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8:51:19

岩土

岩土范文篇1

我国岩土工程勘探已经累积了数十年工程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技术进步,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水平已有了显著提高,已经完全有能力承担各类大型复杂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包括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复杂地基处理、深基坑开挖、大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移山填沟、围海造陆、海上平台、核电站等。针对岩土工程勘探对于整体工程的重要性,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探时首先要对工程勘探工作的取样及地址钻探进行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2岩土勘测技术的有效方式

2.1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领域所属的基本理论,包含: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力学理论等方面,这些多数为模仿科学的理论。譬如,经验型公式。从本质上说,岩土工程的过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应用个人经验,结合实践,构建模型,技术人员运用精确的参数数据,良好的判断,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对于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均是尤为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学习与预测一现场观测一对比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分析、评估和总结三大过程。总之,经验积累与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偏倚任何一方都将失之偏颇。

2.2设计沟通的必要性

目前,部分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缺乏认识,影响勘察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具体要求是:执行房屋建筑工程详勘之前,应广泛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确切资料。强调勘察前期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意义与影响,因设计者是勘察成果的直接实践对象。工程前期时,勘察者应有效把握设计意图,明确拟建物的工程特性。这有利于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譬如,高层建筑设置有裙房。在勘察前,必须明确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对于主体不高而跨度较大的建筑群,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这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较大差距。须加强勘察前的设计沟通。

2.3等级划分的重要性及经济性

遵循相应的分级标准,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譬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等。这些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在充分熟悉掌握各等级,才能实现安全、经济、合理的局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符合规范的前提下,采取较为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岩土工程勘察目标和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成本量反映技术水平的优劣。鉴于岩土工程勘察现状,节约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譬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倍的桩径,且大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的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变更为45m。这样,可在一定程度节约工作量,实现经济效益。譬如,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是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

2.4不断吸纳新知识

工作依据来源于规范、规程,其针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等,全方位提出了可操作性极强的要求与规范。技术人员应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需求,可避免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此外,技术人员应认真研读规范规程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

3岩土勘测技术有效提升的方式

掌握勘察范围内的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范围、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研究认知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状况。譬如,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研究干扰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影响和特殊土壤类型、成因、范围、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对应防治措施。要注意确定地下水详情、类型、补给以及排放状况,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以及规律;评定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于基坑工程而言,明确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估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以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基坑突涌、流沙(土)或者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确定基坑施工降水的对应技术参数以及施工降水提议;限定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查明基坑工程的周边环境,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研究放坡开挖的可行性和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边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作用。

岩土范文篇2

1地理信息(GIS)技术

GIS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信息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体的新兴学科。目前,GIS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学科,而且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GIS软件的市场开发。GIS软件技术上的突破,很大程度是由于GIS的软件和成熟和商用化程度提高所致。在国际市场上大约有300家各类GIS软件研制和供应单位,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GIS软件发展的趋势是改善编程系统,使软件容易地从一种计算机传送到其它的设备上。目前占有国内外主要市场的GIS系统车件有三种:即ARC/INFO,GENAMAP和INER—GRA—PHMGEMI—CRSTATION。ARC/INFO系统是由实力雄厚的关国ES—RI公司在1982年推出,在世界上已有1万多用户。该公司年营业额已达2亿多美元并每鼐仍以30%的速度发展。上述数字足以说明ARC—INFO系统的可靠程度。

1.2GIS软件都具备有以下主要功能。如最佳路径,坐标几何,网络分析,三角网模型,多边形合并,多边形分析,拼图,邻接分析,从图查属性,鼠标查属性,指定属性查询空间分布,坡度、坡向,由格网生成等高线,等高线生成网格、容易计算,边界提取,平滑处理,分类,矢量一栅格互换,矢量与栅格叠加,菜单,图形语言,多窗口,双屏操作,用户设定菜单,联机帮助,X—WINDOWS,GKS,SOI,TCP/IP,NFS,坐标空间查询,矢量,栅格输出等。

2GIS在岩土工程勘察上发展必然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工程建设的步伐和规模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大量的建设项目使工程勘察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这些工程的勘察成果是十分宝贵的信息资源,它们不仅仅对当时的工程、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很高的重复利用价值。勘察分阶段进行,在开始阶段,可以利于收集已有的资料,初勘可以充分利于这些已有的资料,如达到要求可进行一些钻探说勘工作,工作前必须制定勘察方案,如能充分利于已有资源,勘察方案就可以制定的更合理,可提高勘察水平。这也就说了已有的勘察资源对勘察工作是非常有利于价值的。如果把分散在各勘察单位的已有勘察资源整合在一起,对整个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整体的评价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这项工作可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有益的指导。所以,用计算机建立一个岩土工程勘察的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图形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人员越来越重视GIS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勘察数据处理、图件绘制、自动计算及辅助决策等,所以给GIS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将GIS技术引入岩土勘察没汁领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勘察设计结果的准确性。

3岩土工程勘察系统的建立

GIS下岩土工程勘察系统的建立分为录人数据、软件运用、二次开发和系统的运行四个阶段。

3.1录人数据:录人数据的工作是起点,是在对用户深入调查基础上明确系统的轮廓和目标。找到大量的钻孔信息,当然可以是电子版的,经过修改或者直接输入EXCEL表格,达到最大限度的利于本地质勘察资料的目的。

3.2软件运用:获得本地地图,在地图上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的软件软件,例如:MapInfo、MapX、Arcview等相关应用。

3.3二次开发:将选择的软件或者软件中的插件进行二次开发,选择常用的几种命令放^工具栏,最后打包成本地所需要的小程序。

3.4系统的运行:系统交付使用,当地就可以开展相关材料的最大化运用。可以使信息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和价值,输出成果用于辅助重大决策。

