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十篇

时间:2023-04-02 00:14:37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篇1

《海贼王》即《航海王》,是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作画的少年漫画作品。

创作背景:创作海贼故事是尾田荣一郎长久以来的梦想,他小时候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没有漫画以海贼为主题。他认为男孩长到某个年纪后应该就会想要出海寻宝。尾田从小就很想看海贼的漫画,那个时候他对自己说,如果要自己画的话,那就一定会画海贼的故事,不管作品卖不卖得掉。

尾田荣一郎在初一时,第一次画了海贼漫画,然而尾田对孩子冒险所抱的想象太丰富,一本笔记本画不完,于是他决定要在《少年JUMP》上连载海贼漫画。

(来源:文章屋网 )

创作背景篇2

(一)?p视党建工作,对党建工作认识不足

在当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时代,很多高校只盲目追求教学与招生而忽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经过对数据的分析与调查,我国的大部分高校的党建工作建设都与国家要求的党建工作标准有着较大的差距,很多高校的领导阶层甚至将党建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一项工作,这种思想领导下的高校在互联网技术的时代下容易出现方向偏离或者目标不明确的情况,进而会使得我国的高校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党建工作老化,思维方式太过传统

有些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太过保守陈旧,缺乏对党建工作的创新意识,互联网技术本来就是一项非常创新的技术,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仍使用传统的党建工作形式很难取得党建工作的完善与发展,致使许多高校的党建工作没有新意。另外,许多高校没能形成好的党建工作意识,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一直处于传统的开会、批评、鼓励等单一的工作方式,这种党建工作缺乏时代感,也不符合高校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有碍于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良好开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一)高校党建工作的进行是学校及学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政治方向

一个大学生乃至一个高校的自身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所以党建工作是高校发展的政策保障,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前进方向。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教学质量良好,学生素质优良的高校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但凡一个高校在多年来一直稳定进步,并且教学水平与办校质量一直处于前列的话,则该企业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设一定是完善的。党是一个国家思想、政治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在一个学校当中,党建工作也是企业的领导者和高校发展的推动者。一个企业若想做到长远、稳定就要时刻与党和政府保持步调一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把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起来,这样的高校才能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远。

(二)高校的改革、创新路上离不开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

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我国高校建设发展需要在顺应时展的情况下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而高校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实施,因为党组织在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上始终起着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作用。尤其在党建工作之中应因此一个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是离不开企业党组织建设和企业思想工作建设的,企业只有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才能顺应国家政策进而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良好的党建工作环境

互联网技术最广泛应用与普及的群体就是大学生,因此,在对高校的党建工作创新时应首先为学校打造一个良好的党建工作环境。校方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学生中的普及来进行党建工作的建设。由于互联网时代下,资源共享便利,模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此,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更便利的了解学校的党建资讯与内容,进一步的提高了学校的党建工作的质量与完善程度[1]。

(二)领导阶层注重对党建工作的创新

另外,高校应做好对全体教工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培训,尤其是学校领导阶层应对党建工作提起重视。坚决贯彻落实高校党建理论知识,建立良好的思想氛围,使学校一直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学习风貌。并且,学校应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主动地进行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这样的创新型党建工作才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得到稳定的发展。

(三)建设大学生党建平台,打造党建工作的阵地

学校应通过互联网技术建设大学生党建平台,由于互联网内容的丰富,党建平台的形式也是非常多样的,比如说建设一个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官方微博,这种网络平台形式有助于学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也成为了学校党建工作的新阵地。

(四)建立高校网络管理模式

学校可以针对党建工作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融入提高高校的网络管理内容,比如说学校在进行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等学生的培养选取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或者互联网公示的方法进行对学生的培养与发展,这样可以更加顺应潮流也更加便利的使党建知识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创作背景篇3

关键词:《武帝纪》及裴松之注;家庭背景;创新;文学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1-0142-01

文学作品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作者。艺术作品虽然不会仅仅是作家生活的摹本,但作家生平与艺术作品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中家庭出身往往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则试图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及裴松之注切入,探寻曹操的家庭背景对其文学创作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曹操的出身,按照正统的儒家思想来看,并不十分光彩。《武帝纪》记载:“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曹操就生长在这样一个虽然并非世族,但却既有权势,又有财力的大宦官家庭。显然,这样的家庭背景是不被肯定的,出身名门的官僚士大夫就更加看不起他们了。但曹腾是一个不错的大宦官,“在省闼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G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曹操的父亲曹嵩也被人称道“质性敦慎,所在忠孝”。即便如此,曹氏一族还是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以致曹操后来手握大权时,政敌还常常拿他的家庭出身大做文章,进行攻击,如袁绍曾辱骂他为“赘阉遗丑”。可想而知,在曹操的心目中,尤其在祖父、父亲及其他家族中人并未作奸犯科,甚至还相对不错,自己也确实胸有大志、才能卓越的情况下,他绝不会认为这种待遇是公平的!而究其根源,自己的家庭之所以得不到认可,与社会正统思想是分不开的。因而,曹操很可能会对某些社会公认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不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某些正统思想的束缚。加之与生俱来的性格特质,及长时期军旅生活所带来的务实的需要,由此形成了他敢于另辟蹊径的特征,表现出大胆创新的勇气和魄力。而这种倾向势必会在文学创作中有所表现。

