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魅力十篇

时间:2023-03-30 23:04:10

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篇1

一个人有无魅力,人格魅力是首要的。人格魅力说到底就是受公允的人格本位的打造。离开了公众,即使自以为有人格,那也无魅力可言,没有魅力,也丧失了影响力。对于一个人来说,人格魅力真的很重要。有人格魅力在无形上就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团队中的二号人物更要注重人格魅力的打造。怎么去打造?要靠自己去打造。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优秀的人格本位得到他人的称赞,于是就产生了人格魅力。英国作家斯迈尔斯在《人生的职责》一书中,曾讲过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古雅典有位名叫阿里斯蒂德的军队统帅,他勇敢、正直、善良、俭朴,参加过马拉松战役,指挥了柏拉图战役,对国家而言,他可谓是功绩赫赫。然而更让百姓钦服的倒是他善良、俭朴的人格魅力。以至有一天,阿里斯蒂德观和众将士一起观看一个悲剧演出,当演员一连几次提到“俭朴”与“善良”的台词时,全场观众的目光竟然不约而同地转移到他身上……无疑,他因为以自觉形成的俭朴与善良的人格操守,为雅典人树立了典范。他虽然是国家的最高级官员,死的时候却非常贫穷。人格魅力在公共人际关系中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企业的团队里,领导人的影响力大多缘自其不凡的人格魅力。撇开斯迈尔斯笔下的阿里斯蒂德将军,我们也可以以此来衡量一下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的魅力。改革之初,邓小平在全党范围内倡导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他尖锐地指出:“‘许多重大问题往往是一两个人说了算,别人只能奉命行事。这样,人家就什么问题都用不着思考了。’‘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每到一个地方,讲话都十分干脆,不拖泥带水,切中要害。为表达改革与解放生产力的重要关系,他用共产党人最看重的“革命”这个概念做比方“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的简短解释早已成为中国高等院校政治教材的标准答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今,小平同志的很多话堪称经典,传遍神州,家喻户晓。例如:“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领导就是服务”,等等。事实证明,邓小平的人格魅力与领袖风范,即是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在那个独特的年代里形成的。正是这样,在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他面对时代巨变仍然镇定自若有所作为,给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看看商界风云人物,有非凡魅力的顶尖人物不胜枚举,如LG中国区总裁卢庸岳——这位LG电子中国区总裁坐在自己位于北京望京的办公室里,周围摆满了LG电子产品,对面是一堵墙似的书柜,面前是一长溜和部下开会的会议桌,这个时候,卢庸岳更像一位坐镇一线的指挥官,有不怒自威的气势。即使在2003年SARS最猖獗的时候,他也是坚守一线。被中国媒体选为SARS期间从中国人手中得到最大价值的企业家。专门报道全球新闻的CNN曾评价他为“极具挑战、进取心的CEO”。60多岁的卢总裁表面上一丝不苟、不苟言笑,实际上一位慈祥的强硬派。善于着手去把握大的方向。他坦承:“我自己认为CEO在公司起到的作用,应该是提出一个明确的正确的蓝图,指出大的发展方向,这是他的责任,也必须拥有这种能力。要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要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有预测未来的慧眼。这两方面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次位的,我的风格就是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这两方面上。大的方向定了以后,自然有很多优秀的人去实现。”一位LG电子的中层经理曾说,卢总裁是一个以身作则的领导者,他不太喜欢夸夸其谈,却喜欢亲历为之。此外,他还具有锐利的观察力,比如在听取一些部门的工作汇报时,他能一眼看破问题的本质或薄弱所在。因此,LG的一些中层经理们都很赞赏这位CEO。这也许就是他的精明之处。由此可见,这位CEO的领导风范和人格魅力非同一般。再如:2000年从IBM跳槽至甲骨文公司,任甲骨文台湾地区总经理的李绍唐,管理员工有三大法宝:智慧领导、个人魅力和职位权威,其中前两项是他的管理核心,他认为员工之所以要跟着领导走,是因为能从领导那里学到东西。他说他常常带着他的下属读书,读亚马逊上最新的经管类书籍。李绍唐的个人魅力也于他在学习中积累的智慧。李绍唐很注重和员工沟通,用心去听员工的想法。他曾说:“无论在台湾还是上海,我都定期地和我的员工喝咖啡,听他们对行业动态、公司发展和本身工作的各种想法,公司气氛很融洽,我也从中掌握了员工的动态。要知道‘企业’没有人就成了‘止’业……”此话说得真是形象、贴切。他把闲暇时间用在和员工一起喝咖啡上,他在员工心中的影响力可想而知。现在,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是团队的二号人物,无论这个团队是大是小,你都要在员工中间造成好的影响力。而打造你自己的人格魅力,是迸发影响力的核心力。..人格魅力迸发力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人格魅力篇2

