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读书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5 04:54:48

一生的读书计划

一生的读书计划篇1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师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把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推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开展此项活动。

二、创建目标

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三、创建口号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每天晨读课校园内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2、各班选好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读书组织委员,组织班级晨读、晨背和午间阅读。

3、各班读书组织委员作好借书、分书等准备工作,阅读要求学生静心、投入,充分体现自主、自觉的学习风气。

4、读书时间为:晨读、午间阅读、每周一节读书课、双休日、放假时间,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5、语文教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1)围绕每月阅读主题,备好课,上好指导课:①激发兴趣 ②读物介绍 ③阅读方法指导等。

要求学生做到:低年级——学生读后把书名、标题记录下来并摘抄精美词句,由家长签字证明;中、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要求教师做到:①和作业布置结合起来,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②有布置有检查,每周至少批阅学生读书笔记一次。

(2)反馈交流课,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①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文诵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水平。②开展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趣味性较强的读书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开展不同形式的写作比赛,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记叙文、读(观)后感、想象作文、童话等竞赛,检验读书、积累的成果。④三~六年级学生每个月每人编辑一份读书手抄报,丰富课余生活。

(3)及时检查评价阅读的成绩。

6、组织参加学校语文组、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有低年级讲故事、朗读比赛,中、高年级征文、手抄报、演讲、知识竞赛等。

7、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播送学生的读书作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8、学校图书室每周定期做好各班借书登记工作。

9、 教师、学生、家长共读书,一同打造书香校园。

(1)学生读书系列活动

①各班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

②各班学生结合每个月的读书主题办好读书手抄报(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4份手抄报)。

③继续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校级优秀诗文背诵活动。

④各班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借书,并开展借书评比活动。

⑤各年段每学期举行一次“书籍告诉我”读书知识竞赛。

⑥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建立年段、班级文学社团,使其成为宣传学校的一支生力军。

⑦开展好每学期一届的“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建议: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春季的读书节;每年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为秋季的读书节)。

⑧开展“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活动。原则上每班每月推荐一人,在升旗仪式上通报表彰,并请一名学生进行事迹介绍。要求学生作好“读书笔记”,并作为评选“每月一星”和上“书香荣誉榜”的依据之一。

⑨各年段每期开展一次“书香班级”或“书香中队”评选活动,并为选上的班级或中队挂牌。

(2)家庭读书系列活动

①印发《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

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父母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在《亲子读书手册》上签字。参考学校推荐书目,为孩子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校园读书节时,邀请家长参加。

③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④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五、具体安排

2011年:搞好基础建设,形成精神合力,营造书香氛围

教师:进行主题研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知识积累;

学生:博览群书,知书识礼,积淀人文传统。

2011年: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师生在阅读中成长。

2012年:总结与提炼,形成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2、2011年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6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少先队、各班级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1)“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启动仪式。

(2)做好整体规划,成立“书香校园组织委员会”。

(3)设计行动标识、行动口号、阅读宣言。

(4)做好以突出书香特色的环境布置,添置图书,可采用学生志愿捐书等形式充实班级图书架。

(5)各班级出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在黑板报中设立班级“书香荣誉榜”。

(6)各年段制定管理办法:图书管理办法,优秀读者评选及奖励办法、书香班级评选办法、“书香荣誉榜”管理办法等。

(7)各班制定班级阅读计划。 [1]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二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上旬为创建“书香校园”重点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完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全校学生的文化底蕴,突出校园文化特色,“让书香满校园”。

(1)每位教师给学生讲一个自己的读书故事,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学生。

(2)各班开展一次“一路书香伴我行”主题队会,确立读书内容,为营造书香校园作精神基础。

(3)为了帮助学生明确阅读内容,便于教师指导,本学期确定四个阅读主题,每月一个,学生根据阅读主题自己借阅或购买,老师组织学生交换阅读。

(4)开展第一届“读书节”活动。

第三阶段:2011年11月中下旬为总结阶段。

一生的读书计划篇2

认真研究还会发现,在这三项任务中,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核心。阅读习惯包括运用良好阅读方法的习惯,更包括阅读的习惯――即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学生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才能对文章“玩味”得“透彻”,才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体验到尽可能多的乐趣。所以说,具有了良好阅读习惯,自然就会对阅读感兴趣,自然就会自动自发地阅读,自然就会将良好的阅读方法自觉运用到阅读中,自然就会获取到知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说,课外阅读,重要的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关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章有很多,大多是要求教师大讲读书好处,以引发读书兴趣,大讲读书方法,以提高读书效益等;但是对于小学生离开学校、离开教师后的阅读,却研究得不够。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也就不如人意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了难以落实的目标。在谈论习惯的养成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的时候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同理,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培养。

单单依靠老师指导下的课堂阅读是不能实现大量阅读的,也很难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只有课外自觉阅读,才能实现大量阅读,并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引导。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教师坚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实现大量阅读并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是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读书也是这样。当学生有了读书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做出读书计划。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为培养阅读习惯,教师每天放学时都要布置课外阅读,有的甚至还要指定阅读书目和阅读数量(页码);一旦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往往就不阅读了。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作业,当成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这样下来,如何能养成习惯?制定阅读计划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当学生把阅读一本书的计划制定好了(几周读完,每周读多少页),并把此计划分别给老师、小组长甚至家长一份后,这计划对学生自己就有了一种约束力,读书就成了他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盯着,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寻找读书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便能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

读书计划的制定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阅读起步阶段。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和学生讨论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太多了,完不成;太少了,达不到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书而异,绝不能强求一致。计划一般应到周,即一周读多少页,这样比较灵活,便于学生自主安排,以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写好清晰的读书笔记是方法

关于读书笔记的研究也很多,一般的都认为,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它还有更大的意义,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学生把读过的内容讲一讲,大都支支吾吾讲不清楚,好点的学生能讲出一些情节,但也是语无伦次,而且用的都是大白话,一句书中的语言也不会用。这是因为学生只关注情节,不注重语言,看完就了之,没有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

“心惟口诵,读思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得之则深”,这是对读书规律的深刻总结,值得借鉴。怎样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一规律,培养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呢?做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怎样动笔,记些什么?要看思考了些什么。一般说来,小学生读完一段文字(几页或者几十页),应该思考如下一些问题:认识了几个生字;看到了几个新的或用得好的词语;哪些地方或句子写得精彩;主要写的是什么,可以划分成几部分;有什么体会或者评价……学生应当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再做总结,最后写到笔记本上。这是阅读一段文字本身应当弄清的问题,更是小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阅读方法(这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面)。要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就要自觉思考这些问题,久之,便能形成良好读书习惯。

当然,不同年级的读书笔记应当有不同的侧重:中年级,应当进一步强调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练习概括主要内容等;而高年级,则应当转移到体会和评价上。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所以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当重视精彩语句(语段)的摘抄,因为这是积累语言、学习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

