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条例十篇

时间:2023-03-19 16:31:45

校车条例

校车条例篇1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校车,是指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

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及其教学点的设置、调整,应当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等有关方面的意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

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制定。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公安、交通运输以及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国务院教育、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共同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以及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第六条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保障安全、经济适用的要求,制定并及时修订校车安全国家标准。

生产校车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所生产(包括改装,下同)的校车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

第七条 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社会各方面应当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协助保障校车通行安全。

第八条 县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理职责的举报,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章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

第九条 学校可以配备校车。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以及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可以提供校车服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管理办法,组织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提供校车服务。

第十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校车的安全维护,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校车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保障学生乘坐校车安全。

第十一条 由校车服务提供者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应当与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学校应当将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报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并定期组织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

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配合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学生的监护人应当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第三章 校车使用许可

第十四条 使用校车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许可。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车辆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证明,并已经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二)有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

(三)有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的合理可行的校车运行方案;

(四)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五)已经投保机动车承运人责任保险。

第十五条 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分别送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回复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批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校车标牌,并在机动车行驶证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不予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校车标牌应当载明本车的号牌号码、车辆的所有人、驾驶人、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停靠站点以及校车标牌发牌单位、有效期等事项。

第十七条 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应当配备统一的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的,不得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第十八条 禁止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

第十九条 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达到报废标准或者不再作为校车使用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将校车标牌交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 校车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

第二十一条 校车应当配备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安全设备应当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并确保性能良好、有效适用。

校车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第二十二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校车的安全维护,建立安全维护档案,保证校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校车,应当停运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校车应当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维修企业维修。承接校车维修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维修技术规范维修校车,并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所维修的校车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内对校车的维修质量负责。

第四章 校车驾驶人

第二十三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校车驾驶资格。

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

(二)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

(三)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四)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

(五)无犯罪记录;

(六)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不得驾驶校车。禁止聘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校车。

第二十六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每年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审验。

第二十七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机动车道路通行规则和驾驶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第五章 校车通行安全

第二十八条 校车行驶线路应当尽量避开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的危险路段;确实无法避开的,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对上述危险路段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限速标志、警告标牌。

第二十九条 校车经过的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条 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位置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

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经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遇有交通管制、道路施工以及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影响道路通行情形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行驶线路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遇交通拥堵的,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

校车运载学生,可以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第三十二条 校车上下学生,应当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未设校车停靠站点的路段可以在公共交通站台停靠。

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设置校车停靠站点预告标识和校车停靠站点标牌,施划校车停靠站点标线。

第三十三条 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应当靠道路右侧停靠,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打开停车指示标志。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

第三十四条 校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员。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不得要求校车驾驶人超员、超速驾驶校车。

第三十五条 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或者道路上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最高时速低于前款规定的,从其规定。

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急弯、陡坡、窄路、窄桥以及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

第三十六条 交通警察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校车,可以在消除违法行为的前提下先予放行,待校车完成接送学生任务后再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处罚。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定期将校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信息抄送其所属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

第六章 校车乘车安全

第三十八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校车服务提供者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双方可以约定由学校指派随车照管人员。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随车照管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

第三十九条 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学生上下车时,在车下引导、指挥,维护上下车秩序;

(二)发现驾驶人无校车驾驶资格,饮酒、醉酒后驾驶,或者身体严重不适以及校车超员等明显妨碍行车安全情形的,制止校车开行;

(三)清点乘车学生人数,帮助、指导学生安全落座、系好安全带,确认车门关闭后示意驾驶人启动校车;

(四)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等危险行为;

(五)核实学生下车人数,确认乘车学生已经全部离车后本人方可离车。

第四十条 校车的副驾驶座位不得安排学生乘坐。

校车运载学生过程中,禁止除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以外的人员乘坐。

第四十一条 校车驾驶人驾驶校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校车的制动、转向、外部照明、轮胎、安全门、座椅、安全带等车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查,不得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道路行驶。

校车驾驶人不得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不得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

第四十二条 校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应当立即报警,设置警示标志。乘车学生继续留在校车内有危险的,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将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并及时与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学生的监护人联系处理后续事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的校车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四条 使用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接送学生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并强制报废机动车;对驾驶人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对车辆所有人处8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四十五条 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或者使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该机动车,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或者个体经营者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情节严重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吊销其经营许可证件。

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校车标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伪造、变造的校车标牌,扣留该机动车,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不按照规定为校车配备安全设备,或者不按照规定对校车进行安全维护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人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第四十八条 校车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罚款:

(一)驾驶校车运载学生,不按照规定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或者不按照经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

(二)校车上下学生,不按照规定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

(三)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四)驾驶校车上道路行驶前,未对校车车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查,或者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道路行驶;

(五)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或者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

校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从重处罚。

第四十九条 校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被依法处罚或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不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校车驾驶人条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取消校车驾驶资格,并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

第五十条 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至违法状态消除,并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法扣留车辆的,应当通知相关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转运学生,并在违法状态消除后立即发还被扣留车辆。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本条例规定,不避让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罚款。

第五十三条 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500元罚款。

随车照管人员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的,由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处分或者予以解聘。

第五十四条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原作出许可决定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吊销其校车使用许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回校车标牌。

第五十五条 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除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外,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导致发生学生伤亡事故的,对政府举办的学校的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民办学校由审批机关责令暂停招生,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办学许可证,并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学校管理事务。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致使本行政区域发生校车安全重大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七条 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发生校车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方便幼儿就近入园。

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对确因特殊情况不能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车辆集中接送的,应当使用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幼儿专用校车,遵守本条例校车安全管理的规定。

第六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及其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90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资格。

校车条例篇2

2011年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要求制订《校车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学生安全具有超越政治、文化等特殊性,条例的制定应充分吸收国外校车管理的立法与实践经验。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校车立法与运营经验十分丰富,应当尽可能吸收借鉴,不宜过分强调国情的差异。对条例的制定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校车的界定不宜过大。条例所界定的校车宜现定于接送未成年在校生的专用车辆,而不宜扩大,这有利于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政策的制定,也有利于这些特殊政策的执行。

 

政府应当是保障校车安全的责任主体。条例的制定应体现政府责任原则,政府的角色应从对学校自用或租用校车的管理者,向保障校车安全的责任主体转变。避免过度强调政府的行政管理者角色,而淡化了校车服务提供与安全保障者角色。

