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承诺十篇

时间:2023-03-21 11:49:52

一生承诺

一生承诺篇1

当鸟儿飞,我反思过去,褪色的回忆已成为记忆,当四月的月亮坠入眼睛时,五月的天空正在偷偷哭泣,直到十一月刮起寒风,我才开始明白,时间真的无法挽回了。

时光匆匆,流年逝水。不知不觉中,我们已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落下就再也不可能回到原点,只是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还记得吗?以前蹦蹦跳跳的你,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雨后和那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欢。那里的天空很蓝,那里的草很绿,那时的你真的很幸福。给生命一个承诺,让幸福持续到永远。

拥有坚强个性的人,就如同有了生活支柱,无论是风中还是在雨都无法将它吹倒,坎坷固然难走,但挫拆过后便会看到彩虹。给生命一个承诺,让生命为自已添彩,让生活为自己喝彩。

阳光照在脸上,写在心上,去抓不到手上。温暖只是一种浪漫的感觉,只有体会过的人才会明白。花开固然美丽,我不会为花开儿雀跃,更不会为花谢儿伤感。以为我相信美丽的故事不一定有美丽的结局。给生命一个承诺,让美丽的世界不再遥远,让忧伤的花瓣不再落下。

一生承诺篇2

爸爸和妈妈都是上世纪50年代初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铁路职工的。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朝气蓬勃的理想,他们一起参加了铁路职工运动会。爸爸撑竿跳高,妈妈短跑。那时他们彼此还不认识,但是两个人出现在运动会同一张合影上。他们还一起参加铁路文艺汇演,妈妈跳“采茶捕蝶”舞,爸爸参加合唱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演出结束后的集体合影上,又留下了他们俩的身影。这就叫缘分吧。也许,爸爸就是从那时开始注意妈妈的,那个言语不多的低头走路的羞涩女孩,那个被誉为铁路电报所“四大美女”之一的漂亮女孩。妈妈在众多的通篇介绍自己的成就或辉煌历史的求爱信中,看到了一封只有7个字的信:我想和你交朋友。妈妈回了三个字:我同意。也就是这10个字的承诺,让他们承载了日后长期两地分居的艰难和痛苦。

在他们确立了朋友关系之后的一年,也就是1956年,爸爸带着赡养父母的责任,带着建设新边疆的梦想,当然也是工作的需要,去了新疆。从安徽到新疆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要连着坐三天四夜的火车。两个连手都没拉过的年轻人,靠着通信,靠着思念联系着,从不想那现实的问题,比如将来能不能调回来?调不回来怎么办?爸爸家里兄弟姊妹几人?父母有没有工作……

什么都不想,就只认那10个字的死理。我曾在妈妈的抽屉里,看到过一个用外国电影的画报纸包起来的小本子。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个包装纸的画面,一个美丽的西洋女人,手持一把剑,像个女神。小本子的第一页,是爸爸隽美的字体:“送给姐姐素琴,弟培基。”看到这里,我满脑子的疑惑:妈妈比爸爸年龄大?妈妈是爸爸的姐姐?姐姐怎么能跟弟弟在一起呢?对爸爸和妈妈的各种猜想,开始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展开了。身为我父母的这两个人,在我看不懂的爸爸所写的情诗里,成了两个无比神秘的人,又包含着一种我能隐隐地感觉得到却又说不出来的浓厚的意味。

妈妈有一张很美的照片:头发端庄地盘起,戴着一条洁白的珍珠项链。她把这张照片寄给远在新疆的爸爸后,爸爸则在背面郑重地写下了契诃夫的一段文字: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无论是外表、衣裳、心灵,还是思想;在这一点上,我的妻,是我理想的化身。理想主义的爸爸,一生都在把妈妈理想化。

一生承诺篇3

这一个月,实在太长,长得足够我独自去回忆千遍万遍。

这一个月,当我仰望苍穹时,我总会愕然地望着满眼的阳光发愣。地震中所有的“悲欢”与“离合”总会重重叠叠地一遍一遍在我眼前涌现。好似千千结、层层网缠绕在心头。更多的时候,我不得不强迫自己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暂时抛弃所有的忧伤和烦恼。否则,这笔我无论如何也是拿不起握不稳的。

五月十八日这天,我将永远难忘!在这之前虽然数次联系失败,可我还是一度地告诉自己,我的朋友――小珲一定还活着!可就在这一天上午,十点三十一分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你是小辉的朋友吗?请与我联系!”惊异万分的同时,我怀揣着一丝隐隐的不安拨通了这个号码。是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几丝暗哑、几分哽咽都显出了她的极度疲惫。听到我的声音后,她停顿了许久才徐徐说道:“你能到聚源中学来一趟吗?我是小珲的母亲。”我夹带着一丝微弱的希望很轻地问了句:“小珲……他还好吗?”她没有立即回答,过了一会儿,轻轻地说:“你来了就会知道,两点钟我等你!”说完便挂断了电话,我紧握电话愣了半天,只听到里面嘟嘟的忙音。

我的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强大的震荡,我对自己说:“要发生什么事了吗?!为什么我的心如此的不平静?”就这样,我的心一直悬在喉咙中,一种不祥的阴影笼罩着我。

现在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到聚源中学的情景。

那是一片无际的废墟,无际的还有淡淡的哀伤,难言的惆怅,和那无边的凄凉。

眼前的一切使人无法相信那里曾是活跃着许多鲜活生命的地方,而惟一能向人们述说他们存在过的,只有那依稀可见的书本、文具寥落地、残缺地散落在废墟的几处角落,平添几分悲凉!

整个操场不再有孩子们奔跑的身影,聚集着众多群众和遇难者的父母,还有大量正在紧张救援的和一群等待着救护伤员的医护人员,而剩余的便全是一片白茫茫的被裹尸袋裹装好的冰冷尸体。他们就这样静静地轻躺在那里,在父母痛彻心扉的呼唤中永远睡去……

被沉重的预制板、钢筋压坠,再加上雨水的浸泡和灰尘的腐蚀,很多孩子被挖出来的时候早已面目全非,内脏甚至是残缺不全!其场景不是惨不忍睹四个字能概括的!在地震这只面目狰狞的“吸血恶魔”的血盆大口面前,几百个如花的生命就这样被活活吞噬了!

在那片土地上,生命戛然而止!万物尘埃落定!留下的只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泪水!