合作互助的读书小组是督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好提统一要求,不好做统一指导,靠教师一人,每周对全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以指导,实难做到。然而小学生毕竟需要检查指导、表扬鞭策。如何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又使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具体到位呢?课外读书小组能够帮助教师做好这一工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这就是归属感。让学生组成相对稳定的课外读书小组,既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又能让他们交流读书情况,起到相互交流、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作用。

关于课外读书小组,研究的人也不少,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小组活动,即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开展的演一演、讲一讲、评一评、比一比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固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更应当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检查和评价:阅读计划是否完成,读书笔记是否做好,阅读质量如何等。至于其他活动,应该是在完成这两项任务后的添花之事。

课外读书小组的活动应在课外完成(早来晚走或者自由活动时间),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检查,切忌由小组长一人说了算。首先通过询问、提问等形式,检查读书计划是否完成;然后查看读书笔记,看做了几次,质量如何(包括书写是否认真,字词是否为生字新词,摘抄的句段是否精彩,主要内容、体会评价是否语句通顺,意思明确);最后小组同学在一起,总结本组上周的读书情况,对每个同学进行民主评价,并对下周读书做出安排(超计划或没有完成计划的要调整本周计划,笔记做得不好的要由组员帮助指导)。这个民主检查评价的过程既是督导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课外阅读课的关键是指导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少学校开设了课外阅读课(每周拿出一至两节课专门用来课外阅读)。有的还把这课安排在阅览室里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阅读。由于没有阅读目的和计划,仅是确定阅读书目(篇目)就需要一些工夫,真正的阅读时间也就很有限了;再次上阅读课时,前次阅读的内容早就忘光了,只好从头再来。所以说,仅靠每周一两节的课外阅读,是读不了多少书的,也根本养不成阅读习惯。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应当是百分之百的靠课外,课内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而不是阅读。所以说,我们应当将课外阅读课改成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即可,其目的主要是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指导帮助、交流提高。其任务一般有四项:一是了解上周课外阅读情况;二是对下周课外阅读进行安排;三是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课外阅读问题进行指导;四是交流课外阅读成果,促进再次提高。上周课外阅读情况,可通过课外读书小组进行了解:表扬优秀学生,了解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了解调整读书计划的情况。对班级普遍存在问题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比如读书笔记的指导,可以让好学生现身说法;当然也可以联系阅读实际,传授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并用得上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成果交流,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读图书为目的,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建好书香家庭是保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态度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国际阅读学会会长威廉斯博士说:“孩子学习阅读的背后有老师才叫学校,有父母才叫家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下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消极甚至否定态度。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明白大量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家长支持孩子阅读,参与孩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

父母对孩子阅读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态度。既包括当孩子需要购买某一本书时,家长积极满足孩子愿望,也包括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孩子读书时不干涉、不打扰,并表现出支持、赞许与鼓励。二是给孩子购置大量图书。父母积极帮助孩子选择、推荐、购买图书和期刊,书橱里装满适合孩子读的书。三是同孩子一起读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喜爱读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种影响非常大)。家长能做到“亲子共读”,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一起品赏好词佳句、评论人物事件、讨论交流感受,对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意义很大。

以上三个方面的难度与付出是逐渐加大的,老师要相信大部分学生家长是能够逐渐做到的。首先要引导他们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来:孩子的读书笔记,让家长签字确认;学校或者班级的课外阅读交流、展示等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举办“亲子读书”征文、演讲、经验交流等活动。其次要举办课外阅读专题培训,让家长知道如何帮助、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第三是评选“书香家庭”。以班级为单位,要求提交一学期的阅读计划、阅读笔记、阅读书目以及家庭藏书、“亲子共读”图片等资料。“书香家庭”建设好了,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有了坚实的基本保障。

一生的读书计划篇3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公共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的服务现状,总结了湖南图书馆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当代新型外文借阅室发展的新手段、新思路、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76-03

在创新型社会里,如何改进服务手段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各地公共图书馆都采取了不同的办法和举措。而笔者所在的湖南图书馆也为抓住新型社会的新读者,探索了一条适合当今外文借阅室的新路――启动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在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启动的半年时间里,湖南图书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遍受市民读者的欢迎和认可。笔者在此就该计划的实施,谈一点体会。

1公共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现状调查

1.1文献陈旧,藏书结构欠缺合理性

近年来,由于国外影音刊物的停止以及外文原版书籍价格的上涨,让本来就经费不足的公共图书馆更是把天平的一端倾向了中文图书。据统计,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的藏书量还不到总藏书量的5%,这样就使得本来就读者少的外文借阅室读者更是寥寥无几。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因为外文书的珍贵和复本有限,用禁止外借来限制读者,要求读者只能在阅览室阅览,这样,外文借阅室就陷入了“读者少―投入少―借阅下降―读者更少”的怪圈,这就严重阻碍了外文借阅室的发展。

1.2书刊采购无法满足读者需求

公共图书馆的采购一般都由专门的采编部门负责,而读者对于外文资料的需求只会跟窗口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提出来,从而使得实际握有采购大权的采编人员不能及时得到读者对书刊的反馈,这就造成了公共图书馆目前所藏的绝大部分外文书刊并不是读者需求的,使得昂贵的外文书刊就这样束之高阁并不产生借阅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1.3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外文借阅室的特殊性,给该室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会外语、懂外语的专业人才。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因为外文借阅室外借量不高,很多图书馆给外文借阅室配置的都是不懂外语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只能从事一般的借、还、上架、整架的基础工作,不可能深入到外文书刊的内容中去,更不可能为读者提供动态服务,引导读者选择合适的读本。这也是造成公共图书馆外文借阅室一直冷冷清清的原因之一。

1.4专业性强,文献利用率低

公共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目前所藏图书多数以很多年前的原版外文图书为主,而大部分读者则以学习性为主,潜心研究原版外文著作和科技文献的读者少之又少。据统计,目前公共图书馆外文图书的利用率最高为30%,而有的图书馆还不到5%。这些外文文献资料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状态,这对人、财、物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从以上公共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的现状表明,传统的外文借阅室服务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读者的需要。而湖南图书馆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特征,启动了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这是一个依赖先前的外文借阅室,但又在服务方式和藏书内容上与之前外文借阅室有所区别的新型外语信息共享空间。

2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启动的具体实施

2.1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环境氛围建设

2.1.1人员配置。要适应新启动的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要求,湖南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配置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安排:①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这样在自主采书方面能选购好书,在流通中能向读者推荐并满足读者需求,在活动中能顺畅地与外教和读者交流。②工作人员要有动态的服务意识。很多情况下,读者由于害羞,不敢参与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具有亲和力和责任感,主动、巧妙地与读者沟通,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所以工作中还需工作人员提高自己的情商。湖南图书馆在外文借阅室配置的工作人员都是“80后”、“90后”,他们能够很好地亲近读者,提供给读者最动态、贴心的服务。