 

应当明确校车的法律地位。一是明确将校车列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纳入公车保障范围。二是至少应赋予校车与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同等地位,列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的范围。目前,全国各地的运钞车均有强有力的运行保障且管理规范,可以参考将校车纳入运钞车统一管理体系,按照同样的安全标准组织运行。

 

应当明确校车的资金保障。校车资金来源,应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保障。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遵循市场的基本原则最有效地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重要途径,建议条例明确政府应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考虑到我国目前还有大量学校自备校车及租用校车的现状,以及财政保障的难以一步到位,可以规定一定的过渡期。我们认为,条例不能回避校车的资金保障,不能将校车的配置责任交给学校。否则一方面校车的安全管理仍然难以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因学校、地域等的差异导致校车服务的不平等性。

 

应当明确校车的硬件配置安全技术标准。考虑的条例作为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的特性,可以将校车硬件配置的安全技术标准授权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国家标准委员会已于2010年制定了《专用小学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条例可以责成国家标准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拟定《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应当明确校车的专用外观与标识。校车适用专用外观与标识是国外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要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建议将黄色明确作为校车的专用外观。

应当明确校车运行的优先权。在赋予校车特种专用公务用车法律地位的同时,条例应当进一步细化校车的优先权。校车具有特权是保证校车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要求与具体体现。通过给予校车路上特权,如视“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为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是被国外实践证明了的提高校车安全的有效规定。建议条例明确将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的行为界定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明确规定校车司机的特别资质要求。校车司法应当具有远高于一般机动车驾驶人的资质,例如须工作责任心强、技术熟练、驾驶经验丰富、身心健康等,并应接受相关特别培训并取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客运主管部门颁发的合格证。考虑到校车司机是校车安全的阀门,条例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在对校车司机提出高要求的同时,也给与校车司机较好的职业保障,例如可以明确校车司机应为学校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校车条例篇3

会议指出,条例起草过程中,通过到地方调研、召开座谈会和上网公布等方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作了多次修改。草案按照确保安全、切合实际的总体思路,规定了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会议决定,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在《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曾作为专家代表参与论证。对于此次通过的草案,袁教授表示支持和期待,对六大基本思路逐一进行了解读。

保障学生就近入学

地方政府要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要采取措施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就近入学格局已被打破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说,解决校车问题首先要保证学生就近入学。就近入学原则是义务教育法早就规定的,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布局一个根本性的指导原则。现在的问题是就近入学的格局被打破了,孩子上学普遍比较远,造成农村很多地方要去乡镇读小学,很麻烦。后来,国家通过建立寄宿制学校解决上学远的问题。

小学阶段还是应该强调就近入学,不适宜搞寄宿制,这是教育规律要求的。这一时期,孩子要在家庭接受教育,要有亲情呵护和关爱。而且现在我国处于人口流动量比较大的年代,农村的儿童在减少,流动人口向城市流动速度较快,去农村做调查时也发现,很多寄宿制学校都是闲置的。

在有的农村学校已经撤并的情况下,在寄宿制学校和校车两者关系上,应主导校车优先,即使是中学生,也不应该强求一律。

县级以上政府负总责

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校车安全管理履行统一指导、督促等职责。

应明确哪一级政府负责

【解读】袁桂林说,这条规定是对的,但至于县级以上哪级政府来负责,没有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三级,如果不明确这一点,一旦出现问题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的情况。袁桂林认为应该以地级市为主,便于招商引资,在地级市范围内,由校车公司开展市场化运作,便于开展业务和经营。此外,校车具体由哪个部门管理还应明确,到底是教育部门,抑或交通部门,还是公安部门,或者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都应该明确。

派专人随车照管学生

规定了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指派照管人员随车照管学生。

专人照看抬高运营门槛

【解读】袁桂林认为,指派专人照看学生涉及到运营公司的成本问题,要有编制,要开工资。校车本来效率就低,早上出车、晚上收车,中间时段是闲置的,本来就不盈利,再养一个人怎么办?如果这样的话更没有公司愿意干了,进入门槛太高。

在征求意见阶段,关于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争论,不妨通过聘请与校车运行线路同路的教师来兼职担任管理员,可能更有效解决问题。

此外,在事权没有明确之前,由哪个部门来建立健全校车管理制度还存在主语模糊的情况。

对驾驶员要求更严格

设定校车使用许可。对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校车驾驶人资格条件规定了比一般客车更为严格的要求。

校车司机应是固定职业

【解读】袁桂林指出,设定校车使用许可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措施。对车而言,不是涂了黄颜色,画一个标志就是校车,这个许可应该是车辆的牌照,就像军车、公交车一样,它属于特种车辆。现在,大量运行的校车都不达标,之前工信部颁布了技术条例,对车辆安全和驾驶人提出严格要求。

国家应将校车司机列入固定职业类型,不能简单要求有几年驾照,无违规记录等。将校车司机作为一个工种,列入国家人事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目录中,设定不同的级别,建立考核和晋升机制,通过一种激励机制来保证这一行业的稳定性。

赋予校车优先权

赋予校车通过优先权,对校车最高时速和严禁超载作了明确规定。

建议增加按照规划行驶

【解读】袁桂林认为,校车三项路权是很有必要的,还应该加一条:校车应该按照规划的线路和规划站点营运、行驶和停靠。校车不能什么路都走,一定是要在规定的路线中行驶。地方政府根据学生居住的分散情况、学校的位置来规划线路。校车在城市行驶可以走公交线路,在农村应该在规定的线路营运,停靠站点也是固定的,这样才能解决大家对校车增加交通拥堵的担心。

对校车限速和限载也是很重要的,这些都是减少事故的重要措施。但现在有的校车生产厂家总是在车辆动力系统上制造噱头,吹嘘动力系统如何如何,增加了校车的成本。其实,校车限速后,对动力系统要求并不高,相反可以降低一些成本。这应该引起注意。

明确法律责任

对违法使用车辆或提供校车服务、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等,分别规定了法律责任,包括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按人群划分更利于定责

