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1:55:27

放射

放射范文篇1

20*年*市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

一、检查对象和内容

(一)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医疗机构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放射诊疗许可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办理情况进行检查。

(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放射防护)。

检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放射防护)机构、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机构、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机构以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获得资质后是否按照资质认证范围开展工作,所出具的技术报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技术人员是否具备执业能力,仪器、设备是否满足工作要求,有关档案是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等。

二、组织分工

(一)市卫生监督所负责市直管医疗机构中开展放射诊断、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医疗机构以及各县(市)、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放射防护)的监督检查。

(二)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省、市直管放射工作单位除外)开展放射诊断、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医疗卫生单位的监督检查。

三、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根据*市20*年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结合本地职业病危害实际,制订实施方案,突出重点,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对2007年重点监督检查中已查处单位的整改情况要进行监督抽查。

(二)各县(市)、区卫生局在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工作中,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程序进行。同时,结合奥运保障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指导,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三)各县(市)、区卫生局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重大案件及时上报市卫生局监督处。

(四)各县(市)、区卫生局要认真收集、整理本地区查处的典型和重大案件,于20*年10月20日前,将本辖区监督检查工作的书面总结、汇总表以及典型案件材料(均含电子版)全部上报市卫生监督所;市卫生监督所汇总各县(市)、区材料后,于10月25日前上报市卫生局监督处。

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联系人、电话及电子邮箱:

*

1.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

2-1.放射诊疗工作监督检查处罚情况汇总表

2-2.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监督检查处罚情况一览表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放射防护)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

一、检查对象:

(一)以辖区内存在粉尘、石棉、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的中小企业为重点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

(二)对存在粉尘、石棉、有机溶剂的企业定期组织开展对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三)对辖区内用人单位2007年度(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立项的所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审核、审查、验收情况的检查。

(四)对全市范围内所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法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二、检查内容

(一)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情况检查,包括辖区内存在各种粉尘、有机溶剂、石棉等职业病危害企业总数、检查企业数、职工总数、接害人数等。

(二)健康监护情况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体检以及应急体检、现有职业病人数和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应体检人数和实际体检人数,职业病人数和健康监护档案建立情况等。

(三)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卫生审核、审查和验收情况的检查,包括项目的名称、投资概算、所属行业、核准或审批的部门,建设项目总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项目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数,应进行卫生审核、审查、验收项目数,已进行卫生审核、审查、验收项目数等。

(四)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情况的检查,包括资质、技术人员是否具备执业能力、设备情况、工作质量控制体系运行情况、具体工作量、有关档案是否健全、是否依法开展工作,有无超出认证范围开展工作等。

三、检查方法

(一)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及有害物质检测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可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档案、填写调查表、询问劳动者等方式完成。

(二)辖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立项、职业病危害评价、卫生审核、审查及竣工验收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可通过政府年度计划工作会议、经济计划部门、现场检查确认等途径进行收集统计。

(三)市卫生局将在第三季度适时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对监督检查工作实施重点督查。

四、组织分工

(一)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对本辖区内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监测以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市卫生监督所负责组织实施对各县(市)、区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并负责全市检查结果的汇总。

五、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20*年*市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要求,结合本地职业病危害实际,制订具体实施计划,突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对2007年重点监督检查中已查处单位的整改情况要进行监督抽查。并及时汇总、分析本辖区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必要的督导和抽查。

(二)各县(市)、区在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工作中,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程序进行。同时,结合奥运保障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指导,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三)各县(市)、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对辖区重点职业危害企业的监督检查。

(四)市卫生监督所要于6月18日前完成对各县(市)、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同时将检查结果汇总上报市卫生局监督处。

放射范文篇2

当然还有许多缺乏,以上几点是这一年来的主要收获。特别是医疗上,放射诊断水平还有待提高,出现过漏诊与误诊的情况,通过认真分析,吸取教训,以后的工作中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多看、多问、多记”尽量防止医疗过失,尽职尽责,做好一名放射诊断医生。

这一年里,2011年即将过去。院领导的关怀教育下、科主任的指导关心下、同事们协助支持下,很快适应并进入了医生这个新的角色,很好的完成了这一年的任务。这个过程中,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提高。

一、医院组织了许多集体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政治思想方面:来到医院的一年多来。坚持每次大会到位并做学习笔记,科里,以毛主任为代表的党员们个个以身作则,不只在工作中给我指导,还在生活中给我协助,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激励我向党组织靠拢,放射科党支部的鼓励下,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只是一个有理论知识的医学生,工作勤务方面:一年前。来到放射科,科室同事们非常关心我生长,给予我很大帮助,使我很快适应了放射科的工作,走上了工作岗位。毛主任坚持每天早交班带领我读片并要求我对疑难杂症及典型病例做好统计工作,让我积累了经验;辛主任亲手指导我做透视、各种造影检查并带我做了两例介入治疗手术,让我掌握了基本影像检查以及影像诊断和治疗技术,基本达到影像诊断医师的要求。医院作为空降兵十五军的保证单位成立了空降医疗队,作为医院的生力军,参与了去年2个月的空降兵伞降技术训练和今年4个月的空降兵后装“两成一力”演练,平安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为医院争了光。

三、对放射诊断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学习方面:毛主任、辛主任的指导下。结合实践巩固和加深理论的学习,辛主任还督促我学习《中华放射学杂志》积累影像资料,并要求我学习钻研影像诊断技术。今年我对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进行了复习与梳理,报名并参加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放射范文篇3

为及时有效地应对我省突发核与放射事故,提高医学应急响应能力,我厅组织制定了《广东省突发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遵照执行。特别是已建或将建核电站的市,务必结合实际,做好各项前期准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核与放射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二○○七年十月三十一日

广东省突发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方针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2.2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家组

2.3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置专业队

2.4医疗救治机构与后备机构

2.5现场医学应急处置指挥部

3.医学应急准备

3.1组织与体系建设和管理

3.2通讯联络保障

3.3相关技术储备

3.4相关物资储备

3.5经费保障

3.6培训与演习

3.7公众宣传教育

4.核事故分级与响应行动

4.1核事故分级

4.2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

4.2.1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行动

4.2.1.1应急待命状态(四级响应)

4.2.1.2厂房应急状态(三级响应)

4.2.1.3场区应急状态(二级响应)

4.2.1.4场外应急状态(一级响应)

5.放射事故分级与响应行动

5.1放射事故分级

5.2放射事故应急响应

5.2.1放射事故应急响应原则

5.2.2放射事故响应程序

6.应急响应的终止

6.1核事故应急终止条件

6.2放射事故应急终止条件

6.3医学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7.后期评估总结

8.附则

9.附录

附录1: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机构图

附录2:省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附录3: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家组

附录4:省、市医疗救治机构与后备机构名单

附录5:省级和具有核电站的市仪器设备基本配备标准

附录6:核与放射事故现场医学救援仪器设备及药物

附录7:核事故医学应急工作流程

附录8:核事故医学应急处理流程

附录9:放射事故的等级划分

附录10: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流程图

附录11: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理流程

附录12:事故应急处理及评估报告(提纲)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应对我省突发的核与放射事故,提高医学应急响应能力,避免或减少因核与放射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促进我省核能和平利用和辐射应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卫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送审稿)、《广东省核应急预案》、《广东省广东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场外应急计划》、《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170-2006)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订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广东省内发生的核电厂和核设施等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工作。

1.4工作方针

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坚持“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国家核应急工作方针。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广东省民用核设施核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核管委”)的统一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核与放射事故,负责做好全省核与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工作。