我不得不提到这其中让我无比震撼的一位母亲:她双膝跪地,躺在她面前的是她双胞胎女儿中的一个,孩子已经走了。这位母亲在仰天哀求:“老天啊!我已失去这一个女儿了,我不怪你!但恳请你为我留下最后一个吧!”可是,这种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哀求却仍感动不了无情的地震。当一对原本活泼漂亮的女孩冷冰冰的已是血肉模糊的尸体全都出现在母亲的面前时,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回响在整个聚源中学的上空,挥之不去,如炼狱里的烈火在狠狠地焚烧每一个人的心!!!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惨景,任何一个铁石心肠的人都会被融化!

那一刻,我哭了,心情深陷在一片迷惘的混乱里,哀伤乘隙而入,占据了我的心灵。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什么。在那种凄然的虚无里,我仿佛看到了德国苏德曼作品里的“忧愁夫人”,浮在半空中,飘荡在废墟上,像个恐怖的幽灵在对我凄然地微笑,就像在告诉我一个更大的不幸在等着我!!!

忽然间,有只手在我的肩上轻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是一个中年的阿姨,但双鬓已有些微斑了,下唇也略有血迹。我一惊:“阿姨,你是小珲的母亲?你怎么认出我来的?”阿姨抿嘴浅笑:“从小珲的日记里认识的,应该不止认识,是非常熟悉了。”“日记?!”我怔住。“是的,日记里他说你常穿一身古典的黑衣服,双眸如水,翦水双瞳的眼睛里总带着一丝忧郁,每次他都想用熨斗去抹平你轻蹙的眉头。”这话让我不禁震动,不禁感动,当时我就激动地问:“小珲怎么样?”阿姨脸上的笑一瞬间凝固了,她狠咬了一口唇,血渗了出来,她全然不顾只是双唇一抿:“你跟我来。”于是在一处倒塌的教学楼前,阿姨站定了。

“小珲,他就是从这里被挖出来的,挖出来的时候,他的身子艰难地向前匍匐着,可他冰冷的五指却一直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机。我原以为孩子被埋入废墟下没有停止呼吸是想着给我拨打求救电话,可后来才知道他近八个小时里都在拨打着你的号码!”我不禁呆了!我强按住心跳:“阿姨,他死了吗?不,不可能!!我要去见他,告诉我他在哪里?”

阿姨没有回答,只是一把搂住我,搂紧我。许久后才喃喃地说:“孩子,不是我想招你伤心,只是这几夜里我忘不了儿子临死也没闭上的双眼,眼神中像在企盼着什么,后来我才发现他留在手机屏幕上给你最后的留言,你看看吧!”

刹那间,握过手机的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一阵电流击中似的颤抖起来:媚儿,我会很坚强地面对死亡!如果你活着,也一定要坚强!摘下我的翅膀,你替我飞翔!答应我,我们都要坚强!这或许将是惨烈城里,一个死者与生者的承诺!

看完,我只觉得脑子里轰然一声巨向,退了几步一下子跌坐到地上,很久后才发现自己已失声痛哭,这数个字对我而言“字字看来皆是血”呀!我狂喊着:“不,阿姨,这太残忍了,他说过要和我不离不弃的呀!”我感到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不清了,喉头像被扼紧似的紧逼着。

我的情绪像火苗一样蔓延开了,点燃了阿姨那张没有血色的脸和悲伤的眼睛。她一下子抓扯住我的衣角顺势蹲了下去,抱住我的双腿哀声大哭。这一哭竟歇斯底里般惊醒了我。我下意识地抱住她的头,此刻,我感觉她并不像一个母亲,她更像个脆弱而无助的孩子。坚强的母亲啊,终于掩不住她的伤悲,她失去的是她辛苦养育了十六年的儿子呀!我突然明白她的下唇为何有血迹,只因为在她极度难受却无法述说时,她只能用牙齿狠咬住下唇,忍!忍!!忍!!!我可以逃避,但她不能。我可以哭泣,但她不能。我可以述说,但她不能。她只能去面对去支撑,只有选择坚强!只因为她是母亲,是一个除了要处理儿子后事,家里还有两位年迈老人需要照料的单身母亲!!!她是不能倒下也不能伤悲的,因为,现实,不允许伤悲,生活,不相信眼泪!尽管她每一个长夜都可能流下了一升的眼泪,可白日里她仍旧要坚强!

此刻,在这个坚强的母亲面前,我不哭了,也没有资格再流泪,但我也不知该用怎样的话语去安慰她,我搂着她,就像她之前搂着我一样,只能紧紧地搂着她……

临走之际,阿姨从包里拿出一支笔,握了好久才递给我:“笔是小珲留下的,你拿去吧,算是留个念想,这笔还能用,你用它继续书写吧,不要停,就像他说的,摘下他的翅膀,你替他飞翔。”

我轻轻地伸出双手,重重地接过。这一支轻得不能再轻的笔,对我来说却着实太重太重,是我这个高中生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啊!这笔代表着小珲的梦想,那一个还在酝酿中等待着开花结果就被狠狠扼杀的梦想!十二秒,只有十二秒,便将小珲和他的同学们糊里糊涂地从五彩缤纷的云端一拽而下,落到眼前这片踯蹰于灰暗靠近死亡的大地上!(笔至此处,我心中依然酸楚,很多人看到今日的我总觉得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可是,谁能真正知道,这一路我所体会到的伤痛呢?)

一生承诺篇4

孙希栋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姥爷、母亲和三个舅舅都是共产党员。母亲是一名村干部,从事计生工作32年,她对我的影响很深。记得,1995年11月23日,这一天对于母亲来说至关重要,她光荣地加入共产党。母亲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她非常爱学习,是个好读书的人,一有时间就静下心来读书。村民哪家有困难,哪家就有母亲的身影,她经常忘记吃饭,半夜回家是常态,但母亲从来都没有半句怨言。她把党的宗旨永远刻在心中,时时刻刻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

有一次,村里一对夫妻因为琐事闹离婚,多次来找母亲开具证明。那段时间,无论白天黑夜,他俩都去我们家吵闹,母亲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劝阻他们。母亲说:“彼此再给对方一点时间,冷静思考,组建一个家庭不容易,你俩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要是离婚了,对彼此谁都不好,你们先回家去,各自再都好好考虑考虑吧”。

几天后,夫妻俩再次来到我们家中说,“我们考虑好了,离。”结果,母亲还是苦口婆心地劝回。

再过几天,俩人没了动静,母亲主动去询问情况,他们很不好意思地红了脸,笑着说,“婶子,我们已经和好了,实在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

也许就是这个时候,党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我从小受母亲的影响,长大立志要成为一名党员,像母亲那样,为人民服务。所以,大学第一天报道时,我便向党组织递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

