的作业和家长的反馈回条上看,此项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家长的赞许。各个年级摒弃了以往的机械的抄写、计算,更多的是联系生活,紧扣春节主题进行。学生们在享受寒假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作业的轻松和我国传统春节浓厚的节日氛围。上交的作业有:手抄报、科技小制作、环保小制作、调查报告、活动征文等。学校将分项评选出优秀作品(作业),并进行展示。虽然他们的调查过于简单,他们报告的语言还很稚气,但看得出,这是他们愿意且乐意去做的事情。家长和孩子不再为繁多的寒假作业而发愁,老师也少了些许为孩子寒假作业没完成而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这个寒假学生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体验着成功,享受着快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德育工作没有假期。

(一)落实生命教育,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放假前对全校师生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包括活动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燃气使用安全以及自护自救技能的教育。教育学生不去危险的场所玩耍,不玩水、电、气,使用煤气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暴饮暴食,不进游戏机房、网吧。教育学生一旦发生危情,要冷静沉着,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拨打110等急救电话。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走路,文明乘车,文明骑车。不满十二周岁的学生严禁骑车上道,外出要有家长陪同。我校还要求各班要细心地做好后进生、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预防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由于组织周密、教育到位,寒假中无一伤亡、违法犯罪事故的发生。

(二)寓民族精神教育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我为社区做好事和为民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得 到社区居民的肯定与赞扬。

2、用好每一分钱,关心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全面开展手拉手送温暖活动, 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向班中需要帮助的同学送去了精神和物质的关怀,向身边的孤寡老人送上了新春的问候。

3、劳动教育。利用寒假,每位同学学会了一项劳动技能,为父母减了一分辛劳,添了一分惬意,送了一分亲情。

4、感恩教育。学生们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省下零花钱,向祖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新春小礼物,表达了自己的孝心;亲手制作了新年贺卡送给自己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5、队员们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强健了体魄。如参加镇举行的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和我村举行的篮球比赛、醒狮活动等。

篇6

想要做好安全工作就应先认真分析和研究安全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工作方法,只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走弯路。学校安全工作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工作方法的特殊性,它不同于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可以按部就班的操作。安全工作的内涵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外延则相当广泛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安全的外延还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安全教育不能只借助常规的教学手段,不能只进行生硬的知识灌输、记忆来促进学生安全防御能力的提高,必须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学生的群体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开阔个人视野,研究安全教育的规律和安全工作的不确定性,借鉴吸收先进理念,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安全防范能力。

学校安全教育要人性化

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安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的性质。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是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研究保障对象。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而防备心理素质差这是易受伤害的根本原因,清晰地了掌握学生的安全意识有那些不足,了解学生储备安全知识的多寡,调查学生易受到哪些伤害,研究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并从这几个方面做为切入点讲解知识、体验情境并内化为自己的安全防范素质。学生有的勇敢无畏,有的胆小怕事,有的遇事犹豫不决,有的面对危险从容不迫,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才能有的放矢。以人为本就要在措施上体现学生上述的多样性,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

学校安全教育要精细化

安全教育大略可分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网络安全、集体活动、社会行为、人身侵害、家庭生活安全和学校安全。为了便于教育和实际操作还要细分,例如学校安全又可分为实验课安全、体育课安全、课外活动安全、住校生安全等。安全教育这种包括繁杂的特点决定了教育管理者必须头脑清晰、思考周密、指导恰当、要求严格。另外由于地域的不同,天气的原因,外界的干扰使本来繁杂的工作更加复杂,稍有疏忽便会导致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大增。

细节决定成败,用在学校安全工作上是再合适不过的。无论做了多少工作,只要一个细节问题考虑不周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工作的性质就要求责任管理者除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外还要像水银泻地般的周密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学校安全教育要层次化。