【解读】在罚则部分,袁桂林在之前参与讨论时提出,征求意见稿许多是举例说明,一旦出现具体的违规情况,不易追责,容易推诿扯皮。他认为,最好以人群为线索。比如,生产厂商要生产什么车辆;运营公司要购置什么车辆;司机要如何操作驾驶;跟车的看护人员有什么行为规范;学校校长如何教育学生;家长有什么责任;孩子乘车应注意什么,有什么行为要求;政府的责任是什么。要按人群来说,而不是按事情来说,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要求,一定要说到这一步才有意义。

校车条例篇4

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社会各方面应当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协助保障校车通行安全。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校车,是指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

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及其教学点的设置、调整,应当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等有关方面的意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

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制定。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公安、交通运输以及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国务院教育、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共同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以及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第六条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保障安全、经济适用的要求,制定并及时修订校车安全国家标准。

生产校车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所生产(包括改装,下同)的校车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

第七条 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社会各方面应当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协助保障校车通行安全。

第八条 县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理职责的举报,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章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

第九条 学校可以配备校车。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以及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可以提供校车服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管理办法,组织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提供校车服务。

第十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校车的安全维护,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校车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保障学生乘坐校车安全。

第十一条 由校车服务提供者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应当与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学校应当将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报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并定期组织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

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配合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学生的监护人应当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第三章 校车使用许可

第十四条 使用校车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许可。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车辆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证明,并已经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二)有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

(三)有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的合理可行的校车运行方案;

(四)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五)已经投保机动车承运人责任保险。

第十五条 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分别送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回复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批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校车标牌,并在机动车行驶证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不予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校车标牌应当载明本车的号牌号码、车辆的所有人、驾驶人、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停靠站点以及校车标牌发牌单位、有效期等事项。

第十七条 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应当配备统一的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的,不得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第十八条 禁止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

第十九条 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达到报废标准或者不再作为校车使用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将校车标牌交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 校车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

第二十一条 校车应当配备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安全设备应当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并确保性能良好、有效适用。

校车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第二十二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校车的安全维护,建立安全维护档案,保证校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校车,应当停运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校车应当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维修企业维修。承接校车维修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维修技术规范维修校车,并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所维修的校车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内对校车的维修质量负责。

第四章 校车驾驶人

第二十三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校车驾驶资格。

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

(二)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

(三)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四)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

(五)无犯罪记录;

(六)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不得驾驶校车。禁止聘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校车。

第二十六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每年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审验。

第二十七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机动车道路通行规则和驾驶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第五章 校车通行安全

第二十八条 校车行驶线路应当尽量避开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的危险路段;确实无法避开的,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对上述危险路段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限速标志、警告标牌。

第二十九条 校车经过的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条 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位置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

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经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遇有交通管制、道路施工以及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影响道路通行情形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行驶线路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遇交通拥堵的,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

校车运载学生,可以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第三十二条 校车上下学生,应当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未设校车停靠站点的路段可以在公共交通站台停靠。

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设置校车停靠站点预告标识和校车停靠站点标牌,施划校车停靠站点标线。

第三十三条 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应当靠道路右侧停靠,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打开停车指示标志。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

第三十四条 校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员。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不得要求校车驾驶人超员、超速驾驶校车。

第三十五条 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或者道路上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最高时速低于前款规定的,从其规定。

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急弯、陡坡、窄路、窄桥以及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

第三十六条 交通警察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校车,可以在消除违法行为的前提下先予放行,待校车完成接送学生任务后再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处罚。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定期将校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信息抄送其所属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

第六章 校车乘车安全

第三十八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校车服务提供者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双方可以约定由学校指派随车照管人员。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随车照管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

第三十九条 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学生上下车时,在车下引导、指挥,维护上下车秩序;

(二)发现驾驶人无校车驾驶资格,饮酒、醉酒后驾驶,或者身体严重不适以及校车超员等明显妨碍行车安全情形的,制止校车开行;

(三)清点乘车学生人数,帮助、指导学生安全落座、系好安全带,确认车门关闭后示意驾驶人启动校车;

(四)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等危险行为;

(五)核实学生下车人数,确认乘车学生已经全部离车后本人方可离车。

第四十条 校车的副驾驶座位不得安排学生乘坐。

校车运载学生过程中,禁止除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以外的人员乘坐。

第四十一条 校车驾驶人驾驶校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校车的制动、转向、外部照明、轮胎、安全门、座椅、安全带等车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查,不得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道路行驶。

校车驾驶人不得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不得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

第四十二条 校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应当立即报警,设置警示标志。乘车学生继续留在校车内有危险的,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将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并及时与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学生的监护人联系处理后续事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的校车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四条 使用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接送学生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并强制报废机动车;对驾驶人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对车辆所有人处8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四十五条 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或者使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该机动车,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或者个体经营者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情节严重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吊销其经营许可证件。

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校车标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伪造、变造的校车标牌,扣留该机动车,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不按照规定为校车配备安全设备,或者不按照规定对校车进行安全维护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人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第四十八条 校车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罚款:

(一)驾驶校车运载学生,不按照规定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或者不按照经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

(二)校车上下学生,不按照规定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

(三)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四)驾驶校车上道路行驶前,未对校车车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查,或者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道路行驶;

(五)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或者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

校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从重处罚。

第四十九条 校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被依法处罚或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不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校车驾驶人条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取消校车驾驶资格,并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

第五十条 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至违法状态消除,并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法扣留车辆的,应当通知相关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转运学生,并在违法状态消除后立即发还被扣留车辆。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本条例规定,不避让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罚款。

第五十三条 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500元罚款。

随车照管人员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的,由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处分或者予以解聘。

第五十四条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原作出许可决定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吊销其校车使用许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回校车标牌。

第五十五条 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除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外,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导致发生学生伤亡事故的,对政府举办的学校的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民办学校由审批机关责令暂停招生,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办学许可证,并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学校管理事务。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致使本行政区域发生校车安全重大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七条 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发生校车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方便幼儿就近入园。

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对确因特殊情况不能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车辆集中接送的,应当使用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幼儿专用校车,遵守本条例校车安全管理的规定。

