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求败十篇

时间:2023-03-28 06:22:22

孤独求败篇1

——题记

寒阳漠漠,冷月凄凄,她苦苦追寻的爱情,在茫茫戈壁上终于陷入了宿命。那些瑰丽缱绻虚幻成镜花水月的华美,恍如豆蔻年华里了无痕迹的一场春梦,结束了,也斩断了续缘的可能。除了记忆和伤心,她带不走东邪一缕温存眼光或者他一个慰籍的笑容,带不走万里长风或者一颗沙砾。

曾经沧海难为水,她深爱着的男人,对她绝情如斯,连一句承诺也仅仅是酒后戏言,他明知道她漂泊江湖只因为他在江湖,他明知道她为了得到他的一些可以放弃一切,他明知道青衫宝剑、狂狷落拓中藏着明眸皓齿、秀唇云鬓┄┄是缘于一时的怦然心动,还是因为沉积以久的感动与歉然?或者他以为她醉了才说了几句不愿她听清记住的话?他粗砺又温暖的手轻轻捧起她印满了相思泪痕的脸,说如果她有个妹妹,他一定会娶其为妻。也许他是真的醉了,所以醒来后把一切忘得彻底,他甚至忘了有个绮年玉貌的女子,用全部青春与情愫装点,痴痴等在一棵老树下,清风摇曳她写满心事的裙裾,花香浸染她缎子般光华的秀发,在羞涩、焦灼、惶恐、快乐的等待中,徘徊又徘徊,望穿秋水。等到泣血斜阳收回最后一抹霞光,等到林畔归鸦携妻拥子酣然入梦,她必须面对一个比溘然逝去更冰冷的事实:他的世界里,爱海旷阔,情涛汹涌,却没有一滴水可以珍藏她的眼泪,没有前世也许不了来生。他为了深爱的女人,穿越沙漠,尝试危险,那个女人也许根本不知道他的痴与痛,为了一段没有开始又无法结束的暗恋,他宁愿选择背叛和辜负!

站在树下,伫立风中,她仰天长嘶,凄绝悲恸。她的心,她的梦,她的柔情,她放不下舍不掉忘不了的诸种,被爱分割,让痛撕扯,为恨破裂,当她失去是才恍然自己竟从未拥有过。她没有泪水,眼前掠过的是长剑挽出的串串冷光,是划破肌肤喷溅的丝丝血线,她知道为了得到应该放弃什么牺牲什么,没有人告诉她,如果得不到是应该怎么做。如果有人知道答案,人世间就没有痴男怨女,没有恩冤情仇,不再吟咏“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再慨叹“天长地久有是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拒绝她的黄药师不知道,看穿她的欧阳峰不知道,望不见过去和明天的剑客也不知道,每一个被爱伤到灵魂的人都在寻找答案,每个人的心中都死死抓着眷恋不肯放手。她没有什么不同,她是女人,投入得更义无返顾,抓得更紧。

往事不堪回首,幻想中的明天和美好永远遥不可及,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长剑凝霜雪,她杀得了他,却杀不死心中顽强生长着的爱。无数个烛影摇红的残夜,她试图用仇恨的火焰将爱和往事一齐烧掉,可是当飘零细密的雨丝潮湿了伤痛的回忆,星星点点的爱又在死灰中破土萌芽,疯狂抽叶,仿佛一喘息就会枯萎。她不愿意相信,沉埋在心头的爱,是乐游原上的青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于是,绝望的她开始骗自己,她说有人追杀她,因为她是黄药师最爱的女人。在她柔不可触的内心深处,宁可为了成为他的最爱而把生命支付,也不想成为他的陌路而称霸江湖。也许他和她在一起,只不过为了在她眼眸中寻找某一个人的影子,或者将那个人忘记,当他明白自己一切努力终是徒劳是,就毅然决然地离她而去。她追得上他的人,追不到他的心。

厌倦了自我放逐,向隅而泣,她开始骗自己,她是他今生最爱的女人。她自己清楚,她根本不是他的女人。她与他风雨漂泊,狂歌纵酒,但她与他之间连匆匆一吻都没留下。她是女人,却不是他的女人,也成不了他的女人。她心灰意冷,再也不可能成为任何人的女人。她是她自己的,今生今世,她只属于她自己了。画舫雨巷,来来回回的都是他人俪影,她忍受着寂寞的煎熬,让情爱左右摆布。越来越骗不了自己的时候,她开始骗别人。她骗别人,只是为了让别人骗自己相信那些自欺的话,然后在别人的流言中聊以慰籍。

说不清是慕容嫣变成慕容燕,还是慕容燕变成慕容嫣,无论两个或更多的角色,都不过证明她的人生永远难再完整,而残缺的那部分内容,是慕容嫣、慕容燕都无法填充的,是想忘却忘到刻骨铭心的痛。她恨黄药师,自古多情空余恨,好梦由来总易醒。她恨他不劳而获地俘虏了她的心,又轻而易举的打碎了她的梦。他满怀痴情地践踏她的痴情,而她却不能无动于衷的对抗他的无动于衷。他毁掉她如诗的少女情怀,葬送她无邪的纯真年代,他逼她一步步走向绝望、哀戚、脆弱。她恨不得杀死他以雪心头之怨。这时候,她是慕容燕。她仅存的一点理智,虚拟出一个保护她珍惜她的哥哥。因为在太冰冷、落寞的现实中,没有人打算拥她入怀柔声劝慰。可是她割不断对他的爱,她早已甘心情愿做了自缚的蚕,被抛到油中烹成酒肴,破茧成蝶只是前生美梦。在失去的痛苦里,她仍旧拒绝清醒,活在记忆碎片里,被点滴过往温暖感动,忘记不想接受的些许,重组一次只羡鸳鸯不慕仙的爱恋,设计一个红颜未老香先殒,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哀艳结局,让自己在他一生的追思与怀念中永远的活下去,她觉得不算奢求。所有为爱奉献牺牲的女人都觉得不是奢求。这个时候,她是慕容嫣。她憎恨自己的理智与清醒,怕有一天彻底明白后,孤茕只影,连梦境都变得冷清清。清醒的代价让她望而却步,她怕自己把自己从虚幻中拉回来,把自己从黄药师身边夺走。她要杀死清醒时的自己,连迷乱的自己一起杀死。

同是天涯沦落人,西毒看穿了她。他心中涌起怆然和微痛。曾几何时,那个现在他叫大嫂的女子也这样一往情深的爱着他。可是柔肠百结织就的情网,还是挽留不住他羽翼丰满的心。等他成就了事业,闯出了名号,也再回不到当年。深爱他的女子拒绝和他走,就象他当年拒绝留下。他叫大嫂的那个女人宁可坐在窗前,朝朝暮暮凝望同一个方向,直到红颜成泥,青丝作雪。