小学六年是学生各个方面变化最大的六年,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的安全教育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只有一种表述,只有一个要求,不能只有一种对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把一二年级作为一个梯队,三四年级作为一个梯队,五六年级作为一个梯队。进行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育。一二年级根据他们的活动范围小、认知水平低的特点应多强制要求,并多召开家长会加强对家长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三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安全知识,对他们应着重提高对危险的敏锐性和预见力。五六年级学生在强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作好低年级学生的表率。

学校安全教育要条块化。

学校对于安全教育应每月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主题。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深化和强化教育,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目标不清、讲述不全、挖掘不深的弊病。

学校安全教育要多样化。

学校安全教育,可采用安全知识竞赛、有奖竞答、案例讲解、安全演习、观看记录片、出黑板报、出手抄报、悬挂安全警示牌、记安全日记、与家长手拉手活动增强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多样的形式既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又避免了因形式单一导致学生日久生厌的情况发生。

学校安全教育要机动化。

这是由安全的不确定性决定的,新情况的出现有时是忽然的、没有征兆的,安全管理者就要机动灵活,反应机敏才能及时应对危险提高保护能力,达到预期目的。

学校安全教育要社会化。

篇7

(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生命教育是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和尊重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营造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基。其次是培养学生关爱人的生命,包括本人生命、亲人生命、他人生命,进而从关爱人的生命到关爱动物的生命。中职德育课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其中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生命教育;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134-04

当我们面对中职生动辄以拳头、砍刀解决争端的时候,当我们目睹中职生无视交规在公路上横冲直撞的时候,当我们痛心于中职生虐待同学或虐杀动物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中职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时候……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们或许应该想想,我们的教育忽视了什么内容?

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知道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所以生命教育是德育课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其实,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对生命珍视和留恋的传统。“生”在孔子的教育和治国方略中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论语·子路》:“子路问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的“庶”、“富”、“教”三部曲,即把生存列为第一,富裕列为第二,教养(发展)列为第三。确实,生存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珍视生命,才能敬畏生命,才会追求生命的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佩克·库西在《人,这个世界》中说:“争取生存的学说应当列入所有国家所有学校的教学大纲中。”这一点甚至比教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为重要,可见探究生命真谛比一切都重要。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它对中职生有什么意义呢?中职德育课又该如何对中职生进行生命教育呢?

生命教育的内涵

从狭义来说,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包括保护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命包括自然界的一切存在。

生命教育包含师生的生命教育,重点是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也可以说,生命教育是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和尊重、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营造和谐的生存环境奠基。其次是培养学生关爱人的生命,包括本人生命、亲人生命、他人生命,进而从关爱人的生命到关爱动物的生命。

生命教育对中职生的重要意义

第一,生命是整个教育的元基点。关注人的生命和生命价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更与德育课培养目标相吻合。因为求生是人的第一本能,如何生存,便是教育所要研究和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要避免成为一种单纯的行为修正过程,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各类学生成长,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从而在质量上进一步满足学生及家长的愿望,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让中职生真正实现他们的生命价值。德育课更要避免成为假、大、空的说教,可以选择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学会感恩、主动规划人生,从而拓展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的价值。

第二,生命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奠基,为和谐社会奠基,对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中职生具有良好的生命意识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健康地成长,而健康成长就是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命过程,而教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生涯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职德育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当学生拥有生命意识时,他们就会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密切合作、携手共创的群体中。这个群体是一个整合的共同体,人们被一个共同的文化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整个共同体息息相关,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这种共生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抹去彼此之间认知的裂痕,解决冲突,进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

德育课对中职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措施

弗洛姆认为,求生的冲动与破坏的冲动,是一种相互交替、互相依赖的关系。因为生命有其内在动力,有生长、表现自身的倾向。一旦受阻,则以发展生命为目的的精力便会走上分解的过程,并且转变为以破坏为目的的精力。求生的冲动受阻越大,想要破坏的行为则越强;生命实现得越多,则破坏行为的力量越小。故弗洛姆得出结论:压抑生命的种种个人及社会的环境,产生了想要破坏的欲望,“破坏行为是生命受阻的结果”。弗洛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生命意识与建设(愿望实现)和破坏(愿望受阻)关系的若干思想,是富有启示性的。

