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完成时课件十篇

时间:2023-04-12 04:02:48

现在完成时课件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1

关键词:web;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积件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upport of a network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ware-resource management to produce multimedia courseware system,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ystem on its soft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web; multimedia courseware; production system; ware

1 引言

目前,多媒体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然而,当前课件开发模式是编制者按照一定的思路开发的前后连贯的系统的教学软件。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二是课件本身是封闭的产品,无法实现多个不同课件之间的资源共享,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和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本文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共享资源、协作开发满足不同教学情境的多媒体课件,并且设计了一个课件制作系统。这个系统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网络环境下协作开发。WWw.133229.CoM允许多名课件制作人员同时参与课件开发,采用在分布式环境下团队式的课件制作模式。制作人员可以共享资源,同步开发进度,利用多人的智慧和努力完成课件制作,提高课件的开发效率。

(2)积件式的资源管理。利用数据库系统,管理多媒体资源库、积件库和课件库。实现在互联网上的资源完全共享。做到制作课件时有丰富的资源使用,完成课件后能统一的管理并且能被其他课件共享。

(3)简单的制作系统。系统操作简单,利用鼠标进行简单的设置即实现课件开发,不要求使用者具有编程经验,不提供复杂的操作环境,任何资源的格式均透明。系统采用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提供最大的使用方便。

(4)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格式定义。系统可以在全局范围内管理系统中大量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像,动画和剪辑等多种格式。

2 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课件制作客户端、中心服务器端和资源服务器端,如图1所示。课件制作客户端供课件制作人员使用,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课件制作界面。中心服务器是一个课件制作工程的共享数据的存放地点,它能管理工程中的课件数据,并且提供了在并行访问中的保护。资源服务器端是一个大量数据的管理系统,提供了积件和资源的管理功能,构成整个系统的核心。系统中直接面对用户的是课件制作客户端和中心服务器端。资源服务器端由管理员管理。

(1)客户端的功能

用户通过客户端新建课件工程,利用中心服务端的帐号登陆中心服务器,建立一个课件开发的协作环境。其他用户也可以登陆中心服务器端,利用帐号加入课件的开发环境,形成一个协作的开发环境。各个用户根据需要从中心服务器取得部分课件内容的编辑权,访问资源服务器系统获得积件等资源,完成课件的制作。各个用户将完成的内容提交回中心服务器。在所有工作完成后,可以利用中心服务器的接口将课件提交到资源服务器的课件管理系统中。中心服务器关闭,完成了本次课件开发。

(2)中心服务器功能

用户利用中心服务器软件建立新工程的帐号,初始化本次工程的共享区域。在工程完成后关闭本次工程帐号。利用中心服务器软件将课件提交到资源服务器的课件管理系统。

(3)资源管理服务器功能

资源管理服务器提供了一个浏览和管理资源的界面。可以通过这个界面完成资源的浏览和删除工作。作为课件客户端和课件管理系统的数据源,提供资源的快速查找和管理。

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总体上而言,分为两大部分:课件制作和资源管理。

课件制作部分是用于用户制作课件,制作时需要一个客户端和中心服务器端共同工作,构成一个能够网络协作开发的课件制作平台。中心服务器中有一个中心数据库,用于保存工程中共享的数据。用户通过加锁的方式取得共享数据的编辑权限。

资源管理部分管理资源库、积件库和课件库,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检索的方式。资源库中包括图形、文本、声音、动画、影视片段等多维信息。积件库中存放微教学单元,即为某个教学难点或某个知识技能点而设计的“小课件”。积件与课件不同,它不能直接用于教学,必须通过课件编辑环境选择积件库中的素材,组合成所需要的授课内容,即首先进行教学设计,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课件,而后适时地以适当的形式播放。课件库存放设计开发完毕的课件和未完工课件,开发完毕的课件可供大家共享使用,未完工课件将被申请提交中心服务器进行协作开发。

图2中各部分功能分配如下:

(1)课件制作客户端软件:包含课件编辑环境、数据处理组件、数据同步组件和资源访问组件四大部分组成。

①课件编辑环境: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编辑环境。一个课件由若干个积件构成,一个积件又由若干个web页面构成,web页面是各种资源对象的容器。编辑环境提供的一个简单的操作平台,用户只需用鼠标拖拽或点取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定位、属性的设置,不需要编程即可完成课件编辑工作。

课件编辑环境分为积件编辑、页面编辑、项目管理和数据库设置四个部分。项目管理用于对本地项目数据的管理和项目初始化,保存等工作,包括新建、打开、保存、关闭项目。数据库设置主要设置中心服务器的位置和访问账号及设置资源服务器的位置和账号,提供对资源服务器的资源浏览功能,包括对积件和资源的浏览功能。积件编辑提供对微课件的编辑功能,包括新建,删除,修改,拷贝功能。页面编辑实现页面的加入和删除,拷贝,采用可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web页面。

②数据处理组件:实现将页面编辑后的数据格式化为xml格式,使这些数据能够实现用web浏览器浏览。

③数据同步组件:实现和中心服务器通信,调用中心服务器的组件层完成提交数据、下载数据、锁定数据和解锁数据功能。

④资源访问组件:实现资源服务器的资源访问,调用资源服务器的组件层完成积件和资源的浏览功能。并且可以将这些资源下载到本地。

(2)中心服务器端软件:包含管理软件界面和服务器数据库的访问组件两大部分。管理软件由管理员使用,提供一个管理中心服务器的界面,进行账号管理和课件管理。中心服务器组件是一组.netremoting组件和普通.net组件构成,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据接收.netremoting组件,提供接受客户端数据的功能;二是数据上传.netremoting组件,可将某个课件上传到资源服务器上;三是其他组件,实现对本地数

据库的查看和设置的功能,供管理软件使用。

(3)资源服务器端软件: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管理软件界面,另一个是服务器数据库的访问组件。管理软件由管理员使用,提供一个管理中心服务器的界面。组件层提供了服务器端所有的数据库功能。中心数据库利用sqlserver2000搭建。管理软件提供给资源管理器管理员使用。具体功能包括:管理课件编号、资源管理、管理用户帐号。资源服务器中有一组.netremoting组件,实现对中心服务器或资源提交工具上传数据的审核和接受工作。并且接受查询请求,将检索到的资源发送给客户端。

4 系统实现

(1)软件环境

①操作系统:考虑到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本身数据容量非常大,所以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操作系统。windows2000操作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首先,windows2000server具有高度的可管理性;其次,它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再次,它可靠性也很高,使得系统运行非常稳定。

②数据库系统: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作为属性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0适合于构建部门级的数据库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并且保留很好的易用性。利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还可以创建能集成和利用internet标准(如xml、xsl和动态web页)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在intranet和internet上进行数据的共享和演示。

