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运会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08:58:05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篇1

给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封信

2008北京奥运组委会:

2004雅典奥运会结束了,燃烧了十七天的圣火已经熄灭,但那一幕幕精彩的瞬间还是历历在目,中华奥运键儿争金夺银的身姿仍然给人以鼓舞和激情。再过四年就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奥运五环旗将飘扬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一个普通的少先队员,怎不为中国的申奥成功而感到自豪呢!

让我来讲讲我心中的北京奥运会吧!2008年8月8日晚8点,开幕式开始。伴着清扬的古乐《高山流水》,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一幅水墨山水画卷。我想用山和水来代表中国2200年的哲学思想精髓,代表中国的环境与人类生存空间之间的和谐统一,突出“绿色奥运”理念。随着表现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歌舞,奥运会的会徽

——中国印,从青山绿水间飘然而出,向观众传达着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仿佛在向世界承诺“办出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在人们期盼的目光中,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孙悟空,驾着筋斗云飞到了会场。你看他随着京剧的鼓点,在场中翻腾跳跃,手中的金箍棒上下翻飞。此时,五彩缤纷的焰火直冲夜空,与五环旗,中国印交相辉映 。开幕式进入高潮,只见孙悟空用金箍棒遥遥一指,主火炬点燃了,会场一片欢腾。奥运圣火将见证一个“新奥运,新北京”。怎么样,我的创意不错吧!

我知道,奥运健儿们都憋着一股劲呐 ,要在自己的国家夺取奥运金牌。那就必须牢记奥运精神,向着“更快,更高,更强”这永恒的目标去拼搏,凭着坚强的信心和精湛的技术,一定能够闯过一道道难关,战胜一个个对手,为国家赢得荣誉。我会为你们欢呼,为你们喝彩的!

北京奥运,是我们大家的奥运。我们也该为北京奥运出点力。我想发出倡议,少先队员行动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多种树,勤捡垃圾,多做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来创造出一个“绿色奥运”。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篇2

奥运英语作文写作题材:奥运电影名句双语

关于北京残奥会英语作文 08残奥会吉祥物揭晓

关于北京残奥运会英语作文 开幕式 关于北京残奥会英语作文 残奥会介绍 奥运英语作文:中国跳水队(Diving into Gold: China's Dream Te 奥运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中国射击运动员 2008-08-15奥运英语作文 奥运会的开幕式词汇 2008-08-12奥运英语作文 奥运会上中国队能否夺得最多的金牌? 2008-08-11奥运英语作文 北京奥运第一枚金牌属于谁? 2009-01-05奥运英语作文 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 2008-08-11奥运英语作文 关于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 2008-08-11奥运英语作文 北京奥运开幕式 2008-08-07奥运志愿者短文 Olympic Athletes 2008-08-07奥运志愿者短文 对手 Opponent 2008-08-07奥运志愿者短文 微笑Smile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篇3

一、奥运档案工作的基本特点

1、广泛性。奥运档案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全区绝大部分单位都有奥运档案产生。根据档案的形成特点和规律,在保证档案完整和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区档案局将奥运档案划分为十五大类,即组织协调、工程建设、环境整治、安全保障、赛事、窗口服务、志愿者服务、新闻宣传、文化活动、信息保障、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和其他等类,涵盖了奥运会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阶段性。奥运档案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前奥运阶段,即7年左右的筹备期,重点是奥运场馆建设及环境整治形成的档案。奥运阶段,即奥运会举办期间,重视奥运会举办时各类赛事活动和各项保障工作的文件收集。后奥运阶段,关注奥运档案的归档和利用。

3、创新性。奥运档案工作对档案局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需要开拓思路,不断探索和调整。只有创新思路,以理论统领认识、指导实践,再以实践丰富理论,才能使奥运档案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4、同步性。随着奥运会筹办工作、赛时保障工作的陆续开展,奥运档案工作有条不紊地同步扎实推进。2007年3月,北京奥运会石景山区组织工作委员会成立。委员会下设八个指挥部和一个办公室。2008年5月,石景山区奥运工作指挥中心成立。随着奥运工作的进展,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不断变化,档案工作也处于调整适应状态。

5、边缘性。奥运工作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奥运档案工作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对其他奥运工作而言,其直接性、紧迫性、全局性较弱。大部分涉奥单位在奥运会前、会中都易将工作重点放在与奥运会的召开有直接关系的重点工作上去,奥运档案工作很容易被边缘化,从而影响奥运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

二、区档案局(馆)为做好奥运档案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1、加强领导,为奥运档案工作提供保障。奥运筹办工作启动以来,区领导对奥运档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2007年,区委、区政府办公室联合制发了《关于加强我区奥运工作档案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奥运工作档案的管理责任和规范要求。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多次对奥运档案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听取汇报,出席区奥运档案工作会议,多次指示要加强对奥运会筹办和召开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记载,形成完整、系统的奥运档案。同时,我们还注意加强与区奥运工作相关单位、特别是重点单位的交流沟通,也得到了区相关部门领导对奥运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保证相关单位奥运档案工作的扎实开展。

2、全面部署,进一步提高各单位对奥运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区档案局与区奥运办、08办联合召开了全区奥运档案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我区奥运档案工作,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使奥运档案工作列入各单位奥运工作议事日程。

3、文件指导,明确不同阶段奥运档案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区档案局先后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景山区奥运工程档案管理的通知》、《关于石景山区奥运工作档案分类、收集、整理、编目、移交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奥运会期间奥运工作文件材料、音像资料和实物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有关声像、实物等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四个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各类奥运工作档案的分类要求、收集范围、整理标准、编目要求、归属流向和移交时间,针对不同阶段奥运档案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保证了全区各阶段奥运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4、培训监督,为做好奥运档案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区档案局有针对性地对全区档案人员进行了奥运档案工作专题培训,深入区奥运办、08 办、各奥运工作专项指挥部及相关单位进行一对一业务指导,提高档案人员专业技能,保证奥运档案的规范。同时,成立了奥运档案收集监督指导小组,由局馆长亲自带队,深入区奥运指挥部、团委、文委等十余个涉奥重点单位监督检查奥运档案收集情况,协调解决了奥运档案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了奥运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开展。

5、有序征收,确保奥运档案资料齐全完整。为保证奥运档案完整收集、妥善保管,区档案局成立了奥运档案征收集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征收集计划和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奥运办、08办等奥运会临时机构全部奥运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确保临时机构形成的奥运档案在奥运会后、机构撤销前一个月内全部接收进馆。全区其他奥运工作相关单位在奥运工作中形成的声像档案、实物档案,根据《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大活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石政发[2002]47号)的规定,于2008年10月底前收集整理完毕移交区档案馆。区档案馆还通过石景山电视台、《石景山报》等媒体播发征集通告,面向社会全面启动奥运相关声像、实物档案征集活动,保证了我区珍贵的奥运档案文化遗产的完整保存。

6、统筹管理,编制奥运档案专题目录库。为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确保奥运档案数据的有效性,实现奥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区档案馆建立了奥运档案专题电子目录数据库。各相关单位按照文书、实物、科技、音像等门类档案分别编制奥运档案电子目录,上报区档案馆统一编制奥运档案专题目录库。为奥运会后充分利用奥运档案中的人文资源、教育资源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奥运档案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7月24日,区08办首批74卷奥运工作档案进馆。10月21日,区奥运办、区奥运工作指挥中心的实物档案、音像档案和文书档案全部移交进馆。截至目前,区档案馆已收集到各类涉奥实物档案资料600余件,照片档案7157张,音像档案131盘。

同时,区档案局承担了10月17日至31日在北京国际雕塑园举行的《石景山奥运之旅主题展览》的实物展览工作。展览以时间为序,以奥运筹办的主要工作和重大活动为主线,通过500余件奥运实物档案资料生动再现了我区人民参与奥运、奉献奥运、服务奥运、享受奥运的精神风貌,以及全区各单位为奥运会成功举办做出的突出贡献。历时半个月的展览共吸引了来自全区机关、部队、学校、社区及个人参观者10万余人,多次接待上海、青海等外省市领导参观访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也是奥运会后北京市区县档案局(馆)利用奥运实物档案资料举办的第一个展览。

四、奥运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档案收集、分类和整理等一些具体环节尚需完善。调研发现,最为突出的,一是奥运档案收集整理面临很多困难。奥运会形成的文件和档案数量较大,由于档案人员兼职过多,很多单位缺乏充足的人力从事奥运档案工作。二是部分单位档案人员频繁更换,一些新档案员缺乏档案工作基础知识,致使奥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存在困难,工作效率、工作水平难以提升,奥运档案培训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

(二)对策分析

1、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奥运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的支持,将档案宣传教育列入今后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内容,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提高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档案人员的工作,保证档案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档案工作,在时间紧、任务多的情况下,保证奥运档案尽快完整归档。

2、加强监督指导,提高工作实效。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区档案局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继续加强与涉奥单位的协调,形成各部门、各单位大力协同、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奥运档案工作的后期培训和监督指导,积极深入基层,支持和帮助基层档案人员解决困难和问题,团结一心,打好收官之战。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篇4

关键词:“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168-03

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中对体育图书的分类是没有“奥运”图书类别的。但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后,有关“奥运”、“奥林匹克”的各种图书铺天盖地,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奥运”畅销书。所以总结“奥运”类图书适应社会发展的出版规律,以便在今后的出版传播中能正确、高效地宣传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1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整理

“奥运”类图书如何界定呢?根据图书馆学专家的建议并综合参考了人民体育出版社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两大体育专业出版社向社会提供的“体育图书目录”以及图书批发市场、零售书店的“奥运”图书专柜的分类方式,将书名有“奥运”或“奥林匹克”的而且内容也是围绕“奥运会”或“奥林匹克运动”的或为其服务的(如奥运英语等)图书列为“奥运”类图书,成为本论文研究范畴。而像“奥林匹克数学”等图书,虽然书名也有“奥林匹克”字样,但与奥运会或奥林匹克运动无关,也不为它们服务,因此这些图书不是本论文研究的对象。

通过参考历年《全国总书目》、《中国出版年鉴》、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线索等相关资料,共搜集到从1949年到2006年的奥运类图书476种。其中从1949年到1978年由于历史原因,陆陆续续出版了17种奥运类图书。其内容以编、译奥运会资料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成绩和纪录等史料性读物为主。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再采取图书市场营销中流行的分类方法,将它们归类为:奥运外语类、奥运知识资料类、奥运经济类、奥运文艺类、奥运理念类以及无法归入以上五种类别的其它类(如2001年章启凡编著的《盼奥运学折纸》) 等六种。

2“奥运”类图书出版现状

2.1“奥运”类图书整体出版情况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大陆共出版“奥运”类图书459种。其历年的出版情况如图1所示:

从1978-2004年,中国大陆共出版体育类图书16 543种,出版“奥运”类图书459种,占2.77%。

2.2“奥运”类图书各小类出版情况在“奥运”类472种图书中六小类的比例情况如下表所示(按比例从大到小排列):