中职生在中学因为学业的不成功而被教师放弃,他们“求生的冲动(愿望)”因此受阻,从而导致他们的行为不合规范。他们需要在这“破坏(愿望受阻)”中实现自身的生命,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中职学校进行生命教育最主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求生(愿望实现)”的平台,给他们表现自身的机会。中职德育课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进行生命教育。

(一)还原课堂主体,尊重生命

随着新一轮的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深入,德育课的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无论是“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探究,还是“学乐悟”教学方式的践行,都是以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在改革实践中,本着尊重生命,还原课堂主体,彻底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由原来的“演员”转变为“导演”,学生由原来的“观众”转变为“演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设置各种主题活动,预设任务,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进行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在课堂中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并在整个活动中有一定的感悟。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还原成为课堂主体和自主学习的主体。活动初期,一方面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他们的手脚和头脑被束缚,可能会无所适从。这时教师要将探究任务明确具体化,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步放开手脚,去体验和感悟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评价的唯一手段是考试,分数成了升学的主要依据,而中职生在中学因为学业的不成功而被定性为后进生,长久的被否定使得他们缺少自信,对参与主题活动,进行自主探究缺乏信心,可能影响他们主题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因此,中职德育课还要从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只强调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不断的赏识和被认可,能帮助学生逐步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和自主学习的主体。

(二)主题活动探究,体验过程,感悟生命

内化生命的意识,构建生命的意义 (1)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存在(关爱自己)。德育课要教学生学会做人,首先应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存在。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自然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因此,德育课可以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游泳安全、远离等。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案例收集与展示、演讲、制作手抄报、问卷调查、访谈等。学生通过参与这些主题活动,能真正体会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2)开展以共生为主题的活动探究,帮助学生构建生命的社会意义(关爱他人)。德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中职生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和社会冷漠、没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同时由于中学时学业的失败,感觉前途渺茫,整天沉迷于网络来打发时间。因此,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社会意义尤为重要。德育课可以开展以共生为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如教师可以围绕孝道、感恩等设置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亲情,体验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要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另外,可组织学生关注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撰写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同时,还可以借助德育拓展课组织一系列的团队活动,如“翻越必越墙”、“信任被摔”、“心灵感应”等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体验到每个人无论是在小团队还是社会这个大团队,都充当着一定的角色,承担着一定的责任。生命的价值更在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构建生命的社会意义。