③开发平台:选用microsoft公司的.net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net是windows系统中功能最新的强大的开发平台,可以方便地设计出windows应用程序,特别适合于在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开发。平台的开发效率高,能够实现多语言的协同开发,同时支持最新的internet标准,支持xml和webservice。

(2)硬件环境

由于本系统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课件制作客户端,一个是数据库系统。所以需要普通的客户pc和数据库服务器构成一个网络环境。服务器需处理大量的数据,占用大多数的cpu资源。因此系统对计算机的配置有比较高的要求。客户机使用一般的pc即可。

(3)接口设计

系统提供通用的计算机外设(鼠标和键盘)实现系统的所有信息的输入。数据库服务器通过ado.net连接。数据库的位置应可单独调整,不以硬编码的形式出现在代码中。系统中的内部通信是通过.netremoting构成的分布式环境。这些组件组成了不同子系统的服务端和客户端。.net对分布式环境的支持可以有效地降低开发量,这些组件实现了系统内部的通信和功能接口。

(4)数据结构设计

系统中的数据可以分为三大类,所有的数据在程序中交换时都是xml格式。数据的交换都是通过各个系统的.netremoting组件完成,这些组件完成数据系列化和传输等基本的工作。

本系统的数据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①课件制作客户端本地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一个工程文件,和若干个xml页面文件的形式放在工程目录中。各种资源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本地。

工程文件中数据结构:工程名称,检索关键字,建立时间,建立用户,课件编号,积件列表,各个积件的页面列表等。工程文件是一个自定义格式的xml文件。

页面文件:web页面。

②中心数据库数据。库中保存了多张数据库表,保存了账号,课件工程和各个课件的信息。

课件工程表:课件编号,课件的基本描述,课件管理员账号,课件建立时间,工程名称,检索关键字

课件参与用户组表:课件编号,课件用户账号。

账号表:账号名称,密码,账号的类型(系统管理员,普通账号)

课件积件表:课件编号,积件编号

积件信息表:积件编号,积件描述,检索关键字,创建时间,创建人,积件课程,积件知识点

积件页面表:积件编号,页面编号。

页面信息表:页面编号,页面描述,创建时间,创建人,所属积件描述,检索关键字

页面资源表:页面编号,资源编号

资源编号表:资源编号,资源类型,创建时间,创建人,资源描述,检索关键字,资源文件

③资源数据库数据。库中保存了多张数据库表,保存了账号,课件工程和各个资源的信息。

资源数据库和中心数据库表很多是一样的,例如:账号表、课件积件表、积件信息表、积件页面表、页面信息表、资源编号表。在实际使用中,可能要依据不同时期将原来的表格分开,以适应巨大的数据量。不一样的表有:课件描述表(课件编号,课件的基本描述,课件建立时间,检索关键字)。

(5)安全保密设计

主要是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安全性和.net本身的安全支持实现系统的安全要求。

5 结论

基于web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实现了在网络协作模式下多人共同开发课件,提高了课件的开发效率。利用数据库系统管理多媒体资源库、积件库和课件库,实现在互联网上的资源完全共享。同时探索了基于积件的开发模式,将每个各知识点的内容做成积件的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编辑环境随意从积件库中取出所需的积件组织成具有各种特色和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的课件。

参 考 文 献

[1]吴新玲.多媒体cai软件层次模型.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第24卷第8期,2003年8月

[2]陈氢.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第3期,2002年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2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课件制作;

一、明确课件制作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制作计算机课件,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这一堂课所讲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的特点,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讲解画图的过程中,用常规方法讲解,在黑板上画图像的过程大约需要7~8分钟的时间,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只需要1分钟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对于另一类问题就不一样。如在课件上显示:“作业:第10页第5、6题。”学生只注意看幕布,没把作业题记在课本上,下课后哪一道题是作业已经被忘记了。

把上课所讲解的话提前录音,在课堂中放出来,教师成了解说员,起不到讲解作用。如果录音没听明白,教师再讲一遍,又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提前录好的声音也没有灵活性。

二、明确课件是“辅助”教学,不能完全替代教师作用

课件应用到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课件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所以在课件制作时,不能将所有要讲授的教材内容都照搬到课件中,应有重点、提纲挈领地设计教学内容。另外,在应用课件讲授时,教师还应注意使用其他的教学手段协助教学,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合理选题

多媒体课件有着独特的教学功效,但并不等于它就是一种万能的教学工具。如果教学内容不适合于多媒体课件表现,那么即使教师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可能劳而无功。

四、“备”的工作是课件制作的基石

在选题明确后,制作一个好的课件,最重要的时间是“备”的过程,也就是将课件制作过程的“创意”在教案上备出来,然后坐到微机前面用不长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整个课件的创作。用课件教学是一个发展趋势,如果把时间都花在制作课件上,就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用来上课。真正领会多媒体教学的真谛时,就不会觉得制作课件是一种负担,也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五、尽量熟练掌握两种以上课件设计软件

要想成为高水平的课件设计教师,应尽量掌握两种以上课件设计软件。因为,很多情况下,一个较高质量的计算机教学课件,不仅仅是在一个单独的课件设计平台下制作出来的,它需要借助多种工具软件配合使用。譬如,以“方正奥思”为课件设计平台,同时,还可运用“会声会影”视频处理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Flas设计软件等多种软件工具,以达到课件设计的创意效果,增强课件的技术含量。

六、课件应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做到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

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为了强调展示效果,而使用过多的多媒体素材,使课件未能突出重点,这样就只有艺术性而无实效性。虽然从心理上加深刺激了学生的感知能力,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地运用声音、动画和视频,使课件既具艺术性,又具实效性。

另外,制作课件时也要合理地进行版面的布局,讲究颜色的搭配等。而且学科的不同,采用的界面也应有所不同,要符合学科的特色。例如,显示文字材料时,如果没有特殊需要,最好不要填加闪烁、运动等特效,也不要填加动画、图片等影响学生视觉注意力的素材。否则,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文字材料以外的地方,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七、注重课件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人和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缺乏交互性的课件不能称为一个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交互界面的设计因课件内容不同而不同,交互形式有菜单、图标、按钮、窗口、热键等。交互性强的课件在使用时自由度很大,随时都能呈现所需要的内容,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课件操作方便、易用,可读性强,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很高。因此,如果摒弃了计算机的高智能性,使件的交互性下降,其强大的教学功能就体现不出来,这就与其他教学手段没什么两样了。

八、课件要处理好结构、色彩、声音等常见因素

在结构方面要掌握好页面结构,不要在子页之中套子页,无穷无尽找不着头绪。对于每个页都给它一个合适的名称,可以使用户找起来方便一些。

色彩方面,文字和背景颜色要醒目、易读。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浅色为主。

声音方面,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不能过分激昂,否则会喧宾夺主。过渡性内容应选择轻快的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音乐和音响效果不能用得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九、要重视课件的测试工作