第六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校车条例篇5

[关键词] 校车;安全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104-1

近年来,我国的校车安全事故频发,校车闷死女童事故,校车超载侧翻事故,2011年甘肃正宁县特大校车相撞事故……一朵朵鲜花的凋零牵动着社会每个人的神经,极大的影响了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因此政府如何实施有效管理,充分保障校车安全,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大问题。因此国家加快了规范校车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校车基本制度的步伐。2012年4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在许多人看来,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校车安全管理的法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颁布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校车安全问题。然而,实际上我国校车安全问题远未解决,单就《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而言,就存在不少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从根本上加强我国校车安全管理,实现校车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校车的营运管理

运营管理校车经营模式多种并存,目前主要有学校自营、政府购车学校经营、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有各政府补贴的营利型组织经营四种。其中学校自营和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各地情况也很不均衡。由于校车的低赢利性,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对该市场的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有限。《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确立了允许学校配备校车和校车运营部分市场化的综合运营模式。从表面上看,这种运营模式似乎不存在问题,但由于国家确定了仅支持部分农村校车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对其他校车而言,长期制约其运营的关键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众多校车配备和运行需要的大笔资金仍无着落。在美国,校车所需的费用是由财政支出的,各级政府财政对校车产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每年每个学生的校车补助为400多美元,学生免费乘坐校车。面对我国的国情,我国校车的标准化运营并不一定完全要由国家买单,校车的运营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形式。国家鼓励校车生产商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发展生产,对校车生产商给予政策性优惠,如:税费减免、财政补贴、信贷保险,来鼓励更多企业生产优质校车。其次,可将校车管理逐步推向市场,鼓励建立一定规模的校车租赁企业,为运力小、资金缺乏的学校提供正规的校车租赁服务。这既有利于整合一个区域内的校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可以依托正规化的企业管理来推动校车的规范化。

二、校车的监管机制

一般而言,关于校车的管理主要由公安、教育、公路等部门协调管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会有校车超载、私自改造校车、校车不合格现象等问题层出不穷呢? 是我们的管理部门没有律职吗? 当然不是。由于各部门职责交叉,各部门都有管理校车的权限,但都未能很好地行使管理权限。另外,政府管理部门之间、政府管理部门与学校之间未能建立良好沟通机制,这也是导致监督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此种状况,《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贯彻了分类监管的思想,详细规定了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在校车运营过程中应承担的安全义务。尽管《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在这方面的进步非常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校车服务提供者履行义务的监管规定不明确,缺少校车驾驶员培训等重要内容。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或补充。而泰国在这方面做的最好,在泰国由于有家长反映,女司机比男司机更细心,因此泰国规定,尽可能让女司机驾车。同时帕府(Phrae)交通部门还组织对该地所有校车司机进行培训,为期两天,帕府领导人高度重视,主持了其中的一天培训,并指出对校车司机进行专门培训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技能与纪律精神,保证学生安全。因此我国可以有选择性的借鉴泰国的做法,加强对校车司机的专业培训,减少因司机驾驶原因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公安、教育、公路等部门应该建立协调沟通机制,明确各自责任,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校车的安全运行。

三、校车的通行管理

在我国校车运营实践中,超载、超速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大量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校车的通行管理存在问题,因此加强通行管理抑制这些行为是保障校车安全的重要方面。新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专门为校车设定了通行优先权:一是交通拥堵时交通警察应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 二是运载学生的校车可在公交专用车道或其他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三是校车停车上下学生时,相关车辆应当停车避让,不得催促校车前行。但在实践中真正实现这些特权还面临着不少问题。首先是,人们对校车的了解还不够充分,而且还没有树立对未成年人权益特殊保护的意识,校车通行优先权的实施执行存在存在难度。其次,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国家加速了对道路及其相关设施建设,车辆迅猛增加,但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大量存在,交通环境相当复杂,在交通安全管理和控制上存在许多困难,对执行校车通行优先权规定上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政府应加大校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保护、校车及其通行优先权的认识,改善当前的道路交通环境,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强警力,加大交通安全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黄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 各方失望大于欣喜[J].商用汽车新闻,2012,(13):3.

校车条例篇6

关键词:安全责任 ;校车安全; 管理制度

一、引言

近年来,各地校车事故频发,多次造成人员伤亡。2010年12月30日,湖南省衡阳市校车事故造成14人死亡,6人受伤。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发生一起重大校车事故,造成21人死亡,43人受伤。同年11月26日,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一辆校车,由于道路湿滑发生侧翻,造成车内35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等。校车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并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校车的投入运行为解决孩子们上学交通难的问题发挥了较大作用。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面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离去,此类社会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发现政府对于校车的经费投入不足,监管机制不健全,布局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家长、学校、社会安全意识的淡薄,是导致校车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本文将结合国外校车安全立法,从安全管理安全层面分析我国校车的现状与问题,让家长、社会和学校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二、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内涵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特此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六十二条,已于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4月10日由国务院第617号令公布施行,这是我国首部校车安全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的公布施行,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校车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依法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保证制度规定切实可行的总体思路。针对保障校车安全的主要环节,作出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符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校车安全管理规定,切实做到安全有保障,实际可执行。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提出,解决校车问题首先要保证学生就近入学。就近入学原则是农村义务教育布局一个根本性的指导原则,学校的布局、城乡公共交通的发展、国家对校车的政策支持等问题,虽不直接属于校车安全管理问题,但与校车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公众都很关注。国家采取立法的形式,将校车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对于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三、 国内外校车发展现状

(一) 国外校车发展概况

最早的校车出现在1827年的英国伦敦,位于伦敦东北部的桂格燕学校使用一种专门设计的马车接送学生上下学,这种校车可以乘坐25名学生。美国的校车制造最早可追溯到“韦恩制造”(Wayne Works,1886)。在汽车发明和逐步普及后,校车也由早期的马车改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早期校车最有名的是“儿童黑客”(Wayne,1912),由于其通体的黑色外观,人们也称其为“小黑客”(黑客是指走固定线路的马车)。Crown客车公司在1932年制造出当时最大的校车全钢车身的校车,可承载72名学生。国外早期的校车是用于服务上学较远的农村地区。由于使用校车大大提高了学生上学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当时大多数学校都定制并且购买校车。在由美国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1913)出资召开的“校车标准化”会议上,希尔博士(Frank W. Cyr,1939)指出将校车的颜色进行改变,最终校车改成了黄色,大大提升了校车的安全性。此次会议堪称美国第一个划时代的“校车标准化”会议,Cyr博士被称为“橘黄色校车之父”。继美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国家交通和机动车安全法》(1966)之后,2006年美国成立了校车理事会,再次汇合各校车制造厂、各州和国家学童交运协会、政府相关官员等等,集各方意见,向国会发出声音。他们不断对校车提出新的改善标准,走在联邦和州立法最前列。