2.1.2推行开架借阅,美化室内环境。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目前实行借阅藏一体化、阅览室和书库全方位开放的服务模式。读者自由灵活地选取自己中意的书籍阅览或借阅,既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又大大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而在室内环境方面,湖南图书馆更是将书桌椅都摆在窗台下,保证室内具备良好的通风、适中的阅读光线,并配备充足的空调,使其读者无论是酷夏还是严冬都能静下心来参与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活动。为了调节读者的情绪,湖南图书馆还在借阅室的书桌、窗台上摆放了多盆绿色植物。这由绿色植物营造出来的幽雅安静的环境能给读者带来舒服的享受。

2.1.3书刊采购与服务一体化。为全力配合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拥有自主书刊采购编目加工权。工作人员会在前期与来馆读者沟通,了解读者需求,并在阅览室显眼位置放置书刊荐购本,使读者的需求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还会经常在当当网、亚马逊、京东等图书网站上了解外语学习书的出版和销售情况,从而第一时间掌握了外文图书市场的动态,为接下来的采购打好坚实的基础。湖南图书馆还实行了书到即编目加工的作业方式,大大缩短了书刊上架的周期。此外,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还专门设置了专业的推荐书架、新书架,用醒目的红色海报做宣传,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欲。这种采购与服务的一体化,增强了窗口第一线工作人员与读者的直接交流,同时,大大减少了书刊等文献资料少人或没人利用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李华艳:从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看图书馆外文借阅工作*李华艳:从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看图书馆外文借阅工作*2.1.4做好导读指导工作,巧妙处理读者服务问题。对于馆藏外文资料,工作人员应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位读者的导读工作。湖南图书馆在外文借阅室进门处张贴了工作人员编写的读者指南及外文文献最新的数目索性和活动宣传信息,以便读者及时有效地得到外文借阅室的最新外文资料和活动开展情况。此外,工作人员还应主动向读者推荐合适的图书和外文活动,耐心艺术地回答读者的咨询提问。

2.2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组织架构建设

2.2.1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品牌意识。湖南图书馆用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来重新诠释外文借阅室的定义,并将其作为外文借阅室的品牌形象,让读者由此全新认识乐外文借阅室,了解了外文借阅室,从而利用了外文借阅室。同时,湖南图书馆又把外文借阅室的“E路前行”和“外文之窗”的所有读者活动都统一到“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旗帜下,以主题突出、品牌打造、创新推广、品味引导的方式,来组建外文借阅室和读者的良性关系。“E路前行”英语角围绕一些趣味性话题,开展阅读交流与分享活动,引导各个层次的读者锻炼和提高口语水平。“外文之窗”则是利用外文借阅室的书、刊、报纸等特色资源,通过举办期刊、报纸展览、书籍展借等直观方式,达到外文阅览室人气、借阅量的上升,以打开湖南图书馆外文特色资源的知名度,从而让读者享受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酷炫新鲜资讯。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活动案例、服务内涵、创新手段,湖南图书馆扩展和延伸了外文借阅室在免费开放环境下的丰富功能,并以不落俗套、扎扎实实的工作实践回应了广大市民读者对“新时期外文借阅室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的尖锐质疑。

2.2.2围绕地标式活动形成相互关联的主题活动。图书馆可以确定一个有潜力的活动,使其成长为当地的主要关注点(地标式活动),也可以考虑以其中一项活动作为地标式活动,其他几个活动则围绕这项地标式活动形成相互关联的主题活动,为彼此造势。目前,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启动的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有“E路前行”和“外文之窗”。在进行这些活动前,湖南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深入解读,把“E路前行”作为外文阅览室的地标式活动,其他活动则围绕“E路前行”进行。在运作上,工作人员举全力宣传策划每期的“E路前行”,通过QQ群、微博、贴吧、论坛、豆瓣等分别给组内成员单独宣传,到后期再进行交叉式炒作宣传。笔者曾就参加活动的读者做过调查统计,通过豆瓣贴吧参加活动的占30%、QQ群占30%、微博占12%、馆内海报电子屏广播的占28%。最后效果显而易见,“E路前行”的参与人数都达百余人,而同时开展“外文之窗”的新书展借只三天就一借而空,期刊展观展人数连连攀升,连平时的阅览人数也日益见长。

2.2.3组合活动软实力,选择性外包。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利用组合方式来增强计划的软实力,并根据自己的不足,选择性的把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分包出去,让更加专业的团队来做。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E路前行”在保证其公益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将英语培训机构纳入合作之中。湖南图书馆不为培训机构搞任何宣传和提供任何费用,而培训机构则定期向图书馆派出最优秀的老师主持“E路前行”活动。这样,合作机构的优秀老师可以弥补外文借阅室工作人员主持“E路前行”活动方面现场掌控力和课堂上临场经验的不足,并且外教的纯正发音为活动创造了逼真自然的语境,可以对读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而同样的,培训机构能借助图书馆这个公益大平台让更多市民认识他们的老师,从而了解他们的机构,达到间接宣传的目的。目前,湖南图书馆在充分调查培训机构和师源后,签约有6家不同风格的培训机构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外教25位。通过这些外教,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真切感受到国外的信息和风土人情。

2.2.4建立常态的活动策划模式。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目前在执行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时,建立了一套常态的活动策划模式,即:“活动主题目标定位责任细化方案撰写立体宣传活动反馈效果评估”。 ①每期活动其都有鲜明特色的主题,如:“闻书香 看世界――原版外文期刊展”;“男人帮”父亲节主题书展;“轻叩文学的门扉―外国经典文学展”;“回眸一夏,重拾经典――外文过刊展”;“生如夏花,静若秋叶――英文诗歌展”等,这些主题鲜明的标志性活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目标定位明确。其开展的读者活动多与国家节假日紧密相扣,如:专门针对暑假学生多这一特点,湖南图书馆开展了夏日新书大作战――外文新书展活动;六月毕业季,外文借阅室启动了相约青春,放飞心灵――青春励志英文书展。③责任细化。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的工作人员每月都有各自的任务项目,并规定了时限,明确了活动效果,以保证活动能按计划顺利进行。④外文借阅室从启动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起就力求每项活动都有相应的方案策划书,并报送馆宣传推广部,这样使其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下的每项活动都有严格的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⑤在立体宣传上,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更是联合馆宣传推广部,从馆内的电子屏、海报、易拉宝再到省内的平面媒体及网上贴吧、 论坛、QQ群、微博等互相交叉炒作式宣传。⑥每期活动结束后,湖南图书馆都会在当天及时信息到相应的宣传平台上,让读者知晓活动开展情况,以便进行读者反馈。⑦从实施策划方案后,湖南图书馆都及时对活动进行效果预测评估,活动后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下一次主题活动提供借鉴。

2.2.5提升活动的个性张力。图书馆因其文化背景,被深深烙印着教育性,所以在开展读者活动时,应提升活动的个性张力从而淡化活动中的教化意义。湖南图书馆启动的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强调活动的个性、内涵,并尝试与其他学科融合,做到了兼收并蓄,使读者得到了更直观感性的活动体验。同时,为迎合读者追求快乐的心理,在活动中,其善于制造和表达快乐,在充分尊重读者体验上的快乐上,使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2.6加强政府合作,创建多元化的活动机制。湖南图书馆还准备新增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内容,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举办大型文艺活动秀和省内大规模的英语演讲比赛,借助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力和影响力,为计划的品牌提升和全民推广寻求到可靠的保证。