课件的测试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在完成一个课件之后,最少要测试三遍以上,才能发现课件之中的问题。而很多教师完成一个课件之后,感觉大功告成,把测试的过程忘了,等上课才发现有一些错别字,或落下了什么内容,甚至是一些专业性错误。还有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原来运行很正常的课件,在教师机上却根本打不开,这些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总之,随着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留学生论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要想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关键是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我们的作品虽然完成了,但是在各院校使用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将与时俱进,将作品更加完善,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09,(42).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3

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在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之前,应该掌握教学大纲,熟悉教材编排体系。在此基础上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一般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部分,或传统教学模式不能突出教学效果的那部分作为选题的重点和突破口。切忌喧宾夺主,要考虑到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几句话能讲清楚,或用传统教学方法可以讲解的内容,硬要开发成课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这是不明智的,也是教学中的一大败笔[1]。确定好内容后,要合理地运用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思想,明确课件所实现的教学目标,并制定好课件的整体结构及流程,这是制作课件的第一步。

2把握教材,设计稿本

稿本设计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关键环节,如同拍摄电视剧所需的剧本,用详实、准确、生动的语言对课件的主要内容、体现的教学思想、制作的流程等进行具体说明。

3周密思考,设计脚本

脚本是多媒体课件所体现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到每一个画面的呈现信息、画面设计、交互方式以及学习的控制,它是开发者在计算机上实现多媒体课件的重要依据。就像电视剧的摄制不能直接依据文学剧本,而是根据分镜头稿本进行拍摄一样,它明确了开发者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在设计脚本时,一定要体现软件教学的设计思想。在编写脚本时,首先要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者有一些认识和研究,然后写清教学目的,要突破的重难点、设计过程等。设计过程最好是分模块进行编写,例如就一个堂课来讲,可将设计过程分为引入、新授、练习、小结等几个教学模块,写清楚各个教学模块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在设计这些内容时要组织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最后绘制出一个课件设计的草图,如图片、文字、按钮出现的顺序、位置等。因此,设计脚本这一步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课件制作的成败。

4采集并制作多媒体素材

根据脚本设计,收集和制作多媒体素材是课件制作中的一个艰难任务。为了完成素材收集和制作任务,必须先了解相关的知识。多媒体素材有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常见类型,不同类型素材的收集和制作方法不一样。文本是多媒体课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材,它的收集制作较容易,所有的多媒体创作软件本身具备文本处理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word、写字板、记事本等文字处理软件。图形、图像是课件中表现最活跃的要素之一,课件制作者可以通过自己制作和收集两种方式完成。自己制作则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较高,要学会几种制作软件,如Windows自带画图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等,如果要收集,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从素材库中引用、数码相机拍摄或截图软件截取等方式获得图片。音频信息的采集,一是通过计算机的声卡,从麦克风中采集语音生成WAV文件,如课件中的解说词就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二是使用专门的抓图软件抓取VCD、DVD等音乐光盘中的音乐,生成声源素材,再利用声音软件对声源素材进行剪辑、合成,最终生成所需的声音文件;三是根据实际需求,从教材配套光盘中或从网上找到一些声音文件。视频素材的获取,可以直接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如果只需要视频中的某一个片段,可以用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会声会影等软件剪辑制作。制作动画,建议采用Flash或3DMAX制作,Flash、3DMAX制作出的动画效果绝对是无与伦比的,但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2]。如果教师选用的制作集成软件为Powerpoint,在Powerpoint中也能添加很多自定义动画,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步骤简单,修改方便,效果明显,效率也很高。最后要对制作或收集的素材不断加以修改使其符合设计制作的要求,并存放在素材文件夹里供下一步使用。

5选择工具,集成课件

当所有的前期工作、素材都做好以后,就要用专门的课件工具将这些素材集成为多媒体课件。常用的有课件制作三剑客之称的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同时还有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VisualBasic、VisualC、Pas-cal等程序语言型工具。对于这些软件的使用要有所选择,如果要操作相对简单、易学易用、效率高、兼容性较强,就选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如果要课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多媒体性,就选择用Authorware、Flash制作课件。每种软件都有各自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可根据课件表现形式的要求和自身知识水平而选择。不管选择哪一种软件,都必须严格按课件的脚本集成制作,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交互性原则。人机交互设计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设计友好的人机交互时除了致力于分析、设计交互界面外,还要分析、设计交互的方式和交互的具体内容。交互的方式主要有热字、按钮、菜单和对话框等,交互的内容主要有界面的切换、问答式的对话、计算机对学习者的提示信息等。(2)动态直观性原则。课堂用CAI课件设计在体现直观性原则方面功效强大。课件要兼顾学生思维特点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并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体在体现直观方面的优越性,把新知识、新经验以适度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3]。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微观的内容宏观化、宏观的内容微观化、枯燥的内容有趣化,使沉闷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泼。(3)艺术性原则。要求画面的布局、色彩的搭配尽量优美;背景音乐的选择要恰当;视频的选择和编辑、动画的设计与制作要恰到好处。

6调试完善,推广使用

在课件设计完成后,首先要调试评估,对于设计不够完善的地方要继续完善。评估时,首先要对如下5个步骤作整体考虑:①选择课题,明确目标;②把握教材,设计稿本;③周密思考,设计脚本;④采集制作多媒体素材;⑤选择工具,集成课件,对不完善的内容分项再设计,直到各项都令制作者满意为止。其次要打包独立运行,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多媒体课件不需要任何工具平台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这需要对程序进行打包操作,在打包时首先把多媒体程序设计时调用的大量图像、文本、视频、音频、文件,分门别类按顺序存放在同一目录下,同时在软件根目录下装入一些必要的驱动程序,这样才能保证文件正常运行不会出现出错提示。最后在打包制作完成后,还应在没安装制作课件软件的机器上再测试直到正常运行为止。当所有的测试完成以后,就进入实际的推广使用阶段,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7结语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4

关键词:工程实践;软件工程;CDIO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5-0030-04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工程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整装待发”的工程师,也就是在其从事职业前具备较好的工程能力和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工程教育者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改进本科工程教育的质量和内涵。CDIO教学模式改革了工程教育,教育学生理解如何在一个现代团队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复杂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工程产品、过程和系统[1]。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喾⒄梗各行各业对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各种应用软件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增加,导致软件企业亟需大量的能够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复杂软件系统的人才。软件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与CDIO的培养标准是相符合的。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并不具备这种CDIO能力,因此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有必要根据CDIO的培养标准进行调整[2]。