西毒看穿了她但不拆穿她,因为缘于同一种伤痛,他极力配合她演戏。他们诠释得那么认真,可是又都清楚这是假的,所以当她抚摩他的时候,彼此思念的都是另一个人。当她问他最爱的女人是谁时,他轻松的回答:是你。问的人不信,答的人更不信。一问一答间,不过是彼此安慰。错以为是的游戏,一两次就毫无意趣了,她还是选择了离开。

她走了,狠心将慕容燕、慕容嫣都埋在岁月深处。活成另一个人,一切从头开始。

白衣一袭,欺霜压雪。站在水边,对着自己的影子练剑。剑剑诛心,声声惊魂,她问自己:你是谁?她回答:独孤求败!她问自己:你既名求败,那么你胜过谁?赢得了什么?她无言以对,惟有仰天长嘶。变了样子,变了名字,可是凄厉的长嘶依然有当年树下悲吟的余音和血痕。说穿了,她不过妄想退出自己的生命角色,去扮演另一个陌生人。

然而,从前的台词,字句分明的刻在脑海里,她不死就没办法抹去。她还是失败了,败给了自己,却赢不回别人。

惊世骇俗的独孤九剑有什么用?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华有什么用?心中解不开的还是那个结,梦里忘不了的还是那个人,今生赴不了的还是那个约。抽刀断水水更流,激击起冲天水柱,最终依然还原成平静的湖水。持剑曼舞,在水之湄,看着自己慢慢地老去,慢慢地输掉青春,慢慢地凋零枯萎,看着自己的爱恨送走那么多春夏后,又回到思念的原点。天地、江湖,仿佛留给她的路,只剩下两个字,崩溃。

为什么,不让她听见西毒的那几句心语?其实慕容燕和慕容嫣不过是一个人的两种身份,在这两种身份的后面,躲藏着一个受伤的灵魂。如果她听到了,也许不会把时光消磨在表象的掩饰和改变,而是小心翼翼的抚平灵魂的伤口,在自由、重生中喘一口气。或许疤痂剥落后,伤处光洁如故。无论她是谁,至少脸上还会涌出浅浅的笑意,眼眸中还会溢起款款柔情。

结局否定了也许,失意的虽不止是她自己,但在她的故事里,却只剩下自己。那个沙漠里就结束了的故事,却要在她悄然辞世是才能画上最后一个句点。

思念,剪不断,理还乱,周而复始。某个落红飞过秋千去的春夜,她唤着他的名字哭醒。残月如刀,星光似剑,擦干眼泪还得靠自己的一双手。她忽然想起谁说过的:要想埋葬一段爱情,只能用另一段爱情。她没有去尝试,如果另一段爱情也必须埋葬时,她该用什么样的勇气在继续?

孤独求败篇2

《大鼠》的故事也是异曲同工。一个地方闹老鼠,老鼠大到欺负所有猫的程度。后来找到一只白猫,毛如雪。老鼠一看大怒,狂奔而至,猫跳到凳子上,老鼠也上来,猫跳下去老鼠也下去,如此往复百来次。旁边看热闹的都觉得这猫也就那么回事,只躲不攻。接下来,老鼠跳得越来越慢,开始蹲地上喘起来,说时迟那时快,白猫一个箭步抢上,一把按住,老鼠束手就擒。

这两个故事不像小狐狸的故事那么好看,但是形象的传神让人历历在目。

生活里见到过无数的老狼和大鼠。

永远处于战斗的状态,经常营造剑拔弩张的氛围,一旦真的出现不同意见,那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调门提高,身体前倾,眉头锁住,一副不出手则已出手必定伤人的架势。那谁跟你较劲啊?开门、闪人、替你把门关上3个动作行云流水,剩下一个孤独的胜利者,孤独,但是胜利了。

蒲公的点评,“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戏耳”;

“匹夫按剑,何异于鼠?”。准确至极。

办公室里的战斗者,在成为独孤求败后,随即发觉,事情并没有按照自己规划的胜利方向稳步前进,还纳闷呢,完全不知道大家闪人是不跟你一般见识,大喊大叫会乱了自己早上精心设计的出门形象,会花了辛辛苦苦化的妆。

一旦独孤求败是个领导,就麻烦了。

因为他们不但是一场战斗的胜利者,还在影响着接下来的发生,并将一直胜利下去,而且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在他们的内心世界,还在与一切敢于质疑的坏分子进行着殊死较量,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老狼和大鼠们的内心不断强大起来。

孤独求败篇3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够打败我的对手。为此,我都嵩山寻访过隐姓埋名的高僧,到华山拜访过封剑已久的剑客,到东海无名岛上挑战过番邦名士……可他们要不已经西归,剩下的均未能在我的剑下走过一百招。所以到现在,我再也不用剑了。但我知道,我比以前更强,所以还是没人能胜过我。我突然感觉自己已成为天下第一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苦命人!

年轻时候,我也曾被很多人打败过,做为一个习武之人,失败的打击不难承受,但不败的荣耀却很难承受!看着自己一次又一次打败了昔日曾战胜过我的人,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已经越来越没有意义。无数次的战斗之后,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凄凉。

我为自己取名独孤求败,我为自己穿上乞丐的服装,我把自己弄的很落魄,任由双脚承载着我的身躯慢慢爬行。有时候也会遇上强盗,我知道他们决不会从我手下走过一招,就算我不还手,他们也决不会把我弄死。所以甘心让他们打,只是觉得这样很刺激,然后告诉他们,你们曾打过独孤求败。

终于为自己找了一个安身之所,这里显得很荒凉,因为是个山谷,周围没有人家。有很多野果子可以吃。当然,如果我愿意的话,还可以吃到熊掌。晚上睡觉是在一块巨石上,石头又冷又硬,所以我的睡眠质量一直很不如意。而且近来我发现每次醒来的时候,山洞里都会多一些东西,有熊掌还有一些蛇的皮,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来到这的,最合理的解释是有人在我睡着的时候迷倒我,然后送进来的。因为我每日的精力都很差,显然是没有达到睡觉的效果。但那个迷倒我的人武功一定深不可测,否则不可能完全不被我察觉到。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我是得了失魂症(即如今医学中讲的梦游)。所以曾多次整晚不睡,等待着那个人的出现。

我所期待的高人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有一天,我在夜里遇见了一个人,他的身材和我差不多,但相貌看不清。我们一言不和,便打了起来。我惊奇的发现,他所使的武功和我完全相同,而且招式也一模一样,要知道这些武功都是我自创的,从来没传过别人!一向不知道害怕为何物的我突然觉得一阵莫名其妙的恐惧,我抓起一根树枝当作剑向他刺去,哪知他也拿了一根同样的东西向我刺来……我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孤独求败篇4

