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就业前景十篇

时间:2023-03-24 20:52:46

营养师就业前景

营养师就业前景篇1

关键词:营养学;中国;发展;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生活方式也开始向更高的水平迈进。我国营养学起步较晚,与营养学先进的国家相比,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但是随着与营养相关行业立法的确立和完善,中国未来对营养师的需求将形成巨大缺口。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饮食的关注度的热情逐渐高涨,营养学人才也将越来越多并且地位逐渐提升。

中国古代就有古典营养学思想,古人创立了《伤寒论》或者《黄帝内经》等著作,形成了阴阳理论、五行关系、四气五味等理论,中医理论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学知识,而现代营养学起源于18世纪。20世纪初,美国率先成立了营养学会,承认营养学是一门科学并且迅速发展,奠定了当代营养学的基础。随着不断地发现各种营养素,对营养研究工作日益深入。美国确定了推荐的膳食供给量、膳食参考摄入量,并且成立了营养学会,制订了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而中国在相关方面滞后很多。

我国的营养学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如今虽然关注饮食营养与卫生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人们将营养简单地理解为吃得好,但是结果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如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营养过剩的现象发生,并且由于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伴随着很多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并发症。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是贫富差距仍然存在,还是有很多人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营养师就是指通过对营养学知识的理论学习和专业临床营养技能的修炼,从而帮助人们达到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以及管理健康的营养专业人才。在营养学的普及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中国与营养相关的从业人员却非常稀少,但就经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来看,营养专业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原因主要在于营养立法还没有出台,专职营养师目前集中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但是大多数医院还没有设立营养科,只有少数大医院才有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营养师。在发达国家,医院诊所都是需要有专业的营养医师的,食堂、宾馆、学校、餐馆均配有专职营养师,所以要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我国未来急需配备大量的营养师,引导消费者的科学饮食。

从营养师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来看,以前,从业人员对营养学知识的把握并不系统,就业范围也只是局限在保健行业的推销员和讲师的岗位,对于健康知识的普及也仅在产品介绍时,为了方便推销产品,目的并不是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各种食堂、医疗单位、幼儿园、社区等营养师的从业人员非常稀有,社会培养的营养师的工作机会寥寥无几,社会地位不高,即使有些许对营养方面人员的需要,人们也是首选医学专业的人员,个人或家庭营养师的数量凤毛麟角。近几年,营养问题开始显现,国家和各地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营养干预措施,如大豆行动、学生饮用奶计划、学生营养餐等,但是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出现的营养问题。我国法制正在逐渐完善,营养立法后院校毕业的营养学学生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营养学相关研究更加先进,到时候营养师也会非常普及。

参考文献:

营养师就业前景篇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人体机能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保藏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检验检疫学、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功能食品、食品毒理学、现代食品安全科学、食品免疫学、食品感官评价、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等,食品企业管理等,食品环境学,食品品质控制学,食品添加剂学,食品质量管理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

食品行业对于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人口的增长和新食品的开发都为增加就业提供了机会,所以食品营养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目前人们特别关注食品安全,因此食品安全方面的人才就业应该不成问题。

毕业生一般选择继续深造,因为国家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向尖端人才发展。毕业后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拓展阅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销售、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快速消费品、餐饮业、贸易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2 餐饮业;

3 贸易/进出口;

4 酒店/旅游;

5 其他行业;

6 批发/零售;

7 新能源;

8 互联网/电子商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厨师、品控经理、中餐厨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厨师;

2 品控经理;

3 中餐厨师;

4 厨师长;

5 行政总厨;

6 西餐厨师;

7 食堂厨师;

营养师就业前景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151-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营销已逐渐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但市场营销教育在我国毕竟发展时间不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严重脱节,学了市场营销课程的学生则普遍感到在学校无法真正学到有用的营销知识和技能。如何真正将市场营销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体现出来,培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各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作为一个独立学院,依托母体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社会、政府力量方面的资金与办学热情,其办学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学院办学宗旨,根据办学条件,就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设想。

1 教学目标改革

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首先应该从教学目标开始,市场营销是成为应用性管理人才必备知识构成和技能素质的一部分,市场营销教学目标改革应该包括:

1.1 培养学生思考力、学习力、创新力

独立学院的生源决定了多数学生存在惰性心理,习惯了被动思考、被动学习的模式。当今社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经营环境体系不断变化,而营销活动又是不可复制的。为免遭淘汰,我们必须得时刻进行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授课后,应鼓励学生在课余发现和学习新的知识,增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1.2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教育的成功不在于学生学会多少知识或技能,而在于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使我们的生活和世界更美好。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进入社会接受检验,应用型的人才方会得到社会认可。学生通过将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前提下,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时代呼唤团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是应用性管理人才所必需的,市场营销作为系统的经营行为之一,讲求团队意识,且市场营销目的很难在个人独自努力和工作下实现,因此市场营销的教学应使学生树立并强化团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广泛的合作,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手段改革

课堂讲授作为最传统、最主要的授课方式,虽然在理论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形式过于呆板,教师不停地讲授理论内容,“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虽然有些教师引进各种案例,但案例基本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因此针对课堂教学手段改革势在必行。

2.1 案例教学法

哈佛商学院首创的案例教学法,颠覆了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营销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对营销活动的典型事件展开情景描述和剖析,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规范的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于枯燥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现有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方法,但是通常的案例教学法也就是教师收集大量案例,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听得新鲜有趣,却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为避免出现类似现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编写适合学生的案例集,并进行及时更新。一方面寻找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重大事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则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土案例,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搬进课堂,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对整个讨论情况作出评价,对正确的观点予以肯定和完善,启发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2.2 网络互动式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和多元化。网络互动式教学,是通过搭建一个网站平台,构建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学生与教师在此平台上实现基于网络丰富资源的交互式学习。