奥运知识资料类和奥运文艺类是我国“奥运”类图书出版的大户,合计就占了近出版总数的3/4,而且在出版时间上比较具有连续性,在奥运当年也是这两类图书重装上阵的时候。

奥运英语类图书发端于北京申奥成功后,《奥运英语100句》、《奥运英语300句》、《奥运英语900句》以及奥运英语大众版、社区家庭版、公安交警版五花八门的版本就迎面扑来,好像不学英语就不支持北京奥运了。

折纸、摄影、雕塑、纪念币收藏、集邮等等也都搭上“奥运”这班顺风车了,这构成本研究对象的“其它”类。

1992年,王仲明编著了《奥运经济大观》作为1993年献给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著作,以及1993年周伟林根据当时关贸总协定与中国经济的关系主编了《经济奥林匹克》。但随当时申奥失败,奥运经济类的图书就没有出版过。直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体育界学者从奥运项目营销、产业化运营、融资赞助等多角度不断丰富奥运经济的研究。

奥运理念类图书也是类似的出版状况。在1992年,编译了韩国朴世直《奥运精神 》和1993年翻译了顾拜旦文选《奥林匹克理想》一书后的10年时间内深入探讨奥林匹克精神、理念方面的著作就没有出版过了。在北京申奥成功后,以讨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人文奥林匹克等著作的出版拉开奥运理念类图书出版的序幕,2003年出版3种,2004年出版5种,2005年出版10种。

2.3参与“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单位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2005年我国共有266家出版社参与“奥运”类图书的出版。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共出版了116种“奥运”类图书(占25.27%),而奥林匹克出版社的表现与社名不太相符,只出版不到25种“奥运”类图书,其余的近320种分别由263出版社出版,平均每家出版社出版不到2种。

在奥运理念类、奥运经济类图书的出版上,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表现出专业出版社的学术和理论实力,共出版了37种,占了80%的比例。奥运知识资料类、奥运文艺类和其它类是众多出版社主要参与的领域,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也不例外地参与其中,只是比重要小了许多。

2.4“奥运”类图书的选题情况选题重复严重好像已经成为我国图书出版的一个顽症。“奥运”类图书的选题情况,光书名重复或相似的就有近100种,如果从内容分析,那选题重复就显得十分严重。在奥运理念类中,“人文奥运”或“人文奥运研究”就有8种,在奥运知识资料类中,满眼望去几乎是各种奥运百科全书、手册、知识读本、奥林匹克***问。像奥运知识资料类、奥运英语类、奥运文艺类,由于信息含量高于知识内涵,来源广泛又便于简单复制,于是都成为选题重复的“重灾区”。

而且“奥运”类图书的选题重复不仅同一年许多选题撞车,还体现在它还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即一个选题可能会多年重复出版。这种盲目跟风的“奥运”类图书出版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3“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分析

3.1“奥运”类图书出版的当前形势分析从“奥运”类图书出版的整体情况到各小类别的出版情况再到选题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奥运”类图书出版的特点:

3.1.1具有奥运年出版的规律从“图1”可以清楚地发现,从1980-2004年的七个奥运年,“奥运”类图书出版数量都比前一年突然增长,但一旦过了奥运年后就马上回落了。由此可以发现,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有着必然的影响。由于1993年和2001年是中国申奥年,因此,1993年和2001在奥运年出版的基础上都有大幅度增长,但过了这个时间,同样又是而后又大幅度回落,仍然符合奥运年的出版规律。两次“申奥”事件对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都有必然且强烈的影响。

3.1.2“奥运”类图书出版增长两个路线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除奥运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有瞬间振荡外,几乎未见什么波澜,虽然有着众多的出版单位参与出版工作,但总体增长却十分迟缓。如“图1”中虚直线所示的第一条路线。这说明“奥运”类图书的市场并不容乐观。原因之一还要“问津图书体育有多少真魅力”。正如“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中描述的那样,“奥运”类图书的选题严重,那些炒冷饭的只能一时蒙得了读者,但长期炒冷饭读者就不再买帐了。原因之二,从1978年出版管理体制改革发展以来,我国图书出版能力达到增强,从突破年出版10万种图书到年出版15万再到突破20万,图书品种的单一一下子到琳琅满目,读者自主选择性从几乎为零突然膨胀到无所适从,“奥运”类图书在茫茫书海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栗,只有到了奥运年,才能重新唤起人民的对它们的回忆。原因之三,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推广,像“奥运”类图书中许多没有太多知识内涵的内容都可以在互联网中轻松获得,因此,使用网络不论是阅读效率还是消费都比阅读图书经济得多。

但就奥运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发展来看,却有增长的趋势,如图中平滑的虚曲线所示的第二条路线。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在奥林匹克运动、体育精神等方面的宣传取得一定的成效,人们心理上已经对“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接纳,并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也从另一侧面充分说明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有必然的影响,也可以预测2008北京奥运年,将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有更大的影响和推动。

3.1.3从2000-2005年处于剧烈振荡期从2000-2005年是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的高速增长期,也是振荡比较剧烈的时期。这是由于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并且获得成功,根据奥运年出版规律,出版必定回落,只是2002年的回落是针对2001年的申奥,2003年的回落才是对奥运年出版规律的回应。另外是2004年是奥运年,出版必定增长,而且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参加中国奥运会有史以来最骄人的成绩,举国振奋,并引发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联想,因而又一次掀起奥运图书的出版小高潮,将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又送上一个新的高度。2005年的回落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没有什么事件做支撑,所以回落的幅度也比较大。

3.2“奥运”类图书出版的趋势预测

3.2.1“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在2008年必将出现更新的纪录根据以上的出版经验分析,“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在2008年必将出现更新的纪录,并成为我国“奥运”类图书出版历史的巅峰时刻。

其一表现,当然是参与出版的出版单位数量、“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数量上以及图书批发、零售单位对“奥运”类图书销售热情的猛增。

其二,有新的突破。这种新的突破将表现在新类别的出现,如媒体与奥运关系的图书――特别是电视、互联网、流媒体等与奥运关系的图书,以及为数不会太多的“新、奇、特”选题的出现。另外,出版参与者形式上的突破,如网上出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还有一些国外出版商会以各种合作形式处于出版活动。

其三,“奥运”类图书出版周期将再次缩短。

其四,选题的重复率将再创新高。

其五,2006年、2007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国内众多的出版单位不论从选题资源、作者资源甚至物质资源都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出版做着积极的准备。这使得在相对有限的出版资源中,对2006年、2007年“奥运”类图书方面的出版就会有所紧缩。

其六,图书装帧设计将有新面貌。中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这个面子上应该会下很大功夫的,于是可能就会出现超精装本、高档礼品装、珍藏本,甚至会出现使用最新高科技、体现“科技奥运”理念的全息读本。

其七,政府有关部门将会大力整顿图书出版、发行市场,也会指导部分选题的出版工作,届时也有部分精品“奥运”类图书出版的可能。

其八,无疑“奥运”类图书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出版年将会是一场异常剧烈的“战斗”。

3.2.22008年后将回落到2000年左右的水平根据“奥运”类图书的出版规律,“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会回落,这是必然的。是即时回落还是延时回落,回落的幅度有多大?回落的情况最后依读者心情而定。

预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现令国人满意

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能圆国人的美梦,甚至锦上添花,那“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回落之前将会有小幅上扬,因为大家都希望美梦能长些。预测:1.关于“中国为什么会成功”(包括理论探讨和文艺作品)方面的图书将成为出版重点。2. 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后今后中国体育的发展问题的作品会成为“奥运知识”类、“奥运理念”类出版的重点。3.发起全国性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功经验总结以及向其它行业推广活动。4.有关奥运故事、史料资料性读物等仍然会是常“主流”作品。这些都将会使2009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在2008奥运年出版的基础上有小幅上扬后。

根据奥运年出版规律,仍然会回落于2000年左右的水平,幅度比较大。因为从2000年到2005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的发展是不稳定的,是靠2001北京申奥成功和200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大突破这两个大事件直接拉动的,并不是靠“奥运”类图书出版本身稳固发展支撑起来的增长,是一种出版泡沫。因此,在读者对奥运的热情退去后,这种泡沫就会破裂,使“奥运”类图书出版回到2000年左右的水平,然后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继续着它的奥运年出版的规律并开始新的增长路线。

预测二:不幸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失利

如果兵败北京的话,人民的憧憬瞬间被打破,“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将直接回落到2000年之前的水平,并将在较短时间内回到历史的开始阶段,同时破坏“奥运”类图书的出版增长的第二条路线。这期间的作品将会集中在“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方面图书的出版上,理论探讨也将主要是总结失败经验,但更多的将会是文艺作品。而且就这方面图书的出版将几乎成为全部“奥运”类图书的出版组成,不会有“奥运英语”类、“奥运经济”类等等了。因为读者是最无情的。

4总结

我国“奥运”类图书的出版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路线,正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做积极努力的宣传、推广工作,我们可以预见2008年北京奥运年将会是“奥运”类图书出版的巅峰时刻。因此,我们在“奥运”类图书的选题策划上要有大局观,注意克服盲目性,避免重复、跟风、互相抄袭的现象,建议“奥运”类图书的作者和出版者深入领会奥林匹克精神,多出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的“奥运”精品图书。要努力拓展奥运图书的出版范围,将其延伸至我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考虑与文化、哲学、艺术、心理等学科的广泛结合。把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人们生活之中,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和人文关怀指导工作、生活,促进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国出版年鉴编辑部编.中国出版年鉴[M].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1981-2001年.

[2] 潘国彦,主编.中国出版年鉴[M].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2-2005年.

[3] 吴文峰.北京市体育图书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篇5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北京残奥会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措施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5-0015-05

Abstract:Generally Tax benefits Policy plays one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arrangement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But inSome aspects, the policy hasSomeShortages in controlling Beijing air pollution and inSupporting the Paralympic Games. To promote greatly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movement in China, weShould properly adapt our present tax-free policy. WeShould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callan and handicapped people and use tax-free policy prudently and try to construct one equilibrium tax benefits policy between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Beijing Olympic Games tax benefits policy;Beijing Paralympic Games tax benefits policy;tax benefits measure

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是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重要事件,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2003-2008年间,我国颁布了大量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这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总结其中的经验,可以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新时期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1 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措施

1.1 设计安排

根据统计,针对北京奥运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主管全国财税工作的中央机关共颁布了12件税收优惠政策文件,共涉及到12个税种――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就税收优惠政策文件的核心内容(优惠措施)而言,上述12个文件主要是以三种优惠措施为基础来设计的,即免税、全额扣除、暂准进口。

免税,是指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直接免除其应纳税额。上述12个文件中,免税的具体表述有两种,一为“免征”,二为“不征收”。“免征”出现了38次――营业税10次、关税4次、增值税6次、印花税3次、消费税2次、土地增值税1次、车船使用税1次、车辆购置税1次、企业所得税4次(含预提所得税2次)、个人所得税1次、耕地占用税1次、“相关税收”4次。“不征收”出现了9次――营业税8次、城市维护建设税1次。

全额扣除,是指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将应纳税所得额的一部分直接减除,以缩小计税基数,从而减轻纳税人的税负。上述12个文件中,全额扣除出现了11次。

