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说范文
时间:2023-03-15 12:2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场小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9月19日,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突然离职。崔曼莉接到很多朋友的电话,讨论这个震动IT界的消息。其中一位朋友说:“我一直觉得做到陈永正这样的职位是我奋斗的目标。但我现在想,做到这个职位以后又怎样呢?这是否也只是人生路程中的一站而已?”
在那个9月的假期里,被朋友的话所触动的崔曼莉在天涯论坛上开始了《浮沉》的写作:毫无经验的赛思中国销售部新人乔莉,与一个由国企改制而产生的7亿元技术改造大单不期而遇,这个单子牵动着公司上下所有人的神经,在必须步步为营的商业战争里,涉入的人们各自作出自认为正确的判断……
《浮沉》的成功是价值观的成功
崔曼莉形容开始连载的那段时间是“每天被逼迫着写作”,网上的跟帖和留言可以不看不理,但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却无法回避,大家见面第一句话都是:“更新了吗?”而论坛上的站内邮件,出现了近20份出版方发来的出版意向询问。崔曼莉知道,《浮沉》将会变成一个出版品,她开始对整部作品进行了规划。
“《浮沉》的框架定得蛮大的。我对它的定位有两个方面。一是‘当代生活的画卷’。我没有把它定位为职场小说或成长小说,这些概念都不对。《浮沉》从第一部到第二部,甚至是将来的第三部,都在最初的框架里面。书里面最大的主角其实是那个7亿大单,借这个单子可以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职场当中的各色人等。第二,我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我觉得《浮沉》的成功是价值观的成功。我要给它一个正面的价值观,包括为人处事、身处一个时代的心态、商业上的观念等。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在心态上有些问题,很多人会把转型期的商业现象,简单地归纳为商业的本质。身处一个时代,如果方方面面都是这样的声音,还有人把这样的东西写成书,然后大学生、职场新人看完以后觉得,做人、做生意就是应该没有底线,那这个社会会很可怕。其实最好的管理人员就是最讲原则的人,做人处事也是这样。我们不回避在《浮沉》当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现实性的问题,但恰恰因为有这样的困难存在,去选择一个好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才难能可贵。”
“我所关心的是社会现象”
《浮沉》以赛思中国这个外企为立足点,随着业务的不断介入,对晶通电子这个国企的改制过程作了详细的刻画。崔曼莉对于国企改制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跟同事、朋友的讨论,还有通过请教专家和阅读大量相关案例和资料。“现在国企改制是一个问题,但很多人对此缺少一个调查研究的态度。人们在议论各种事情的时候往往快速地作出判断。快速判断的能力是需要的,但必须建立在一定基础上。国企改制问题非常复杂,不能片面地给它一个定语。到今天为止我也不能对它作出一个是非判断,但我希望自己起码可以把所掌握的知识,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让读者了解到国企改制的现状和问题。”
晶通电子的改制,产生了两套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把工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在书中的商人看来这是快速自杀或慢性自杀的选择。这两套方案,是崔曼莉丢给书中两家竞争的外企和读者的一个难题:“如果我把原则跟底线定得更高,是否意味着我的事情就无法进行?还是说,我维持一个做人做事的底线,然后通过我的才干,一样可以把这个事情解决得很好?”晶通的厂长以计谋把两大IT外企全部拖下水,在保障工人生计的前提下,也让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有望“借鸡生蛋”。
老乔是一个理想的父亲形象
“要牢记你的信仰,没有信仰,要牢记你最初的愿望,不要陷入贪婪,陷入你原本根本不想要的东西。”
这是乔莉的父亲老乔在她觉得最迷惘的时候所给予的告诫。其实会迷惘的何止是乔莉,只要是在职场中浮沉的人们,无论职位高低,在做出决策之前,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权衡过程,利益、情感与原则交战。站在职场外的老乔,反而成了整个故事中的洞见者。崔曼莉说:“现代人有个特点叫做怕做决定,基本上不做决定,这源自于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就没法决定;第二,惧怕责任,因为做完决定就要承担,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痛苦。这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不做决定,不做决定的结果是由社会和他人来替你决定,最后一样有结果,但这个结果是你想要的吗?老乔这句话很简单,就是说要牢记自己最初的目标,这样才能不随波逐流,然后朝着你的方向一直往前。”
崔曼莉所塑造的这个人物应该是这一代年轻人比较渴望的父亲的形象。透过这个职场外的旁观者,也可以把很多老板没有办法说出口、朋友没有办法看到的情况,由他说出来。“他说的其实都是人生道理,可能是一个综合的人物吧。工作这十年来,我不断地寻找良师益友,十年听下来,也差不多就是老乔说的这些话。”
写作要有体育精神
身为高科技公司的CEO,在两年内完成70万字的书写,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崔曼莉对写作计划的执行度。她说,她会规定自己一天写多少字,然后利用长假来集中修改,“写作很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尤其是长篇。写作挺需要体育精神的,首先必须每天坚持做,而且整个过程没有人跟你分享,所有的烦恼必须独自承担;其次你要学会调整心态,调整写作和生活、工作的冲突;第三就是重在参与,就像《琉璃时代》写了四年,如果不是因为《浮沉》畅销,可能到今天我都找不到出版方,所以我觉得必须有这个心态,否则为了挣钱而写作,得不偿失。”
后记:当角色对调
篇2
首先,我要感谢多年来学校对我的培养,以及在座各位老师对我以往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今天,我从校长手里接到这份聘书时,感到它比以往任何一年接到的聘书都要沉,一下子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老实说心里一直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因为我非常担心自己做不好工作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也深知自己在人文修养、决策能力、服务精神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提高,要胜任这一岗位,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
我想用两句话作为我以后工作的准则。
第一句话,责任在心 乐于奉献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问祖国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拾人牙慧,我也对自己说:“不要问学校能带给我什么,而要问我能为学校做些什么。”我想这是我努力做好工作的基础。
第二句话,追求细节,做好小事。
篇3
论文摘要:中国当代文学中,迟子建营构出了较为独特的文学世界。温情书写、塑造畸异人物与回归自然是三个核心因素,从不同侧面把她的价值立场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超越精神角度反思了迟子建小说创作的价值局限,指出可能的超越之路。
创造独特的文学世界往往是作家的夙愿,支撑着此世界的就是他的价值立场。如果说一般读者可以沉迷于文学形象世界,开阔视野,更新体验,丰富精神,那么研究者就得深入把握隐含在文学世界中作家的价值立场,显扬其普遍性与独特性,掘发得失,瞻望可能。迟子建作为当代大有作为的作家,已积聚二十余年心血建构了颇为独特的文学世界。通观她五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神韵生动的小说,笔者认为,书写温情、塑造畸异人物与回归自然是三个核心因素。那么,这三个核心因素暗示出迟子建文学世界的何种价值立场?它能给我们带来何种启示?局限何在?可能的超越之路又何在?