此次教学改革设想中,拟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四大区域。作业区: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设定作业期间,学生通过回帖的方式进行作业,时间到期后,教师结束作业,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分并作点评。擂台区:教师或学生可在此设擂,其余学生进行打擂。答疑区: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是有所困扰的问题,市场营销学各任课教师会及时进行释疑。前沿区:学生、教师共同分享最新前沿理论及对当前营销现象的思考。

借助于网络平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可以共享平台上的信息资源,通过论坛等方式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改变了以往只能见面接触的习惯,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心理障碍。网络学习平台打破了时间空间界限,不再局限于一个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也不再受单一任课教师限制,只要有网络,教师与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也能集思广益。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单向灌输的知识内容,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取知识和信息,主动地选择与研究。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个人的学习潜力。

2.3 模拟教学

(1)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是将企业的营销活动展现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特定学习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个市场营销情景,在场景中设置各种角色,通过学生参与角色,体验过程,使他们在模拟中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独立地分析判断,在多变的情景角色转换中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景教学在硬件条件上,需要配备相应的道具,如谈判桌、活动桌椅、白板、话筒、席卡等;软件条件上,主要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以及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编排。

情景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营销软件仿真模拟。

学生可通过营销仿真实训室进行仿真模拟。该实训室配备电脑等硬件设备与教学模拟软件,建立虚拟的营销实训环境,模拟一个公司营销的运作过程,将学生置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学生学会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判定,作出科学决策,全力以赴去参与市场竞争,谋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在仿真模拟过程中,学生能全面了解市场营销的全过程,掌握营销业务模拟操作能力,还能共同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的模拟教学,最后的总结与评价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通过及时的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及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发现不足,从而真正消化理论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3)实践教学。

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虽然可以有效地把课堂实习与企业实践连接起来,但仍然有别于直接接触真实的企业运作。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走出去”方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跟随老员工学习营销技巧,进行产品推广、营销方案策划、促销宣传等。了解企业对营销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如何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营销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拉进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方式,聘请商界成功人士、企业营销人员、往届毕业生、政府官员等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中国企业营销现状、营销手段技巧、以及通过国家经济政策等介绍进行城市营销、国家营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补充实践方面的知识。

相比一般院校,独立院校学生家庭条件较为宽裕,能够接触更多的企业。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做兼职,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及运营状况。鼓励学生尝试小型创业活动,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尝试走出教室,深入周边市场、企业考察,寻找商机,运用所学营销知识进行市场调查、竞争对手分析、消费者行为研究、目标市场选择、价格制定、渠道选择、促销策略等活动。

另外,现在的青年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讲授课程内容缺少“实践案例背景”。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进企业,为企业开展咨询策划和培训工作,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寻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积累管理经验和案例。

3 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高校对市场营销学课程进行考核,多数以一纸试卷定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三七开的计算方式,带有传统“应试教育”的烙印。在考核内容方面,多数集中在理论知识,实践实习方面流于形式,学生考前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僵化的考试形式也束缚了学生思维和创新空间。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技能的掌握程度,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营销情景中的实际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公开演示体现出来。

4 结语

市场营销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后续学习和工作,其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将课程教学和工作实践、创业以及学生就业结合起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加上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变革,必须要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探索多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当然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琰.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

营养师就业前景篇4

[关键词]TCSP;市场营销;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035-03

现代市场经济下,越来越多企业希望获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相兼备的复合型营销人才,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必须根据形势变化,大力推进教学教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贴近市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文结合江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探讨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构建“TCSP”[即理论教学法(Theoretical teaching nethod)、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teaching)和实践教学法(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四位一体的综合教学体系的含义与实施路径。

1 坚持以课堂理论教学夯实专业基础

经过长期理论与实践探索,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已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基本学科架构,形成了以营销哲学为起点,以4P营销战略(包括环境分析战略、业务决策战略、目标营销战略、竞争定位战略)为依托,以4P营销策略(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为内容,以营销组织执行与管理为保障的系统化理论知识体系,只有通过课堂讲解与理论梳理,才能有助于学生对营销专业理论体系构造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基本营销理论如STP,波士顿决策等形成深度理解和掌握,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必要理论水平,实现在理论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提升。开展营销理论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建立营销思维,提高营销决策与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营销专业理论教学法要充分发挥课堂、专业老师的引导和核心作用,要通过重点讲授经典营销著作、剖析核心理论内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强化理解和运用理论、分析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上要强调必需、够用、适用的原则,加强和指导学生对相关营销专业教材、著作与经典文献的研读,同时也要引导其通过查阅报纸、期刊、网络媒体等,了解掌握最新营销领域前沿理论与动态信息,以丰富和完善学生理论知识。

2 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法深化学生学习效果

单纯进行理论灌输,可能会面临内容较为空洞抽象,理解性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因此,要注重把案例教学引入营销课堂,形成对理论教学的有益的补充。经过长期摸索,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了两种案例教学法:老师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和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

2.1 教师主导型案例教学法

此模式强调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课堂理论教学需要,由老师针对性收集与讲解相关实际案例,案例素材的选择要注重把典型性、恰当性、时效性和深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下,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遴选一些相关主题案例材料,并在课堂中展示,并提出相关问题,而分析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直接进行案例讲解,并与前面理论形成很好的呼应,另一种方式是先由学生进行现场讨论与回答,最后由教师总结完善。最终达到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目的。

2.2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

此模式更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由老师规定案例的主要目的,设计的知识点,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布置学生围绕所提要求,进行分组广泛收集相关素材,并进行案例设计,进而各组之间相互提问,经过案例阅读、个人分析、小组讨论三个环节后,最终进入模拟辩论与最佳案例评选环节,答辩过程中,由每个小组先形成案例学习报告,每个小组派1位代表陈述个人观点,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然后其他小组提出异议,陈述自己的观点,辩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各方的观点,学生结合讨论意见形成案例学习的结论。由教师与各组推选出的成员共同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结合案例的知识点结合度、新颖性、独特性等标准进行统一评判,从中遴选出优秀案例,面向所有同学推广学习。