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相应的核与放射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下,做好本辖区内核与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工作。

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机构包括:省、地级市卫生行政部门分别组建的省级与市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医学应急处置专业队,以及指定的省、市级医疗救治机构和后备机构。根据事故性质和需要设立临时现场医学应急处置指挥部。

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机构见附录1。

2.1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省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见附录2),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核应急工作方针和省应急计划与预案,组织承办省核管委交办的核与放射医学应急工作;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审批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组织指挥、指导、监督、管理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向省级核管委提出医学应急和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和建议;组建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家组、医学应急专业队;指定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疗救治机构和后备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关人员、技术和物资等医学应急准备的保障机制;组织省级医疗卫生力量,对市级核与放射事故应急工作进行支援。

2.2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家组

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家组(见附录3),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特别是已建(或在建、计划建)核与放射设施的地级市,负责组建本市的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家组。

专家组职责是:提供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技术建议;参与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的制定及修订;参与对核与放射防护、救治等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参与核与放射事故后的卫生学评价;参与核与放射事故现场医学应急处置指挥部工作或参与现场处置的指导工作。

2.3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置专业队

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业队,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本市的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置专业队,特别是已建(或在建、计划建)核设施的地级市。专业队人员专业应包括放射医学、核物理、辐射防护、核辐射损伤救治、血液、流行病学及心理辅导等。

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业队由省职业病防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监督所及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院等单位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医疗救治、辐射防护、剂量监测及医学应急信息的报告与相关数据库管理;根据现场剂量估算和临床诊断估算剂量进行合适的医学处理及定期医学跟踪观察;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公众防护建议;负责检查监督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置措施的实施及稳定性碘片的发放、服用及其它卫生监督工作。2.4医疗救治机构与后备机构

省级和已建(或在建、计划建)核与核设施的地级市分别指定1-2间本级医疗机构,同时指定1间医疗机构作为后备机构(见附录4)。指定的医疗机构与后备机构承担核与放射事故的医疗救治任务,与现场医学应急处置专业队衔接,共同完成事故现场救援、伤员分类转送、接收及救治的处置过程。

省职业病防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为指定的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疗救治机构,南方医院为后备机构。

2.5现场医学应急处置指挥部

省和事故发生地的地级市、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故救援需要,设立现场医学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医学处置工作。

2.6市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

各市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的职责是:组织起草各市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组织各市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演习,保证医学应急工作的设备、防护器材和药品等处于良好状态,组织对核与放射事故损伤病人在事故现场的初步医学处理及对严重损伤病人进行现场急救;核电站事故时具体负责对受伤污染人员的现场医疗救护,负责医疗队的组建和派往各定点行政村巡回医疗、心理咨询,将受伤、受污染及生病人员及时送往现场及有关医疗单位进行救护和治疗,对应急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和碘片发送,负责核电站事故场外应急计划区公众(包括撤离安置人员)的健康管理。

3.医学应急准备

3.1组织与体系建设和管理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的组织与体系建设和管理,具体由省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执行。各地级市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与体系建设和管理,并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应急组织机构人员编制。

3.2通讯联络保障

省卫生行政部门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通讯联络指挥系统是省核与放射事故通讯联络指挥系统的一部分,在省核管委的统一配置下,保持与省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各专业技术组及各市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的通讯联络畅通。

3.3相关技术储备

省、市两级的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业队及其相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责,积极研究受照人员的外照射剂量和内照射剂量快速估算方法、快速诊断分类方法、医疗救治技术、饮用水和食品放射性污染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技术条件,尽快完善相关技术储备。增加资金投入,研发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3.4相关物资储备

省、市两级的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业队及其相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责,组织完善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所需仪器设备、药品,并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应当储备并及时更新下列物资:

(1)必备的医疗设备,包括现场检测和医疗救治设备等,省级和具有核电站的市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业队按照国家核辐射医疗救治一类基地配备标准进行配备(见附录5);尚未建核电站的市、县按附录6的辐射应急仪器设备配备。

(2)医学应急药箱及个人防护用品,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配备足够数量并有效的放射损伤防治药物、放射性核素阻吸收和促排药物、污染防护服、带呼吸器的防护面具、带滤膜的防护口罩、防护靴、防护手套等(见附录6);

(3)其它应急设备及物资,包括核辐射应急监测车、担架、救护车等。

3.5经费保障

各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的专项资金由同级核管委统筹安排解决,用于人才培养、应急物资配备与更新、培训与演习,以保障核与放射事故应急情况下医学应急行动能够及时快速启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处置核与放射事故所需的医学应急专项经费,并负责组织落实。定期监督检查经费落实情况。

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经费的补偿按照《广东省核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确实无力全部承担的,可由财政专项经费支持解决。

3.6培训与演习

为提高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省及已建核与核设施的地级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核与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演习,积极参与核管委组织的演习。

3.7公众宣传教育

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公众广泛开展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损伤降到最小,宣传内容包括核辐射的一般知识(包括辐射量等)、核与放射事故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可能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公众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等。注意对核电厂周围居民定期进行心理效应的健康教育,对公众宣传防护措施,指导居民常规防护。

接受省、市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委托,省、市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家组组织编写核与辐射方面的医学应急科普知识和公众心理健康宣传材料。

4.核事故分级与响应行动

4.1核事故分级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广东省核电厂事故应急状态分为四个级别: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场区应急、场外应急。核事故分级及响应级别由省核管委确定,医学应急处置在统一指令下(传真、电话等)协同进行。

4.2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

按照《广东省核应急预案》的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省(地方)核管委下达的指令后,所有相关专业组织、专家组、专业队立即进入相应的应急响应状态,根据响应级别,按照核事故医学应急工作流程(见附录7)进行处置,并实时组织专家组对事件的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省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由省卫生厅、省职业病防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监督所、省第二人民医院协同已建核设施的地级市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有关技术支撑单位承担。

4.2.1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

4.2.1.1应急待命状态(四级响应)

出现可能导致危及核电厂核安全的某些特定情况或者外部事件。省级及市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进入戒备状态,并保持与省核管委及有关部门的联络。

4.2.1.2厂房应急状态(三级响应)

事故后果仅限于核电厂的局部区域,主要在厂房内。省级及各市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做好应急人员、药品、器材、物资和仪器的各项准备工作,集结待命。

省应急医疗救护组带领应急专家医疗队专家到现场待命;市指定医院准备10-20张病床,准备接收来自核电站的伤病员,并将准备情况报告市级医学应急领导小组,分别向市民防办和省医学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通知当地应急医疗救护组事故情况;辐射防护组准备好应急照射剂量测量用的车辆、仪器、个人剂量计、表格、碘片等,立即出发到现场待命。

4.2.1.3场区应急状态(二级响应)

事故后果蔓延至整个场区。省级及市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开设辐射剂量监测点、辐射防护站、医疗救护站、碘片发放点,向周围公众发放碘片及其它应急药品,对公众开展心理咨询。

省应急医疗救护小组派出一名副组长和应急专家医疗队直接到卫生院指定现场处理站,如未经过三级响应,则在二级响应时立即派出;指定医疗机构救护车处于待命状态;市指定医院准备50-100张专用病床,准备接收场外应急人员、核电站及卫生院转送来的伤病员;赴现场人员携带仪表、剂量计、登记表、碘片(应急人员用)等立即赴现场设点,对进入烟羽应急计划区的应急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和发放剂量计,每人派服碘片(一片)并嘱其立即服用,派2名成员携带剂量率仪随巡测队沿巡测线测量工作人员及核电站附近的辐射剂量率;省辐射防护组立即派出队伍携带各种仪表、剂量计、登记表、应急人员用碘片等直接赴或在事故当地控制点,与现场人员一起开展工作;当地卫生院应急医疗救护人员启动,收治常见病伤病员,对怀疑受到辐照的伤病员转送现场处理站作初步处理,对公众做好心理咨询,组织医疗队,准备到所辖烟羽应急计划区域进行巡回医疗。