一、温情书写的价值反思
对人性温暖湿润部分的执著关注构成迟子建小说极为引人注目的特质之一,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温情主义。迟子建小说中的温情主要是指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宽容、谅解、体贴、同情、关爱等蕴含着鲜明道德色彩的正面情感。这种温情就程度而言具有鲜明的儒家所弘扬的“乐而不,哀而不伤”的中庸风格,是与乡土社会中日常生活高度相融的情感,是对日常人性的呵护。从总体上看,迟子建小说中的温情是中庸温文、和谐优雅甚至略带忧伤的情感,它没有内在冲突,没有炽热力度,具有鲜明的安柔守雌的女性气质。这也是迟子建对人性的期望。但真正需要追问的是,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具有内在的真实性和价值建设意义吗?
其实,温情书写的局限性首先是从迟子建钟爱的温情人物身上显现出来的。像秦山(《亲亲土豆》)、吉喜(《逝川》)、徐五婆(《鸭如花》)等人物形象最根本特点就是缺乏主体性人格。黑格尔曾说:“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自由,也就是说,存在于精神整体之中的一切本质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达到它们的权利。”[1]主体人格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创造性人格。但迟子建的温情人物都是些随遇而安的被动型人格,与生存环境间没有任何反思的距离,也没有足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他们都是被人情的磁力场包围着的乡土人物,生命特质主要是安宁、祥和、单纯、自然。当迟子建仅专注于正面素质时,她就有意忽略了乡土人物生命的另一面。其实,残缺的另一面已经被鲁迅等启蒙作家揭示得较为充分,那就是麻木、封闭、自大、萎缩、沉沦,最根本的是缺乏主体性。把残缺一面纳入生命的整体,迟子建就无法像现在这样进行温情书写了。说到底,迟子建的乡土温情往往不是具有主体人格的人之间富有热力的情感交流和精神交流,如那些能提升人生境界的爱情和友情,更多只是抚平创伤、安慰人生的弥补性情感;不是把人生导向健动有为、动态超越的创造性存在性情感,而仅是被动守成、静止凝固的重复性生存性情感。这才是迟子建小说的温情的真正实质。
迟子建曾说温情的力量就是批判的力量。温情批判的矛头始终指向两个目标,一个是乡土社会内部威胁温情的因素,另一个是从根本上威胁着乡土社会的外来现代城市文明。前一个因素,迟子建在小说《白银那》中有充分的展示,马占军夫妇的发财欲望试图摆脱乡土温情的控制,便严重威胁乡土社会的温情世界。后一个因素,迟子建在《晨钟响彻黄昏》、《九朵蝴蝶花》、《银盘》、《热鸟》、《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小说中就竭力批判,现代城市文明对于迟子建而言意味着温情的反面。其实,迟子建的温情批判更是一种迷思。首先,威胁温情的乡土社会负面因素和乡土温情构成了乡土社会的一体两面,都是乡土社会缺乏主体人格的表现,因此这种批判的根据和批判对象的根据是同一的,从而导致了批判的无效。其次,迟子建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批判实质上是站在乡土社会的正面价值立场上来批判现代城市文明的负面因素。这种批判是对于乡土社会的负面因素和现代城市文明的正面因素的双重遮蔽。迟子建的温情批判不是使乡土社会更充分意识到自身不足,从而走向开放与创造,而是使乡土社会加强了自身的封闭和保守。
当迟子建守护乡土社会的温情世界时,她没有真正直面乡土社会的欠缺。首先,乡土社会无法应对外来的暴力与邪恶。对内部的暴力与邪恶,乡土社会往往采用人情化的策略,如《白银那》所展示的;但对外来的暴力和邪恶却无法应对,如《额尔古纳河右岸》所展示的。其次,乡土社会中的人由于沉溺于狭小的个人生活,缺乏主体性,对稍微广大点的世界,如超出家庭和村落的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精神问题不感兴趣,就最容易滋生专制体制。当专制体制一旦形成,无法制约的权力往往就会反过来摧残乡土社会。那时,所有温保存而不得,所有逍遥欲实践而不能。更根本的是,乡土社会由于封闭保守,把人的精神和心灵需求极大简化,不利于人的发展,迟子建欣赏的那种简朴与纯洁是人性发展的最低阶段,这种简朴和纯洁是以对精神的丰富和心灵的多姿多彩的牺牲为代价的。此外,由于缺乏实质的精神主体性,乡土社会中的人若无法获得乡土温情的照顾或对乡土温情不满时,就很容易堕入彻底的物质化、欲望化和实利化中,例如,《白银那》中的马占军夫妇,《一匹马两个人》中的薛敏母女。
二、畸异人物的价值反思
对畸异人物的酷爱是迟子建小说的鲜明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恐怕无出其右者。几乎没有哪部迟子建小说中没有畸异人物,从《原始风景》中痴憨有福的傻娥到《雾月牛栏》中精灵般的宝坠,从《雪坝下的新娘》中反衬出现实世界丑陋的刘曲到《采浆果的人》中保守天道相视而笑的大鲁、二鲁,从《树下》中漫步乡村的大欢、二嫚到《》中大放异彩的阿永、拳头,再到《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似有大智慧的安道儿、安草儿和西班,真可谓星罗棋布,星汉灿烂。
塑造畸异人物是基于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理解。迟子建散文《必要的丧失》叙述作者在云南大理看到个精神失常者,凭眺桥下流水,旁若无人,嬉笑自如,为人友善。她注意到,精神病者大都快乐安详、平和宁静、超然独处,不像功利世界中的正常人那样劳心憔悴、忧愁郁闷。她甚至由此透视人生,得参妙道:真正的人生需伴以必要的丧失。短篇小说《盲人报摊》就颇能体现迟子建这种“必要的丧失”的人生观。难道迟子建的畸异人物是暗合生活之道的吗?可以把迟子建的畸异人物与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疯疯癫癫的弄人、陀斯妥耶夫斯基《白痴》中梅什金公爵简单比较一下,各自的精神特点便一目了然。
迟子建把畸异人物的自然人生确立为价值理想的局限极为鲜明。首先,畸异人物的自然人生是逃避超脱型的。他们对人生矛盾采取一种逃避超脱态度,没有解决人生矛盾的能力与意愿,而是彻底否定矛盾的存在,以精神病、弱智、失忆症等形式构筑着人生逃避的堡垒。像陈生(《青草如歌的正午》)、杨玉翠(《岸上的美奴》)等人不就是在把现实世界中的矛盾拒之门外才能肆意挥洒吗?而莎士比亚的弄人等展示的是直面人生矛盾的超越型人生。《李尔王》中弄人对现实世界具有深切洞察力,他带领李尔王在旷野中承受狂风暴雨的打击,是为了让李尔王能更清晰认识人性的深层状况,不要再执迷不悟。《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更是怀抱着对苦难世界的深切之爱,深入现实世界,对娜斯塔霞等人的灵魂的震撼力大得惊人。其次,畸异人物的人生意义低于功利境界的人生。虽说功利世界会导致人的欲望无度、人性的畸变,但它也确曾使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萌生,能在他人与自然面前慢慢确立起精神独立性。但是自然人生使人在没有经历复杂性时就安于简单,自我意识无法建立,人生的主体性与精神性无法达成。迟子建的弱智者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是自然赐予的人生,而不是精神创造的人生,没有实质的意义,也不具备道德的实践性。莎士比亚的弄人等因为敢于坚持理想,能建立起独特的主体人格,并超越于功利世界之上。再次,畸异人物是自我瓦解的。迟子建欣赏他们的快乐宁静、超然自失的一面,看到他们的心地单纯、感情真挚的一面,但与这些素质相伴生的另一面,如头脑简单、心胸狭隘、眼界窄小、精神稚弱等,却有意忽略了。当面对世界的复杂性时,这些畸异人物将不可避免地被命运碾碎。而莎士比亚的弄人等却能直面人性的矛盾与人生的基本困境,把人生确立为自我超越的过程。正是由于畸异人物的局限性,迟子建的许多小说才会展示出较悲惨的结局。
三、回归自然的限度