最大最强最先进

目前,美国10艘核动力航母全为尼米兹级,福特级为新一代航母。“福特”号作为福特级航母的第一艘,是目前最新,也是最先进的航母。一眼望去,你会觉得“福特”号与尼米兹级长得挺像的。其舰体宽40.8米,飞行甲板长332.8米、宽78米,满载排水量10万吨,都与尼米兹级不相上下。

之前的尼米兹级航母在海上的作战能力,其余国家已经是望其项背,对于此次的“福特”号,国防大学教授房兵更是用“独孤求败”来形容,称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大最强最先进”的航母。其最先进之处有两方面:一是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二是电子弹射,两者均为革命性的变化。

亮点一:雷达反射面积降低,隐身性增强。

“福特”号是继尼米兹级之后,美国海军“未来型航空母舰”的首舰。“福特”号航母排水量达10万吨,于2008年9月开工建造,费用预计约110亿美元。“福特”号设计采用了诸多高新技术,将成为本世纪美军海上打击的中坚力量。

尽管福特级航母沿用尼米兹级的船形,但却使用了大量新技术新设计:重新设计飞行甲板,加大甲板使用面积;改进岛式上层建筑,充分考虑视野、湍流、指挥、飞行控制、各种雷达和通信要求;强调隐身性,突出部位使用有关材料,降低雷达反射面积。

亮点二:电磁弹射系统。

用电磁弹射器取代蒸汽弹射器,是“福特”号的一大亮点。

电磁弹射系统反应快捷,准备时间只需十几分钟,利用效率上要比蒸汽弹射高出10倍。专家介绍,采用电磁弹射系统,舰载机的日出动量由原来的120架次增加到160架次。

不仅如此,新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90名舰员即可操作,而传统的蒸汽弹射系统则需要120余名舰员。飞行员则更是最大受益者,新型的电磁弹射器可以让飞行员平稳升空,避免了蒸汽弹射器的颠簸之苦。

亮点三:可搭载75架最新战机。

“福特”号装备的主要舰载机是F-35C数量达75架。F-35C战机能够以超音速巡航,最大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可对各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此外,“福特”号还将首次装备大量无人作战飞机(X-47B等),这些无人机可执行精确打击、海上监视、空中早期预警、战场评估以及支援反潜和救援等任务。

据美国海军评估,一艘搭载75架舰载机的尼米兹级航母,在3天的作战时间内,每天打击的目标数是248个。而搭载同等数量舰载机的“福特”号航母,其打击的目标数将达2000个以上。

亮点4:新概念武器。

美国海军选择了舰载新概念武器作为航空母舰未来防御作战的“杀手锏”。已初步确定安装在“福特”号航母上的新概念武器包括: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等。不久前,美军曾对电磁轨道炮进行了发射试验,炮弹射程最远可达300公里,超过了航母所装备的舰空导弹的射程,新研制的舰载激光防御系统,可快速拦截来袭导弹。武器级战术激光器也取得重大进展,研制出世界上首台可用于实战的“火力打击”固体激光器,每个模块能提供15千瓦的激光能量,通过多个模块组合可提供更高的能量。

亮点5:舒适的工作环境。

该舰的拦阻系统、升降机、烹饪、热水供应、洗衣、暖气等,都靠电力驱动,并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所有机房都设有冷气空调的舰艇。以前战舰机舱、锅炉房里那些汗流浃背的水兵,恐怕做梦都想象不到这么舒适的工作环境。

领先中国航母两代

上文提过“福特”号航母比“尼米兹”级航母先进,而后者又比其他国家的航母先进,这样一来,前者已经与他国航母拉开两个档次。

以中国的辽宁号为例。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中国海军001型航空母舰的首舰,是在前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第二艘,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果拿前苏联的体制来看的话,辽宁舰的核动力应该算是第三代,但是前苏联的第三代在美国的航母序列里应该算是第一代,从辽宁舰到“福特”号中间还隔着“企业”号和尼米兹级。

以上为理论上的差距,下面的一组数据将更为直观地展示“福特”号和辽宁舰之间的差距:从排水量来看,“福特”号约为10万吨,辽宁舰约为5.5万吨;从大小来看,“福特”号舰长337米,宽78米,辽宁舰长304.5米,舷宽75米;从动力来看,“福特”号使用的是A1B反应堆,辽宁舰使用的仍是蒸汽动力;从载人数量看,“福特”号为4660人,辽宁舰仅为1000余人;从航速看,辽宁舰为30节,而“福特”号的速度则大于30节。且“福特”号还使用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

和“福特”号航母相比,我国航母确实存在差距,单就航母本身来说,中国海军是一个“后来者”,我们的第一艘航母现在还处在战斗力形成的过程当中,而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航母工业国和使用国,已经进入了很成熟的阶段,并且在不断地提升最新的航母技术门槛。

“福特”号的问世实际上标志着新一代航母的技术标准。不难看出,我国的航母和美国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可能是30年的差距,甚至更久。上升一个层面看,即我国的国防技术和美国同样存在巨大差距。航母技术上的差距,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国国防科技国防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总体差距。

也许很多军事爱好者和网友认为,近几年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网上经常看到例如新型战舰“下饺子”、新型战机也在不断进展等报道。然而我们依然处在一个“补课”、追赶的过程。

我国现阶段发展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全燃铁轮机推进、减震、降噪、保持舰体平台高度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美军30年前,甚至40年前就遇到并解决的问题。

今天,美国的中型水面舰艇突出的技术特点已经转移到了高速水面舰,比如濒海战斗舰,已经转移到了喷水推进、全电推进,这和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依然形成了差距。不仅是海军战舰存在这样问题,飞机也是这样。我们的四代机已经问世,首飞正在迅速的研制中,而美国的同代战机已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问世。对比所有武器装备的技术领域,不得不承认我们与美国存在30年以上的差距。

数字化成最大软肋

“福特”号被称为第一座数字化的航母,它使用的是电脑显示器和掌上电脑操作系统,从而使侦察、通讯、武器等等系统信息传输更加的快捷,作战也更加的快速,同时,其装备的舰载机也具备网络中心站能力。数字化是“福特”号的亮点之一,但是,专家分析,这种高智能化、数字化也可能成为福特号最大的软肋。

军事专家尹卓认为,“福特”号是一个高新技术集大成者,但是正因为高新技术扎堆上舰,一些隐含的问题就容易一起暴露。比如上文中提到过的电磁弹射器技术还没有真正经过实际使用的试验,对于它的实际作战能力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特别是它的可维修性还有可靠性还有待检验。