岩土范文篇3

关键词:岩土勘察;岩土工程技术;现状分析;提升策略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当前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推动着岩土工程不断朝着高承载、强性能、多功能、深地下、多技术方式组合的方向发展,而这些发展成果的有效实现,必须建立在岩土勘察手段与工作水平的适应化进步与提升之上。作为岩土工程技术的实施基础与发展前提,岩土工程勘察在当前岩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渐益突出,且逐步实现与设计、施工等建设环节的一体统筹及协同配合,进而带来岩土工程建设品质与效能的多维增强。

1岩土勘察的工作内容和发展价值

岩土勘察工作是对工程建设的实施区域及其周边,基于对工程条件、建设目的、勘察技术要求、执行技术标准等的一体统筹,实现对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地下水埋藏情况及其类型与水位、不良地质及其分布的探明与分析,并对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等的岩土特征值进行现场和试验测定,以为不良地质的治理、工程设计的优化和工程技术的适用性选择提供详细的地质、结构、力学等的资料与参数。可以说,失去了岩土勘察工作的岩土工程设计就是“纸上谈兵”,高品质的岩土工程建设必须建立在多维、高效的岩土勘察工作之上,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进步则能够有机带动整个岩土工程建设效率与可靠性的有效提升。

2岩土勘察工作及其及时应用的现实问题与发展难点

2.1外业质量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发展性需求。当前我国很多岩土工程的外业勘察工作不仅缺乏对于工程建设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存在着勘察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而且勘察的工作量、实施手段和技术应用与相关规范及工程建设的基本需求存在诸多不相符之处;再加上外业勘察中,工人的不合理施工以及设备的不规范操作,不仅带来外业勘察工作安全性和效率性的大大降低,还致使外业勘察的质量、成果以及勘察数据的可靠性难以有效满足设计与施工的现实要求,也就给整个岩土工程的效能化建设构成了诸多不良的阻碍。2.2从业人员能力与素养缺乏。岩土工程需要多样化的规划人才、技术人才、施工人才、设备操作人才、管控人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为支撑。可由于勘察工作中技术创新人才的缺失,使得勘察手段的适应性提升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水平,再加上各环节人员整体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的薄弱,导致勘察工作严重缺乏统筹性、方向性以及工作开展的规范性,从而造成勘察工作质量不同程度的劣化。2.3规范与国际主流脱节严重。当前我国关于岩土勘察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与国际的主流标准存在脱节,进而导致勘察工作在引入人才、设备及技术,以及国际性勘察工作实施上的困难。以土壤中粒组的划分标准为例,在划分方式上国标就与美国ASTM以过筛情况进行划分的标准存在很大不同(国标是以粒径的大小进行划分)[1]。而在粒组粒径的比较与级别划分中,更是存在着诸多的标准差异,详见表1,从而给岩土勘察工作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与技术成果构成了严重的阻碍。

3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及提升策略

3.1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为岩土勘察工作的基础,地质测绘长期依赖于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等仪器对建设区内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进行测绘,以初步查明建设场地的基本公曾地质条件,从而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合理的评估。岩土工程的地质测绘主要包含地质点测量、地质剖面测量、物化探测量、勘网布测、勘探工程定位测量、坑探工程测量、地质剖面测量、地表移动观测等实施内容和开展手段。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全面、深入发展,GPS/RTK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扫描数字化地质测量等逐步开始在大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予以应用,不仅提升了测绘的广度与深度,还实现了测绘数据对比与校正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了地质测绘水平的多维提升。3.2勘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勘探的主要任务是对地下的岩土的构造、地层的厚度及性质变化、岩层的产状、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地下水文条件进行探明,并实现对岩土及水样的全面、科学化提取,以为原位和实验室试验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应用最多的勘探技术为钻探,而钻探的有效实施应以探孔的布设与孔深的合理布置为前提(地质探孔的基本标准见图1,但也需结合地质状况的调查进行科学的布置,如对于地质条件复杂且变化较大的区域,其钻孔的距离应当合理缩小,进而达到钻孔的加密排列),而后再采用机械钻头钻进地层等的勘探方法,对各地层的原状土样进行有效探取。为了实现对于地层变化、地下埋设物以及地质物理性能参数的全面、快速探取,并降低勘探施工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以适时地引入诸如电法(交流电或直流电)、地震法、雷达法等物探技术,以通过几乎无损地层的方式,利用电波输入、振波传导、无线电透射等手段,达到对地层变化、构造、覆盖层和风化层厚度、含水层分布、空洞、埋设物等有效勘察,实现对钻探成果以及测试成果的有机辅助与精度提升。3.3原位测试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当前原位测试的方法有很多中,应用最多的有土层剖面测试法和专门测试法,二者由于在全面性测试和专业性测试上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因此通常配合进行使用。而在测试的技术应用中,则以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1)静力触探技术静力触探技术利用电力(常用)或机械的静力触探仪对土体进行连续的勘验与测试,然后结合测得的试验数据套用承载力理论、孔穴扩张理论以及一些专业的测试模型进行土体性能与力学参数进行测定。但电力静力触探技术的贯入性存在明显的限制,而且业界对其实施的机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界定,而单纯进行经验模型的带入而实现成果测定,可靠性有待商榷。因此当前在原位测试领域逐步引入的动力触探测试技术成为有效弥补静力触探技术弊端的主要技术优化手段。(2)动力触探技术动力触探技术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来判定土层的性质,以达到对土层进行分层的深度测试[2]。因此动力触探测试精度受锤击数与锤击能量之间有效关系建立的影响,其需要通过探头单位动贯入阻力Rd和锤击关系的标准正比关系式(Rd=M2ghe!M+m"A!kPa",其中M是重锤质量、m为触探器质量,e为贯入度,A为探头底面积),来实现触探成果的有效获得,进而达到对土工程性质的合理评价。

4结语

岩土勘察是岩土工程技术的关键环节和应用重点,其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基于对当前岩土勘察工作及技术发展的问题分析,不断从标准优化、技术适应性创新和人才的多维度培养,不断实现勘察工作效能与质量的有效强化,进而为岩土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以顺.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6(4).