在美国,所有校车实行统一的标志,即黄色车身和黑色大块条纹,并喷以“School Bus”的醒目字样,其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美国被全世界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在全美国50个州,都有同样的一条交通规则: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是最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所有社会车辆在经过有“School Zone”的标志区域,必须减速慢行,当“School Zone”标志上的黄灯开始闪烁时,所有车辆的时速不得超过15英里(约24.14公里/小时)。近十年来,美国校车每年事故死亡平均人数为8.5人,其中司机死亡人数为2.6人。对校车的改进不能保证事故死亡率为零,但多年来法律逐步规范,已经使得事故明显下降,降到最低。

(二) 国内校车发展概况

著名媒体人白岩松在曾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系列节目《岩松看美国》中,做过一期《黄色的特权》专题节目,并强调:并不是所有接送孩子的车辆都叫校车,那是对校车的侮辱。校车引发了社会人士的关注和深思,系统完善的校车管理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正是在各方的倡议下出台。

在我国现有的四种校车运营模式中,其中政府购车学校经营、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是普遍被认同的两种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对于学校自营、无政府补贴营利性组织自营的资金控制和运营风险控制的难题。从国内校车市场发展的结构来看,最近一年的校车市场结构图显示,在目前的国内校车市场,宇通、长安、东风校车的上牌量排名在市场前三位。校车上牌量前十名的企业占市场总量的8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企业上牌量占市场总量的52%。从占有率的变化情况来看,宇通近一年的校车市场占有率为20.3%,稳居第一位,领先于其他客车企业。

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集团总裁汤玉祥提出了《关于大力推广使用专用校车的建议》汤玉祥代表剖析了我国校车目前现存的问题,并参照美国校车的成功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建议,包括校车标准落实与监督、政府校车管理职责归属、校车管理法律体系搭建、政府对专用校车的推广和普及四大方向,为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专用校车,有效解决校园安全以及城市公共交通拥堵等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

(三)国内校车典范

2011年11月18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政府为小学购买仿美式校车,被称为“史上最牛校车”。共投资2000多万,其中包括2000万元的购车投入和每年400万元的运营费用。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新公益”见效快,但须有强力的政府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中国的特权校车之路,才刚起步。如今,这79辆黄色校车已经成为德清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德清校车的在运营方面认真贯彻了“十六字方针”,即: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公司承运、市场运作。在当地,约有6000名12岁以下的小学生,每天乘坐这些“特权车”上下学,校车除了正面和侧面都标示着“校车”字样,车身上除了“school bus”和安全标志外,两道黄色的反光线尤为醒目,统一的标志标识、站点站牌,德清县有关各方给予了校车行驶中的优先权,这种“特权”已逐步成为人们心中理应遵守的道德典范。正是全社会的重视和责任,才使这种橙黄色的“特权车”运行变成现实,真正的保护了中小学生的出行安全。县政府在明确县教育、公安、交通、安监、财政、学校等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职责后,专门成立了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按照不同的载客量分为四种车型,做到“专车、专人、专用”。

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对德清为当地小学生购买美式校车的做法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德清作为先富裕起来的地方,敢于拿这么多钱花在孩子身上,购买这样安全的校车,这是一种很有远见的做法,校车实现了全覆盖、无差别对待、考虑到了周边环境和道路状况等几大重要特点,对于像他这样一名父亲来说,十分羡慕拥有这种校车的地方。他认为,“专车、专人、专用”是德清在中国校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更加确保了学生的安全。德清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各地校车工作推进情况,切实把解决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摆上日程。

与普通校车相比,德清县专用校车坐椅强度高,每个座位上均装有安全带,在试验中经过链锤试验,确保外力撞击时,坐椅不会产生变形。坐椅材料全部采用阻燃级别为A0级的面料,打火机无法点燃。德清县专用校车还特别定制了上下车自动拍照装置,确保学生安全往返。德清的79辆黄色校车,由81位驾驶员在开。德清校车以“定车定学校”为原则,即一辆车只负责一个学校,不会兼跑几个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实践中摸索的德清校车模式,如今已日趋成熟,德清校车运营3年,保持了零事故的安全记录。家长们评价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放心”,这种放心来自信任。一辆辆黄色校车,串起每个乡村和乡镇,让优质教育延伸到每个家庭。如今,德清县的校车工程,入选了浙江省“2011年度十大民生工程”。 校车国家标准也采纳了许多德清经验。

四、 问题

(一)缺乏健全有效的校车管理制度

校车事故是由于对校车车辆安全技术条件、校车驾驶员资质、运营主体资质和超载超速等运营状态的监管不力造成的。校车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同时要包含车辆技术状态验证、车辆上户、驾驶员资质管理、运营主体管理、运营线路规划等各个层面。虽然“校车标准”已经实施,但是缺少落实“校车标准”的配套制度。对校车驾驶员、营运主体资质、车辆入户的管理和对超载超速的检查都是依据普通营运车管理制度执行,缺乏针对性[2]。

为了保障校车安全,国家先后颁布实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2号修订单、《校车标识》(GB24315-2009)、《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24407-2009)和《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GB24406-2009)等多个规范校车安全问题的国家标准[3]。科学的校车管理制度是校车持久安全的保障,而校车管理法律体系是校车管理制度能够真正落实的重要基础。校车管理法律体系要梳理清楚校车管理相关政府部门、校车运营主体、学校、家长各方的责任和权力,保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二) 缺乏足够的校车运行经费

2011年12月11日公布的《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校车经费来源、运营模式只作了原则规定。?校车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多方筹措。原则上,东部发达地区,中央承担30%,地方承担70%;中部一般发达地方,中央与地方各自承担50%;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央承担70%,地方承担30%。

2011年12月24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表示,经过教育部门测算,全国中小学要全部解决校车问题,按照义务教育1.5亿名在校生的规模计算,全国所有中小学生都配备上校车,需要150万辆校车,加上维护费用,需要财政4600亿元的投入。依据国际惯例,校车投入属于民生开支,政府充当投入主体责无旁贷。

