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0:44:51

违规范文篇1

一、关于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法律性质的界定问题

一直以来,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在理论和实务界都有争议。因此,对该种处理的法律性质的准确界定是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这主要是通过对该行为特征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该行为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单方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只要在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即可自行认定和直接处理,而无需与应试人员协商或征得应试人员的同意。

(二)强制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根据依法行政的原则,为行使其管理职能,享有相应的管理权力和管理手段。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处理遇到障碍时,可以运用强制手段消除障碍,保障处理决定的执行。

(三)政策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目前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的处理主要依据的是政策。政策相对法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更为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根据行政法学理论,单方性、强制性和政策性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特征,因此,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这一界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对应试人员来说,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具有决定力和约束力,应试人员有遵从的义务;二是对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来说,在认定和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越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三是对人民法院而言,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对违规违纪的处理属于行政诉讼的范围。

人事部2004年出台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下称《处理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被处理人或被处理单位对处理决定或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目前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人事部的这条规定首次在部委规章上认定,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是具体行政行为。随后教育部出台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005年司法部出台的《国家司法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中也作了类似的规定。这说明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是具体行政行为,已经逐渐被各部委在立法上层面上予以肯定。

二、关于正确适用法律、法规、政策的问题

目前,我省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处理的主要依据是2003年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监察厅出台的《四川省人事考试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下称《处理办法》)和人事部的《处理规定》。《处理规定》只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师)等级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考试等还是适用《处理办法》。笔者以为要依法处理人事考试违规违纪行为,前提是要有法可依,现在由于人事部没有制定统一的人事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各省各地自己制定政策必然会存在很多缺陷,因此,人事部应该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的立法工作。

在具体适用法律、法规、政策方面,《处理规定》第六、七条规定的较为明确,如应试人员违反第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先提出警告并责令改正;经警告仍不改正的,责令离开考场,并给予当次科目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决定。因此,在适用《处理规定》上,关键是要做到两点:一是对违纪违规事实的认定;二是对情节轻重的衡量。《处理办法》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七条针对十二种违规违纪表现,规定了警示、取消当次本科目考试资格,决定当次本科目考试成绩无效3种处理方式。虽然《处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取消当次考试本科目考试资格是处理方式之一,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不应该成为一种独立的处理方式。从《处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的表述来看,取消本科目考试资格,责令离开考场是处理过程中的强制措施,决定当次考试科目或全部科目成绩无效才是最终的处理方式。另外,从《处理规定》中未规定取消考试资格的处理方式来看,取消考试资格也不应该单独成为一种处理方式。

三、关于对违规违纪事实的认定和证据收集保全问题

对违规违纪事实的认定是正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处理办法》和《处理规定》对违规违纪事实的认定原则和标准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因此,“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是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处理的一项基本原则。笔者认为,按照这一原则,在对违规违纪事实进行认定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客观方面应试人员有违规违纪行为。即应试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实施的必须是《处理办法》或《处理规定》明文规定的违纪行为,才可以对之进行处理,这类似于刑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则。二是主观方面有过错。主观方面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主观方面有过错是从构成要件上讲的,但在实践中,应试人员在违规违纪过程中是否有过错,并不是由考试机构要证明,而是采取过错推定的原则,即应试人员只要实施了违规违纪行为,就推定其主观方面存在故意或过失,除非应试人员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任何事实的认定,都依赖于证据的证明。“事实清楚”只是一个客观标准,而“证据确凿”才是证明标准。从证据学的角度,客观发生的事实在事后要重现只能依靠证据来证明。证据的收集保全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而言,证明应试人员违规违纪的证据主要有:一是监考人员作的考场记录;二是违纪人员的书面承认;三是其他应试人员自愿作的证言;四是书证;五是物证;六是视听资料。

这里还有一个证据效力问题,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取证难的问题,如违纪人员不承认违纪或不愿意书面承认违纪,其他应试人员不愿意作证或都没有看见,大量违规违纪行为不存在书证或物证,目前大多数考试并不具备收集视听资料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时,很多情况下都只是根据监考人员作的考场记录。有人认为,监考人员与考试机构之间本身往往存在从属关系,由于这种利害关系,考场记录的证据效力应该比较弱,如果单凭这个证据,显然没有达到“证据确凿”的标准。这种置疑有其合理性,但是笔者以为,不能把监考人员与考试机构之间的关系完全等同于民事上的利害关系,把考场记录简单地理解为监考人员个人的证人证言。事实上,监考人员与考试机构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交通警察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职务上的委托关系,而非民事上的利害关系。同时,监考人员作的考场记录也类似于交通警察作的现场记录,而并非个人证言。根据《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考场记录的证据效力应该优于一般证据。但是,笔者以为在对应试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过程中,除了详细、准确地记录考场情况外,也应该注意其他几种证据的收集,尽可能不要仅凭考场记录定案。

四、关于如何依照程序进行处理的问题

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应该注意程序的效率性和公正合理性,以及对程序权利的司法救济;同时作为外部行政行为应该强调法律化和民主化,应把应试人员对行政过程的参与权作为外部行政程序的核心,以体现公正、合理的法律精神。