同样颇有意味的是,迟子建的畸异人物的首要特征就是对大自然的亲近。《青草如歌的正午》中,精神失常者陈生就葆有动人的自然情感,他会拣着栅栏旁阴影走路,生怕把均匀散布在路中央的月光踩出疤痕。回归自然的主题同样表现于迟子建小说的城乡书写。在小说《关于家园发展历史的一次浪漫追踪》中,迟子建曾说:“城市是地球上最大的罪孽”[2]。对城市的严厉态度一直沉淀在迟子建心中。与之相对的是,迟子建对乡村有着明显偏爱。迟子建欣赏的那些人物,如宝坠、天灶、丑妞等,都是乡村世界的贡献。说到底,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就是对现代文明的批判。迟子建始终未曾以乐观的眼光来瞻望现代文明。迟子建回归自然的价值理想对现代文明的自我反思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但回归自然的限度却不得不加以明确反思。
人之为人,本质就在于他能不断地超越既定的现实世界。大自然对于植物和动物而言,就是全部的生存世界;对于人而言,却是必须加以超越的对象,不可能仅是回归的对象。
首先,人性的基本矛盾无法在回归自然中被勾销,因此像迟子建塑造出来的那些理想人物,如《雾月牛栏》中的宝坠等,仅是人性的沦落,而不是人性价值的生成。所谓回到自然的野性、单纯和快乐状态,也仅是作者的幻想。吴炫曾说“:人性对自然、文明对原始的超越,就既包含着对野蛮的征服,也包含着对纯朴的遗弃;野性和纯朴的审美含义,也只是人类在摆脱了野蛮和无知的桎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但这种审美,从来不具备独立恢复的功能,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价值的材料,参与新文明结构的建设。”[3]迟子建所希望的那种回归自然状态,就像她的畸异人物那样,同样不具有赋予这个世界新意义的功能。
其次,城市和乡村也仅是人创造出的不同的文明形式,并不会因为乡村与大自然靠得近一点,就具有更高的价值;如果说城市有多少局限,乡村必然在另一方面具有相应的多少局限。这些局限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性的基本矛盾的外化。迟子建仅以乡村大自然为价值尺度来批判城市,想象城市,就只能看到被大自然尺度扭曲的城市,那同样是不真实的城市幻象,也是对人性的基本矛盾的逃避和抹煞。当迟子建有意无意地丑化城市美化乡村时,她只不过重复着沈从文、汪曾祺、贾平凹、张炜、张承志等作家的价值迷误而已。
再次,回归自然的限度也会被大自然本身的毁灭性因素标示出来。大自然对于生命而言并不是仅具有正面的孕育和抚养的作用,同样常见的是对生命的毁灭。像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那么多自然灾难随时突至,人常常被严寒冻死,受到自然瘟疫的威胁;当大自然展示出远非安宁祥和的一面时,回归自然的神话也就不攻自破。所谓回归自然,不是远离文化,也不是抛弃文化,而是超越大自然,也超越与大自然格格不入的文化,达到文化和自然的更高程度上的融合。
从根本上说,人其实是不可能完全回归自然世界的,人必须充分地发展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不是依附于自然世界,也不是同化于自然世界,而是与自然世界不同而并立,互相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必须具有生态意识,符合生命之道,但不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迟子建似乎主张回归自然就把什么人生问题都解决了,这种明显的道家思想旨趣是对人性的深层矛盾的遮蔽。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无法养育出精神健全的人,“诗意地栖息是精神的产物;它要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环境中;它将把人类带向希望之乡。”[4]没有人的精神创造,大自然也无法成为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四、尚待确立的超越精神
无论是对温情人生的殷切关注,还是对畸异人物的塑造,抑或是回归自然的渴盼,都表明了迟子建已经建立了对世界与人生较为独特的理解;但她若想真正建立对世界与人生的本真理解,还得努力确立超越精神。真正的超越精神是建立在对人性的局限性(尤其是两难性、悖论性和复杂性)的尖锐体认之上的,是以对神圣价值根基的寻觅为指向的精神。超越精神使我们看到,文学必须使人有可能不被现实完全拘泥住,使人的精神、心魂有可能在想象世界自由翱翔,并获得一种超越现实的眼光;也就是既能把现实中珍贵的价值从局限性中剥离出来加以呵护,又能从局限性出发走向更高的可能。因此,文学必须要具有一种撬起现实的力量。
其实,迟子建对世界与人生的理解制约着她的小说创作。由于她总是瞩目于那些智力水平和精神深度甚至比作家本人还低的庸常人生,所以小说人物和情节几乎都在她的情感和理性控制范围之内。由于这些人物缺少对生活与生命更深的问题探寻的热情与能力,迟子建小说的内在精神就不可能具有足够的复杂与深邃,更遑论那种让人不得不重新看待人生的悖论与神秘!这种创作状态不用说与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鲁迅等大作家相比,即使与萧红相比,局限性也显露无遗。与萧红相比,迟子建就明显缺乏力度和深度,缺乏直面人生严峻处的坦诚和目光犀利的悲悯。《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展示的也是东北大地上那些无知无识的底层民众的生活,但萧红就有勇气撕开人生粗浅的伪装,展示生活本来的残酷,拷问出生活中可能的纯洁来。而迟子建对人生的深度问题缺乏充分的感悟和尖锐的体验,也往往缺乏直面的意愿和勇气,她喜欢在生活矛盾面前摆弄一些小情调、小优雅,轻飘飘地从生活表层上滑冰般地一溜而过,像个小女孩似地双手一扬,灿烂一笑,或洒下几滴眼泪,独自伤怀片刻,就不了了之。
终极价值解体是现代人的基本处境,现代人生图景中的模糊、暧昧和冷峻是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基本事实,至于如何超越它们,再次创造一种人生的澄明、坚定和充实,则是摆在现代人面前的艰巨重任。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到鲁迅、卡夫卡、福克纳等作家岂不都是行进在这条道路上!但迟子建的小说却对现代人生图景颇为隔膜。在迟子建小说中,有外部的对比,但没有多少内在精神的对比;有外部的冲突,但没有多少内在精神的冲突;有外部的善恶,却没有什么内在的善恶互相辩难。迟子建小说人物的定型化倾向和对人物的内在精神发展变化的忽视恰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她对人生的古典理解和对现代人生图景的陌生。从整体上看,她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在对世界人生的理解方面几乎与她长篇处女作《树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差别。迟子建后来小说中各种基本因素在《北极村童话》中都已经具备。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危机。真正确立了超越精神的作家就不可能在艺术创造领域不停重复自己;他会不断与生活深层问题相遇,与人性的晦暗和悖论纠缠,探寻着卓然不群的价值,从而保持着良好的创造状态。
从超越精神角度看,像迟子建那样以古典方式单纯展示乡土温情归根到底没有多大的价值。最关键的是,要展示温情是如何克服种种生存困境呈现的,要充分让人的意志和理性介入到没有主体人格的温情中,使温情能够获得坚实的人性内涵。最终,若能使得这种温情从人性的矛盾和悖论状态中绽放出来,并对既有的道德秩序和价值秩序构成质疑和挑战,从而使人能超越既有的生存眼光,促使世界转向更有活力、更开放的向度,那样的温情才是超越意义上的温情,才是有精神内涵的存在性情感,而不是乡土社会中重复、封闭、补偿性的生存性情感。这种温情才不会使人局限于乡土社会,或局限于现代城市文明,而是直面人性的永恒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91.