暂准进口,是指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境的货物,在进境时纳税义务人向海关缴纳相当于应纳税款的保证金或者提供其他担保的,可以暂不缴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并应当自进境之日起6个月内复运出境;经纳税义务人申请,海关可以根据海关总署的规定延长复运出境的期限。暂准进境货物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复运出境的,海关依法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其他暂准进境货物,应当按照该货物的组成计税价格和其在境内滞留时间与折旧时间的比例分别计算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暂准进口”涉及三种优惠政策:一是进口货物复运出境的,免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二是进口货物没有复运出境,而是提供了其他担保的,虽然最终要缴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但是相当于享受了迟延纳税的优惠待遇;三是其他暂准进口货物,因为可以按照折旧计算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事实上享受了一定比例的免税待遇。上述12个文件中,暂准进口出现了1次。

1.2 功能评价

从理论上讲,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减免税制度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额式减免。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的三项措施中,税额式减免(即免税)的使用范围最广(遍及所有的12个税种)、使用频率最高(总计达到47次,约占三项措施使用总量的79%),并且不是部分减税,而是全额免税。这是力度最强的税收优惠措施,对纳税人无疑具有最强的吸引力和扶持力度。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采用全额免税的方式作为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利也有弊。从利的方面说,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组织、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有助于在短期内确保实现成功举办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特定目标。打个比喻,它是一剂“猛药”。从弊的方面说,免税意味着我国政府彻底放弃了相应的税收利益,相当于把能够依法获得的税金收益返还给了纳税人,这会对国家财政收入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此外,从人性的基本心理来说,人们都有一种天然的期待或要求:未来享有的福利应当多于现在拥有的,至少不能减少。从纳税人的角度而言,就是将来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当不低于现有的水平。因此,如果为了眼前目标而过于倚重免税政策,可能会给政府在重新调整优惠政策时增加一定的工作压力。

具体就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措施的主角(免税)来说,毋庸置疑,其自身具有的优惠力度是超强的。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对刺激我国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国际奥委会、中国奥委会、组委会设计全额免税为主的优惠政策是有道理的,彰现出我国政府对于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坚强决心。但是,另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举办一届奥运会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北京奥运会成功闭幕之后,我国政府必然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更加艰巨的责任和挑战――如何将北京奥运会蕴含的奥林匹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因此,对“后北京奥运会”时代的奥林匹克运动势必还应当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应当注意到,届时相关生产、服务企业将变成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角。如果依然主要采用“免税”的优惠措施,“成本”无疑是太高了,反而有可能会削弱我们支持奥林匹克运动的财政能力。因此,应当在坚持现有的“免税+全额扣除”模式的基础上,研制新的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如低税率、延期纳税、加速折旧、起征点等。在“后北京奥运会”时代,只有树立一种均衡税收优惠理念――即兼顾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增长、奥林匹克运动和个人发展,才能使得各方伴随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而同时发展、同时受益,实现共赢。

2 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绩效评估

2.1 积极效应

举办北京奥运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评估我国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在其中发挥的实际效果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件极其复杂的经济统计、社会分析工作。基于学科的限制和特点,本文拟从立法宗旨的实现程度出发,对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的绩效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关于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的立法宗旨,《关于第29届奥运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0号)(以下简称《通知》)作了明确规定,即“为了支持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确保我国顺利举办第29届奥运会”。从内容上讲,立法宗旨涵盖两个层面的目标:一是近期目标,即“顺利举办”北京奥运会;二是远期目标,即“支持发展奥林匹克运动”。

就近期目标而言,税收优惠政策的立法态度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坚决、低调、务实”。所谓“坚决”,就是要“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对我国举办奥运会发挥保驾护航的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税收优惠政策在优惠措施的选择上青睐于采取一种相对而言是激进的态度――基本以全额免税为优惠措施。从实践效果来看,很明显,这种优惠措施在我国政府牺牲局部税收利益的同时,对其他涉税的国际组织、企业、参与人产生了较强烈的冲击。国际奥委会对我国政府、中国奥委会、组委会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支持,赞助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赞助规模也越来越大。所谓“低调、务实”,就是税收优惠政策仅仅提出要能对“顺利举办”发挥相应的作用。应当说,这种态度是慎重的。在任何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工作中,场馆建设无疑是最基本的。对此,在立足于法律框架内和实践可行性的前提下,《关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的批复》规定,对奥运会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其中涉及奥林匹克公园576.3亩、北京乡村赛马场30公顷、北京射击馆33亩、小汤山垒球场286.9亩,共计1326.2亩。根据当时有效的《关于耕地占用税具体政策的规定》(财农字〔1987〕206号)的规定,北京市每平方米耕地平均耕地占用税税额核定为8元,那么仅此一项耕地占用税免税额就达到约7 076 603元,这为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当然,影响北京奥运会的诸多因素中,交通和环保也是两个突出的难题。但是,受制于我国现阶段税制的整体格局,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对其作出直接回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务实的工作作风。

就远期目标而言,税收优惠政策的立法态度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高调”。所谓“高调”,即税收优惠政策的历史使命就是 “支持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中,成功举办奥运会无疑是其中最重大的事件。通过前文对优惠政策的重新梳理和措施分析,可以明显地体会到,我国政府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有力的。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很好地践行了这一承诺,实现了预期目标。

2.2 不足之处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意识到,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在法律地位、功能作用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客观局限性,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立法位阶较低。从理论上讲,税收制度与国计民生关系极其密切,故而学界一般认为,税收法定原则(或称税收法定主义、税收法律主义)是税法诸原则中至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或者是最高指导原则。在许多国家,法律是税法最主要的法律渊源。但是,在我国,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1984年)和全国人大(1985年)的两次授权立法,国务院获得了制定税收行政法规的权力。同时,为了对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课税要素和征管程序作具体的明确界定和补充说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等国务院职能部门颁布了大量的税收部门规章。就法律特点而言,税收部门规章常常是就特定问题专项,往往能够快速地因时而动,带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但是,税收部门规章有一个较为严重的缺陷,就是法律位阶较低,权威性不够,尤其在诉讼活动中对司法机关并无法定约束力。然而,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却无一例外全部由国务院职能部门颁布。从理论上讲,这对其顺利实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制度障碍。观察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还可以发现《通知》、《关于第29届奥运会补充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28号)(以下简称《补充通知》)和《关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的批复》三个文件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其他文件则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或由国家税务总局单独颁布。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如果与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发生冲突,如何认定这三个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它们是规章,还是由于获得了“国务院批准”已经转变成了行政法规?对类似问题,《立法法》没有作出明文规定。从目前我国立法程序的一般法理而言,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位阶和效力取决于制定机关的法律地位,与其是否得到上级机关的同意或者授权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上述三个文件的法律渊源还是应当从严认定为部门规章。

第二,适用领域相对有限。举办奥运会是一项极端复杂的系统工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组织”(国际奥委会、中国奥委会、组委会)、“比赛”(场馆)、“服务”(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物流等)、“环境”(安保、环保、气氛等)四个环节。从理论上讲,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调控工具,税收政策能够对上述各项工作发挥积极影响。但是,通过分析现行优惠政策的内容,不难发现,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领域还是相对有限的,主要集中在“组织”和“比赛”两个环节。应当说,环保(焦点是届时北京的空气质量)对北京奥运会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局面异常复杂,已经远远超出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所能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的承载能力,必须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或者国务院颁布相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加以规范。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系统的、实质意义上的环境税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只能诉诸于其他途径来突击解决了。

第三,后续政策前瞻性较弱。如前文所述,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的远期立法目标是“支持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说,现行优惠政策在某些领域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作为部门规章,上述税收优惠政策是紧紧围绕北京奥运会展开的,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特征,弱化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要求。应当说,就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支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后北京奥运会”背景下的奥林匹克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对此,现行优惠政策中仅有两处规定:一是“对组委会再销售所获捐赠商品和赛后出让资产取得收入,免征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二是“对组委会进口的其他特需物资,包括:……在运动会期间按暂准进口货物规定办理,运动会结束后留用或做变卖处理的,按有关规定办理正式进口手续,并照章缴纳进口税收,其中进口汽车以不低于新车90%的价格估价征税”。从本质上说,这两项规定仅仅服务于组委会赛后处分资产的狭窄范围,仍然属于广义上的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的范畴。所以,北京奥运会闭幕之后,在一个新的起点,客观上我们马上面临一项全新的课题:如何规划“后北京奥运会”时代的奥林匹克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如何实现其与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的顺利衔接呢?

3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角落:北京残奥会税收优惠政策

3.1 基本立场

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每四年一届的夏季奥运会无疑是其中最受瞩目的赛事,甚至成为整个奥运会大家庭的代名词。事实上,除了夏季奥运会之外,奥运会大家庭中还有冬奥会、残奥会(包括夏季残奥会和冬季残奥会)、特奥会。但是,由于赛事项目或参赛人员的特殊性,它们并没有引起社会公众的足够关注。但是,从“支持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政策出发,在给予夏季奥运会(即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同时,给予北京残奥会(即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相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也是理所应当的。

从制定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的时间表来看,夏季奥运会优先于残奥会。2003年1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颁布了《通知》,确立了北京夏季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格局。2006年9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补充通知》,在对夏季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适当补充的同时,对残奥会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了大体规定。客观地说,就赛事精彩程度而言,夏季奥运会对观众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对参赛运动员、各国政府、企业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了残奥会。从矛盾论的角度而言,我们的工作应当首先从主要矛盾入手,这就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因此,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率先考虑夏季奥运会的需求、特点是正确的。同时,这样一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残奥会所需的场馆建设等问题在解决夏季奥运会相关问题的时候已经一并解决了。

从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来看,现有政策的主导方向是正确的。就对待北京残奥会组委会(即北京夏季奥运会组委会)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的优惠政策而言,《补充通知》给予残奥会的优惠力度水平与《通知》和《补充通知》给予夏季奥运会的基本持平,这表明我国政府对残奥会坚持同样的基本立场。此外,《补充通知》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这个残疾人自治组织给予了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对其根据《联合市场开发协议》取得的由北京奥组委分期支付的收入(包括现金、实物)免征相关税收。这充分表现出,我国政府对残奥会给予了一定的特殊关怀,这是应当肯定的。

3.2 缺陷与对策

但是,如果比照夏季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从一些细节可以发现,现有的残奥会税收优惠政策欠缺以下三项内容:第一,没有对残奥会运动员获得的“其他奖赏收入”给予相同的免纳个人所得税的优待;第二,没有对企业、社会组织和团体捐赠、赞助的资金、物资支出给予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待;第三,没有规定个人捐赠免纳印花税的优待。应当说,一定程度上,对上述三类主体税收优惠政策的缺位会削弱残奥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这对推动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协调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应当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调动起社会公众参与、支持残奥会的积极性?观察现有的残奥会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发现,对国际组织和国内承办机构而言,直接给予其相关收入免纳营业税的优待,政策倾斜力度是较为充分的。但是,如前文所言,残奥会运动员并没有获得与夏季奥运会运动员同等的个人所得税优待。同时,从公开的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文件来看,赞助企业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待遇。而事实证明,一届奥运会能否成功举办,与企业赞助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这里,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赞助奥运会的行为绝不是慈善捐款,而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投资活动,企业赞助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奥运经济巨大的市场回报。客观地说,在今天,夏季奥运会在继续保有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经济色彩已经愈发浓厚。但是,由于残奥会项目竞技体育的味道较差,缺乏对观众的足够吸引力,企业赞助的热情也似乎不及夏季奥运会,支撑残奥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似乎是来自于社会道义的精神力量,这一点从赞助企业数量就可见一斑。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省略)“市场开发”资料显示,夏季奥运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12家、“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11家、“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10家、“北京2008年奥运会独家供应商”15家、“北京2008年奥运会供应商”15家,共计63家;残奥会:“北京2008年残奥会合作伙伴”18家、“北京2008年残奥会赞助商”10家、“北京2008年残奥会独家供应商”3家、“北京2008年残奥会供应商”2家,则共计33家。