4.2.1.4场外应急状态(一级响应)

省级及市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省核管委或相应指挥部统一指令下,全面启动应急工作,专业队伍立即赶到现场分组处置。具体处理流程见“核事故医学应急处理流程”(见附录8)。

省应急医疗救护专业组通知指定的广州地区医院做好准备,等候命令,腾出专用病床,一旦市级医院腾出的200张病床住满时立即通知指定的广州地区的医院辟出200张备用病床;市应急医疗救护组赴当地卫生院帮助开设应急医疗救护现场处理站,当地应急医疗队立即赴烟羽应急计划区各定点行政村开展巡回医疗,各医院支援区卫生院的医疗队如尚未组建时立即组建,开赴对口卫生院支援;现场处理站和各医院立即腾出专用房100-200平方米,或搭建临时场地,100-150平方米作为现场处理站工作用房,按岗位划分一条龙流水作业,即登记-测量-去污、洗消及更衣-初步医疗救治-分类-转送;各乡、镇卫生院要积极救治辖区内公众的常见病,遇有疑难和怀疑受到辐射损伤和放射性污染人员时,及时送现场处理站,弄清确实情况,逐级上报,由上级医学应急领导小组委派专家协助处理。

5.放射事故分级与响应行动

5.1放射事故分级

根据放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放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见附录9)。

5.2放射事故应急响应

5.2.1放射事故应急响应原则

按照《广东省核应急预案》的规定,放射事故分级及响应级别由省(地方)核管委确定,医学应急处置在统一指令(传真、电话等)下协同进行。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本级核管委关于放射事故的指令后,实时组织开展医疗救护和辐射防护工作,实施相应应急响应。特别重大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直接指挥下,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开展;重大、较大、一般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分别由省、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挥、组织开展,必要时可请求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援。具体工作按照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流程(见附录10)进行处置,

省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响应由省卫生厅、省职业病防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监督所、省第二人民医院协同事故发生地的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有关技术支撑单位,按照分级响应、属地处理的原则,分别或协同承担。

5.2.2放射事故响应程序

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处理按照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理程序进行(见附录11):

(1)人员救护:对伤病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普通伤病员和轻度放射损伤伤病员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治疗,中、重度放射损伤伤病员送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治疗;

(2)现场辐射监测:开展与人有关的事故现场辐射监测,确定放射性核素种类或射线种类,剂量率大小,为救治放射损伤病人和病情的判定提供剂量依据。

(3)受照剂量估算:对有可能受到超剂量照射的受照人员进行受照剂量估算;

(4)饮用水和食品的控制:对放射性污染事故,采集饮用水和食品等样品进行分析。超出干预水平的水和食品及时提请政府禁止食用。

(5)污染处理:对放射性污染事故,在事故现场设立人员放射性污染洗消站。洗消站配备放射性污染监测仪、放射性物质洗消液等去除污染的设备和用品,受污染人员经初步去污处理后送医院救治。

6.应急响应的终止

6.1核事故响应终止条件

核事故已经得到控制,核电厂已经或即将恢复到安全状态;放射性释放剂量已降至正常运行的规定排放限值之内;人员得到有效救治,采取的放射防护措施可以保证公众免受污染,事故可能引起的长期照射效应降至合理的最低水平。

6.2放射事故响应终止条件

放射事故源项已经消除,放射源受到控制,放射性污染得到清除;人员得到有效救治,未出现新的放射损伤人员且原有伤员病情稳定。

6.3医学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由负责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响应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响应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医学应急响应的建议。核与放射事故的最终响应终止权在省(地方)核管委。应急状态终止后如有需要,应当继续进行人群健康状态追踪和评估工作。

7.后期评估总结

核与放射事故处理结束后,参与处置的各级技术支撑机构根据自身工作内容,在10个工作日内将事故应急处理及评估报告(提纲见附录12)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抄报同级核管委。重大或特别重大核与放射事故的处理及评估报告上报卫生部,抄送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

8.附则

8.1本预案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8.2本预案自之日起实施。

9.附录

附录1: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机构图

附录2:省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附录3: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家组

附录4:省、市医疗救治机构与后备机构名单

附录5:省级和具有核电站的市仪器设备基本配备标准

附录6:核与放射事故现场医学救援仪器设备及药物

附录7:核事故医学应急工作流程

附录8:核事故医学应急处理流程

附录9:放射事故的等级划分

附录10: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流程图

附录11: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理

附录12:事故应急处理及评估报告(提纲)

附录1

省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机构图

广东省核管委

(办公室)

医学应急专家咨询组——医学应急领导小组——市级医学

(办公室)应急组织

广东省核事故医学应急专业组

↓↓↓↓↓↓

医疗救护组放射医学防护组公共医学与传染病防治组碘片发放组食品与饮水监测组心理防护组

附录2

省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人事变动时由该职务相应人员负责)

组长姚志彬厅长广东省卫生厅

副组长黄小玲党组书记、副厅长广东省卫生厅

黄飞副厅长广东省卫生厅

廖新波副厅长广东省卫生厅

成员:吴圣明主任广东省卫生厅办公室

陈祝生处长广东省卫生厅规财处

伍岳琦主任广东省卫生厅应急办

吴少林处长广东省卫生厅医政处

李建中处长广东省卫生厅疾控处

温伟群处长广东省卫生厅卫监处

徐庆锋处长广东省卫生厅科教处

黄汉林院长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张永慧所长广东省卫生监督所

欧景才院长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附录3

省级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专家组

单位组别姓名职称专业

省职业病防治院核事故/放射卫生组杨宇华主任医师放射卫生

省职业病防治院核事故/放射卫生组郭义曹主任技师放射卫生

省卫生监督所核事故/放射卫生组冯瑞林副主任医师放射卫生

省人民医院核事故/放射卫生组唐安戊主任医师核医学

省第二人民医院核事故/放射卫生组王玲主任医师急救(血液)