孤独求败篇5

1、东方姑娘为2013版《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由于该版东方不败为女性所以也被称为东方姑娘,东方不败,由台湾女星陈乔恩饰演。得益于陈乔恩的出色演出,使东方姑娘这个角色深入人心,并获封“爱情代言人”。

2、东方姑娘,师承独孤求败,武功天下第一。16岁那年,家乡遭强盗洗劫。逃难时,其父母嫌弃其为女子而抛弃她。她为保妹妹仪琳安全,孤身引开强盗,命悬一刻之际,被独孤求败所救。因要继承独孤求败衣钵遂女扮男装,后成为日月神教副教主,五岳剑派讨伐魔教时,趁任我行走火入魔夺回教主(继承独孤求败衣钵)之位。10年后为打探消息,潜入妓院扮花魁偶遇令狐冲开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之路。期间甚至为令狐冲换取易筋经而甘愿自囚于灵鹫寺中。然而最终却由于世俗的正邪偏见这段情在萌芽中就被斩断。坠崖后来到思过崖,经风清扬之点拨后明白爱一个人应该懂得以所爱之人的快乐而快乐。结局她一直深深的爱着令狐冲,为了成全令狐冲将自己的心换给了任盈盈,并告诉平一指不要说出真相,使他们终成眷属,东方姑娘带着对他们的祝福尸沉湖底。

(来源:文章屋网 )

孤独求败篇6

一个终生孤独的人,注定是一个习惯于自我反省的人,但自我反省倘若无法使其从孤独中振拔而出融入人群,就会陷入更深的孤独,如此往复,每一次自我反省,都意味着一次无例外的更深的陷落,那种心灵创伤是难以言说的。然而,这心灵的痛楚却也是孤独者最为极致而难得的快乐,他需要不断失败的自我反省,一如绿叶需要阳光,因为可以预期的失败对他而言其实是一种刻意的自我折磨,他在此之中获得了自我惩罚的,他因此渴望下一次自我反省的来临就如沙漠上的行者渴望绿洲,他看到自己心灵上的累累血斑,就如看到灿烂的阳光。然而,久居黑暗里的人其实是既憎恨又渴望阳光的,因为黑暗生活导致的生理与心理畸变使他早已经无法承受阳光。如此复杂隐秘畸变的心路历程是不足以为外人道的,偏偏孤独者在自我反省中早已经洞悉了自己心灵的癌变人格的扭曲,这是远超过自我反省失败的更刻骨的灵魂创痛,这也是再多的自我折磨都无法纾解的清醒的苦狱,好在他是一个以文字为业的人,他还能通过曲折暗喻的文字来坦白自身的黑暗与阴郁,借此喘一口气,活在这无望的人间。

我想,《囚绿记》就是陆蠡的这一口气,他以此坦露自己的骨血,纾解那无法承受的痛苦,获取生存下去的微薄能量。

陆蠡确实是坦白的,他把囚绿的背景安排在漂泊天涯的天幕之下,即是自况其孤独一生寂寥一生的生命状态;明显偏于潮湿阴暗狭小破败的空间,正是其阴郁内心的真实写照。然而,绿却出现在了这阴霾重重的心空,这是一种他终生渴求却无缘拥有的生命状态,这就好像他另一个与生俱来却久被压制的渴望明丽清朗而弱不禁风的自我一旦获得了一定的发育机缘,便如饥似渴地生长一般。

孤独求败篇7

看完以后,最令我触动的是,害羞、腼腆的曾同学站在讲台上向十年未曾见过面的老同学诉说自己以往的经历遭遇,无疑她是勇敢的,也是痛苦的。对于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就算是最亲密的人,也不愿过多提及,至少,以前的我是这样。高中时期那会儿的事,我很少向别人提起,因为我不太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孤独,还记得,那时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不得不离开重庆,只身一人去湖北读书,第一次离家那么远,在当时只有15岁的我来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我却一路走过来了。

在放国庆、五一长假的时候,宿舍的同学都回家了,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寝室,因为离家远,不方便回去,就只能一个人在宿舍待七天,看着宿舍里11张空空的床,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因为害怕,把宿舍的灯开着,却用被子狠狠的捂住自己,只为寻求一点安全感,第一年高中,我就这样挺过来了。后来我妈不放心我,就让我在外面租一间房,那时我就自己一个人去学校附近的公告栏上面寻找租房消息,最后我找到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那时候,一学期八百块钱,跟老板交完钱,就开始搬东西,我的那间房在八楼,我就一个人完成了整个"搬家"过程,来来回回大概有十几趟吧,因为一个人,干完了所以的事情,没有跟父母说实话,骗他们我是叫同学一起跟我搬的东西,无疑当时的我,心里是苦涩的,自己一个人过完了三年高中生活,太多的孤独藏在心里,不愿将它诉说出来。

可现在的我认为:孤独跟人数无关,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罢,得不到心灵上的慰藉,才是最深沉的孤独。书中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一句话是,一个人越久,就越怕一群人的热闹,没错,就是这样,当自己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其他人就是多余的,既然自己融不到一群人之中,何必要去凑热闹,如今,孤独在我看来,不是一个人吃饭,逛街,看电影,而是一群人在一起有说有笑,你却发现你根本插不上嘴,他们的世界从来都没有你的位置,你只能在一旁远远的观看,还配合他们扯动着嘴角,最后,你会讨厌这样的自己,慢慢的,你爱上了一个人生活的状态,明白了,一个人也可以狂欢,直到天亮。

平时闲的时候就会看看一些青春励志的书籍,目前正在看的一本书,是翩翩的《永远热泪盈眶》,这本书看来很触动内心,一个个小故事,温暖我们每一个人,或许你有踩在刀刃上的勇气,但不要把你那颗本该柔软的心层层包裹。

读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之后,发现它能很真实的触动到我的内心,不用说太多,只是某一个词,某一句话就能触动我,我想其他和我一样观看了预览版后的同学都是这样吧!毕竟我们都是一样正经历着孤独,被孤独打败,到最后却也觉得光荣。谢谢刘同,用文字温暖了我们。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600字(二)

也许你现在仍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乘地铁,然而你却能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乘地铁。很多人离开另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些平凡朴实的字眼串成一句话令人心生悲凉,感觉好孤寂。而这些孤寂的话是由一位拥有光环荣耀拥有无限前景的成功人士写下的,他叫刘同,今年33岁。光线传媒资讯事业部副总裁,也是中国新生代作家,多部青春畅销的作者。我很疑惑,拥有如此大成就的他,怎会孤独有经历过怎样的孤独。