工程性和实践性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特点。 CDIO工程教育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为3类:第1类是理论课程内的实验或上机;第2类是工程实践类课程(或称为课程设计类课程);第3类是毕业设计和实习。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类课程没有理论授课,全部都是实验或上机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在整个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3-4]。

1 基于CDIO的工程实践类课程培养标准的制订

根据CDIO教学大纲,CDIO培养标准指标共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指标4个,分别是技术知识和推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的能力。每个一级指标又分为很多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三级指标[1-5]。结合CDIO培养标准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制定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标准,其中与工程实践类课程相关的培养标准见表1。工程实践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以下几方面的能力:①应用核心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的能力;②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进行工程实践所需的个人能力;④团队合作能力;⑤人际交流能力;⑥系统的构思与工程化能力。

2 软件工程实践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CDIO的工程实践类课程培养标准对现有的工程实践类课程进行改革,重新构建工程实践课程群,总共包括4门课程:工程实践I(编码训练)、工程实践II(软件技术)、工程实践III(软件测试)和工程实践IV(综合训练)。这4门课程的学时、学分、执行学期和培养标准见表2。这4门课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学期,每门课的学时都是32学时(2学分),每门课程的培养标准三级指标都根据表1中的培养标准设定。

工程实践类课程群的构建思想:①学生通过工程实践类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表1中的能力要求,因此所有工程实践课程的培养标准加起来能够完全覆盖表1中的培养标准三级指标;②按照软件工程由底向上、循序渐进的模式,构建工程实践课程群。

在第3学期,首先开设的是工程实践I(编码训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编程功能,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或Java)、数据结构等课程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编程能力。工程实践I课程为后续的3门工程实践课程打下实践基础。

在第4学期,开设的是工程实践II(软件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JSP、等语言)和数据库技术(Oracle、SQL Server等)进行Web编程的能力和初步软件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已有软件的需求分析能力以及对设计文档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第5学期,开设的是工程实践III(软件测试)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制订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实施测试方案等基本的测试技能,为学生进入企业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第6学期,开设的是工程实践IV(综合训练)课程,通过一个中型软件工程项目的完整开发,学生经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编码、程序测试及集成运行全过程,培养软件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系统的基本能力,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能够参与或组织一个完整软件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工作,包括软件的需求、设计、实现、测试、维护等工作[4]。

3 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和实施

所有的工程实践课程都围绕该课程的培养标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完全覆盖该课程培养标准三级指标,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力能够达到培养标准所要求的水平。所有的工程实践课程都是以项目驱动型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以一套项目案例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参考案例模板,按软件工程流程完成自己的项目。除了工程实践课程I,其他的工程实践课程都以小组为单位(4~6人组成一个小组)完成课程作业。每个工程实践课程都要求项目答辩,一人一辩。通过项目答辩可以考查和评估学生所做系统的效果以及学生的项目设计、实现、测试、集成等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每个课程项目答辩在课程最后阶段进行,一般需要8~12学时完成。

工程实践I (编码训练)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①每名学生选择一个小型软件项目(或者老师指定一个项目),制订项目开发计划;②对项目进行初步分析和设计,完成程序模块划分和设计,撰写程序设计文档;③学习程序编码规范,编写符合编码规范的程序代码;④程序调试和测试;⑤完成项目答辩;⑥编写课程总结报告,提交项目成果。

工程实践II(软件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①任课教师提供多个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功能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等资料供学生选择,以选择好的项目作为后期功能实现及评价的依据;②学生小组根据项目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软件项目的原型设计,提交中间成果(功能设计文档和系统原型);③根据系统项目文档及前期做的原型,完成对应系统的编码及具体实现,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功能模块设计与开发;④每名学生分别讲述自己完成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实现方式,进行项目答辩。

工程实践III(软件测试)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①教师给定一个待测试软件系统的需求、设计文档以及源代码,学生分组阅读理解该系统的文档和源代码,按规范格式编写软件测试计划书;②学生根据软件测试计划书进行测试用例设计;③学生根据测试用例设计书,按步骤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④学生分析软件缺陷分布状况和测试结果,按软件测试总结报告要求编写软件测试总结报告,提交相关文档;⑤每名学生进行项目答辩。

工程实践IV(综合训练)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中型软件项目系统题目(或老师指定一个题目),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按规范格式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②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按规范格式进行数据库设计和模块功能设计,小组共同完成概要设计说明书;③每名学生根据概要设计说明书,按规范格式完成所分配模块的详细设计说明书;④每名学生根据详细设计说明书,按照编码规范完成自己所分配模块的代码编写;⑤每名学生按标准文档格式记录测试结果,提交测试文档;⑥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项目集成,提交源代码;⑦每名学生进行项目现场演示及项目答辩。

4 考核方式

所有的工程实践课程均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除了平时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之外,每门课程都设置很多中间过程考核环节。每个中间过程考核环节要求学生提交至少一个成果物(文档或程序),每门课程最后都要进行项目答辩,一人一辩,因此一名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表现成绩+中间成果物成绩+项目答辩成绩构成。中间成果物要求至少有3项,不同课程的中间成果物不一样,以工程实践IV课程为例,其中间成果物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单元测试、代码编写和项目集成。每个课程的考核环节都要覆盖该课程的培养指标,表3是工程实践IV课程考核环节与考核指标的对应关系,所有考核环节覆盖的三级培养标准加起来要能够完全覆盖该门课程的三级培养指标,项目答辩的成绩不低于15%。

5 结 语

从4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课程改革的效果良好。经过调研,很多学生反映通过工程实践类课程学习,他们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集成等能力增强;很多企业雇主也非常认可这种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认为对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当然,这种基于CDIO的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还需要根据毕业生、企业雇主、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追踪调查反馈信息不断完善,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Crawley E F, Malmqvist J, ?stlund S, et al.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DIO approach[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40.

[2] 澎, 熊耀华, 周慧. 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研究[J]. 软件工程, 2016(1): 1-3.