3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产生的效益

3.1打造新型外语学习分享空间

湖南图书馆启动的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通过人与人直接参与互动的活动方式,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和现有的馆藏文献资源优势,把外文借阅室打造成一个新型的外语分享空间。这种将新型的服务方式和传统的服务手段结合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服务,成功地架起了外文文献与读者需求之间的桥梁,再透过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这张强大的知识网和人际网,增强了读者学习外语的吸引力,强化了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打造的新型外国语学习分享空间。

3.2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社会效益

湖南图书馆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于2013年1月启动,截至目前,已举办28期“E路前行”、38期“外文之窗”,服务读者12,000余人次,外文借阅室的借阅量从去年的平均每月700人次一跃上升到今年平均每月1,800人次。2011年,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全年外借人次934人,册次1,904册;2012年的外借人次是3,693人次、册次是8,396册;而2014年自年初启动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到9月份为止,外文借阅室外借人次5,961人、册次13,283册。从以上三组数字足以看出活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这些活动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还吸引了《中国文化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等省内外媒体的多次报道,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也给湖南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鼓舞。

参考文献:

[1]姚梅,陈瑛.省级高校外文阅览室的外文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4).

[2]左义.论英语角功能的加强与拓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4(6):36-37.

一生的读书计划篇4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如一盏明灯,启迪人的智慧,如一缕清风,涤荡人的灵魂。《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新甘甜,沁人心脾;与它相伴,犹如良师益友时时在侧。这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著作。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书中生动的事例、鲜明的观点、朴素的语言、炽热的情感,让每一位教师读来都能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而后萦绕于心、深思反省。

我初为人师时,这本书就是学校全体教师共读的一本书。好书不厌百回读,如今再读时,感触颇深,收获颇丰,反思良多,受益匪浅。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这节课精彩到让听课的领导、老师都忘了做记录,大家像学生一样屏息静气地听讲。课后,邻校教师问这位历史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得。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地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备、讲、改、辅几乎占用了我在校的很多时间,总感觉时间不够用,经常要加班。最怕上公开课,花了很长时间备课、磨课、研讨,公开课上得还是感觉不太理想。书中提到的历史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终生备课,终生备好每一节课。于漪老师说:“我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有终生备好每一节课,每一节都是终生备课的坚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那就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读书,常常抱怨工作事情太多,没时间读书。反思己过,我想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读书的欲望不强,读书的习惯不好,读书的坚持不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二、教师要写哪些计划

有时候教师被一些没有必要的文牍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形,就是在批评“官僚主义的文牍作风”的热潮找那个,某些教师得出结论说:任何计划都没有必要去写。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有助于工作的计划还是应当写的。对小学各年级的教师来说,制订一份管用好几年的远景计划是很重要的。远景计划是一个重要的努力目标,教师可以每年翻阅和思考这个纲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什么已经做到,什么还有待去做。根据远景计划完成的情况,可以判断学生的知识质量。每一个教师还应当写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课题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分配给课题的时数,包括好几节课的一种计划。课题计划只适用于不大的课题。课题计划里,写明每节课上讲授什么和怎样讲授,应当避免把演讲、讲述得内容做长篇大论的书面抄录。教师要讲给学生的知识应当装在教师的头脑里,不需要做详尽的笔录。课题计划是一种教学论上的预见和根据,而不是详尽的讲稿。计划里只应当写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东西,在写课题计划的笔记本里,有必要在页边上留些空白的地方,以便在遇到未能预见到的偏离计划的情况时,对原计划做必要的修改。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还要写一份教育工作计划。

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都是参照中心学校下发的教学进度表,没有设置自己的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更不用说远景计划了,当班主任时也没有撰写教育工作计划。通过这次再次学习,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制定符合实际校情、学情的课时计划、课题计划,还有班主任教育工作计划。更重要的是制订远景计划,并及时跟进、调整。

三、教师要写教师日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师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写书时,他记日记已经记了32年。当他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刚刚踏进校门,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的第一天,就有一件事引起他的深思。他的村子里有一位医生,大家都说这个医生是个性情古怪的人。他发现这位性情古怪的医生给刚入一年级的孩子们量身高和体重的时候,会把所有的数据详细地抄录下来。苏霍姆林斯基跟医生交谈起来,翻阅了医生的记录。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医生写这种记录已经写了27年。苏霍姆林斯基问医生说:“这些记录对您有什么用处呢?”医生回答道:“啊,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请看,27年来,孩子们的身高平均增长4.5厘米。”在当时,还没有任何人想到过儿童身体加速成长的问题。这位医生得了重病,便把记录交给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苏霍姆林斯基从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记录关于儿童身高、体重和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的资料。

教师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如果有高超技巧的、有创造性的教师,在结束他的一生时,把自己在常年劳动和探索中所体会到的一切都带进了坟墓,那会损失多少珍贵的财富啊!

一生的读书计划篇5

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对选题策划的成功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在当前竞争激烈、品种繁多的图书市场上,要想吸引读者眼球,占有一席之地,编辑首先要在调查研究上下工夫,掌握市场动态和读者需求,寻找图书市场的空白点和潜在的选题。

首先,在图书市场中调研。图书市场容量貌似巨大,但不同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和价值取向的读者,其对图书的需求和购买意愿也是不同的,因此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一定要进行市场细分,才能进而确定图书的目标读者。

为了掌握建筑施工类图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笔者先后在上海书城及多家建筑书店进行了图书市场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建筑施工类图书的读者群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施工技术人员,二是大中专院校师生。由于建筑施工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建筑施工类图书的受众主要是施工技术人员尤其是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对施工技术人员来说,针对各自岗位的指导性图书是他们最需要的。同时,对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而言,他们工作热情高、求知欲望强,需要适用性和针对性强的岗位指导性图书。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岗位,以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为读者对象策划一套岗位指导系列丛书。在调研中还了解到,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蓬勃发展,众多科技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涉足建筑施工类图书市场,甚至与建筑专业毫无关系的出版社也开始抢占建筑施工类图书市场,导致同类书充斥市场,让读者在选择购买时无所适从。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寻找市场空白点,创造性地挖掘新的选题,成为选题策划需要考虑的重点。调研过程中,笔者对图书市场上同类书的特点及市场占有率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认为虽然同类书已有多种,但仍然还有空白点有待深入发掘。

然后,在读者群中调研。目标读者基本确定以后,就要对其需求状况、职业特点、阅读习惯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完善或明确读者定位。