省信息中心信息情报组李奕明主任信息统计

省健康教育所健康教育与心理防护组汤捷副主任技师健康教育

省医学情报所信息情报组苏焕群编审医学信息

中山大学核事故/放射卫生组刘长征教授核医学

中山大学附一院核事故/放射卫生组胡平副教授核医学

南方医科大学核事故/放射卫生组丁振华教授放射医学

南方医科大学核事故/放射卫生组邹飞教授放射医学

南方医科大学健康教育与心理防护组解亚宁教授医学心理学

南方医院核事故/放射卫生组王全师教授核医学

广州市疾控中心核事故/放射卫生组张林副主任技师放射卫生

附录4

省、市医疗救治机构及后备机构

单位地址值班电话

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海康街68号020-84198181

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一号大院020-89168222

南方医院广州市广州大道北路1838号13076876416

附录5

省级和具有核电站的市仪器设备基本配备标准

序号设备名称需求数量

1γ能谱仪1

2α、β测量仪1

3全身测量仪1

4液体闪烁测量仪1

5放射性去污装置1

6血球分析仪1

7生化分析仪1

8染色体分析仪2

9个人防护服60

10数字式个人剂量仪50

11个人剂量报警仪50

12个人剂量测量系统1

13辐射巡测仪2

14表面污染仪2

15野外γ谱仪1

16中子周围剂量当量仪1

17人员去污设备2

18除颤仪1

19现场急救器械5

20辐射应急专用车2

附录6

核与放射事故现场医学救援仪器设备及药物

类别仪器设备

序号名称序号名称

(一)医学应急装备1外科器械

2输血装置

3一次性注射器

4血细胞计数器

5显微镜

6制作血液涂片的设备

7收集和储藏生物样品(血液、尿等)的容器

8穿刺箱

9救护面罩

10心脏除颤器,电池和充电器

11急救箱(1)止痛剂

(2)强心剂

(3)抗低血压和抗高血压药物

(4)止吐剂

(5)抗生素

(6)利尿剂

(7)局部抗生素药膏

(8)生理盐水

(9)抗放药物

(二)辐射应急

监测仪器1辐射巡测仪

2α、β或γ表面污染监测仪

3中子当量仪

(三)个人防护设备1自读式剂量计

2累积剂量计

3防护服

4防护靴

5线手套

6塑料手套

7橡胶手套

(四)现场去污箱15%的氢氧化钠溶液

25%的NaHS03

30.1md/L的H2S04

4饱和高锰酸钾溶液

50.1mol/L的HCl溶液

6去除污染伤口和皮肤的消毒剂

7外科棉签

8鼻拭棉签

9遮蔽胶带

10标记笔

11刷子

12石蜡纱布敷料

13拖把

14指甲刷

15鼻腔导液管

16头发剪子、刮胡刀、肥皂和刷子

17清洁剂

(五)普通装备1可调频率的便携式无线电

2移动电话

3PC-笔记本

4备用电池

5塑料布

6外科服

7床单和毯子

8便携式担架

9不同规格的塑料袋

10不同规格的塑料带子

11标签和带粘胶的标签

12医学信息表格

13意外受照病人(或人员)表格

14帘子

15废物袋

16后勤保障供应给品

17装运箱

18手电筒

19辐射警示标志

20识别标记

21辅助资料(1)操作手册

(2)程序文件

(3)病人运输报告表格

(4)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联系目录

(六)其他装备1移动医院

2帐篷

3供暖装置

4空塑料容器(容积20—30L)

5应急救援装备车

6救护车

类别药物

序号名称简介

外照射损伤防治药物1“500”针剂剂型:混悬油针剂,10mg/ml,每支1ml,药物及制剂性质稳定。

作用:减轻射线对造血系统的损伤,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主要用于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防治。

推荐用法:预防性应用时,以照前6天内一次肌注10mg效果较好;治疗应用时,可于照后1天内尽早肌注10mg。

副作用:用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乳房胀痛或硬结,月经失调,前者不经治疗可消失,后者可纠正。

注意事项: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

2“523”片剂型:白色片剂,每片含“523”5mg。

作用:升高白细胞,改善照后造血功能,减轻白细胞下降程度,主要用于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预防或治疗。

推荐用法:预防急性放射病时,可于照前2天至照前即刻一次口服“523”30mg,治疗急性放射病时,在照后1天内尽早口服本药30mg;照前预防和照后治疗联合应用时,可在照前2天至照前即刻口服本药20mg,照后1天内再服10mg。

副作用:同“500”,但表现较轻。

注意事项:本药口服后消除缓慢,多次给药可有蓄积作用,故一个月内用药不宜超过30mg二次。

3“408”片剂型:本品为中药提取物制剂,糖衣片,每片100mg

作用:改善造血功能,使受照的骨髓细胞加快成熟和释放,主要用于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推荐用法:受照当天一次口服本药300mg,每隔2~3日口服一次300mg,用药次数以3—5次为宜。

副作用:本药无明显副作用。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防治药物1碘化钾剂型:白色片剂,每片含碘化钾100mg,避光密封保存。

作用:口服后碘化钾中的稳定性碘进入甲状腺内达到饱和、抑制和阻断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减少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蓄积,降低甲状腺受照剂量。

推荐用法:在可能受到放射性碘内污染前或内污染后,应及时口服本品一次100mg(1片),最迟不宜超过内污染后4小时。在持续摄人放射性碘的情况下,可于第二天继续应用本品100mg,每天2次;第3天口服一次,每次200mg;第4天起每两天口服一次,每次200mg;用药总量不宜超过1g。

副作用:本品无明显副作用,但对碘过敏者不宜使用,对孕妇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

注意事项:本品应密封、避光、防潮保存,以防失效。

2裂叶马尾藻褐藻酸钠剂型:本品是从裂叶马尾藻提取的褐藻酸钠,呈淡黄色粉末状,临用前配成2%褐藻酸钠糖浆使用。

作用:本晶口服后在胃肠道内基本不被吸收,它与摄人的放射性锶作用后,形成褐藻酸锶盐,随粪便排出。体外实验表明,它也可与Ba、Ra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主要用于意外摄入大量放射性Sr、Ba、Ra等核素时,或在上述放射性核素严重污染的环境中停留或作业的人员的防护。

推荐用法:经口摄人放射性锶者,应即刻服用2%褐藻酸钠糖浆500ml,超过4小时服用,效果不明显;意外吸入放射性锶等核素后,可采用分次服药的方法,每2—3小时1次,每次2—3g,每天总量不超过12g,连用3-5天。

副作用:按上述方法给药,未见副作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少食富锶的食物,如茶、核桃、海产品等,并辅以多渣食物。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的病人禁用;习惯性便秘者慎用。

类别药物

序号名称简介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防治药物

3普鲁士蓝(亚铁氰化铁)制剂:胶囊剂,每个胶囊含本品0.33g,性质稳定。

作用:普鲁士蓝口服后,在肠道内不被吸收,可有选择的与摄人的或肠腺再分泌的放射性铯结合,形成稳定的的亚铁氰化铯盐,经粪便排出,减少放射性铯在体内的吸收和沉积,降低体内的受照剂量。主要用于意外摄人、吸人大量放射性铯或长期在放射性铯明显污染的环境中作业者的防护。

推荐用法:每次口服1g,每天3次,连用5天为一疗程,停用1周后再用第二疗程;若条件许可,可将上述总药量分成9或10次服用。

注意事项: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的病人禁用;习惯性便秘者慎用。

4氢氧化铝凝胶药名:氢氧化铝凝胶(中国药典二部)

英文名:AluminiumHydroxideGel

用途:为一放射性锶的阻吸收药。

用法与用量:市售氢氧化铝凝胶1次服用100ml,或日服2次,每次50ml。不良反应:便秘。

注意事项:严重便秘者慎用。

5促排灵(五醋三胺钙)药名:五醋三胺钙,促排灵;DTPA-CaNa3,化学名二乙烯三胺五醋酸钙钠盐。

剂型:10%水针剂,每支5ml;25%水针剂,每支2ml。

作用:促排灵是一种络合剂,在体内能选择性地与体内沉积的放射性核素等结合,形成稳定的可溶性络合物,很快经肾排出体外,减少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沉积量。本品主要用于加速稀土、超铀及超钚等放射性核素的排出。

推荐用法:内污染早期,尽早用药,肌注本品0.5g,1天1次,连用3—5天,或吸入给药,120mg,1天1次,连续7天,停药1周后可重复用药数疗程。内污染晚期,肌注0.1—0.25g,1天1次,连用7—10天或按上述吸入给药,必要时可重复数个疗程。