谈起我的入党故事,还得从大学时候说起。2012年7月5日,那时候的我,还没有毕业。市委组织部和县委组织部对我进行考察,询问入党动机、党员义务和党的宗旨等问题。经过一系列审查公示后,7月12日,我成功加入党组织,成为其中一员。那天,从学校领导面前接过滚烫的党徽,小心翼翼地戴在左胸前,面向党旗,举起右手,握拳过肩,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词,神圣而豪迈,是我永生难忘的记忆。那一刻,我心潮澎湃、喜悦万分;那一刻,我热血沸腾、壮志凌云。从此,入党誓词成为我学习和工作的一生承诺。

2020年,庚子鼠年的开始,有些特殊。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数以万计党员干部逆流而上,不畏艰险,恪尽职守,冲在抗疫前线,彰显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让党徽在疫情前线闪耀。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也不甘示弱,在“访惠聚”驻村期间,主动承担起村委会大门口和村头卡点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工作。

记得有一次,我和村干部一起来到距离村委会20公里的牧区,这里出行非常困难,道路崎岖。我们给村民送去了大米、清油和面粉,村民激动地对我们说:“谢谢你们,这么远的路程,辛苦你们啦”。

而现在,我把大学时代学校发的一本红色《入党教材》时常带在身边,甭管我在山东还是新疆,它陪伴在我的左右,鼓励着我、激励着我,不忘入党动机,不忘党的宗旨,不忘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此刻,翻看着《入党教材》,里面勾画着9年前的读书笔记,历历在目,如在昨日。

2012年7月12日是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一天。也许我做不了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一定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已近9年,这9年里我没有一刻忘记入党誓词。入党时,我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而现在,我是一名基层党建工作者。细数入党这几年,重温成长历程和入党故事,我不禁感慨万分。初心不改、信念不移,一句誓言、一生承诺。

一生承诺篇5

1972年,他与同厂女工吴月瑛相爱。1974年,就在他们开始筹备婚事、即将走向婚姻殿堂的时候,吴月瑛在一次意外中摔成了重伤。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吴月瑛最终捡回了一条命,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的她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飞来的横祸,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但为了吴月瑛,他还是放下心中的悲伤,从她受伤住院的那天起,就不离不弃地守护在她的身边,给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吴月瑛出院后,他一如既往地守护着她,一有空闲就往她家跑,帮着她的家人护理她。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为了照顾吴月瑛,他将自己拖成了大龄青年。不少热心人要给他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吴月瑛多次劝说他尽快成个家,但他就是不听,他暗下决心,要一直守护着她,哪怕不结婚,也要守护她一辈子!

面对他的坚持,吴月瑛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说他要是再不找对象成家,就永远不要来见她。

在吴月瑛的“胁迫”下,他开始去相亲。但在相亲的时候,他却始终坚守一个条件,那就是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自己瘫痪在床的初恋情人。他的这个“苛刻”条件吓退了许多人。

快到三十岁的时候,他才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名叫徐敏芳的漂亮贤惠的姑娘。当徐敏芳了解到他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恋人时,徐敏芳在感动的同时,也对他充满了敬意。她觉得,一个能够对瘫痪在床的初恋情人不离不弃百般疼惜的男人,将来对他的妻子,也一定错不了。

就这样,徐敏芳接受了他,也接受了他的初恋情人吴月瑛。1980年,他与徐敏芳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她与他共同担起了照顾吴月瑛的重任。

冬天,为了给吴月瑛取暖,他自己动手做了一只取暖炉。计划经济年代烧煤定量供应,没有煤球,他只好骑上车,到长船湾的苏州木材公司锯木车间买木屑,把装满麻袋的木屑拉到吴月瑛家里,大冬天里累得满头大汗。

拉来木屑后,他每天早上来到吴月瑛家里,生好取暖炉后才去上班。夏日高温,他又骑上车,到北园的糖果冷饮厂拉冰块。一块大冰块重达100公斤,他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运到吴月瑛家,放进床下的浴盆里,就这样帮她消暑。

吴月瑛瘫痪在床已经三十多年,偶有伤风咳嗽时总是很痛苦,喉咙里的痰咳不出来会有危险,因此要尽量避免让她着凉感冒。长期卧床已使吴月瑛静脉瘪下去了,输液不太方便,他经常为她准备一些常用的感冒药。

为了让吴月瑛减少病痛的折磨,睡得舒服些,他找来木工,为吴月瑛专门制作了一张适合她的床,床的一侧有块活动抽板,当吴月瑛要方便时,可以把抽板抽出来,在床下放好尿盆,结束后再把抽板推进去。在吴月瑛的房间里,摆放着两台电视机,方便躺在床上的她从不同角度来看电视。

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照顾,让吴月瑛这个被医生预言活不过一年的瘫痪病人,安然度过了34个春秋。

34年的倾情照料,让他们两家人成了一家人。他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吴月瑛家里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吴月瑛的母亲、姐姐,也都把他和徐敏芳当成了亲人,只要家里有什么事,他们总是“随叫随到”。徐敏芳感慨地说,这么多年走过来,丈夫早已成了吴月瑛的精神支柱,从年轻时的爱情到现在亲人般的依赖,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常年的病痛,折磨得吴月瑛痛苦万分,当吴月瑛对生活丧失了信心的时候,他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月瑛,有我们在,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一直到老!”他们的真情,深深地感动了吴月瑛,更加坚定了她活下去的信心。

34年一晃而过。从当初初恋情人间的形影不离,到现在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生死相守,他用不变的真情,完成了从青春的诺言到壮年成熟的守望。

一生承诺篇6

替我照顾好爸妈

董贵生1962年出生于四川郫县,18岁应征入伍,由于自小习武,身体素质过硬,很快便在部队中脱颖而出。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时,董贵生已是陆军31师92团特务连侦察排一班班长。两山战役前,董贵生先后30多次潜入越方阵地执行侦察任务,伴随着侦察任务的完成,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战友的离去。

让董贵生最难忘的是有一次,他带领着一个侦察小组在潜伏了两天后,终于完成了侦察任务,然而,在回撤途中,他们却被越军发现,密集的枪声响起。董贵生带领战友迅速向境内撤退,就在接近边境的时候,战友张立侠却突然掉入了一个越军设下的布满尖锐竹签的陷阱。那一刻,董贵生的心在滴血,可要去救他,肯定谁都活不了。张立侠瞪大眼睛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喊:“班长快跑,不要管我。替我照顾我父母。”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犹豫了片刻,董贵生还是迅速离开了。一到中国的领地,董贵生便和另一个战友抱在一起失声痛哭。这种锥心之痛,在董贵生那里,全部化作战斗时的勇气和力量。