[3] 厉小军, 谢波. 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2(3): 106-110.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5

[关键词] 微课;Camtasia软件;微课视频

一、微课和微课视频

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是必由之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就是教育信息化。如今,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说到微课,相信很多人已不再陌生,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完整。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它记录了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中,微课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很多人将其称为微视频,但这很容易和网络上的微电影、微录像等其他微视频形式混淆,个人认为还是用微课视频表述比较准确。微课视频和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和练习测试(微练习)一起构成了微课的主体内容,再加上课后的专家点评(微点评)和教学反思(微反思),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视频不仅在“慕课”等在线教学活动中作用非凡,也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既可以利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习惯,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播放自制的简单微课视频,使PPT课件成为有声材料,不再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软硬件设备来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普通教师如何制作简单的微课视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

二、微课视频的简单制作

微课视频的制作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笔者主要采用录像和录屏两种方式,其实也可以采用录像和录屏兼用的方式。

利用录屏软件及其他简易的多媒体设备制作微课是最简单的方法。像可汗学院的视频都是利用录屏软件、耳机、写字板等非常廉价的设备制作出来的。

录屏软件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Camtasia Studio、Screen2swf、屏幕录像专家等。单从录屏考虑,后面两个也是不错的选择,录制完后,我们需要进行简单的制作,会声会影这款软件具有强大的视频编辑功能,应该说其超过了Camtasia Studio软件,但Camtasia Studio软件的优势在于它集录屏和编辑两大功能,功能虽不是很强大,但操作简便,非常适合教师教学时运用。

笔者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用Camtasia Studio V6.0.2制作简单的微课教学视频。这款录屏软件的安装很简单,在此不作详述。

(一)PPT教学视频的录制

Camtasia Studio这款软件操作起来很简单,现在我们主要谈谈如何利用它进行PPT的录制。打开Camtasia Studio软件,会出现下方的主界面(如图1)。

这款软件一共有三种方式可以进入PPT录制状态:一是从开始的欢迎界面(如图2)进入,二是从左边的“任务列表”进入,三是从左上角的“文件”菜单进入。

点击这三种方式都会在主界面的右下方出现以下录制界面(如图3),再点击“rec”键就可开始录制。

如果要录制PPT,点击这三种方式中的“录制PowerPoint”选项,就会跳转到从文件夹中打开PPT的页面,其实还有一种最简便的方式,先打开要录制的PPT文档,右上角有一个红色的“录制图2 任务列表”键(如图4),点击它就可进入PPT插件录制界面(如图5)。此时PPT处于播放状态。点击“单击开始录制”,可以开始录制PPT演示文稿。若想同时录制声音,戴上耳机,在图6录制页面Audio音频选项中选择“麦克风”,可以边演示PPT,边讲解,同期录制。

(二)注意事项:

录制前一定要做几项准备:

1.教学设计(微教案);

2.制作课件(微课件);

3.拟草稿;

4.准备:调整好分辨率,通常采用800×600的比例。戴上耳机,最好是双声道耳机,这样声音录制的效果会好些。如果中途出错,也没关系,可在出错处稍作停顿,重新录制正确的内容并继续往下录制直至完成,最后可在后期编辑时将错误的内容删除。也可中断、保存文件后,在中断处再开启新的录制文件继续录制后面的内容,最后在编辑时将几个文件整合编辑成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输出。

另外要注意录制时要尽量用静止的画面,这样帧数小一点,文件就会小些。此外,录制时尽量少出错,这样后期制作程序就简单些,工作量也小些。

(三)后期剪辑和制作

PPT讲解完成后,结束放映,在出现的界面选择“停止录制”,保存成Camtasia录像文件。紧接着,就会跳出图6的页面,选择“编辑您的录制”后进入Camtasia软件页面,这时我们前面刚刚保存的Camtasia录像文件已经出现在了剪辑箱中,在主页面表面还有一个提示编辑大小的页面(图7),点击预设下方的方框,会出现各种视频文件的大小选项,可根据需要选择。

确定好了这些参数后,可以正式开始剪辑。在左边的“任务列表”处有一编辑菜单(图8),可进行相应的操作。比如,音频增强、缩放文件大小、编辑批注、添加标题等。如要对视频文件进行裁剪合并或增加其他的视频、音频文件,则可在最下方的“时间轴”里编辑,刚刚保存的文件已经在视频1轨道里,在其上方有精确到秒后小数点两位的参照时间标尺,可任意放大缩小。把鼠标放在有文件的轨道上,点击右键可进行添加、移除、剪切、裁剪以及音频增强等快捷键操作,如图9。

编辑完成后,点击任务列表的“生成”菜单或点击左上角“文件”选项,选择“生成视频为”,会跳出一个“生成向导”。因刚才我们已经选择过视频文件的格式,直接点击“下一步”就可以进行文件名和保存位置的设置。完成后,继续“下一步”,点击“完成”,完成生成向导,进入文件渲染,完成后就正式生成了PPT的视频文件,保存在文件夹里便可。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6

软件的存在有一个孕育、产生、生长、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软件工程中,将这个生存周期分为制定计划、分析需求、设计软件、编制程序、调试测试和使用维护的六个阶段。多媒体课件既包括软件开发的特性,也包括教育教学的特性,融合了两者的特点产生了其独特的特性。多媒体课件的生存周期主要要考虑从教学需求到课件开发和使用,直到淘汰更新的过程。根据课件的独特属性,结合软件工程生存周期思想,可以将课件的生命周期分为规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制作阶段、调试使用与维护阶段。

1.规划阶段:这一阶段要根据课件开发的教学目的解决“提出目标”和“可行性”的问题;此外,由于课件具有教学属性,还要解决“教学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教学成果”、“使用对象”等问题。这就要求课件的开发者首先要根据课件对应的课程来研究教学大纲、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层次和特点、课件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等要素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设计规划。

2.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解决开发课件“要做什么”,直接关系到课件的实用性,是重要的课件开发阶段。在充分分析教学对象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要求确定总体目标,再逐步分解分析各阶段的教学目标,确定需要涉及到的各教学内容,制定出课件的总体框架。

3.设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要完成课件的教学设计和软件的结构设计,是课件开发的关键阶段。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的要求和特点,有序合理的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教学要素,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和计划。课件的结构设计是指对课件整个软件框架进行规划设计,包含有课件界面布局、连接导航、多媒体设计等,结构设计要紧密依靠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学设计的要求,同时又要保证软件技术性。

4.制作阶段:前面三个阶段都是规划设计阶段。确定了设计方案之后,需要通过制作来实现设计思想。通常这一阶段包括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收集,利用课件开发工具进行课件制作,编写相关脚本等,这一阶段的成功与否和制作者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也要求能选择好合适的开发软件和开发工具。

5.调试使用与维护阶段:课件制作完成后,要根据教学要求来对课件进行测试,将课件设定到实际教学环境中运行,分别对课件的内容、多媒体元素、结构编排、方便实用等方面进行测试,同时分别要求课件的使用主体“教学者”和目标主体“学生”进行课件教学效果的评价,根据测试中反映出的软件设计问题进行修正,依据可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对课件软件进行完善。在课件正式完成交付使用之后,还要根据出现的新问题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进行维护。

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主要有瀑布模型、渐进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喷泉模型和智能模型等。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中,要根据课件的教学性特性,结合课件内在开发要求,采用下面四种开发模型。