(三) 校车超载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校车目前多是报废车、租黑车、校车司机责任意识不强、校车严重超载,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甚至用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来接送学生,我国每年有超过1.8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如2011年11月18日晨,北京市海淀区交通支队民警在中关村南大街国图门前设岗,检查此学区过往的校车,仅早7时至8时一个小时的设计案例,竟查出3辆超载的接送学生车辆。2012年9月29日,山东省一辆校车核载8人,实载18人,超载率达到125%。浙江省义乌市交警于2011年11月25日晨查获一辆严重超载接送学生的中巴车,核载20人,实载84人,超载320%,超载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不少校车司机还存在严重的超速行为,令人担忧。

五、 结论

校车问题是民生大事,解决这一问题不能脱离我国的事情,也不能照搬别国的做法,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从而保证了校车始终在规范安全的轨道上运行。随着《校车安全条例》的出台,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从国家层面上就开始推广开来,各地方也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重视校车安全就是重视国家的未来,校车的特权是给孩子的特权,呼吁构建和谐社会从爱孩子开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吴庆荣.我国《校车安全条例(草案)》的不足与完善[J].教学与管理,2012(6)

校车条例篇7

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已经深深的刺痛了全社会的神经,校车事故造成的冲击波也直接到达了国际最高领导层。校车安全问题涉及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康。校车安全问题已是一项急需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本文运用公共政策制定理论,探讨校车安全事故及引发的关于校车安全政策的制定过程。

【关键词】

校车安全问题;公共政策理论;制定过程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袁桂林称: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一年来,校车的伤亡事故总量要超过国家报道的黑煤窑的矿工死亡数量,这个数量非常惊人。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

公共政策与政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公共”二字,并非所有的政策都是公共政策。所谓的公共政策,必须要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需要进入政策议程并依靠国家来解决。

(一)事件回顾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该镇某幼儿园一辆载有64人的校车与一辆大翻斗运煤车迎面相撞,造成18名幼儿、一名司机及一名陪护教师死亡,44名幼儿受伤。据悉,该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

要看到的是这类交通事故并不是个例,还有很多地方的校车事故不断地将悲剧重演。

(二)事件背景

在城市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一扩再扩。许多居民的居住地距学校集聚的中心城区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校车无疑是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优化教育资源,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其重要措施是“撤点并校”(撤销教学点,合并学校)。教育资源虽然集中了,但也间接导致了安全隐患。

“撤点并校”催生了“校车”,但与此相配套的校车管理制度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校车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又催生了“校车事故”。

(三)校车问题的界定

对政策问题的界定要经历一个从社会现象到社会问题再到政策问题的过程,校车安全问题的界定也不例外。

甘肃省庆阳校车事故发生后,江苏丰县、云南、湖南、湖北、福建、广西等地相继发生了校车事故。事件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引起了家长、学校、专家、学者以及教育部、公安部以至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同时引发媒体的竞相报道,一时间舆论如潮,校车安全问题成为第一关注焦点。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高度重视。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2012年4月10日国务院正式《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二、政策议程的构建――以多源流理论分析校车安全问题视角

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学家金登(Kingdon)建立了多源流理论,该理论最早出现于1984年金登出版的《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金登认为,“一个项目被提上议程是由于在特定时刻汇合在一起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并非它们中的一种或另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这种共同作用也就是多源流理论所讲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者的连接与交汇。

从问题流来看,焦点事件――甘肃庆阳等一系列校车事故,暴露出校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标――遇难学生人数累计增加;反馈――大众媒体对校车事故的连续报道,形成的强大公共舆论反馈给了决策当局。

从政策源流来看,通过工信部、公安部、教育部、专家、学者及新校车标准课题组等专业共同体,《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校车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得以形成。

从政治源流来看,从中央政治局委员到国务院总理,从公安部、教育部到各级地方政

府部门的表态以及公众的舆论等,都体现了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接连发生的多起重大校车安全事故促成了三源流交汇的契机,但要说真正打开“政策之窗”的应当是2011年11月16日发生于甘肃省庆阳市榆林子镇的校车安全事故。此次事故暴露了诸多严重问题:学校使用非法改装的黑车:放任严重的超载现象,原本9座的改造后“校车”竟然挤进了64名学生,事故最终造成21死43伤。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教育家、交通学家等等纷纷提出谏言要求政府重新审视校车运营。事故发生的十一日后,总理要求国务院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出安全条例,直接促使《校车安全条例》被提上议程。

参考文献:

[1]毛雪莉.以政策制定理论浅析《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知识经济,2012(19)

[2]马友明.刚出台,校车又侧翻.运输经理世界,2012(1)

[3]丁亮.我国校车安全管理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政策学视角.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13(10)

[4]王培祥.近200年历史铸就的北美校车文化.商用汽车,2010(7)

[5]丁芝华:“发展我国校车市场的关键路径:立法先行”.《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1)

[6]商华.中外校车管理特色.交通与运输,2013(1)

[7]成庆云.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8][美]保罗・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彭宗超译.三联书店,2004

校车条例篇8

摘要:本文从校车制度现状出发,分析了保障校车安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校车安全立法、企业等利益相关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校车安全;政府;法律

近年来,撤点并校、居住地点与学校距离远、祖辈无法接送留守儿童上下学等情况使校车应运而生,形成规模,但仍处于自发状态。校车制度尚未建立、各部门监管不力、校车司机无证驾驶、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了校车事故此起彼伏,孩子们用鲜活的生命在不断质问:这到底是意外还是人祸?