    关键词: 播音;主持;人格魅力

    播音主持人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其言、其行无不受到大家关注。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力、表现力和亲和力等,对所主持的节目,甚至所属的广播电视台在广大观众听众心目中的感受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老师不幸英年早逝,广大网友自发地在网上设立灵堂,寄托无限哀思,折射出罗京老师深为广大观众喜爱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具备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节目与人格魅力如何相互影响,怎样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越来越为广大播音主持人所关注。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人格魅力的概念、内涵

    播音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对节目本身的驾驭能力。即按照节目的要求,通过主持人的诠释、解说、评论以及情感的投入,使节目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效应。这是塑造主持人格魅力的第一步,试想,如果节目主持得一塌糊涂,再谈人格魅力,那必然是舍本逐末。其次是主持人节目外的品质表现和生活价值观。主持人是社会公众人物,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媒体捕获并加以放大,使得主持人的个人生活也不可能完全属于自己。三是对文化的沉淀和表现力。主持人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没有文化的沉积,对节目的诠释上就不可能做到得心应手、厚积薄发。从这一点上讲,主持人的形象需要靠文化来支撑。

    二、人格魅力与节目的关系

    1.人格魅力与节目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持人是同节目共成长、共荣辱的关系。主持人个性的生命力和人格逻辑密不可分,节目主持人要想把节目做出品牌,使观众喜爱,就应当要在人格和节目的关联上下工夫,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追求节目与个人人格的完美统一,力求形成某种自己特有的风格。

    2.主持人的张力以人格为基础

    主持人的张力是在节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完成节目内在要求的前提下,自我能力的发挥和扩张。我们经常说,某某人的气质适合某某类型的节目。只有按照主持人的气质和风格,打造与之相适应的节目,这样的配合才会“默契”,节目才会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如果让李咏去主持《文化访谈》,让白岩松去主持《非常6+1》,未必能够表现得像今天这样“火暴”。 

    三、怎样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1.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价值取向

    主持人的思想是否纯洁、道德是否高尚,直接关系着对节目本身的影响。罗京老师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与其金属般的声音,严肃、庄重的播音形象,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风范,所综合形成的独特人格魅力有着直接的关联。节目之外,他资助穷困山区的孩子上学,一同下地种田,他诚挚的话语发自内心,凝重的表情没有任何造作,这些无不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自然流露。因此,作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典范,他的英年早逝引起那么多人的惋惜和悲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以自己独特的语言能力为个性特征

    独特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做到语言运用得规范和得体,语言的发音和情感准确、放松;其次是用心播音,以情感人,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再次是始终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把节目做好的必然要求,主持人在走上镜头前的那一刻,他的情绪应该与自己的喜怒哀乐告别,真正做到“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因为这个时候,主持人已经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节目、属于所有观众。 

    3.以审美意象架起与受众之间的桥梁

    高质量的节目和优秀的主持相结合,给受众传达的就一种审美意象,通过画面、声音的传播把节目的内涵和主持人的情感一同传达给受众,让受众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通过审美意想,架起与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桥通了,受众才能了解你,喜欢你;拥有完美的意象。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咏和高博,分别在《幸运52》和《购物街》中大量运用肢体语言,张扬而不夸张,成为节目的招牌式动作,从而为他们赢得了较好的人气。

    当然,播音主持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在长年累月主持节目中积累和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过硬的业务技能、成熟的工作心态,善于挖掘和培养自己的优势,并运用到节目主持之中,才能逐渐在节目中锤炼和升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为广大受众熟悉和喜爱。

    参考文献:

    []田超颖,商务社交礼仪全书[M],地震出版社.2007.01

    []王梓橙,论播音主持艺术[J],科技文汇,2008.03上

人格魅力篇3

关键词:人格魅力 作用 构建

作为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及自已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那么,何谓人格魅力呢?