带着经过图书市场调研之后萌生的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岗位,以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为读者对象策划一套岗位指导系列丛书的初步想法,笔者又深入到施工一线进行了读者群调研。读者群调研采用走访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召开由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参加的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听取施工技术人员们对笔者策划这套岗位指导系列丛书的意见和建议。施工技术人员尤其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施工技术人员对笔者策划这套丛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建言献策。通过调研,了解到一线的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施工现场,在现场遇到技术问题,往往需要回到办公室查阅资料才能解决,费时费力。尤其是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而言,他们在由毕业生到工程师的成长过渡阶段,经常会在施工现场遇到需要及时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帮助他们尽陕进入岗位角色,及时解决在施工现场遇到的问题,在走向合格乃至优秀工程师的道路上快速成长,笔者将这套丛书的读者定位明确为施工技术人员尤其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并将丛书名定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必备口袋丛书》(以下简称“《口袋丛书》”)。

明确了读者定位,还要有切合读者需求的选题构思。选题构思是编辑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后对选题总体框架的思考。笔者在图书市场调研和读者群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明确的选题构思:1.内容上不求全面,从施工技术人员尤其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确实急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人手,由浅入深,但求适用性、针对性,普及性强。2.采用小开本(84开),设计为口袋书的形式,且紧凑排版以尽量压缩成书厚度,便于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及时解决问题。3.精选6种最需要用书、最有可能购书的岗位,并直接以岗位名称命名分册,分别为《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造价员》。4.严格控制图书篇幅,合理定价。图书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图书定价的高低直接影响读者的购买意愿。因此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应分析了解读者可能接受的图书定价,然后由定价反推篇幅,控制成本。通过对同类书的篇幅与定价、读者的购买力以及生产成本的调查分析,将这套丛书各分册的字数控制在40万字以内,定价控制在30元以内。

二、作者选择

有了准确的读者定位和明确的选题构思,还要有优秀的作者来创作。同样的读者定位和选题构思,作者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图书质量的高低,对选题最终能否成功关系重大。―般来说,对专业出版而言,作者在该领域内是否权威,决定了图书在市场中的号召力强弱。但编辑在选择作者时不能盲目追求权威,虽然作者的名气对图书发行会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但图书最终得到读者的认可还是要靠准确的定位和适用的内容。因此,编辑在进行作者选择时遵循最合适而非最有名的原则。只有合适的作者,才能充分把握选题的实质内涵和读者的实际需求,创作出适合读者购买心理和阅读习惯的书稿。

基于上述原则,为保证《口袋丛书》的内容适合目标读者――施工技术人员尤其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的需求,要求作者具备以下几项基本条件:1.要有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相关岗位工作经验。2.要有丰富的相关岗位培训经验,熟悉和了解目标读者的需求状况、职业特点、阅读习惯。3.要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和写作能力,最好有编写过同类书的经验。

明确了作者要求,接下来便是遴选合适的作者。结合明确的作者要求,笔者最终选定的作者是具有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培训经验并有同类书编写经验的某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和某建筑大学的高级工程师、教授。

三、装帧设计

装帧是图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装帧好坏,是否与图书主题衔接,是否符合读者的审美心理,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图书的购买意愿。因此,装帧设计在选题策划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在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类图书品种层出不穷的今天,装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装帧设计包括版式设计和封面设计,是图书内容的艺术体现,是图书个性的表象特征,也是图书气质和品位的展示。有人曾这样描述图书的装帧

要素,意象语言,是切合身份的市场亮相;开本语言,是破除常规的立体展现;文字语言,是简洁明了的导购视点;色彩语言,是视觉冲击的个眭张扬;材料语言,是理性选择的亲密触感;工艺语言,是精心物化的品质检验。装帧设计是一门艺术,美术编辑在进行装帧设计时充分挖掘自己的艺术创作潜力,力求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但图书出版后是给读者看的,因此装帧设计除了与图书主题衔接以外,还必须符台读者定位,符合读者的审美要求,以引起读者的购买欲望。

《口袋丛书》的装帧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定位,版式设计开本恰当,结构合理,层次清楚,编排紧凑,图、表、公式与正文衔接妥当,既很好地表达了图书内容,方便目标读者携带、阅读,又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信息容量,降低了图书成本及定价;封面设计构图简洁,色彩明快,以岗位名称命名的分册书名用特大字号居中布局,醒目易识别,同时利用封底空白位置列出各分册信息,便以读者了解、选购《口袋丛书》的其他分册。

四、营销推广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是指对资料或文稿按一定要求进行策划、整理、加工。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和出版行业的发展,新时期的编辑工作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营销推广就是一个重要的新内涵。图书的营销推广是市场营销学在出版领域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营销推广中的读者定位。

首先,编辑在开始策划选题时就应该对图书市场和读者群进行充分的调研,以便找准读者定位,进而找准图书的市场定位,考虑图书的内容、形式、篇幅、定价、销售渠道及宣传手段等营销推广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选题策划时对读者和市场的定位就是图书营销推广的开端。编辑可以适当地介入作者的创作过程,引导作者在创作中切合读者的需求。笔者策划《口袋丛书》时在听取读者对图书内容、形式的意见和建议之后,为每个分册编写了初步提纲,然后召开编委会会议与作者

反馈信息,推荐精品商讨并确定三级目录和编写深度,让作者在创作之初就把握好读者定位。此外,在作者的创作过程中审读样章,结合目标读者的实际需求就编写深度提出修改建议,辅助作者时刻准确把握准确读者定位。

其次,编辑在图书制作过程中应该根据读者定位把握好版式、封面、纸张、定价等可能影响营销推广的因素。编辑可以与设计部门、印制部门、发行部门沟通,集思广益。

一生的读书计划篇6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美学;用户体验

图书馆起源于文化,致力于文化。现代图书馆就像一部立体、富有魅力的无声教科书,它以开放、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来访读者进行审美的熏陶和塑造,将知识文化内化于人的所思所想,促进人类继承和发展知识。作为公共建筑,空间规划利用对图书馆是否能够充分发扬文化特质、表现艺术审美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图书馆空间规划的艺术意境与文化品位,能够更好地将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展现出来,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的职能。

一、图书馆空间研究现状

随着国外诸多探讨空间先进理念的推动,图书馆的空间价值被重新发现,国内图书馆界针对空间这一主题的探索也日益深入。颇受关注的图书馆空间研究涉及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IC空间)、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Commons,LC空间)、第三空间(TheThirdPlace)以及公共空间(PublicSpace),研究的主题方向扩展到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学习空间、创客空间、阅览空间、共享空间、空间布局等。从空间理论的研究层面来看,图书馆界对空间主题的探究从最初的建筑空间、空间布局等物理空间,发展、延伸至对图书馆价值理念层面上公共空间和第三空间等的研究。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美学理论为指导,旨在从艺术审美及用户体验的角度把握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美学表现,探讨设计美学视域下的空间规划办法。

二、图书馆空间规划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一)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美学要素

