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的危害十篇

时间:2023-04-10 01:56:16

放射源的危害

放射源的危害篇1

关键词:铀石;放射性危害;监测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381-01

0 引言

在许多国家中,矿产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的百分比。为了回收矿物资源,自然环境必然会受到影响。这一过程意味着大量的矿石被开采、破碎、研磨和加工以回收其中的金属,然后再将剩下的大量尾渣返回到采矿处置区。这些尾矿占了被开采出来的矿石量的大部分。因此,尾矿的处理量是显而易见的,潜在的环境问题也是突出的;铀矿开采也不例外,而且铀因本身具有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更为突出。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我们有必要对其加以了解。

1 放射性危害的种类

铀的放射性危害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直接辐射,矿石中存在的放射性核互主要是y射线放射源;88%的能量来自214bi,12%来自214pb。这两种放射源都是222Rn的短寿命子体。一般情况下,在品位0.1%的铀矿体的水平巷中央,剂量率约为5Ugy/h。当矿石品位超过0.5%时,就会超过50mSv的年允许剂量而出现辐射危害。

第二种放射性危害来自吸入后沉积在肺部中的矿石粉尘。这些粉尘颗粒含有长寿命的a放射源:238U、234U、230Ra、210Po。在吸入的放射性粉尘中,所含的大多数放射性原子;从生物学上讲,可以在它们蜕变并释放完能量前被人体排出。无论怎样,当回采工作面上粉尘非常大,矿石品位超过0.5%U时,年污染程度将会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危害与其他危害不相上下。在露天采矿时,特别是在干燥天气下或者在加工厂,尤其是破磨车间,粉尘可能是主要的放射性危害。作业者在进行工作时必须佩带防护面具或某种其他防护用品以尽量减少粉尘的吸入量。

第三种放射性危害是氡气及其子体产物的吸入。氡气作为一种短寿命的a粒子放射源是一种能在岩石中移动的惰性气体。吸入的氡气本身是无危害的,因为它不滞留在肺中。如果氡气已经进入人体肺细胞组织中,则它要么被呼出,要么经血液循环分布到整个身体中。而且,当222Rn蜕变时,它会产生短寿命的固体子体产物(218P、214Pb、214Bi)。这些同位素一旦固定在采矿胶状粉尘上,就可能沉积在肺中,并释放出它们的蜕变能量。

就三种危害因素对平均剂量(以三咱危害的总和计)的影响而言,氡气的危害最大。它占地下开采脉状矿体时总危害的50-75%,在高度机械化开采地下沉积矿床时,粉尘的危害最大(50%),其他两种危害约各占25%。露天采矿和矿石加工厂的情况也是如此。

2 辐射源的种类

铀矿石开采和矿石加工工程中对环境的放射性影响按照放射性递减的顺序,可分为七种辐射源。一是铀矿石加工厂的尾矿:此辐射源的释放途径最多:直接外部辐射、222Rn辐射、刮风造成的粉尘扩散、雨水浸出可溶性的放射性核素和尾矿坝破损造成的污染。二是地下采矿的废气和废液:从矿井排风机排出的废气可能是当地222Rn源的来源(由于在矿井中已采取了预防措施,因此,放射性粉尘的辐射一般可以忽略)226Ra和238U源废液可以得到充分治理和监测。三是露天开采的废弃物:露天开采是产生废气和放射性粉尘的主要来源。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采矿方法,这些辐射物不易被监测,其强度也是可变的。与地下开采一样,露开采的废水可以得到治理和监测。四是贮矿堆:它的释放途径与尾矿一样,只是强度不大:物理和化学性质原因不利于这些辐射源的扩散。五是静态矿石浸出堆:矿石浸出堆的放射性低于贮矿堆,其废气和粉尘辐射影响可以忽略。对于废液,由于堆是构筑在不透水隔膜上的,所以其危害也可以忽略。六是工厂的大气污染和废液: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放射性粉尘,例如在矿石加工开始时产生的矿石粉尘和工作结束时产生的铀酸盐粉尘。这些粉尘的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工业气体净化器除掉。废水也容易治理和监测。七是采矿废石:来自地下采矿的废石量很少,但对于露天矿来讲采矿废石则是大量的。露天开采的大部分废石可以用于采场回填、填坑造地和铺设道路。然而,由于这些采矿废石通常含有痕量的放射性元素,所以不宜用于公用建设。

3 监测

定量地确定采矿和工厂对环境及当地居民的放射性影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放射性危害的任何检测中,由于电离辐射的存在,必须参照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标准冯及有关的各种剂量有限值和防护最佳化的基本原则。三种危害因素的累积议方程可由下式表示,其总量必须小于1。

Hp/0.05Sv+IP*M(U)/1.7*103Bq+JR(222Rn)/0.02J

式中,Hp是外部辐射的最大年等效剂量(以西韦特为单位);IP・M(U)是一年内吸入的铀矿石粉尘中的a粒子的放射性强度(以贝克勒耳为单位);(JR222Rn)是一年内吸入的222Rn子体产物中a粒子的势能(以焦耳为单位)。

当220Rn的危害显著时,或者开采钍矿时,必须考虑到这两种放射性核素,并在公式中加入如下各项:IP*M(Th)/300Bq+JR(220Rn)/0.060J

通常铀矿相关工作人员的剂量测量主要三种剂量测量:

(1)个人剂量测量:基于每个工人在其作业期间所佩带记录仪显示的结果。记录仪将一个月接收到的内外部辐射强度累积在一起。

(2)操作剂量测量:基于在各种典型操作岗位和矿山各种环境条件下部分工作人员所佩带的记录仪显示的结果。这些记录记录仪可用来确定每种工作岗位内外辐射的平均强度。根据每个工作人员在某岗位上的操作时间,可计算出个人所受到辐射的剂量。

(3)环境剂量测量:由监测器测量不同工作车间工作地点的大气,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每个工作地点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含量。不同的工作人员应用的剂量测量方式也不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建议使用如下剂量测量:

①个人剂量测量,用于那些接受剂量高于控制限(0.7)的工作人员(A类人员:即井下工作人员)。

②操作剂量测量,用于那些年接受剂量在控制限(0.1-0.7)以内的工作人员(B类人员:即露天矿和矿石加工厂的工作人员)。

放射源的危害篇2

【关键词】辐射;身体健康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10-02

我们对辐射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了它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层面上,却未曾探究辐射到底为何物,从何而来,又去向何处。古语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学会如何预防辐射对人类的危害,就要探究辐射的真面目。

一、辐射的真面目

胡适在《序》中说:“我以为动植物且本无感觉,皆止有其质力交推,有其辐射反应,如是而已。”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辐射”是指场源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在向四周传播过程中,脱离了场源固有的传播轨道,然后再次返回到场源的一种现象。这种传播方式主要依靠的是电磁波或者如阿尔法粒子和贝塔粒子为典型的粒子进行能量运输的,这些向外放射的能量称之为辐射能。辐射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一般是以直线方式进行传播的,类似于数学中的速度以千米/时表示一样,辐射的能量按照伦琴/小时来计算和衡量。

与我们日常理解的“辐射”不一样的地方是,世间存在的任何物体,只要达到相应的温度条件,就可以通过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源源不断的向四周传送热量。同时,彼物体向四周发散辐射能,此物体也在源源不断的向四周发散辐射能,也即物体之间的辐射是相互的并且对等。由此可以看出,辐射本身只一个中性词,物体发出辐射并不一定代表着对身体有伤害,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辐射源的不同,辐射可以分为太阳辐射、电磁辐射以及热辐射等。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能,这些辐射能有一部分被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接收,保障地球大气的正常运动,但是地球从太阳处接收到的辐射能量仅是其放射能量全部的二十亿分之一。电磁辐射又被我们常称之为电磁波,是在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的情况下,由相同的振荡波不断传播所形成的。电磁波有低频率电磁波和高频率电磁波之分,例如,常见的低频率电磁波有无线电波、微波,常见的高频率电磁波有X射线和伽马射线。当电磁波的波长处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时候,我们人类的肉眼是可以接收到这些电磁波的,称之为可见光。也就是说,只有处于可见光之内的电磁波才能够被人类所看到。而热辐射是物体传播热能量的一种方式,与其他辐射不同的是,热辐射不需要依赖任何外界条件而进行传播。当物体吸收到热辐射时,它的温度随之升高,根据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量的不同,温度的变化也不尽相同。