一、人格魅力的定义

何为人格魅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

其次,具有作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如下作用:

(一)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尺,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从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激励作用

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这样的老师能让其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这样就会牢固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精神父母”高尚而可亲的形象,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三)熏陶作用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优秀教师能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使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

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形成人格魅力的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只有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看,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还体现在外在言谈举止上。因此教师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发展的价值参照系,从点滴入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师。其次要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教师必须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再次,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充实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

人格魅力篇4

教师人格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人格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

一、影响教师人格魅力的因素

1.师德因素

黑格尔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偶像。”教师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为人师表,用自己美好的师德形象影响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在物欲充斥的社会中,师德质量下降,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教师流失严重,师资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急需用人的现状导致了重学识轻品行的倾向;二是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现代化教育手段日益丰富,也使一些人产生了错误认识,认为现代化教学中教师的品行修养已无足轻重;三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文化思想呈多元化趋势,一些教师只片面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发展,忽视了品行方面的修养,忽略了肩负的历史重任;四是学校中的一些教师逐渐走向市场,过重的功利导向,渐渐淡化了教师的天职。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不为势利而动,不为权势而屈,正直为人,教书育人。

2.师能因素

渊博的学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人们对现代教师的师能期望值很高,学生更是带着挑剔的眼光衡量着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高超的学术水平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因此,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具备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学和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更要瞄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知识、最新成果,建立起合理的、与学生各种知识相适应的知识框架。不仅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具备运用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还要以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创造出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逢甘露,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

1.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

魅力鄙视浅薄与庸俗,需要渊博的学识、灵动的智慧,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要“精深”自己所学专业,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2.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她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3.诚挚博大的爱心

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交织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刺激,往往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4.较高的人文修养

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他们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

人格魅力篇5

先驱者鲁迅之所以长期的吸引着读者和研究者的目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其人格魅力的持久与常人的难以企及。在鲁迅短暂的战斗生涯中,他的直击现实人生的“鲁迅式”的抗争,无疑筑成了他人格精神之丰碑。鲁迅的人格魅力有三方面:

1、他务实重行,是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

2、他的大爱大憎是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互为因果,爱憎不相离的;

人格魅力篇6

关键词:人格 魅力

唐宋家之一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意思是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学校对人的教育方面起决定作用。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对象――教师,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担。但笔者认为教师不应该仅仅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成为学生人生路上心灵智慧的引路人,成为 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能否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成为学生人生路上心灵智慧的引路人,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人格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巨额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风度、只是、能力等众多音速的综合。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无数教育实例都证实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因为人是情感动物,师生之间情感的距离近了,心理距离近了,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亲和力。当学生对教师发自内心的热爱、尊敬、佩服时,教师讲授的课程和道理学生自然愿意听,教育的实效性强。反之,当学生对教师心生反感、厌恶甚至憎恨时,即使教师的课程讲得再精彩,道理说的再正确,学生也会因为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排斥而心门紧闭,因而起不到任何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其人格魅力而导致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魅力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同时也担负着学生人格的塑造和情感培养的重任。现代社会是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年代,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只有丰富的学识,才能满足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教师不仅了解和掌握自己所教学科,还应该多方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常听说:“一流的教师教理念,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三流的教师教知识。”这也说明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古人云:“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理念。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所教学科知识外,还需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学科的教学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技能技巧,并把这些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