1984年4月30日,中国军队向越军占领的者阴山发起了总攻。在之前的誓师大会上,董贵生和他的战友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写下了遗书,并相互约定,活下来的那个人,要承担起抚养牺牲战友父母的责任。半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后,作为尖刀排一员的董贵生和其他战友冲向了主峰。起初进展顺利,然而就在到达主峰前一处,在之前他们侦察时认为没有越军火力配置的地方,却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前面的兄弟们甚至连枪都来不及开便一个个倒下去,董贵生他们在洼地里,被敌方的火力压制得无法动弹。之后,在付出伤了30多、牺牲了9名战友的惨重代价后,中国军人才突破这片死亡地带。事后,董贵生自责不已,如果当初的侦察再细致一些,就不可能出现这样严重的失误,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战友躺在那里。

4月30日下午5点30分,经过近1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董贵生和战友们才攻上了者阴山主峰。者阴山战斗中共歼敌千余人,但也付出了阵亡134人的代价。枪声渐渐沉寂,硝烟散去,一个个死难的战友呈现在这群年轻中国军人的眼前,那一幕董贵生一生难忘。

1984年5月3日,在者阴山主峰上经历了最漫长的3天之后,董贵生和战友接到了换防撤退的命令。那一天,是他们跑得最快的一天,山崖陡峭,他们来不及慢慢爬,便把雨衣一裹,顺着山坡就滑了下去,滑下去之后背上到处都是血口子,唯一的念头就是,活下来了,终于活下来了!

董贵生活了下来,而两山战役中董贵生所率领的侦察班,9个战友却再也没有回来。那一张张青涩的面孔,从此一直活在董贵生的心里。

来自天堂的信使

从者阴山回来后,战争留下的阴影让董贵生彻夜难眠,一做梦便是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他强烈要求退伍回家。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一个任务,送达84封阵亡通知书。虽然有些不情愿,但部队承诺他送完之后就让他退伍,董贵生只好答应了。美国电影《天堂的信差》里,主人公威尔和托尼结成搭档,一同向殉国军人的家庭传达阵亡讯息。在现实生活中,董贵生执行了和威尔相同的任务。只不过,现实远远比电影更残酷。

1984年11月,董贵生和战友一起来到了第一个烈士杨模山的家。杨模山在攻打者阴山的战斗中中弹牺牲,当时年仅19岁。在一座小山村的一个茅草棚间,他见到了杨模山的父母。当时,杨模山的父亲正蹲在屋前抽烟,妈妈在猪圈那儿铡猪草。董贵生走上前去,把杨模山的遗物庄重地递过去,并把部队上发给每个烈属的815元钱、400斤粮票、3包白糖放在桌子上。按事先想好的台词,他向两位老人敬了个礼说:“伯父伯母,你们为祖国养了一个英雄的儿子,你们俩也是英雄的爸爸、英雄的妈妈。”可是,他连说了好几遍,杨模山的父母却傻傻地盯着他,大字不识一个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等董贵生说完,杨模山的妈妈还在问:“你是部队的领导吧?我儿子都走了9个多月了,也没给我写封信回来。他是不是提干了?”看着老人殷切的目光,董贵生的心都碎了。他不得不直白地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已经死了。

听到这句话,杨妈妈一下子愣住了,片刻,拿起铡猪草的刀,跑到董贵生他们面前,绝望地盯着他们。良久,她大叫一声:“我不要钱,我要我的儿子,我要我的儿子。”然后,她一把把桌子上的粮票、钱物,包括遗物扫到了地上,拿着刀,疯了似的追着董贵生跑,“我不要钱,我要我儿子,你们不是一起的吗?你咋没死呢?”

原本以为很容易就能完成的任务,第一家就陷入了僵局,面对精神恍惚的母亲和整日默默流泪的父亲,董贵生怎么也不忍心走,他留了下来,每天帮他们铡猪草,和他们一起挑粪水浇菜,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承担起做儿子的责任。慢慢地,老人终于接受了儿子牺牲的事实,也接纳了眼前这个陌生的军人,5天之后杨模山的父亲在儿子阵亡通知书的名单上签了字。

签完字,一直沉默的父亲问董贵生:“以后你还回不回来看看你这个老爸?”董贵生坚决地说:“爸爸妈妈,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儿子。”

这一句郑重的承诺,伴随了董贵生一生。之后的83家,每一家,他都选择了默默地陪伴,最长的一家,他在那儿住了10天。临走的时候,他对每一个失去儿子的父母都这样说。

原本计划3个月就能完成的任务,董贵生和他的战友用了10个月。这10个月,他的足迹遍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84个烈士的家庭给他的感受百味杂陈,他忘不了烈士父母那凄凉的眼神,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如何伤心欲绝。这些带给他的震撼,远远超过了战争。

听涛园中的老班长

1985年,董贵生退伍回到郫县老家,他在供销社干过,也当过推销员,和一个听过他做英雄报告、并给他系上红领巾的女孩结了婚,日子过得幸福宁静。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董贵生总能听到远方的军号和军歌声,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微笑着站在他面前,一如生前。

在两山战役中牺牲的战士共有1000多人,许多都安葬在位于中越边境的云南省麻栗坡县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由于地处边陲,山高路远,许多老人甚至不知道儿子安息在哪里,更谈不上到坟前祭奠。董贵生萌生了给这些战友设个安息地的念头,跟几个老战友一合计,都说是个好主意。

1995年,在妻子和家人、战友的支持、帮助下,董贵生的“听涛园”农家乐正式开业。和一般的农家乐不同,董贵生的小院是按部队的班排建制的,院内除了一个大厅外,依墙而建的是几间平房,分别标着“炊事班”“六班”“二班”“四班”等,中间的一间房子摆的是个引人注目的作战沙盘,沙盘后面供奉着烈士名单,名单前有燃着的香火。每间房的外墙上贴着当年老山、者阴山战斗时的老照片,以及烈士遗书和阵亡通知书。这里的布局是董贵生按照当年他所在连队在前线扎营时的布局来的。

每天早上,董贵生起床时先要像在部队一样吹响军号,然后,在战友们的灵前浇上一杯酒、点上根烟,一日三次,从未忘记。睡前,他还会再来到沙盘前,一个一个呼唤着那些熟悉的名字,跟他们说说话。周围的群众都觉得他有些古怪,是在搞封建迷信,可是,只有董贵生自己知道,他走不出者阴山的战场。