二、生活中的辐射

根据人类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们人类接收到的辐射有82%来自于天然环境,17%来自医疗诊断,只有1%的辐射是来自日常其他活动。具体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辐射主要有两大类: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一)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放射的能量较低,一般不能够把原子电离,人类接触较少的话一般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电都会产生电磁辐射,比如日光、照明、发热、激光、雷达以及无线电等。就目前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而言,影响人类生活较多电磁辐射有四种:第一种是来自于电脑主机、显示器的低频电场中的辐射;第二种是来自于手机在电话接通时,接通后,信号不佳时产生的辐射;第三种是来自于微波炉工作时的门缝外;第四种是来自于电吹风的辐射,此种电吹风的辐射相比较前三种能量较大,但是随着人类身体与电吹风距离的远近而产生不同的辐射能。当人类身体距离电吹风距离较近时,辐射能就越大,相反,当人类身体距离电吹风较远时,电吹风产生的辐射能就越少。

(二)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电离辐射的能量较高,可以把原子进行电离,能够损伤DNA,严重时导致癌症或者遗传疾病。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天然辐射源是氡,这一辐射主要来自于室内装修材料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装修的房子一定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通风才能入住的原因。电离辐射的另外一种来源是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放射性检查,包括安检使用的X射线机、建筑材料、天然石材、陶瓷、荧光灯启辉器等。 我们生活当中摄入的水,空气等都含有辐射,但是,这些对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

三、辐射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辐射的危害

我们常说的辐射对人类的身体有危害,一般是指电磁辐射的影响较大。而且,电磁辐射时间越长,辐射波频率越高,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就越大。具体来说,辐射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辐射会加速癌症的恶化。对于长期处于电离辐射中的人,会增加本人癌细胞的数量,诱发癌症,而且由辐射所诱发的癌症一般都是恶性的。

2.射易诱发眼疾。在人体的五官当中,眼睛是最容易吸收辐射波能量的部位,再加上眼球的散热功能较差,故眼部最容易受到辐射的侵害,长时间受到辐射的眼睛很容易诱发眼疾。

3.辐射会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内部的生物电流和电磁辐射释放出来的电磁波发生冲突,扰乱了人体内生物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会很容易产生头晕、心悸胸闷等一系列症状的发生。

(二)如何预防辐射给人体带来的伤害

1.针对电子产品而言,尽量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一些不必要的家电电器等。例如,洗完头发能自然风干最好,而不是使用吹风机加热吹干;在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时最好使用耳机,可以减少手机电磁波对脑部的辐射;在使用电脑时,可以佩戴防辐射眼镜或者把电脑屏幕的亮度调节到适宜舒服的程度,以减少光辐射带来的危害。

2.对于办公族而言,除了要小心办公室杀手――打印复印机以外,在不必须使用大型电器设备时,可以断掉电源,减少电辐射的伤害。同时,办公族们可以在办公区域放置适量的绿色植物,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辅助抗击辐射。绿色植物中常见的抗击辐射较好的有绿萝、多肉以及仙人掌,价格实惠占地空间也较小。

3.笔者认为,解决防辐射带来危害的最根本方法是适度地运动和规律的作息。哲语常说,内因是根本,外因是辅助,那么解决辐射对我们身体的伤害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我们自身的身体免疫力。通过适度的运动,有规律的作息以及合理的饮食习惯,持之以恒,对于辐射带来的危害将起到较强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放射源的危害篇3

关键词:电气设备;电磁污染;环境危害;防护

引言

随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快速提高。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也随之高速发展,为提高生产力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伴随而来的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创造高效率、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让人类付出了环境的代价。

电气设备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电磁污染、无线电干扰、电压高次谐波、电流高次谐波、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事故及检修对环境的污染、及腐蚀污染等。其中电磁污染已成为公认的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倍受关注。

1 电磁污染

1.1 电磁污染的定义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交流电在其周围都要形成交变的电场,交变的电场又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又产生交变的电场,这种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相互垂直,以源为中心向周围空间交替地产生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即为电磁波。

电磁辐射达到一定量级时就形成电磁污染。我们工作生活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工厂、车间,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电磁环境。电磁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环境中传播,它是一种运动着的物质,没有静止的质量。不像建筑物、机械设备、生产原材料那样可以静止的安放在某一空间,有其固定的体积和重量。电磁波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但是却确实存在,可以用仪器探测到。正是电磁波具有不独占空间,不存在空间物理外形互斥这一特殊属性,使得我们所处生产空间电磁环境错综复杂,可能形成明显或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污染包括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主要指射频电磁辐射。电磁污染又被称为频谱污染或电噪声污染。

1.2 电磁污染的来源

构成电磁污染的电磁辐射首先产生于天然的电磁环境,包括来自行星、恒星和银河系即宇宙方面的电磁辐射;来自于大气层、电离层、地面磁场和地球电磁辐射,如雷电、火山喷发、地震。人为电磁辐射,有电波发射设施,通信设施,各种高频设备,交通设备,电力设备,家用电器等等。

这里主要研究供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污染及电噪声。

1.2.1 输配电系统、电气设备放电所造成的污染源

(1)在送配电系统中,高压线、大电流会引起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大地泄露电流等情况,使得周围的电荷在空气介质中发生移动,都会造成电晕放电污染。电晕放电,是电极间的气体还没有被击穿,电荷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发生移动而进行的放电,放电的现象是:在黑暗中可以看到电极的尖端有蓝色的光晕。

(2)辉光放电,在生产生活中用以照明的日光灯,装饰用的霓虹灯,和氖稳压管、氦氖激光管等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是指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气体放电现象。辉光放电包括正常辉光和反常辉光两个过程阶段。

(3)弧光放电,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焊接和高熔点金属的切割,在医学上用作紫外线源(汞弧灯),在地铁和电气铁路工作时,及等大电流电路开关接通、断开时都会产生的弧光放电。弧光放电,呈现弧状白光并产生高温的气体放电现象。无论在稀薄气体、金属蒸气或大气中,当电源功率较大,能提供足够大的电流(几安到几十安),使气体击穿,发出强烈光辉,产生高温(几千到上万度),这种气体自持放电的形式就是弧光放电。

(4)火花放电,雷电就是自然界中大规模的火花放电。工业上各种燃油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应用电路的整流器,工业、科学实验的放电管都会产生火花放电。当高压电源的功率不太大时,高电压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出现闪光和爆裂声的气体放电现象。由于气体击穿后突然由绝缘体变为良导体,电流猛增,而电源功率不够,因此电压下降,放电暂时熄灭,待电压恢复再次放电。所以火花放电具有间隙性。火花放电时,碰撞电离并不发生在电极间的整个区域内,只是沿着狭窄曲折的发光通道进行,并伴随爆裂声。

1.2.2 工频交变电磁场源

工频电磁场,任何一种接通电源的交流电器设备周围,输电线、电线周围都会产生工频电磁场。如车间的机床、显示屏,电视机、计算机等等。甚至是电器接通、关闭的时候,都会产生短暂的电磁场脉冲。这种电磁场是工作的工频交流电产生的,频率和工频交流电相同,被称作工频电磁场。

1.2.3 射频辐射场源

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材料加工;食品工业用的高频炉;塑料制品的热合、木材、棉纱烘干,橡胶硫化等工业生产都会产生电磁射频辐射。在我们的通信和生活中射频波波段的电磁波更是比比皆是。如:雷达导航、探测、通讯、微波加热(微波炉)、电视、核物理科学研究。

射频辐射是非电离辐射的一部分,频率在100kHz~300GHz的电磁辐射(高频是频率由100kHz~300MHz的电磁波;微波是频率由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又称无线电波。

2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2.1 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

2.1.1 危害性

电磁辐射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对电磁环境内的电气设备电子装置产生干扰。对周围人员的健康损害两个方面。

2.1.2 潜伏性

电磁辐射污染属于能量流污染,这一污染很难被人感知,部分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性仍然未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其危害性或者说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存在危害的潜伏性。

2.1.3 不可预测性

关于电磁辐射与人体致病之间的致病机理还没有科学上的定论。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作用还没有清楚的得到认识,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如国际辐射保护协会:“目前流行病学研究无法证实暴露在电磁场与癌症有关联。”;世界健康组织:“暴露在极低频电磁场不会产生生理影响。”