[2]迟子建文集:第3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173.
篇4
浙江省宁海县技工学校校长黄仁发说“技工学校的学生要想出彩,靠的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企业创造效益,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技工学校的学生可以干出更加辉煌、更加出彩的人生。就业,不仅关系每一名学生的前途,也与无数家庭的命运息息相关。未曾接触社会的在校学子,预先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提前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为自己步入职场扫除障碍,意义重大。
为此,宁海县技工学校主办了“职场零距离”活动,邀请宁海当地知名企业负责人到场,与机械、汽车、电子电工专业的师生及学生家长共聚一堂,对接未来职场,助力学生出彩。
链接企业: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
《职业》:大浪淘沙,撷精取华。每年从技工学校走出大批毕业生,什么样的学生最能吸引企业的眼球,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参与嘉宾: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琼莲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渴望招揽四种特质的人才:第一,精通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焊接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机械机构设计和生产流程设计,能够独立完成较简单结构的机械设计;第二,精通二维和三维制图工具,熟练操作CAD、PROE等;第三,好学上进,思维清晰,动手能力强;第四,对工作认真,有高度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雷锋般的螺丝钉精神。
学生在校所学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发展方向,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最为欢迎的。
参与嘉宾: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初青
现代模具制造早已摆脱了手工打磨、手工雕刻的时代,形成了以数控加工为主体,以CAD、CAM、CAE集成应用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体系。支撑企业的老钳工虽然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老化,理念陈旧,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明显欠缺。因此,模具企业对“新型钳工”求贤若渴。
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所谓“新型钳工”,是指既有传统的机械装配、机械加工技能,又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精通3D设计、2D设计的技能型人才。从适应性方面来说,新型钳工是指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够适应现代管理,同时也能够适应今后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需求的钳工。
参与嘉宾:宁海乐星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庆
电子产品公司需要的技术人才分为“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三个层次。
“蓝领层”电子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电子产品生产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电子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电子技术人才。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技术的装接工艺知识,具备电子的操作、日常维护能力,了解电子的设计。
“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电子设计的工艺人员和电子产品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电子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电子设计工艺员占12.6%,电子维护、维修人员占12.4%。
“金领层”是指具备并精通电子操作、电子工艺制作设计和电子产品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适合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电子产品开发的设计主管。
既精通电子制作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同时对电子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电子人才,是公司最为需要的。
参与嘉宾:宁海国宏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中
公司现在最为需要的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现代汽修人才”。“现代汽修人才”的优秀特质,主要表现在:具有规范化的观念——每一项操作都严格遵守企业固定的规范和标准;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准确“诊断”出汽车出现的故障,做到“懂原理、会分析、能推理、巧诊断”;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阅读相关外国车型的英文资料和维修说明书,浏览国际网站,了解各种车型的技术特征;机电液工种一体化——将机修技能和电工技能结合在一起,辅以液压技术;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了解车用单板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原理,能够通过网站搜索查找各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和程序;会挑选、使用并延伸汽车检测等设备的用途。
参与嘉宾:宁海广本4S店总经理徐金宏
汽车销售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做好汽车销售,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一般4S店招聘汽车销售员,都会要求应聘者具备从业经验,或者要有专业背景。原因很简单,汽车销售员销售的是汽车和汽车相关产品、服务,汽车产品和服务具备很强的专业性。能够让企业招聘者眼前一亮的汽车销售,具备“六个懂”:懂汽车——掌握构造、性能、性价比分析工具;懂市场——掌握行业背景市场大局与市场动态;懂营销——掌握并能够恰当地运用市场营销的精髓;懂销售——掌握销售流程销售话术与销售技巧;懂服务——掌握销售过程服务与售后服务方法;懂客户——掌握客户心态消费心理与决策方式。除此之外,一名合格的汽车销售还要具备爱岗、敬业、忠诚的职业素质。
对话名师:我们“这样”培养人才
《职业》:对接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各专业如何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习得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叶海斌(机械专业教师):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满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和学生生理发展的需要,以考取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线,内容选取与相应资格考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相符,教学与职业资格相结合,毕业证与从业资格证双证融通,将CAD、普车、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操作工等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毕业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100%。
章岳彬(电子电工专业教师):电子电工开设的相关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安全用电、电子技术训练、电工技能训练等。为了使学生达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学校采取“产品引导,两实一理”的教学模式。将“产品”贯穿于应用电子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认识“产品”到分析“产品”,进而还原“产品”和创新“产品”。实训教学的第一阶段:实训——认识“典型的电子产品”(尝试性实践,认识技能要点);第二阶段:理论——剖析“典型的电子产品”(探究式学习,了解基本原理);第三阶段:实训——还原和创新“典型的电子产品”(强化性实践,强化技能操作)。通过多个典型“产品”的训练,实现教学从低到高、从浅入深、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级提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需要掌握的技能有: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用PROTEL软件绘制各种设备的线路图、使用PLC。
陈建招(汽车专业教师):我校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两个汽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构建起“三层递进式”一体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第一层职业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立足于学生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培养,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汽车文化、汽车概论以及汽车维修技能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层专业核心课程,以学生独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开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汽车构造与拆装等课程;第三层专业方向课程,以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解决综合性生产实际问题为目标,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汽车维护、汽车修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检测等技能。在此阶段,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加汽车中级工、汽车从业资格证考证。
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职业入门课程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致。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汽车构造与拆装、市场营销学和商品学等内容;专业方向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汽车营销技术、汽车零配件销售、前台接待和二手车交易的相关知识,了解与汽车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现场提问:我们有“这样”的困惑
Question 1:机械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孙琼莲: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的人才培养以自主培养为主,打通了专业、技术、管理、销售四条人才成长通道。通过专业通道,员工可以从初级工逐步成长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通过技术通道,员工可以实现从技术员、工艺员到高级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的蜕变;通过管理通道,普通员工可以由车间班组长升任车间主任乃至进入公司管理层;通过销售通道,员工可以由销售员、售后服务人员逐步成为销售经理。
Question 2: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如何尽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应对高强度的社会竞争,实现人生出彩?
