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搞笑日志十篇

时间:2023-03-20 11:16:19

空间搞笑日志

空间搞笑日志篇1

启功先生2005年去世。1975年,他的糟糠之妻病逝不久,他便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没有人像启功那样,提前30年用搞笑的打油诗给自己盖棺定论,如今这如打油诗的墓志铭被永久地凿刻在先生的墓碑上了。

身为雍正皇帝八代玄孙,启功先生拒绝爱新觉罗之姓,说“爱新觉罗”根本不是姓,并坚持自己“姓启名功”。凡有不明事理写信“爱新觉罗・启功收”者,一律不开封,并在信封上赫然写上“查无此人,敬请退回”。有好事者究问为什么,答曰:“不信,请去派出所户籍处查,保证无此人。”

1994年底,央视《东方时空》来先生寓所采访。采访组一上来就列举众多头衔,先生一句话轻轻拨开众多桂冠:“这叫此地无砂,红土为贵。”之前,一个学生在场协助准备资料,以为先生会把学术著作和诗书画集都拿出来以供拍摄。见先生坚持只摆学术著作和论文集,学生大为不解,启功说:“我首先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的老师,其次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人员,书法绘画作诗填词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是业余爱好,是你做这个工作本应该会的,值得一说吗?”

据一个博士生回忆,1991年1月17日,美国向伊拉克宣战,是日他要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答辩席上坐着北大、中国社科院的名流,气氛紧张,博士生手心一直出汗。启功先生第一个向他提问,但却很突兀:“打起来没有啊?”他答:“打起来了!”全场哄堂大笑,气氛活跃,博士生也为之神旺,于是对答如流,顺利过关。他说:“先生这也许叫玩世,但我理解先生。他把这些都视为仪式,在他内心深处有着真正的严肃。”

除了和自己搞笑、和媒体搞笑、和学生搞笑,先生还会和权贵搞笑。

一位空军高级将领派秘书前来求字,兴许是因为该秘书开门见山地摆明来头、提明要求,大有旋风直升机空降而来之势,先生正儿八经地问那秘书:“我要不写,你们会不会派飞机来炸我?”秘书听得眼睛一愣一愣,摸不着头脑,连忙说:“哪里,哪里。”先生接着说:“那好,那就不写了。”

空间搞笑日志篇2

关键词: “搞” 形容词用法 程度副词+搞 (程度副词)+搞+名词

“搞”作为动词的使用已经十分广泛,我依据人民网和腾讯网的搜索引擎,发现“搞”还有形容词用法。

1.程度副词+搞

(1)太搞。

①“还有,善良的易小川不忍秦始皇用活人殉葬,建议烧制陶俑代替,令小川摇身一变成为兵马俑的发明人。这些情节被观众指为太搞。”(《电视剧版〈神话〉编剧否认抄袭〈寻秦记〉》,人民网―《京华时报》,2010年01月09日)

②“如果只有小爬虫没有大老虎,我们就像翘首以待一部喻意深刻的悬念片,在大队警车开到楼下时,发现三百多号警界精英想抓的只不过是门口卖冰棍的老太太。这就太搞了。不要太搞,太搞就会搞大。”(《李承鹏:打假不要假打》,人民网―体育频道,2009年11月26日)

③“太搞了!上海一栋新建高层居然倒了!”(《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塌造成1人死亡》,人民图片网,2009年06月28日)

④“想想连自己的生计都成了问题,蔡英文也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事情带领党工专心在街头募款、展开‘抢救贫穷大作战’了,还念念不忘给别人下绊,这也太搞了吧?”(《还不忘下绊使坏 “马上满月”烦忧知多少》,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06月23日)

(2)很搞。

①“前半段很搞、很喜剧,穿插了各种笑料,风格类同《甲方乙方》的小品式拼贴。”(《〈非诚勿扰〉:的“诚意”与尴尬的贺岁》,《艺尚》杂志,2009年07月02日)

②“这个很搞的鲍鱼北极贝,用一个弓形柄的高脚酒杯倒扣,杯中罩着北极贝和沙拉,杯脚盘上搁着鲍鱼,造形有如一只卧地的孔雀,有着形式搞怪和味道搞怪的创意,便脱口而出:这是90后的菜!”(《一道90后的鲍鱼北极贝》,《广州日报》,2008年11月03日)

③“中超争冠,百舸争流抑或百无一用,如此乱象真的很搞。”(《中超夺冠靠境界》,人民网―《京华时报》,2009年09月06日)

(3)真搞。

“朋友激动地推荐我看《艺术人生》,因为‘有周润发呢,他拉着朱军下跪对话’,最后的评价是:‘真搞,真是人老心不老。’”(《朱军下跪对话:这一次,有了不一样的〈艺术人生〉》,人民网―《京华时报》,2009年12月07日)

(4)蛮搞。

“说话蛮搞的,而且那老外长得也比较逗……”(《TeD美国签证居然比德国签证还容易》,人民网,2008年08月19日)

(5)特别搞。

“今天有两则新闻,新闻主角都是著名专家,专家言论都‘特别搞’。”(《通胀的秘密 继续压榨劳动力挡不住基础物资涨价》),中国网,2008年07月11日)

(6)特搞。

“接着工作人员好生情趣地夸奖他英语说得棒,特搞的他乘胜追击:‘Wherewhere’又是一语惊人。”(《天天兄弟探营微软总部》,湖南卫视快乐8杂志,2009年12月08日)

(7)极其搞。

“我想起《无极》中他跟张柏芝说的那几句话,好像是‘你剥夺了我做好人的权利’之类发话,极其搞,但我知道他那时动了真情的,谁都没把这当成演戏。”(《谢霆锋:我的人生关你屁事》,百度空间,2010年01月20日)

(8)十分搞。

“吴君如在王晶新片《大内密探零零狗》中有不少造型,最近这些造型曝光,十分搞。”(《王晶导演毁人不倦 吴君如厚唇娘娘造型雷人》,网易娱乐四川在线,2009年06月02日)

(9)挺搞、非常搞。

“我觉得《锦衣卫》的编剧挺搞的,故意考验内地人的文史常识,给朝廷里最大的官弄了个叫‘太傅’的称谓,而这个虚衔的官职竟然是负责保管玉玺的。当然,这本身就是一部非常搞的电影。”(《〈锦衣卫〉:奔着甄大哥42寸的胸肌……》,河北新闻网,2010年02月10日)

(10)最搞。

“最搞的是,还有部分基金将他们近期进退失措的原因归咎于券商以及研究机构,认为券商以及研究机构提供给他们的分析报告对他们产生了误导。”(《独家:基金为何屡屡脑残?》,第一理财网,2010年02月02日)

(11)忒搞。

“金门?忒搞了吧这名字。”(《见招拆招MP3市场骗术全剖析》,2005年10月16日)

(12)相当搞。

“不得不说,这传达的是一个相当搞的‘精神’。”(《灭了方言剧就能推广普通话?》,云南网,2009年07月29日)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搞”的使用有几个特点:

首先,使用范围广泛,不局限于娱乐影视领域,也涉及经济、政治、体育、生活休闲等方面。

其次,意义基本相同,与动词义的“搞”明显不同①。形容词的“搞”一般用来形容某种超出常规、出人意料的人、事、物、行为等,有的直接可以用“搞笑”、“搞怪”、“恶搞”这类词语替代②,一般用于娱乐影视领域,在其他领域使用时则带有一种调侃意味,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嘲讽,是一种委婉的指责,传达出有点鄙视、不相信的否定色彩。