首先,诗歌开创了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例。曹操的诗,现存二十余首,均为乐府诗,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汉乐府。曹操采取“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拟古题而不写古事,虽然用乐府古题,但内容却全是当下时事,畅所欲言。曹操之前,汉乐府的模仿者们大多是从形式到内容的亦步亦趋地拟作,从未有人作过如此大胆的尝试。而曹操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标,选择合适的形式――乐府诗,即使它传统上承载着截然不同的内容,也不被约束,无所畏惧地将内容改换一新,如《薤露》原是送葬的挽歌,曹操用来记述东汉末年董卓作乱给国家带来巨大创伤的历史事实;《短歌行》本是在宴会上歌唱的乐曲,曹操则抒发“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的感慨,吟唱对人才的思慕;《陌上桑》本来写采桑女子罗敷和调戏自己的官吏机智、勇敢周旋的故事,曹操却用其抒发自己的慕仙之思……

其次,东汉一代,文学受赋的影响,措词结句,逐渐向典雅发展,普遍运用对偶的句式,往往形成某种固定的格式,很不利于思想感情的书写。而曹操一改这种已经表现出迂腐之气的汉末文风,形成自由、洒脱、真诚、真实的文风。他的散文常常是直抒胸臆,很少规制,只求指事造实,随意发挥。如曹操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他的政敌抓住这一点,不断地攻击他有“不逊之志”,且赤壁之战受挫后,形势也对他不利。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写了《让县自明本志令》,回顾了自己的政治军事生涯及思想发展过程,反复说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坦述心志:“身为宰相,人臣之贵之极,意愿已过矣”,“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把真心话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推心置腹,实在坦率。

再次,曹操的作品常常传达出种种不囿于传统标准的思想。如在一系列作品中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求贤令》中急切呼喊“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腾、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举贤勿拘品行》中明确命令“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战力敌;若文俗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侮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再如,曹操移风易俗的大胆举动:《明罚令》废除太原等四郡流行的有害健康的“寒食”的旧风俗;《春祠令》中修改一些祭告宗庙的虚伪的礼节,如“临祭就洗,以手拟水而不盥。夫盥以洁为敬,未闻拟而不盥之礼,且‘祭神如神在’,故吾亲受水而盥也”……这些思想的提出、规定的贯彻,对重视德行、传统的正统来说,实在是不小的冲击。

不难看出,曹操特殊的家庭背景不仅是其人生路程的重要开端,亦对其文学作品的内容、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创作背景篇4

    关 键 词 :古希腊 罗马文明 古典风格 启蒙运动 慢乐章

    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 ,1756—1791),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轰动全欧。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是音乐”,被誉为“音乐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万物,莫扎特则以纯正的心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向世人奉献了大量充满灵性的音乐作品,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空前的。

    音乐艺术绝不是原野上一朵独自开放、孤芳自赏的野玫瑰。为了更深地理解、把握莫扎特的音乐,我们有必要揭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种种背景。

    一、时代背景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正是非洲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因为美洲的土着印第安人数量有限,且由于杀戮已濒于被灭绝的地步,所以那里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和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迫切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奴隶劳动,为的是向欧洲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奴隶贸易的规模直接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兴衰。欧洲几乎所有在海上从事贸易活动的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都在非洲大陆参加了奴隶的贩运这项“贩卖人类血肉”的罪恶勾当。其残忍性,不亚于20世纪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18世纪中叶欧洲国家之间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爆发那年,莫扎特刚好出生。开战的原因是普奥争雄与英法争霸。童年莫扎特巡回演出开始于1762年,正是欧洲战争此起彼伏的混乱时期。

    18世纪的欧洲,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面纱再度被揭开,特别是在被埋没多年的庞贝及赫库兰姆两座古城的重新发现和挖掘,掀起一股埋没和遗失已久的古典思潮,形成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浪潮,这股新浪潮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风格。莫扎特正好生逢“开明专制”的盛世,开明的君主约瑟夫二世(1741—1790),于1765年继任“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皇帝推崇伏尔泰等启蒙学者的学说,推行改革,在奥地利历史上开始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商品生产。生活在政治上一个比较宽松、比较自由的时期,莫扎特才得以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音乐,激发了18世纪欧洲对古典风格的热烈崇拜。

    莫扎特音乐艺术的根,正如近代欧洲文明的根一样,必须到古希腊、罗马去寻找。莫扎特音乐艺术的古典风格源自新古典主义浪潮的影响,犹如古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样,不仅崇高、庄严、静穆,且华贵、典雅。莫扎特在乐曲中营造出一种心旷神怡的优美氛围,靠直觉来表述自己内心对阳光、月光和星光下的世界人生的种种印象,具有对称美和稳定的和谐美。