我是个内向的人,对"孤独""寂寥"这些悲凉的字眼比较敏感。或许这些字眼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渲染一种悲的气氛,而在我眼里,它是一种美,一种凄美。当我阅读每一个孤独背后的故事,曾经那些痛的过往像电影一般不停在脑海里倒带,而映入眼帘的那些作者的评语和对每一种孤独的定义却在告慰我安抚我被揭开的伤疤。人生中,我们似乎每一个阶段都要拥抱孤独,高考结束后的失落、初入大学的陌生、对看不清的未来迷茫、对梦想的不断肯定与否定······秋微说:孤独是人生最大的秘密。关于孤独,我们只要记住两件事:孤独没有不好,不接受孤独才不好。大概是因为我学文需要对课本字词咬文嚼字,渐渐地我喜欢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述他独享夜晚的那一句:独处的妙处。是啊,独处的时光有时真的很妙。我不爱说话喜欢默默地看着听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不是真的喜欢孤独,而是不知该如何融入。自小搬来城镇上读最好的小学初中,靠自己的努力上了最好的高中,虽然条件比乡村的同龄人好一些,可我不喜欢城市中灯红酒绿,到处喧闹霓虹灯闪烁灰尘满天飞,没有一个能安静欣赏夜空的地方。喜欢放假回老家陪奶奶,喜欢不顾奶奶反对在周围的小山堆乱闯乱走,更喜欢冒着风险去禁区,因为我知道不管怎样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静静地一个人坐在屋顶,听着轻音乐抬头仰望星星点点的夜空,想想自己的现状,思考自己的梦,憧憬我的未来。这独处的孤独感不是悲伤而是沉淀自己喧闹的心的平静,这孤独没有不好。作者讲述了他从惧怕孤独到忍受孤独再到享受孤独这么一个过程的感受,而他事业上的成功正是耐受住孤独带给他的一切。用卢思浩的话来评价他的孤独,那就是只有从害怕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奔波,到习惯一个人面对各种波折,才能明白孤独到底是什么,它是你的一部分,它是天使也是魔鬼,它能让你变得更好,也能让你万劫不复。你只有面对它,孤独到最后都是一种极其真实的存在感。

孤独求败篇8

【论文摘要】 鲁迅著名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其中多数篇目都集中表现出了孤独的觉醒者的反抗、斗争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其最终的结局无不围绕“理想”与“孤独”的共生关系而阐释,两者在小说中是通过“理想”的两种状态来展开的,即“理想”在“孤独”中萌芽着曙光,及“理想”在“孤独”中幻灭。在众多的论文集中关于“理想”和“孤独”者的抗争都是分别论述,而没有清楚阐明两者实则为一种共生关系,互为前提而存在的。本文将另辟蹊径,就两者共生性来剖析鲁迅小说里人物“理想”的存在状况,这将使小说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呐喊》和《彷徨》的研究在整个鲁迅研究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都是最有成绩的研究领域。从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发表了吴虞的《吃人与礼教》一文以来,在迄今为止的半个世纪里,中外鲁迅研究者和其他各界人士发表了难以数计的文章,出版了大量的论著,对《呐喊》和《彷徨》以及其中诸篇小说做了很多侧面的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但如何在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与作品的客观社会效果、在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内在有机联系中对《呐喊》和《彷徨》的独立特征做一以贯之的有系统、有整体感的同意把握,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完满解决的课题。就当代的研究鲁迅小说的众多文集中都是从思想、内容方面下笔,关注的皆为孤独者、觉醒者的抗争,比如朱寿同的《孤独的旗帜》,丁小萍《中国现代小说名著鉴赏》中单一的分析了《伤逝》里觉醒者的悲剧命运的原因,王瑶《鲁迅作品论文集》选取西部小说集里农民和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生活、生存状态,特别是思想精神状态的转变,都充满了理想主义,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阻碍而酿成悲剧。但这些论文都有一定的局限,没有指明理想与孤独有必然的联系。而本文将弥补这一缺陷,从思想、内容方面来分析“孤独”与“理想”的关系。理想是人对某事的心理期待,是人类心理欲望的集中体现。而孤独纯属人的外在存在状态。两者所指范畴不同,但是根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这个哲学理论来讲,“理想”与“孤独”两个大相径庭的词却又有本质的联系,任何“理想”都受其依附的个体的生存状态的影响,个人的生存状态、客观社会环境及客观自然环境共同作用于理想,决定了理想的发展方向。其中,“孤独”的生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观条件导致的,因此,“理想”最终归就于“孤独”所依附的个体与现实的关系。

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人类总要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如果理想脱离了现实,甚至和现实格格不入,那人将怀着一种空虚感来面对现实,从而产生孤独、空虚、寂寞,理想也会在这种状态中渐行渐远。理想除了在孤独中幻灭,还可能在彷徨中重生。因为理想属于一种精神安抚,即使现实的条件不可能让这些合理的东西存在,但孤独者、觉醒者可以把理想、希望寄托在现实生活中富有希望的人和事物上,如青年、孩子、梦。在鲁迅作品中它们被看着希望的载体,于是在孤独中也有希望的曙光的出现。综上所述,理想将以两种存在状态在鲁迅小说中呈现:一是理想在孤独中萌芽着曙光,二是理想在孤独中幻灭。

一、孤独中萌芽着理想的曙光

“理想”这个词在鲁迅作品中谈得很多,他说“人必有所冯依,非信无以立 ”,[1]给理想的主体下了很大的范围,所有的人都应有理想,但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矛盾冲突当中。人往往会屈服于现实,陷入孤独,正如鲁迅所说“人能有高远美妙的理想,而人间也不能有副其万一的现实和经历相伴,那冲突便目见其了然,所以勇于思索的人们,便难免有变化,有苦闷,有彷徨。”[2]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鲁迅小说集《呐喊》和《彷徨》里的诸如夏渝、吕纬甫、魏连多、子君、涓生等之类的孤独的形象,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理想,而是有了远大的、超越了现实的希望,却没有成熟的现实条件的支撑。《呐喊》中的“孤独者”不是怀恋过去,而是希望将来,如同鲁迅在《莽原》出版《预告》中所宣告的:“忠于现世,望彼将来。”他们虽然都是处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知识分子,有孤独、彷徨,但更多的是乐观的态度,觉醒者们在孤立无援中把希望寄托在梦里,托付给青年一代或孩子身上,于是这种孤独不会让读者产生失望,也不会给小说人物带来悲剧色彩,相反,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未来希望的曙光。