2.1.4 隐蔽性

在我们工作、生活中,辐射源很多,输配电线路、电气设备、电脑、电视机、空调、微波炉、手机等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而电磁波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但是却确实存在,可以用仪器探测到。正是电磁波具有不独占空间,不存在空间物理外形互斥这一特殊属性电磁辐射污染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2 电磁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电磁污染环境产生电磁干扰,经过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可以使电气设备、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及过程测量装置性能下降、工作不正常或发生故障。高电平电磁感应和辐射可以引起易燃易爆物质、挥发性液体或气体爆炸性介质发生意外爆炸或燃烧。电磁辐射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危害。

2.3 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电磁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电磁辐射和微波对人体危害最大。若长期生活在电磁污染的环境中,由于磁场的改变,人会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为主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和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易激动和月经紊乱等症状。

科学家经过15年的研究发现,细胞膜对电磁辐射相当敏感,由此会产生生物化学改变,导致细胞的激素、蛋白质等生产速度变化。不管这些细胞自身是否有危害,都对其他细胞的功能导致连锁反应,出现功能障碍。引起眼部其他疾病等;破坏的生精能力,导致不孕症;引起心血管功能改变。儿童的神经系统娇嫩,若遭受到强大的电磁辐射后,使大脑发育迟缓,生物钟调节紊乱,人会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为主的神经衰弱症候群。

3 电磁污染的防护措施

3.1 电磁污染的防护原理

3.1.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备辐射标准。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03-11批准,1988-06-01实施了《国家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3.1.2 必须从产品设计、屏蔽及吸收等角度入手,采取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方案,减少污染源,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与危害

3.1.3 加强电气系统及装置的抗干扰设计,使系统或装置既不因外界电磁干扰、误动作或丧失功能,也不向外界发送过大的电磁、电噪声干扰。其设计原则为:(1)抑制噪声源,直接消除干扰产生原因;(2)切断电磁干扰的传递途径,提高途径对电磁干扰的衰减作用;(3)加强设备抗干扰能力,降低噪声敏感度。

3.1.4 工业布局应当合理,使电磁污染源远离居民稠密区和对电磁污染敏感的重要设备区。

3.2 电磁污染的防护措施

对已进入环境中的电磁污染采取技术防范措施,避免对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干扰。

3.2.1 工业、科学和医学中应用的电磁辐射设备,出厂时必须具有满足“无线电干扰限值”的证明书。运行时应定期检查这些设备的漏能水平,不得在高漏能水平下使用,从根本上治理电磁污染源。如在变电所中,当电压大于35kV时一般不采用矩形母线,而采用圆形或管形母线;在线路施工中,应避免造成导线的损伤,出现毛刺等。

3.2.2 合理布局,使污染源远离居民稠密区,设置安全带、植树造林、用能吸收电磁辐射的材料进行屏蔽防护,提高途径对电磁干扰的衰减作用。

3.2.3 加强个人防护,如穿具有屏蔽功能的工作服、戴具屏蔽功能的工作帽和眼镜等一切必要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

4 结束语

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已经不可取代的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给人们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电磁辐射污染,我们应该提高对电磁辐射危害性的认识,树立防范意识,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可行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放射源的危害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62-02

前景: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引发全球关注。与以往地震所不同的是,此次日本强震还引发了当地核电厂多个核反应堆相继爆炸,放射性物质已经泄漏,日本政府正在组织当地居民紧急撤离。虽日本核电站泄漏尚未对我国造成影响,但不排除未来可能的危害。事件发生后,全球舆论高度关注,并引发部分民众恐慌。核阴云笼罩下,普通民众应该如何应对?核危机突然临近,谣言四起,各种传言究竟是否可信?除了核武器、核电站,生活中还有哪些放射性污染值得警惕? 核辐射会漂洋过海吗 ?

我国的和辐射防护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时期:

核工业建立初期:主要由核设施营运者自行监测,监测范围局限于核设施周围地区。1964年我国开始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在全国设立了45个监测点监测核试验对环境的辐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 组织开展核设施和核技术应用项目的放射性污染源调查和重点源监测,基本掌握了全国放射性污染源的数量、行业与地区分布,重点放射源的种类、“三废”排放方式、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1 世纪初期:环保总局开始组织建设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对重点核设施进行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对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建设了第一批国控点,并投入运行。

1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3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1.4 对眼晶体和视网膜的影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历程

2 核辐射的危害

人类要想完全隔绝辐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呼吸空气、进食饮水、吸烟、带夜光手表、乘飞机等的同时,您已经被辐射了,但量很微小,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造成伤亡。核辐射的危害特点:

2.1 核辐射,杀人于无形

核辐射是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有α、β和γ3种辐射形式穿透物质的能力各不相同。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换句话说,γ射线能透过皮肤“隔山打牛”。

核辐射之所以让人谈之色变,不仅在于它危害极大,还因为它像隐形杀手,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INES)按照核泄漏事件的严重性逐级分为7个等级,其中1~3级称为“事件”,4~7级则称为“事故”。迄今为止,被列为7级的只有1例,即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而此次的日本福岛核爆炸,起初日本将其列为4级事故,而最近,法国核安全局已将其列入仅次于切尔诺贝利的6级,足见此次日本面临的危害有多么巨大。

作为我们,对核辐射保持警惕是必要的,但也不要过分恐慌,日本泄漏的核物质能否进入我国还受气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2.2 核辐射之害,持续甚久

核辐射堪称隐形杀手,但也是有明显症状的。

2.2.1 恶心和呕吐这是典型的辐射病的最早症状。辐射量越多,症状出现越早。

2.2.2 自发性出血辐射耗尽血小板,可引起鼻、口、牙龈和等出血,甚至出现吐血。

2.2.3 出血性腹泻辐射刺激肠壁,严重时引起带血腹泻。

2.2.4 皮肤脱落暴露于辐射外的皮肤区域可能会变红,形成水疱。

2.2.5 脱发大剂量辐射后,人体毛囊受损,往往会在两三周内持续脱发。有时,这种脱发是不可恢复的。

2.2.6 严重疲劳辐射会使人感到虚弱和不舒服,就像患严重流感一样。

2.2.7 口腔溃疡辐射可引起口腔溃疡。此外,溃疡还可能发生在食道、胃和肠。

2.2.8 感染除了红细胞,具有抗感染功能的白细胞也会因为辐射而减少,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风险升高。

最大危害:白血病、甲状腺癌

核辐射对人最大的威胁,就是增加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专家指出,遭遇核辐射,最先的变化是血象,一般情况下白细胞会明显减少,严重时,会患上白血病;另外的危害是发生甲状腺癌。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因遭受核辐射患甲状腺癌。

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它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辐射影响将彻底打破这种人体自身的控制体系,使癌症(如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的发生几率大大上升。此外,核辐射还可能引发不育、怪胎等疾病。

各种人群受核辐射影响排序:

2.2.8.1 胎儿:细胞分裂是最快的,辐射的影响就会越明显;

2.2.8.2 儿童:受辐射较大的儿童若干年后得甲状腺癌的概率要比普通儿童高出3~5倍;

2.2.8.3 青少年:甲状腺功能正常,代谢活跃;

2.2.8.4 老人:甲状腺功能相对青壮年不活跃,代谢较迟缓。

3 核辐射的防范:

一旦出现核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公众必须获取尽可能多的、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应通过电视、广播、电话等保持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按照当地政府的通知,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防范核辐射应做到以下四个字――

核辐射事故发生时,处在辐射区的居民,首先是撤离或隐蔽,距离防护是第一位的。如果在室外,可以用面罩或湿毛巾护面,少吸入放射性沾染空气,远离爆炸中心方向,往上风口躲避。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皮肤尽量不要外露,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最好随时携带一个收音机,按照有关部门广播的具体指令避险。

核爆炸时,应马上卧倒,用一切可以遮蔽头部的东西盖住头部。不要看爆炸当时的情况,以防被强光和辐射搞瞎眼睛。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住的楼房对辐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发生核事故时,人们可以选择专门的民防工程、应急避难所进行躲避;在家应当紧闭窗门,关闭空调、换气扇等通风系统,防止污染物进入。如果可能,事先在地下室储备粮食和水,有危险时进入躲藏。