    二、思想文化背景

    18世纪的欧洲,同时也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是一种将思想与信仰根植于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研究的运动;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及其支持者们相信理性及对知识的追求,将带领人性进入真正快乐的源头。在这种启蒙运动精神的推动下(在这个运动中,对任何问题都鼓励质疑和提出问题),欧洲开始尝试完成全球地图。

    在莫扎特的年代,短暂且卓越的探险热潮,正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下的产物。詹姆斯·库克船长沿东澳大利亚征服南太平洋的探险航行,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来最大一次扩展了欧洲的地理知识体系,奠定了填补航海图上最后一大块土地的基础。而一个18世纪的浪子——贾科莫·卡萨诺瓦轻浮、放荡的一生恰恰是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对立的最佳写照。他从18岁起(1743年),一直到1784年退休,都在欧洲骗吃骗喝,专门喜欢与国王、贵族、名人等高层次人士往来,还赢得世纪最伟大情圣之一的名声,这也是18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真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莫扎特音乐的本质和灵魂也是启蒙。简单易懂的莫扎特音乐语言发展,亦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密切联系。莫扎特应用简单易懂的音乐语言符号,采用奏鸣曲曲式,运用不同主调之间对立与平衡的全新表现技巧,在短短的29个春秋寒暑一共创作了626首曲子。这是上帝专门派来赐给人类的如珠似玉的旋律。

    三、生理和心理背景

    1.对疾病的沉思

    莫扎特自六岁起,直到临终,他都是一个疾病缠身的人。也许,没有疾病的痛苦,就不会有深沉的音乐产生。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生涯都是在疾病缠身的煎熬和拼搏中度过的。若从医学角度看,他的不少乐曲在某种程度上实在是一位患者主诉病历的档案。当然,莫扎特很少公开抱怨自己的恶劣健康状况,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疾病所造成的痛苦并没有把他推向颓废的泥潭,走向厌世和悲观主义,相反倒促使、刺激他跑到音乐艺术世界去寻找出路,用旋律、节奏以及和声的语言诉说其生存状态,描述其人生的根本处境,从而得到解脱。

    在《D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75号)中,活跃、开朗,有朝气的第一乐章是他对生命的一首赞歌,而在慢乐章的展开部出现了沉思的段落,这是他祈求上帝使他正确对待疾病的一段内心独白。该曲创作于1773年,莫扎特17岁,正好抱着有病的身子走向自己的青年时代。如此孱弱的躯体,却有如此旺盛的艺术创造力!真是不可思议。

    2.对死亡的默念

    对死亡的默念,有一种乡愁伴随,这是莫扎特的许多慢乐章的主题。他把死亡看成是生命的最后归宿,正是死亡刺激了他去紧迫地、频繁地思考生的意义。

    在人对生的渴望和死亡之间,存在着永恒的冲突。莫扎特用作曲,用钢琴和小提琴做武器,同死的绝望感进行抗挣。他的最后三首弦乐四重奏便是莫扎特晚期同死的绝望感进行抗挣的“战利品”:《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75号),创作年代是1789年夏天;《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89号),创作年代是1790年冬;《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0号),创作年代是1790年冬。

    联想起贝多芬的《a小调弦乐四重奏》,它的主题思想正是贝多芬对“恒久的孤独生存”的有力对抗和报复。这两位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在行将就木的日子都用了弦乐四重奏来抗击心中的死的绝望感,真是意味深长。

    艺术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魅力:即使是痛苦、悲哀和绝望,一旦经过艺术处理,也会升华为审美对象。

    3.做一个自由作曲家的“烦”

    身为一名音乐神童,莫扎特曾与欧洲贵族交往密切,他认为自己与任何贵族是平等的(正如他在歌剧中所体现的)。但莫扎特仍隶属于萨尔兹堡的统治者——施拉腾巴哈大主教及他的继承人——科洛里多伯爵。他在这样的从属地位上,常感到局促不安;他容忍不了主仆关系中雇主科洛里多的专横和压制,在经过几次意见纷争以后,终于在1781年(25岁)挣脱了依附关系而走上自由作曲家的道路。他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总在为找寻宫廷里的一个职位而劳碌奔波。不幸的是,当时的观念是贵族赞助者均视作曲家为仆役,莫扎特历经坎坷,仍负债累累;英年早逝,劳生一梦。

    莫扎特性格中有内向的一面,他善于把同世界的矛盾、冲突掩盖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将做一个自由人的种种“烦”转化为旋律。他的四首圆号协奏曲是他对“烦”的狠狠报复,因为他觉得用圆号来“笑”劳生一梦是很过瘾、很解恨的一件事,他企图通过圆号那响彻云霄的号声来缓解其内心的“烦”,宣泄出同世界抗争的愤懑。