(一)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最简单的软件开发模型,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软件开发中。在瀑布模型中,软件生存周期是顺序进行的,只能线性完成各阶段,不能跳转,每一阶段的工作都是在前一阶段工作完成并进行验证之后才能进行,所以瀑布模型具有顺序性的特点。开发课件采用瀑布模型要遵循该模型顺序性的原则。首先要求从第一阶段顺序开始,在完成一个阶段后,将这个阶段的成果和资料一起转送到下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要在上一阶段的基础和资料上展开工作,每一阶段完成的成果都要根据上一阶段的要求进行验证再进入下一阶段。应用瀑布模型开发课件强调课件开发的前期规划和需求调研,重视课件开发的阶段性和测试、调试工作。课件开发应用瀑布模型通常用在对所开发的课件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但过于依赖前期规划和需求调研,而且开发中采用的是线性流程,课件中的问题和待改进优化的地方不能及时反馈修正,往往要到开发后期才能发现,需要返回错误阶段全部重新修改,降低了开发效率。瀑布模型适用于开发目的和需求明确的大中型课件。

(二)快速原型模型

为了摆脱瀑布模型要求开发过程线性进行的局限性,快速原型模型随之产生,它强调通过客户对系统原型的一系列进化来精练系统需求。快速原型模型的特点是用渐进来代替计划,要求知道渐进的系统原型,在采用快速原型的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调整,随时修正模型,最终生成符合要求的软件。如果应用瀑布模型来发开小型或者功能灵活的课件往往由于其线性要求的局限性影响开发效率,而采用快速原型模型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弊端。采用快速原型模型开发课件,首先根据课件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制定一个粗略的规划,这个规划只满足核心需求,是不完整和存在缺陷的。根据这个粗略规划,设计出一个最初模型,这个模型能达到课件要求的基本功能。课件开发者将这个最初模型演示给用户,并通过意见反馈和互动对这个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再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开发出满意的课件。在交付使用之后,出现任何问题和改进意见,也能及时完善和维护这个课件。运用快速原型模型开发课件周期短,效率高,同时开发者与用户密切交流、紧密联系,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完善课件;但是由于采用这种模型关键在于反复演示、反馈和修改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偏离最初的设计目标,而且容易产生意见分歧,最终可能对课件质量有不利影响。

(三)喷泉模型

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提出了与瀑布模型相对应的喷泉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认为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就如同喷泉一样,既有向上的水流,也有落下的水流,既是反复的,又互相重叠,体现了软件开发各阶段活动具有迭代和重叠的特性。课件设计开发中,需求和目标常常有变化和反复。瀑布模型只能进行确定目标的开发,不能满足开发过程中需求出现变化而进行的设计更改。课件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软件工程学等多学科,而且涉及到多种开发工具,每一个开发阶段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与最初规划不同的变化,喷泉模型增加了各阶段对前面阶段的反馈,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喷泉模型即具有瀑布模型重视开发课件的阶段性和早期规划设计的特点,同时又根据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让每个阶段都能根据其它阶段的反馈进行开发,加强了各阶段的互动和交流,虽然这种反复在一定程度上对课件开发效率有影响,但是可以提高课件的最终质量,适合于开发大型、中型的课件。

(四)增量模型

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课件开发可以采用增量模型来进行。增量模型将最终完成的课件规划分成若干个子集,比如对教学内容和课件的各种功能进行划分,可以根据教材的各个章节进行分割,或者对教学内容、习题测试等不同教学功能部分进行分割,每个独立的子集都分别具有各自的开发周期,各个阶段完成的也都是各个子集独立的部分。运用增量模型可以缩短课件各部分的开发时间,这种模块化、构件化的开发模型用来对关键教学环节或者开发设计难点进行单独开发更有优势,适宜开发单独课程或者一系列课程的大型多媒体课件。运用增量模型开发多媒体课件由于采用了并行开发和模块化开发,提高了开发效率,而且很多单独子集模块可以独立应用,较为灵活;但是运用增量模型开发多媒体课件对正确合理的划分子集具有较高要求,同时整体课件模块化、子集化后有可能出现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兼容、不统一。

三、结语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7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Flash;设计;制作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其中在职业学校教学领域中就有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将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素材有机的结合,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以其生动直观、传达信息量大等优势已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软件种类繁多,其中Flash由于其易于传播、交互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多媒体课件的重要开发工具。它具有其他课件制作软件所不能比拟的综合设计性能,具备完善的媒体支持功能,它能导入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各种媒体,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所涉及到的事物,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通过事物形、色、声的变化和发展直接获取知识,感知世界,并且使许多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更使教学有难有易,增加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具备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Flash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教学设计

这个步骤是课件设计的重要步骤,课件效果的好坏,是否符合教学需求,关键在于教学设计。该步骤中应该选好课题、仔细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资料。

课件内容的选取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教材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一个优秀的课件不能只是教材的简单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Flash多媒体课件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2.脚本设计

脚本设计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在Flash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中,脚本设计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脚本的设计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设计,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

3.课件素材准备

收集素材是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素材准备不充分,会延长课件制作时间,影响课件的最终效果。

素材可以概括为视觉、听觉和视听觉三大类,根据素材的存放方式和在课件中的不同作用,又可细分为数字、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解说、音响、配乐、影像等。

3.1数字、文字和文本

数字和文字一般在课件编制时可从键盘录入,而文本通常利用文字处理软件预先编制成文本文件存放在磁盘上,供课件制作时是使用。

在多媒体课件中使用文字,其表达内容应精确、简洁、有力,除了对文本词义的斟酌以外,还应该认真考虑字体、颜色、大小、式样和位置等等。

3.2图形和图像

不同的课件制作软件所能识别的图像格式也不相同,因此,采集或制作图像时,就应根据Flash软件所允许的格式选择图像制作工具,或者事先用一些图像编辑软件对图像格式进行转换后使用。

3.3声音

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按内容可分为解说、音响和配乐三种。

解说是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媒体的解释和说明;音响即效果声,如风声、雨声、动物叫声、车辆声、哭笑声等;配乐可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等。声音采集好以后,利用一些软件工具对已有的音频进行编辑处理,不但可以实现诸如将两段声音依次连接、混合等特殊要求,还能对一段声音进行添加回音、改变频率、插入静音、交换声道等处理。

3.4动画

演示物体运动规律,解释自然现象的有效方法是动画。而Flash软件本身就是以设计制作动画为主的。

3.5影像

影像素材是指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一种既有声音、又有活动画面的文件,通常影像素材需采集和编辑后方可使用。影像编辑软件Premiere是一个首选的工具,它集采集、编辑、创作为一体,不仅能对多种视频格式的影视素材进行创建、录制、非线性编辑与合成,还可以增加各种特技效果、镜头过滤、字幕、音响效果等。

4.课件制作过程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该步骤中利用Flash将课件素材进行有机的地整合,实现各程序的正确运行和分支间的跳转,需要使用简单的脚本来实现。一般制作步骤大体如下:

(1)确认内容、模块和制作风格:根据前期的教学设计和脚本设计规划好课件的内容和模块的划分,以及制作风格的确认。

(2)场景舞台设置:创建Flash文档,设置舞台尺寸,导入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素材,制作背景图和背景效果。

(3)制作每个模块的影片剪辑:将课件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每一个模块的内容,制作成一个影片剪辑单独存放。

(4)整合模块:在场景时间轴上新建一个图层,从第二帧开始,一帧一帧按照顺序把制作好的模块影片剪辑添加进去,并且在每一帧上都添加一个stop的代码。

(5)导航菜单与模块链接:在场景舞台适当的位置添加导航菜单,并设置好各模块的链接。制作时要注意界面友好,链接方便,操控性强。

(6)完善细节的修饰:检查各模块内容页面的各个元素是否正确。

(7)打包:将最终做好的课件打包,变成一个可以脱离创作环境使用的实用课件。

5.使用反馈与修改

一个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出结论,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如果制作的课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件无疑是失败的。一个课件完成后,一定要经过反复的修改与不断的完善,进而获得更加出色的教学效果。 [科]

【参考文献】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8

【文章摘要】

软件系统类课程的最终呈现载体是软件项目,这与项目教学所需的载体不谋而合,在软件系统课程当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使软件系统课程的教学有了重要的载体,以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有具体的内容为依托,教学效果良好。同时,项目教学法通常在实施过程当中是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的,这正体现了软件系统课程对应的程序员岗位群的工作性质。通过项目教学法,恰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创新精神、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准程序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软件系统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以及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此类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软件系统;课程开发;应用

1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软件系统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软件系统课程是计算机软件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虽然各院校针对各地区的实际需要,所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但大致上以Java程序设计与开发、ASP程序设计与开发、winform程序设计与开发等为代表。软件系统课程属于理工科目类,并且是程序员工作的具体呈现。而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软件系统类课程的最终呈现载体是软件项目,这与项目教学所需的载体不谋而合,而软件开发的过程通常是按照设计、开发、测试、实施的过程进行。这也体现着项目教学的基本过程。因此,在软件系统课程当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使软件系统课程的教学有了重要的载体,以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有具体的内容为依托,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项目教学法通常在实施过程当中是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的,这正体现了软件系统课程对应的程序员岗位群的工作性质。当前对于程序员岗位来说,团队协作是重要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锻炼与养成。通过项目教学法,恰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创新精神、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准程序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软件系统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2.1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

2.1.1 确定课程目标

对于高职当前课程目标的需要,需设定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素质目标。即将技能点细化形成能力目标;将知识点细化形成知识目标;将程序员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细化形成素质目标。

2.1.2 设计课程项目

基于软件行业程序员岗位的工作需求,以及行业标准,并结合当地的软件行业的具体需求,确定软件系统课程的综合职业能力。以《winform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选择一个学生身边的、易于理解与接受的,且大小适中,即能够体现全部教学知识点、技能点,又能体现程序设计的全过程的项目,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选中了这一项目作为载体后要对项目进行加工与优化,即将项目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适合学生所学,能够贯穿教学,体现所需知识点的学习性项目。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应用中教师选择了教学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作为教学操作演示与示例讲解,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作为学生学习项目由学生在观看教师操作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工作的项目,同时以《学生寝室管理系统》作为综合实训项目,此项目在教学的最后两周实施,由学生自行设计、开发项目,教师进行指导。

2.1.3 设计教学任务

将国家软件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程序员考试标准作为基础,结合软件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即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将课程内容整理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一工作任务对应具体的课时。按照项目产生的过程,按照由简入繁的过程,体现知识形成的脉落。

2.2实施项目教学的资源准备

提到资源,首先应该是师资队伍。对于项目教学法而言,需要有具有项目开发能力的在企业实战过的专业教师,同时懂得项目教学法,懂得项目化课程的开发。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按照项目教学的具体过程进行项目教学的实施,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首先是项目教学环境的构建,即教学情境,即构建体现企业工作场景的教学情境。其次开发项目教学法所需的教学资源,如项目、任务书、任务工单、验收文件、资讯单、评分表等。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还可以进行基于项目的教材的开发。

2.3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内外教学

项目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归档。这里不详细解释。主要研究以职业技能竞赛为依托提升项目教学层次的课外教学。期末阶段在校内举行软件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竞赛方案中要明确规定,学生提交完整软件系统,并配套软件说明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等。以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将项目教学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另外,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带到各级各类软件系统比赛当中进行检验,提高学生自信心。同时,学生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成为之后的教学项目,非富我们的教学资源库。

3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软件系统课程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探究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软件系统课程开发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学校方面:在软件系统课程开展项目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需更多的课时量、教师、场地和设备。相对而言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和专业实训课课时不足;实习的场所和设备不到位;实施项目开发难度很大;项目教材严重缺乏。

二是教师方面:项目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非常高。要求软件系统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参与过企业完整项目的能力。掌握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开发出适合用于教学的项目,能涵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还必须在备课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学生的行为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软件系统课程教师尚不完全具备此能力。

三是学生方面:一般而言,高职学校的班额较大,而对于软件系统课程,每个项目组人数通常设定在7人以内,这就增加了教师项目教学指导难度和教学管理难度。另外,学生对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接受和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项目计划、自我评价等能力的培养需要整个专业共同培养,而非一个项目一个学科能够完成。因此,需在本专业全面推进项目教学模式才能达到学生很好地接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1]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吴跃飞;赵华丽;徐洪祥.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8-01-20.

[2]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探索[J],赵从军;贺平.计算机教育 2007-08.

[3]高职软件专业项目教学的课程考核改革[J],陈翠松.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 .

[4]计算机软件项目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协作教学模式[J],吴海花;王连山.考试周刊.2009-06 .

[5]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水平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聂晶.教育与职业.2012-06.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9

关键词:课件设计策略;地理教学;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60-03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要素,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它们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通过多种方式的人机交互作用,呈现多媒体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地理教学多媒体课件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给地理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目前不少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资源不加筛选,或者难以割舍,将其全都作为教学内容。在制作课件时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很充分的梳理,因此只是一些素材的叠加,使内容的条理不够清晰,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此外地理课件中还存在缺乏交互的现象,如课件包含多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时,无法从当前页面跳转到下一个单元的学习,也无法从当前页面跳转到前一个单元的学习,只能一页一页去翻。课件缺少了这样的灵活性,容易造成课堂程序混乱,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地理课件中教学内容条理不够清楚、缺乏灵活交互功能这两个主要问题,建议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呈现完整的教学框架

教学理论认为,整体内容的教学比零散内容的教学效果明显。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就承担了展示教学内容整体框架的任务。王松泉教授在《板书学》中形象地把板书称为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每堂课的“眼睛”。那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如何呈现教学框架呢?