董贵生既是农家乐的老板,又兼厨师和勤杂工,中午忙完厨房的事情,他会端起子弹造型的军酒,跟客人们挨桌敬一杯。听涛园的收入并不是很多,一年下来能挣三四万元。这些,他全都用在了他认下的那些爸妈身上。

爸爸妈妈,我永远是你们的儿子

这么多年,董贵生从未忘记自己当初的承诺,每逢过节,他都会轮番看望那些他认下的老爸老妈,给他们带些礼物,陪他们聊聊天,随手再干些活。烈士的家庭条件都不太好,他得经常补贴他们。每家的家庭状况他都装在心里,老人们有什么病,什么时候药吃完了,什么时候该给他们送过冬的棉鞋,哪家的房子该修补了,他都心里有数。

2006年11月,他到安岳县探望一位烈士的父母。已经70多岁的老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妈妈,你还记得我不?我是董贵生,你的儿子。”董贵生凑近老人的耳朵说道。老人睁开眼睛,一脸茫然。董贵生忙拿出包里的军装换上,再次走到老人床前,说:“妈妈,儿子回来看你了。”老人看到绿军装和红五星帽徽顿时来了精神,从床上坐起身,双手紧紧抓住董贵生的手,喊道:“娃儿,你总算回来了,妈想你啊!”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2013年7月,阵亡战友张林辉80多岁的母亲病危,董贵生一连几天守在那里。病床上老人想吃汤圆,董贵生做好了汤圆,一个个吹凉了喂。老妈妈说要抱抱儿子,董贵生轻轻扶起老人,让她靠在自己怀里。最终老人在他的怀里安然离去。曾经拿刀砍他的烈士杨模山的母亲,如今和他非常亲近,几天不见便想得慌,时常给他打电话问:“儿子啊,你什么时候来看我?什么时候接我过去住啊?”很多老人都依恋着他,对他比对自己的亲人还要亲。

30年来,董贵生看望过的老人有100多位,亲自照顾的老人前后达到27位,其间有9人先后离世,死在董贵生怀里的就有4位。他时常接这些老人来听涛园相聚。知道很多老人想在有生之年去一趟麻栗坡,他又承担起了组织老人到麻栗坡祭扫的任务。从2005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带老人们去一次麻栗坡。麻栗坡山高路远,老人们行动不便,他每次只能带几个人过去,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身体和精神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每次回来,董贵生必须依靠大量的香烟才能舒缓紧张的神经。可看着老人们释然的神情,他又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意义。

一生承诺篇7

2、我想在你的生命里世界里心脏里猖狂一辈子。

3、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生承诺篇8

关键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专业承诺;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25-002

1.问题的提出

承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所谓承诺,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有着积极的认同感,愿意承担角色应负的职责,履行角色应尽的义务,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又可以由外在行为表现出来。“专业承诺(professional commitment)的概念来源于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和职业承诺(career commitment)的研究”[1]。我国对专业承诺研究也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研究者们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进行探讨,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是指学生认同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反映了学前教育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喜爱、并愿意付出努力和良好的行为表现等积极的学习心理。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进行调查:第一,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心理结构,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状况的测查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依据;第二,了解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因素,为开展稳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对X市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1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33人,占20%,女生132人,占80%;大一60人,占36.36%,大二36人,占21.82%,大三43人,占26.06%,大四26人,占15.76%。

2.2研究方法

2.2.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问卷。根据刘里里的免费师范生入学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正式问卷改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调查问卷[4],该量表共30个项目,四个维度,即:情感承诺是指学生呆在所学专业的一种强烈愿望、不愿意转换专业主要是因为个人对所学专业充满深厚感情,共6个项目;理想承诺指学生呆在所学专业是因为该专业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共5个项目;继续承诺是指学生呆在所学专业是出于自身能力、素质、就业机会及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工资、待遇等经济因素考虑,共5个项目;规范承诺指学生认同所学专业的规范和要求,呆在所学专业是出于义务和责任的考虑,共6个项目,以及学生学习效能指学生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主观评估,共8个项目。计分采用Likert5点自评式,即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5等级计分制。

2.2.2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录入和相关数据处理。

3.结果与讨论

3.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总体现状。整体上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水平中等,均值为3.65,高于理论均值3,还未达到较好。专业承诺四个维度中,规范承诺(均值为3.82)最高,情感承诺(均值为3.70)次之,且都高于专业承诺(均值为3.65),理想承诺(均值为3.50)和继续承诺(均值为3.58)都低于专业承诺。

这与罗亚莉等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研究有所不同,罗亚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专业承诺各维度水平皆不是很高,其中情感承诺最高,继续承诺最低,规范承诺与理想承诺处于中间水平,且二者差异不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规范承诺最高,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都较低。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及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和对专业的规范与要求的认同都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而对所学专业的愿望与情感低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较高,并在专业学习中愿意付出努力,但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课程相对比较的繁重,因地区不同,就业后的待遇差别较大,而且普遍较低,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愿望不够强烈,专业情感不是很深厚。

3.2人口变量在专业承诺上的差异比较

3.2.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性别差异比较。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专业承诺水平高于男生,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都高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其中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存在差异,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差异较大(见表1)。

这种差异可能与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及男女两性对自身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角色意识有关。在本研究中,由于被试男女生人数比例悬殊,女生人数远远多于男生人数,也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3.2.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城乡差异比较。来自城市的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与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差异较大,规范承诺无差异。

城乡地域的不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也呈现出明显差异。这种情况可能与城乡间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和城乡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有关。城市生源地学生专业承诺、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都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地学生,规范承诺上无显著差异,表明不论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学生,通过对专业的了解和学习,都比较认同学前教育专业的规范和要求。

3.2.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志愿录取情况差异比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的自主程度影响着专业承诺的水平,第一、第二、第三志愿录取的学生专业承诺水平差异不大,其中,第二志愿录取的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高,被服从调剂到本专业的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低,且与前三类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

3.2.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年级差异比较。学前教育专业各年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大一的专业承诺最高,大二最低,大三、大四处于中间水平,且差异不大。大二、大四的情感承诺与大一、大三比较差异较大,大三的理想承诺与其他年级比较差异较大,大二的规范承诺与其他年级相比差异较大。

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将大学视为其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崭新开端,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充满信心,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专业技能课程使学生生活充实并富有乐趣,加之对教育见习等实践活动的好奇感与新鲜感,学生拥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同时,学校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颇为重视,往往对大一新生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专业思想教育,新生的专业热情度较高。