应当说,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内涵不应当仅仅指夏季奥运会,还应当包括残奥会在内。所以,鉴于残奥会的特殊性,应当考虑采取必要的、甚至是“矫枉过正”的措施,设计全方位的、力度更大的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赞助企业和参赛运动员),激励残奥会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同时确保企业投资赞助残奥会获得更好的商业回报,从而推动残奥会与夏季奥运会协调发展。

4 展望:“后北京奥运会”时代奥林匹克运动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景

4.1 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性

我国《宪法》第21条第2款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可以发现,我国《宪法》对体育事业的理解带有较强的特殊国情根源――强健国民体魄。《宪法》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态度,但是强健体魄也应当是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精神的应有之义。因此,可以说,我国《宪法》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相通的。国家鼓励发展体育事业的措施可以从方方面面展开,其中税收优惠措施应当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北京奥运会成功闭幕后,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将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竞技体育,二是群众体育。围绕竞技体育,税收优惠政策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国际体育综合和单项组织、中央和地方体育主管机关、体育用品生产和服务企业、体育科技研发企业、运动员等。群众体育则主要涉及中央和地方体育主管机关、民间体育自治组织、体育用品生产和服务企业、社会公众等。从事业发展的角度而言,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需要得到税收优惠政策的持续支持。所以,应当将税收优惠政策定位为“缓释胶囊”的角色,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共赢。

4.2 税收优惠措施的选择策略

从受惠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税收优惠政策时,慎用大规模的免税措施,应当基于我国国情,针对不同组织、体育项目、企业、个人以及具体事由设计有针对性的优惠措施。

首先,针对国际综合体育组织和单项组织,应当遵行国际惯例,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免税为主要的优惠措施。

其次,针对中央和地方体育主管机关,应当根据具体事由区别对待。对于其组织国内外体育赛事所获收入,可以考虑免除其应缴纳的营业税等相关税收,以保证体育主管机关获得较充沛的事业发展的补充资金。但是,对于其从事广告业等商业活动所获收入则应当依法收取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可能过度从事商业活动带来的消极影响。

再次,针对体育用品生产和服务企业,应当设计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体育用品生产和服务企业包括:(1)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如体育器械、装备的生产企业;(2)体育用品服务企业,如体育用品销售企业、体育场馆业主等。在奥林匹克运动各环节中,它们属于物质提供者,直接关系到下游的群众体育和上游的竞技体育的成本,对它们给予较为充分的税收优惠待遇可以对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直接的积极效果。从税收优惠政策的设计思路来说,应当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优惠措施。比如,对于广告支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收取的增值税可以考虑将税率从17%的标准税率降为13%的优惠税率,设计企业所得税时适当加大税前抵扣力度;对于困难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可以考虑给予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税率或者给予“两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对于体育场馆业主对外出租场馆所获得的营业收入收取营业税时可以考虑将其从“服务业”(租赁业5%)转为“体育业”(3%),其中对从残疾人员租用场馆所获收入可以考虑免除营业税,以降低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经济成本。

4.3 规划税收优惠政策还应当注意的几个细节

第一,进口相关货物方面应当考虑制定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针对体育教学、科研机构在进口先进体育教学器械、仪器方面可以给予相应的进口税收优惠;对于国家专业队等进口的相关物资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第二,针对体育市场应当制定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激活我国体育市场的潜力,为我国体育事业(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42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应当针对向体育事业捐赠的企业、个人制定相对稳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力量关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四,就税收优惠政策的立法宗旨而言,还应当注意围绕两类群体设计特别优惠政策:一是青少年,二是残疾人。对于前者而言,我国已有一定数量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对于后者而言,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中国残疾人已达8296万,占全国人口的6.34%,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保护、鼓励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但是具体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尚不多见,应当引起我们的特殊关注。

5 结 语

北京奥运会(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赛程是短暂的,但其筹备期是漫长的。其间,税收优惠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闭幕,税制优惠政策的历史使命也基本胜利结束了。如何科学评价六年以来(2003-2008年)陆续颁布的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这是一项复杂的课题,需要将它们置于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来分析,进而为构建“后北京奥运会”时代的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必要的立法借鉴。

参考文献:

[1] 北京奥运会税收优惠政策文件共有12件,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综合性优惠政策文件(2件):即《关于第29届奥运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0号)和《关于第29届奥运会补充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28号);二是企业类优惠政策文件(9件):即《关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对奥运会航空服务赞助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54号)、《关于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56号)、《关于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赞助奥运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3号)、《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内地子公司对奥运会提供通信相关服务赞助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671号)、《关于搜狐公司赞助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771号?)、《关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公司赞助北京第29届奥运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6号)、《关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第29届奥运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63号?)、《关于源讯(北京)公司和欧米茄(瑞士)公司对第29届奥运会服务赞助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38号)、《关于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赞助第29届奥运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86号);三是税种类优惠政策文件(1件):即《关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的批复》(财税〔2004〕38号).

[2] 张守文.财税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89.

[3] 刘剑文.税法学(第3版)[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2.

[4] 周旺生. 立法法[M]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4:213.

[5] 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213-247.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篇6

关键词:奥运价值观;爱国情感;代际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3-0001-04

奥运会作为一个重大的事件,往往吸引了全世界民众的极度关注。民众对奥运的关注包含着许多的方面。从个体层面来看,民众可关注奥运对个体所带来的影响,如个人经历、体验。从国家层面来看,民众可关注本国在奥运会中的表现,如金牌数量。作为民众与国家之间发生联系的重要桥梁,探讨奥运关注的国家层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注重面子的社会,在面对可向全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民众的奥运关注具有何种特征、这些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1 研究目的

随着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地位的逐步恢复,中国人对于奥运的民族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民众依然具有浓厚的“金牌情结”[1],但是奥运的民族心态越来越体现出平常心、包容心、自信心和责任心[2]。这种民族心态的变化必然对民众的奥运关注产生深远的影响。“金牌情结”的民族心态引导着公众更加关注国家在奥运会中所取得的成绩,而自信心与责任心则势必会引导公众把目光更多集中于国家在奥运会举办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努力,这两种不同的关注分别呈现出奥运表现关注与奥运历程关注的两种不同特征。在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自信和平和的民族心态看待奥运会的背景下,民众对奥运两个方面的关注程度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人们的行为方式往往受其价值观的影响,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问题的一般信念,指导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价值观不仅具有动机功能,而且具有评价性、规范性和禁止性的特点[3]。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心理特征的体现,而且是社会现象的集中反映,因此对奥运持有何种类型以及何种程度的关注可能受民众持有的奥运价值观影响。奥运价值观是指奥运主体(人)对奥运物体、奥运关系、奥运创造活动及奥运比赛结果的反映,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式[4]。奥运价值观所具有的动机功能、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影响着民众对奥运的奥运关注。然而,看待奥运价值的视角不同,便衍生出不同的奥运价值观。我们认为在国家层面,奥运价值观更多体现为塑造何种类型的国家形象。中国自古以来崇尚民族的自尊、自立、自信与自强,因此本文以奥运国家自强作为指标,以此衡量国家视角下的奥运价值观,并讨论民众如何看待奥运价值以及奥运价值观如何影响人们的奥运行为。

奥运价值观是奥运与国家之间联系的体现,这种观念作为个体的一种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自我与国家之间联系的影响。爱国情感是反映自我与国家之间联系的良好指标。奥运会往往会提高本民族的爱国热情与民族凝聚力。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对奥运会上运动员夺冠场面的爱国情感体验强烈[5]。个体的爱国情感越深,奥运参与的程度也越高[6]。在北京奥运会的背景下,民众所激发的爱国情感如何影响他们的奥运行为,自我与国家之间关联的爱国情感又如何影响民众的奥运价值观从而影响奥运关注是研究重点关注所在。

爱国情感是自我与国家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不同的自我概念可能导致爱国情感程度不同,进而影响民众的奥运行为。研究已表明,不同自我概念的个体其爱国情感对奥运参与的影响不同[6]。“80后”一代在奥运会中表现突出,其公众形象因奥运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跨掉一代”跃升为“鸟巢一代”,因此“80后”的公众形象是伴随着奥运会而产生变化的。已有研究发现,“80后”有自身独特的自我概念[7],他们在公共事件的关注、认识和表达上也存在着独特的特点[8]。“80后”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是否导致代际在爱国情感、奥运价值观和奥运行为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又将如何调节爱国情感、奥运价值观和奥运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将揭示不同代际在奥运观念上的差异。

本研究在北京奥运会的背景条件下,以北京市民和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爱国情感、奥运价值观、奥运关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代际对三者关系产生的影响。研究假设在情感上,奥运会所诱发的爱国情感的程度不同可能导致人们在奥运行为上的差异;在价值取向上,奥运价值观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奥运行为;爱国情感与奥运价值观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爱国情感可能透过奥运价值观进而影响人们的奥运历程关注,即奥运价值观可能在爱国情感与奥运历程关注中起着中介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代际在爱国情感、奥运价值观的观念不同可能导致调节了代际之间在奥运行为上的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被调查人

本研究的调查时间为奥运会举办前三个月(参照其他国家相关研究的时间段选择,一般为奥运会前后三个月及奥运会期间进行)。样本源来自两部分。一部分采用入户问卷调查,以配额抽样法,在北京市抽取了5个城市社区,在社区和户进行两次等距抽样,获得18-70岁常住居民共952个有效样本资料。另一部分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法,以随机取样方式在北京市抽取有效学生样本数196人。在统计分析中删除10个90后的取样数据,统计分析的最后有效样本数为1138人。在所有样本中,80后共计355人,占31.2%,非80后783人,占68.8%,男性457人,女性665人,16人性别信息缺失。被调查人的受教育程度分别为小学毕业及以下48人,初中毕业197人,高中毕业324人,大专122人,大学本科374人,研究生65人。

2.2 测量工具

本研究根据研究假设编制《北京市奥运民意调查》,其中包括:奥运价值观,该部分由5个项目组成,如“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上的促进”、“提高国家组织发动人民大众参与国家大事的能力”,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α=0.80);奥运历程关注,该部分由5个项目组成,如“比赛过程”、“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拼搏精神”等,整个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α=0.77);奥运表现关注,该部分由4个项目组成,如“中国代表团的奖牌数量”、“有关项目记录的突破”等,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α=0.69);爱国情感,该部分由3个项目组成,如“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我觉得中国人了不起”,“我对于自己是中国人感觉很好”,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α=0.69)。问卷采用李克特四点量表,“1”为很不赞同、很不符合或很不关注,“4”为很赞同、很符合或很关注,为了减少中国被调查人常出现的趋中反应倾向,将“不确定”或“此题不适合我”放置最后,即“5”。 在统计分析中,选择“5”的数据被设为缺失值。为避免缺失值个案的丢失,以均值代替缺失值。