    莫扎特的音乐越往后,越到他的晚期,他反抗世界、自我挣扎的成分越多,乐曲境界就越高,震撼人心灵的力量也越大。到了临死前的三四年,莫扎特的乐曲中透出的人同世界相抗争的“力”就越大。

    人类的精神和文明只有发展到了欧洲的18世纪,才能孕育出莫扎特音乐语言符号系统。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使18世纪的欧洲为之发狂,则是莫扎特的伟大功绩。

    参考文献 :

    [1]侯康为.从古典的角度思虑自然——莫扎特自然主义与人文思想的来源.齐鲁艺苑.1999(1)P45-49

    [2]金予湘.关于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及其作品演奏技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P74-76

    [3]戴起源.对悲剧性艺术风格作品的演绎探寻——兼谈莫扎特《C小调幻想曲》的创作与美学意蕴.艺术教育.2006(5)P89-91

    [4]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5]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钱仁康编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创作背景篇5

“女性艺术”是指所有由女性创作的并能抚慰人们心灵的精神产品。它包括女性主义艺术和非女性主义艺术。当前的女性艺术家群体,在创作中多选择日常生活经验作为表现阴性特质的特殊方法,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生存体验,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表达出个体化的情感,赋予了作品一种被忽略的体验和异质化的内容。女艺术家的创作展现出不同于男性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她们的作品充满了女性气质,在创作手法上呈现出鲜明的内省倾向特点。

(一)自有性

首先,内省式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对自身的审视转化而来的,这样的创作必然带有个体主观性,也就是自有性。比如,女艺术家蔡锦的作品画面猩红的流淌感,就是其自有性特征的体现,这种意象来自于艺术家本人幼年时期对老家老房子里面的水迹与霉斑的独特感受。她利用美人蕉这个形象载体,把早年独有的记忆表象重叠成自己的生命符号。这样的画面标记,无论是艺术家前期创作的“美人蕉系列”,还是后来现有物装置上的手绘,到处可见这水痕般“黏稠的颜料像一股灵液在侵蚀、蠕动”(见图1)。蔡锦曾经说过,她的画现在可能只跟个人有关系,是一种服从于绝对的个人心性及自然流露。

(二)本能意识

艺术家以内在主体的感受、经验为主导,在选择创作题材、媒介方面注重第一感受,即本能特征。本能意识的直接体现是女艺术家内省式创作中最为常见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两位已经成为母i画家——阎平与喻红的创作来验证。女性艺术家对生关切与表达是显而易见的,是女性的本能意识,新的诞生往往会带给女性艺术家独一无二的创作灵感。喻坦言,作品《目击成长》的创作动因就是其的出生,母性的本能帮助喻红用绘画记录了孩子从孕诞生到成长的感触。阎平同样也常常以《母与子》(3)为题,画面中充满母子温馨和谐的氛围,充满母爱情。显然,她们都很成功地把女人孕育生命的母性本l入到了自己的仓0作之中。

二中国女性艺术创作的背景

(一)“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尤其“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艺作与民族的文化环境是和谐统一的,艺术的生成与发然离不开所依托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华民族拥有共同f美心理结构和艺术表现形式,传统美学思想注重表现j合一,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一思想也成为集体f意识被逐渐继承和发扬。在当代的女性艺术中,许多家移情于景、物,把主观的情感与物象统一,追求物{忘的超脱与旷达。陈淑霞的创作就是很j例证。醉心于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不断地审视主l在,把“心象”投射到对象(即“物化”)中,形成意象。她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生活片段的描绘,把j活的体察,对美的理解与追求都融入到了画面中。令观者神游于物我同化、天人合一的境界,:诠释了对生命的体悟和观照。

(二)中国父权制的社会结构

我国围绕血缘、家庭关系而形成的父权制社会结构,r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的客观环境。在中国几千年来形『父权制社会结构中,妇女依附男性存在。女性以其生:力获得为妻为母的地位,不仅没有独立的继承权、财,还要听从父、夫、儿命,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衡:价女人的标准,即是否服从、谦顺、牺牲、奉献于男现代女性虽然在婚姻、家庭及生活方式上拥有了更『自和参与性,但在社会性别角色意识中“男尊、男主女从”的传统色彩依然浓重。然而,艺术创作容必然是建立在社会真实的基础上,会深刻地、复杂全面地反映生活的本质状态,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也不夏俊娜就曾说:“我觉得用记忆画的东西反而比你一眼更真实,更接近于本质,我想这是女性的优势吧。你说用心灵来捕捉东西,是理想的生活和状态。几千压制和封闭,包括外国的女性,不能让你那么直接,.痛快淋漓地表达。有一个对女性的框架,出了这个框傲认为有失体统。我们现在依然受到这种潜移默化的,表达在绘画上会稍微含蓄、内敛、阴柔一些,不是锐利。”[1几千年的父权制社会已经成为密布的纱笼。:在这种氛围中,一切按照被要求的规范行事,即便是,理、不平等的束缚与压抑,都在长期的习惯下成了自“男”、“女”是生理的差异,却演化成了行为与道标准。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根植于这样的背景,是很难“性别身份”影响的,因此女性艺术创作的视角多是的审视与体察。