3 依托情景教学法提供学生感受“真实营销”平台

我系开展的营销情景教学法,一方面是通过借助一些仿真性营销教学软件以及一些电子化营销资源(如影像、纪录片等),形成声情并茂,情节逼真的营销氛围,从而使学生感同身受,融入市场营销的实际情景,加深对营销知识的领悟。近年来,在学校、学院大力支持下,我系加大了营销专业实验室建设力度,先后建立了《市场营销系统化流程模拟软件实验》、《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验》以及《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等一系列营销实验教学,配备了相应的实践师资条件,并安排了足够教学课时,提供了学生体验企业营销运营的良好平台。

另一方面尝试开展模拟角色教学。在《市场营销学》、《分销渠道学》、《消费者行为学》等专业课程教学中,组织开展主题沙龙或营销话剧活动,首先由老师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出营销流程中的不同场景与角色,如生产场景、物流场景、分销场景、零售场景以及服务场景等,其中不同场景涉及多方面角色,如生产商、竞争者、营销中介、各类顾客以及公众等,然后要求学生分别根据所扮角色,进行相应资料收集,场景情节设计,编写情景脚本,落实角色分工,充分演绎本角色,并配置有“虚拟资金”、“产品”,进行虚拟营销与市场博弈,最终分出“成功者”与“失败者”、“赢利方”与“破产方”。

情景仿真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生动的情节中体会到营销情景,不仅能全面了解市场营销的全过程,掌握营销技能,领悟市场营销真谛,还能共同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优化营销实践教学

4.1 构建系统的营销专业实习体系

在《江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大纲》(2010年修订版)中,明确规定了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每个学期17~20周为集中专业实习阶段,作为本专业学生必修环节。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了从营销专业认识、行业环境调查、企业认识调查、市场调查分析、营销决策软件模拟以及市场策划等相对完整的专业实习体系,分别制定了实习教学大纲,要求每个学生一开始就要确定具体行业领域,所有后续相关实习都必须依照这条主线贯彻下去,使得学生在完成所有实习环节后,对所选行业的宏观环境、行业内企业状况、营销运营、竞争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这也为该学生今后选择该行业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 加强课程实训教学

课程实训主要结合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由老师根据本课程知识要点编写实训教案,实训内容包括:调查报告、访谈分析等。例如,在笔者所授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中,尝试推行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训相结合的组合教学模式,既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际运用,安排课程考核分的30%作为消费者行为主题调研实训环节,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完成本题调研报告一份,并最后集中PPT汇讲,大家集体评议。这种方式将以前的单独实习环节凝集到课程学习中,并有效与课堂理论直接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3 实施综合营销技能实战训练

为了鼓励学生将所学营销知识直接运用到实际,增加动手能力,我系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营销技能实战训练。

一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实践项目。近年来,国家、省、市与学校定期举办旨在培养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诸如“挑战杯”、“星光杯”大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我们以此为契机,通过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010年,我校荣获全国“挑战杯”金奖2项,而本专业学生均是获奖团队的核心成员。

二是鼓励学生尝试小型创业活动。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我系积极扶持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尝试“下海”,走出教室,深入学校周边市场、企业考察,寻求潜在商机,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诸如场地等创业资源,指导其运用所学营销知识开展消费环境调查、竞争对手分析、消费者行为研究、市场与产品定位、价格制定、渠道选择、促销策略设计、财务核算等一系列创业项目策划,帮助其成功创业,淘到第一桶金,增加今后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

三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环境调查。通过广泛的基层实地调查,培养了学生洞察营销环境条件,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耐挫耐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5 结 论

通过实施“四位一体”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教学体系改革,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提升理论学习效果的良性循环,有效地克服了以往要么偏重传统理论灌输教学,要么实践环节过于散漫,没有章法等不足,改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状况,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也为学生毕业的就业能力提升打下扎实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近3年来,我系培养的营销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就业行业与企业层次都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当然,作为一种营销专业教学模式体系的新尝试,一方面没有大量的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另一方面,限于种种因素,我系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困难与问题,比如,兼备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能力的“双高型”师资力量尚显不足,现有教学计划与管理方式亟待深度改革完善,学生主动型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渐进过程等,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13版)[M].卢泰宏,高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郭晶,高校市场营销教学的定位思考[J].财经教育研究,2010(3).

[3]冯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中国科技信息,2010(2).

营养师就业前景篇5

1994年,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学会在北京成立,成为中国营养学会下辖的二级学会,并于2002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艰难推动临床营养学发展

在分会的发展历程中,各个阶段都有杰出的营养学人才崭露头角,他们的工作推动着学会不断向前发展。周教授和俞锡璇教授是我国临床营养事业的奠基人。在上世纪40年代,她们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临床营养工作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于是,她们便带领自己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规范疾病营养治疗,探索营养学科的科学管理模式,写出多部具有指南意义的临床营养治疗专著,为创立临床营养学科打下了基础。这些学生中就包括如今已经近百岁高寿的查良锭教授、90岁的杜寿玢教授。

薛长勇教授说:“这是第一代营养学前辈人为推动临床营养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学科基础的社会背景却对营养学的发展并不十分有利。当时,由于社会大背景的缘故,许多医院的营养科建设和营养师执业都多次遭受严重干扰,导致专业营养人才的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如周教授和俞锡璇教授这样的学科前辈,凭借自己敏锐的专业嗅觉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实现了对营养学建设的坚守。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组成立之际,在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的支持和帮助下,全国的营养师前辈们如周教授、俞锡璇教授、查良锭教授、李瑞芬教授、关桂悟教授、杜寿玢教授等共同努力,一方面多方呼吁加强临床营养工作,另一方面为解决营养师人才匮乏,用极大的热情编撰教材,并承担教学工作,先后培训营养师百余人。这些营养师后来成为我国主要省市级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继承了营养师前辈们对临床营养专业的热爱,精心对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孜孜不倦的探索专业知识,为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临床营养学发展的春天