岩土范文篇4

关键词:岩土勘察;岩土工程技术;现状;应用

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各类岩土工程项目飞速发展,在技术和管理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岩土工程技术而言,岩土勘察在技术上存在着显著的优势,意义和作用重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相应的挑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

1岩土勘察的重要性

在我国,地势广阔,岩土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也使得岩土工程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岩土勘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针对一些常见的地质问题,如滑坡等进行预防,减少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危害。同时,也可以为岩土工程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确保资金到位,工期合理,质量可靠。通过施工前的岩土勘察,可以对施工的难度进行准确判断,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应影响,从而确保岩土工程的按期保质完成[1]。

2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现状

(1)技术落后勘察技术落后是当前岩土工程技术中存在的最为关键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黯淡,因此高校中专业录取人数少,许多学生在报考时也刻意避开,加上相关部门对于勘察人才不够重视,使得岩土勘察工作缺乏活力和人才的补充;二是关注度不够,当前,相关部门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少,导致岩土勘察技术存在很大的滞后性,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勘察需求。

(2)人才缺乏从目前来看,在许多高校,都没有设置岩土勘察相关的专业,或者即使设置有相应的专业,也没有重视,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导致学生往往只是了解一些岩土工程勘察的皮毛,缺乏实践能力,导致了就业困难,而就业难度大又成为学生不愿意选择相应专业的主要原因。对此,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改变专业课程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对员工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实现人才储备,推动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3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当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有一些比较先进高效的勘察技术,这里对其进行简单分析。

(1)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介质波存在不同的阻抗差异度,因此,当反射波进入地下介质面后,会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在遇到强度相对较大的介质时,反射波的振幅将会大大降低,结合相关资料,对波幅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各个标准反射层的层次。在向下传播时,波会存在相应的层次分解,从而产生反射,反射波可以被专业的勘察仪器接受和记录。在经过不同的介质时,反射波的传播路径、波形以及强度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可以由此对地层以及岩石的性质进行判断,达到预期的岩土勘察目标。与其他技术相比,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的优点在于波长短、横波波速低、分辨率高,而且在不同的介质上也不会出现巨大的转化。

(2)多道瞬态面波法多道瞬态面波法主要是利用波的特性,进行相应的勘察工作,其基本原理是结合岩土物理性质与波的扩散和速度的相关性,对岩土的各种参数进行判断,从而得到相应的勘察数据,为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参考。相比较而言,多道瞬态面波法的优点众多,不仅不需要钻孔,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适用范围非常广。实际上,多道瞬态面波法与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存在很多的相似点,都是以波的特性为基础,前者能够获得岩土的物理性状,分析岩土本身,后者则可以从波的层面上对岩土参数进行计算,各自都存在相应的优势[3]。

(3)高密度电阻率法这种勘察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大量信息的存储,可以实现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的高效化,还可以利用图像,将信息直观地显示出来,结合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能够确保图像的成功合成。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岩土勘察时,应该大致了解勘察现场的具体情况,以确保勘察的有效性和勘察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外业勘察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利用电阻率成像,可以对现场岩土地质的剖面图进行绘制,结合岩石起伏的电阻率曲线以及岩土层的电性差异,可以得到岩土的整体形态布局。

4结语

总而言之,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能够为岩土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推动岩土工程的快速发展,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岩土勘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创新,促进我国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魏以顺 单位: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赵福滨.浅析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4,(7):300-301.

岩土范文篇5

关键词:复杂岩土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

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如果现场岩体相对坚硬、紧密,有着良好的稳定性,那么将为施工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但是,对于复杂多变的特殊地质区域,工程施工前就要全面搜集、整理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水文等资料,并切实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土质构成、土层性质、地下水状况等信息,进而为后续建设工作提供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分析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察工作而言,所选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针对性。这样一来,才能对施工现场的岩土层作出精确的测量与评价,勘察工作得出的相关参数也将为施工设计方案的编制提供参考。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技术。1.1地质测绘技术勘察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调查,通常会用到地质测绘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准确获取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貌特点、地质构造状况等信息。尤其在进行不良地质状况的深入研究期间,借助地质测绘技术可以准确获取复杂地质区域的岩土性质、地貌状况、地质成因等,进而可以为岩土层风化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1.2岩层钻探技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状况的不同,岩层钻探期间需要用到各类型号的钻机等设备。一般来说,对于砂土层、黏土层的岩芯取样工作,岩芯采取率要分别超过75%、90%。通过采样分析,可以对不同土层的宏观性质与特点作出相应的描述。此外,为了解施工现场底层结构的分布状况,勘察期间还需要对不同深度位置处的底层进行采样。不同地质等级下的探点深度要求如表1所示。勘察工作中可根据现场条件对探点深度作出适当调整。1.3原位测试试验在借助静力触探试验进行勘察工作时,需使用原装液压静力触探装置,该装置能够将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地传输到电脑,进而完成数据的分析、整理。此外,也可利用标准落锤自由落体的方法开展标准贯入试验。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该试验之前应做好清孔工作,并将锤击速率控制在20次/min左右。另外,也可采用动力触探法勘察,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准确获取到基岩物理力学等相关指标。1.4室内测试试验通过在室内环境下开展模拟试验,可以对工程现场可能存在的岩土问题进行有效的模拟。此外,在室内环境下开展有针对性的试验,还能对工程现场岩土性质与各项指标做出一定的判断。比如,为了了解现场岩土物理指标,可在室内采取压缩、土层物理性质测定等试验。