(三)女性自身独特的生理、心理特质

创作背景篇6

1.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带来更好的际遇,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各种利益矛盾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当前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亟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诸如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拆迁事件、集体罢工事件等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频发。导致这些恶性爆发的深层次矛盾其实都是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并没有超出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可以化解、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滞后的,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群众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消除,最终使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很多问题:一是认识上不去,缺乏“动力”。二是形式单一,缺乏“活力”。三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育内容,理论陈旧,缺乏说服力。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相对滞后。五是联系实际不够,脱离群众,缺乏吸引力。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作用,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是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2.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

一要处理好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既要重视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实际困难和现实矛盾,又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思想统一到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轨道上来。二是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在主体上,做人的思想工作,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多做得人心、暖人心、贴人心的工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在客体上,要尊重、理解主体,把他们当成普通人而不是“超人”,要同他们讲真话、讲实话,以使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能得到及时的反映和解决。

2.2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塑造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归根到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开展好各项工作提供保证。尊重人,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解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而坚持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尽可能地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在基层,不将矛盾和问题推给上级、推向社会。无疑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社会力量的整合。

3.3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就是要在坚持物质激励的前提下,以精神激励为主导,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时代特征,充分发挥信仰激励、理想激励、奖励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和艺术激励等具体激励方式的功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合理性的精神支撑,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社会理念,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情绪,引导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努力向上。要多对他们的事业、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对他们的成就进行表彰。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3.4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规范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引导思想的功能,又有规范行为的功能。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帮助党员干部认清自己手中权力的来源和权力运用的准则,以满腔热情为群众服好务。另一方面,引导和教育公众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各项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全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从而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3.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

3.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自觉地以开放性、包容性和创造性的态度,把代表世界先进文化方向的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抓住经济建设主旋律,加入经济工作大合唱,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浑然一体,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前进。其次,面对现代高新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全球化,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科学性和前瞻性上创新。再次,要用“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以及“八荣八耻”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中的有害部分予以坚决抵制,对其有利于促进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部分加以吸收。

3.2重点做好“两个紧密结合”

创作背景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原则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行合一的原则,系统设计一整套管理系统、管理工具,帮助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学生和谐、健康快乐成才。

一、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使得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选择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必然行动,促使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和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管理模式:

一级管理模式是由学校统一管理的模式,适宜规模较小的中小学,在高职院校中并不多见,本文就不重点分析。

两级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学校统一规划领导、二级院系为管理主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其优点是:一是学校层面的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学校管理部门能够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适宜性更强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二是院系两级共同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日常表现等信息监控管理,使得工作措施的针对性更强。其缺点是:一是不能体现各专业特点,对不同的教学模式的适宜性差;二是对辅导员、班主任能力和工作强度提出新要求,其压力空前加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级管理模式是以“学校为指导、二级院系为主导、各专业教研室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其优点是:一是进一步落实了各专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二是更加适宜专业特点和本专业学生特点,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三是充分发挥了各专业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更多地借鉴了企业理念和管理模式,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其缺点是:一是对专业辅导员、班主任在数量和能力水平上都提出较高的要求,部分辅导员、班主任适应性较差;二是原有管理制度很难适应要求,增加了管理制度制定的难度,对班级日常考核也成为管理者十分头疼的事。

以上管理模式都是行政的外部的控制。管理者是主体,学生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这也是传统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原则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必须体现出学校-企业“双主体”的特征、体现管理过程与生产过程、学习过程的无缝对接,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面对什么样的人,培养成什么样人以及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重大问题,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德育为先,全面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高职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能力为重,服务发展。学生管理的出发点是完成培养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好地适宜社会、服务社会,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要围绕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4.知行合一,持续发展。学生管理工作要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强化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在生动的社会大潮中,锻炼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创新管理目标、管理措施、管理方式和工作标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强调能力为重,知行合一原则,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创作背景篇8

关键词: 大数据背景: 财务工作; 问题

现如今,全球互联网、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引发数据的突飞猛增,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经过几年的时间,已经逐渐渗入到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成为一种全新的资源。随着大数据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开始注重数据资产,而想要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就是合理的分析和处理这些海量数据。因此,企业财务工作大数据背景下,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工作的问题

(一)财务工作理念落后

随着大数据不断的推进,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内容和目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财务工作主要职能是核算、简单的记录和存储数据,现今则需要转变成主动使用数据。但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理念比较落后,对于分析财务数据及获得质量高的决策信息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引发资金长期搁置或匮乏,造成企业资本收益低效;对市场供需变化掌握不及时从而导致企业决策错误等问题。会计电算化仅仅是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工作的一小部分,而许多企业并未认识到财务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