2.3 施测程序

调查员为经过培训的心理系学生。集体施测法以集中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入户调查采用入户面访方式,请被调查人回答《北京市奥运民意调查》。根据回答者不同文化程度,分为自填和念答两种形式。一般作答时间需要15-40分钟。要求调查员陪答并控制整个问卷填答过程。调查结束时给回答者分送小礼品以示答谢。

3 研究结果

3.1 代际在爱国情感、奥运价值观、奥运历程关注和奥运表现关注的差异

以代际为自变量,爱国情感、奥运价值观、奥运表现关注和奥运历程关注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爱国情感上,“80后”(M=3.50, SD=0.51)与“80前”(M=3.63, SD=0.46)存在显著的差异(t=-4.10, p

3.2 爱国情感、奥运价值观、奥运历程关注和奥运表现关注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发现,各变量之间均存在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如表1所见)。由于各变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为进一步探明变量间的关系,对各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爱国情感与奥运价值观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r=0.30, p

3.3 奥运价值观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度[9],先检验爱国情感对奥运历程关注的回归,然后检验爱国情感对奥运价值观的回归,随后检验爱国情感和奥运价值观对奥运历程关注的回归。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爱国情感(β=0.36, t=13.03, p

以奥运表现关注为因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爱国情感(β=0.32, t=11.26, p

3.4 代际的调节效应检验

对调节变量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分析发现,就“80前”群体而言,爱国情感(β=0.29, t=8.30, p

为了探明“80前”与“80后”中介模型中的路径参数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跨群组分析(multi-group analysis)。结果表明,在“80前”与“80后”的参数配对比较的分析发现,“80前”的爱国情感对奥运表现关注的路径系数(β=0.21)与“80后”在这一路径的路径系数(β=0.46)的参数差异决断值(critical ratios for differences between parameters)为2.43,这一差异决断值的绝对值小于1.96,表明在“80前”与“80后”群体的模型中爱国情感对奥运表现关注的路径系数上存在显著的差异,“80前”与“80后”在奥运历程关注的各路径系数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表明代际在爱国情感、奥运价值观和奥运表现关注的中介模型中起了调节作用,而在爱国情感、奥运价值观和奥运历程关注的中介模型中不起调节作用。

4 讨论与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80后”在奥运价值观、奥运历程关注、爱国情感的程度显著低于“80前”,奥运表现关注两者没有显著的差异。相关分析发现,爱国情感与奥运价值观、奥运历程关注、奥运表现关注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奥运价值观与奥运历程关注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奥运表现关注相关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奥运价值观在爱国情感和奥运历程关注、爱国情感和奥运表现关注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在不同群体中,奥运价值观依然在爱国情感和奥运历程关注、爱国情感和奥运表现关注中起中介作用,只是奥运价值观在爱国情感和奥运表现关注的中介作用受到了代际的调节。这种调节效应表现为在爱国情感与奥运表现关注的预测路径上“80后”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80前”。这一结果一方面表明对于“80后”和“80前”群体,爱国情感的程度越高,其对奥运表现关注的程度也越高,另一方面表明在爱国情感对于奥运表现关注的影响程度上,“80后”显著高于“80前”。

4.1 民众的奥运观念

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的口号,“人文奥运”深刻地反映了奥运会具有教育的功能。在本研究中,“人文奥运”的教育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奥运促使民众的爱国情感空前高涨。奥运会通过民族国家的政治化,在二者具有相同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使得奥运会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附加的关系[10]。在本次调查中民众的爱国情感(M=3.59)显著高于中间值2.5(p

4.2 奥运价值观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奥运价值观在爱国情感与奥运关注(奥运表现关注与奥运历程关注)中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现有对于重大公共事件的探讨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是从如何防范与应对公共事件、媒介在公共事件中所起的作用等角度展开,较少关注个体对公共事件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取向等对于重大公共事件的影响;在研究对象上主要是一些突发的草根公共事件,如“70码”、“瓮安事件”,较少涉及稳定的政府公共事件,如奥运会、世博会。在已有与奥运相关的研究中,研究也偏重奥运会对个体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鲜少关注个体对奥运价值的理解对于开展奥运会产生的影响。奥运价值观的部分中介作用表明不仅应该充分利用国民的爱国情感以调动人们的奥运关注,更应该注意个体奥运价值观对奥运关注及参与的影响。虽然爱国情感对奥运关注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但是至少33%以上的爱国情感是通过个体的奥运价值观间接地对奥运关注产生影响。伴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加,中国主办或者承办世界性、国际性的重大公共事件将越来越频繁。成功举办这些大型活动不仅只是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需要来自民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如何在举办此类活动中,充分考虑民众对这类活动持有的价值取向以吸引民众的关注与参与,从而确保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4.3 代际对奥运价值观中介作用的调节

在奥运价值观的中介作用中,本研究发现奥运价值观在爱国情感和奥运表现关注的中介作用受到了代际的调节,“80后”的爱国情感对奥运表现关注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80前”;奥运价值观在爱国情感和奥运历程关注的中介作用未受到代际的调节。这一研究发现引发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80后”的爱国情感对奥运表现关注的影响程度为何显著高于“80前”?从均值可知“80后”的爱国情感虽然显著低于“80前”,但是仍然显著地高于中间值(p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民众的奥运关注具有多元性,并且不同代际的关注程度不同。奥运关注受爱国情感和奥运价值观的影响,且奥运价值观在爱国情感和奥运关注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代际调节了爱国情感对奥运关注的影响程度。这些结果对于加深理解公众的重大公共事件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有助于指导未来大型公共事件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08奥运公众关注焦点问卷调查[J].人民论坛,2008,(8):46-48.

[2] 张永.北京奥运中华民族心态探析[J].人民论坛,2010,(12):144-145.

[3] Rokeach, M.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Y: Free Press.

[4] 周丽萍,田雨普.新中国奥林匹克价值观的嬗变与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7-80.

[5] 陆遵义.奥运文化与中、小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6):128-131.

[6] Yang Y.Y., Chen M.Q., Chen W.Q., Ying Q.P., Wang B., Wang J.X., Kolstad A. Effects of boundary-permeated self and patriotism on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0, vol.13(2):109-117.

[7] 佘双好.“80”后眼中的“80”后——对“80”后青少年的一种质性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9,(4):9-15.

[8] 李林.“80后”博客叙事中对公共事件认知态度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9]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10]胡全柱.奥林匹克运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一个社会学的阐释[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86-88.

[11]李泽敏.汉城奥运会对韩国经济的推动效果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35-39.

[12]章建成,金亚红,司虎克.北京奥运会增强国人凝聚力的研究——以上海市成年人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4):41-46.

[13]李艳霞.影响公共参与强度的主体性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11,(1):77-82.

[14]罗牧原.80后的社会评论及其群体的再划分——关于80后刻板印象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32-35.

[15]田丰.改革开放的孩子们——中国“70后”和“80后”青年的公平感和民主意识研究[J].青年研究,2009,(6):1-10.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篇7

关键词:青年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精神;文化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5-0001-02

Abstract:In the 26 August 2010, The First Youth Olympic Games has closed successfully in Singapore, Mr. Jacques Rogge, the president of IOC, is very satisfied on these Games, and he thinks that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is not the reproduction of Olympic Games. It has to bring forth new ideas. So there are some new events appeared in these Game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emphasize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during the Games and to develop the Olympic Spirit. The next 2014 Youth Olympic Games will hold in Nanjing, China, for this reas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of how to develop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Games.

Key words: Youth Olympic Games;Olympic Spirit;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为期12天的首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已于8月26日在新加坡胜利闭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于本届青运会十分赞赏,认为超出了他的最高期望值。我想这不是什么客套话,作为这项奥林匹克运动的创举和革新的首创者,他一定由衷地感到高兴。我感到不解的是我国媒体对这一奥林匹克盛举只作了轻描淡写的报道,最后也仅仅是习惯地报道我国的金牌和总分第一,这却违背了青奥会的宗旨和原则,使人们对举办青运会的意义一无所知,这样我们如何迎接2014年在我国南京举办第二届青运会呢?作为一个奥林匹克研究工作者,对于这一现象深为疑惑不解。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就是青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不同于奥运会。正如罗格所说:“青运会不是传统奥运会的‘翻版’。”这不仅表现在竞赛项目上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它的理念和宗旨与奥运会有所不同。从项目来看,诸如三人篮球、男女混合接力赛、小轮车、山地自行车以及跨地域组队参赛等等都不同于奥运会。对此。罗格认为:“很多项目让青年人加强了交流。运动员感到他们是一个家庭的成员。”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 YOG)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14岁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是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倡导下,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决定举办的。青运会和奥运会一样,也是四年举办一次,有夏季和冬季,分别与奥运会相间举行。新加坡举办了首届青奥会,第二届有6个国家申办,它们是中国、印尼、摩洛哥、墨西哥、波兰和土耳其。最后结果,国际奥委会第122届全会2010年2月11日在温哥华决定,第二届青奥会将在中国南京举行。头两届都在亚洲国家举行,这是亚洲体育界的光荣,也说明青奥会有别于奥运会,并不拘泥于各洲轮流举行,也说明亚洲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新的贡献。谈到青奥会的宗旨,百度网上介绍了《青运会目标》,我因没有原文,只能照抄如下:

1. 将全世界的青年运动员们都集合起来,并为他们而欢庆;

2. 用一种独特而有力的方式来推广奥林匹克精神;

3. 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激发关于奥林匹克精神和社会挑战的教育和讨论;

4. 在节日般融洽欢快的气氛中分享世界各地的文化;

5. 向世界各地的不同青年团体推广奥林匹克精神;

6. 在年轻人之间提升体育运动意识和参与感;

7. 在奥林匹克发展运动中成为一个创新的平台;

8. 成为能代表国际最高运动水平的赛事之一。

概括起来,青奥会旨在聚集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具有天赋的青年运动员组织一项具有高度竞技水平的赛事。此外,还应该在奥林匹克精神方面成为一项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让他们在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牢记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在大力提倡以“更快、更高、更强”的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同时,还要十分强调“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格言。

从以上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青运会在高水平竞技和文化教育方面是奥运会的扩展和创新,它完全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奥林匹克》基本原则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歧视并按照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所以我们在审视和参观青奥会时,绝对不能忽略它强调的文化和教育元素,否则我们就不会发现它和奥运会有什么区别。

关于青奥文化,就是更加注重在青奥会举办期间的教育与文化活动。这包括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观的论坛,讨论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反对使用,使青年成为真正的具有体育精神的人,这些活动将由著名冠军和来自教育、体育文化界的国际专家进行互动,以他们的切身经验直接指导年轻运动员们如何处理相关的社会问题等等。这些活动还将通过网络和博客与外界互动。文化活动还将结合奥运仪式如火炬接力、开闭幕式、奏国歌、升国旗来出传播奥运精神和强调奥运价值观。此外,还将通过多文化的城市艺术、街道音乐和放映电影等等。国际奥委会还通过电子数码平台等最新的传播媒介,在青运会期间,开展全世界青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吸引他们注意青运会的召开。