撤出的人员应及时洗消去污,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体检;为防止放射性灰尘被吸入体内和沾上皮肤,沾染区内人员尽可能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皮肤遮盖住;不在露天吃东西,不在地上坐卧,不接触受染物体;尽量避免扬起灰尘,服装沾染放射性物质后可以利用扫帚或树枝,站在上风或侧风方向,按从上到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拍打扫除,也可以用水冲洗,洗涤时加入少量洗涤剂可提高消除效果。

到达安全地域后,如果估计自己已经暴露于核辐射中,应当废弃身上所有衣物,淋浴30分钟左右,彻底清除核污染,尤其是口鼻腔和毛发。同时,将暴露过的衣物放在塑料袋中,密封后掩埋到偏远深处。不要喝污染区的水,吃污染区的食品。

多吃一些海带、卷心菜、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茶叶能改善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细胞。还可以多吃含碘食物,可以促进正常碘代谢,避免核辐射带来的放射性碘元素在体内代谢。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方面:

3.1 能量供给要充足

辐射使身体能量消耗增加,身体组织对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足够的能量供给有利于提高人体对辐射的耐受力,降低敏感性,减轻损伤保护身体。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摄入不足,将迫使体内脂肪和蛋白质不断转变为能量,造成蛋白质的相对不足,从而影响辐射损伤组织的修复,或使辐射损伤加重。糖类供给以果糖最佳,葡萄糖次之,而后是蔗糖等。

3.2 蛋白质不能少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组织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肌肉、心、肝、肾、脾等脏器的重量减轻,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对辐射的敏感性增高。因此,接触核辐射的人,要注意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如多吃瘦肉、动物肝脏、鱼、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食物,增强肌体抵抗核辐射的能力。

3.3 脂类摄入不宜高

人体受辐射照射后食欲不振、胃口不佳,脂肪的总供给量要适当减少,但需增加植物油所占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进造血系统再生功能,防治辐射损伤效果较好。

3.4 维生素的摄入尤为重要

维生素缺乏,可降低身体对辐射的耐受性,宜加量供应,特别是维生素A、K、E、C和B族维生素。

3.5 矿物质平衡尤为重要

体内钾、钠、钙、镁等离子浓度须平衡,否则不能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轻者损害健康,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与其他营养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锌对许多营养包括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都有重要影响。辐射损伤时,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在内,过量或不平衡,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3.6 无机盐供应宜加量

在膳食中适量增加无机盐(主要是食盐),可促使人饮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随尿液、粪便排出,从而减轻内照射损伤。

3.7 辛辣食物作用不可低估

辛辣食物属于常用调料,同时也是抵御辐射的天然食品。常吃辛辣食物不但可以调动全身免疫系统,还能保护细胞的DNA,使之不受辐射破坏。因此,经常吃辛辣食物,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阴虚、咽喉肿痛和胃病者例外)。

人们暴露在强度很高的辐射中,会患上辐射病或急性放射性综合征。对疑有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吸入的人员,应尽快去除上呼吸道内沉积的核素,如用棉签拭去鼻腔内的污染物,剪去鼻毛;向鼻咽部喷血管收缩剂,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鼻腔和咽喉部等;对疑有放射性核素经消化道污染的人员,应尽可能在暴露后1小时内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催吐等措施防止放射性核素吸收入血。

如果感觉眩晕和恶心想呕吐,就是已经辐射伤害,马上去有医疗条件的地方寻求救治,早期辐射非深度伤害是可以治疗的。若放射性物质已进入体内,可服用促进其排泄出体外的药物。

有条件的话,应马上做核辐射状况的检查。特别要提醒的是,核辐射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其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几年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为了缓解这一风险,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人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碘片,避免它吸收放射性碘。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日本核泄漏之后,全国多地掀起抢盐风潮,不止沿海,大后方的重庆各大超市、商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顾客。许多网友读者打来电话,称在超市既买不到碘盐,别的盐也脱销了。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加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

但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谣传。首先,吃加碘盐防辐射纯属无稽之谈,就算是直接服用碘片,也有诸多注意事项;至于担心食盐遭受核辐射污染,更是没有可能,因为我们日常食用的是地下开采的井盐,海盐只能用作工业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吃碘盐并无预防核辐射效果。我国现在的食用盐中一般用碘酸钾作为碘强化剂。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卫生部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和《食品添加剂碘酸钾》规定了我国目前使用碘酸钾作为碘强化剂,并将食盐碘强化量20mg/kg~60mg/kg修改为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mg/kg~30mg/kg;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需要吃2千克(4斤)的盐才能抗辐射,而且也只是阻挡50%的放射碘进入甲状腺。

因此,疾控方面的专家表示,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而且碘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

此外防护服不管用。对网络上出售核辐射防护服,专家表示,“放射线有多种,不同种类、不同能量的放射线要用不同的防护服进行防护,比如说常见的放射科医生所穿的铅衣只能防护X射线诊断能量级别的射线,对大多数放射线不会达到有效的防护,而常见的防化服只能防护内照射,对于外照射无防护作用,对于强的外照射放射源,如果穿上防护服,不仅无防护作用,反而会使人的行动迟笨,从而导致接受更多的放射剂量。”

4 生活中的辐射

源于核弹、核电厂的核污染让大家严阵以待,可以是对于生活中可能受到的放射袭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体都存在着放射性。当然,绝大部分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微乎其微。

不过,有两种辐射源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医疗辐射和装修辐射。

4.1 医疗辐射

过去人们遭受的辐射基本源于自然环境,然而今天,有将近90%的辐射危害是来自医学.行为的。

CT、X光,不是“想做就做”

无论是入学、入职体检,还是单位每年的职工体检,“X光胸透”都被作为一项常规检查而保留下来,更有甚者一些患感冒的婴幼儿竟也被要求照射胸片。很多人认为, CT、X光片照射等是无创检查对身体没有损害,可以随便做,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随意的、频繁的接受X线的照射会对人体造成永久的伤害。

其实,X线检查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核辐射”。在医院里,人们经常能看到拍X光片、CT的“大铁门”紧闭,写着“小心辐射”的字样,这就是在提醒人们小心规避。当然,临床研究指出,只要不是过分频繁地检查,X射线对人体的这种损害几乎为零。

比起X线,CT的辐射量更应引起重视。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700多次X线胸片,这对一些并不需要做CT检查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不但起不到作用,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带来致癌的风险。CT检查实际上也是一种X线检查,这种射线对人体组织是有损伤的,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

谁最易受医疗辐射的危害?

科学研究表明,在人体的各脏器中,肺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在人群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是儿童和年轻女性,其中年轻女性的乳腺对辐射最为敏感。另外,辐射对于孕妇的危害更大,它不仅仅体现在母亲身上,腹中胎儿更会受到射线的影响。

X光辐射线较易造成胎儿畸形、脑部发育不良,以及儿童期的癌症几率增加。孕妇在怀孕初期,暴露于X光之中,比较容易造成重大的伤害,愈接近预产期,影响越小。据医院放射科的工作人员介绍,一般孕妇如果接受了5雷得(辐射剂量单位)的X光暴射量,就相当于照20张腹部X光片。一般在怀孕期,如果只是照一张腹部X光,大约是只有0.5雷得的暴射量,对胎儿影响并不足以要求孕妇做人工流产;而只是胸部X光或牙科X光等微量的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只要不是对准腹部或其附近部位的高剂量X光辐射,准妈妈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核辐射也可于医疗 。

医学上可以通过核元素的放射功能治疗疾病。如可以使用碘131这种元素,它进入体内后,可以有效治疗甲状腺疾病。现在很多医院可进行ECT检查,就是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到示踪剂上,引入人体内部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对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骨骼疾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检查起到重要作用。

4.2 装修辐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装修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现在装修的人们,对室内有害气体等物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具有了一些防范性。但是,人们对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污染与危害还是认识不足。

4.2.1 艳丽的石材,暗藏风险

近年来,一些家装材料的放射性超标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的报道层出不穷。天然石材(如花岗石、大理石等)的放射性污染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轻则会让人感到身体不适,重则会有疾病,甚至致癌的危险。