最后,这种“搞”为形容词。它能受一系列程度副词的修饰,包括最高级(“最”)、方言(“忒”)、单音词、双音词,在句子中作定语、谓语,前面也可再加上副词表示强调③。“区别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主要有两个:第一,看能否前加‘很’。第二,看能否带宾语。”同时“必须两项标准同时起作用”。[1]形容词前可加“很”修饰,不能带宾语,动词正相反。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程度副词后的“搞”是形容词。

2.(程度副词)+搞+名词

(1)“一部理想的搞片应该有很多的黑色幽默,再加上一点嘲笑,再加上一点小聪明,再加上一点野心。看完一部搞片,和看完一部搞笑片的感觉,应该是截然不同的。”(《搞片扫盲》,西祠胡同,2008年06月04日)

(2)“新年绝对值得一看的超搞片《大电影之数百亿》――清晰字幕版。”(网易社区,2007年01月01日)

(3)“史上最搞电影首映礼《皇家刺青》全程记录。”(激动网,2009年10月24日)

(4)“下面有请许亚杰、赵龙、李子雨、李志恒来为我们上演一节搞剧。”(个人博客,2006年9月6日)

这里的“搞”单独作定语或再加程度副词修饰,也符合形容词的语法特点,且意义与第一种用法的意义相通。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个人色彩重。这些词都没有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而只是作为博客文章或网友回帖,或视频宣传标题,规范性不高,可见还只是在部分网民中传播,没有被大众普遍接受。

其次,使用有限。此类词语,我只搜到几个例子,且都在娱乐影视领域,说明此类意义的“搞”粘合性不强,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

首先,“搞”的形容词义是新兴的,在“搞怪”、“搞笑”、“恶搞”等一系列流行词语的基础上产生,词义泛化,包括对这些词的综合表述,同时带有一定的感彩。

其次,这类“搞”已具有形容词的特性,但发展还不够成熟,“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①多数能够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的修饰;②常作谓语、定语和补语;③不能带宾语;④一部分形容词能够重叠”。[2]我未搜索到形容词义的“搞”受“不”修饰、作补语与重叠的例子。

最后,“搞”的定性还有待其进一步发展,也许随着时间推移,形容词的“搞”会继续成熟,也可能因太易与动词“搞”混同,而退出舞台。

注释:

①搞:①做;干;从事。②设法获得;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455页。

②最典型的例子是同一语境中词语互换:“最搞笑的是王母娘娘也不甘寂寞,在天宫里也有诉不完的闺怨……”(《田亮演牛郎被指好雷人:造型像书生+多角谈恋爱》,《长沙晚报》,2009年07月01日)“最搞的是王母娘娘也不甘寂寞,在天宫里也有诉不完的闺怨……”(《田亮出演新〈牛郎织女〉,网友大呼造型雷人》,《重庆晨报》,2009年07月01日)。

③一位网友留言说:“简直太搞了,为什么这部剧在宣传的时候没说,灶王爷是个说唱歌手,不然我想收视率会更高的。”(《〈牛郎织女〉很乱很恶搞 玉帝也有“婚外情”》,2009年07月01日)。不过这些baby能和七仔做出如此相似的表情也实在太搞了,佩服啊!(《图片集:小鬼当家,超可爱baby与七仔表情大对抗》,2008年05月06日)

参考文献:

空间搞笑日志篇3

据说在冬日过长、日照不足的北欧,当地居民纷纷害上沮丧症,很多人企图自杀。于是,医生发明了大型日光屏幕,患者只要每天对着人造日光,面壁而坐,自然就能恢复求生意识。从而治愈了沮丧症。

对于冬日的情绪低落,我国的古人早就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明人在《帝京景物略》中就记录了一段美丽的防御方法: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此法又曰,九九消寒图。据《消稗类钞》载,清宫中有一种“写”字消寒添趣法,亦即冬至日用缕空法书写“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条幅贴于墙上,此幅共九字,每字都九笔,每天用黑墨填一笔,书法成则春天至。像此类美丽而雅致的驱除寒冷和情绪低沉的方法既有情趣又不失为良方。

如何减轻寒冷对人的不良影响,保证身心健康,也是今人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身心阳光法是最时尚的冬季健身法。

身体阳光法:是指多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多进行日光浴。

心理阳光法:就是像古人那样用有趣的方法期待着春天的来临。这包括游戏法、趣味法、阅读法、想象法等等。

游戏法:可以因人而异,各自制定适合自己的游戏方法。比如在家庭或恋人之间搞个小活动“别让爱情鸟飞走了”:时间 81 天,分九个阶段,阶段尽则春天至。彼此可以互不告知内容,然而逢九一评。可以各自按自己的标准给对方打分。比如送一枝玫瑰,爱情鸟可以存在一天,一句甜言蜜语,小鸟就可以守上一周,诸如此类,如果时间到,而又没有新的“粮食”至,那么爱情鸟只能飞走了。而爱情鸟一旦飞走,标志着一段爱情的结束,一切就得从头再来。笔者以为,只要有了有趣的游戏,加上一份期待,九九八十一天一定会很快过去的。

趣味法:种类也很多,可以是每天一则幽默故事,或者每天一家人搞不同的活动,比如今天比谁的笑话更幽默,明天比谁的故事最搞笑,后天比谁的言行最引人发笑等等。只要笑声不断,沮丧和抑郁就不会走进家门。当然除此之外,也可以有其它各种方法。比如老年人喜欢各种字谜游戏,如灯谜、字谜以及填字游戏等等,有古诗文修养的老人还可以玩玩藏头诗之类……总之只要是有趣好玩搞笑的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消寒休闲之举。

阅读法:就是多读一些有趣有价值的书,或者是读自己喜欢的书,忙于投入自己的爱好之中,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至于想象法,就是在情绪不佳时,多想想让自己开心的人和事,多想想电视节目中让人高兴的情节等等。

空间搞笑日志篇4

不知道这些天怎么了,过的很郁闷。莫名其妙。大雪把城市都覆盖了,日志被灰尘给玷污了。郁闷着,来刷新一下日志,我想这是个大胆的决定吧,文章只留下自己的笔迹。大概是被语文老师给渲染了。自己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吴老师的那几封信不舍得摸掉,毕竟留下的感情太深太深,留在了705班的灵魂中。

天上的鹅毛大雪把我的思念带到了MISSWU那她,还好吗!