我认为,以上资料说明文化教育是青运会的一大特色,这方面和奥运会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这是青运会宗旨的体现。所以我就联想到2014年在南京举办青奥会如何突出文化教育的问题。南京是六朝古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江南风情,江苏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这是西方任何国家和地区所不及的,也是外国青年朋友所向往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文化教育的传播放在突出的位置。

江苏在全国来讲是体育发达地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都有相当基础,也曾经成功举办过全运会和其他重要赛事,所以举办青运会在竞赛的组织工作上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一点不用担心。但在竞赛期间开展国际文化教育活动是个新课题,需要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使第二届青奥会不仅有所前进,而且有所突破和创新。我清楚地理解,青奥会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创新。可以想象,现代奥运已有一百多年的光辉历史,但时代在前进,这一百多年世界有多么大的变化,所以奥林匹克运动本身也要变革,也要发展、也要前进、也要创新才有勃勃生机。这就是青奥会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决不可把它仅仅当做一场赛事,这就违背了国际奥委会的意图和初衷。所以说青奥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需要大胆摸索,不怕标新立异,只有创新才能前进。这次就有一些国际运动联合会提出要把青运会的革新带进奥运会。我想这比青运会赛事本身更为重要。

现在据说江苏已经开始积极筹备,我建议不必在开闭幕式上下过多的功夫,新加坡做的也还得体,千万不要以北京奥运会为样板,那将会浪费大量资金,倒是要在开闭幕式上大量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新貌。以少而精为原则。一切着眼于教育和文化传播及奥林匹克精神的发扬。同时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和旅游参观活动。14至18岁的青年都是中学生,他们来一趟中国很不容易,所以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要求。作为一个出生江苏的老体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参加工作已力不从心,只想提几点希望和建议,供江苏同仁参考(因退休已20载,情况不明,有些可能是“多余的话”。请见谅!):

1. 在组委会成立一个文化教育活动委员会,邀请青年团、文化局、教育局、旅游局的相关负责人参加,共同商讨在青奥会期间和前后组织文化教育活动事宜,包括开闭幕式的文化元素和特征,尽量做到多快好省,避免铺张浪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2. 及早培训业余志愿者,这是奥运会成功的关键。青奥会志愿者和奥运会志愿者有不同的要求,除了帮助外国运动员解决竞赛和生活中的难题外,还必须熟悉奥林匹克知识和当地的文化历史,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化导游。可考虑指定几所大学全班集体培训,这样把任务交给学校,既省钱也省时。

3. 竞赛场地南京有举办全运会的基础,不必大兴土木,可以因陋就简。尽量加以修缮,不要和北京攀比。但在安全、交通、城市卫生和市民教育方面可学习北京的做法。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未尝不可以借用,这是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口号。北京现在已经在宣传“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这说明三大理念有它的生命力。

4. 市民学外语大可不必,那只是走形式。主要服务行业学点应用的日常会话就可以了,不必勉为其难。

5. 所谓给外国青年运动员进行教育,绝不是采用灌输的生硬办法,而是要在他们轻松的参观中潜移默化,所以多组织参观是最好的办法,切忌采用说教的方式。所以多一些展览,包括江苏有名的工艺、刺绣、雕刻等艺人的现场制作表演,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6. 要大力宣传和教育我们的观众和市民,对待外国青年一定要掌握分寸,既不要卑躬屈膝,也不要趾高气昂,要做到不卑不亢,热情待客,乐于助人,来的都是客人,都是朋友,必须以礼相待,注意国际影响,充分发扬我们中国人、尤其是江苏人的好客传统。

7. 要做好赛后组织旅游的准备。旅游部门可以制定以南京为中心的各种旅游行程方案,及早在网上和用书面发给各国代表团。除南京当地的旅游外,可组织周边城市的旅游。例如:扬州镇江游,无锡苏州游,上海杭州游,安徽黄山游等等。标明价码,以供选择。估计二届参赛人数会高于首届,如达到5千人。有十分之一参加旅游就是一个可观的商机。重要的是让他们对中国这一发达地区的风景名胜有一感性了解。

8. 编印一批中、英、法文介绍中国文化的宣传品,免费赠送给与会运动员,这有利于他们留作纪念,同时回国后向他们的亲朋好友做宣传。

9. 组织中国优秀运动员和他们见面,可通过举行大型联欢会的形式,使他们有机会互动交流。

10. 一定要遵守青奥会的规则,严格进行年龄监测和药物检验,绝不能有任何疏漏和侥幸,比赛按年龄分组,要保持青奥会的纯洁性。这是关系到国家荣誉的大事,不能掉以轻心。各国青年选手极大部分都是业余训练的中学生,水平不是太高。过分计较和宣传成绩与奖牌,并不是青奥会的主要目的。

以上是我临时想到的。很不成熟,仅供参考。最后我想引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顾拜旦1927年4月17日在希腊雅典的著名讲话的一个片段,来结束我的漫谈。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主义是一所高尚的学校。他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这对青奥会也有现实意义。他说:“在当今世界,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日渐衰退的危险趋势并存。奥林匹克主义可以构成一个培养纯洁思想和耐力与体力的高尚的学校,但条件是你们要不断提升你们的体育荣誉感和体育的无私奉献精神,使之堪与肌肉的发达相媲美。未来取决于你们!”

衷心祝愿南京青奥会取得巨大成功,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际奥委会. 奥林匹克[M]. 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1.

[2] 顾拜旦. 奥林匹克理想――顾拜旦文选[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3] 顾拜旦. 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篇8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人文奥运;挑战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1-0023-03

Abstract:Humanistic Olympic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dea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The challenges that includ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Olympic Games, western sports culture controlling the Olympic Games, corruptions of the officers, drugging that can’t be prohibited completely, problem of promoting civil quality of the people, pursuing gold medals excessively, need to be thought and faced in practicing the idea of humanistic Olympics.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should be respected, and the challenges should be taken up with active and pragmatic attitude.

Key words: the Beijing Olympics; the Olympic Movement; Humanistic Olympics; challenge

人文奥运是文化交融的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是体现文明的奥运,是追求和谐的奥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人文奥运的思想内涵是丰富和深刻的,其追求是崇高和远大的,也正因为此,其实施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路坦途,成功地实施人文奥运理念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来自现实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宰、奥运相关官员的腐败行为、屡禁不止的兴奋剂服用、我国国民素质的忧虑、金牌情结的纠缠、不能完全排除的战争威胁等。我们一方面要崇尚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坚定实施北京奥运的人文理念;另一方面要有讲求实际的态度,以积极务实的精神面对来自现实的诸多挑战。

1 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正式实施商业化运作以来,奥运会成功地摆脱了生存危机,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奥运的商业化正如一把“双刃剑”,既会给奥运带来生机,也会带来威胁和破坏。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竟然将奥运会火炬接力也做商业性运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最好可以被理解为:它是将体育运动与不断扩张的国际资本主义市场之间的结合展示得更为完全的一种表达方式。”[1]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败笔就是不适当的商业化操作。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为筹集资金而不择手段,奥运商品中甚至有官方指定的马桶套、女性卫生用品等,被称为“贪婪的奥运会”。《亚特兰大报》评论说:“在奥运会的跳蚤市场上,贪婪遮蔽了奥林匹克信念。亚特兰大许诺献给人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奥运会,但没有提到过这也是最为庸俗的奥运会。”[2]萨马兰奇的设想是,在保持奥林匹克理想的同时,不能将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出卖给贪婪的欲望,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奥林匹克运动的商业化过程。这样美妙的平衡实现起来是极为困难的。

奥运会的商业化操作与奥林匹克理想是冲突的。商业化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奥林匹克理想是追求人的身心的和谐、全面的发展,其宗旨是以团结、友谊、公平的精神去建立和平美好的社会。奥运会的商业化会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商

战硝烟弥漫于奥林匹克运动会赛场的上空,使奥运会沦为金钱的奴隶,不再有往日的独立、纯洁

与尊严。“大公司的参与本身就表明:公司资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甚至到了控制奥运会的程度。纵观这个世纪,体育运动的商业化愈演愈烈,当达到最高点时,就会有一条分界线呈现在我们面前,奥运会从一项娱乐事业转变为一项生活消费产业。”[3]

北京奥运会上必然会有商业操作,但不能因此而有损于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我们必须协调好商业运作与奥运理想的关系,开发奥运会商业市场必须以尊重奥林匹克主义、维护奥林匹克宗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前提,金钱不能是唯一的原则,也不是最大的原则,要避免因过分的商业化运作而使奥林匹克运动进一步走上歧途的危险。

北京作为一个充满了人文气息的都城,应该在实现奥林匹克理想与奥运会商业化运作的平衡方面有所作为。北京提出“人文奥运”理念本身,就是旨在突出奥运的文化意义,体现奥运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最佳的方式应该是努力实现商业与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比如,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币等,制作上要精致美观,设计上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赛场外的广告,要数量限制,不能过多过滥;广告设计应体现高雅的文化追求,不能给人粗糙和低俗的感觉;并且要以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冲淡奥运的商业气息。

2 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宰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对立,其实质是不同体育文化之间的对立。体育全球化的进程,既是走向西方体育文化一统天下的过程,也是其他民族体育文化坚守其独特性的过程。在体育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逐渐形成其“话语霸权”,成为世界体育的主导的、中心的形式,抑制或者吞噬其他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压迫民族体育的生存空间,使其日渐走向衰微。“奥林匹克文化的单一化似乎是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各民族传统体育要获得现代性就必须抛弃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改用西方体育的形式。如果这样下去,奥林匹克运动越普及,对非西方的传统体育的威胁就越大。”[4]

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是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世界性的奥林匹克运动通过民族性的形式来展现,民族性的色彩通过世界性的舞台而更为世人所知。奥林匹克运动的世界性只有通过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才能真正实现。以多元体育文化来制约世界体育的单一化倾向,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发展中国家应该重视和开发本身所拥有的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以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去丰富奥林匹克文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对普遍性的推崇绝不意味着统一模式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适宜的奥林匹克教育寻求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开发和庆贺文化的多元性。”[5]

近代以来的近两个世纪,西方体育传入我国的力度不断加大,成为当代体育发展的主流,由西方起源的乒乓球已经成为中国的“国球”就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西方体育的冲击之下节节退让,几乎没有回应之力;而且,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落入亚运会、奥运会的模式,如四年一届,金牌大战等,现代性彰显,民族性丧失。我们常常以奥运会为取舍,把一些民族气息非常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落后的“糟粕”而抛弃,甚至认为有了现代的体育竞技运动形式,就可以不要民族传统体育

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之际,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文化自觉,推动奥林匹克文化的多样性,为世界体育文化的正常发展作出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多元化主张,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在内的西方体育文化与其他民族体育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世界,各种体育文化在地位平等、保持差异的前提下,相互交流,和而不同。