梦成了孤独者对希望的寄托。钱理群在《心灵的探寻》里对鲁迅的梦和创作作了论述,他认为鲁迅的散文集《呐喊》、《彷徨》都是鲁迅的“梦”的幻化,因为鲁迅说过:“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3] 其心中的“离奇和芜杂”的内心幻化出来的“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是《野草》,而内心的荒芜外化成人物,那便是通过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来完成的。如《明天》就为一个精彩的例证,宝儿的死,让守寡的单四嫂失魂落魄,她唯一的希望成了幻影,于是作者用了“曲笔”让单四嫂用梦来完成幻影的成真,即在梦中见到儿子,结局如何,作品中却无从知晓。但是我们可以从小说情节中推断出,梦终将成为可能,因为单四嫂周围的人如蓝皮阿王、王九妈等,于宝儿之死不但没有安慰,反而为了混饭吃,即使粗笨的单四嫂也意味到了没有亲情、爱情甚至邻里之情的屋子里“忽然太静了”。于是,她只有求助于“梦”来慰藉她那孤独的灵魂。另外,作者取篇名为“明天”,就带有乐观的态度和充满了希望的理想,单四嫂的明天就是和儿子在梦里相见。小说通过在冷淡的人际关系中,希望是有可能的,是有方向的,那便是梦,虽然有它的不合理性,但至少可以激励读者的斗志,梦是有可能的。除了梦成为理想的载体外,青年、孩子也是希望的象征。

青年、孩子也是鲁迅小说中理想的象征。青年、孩子都是被认为是最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鲁迅多次谈到他的写作要对得起青年一代,不要让他们看到这个无望的社会的而失去信心。可见,他对青年一代是充满希望的。孩子也一样。“在’孩子’身上看未来,在’孩子’身上看希望,是《呐喊》、《彷徨》内蕴的一条重要思想脉络。”[4] 狂人在《狂人日记》里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喊,是因为在他看来,社会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都有吃人的履历,也免不了吃过别人,或者即将被别人吃,只有孩子,正在接受教育的他们,教导他们不要“吃人”,也 不将被人吃。中国才有希望,社会才有希望,人类才有希望。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麻木的人民只想在“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里安稳的生活,宁愿别人吃接着也将吃下一代,而下一代--孩子,只有把他们把吃人的链条上解救出来,才能解救人性。狂人看到了孩子是有希望的,不忍心新的生命在恶毒的社会里遭遇不幸。因此,呐喊声是如此强烈。另外,《故乡》里可爱、活泼的水生、宏儿也是希望、理想的代表,他们之间纯真、深厚的友谊是小说中“我”这个叙述者的理想。只有对现实“昏沉的夜”的不满才会有理想、希望。封建深严的等级制度抹杀的“我”与润土童年伙伴之间纯真的友谊,在强大封建势力下,不得不以“老爷”来取代同伴,富贵贫贱在人们眼里如此清晰,自我定位也如此恰当!将来的理想,将来的路,有了孩子们的实行,走的人多了,也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现实冷漠的人际关系被等级制度凝固了,希望在宏儿、水生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社会而改变。叙述者“我”已经认识到“无望”在他们这一代的痕迹,有意识,有信念,但无能为力,只有展转流离,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青年和孩子身上,因为在他自己的孤立、孤独无援中看清了下一代的希望。“孤独”中终于有了“希望”的曙光。希望、理想在小说中就是以这种状态存在的,传递给青年,托付给梦,于是孤独者也有了乐观向上的精神,读者也有了更大的信念。

鲁迅在《呐喊》里表现出更多的乐观态度,以至于在孤独状态下仍然有理想和希望之光在闪烁。相反,在《彷徨》里却表现为消极情绪,希望、理想终究在孤独、彷徨中破灭。

二、理想在孤独中幻灭

鲁迅为《彷徨》题序为“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河戢独彷徨。”作者袭击对现实也失去了希望,作为文人只有扛起文人的“武器”到处彷徨,寂寞、虚空始终纠缠着他,辛亥革命失败,统治阶级没有发挥他们的作用调动广大的人民群众,致使广大的人民仍处于愚昧、蒙昧的状态,于是作者把他的愤怒诉诸与笔墨,警世人们,让世人看到农民、知识分子的伟大的理想是如何在无可奈何的社会里幻灭的。也许广大读者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这即是鲁迅先生作《彷徨》的根本目的。因此,以下将是他小说中“理想”在“孤独”中幻灭的原因分析,同时也影射出作者本人的希望的破灭。

众所周知,在《彷徨》小说集中“孤独者”、“觉醒者”形象是鲜明、突出的。我们可以说那些觉醒者就是孤独者,正如那《药》里的夏瑜,面对凶残的牢头阿义,劝阻到“大清的天下是我们的”,《狂人日记》里狂人“救救孩子”的呐喊,《伤逝》中追求爱情自由的子君、涓生,努力争取自由的子君深刻意识到“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的权力”。在这里要首先陈述的是为什么觉醒者是孤独的呢?由于中国这个密封得没有一扇窗户的铁屋子里,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沉睡并且他们也不愿苏醒过来,只要有像吕纬甫、魏连殳这样的人觉醒了,他们就必然和铁屋子、和绝大多数昏睡的同胞处于一种文化对峙中,没有周围人的理解和支持,只有他们在孤力地挣扎,他们就只能是孤独的,鲁迅也称他们为“勇敢的战士”。即便是勇士,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光辉的理想还是会幻化。其中,有几点是来自勇士们的命运和自身弱点。子君、涓生代表了辛亥革命前后普遍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有强烈的改革社会的意图,且按照自己意识而独行,子君离开家,亦然决定同涓生同居,藐视周围人的冷眼、讽刺。“盲目的爱情”让涓生慢慢意识到子君的强言欢笑。觉醒并且行动后仍然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生计的圈子,理想渐渐与生存发生冲突,最终只能以涓生选择“我不爱你”来暗中逼迫子君屈服父亲的要求,她的屈服意味着追求爱情自由的理想化为泡影。孤独的奋斗者最终难以推动思想的力量化为现实。《离婚》里具有强烈斗争抗争性的爱姑,是鲁迅小说中塑造最具反抗意识的女性,泼辣的爱姑为自己被“老畜生”、“小畜生”逼迫离婚的公道,寄希望于知书明理、讲公道话的七大人,封建势力强强连手以调解淹没的爱姑的斗志,洗涤得干干净净。单枪匹马、孤军之闯,必然会头破血流,人物是《彷徨》中众多孤独者、觉醒者的典型代表,但他们始终没有克服现实的困难,只有消沉至死去。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后即使有的改革热情也开始熄灭,吕纬甫为了破除迷信,拔神像胡子照做不误,由于多年生活辗转流离,辛苦恣睢,残酷现实渐渐消除了企图破除迷信的信念,生活没有目标,只有“敷敷衍衍,模模糊糊”地过日子,以致于母亲让他给三岁上死掉的弟弟迁葬他也做,这行为实则在遵循迷信规则,给阿顺送去两朵剪绒花。如此无意义的事情吕纬甫也在做,并且为了生存“飞了一个小圈子,又飞到原来的地方”教本来抵制的“子曰诗云”之类的封建东西。吕纬甫之所以消沉下去,没人理解、同情他的初衷,个人力量无法推翻封建力量、封建迷信。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失去了改革的动力、热情,并且坚持自己信念将会连自己生存也无法保证,只有表面上遵守封建规则,心里默默地坚持,观念与行为不一致,不协调的痛苦慢慢侵蚀着吕纬甫的心灵。最后,也只有在“模模糊糊”中葬送这些觉醒者的理想。