王荣庆: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岗位的员工,要想出彩,都要对本职工作有深入的了解。以焊件工作为例。员工仅仅掌握焊接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热的传导、热的平衡以及焊锡在热的驱使下的流动情况都了然于胸,才能使焊点和被焊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与其他专业相比,电子电工人员水平的高低更多依赖于其对电子原理的理解。电子电工产品的生产不仅需要组装,还需要设计。能够图文并茂地描绘出产品的工作原理是我们企业技工出彩的必备特质。只有“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把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才能最终实现人生出彩。另外,企业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员工有提升自己、贡献企业的意愿,企业都会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其发展助力。
Question 3:企业能够提供给汽车专业的学生什么样的薪金待遇和培训?
徐金宏:汽车销售行业员工的薪金由基本工资加绩效提成组成。企业拥有详细完备的绩效考核方案。售后端实习生包吃住,基本工资1200元;销售端实习生基本工资1500元。转成正式职工后,员工的平均月薪能够达到4000~5000元。
篇5
关键词:服装;标准;使用说明;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S941.79 文献标志码:A
FAQ of GB 5296.4 ― 2012 “Instructions for Use of Products of Consumer Interest ― Part 4: Textiles and Apparel”
Abstract: In order to help textiles and apparel producers, traders and testing agencies to timely understand new standards, the main contents of GB 5296.4 ― 2012 “Instructions for Use of Products of Consumer Interest ― Part 4: Textiles and Apparel”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FAQ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stated. In the e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andard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pparel; standards; instructions; FAQ
作为服装销售的一部分,“使用说明”在当今购销关系中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服装销售过程中可帮助买卖双方避免产生过多的交易摩擦,同时也是质检判定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与服装使用说明相关的标准是GB 5296.4― 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 4 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将于2014年5月1日起实施,主要规定了在国内销售的纺织品和服装的使用说明所必须满足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 标准主要内容
“使用说明”在服装上最常用的形式有 2 种:悬挂标签(即吊牌)和耐久性标签。主要包含 8 项内容: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的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执行的产品标准、安全类别、使用和贮藏条件的注意事项。除此之外,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考虑,产品质量等级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也要体现在使用说明中。其中产品的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等3 项内容必须以耐久性标签的形式来体现,其他内容可用吊牌等其他形式体现,不必出现在耐久性标签中,当然,耐久性标签的内容也不必在吊牌中重复出现。但是,如果同一内容出现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时,必须保持一致。
2 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2.1 制造者名称和地址
标准规定,纺织品和服装应标明承担法律责任的制造商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进口纺织品和服装应标明该产品的原产地(国家或地区),以及商或进口商、销售商在中国大陆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
对于该条款的理解,很多人往往局限于字眼“制造商”上,其实关键点应该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因此,很多品牌企业由于没有吃透标准内容,在授权生产的服装标签上不仅注明了自己的名称和地址,还想尽办法在小小的吊牌上挤下了生产企业的名称和详细地址,使得使用说明变得更加冗长。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原产地的标注,此为针对进口产品而言的,但是很多国内生产销售产品也多余地标注了此项内容,甚至精确到了市级以下的名称。事实上,对于在国外生产的进口产品,只需标明国家名称; 而对于在中国生产的进口产品,除港、澳、台地区生产的产地标注为香港、澳门和台湾外,其他地区生产的产品均标注为中国。
2.2 产品名称
标准规定,产品应标明名称,且标明产品的真实属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有术语及定义的,宜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没有术语及定义的,应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名称。但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谋求高价,采用了夸大或虚假的产品名称,如消费者在市场上经常见到根本不含羊绒的针织衫被称作羊绒衫;有些商家将服装的大类作为产品名称,比如儿童服装、梭织服装、女装等;还有些厂家用商标名作为产品名称,这种做法也不正确,产品名称前可以附加商标名,但不能仅用商标名来代替产品名称。总之,产品名称有标准规定的宜采用标准规定名称,无标准规定的应采用真实描述产品属性且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名称。
篇6