撇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单就校车安全就事论事,国家很有必要下大力气保障校车安全:

一、 校车缺口大

2005年和2009年两次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客观上造成了中小学生上学远,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33亿中小学生,共需要超过100万辆专业校车,但只有部分学校购买了专业校车,部分学校租用校车,大部分学校不提供校车,学生均自发乘车上下学。我国专业校车需求量很大,但供求严重不平衡。

二、 管理混乱

当前我国校车主要有四种运营模式:政府购买学校经营、学校自营、有政府补贴的企业运营、无政府补贴的企业运营,①但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自营或与无政府补贴的企业签订租约。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校车制度,各地对校车的管理规范不一,校车监管部门的责任不明晰,没有一部专门的校车安全法,因地域发展不平衡,各地校车具体运营情况都不一样。

三、 校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且不论学校自营提供的校车质量是否合格,很多租用的校车无运营资格,尤其在农村,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校车”主要有农用运货车、拖拉机、非法拼装车、报废车、黑车。除去这些客观隐患,驾驶员和家长安全意识淡薄,侥幸心理居多,认为只要能准时上下学就可以了,部分校车司机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载驾驶,急救能力较差,这些都埋下了严重的主客观安全隐患。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只能坐9人的面包车是如何塞下64个孩子的,但我们知道:一个社会对儿童的态度,就是对未来的态度。

校车问题乱象叠出,为了孩子们能平安的上下学,必须建立完善的校车安全制度,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保障儿童校车安全:

三、 政府完善法律,建立制度

立法保障校车首当其冲。频发的校车事故令温总理很痛心,已责成有关部门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设计了涵盖车辆、驾驶人、乘车安全和通行安全等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例如专用校车要符合强制性安全标准、校车驾驶员必须比一般驾驶员有更严格的准入和考核制度,校车通行上拥有三项特权、校车资金要有财政资助等。②

目前我国校车数量少,条例针对性不强,笔者认为专门的校车法律:

首先,应明确资金承担主体。校车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政府有义务为之买单,可学习美国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剩余资金由各地政府承担或鼓励社会捐赠,用来购买或租用校车,为孩子们的校车安全提供硬件设施保障。

其次,划分政府和企业的职责范围。由于校车购车成本和营运成本都很高,盈利性低,政府完全买单或完全市场化都无法使校车运营达到最好状态,可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运营模式,政府制定可行的校车项目,向能够提供符合校车标准的企业公开招标,提供减税、社会资源倾斜等优惠政策,通过服务外包,发挥校车企业的专业优势,政府则承担监管责任,达到双赢。另外,可参考犯人船理论,给予校车企业一定考核期,考核期过后给予相应的惩罚或者奖励,让企业注重长期效益。笔者认为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为每个学校都配备校车不太可能,当前阶段政府可租用符合校车标准的公交车,为之做特殊标记,上下学时用来接送孩子,其余时间仍用作普通公交,最大限度的利用校车。

第三,细化校车企业标准、校车标准、校车司机标准、校车通行特权、校车收费细则等。明确校车企业的运营资格、校车的硬件配置安全技术标准和条件;可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深黄色作为校车专用颜色;建立校车司机准入制度,考核司机的责任心、安全意识、技术、驾驶经验、身心健康等,并提高司机的工资与补贴,吸引优秀司机进入校车行业,为校车上一个安全阀;条例已赋予校车特种专用公务用车的法律地位,可进一步细化校车优先权,参考国外,将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定为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同时,也要要求各地按照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校车行驶路线和停靠点,尽量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影响;私立学校由家长承担租车费,乘车费由学校自定,公立学校乘车费由家长支付,贫困家庭孩子可免费。

第四,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责任。意见稿为解决多头管理引起的责任不明,对监管责任给予了较为详细的规定:首先明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校车安全管理负“总责”,教育部门、公安部门、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产品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别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③但仍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公安部门对校车和驾驶员进行运营资格考核,交通部门合理规划校车行驶路线和停靠点,给予超载、违章校车严厉处罚,扫除安全隐患,教育部门需对孩子、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多建宿舍,减少校车需求。在权责分明基础上,各部门还需默契配合。

四、利益相关者

道德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的隐性规范,相关校车企业在生产、出租校车时,要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要以儿童的生命作为牟利的代价;学校要落实跟车人员的责任,确保每辆校车都有1-2个老师,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儿童的急救能力;校车司机作为校车安全的首要负责人,一定要谨记身上背负着儿童的生命、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法规,维护好校车的硬件配置,家长不让孩子坐黑车、超载的车,提高安全意识。

一个政策是否要实施,不仅要看利弊哪方占优,还要符合各地实际情况,校车安全法制定后,应分步实施校车安全项目,因地制宜,让各地迅速摸清当地校车实施的情况和条件,按实际情况进行良好的规划,采用符合该省或该地区的校车安全模式,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安全福祉。

注释:

①李进忠.实施校车安全的可行性、难点和对策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12.(3).23-28.

②王敬波.校车安全的背后[J].中国报道.2012.(95).2.

③王敬波.校车安全的背后[J].中国报道.2012.(95).2.

参考文献:

校车条例篇9

关于印发《县校车安全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校车服务公司,中小学校幼儿园:

根据省市县相关工作部署,结合我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实际,经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将《县校车领域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组织实施。

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020年1月 11日

县校车安全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行动的工作要求,切实防范和坚决遏制校车领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经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即日起至2020年12月底,围绕校车安全管理“人、车、路、企、政”等方面存在的顽瘴痼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集中整治行动。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全县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硬件设施得到改善,营运资质全面合格达标,从业人员守法意识显著增强,校车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实现降事故、保安全、促民生的总体目标。

1.校车安全工作党政领导、部门监管、学校幼儿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与校车服务提供者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

容易诱发群死群伤事故的顽瘴痼疾得到根本整治,危害校车交通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严厉打击,工作失职渎职责任得到严肃追究。

2. 校车安全管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得到强化。

校车及驾驶人交通违法处理到位率达到95%以上,校车合规率达到100%;校车动态监控平台全面实现4G网络化,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入网率、上线率、数据合规率均达到100%。

3.较大以上校车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校车交通事故。

二、组织领导

成立县校车安全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常务副组长: 县教育局局长

副  组  长: 县教育局副局长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成员: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校车办,负责日常工作,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单位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并将集中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三、集中整治的主要顽瘴痼疾

1.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重点是中小学校幼儿园未依照《湖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 277 号)第十九条的规定,在校车发车前对有关情况进行查验,或在查验时在存在违反规定情形的情况下仍旧放行。

2.校车服务提供者的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重点是校车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17 号)第十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3 号)第四条、第十三条、第四章等的有关规定,《湖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 277 号)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湖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 287 号)第九条、第十二条的规定,对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建立健全相关岗位人员的内部考核机制。