在现代装修材料中,花岗岩、大理石因为它的华丽高雅、坚固实用、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天然的石类材料大都具有放射性物质,这些材料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镭”可以衰变出氡气并进入室内。而“氡”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氡气被释放到空气中后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而诱发肺癌。

氡气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一生中所受到的全部辐射伤害的55%以上,其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世界上有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所以说,氡是导致人类肺癌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吸烟,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使人致癌的19种物质之一。

据检测,色彩不同的石材其放射性也是不一样的,白色、红色、绿色和花斑系列等花岗岩类放射性活度偏高;大理石类、绝大多数的板石类,暗色系列(包括黑色、蓝色和暗色中的棕色)和灰色系列的花岗岩类,放射性活度较低。

4.2.2 警惕“美丽”的抛光砖

其实不仅仅是花岗石、大理石等天然石材具有放射性的危害,地砖、瓷砖、混凝土等居室装修中的必选建筑材料,它们的放射性水平也同样不容忽视。这些建筑材料之所以可能含有比较高的放射性水平,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制作原料可能是由矿业废渣、煤渣、钢渣或工业副产品组成,而这些副产品里面常常含有浓缩的放射性核素,从而导致制成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很高。又如,还有一部分瓷质抛光砖为了追求天然大理石花白玉的效果,喜欢在配方中加入氧化锆原料,以增加产品的白度;但有部分氧化锆原料的放射性较高。据我国放射性卫生机构对各类建筑材料的检测发现,其放射性水平具有以下规律:无釉地砖>彩釉地砖>花岗岩>马赛克>红砖>混凝土>渣水泥>普通水泥和石灰石等。

4.2.3 小心含磷的“夜明珠”

除了石材、瓷砖等建筑材料可能产生较强的放射性污染外,家中的一些石材类家具和工艺摆设均可能产生“核辐射”。市场上有一种经过处理能在夜里发光的装饰品,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不适合在居室内摆放。此外,有的含磷矿物被加工成“夜明珠”,其放射性也偏高。

其实,供人类居住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放射源。此外,我们还要遭受来自宇宙空间的射线(宇宙射线)“袭击”。可见,放射性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们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只是有剂量的差别。因此,人们不必“谈放射性而色变”。

参考文献:

[1] 宋文杰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与防护 [期刊论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02)

[2] 张;官瑞霞;周永平 66例从事核辐射工作人员末梢血白细胞组织化学变化的观察 [期刊论文] -中国辐射卫生1994(03)

[3] 孙建 石化企业射线危害及防护 [期刊论文]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3(03)

[4] 陈式;放射性废物安全纵横谈(二)[J];辐射防护通讯;2003年06期

[5] 陈式;放射性废物安全纵横谈(三)[J];辐射防护通讯;2004年01期

[6] 邓文辉,李先杰,黄银萍;铀矿山井下氡及氡子体浓度管理限值的探讨[J];辐射防护通讯;2004年03期

放射源的危害篇5

[关键词]口岸 核辐射 出入境检验检疫

自从电离辐射发现以来,核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工业、农业、科学研究及军事等领域,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的危害,这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制定较完善的法律及法规。我国口岸核辐射监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核辐射超标的货物出入境,保护人体健康,免受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一、核辐射概念极其危害

1.概念及剂量当量。核辐射是对伴随原子或核过程发射的电磁辐射或各种离子或次原子离子束的总称。人们所讲的核辐射主要指放射性物质放射出的电磁辐射(X射线、γ射线)和粒子辐射(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为了统一表示各种核辐射对人体的损伤程度,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使用“剂量当量”的概念,剂量当量国际单位制单位为“西弗”(Sv:sievent),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的辐射能量为1西弗(J/KG)。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常用毫西弗和微西弗:1 Sv=1000m Sv,1 m Sv=1000μSv.我国现行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为成人每年不超过50mSv;放射性工作地区附近居民每天不得超过50μSv;一般居民还应更低。

2.核辐射对人身体的影响。核辐射对人体造成放射性危害的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危害主要是泄漏到环境中的放射线从人体外部对人体的照射,危害来源于体外放射源,放射源不与皮肤接触。

内照射危害是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水、食品及其他物品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毛孔、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内,释放出放射线对人体的照射。

人体组织吸收核辐射能量超标后会发生生物学的变化,导致生物组织的损伤,称为生物效应。人体组织受到射线的照射时,会使细胞中的原子吸收能量发生电离和激发,引起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细胞死亡或丧失正常的活性而发生突变,产生机体损害或遗传危害。细胞死亡主要是指细胞丧失了分裂产生子细胞的能力;而细胞突变主要指癌变、基因突变和先天畸变。

二、核辐射监测工作现状

1.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所起的作用。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口岸入境人员、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行李、邮包等的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排查和处置工作,有效防止核生化有害因子入境,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口岸核生化恐怖事件,保障口岸安全,保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作用。

2.相关的法律条款。目前中国口岸核辐射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有:(1)国际卫生条例(国际法,2005年);(2)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法律,2003年);(3)突发事件应对法(法律,2007年);(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行政法规,2003年,国务院376号令);(5)国家核应急预案(法规性文件,2006年);(6)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法规性文件,2006年)。

3.核辐射监测的工作流程。国境口岸核辐射监测的工作流程为:(1)测量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值;(2)确定管理部门对待检测货物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和α、β 表面污染水平的管理限值;(3)按照相关检验规程规定的检测方法对进口货物进行检测;(4)对监测结果进行判定。近年来,口岸核辐射监测工作卓有成效,国检人员多次在口岸截获放射性超标货物,均进行了退运出境或妥善处置,有效地防止了放射性扩散。

三、核辐射监测存在的问题

1.口岸核辐射监测标准不完全科学可行,测培训制度未到位。

2.对哪些出入境货物要求做核辐射监测未有明确规定,各口岸监测品种不完全相同,全国各口岸对放射性限制标准理解不同。

3.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使用的核辐射监测仪器设备良莠不齐。

4.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与海关、环保部门以及海事部门关于核辐射监测工作的沟通不足,应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以做好口岸的核辐射监测工作。

四、对核辐射监测工作的建议

1.应根据各种出入境货物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核辐射检测标准和方法,做到科学可行。加强培训:使从事核辐射测量工作的人员充分认识辐射危害的严重性和核辐射测量工作的严肃性,通过培训使检疫人员掌握监测仪器操作、使用,污染控制和去除技术, 熟练使用和解读个人剂量计等。

2.完善口岸核辐射监测货物目录。做到全国口岸有法可依,统一标准。

3.建议制定相关标准, 统一招标, 统一采购, 统一配备,设备使用期内, 要定期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监督性测量验证, 要建立测量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维修制度。

4.在国家各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持下, 各口岸直属局与地方各相关部门商谈和签订相关协议和责任书,只有在该条件得到满足时, 一线检疫工作才会游刃有余, 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核与辐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国内的发生和发展, 把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 出入境货物放射性监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做好出入境货物的核辐射监测工作, 把核辐射超标的物质拒于国门之外。

参考文献

[1]孙健,宋振乾,姜世明.进口铜矿中放射性的来源与控制.中国检验检疫, 2007年;7月: 19~20卷

[2]李帮军,陈士芹.放射性核素的吸收检测与安全防护.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年;4月: 119~122卷

放射源的危害篇6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放射性;危害;检测

中图分类号:TQ17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装饰装修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材料未经检验就直接使用,从而导致很多带有放射性的材料被用于室内,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所以,必须要控制装饰装修材料的质量,保证室内居住人员的健康。

二、放射性的定义及来源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类:外照射指天然辐射源和人为辐射源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β、γ射线对人体的直接照射,主要由γ射线造成;内照射指存在于空气、食品和饮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内部而形成的照射。

放射性污染物质来源于自然界和人工制造两个方面。

1、天然放射性来源

(一)宇宙射线由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

(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2、人为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一)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二)核工业;

(三)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对放射性核素的应用;

(四)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三、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放射性的危害