大二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最低,其中,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与其他年级相比差异较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大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相对较繁重的课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厌倦感,对教育见习等实践活动的好奇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疲劳疲惫感。大三、大四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较大二学生又有所提高,这可能与大三、大四学生的成熟度以及专业学习情感有关。大三、大四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开始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生活,对专业的学习情感也比较的深厚,同时,他们开始面临就业的问题,很多同学可能抱着既然已经学习了本专业,就应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的想法,同时,与其他专业相比,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相对较容易,就业形势比较的乐观,因此,大三、大四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要高于大二的学生。

3.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效能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效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规范承诺与学习效能的相关最大。这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及各维度与学习效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喜爱所学的专业并强烈愿望呆在所学专业,专业学习符合自身条件,在专业学习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喜悦等因素都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动力越强,投入到学习中的精力越多,学习效能就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专业承诺水平自然越高,同时,学习效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能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规范承诺与学习效能的相关最大,说明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应注重提高学生规范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呆在本专业学习是出于义务和责任的考虑,加大对学生的规范教育,学校重视教学改革,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形成积极的职业动机,有利于减少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能。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通过研究发现:(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总体现状水平中等,均值为3.65,高于理论均值3,还未达到较好,专业承诺四个维度中,规范承诺最高,情感承诺次之,且都高于专业承诺,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都低于专业承诺,且二者差异不大。(2)从人口变量来看:女生专业承诺水平高于男生,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都高于男生,其中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存在差异,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差异较大;来自城市的学生专业承诺水平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与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差异较大,规范承诺无差异;第一、第二、第三志愿录取的学生专业承诺水平差异不大,其中,第二志愿录取的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高,被服从调剂到本专业的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低,且与前三类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各年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大一的专业承诺最高,大二最低,大三、大四处于中间水平,且差异不大。大二、大四的情感承诺与大一、大三比较差异较大,大三的理想承诺与其他年级比较差异较大,大二的规范承诺与其他年级相比差异较大。(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效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规范承诺的相关最大。

4.2建议

4.2.1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加强针对性教育。 本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承诺四个维度中,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较高,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较低。这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规范与要求认识比较明确,并愿意承担学习本专业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师范类院校要特别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强化、巩固其专业思想。要特别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性别角色意识、社会角色意识教育,改变其主体意识薄弱的现状,从而提高其专业承诺的水平。强化来自农村的学生和被服从调剂到本专业学生的专业与职业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注重大一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同时,要关注学生们整个大学阶段的专业思想状况,尤其是对大二的学生,通过思想交流或请幼教一线的老师进行讲座等,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树立乐于从事幼教事业和长期从事幼教事业的职业理想。

4.2.2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本研究发现,学习效能与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规范承诺的相关最大,学习效能是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以及专业承诺的有效预测变量。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供难度适宜的专业学习任务和成就标准,创设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增加学生成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学习效能感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教师要提高教学策略,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他们会认为所学知识相当重要而给予高度重视。课堂上引用一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材料,活跃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加大对学生的规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呆在本专业学习是出于义务和责任的考虑,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国家对幼教事业的相关政策,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形成积极的职业动机,有利于减少消极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能。

4.2.3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色。随着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师范类院校要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相结合,突出专业艺术的特色,定期开展谈、跳、说、唱、画等教师技能比赛,提高学习竞争力。另外,学校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实际,每学期开设教育见习课程,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教学实践活动。学校在周边的一些幼儿园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在教育实践中,让在幼儿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担任实践课程的指导老师,与此同时,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把在教育实践中经历或者收集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把问题作为研究方法课程的核心内容,力求使每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成为专业型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2]罗亚莉,刘衍玲,刘云波.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8(2):120-123

[3]严瑜.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5-138.

[4]刘里里.免费师范生入学动机、学习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一生承诺篇9

关键词: 大学生 专业承诺 学习信念

专业学习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专业学习的承诺反映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喜爱、愿意付出努力和良好的行为表现等积极的学习心理。连榕[1]等认为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的专业并愿意付出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当前关于大学生专业承诺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国外可能涉及更多的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职业。学习信念是对学习的理解,直觉认识,自主确认并信奉的一种基本假定;学习信念包含学习认知和学习情感的成分;学习信念是在教学环境中产生的,是对学习过程的各要素各维度的自我认识[2]。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与特点,以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增加高等教育改革的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培养更多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华北理工大学(医学部)的所有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30份,得到有效问卷313份,有效回收率为94.8%,其中男生75人,女生238人。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66人,城镇的61人,农村的186人,独生子女98人,非独生子女215人。

1.2方法

1.2.1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

采用连榕等人修订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PCUS)[1]。该量表共27个项目,分为四个因子即感情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该量表采用五点记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各因子及总分越高者其专业承诺越高,该专业承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良好。

1.2.2大学生学习信念量表

采用余新年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信念量表(LBQCS)[3]。该量表共42个题项,包括大学生学习动力信念和学习过程信念分问卷,共10个因子。学习动力信念分量表的α信度为0.87,学习过程信念分量表的α信度为0.75,说明该学习信念量表的信度可接受。

1.3统计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录入及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P

2.结果

2.1大学生专业承诺总体发展水平的描述性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调研所在学校学生总体专业承诺水平(M=3.24±0.44)处于5级评分的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的5级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规范承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理想承诺,见表1。

表1 大学生专业承诺总体发展水平及各因子的描述性统计

2.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专业承诺总分及各因子上的差异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继续承诺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专业承诺总分及各因子上的差异比较(M±SD)

2.3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在专业承诺上的差异比较

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不同学习成绩在专业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P

表3 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在专业承诺上的差异比较(M±SD)

注:**表示P

2.4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信念的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专业承诺总分与高学习成就目标信念、高学习自我效能感信念、积极学习情感体验信念、坚持努力学习信念和长期积累学习信念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低学习成就目标信念、低学习自我效能感信念、消极学习情感体验信念、无计划学习信念和拖延学习信念存在显著负相关,见表4。

表4 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信念的相关分析(r)