(二)情感魅力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人才素质的培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科技发展水平,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正因为教师的肩上承担着培养祖国的未来人才的重任,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意识到自身肩负责任的重大,只有满腔热情热爱教育事业,心怀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才会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才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很难设想,一个只把教师当作谋生职业的人能做到对学生高度负责,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可以说教师的工作是一项良心活,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学识,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影响一代又一代学生。教育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心系学生,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是否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尊重每个学生,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与自己真心交流,自己是否真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以爱换爱,以真心感动真心,才能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完成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和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组织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的人格对模仿性、可塑性的很强的学生而言,将有效的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三)、品德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决定他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教师的德行在教师人格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品德高尚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学生品德的培养与塑造。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其中首要的就是“德”,因为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作为教育者,教师更应该成为品德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德之人培养不出有德之才。我们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也是对德行的认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着巨大的影响。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处罚和激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是知识、智慧和人格的化身,是启迪引导学生成长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的力量只有从人格的生动源泉中才能不断涌现出来,任何规章、任何教学大纲、任何人为的教学机构,无论它考虑的多么周密,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让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塑造和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学生模仿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教师完美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会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都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以便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俄)乌申斯基,《认识教育的对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8

[2]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

[3]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8.4

人格魅力篇7

[关键词] 教师 人格魅力 教育

教师人格是高素质教师的灵魂。高品位的教师人格极具审美价值,他们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无处不在,其言行、思维方式等都会久远地萦绕在学生的心中,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观念、行为,甚至是人生道路的选择。

一、教师的人格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其他要素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

教师光明磊落的情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对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价值。作为“人师”,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理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德育主导因素,使其能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体可感的道德规范去校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如果教师是自身缺乏道德人格的“经师”,只是以空洞无力的道德说教,从外部制约学生的道德行为,那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对灵魂作自我审视和自我反省的欲望和动力,更不会主动去用活生生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道德行为并作自我调节,甚至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学业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教师高昂的理想精神、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成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鼓舞学生好学向上、发奋进取的强烈召唤。学生受教师人格魅力的激励,转化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保持求学创业所必备的奋进状态,从而形成外在行为与心灵渴求合二为一的深沉而持久的“内部学习”。教师的理想精神和敬业态度对学生灵魂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课本教材更富有魅力。

3.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情感优化具有陶冶功能

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养。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教师的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备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产生愉悦的情绪反应,并自愿接受约束,自觉进行自我省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情愫,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伴随着师生课堂内外交往增多,在“校园情感场”这个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灵和谐共振也会得到强化,教师的举手投足都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并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美情愫。而且,更进一步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相应的关爱他人和尊重他人的积极情感态度。

4.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意义

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应当公正、宽厚、仁爱,以博大无私的胸怀去关心、理解、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这种热爱、关心和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架在师生心中的桥梁。所有的真爱都基于一份尊重,师生之间形成的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主动去适应各种变化、挑战、竞争、挫折和失败,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学习、面对人生,从而形成健康美好的人格

总之,教师人格体系构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文字教材和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教育价值,并对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主动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二、为师者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自身完美人格,以素质提高素质,以人格塑造人格

1.修身意识

播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就要充满阳光。为教者要把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高尚的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宽广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崇高人格,从而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2.民主意识

教师不应是教育的主宰,不能再以教育权威自居,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动辄就以命令、强迫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教育的方式,是对学生幼小心灵的粗暴践踏,极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扼杀学生的创造力,阻碍学生健康成长的祸根所在,是教育之大忌。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热爱学生,教育是用爱心赢得爱心,用真诚换得真诚的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是通过教师高尚、积极、健康的情感介入来增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激励、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发展、开发心理潜能的过程。因此,要培养一代人格高尚、素质全面的跨世纪人才,教师必须要有民主意识,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3.学习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迭周期越来越短,未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将会更快。所以,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新信息,及时掌握新技术、新理论,用最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心理医生”的角色,才能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学习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作为教育者,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示范性,本身就是学生身边一部极具说服力的“教科书”。教师强烈的进取意识、良好的学习心态、顽强的学习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助于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朝着更远、更高的目标迈进。教师的人格美是多方面的,它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渗透、融会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制约着教育的格调、质量和品位。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能够“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这是理想的教学境界,也是每一位教师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三、教师人格美的塑造是一个极其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构建需要内外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教师完美的人格,是通过求真、向善的社会活动实现的;通过审美修养与创造,教师人格达到美的升华。教师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塑造必然依赖于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要教师自觉地不断地进行自我人格修养,其人格认识、人格评价与人格行为,会在社会价值目标的要求下得以统一,高尚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心智得到确立。由此,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人格之美,也就能达到高度的完善。