不知怎的,似乎对vivian空间里的歌产生了依赖。打开她的空间听歌,日志写的才有灵感。喜欢上了这首歌,脑子里只有它了。沙哑的声音沁透我整个身子,不知不觉,想到了小戎。他很棒,虽然有时总是张牙舞爪的摆弄自己似好非好的舞蹈。很搞笑。总是怀恋他在合唱比赛中,唱HANDINHAND,很激情,很澎湃。小戎的完美结尾,画上了句号。那声音,怎么说?至少比JAY要强,至少在我心中,他,很棒

2008年了,还怀念着07,就来了。来得那样匆忙,让我都没时间来品味在5班的感受。五班,有激动,有低谷,有惆怅,也有欢语。很难说。有Vivian的鼓励,有小戎的的舞蹈,有足球场上的欢笑,还有羽毛球上的英姿。虽然球踢的没宏昊好,也没梓宜打的好,至少我参与了。临近期末,时间很紧了,5班依然还有欢声笑语,雪仗上的尖叫,考场上的唉声,还有但我知道5班,很棒自从第一上英语报,心中很自豪,毕竟,我是班上第一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都加我,但其中,有那么一两个,是熟的,虽然人在他乡Cherry,永远メ被守护,ま夏雪!!!,他们都是朋友,虽然素不相识,至少我们很投机,聊的来。有时写写信,也是不错的交往之道。他们很可爱,很聪明,很活泼。遇上他们只是因为有缘

写完了,留下的,依然是怀念!

空间搞笑日志篇5

王璐/最后一期了,很感谢大家喜欢这个栏目。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这里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的……

李小强/亲爱的,搞清楚状况了吗?现在不是你发表得奖感言的时间。

王璐/我差一点说到感谢CCTV、MTV……

朱古力/这期我们主要聊聊彼此的博客,博客是新兴的事物,这两年一下热得不行。在我们周围能上网的朋友似乎都有了博客,像才女徐静蕾干脆称自己徐博客。闲来无事看看别人的博客,期待着有什么新鲜的好玩的事发生,倒也为生活平添一抹乐趣。当然有人郁闷了不想跟朋友讲,这个平台也是不错的发泄渠道。博客虽然是网上日记本,但本质却不一样,要是说日记是藏着揶着深怕别人看到,博客倒多了几分深怕别人不看的味道。写的文字有人分享,若有留言更加欣慰。互相看来看去终于发现,我们还都是博学之客呢。

王潞/博学之客?朱古力又开始往脸上贴金了。我倒觉得博客让本来相对无隐私的真空时代变得高调了起来。明星们个个都在想,反正横竖要被媒体写,不如我自己来爆料,还能掌握个分寸什么的。而且博客的存在,会让我这样的小名人有一种安慰,至少在这里,有人记得我,有人鼓励我。每天看看新留言,更新一下,就会充满了干劲!

李小强/换我说了?我至少有过三个BLOG。早之前和朋友们一起在博客中国有一个,那时候写的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说说平时生活里的可笑事,大家在一起的无厘头行径。因为那时只有周围的好朋友们才看,所以写的可真叫日记了,一天的流水帐,一天的无聊事,一天的好玩儿事,一天的不开心,一天的愤怒,一天的徜徉,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骂,什么都敢回忆。

朱古力/博客就是用来胡扯的,在艺术院校,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好玩的事,好玩的人,彼此之间说的笑话啊,犯的错啊,就会互相记下来,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同样一件事吧,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这里我要爆小强的料,我们经常一起玩,很多好笑的话是他自己说的,在他的博客中部成了我们这些绿草在讲,然后他用睥睨的语气告诉大家世界是怎样,他有多么的桀骜不驯,然后我们就很崩溃,禁不住抱怨,强哥,你总是用文字美化了自己,丑化了他人。您真艺术,可以根据史料虚构……

王璐/这点同意。还有,我们经常一起干的荒唐事啊,不好意思告诉别人的事啊,都经常被你们的博客曝光了,怎么说,我也是个演员……

李小强/古力自己也一样,很搞的是,人家作家想法不同,经常换着各种文风写博客,有时候吧伤感忧郁,学某位大人物:“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泪流满面”,有时候嘛,又大玩搞笑,没事就哈哈哈,可以打满一整排。

朱古力/……我好像没有写过仰望天空,我都只是四十五度角仰望天花板,口水横流,因为饿呀。

王璐/我是后来参加好男儿比赛,因为有那么多的粉丝支持,开始在新浪建博客,我都会跟他们分享我的心情,还有各种照片。不是臭美,是真的想让他们看到我最新鲜的一面。

李小强/我和古力博客写得早,毕竟专业是搞文字的。有一次在一个化妆师的推荐下,知道了MSN SPACE,突然觉得这个界面貌似更好看,狠了半天的心,抛弃了写了好久的博客中国,换成了MSN空间,除了贴图比较麻烦之外,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地方的。我将自己看不惯的一些无聊人的所作所为说给大家听,甚至用脏字来排斥和鄙视。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把自己的想法大声说出来,就算是脏话,骂出声音来比骂在心里的人要文明高尚得多。大部分朋友也都会来留言,这是一种大家更能接受的交流方式。后来大家互相链接,我把这些链接称作用脸来接,笑倒一批人。但是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李小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朱古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王璐……这些8LOG和空间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于是我关闭了MSN空间,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是否还可以像以前那样写这些自己认为是对的东西,是否可以在看不顺眼和愤怒的时候开口大骂,是否可以随时随地地损别人。要知道我可以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却不能保证是否会给别人带来坏影响。

朱古力/其实我也尝试用过各种BLOG,分阶段记录自己的心情,现在没事翻出来的时候会很恐怖地发现,我这人的想法一直在变,看到当初的自己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石头姐有时看我博客会说,你脑子在跳转吧,一顿饭你也能扯到意大利战争?我就辩解说博客本质是随性,搞很多尝试未尝不可,反正人的想法每天在变,尽量捕捉些微妙的感觉,都是情绪上的波动,也蛮好玩。这里特别想说,激励我们这些人一直写博客下去很大动力在于有人看。每次我更新完,总有人留言,那种你即便写的是很破的东西,也被人期待的感觉,才是让我觉得:哦,原来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可以进行得快乐。那就继续下去吧。

王璐/同意,每次那些鼓励你向前的话,正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李小强/不过璐璐其实更新巨少,而且老贴图,懒鬼。

朱古力/其实小强贴图也挺多吧,而且大家都很喜欢你那些给杂志拍的照片,只有我贴图最少。

李小强/但你也挺,经常贴过去写的文章充数。

朱古力/……有些如果跟杂志发表不冲突的文字,我当然希望能让读者先在网上看到。贴出来的好歹还是拿得出手的故事。

李小强/朋友告诉我SINA BLOG的感觉没有以前MSN的好,朋友又告诉我新浪BLOG里刚开始写的东西太敷衍。我记得停了好久都没有更新。再后来,我放心大胆地像以前那样写自己想说的话,只是更加平和了。还记得有一个小朋友写信来说,李小强你怎么能把脏话写到BLOG上呢,你不配上《少女》。后来我认真地想了想,也许这位小朋友说得有道理,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极端的表达方式,也许我应该变得更加平和,也许来这里看我BLOG的人里面年龄小的朋友还有很多。但是我并没有改变,只是我更新的频率变得少了,说自己的多了,说其他的少了。我不在乎来这里的人是否喜欢我、是否爱看我的东西、是否赞扬和谩骂,我也不在乎来这里的朋友想看什么期待什么,我依旧是在讲述我想讲述的故事,我想讲述的想法,我想讲述的心情。

朱古力/今天小强话很多嘛,让你一次说完。

李小强/说几个我印象深刻的ID名字,“玉竹轩”、“悠然SKY”、“香草的泡沫”、“索木菲”、“蔷薇泡沫”、“刀刀见血”等,他们的留言我一般都是会很认真地回复,我喜欢这种远离的交流方式,他们的BLOG我有空也经常会去看,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每个人的感情不同,每个人的泪水不同,“人”这种生物,需要大家用真心去微笑彼此。还是那句话,不论是男生的BLOG还是女生的BLOG,不论是我的还是你的,“人”这种生物,需要大家用真心去给彼此微笑。最后祝福大家。