3.讨论

结果显示,大学生专业承诺总体发展水平,除继续承诺外,其他三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总体平均分。显然,必须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承诺。连榕等人[4]的研究和袁艳芳[5]的研究证实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不高这一结论。其中继续承诺得分最高,表明大学生是出于自身素质、能力、就业机会及与该专业相应的工资、待遇等经济因素而愿意留在该专业学习,大学生所学专业并非出于自身对其感兴趣,而是从自身实际利益来考虑;理想承诺得分最低,反映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抱有大的理想和抱负,所学专业并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仅在继续承诺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及专业承诺总分上不存在差异。这一研究结果和赵玲[6]、吴兰花[4]和程陶[7]等的研究结果不符。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在选取的样本上存在的差异造成的。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男女比例差异大,和实际男女学生比例不符,同时所调查的对象多为医学专业的学生,这可能是造成研究结果与前人不同的原因。另外,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受到自身学习状况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专业承诺最高,学习中上、中等、不理想依次次之,学习中下的学生专业承诺最低。这是由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更好地从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对某一专业的喜好出发,从而选择自己喜好的专业,因此专业承诺相对较高;而对于学习状况较差的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可能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实际分数能被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录取,而降低对专业兴趣的要求,或者是由于服从志愿调剂,把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从自己喜欢的专业调剂到另一个专业,从而降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专业承诺度。这显示出大学专业调剂制度的弊端,会影响学生对这一专业的学习热情。

研究表明,专业承诺总分与高学习成就目标信念等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低学习成就目标信念等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大学生专业承诺越高学习信念越积极,反之,学习信念越消极。这表明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喜爱程度越高,认同度越高,所学专业的就业机会,可能的待遇越好,就越能提高其对专业满意感和专业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信心,提高学习信念,大学生学习信念的提高有利于其专业思想的稳定和专业承诺水平的提高,形成双向制约与促进的互动关系。通过该项研究探究出专业承诺与学习信念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高学习效率与专业兴趣度,使学生广泛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重视学习信念,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2]卢丽君.我国大学生学习信念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13.

[3]余新年.大学生学习信念问卷编制、现状调查及其与学习策略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吴兰花.连榕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风格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4):872-876.

[5]袁艳芳.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29-130.

[6]赵玲,张静平.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24(8):1979-1980.

[7]程陶,李纳娜,桑轲.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专业承诺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研究,2008,1(2):91-96.

一生承诺篇10

    [关键词] 组织承诺 概念发展 模型

    一、引言

    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组织的重要态度之一,已被许多研究证实是预测缺勤、离职、组织公民行为和绩效的重要变量(Mathieu and Zajac, 1990; Morrow, 1993; Wright and Bonett, 2002)。组织承诺概念的产生、发展,经历了Becker(1960)单边投入的早期阶段,Porter(1974)情感依赖的中期阶段,O'Reilly和Chatman(1986)、Meyer和Allen(1984,1990)为代表的后期多维结构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研究主题,其内涵和侧重点也在不断变化,由单维结构到多维结构、由行为说到态度说、由不考虑时间维度的静态研究到考虑时间维度的动态研究,每一阶段都为组织承诺概念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而后续研究又是在对前辈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改良中产生的。

    二、组织承诺概念的发展

    1.早期的单边投入阶段

    美国社会学家Howard Becker(1960)基于单边投入理论(the side-bet theory),最早提出组织承诺概念。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经济交换的契约关系,员工在某个组织停留超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离开,之前的“单边投入”,将很难替代和补偿,因此不得不留在现有组织,与组织继续保持成员关系。

    Becker认为组织承诺和离职有密切关联,并将组织承诺作为解释员工自愿离职的主要因素,指出可通过导致员工离开组织的原因进行测量。运用Becker理论的后续研究者们也支持该观点(Alutto, Hrebiniak, & Alonso, 1973; Ritzer & Trice, 1969),Ritzer和Trice(1969)开发出RTS量表(Ritzer Trice Scale)来测量员工的这种知觉到的损失,Hrebiniak和Alutto(1972)修订了该量表(Hrebiniak Alutto Scale),即HA S量表,但是量表的内容效度和区分效度并不理想。

    2.中期的情感依赖时期

    Porter等(1974)认为“承诺”更多地表现为员工对组织的一种情感依赖,而非Becker所强调的一种“经济工具”。员工不愿离开组织,是对组织产生了感情上的依赖。组织行为学家Buchanan(1974)把组织承诺定义为“个人对所属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个人与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关系,以及由于这种认同和关系而带来的个人对组织的情感体验”。Porter和他的支持者将组织承诺定义为“个体对特定组织的认同和卷入程度” (Mowday, Steers, & Porter, 1979),并提出这一概念主要由“认同”、“参与”、“忠诚”三部分组成。viPorter虽然提出组织承诺的三个组成部分,但仍然认为它是单维的,表现为员工对组织的情感依赖,并提出组织承诺在某些时候比工作满意感对员工离职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1979年,Porter和Mowday研制出由以上三个部分组成的l5题组织承诺量表(OCQ),后续研究者对量表实际运用后,虽然证实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但也发现量表的实证结果并不能较好的区分出Porter等提出的三个组成部分;另外,已有研究结果也表明该量表的区分效度也不理想。由于对OCQ量表存在质疑,在20世纪80年代,以O'Reilly和Chatman (1986)、Meyer和Allen(1984)为代表的两派人,将其扩展成多维结构模型。

    3.后期的多维结构时期

    (1)O'Reilly和Chatman

    O'Reilly和Chatman(1986)发现,之前的研究没有仔细区分承诺形成的前后过程;情感依赖有不同的基础。他们认为组织承诺反映了员工与组织的“心理契约”,提出了情感依赖的三种不同形式,即服从、认同和内化。

    O'Reilly和Chatman的重要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很好地区分了承诺的工具性交换过程和情感依赖过程,另一个就是关于组织承诺和其结果之间的关系。服从维度表现了工具性交换过程导致的对组织的浅度依赖,深度依赖为认同和内化这两个维度形成的情感依赖结果,认同和内化被发现对亲社会行为和雇员离职有显着的影响ix。之前Becker和Porter等人的观点都强调组织承诺是离职的主要决定因素,而O'Reilly和Chatman认为组织承诺能够产生其它的行为结果,组织公民行为(OCB)就是组织承诺的相应结果。

    O'Reilly和Chatman提出了较为有意义的看法,但由于机理原因不清晰以及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很少有研究者跟随,被Meyer和Allen的观点取而代之,成为了组织承诺研究的主导观点。

    (2)Meyer和Allen的三维结构

    加拿大学者Meyer和Allen(1984),认为测量单边投入,最好是通过更加直接的方法,来评估个人感知到自己形成的单边投入的数量和级别。他们将Becker提出的承诺命名为“持续承诺”,将Buchanan、Porter提出的承诺命名为“情感承诺”,提出组织承诺的两维模型,并编制了“持续承诺量表”(Continuous Commitment Scale,CCS)和“情感承诺量表”(Affective Commitment Scale,ACS)。