《孤独者》顾名思义,孤独者魏连殳不仅消沉,而且非常忧郁、冷漠,他看不惯庸俗的一般的人,不愿同流合污,然而生活在“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社会里,只有独创“独头茧”来麻痹自己。他哪知道,人是自然的,为了生存可以独立发展,同时人也是社会的,为了生活不得不与社会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魏连 殳终日读那些陈旧的书来保持自己的孤傲和清高,社会中的庸俗、圆滑、世故纷至沓来,流言蜚语威胁着他,最后的失业,走投无路,做了军阀杜师长的顾问。魏连殳的行为看似背叛了自己的初衷,实则是用自己反叛的行为来维护正确的信念。他曾说“我自己偏要为不愿意我活下去的人们而活下去···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了--然而我胜利了。”[5]在与他相异的世人眼里,他是失败的。终于同流合污了,身陷于他所不愿的社会大染缸里。而他自己始终如一坚持他是胜利的,始终如渝地维持高尚的信念。我们跳出魏连殳的立场,站在社会现实的观点上分析,魏连殳的孤芳自赏是他“自慰”的心理,他的屈服、消沉是作者极力否定的。屈服是辛亥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体面的出路,走投无路情况下只有屈服、投降,并把此行为看着是胜利,看似胜利,实则失败。因为“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有很大的伤痕,在周围一片胜利声中,独自咀嚼着失败的悲哀,最后终于孤独地死去了。”[6]总之,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群像的共同奋斗历程都是“飞了一个圈子”:理想--奋斗--挣扎--屈服。理想就是对现实的不满,而屈服是对现实的认同,归宿于现实,奋斗的过程是孤独、寂寞的,屈服意味着理想在孤独中幻灭。这样的思想脉络是《彷徨》里是一道摧不毁的防线。

三、结论

《呐喊》是1918-1922年间的小说,鲁迅先生用这里的作品来给革命力量助威,“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与前驱”[7]因而,理所当然是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让“理想”在“孤独”的状态中也有萌芽的可能,理想的这种存在状态具有积极的社会存在意义和社会效应,从文学角度讲,“曲笔”的应用也是合理的。而《彷徨》写于1924-1925年间,这是新文化内部发生分化的时期,作者用冷静的笔调的剖析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弱点,在失败的辛亥革命后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因此为了达到世人的“自醒”的目的,理想在孤独状态中幻灭的原因将一一呈现于作品中。综上所述,清晰地认识到以上理想的两种存在状态,将有利于读者把鲁迅小说不同时期的思想倾向,也有助于拓宽鲁迅小说思想方面的研究。

注释:

[1] 鲁迅.鲁迅全集[M]. 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第27页.

[2] 鲁迅.鲁迅全集[M].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第356页.

[3] 鲁迅.朝花夕拾.小引.鲁迅全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第229页.

[4] 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第93页.

[5] 鲁迅.鲁迅小说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4.第231页.

孤独求败篇9

一、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

圣地亚哥是一个很好的捕鱼者,可是他“倒了血霉”,独自在湾流中连续捕鱼84天,没逮上一条鱼。其他渔夫,都在嘲笑老人,把老人视为一个失败者。连他唯一的伙伴,小男孩马诺林也在父母的威逼下上了另外的船。面对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窘境,老人决心在第85天驶向远方去钓大鱼,这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人类要征服自身懦弱的表现,更是坚持不懈、永不服输的精神的体现。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第85天捉到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马林鱼,老人异常高兴。但这条鱼实在太大了,拖着小船向相反的方向游向未知的海域。面对茫茫大海,凶险随时都会发生。老人这时完全可以放弃,可是他选择了抗争,与之搏斗,他的干粮和水,早已是一空如洗,但老人凭借着这种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不顾连日的疲劳,在茫茫的大海之上与那条比他的小船还长的大马林鱼周旋了两天两夜,终于杀死了比他强壮的大马林鱼。老人把流血的鱼系在船尾,结果招来了鲨鱼群。这时候老人已经筋疲力尽,“弹尽粮绝”,面对着实力相差悬殊的较量以及持续的坏运气,怀着对强大敌人的畏惧,明知道要失败,但是他仍然不服输,不遗余力去抗争,这是一场明知失败却依旧不屈不挠的战斗。老人用尽一切个人手段来反击,拿起鱼叉、刀子、船桨、棍棒、舵把、帆杠等,拼尽全身的力气,与血腥贪吃的鲨鱼作殊死的搏斗。四五条硕大的鲨鱼一条一条地被打死,嗜血的鲨鱼群一次次进攻,越聚越多,而老人却越战越勇。老人不断地驱赶着鲨鱼,但鱼肉都被咬去了,大马林鱼早已成了一具空骨架。最后老人带着这具巨大无比的残骸回家了。在与命运、大海、大鱼及鲨鱼的不断较量中逐步突现出来的这些都生动而深刻地刻画和描写了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硬汉”魅力——勇敢、坚强、百折不挠、永不服输。他代表了那个“可以消灭但你不能战胜”的硬汉。这就是圣地亚哥的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

二、乐观、自信的“硬汉”形象

圣地亚哥一生虽然厄运重重,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垂头丧气,而是乐观自信。在面对其他捕鱼人的嘲笑、在连续84天以来捕鱼一无所获、在他唯一的伙伴小男孩不得不离开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消沉颓废,没有放弃追求,他保持这种自信与希望。 在第85天继续出海,他相信好运会到来,甚至去订了张末尾是85的。“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现在又像微风初起的时候那样的清新了。”在海上,他仍然关心喜欢的棒球比赛结果,甚至想有台收音机。而当他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所剩无几时,他也没有沮丧,而是给自己鼓劲:想点开心的事吧,丢了四十磅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无论是在无奈的生命环境下还是在激烈的生死存亡搏击中,圣地亚哥没有半点的气馁、消极,“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老人显示出的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乐观并不是对生活、对对手的盲目乐观,而是在一切重压下的优雅风度。他对待胜利与失败、苦与乐,有自己一套独到的生命哲学。圣地亚哥是位乐观自信的硬汉子。