空间搞笑日志篇6

2005年末,一个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惊天血案》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作者以幽默讽刺的风格对某导影拍摄的影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戏弄和颠覆,在网上受到热烈的追捧,引发了网络“恶搞”的浪潮。正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一样,恶搞文化的流行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同时恶搞文化的流行已经不可避免地对整个社会、日常生活乃至人们的价值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主流文化,面对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排斥并不是主流文化明智的选择,相反,应对其加以融合和引导。

关 键 词:KUSO文化 来源 表现 选择

网络KUSO族和KUSO文化

一、网络上掀起KUSO浪潮

曾几何时被据为经典的蒙娜丽莎在网上突变成眉眼歪斜、呲牙咧嘴的丑妇,而许多可爱小孩也网上也成了一会儿变成绿巨人、一会儿变成蝙蝠侠的“百变金刚”,政治人物如布什、小泉也会穿上裙装在你面前扭动腰肢,呵,没错,这就是现在网络上特火的KUSO 文化,也称“恶搞文化”。尤其是最近网上流行的对《无极》和《吉祥三宝》恶搞,更是吸引了众多国人的眼球,这就是KUSO一族!

KUSO在日文原本是“くそ(粪)”的意思,其意勉??接近中文?的“烂”,做名词时意思是不够雅致的“屎”,做动词时意思是不够善良的“恶搞”,就是往死里整的意思,这KUSO后来传到台湾就成了“恶搞”的代名词。但对台湾的网虫而言,“KUSO”(库索)稍微严谨一点的定义是“认真地搞笑、认真地搞怪、以及认真面对烂东西”的意思。不知不觉中 “恶搞”文化最初由日本传入台湾,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扩散至内陆,成为一种经典的网络次文化。这种冒“文化”之名的玩意,继承了周星驰电影“无厘头”的衣钵,利用PhotoShop等技术,借助于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

为什么这样一种颠覆传统的对正规文化的另类手法能够撩动如此多的人心底的那根好奇的神经呢?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人对于这样的“恶搞”乐此不疲?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人对此持宽容而非谴责的态度?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难道是由于这种“恶搞”作品无论是它的轻松、活泼的主题以及它种种调侃、戏谑的语言都可以使接受者产生一种贴近生活的亲切感,抑或是这本身就是源于人们内心的某种需要呢?

二、网络“恶搞”文化的源起及其表现层面

现在“恶搞”作品在网络是上已是随处可见,从在摄像头前大胆搞怪唱歌的“后舍男生”版MTV风行于各大论坛到《李毅大帝本纪》被争相传阅以及最后到被全国媒体广为报道而震惊网络内外的胡戈的短片巨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人们对这种集“无厘头”、反叛、恶俗、讥讽于一身的“恶搞文化”已经有所了解了,但为了加深对这种文化深层含义的探究,我们有必要从网络恶搞文化的源起和表现层面入手进行分析。

1、网络恶搞文化的源流

追根溯源,任何一种冒“文化”之名的东西都应能找到其母体,“恶搞”文化也不例外。总结起来,其来源有如下几种:

一是无厘头文化。如果非要问“无厘头”是什么意思,请先去看几部周星弛的电影,《大话西游》、《食神》、《少林足球》等。这个随周氏电影而被大家获知的形容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传了,就会一人一个说法,如:“无厘头可以令人觅到一种较轻松的处世之道,让社会人可以生活得更‘生活’,一句话,可以释放你的心。”、“无厘头是‘颠覆’的一部分。”、“无厘头绝对会成为后现代主流的精粹。”,其实北京的王朔、葛优也是一种无厘头,每个地域都会有一种特定的幽默文化。这就是无厘头,就是搞笑,最好能出其不意地搞得人发笑。恶搞文化就可以从无厘头中找到影子。

二是戏仿,笼统地说,是一种“认真的戏噱”。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就是很认真地戏仿了电影《007》系列里的诸多经典片段,当他那草根小人物的一贯“嘴脸”嫁接在众所周知的花花特工的“原形”之下后,你除了笑到肚子痛,就是笑到肚子更痛。而网络恶搞的作品中就有大量戏仿的经典。

三是“ACG”。这个词实际上是三个词的缩写:A:Animation(动画),C:Comic(漫画书),G:Game(游戏),实际上就是恶搞一族对它们的声音和画面做技术上的搞笑处理。这手法原来流行于日本台湾后风行大陆网络,形成了现在的恶搞文化。这可以从网上流传的“恶搞”族对广西南宁的网友“小胖”的换头行为中可见一斑,即他某天被人拍了一张回头照之后被人士传到网上,此后网友把他的头像尽情KUSO。

四是网络。这虽然说不上是网络恶搞文化的源流,但对它的形成和发展绝对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网络技术还不很发达的时候,上面提及的三种现象还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后来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将上面三种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迅速发展成一个新兴的流行文化产物:KUSO,并被广泛地当做恶搞、好笑的代名词。

五是由于KUSO的发展。KUSO的雏形大约形成在三四年前,那时,香港或台湾的网民们常在网络的论坛或留言中大量使用周星弛影片或香港、日本武打动漫话书中的经典对白或特定词汇,例如用“折凳”表示最强武器,“未够班”形容能力不足,或是依据某部“经典作品”,利用无厘头、戏仿等手段创作出一些搞笑故事或恶作剧行为在网上传播。KUSO早期的形式只限于文字,后来发展为图片和视频。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网络“恶搞”,KUSO之风迅速蔓延扩展开,像现在很多人每天都可能收到的那种搞笑短信就可以说是KUSO文化的外延派生品。KUSO文化也越来越被那些以青少年为消费群体的商家所关注。像PCHOME网站,在开辟了“就是爱搞怪”贴图区后,最近还举办了“搞怪贴图大赛”;而可口可乐也举办了搞笑歌舞比赛这样的KUSO推广活动。

二、网络恶搞文化的表现层面

网络“恶搞”文化反映出当下一批年轻人内心中对社会的松弛状态。具体说来,“恶搞”文化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恶搞一族的话语体系、思维方式与主流文化不同。我们可以从网友们的留言可见一斑:你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爆笑帖子,一声也没笑——“这本身就很好笑” ;“如果我有一秒钟的生命,我想对你说‘我爱你’;如果我有一天的生命,我想陪你再看一次日落; 如果我有一月的生命,我想与你游览秀美山河; 如果我有一年的生命,我想……和你分手,然后把四级过了!!”; “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聚会选择在动物园,大家共同的理由是:只有在这里,才能感慨到自己还是个人啊……”以上的“无声爆笑”让观者得到的更多是会心之笑。可以说,他们的话语在表达角度上另辟蹊径,是跳跃的、断裂的、解构的、分散的,他们或是按自己的喜好呈现出随意性;或是反主流,走极端形式;或是超前的、反古的。