2l世纪是学习化社会,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劳作、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刻不容缓。现代教师人格作为教师应具备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品质、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民族性、职业性的现代要求。教师人格是一种智慧人格,具有超群的智慧、理性的自觉。教育活动是一种运用教师的智慧来培养学生智慧的话动,教师通过智慧育人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生存智慧、学习智慧和创新智慧。教师人格作为智慧人格,具有博学、理性和创新的特质。

教师人格是一种道德人格,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道德人格也就是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它是反映在教师与学生关系上的教师的自我道德要求,是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师的主动性和倾力的工作奉献,是建立在教师内部道德环境上的对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表现,在思想上是无私的,在容量上是无限的,在情感上是无保留的,在教育要求上是无终极的。归结起来就是使学生愿意接受教育,是使学生能够受到教育,或者说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教育,最充分地得到发展。一个具有道德人格魅力的教师,总能使学生乐意亲近。并视为楷模,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师性”。这种“向师性”对塑造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具有暗示性、自我教育性、潜移默化性;又似春雨入夜,润物无声,学生在教师人格的唤醒、鼓舞、激励下,能逐步确立基本的道德观念与理想、信念、情操等,能在努力实现求真、向善、爱美的意向的同时,表现出智慧的迸发、道德的判断和审美的追求教师人格是一种情感意志人格,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绪反映和态度、过人的克服内心障碍的自制力和坚韧性。

人格魅力篇8

一、诚实守信,言行统一

班主任整天面对的是一群有主见有思想的学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讲话办事都要慎重,计划或打算去做某事之前先认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够做到的再答应,做不到的不要乱答应;一旦答应了的事,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做好,这样你才能不失信于人,你才值得学生信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十几岁的孩子,其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条件还未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他们需要帮助,需要榜样,需要用明辨是非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催化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班主任要作风严谨、言行一致、带头示范、全面引导,处处给学生以榜样楷模,事事让学生心存感激,使他们觉得老师崇高而又伟大,朴素而又不平凡!长期的潜移默化会形成学生自己健康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

二、建立威信,胸怀真爱

威信是指班主任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班主任成功地领导课堂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自觉地接受其领导的基础和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深受学生敬重和爱戴的班主任,其教育要求常令学生确信无疑,自然会使学生言听计从。有威信的班主任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的表达能激起学生的愉快和自豪,引发进一步努力的愿望,他们的批评能引起学生的内疚、悔悟和自责,有威信的班主任能被学生视为理想的榜样和行为的楷模。同样,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无私地关爱学生,真诚地表扬学生。有爱心的班主任对待学生,以父母、以兄弟姐妹、以朋友的身份相交,有爱心的班主任会融入学生的生活,与他们同喜同乐,共同经历他们的学习生活。教师的爱是一种特殊工具,能激发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促使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教师的爱会增强教育感化的力量,收到感化的效果。

三、“严”字当头,奖惩并举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纪律不成校园”,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有一次你没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你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遗弃了准则的学校只会是一盘散沙”。对学生进行严格教育和管理,并不是一味地板着严肃的面孔,而是一种尊重宽容的严,通情达理的严,严中有幽默,严中有爱。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严必须有限度,要有准则,要有奖惩并举的措施,要有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尺子。“无法评估,就无法管理(管理学家琼·玛格丽塔)”,班主任有效的奖励可以引导学生努力进取,适当的惩罚可以制约消极的蔓延,促进效率的提高。

四、积极评价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说:“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让学生进入教师配置的角色,让他有角色意识,有被器重而产生自豪感,从而产生动力,那么他的潜力就被极限地挖掘出来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学生发展艺术的欣赏者而不是挑剔者,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人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心理学观点)”,例如对那些作业做得既正确整洁,又清楚干净的同学,考试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以及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中取得成绩和名次的同学要大力宣传并及时给予表扬;对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马虎,做事不积极,品行不端正,爱惹是生非的同学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适当地指正,避免责怪、训斥学生,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闪光的地方可以挖掘,哪怕是他的一点进步都要毫不吝啬地表达你由衷的赞美,并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表扬即意味着“成功”,学生心中会生发出一种被尊重、被器重的感觉,他们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拉近了,他们在赞扬声中会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去挑战自我。