近年职场小说《潜伏在办公室》《杜拉拉升职记》《浮沉》《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等成为文学阅读的宠儿,个种缘由是这些职场小说给人树立了职场英雄楷模,也提供了职场成功的的一些范例。阅读这些职场小说,既可以感受到一定审美愉悦,也可以为读者的职场增添成功的可能性,具有一定实用性。职场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关键是这些小说塑造了一个个职场成功人士。相比较而言,《酥油》描写的则是“奇人”梅朵。梅朵本是具有也是学英语的大学生,但是毕业后她没有留在大城市的职场上打拼,而是听从了多农喇嘛精神的召唤,从内地来到西藏麦麦草原,从事孤儿收养与教学活动。多农喇嘛告诉梅朵,草原上有许多失去亲人的孤儿,他们分散在草原的角角落落,而每到草原发生一次自然灾害,孤儿就增加一些。这些孤儿或寄居在亲戚家里,或四处流浪,无法获得起码的教育。多农喇嘛的话刺激了梅朵,于是她先座火车然后座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然后骑马,最后干脆步行,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麦麦草原。麦麦草原与世隔绝,是由众多块小型草原拼接而成。在麦麦草原,梅朵从事其收养、教育孤儿的活动。梅朵有着成为职场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质,她毕业于大学英语专业,在一个和国际社会日益联系紧密的中国,这个专业本可以带给她成功的可能性。她有耐心,她能吃苦,她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她为草原的孩子带来了希望,也有能力。但是,在草原呆过五之后,当她回到城市治病的时候,她发现,她已经完全无法融入到她曾经熟悉的城市里。她不会过马路,她不会和人谈业务,也无法适应商业社会基本规则。放到当下以功利价值为取向的当下社会,梅朵完全迥异于追求事业成功的正常人,她彻底成为这个社会的边缘人,也是当代“奇人”。
梅朵,这个现代社会的另类,她所追求的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大爱精神。在“大爱”精神的感召下,梅朵做出了一桩桩“奇事”。梅朵和月光之间,建立起了真挚的爱情。梅朵和月光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与梅朵是受过高等教育不同,月光不识字,不会说汉语。但是,为了草原孤儿,他们走在在一起。他们共同在草原上寻找孤儿,他们一起历经雪崩、原始森林里迷路,他们一起教育孤儿。梅朵主要承担教学工作,月光主要承担后勤保障。在共同的生活中,他们的心渐渐走近。梅朵在草原上努力换取了草原人的理解与尊重,他们把她看做是菩萨转世。梅朵被草原所感动,决心做一个酥油女人,嫁给月光,在草原上生活一生一世。然而,梅朵和草原和月光之间横亘着看不见的文化隔阂。多农喇嘛决定让梅朵教育孤儿的主要原因是要梅朵帮助他培养更多的识字有文化的僧人。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梅朵,她对宗教保持着怀疑态度,她教育孤儿的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有文化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梅朵和孤儿教育发动者多农喇嘛之间在孤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上有着深刻的分歧。月光也笃信宗教,在价值观上和多农喇嘛有着一致性。梅朵对于宗教的态度,也刺伤了月光的心。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也让梅朵和月光之间有了隔阂。梅朵对宗教质疑的态度让月光愤怒,月光也无法实现梅朵的梦。
虽然,梅朵和月光之间有着文化与宗教的隔膜。但是,二人历经收养、教育孤儿的共同生活还是在梅朵与月光之间建立起了超越文化与宗教的爱情。由于长时间在草原的生活,梅朵身体患上了高原病。高原病让梅朵无法在草原继续工作下去,她不得不来到城市治病,同时筹措办学经费。在城市治病期间,梅朵仍然牵挂着月光,月光到草原所在的县城打电话,成为梅朵最快乐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也由于牵挂月光,梅朵决定返回麦麦草原,并和月光与约定了在县城见面的时间。然而,梅朵和月光之间的爱情开始历经考验。梅朵遭遇了一场车祸,并且在医院昏睡了六个月。月光在约定的时间里没有见到梅朵,由于梅朵的手机在车祸中被毁,月光一次次的拨打梅朵的电话,最终都无人接听。月光以为梅朵在车祸中丧生,于是决定为她念三万六千遍超度经,也决意为她出家修行。梅朵与月光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曲折的爱情,是中国古代传奇小说中曾反复叙述的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的重奏,也是市场经济时代一曲动人的挽歌。
然而,《酥油》要表现的并没有局限于动人的爱情,超越爱情的大爱精神洋溢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梅朵来到麦麦草原的初衷是收养、教育草原孤儿。在这期间她经历了生活不习惯。草原生活习惯,包括卫生条件,完全与平原无法相比。梅朵无法处理个人卫生。她历经了草原的险恶的自然灾害,在寻找孤儿的时候,他和月光险些被雪崩掩埋。也和月光一起有原始森林中迷路的经历。面对这些在平原、城市从没有出现过得情况,是一心要为草原孤儿的教育的决心,使她坚持下来了。然而,对梅朵来说,肉体痛苦更让她难以忍受。几年的草原生活,让她染上了高原病,她心脏扩张,心天天疼,胃病严重,天天吐血。克服生活习惯差异和身体痛苦,她仍然坚持在草原。其实,对于梅朵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克服草原的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梅朵收养的孤儿中有一个叫苏拉的小女孩。她来到梅朵的学校后,一直很不高兴,天天念经,很少讲话。后来,梅朵得知苏拉有一个姐姐叫阿芷,在一次雪崩后,姐妹两失踪了。几经周折,梅朵知道了阿芷在离草原附近的一个县城的茶楼当。梅朵决定一定要把阿芷找回,让和自己一起从事孤儿收养与教育工作。但是,在月光看来,阿芷一个灵魂不干净的女孩,不值得找回。然而,经过梅朵的坚持,他们找到了阿芷,但是阿芷拒绝和他们一起回到草原,远走他乡。与此类似的文化差异使她收养孤儿困难重重。但是,正是大爱精神的支撑,梅朵克服了困难,一心为孤儿的教育呕心沥血。草原孤儿常常给梅朵带来教学和管理麻烦。这些孩子长期无人好好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卫生知识,他们无法习惯在课堂上规矩地学习。这些孤儿常常制造些事件,考验着梅朵的大爱精神。梅朵一人充当教师,给那些年龄参差不齐的孩子传授文化与知识。梅朵心怀爱心,在草原坚持了五年。
《酥油》表现了和城市、内地完全不一样的草原风情。这里是辽阔的草原,这里的交通工具是马,这里仍然是一妻多夫。《酥油》详细的叙述“水葬”与“天葬”的差异,也对于内地读者只知道皮毛的天葬,介绍得细致、淋漓尽致。当然,小说对麦麦草原的奇异的自然景观描写也十分逼真。小说有一段描写雪崩的奇妙景象,令人瞠目结舌:
我从来没有听过那种呼啸、它所发出的那样阴暗的轰鸣,像天兽洞张的嘴,要吞下这个世界。心头跟着一裂!巨大无形的轰隆声制造的强烈声波只在顷刻间撞击大地。浑身紧缩,我也逃避不开那铺天盖地的震荡感应。还来不及逃离,却看到呼啸中的云雾,不,确切说应该是雪雾,突然裂化成一条条白色长龙,腾云驾雾,凌厉地向雪泉上方的丛林冲去。所到之处,切割山体,埋覆丛林。巨大杉木在顷刻间被打断,推倒,翻滚,埋葬。一切只在闪逝之间,一秒,两秒、三秒之间。天昏地暗。轰隆声叫人心头发慌。……
此时,我周围的天地,丛林震颤,山谷雷鸣,沙土如同堕胎从山体生生剥离,形成巨大泥石流,沿着道路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庞大石块伴着整堆泥沙沉闷地轰塌下来,带动粗壮的高山冷杉垂直砸进泥沙当中,溅起数丈高泥水雪浆。只像天空下起一场沉坠的泥雨,扑盖上我的脸,连我的魂魄都被它生生覆盖。雪崩残忍、分裂、灭绝,叫一切都变空。除天地之间崩溃的轰鸣,我们的生命显得那么脆弱,渺茫。