其次,在生活方式上,恶搞一族热衷于追求新事物,对新事物表现出较多的兴趣和较强的接受力,他们是所有新鲜生活方式的簇拥者,服饰也标新立异,出尽法宝将原本清秀的长相极其“蹂躏”,搞怪扮丑无所谓,只为创造个人风格。同时他们大都在虚拟世界中有自己的身份,比如拥有论坛或者个人站点,而且大都有个别具一格的网名,有的叫猴塞雷(取粤语谐音“好犀利”,很厉害之意)有的叫干礼良(取台语谐音三字经)等等,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

再次,在价值观层面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较之话语体系、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价值观是更为深层的部分,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往往有独特的个人见解,不遵从正统的思想;对事、人、是非的判断标准不拘一格;审美观和生活情趣,充满着不羁的想象和夸张;将工作与休闲娱乐之间的界限模糊化等。

网络“恶搞”,网络时代寻求心灵突围的集体默契

从前几年流行的PS换头游戏,到如今视频恶搞的风潮汹涌而至,网民们在某种意义上将这种现象视为新型的娱乐精神和权利——他们热衷于享受这种传统媒体上所看不到的颠覆性语言、情节所带来的,而也因此引发一场关于网络精神和道德底线的争鸣。当然,任何一种流行文化其实都无法被人为地创造出来,其根源还是要到人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去寻找。也就是说,要深入地了解网络恶搞文化流行的原因,就要分析形成它背后的心理因素,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是网络时代人们寻求心灵突围的集体默契:

一是满足了人们缓解内心压力、寻求解脱的心理需要。正如饿要吃饭、渴要喝水、穷要发展经济,人们解决吃穿住行之后,生活压力大、平淡、没意思就要搞怪、逗乐。恶搞文化的流行同电视中肥皂剧和娱乐节目的盛行,杂志、报纸的娱乐化一样,都显示着现代社会中人们广泛的娱乐需求。现代社会给年轻人的约束与规范已成为一种无形压力,迫使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发泄方式,抱着娱乐、消遣的心态,他们选择网络这个既方便快捷又能迅速传播的平台来抒感,看到精心创作的帖子点击率节节攀升,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陶醉其中。这些所谓的“恶搞”其实是年轻人的一种情感宣泄、一种表现自我形式,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一剂笑料,它反映了人们金字塔式的内心追求。“恶搞”一族以图片或视频这种显而易见、直截了当的快乐方式无疑是他们的首选;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现代年轻人内心的空虚感、渴望被关注感。

二是满足了人们内在的逆反心理的需要。逆反心理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心理,简单的讲就是对传统的反叛和对个性的追求,其实逆反心理什么时候都存在,只不过在越来越讲究个性化、自我化和生存压力增大的现代社会,这种逆反心理在人们之间尤其是青少年之间变得愈加强烈,许多人会选择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逆反心理,青少年离家出走、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逆反心理的作怪。“恶搞”最初是一种网友的零散的自发行为,然而在2004年,讥讽某移动通信运营商信号问题的《网络惊魂》因其夸张的语言和取材的幽默在网络世界中引起轰动后,恶搞也正式作为一种流派被众多网友追捧。“恶搞”文化之所以能够流行正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内在的逆反心理的需要,同时,恶搞族还通过网络让其支持者们迅速地串联起来,把当初个体的逆反行为变成了一种集体活动,从而在使人们的逆反心理得到满足的同时,还使他们获得了群体的认同,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恶搞文化的吸引力。

三是满足了人们追求角色认同的心理需要。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市场经济的全面侵袭,社会分工也日益细化,已经不存在过去那种单一化的社会角色了。多角色的存在,使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汹涌澎湃的人潮中备感孤独。同时,色彩斑斓的社会板块使人眼花缭乱,种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猝不及防,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自我的微不足道。然而,后现代又是一个怀疑一切,消解权威,使主体成为按自己意志去处理一切的独立、孤独个体的时期。如此一来,人们既自恋又自卑,既狂妄又怀疑,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又惴惴不安,生存的焦虑感和角色的归属感齐集心头——既希望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这便是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面临的尴尬境地。网络众生似乎越来越重视的是自己的存在,而对于所谓的大腕,权威,特别表现出一种并非恶意的“敌对”,这种恶搞的含义已经超出了自娱自乐,纯属找乐儿的范畴,而有了挑战权威意图,正是这样的挑战,更能得到同为草根的广大网友认同和支持

四是满足了人们渴望展现自我的心理需要。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和隔离,愈发让人们注重自我的展现,追崇“要在自己身上发展才能找到自己”的理念。一些人便以各种“标新立异”的方式将自己凸显出来,以使自己得到社会、周围人的关注,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恶搞一族表达的就是一种普通人追求自身参与的欲望,他们借助先进技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内心的感受用另类的方式发泄出来。在娱乐的表像后面,汹涌的是冲击思想藩篱的热情。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不在乎他人对自己的具体看法,而只在乎他人是否注意到自己。长期研究青少年文化的台中东海大学社工系教授彭怀真将这股“kuso”旋风解释为“青少年次文化”。彭教授分析说:“青少年在心理层面,其实是希望有表现,被人注意的。不过若要从学科、智慧方面赢得肯定,可能得花很长的时间与心思;相反的,结合运动、创意、空间这种动态方式,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让人注意。这也就是“kuso”文化之所以成为风潮的原因。”

面对“恶搞”,我们何去何从?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恶搞文化其实只是一种亚文化的生活方式,它是网络时代人们寻求心灵突围的一种集体默契,但是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面对网络恶搞文化,主流社会应当如何应对呢?是排斥还是融合?对于网络上风起云涌的“恶搞”事件,有人批评说“我对这个恶搞文化很担心。是不是现在什么都可以拿来开玩笑,即使是严肃的事物也可以拿来开涮?恶搞到底有没有底线?”也有的认为一味戏仿、戏谑的风行,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文化走向浅薄和粗鄙;而年轻人由于长期浸淫其间,也可能导致使命感、责任感的淡漠——什么都可以拿来嘲弄!“一个社会的文化是需要多元化,以前的说教文化让我们感到单调。但对于如今的恶搞文化,我听到的是来自网络、甚至个别媒体的一致叫好声,也是很可怕的。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形成另一种单调,同时,我们的文化会越来越浅薄、消极……”

这些担心和疑虑都是可以理解的,现代社会是年轻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各种文化、信息更替速度很快,年轻人更有技术优越感,对新鲜东西的摄入更快,消化能力强。反映在文化层面上就是这种网络恶搞文化必定与主流文化发生冲击甚至冲突。但是,不管主流社会当中的一些人是多么不喜欢恶搞一族的生活方式,必须承认的是:恶搞文化中毕竟包含着一些更为年轻、更为活力、更为积极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形态因素。而尊重个体,尊重差异,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自由选择的权利,保持宽容的心态,无疑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与传统相比,这是进步的、文明的,也是更为人性的排斥这种文化无疑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而适应并融合才能整合社会文化的差异,使社会健康成长.