1985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临床营养工作会议”,前卫生部长陈敏章、医政司司长迟宝兰和营养学家于若木亲临会议,各省市卫生厅局领导也参加了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对临床营养工作的重要性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的定位、任务、建设等达成了共识。

同年10月卫生部向全国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营养科(室)是医技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全院病人基本膳食与治疗膳食、诊断膳食、代谢膳食及要素膳食的调配、制备与供应;承担疑难、危重及手术病人的营养会诊;制定病人的营养治疗方案及进行膳食指导;检查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营养管理实施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制定技术操作的规程。同时,开展营养宣教、咨询、教学和科研工作等也在其职责范围内。这个“通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临床营养专业的发展,营养师们至今还把“通知”作为临床营养工作的指导宝典。

临床营养学分会职责拓展

政府对临床医学的重视,进一步促进了临床营养分会的工作进程。在中国营养学会的领导下,临床营养分会积极参与我国居民“营养改善条例”的起草工作,并积极争取临床营养师的职称认定工作。在中国营养学会的支持下,分会终于在2000年纳入医学技术职称考评系列,并参与考试的相关工作。

与此同时,临床营养分会为提高临床营养专业队伍的业务素养,将继续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一直坚持对专业人才的培训。自1984年开始,临床营养分会共举办了26期国家一类继续教育项目。伴随着分会影响力的逐年扩大,参加专业培训的人员也已累计达到2000多名。每次培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每次70人-80人参加,增加到了每次200多人参加培训的规模。

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分会也十分重视中国营养学会会员队伍的扩大。临床营养分会积极号召同行加入中国营养学会,已经有近300名的临床营养工作者加入了中国营养学会。而对于入会的临床营养工作者而言,分会通过每年举办一次年会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重要平台。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临床营养分会自建立至今取得了众多成就。特别是近几年,分会的发展日趋完善与成熟,在各个层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突破。而目前分会的带头人薛长勇教授一直致力于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和代谢性疾病的代谢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多年来他带领研究小组从事肥胖病和糖尿病的代谢研究,特别是在中链脂肪酸对糖代谢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发表30多篇研究论文,其中SCI论文8篇。在他的带领下,临床营养分会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2009年以来,临床营养分会设立了学术优秀论文奖励机制,以促进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希望他们借此进行科研交流,最终达到推动临床营养科研工作的目的。

除了论文奖励机制之外,分会也活跃在各种科研活动中。例如,为探索适用于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价方法,临床营养分会组织了北京20多家医院的营养科,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研究涉及到10多个科室,调查患者达4000多人次。

为促进各医院临床营养科室的建设和交流,2013年分会设立了临床营养示范基地。该基地根据不同医院临床营养工作业绩,从营养科的基本情况、医疗、课题、论文、教学、获奖和专利等方面综合评测,最终评选出了36家医院的营养科为“临床营养示范单位”。通过这样的举措,分会有力地推动了各医院对于临床营养科室的建设,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营养师就业前景篇6

一、医学院校消费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符合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特色的教材

目前,专门用于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材很少。很多医学院校使用的教材是综合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基本是按照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编排章节,案例基本是市场营销专业的经典案例,涉及医药学知识和医药营销的案例很少。这对于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将来的职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除此之外,当前的消费心理学教材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符合市场营销这个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的培养模式。所以,对于医学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讲,找到一本适合消费心理学的教材比较困难。教材是教学的指南和依据,教材的适用与否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医药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教材的选用是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师资队伍薄弱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运用性强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其中包括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广告学、商品学等。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消费心理学主要应该探讨医药及健康相关的营销活动各因素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因此,消费心理学的教师不但要熟悉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也应该熟知医药营销流通领域的知识。然而,在医学院校目前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单纯有心理学背景的,也有少数医药学背景的,对非本专业的知识不够精通,只能从某一学科角度阐释消费心理学的问题,不能将心理学和医药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影响了医学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很多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都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讲授无疑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习理论知识必要环节。但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就会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能动性。尽管很多院校也开展了案例教学,但由于教材和师资专业背景的限制,很多个案是传统的营销案例,而不是医药学的营销案例。或者个别有些医药学的案例,但分析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些都限制了这门学科在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很多医学院校开展的教学实践项目也都围绕着传统营销展开,没有展现医学院校消费心理学的特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显著。

(四)考核方式不全面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时,一方面应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要考核学生是否可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消费心理学在医学院校中的考试形式仍以试卷问答为主。考题的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也有一些案例分析题。这些考题大多是考验学生的记忆能力,少有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考题。学生若想取得良好成绩,只需要背笔记,套用老师的标准答案就可以。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出来的学生往往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即,成绩优异,但是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不能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医学院校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选用和开发适合医学院校的专业教材

选用教材时,既要参照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的课程要求,同时也要兼顾本专业培养目标。选取教材时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兼顾,既不能只讲理论、过于生僻,也不能过于通俗,忽略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应结合与专业相关、与时代相符的案例和实践项目,使教学更生动。任课教师也应该时刻收集与医药市场营销相关的消费心理学案例作为课程补充以丰富教学内容。鉴于当前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材缺乏,医学院校应组建囊括医药学、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协作编写具有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特色的消费心理学教材。

(二)建设适合医学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

由于医学院校与普通综合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上有差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医药学、心理学、营销学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教师队伍建设要从两方面着手——“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方面,鼓励消费心理学教师深入医药营销企业挂职锻炼,亲身体验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同时也可以去有经验的院校进行学习,从而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医药市场营销经验的职业人来学校为老师和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对医药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了解,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强化学习效果。