3 奥运相关官员的腐败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发展之初就定下了纯洁、公正的基调,而奥运相关官员的腐败构成对这一基调的严重威胁。奥运相关官员可以是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奥运会组委会的官员、奥运会举办国家和举办城市与奥运会筹办相关的官员、奥运会比赛中的裁判等。关注奥运腐败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实际存在的现实危险。北京提出“廉洁奥运”的奥运会筹办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商业化转型,奥运会成为越来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和国家会从中挖掘巨大的商业机会,同时能够大大地提升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的文化形象。奥运会申办过程中的城市角逐也变得异常激烈,竞争手段多种多样,举办城市向国际奥委会委员行贿便是其中之一。奥运会申办中的行贿受贿行为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公正性与纯洁性的严峻挑战,严重有损于国际奥委会以及它所领导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形象。1995年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05次全会上,美国的盐湖城获得了2002年第冬季奥运会的主办资格。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个决定背后是国际奥委会部分委员的受贿丑闻,这成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引以为耻的事件之一。一面是奥运百年的辉煌,另一面是抹不去的耻辱,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和国际奥委会的深刻反思。

我国当前的腐败状况不容乐观,官员腐败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成为社会顽症,几乎无孔不入,是破坏性极强的力量,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公正、平等与和谐。北京奥运会的筹办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复杂的工程,投入高达约3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对腐败者来讲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肥肉,他们贪婪的黑手一定会伸向这里。负责北京市城建工作的前副市长的惊人腐败东窗事发,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

4 滥用兴奋剂的顽症

兴奋剂被称为奥运殿堂的“魔鬼杀手”,萨马兰奇先生称之为“残害体育事业的癌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现象由来已久。如果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的诞生被誉为是“天使降临”,那么,紧随其后的就有兴奋剂“魔鬼”的身影,以后一直与奥运形影不离。20世纪60年代以来,竞技运动中兴奋剂的滥用势头愈演愈烈。虽然国际奥委会对兴奋剂检查越来越严格、处罚力度越来越大,许多选手依然我行我素,服药不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家反药物成瘾与滥用中心主任福斯特指出:“新的经过改良的禁药、大量的赞助合同、金钱利益的驱使、缺少对药物的有效政策,都造成运动员为胜利不择手段,甚至使用禁药的风气。”[6]

奥运赛场的兴奋剂滥用与兴奋剂的检测技术有关,与查处力度有关,与奥运的职业化和商业化有关,与一些选手的拜金主义有关,与一些国家的虚荣心理也有关。随着奥运商业化与选手的职业化,出现了一些选手的拜金主义问题,他们为巨额奖金而参赛,获冠军就是为了拿到巨额奖金。为此他们不择手段,即使兴奋剂有损健康且价格昂贵,他们也在所不惜,仅仅是把这当作为获取冠军的巨额奖金而付出的必要的成本支出而已。

兴奋剂服用与奥林匹克理想、人文奥运理念是不相容的:第一,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中心思想是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而兴奋剂滥用所遵循的原则是“以钱为本”,金钱至上,是对人的生命健康的严重摧残,从根本上背离了奥运以人为本的根本主张。第二,奥林匹克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公平竞争。兴奋剂的滥用是对体育竞技的公正性的践踏,是对神圣的竞技体育文化的亵渎。第三,奥运的宗旨是通过体育来教育青年,努力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而兴奋剂滥用带给世界和人们的是虚伪、虚假、欺诈、丑陋,是道德的堕落,是对身心的双重摧残,它使金牌的角逐沦为金牌的欺诈与盗窃,使奥运崇高的教育价值和“更快、更高、更强”的激励口号成为笑柄和遮羞布。

萨马兰奇认为“体育比赛中的盗贼和社会上罪恶的盗贼一样,永远在努力寻找新的欺骗方法,他们通常是在那些专家的辅助下使用兴奋剂的,这些专家很少会想到他们曾宣下的誓言以及他们应当尊重的伦理准则”。[7]2002年2月3日,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美国盐湖城指出:“除了奥运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外,体育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兴奋剂。”他认为,滥用兴奋剂不仅是对公平竞争和体育道德的一种亵渎,而且还是对运动员健康的严重损害,更严重的是对世界体育诚信的一种道德危害。的确,天使与魔鬼是不相容的,神圣的奥林匹克运动与罪恶的兴奋剂滥用是势不两立的,兴奋剂滥用正如奥林匹克肌体内的“毒瘤”,不除不快。

我国高度重视体育竞赛中的兴奋剂问题,未雨绸缪,加大科研投入,在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兴奋剂检测的准备工作,积极应对兴奋剂问题的挑战。这不仅是不仅奥运会科技奥运理念的亮点,也是人文奥运理念以人为本原则的要求。

5 文明素质的差距

人文奥运理念的基本内涵之一就是文明奥运,提升民众文明素质是实施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任务。相对于场馆建设、城市绿化等硬性工作,这属于城市的“软件”;我们的担心更多的不是来自“硬件”,而是来自“软件”,我们不希望得到一个“硬件很硬,软件很软”的评价。

近代以来的很长时间里,我们曾经拥有的礼仪形象因为积贫积弱、外来文化的入侵、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抛弃等原因,而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我们过去曾经被誉为“礼仪之邦”,但是,我们今天在这个称号面前应该感到自惭形秽。北京市民的文明素质在全国尽管是比较高的,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我们举办奥运会的要求还有距离。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的脸面,面子就是形象,事情虽小,影响很大,马虎不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期间,我们不希望北京的街头仍然会有膀爷们晃来晃去,不希望我们的出租车司机摇下车窗就往外面吐痰,不希望漂亮的比赛场馆内有此起彼伏、甚至响成一片的手机铃声,更不希望赛场内不时可以听到国骂、京骂的声音。

提升人的文明素质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尽管我们不可能在奥运会筹办的几年之间彻底解决市民在文明素养方面存在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希望以奥运会筹办为契机,使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将北京建成名副其实的“首善之区”,以一流的文明素质来迎接奥运会的举办。

北京市正在抓紧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在并不太长的时间里,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活动,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因为时间较短,目标远大,任务很重,所以,必须扎扎实实,切忌形式主义,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无所作为。

6 金牌情结的纠缠

中国人有着较为浓重的金牌情结,通过在国际比赛中、尤其是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来证明国家的地位、民族的强大等。因此,多年来我们在发展体育事业实际上是偏重了竞技体育,忽略了大众体育,呈现出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的格局。

奥林匹克运动坚持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统一,倡导“体育为大众”,鼓励发展大众体育,认为大众体育是高水平体育的基础,而高水平体育又有助于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通过奥运会竞技比赛中优秀选手的榜样力量,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地位、作用是不一样的,相对于竞技体育而言,群众体育更为重要。一个是“根本”,一个是“枝末”;一个是为了大众,一个是突出精英;一个是偏重内容和过程,一个是看重形式和结果。

建国以后我们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育发展方针, 但是,相对而言,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是落后的,是重“提高”而轻“普及”,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甚至有以竞技体育代替整个体育的倾向,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形成了我国今天既是“金牌大国”、又是“体育小国”的尴尬局面。

这种局面是令人尴尬的,如果说得严重一点,那就是“舍本求末”。如果“根本”未固,“枝叶”就不可能繁茂,金牌的光芒就不可能持久地闪耀。追求奥运金牌固然是每个参赛运动员的梦想,获得金牌更是运动员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的荣耀。但是,金牌不可能代表一切,金牌不能成为参赛运动员追求的唯一目标,获得奖牌的多少也并不绝对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体育实力和体育发展水平。我们不能一切为金牌服务,而只能一切为人服务,这才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我国的奥运战略必须将夺取奥运金牌与发展大众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应以后者为根本。我们应该清楚,金牌的多少与国家实力没有必然的联系,与国家人口多少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金牌上也应占到第一;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上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更不应有这种心理。我们在争取夺得尽可能多的金牌的同时,大力发展我国的大众体育事业。奥林匹克运动强调“重在参与”的精神,认为更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在后者上面,把关心对象放大至更广泛的群体上,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许多国家追逐金牌的热情并不高,对我们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北欧一些国家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大众体育上,对竞技体育没有表现出过分的热情。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

的腾飞,日本将发展体育的着力点由竞技体育转向大众体育,注重把体育作为改善民族身体素质的手段。美国政府体育投入的90用于大众体育,10用于竞技体育。

我们早已超越来需要用金牌来表明中国的地位的时代了,我们应该淡化金牌情结,我们应以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高度负责的态度,抓住筹办北京奥运会这一契机,树立发展我国群众体育的紧迫感,加快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澳大利亚]K.吐依,A.J.维尔, 朱振欢,王荷英译.真实的奥运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1.

[2] [英]麦克尔・佩恩, 郭先春译.奥林匹克大逆转[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269.

[3] [澳大利亚]K.吐依,A.J.维尔, 朱振欢,王荷英译.真实的奥运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2-133.

[4] 任海. 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样化[J].体育文化导刊(北京),2002,(1):81.

[5]Report by the IOC 2000 Commission to the 110th. IOC Session.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篇9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育教学;奥林匹克文化

前言

《奥林匹克》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进行了规定:奥林匹克运动是通过没有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即团结、友谊、公平的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为建立和谐、和平的世界作出贡献〔1〕。奥林匹克的教育意义是通过一种竞技比赛形式具体反映出来的。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就是教育,而教育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功能。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认为,“体育是培养人类的沃土”〔2〕。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奥林匹克运动》一书的序中也说到:“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失去了它的意义”〔3〕。可见,作为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教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奥林匹克教育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奥林匹克运动是独特的文化教育,这种教育对人们的行为意识、伦理道德、心理健康、情感平衡等多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在高校体育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不仅有利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也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

1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内涵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它是一种特殊的、广泛的教育方式。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正如顾拜旦所主张的奥林匹克教育包括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宗旨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理想教育等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奥林匹克教育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寓教育于体育,只有亲身经历、参与、实践才能深刻地感受这一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强调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要使人们得到全面发展,就要与教育融为一体,与文化紧密相连。《奥林匹克》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内容绝对不是通过一个奥运会就能展现出来的,它是许多文化艺术的相互结合,体育与其他社会文化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某种形式或途径来展现奥林匹克文化,实现奥林匹克教育思想。奥林匹克运动主要强调教育和文化的价值。奥林匹克文化具有鲜明的象征性、浓郁的艺术性、内涵的丰富性、突出的人文性、坚硬的强势性。对人的行为意识、道德精神、心理感受、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4〕。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价值,奥林匹克运动不单单是简单的竞技运动比赛,竞争只是实现其最终目的的一种手段,其真正的本质目的在于教育,在于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广大青少年,使之尽可能全面、和谐地发展。

2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体现

奥林匹克的教育既不同于教育中的德育,也不同于社会上的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把教育贯穿于身体的运动,技能动作习得过程中,只有亲身参加体育实践,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曾明确指出:“竞技体育是一种身体训练,在以身心为发展的非物质目标的努力奋斗中,人就从其运动性的基础上得到升华。〔5〕”萨马兰奇也认为:“由于体育有助于人心智的成熟发展,它在任何文明的文化需求中都值得居有一席之地。〔6〕”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来实现其教育功能的。在实践中奥林匹克特别重视从体育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发挥榜样的作用来进行教育。