关于“恶搞”这一网络下的蛋的种种是非曲直一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只要其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同理,恶搞原本是没有的,是在网络和多媒体发展到白热化阶段才真正开始形成,也就成了一种流行文化,但也让我们从侧面了解了网络时代人们的某些心理特征。从某个层面来说,让我们发现这一点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就如同某些谬误存在只是为了让人们发现真理一样。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2.马广海编著:《社会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3.贺更行:《流行语,流行起来没商量》,《社会》,2002(1)。

4.周 馨:《另类:对主流文化的偏离》,《社会》,2002(6)。

5.邹昊平:《从动画片受宠看新人类》,《社会》,2001(1)。

6.沈汝发:《透视“童话型文化”——从〈流星花园〉的流行谈起》,《社会》,2002(7)。

空间搞笑日志篇7

那时,我们搞储蓄存款既艰难,又辛苦,一笔储蓄存款一般都是几十元、几百元,有的甚至是几元。工作上分工不分家,不管内勤或外勤,哪儿需要就到哪儿。只要有储源信息,我们有时一人,有时两人,打起背包就徒步下乡上门宣传动员吸收储蓄。我们通常是以“上门头、上田头、上船头”的流动服务形式,积极动员渔民参加储蓄存款。“饿着肚子流着汗,日出启程墨黑回,泥泞路上谈笑过,日晒雨淋寻储源”是当时我们下乡揽储活动的真实写照。

记得有一次听说里西村社员搞分配,我和主任两人在银行尚未开门营业就打起背包,拿着空白储蓄存单和备用工具,去里西村搞储蓄存款。到了村里大队部会计室,已经有好多渔民在等着发钱。因为我们常下乡动员社员储蓄,相互间都认识,看到我们,有个拿到钱的渔民有意地躲避着我们,看到他要走,我们就把他叫住让他参加储蓄。他笑着说:“钱很少,扣去每月的预支,只发了76元,还要还个人债务,没钱可存。”经过我们再三动员,他拿出了30元钱参加储蓄。另一个渔民只发了63元,也说了同样的话,在我们诚恳的动员下,他存了25元。就这样,我们一个个地耐心动员,积极宣传参加储蓄的意义和好处,一天下来,我们的储蓄工作也告一段落。我边轧账一边点钞票,我看到已开出的存单中,金额最大的150元,最小的18元,大部分是30元至50元不等。这次共开出储蓄存单70多户,储蓄金额2000多元。等我们回到单位已经是天黑灯亮,夜幕降临。

在海岛,我们每个月都要到部队去好几次。我们所在的海岛有好几个连队,因为部队每月都要发一次津贴,这是我们搞储蓄存款的好机会,也是“拥军爱民”为部队服务的一种方式。记得有一次我和主任到一个连队去搞储蓄存款,刚走到连队门口,部队连长和指导员就马上出来迎接我们,搬凳倒水,忙得不亦乐乎。主任微笑着对连长和指导员说:“不要忙了,我们每次来你们都这么热情,还是叫同志们来储蓄吧。”在指导员的招呼下,不一会儿连队干部和战士们来到连部,一一向我们存款,有的存50元,有的存30元,但更多的是10元至15元不等,有两个战士只存了5元和8元。我一边开存单,一边点钞票,主任搞复核,忙了大约一个小时,我汇总了一下存款情况,共有30多户,总金额500多元。回想前几次到连队搞储蓄存款,只有几户、十几户,存款总额只有100多元,200多元的情景,这次算是比较好的了。我们带着喜悦继续向其他连队走去……

80年代,渔村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渔业经济分配以船只核算为单位,由村里会计统一账款结算和分配。有一次里西村又搞分配,我们再到这个村吸收储蓄存款,这次渔民看到我们不再躲躲闪闪,而是主动大方地找我们存款,有的存1000元,有的存3000元,还有的存5000元。里西村的林书记在旁边笑着说:“照这样下去,今后孩子们看到地上有一两角钱也不会去捡了。”这次我们共吸收储蓄存款30多万元……

空间搞笑日志篇8

1、虽然到了吃饭时间,小明还在一本正经的在看书。

2、老师一本正经的走进教室给我们讲课。

3、看着小强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4、爸爸说话总是一本正经。

5、记得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早上,他亲热的对我说:“赵斌,给你一块口香糖。”我心里想:这个小气鬼今天怎么变的这么大方了。于是我问:“真的吗?”他一本正经地回答:“真的呀,好哥们之间不讲假话!”说完,他从书包里拿出一盒口香糖,可里面只有一支。我一手慢慢地拉出那支口香糖,刚要打开,可感觉不对劲!这时我看见李江涛诡秘地笑着。

6、提问者是蔡志忠所说的“漂亮女生”,摆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回答者疑问的口气,加上“观光价值”的调侃,()引来台下一片好奇的神情伴随着满堂大笑。

7、看着孩子们在台上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逗得大家无不开怀大笑。

8、在校门口,我正跑得气喘吁吁,同桌李辉从后面追来,一把拽住我,一本正经地说道:“你鞋带开了。”我先是一愣,既而低头望了望鞋,没有哇!“Goodmoming!节日快乐。”李辉向我眨了眨眼睛,做了个鬼脸,丢下这句半洋不洋、半土不土的话,飞也似的跑远了。

9、我正在一本正经的想如何用一本正经造句。

10、一些同学的作文充斥着空话、官话、套话甚至伪话,他们一本正经地说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大话,谈着自己也搞不明白的大道理。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的语言作为自己的语言,用他人的认识和思想取代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11、语言总是那么一本正经、四平八稳,或老成拘谨,枯燥无味;或矫情造作、空话套话,表情达意失去了鲜明的个性。

空间搞笑日志篇9

1、虽然到了吃饭时间,小明还在一本正经的在看书。

2、老师一本正经的走进教室给我们讲课。

3、看着小强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4、爸爸说话总是一本正经。

5、记得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早上,他亲热的对我说:“赵斌,给你一块口香糖。”我心里想:这个小气鬼今天怎么变的这么大方了。于是我问:“真的吗?”他一本正经地回答:“真的呀,好哥们之间不讲假话!”说完,他从书包里拿出一盒口香糖,可里面只有一支。我一手慢慢地拉出那支口香糖,刚要打开,可感觉不对劲!这时我看见李江涛诡秘地笑着。

6、提问者是蔡志忠所说的“漂亮女生”,摆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回答者疑问的口气,加上“观光价值”的调侃,()引来台下一片好奇的神情伴随着满堂大笑。

7、看着孩子们在台上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逗得大家无不开怀大笑。

8、在校门口,我正跑得气喘吁吁,同桌李辉从后面追来,一把拽住我,一本正经地说道:“你鞋带开了。”我先是一愣,既而低头望了望鞋,没有哇!“Goodmoming!节日快乐。”李辉向我眨了眨眼睛,做了个鬼脸,丢下这句半洋不洋、半土不土的话,飞也似的跑远了。

9、我正在一本正经的想如何用一本正经造句。

10、一些同学的作文充斥着空话、官话、套话甚至伪话,他们一本正经地说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大话,谈着自己也搞不明白的大道理。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的语言作为自己的语言,用他人的认识和思想取代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11、语言总是那么一本正经、四平八稳,或老成拘谨,枯燥无味;或矫情造作、空话套话,表情达意失去了鲜明的个性。

空间搞笑日志篇10

早年间,吴君如有一段让她心碎欲绝的恋情,这次伤心成就了她的成功减肥与转型。走出情孺后,她邂逅了著名导演陈可辛,二人很快堕入爱河。风风雨雨七年中,吴君如、陈可辛的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香港著名艺人昊君如16岁踏入演艺圈,拍了30多部电影,为人爽朗幽默,是人人皆知的搞笑女王,有“女周星驰”之称。

走出情殇又逢春

吴君如被初恋男友甩了,在家里号啕大哭了三天。三天后,从床上爬起来,对着镜子照着她140磅的身材,自己也觉得丑陋变形了。蓦然间她明白了,英俊潇洒的男友怎么会喜欢她的水桶腰!