2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拟建鄞州新城区南部商务区三期B地块项目位于宁波市鄞州南部商务区,拟建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8339.00m2,总建筑面积为226535.37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41652.37m2,地下建筑面积为84883.00m2。拟建主要建筑物有B1-1地块商业、办公综合体1幢,主体为18层,裙房2层,最大高度为80m,±0.00相对于国家1985黄海高程为3.85m;B1-2地块办公楼1幢,主体为20层,裙房3层,最大高度为99.85m,±0.00相对于国家1985黄海高程为4.00m;B2地块4幢建筑物,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为国家1985黄海高程3.70m;B3地块商业、办公综合体1幢,主体为19层,裙房3层,最大高度80m,±0.00相对于国家1985黄海高程为3.85m;B4地块商业、办公综合体1幢,主体为14层,裙房2层,最大高度为80m,±0.00相对于国家1985黄海高程为4.15m;B5地块商业、办公、影视创作中心等综合体1幢,主楼为21层,副楼为1~3层,最大高度为80m,±0.00相对于国家1985黄海高程为3.80m。拟建工程最大设计单柱荷载标准值约8000kN。高层商业、办公楼地基变形整体倾斜允许值为0.0025,多层楼房地基变形整体倾斜允许值为0.003。工程设计期间,拟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该次勘测2条规划配套道路及1座空中连廊桥,道路北起泰康中路,南至天高巷,道路全长分别为184.0m及154.0m,标准断面宽16.0m,为一般塘渣路基。道路等级属于城次干道,设计车速为40km/h。拟建道路为人工地基基础,位于地下室顶板之上,回填材料采用轻质混凝土,原场地土全部清除;管道为架空铺设,雨水主管采用DN1000~DN1200钢筋混凝土管。空中连廊桥长约10.0m,桥梁宽约4.0m,桥梁结构形式为钢结构连续梁人行桥。2.2勘察方法。根据现行规范规定,结合该次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对附近现有工程的地质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钻探与取样、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钻孔波速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1)钻探、取样与封孔。在钻探过程中,使用的钻孔取样设备是XY-1型百米岩芯钻机。具体试验期间,将开孔孔径控制在150mm,终孔孔径达到了110mm,全孔采用泥浆护壁钻进。(2)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原位测试和野外钻探同时进行。试验过程中,使用自动落锤的试验方式,对于锤重以及落距、贯入器规格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确保满足国家标准。具体试验期间,每次贯入量30cm为一测点。试验时严格确保探杆的垂直性,锤击过程保持匀速,记录30cm长度的锤击数。(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重型动力触探测试和野外钻探同时进行。测试时,使触探头抵达岩土层进行试验,记录每10cm长度的锤击数。(4)钻孔波速试验。在此次勘察工作中,钻孔波速测试使用的是单孔检层法,试验设备包括振源、井下检波器、触发器、记录仪。采用地面激振,用铁锤敲击在上部压有重物的木板,木板上安装触发器,井下采用CJ-2000型检波器,地震波接收系统使用RS-1616K(P)多功能便携式动测仪。(5)室内土工试验。该工程勘探点按建筑物轮廓线、角点及基坑范围线布置。经业主、设计人员调整、确认后实施。实际共布置勘探孔101个,其中取土孔34个,原位测试孔(标贯+动探孔)33个,一般钻孔34个。具体勘探孔类型、孔位及深度等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放样依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布置图(电子版)图解各勘探点理论坐标,现场采用网络RTK进行放样,实测各勘探点孔口坐标及其孔口高程。此次勘探孔放样参照的控制点编号及数据为A1(X=99079.136,Y=603546.500,H=2.47)、A2(X=98925.478,Y=603442.035,H=3.18)。2.3勘察结论。(1)通过勘察,发现拟建场地区域有着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后续工程建设。(2)在详细勘察工作中,勘察方案按照现行规范,勘探孔主要沿拟建构筑物的角点、轮廓线和地下室范围分布,经业主及设计人员调整、确认后实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可供设计人员使用。查阅资料发现,拟建场地所属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达到了7度,并且在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方面,数值是0.10g,地震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此外,勘察发现拟建工程所处区域的土质类型是软弱土,工程场地的类别属于Ⅲ类,因而拟建工程地处抗震不利地段,施工设计期间应予以重视。拟建场地在受到地震作用时,场地岩土地震稳定性较好,不会出现滑坡、崩塌、液化以及震陷等地质问题。另外,通过此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发现,拟建工程所处区域没有岩溶、土洞以及塌陷等不良地质问题。同时,勘察结果发现现场土层中没有河道、沟滨以及防空洞等设施的分布。因而,现场不存在液化土层,也无须考虑软土的震陷。(3)在对拟建场地进行水文勘察工作时,发现工程所处区域的地下水、河水能够对混凝土结构产生轻微的腐蚀作用。如果项目施工使用期间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材料长期地浸泡在水中,将对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受到干湿季节交替变化的作用下,也会对钢筋等材料产生轻微的腐蚀作用。上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表明,拟建构筑物可根据设计的荷载大小合理选择天然地基基础或桩基础;桩基类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灌注桩和静钻根植桩等方案;通过对拟建构筑工程荷载情况以及现场岩土层分布情况做出分析发现,工程建设期间需要选择合适的岩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在基坑围护方案设计时,可以使用排桩加内支撑的结构体系形式,在靠近河道的东侧和南侧做止水帷幕。根据规范及条文说明,参考拟建场地周边已有道路标高,对于抗浮设防水位可取黄海高程2.80m。

3结束语

复杂地质条件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要合理选用勘察方法与技术,进而为后续地基处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志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20,5(8):121-122.