随着人们对居室装修美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多的新型装修材料,以及人们家庭装饰和建筑材料款式多样、色彩美观的石材、陶瓷、墙体材料等新产晶层出不穷,由于放射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界,广泛存在于各种放射性物质,用于生产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原材料绝大部分都取自天然的土壤、岩石、矿石等,由于这些材料的地质历史和形成条件的不同,或多或少存在着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物质含有镭-226、钍-232、钾-40等放射性元素,它们在衰变过程中,不断放出a,B和Y粒子。这些天然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体内辐射;二是体外辐射。体内辐射是指放射性衰变产生氡气,钍衰变成镭,镭衰变成氡,即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伴随着释放出o,B和Y粒子的同时,又产生1种新的放射性核素―无色气体氡,人们吸入人体后释放出a,B和y粒子,使得人体周围组织或器官的细胞基本分子结构产生电离,破坏细胞基本分子结构,造成人体的内照射。体外辐射是指具有强穿透能力Y射线从人体外照射后作用予人体的伤害。

自然界中放射性核素的射线粒子的能量、辐射的类型以及存留餐等都有所不同,而危害最火的是镭-226、钍-232和钾-40,此三种核素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其中,对人体产生外辐射问题主要是钍一232和钾-40带来的危害;而放射性核素镭-226,一方面放射出高能量的Y射线,产生外辐射危害,另一方面镭-226衰变后可产生氡(222Rn)气体,从而导致人体的内辐射危害。这些放射性物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和伤害,放射性物质容易被人们呼吸吸入,或者通过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人体的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而被人体机体所吸收,使人体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的病症有:头昏失眠、皮肤发红、白血病、呕吐、溃疡、出血、脱发、腹泻等,有时会增加遗传性病变、畸变、癌症的发生率,甚至影响几代人的身体健康。

四、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放射性的检测方法

1、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分类

由于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存在着放射性元素,我国有关部门对此非常重视,特地颁布了国家强制性标准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索限量》,该标准中对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按照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水平,将装饰装修材料分为A类、B类、C类三类(见表1)。

2、放射性的试验方法

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中也规定了使用低本底多道Y能谱仪对建筑材料放射性水乎进行检测。

检测时,随机抽取每份不少于2kg的两份样品,一份样品作为检验样品,另一份封存作为各份样品。将检验样品破碎成小块(可使用颚式破碎机将样品破碎成小样),放入密封式化验制样粉碎机中研磨成粉末状,然后使用0.16mm的方孔筛筛析,取其粒径不大于0.16mm的筛下物。将筛下物放入与检测仪器标定时使用的0.1g,盖上盖子密封(可使用胶带封住盖子的缝隙,以保证密封),然后放在与检测条件同样的环境条件中放置待测。当检验样品中天然放射性衰变链基本达到平衡后,在与检测仪器计量时同样的环境条件下,采用低本底多道y能谱仪对试样进行镭-226、钍-232和钾-40比活度的测量。经测定一定时间后,通过WinNa1分析软件,分析计算出该样品的放射性水平,得到该样品的内照射指数(Ira)和外照射指数(Ire)。

该检测方法测定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中镭-226、钍-232和钾-40的含量是基于这三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原始y谱的差异性。低本底多道Y能谱仪的高能区(大于500KEY)能够明最区分原始y射线主要特征峰(全能峰)。不同的放射性核索衰变产生的Y射线有不同的特征能量,如钾为1.298MeV,钍为2.868MeV,镭为2.085MeV。因此可以利用镭-226、钍-232和钾-40的Y射线强度,通过计算出镭-226、钍-232和钾-4O的含量。

五、装饰装修设计中环保材料的应用1、装修类涂料在当前的室内装修设计中,装修涂料的运用仍比较广泛。装修涂料可分为木器装修漆和内、外墙涂料。但由于装修涂料的品牌较多,质量难以控制,导致大量劣质装修涂料的出现。有些劣质内墙涂料甲醛含量超标,还含有一定量的甲苯、二甲苯、氨和铅等;醇酸色漆中铅铬的含量超标最甚,其次是苯、甲苯和二甲苯。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漆含有VOC、苯类溶剂和游离TDI等,对大气污染和人类健康均有影响。水性涂料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具有无污染、无毒害的特点,已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水性涂料是以丙烯酸酯类乳液为基础的水性涂料。它具有以下环保性能:无毒害、无污染,环境协调性好;耐水性和抗污染性良好;耐老化,使用寿命长;高硬度、高强度,粘接牢度和光泽度良好;运用范围广。2、壁纸、墙布在装修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墙面装修材料。它的图案变化多,色彩丰富,通过印刷、压花、发泡等工艺手段可仿制出许多传统材料外观,常见的种类有:纸基壁纸、塑料壁纸、纺织纤维壁纸、天然材料面壁纸。壁纸、墙布中的增塑剂对环境的危害是值得注意的。近几年来国外环保健康墙纸、无增塑剂的塑料制品等环保型装修装修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和运用,受到了高度评价和欢迎。“防霉壁纸”就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经过化学处理,排除了壁纸在空气潮湿或内外温差较大而出现的发霉、起泡、滋生霉菌等现象。又如由日本研制而成的“调湿墙体”有自动调节湿度的功能。当空气潮湿时,墙体可以吸进水分,而空气过分干燥时,墙体又可散发水汽,使人感到格外舒适。再如美国科学家设计的“除倦地板”,经过特殊处理,人们在这种地板上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曲张,人居身于此环境中疲劳程度可以得到消除或减轻。3、木质类装修板装修板分为难燃木质装修板与木质吸声装修板。难燃木质装修板:耐受高温比普通木板强一倍的新型防火材料,据公安消防部门测试,该板材的阻燃标准达到国家B1级,性能优于其它防火木板,即使投入火中亦不会燃烧,而只是慢慢碳化。木质吸声装修板:不仅具有传统装修板隔热、防火、防尘、质轻、不改性、不腐烂等特点,更具吸声效果佳、强度高、装饰性好、施工方便、环保性能优的特点。产品主要使用在商务办公区、多功能厅、会议厅、演播厅、影剧院、音乐厅、酒店、高级别墅或家居生活等场所。按木质板的材质可将其分为天然木质装修板和人造木质装修板两类。天然木质装修板有天然木质花纹,其纹理图案自然、变异性大、无规则,真实感和立体感强,用于装修时比较受广大客户的欢迎;人造木质装修板的纹理通直、有规则,真实感和立体感相对差一些,但由于其表面较耐磨、耐清洗、不怕水、价格低廉,因此人造木质装修板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放射性材料对人体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在选用材料之前对材料进行发射型的检验工作,从而确保使用的材料是环保无放射性的。

【参考文献】

放射源的危害篇7

1雷电对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工作造成的危害

通过对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遭受到雷击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可知,变化梯度高和幅值偏大都会给高山发射台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危害。针对雷电特性,其对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工作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直击雷危害。直击雷出现时,会导致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出现严重的热效应及剧烈电现象,给机房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第二,雷电效应危害。雷电效应危害主要是指雷电流在传递过程中,导致电子设备和机电设备遭到严重的危害,给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三,雷电电磁脉冲危害。目前,我国大多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智能播出系统,该系统内部含有大量的集成电路及固态元器件,智能播出系统自身的抗电磁脉冲干扰能力较差,一旦遭受到雷击,就会释放大量的电磁脉冲,导致这些设备受到严重摧毁,有些设备甚至不能再正常运行,严重阻碍了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正常工作[1]。