副作用:按上述用药无毒副作用。

注意事项:孕妇、严重肾病患者禁用;急性呼吸道或咽部炎症患者禁用。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防治药物6新促排灵(五醋三胺锌)药名:五醋三胺锌,DTPA—Zn,DTPA—ZnNa3,化学名称二乙烯三胺五醋酸锌钠盐。

英文名:Pentacin—Zn,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acidzinctrisodiumsalt

用途:本品为一稀土(Ge、Pm、Y)和超铀(Pu、Am)等核素内污染的防治药。

用法与用量:静脉给药0.5-1.0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每日1次,连续3-4天。肌内注射,每日1—2次,每次0.5g,连续3—4天。

不良反应:偶见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停药后即可恢复。

注意事项:患严重肾病者禁用。

附录9

等级划分内容

特别重大放射事故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放射性物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大面积释放、泄露事故;铀矿冶及放射性伴生矿“三废”(废水、废料、废渣)处理设施失控,造成放射性物质大量向环境释放,直接威胁饮用水源安全和当地群众生命健康。

重大放射事故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放射性物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泄露或局部污染;铀矿冶及放射性伴生矿“三废”处理设施失控,放射性物质污染到三类以下水体或可能威胁饮用水源安全和当地群众生命健康。

较大放射事故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放射性物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涉及放射性物质少量泄露和小范围污染;铀矿冶及放射性伴生矿“三废”处理设施部分失控,放射性物质释放可能对当地群众生命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一般放射事故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制的照射。

放射事故的等级划分

附录12

事故应急处理及评估报告

(提纲)

1.事故的医学应急处置过程、措施;

2.处置过程的经验与教训分析;

3.事件后期评估,估计群体受照射情况和健康危害后果,

放射范文篇4

[关键词]应急救援;帐篷医院;野战

X线车;数字化重大灾害与战时救援时往往会出现批量伤病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因此放射单元一直是应急医疗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医疗救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2018年执行演练任务的两支应急医疗队中不同的放射单元,在装备组成、机动性、使用性能以及防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与改进探讨。

1装备组成

两支应急医疗队分别为帐篷医院和野战医疗所。帐篷医院使用的是箱组化放射单元,野战医疗所配置的是S2001型野战X线车。帐篷医院将放射设备实现箱组化,由X线主机箱、X线附件箱、防护装置箱、卧位诊断床以及立位胸片架组成[1]。主机箱内为TMS300RDR立式机架,底座,高压发生器。附件箱内为球管,瓦里安DR平板,一体化医生诊断工作站,采集工作站及相关附件。防护装置箱内包括折叠支架和折叠铅帘各一套。S2001型野战X线车为车载式X射线机,配置西门子OPTILIX154/30/50R球管,西门子POLYDOROSLX30高频高压X线发生器,西门子Sirecon影像增强器,S2001-WZ6.0影像信息处理系统以及WYS2002-96/22野战洗片机[2]。

2机动性

机动性是应急医疗救援的基础,快速到达救援地点是首要要求。箱组化放射单元采用独立制式包装。主机箱体积1200×800×800mm,重量145KG,附件箱和防护箱体积800×600×600mm,重量75KG,平常为卡车运输,特殊情况下可人工搬运,亦可依托其它各种运输工具,具有很强的机动性[1,3]。野战X线车由于是将X线设备固定于卡车上,因此机动性能完全取决于卡车的机动性。在常规情况下,二者的机动性能均取决于卡车的通行能力,因此在一定距离内路况良好的情况下二者无明显差别。但是在洪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战时条件下,路况往往会遭到破坏,通行能力减弱。受路况的限制,野战X线车往往不能到达救治最需要的地点。而箱组化放射单元可实现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运输,便于快速转运,到达救治最需要的区域。

3使用性能

3.1装备展开。箱组化放射单元常规展开在帐篷内,特殊情况下可展开在空地或房屋内,甚至坑道内。帐篷由医疗队及配属人员搭建。放射单元展开过程包括组装机架、固定球管、摆放胸片架及检查床、固定防护支架并悬挂防护帘、开启设备。见图1。首先展开野战X线车并调平,然后在车内展开放射单元,安装固定球管及影像增强器,配制显影液、定影液,开启设备。经过两周左右的训练,两种放射单元均能在10分钟内展开,展开时间差别不大,对救治流程无明显影响,但是野战X线车对展开地域要求较高,而箱组化放射单元对展开地域适应性强,适合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展开。3.2检查过程。检查过程是救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检查迅速、流程快。演练过程中,2小时内两组放射单元均通过伤病员10余人次,包括胸片、脊柱及四肢检查,伤病员通过时间均为2.5分钟。箱组化放射单元从接诊到完成诊断约3分钟,野战X线车接诊到完成诊断约6分钟。两组放射单元从接收申请单,输入检查信息,为伤病员摆体位,选择检查条件,进行曝光,二者耗时接近。但是箱组化放射单元采用的是DR系统,曝光后数秒即能在医生工作站获得高质量图像,立即进行诊断,同时也根据病情即刻判断是否重照或加照。而野战X线车采用的是屏-片检查模式,曝光后胶片需要经过显影、定影流程后才能获得检查图像,诊断时间相对较长,重伤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判断伤情,只能先行离开,检查结果由担架员或卫生员传递。当伤病员较集中时,野战X线车采用检查与洗片同时交叉进行,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伤病员的平均通过率,但每个伤病员获得检查结果的时间仍相对较长。此外帐篷医院尝试建立了局域网,箱组化放射单元使用的是DR系统,获得的是数字化图像,可以直接进行网络传输。实际应用中,箱组化放射单元从检查到医生获得检查结果约3分钟,图像与诊断结果直接通过PACS传至医生工作站,医生获得检查结果信息,能立刻对伤病员进行处置。对应情况下,野战X线车的检查结果需要人工传递,从检查到医生获得检查结果约10分钟。二者对比,X线检查数字化的优势非常明显。在重大灾害及战时条件下,时间就是生命,在紧急救治时分秒必争。传统的屏-片模式由于检查时间长,已经不太适应重大灾害及战时条件下的检查要求。3.3图像质量。清晰的影像图像是准确诊断的保证。在快速完成检查的基础上获得高质量图像才能真正对救治起到有效的保障。帐篷医院箱组化放射单元采用的是DR系统,直接数字化成像,演练过程中所做检查均为甲级片。而野战X线车采用的是屏-片检查模式,在演练过程中出现两张乙级片,虽能勉强做出诊断,但图像质量不佳。分析原因,野战X线车屏-片检查模式受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洗片过程中,受显影液、定影液配制时间、使用程度的不同,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甚至胶片的储存时间都有可能对最终的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图像质量难以保证[4]。所以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洗片的时间,有时需要尝试数次才能调整到最佳匹配时间。由此可见,实现X线检查的数字化是获得高质量影像的保障。同时屏-片检查洗片时配制显影液、定影液需要大量洁净水,在重大灾害或战时,洁净水是非常珍贵的,因此其来源也需要考虑,还有洗片后产生的废水也需要妥善处理。此外,实际检查过程中发现,箱组化放射单元还解决了伤病员需要上下登野战X线车检查不够方便的问题。只是箱组化放射单元防护舱由于是固定于立位胸片架和卧位检查床之间,空间相对较小,伤员在内摆体位不够方便。