(三)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让学生接受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还可以运用其他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P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心思想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互动良好的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形象生动的案例中,有利于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接受和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具体案例的展现,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网络营销的消费心理的教学中,在讲授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选择网络营销情境中有关消费者心理学和行为的案例作为辅助,抛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和发言。教师做好引导和归纳总结的工作。此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考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也叫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种学科的教学中,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设定特定情景的角色模拟扮演,让学生感知和体验所要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在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一方面,学生可以揣摩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情景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效果良好。在使用情景教学法时需要注意,教师要善于组织和指导,情景模拟要设计科学、准确定位。

3.PBL教学法就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来看,教会学生怎样运用心理学原理在营销工作中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考虑,“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比传统的“以主题为基础的学习(subject-basedlearning,SBL)”更偏向于学生的能力训练。PBL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案例为脚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搜集信息,通过自我学习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PBL教学法也对指导老师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高水平的专业及交叉学科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四)实施多样化考核方式

营养师就业前景篇7

一、分析“互联网+大数据”给市场营销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创新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行各业突飞猛进。互联网+大数据对于市场营销有着重大的影响,若市场营销企业沿用传统的市场经营模式,则无法在信息化时代中获得核心竞争力。

1.4P转变为4E

对于企业营销人员来说,4P理论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但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发生转变,而市场营销渠道也发生变化,营销活动促销也不一定需要广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对于市场营销的认知。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市场营销更强调4E,也就是Expeirence(体验)、Expense(花费)、E-shop(店铺)、Exhibition(展现)。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表示卖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产品体验。而顾客花费的不仅是流量和金钱,而且还有时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沟通更加快捷,企业的产品服务和产品价格不需要标准化,产品定价可以因人而异。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营销渠道扁平化,产品生产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客户,而客户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其中,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最重要的是展示,因此,电商商家可以利用官方网站和社交网站传播商品品牌信息和营销信息,营造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2.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制定营销策略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营销渠道和模式发生改变,大数据,流量红利,粉丝经济等大量互联网词汇充斥市场,百度搜索,腾讯社交,阿里电商等都是依托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大数据背景下,电商商家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客户来源和客户需求,通过数据创造出市场经济。小米充分利用了粉丝经济赢得经济利益,目前,流量已经成为衡量网站受欢迎程度。

二、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

1.市场营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和规范

一是市场营销教育教学课程结构过于落后。当前来说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课程结构和知识不够完善,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营销实践经验。二是市场营销专业部分课程知识反复出现的情况突出。三是市场营销教学课程更新速度相对较慢,许多陈旧的课程知识仍然使用,而与时俱进的课程知识相对较少。四是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很多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一旦面对实际问题就无法解决。五是市场营销选修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善,高职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开设了选修课程,但是由于选修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2.市场营销教学内容严重脱节

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育教学内容脱节,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营销课程知识内容和企业岗位技能脱节。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大多重理论而轻实践,开设课程理论占总体比例偏重。二是市场营销教育教学内容和信息化十大发展脱节。调查来看,目前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设计和工作岗位知识体系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对称,导致高职学生学习的市场营销知识无法满足现代信息化时展的基本要求。

3.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市场营销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高职市场营销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或者综合实习的方式来巩固理论知识,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职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设计实施教学,拓宽知识领域和视野,适应现代企业工作岗位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三、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促使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成

1.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当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90甚至95后的年轻群体,其自身拥有丰富的营销专业知识,尤其从小生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使得其在日常交流沟通和信息获取过程中都极度依赖互联网。该群体理解并熟练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能够借助互联网创造大量财富,以互联网为基础能够对该群体的创业活动行程极大的帮助作用。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所开展的创业活动极大地降低了创业的进入门槛,而大量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平台和机会,因此在大学课堂中应当开设关于线上营销、电子商务、微信开店等多种营销类课程,继而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形成有效培养。

2.在柔性教学过程中将“PBL递进式翻转课堂”作为核心

随着互联网2.0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此背景下,学徒制、翻转课堂等柔性教学机制应广泛应用于课堂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突出以学生为核心,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课程资源实施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例如:爱课程网、精品课程等)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而教师应当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解决,从而实现内化的提升。在该种机制下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引入PBL教学机制之后,将会开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重要载体,以任务为最终驱动”的完善柔性教学机制,最终形成了课堂内翻转的柔性教学机制。

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明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继而形成具有较强特色的专业课程群。在此过程中应当同时囊括多种课程和项目。并且按照学生的基本进程促使课程群实现阶段式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当补充项目和讲座以及专题等多种柔性学习机制。

在完成上述目标之后,应当对所有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明晰不同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并且在不同知识点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形成阶段式发展的基本趋势。对于不同知识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自身的重要性进行准确定位,有效确定课程学习的知识模块,并形成能够充分突出培养能力的课程学习项目。与此同时,为了充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效果,应当对课前、课中及课下翻转整合,并形成知识模块的阶段式翻转课程机制。

将PBL递进式翻转课堂作为核心的柔性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项目学习任务的设计,其作为该种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应当围绕营销工作岗位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所有知识单元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准确梳理不同知识点的重要性和之间的递进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与之关联的项目学习任务。

二是翻转课堂实施中对于过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习资源的建设。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注重以工作岗位技能为学习目标,以项目学习任务为主线,实施翻转课堂柔性教学资源的建设,该种教育资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展现出工作岗位内容的针对性、有序性和递进性,并且和知识的重要程度和不同阶段的项目任务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三是对于“课内渐进式课堂翻转”目标的实施,是实现该模式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翻转课堂实际教学的完整性和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可以将课前、课中、课后的翻转整合形成课内渐进式翻转教学。在此过程中应当按照下列步骤逐渐开展,首先应当由老师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其次,翻转课堂的实施事宜互联网和教育融合为基础开展的,在此过程中必须获得教学资源环境的有效支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实现个性化和协作学习的融合。学生以小组为项目团队组织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并交流总结。教师根据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评价。最后教师应当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讲解,促使学生对所有阶段的翻转学习内容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