吴君如把自己关在家里,天天在跑步机上狂奔,渴了就喝水,困了就爬在床上睡一下,她一边跑一边想着和初恋情人的点点滴滴,想到伤情处就哭一场,哭累了继续运动。

三个月后,吴君如整个人都变了,变成了婀娜多姿的窈窕淑女,脸色安祥而平和,看不出一点失恋的神情。很多导演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吴君如千挑万选选择了《洪兴十三妹》,这部片子开创了吴君如性格女星的道路,也给她带来了梅开二度的爱情。

有一次,吴君如拍完一组镜头候场时想渴水,助理不知道去哪了,这时一个高大英俊的男子递过了一瓶水,吴君如看了那人一眼,他的眼光亲切而柔和,吴君如感激地对他笑了笑。

收工之后,吴君如一边想着心事一边向停车场走,正好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抬起头,被撞的人正和蔼地微笑,是给她水的那个人。吴君如又道歉又感谢,对方说:“有时间吗?请你吃饭。”吴君如欣然同意了。

吃饭时,对方自我介绍说叫陈可辛。吴君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早就听过他的大名,19岁就拍摄了《双城故事》,以《甜蜜蜜》驰名香港娱乐界。吴君如对他神往已久了,没想到今天邂逅了。

陈可辛问吴君如愿不愿意跟他去一个地方,吴君如点点头。陈可辛带吴君如去了维多利亚港湾,那里有一个幽静的三角地,正对着一个大广告屏幕,里面放着萨克斯《回家》。陈可辛说他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来这坐听音乐,心很放松,尘世的纷争扰攘全放下了。

虽然那么多光环笼罩着陈可辛,但他的内心淡泊,他的笑容就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吴君如偷偷看了一眼陈可辛,低下头笑了。

吴君如和陈可辛频频约会,俨然一对情侣。一天,吴君如拍戏时陈可辛来了,她拍的是古装戏,脖子上却挂着一串亮晶晶的项链,导演看见后斥责了一番并要她摘下来。

陈可辛赶紧上前,吴君如很紧张地抓过那条项链放进了包里,拍戏结束后她又拿出来重新戴上。陈可辛笑她说:“你真是敝帚自珍,一条旧项链还这么珍爱。”吴君如苦笑了一下说那是她最甜蜜的爱情记忆。

吃完了饭他俩在街上走着时,吴君如突然弯下腰东找西看。“我的项链掉了。”吴君如说着从地上拣起沾了灰的项链轻轻地吹擦着。项链的挂钩断了。

陈可辛从吴君如手里拿过项链拉着她进了一家银楼:“老板,把你们这儿最贵的项链给我拿来。”你干什么?”吴君如问。“我给你买最好的,把这条放起来吧。”陈可辛说。吴君如从陈可辛手里拿过项链不快地走了出去。陈可辛追出去从吴君如手里夺过项链:“这条项链真的对你那么重要吗?”“你不懂。”吴君如说着想拿回来,陈可辛一扬手扔到了大街上:“该换条新的了,我给你买。”吴君如推开他独自走了。

吴君如一路溜达,夜很深了她才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去。走到楼下看见陈可辛坐在她门口的台阶上,吴君如停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陈可辛站起来,他将手伸向吴君如,手里正是他丢掉的那条吴君如初恋情人送她的项链,挂钩已经修好了。

吴君如拿在手里看了看没说什么。陈可辛又把一个精美的小礼盒推向她,吴君如犹豫了一下接了过来。“你去休息吧,我走了。”陈可辛说。看着陈可辛的背景吴君如心里酸酸的,她打开礼盒是一条钛晶的项链,正是久已心仪而没舍得买的那一款,泪水顺着她的面颊流了下来。

吴君如追上陈可辛,搂住他的腰把脸贴在他的后背轻轻抽噎。陈可辛回身将她抱在怀里,轻轻地吻她的发丝。许久之后,吴君如含泪抬起头将陈可辛为她买的项链递他手里:“给我戴上。”

爱情让人心醉让人痛

吴君如和陈可辛都是娱乐圈里的大忙人,有时很长时间才能见上一面,有一次,他们分别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都闲了下来,吴君如约了陈可辛上街购物,二人高高兴兴回家时,吴君如突然下意识地抓住了陈可辛的手,不远处,吴君如初恋男友的车停在她家门口。

陈可辛和吴君如相视一眼,初恋男友跑了过来,他拿着一束火红的玫瑰春风满面地站在吴君如面前:“sandar,和谁在一起也忘不了你,回来吧。”吴君如的眼泪下来了,她情不自禁地走向她曾经深爱过的这个男人。

“君如。”陈可辛叫道,吴君如没理他,径直走向了那个男人。陈可辛站在一边看着。吴君如抱住初恋男友轻轻地说:“谢谢……”陈可辛叹了口气快步走了。吴君如说:“你还记得我,让我很开心,但是,真的都过去了。”说完她回头看陈可辛,他已经走出去很远了。

“阿辛。”吴君如叫着追上去。陈可辛回过头:“你怎么没跟他走?”吴君如白了他一眼说:“你想我跟他走,那我回去找他了。”陈可辛拉过她紧紧搂在怀里。

“非典”时期,香港的娱乐界全都停业,吴君如和陈可辛在家里没事做就彼此讲笑话逗乐,陈可辛说要是把这些东西拍成一部片子一定很好看,吴君如大叫一声:“我也有此想法。”

陈可辛给吴君如编了个大概的故事,并说让她来演女主角。“不会吧,这么丑的一个人让我演,演完了我还能嫁出去吗?”陈可辛刮了她的鼻子一下:“我永远都要你,不管你变得多丑。”

“好啊,这部戏完了你娶我吧。”吴君如说。陈可辛把她搂在怀里:“结婚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在一起。”吴君如的心一沉,每次提到结婚陈可辛都这样,他是个拒绝婚姻的男人。

“我逗你的,别把你吓坏了。”吴君如从他怀里挣出来,“找阿伟他们商量一下拍戏的事吧。”陈可辛给曾志伟一帮好朋友打了电话,约好了酒店,驱车前往。

酒店里冷冷清清,他们找了一个靠窗的地方坐下,正准备说正事时,一个妖冶的女子走过来径直坐到陈可辛腿上:“大导演,你可好长时间不来看人家了,人家想死你了……”陈可辛的脸一下子红了,使劲想把她推开。曾志伟也冲女子摇头,挤眼。

吴君如咬牙看着,陈可辛一脸尴尬。吴君如眼里的怒火在喷射,她端起酒杯泼了陈可辛一脸,转身冲出酒店。陈可辛追出去:“君如,听我说,没什么事儿的,我和志伟他们……”

吴君如打开陈可辛的手:“别用你的脏手碰我。”曾志伟也追了出来,陈可辛可怜又无奈地摇摇头。曾志伟追上吴君如:“sandar,我们经常在这儿吃饭,跟她们这些小姐很熟悉,开个玩笑嘛,不必当真,再说很多男人……” “全天下男人都会犯这种错误是吗?”吴君如眯着眼看曾志伟,曾志伟语塞。