现代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是集馆舍环境建设、知识信息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用户需求建设于一体的综合设计,是通过风格定位、功能划分、空间布局、动态流向、光照设计、色彩装饰、材料运用等环境艺术手法,创造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者基于使用功能和设计美学的要求,综合考虑绿色生态、陈设艺术、空间色彩、声环境、空间采光、通用设计、家具形式、视听环境和通风系统等,将图书馆总体空间艺术和建筑之美深度融合,利用局部空间的特定环境,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年龄、性格、职业读者的多元化的艺术场所。设计优良的图书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雕琢,使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丰富为美学展示和价值引导,将美的内涵全方位地展示给读者。图书馆在知识收集与资源保存的基础上,其空间功能也融合了立体的美学拼贴,在无形中创造着一种综合效果。

(二)图书馆空间规划引入设计美学的必要性

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承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特征。现代图书馆不仅要呈现出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纵深,更应是人与人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创新知识的集合地。良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化的探索与交流,通过美学引导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转变读者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获得吸引读者到图书馆的持续动力,在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同时,借助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实现对受教育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健全、完善的品格,从而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和价值导向的树立。因此,设计者应当综合考虑图书馆自身、读者、美学、使用体验等多种因素,打造功能设计、审美情趣和使用体验都让人满意的图书馆空间。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凸显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而且应该充分实现图书馆空间审美的文化传播功能。

三、燕山大学新图书馆空间规划中利用设计美学的实践

燕山大学新图书馆(以下简称“新馆”)通过理性的空间组织和造型手法表达了简洁有力的现代感。主体建筑由若干个类似盒子的形体组成,设计概念取自古代线装书,建筑外观体现了中国线装书书函的雅致结构,自然地围合出内庭院──内含中国传统书院中的园林精神理念。竖向排列的玻璃幕墙与石墙形似书架,规则地排列着,体现出韵律感,象征理工院校的严谨学风。外观界面的透明玻璃使读者在室外就能够感受到内部的阅览氛围,室内的空间开阔、自由、流畅,也为读者与行人创造了联系交流的可能性,流动性的空间设计将图书馆的公共性与阅览空间的开放性和接纳性充分地展现出来。

(一)以燕大文库表现文化传承

大学文库是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藏阅空间,建立大学文库是高校图书馆对学校智力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收藏、保存、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中国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立大学文库,有研究学者认为,中国高校文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高校文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则处于实体文库与虚拟平台共建阶段,也有少数一流高校的文库已经达到根深叶茂、资源与服务日臻完善的阶段。燕山大学图书馆于新馆规划设计燕大文库,在收集燕山大学名师、学者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学名师与优秀校友的学术著作、教案、讲义、笔记、手稿、手绘图纸等进行收集、陈展。名师是有着深刻思想、业界公认的专家、学者,是能够感染学生的教师,他们一生中产生的大量著作、手稿,使用过的教学教案,批注过的学生论文等文献资料,能从不同侧面彰显学校的教育科研、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与成就。燕大文库秉承“弘扬学术精神,传承燕大文化”的设计理念,承担了燕山大学文化传承的责任。除收藏和展示区外,燕大文库还设立了接待区和阅读区。设计师将文库功能与建筑美学相结合,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元素,延展文库藏、展的功能至交流和阅读,通过室内设计实现文库收藏与展示、阅览与交流的功能,吸引读者驻足与利用。

(二)以主题书斋展现人文情怀

现代图书馆的设计理念之一是把图书馆作为多种目的使用者长时间停留的空间,图书馆正走向高度的空间复合化。长时间处于开敞的大环境容易让读者产生疲劳感,设计者应根据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打破单一的藏阅空间界限,将功能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演变为容纳学习、科研、交往等多样化、多功能需求的复合型学习场所。新馆于开敞的传统阅读区域以书斋的方式规划设置了6个特色主题阅读厅,借助建筑结构,打破单调、机械的开敞式阅读环境,根据所处区域藏书的内容定位书斋的设计风格和主题意向,例如,社会科学藏书区设计了红色文化与馆史典藏两个文学主题;自然科学藏书区展示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科普类主题;样本藏书区规划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史学主题。6个主题阅读厅的装修设计及家具选购与所在大区的室内设计风格相互呼应,形成了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体系,既可以单独使用,成为开敞阅读环境中的点缀元素,又可以巧妙地成为共享空间中的衔接空间,将公共开敞的藏阅区域通过设计美学合理地配置,构成良好的空间序列体系。同时,利用角落空间和边缘空间围合出的半透明环境,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研究和交往互动需求,实现领域感和独立空间体验。通透的玻璃隔断使读者在书斋之外就能够感受到内部的阅览氛围,书斋内的包容、自由、流畅也为读者创造了联系交流的可能。书斋的设计不仅使图书馆的公共性与阅览空间的开放性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增加了过渡空间的阅读氛围,凸显了空间的艺术审美与人文情怀,是充分发挥设计美学指导意义与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的实践之一。

(三)以创意梦工厂实现多样化文化服务

图书馆空间的多样性表现在兼具个人与协作、开放与封闭、安静与嘈杂等多种属性,随着读者学习行为、阅读习惯和研究目标的改变,更多的研讨、交流、协作、创新、展示空间横空出世。保持公众兴趣是现代图书馆设计的目的之一,趣味性的空间体验让阅览环境不再乏味单调,通过空间的层次性打破实体边界,同时延伸心理空间。图书馆的开放交流场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新馆利用大厅上空的连廊开放讨论区域设计沙龙性质的创意梦工厂,借鉴奥地利设计公司BeneGmbH的BOX概念,以盒子为基础模块,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灵活地组合为桌子、长凳、案台、阶梯等,轻松改造家具结构和空间形态,为团队工作和沙龙文化注入新维度,激发团队活力和创造力。创意梦工厂创造的自由、灵动的空间特质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变化,更催化了服务创新与空间融合的化学反应。燕山大学是理工科类高校,燕山大学图书馆在努力营造科学、严谨的学术氛围的同时,竭力为广大师生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文化支撑。新馆通过布置开放的交流空间,努力为读者营造集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创新体验、社交体验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为图书馆多样的文化服务提供更多可能。

四、设计美学视域下图书馆空间规划利用的思考

(一)融合时代文明特质,展现文化育人内涵

图书馆建筑是典型的文化建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刻写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明轨迹的重任。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与文化背景良好地融合,将当下时代的文化底蕴充分地体现出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主要为高校的师生,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结合本校历史底蕴,立足学科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艺术性;区级、市级或省级的公共图书馆则应当结合当地的文脉,有效地挖掘地域文化,将图书馆与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习俗与空间艺术设计联系在一起,让读者一步入图书馆就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善用科学规划理念,提升空间美育价值

良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化的探索与交流,现代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放眼于图书馆整体环境构架,合理地布设多样化的功能分区,设计流畅的交通动线,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光环境和装饰环境,提供人性化的室内导向系统,同时对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研究,充分权衡暂时与永久、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期之间的利弊关系以及计划与实施的差别控制等问题,最大限度、最为合理地利用图书馆人文及现有的景观资源,创造出集生态美学、环境效益于一身,适合读者学习行为和满足读者精神需求的环境。