篇7
“工作会使我们避免更大的麻烦”
阿兰・德波顿新书的原版书名直译为《工作的喜与悲》。相比之下,中文简体版本书名《工作颂歌》被赋予了一定的励志色彩。现从事自由写作的阿兰・德波顿,实际上并不能切身体会到“职场人”对工作的深刻认知,因此,他在新书的书写过程中难免会“走神”,导致《纽约时报》书评人卡雷布・克雷恩批评该书某些章节跑题、不知所云。不过,阿兰・德波顿对待这一选题的态度却极其诚恳,他耐心地走访不同行业的“职场人”,所关注之处包括对伦敦超市的鲜金枪鱼片的寻根究底,可以一直回溯至努力养家糊口的马尔代夫渔民;对会计公司运营的描述,则展示了一切全景、大特写镜头的缤纷应用……不难看出,阿兰・德波顿意图成就“当代工作大全”的勃勃野心。他还就工作观念史作过一番简要回顾,认为狄德罗那批人的《百科全书》之所以魅力十足,并非因其大块头和实用,而是由于它是“一部歌颂劳作高尚的赞美诗”。因此,阿兰・德波顿写作此书也倾向于“赞美现代工作场所体现的睿智、特性、美好与丑陋的一切”。
《工作颂歌》每一章节都独立成篇,佐以古昧十足的文笔、略显刻薄的英式幽默,有着十足的“雅痞风”。
在《工作颂歌》译者、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袁洪庚看来,阿兰・德波顿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这使得他的随笔呈现出一种深度,同时又不失生活趣味,读来亲切。
“与之相比,国内许多作家的随笔散文很煽情,感情充沛有余,却言之无物,因此作品的生命力不强。”
对于“职场人”而言,通过《工作颂歌》不但可以了解各种不同职业的实际境遇,还能开阔视野,感受国外“职场人”的休闲方式。比如书中有一位高压输电线塔鉴赏协会的成员,乐此不疲地利用闲暇时间沿着高压输电线路跋涉,虽然看似不可思议,但在心态上却让人有所启发。
完全是过来人的人生心得
如果说台湾最大的出版集团“城邦”是何飞鹏事业成就的物质体现,那么《自慢》则是何飞鹏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产物。“自慢”一词源自日语,形容一个人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最专长的事。“自己的拿手与在行,是不是比别人更好,其实不知道,但绝对是自己最自信、最有把握的事。每个大厨都有‘自慢’的料理,每个职场高手都有自豪的本事。面对职场上的竞争与起落,成功的最关键之处在于态度。”何飞鹏如是说。
作为何飞鹏的“职场私房学”,《自慢》以其真实的职场体验、鲜活的案例、细致的道理,令不少“职场人”受益匪浅,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这部作品的作用还在于能够快速让“职场人”自我解惑,了解到为什么同样的领域、同样的工作年份,不同的人会收获不同的成果与回报,并知晓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与处世准则。继推出关注创业者的《自慢Ⅱ》之后,何飞鹏又推出了《自慢Ⅲ》,为亲历经济危机的“职场人”提供有益的建议。这部作品延续了何飞鹏一贯的风格:没有空话,没有粉饰,完全是一个过来人的人生心得。
将吸引大批潜在读者
相比于《圈子圈套》、《输赢》、《杜拉拉升职记》和《浮沉》等职场小说的持续畅销,非虚构类的“工作自助书”显得“低调”一些,它们的影响力往往存在于试图依靠这类书“对症下药”的读者之中。不过,“工作自助书”的作者往往非等闲之辈,因此这类书也常因作者的“口碑效应”而大受欢迎。
日本设计师佐藤可士和的新书《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虽然不是明显的“工作自助书”,却能为“职场人”带来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他的“超整理术”从随身物品、办公环境开始,透过对于空间整理的习惯,养成对于思考整理的敏锐。他认为,只要按部就班,时时刻刻磨练整理技巧,便能促使思绪清晰、提高判断能力、开启灵感之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精致度。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工作自助书”的特点:虽然含有励志的成分,却不同于空谈“成功”的励志书,它们有着实用的方法可供使用;虽然大部分出自名人笔下,却区别于一味讲述自我成长经历的名人自传,它们关注读者的体验和需求;虽然强调在职场中的提升,却不像职场小说所传达的“为了成功而拼命”理念,它们往往提倡循序渐进,并关心读者如何能畅快地解决问题。在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强的“职场一族”中,可以满足“速读”需求的“工作自助书”将会吸引一大批潜在的读者。继职场小说带来轰动效应之后,“工作自助书”或将引发新一轮的出版热潮。
为什么喜欢“工作自助书”?
实用、“速读”,翻开后即可“有样学样”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每天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内”、“偏爱实用的经管类和职场类书籍”已经成为“职场人”阅读习惯的两大特征。“工作自助书”能够让“职场人”在短时间内“速读”并快捷获取实用方法,其内容背景也往往紧贴着“职场”与“经管”。在节奏快、信息量大的环境下,“职场人”会产生不断获得知识、时刻搜集信息来提升自我的内在需求,“速读”就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的有效方法。读者陈霜在豆瓣网留言说,《自慢》可以让她在工作中少一些抱怨,并全力以赴去完成。读者“岂有此女”还把实用的方法整理成阅读笔记,鼓励自己如书中所说,“活出自己的自慢,成为‘带工具的人’和‘不可或缺的人’。”
具有励志作用,引导读者完成自我提升
篇8
关键词:围城;方鸿渐;赵辛楣;人文底蕴
《围城》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部灰色系的小说。人们看着主人公方鸿渐的漂浮人生,哀之叹之,怜之悲之,认定《围城》就是方鸿渐一生的悲剧记录,他的境遇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肺腑之言。但是《围城》中就真的一点光亮都找不到吗?其实不然。《围城》中人物众多,除了与方鸿渐有情感交集的几位女士,作者其实花了很大一部分笔墨在他的同性挚友赵辛楣身上。明明是性格大相径庭的两人,作者却巧妙地安排他们两人为好友。一路同行,对比陡生,展现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两种精神状态――困顿与振奋。
一、方鸿渐与赵辛楣的爱情观
方鸿渐与赵辛楣,在《围城》这部小说中都有各自的情感线。通过分析他们的情感经历,我们能更加了解到两者在爱情“围城”中的妥协与坚持。
方鸿渐钟情唐晓芙,是因为唐晓芙符合他的爱情理想,纯真美好。可是他却禁不起苏文纨的挑拨离间,连一个完整的解释都没有,就破罐子破摔地痛失至爱。从此不相信世间爱情,也再无心追求其他女子,最后对现实妥协,与孙柔嘉结成连理。他对爱情虽然有着美好的憧憬,却扛不住现实的挑战,最后还是把自己困在了自己建立起来的婚姻“围城”里。
反观之赵辛楣,爱慕苏文纨三十年,这点已是非常不易。虽然一开始就知道苏文纨倾心于方鸿渐,心生妒忌,但仍然积极争取,不肯放弃追求苏文纨的机会。而后苏文纨下嫁曹元朗,赵辛楣惊讶不解之余,仍然为她送上祝福。这份潇洒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尤其对方还是自己痴恋三十年的女人。虽然难过却不颓丧,依然积极地面对以后的生活。后来虽与汪太太有一段插曲,却仍然是因为汪有一点像苏文纨,痴情让人动容。他没有像方鸿渐一样屈于现实,内心深处始终坚持着最初的情感。所以他挣脱了爱情“围城”的束缚,也让自己有了更广阔的天空。