4辐射防护

由于X线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因此防护方面也不容忽视。野战X线车采用舱体嵌入铅板,检查时关闭舱门,通过铅玻璃窗户隔室操作曝光,因此对操作者与周围环境均达到有效防护[2]。箱组化放射单元以卧位检查床和立位胸片架为支撑搭建矩形防护支架,然后悬挂铅帘,边缘粘合,构成防护舱。经实际检测,防护舱外辐射剂量远低于公众年辐射剂量限值[5]。因此两组放射单元均达到放射防护要求。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箱组化放射单元防护舱铅帘悬挂架有轻度变形,变形度约1.5厘米,短期使用没有问题,但长期反复使用还有待考验,建议在材质和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改进。

5供电野战

X线车工作时需外接380V电压,野外应急救援条件下只能依靠配套的30KV电瓶电车为其供电,其油耗高、噪声大,隐蔽性较差。而箱组化放射单元采用220V电压工作,应急救援时可统一供电,兼容性好且便捷。野战X线车是目前大部分野战医疗所配置的放射单元,曾经在多次抢险救灾、医疗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通过对比发现,目前野战X线车的屏-片检查模式已不适合战时需求,实现放射检查的数字化,甚至网络化是刻不容缓的。通过对野战X线车改装,还有很强的用武之地,尤其是平战结合,短距离快速机动还有一定的优势。而箱组化放射单元所展现的优势在应急医疗救援,尤其是在恶劣条件下(重大灾害、战时)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平,伍瑞昌,孙景工,等.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影像诊断模块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6):19-23.

[2]陈鹏,梁慧,吕剑波.XCY2002-1/200型野战X线诊断车的性能评价与改进设想[J].医疗装备,2013,26(2):60-61.

[3]陶学强,伍瑞昌,郭立军,等.机动医疗分队卫生装备模块化集装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4):22-24,77.

[4]许树林.野战X射线车存在问题与改进设想[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3):145-146.

放射范文篇5

一、文稿要求:①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有理论或实践意义,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炼,层次清楚。中文文题勿超过20字。②来稿首页详细注明文题、作者、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E-mail或基金项目。第2页开始为论文,顺序为文题、中英文摘要(短文不必要)、正文。英文题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分别注明各自单位的名称、联系电话、E-mail及邮编。来稿同时请邮寄100元审稿费(会员审稿费90元)。③论著须附300字左右中英文对照的摘要,摘要应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英文摘要格式和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在摘要下方列写3~8个中英文关键词,请采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的主题词,必要时可采用惯用的自由词。图文讲座、综述要有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病例报道应有关键词。④文内数据应准确无误,必要时要作统计学处理。凡涉及统计学问题,应请统计学专家对统计学的设计和数据审核无误。做显著性检验时,在给出P值的同时必须给出具体统计学数据(如t值、χ2值、Q值等)。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⑤图表务求少而精,且内容不应和正文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每幅图表都应有相应的序号及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线条图请用勾线笔绘制,要求清晰整齐;图片应清晰,对比度良好,大小尽量一致;欢迎采用电脑或数码相机制图,图片采用JPG、TIF或GIF等格式(pho-toshop图像分辨力600象素/英寸)存储;每帧图片应分别注明图序及图片说明(同一病例的图片用a、b、c……标注),并用箭头标注病变部位;图片序号也应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在正文相应处标注。⑥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并对照原文核实的近期主要文献。著录格式请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格式著录,按在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如“张兵等[1,4,7]报道”。著录格式示例如下:a.期  刊  序号 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b.书  籍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c.报  纸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d.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e.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EB/OL].出处或地址,DOI号,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与中文示例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期刊的刊名按ISO4规定的格式缩写。注:参考文献的作者3名以内应全部列出,3名以上的作者写前3位后加“,等”或“,et al”,期刊文献著录时“卷(期)”号数及起止页码必须写全。⑦论文如属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或属重点攻关课题,本刊优先刊用。请在文稿首页注明“本课题为××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及其证明复印件。

二、作者姓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每篇文章的作者数不宜超过6位。来稿必附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简介需提供姓名、性别、出生年日、籍贯、学历及职称、研究方向等相关信息。文责由作者自负,但本刊对来稿有文字加工修改、摘要及对同样内容稿件合并处理的权利,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说明。

三、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稿件的保密审查由作者单位负责。作者在接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内可依稿件编号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切勿一稿多投。不用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四、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全部投入使用,请作者登陆网站投稿及查询稿件状态(网址:http://www.fsxsj.net)。

五、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等形式出版,凡不愿在光盘版和网络版上发表者,请投它刊。对拟刊用稿件,需缴纳版面费(会员版面费9折优惠)。稿件刊出后赠当期杂志2册。

六、通讯地址: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同济医院 《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放射范文篇6

2009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的关怀教育下、在科主任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很快适应并进入了医生这个新的角色,很好的完成了这一年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提高。

一、政治思想方面:来到医院的一年多来,医院组织了许多集体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我坚持每次大会到位并做学习笔记,在科里,以毛主任为代表的党员们个个以身作则,不仅在工作中给我指导,还在生活中给我帮助,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激励我向党组织靠拢,在放射科党支部的鼓励下,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工作勤务方面:一年前,我只是一个有理论知识的医学生,来到放射科,科室同事们非常关心我的成长,给予我很大帮助,使我很快适应了放射科的工作,走上了工作岗位。毛主任坚持每天早交班带领我读片并要求我对疑难杂症及典型病例做好统计工作,让我积累了经验;辛主任亲手指导我做透视、各种造影检查并带我做了两例介入治疗手术,让我掌握了基本影像检查以及影像诊断和治疗技术,基本达到影像诊断医师的要求。医院作为空降兵十五军的保障单位成立了空降医疗队,我作为医院的生力军,参加了去年2个月的空降兵伞降技术训练和今年4个月的空降兵后装“两成一力”演练,安全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为医院争了光。

三、专业学习方面:我在毛主任、辛主任的指导下,对放射诊断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践巩固和加深理论的学习,辛主任还督促我学习《中华放射学杂志》,积累影像资料,并要求我学习钻研影像诊断技术。今年我对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进行了复习与梳理,报名并参加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以上几点是我这一年来的主要收获,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在医疗上,我的放射诊断水平还有待提高,出现过漏诊与误诊的情况,我通过认真分析,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多看、多问、多记”,尽量避免医疗差错,尽职尽责,做好一名放射诊断医生。

放射范文篇7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1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中医学认为,放射线属火毒之邪,最易伤津耗气,放射线直接照射口腔所致损伤乃火热毒邪燔灼肌肤,属“口糜”范畴,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气阴两虚,常见的证型有热毒炽盛、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脾虚湿热、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等[3]。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是所有放射性口腔炎发病的根本原因,而以脾肺肾气虚及肺胃肝肾阴虚为主。“火”(热)贯穿放射性口腔炎始终,无论是实火(火毒或湿热)还是虚火(阴虚火旺),在每例患者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而且以虚火占主导地位,血瘀也是放射性口腔炎的重要发病机制。虚、火、瘀互为因果,常常同时存在,形成恶性循环且贯穿始终。

1.2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对于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照射引起的口腔黏膜细胞数的减少可能是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病理学基础,但这种细胞数的改变并不易被临床发现,临床常见的往往是急性渗出性炎症的组织学改变,这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照射的方式和剂量、自身抵抗力、口腔疾病及卫生状况、放疗导致的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消失、放疗导致的自身免疫力下降、化疗药物对增生活跃黏膜细胞的损伤和造血系统及免疫功能抑制、使用抗生素造成的口腔菌群失调等[4]。由此看来,急性放射性口腔炎可能是口腔正常黏膜在放射线的照射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预防和治疗