[2]刘伟,和佳良,杨文辉,等.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J].铁道工程学报,2012(10):108-112.

[3]刘俊杰.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16(39):82-86.

[4]李柳华.基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5):99-100.

岩土范文篇6

目前,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在设计和施工之前都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其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标准监督规定》、健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此都有规定。并于2000年开始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对保证工程勘察设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各级检查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勘察问题仍旧突出。当前,施工图审查主要集中于房屋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对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勘察单位来说,既是促进更是考验。因此,将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对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减少勘察过程中的错误不无裨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与前者相比,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不仅要正确反映拟建场地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概况和施工条件进行一定深度的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针对场地特殊的岩土工程条件,提出建议,指导设计选定基础与结构方案,对施工提出应注意和控制的技术要求,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是新的工程勘察体制的最大改变和增加的重要内容。因此,新的工程勘察体制——岩土工程勘察体制具有较强的工程针对性和指导性,不仅要完成工程地质条件的探明,即反映和提供场地真实的地质情况、地基条件和地基岩土的工程性质,而且还要对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措施提出指导性的结论意见,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依据。

2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措施

2.1取得的进展

回顾我国推行岩土工程的十多年来,已经取得的巨大进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已经能够解决技术要求高严,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应的规范、规程的编制,标志着我国这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达到的水平。

(2)勘察工作已从单一的钻探、取样、试验、提报告模式发展为多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的模式。多功能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白钻式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波速试验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基评价的水平。室内土工试验中高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普遍应用,使土力学理论更进一步应用到勘察生产实践中。另外,土的动力性质的试验也日益增多;桩的动力测试已经列入有关规范、规程和手册中;表面波速法也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岩土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来。

(3)勘察与设计、施工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从勘察到设计、施工、监测,贯穿各个阶段的认识、实践、改造全过程。

(4)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多年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引进、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第四纪松散地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填土、饱和松散粉细砂等各种不良地基,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勘察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勘察结果形成的文件要包括以下重要的技术内容:①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对建筑场地拟建的建筑作出适宜性的技术论证;②为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各岩土分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工程设计参数;③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岩土工程问题(如开挖、降水、沉桩等)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施工方法的建议;④对拟建场地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对岩土加固(基坑支护)与改良方案或其他人工地基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提出建议,并根据设计图纸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监控施工质量;⑤预测由于场地及临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建设场地环境和临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建造的影响⑥为已有工程的安全性进行预测性的评定,对拟建工程可能会造成已有工程的不良影响和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依据;⑦指导岩土工程在建筑物运营、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观测如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观测等工作。显而易见,新的岩土勘察体制下形成的文件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设计、施工都是极其重要的技术保障文件,它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建设工程程序性文件。但是在新的工程勘察体制创建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设计和施工企业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不重视运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指导施工的现象显得尤为严重。

2.2岩土工程勘察热点

当前,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评价仍然是岩土勘察工程中最普遍最大的热点。特殊条件指的是:

(1)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在特殊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

(2)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溶、斜坡与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效应等。其中强震区的砂土液化、断裂、震陷等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见的。

(3)特殊工程。包括高层建筑、动力机器基础、地下工程、水上工程、核电站、道路桥梁、机场跑到、水坝、尾矿坝等。大型建筑地基勘察与评价仍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对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及对策以及地震效应的抗震设计参数等问题。

3主要存在主要问题

近20年来,勘察专业体制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并未真正到位,因而阻碍了岩土工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队伍大,素质差,成果质量低,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勘察与实际的脱节问题远未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野外记录的质量越来越差;规范规定的取土技术得不到实施,取样测试等的技术不明显:市场上出现钻探米数综合价格而技术含量高的岩土测试和分析评价却处于从属地位。国内当前勘察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勘察方案不合理,工作量偏多或偏少的现象比较普遍,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手段齐全”,也有为了争取招标任务压低费用,勘察工作粗糙,不能满足要求。

(2)第一手资料(钻探、描述、取土、试验、测试等)质量下降。

(3)地基评价和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4)对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岩土性质和条件是非常复杂的.,勘察时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完全搞清楚或预估到。为了保证安全,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工程监测是完全必要的。

4高新技术的主攻方向及建议

4.1主攻方向

室内外测试技术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和国外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之一就表现为测试技术的落后。和岩土力学理论发展相比,现在的矛盾也是参数的测试技术落后于理论。如计算地基变形,不管是用什么理论方法、什么数学模型,总离不开的地基土的模量,模量测不出或测不准,什么方法、什么模量得出的地基变形都靠不住。测试技术要走向现代化。我们要继续保留如标准贯入试验这样传统的测试手段,但应更注重现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波动理论等)来发展测试新技术。现在的趋势是:

(1)土工测试将从研究地基中的某一“点”发展到更大的空间范围的“面’和“体”。

(2)土工测试将从第一代的直接试验和第二代的触探、旁压试验进入第三代的无孔、无损测试技术。测试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①硬件(仪器、设备)研制要做到勘察、科研(或高等院校)、制造厂商的相互结合,各有分工,成功的可能性和实际效益就要大的多。②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只有与生产密切结合的科研课题或开发项目(如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旁压试验、波速试验、桩基检测等)才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勘察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与生产相脱节的科研项目,即使费了很大的力,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效果。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2建议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予岩土工程的定位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固然与人们“重设计轻勘察”的思维定式有关,与我国勘察行业体制尚未健全有关,与勘察市场的恶性竞争有关。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岩土勘察行业中的弊端,真正体现岩土工程师的价值,更好地应对进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市场的规范,仅依靠勘察单位的自律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行业约束机制。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岩土工程勘察属大土木范畴,是多学科的融合,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标准规范时有更新,岩土工程从业人员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在及时推行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勘探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

(3)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思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加入w''''ro后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为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5发展趋势

为使我国加入wro后适应国际高标准建设项目系统服务的挑战,本行业在未来5~l0年中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由单纯的“工程地质勘察”向“岩土工程”发展日趋完善。

(2)向一切以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环境中的大地岩土和与其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等环境物质为系统工作目标的工程领域开拓。

(3)专业分工形成了分枝趋势:①工程咨询和工程顾问,主要负责工程计划、项目负责、工程试验分析计算和工程监测工作;②野外钻探,可进行探查孔、钻井、灌浆钻孔、锚杆钻孔、海洋钻探以及水平钻孔、定向钻孔等等;③岩土工程施工,可进行各类桩基及地基改良工法的施工。

(4)城市岩土工程发展迅速,为研究和评价旧城市重建和新城市的开发提供规划和建设。近年来,经典的岩土力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大规模城市建设面临的地基、基础与深开挖支护问题;城市改造工程问题;

(2)填海工程及海洋工程带来的软土工程问题;各类特殊土带来的工程问题;

(3)大规模的交通工程建设即跨江、跨海、桥梁、隧道工程带来的问题,水利工程问题;

(4)能源工业问题,包括污染、废料尾矿坝及有害废料处理问题;

(5)超重型结构所带来的地基处理和桩基础设计、施工与评价问题;

(6)原子能电站等重大工程的抗震分析与地基抗震问题;

(7)各类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防治问题,等等。

作为勘察单位,面对上述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如下诸方面作些工作:

(1)使广大技术人员,至少是技术领导和技术骨干在掌握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了解这个发展动向和基本思想;

(2)密切注意任何可以利用的新成果和具有规律性的结论,以便进行工程类比和使用;

(3)探索本单位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时机和可能性。原有的压剪模型和地基、基础与上层结构的协同作用程序体现了新的发展方向,这方面的工作应该继续提高。

岩土范文篇7

现场试验是确定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可靠方法。云南地区最常用的岩土现场试验有标准贯入、动力触探等由于地方规范查承载力,主要是由原位测试的标准值所给出的,则原位测试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报告质量好坏因此,在做测试时,应力求按操作规程执行。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粉、细、中、粗砂层。而在黏性土、粉土中做试验时,应避免加水(现在的钻机在钻进时加少量的水),否则,其测试击数将减少,不能真正的映地层的情况,而在做粉细砂时,应力求不做扰动,在水下做测试时,应能甄别异常值。动力触探试验,在云南地区适用于粉、细、中、粗、砾砂及碎石类土,有时粉细砂层的实际物理力学性质只能由动力触探真实反映,由于粉细砂的返沙,标贯试验无法判定其何时打在未扰动砂层中,故在野外钻探,应保证在砂类土中有两种测试方法。有时,为了分层的必要,在黏性土层中,也打一部分动力触探,可以做为分层的需要,因为肉眼是无法准确分软塑与可塑土的界限的,而动探数据却很清晰。

2编录工作

钻探编录则是工程勘察质量保证的基础工程地质野外编录应力求简明准确,抓住颜色、密实度、稠度、物质成分、风化程度等主要特征,准确地描述,并划分层位。野外编录首先应抓住分层的关键点,即“颜色变了必分层,岩性变了必分层,状态变了必分层”颜色是判定沉积环境的重要因素,浅色的如褐黄色,黄褐色,是氧化环境形成的,而深色的,如灰色,黑色等,是有水覆盖情况的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并且,褐黄色,红褐色,往往是Q3的地层,而深颜色的,往往是Q4的地层,所以,颜色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岩性是野外编录分层的重要依据,而有的勘察人,在编录时,总喜欢合层,比如定名中粗砂,粉细砂层等,其时一个好的编录人员,应该把它分开的,如到互层出现,就应该定名为中粗砂互层,不能在野外把它合在一起,只能在室内资料整理的时候,根据需要,可以合理,而在野外,应尽可能的详细。状态(稠度,密实度)是资料整理分层的一个重要依据。黏性土是根据其稠度分层,其分层虽然可以参考室内土工试验,但也应该参照野外的实际观测,而砂类土,就全部参照野外记录来分层了。

3土工试验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3.1粉土的划分

对粉土描述不规范,报告不提及摇震反应、光泽反应、韧性、干强度,其实粉土无塑性。粉土为粒径大于0.075ra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最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颗分试验较复杂,存在仅按塑性指数≤lO来划定粉土的做法,而粉砂有时也可测定一定的塑性指数,所以若仅按塑性指数划分粉土必然会造成一些错误的判断;另外,按规范规定粉土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及按规范进行液化判别均须根据其粘粒含量数值来进行计算,有些地方存在由于地震烈度小于或等于Ⅵ度,且粉土非基础持力层不必进行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只以塑性指数判定粉土的情况。