四是促使课外综合性翻转学习目标的开展,其作为“PBL递进式翻转课堂”最为重要的补充,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未来职业规划差异形成了充分考虑,通过对学生团队的组件和专门教师的指派,实现课余时间的充分利用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此外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以及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PBL学习方法的广泛应用,最终实现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提升。

五是对于“PBL递进式翻转课堂”柔性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进行准确判定,在此过程中可以划分为总结、评价、反思三个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评价结果,能够更加清晰有效的认识到自身在柔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继而总结经验,掌握更加专业和全面的能力,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对于教师来说,借助评价结果能够对自身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形成修改和完善,最终实现柔性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3.对于O2O背景下,营销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以互联网行业发展需求为基础,通过对O2O背景下营销类岗位就业方向的分析,不断向着网络营销职业发展领域靠拢和聚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须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形成与之对应的课程内容与标准。市场营销专业更应当对PS、产品摄影和PPT等多种基础性工作技能进行培养,要求人才具备文案、演讲、表达以及人际沟通的基本能力。更要求专业人才能够掌握网络营销推广、网络销售、营销策划、销售以及市场调研等多种技能。

4.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深化的校企合作

在互?网和大数据背景下的各种校企合作应当充分使用时展需求,以当前的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大数据为重要支持,通过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和企业所需人才衔接的方式,实现市场营销教学活动和企业生产活动的完美配合。

营养师就业前景篇8

现状分析

烹饪与营养教育这一学科的设立,也算硕果累累,但当下其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让我们思考改进,具体体现如下:首先出现的是教学内容暴露的弊病。表现之一是在教学中太多的关注烹饪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管理技能的学习。诚然,大学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烹饪技能,夯实专业技能这样没错,而且确实应该这么做,但试想,如果一位厨师只懂烹饪而不动管理或者教育,那么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只有在本科期间辅之以管理等专业的学习,才会跟有利于日后的发展,而非仅仅是解决当下的就业问题。其次,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忽略学生个性发展。当然这是中国教育现状的通病,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之所长,那么就不会盲目的安排学生学习所有的烹饪技术,毕竟术业有专攻。再次,教学设备的落后,由于烹饪重技术加之部分新设备比较昂贵,导致学生接触到最新烹饪设备的机会少之又少,以至于出现毕业生来到厨房不知道如何操作使用和面机,切菜机,远红外烤箱的尴尬局面。最后,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专业的学习,该专业开始之初很多教师是从高级厨师或者留校教师而来,他们在教学中容易忽略教育心理,方法的教授,毕竟该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这些内容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对称。如上文提及,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教学中太过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殊不知现在社会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想要在社会上长足发展,不仅仅是厨艺,更应该是懂管理、会经营的人。再者,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脱节,这也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校闭门造车,很少请企业上门指导或者与企业进行互动,这样的学校很难知道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唯有进一步扩大交流,才能更高效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最后,关于烹饪与营养的脱节。我国现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是烹饪改善人们饮食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之中饮食不重营养搭配的结果。而在实际教学中,营养的教学也是孤立于烹饪学习的。殊不知营养教学建立在烹饪基础之上,而烹饪的长久发展也离不开营养学的支撑。

前景展望

烹饪与营养教育发展中虽有不足,但前景乐观,笔者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教学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元化人才,做到专业知识高精尖,而其他相关知识不匮乏。要认识到学校培养的不仅仅是会做出美味佳肴的高级厨师,更是会在现有技能之上,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家。拉大毕业生的发展空间,让其烹饪技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吸取旧时精华,发扬烹饪营养伟业。中国有数千年的烹饪营养历史,教学中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纂总结。使得与烹饪与营养教育相关的只是更加专业化规范化。3、改革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模式。首先希望学生的学习能够走出校园或者走进校园。前者是指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走进餐厅厨房,走进企业管理。学校可以通过安排实习,让同学们看到他们的技术是如何运用到餐厅厨房,让他们了解到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再好的技能也只是昙花一现。后者是学校可以请一些成功的认识来校进行经验分享,实践教学。再者,注重教学内容的周全性,不要忽略烹饪与营养教学属于师范类教学,在学习专业技能的时候,了解教育类知识,能够在毕业后既会说有会做。4、注重营养教学,培养国际教育。现状中也已经分析过,我国烹饪与营养教育几乎属于分道扬镳的境地,这么必将倒是消费者的饮食结构的不健康化。那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开始注重营养专业的培训与学习,从观念上树立健康烹饪,健康饮食的理念。再者,要注重国际餐饮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类的学习,还要学习西方的烹饪文化与技巧,以此,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中国烹饪与营养教育推向国际化。结语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烹饪与营养教育在我国已经获得较为成熟的发展,但是伴随着餐饮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烹饪与营养教育也必然会面临新一轮的挑战,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立足于现状,不断进行分析改革,以求做到最好。相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会在中国拥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付岩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营养师就业前景篇9

关键词: 高职 市场营销专业 体验式教学

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是面向社会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这些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专业理论。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主要是研究企业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其应用性、创新性极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不能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从课堂开始到课堂结束”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学问化”教学存在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弊端,导致人才的培养难以适合企业的要求。因此,把体验式教学引入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十分必要。