1.运用超链接呈现教学框架

运用超链接呈现教学框架主要指教师将整节课的知识点提炼后设计在一页课件上,然后对各知识点设计超链,其主要形式有提纲式、表格式和联系式。如有教师在教学“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内容时,设计如图1所示的提纲式电子板书。在这一课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运用提纲式板书按先后顺序,用超链接的方式呈现相关教学内容,并进行讲解。每讲完一个教学内容,课件回到主板书页面,出现下一个教学内容。最后再利用这个完整的提纲式电子板书完成课堂内容总结。通过提纲式电子板书逐步完成,学生能清晰地感受“解密Australia”的整个过程。由于提纲式电子板书的设计比较简单,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被地理教师广泛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将整节课的板书呈现在一页课件中,避免因翻页而造成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

2.按照线性模式呈现教学框架

线性模式教学流程也能逐步呈现教学框架,很好地反映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这一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并不常见,但教学效果却非常明显。这里以图2所示的“巴西”一课线性模式呈现教学框架为例。

线性模式呈现教学框架的形式,像滚雪球一样,将各知识点按照一种结构展现出来,反映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结成网,构成一个整体,而且与教学内容同步完整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容易构建知识框架。

线性呈现整体教学框架的另一种方式是运用教学模板呈现教学框架。一般的地理多媒体课件都是用PowerPoint来完成的。在PowerPoint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板来构建教学框架。如图3所示的“台湾”一课教学框架课件设计。教师预先设计“台湾”一课的教学框架,将其分为五部分内容。然后在幻灯片模板中设计五种模板,模板即为左侧的教学内容。五种模板文字相同,不同的是颜色。如在教学时介绍到台湾地形这部分内容时,左侧一栏的“多山的地形”即显示红色。这堂课中左侧内容框架一直存在,学生能很清楚地看到教学的进度和这一节要掌握的教学要点。

由此可见,线性模式教学框架清晰明了、易于操作,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因链接复杂而导致实际教学过程混乱的现象。

总之多媒体技术下同样能展现整体教学内容框架,达到揭示内容、体现重点、引导思路、体现过程的目的。一堂地理课具体可以通过哪种形式来呈现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可以进行大胆尝试、积极探索。

二、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

地理多媒体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教学全过程,其中包括教学需求、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实施的学习结构和实施效果的评价。知识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他们的学习应是灵活多样的。因此,多媒体课件设计应从演示型转化为模块式,让课件有多个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路径,为学生灵活地展开学习创造条件。

这是一堂模块式的地理多媒体教学设计,制作者将“洋流”这节教学流程设计为导航式。(见图4)点击导航,可以按需要浏览各教学流程,其中包括引入、分布、规律、成因、意义、小结、课堂练习七个部分。就课堂练习环节来看,设计了10道练习,利用PPT的触发器功能,学生可以任意选题号,在点击题号的同时,题号自动按下并显示题目,当再次点击题号,则题号弹起并隐藏题目。此外界面上还可以点击答案来检验是否正确,并附有相应的解释。如果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不是很明确的话,可以通过导航回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触发器的使用,不仅实现了良好的交互,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展开学习;而且可以将l0个题目做在一张幻灯片上,使屏幕整洁干净、容量大。

由于教学可能有突况,需要及时调节教学内容,这种模块式的地理多媒体教学设计就占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入另一个教学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地理教师通过呈现完整的教学框架、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对地理教学多媒体的课件制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能够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培英.计算机辅助地理学习[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学农,丁彦青,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吕同富.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设计与制作[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7]刘振华,宋友,钟聪华.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8]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杨九民.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10

一、语文教学中CAI课件的优势

1.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而在一般的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等方法可以局部应用,却不容易有机结合。而多媒体CAI课件不仅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而且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用CAI课件,课堂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眼看栩栩如生的画面,视听并举,可以随文入境,全身心投入。通过CAI课件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

多媒体CAI可以打破40分钟的课堂限制,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创建一个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创设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学生思想的翅膀可以飞翔在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历史与现实之间。教读游记类文章,多媒体可再现自然景色的美;教读小说,多媒体有助于评价人物形象;教读戏剧类作品,多媒体有助于语言的品味;教读音乐类作品,多媒体有助于音乐的欣赏。

3.扩充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在教学过程中,最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鉴赏情况时,可呈现出多项选择题让学生思考,节省了板书时间,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巩固。同时也可以很快地将知识迁移,补充类似的语文材料。

然而,无论是公开的语文示范课,还是身边语文老师的日常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其操作层面上的弊端也逐渐明显。

二、多媒体CAI课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误区及对策

1.多媒体CAI课件喧宾夺主成为课堂主体

师生的及时沟通与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但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使其常常摆脱了辅助工具的地位而成为课堂的主体――至少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如此。师生互动则因为其不确定性而成多媒体课件的累赘,于是课堂变成了一种新的灌输教育――老师展示媒体资料,学生沦为“影院”观众;老师演示相关课件,学生看着荧幕记录。

2.完成课件任务取代了教学任务

现实中,我们在听课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按步骤地展示课件,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他再也不能在课堂上随意地漫步了,因为他必须时不时地操作鼠标,他的活动空间只有讲台那一块弹丸之地。当然,技艺的高超可以使部分教师在使用时显得非常从容而自然,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过程则显得匆匆忙忙,因为他要紧跟在课件后面亦步亦趋。

3.套用现成资源脱离了学生实际

在运用多媒体工具的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后稍作改动,甚至原封不动的搬到课堂上,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全都得跟着别人转,甚至连相关互动都得按照别人设计好的去做。这样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照本宣科,只不过不是照教参之本,是照课件之本,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4.多种感官的刺激削弱了文本教学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运用多种表现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其阅读兴趣。然后,此种手段地运用最终仍应归结到文本阅读方面,因为语文究其课程目标而言,应该着眼于学生语言文字的接受和表达、文学的欣赏及表现,而这一切,有哪一样是可以离开文本来实现的呢?我们所看到的课件,常常作为一种翻译介质出现,即把文本语言传达的信息,“翻译”成图片、影视、音乐语言,受众(学生)固然可能理解了文本所传达的信息,但他并非通过文字(即文本本身所依赖的介质)来获得的,因而语文课程的目标并未实现。

当然,指出上述误区并不是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摒弃多媒体工具,而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它,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换言之,多媒体对语文课堂教学地参与与否并非是理念问题,而是操作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工具教学时,应把握好下述几个方面。

1.以多媒体手段为工具,切不可喧宾夺主

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多种多样,语文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工具作为诸多工具中的一种,而不必对它青眼有加,不必因使用了多媒体工具而削弱了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彻底摒弃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必围着多媒体课件转,不必给予其太多的重视,使其成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辅助手段。

2.多媒体CAI课件不必追求完整性,用完即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