(二)技术水平低,复合型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大数据技术水平低、扩散受阻,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信息化正处于技术关口。其一,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匮乏,很难对整个企业的 IT 进行构建,我国大型企业根本无法将财务工作中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很好的扩散到中小型企业;其二,与大数据相配套的财务软件仍不完善,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软件无法很好的匹配,导致企业所开展的财务活动与大数据不能良好接轨。最后,我国数据分析人才严重匮乏,很多企业无法征聘到具备良好素质的数据分析人才,不能迅速、有效的分析、整理好财务数据,企业也无法获得对决策有帮助的财务信息,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只能凭借以往财务报表的经验选择决策方案。

(三)企业内部与外部尚未真正形成数据共享

对于企业内部,我国很多企业财务工作在设立信息系统时,有很多信息被孤立,与其他部门沟通不足、在进行信息处理等工作无法良性衔接,不能及时反馈,信息不共享;财务管理不能融入到其他部门中,无法实时了解掌控其他部门财务的具体情况。而对于企业外部,无论是客户信用等级、产品的市场供需变化、用户体验及反馈等有效数据的获取都存在很大难度。而对于所谓大数据而言,当有效信息突破临界值后,有效数据增加一倍,数据整体的有效性和价值可能是成几何倍数增加的。

二、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强化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随着大数据不断的发展,数据更加丰富呈现多样化,因此财务工作者应当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大稻菔贝对财务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能够熟练处理各种财务数据,还要兼具专业的会计知识、操作经验及管理能力,可以在大量数据中迅速分析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财务工作者应当对企业内部整个的业务流程特别娴熟,能够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为企业创造利益最大化,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注重数据分析工作,深入挖掘潜藏的价值

财务工作应重视数据分析及处理工作,深入发掘数据中潜藏的可利用的价值信息,在这些数据中对企业今后发展和未来走向进行预测。作为财务工作者应当对分析处理数据的重要性提高认知程度,在分析处理数据时应着眼于未来。并且,作为企业应当对今后数据的预测程序及方法设定有关的规定进行规范,尽量保持整个数据的完整性。企业还应及时掌握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动向,对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挖掘出其中的价值,降低其经营风险,把可用、有利的信息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和意见。

(三)突破传统财务核算的观念,加快财务部门与信息部门的融合

一般说来,企业的财务部门与信息部门是掌握企业数据最全面的部门,唯有财务部门和信息部门能将企业全部的价值链都连接起来,实现价值最大化。通过对内对外搜集有效数据,借助信息部门的信息处理技术,构建一个大数据资源储存和共享系统,使财务工作可以实时掌控企业运营中连续、有效、准确的信息,再实施统一的财务核算、资源分配及资金管理,使财务资源实现高效运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工作仍存在许多的问题,我国企业财务工作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思想,全面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工作应当将主要的工作放在企业价值管理与创造利益等方面,转变传统的财务审核角色,致力于为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提供更可靠、真实的数据,为企业稳定快速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吴静慧.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财务服务工作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6(02):99-100.

[2]马美芳.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探讨[J].商,2015(45):16.

创作背景篇9

经历了唐宋两朝的洗礼,中国元代社会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都市社会经济体系。原本只有上层统治阶级能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生活,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受众阶层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巨大变化。丰富的物质生产和消费促进了文化艺术消费向中下层的市民阶层的移动和扩散,这样使得中下阶层的民众能够广泛参与其中。但也因此衍生出新的问题,例如市民阶层文化素养不足、文化取向不高等等。但这并不妨碍以创作文学艺术作品为谋生手段的文人由于仕途之路的不畅用文学创作寻求一种平衡的文化样态,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如同社会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样。换句话说,受众阶层即市民阶层更喜欢喜闻乐见的动态艺术形式而非阳春白雪似的静态艺术样式。大众的这种需求更促进了讲唱讲说艺术形式的发展。文人为了迎合大众,提高戏剧效果,必然会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登场人物数量、文本中散文及韵文的配置比例等进行调整。使得市民各个阶层易于接受,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同和欢迎,促进了文学作品以新的艺术形式传播,以新的面貌呈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公演艺术形式较以前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知名剧作家及演员。

经济上,元代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使文化领域呈现出了新的风貌。元朝的蒙古贵族原以牧草经济为主,依存单一的商品交换,思想上并没有受到太多儒家轻商思想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元代的商品经济异常繁荣,使当时的中国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为富饶的国家之一。以经济繁荣为基础,贵族们集中在繁华的都市进行着享乐生活。一座城市的繁荣和贵族集团追求享乐生活的氛围自然引发创作者对艺术新的追求。此时中国的戏剧顺应时代潮流形成了第一个黄金时期。