人格魅力篇9

以“爱”为核心,“爱”字当头,让“爱”植根班级。

李镇西教授说班主任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博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每一个学生都付与真诚的情感和尊重,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爱的平等权利。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对待学生不感情用事,不搞下马威,不摆家长作风。如果班主任整天说官话,说套话,严厉斥责学生,表面上似乎得到了学生的“敬畏”,实际上使学生敬而远之,事与愿违。“爱”字当头,达到了师生心灵间的共鸣,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许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班主任要像慈母一样关爱学生。

民主意识让学生在教育实例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高中生思想独立性强,有较强的民主意识。班主任要营造一个民主的班级氛围,就必须注意平等对话。如班规的制定,班干部的产生,以及奖惩制度等都应在民主与对话的基础上产生、实施。

在尊重中培养自信,在关爱中得到健康成长。

2005年我曾处理过这样一起科任老师和学生的冲突: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抢笔,老师点了其中一个学生的名:你为什么不听讲还捣乱?学生:他抢我的笔。师:他为什么只抢你的笔?学生无话可答,只好反诘:你为什么只批评我?结果,批评教育形成僵局。事后,我找了这个学生,对他说:我了解你是不会是有意破坏课堂纪律的,可如果你能克制自己,不与科任老师顶嘴,也不会有此结果。你看,现在科任老师认为你强词夺理,同学们也抱怨你搞得大家都听不好课,你看怎么收场好呢?这样,使这个学生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尊重和信任,重新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最后自觉自愿去找那个科任老师承认错误,并在班级同学中作了检讨,消除了不良影响。

用幽默彰显你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篇10

一、教师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是一门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课和形势政策课,同时也是一门文化知识课、人文修养课和思维方法训练课,因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也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理论性。思政课讲授的是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是引导学生形成高尚思想品德的学问,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成为优秀的社会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比专业课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比专业课教师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付出真情实感和毕生心血,努力做传社会主义的“道”,授马克思主义的“业”的时代先锋,进而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追求真善美。

人格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行为举止、气质性格、仪表风度等众多因素的综合。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所以,综合来看,教师人格魅力就是指教师个人成熟的综合素质及个人修养所表现出来的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一种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高校思政课担负着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进行培养塑造的艰巨任务。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示范性。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个性不一的人,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

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堪称师表的高尚品德。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品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生动地揭示出教师人格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尤其是道德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时时注意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堪称师表的道德人格魅力。

作为高校教师,道德行为最基本的要求集中表现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方面。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有获取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强烈愿望,激励自己为获得知识,传播知识去不懈努力,这是形成高尚师德魅力的基础;要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道德信念,这是形成高尚师德魅力的精神支柱;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和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并以此作为自己道德人格追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思政课教师具有高尚师德魅力的最高表现。

教师要做好塑造当代大学生灵魂的工作,在教学中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用科学理论的魅力征服学生,要用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深信不疑和心悦诚服,使高校思政课真正成为解决大学生成长困惑的重要理论武器。可以设想,如果大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能有一种科学的崇敬感,就会自觉地去认同和钻研,并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坚实的科学认识之上,那时,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敬业、勤业,还要精业,以渊博的知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展现“学高为师”的风范和良好形象。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因此,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技能运用的程度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威信与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展现自己的学识魅力。

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作为高校的思想课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博览古今,贯通中外,成为兼采各方面的“杂家”,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要“上知天文哲学,下晓地理历史,中通人情世故”。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课堂上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游刃有余,使思政课教学产生预期的知识魅力。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荣辱观等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教学中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这样更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和讲授的科目,还要爱自己的学生,师爱如母爱,但是又比母爱更神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的就是“爱满天下”的宗旨,他曾经说过:“待学生如亲子弟。”崇高的师爱,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有教无类”;另一方面表现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一旦体会到教师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心理上乐于趋近的个人喜好,而是一种崇高的社会情感,是思政课教师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具体化体现。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呢?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带着激情上课,教师有激情,学生才有学习热情,教师带着激情讲解理论,用通俗的话语和丰富的实践例子解释理论,再平凡的课堂也能产生不平凡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过程,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要关注学生关注的问题,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运用学生特有的语言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熟悉感、理解感、信任感、和睦感、默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