    持续承诺是Becker单边投入理论的更好表现,被定义为通过个体感知到的离开组织可能造成的损失,来评估雇员对组织的承诺程度。包括员工所知觉到的离开组织所带来的损失和知觉到的可选择工作机会的缺少两个方面。情感承诺是在OCQ基础上进行的具有重大意义地改良,被定义为组织成员通过对个人认同、依赖和卷入组织的实际感知来评估承诺表现的工具。

    1990年,Allen和Meyer基于社会学家Wiener(1980)提出的“直接影响组织承诺的变量包括一般化的道德标准(忠诚感、责任感)和针对特定组织的目标认同两个部分”,将规范承诺定义为员工受社会一般行为规范的约束,对组织产生责任感,觉得应该与组织保持雇用关系的义务,作为第三个维度加了进来并研制出量表(Normative Commitment Scale,NCS)进行测量。

    Allen和Meyer把持续承诺量表、情感承诺量表和规范承诺量表综合成为组织承诺的三维量表,用以测量或评价员工之所以留在组织内是由于他们愿意(情感),还是有需要(持续),或是感到应该如此(规范)。

    三、基于时间和承诺类型的组织承诺新模型

    虽然国外学者McGee和Ford(1987)、Blau和Gary(2001)、Swailes(2002)提出了四维结构,国内学者凌文铨、张治灿、方俐洛(2001)提出了基于中国职工的五维结构模型,但理论界仍然以Allen和Meyer的三维结构作为主导思想,同时也将其作为主要批评目标。批评者首先对测量量表发起了攻击,“持续承诺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区分效度,但知觉到的损失与可选择的工作机会是属于一个维度,还是分属两个不同的维度,目前的观点还不一致”;“持续承诺量表的信度指标很不一致,从0.58/0.64(两个样本)到0.82”。KO(1997)发现,情感承诺量表和规范承诺量表之间的相关分别为0.73和0.85,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概念具有重叠性。Vandenberg和Self (1993)在三个时间点(工作的第一天,工作的第三个月,工作的半年)测量了组织承诺的四种形式(Meyer和Allen的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组织认同和OCQ),发现在三个时间点,因素结构不稳定,特别是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

    Cohen(2007)对前人研究进行了总结,基于时间维度和承诺维度提出了新的组织承诺模型。时间维度分为进入组织前和进入组织后,承诺维度分为承诺倾向和实际承诺。进入组织前的为承诺倾向,分为工具性承诺倾向和规范性承诺倾向;进入组织后的为实际承诺,分为基于工具、经济性交换的工具承诺,及基于情感依赖、组织目标和价值观内化的情感承诺。

    Cohen强调,员工的态度由社会化过程发展而来,没有在组织中开始工作,就没有实际承诺产生。员工进入组织前的社会化和文化意识,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承诺的倾向,即工具性承诺倾向和规范性承诺倾向。规范承诺倾向被个人特征,如价值观和信念影响;工具性承诺倾向被所选择的工作特性和工作期望影响。员工进入组织后产生的实际承诺,分为工具性承诺和情感性承诺。工具承诺是个人对感知到贡献和回报之间的有形交换结果的依赖,高工具承诺倾向会导致高工具性承诺,工具承诺可被描述为低层次的承诺,工具承诺会受到实际交换的质量与之前期望是否匹配地影响。情感承诺是个人对组织认同、归属的情感依赖,高规范承诺倾向会导致高情感承诺,情感承诺被视为承诺的高水平层次,情感承诺会受到领导方式、察觉到的公正和组织支持影响。工具承诺和情感承诺都会被组织社会化特征正向影响,工具承诺是情感承诺的基础,工具承诺会被情感承诺正向影响,工具性承诺和情感承诺会反过来影响它们的承诺倾向。

    四、组织承诺新模型的实际运用研究展望

    Cohen组织承诺新模型坚持态度说,防止否认情感承诺在组织承诺中的有效性;时间维度表明雇员在不同阶段对组织承诺的不同理解;承诺倾向和实际承诺的划分,避免了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的混淆;具有模糊性的持续承诺双边维度(知觉到的损失与可选择的工作机会),通过员工对留职能获取利益的单维评价进行替代,与刘小平(2002)和郭玉锦(2001)提出的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倾向于从留职角度考虑自己与企业的关系很相似。

    Cohen组织承诺新模型,无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假设,但模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实证研究进行验证说明。首先,测量刚进入组织、未开始工作的新员工的承诺倾向,在具有实际组织经历后,进行实际承诺测量,以观测承诺倾向对实际承诺的影响作用。其次,承诺倾向对实际承诺属于间接作用,会受到不同个人特征(调节变量)及工作特征、组织特征(中介变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介变量对不同个体的作用敏感度不同,为了更好的将组织承诺概念运用到实践中,应进一步提出针对不同文化类型、不同群体特征的共性中介变量因子,识别对同一群体具有类似敏感度的组织承诺促进手段,为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Ritzer, G., & Trice, H. M. (1969). An empirical study of Howard Becker's side-bet theory. Social Forces, 47, 475?479.

    [2]Alutto, J. A., Hrebiniak, L. G., & Alonso, R. C. (1973). On operationalizing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Social Forces, 51, 448?454.

    [3]Meyer J Alien N J.Testing the“side—bet”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 ent:Some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4,69 (3):372-378

    [4]Buchanan B.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4,19 (3):533-546

    [5]Mowday, R. T., Steers, R. M., & Porter, L. M.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79, 14, 224?247

    [6]Poter, L.M. Steers, R.M., Mowday, R. T., & Boulian, P. V. 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 Journal of Applide Psychology. 59:603-609

    [7]胡卫鹏、时勘,组织承诺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 01期

    [8]O'Reilly, C. A. III, & Chatman, J. 1986.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the effects of com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1): 492-499

    [9]张勉、张德,组织承诺研究评述[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 03期

    [10]Allen, N. J., & Meyer, J. P. (1990). 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63, 1?18.

    [11]乐国安、尹虹艳、王晓庄,组织承诺研究综述[J].应用心理学,2006年第12卷第1期

    [12]凌文铨、张治灿、方俐洛,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 02期

    [13]Hacker R D,Bycio P,Hansdorf P A.Further assessment of Meyer and Allen’s (1991) three-component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4,79 (1):15-23

    [14]Ko J W,Price J L,Mueller C Assessment of Myer and Allen’s Three—Component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South Korea[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7.82 (6) : 961-973

    [15]Vandenberg, R. J., & Self, R. M. Assessing newcomers' changing commitments to the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first 6 months of work[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3, 78, 557?568

    [16]Aaron Cohen,An evaluation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7 (2007) 33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