接下来的日子,陈可辛总是去找吴君如,试图解释这件事,吴君如把他拒于千里之外,曾志伟和一帮朋友也来当过说客,吴君如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一天,吴君如上街回来,天近黄昏了。走到家门口,好多人在门前的草坪上在布置。气球花环将那个小小空间装点的五彩纷呈,乐队演奏着悠扬舒缓的乐曲。

陈可辛拍拍手,刹时间礼花竞放,美丽有如天堂。吴君如心里很感动,但一看到陈可辛,她马上白了他一眼,陈可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Sandar。”曾志伟说,“我们的新戏叫《金鸡》,你主演里面的阿金,可辛做监制,今天就是我们的新片会,以后有什么问题和监制多沟通吧。”说着对吴君如使了个眼色。

吴君如热情招待大家,唯独对陈可辛不闻不问。活动结束后大家都陆续走了,只有陈可辛在最后磨蹭着不走,曾志伟对吴君如做了个拜托的手势也走了。

“亲爱的,我们好好谈谈,听我解释好吗?”吴君如理也不理,走进家砰地把门关上了。

《金鸡》拍摄期间,陈可辛总是想方设法接近吴君如,吴君如就是不理他,他默默地为吴君如做一切事,大到化妆,小到喝水,他总是为她想得很周到,吴君如就是对他冷若冰霜。

《金鸡》杀青那天大家吃散伙饭,陈可辛陪着笑问吴君如休假这阵子有什么打算。吴君如淡淡地说没什么,想去泰国看父母。

第二天,吴君如还在睡觉,有人按门铃,来人说是航空公司送机票的。吴君如一想肯定是陈可辛搞的鬼,既然定了,不收白不收,乐得免费去逍遥一趟,她就开了门。

吴君如开门的刹那一个大花篮挤了进来,她吓了一跳。花篮后面探出来的是陈可辛的头,他笑容可掬:“对不起,对不起,真的很对不起,让我把话说完。”吴君如没理他,独自坐在了一边:“sandar,一切从现在开始,嫁给我好吗,我们去泰国让岳父岳母为我们主婚。”

陈可辛说着拿出一个精美的大钻戒,那是吴君如久已心仪的。她的眼睛一亮,双手张开做了很夸张的姿势:“太美了,这戒指!”又对陈可辛擞了撇嘴,“要不是为了这个戒指我才不会原谅你。”陈可辛一把把她搂在怀里。

怀孕后爱夫如命

吴君如和陈可辛结婚了,一向富于爱心酷爱孩子的吴君如把生孩子提上议事日程,但是,一年过去了肚子一点变化也没有,着急得她天天向陈可辛大喊。

“老婆,我们这么忙,我不想牺牲我的事业,你一个人又拍戏又带孩子很辛苦,不生吧。”陈可辛是个很自由的人,他不想有一点束缚。

吴君如痛斥陈可辛没有爱心、没有责任。陈可辛只好依她,她说检查他就去检查,她说吃药就陪着吃药,但是,两年了还是没有起色。

2005年4月,吴君如一个好朋友推荐了个名医,医生说她很难怀孕,吴君如哭了,回到家她就数落陈可辛,都是他成天说不要孩子,结果好了,生不出来了,他高兴了。

吴君如难过,陈可辛很心疼:“老婆,不要紧,现代医学这么发达,咱多看几家医院,肯定能治好的。”在陈可辛的鼓励下,吴君如开始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了。不久,她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了,她的肚子成了他们家最重要的位置和最敏感的话题。

2005年10月,陈可辛携新电影《如果・爱》到上海做宣传,主办方本来邀请了吴君如和曾志伟做嘉宾主持,但那天出席的只有曾志伟,有人问吴君如为什么没出席,快嘴快舌的曾志伟用手比了一下肚子,做了个怀孕的手势说不能来了。

记者当下围住陈可辛问他第一次做爸爸的感受,他哈哈一笑:“谁说她怀孕了,我都不知道呢,再说怀了孕就一定是我的吗,你们问我做什么?”话是这么说,他脸上还是掩饰不住喜悦和得意。

回香港时,陈可辛大包小包为吴君如带了一堆,没想到吴君如对他大发脾气,说是永远不要看见他了,还把他带回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你这是整的那一出?”陈可辛莫名其妙。

“你不知道我怀孕了是吗7好,现在我告诉你我怀孕了,孩子不是你的。”吴君如愤愤说。陈可辛知道自己在上海说的话让吴君如不高兴,现在想想真不该说孩子不是他的,但当时没想那么多,他忙向吴君如赔不是。

吴君如不理,躺在床上了。陈可辛坐在床边轻轻地为她捶腿,还按摩脚底。吴君如最怕痒,她怕自己忍不住笑出来,狠狠地踢了陈可辛一脚:“走开,烦死人,再不走我要发脾气了。”陈可辛说这就出去,千万不要生气,怀孕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

第二天早晨,吴君如起床后陈可辛已经出去了,餐桌上有她喜欢吃的食物,还有一张纸条:老婆,好好吃饭,不要生气,我去向全世界呐喊你肚子里的孩子是我的。

吴君如笑了,她想再憋两天,让陈可辛好好侍侯她―下,自己也好好地享受享受,她陶醉地大口大口吃着陈可辛为她做的早饭。

下午陈可辛回来了,看见吴君如神秘一笑,把手里的一个盒子举了举:“老婆,好东西。”说着从里面拿出一个仪器。

“老婆,这个能听到孩子的声音,你还可以和孩子说话。”陈可辛说着就给吴君如往身上戴。吴君如夺过自己弄好,正要和孩子说话时,陈可辛一把抢了过来说:“宝宝,爸爸先和你说两句,我是陈可辛爸爸,是导演……”

话还没说完被吴君如一脚踢开:“陈可辛爸爸?哈,你的意思是我的孩子还有别的爸爸?比如刘德华爸爸、周星驰爸爸……”吴君如大喊大叫,陈可辛又对着那仪器说:“孩子,这就是你妈妈,她是个搞笑女王,没天没地地能整,你可千万别学她……”

“你这死家伙……”吴君如正要大喊,被陈可辛制止:“你想让孩子没出世就听你的大喊大叫吗?”吴君如吐了吐舌头赶紧坐下。陈可辛把她揽在怀里:“你和宝宝都是我的,那次是我错了,以后不说了,我爱你们。”吴君如依偎在陈可辛怀里甜甜地笑了。

2005年12月6日,吴君如参加《她他她》节目时,心直口快的她说《无极》里的张柏芝有点搞笑:“看她那个假大胸。”说着哈哈大笑。

没想到8日,《无极》制片人陈红在一家媒体公开叫板吴君如,说陈可辛的《如果・爱》票房很低,搞假宣传。吴君如一听就炸了,她说她只是开玩笑,陈红至于这样吗,她大叫着要和陈红打嘴仗。

陈可辛说她现在是妈妈了,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你不先说人家人家怎么会说你,这件事至此为止,做人要大度一些。”吴君如笑了,陈可辛日益成熟了,她为孩子有这样的爸爸自豪。

12日,陈可辛接受一家媒体访问时说希望吴君如和陈红之争不要再发展下去了,他说陈红可能也是误解了吧,其实吴君如只是讲讲笑话,没有针对性的,希望大家都和和气气地把电影事业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