2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措施

2.1建筑物内外部防雷措施。建筑物内部防雷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运用电位连接的方式,将接地修图与各项措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些设备大多属于金属外壳设备,金属外壳设备主要包括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管线桥架和建筑物的金属架等,有接地、不接地之分,大多数设备都是不带电的。在对建筑物内部进行防雷时,通常是使用电位连接防雷措施,该项防雷措施的使用,消除了防雷空间内部各项物体电位差,机房接地网建设需要加大对宽铜皮的使用,将宽铜皮与室外建立好连接,建造出多个连接点,为等电位的运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弱雷击对广播电台发射机房造成的严重侵害。避雷针是建筑外部常采用的一类雷电防护措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将导电性能与避雷针有机联系在一起,对提升防护直雷击防护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将雷电迅速导入大地中,有效避免了雷电对广播电视发射机房造成的危害。但是,在实际的防雷过程中,需要将发射台电阻量控制在4Ω以内,避免电磁干扰的产生,使其他设备与发射机工作地点的接地出现分开现象[2]。2.2接收和发射天线防雷措施。接收天线自身具有一定的防雷效果,为了提升防雷质量,需要加大对避雷针的应用力度,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目前避雷针设施的保护需求及避雷针应用的实地条件,保障设施的保护质量,起到防雷效果。接收和发射天线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要将避雷针放置到高于天线顶部的位置,将水平距离控制在大于3m,及时做好接地处理工作,提升接收天线防雷效果。在利用发射天线进行防雷时,同样也需要采取避雷针防雷措施,将避雷针安装在发射塔尖位置,在带电云层接近发射塔时,要充分运用避雷针的放电措施来开展防雷工作,将发射塔上避雷针的长度控制在2~3m,将发射塔的直径距离控制在25~40mm。为了提升避雷效果,需要在避雷针的表面镀上一层镍锌防护层,在尖端位置镀上一层银,有助于提升发射天线的防雷效果[3]。2.3供电线路防雷措施。在供电线路防雷中,需要加大对供电线路两端的应用力度,在线路两端安装防雷变压器,给强电压造成严重的冲击,对提升供电线路防护效果、避免遭受严重的雷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需要在桅杆上安装避雷针,将避雷针架设在空线的两端位置,需要将避雷针和钢绞线焊接在一起,对提升导电性能及导电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将导线的一端埋入到深1.5m的地方,该项防雷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防雷效果,为了降低接地电阻的阻值,减弱对供电线路雷击造成的危害,需要在避雷针接地周围增加降阻剂[4]。2.4设备接地防雷措施。地线在设备接地防雷措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地线对提升广播电视发射机使用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是将雷电所产生的电流引入大地导线中,电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电或电压过高等情况,电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地线而进入大地。可见,地线在电路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加大对屏蔽和接地这两种措施的应用力度,有效避免遭受雷电电磁的严重干扰,对提升接地线路安全防护效果,提升接地线路的防雷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接地电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接地作为电路内部的一项重要电位参考点,需要加大对参考点进行测量,来实现对其他电位的测量。同时,接地也可被称作是电流的一个回归路径,能够与大地建立有形的连接,具有良好的连接效果,对提升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质量,提升发射设备的合理分类具有重要作用。2.5电源防雷措施。电源作为广播电视发射机房中的重要设备,一旦电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将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危害。为了避免雷电遭受到严重的危害,需要加大对电源避雷器的应用力度,发挥电源避雷器的效用。在设备终端安装jangle隔离变压器,有效防止雷电在通过时对广播电视发射机设备造成严重损害,在防雷区安装避雷针,使架空地线长度小于1000m,在进电站处安装避雷针,严格按照电力系统的运行规范,对线路接地位置进行合理设置[5]。

3结语

防雷工作作为高山发射机房雷电防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防雷措施直接关系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做好防雷工作,要求了解机房及发射台的具体情况,了解内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对系统进行精心合理部署,降低雷击的危害,确保发射台工作的稳定性,提升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防雷效果。

作者:饶茂林 饶铖 单位:1.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七六一台 2.贵阳新地标城市规划勘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华.论高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J].西部广播电视,2015(21):211.

[2]李俊业.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探讨[J].科技传播,2014(24):122,126.

[3]王宏飞.广播电视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J].西部广播电视,2015(8):232.

放射源的危害篇8

关键词: 石材 放射性

一、石材的放射性

石材的放射性是指由于石材含有放射性元素而不断地向其周边的环境放射出射线及有放射性的气体。石材的放射性一般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二种,外照射主要是由于铀、镭、钍等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内照射是由于镭在放射过程中衰变后变成一种叫氡的气体,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伤害,但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有危害性。

二、石材放射性的国家分类标准国家根据装饰材料的不同的放射性水平把它划分为三类:A类装饰材料 装修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Ra≤1.0; Iγ≤1.3 要求的为A类装饰材料。A类装饰材料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B类装饰材料 不满足A类装饰材料要求但同时满足IRa≤1.3;Iγ≤1.9要求的为B类装修材料。B类装修材料不可用于Ⅰ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仅可用于Ⅰ类民用建筑的外饰面及其他一切建筑物的内、外饰面。

C类装饰材料 不满足A、B类装饰材料要求但满足IRa≤2.8要求的C类装修材料只可用于建筑的外饰面及室外其他用途;IRa≥2.8只可用于碑石、海堤、桥墩等人类很少涉及到的地方。

注:Ⅰ类民用建筑:如住宅、老年公寓、托儿所、医院和学校等。

Ⅱ类民用建筑:如商场、体育场、书店、宾馆、办公楼、图书馆、文化娱乐场所、展览馆和公共交通等候室等。

三、石材放射性的危害

石材放射性的危害:一方面大剂量的射线它会增加诱导人体的细胞发生癌变的机率;另一方面大剂量的射线它会直接杀伤人体细胞,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

四、石材放射性危害的解决方法

1.石材还没有安装的,在购买石材装饰材料时一定要索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分析测试资格认证的“CMA放射性分析测试证书”及产品的适用范围,并仔细核对是否就是自已购买的该石材的测试证书,按国家标准规定的适用范围购买使用。

2.对于石材已安装的,如果不慎误将"超A类"产品装修在家庭居室内,则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是清除辐射物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转贴于

五、正确看待石材的放射性

1、无论是各类岩石(天然石材)中,还是土壤和海水中,普遍都存在不同数量的(但都是微量或很微量的)放射性元素。自然界天然存在的低浓度的放射性辐射不但不会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已经是自然界平衡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类和一切生命已经完全适应了这样平衡系统的生存环境。

2、大理石类、绝大多数的板石类、暗色系列(包括黑色、兰色、暗色中的绿色)和灰色系列的花岗岩类,其总体放射性辐射强度都在A类产品范围内,但若有条件的话都应进行检测后使用。

3、放射性超标的石材多为:鲜艳红色系列、鲜艳绿色系列及花斑系列的花岗石,这些石材须检测后使用。但这些超标的石材的比例是极少数的。

4、石材放射性的来源主要与岩浆形成过程有关,与其材料取自的矿山有关,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而与其颜色无直接的关系,因而无法直接从石材的颜色区分其放射性的高低,同一品种的石材因其矿点、矿层、产地的不同其放射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检测后使用是最稳妥、最安全的做法。

5、石材的放射性并非造成室内污染唯一来源,这是因为:

①、土壤中存在的氡气总是不断地向外微量释放,因此平房、楼房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内氡气含量相对偏高;

②、使用煤灰渣浇制成的墙体砖中,其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有时比有某种特殊矿物的花岗岩放射性含量还要高

③、室内装修中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的涂料、装修材料中,都会不断地释放出一些有害的气体,其中尤其是甲醛和苯类对人体伤害最大;

放射源的危害篇9

【关键词】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修复

0. 前言

放射性核素是能够发出射线并释放出能量的元素,在19世纪被居里夫人首先发现。经过一百年的时间,现在放射性核素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化工、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促进了社会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发展。但是,放射性元素在为人类服务同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也产生了一些危害,尤其是放射性物质对农业土壤的污染,已经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土壤是农业的基础,从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土壤受到放射性污染之后,放射性元素经由物质循环,也会进入到空气、河流,植物中,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危害。

1. 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源

在进行核试验时,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核元素释放到外部环境中,这些被释放出来的核元素便是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核电站或者核能武器发生意外事故而致使核能外泄,都会造成大范围的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并且这些放射性物质会长久存留在土壤中,很难治理。而且核子试爆和核化工所排放的废弃物中也会含有一些核物质,这也是农业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之一。铀是天然的放射性物质,是核燃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多物质中都含有铀,并且含量很高,例如某些砂岩、水、煤、石油等物质,在开采、使用这些物质的时候,也会有部分铀流失到土壤中去,造成土壤放射性污染。此外,有些医疗放射性物质也有可能因为意外或者随着医院排放的废物而流入到土壤到中去;有些化肥中也含有放射性物质,如磷肥,因为其原料磷矿石就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质,这些化肥洒到农田里就会造成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

2. 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现状

(1)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导致了农业生态系统紊乱

土壤遭受放射性污染之后,放射性物质会随着生态循环进入到生物体内,随着放射性物质的积累增加,生物体会所受到的放射性辐射也会随之增加,这会造成生物发生突变甚至死亡。少量的放射性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在:生物物种发生突变,导致生态系统间的正常替生变化;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生变异,导致土壤的分解功能发生变化,还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会下降;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也转移到农产品中去,造成农产品的放射性增强,引发食品安全危机;物质循环会使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流入到大气和河流中,造成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扩大。大量的放射性辐射会给生物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土壤放射性污染导致土壤中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发生变化