放射范文篇8

检查组通过多方走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现场询问、现场记录的方式进行,以辖区内使用放射源单位及医用x光机、ct机的医疗机构为重点。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防护监督检查技术程序”,对放射源“五防”安全措施、辐射防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管理台帐、应急预案等制度是否建立完善,闲置、废弃放射源储存处置状况进行了全面安全隐患检查。

二、检查情况

(一)基本情况××县区域内无任何单位销售、运输和使用i类、ii类、iii类危险放射源。现涉及使用的单位为v类、iv类两种密封放射源,其分别为:云南中云××糖业有限公司为提高蔗糖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率,安装了“输送物料计量自动控制系统”核子秤三台,使用了三枚137csiv放射源;××县勐捧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压榨车间安装了一套“糖厂进榨计量自动控制系统”,使用了三枚137csiv放射源;西双版纳勐醒水泥厂为保证生产线物料精确计量和控制产品质量,配备一台y射线料封控制仪,使用一枚60coiv类放射源;××县勐远大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保证生产线物料精确计量和控制产品质量,安装了“输送物料计量自动控制系统”,配备一台y射线料封控制仪,使用一枚137csv类放射源,一台dm1010a型钙铁煤分析仪,使用一枚238puiv类放射源。

(二)检查情况现两家糖厂处于停厂期间、两家水泥厂由于水泥市场饱和,生产不正常,目前所涉及放射源的四家单位都未使用放射源,均处于闲置状态。全县医疗机构使用三类医用射线装置,针对重点排查的××县人民医院、四家国营农场职工医院及勐仑镇卫生院,其射线装置使用工作场所、制度建设、办理环保手续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上述被检查单位都进行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基本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组织操作人员进行了辐射岗位安全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放射源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除××县勐捧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外,其它单位辐射安全防护、放射源“五防”安全措施不到位,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普遍存在安全防护漏洞和安全隐患,怎样表现为:一是放射源闲置存储场所不规范,防护措施过于简单,安保措施不到位,辐射存储库房未建设;二辐射安全警示标识不统一,环保规范辐射标识牌还未采用悬挂,大多存在窗户位置未进行辐射安全警示;三是生产运行使用放射源的位置,人员往来过道,屏蔽措施不到位。

四、整改要求及措施

此次辐射安全检查,我局出动执法人员共40人次,检查放射源使用单位4家,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共6家。制作和下达了10份环境监察现场记录、10份辐射安全检查记录、2份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整改通知书。针对三家工业企业及医疗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检查组现场提出了以下整改要求:

1、进一步建立完善辐射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警机制、台账记录,严防辐射安全事故的发生;

2、云南中云××糖业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勐醒水泥厂、××县勐远大展有限责任公司三家辐射使用企业,必须尽快设计建设辐射存储库,防止放射源被盗、被抢等;

放射范文篇9

关键词:放射诊疗;技术管理标准化;探讨;研究

放射诊疗中技术管理标准化,可以使放射医师的工作更有条理和科学依据,有助于放射科的管理形成制度化、系统化。医院放射科实施技术管理标准化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医院放射科在2017年5月开始采用技术管理标准化措施进行诊疗管理[1]。选取2017年1~4月在医院接受CT检查的5973例患者和DR检查的7834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10月接受CT检查的6016例患者和DR检查的794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6809例,女6998例。观察组男6924例,女70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诊疗原因、诊疗周期、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医院放射科所使用的CT设备型号为GE540,16排。DR设备为飞利浦。对照组接受常规诊疗,放射技师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开展检查和诊疗[2]。观察组接受技术管理标准化后的检查和诊疗。1.2.1人员管理标准化。放射科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其工作效果,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其责任心,因此医院开展技术管理标准化时首先是制定科学、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要求所有放射技师必须通过国家考试,取得上岗证。同时加强临床医学、放射诊断学和心理学的教育与培训,围绕本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技能培训,使放射技师能够最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各项设备的使用要求[3]。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将工资收入与工作实效挂钩,每个月对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奖金分配。1.2.2操作管理标准化。技师的操作过程是诊疗的核心环节,科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规范化流程,明确其分工与职责,将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失误的风险降至最低。主班技师要配合医生完成初步检查,准确确定患者的检查位置,由辅助技师进行检查,避免诊疗过程中出现不规范行为。放射诊疗涉及的内容较复杂,传统管理手段并未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使得很多诊疗方式不适合检查需要。本操作管理标准化的制定过程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将各项诊疗流程均进行明确要求,避免操作不规范而引发更多问题。同时将操作管理标准化纳入考核之中,对放射科技师的操作流程标准化展开动态考核。1.2.3患者服务管理标准化。放射科所接诊的患者通常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放射科所有人员必须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4]。放射科就诊患者因身体存在不适,对病情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身心压力都较大,诊疗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患者减轻病痛,缓解压力,为此要求放射科人员提高人性化服务理念,实施微笑服务,面对患者要保持态度和蔼,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患者的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放射诊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向患者普及放射知识,提醒患者检查中需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要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了解其焦虑和不安情绪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放射诊疗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比例,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级,前三者为满意度的统计依据。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作为相关数据统计与处理的统计学工具,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错误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错误39例,占0.28%;观察组发生错误7例,占0.05%[5]。观察组的错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满意度比较。对照组非常满意2013例,较为满意3945例,基本满意3013例,不满意4836例,总满意率64.97%;观察组非常满意3423例,较为满意4953例,基本满意3851例,不满意1734例,总满意率87.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2.3两组投诉率比较对照组投诉106例,占0.76%;观察组投诉22例,占0.16%。观察组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放射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了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放射工作单位)。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卫生许可制度。

第二章卫生许可

第五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放射工作的卫生许可,并根据本办法制定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办法。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许可程序和要求,建立并完善许可档案。卫生许可证由卫生部统一规定。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审查,提交下列资料;经审查同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一)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卫生审查申请;(二)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三)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中(高)能加速器、进口放射治疗装置、r辐照加工装置等大型辐射装置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由部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放射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评价,并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验收,提交下列资料;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或者使用:(一)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二)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资料;(三)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评价;(四)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中(高)能加速器、进口放射治疗装置、r辐照加工装置等大型辐射装置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由部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效果评价审查意见。

第九条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工作必须取得卫生许可;未经卫生许可、登记的,不得从事放射工作。

第十条申办卫生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相应条件:(一)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认可;(二)有放射性同位素准购批件;(三)涉及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的,还应当有经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四)放射工作场所及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放射防护要求;(五)有必要的放射防护措施和防护检测仪器设备;(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经健康检查、放射防护专业知识和相关法规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七)设置放射防护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八)建立健全放射防护责任制和放射防护规章制度;(九)符合放射卫生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卫生许可申请之日起七日内,书面做出受理、不受理或者限期补充有关资料的决定。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审查,对合格的予以批准,并发放卫生许可证;对不合格的,出具卫生审查意见书。

第十二条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后,应当于三十日内到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放射工作登记,逾期不办理放射工作登记的,卫生许可证自动失效。

第十三条卫生许可证每二年复验一次。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在规定复验期限前三十日,向原发证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经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检测评价资料,原发证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复验,符合要求的,予以验证;不符合要求的,出具复验意见书。

第十四条放射工作单位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地址、场所、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或者卫生许可证规定的项目的,应当在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发证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有关资料。原发证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审查决定。