规范生命的行为,减少破坏的冲动 人的天性中本能地呼应心灵,当人被他人的痛苦感动时,会本能地哭泣;当人感受到他人的善意时,会本能地尊敬他人;当人见识到他人工作的美丽时,会本能地敬仰他人。所以,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对他人的幸福有所贡献,甚至可以为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而服务时,他会越发自觉地发挥人类的美德和社会道德,久而久之,这些行为便成为了习惯,而此时他的生命价值也就得到了实现,破坏的冲动也将会减少。对中职生规范生命的行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利用知法、懂法、守法探究活动,在群体规范的心理气氛中规范生命的行为。群体规范有两种:一是正式的规范,即社会的法律或教育目标要求决定的,具有法律或行政约束力;二是非正式的规范,即群体成员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范,非外力强加,主要通过群体内部褒贬而迫使成员遵守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开展以知法、懂法、守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进行法制教育,如观看各类法制节目谈启示、收集案例进行分析谈感悟、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制作法制手抄报、庭审旁听、模拟法庭等,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制度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之情,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生命行为,自觉守法。另外,通过这些主题探究活动,也有助于学生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和班主任一道组织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公约、学习探究小组共同约定,通过德育课堂的探究活动及班级的各项活动,对于活动中的一些积极的行为和现象进行大力鼓励和表彰,在班级中形成更多的正能量,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以自觉遵守各项公约为荣,以违背公约为耻,从而养成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可以说,这些规范是生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这些规范是一种习惯的培养,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训练,也是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2.利用角色换位的实践探究活动来规范生命的行为,减少学生破坏的冲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系列角色换位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多种角色的选择。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展示自身的舞台,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习惯,通过身处不同角色的体验,引导他们学会多角度认识社会和他人,以此达到理解他人,减少破坏的冲动。例如,我校旁边是一条市区快线,过马路要走地下通道,部分学生经常不听交通协管员的劝导,有时还与协管员发生冲突。初中部一名马上要参加中考的学生,因为不走地下通道横穿马路,被汽车撞伤。为此,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在中午放学后去体验协管员的工作,一周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心得,学生都收获颇多。有的学生说协管员太辛苦,他们每天吸着汽车尾气,拿着微薄的薪水,但他们为大家的生命安全服务,所以协管员的工作应该得到大众的尊重;有的学生说这个工作看似简单,碰到不听从劝导的人时也很难办,有时为了别人的生命安全还要挨骂,他们是最美的交通协管员;还有的学生说希望所有的行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珍爱自己的生命。之后,笔者又让他们站在受伤的学生家长、撞伤人的司机的角度去感受这次交通事故。通过这次角色换位的体验活动,学生能真正认识到自觉遵守交规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要珍爱生命。事后学生拟定了一份自觉遵守交规的联合签名承诺书。通过角色换位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行动之前多角度地去考虑事情的后果,规范自己的行为,冷静地分析,减少破坏的冲动,也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后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理解他人,化解矛盾。

规划人生,提供求生的途径 主要有以下途径:

1.开展主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找准生命的方向。在笔者和中职生的日常交往中,发现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有很多职业理想和目标,有自己人生崇拜和追求的偶像,但到了中职阶段,问到他们的职业目标时,他们迟疑了,似乎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的心理成熟了,他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原来的有些职业目标是不现实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学业的失败让他们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可捉摸,所以在学习上表现为懒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明确(消极因素)。因此,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才能帮助他们找准生命的方向。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认同的对象,让他们在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有仿效和参照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主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去收集本专业内的行家里手或自己崇拜的商界精英的职业生涯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交流,谈谈从他们的事例中得到什么人生启示。另外,还可以请一些成功的校友到校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在校中职生进行“零距离”交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专业和职业,尽早树立职业目标。相信这些对象一旦被学生认同,就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激励力量,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克服成长中的困难,成熟他们的人格,明确人生目标,找准生命的航向。

2.开展主题为“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会规划人生,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要学会规划人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知己”即客观认识自己。大多数中职生都是中考考场上的失败者,因为学业的失败,导致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也是失败的,所以对自己的认识更多是消极和否定的评价。德育课可以进行主题为“我是谁”的系列实践活动,如新生第一节课进行自我介绍,一个月后同桌介绍他眼中的你,一个学期后德育教师收集各位任课教师眼中的你,并与同学交流,专题活动之余辅之以平时素养训练和主题活动后同学和教师的评价。通过系列自评和他评等活动,帮助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清“现实的我”,找准“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的差距,制定缩小差距的措施,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为生涯规划做好准备。“知彼”即了解专业和职业,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选报专业时仅就专业名称的字面理解,对该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并没有做深入的了解。因此,德育课要帮助学生认识专业和职业。可以通过学生上网搜索,找从事本行业的亲朋好友、专业课教师访谈,校友座谈等主题实践活动,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而找准差距,制定措施缩小差距,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在客观认识自己、专业和职业及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为“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前期对自我、职业及就业形势的分析和认识,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确定长远目标,细化阶段目标,并根据阶段目标制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行动措施,教师和其他同学成为在校期间践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监督者,监督其认真践行人生规划,并及时进行修正。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找准生命的方向,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存在价值,这也是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倪敏.新时期怎样做好班主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张先华.先进的教育策略[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班华.心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