3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3.1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

奥林匹克运动有意识地采用一些突出国家外部标志的仪式,如奏国歌、升国旗等,这有助于增强以国家为单位的民族认同感,引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意识,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奥林匹克运动以其独特的形式显示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威望,大学生观看奥运会比赛与电视转播,使其不仅能够学习奥运健儿们高超、娴熟的技术,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能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2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受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影响,大学生比以往更加关注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知识。在“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的鼓励下,运动员的参与下,奥运会发生的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趣闻使高校学生的心灵品质得以升华〔7〕。奥林匹克运动关注人的存在与发展、自由与解放,认为竞技体育不是打造健壮的,而是培养身心和谐、完整健康的现代人格。可以说,只有人的个性真正得以丰富与发展,才能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方式的确立提供参照。在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当下,权力和金钱的价值观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人文奥运可以说为大学生提供了反思的契机,也促其新的生活方式的养成。

3.3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公平与公正,是奥林匹克运动向往光明、主张正义的体现,实质是人类对体育道德的追求,是对公平、正义等社会理想的向往。奥林匹克运动所崇尚的诚信公平的精神与我们当今社会的公平、社会法制的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精神、“人的和谐发展”和“维护人的尊严”的精神也正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也是当今大学生所追求的。

3.4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

奥林匹克运动中不断超越的体育精神,除了给大学生们带来情感上的体验外,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情感、理想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奥林匹克运动给大学生带了新的心理感受,即丰富情感世界,扩展心灵空间,强化生命体验。大学生们进行体育运动时,大多数都力求超越自身的生理极限,从而达到产生良好情感体验的目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和要求,使之养成终身体育的健康观。

3.5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的交际习惯

现今作为“九零后”的这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意志薄弱、追求时尚、性格独特、承受能力差并且缺乏进取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的极度欠缺,已经成为他们的通病。通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奥运之星的故事,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友善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与同学朋友相处的时间愈来愈多,良好的人际交往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的发展,而奥林匹克精神中强调团结友谊的原则可以促进青少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4高校体育中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会之所以能够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就是因为它选择了“体育”这个通用语言来推广,将“友谊、和平、进步”的思想通过其组织形式、参与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用以实现其教育的根本目的〔8〕。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届,届时,世界各国人民会为了这个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欢聚一堂,为表现对其的重视,倡导者和组织者会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凝聚世界人民的目光。奥林匹克吉祥标志、圣火传递、点燃仪式、比赛场馆、赛会礼仪等均展现了人们对竞技运动的尊重和热情。世界各国为能够举办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为骄傲,可见人们对奥林匹克的重视。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继承奥林匹克的思想,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中蕴含的精神,为奥林匹克的传播和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5高校体育中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途径

5.1开设奥林匹克文化课为公共必修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高校体育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必然能带动奥林克教育的发展,体育公共课成为奥林匹克教育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注重教学运动技术的传授,同时高校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奥林匹克文化知识的学习修养,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自如,使学生了解奥林匹克博大精深的丰富内容,更好地感受奥林匹克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体会奥林匹克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5.2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在高校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必须加强体育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奥林匹克相关专题研究,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主导下,开展课余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例如在高校通过“模拟奥运会”、“奥林匹克知识竞答”、“奥林匹克文化交流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吸引大学生认真学习奥林匹克知识,激发大学生业余时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促进奥林匹克精神在大学校园中传播。

5.3营造奥林匹克气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阶段的教育是大学生踏入社会前最重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的时光在学生们心中是个具有代表意义的阶段,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展,必然会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在校园中实施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活动,对学生会有持久性的影响。如在校园中进行奥林匹克文化的开展,定期开设奥林匹克学生夏令营,从而让学生能够接受奥林匹克的知识,通过在校中奥林匹克气氛的充分营造,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9〕。

结论

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说过: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是教育,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0〕。北京奥运会全方位体现和展现了综合国力,促进了国际文化大交流,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全体中国人特别是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是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好机会,奥林匹克文化会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学校这个文化教育领域,进而会对学校体育教育产生潜在的影响。奥林匹克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是一个重点教学内容,通过奥林匹克教育重视大学生主体的发展、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身体,心理和精神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奥林匹克运动正以其特有的丰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同时,也必将为21世纪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J〕.新体育,

1982年第4期.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奥林匹克运动〔J〕.内江科技,2011,(5):34-35.

〔3〕罗时铭.奥林匹克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44.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篇10

    [关键词]奥运会;特点;体育;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渐走向成熟。奥运会赛场正在成为显示各国实力、扩大影响、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进入新世纪以后,奥运会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下面我们从奥运会的特性对现代奥运会发展趋势进行解读。

    一、竞争性

    竞争性是现代奥运会最鲜明的特征。纵观奥运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显示出的价值观、功利观都告知人们,现代奥运不仅是体育实力的较量,更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竞争;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当今世界地位的标志,更是国家未来世界地位的标志[1]。例如第27届奥运会的规模与竞争都是奥运史上罕见的,有199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0多名运动员和官员云集悉尼,游客达到530万人次,直接到现场的观众达到860万人次,全世界电视观众达30多亿人,悉尼已成为最有人气的都市,悉尼奥运会已经成为继体育、文化、经济于一体的世界性盛会,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该届奥运会共创34项世界纪录、77项奥运会纪录和3项奥运会最好成绩,充分显示了运动水平之高,竞争之激烈。

    二、文化性

    现代体育已经成为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是活跃的国际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文明财富。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需要大量地、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容。在这个全球文化体系中,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汇聚一处,融为一体,五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为它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在新的世纪里,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中的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东方体育思想、价值观和运动形式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因此,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应该是多元文化互补、互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这样的背景下,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多元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三千余年城史的北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奥运会在这里举行,将使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碰撞与交融。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将以其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深刻的影响[2]。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培养、追求肌肉强化,而忽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忽视人体与自然和谐的状况,无疑是一种完善和补充。具有儒家色彩的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中所表现出的公正、诚实、仁爱、友善等观念,对当今世界体育竞赛中出现的兴奋剂浊流和球场暴力阴影无疑具有净化作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具有丰厚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包含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需要的诸多文化特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共生,有利于奥运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有效更积极的作用[3]。2008北京奥运实际上已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其结果将使奥林匹克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体育运动不仅作用于生物的人,也同时作用于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人们通过运动看到的是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顽强的拼搏精神,爱国的精神,友爱的精神,特别是公平、公正的精神,召唤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灵的完善,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对美的无限追求,表达出赞赏和狂热的助威,展现出精神的需要。正如萨马兰奇所说“文化与运动是奥运会的两大主题。”奥运项目的国际化,标志着世界文化走向全球。例如一个女子项目有三大洲40个国家开展,男子项目有四大洲的75个国家开展才能批准奥运比赛项目。第27届奥运会已发展到28个大项,300个小项。实际上每个国家的传统项目正代表各自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奥运比赛项目,是各个国家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hTtP://Www.XcHeN.COm.cn

    三、科技性

    百年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史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竞争,同样是各国科学技术的较量[4]。高新技术革命为竞技体育提供物质的保障和理论依据。20世纪以来,运动技术的发展,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甚至达到人类体能的极限,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电子计算机和高速摄影机运用于训练;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仪的成功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验训练模式。体育高科技另一个表现,是运用器材的设备化。60年代以来,许多重要的成果如计算机、激光、现代传感技术、新型材料、新型纺织品等加速运用于体育运动,塑胶跑道,电子监测仪和运动员所用的各种器械以及服装,无疑不是高科技的结果。目前,装备先进的现代化训练中心备受重视,如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奥运训练中心,拥有美国最尖端技术和最新体育科技成果。在田径比赛中,美国着名短跑选手刘易斯创世界纪录,得益于他的轻便跑鞋,鞋面用一种重量很轻并涂有尿烷的聚酯材料制成,并镶嵌着轻盈而坚固的陶瓷协定,整个鞋的重量仅为156克[5]。又如,当美国蛙泳选手摩西一头栽进悉尼国际水上运动中心的浅蓝色水中时,他的裸露皮肤除面部外,只有下臂和小腿,看起来就像配在涂有特弗隆的贴身泳衣上的电视显像管。穿上高科技泳服的摩西游起来阻力小,显得特别灵巧,比身着老式泳服的其他选手游得更快些。由此可见,“金牌”背后是科技大战。

    四、交流性

    奥运会率先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体育文化成为全球文化,不同人群能直接理解其体能符号,达到交流目的;具有竞争、互动、娱乐属性的体育文化更快地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使运动文化被全球认同。竞赛项目越来越多,参加的国家和人数越来越多,人类不断跨越空间、制度和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沟通,达成了共识,这是任何一项活动都无法比拟的。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开放性,是世界各族人民都参与的“全球性”的和平运动,它以促进世界和平为宗旨,这就为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有利的舞台。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载体。一方面,各国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将本国的政治局面、经济形势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能使别国了解自己,又增进了对别国的了解。另一方面,奥林匹克促进了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成为外交的重要补充,在特定情况下还发挥了官方外交的缓冲过渡作用。它使没有外交关系甚至相互敌视的国家的运动员走到一起,同场竞技。在第28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韩国和朝鲜运动员一同入场,引来一片赞扬声,这就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功能。[6]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完成了在正常情况下极为困难、也极为敏感的政治整合任务,促进了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与和谐。

    五、功利性

    萨马兰奇在奥运百年回顾时说,“历史告诉我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政治是无所不在的……”体育与政治明显的纠缠在一起,奥运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力量,容易成为政治社会化的手段,为其政治服务。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他们的着装、标志代表的是国家,胜利与失败也代表国家的一部分,这就必然和所代表的政治联系在一起,竞争的结果和成就,就自然而然地带有政治色彩。“运动员是穿着运动服装的外交官”,这些身穿运动服装的“外交官”以及其淡薄的政治色彩,发挥着极其强大而又难以替代的政治功能,在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更高层次上实现着崇高的政治作用。中国的“乒乓”外交,使中美人民的关系及两国的关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它无法脱离政治。国家的态度与行动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奥林匹克运动会程序复杂、耗资巨大,需要得到各个国家的支持。国际奥委会规定申办城市在提交申办报告时,必须提交本国政府的承诺书。奥运会要实现“更快、更高、更强”,也需要各国政府推动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恐怖袭击的威胁已直接关系到奥运的生死存亡,如果没有政府参与,后果将不堪设想。以第28届奥运会为例,投入的安全防务费用是10多亿欧元,有七个国家参与协防[6]。奥运会要在赛事期间实现“神圣休战”,其本身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主要是一种媒介作用——促使各国政府来实现。其途径是通过奥运会的举办,以不流血的方式将奥林匹克和平、友谊、团结的精神植入各国政府的施政信仰中,并转化为实际的“休战”行动。奥林匹克“缔造和平”的努力不应回避这些,而要正面迎接挑战哪怕只是一种姿态性的呼吁,至少也可以给战乱和冲突制造和平、停战的机会。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建立奥林匹克运动和政治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双赢”的良性关系才是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发展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