一个生物群落里,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合作、共栖、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形式,所以土壤中的各类生物的生存相互影响、彼此息息相关。不同种类的生物对于土壤的放射性污染适应能力不同,有些种类的生物在较低的放射性辐射之下就会发生变异甚至死亡,而有些生物种类可以在较高的放射性辐射下保持不变。而且,由于物种间相互影响,所以当土壤中的一些物种发生变化时,土壤中其他的物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引起生物群落的变化。此外,土壤中的生物种群也会发生变化,如种群内的性别比例发生变化、年龄组成发生变化等。

(3)土壤放射性污染物对人体造成了极大危害

土壤在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之后,人体受到的外部放射性辐射增加,而且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呼吸、食物等进入到人体中,并在人体体内留存积累下来,使人体内的放射性辐射也增加。放射性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巨大,导致人体毛发脱落、贫血、白细胞减少、出现肿瘤甚至癌变等。

3. 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生物修复

由上文分析可知,农业土壤的放射性污染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并且农业土壤一旦受到放射性污染,这种污染就会长期存在,因为土壤自身对放射性物质的分解及其缓慢。所以,土壤放射性污染的治理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处理农业土壤的放射性污染时,也可以选择化学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成本高昂、设备技术要求高,所以适用性不强,但是处理放射性污染较严重的土壤时必须采用这种方式。对于一般的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都可以采用生物修复的方式。

(1)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指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内、阻挡部分放射性辐射以及阻碍放射性物质的传播。植物通过根系或者枝叶将土壤中的部分放射性物质吸收进植物体内,从而土壤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就减少了,并且不同的植物,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不同,要选择植株较高的物种。植物密集的枝叶也可以阻挡放射性辐射并粘附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颗粒,所以要选择高复集性的植物种类。

最常用、效果最好的植物修复技术是在放射性物质被植物吸收或者萃取到其地上部位的时候就收割掉、并进行处理。此外,植物修复技术也包括植物蒸发技术和植物固化技术,前者是指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放射性物质蒸发进入空气中,后者是指将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固定在制定位置,但是这两种技术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将放射性物质处理掉。

(2)微生物修复

有些种类的微生物可以吸收或吸附并分解放射性污染物,所以微生物修复也是处理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的方法之一。微生物虽然很“微小”,但是它们单位质量下的表体面积很大,并且微生物的数量巨大,所以采用微生物修复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土壤的放射性污染问题。但是,微生物修复方法容易造成土壤变质从而使土壤遭受其他污染。

4. 结束语

农业是人类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土壤遭到放射性污染,对于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都会造成巨大危害。所以,我们要重视农业土壤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分析、治理方法研究。在修复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农业土壤时,要综合考虑可操作性、经济成本、治理效果等因素,尽量采用操作简单、适用性强、成本低、治理效果较好的生物修复方法。但是,生物修复方法也存在有缺陷,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改正。

参考文献:

放射源的危害篇10

关键词:消防部队;核与辐射;辐射防护;核突发事故;放射突发事故;核恐怖事件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146-02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我国核电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放射性物质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截止到2011年,我国已经有6个投入运营的核电站、12个在建的核电站、25个筹建中的核电站;辐射与同位素技术在食品加工、消毒灭菌、无损探伤、物件在线检测、医学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形成较大市场规模;医用加速器及医用影像设备已经形成标准化系列产品;医用微型反应堆技术已经成熟并即将投放市场;等离子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环保、化工及加工制造业;核电发展除直接带动核燃料产业链外,还带动了相关的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仪器仪表业等。如此大规模的核技术应用,必然导致核辐射事故发生几率逐渐增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如此严峻的核与辐射形势,作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主力军的公安消防队伍如何面对这种挑战,如何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突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课题。

1 核与辐射事故的特点

1.1 危害性大

人体组织吸收辐射后,除了与组织烧伤有关的并发症外,白细胞的破坏会使受到辐射的人失去免疫力;辐射会对遗传密码造成影响,突变的生殖细胞有可能把畸形染色体遗传给后代;如果在怀孕期间受到辐射,胎儿某些细胞的染色体就会受到伤害,有产生畸形胎儿的危险。

1.2 隐蔽性强

核事故的危害主要是由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的辐射照射引起的,而辐射无色、无嗅、无味,听不见、摸不着,这些放射性物质只有借助专门的仪器才能够检测得到,直接影响到人们采取防护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放射性伤害后果可能在受照几小时、几天、几星期,甚至几年后表现出来,所以它的破坏作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1.3 社会影响大

通过国外发生的几次重大核事故对公众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其所致后果的综合分析,充分证明核事故对人群的社会心理影响很大,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由它造成的公众社会心理影响所引起的健康危害和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损失,远比核辐射所致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要大。核与辐射事故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破坏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造成社会混乱,对政治方面及国家政权造成严重的冲击和破坏,造成重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2 核与辐射事故的类型

2.1 核突发事故

核突发事故是指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如铀富集设施,铀、钚加工厂与燃料制造设施、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厂,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等)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公众受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亦即为核泄漏事故。

2.2 放射突发事故

放射突发事故包括,由于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使放射源丧失屏障,导致工作人员或公众受到意外照射;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泄漏、外溢或释放,使人员和环境受到污染及人员受照;放射源或放射性同位素被误放、丢失或被盗,捡拾或盗窃放射源者将装源容器拆卸,使放射源失去屏障,造成其本人和他人受照。

2.3 核恐怖事件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跌宕起伏,我国在谋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矛盾亦纷至沓来,接踵出现。因此,在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我国近年来各种恐怖事件也明显增加,有可能通过制造放射性扩散装置、袭击核设施、制造核武器的方式制造恐怖事件,可以说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其危害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我们应当做好防范和处置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准备。

3 核与辐射事故处置中的防护

3.1 辐射防护的目的

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救援人员及公众的健康。辐射防护的出发点是,确定性效应是有阈的,应避免发生,而随机性效应是无阈的,要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可以说,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3.2 辐射防护的原则

3.2.1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原则。在进行涉及辐射的任何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先权衡其利弊得失,只有当这一实践活动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远远小于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时,才能认为具有值得进行的正当理由;反之,不应该采取这种实践。

3.2.2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也称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原则,即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辐射照射都应该保持在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但是过于要求低的辐射,必将提高防护费用,而带来好处的只不过把已经很低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再降低一点,这样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从最优化原则出发,应该这样选择,首先把辐射降低到一点水平以下,然后在有可能做到的情况下把必须的照射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一直到为降低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花费的代价抵不上因减少危害所带来的好处为止。

3.3 辐射防护方法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外照射是体外的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主要是γ射线的照射。内照射是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而造成的照射,主要是食入、吸入或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的α核素和β核素。照射方式不同,其防护方法也不同。

3.4 辐射防护装备

核辐射的危害巨大,因此在处置此类事故时我们应进行严格的防护。对于处于安全区域的救援人员以及疏散出来的群众,可以佩戴防尘口罩防止吸入放射性粉尘;对于处于轻危区的救援人员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口罩、护目镜、轻型防化服、铅服等,防止放射性粉尘从呼吸道、眼睛、皮肤进入人体内;对于处于重危区参与事故处置的人员应着空气呼吸器、铅服、全套防核服、核生化防护服等防护装备。

4 核与辐射的监测

消防部队到场处置核与辐射事故时,首先要进行侦察,通过询问知情人员,了解放射源的性质、用途、事故原因以及现场周围单位情况等,成立侦察小组,做好充分的个人防护,携带相应的仪器,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深入现场侦察情况。

5 结语

面对日趋繁重的应急救援任务,作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消防部队,需制订核与辐射事故有效的应对处置程序,加强核与辐射应急救援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核辐射救援装备的配备,完善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处置预案,开展相应的专业训练及演练,提高处置核生化恐怖事件的组织指挥水平和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自强,陈竹舟,叶长青.核和辐射恐怖事件后果的防护及其防范[J].核科学与工程,2005,25(1):1-13.

[2] 王善强.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及其应对策略[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4,24(1):97-103.

[3] 陈肖华,聂岁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J].军事医学,2011,35(3):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