(三)发挥设计美学优势,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艺术性是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灵魂。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和对话艺术。设计师应以审美的视角规划图书馆空间,提升空间的意境与品位,根据馆舍建筑风格及文化定位,将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于图书馆内部大环境中,使空间的环境氛围协调统一,通过满足读者深层次的心理追求,达成读者追求美和感受美的强烈愿望。总之,设计师应将图书馆建筑之美与艺术之美高度融合,努力让每一个室内区域的设计都能够体现出现代化、开放化、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魅力,从而打造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馆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

五、结语与启发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近年来,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多数图书馆开始意识到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且针对空间规划带来的环境美化、服务延伸和管理探索等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活动。目前,国内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构建已经呈现出艺术氛围营造与理性空间构建相结合的趋势,功能空间设置也从为单纯阅览、单纯体验、单纯艺术表现而设置的直接单义空间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发展。但是大部分图书馆的规划设计仍以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和业务服务为主,较少丰富空间内涵,更不用说融入空间美感。加上受经费投入、服务主旨、治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图书馆在全方位考虑和融入用户价值感官、审美需求、文化传承等方面还有所不足,设计中仍然存在不能与功能充分融合,无法与区域、校园和图书馆文化协调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设计美学融入图书馆空间规划,将美学和文化要素场景化,通过空间功能的人性化设计和艺术元素的高度融合提升图书馆服务动能,打造有温度、有灵魂的学术文化公共空间,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著,廖薇.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空间演化及再造的驱动机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2):22-28,41.

[2]B-architecten.合成美学布鲁塞尔Muntpunt图书馆[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3):112-117.

[3]程妹芳.基于LC服务的图书馆空间整合与重组──以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36(12):68-70.

[4]彭悦莹.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化与阅读环境设计[J].当代旅游,2019(2):235.

[5]兰小媛,潘卫,郭晶,等.大学图书馆文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9):70-74.

[6]胡惠琴.日本图书馆设计的时代性[J].建筑学报,2003(9):66-69.

一生的读书计划篇7

一、阅读现状及成因

1.经常读书,但缺失必要的引领与交流

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相对滞后,甚至学校文化等软件也不尽如人意,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更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有着这样一群以青年人为主的教师群体:他们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对教学工作充满激情;他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默默在农村学校这块净土上耕耘着;他们博览群书,博学多识,在工作之余往往孜孜以求,手不释卷。

2.偶尔读书

有些教师在学校是教师,到了家是丈夫或妻子,是爸爸或妈妈,是儿子或女儿,这就使得他们回家以后有干不完的事情。他们只有在做好了这些事情以后,才有空读书。

3.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

在农村中小学,有一些教师自己并不喜欢读书,但学校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他们布置阅读任务时,他们往往也能完成得很好。

4.从来不读书

也有的教师从来不读书,他们以中老年教师为主(当然,在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中也不乏经常读书的人),也有少部分年轻教师。他们平时的谈资往往是房子、车子、麻将、钓鱼,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个笑话。爱读书的人,也大多被他们视为无能的书呆子。

二、应对策略

1.制定职业生涯及专业发展规划

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及专业发展规划,对促进教师的专业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教师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读书的理由,他们还没有认识到专业阅读的重要意义,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没有规划,他们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他们一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规划,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必然会主动找寻专业发展的路径。专业阅读作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必然会被教师认可和接受。

2.加强引领与交流

对教师阅读的引领和指导,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盐城市教科院的陈小平副院长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他在全市范围内招了一个教师阅读班,不论是市区的骨干教师,还是偏远农村的普通教师,皆可入班,唯一的条件是大家要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读书。该班每学期都有不同的阅读任务和定期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难度不断加大,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长。这些教师又对他们周围的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学校,可以经常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使教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畅谈读书收获。学校每年的书香教师的评选,或者优秀教师评选时读书情况的考察等,都能从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阅读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3.制定阅读计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阅读计划就是做好阅读这件事的“利器”。有了阅读计划,教师才会有不间断的阅读行动,也才能将阅读真正融入自己的教育生活当中。阅读计划要根据教师的实际而制定,可长可短,长可三五年,短则一两个月,其精髓在于行动。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的马雪芳老师,从一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就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涯。多年来,他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教育专著,仅2007年就阅读了《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丁友宽与读写导练》等18本教育专著,共计595万字。到现在,他的阅读量已非常惊人,一年的阅读量在600万字以上。他甚至还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希望自己以后每年能阅读1000万字。

4.挤出阅读时间

有的教师一提到读书,就推脱没有时间。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古人读书,马上,床上,厕上,皆可读书。马雪芳老师的做法是“三前”:一是工作前,每个人上班都不可能那么准时,总会提前一点到学校,早到的时间干什么,当然是读案头的教育专著;二是开会前,会议开始之前,拿出随包携带的书籍,既打发了等待的无聊,又学到了很多道理;三是睡觉前,睡觉是天天都要做的事,每天睡觉之前拿出书,或三页五页,或十页八页,一个月下来也有一百到几百页,一年下来则更多。学校也要适当减轻教师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教师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比如可以把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改成教师的阅读时间。

5.营造阅读氛围

一生的读书计划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 现状 策略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阅读面狭小

由于升学的巨大压力,使得很多学生几乎没有了课余时间,这样就导致初中生的阅读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再加上现代媒体的普及,电脑、电视又抢占了学生大量阅读时间,学生就更没有时间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了。

2.被动阅读,缺乏阅读的主动性

很多初中生就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即使看一些课外书籍也是为了应付教师安排的任务;还有一些学生喜欢看一些休闲书刊杂志,这些书刊往往含金量极低,并不能起到课外阅读的效果。那些含金量高有思想内涵的书籍,学生们根本不感兴趣。

3.缺乏有效引导,阅读盲目

大部分初中生的阅读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不高,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对读物没有选择性。很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往往都是信手拿来就读,如漫画卡通、言情武侠、玄幻网游等,这就在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阅读时间和精力,重要的是还一无所获。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面对初中生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得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外阅读的作用。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拓展学习空间,为作文教学积累有用的素材,还能让学生把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在阅读中进行应用实践。可以说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

1.制订明确的阅读计划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有目的,才能更加成功,阅读也不例外。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订适合的阅读计划,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每一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阅读计划。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时,还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阅读,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目标,如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训练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2.指导学生精选书目

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渠道层出不穷,书刊杂志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如果阅读时不加以选择,势必会造成“无效阅读”或“浪费阅读”。现在很多初中生都特别迷恋玄幻小说和网游小说,而这些小说中大多会宣扬一些暴力、凶杀、、色情等不良思想倾向,这样的阅读,,不但会浪费大量的阅读时间,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沾染一些不良的思想和习气。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精选阅读书目,这样才能让课外阅读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是初中生阅读的必选。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世界名著,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官场现形记》、美国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法国莫泊桑的《项链》、俄国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等。这样的作品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让他们不仅了解中国的文学,还可以接触到国外优秀的文学瑰宝。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名人传记,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革命家的事迹,让他们与伟人对话,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很多学生读书不少,可是收获很小,究其原因就是不能有效地吸取书籍中的养料。古人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意思就是在阅读时,要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句和事例,或者把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及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达到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等目的。