3.对校车驾驶人驾驶行为的联网联控监管不到位。

重点是县级校车安全监管平台未与公安交警部门实现联网联控,对于在县级校车安全监管平台中发现的校车驾驶人的违规违法行为未进行有效监督和处罚。

4.对校车运行的路面监督检查不到位。

重点是校车偏离审批线路行驶、超速行驶、超员行驶、学生幼儿不系安全带、非法运营车辆(俗称“黑校车”)接送学生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有关监管部门的路面监督检查次数少、力度小,未对违规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5.对校车运行线路维护不到位。

重点是校车运行线路中的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危桥等危险路段,有关部门对线路的管理、养护投入不够,安全防护、限速标志、警告标牌等设施不完善,校车通行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四、工作步骤

1.动员部署、排查摸底阶段(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

广泛宣传发动,制定工作方案,完成工作部署,各相关单位摸清底数,形成台账。

2.集中行动、专项整治阶段(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

各级各有关单位落实责任,对标对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逐项推进各项整治措施,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从严追究失职渎职责任,全面夯实校车安全基础。

3.巩固提升、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

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持续压实整治责任,通报并从严处理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确保整治成效得到持续巩固。总结治理成果,推广先进经验,完善管理机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全县校车安全管理与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五.整治任务及措施

1.依据《湖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77号)的有关规定,县教育局指导监督中小学校幼儿园制定校车发车前的查验工作制度或方案,明确具体查验措施,落实责任人员,建立查验管理台账,确保查验措施落地落实落细,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车安全源头管理责任。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治工作的,追究有关中小学校幼儿园主要负责人与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有关中小学校幼儿园】

2.依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7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湖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77号)、《湖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87号)等法规规定,县校车办、县公安交警部门指导监督校车服务提供者制定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的培训工作方案,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消防、安全防范、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培训,落实岗前培训制度、坚持持证上岗,建立在岗年度轮训制度,对轮训情况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予继续聘用。2020年8月底前,全县在用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员上岗培训及合格率达100%,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岗位人员的内部考核机制,落实校车服务提供者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治工作的,追究有关校车服务提供者主要负责人与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责任单位:县校车办、县公安交警大队、校车服务提供者】

3.2020年10月31日前,完成县级校车安全监管平台的技术升级,实现与公安交警部门的数据交换,定期向公安交警部门推送校车违法信息,同时完善建立并运行联网联控工作机制,实现有效监管。严厉打击人为关闭、损毁校车监控设备与终端行为,对相应违法突出的校车及企业采取停业整顿等措施。【责任单位:县校车办、县公安交警大队、校车服务提供者】

4.公安交警部门依据校车安全监管平台推送的动态监控数据,依法对校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建立管理台账。【责任单位:县公安交警大队】

5.建立健全联合路面执法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路面执法检查,对校车偏离审批线路行驶、超速行驶、超员行驶、学生幼儿不系安全带、非法运营车辆(俗称“黑校车”)接送学生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建立管理台账。【责任单位:县校车办、县公安交警大队、县交通运输局局、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6. 改善校车经过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校车行驶路线应当尽量避开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危桥等危险路段;确实无法避开的,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对危险路段合理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限速标志、警告标牌。校车经过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有关部门及管理机构要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我县北部地区河汊纵横,南部丘陵起伏,现有校车的运行路线中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危桥路段较多,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要形成联动机制,按照有关标准逐步改善校车经过道路安全通行条件。【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管理局、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校车服务提供者】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专班推进。

整治工作由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单位在本级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落实相应管理责任,明确相应的专门机构,明确部门职责,明确责任人员,安排相应的财政投入,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将校车安全问题顽瘴痼疾整治作为本次全县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取得实效。

2.强化责任,严格督查。

县校车办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建立常态化检查、督查工作机制,重点检查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督查结果纳入督导评估、绩效评价、财政奖补发放等内容。

3.清单管理,逐一销号。

各单位要对照《县校车安全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清单》(附件),进一步细化具体整治标准和整治措施,限期整改,逐一销号。凡未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整治任务的,采取提醒、约谈、通报等方式开展催督办;对反复催督办,问题依旧严重,隐患依然突出的地方,启动倒查问责。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全面增强广大学生与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滚动报道集中整治行动进展情况,促进形成上下联动、社会共建的积极氛围,防止上热下冷。

校车条例篇10

买车人不过户怎么办

律师解答:

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你和张某协商不成,你可向法院,要求对方履行协助你办理车辆过户的义务。

关于侵权责任认定,当事人之间已经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机动车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受让人(即张某)承担赔偿责任。 (摘自《法制文萃报》)

母亲去世,我能领取她的房补吗

读者问:

我母亲过世后,几位继承人进行了遗产诉讼,法院对房产进行了分割。因当时母亲单位还没发放住房补贴,所以法院的判决中未包括住房补贴部分。后来母亲单位开始发放住房补贴,但单位要求继承人持公证书方可支取该项补贴。现在部分继承人不愿去公证,在此情况下,我可否支取住房补贴?

律师解答:

由于你母亲的住房补贴属于未分配遗产,所以全部继承人必须就如何分配该部分遗产达成一致。现因部分继承人不愿去公证,所以你无权支取住房补贴。如继承人不能就此协调一致,可至法院要求分割住房补贴,待法院做出生效判决后,可据此向单位要求支取。

(摘自《法制晚报》)

开校车需要什么条件

读者问: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具有3年驾龄。前不久,我看到邻村幼儿园招聘校车司机的消息,便前往应聘,却被拒绝。用人单位称,根据相关规定,我没有校车司机驾驶资格,请问,应聘校车司机有什么规定?

律师解答: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国家对校车驾驶人员资格有着专门的要求,不是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就有资格驾驶校车。

2012年4月5日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23条规定:“校车驾驶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二)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三)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四)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五)无犯罪记录;(六)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第24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23条规定的材料。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

因此,你如果有意从事校车驾驶职业,必须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材料,取得许可才行。

(摘自《检察日报》)

公证赠与房产,事后能否反悔

读者问:

我和赵某恋爱多年,其间他曾将自己名下的一处住房赠送给我。为了保险起见,我还要求对这一赠与做了公证。后来我才知道,赵某至今和原来的妻子没有解除婚姻关系。我因此要求他将这处房子过户给我,作为他欺骗我感情的补偿。但是他不愿意配合我过户,还说这处房子是他们夫妻的共同财产,他无权赠送给我。请问我能否得到这处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