一、体验式教学内涵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感情、生成意义的教学形式。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知识的引导人、技能的培训师、情感的调动者。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的投入尤其是情感的投入是浅度的,因而教师的教是机械的,学生的学也是被动、机械地简单重复,教学没有生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学习成了一种主动性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全部参与,身心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学习的效果大大增强。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的不是营销知识,而是对营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去体会和验证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即以营销实战为背景,以营销职场为舞台,以营销事件为道具,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共同完成的系列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模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情境体验

情境式体验教学主要有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利用实验室软件模拟操作三种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又称为角色扮演法,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某种仿真的情景,学生在仿真情景中扮演相应角色,根据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实际操作,开展某项营销活动。这种方法寓教于乐,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知识。教学要从教学需要入手,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对案例作情景描述,或选取、制作实际营销工作的情景片段介绍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如模拟产品推销、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上门服务等。例如在现代推销学和商务谈判等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以推销为例,教师设定一个场景:假定一个推销员上门拜访某个客户。教师给定一些必要的文件资料,安排学生扮演该场景中的推销员、接待员、采购经理、技术顾问等角色,然后进行仿真表演,观察学生如何处理各种局面。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现场评议。经过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强化对推销、礼仪、谈判技巧等知识的认识。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结合教学目的及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条件在不断变化,过去成功的案例到现在可能就不符合新的市场形势。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本身的时间效应,让学生从案例中能接受到最新的市场信息,体验到最新的市场形势。

在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让学生先个人分析然后小组讨论,在课堂发言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基本原则。在案例讨论时,教师要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开阔思路,对案例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实验室软件模拟操作

实验室营销模拟软件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通讯技术营造出的一个真实、完整、有效的营销环境,几乎综合了营销类全部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复杂的模拟现实环境中演练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利用软件操作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企业从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环境分析、营销策略制定到具体的商务谈判中各条款的洽谈等全部的营销过程,提高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谈判能力。

2.实践体验

课堂上的情境体验毕竟是虚拟的,要想将所学的营销理论融会贯通,还需要学生深入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学会全面理解问题与思考问题。实践体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实践体验

课程实践是指在一门市场营销类课程理论知识结束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其去完成。在制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时,将课程实践单独列为一门课程,给出相应的学分。以推销学为例,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产品,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推销出去。这样学生可以综合所学的推销学、商务谈判学等知识,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加以运用,通过实地的操作,更深刻地体会所学知识的用途,体验到市场营销类课程的实践性。

(2)在课外大赛活动中体验。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大赛提供给学生体验的条件,如创业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推销大赛等课外活动实施营销体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成为主角,需要开动脑筋、查阅资料,并且要运用创新思维才能完成比赛。在参与大赛的体验式学习中,学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会了思考、沟通与合作,这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进入企业实习体验

学校要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积极与有一定规模的竞争型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有足够的实习场地供学生开展教学实习活动。

在制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时,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载体,是学生接触社会、培养和提高实际技能与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由于校外实习基地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仅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固化为能力。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施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其他时间如节假日和寒暑假去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积累社会经验。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保障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要具备设计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的其他能力。在体验教学中,为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体验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体验过程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学资料,查阅相关的实事信息,精心备课,为学生创造体验条件。

2.学校全方位的支持

首先,教学课堂纪律的重新界定。在体验式教学课堂中出现学生在上课时间走动、与小组成员讨论、角色扮演属很平常的事,但是这显然有违传统的课堂纪律界定的观点。所以,为了让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就要彻底摒弃学生上课就应该端坐在自己座位的传统观点,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

其次,在体验式教学中的仿真模拟,需要学校提供一些配套设备,如配备计算机机房、添置与教学相应的教学软件,这些都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再次,在体验式教学中的实践体验要求学校积极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营销管理的全过程。通过企业营销的实际工作经历,了解企业营销活动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实践中验证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3.课程考核的重新定位

体验式教学不能再单凭一张试卷、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应把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按权重列入学习成绩中去。在平时的体验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社会,要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和社会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重在对学生参与体验教学的程度和体验感受方面,学生自评重在个人意义和自我实现愿望的获得,师生互评重在体验教学中相互沟通的民主性,社会评价重在毕业生对企业的贡献及企业对其的承认方面。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体验式教学不仅强调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体验活动。因此,体验式教学评价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评价的内容也要涉及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

体验式教学是高职教学在贯彻教育方向和目标过程中的一种新形式,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施体验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解决仿真或全真营销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技能、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所以,应加快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的推广与应用,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定平,何清华,程定锋.管理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中国商界,2010,(8).

[2]尹志红,杨东红,纪锋,王怡.基于实践性思维的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国市场,2010,(3).

[3]孙圣兰.浅谈市场营销专业的体验式教学.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9,(5).

[4]陈哲亮,曾琼芳.浅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教育与职业,2009,(11).

[5]胡凯,王晓庆.市场营销专业体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

营养师就业前景篇10

关键词 动物营养学 小班教学 分层教学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46 

1动物营养学 

(1)动物营养学基本概述。营养是机体通过摄取、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用以满足其自身生理需求、生命活动等生物学过程的物质。营养学是研究如何通过合理搭配膳食来满足机体生理活动需求的学科。动物营养学是研究饲料如何合理搭配以满足动物的生理活动需求的学科。动物营养学作为一门交叉衍生性学科,其充分融合了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营养学、生物学等学科,用以研究动物的营养摄入与其生长、繁殖及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以求通过在明确动物对饲料营养成分及能量需求的基础上阐明动物对营养物质摄取、吸收、消化及利用规律,对促进动物生长、繁殖,扩大动物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2)动物营养学意义。动物营养学在科学实验证实的日粮配合与动物生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对营养需求质与量的研究、养分利用研究及动物饲料价值评定研究,从而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饲料资源、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完成最大化的动物的科学饲养。此外,动物营养学的意义还在于在充分保障植物、动物、人类协调发展,维持食物链积极运转的基础上以揭示动物自身生命活动的本质,揭示动物与人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营养调控对于生态平衡稳定的重大意义。 