三、悲壮的“硬汉”形象

孤独求败篇10

6点起床,赶8点的飞机,3个小时后落地,转大巴去火车站,再乘2个小时K字头快速列车,之后转乘一辆本地的“蹦蹦”,而后到达这座江南小城。

十年前,我第一次出差,便是从长沙到这里。近20 个小时的火车,外加4个小时的客车。由于很少出差,丝毫未觉得疲倦,半夜车厢里乘客的呼吸沉入海底,我仍坐在卧铺过道的折叠椅上看窗外,数着偶尔擦肩而过的列车,打量山间民居的点点灯光,发觉月光在农田水洼里的倒影比在哪儿都透亮。

我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来这座城市,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出差的机会,在那辆开往春天的列车上我许了一个愿望:希望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常常出差,做一个能看到除了湖南之外的世界的人。

想象中,每次我都能坐这样的夜行列车,一夜过去,眼前的世界便换了天地。这是一辆普快,沿途停靠的城市无数,在没有睡着的时间里,我会在每一个停靠站下车透一口气――那时我年轻力壮,其实根本不需要透什么气,我下车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未来跟同事们提起,我好歹能吹牛说我曾去过那个城市。这个想显得自己有见识的坏毛病至今还在,明明有直飞到达的航班我放着不选,偏偏要挑在某个国家转机的航班,目的也只有一个,权当自己去过那个地方。

也许能力不够,所以至今不能真正满足自己内心的愿望。

也许足够幼稚,所以至今仍会用这一招骗骗自己。

十年过去,现在的工作果然实现了当年自己在火车上许下的愿望――常常能出差,常常要出差,也常常突然忘记自己在哪座城市。就如所有狗血电视剧一样,我居然真的被委以重任被公司派出去谈判,间或去很多大学和同学们见面。读大学时,只能买绿皮火车硬座,换着同学的学生证买半价票。参加工作之后,工资略有盈余,可以选择买短途卧铺。后来可以不坐绿皮火车,改乘动车。再后来,动车改为高铁,高铁又变飞机,二等座换成了一等座,经济舱也换到了商务舱。但我再也不似当年那个会趴在车窗上彻夜看风景的少年。现在的我倒头就睡,落地才醒,即使变换了城市也少有惊喜。

有时,我会问自己:“还记得十年前那个期待见识这个世界的少年吗?”

有时,我也被反问:“你还认得出这是你十年后想成为的那个风尘仆仆的大叔吗?”

那时全世界都在沉睡,唯有我一人醒着。没有人对话,没有人应答,一笔一画的想法都在心上刻得生动形象。站在山岗上,用尽全力地呼喊,得到的不过是更大的回声而已。世界只剩我一人的孤独,莫过于此。

而现在的我,满面尘灰,为了看起来有朝气,发型也只能高高竖立。上午被老板骂,下午在部门辩论,晚上赶最晚的航班飞往另一个城市笑脸迎人。我丝毫没有疲倦,只是开始对新的世界漠不关心,我的心里从此只有人,没有景。我会突然问同事:“呃,我们这是在哪里?”同事说:“我们在人民西路。”我便很焦躁地说:“我是说哪个城市?”

“曾经以为:孤独是世界上只剩自己一个人。

现在认为:孤独是自己居然就能成一个世界。

我在给新同事培训的时候说:“也许在座80%的人和我一样,曾经,现在,以及未来都可能只是一个打工仔而已。我希望即使我们一辈子给人打工,也要打自己愿意打的工,做自己喜欢的事,拿自己应得的钱。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获取信任,有了信任,才能尽情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新同事们感同身受,开始如我一样去寻找自己的路。

然后有人对我说:“你现在多好啊,每天忙碌,有成就感,知道自己在干吗。而我呢?每一天过去,又是重复的新一天。人人都在选择新的生活,只有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我觉得好孤独。”

我把这句话记下来反复在心里默念:“现在的我,每天忙碌,似乎有成就感,知道自己每天要干什么。每天醒来,又是新的一天,又有新的挑战。很多人都在重复着生活,我却有很多的选择,可我为什么也觉得孤独?”

默念完这句话,我恍然大悟。那个在火车上许完愿的我,为了不孤独而一直忙碌,把自己当成陀螺。30岁之后,风景于我只是几道走马观花的残影,少有流连忘返的停留。

曾经我认为:孤独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现在我认为:孤独就是自己都忘记了与自己对话。

曾经我认为:孤独是世界上只剩自己一个人。现在我认为:孤独是自己居然就能成一个世界。

从惧怕孤独,忍受孤独,到享受孤独

对于孤独,每个人在每个年龄都会有自己无比清晰的看法。

十年前,我到这座江南小城出差最开心的记忆是公款消费了一顿极为丰盛的KFC,三个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点了20对鸡翅,狼吞虎咽,最后和一堆白骨拍了合影,脸都笑烂了,却不敢把照片拿出来与同事分享――很怕别人说我们滥用公款。

十年后,我一个人面对菜单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于是随意点了三个菜,吃不了多少,只是觉得要对自己好一点罢了。

孤独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名词,是多种情绪的化身,是一个人必须要面对的很多事。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之为迷茫。经过的那些孤独,我们称之为成长。

在车站,父母转身后留给你的孤独。

热恋中,另一半挂电话留给你的孤独。

一个人进屋,油然而生的孤独。

想起一个人,却失去了对方联系方式的孤独。

身在鼎沸人群中却不被正眼看待的孤独。

同行数十人却没有共同话题的孤独。

一群人成功自己失败的孤独。

一个人成功其他人失败的孤独

林林总总,密密麻麻的孤独攀上我们伸展的枝干、向阳的脸庞。

有些孤独感被我们挣脱,落入大地生根发芽。有些孤独感被风带走,千里传播,寻求共鸣。

从惧怕孤独,到忍受孤独,再到享受孤独,对于野蛮生长的我们而言,也许不过是一场电影的时间,一瓶啤酒的时间,一次失恋愈合的时间。你总会知道失败是难免,明白黑暗是常态。你不再为“选错公车路线,坐反开往目的地的地铁,被喜欢的人拒绝,常去的餐馆换了厨师,来不及看的影片已经下线,团购的优惠券早已过期”而郁闷,人生总会从“我就是傻缺!”慢慢变成“呵呵,我是一个傻缺。”然后变成“没事,我们都是傻缺:)”。与此同时,我们的父母也从“你绝对不能这样”慢慢变成“这样真的好吗”然后变成“你自己注意一点”。

是啊,云起时浓,云散便薄。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而你不再抗拒自己变了,只是会感叹,自己终于能平静接受这些变化了。你也不担心未来的自己会更糟糕,好或不好,不是外界的问题,而是适应的问题。你知道了你的适应力和愈合力总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