二、方鸿渐与赵辛楣的事业观
除了小说中的情感线,《围城》还花了不少篇章在小说人物的职场遭遇上。
方鸿渐的职场遭遇经历了三次变更,分别是:小银行职员―学校教授―报社职员,其中后两次的工作都有赵辛楣的帮忙。小说结尾方鸿渐最终选择“出走”,他还是打算去投靠在重庆的赵辛楣。小说第五章写的是方鸿渐赵辛楣一行人同赴三闾大学的路途诸事,在到校前夕,赵辛楣说只有一起经过长期苦旅行的人,还能够互相不讨厌,才能够结交为朋友。方鸿渐便问赵辛楣觉得他讨厌不讨厌。赵辛楣回了一句: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尽了方鸿渐这个“多余人”的尴尬。
而赵辛楣呢,小说中对于他个人情感部分的描述虽然不多,可是却花了很多笔墨在刻画他的职场经历上。小说中女相士说他有南方贵宦之相,将来一定会名位显赫。这其实就是对赵辛楣事业成功的一个伏笔。的确,在这一点上,赵辛楣做得十分优秀。不管在什么时候,赵辛楣给人的感觉都是意气风发、诸事通达,就算是偶有挫折,也能够迅速找到新的出路。存在感极强,在哪里都受人待见,与处处受气的方鸿渐可谓天壤之别。
三、比较方鸿渐与赵辛楣的现实意义
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将来,人类始终是在社会这个大圈子中不断打磨、成长。就算经历时代变迁,周围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始终没变,人类作为“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也始终还在。《围城》中所描述的生存困境,不只是发生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方鸿渐作为“无毛两足动物”的典型代表,从头至尾都背负着一个接一个的“围城”枷锁。也正是因为这个中心人物的人生际遇,大家往往忽视《围城》中一些积极的因素存在。方鸿渐和赵辛楣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其实他们身上都反映了作者自身的遭遇与想法。两种精神状态的刻画,两段不一样的人生走向,说的就是人类面对生存困境下的双面状态和双面人生。
钱钟书的《围城》一直为人称道,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反映了人类面对生存困境时的真实表现,关注“人”剖析“人”,凸显了博大的人文情怀。方鸿渐和赵辛楣作为“无毛两足动物”在“围城”中两种精神状态的典型代表,他们一个困顿,一个振奋,体现了在现实社会压力下,不同的人对于人生困境的不同态度。这种超越时代的精神共鸣,不仅体现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深度,也开发了人物形象的一个新的视角。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围城》这部小说有了更多的色彩,也让读者对于“围城”人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体会。
参考文献:
篇9
追求“变化”
工作也需活水和新动力
“我一直把‘变化’作为自己写作的追求,总是希望新作不重复旧作,即便做不到脱胎换骨,哪怕有一些变化,也是好的,否则我的写作就失去了意义。”在一次访谈中,莫言向读者们道出了自己佳作不绝的原因,就是追求变化。
放眼中国文坛,不乏众多的作家,但在这对文学与对成功有着执著热爱的人群中,只有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而谈到成功时,莫言却首先将这功劳归于“变化”。正是这种变化,让他的作品能够始终鲜活生动,为世界的读者们送来充满生命气息的精神活水。
职场经:“变化”是每一位职场人想保持与时俱进的必要追求。许多人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由于自己已经习惯了当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懒于改变,渐渐地忘却了自己最初的目标和最终的梦想。
想要让自己的生命精彩,我们必须在取得工作成绩的同时,力行创新,力争突破,不能满足于现状,更不能停步不前。
热爱与依恋
让你更接近成功
纵观莫言的作品,从《透明的红萝卜》到“红高粱系列”,再到《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透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莫言对山东农村的一种难以割舍的创作依恋。那种深厚的乡土之情和深深的眷恋直击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神经,让每一个读者都难以忘怀。可以说,这种爱恨交杂的丰富的依恋感与莫言的成功息息相关,也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才生发出莫言触动人心的文学作品。
“关于乡土,我想不仅仅是我难以逃脱,绝大部分作家都难以逃脱。即便你给你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地另起一个名字,甚至把许多外地的风景和风俗移植过来,但骨子里,还是你自己的那块乡土。你小说中人物的思想和语言,只能是你熟悉的那部分人的思想和语言。”“我认为所有的作家都是乡土作家……这种依恋,含意很丰富,其中有爱,也有恨。”莫言曾如是说。
职场经:热爱会让你更接近成功。对于文学,尚且如此。对于工作,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对工作有着特别热爱或某种依赖的人,也许并没有在刻意地撷取成功之花,只是在不知不觉间,由于自己的热爱与执著的奉献,成功便与其如约而至。
为自己而做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的小说顺理成章地成为更多人品头论足的对象。在深受热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批评和反面论调。面对这些,莫言并没有就此作出任何屈服性的解释,而是坦然面对,强调一切都是在为自己而做。“评论家也是各有各的喜爱,想要投他们所好,何其难也……评论家和读者的反意见我会留意,但决不会为了几句批评和夸奖而改变自己。”这种“为自己而做”的“莫言精神”,笔直地伫立在每一个读者心中,成为一道永不衰败的风景线。
篇10
陶月馨严肃地对他说:“你可不要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哦!”
“你写文章,难道不是为了那些稿费?”冉东说。
“不!不是的!我只是纯粹地喜欢写作。没投稿前,我一直坚持在写日记!”陶月馨赶忙解释。
冉东,是一家小公司里的会计,工作量不大,他开始利用上班的空闲时间读他手机上的电子书。当他真正在电脑的文档里开始写小说时,他脑子里一片空白,索性他不再写了,只是抓住一切机会读电子书!直到三个月后,他被老板叫到办公室,他才彻底醒悟过来!
“你可以回去好好玩你的手机了!我们公司不需要你这种为公司创造负价值的人!你回去查一查字典:什么叫本职工作,什么叫业余兴趣爱好!”老板说。
冉东就这样在同事的议论声中,离开了那家他供职五年的公司!冉东懊悔极了:自从金融危机后,哪一个行业都不景气,如今被炒了鱿鱼,他心里甭提有多郁闷!
一天陶月馨上网,无意间看见冉东的QQ个性签名上写着:“绝望!!!”她是冉东以前的同事,只是偶尔在网上碰到了,才聊一会儿。但看见这几个消极的字眼,她感到十分震惊。她从朋友那里知道冉东丢了工作的事,便赶紧在他的QQ上留言:“看开一点!男子汉大丈夫,岂能被巴掌大的挫折打败?振作起来!新工作在向你招手哩!”
过了一会儿,冉东的QQ图像亮了起来,且回复信息:“不如意啊!工作丢了!小说也未完成!”
“慢慢找工作呗!你以后记住,上班以工作为主,下班后的业余时间抓紧读书,写作,日积月累才有收获啊!”陶月馨回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