3.2膨胀土的固结试验

固结试验过程中,膨胀土在小于膨胀力的分级荷载作用下,百分表读数均为负值(即膨胀上升),而当分级荷载大于膨胀力时,百分表读数为正值,尤其膨胀土的膨胀力稍大于100kPa的情况下,在100kPa时百分表读数为负值,而在200kPa时百分表读数为正值,在利用公式e。=e。(I+eI1)AA,hn计算孔隙比100kPa作用下的百分表读数究竟取负值或是零,试样初始高度取20ram或是(20ram+100kPa)压力作用下试样的膨胀量)进一步使计算100kP-d、200kPa压力下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存在困难,这给膨胀土的评价带来一定问题。

4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而且有时存在堵塞现象。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5土工试验及岩土工程参数的选择

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实施以后,土工试验的重要性被推向新的高度。由于岩土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试样采取、运输、加工扰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试验仪器和操作方法的差异性及试验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测试失真难以避免。所以加强土工试验和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必不可少,这样才能避免相关指标问的矛盾,更好地了解岩土的差异性,客观地评价地基土的强度变形特性。压缩模量是地基土的主要变形参数,在估算地基沉降中非常重要,所以工程上都要求土工试验中做压缩试验来测定计算地基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但对同类地基土而言其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也不是定值,它们因荷载压力的大小而异,通常的压缩试验给出的是荷载压力从100200kPa时的压缩系数d和压缩模量E;在进行地基土沉降估算中,压缩模量一定要选用与实际应力环境相对应荷载压力级别下的压缩模量,如果工程荷载较大,或采用桩基础的工程压缩层计算较深,则压缩层下部土层的荷载压力较大,在压缩试验时就需要测定计算相对应荷载压力下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E,以便进行沉降估算。粉土是塑性指数I≤10且粒径>O.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是从两个方面来定义的,这就要求根据土的界定含水量、液限、塑限的指标计算土的塑性指数的同时,还要进行颗粒分析,如果试验目的只为粉土的定名,颗分试验只区分>0.075mm的颗粒含量和<0.075mm的颗粒含量的比例就可以了

6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如多功能静力触探头、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静载荷试验等)和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

经过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并达到解决那些采用传统勘探手段难于获取可靠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如粗颗粒土、花岗岩残积土、风化岩的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验证堤坝、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解决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施工工艺对桩基础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解决挡土结构的变形及破坏机理,土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动力工程、砂土液化、单桩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

岩土范文篇8

1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常见的不足

1.1勘察依据不充分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J立‘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1.2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

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①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②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1.3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2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措施

2.1确定勘察依据

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中:①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献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②要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③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2.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3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

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岩土范文篇9

1野外勘探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时间短、任务重且突击性强,尤其是野外勘探作业。因此,勘探前如果没有综合周密的计划安排,等发现问题时野外勘察工作已基本结束,若重新补充勘探工作势必事倍功半。

1.1关于勘探点布设、勘探深度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1.16.1条对勘探点布设有明确规定。但混乱的勘察市场导致不规范的勘探点布设行为:有的把勘探探孔布在建筑物的中间,造成二排孔变成一排孔或变成一个梅花型或折线型孔;有的在复杂的山前倾斜平原中,也不管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如何,仍按方格网布孔。孔的间距定在规范允许的上限,造成控制不了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洪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和夹层或透镜体的分布范围。勘探深度视基础形式的不同,如:一般5-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5层框架结构住宅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勘探孔深度15m则一般不够。勘探深度随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也有差异,如: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差的淤泥及松散杂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

1.2关于原位测试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原位测试有严格的规定和技术标准,但在施工中常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具体表现在:

(1)静力触探按规定应定深调零以减少零漂。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在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冬天、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

(2)标准贯入试验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孔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没放置于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

(3)重型和超重型的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入,并定深旋转触杆(以减小侧摩阻)。但在施工时由于连续贯入比较缓慢,且旋杆困难或局部地段锤击不进而放弃连续贯入,使得对碎石土评价本来就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不够详实,进而造成对碎石土的评价困难。

2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2.1关于地基均匀性评价问题

对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OO4)第8.2.4条规定进行。但对一般建筑;勘察规范虽要求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但没有给出相应评价方法。一些单位参考了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但笔者认为一般建筑和高层建筑在地基均匀性评价方面虽然有共同之处,但二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法不太合理。而一些地区按地基承载力、受力层层面坡度和建筑层数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O7—2002)第3.0.2条规定:若三者不同时满足3.0.2表中条件,建筑地基须进行变形计算,场地地基就属于不均匀地基。这种方法已得到一些地方的认可,值得推广。

2.2关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问题

地基承载力是基础设计中最基本重要的~个参数。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土质条件各异,用张表格很难概况全国的统一的规律。用查表法按GB17—89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值在大多数地区可能基本适合或偏保守,但也不排除个别地区可能不安全。另外随着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对工程质量要求趋于严格,变形控制已是地基设计的重要原则。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取消了GBI7—89规范中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地基承载力的关系表。新规范规定:勘察单位应根据试验和地区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参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地区经验在许多地区仍不成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地区性的经验自始至终很少建立起来。现在许多地方所谓的经验仍是在GB17—89规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能说明这种经验能保证安全,而根本不能说明是不是偏保守,事实上也存在着偏保守的问题。其次建立地方经验不仅仅是一个和几个勘察单位的事,而应在政府、设计、勘察等部门相结合,通过必要投入和载荷试验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建立,而这在中小城市甚至一些省会城市根本是一纸空谈。基本上仍是各勘察单位各自为政,仍在变相沿用GB17—89规范,更有甚者,故意利用所谓地区经验人为降低承载力指标,造成工程浪费。

3原因分析

以上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究其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勘察市场不规范:《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程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岩土范文篇10

1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1.1勘察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