在政治上,元代统治者实行蒙古贵族优越的种族主义政策,歧视压制汉人,并按照民族被征服的顺序和特征,把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分成了四个等级。所有的主要官吏的职位都由蒙古人占据,中级官僚由色目人担当,这样就造成了汉人、南人只能当最下层小官吏,入仕之路几乎完全被阻断。同时在法律上汉人也受到歧视和不平等对待,于是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有才华的文人们由于科举考试的中断及立身扬名之路的阻塞,遂把自身的创作能力倾注在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上,通过创作借以谋生的同时也吐露对现实的不满。此时涌现出一大批有着尖锐批判精神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多具有丰富的主题及洗练的文采等特点。元代社会黑暗的政治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反而成为其催化剂促进了元杂剧的发展。

对于游牧民出身的蒙古贵族来说面对着当时掌握着世界先进文化的汉族人,如何统治管理好国家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于思想基础薄弱的蒙古族来说想要在思想领域对宋人施加高压统治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元代的思想统治层面反而较以前弱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家们为了表现读者们的意识形态于是更加积极地进行创作,出现了专门的创作群体大规模的宣传民族意识。其中一部分作家大胆地提出尖锐的问题,文学表现技法表现上也更为果敢和强烈,吸引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并引起强烈的反响。正因如此,戏剧在当时已经超越了作为少数文人们消遣之用的感伤文化的界限,反映出广大群众的希望和诉求。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公演,服装、音乐、唱腔、演出形式等构成要素正式构成了元杂剧综合艺术表演形态。《西厢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此后,《西厢记》就以多种多样的艺术样式发展演变。从明代李日华改编创作的《南西厢》到北曲南曲的发展演绎可以大体看到其发展趋势。综观《西厢记》有各种说唱艺术的流传有鼓子曲、子弟书、南词、平湖调等35种形式,144种说唱类型。后又以越剧,评剧,桂剧,黄梅戏,歌仔戏等多种戏曲艺术形式发展流传。

《春香传》的创作背景

《春香传》的开头这样记载:“肅宗大王即位出聖德聖子聖孫繼繼承承金膏玉燭堯舜”,描述的是朝鲜后期肃宗统治的大时代背景。

任丙两乱之后朝鲜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层次巨大的变化。朝鲜时代的政治体制是以土地所有制为依据的,表面上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实际上是作为给贵族阶级一种补偿性质的提供,这样就产生了严重的私有化现象,原本属于农民的土地被贵族阶层剥夺,有土地的农民被迫沦为佃农的现象十分严重。又由于当时发达的工商业在社会资本主义的关系形成过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人们的意识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价值交换及货币的所有权被赋予了最优先的价值衡量。换句话说就是发达的货币经济体系以现实的角度想人的价值观念、道德人性等方面渗透。十八世纪初田税及大同米缴税政策的实行,使得褓負商、客主旅閣和相同的商业阶层迅速成长为社会的主要阶层。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及阶层的不断变化,延续下来的封建贵族特别是想要维护旧有特权的门阀贵族和新兴的担当物质生产角色的庶民之间的对立,演变为小商人与富农阶层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对立和矛盾中,中人以下的良人阶层依靠富有的财力使进出上流社会成为可能,即出现了社会阶级构造的质变的可能性。在《孝宗实录》中有记载:“自夫錢貨之行 風俗日淪 物價日涌 甚至萊嫗監豎 亦皆棄榖而索錢 農民有榖 交易莫通 故不得而 賤榖價而售錢路 欲換一匹之布已 費數石之榖 無錢農民 安得不困重乎 富家積錢如山而假貸貧民 窮春 出百錢之債 總得斗米之糧 至秋 用數斗之米 儒價百錢之債并其甲利而論之則 所貸一斗所償至於六七斗云云”。在“棄榖而索錢”的情况下,贵族和商人们的财富“富家積錢如山”,农民们则沦落到“一斗所償至於六七斗”的恶劣生存状况。在这样的情形下必然造成了各个阶层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流逝阶层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鸿沟越来越深。在当时历史背景下, 最具有不满情绪的当然是贱民阶层,因为贵族身份的世袭导致社会分化,除此之外贱民阶层还要饱受无情的蔑视和严酷的歧视,这与贱民阶层本身的能力或者素质无关,就更加充分的引发了这一阶层身份上升的要求。

朝鲜时代的身份制度在经历了任丙外乱、丙子胡乱的两乱后迎来了土崩瓦解的巨大变化。贵族们为了维持自身的既得利益变得更加贪得无厌,埋头于自我欲望的满足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导致了政治上的极度不稳定和民生沸腾。在这样的状况下,文化上的表现就是呈现出反对旧的程朱理学主张实用性的学问,即实学经世致用及利用厚生的思想,这时实学思想开始逐渐登场进入历史舞台。实学在当时的小说上表现为逾越身份的限制,揭露社会的不合理等。这样的作品大量涌现与实学的发展有很深的关联性。探究超越现实束缚的青年男女间的爱情主题的作品开始成为主流。