2 小班教学教学特色及优势 

随着大学教育的扩招普及使得大学教学质量下滑趋势日益显著,面对着某些大学教师平庸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手段、教学课堂乏味低水平、师生课上课下零交流等现今人才培养模式,西方人性化小班教学模式的优势也越发明朗。小班教学与当今大学的大班式教学不同的是,为满足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及公正性,将课堂学生人数控制在15~25人左右,或是更少,以获得优质教学质量的需求。当然,人数少确实是小班教学的特点,但仅人数少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班教学。小班教学的教学特色在于其教学课堂能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在切实尊重学生自身差异、重视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加强课上课下师生互动,达到学生在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能力的培养。小班教学模式相较于“大班制”而言,不仅是在班级人数减少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受教育时间及条件的改善化、师生交流交往机会的最大化及学生之间合作进步的有效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育教学方式、理念,推动人性化课堂设置,营造温馨的教学学习环境。 

3 小班教学模式下的动物营养学 

3.1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教学 

十根手指有长有短,出水芙蓉有高有低,人的智能也是如此,呈现不均衡的表现。因材施教式分层教学法可谓是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展现学生个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动物营养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面对着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然而如何针对这些差异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确实值得探究。动物营养学教学课程主要包括营养原理及营养需求方向的教学,而营养原理学又包括了营养物质的种类、作用及代谢利用规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营养需求学又包含了营养物质所需量及营养物质质量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涉及的专业知识可谓是既多又广。所以学生在面临如此复杂而又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因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深浅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现有知识掌握水平不同势必会出现理解将要所学知识的能力不同。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课堂效率的前提下,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这不仅可以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对于学生对动物营养学专业知识的把握度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小班化教学模式不仅由于人数较少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一般的分层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像不利于学生之间交流、不利于师生关系建设等。 

3.2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下的情景教学 

动物营养学作为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涵盖了对于动物生理病理、生长繁殖等不同情势下的对于营养需求的研究,因此适当地进行情景教学是帮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氛围、掌握教学知识的必胜法宝。情景教学其实是教师通过不同的手段,像音乐、图片、实物、个人表演或是生活展示将学生有目的性地代入某种具体的场景中,用以激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作为老师在动物营养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景教学是一项挑战。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动物饲料营养成分的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动物饲料从原料到产品的形成的整个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景式代入,通过图片展示或是实物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想象的体验空间。还有,在对学生进行动物生理学授课时,对于动物胃、肠道等对饲料的摄取及吸收原理的教学时,模型及演示文稿视频无疑是很好的一种情景教学代入形式。而小班教学模式下的情景教学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具备了亲身情景体验的条件,而且对于课堂模型资源或是其他教学资源的共享都是便利且易于实施的。 

4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优势 

4.1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是培养动物营养学精英人才的科学保障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的实施除应完全具备高水平的实践平台,高水平的优质管理等硬件条件外,还应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科研水平等软件条件。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侧面反映了小班教学模式对于达到高水平教育教学、培养精英人才的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除要求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相关基础知识课程、营养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教学部分外,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动物饲养基本操作技能及后续被分配到农场进行小班实习实景教学。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希望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学农场先进的动物饲养环境、最新的饲料营养搭配理念、充足的农场人员饲养及营养价值评价经验,锻炼学生识别、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从而打造动物营养学专业精英人才。 4.2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是促进动物营养学优质教育的有利条件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规避掉了大班教学中教师平庸、课堂乏味、兴趣欠缺等缺陷,通过分层教学及情景教学确保了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学习机会的公平性。小班教学模式作为西方顶尖大学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核心手段,不仅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教师的偷懒行为,而且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的偷懒行为。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在鞭策教师进行积极的教学备案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 

4.3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是强化动物营养学教学管理的坚实基础 

大班扩招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包含以上提到的种种缺点,其在教学管理上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除包括了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的管理外,还包括了对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的管理。大班教学模式由于属于“摊大饼”式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管理的控制存在很多漏洞。而小班教学模式恰巧能巧妙地填补这些漏洞。动物营养学的小班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学生或是教学资源的管理上文已经做出了很完美的管理或分配方案。对于动物营养学的教学过程,管理部分大可通过随堂听讲进行有效评估;对于教学目标的管理,动物营养学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可以通过随时进行快捷的课堂测试进行管理评估;对于教学质量的管理,可以不仅可以通过随堂视察还可以通过检测学生的掌握度进行管理评估。小班化教学模式为强化动物营养学教学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5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探索与反思 

5.1 分层要科学 

分层教学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教学手段,但是其终究还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学生划分成了不同等级。所以动物营养学小班分层教学存在着一些无形的弊端,如,由于专业知识掌握水平的不同,分层教学会更加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分层教学对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建设也有危害;分层教育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行了限制,不利于学生学习活力及兴趣的培养;分层教育还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硬币有正反两面也意味着凡事都有长有短,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因此动物营养学小班授课时科学地进行分层教学管理是充分发挥教学方法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5.2 情景要真实 

真实的情景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及满足学生求知欲。对于真实、生动又直观的农场学习背景,或是器官模型等教学资源,再或者是图片、视频等情景展示,对于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应用动物营养学专业知识,对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地进行动物饲养,对营养物质的营养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对饲料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节约利用,为达成动物最大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6结论 

动物营养化小班模式教学不仅可以规避当前形势下大学本科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且基于其特有的教学特色及教学模式不仅对饲料营养物质组成、生理作用及对生产增殖及健康疾病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整合统一,而且对智能化饲料搭配设计、日粮营养诊断及解决饲料安全或是动物营养匮乏等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长花,于智勇.食品营养学课程小班化教学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4.33:135-136. 

[2] 李彦明,胡永婷,李颖靓.高校公共基础课小班授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普通动物学》课程为例说明[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