(1)新的勘察设计收费标准难以执行,压价竞争现象突出。一些勘察单位或个人为了能够承揽到勘察业务,竞相压价,恶性竞争,使得勘察单价几乎难以应付正常的成本,但是为了维持利润,只得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该做的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不做或压缩数量。

(2)招投标问题。目前,除了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及政府投资项目采用较为严格的招投标制外,其余勘察市场未有真正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基本上还是由业主依据各勘察单位所报单价的高低来指定勘察单位,价低者得。

(3)个体挂靠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岩土工程勘察业务的发包与承接情况还较混乱,个别勘察单位为了经济利益放任个体老板挂靠,靠提供资质来收取费用,疏于管理、忽视质量。

(4)业主市场行为得不到有效管理。尽管近年来大力抓建筑市场整顿,但更多的是抓勘察设计施工企业,而抓业主比较少,如果不加大对业主的管理,规范市场也将是一句空话。

(5)建设单位拖欠勘察单位工程款。主要表现为:建设单位不按合同及时给付预付款,成果资料提交后不及时按比例给付或结清,勘察单位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

1.2勘察人员主要存在的问题

(1)钻探队伍:在计划经济年代,钻探工人是属于各勘察院正式职工,能受到系统良好的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体经营户不断地增多,他们所组建的施工队伍,大部分是从乡下招来的农民工,没有经过专门的上岗培训,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几乎为零,而很多勘察单位在接到勘察业务后,都是转包给这些个体经营户。因缺乏相应的责任感,本该用取土器取样的,为了省事就直接从岩芯里切取土样,本该做标准贯人试验或圆锥重型动力触探的不做,或整个场地只在一两个钻孔做一做,这些都是工程勘察中的大忌。

(2)技术队伍: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一人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多个工地,特别是个体挂靠老板的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只要有工地,不管多少、不管多大、不管自己能不能完成,均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先接到手再说,结果是编录与钻探发生脱节。据笔者几次参加我省勘察设计质量执法大检查的情况,其中有一次发现一个工地有接近一半的原始编录表上内容不全。

2勘察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省几次勘察设计质量执法大检查情况,笔者就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介绍如下:

(1)缺少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而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在很多勘察项目中没有编写勘察纲要,有的项目虽有勘察纲要,但往往是按工程地质勘察要求编写,没有达到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有的纲要,针对性不强,对勘察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影响勘察成果的质量。

(2)原始记录不规范,有的不符合规范要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野外勘探记录部分不完整,不规范,有涂擦痕迹,记录人、验收人员等签字不全,甚至漏签;有些钻孔的野外原始编录表编录内容不全,不符合规范要求。

(3)钻探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现场钻探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②在粉土、砂层和卵石层中钻进时,泥浆浓度也控制不好,出现塌孔甚至埋钻,从而造成地层的漏记和一些原位测试无法进行。

(4)取样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取样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土样,对所取试样也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腊,不及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导致土样严重失水,致使土工试验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指标失真;②主要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原状土样少于6件,力学性质指标不满足统计要求。

(5)原位测试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在标准贯入和动探试验时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造成试验数据失准;②标贯器破损严重仍在使用,导致数据失真;③主要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原位测试数据少于6个,力学性质指标不满足统计要求。

(6)室内岩土试验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试验人员与技术负责人员缺乏沟通,试验人员只管实验,发现异常情况不及时通知技术人员核对;技术人员不把实验结果与原始记录核对,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拿来就用,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3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对策探讨

根据“勘察市场蓬勃发展,勘察单位分布较多,问题依然存在”的客观实际,笔者根据自己在行业内多年的经历及同行专家的意见及建议,就如何提高岩土工作勘察质量,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并提供相关对策以供探讨:

(1)完善勘察市场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健全符合本地特点的勘察招投标制。比如可以依托各地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为信息平台,规定工程勘察总额达到多少数额的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这其中有两点应注意:①防止恶意压价,不鼓励低价中标,我们可以借鉴某市整顿勘察市场的方法:即规定最低投标价格不低于新勘察收费标准的60%(具体最低数额监管部门依据各地区勘察市场具体情况确定);②防止勘察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假合同”、“双合同”出现。

(2)加强对勘察质量的监管,把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勘察市场的有效运行,整顿和长效的规范管理须相结合,标本兼治。

(3)严格市场准入、清出,把资质年检与质量检查直接挂钩,实行“红、橙、绿”三色通道制度是有效的控制手段之一。对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单位实行经济处罚、暂停营业整顿、直至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取消单位的资质,加大企业违规的成本。

(4)建立勘察监理制度。实行勘察监理制度,可从勘察方案制定、野外作业、提交勘察成果、参与验槽进行全程监控。防止出现工作量布置过大过小、外业中的弄虚作假等。监理人员可从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勘察、监理单位培养。勘察准备阶段:①为了使勘察及其监理尽早纳入规范轨道,并使监理工作比较顺畅,应首先编制工程勘察监理规划,明确总体要求和所涉及的各种工法的勘察要点,针对勘察大纲、勘察取样、水文地质调查、岩土试验、成果分析与报告编制提出具体要求;②认真分析勘察技术方案能否达到勘察目的,勘察手段与工作量是否恰当,现场技术人员素质和数量能否满足需要。审查中还要做到实地落实(与勘察单位一道)和图上落实(如果有,则执行设计单位签认制度)。勘察实施阶段:①技术交底准确清晰:在施工动员和第一次工地例会,对监理程序和内容交底,并配合勘察单位对施工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要清晰、准确、无歧义,并有书面记录。②把住源头:监理从编录、试验测试、外业整理就介入,从源头抓起,保证原始成果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