4.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在做好上述三点工作之后,语文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阅读指导。很多教师认为,阅读指导课就是告诉学生读什么书,让他们自己去读就可以了。其实这远远不够,这样的阅读指导效果几乎为零。教师布置了阅读书目,却对学生是否读了,怎么读的,读了什么等一无所知,这样的指导课失去了指导本身的意义。

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和普通语文课一样,教师也要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布置阅读书目前,提出阅读的要求和目的,对阅读方法做一些指导点拨,阅读后,还应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生的读书计划篇9

一、制定读书计划

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要让学生读书,并爱上书籍,就首先引领学生做好读书计划,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读书活动有秩序地进行。开学初,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的要求,再结合语文课文涉及到的经典名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确定班级整体读书规划。然后,学生以班级读书规划依据,结合自己的实际等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期读书计划。读书计划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具体格式可由学生自由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独具特色。然后全班统一放置于“图书角”进行展示、交流和互相鼓励、监督。读书计划的制定,不仅有效保障了读书活动的进行,还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对书籍的喜爱程度等都大有益处。

二、指导读书方法。

“读书”两字,关键在于“读”,书的价值也在“读”中体现,因为读书改变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学习生活;读书是一场场心灵的洗礼,是一次次精神的畅游,所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才是我们为人师的根本所在。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课中我们要向学生适时渗透读书方法,不能让学生“赤膊上阵”。如学习精读课文可以分为四步进行:初读,读准文章的生字新词;通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品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习略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工具书、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练习在书中进行批注,还要做到详读与略读相结合等。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读书,只有学生会读书了,才会有兴趣静心读书。

三、做好读书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为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计划地进行,同时记录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记”是读的强化,读的深化。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我们要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掌握读书笔记的形式(摘要式、评注式、心得式、笔记式等),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读书习惯。通过阅读笔记,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读书的效率,而且能提高写作能力。

四、开展读书活动

1、开展读书积累知识竞赛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感受勤做读书笔记的好处,我们班每双周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举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全班学生每4人一组,竞赛题目由学生从平时的课外读书笔记中选,内容主要有诗词、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最后评出一个优胜小组,获得下一次竞赛活动的出题权。所有的学生都兴致勃勃,觉得过瘾,有挑战力,非常有意思。每次赛后,取胜的小组都会积极读书,认真积累;没获胜的小组更是加班加点,埋头苦读,等待“东山再起”。通过开展读书积累知识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做读书笔记的成功和愉悦,为“书香班级”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展示会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班级每学期的期末都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展示会。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展示自己的习作、激情演讲、配乐朗诵等,形式多样,自由展示。最后评出五名优胜者,每人各奖励小红花一朵。读书心得交流展示会,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刺激了读书欲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读书。

3、创办了《班级小报》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写作欲望,我班组织学生创办了《班级小报》,每两个星期出刊一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优秀《班级小报》的评选活动。小报的主编和编委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每一期小报设一位主编和三位编委,共同负责小报的组稿、设计、抄写等。其他同学要积极参与,踊跃投稿。虽然刚刚学习写作文,句子有时还写不通顺,事情叙述不完整,更不会用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词语,但是学生的写作热情十足,听说能上小报就更积极了。为了写好作文学生都会自觉得看书,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了不同的进步。通过创办《班级小报》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设计等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全班学生的读书、习作的兴趣。现在,班级小报已经成为了我班的一张名片,深受学校、家长的认可。

4、开展“书香家庭”的创建活动

我班积极相应学校号召,开展“书香家庭”的创建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身教重于言传,建议家长首先要喜欢阅读,用自己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阅读。我班在创建活动中,倡导每位家长要与孩子在读书中共进步,父母要把自己变为孩子读书伙伴。班级提出全家人要共同阅读一本书,这样家长既可以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指导,又利于全家人的读书交流。实践证明,“书香家庭”创建活动的开展,减小了家长与孩子的代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变“要我读”成为“我要读”。

一生的读书计划篇10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有效途径

前言: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与之相应的人们的精神境界也应当得到提升。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保障民众的阅读,而在我国,虽然有一些阅读活动开展,但是由于活动范围不大,受到地域的限制,导致我国阅读水平低下,大多数人没有读书的习惯。所以我们要注重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小做起,不断提升我国人民的阅读水平。

一、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时间少

在对于小学生阅读时间的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密,在学校期间是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周末时间大多用于各种培训班上班,每个小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天不到十分钟,时间较为宽裕的周末也不过二十分钟,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二)阅读量小

在对于小学生阅读量的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极少的,在学习日内,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在三百到一千字以内的,时间较为充裕的双休日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过五百到两千字,少量的阅读量是不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的,阅读量不大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阅读内容单一

在对于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阅读书籍是教辅类书籍,如《作文大全》《唐诗三百首》等,阅读内容单一,同时还有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具有娱乐性质的书籍,没有价值量。对于那些具有文学价值,能够陶冶心灵的书籍却很少有人浏览。

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导下,人们做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兴趣也是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只有让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其就能够自主的去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学校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下学习阅读兴趣。

1.提供具有差异性的书籍。小学生正是处于智力的开发阶段,爱好幻想,对于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有着较为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个人爱好的不同,对于课外书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为,在提供小学生阅读书籍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提供相应的书籍,不能够实行标准化策略,差异化的书籍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对于课外书籍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读书活动。小学生对于课外活动有一种特别的喜爱,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各种具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吸引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通过不同的课外活动,让同学对于不同的知识有一个了解,丰富其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其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制定阅读目标

在一定目标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的开展活动,能够更快的达到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学校应当对小学生阅读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制定相应的计划与目标。

1.制定年级阅读目标。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与之相应的阅读目标,通过课题组对于不同年级的实际状况的分析,制定教学指导计划,在阅读计划中,阅读内容应当十分丰富,涵盖各种不同的书籍,通过对于不同书籍的阅读,培养其课外阅读能力,拓展其知识面。随着实际状况的变化,对于阅读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提高阅读计划的实效性。

2.制定学期阅读计划。不同的学期,应当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的变换可以使得学生每个学期有不同的阅读内容,长期单一的阅读计划会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下降,通过每学期的阅读计划的变换,可以有效的调动学习的阅读积极性。

(三)尊重学生阅读兴趣

不同的小学生对于阅读有不同的爱好,家长与学校应当尊重学生自身的阅读爱好,在尊重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引导,可以使其阅读一些名家系列,通过一个故事了解一本书,通过一本书认识一个作者,通过一个作者了解一类书籍,通过一类书籍了解一个世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

三、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能够使得其知识面不断拓展,个人认知得到不断的发展,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有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于越;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