第十五条放射工作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发证部门应当注销其卫生许可证:(一)逾期不申请办理复验或者擅自变更的;(二)经复验或者变更审查不符合卫生要求,逾期不改进或改进后仍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三)自行歇业或者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连续一年以上的;(四)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

原发证部门应当及时收缴被注销的卫生许可证,并登记存档,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遗失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及时在所在地省级报刊上刊登遗失公告,持遗失公告到原发证机关报失,并申请补发。

第十七条放射工作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后,应当严格在卫生许可范围内从事放射工作,不得擅自扩大范围、变更项目或者场所。

禁止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卫生许可证。

第三章卫生防护

第十八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放射防护责任制,并采取下列管理措施:(一)设置放射防护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建立放射工作管理档案;(二)制定并实施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三)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检查;(四)组织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法规、专业技术的知识培训;(五)制定并落实放射事故预防措施与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故,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

第十九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规定的警示标志:(一)放射性同位素和装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容器,应当贴有电离辐射标志;(二)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场所醒目处,应当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三)放射工作场所出入口,应当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含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和仪表以及射线装置使用和调试维修场所,应当设置必要的警示装置;(四)在室外、野外从事放射工作及其野外作业放射性同位素临时储存场所应当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五)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按有关标准分为控制区、监督区时,可采用国际通用颜色(红、黄)作为工作区域标志;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应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第二十条在地面或地下水中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时,应当经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批准后,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备案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一条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储存放射性同位素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要求,并不得超过该储存场所防护设计的最大储量;(二)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同库储存,储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三)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检查及时,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记录资料完整。

铁路、民航、交通等运输部门的货运仓库、危险物品储存场所或者可能储存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应当符合上述要求。

第二十二条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放射卫生标准和下列卫生要求:(一)配备与使用场所相适应的防护设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二)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三)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每次操作离开时,应当进行个人体表及防护用品的污染检测,发现污染要立即处理,并做好记录存档;(四)辐照加工装置、加速器、工业探伤及钴-60治疗装置等辐射源工作场所,应当设有多种联锁装置和应急装置,并做到单一联锁装置发生故障时,其余联锁装置仍能正常工作;(五)放射工作场所的剂量监测仪表、个人防护用品应当经常检修,保证正常使用。

第二十三条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的生产场所,射线装置启动与调试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相应防护设施,并符合国家有关放射卫生标准和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及其他卫生要求。

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产品与射线装置应当符合放射防护要求,不合格的不得出厂。

第二十四条使用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射线装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安装、维修或者更换与辐射源有关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启用;(二)使用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检测仪器,并按规定进行质量保证管理;(三)制定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和校正,每年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保养,并接受检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状态检测;(四)禁止购置、转让、出租或者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和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产品、制品及设备。

第二十五条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诊断、治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对孕妇和幼儿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事先告知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单位和个人购置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时,应当事先在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准购批件,经批准后,凭准购批件办理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货、购货及运输手续。

禁止将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者射线装置转让、调拨、出租给无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七条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详细记录销售去向,做好登记,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禁止向无准购批件的单位和个人出售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或者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

第二十八条托运、承运和自行运输放射性同位素者应当遵守下列要求:(一)按有关运输规定对所运物品进行包装,并在外包装上加贴放射性货包等级标志,其内容有:电离辐射标志、货包等级、核素名称、活度、运输指数;(二)对货包进行剂量检测,由检测机构出具《放射性物质剂量检查证明书》,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查后,方可运输;(三)承运单位应当查验《放射性物质剂量检查证明书》无误后,方可办理运输手续,并保证货包在装卸、储存、转运等运输过程中的放射防护安全。

装过放射性同位素的空容器应当按规定进行包装和剂量检测,被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的空容器的运输,也应当遵守上述要求。

第二十九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废弃的放射性同位素送交放射性废物管理机构处置或者交由原供货单位回收。在处置或回收后,应当到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其注销手续后,应当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和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第三十条放射工作单位被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撤销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后,应当及时将放射性同位素送交放射性废物管理机构处置或者送交原供货单位回收。

第三十一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委托经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及射线装置、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放射防护设施性能等进行经常性检测,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评价,并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存。

第三十二条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应当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章检测机构

第三十三条从事放射防护评价、检测和个人剂量监测等工作的检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条件并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资质认证。

取得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应当在认证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三十四条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资格,方可开展健康检查工作。

第三十五条从事放射防护评价、检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检测机构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开展工作,其出具的检测、检查和评价报告应当客观、真实。

第三十六条检测机构应当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并设专人、专门科室负责检测工作及质量控制。

第五章监督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档案,进行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对r辐照加工装置、放射治疗装置和r探伤检查,每年不少于二次,并详细记录监督检查结果,发现其不具备放射防护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撤销其卫生许可证,并按本办法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放射工作单位、检测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了解情况,调查取证;(二)查阅有关资料,必要时可以复制相关资料;(三)责令放射工作单位、检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立即停止违法活动。

第三十九条发生放射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放射事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并在事故或者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解除控制措施:(一)责令暂停产生放射危害的从业活动;(二)封存造成放射事故或者可能导致放射事故发生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三)会同有关部门控制危害现场。

第四十条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涉及放射工作单位的技术的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一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一)未进行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二)未进行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运行或者使用的;(三)放射防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运行或者使用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卫生许可证失效仍从事放射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卫生许可证的,除按前款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外,收缴卫生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放射工作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产生放射危害的从业活动,或处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放射防护责任制或者未按规定落实管理措施的;(二)放射工作场所不符合国家放射卫生标准或者卫生要求的;(三)未按规定设置电离辐射标志或者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的;(四)未经备案,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的;(五)储存场所未按规定贮存放射性同位素的;(六)使用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者射线装置,不符合卫生防护要求的;(七)未按规定制定放射诊断、治疗的质量控制方案,或者未按放射防护规范、技术标准及卫生要求,进行诊断、治疗的;(八)未按规定对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及射线装置、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放射防护设施性能等进行检测的;(九)销售的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者射线装置未按规定登记或者未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十)托运、承运和自行运输放射性同位素,未经剂量核查或者经核查不符合卫生防护要求的;

(十一)对废弃放射性同位素,未按规定处置或者办理注销手续的;(十二)未按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体检或者未建立健康档案的;(十三)超出卫生许可范围或者变更项目未按规定经审查同意的。

第四十四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放射工作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产生放射危害的从业活动,或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一)生产、销售不合格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产品或者射线装置的;(二)购置、转让、出租不符合防护要求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制品和国家规定淘汰的产品的;(三)向无准购批件的单位和个人出售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或者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的;(四)将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者射线装置转让、租借给无卫生许可证单位的。

第四十五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发生放射事故,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根据事故级别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放射工作单位被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撤消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后,未按规定将放射性同位素送交放射性废物管理机构处置或者送交原供货单位回收,造成放射事故,由卫生行政部门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未按规定取得资质认证,擅自从事放射卫生评价或者检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或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七条从事放射卫生检测评价的检测机构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或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认证机关取消资格:(一)超出资质认证范围从事评价或者检测工作的;(二)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四十八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导致放射事故发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放射工作单位发放卫生许可证或者其他卫生许可批件的;(二)对已经取得卫生许可的单位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三)发现事故隐患,未及时依法采取措施造成放射事故的;(四)有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办法中所称放射工作,是指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工作,不包括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在豁免水平以下的工作。

中、高能加速器,是指粒子能量高于100MeV的加速器。

r辐照加工装置,是指用于医疗用品辐射消毒、农业育种、工业产品加工、食品保鲜、以及辐射研究用的惴派湓醋爸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