创作背景篇10

[关键词]新媒体;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一.新媒体发展理论分析

1.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的发展,区别于传统媒体的视角来分析,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互动性。人们既能够选择又能够欣赏多种多样的信息内容,又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宣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主张,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互动效应,不仅在传授之间,还可以在受众中更大范围引起互动。(2)自主性。网络等新媒体彻底打破了这种已有的“平衡”,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输方式,受众通过点播操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大大地增强了选择自主性,与此同时,新媒体可以让人人都是麦克风,只要善于敢于表达,新媒体就有这样的平台提供给任何人,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更加平等。(3)复合性。新媒体是多种传播形式复合的媒体。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如果作为一个媒体出现,既可以是电视、广播,同时也可以是报纸和杂志。传统媒体界限分明的媒体类型划分,在新媒体方面将不再具有意义。

2.当前我国新媒体发展特点。(1)新媒体成为最为庞大的舆论生态场。我国拥有位居全球第一的网民数量,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虚拟社会,其舆论景观、意见氛围都堪称气势磅礴世界之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已经和正在创造历史上和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舆论生态场,最为复杂的舆论生态格局,并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传播生态。(2)新媒体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在新闻舆论传播领域,移动化的新媒体,在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上具有崭新的特征,不仅重构了新闻舆论传播格局,在发展规模、传播功能等方面后来居上,展现出融合和超越传统媒体之势。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表明,我国新媒体已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3)党和政府对新媒体的管理日益加强。网络不应该成为没有边界、没有底线、没有的文化舞台。新媒体这个公共场的表达自由权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的必要限制。为了更好地让新媒体发挥作用,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食粮”,就必须依法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与管理。

二.新媒体对国企党建工作的影响

1.新媒体对国企党建工作的优势。(1)有利于国企党组织和职工间畅通交流。在新媒体背景下,面对一个无比开放的大系统,企业党组织与职工群众之间可以架起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随时随地实现“无缝对接”。这就是网络问政、网络党建缘起的客观要求。新媒体、新样态为企业党组织与职工群众建起沟通互动的平台,只要企业党组织善于找寻并搭建这个平台,就有利于及时掌握职工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也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党员自我教育实现多样化、现代化。一是党员教育内容多样化,为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增添了新动力。新媒体框架下的丰富教育资源,能更好地适应党员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更多的党员主动参与,使党员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党员教育载体现代化,为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搭建了新平台。党员教育因为有了网络实现了远程传输,使党的声音快速传到企业的基层前沿阵地,广大党员能随时学习。(3)有利于国企党组织实现自我监督。新媒体兴起之后,网络监督发挥了极其明显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反腐成为社会上的突出亮点。由于网络反腐成效显著,大大满足和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因而完全可以相信:网络反腐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手段、新平台、新渠道和新路径。

2.新媒体对国企党建工作的挑战。(1)需增强舆论导向的掌控力。企业员工在互联网上的个性表达,个案诉求,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比如对加薪的诉求,对待遇的期盼,对晋升的置疑,往往形成企业声音与民间声音两个舆论场。使得企业舆论导向很难掌控。(2)需增强党组织开展正面教育引导的公信力。首先表现在党务工作者在信息、经验和权威等方面的优势地位有所削弱,传统的指令式、灌输式、被动式教育不再被党员轻易接受,甚至有抵触情绪。再就是各种思想观点、价值理念、社会思潮在网上交流、交融、交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冲击,党组织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受到挑战。(3)需增强企业化解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舆论危机能力。即使是非理性的声音,就企业自身而言也难以较快移除,企业如若弥合这类事件造成的企业形象损失,重新修复给企业带来的致命伤,想方设法重新建立公众的信任,需付出百倍的艰辛、千倍的努力。

三.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国企党建工作创新措施

1.创新国企党建工作理念。其一,积极传播企业党建工作“资产”观念,让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意义,要对企业资产负责,做到保值、增值,只有企业资产能够保值增值,才能福惠员工贡献社会。其二,积极传播企业党建工作“管理”观念,把企业党建工作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就把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定位在了“管理”上,那么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提高国企党务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首先,加强对新媒体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不同新媒体的特征及功能、传媒环境和体制,善待善用网络微博、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传播,从而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开展企业党建工作。其次,培养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的热情,针对突发事件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信息、第一时间回应关切、第一时间澄清事实、第一时间披露真相;强化主动意识,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3.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一是加强对国企门户网站正面宣传引导,通过加强企业门户网站正面宣传引导,增强浏览者的良好心理印迹,进而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形象建塑力和发展的驱动力。二是利用新技术推进企业新媒体平台发展,企业党建工作者要跟上时展的脚步,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新媒体平台发展,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需求,从而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

结束语

企业党建工作是一个顺应时展需要,保证和推动企业发展的新的伟大工程。企业党建工作能否实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取决于它对这个时代新技术新发展背景的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企业党建工作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张意轩,吕婷.互联网新思维新变化[N].人民日报,2014.4.24,第.14.版

[2]杨海贵.探索完善国企党建工作体系[J].党建研究,中央组织部主管,2013,第.7.期.

[3]尹韵公.当前网络发展的新特点[J].新华文摘,2013,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