从程序原则方面看:《处理办法》规定“手续完备、处理及时”,《处理规定》则仅仅规定“手续完备”。从具体操作程序来看:《处理办法》中基本上没有对处理程序的规定,《处理规定》第五章虽然对处理程序作了规定,但总的说来,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程序还不完善。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受“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立法思想的影响和对程序自身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足,总是把程序法作为实体法规范的“附属品”。行政程序具有提高行政效率,监督和控制行政权力滥用和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因此,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根据《处理规定》中的处理程序和《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程序,笔者认为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发现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监考人员或考务工作人员发现;二是场外人举报;三是同考室应试人员举报;四是应试人员自已主动承认。

(二)调查核实。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必须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核实,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可以依法对应试人员进行检查。

(三)履行告知义务。在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告知应试人员作出处理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应试人员有陈述意见和申辩的权利。

(四)充分听取被处理人的陈述和申辩。对被处理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被处理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不能因为被处理人申辩而加重处理。

(五)对警示或警告处理。对警示或警告处理由监考人员或考务工作人员口头告知被处理人并及时纠正。并按“xxx(姓名)xxxxxxxxxxxx(身份证号)xxxxxxx(当场准考证号)违反《处理办法》xx条xx款,现给予警示(警告)处理。”的格式公告在黑板上的《违纪人员栏》内和记录在《场情况记录单》上。

(六)其他处理。对警示或警告外的其他处理,报主考取消其当次本科目考试资格或暂行中止考试,责令考生离开考场,由考试机构将处理意见和证据材料报考试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七)制作并送达处理决定书。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应当制作处理决定书。处理决定书内容包括:“被处理人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处理事实和理由,处理的种类,处理执行的方式和期限,不服处理决定的救济方式,作出处理决定的日期、机构名称及印章等。”处理决定书制作好后,应当及时送达被处理人,并要求被处理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字,被处理人拒绝签收的,在送达回执上予以注明。

(八)救济权利的告知。根据《处理规定》的规定,应当告知被处理人有申请复核、行政复议和提起诉讼的权利。

(九)附加处理。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处理以后,考试机构或考试主管部门通知被处理人所在单位,建议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或解聘。

(十)存档和备案。对处理决定和相关证据材料等应当存档备查,对本地区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的,应报上一级考试主管部门和考试机构备案。

五、关于被处理人的权利救济问题

关于权利救济问题,《处理办法》中没有规定,《处理规定》中对此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根据《处理规定》的规定,被处理人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法律途径进行权利救济:一是向同级或上一级考试主管部门或考试机构提出复核申请;二是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三是可以对处理决定直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上述三种途径,被处理人有权选择。

有人认为,《处理办法》对权利救济途径没有明确规定,在工人晋级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中的违规违纪人员不服处理决定,就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呢?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处理办法》未规定,这是立法上的重大缺陷。从法律效力层次上看,《处理办法》作为一般的规范性文件,无权作出排除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规定,因此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应当依照《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来审查。《行政复议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上述两个规定对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请行政诉讼的范围都作了明确的界定,即只要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就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这里的实质要件只有两个:一是必须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二是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侵犯。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同时对应试人员的权益产生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符合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请行政诉讼的实质要件,应该是属于二者的受理范围。

违规范文篇2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基本医疗保险违规行为的举报和奖励。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第四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具体负责对举报奖励资金使用的审批工作。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举报奖励资金的兑现、发放工作。

第五条对下列基本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人可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举报:

(一)将本人的社会保险IC卡转借他人就医、持他人社会保险IC卡冒名就医的;

(二)为不属于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的人员办理医疗保险的;

(三)为参保人员虚开发票、提供虚假发票的;

(四)擅自将分支或者协作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服务范围,为未取得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的;

(五)将应由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记入统筹医疗保险帐内的;

(六)为降低均次住院费用违规分解住院人次的;

(七)多记多收医疗费用,增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或者增加参保人员个人负担的;

(八)以做假记账单、假病历、假处方和将门诊病人挂名住院等手段,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九)在为参保人员进行就诊时搭车检查、配药或者强制推销、搭销自费药品的;

(十)利用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超量配药,转手倒卖,非法牟利的;

(十一)向参保人员配售假冒伪劣、过期失效药品的;

(十二)以药换药,以药换物,以物代药,直接或者变相销售营养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儿童药品、医疗器械的;

(十三)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十四)其他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举报人对基本医疗保险中的违规行为可通过来访、来信、来电、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进行举报、投诉。

第七条举报受理部门对符合受理范围的举报案件,应在接到举报后5日内提出是否立案调查的意见,报单位负责人批准。

第八条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举报案件,举报受理部门应自接到举报后7日内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部门反映,或将举报材料及时移送有处理权的部门。

第九条对属于受理范围的举报案件,举报受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办理完毕。情况复杂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0日。

第十条被举报的违规行为属实且行政机关未掌握的,应按下列奖励标准对第一举报人给予奖励,并书面通知举报人:

(一)违规骗取、套取或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000元以下的,按涉案额的50%奖励,奖励金额不足50元的,按50元奖励;

(二)违规骗取、套取或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按涉案额的40%奖励;

(三)违规骗取、套取或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按涉案额的30%奖励;

(四)违规骗取、套取或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按涉案额的20%奖励;

(五)违规骗取、套取或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万元以上的,按涉案额的10%奖励。

举报人自收到奖励通知书之日起6个月内未领奖的,视为自动放弃奖励。

违规范文篇3

近期,全市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有上升之势,为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战略目标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全市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分析研判,清醒认识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关于国计民生。在近一段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出现了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为名,非法侵占集体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破坏耕地、随意扩大规划用地范围等严重问题。其主要呈现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以租”。主要集中在乡镇,特别在村一级组织表现尤为突出,无视土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以不惜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采取“以租”的方式,私自与其他的经济组织和个人签订土地出租合同,变相买卖集体土地进行经营性项目开发与建设;有些地方曲解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简单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建新房”,可以随意占地,不进行合法规划,盲目地占用耕地,形成新一轮的大量违法占地,引发了农民上访频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是边报边用。主要集中在地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错误的认为土地违法是因公违法,是因发展违法,责任应该不会太大,致使一些地方违法占用耕地占用新增建设用地的比例一度居高不下,超出了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的处分办法》(以下简称15号令)15%的问责硬性规定。

三是批少占多。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项目建设上,虽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是地方主动作为不够,认为重点项目是国家的,办不办用地手续无所谓,也不积极向上反映、汇报,落实用地计划,任其占用土地,这类违法占用土地占全市违法用地的80%以上。

四是未报即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工业园区,在用地手续未办理到位的情况下,擅自圈地,平整场地建设,造成严重的违法占用土地现象,也为以后完善合法用地手续增加了难度,拉高了全市违法占用土地的比例。

五是未供即用。有些项目农地转用手续已审批,建设单位项目也已开工,甚至项目已经建成,也迟迟不向政府和相关部门申报供地,我行我素,蓄意违法占地。

这些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产生,不仅导致了全市违法用地数量、面积及违法占用耕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全口径比例在全省排名靠前,而且侵害了群众合法利益,违反了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重影响了城市、集镇用地管理秩序,干扰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并且成为当前社会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阻碍了全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不公、败坏社会风气、激化社会矛盾和滋生渎职腐败等危害极大的问题,如果不严厉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任其发展蔓延,代价将十分沉重。一是有些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就会面临着15号令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中办发〔〕25号)问责、约谈和追究行政责任的风险;二是全市将面临着被省政府停供建设用地指标和停批农地转征用计划的严重后果。为此,全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年8月23日、9月2日总书记、总理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清本辖区内土地违法违规的严峻形势,下决心,出重拳惩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切实履行好《土地管理法》赋予的法定职责,优化本辖区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果断采取措施,严厉整治和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正确处理好部门与全局关系,近期与长远关系,高度警觉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性,毫不犹豫地采取断然措施,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违规上升的态势。

一是各级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对在建项目的用地情况进行“回头看”,认真开展清查工作,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立即坚决予以制止和查处。

二是从年度开始,全市土地违法违规用地全口径比例坚决控制在10%以内,不得突破这一底线。

三是对土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超过15%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会同国土部门按照15号令实施约谈、问责,并核减或停供当地建设用地指标,停止农地转征用手续的审核报批,待限期查处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启动下达建设用地指标、农地转征用审核报批。

四是对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混乱,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瞒案不报、压案不查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按照中办发〔〕25号文件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及责任人失职渎职责任。凡被国土资源部、国家督察武汉局、省国土资源厅立案查处或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连续曝光的,一律从严追究责任。

五是对违法占用土地,已平整场地,尚未建筑物的,一律停止施工,该复垦的复垦,该复绿的复绿,还耕于民。

六是对占用基本农田、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出租或买卖农村土地等重大违法违规用地案件,要坚决依法查处,对责任主体实施问责,触犯刑法的,必须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七是对部级重点项目用地,各级政府要督促项目主体单位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跟进服务,积极完善重点项目用地的合法性,同时对农地转征用手续已办理到位的,建设单位要尽早向政府及有关部门申请办理供地审批,完善用地手续。

八是对农村个人建房和扶贫搬迁建房用地,必须符合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建设,集中上楼,严禁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不经有审批权限的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对个人建房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审批,划地建设。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党委、政府耕地保护领导责任考核体系,全面落实国土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首长负责制,对土地违法违规,特别是乱占耕地行为不制止、不查处以及违法批地的,要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和对政府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制度,一律取消其评先、评优及升迁任用资格。

二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遏制土地违法违规用地势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利用的监管及违法违规用地查处工作;监察部门要对国土部门移送的案件和提请的处分建议作进一步审查,按干部管理权限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公安部门要对国土部门依法执行公务时受到阻挠、妨碍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排除,并对国土部门移送涉嫌范围的违法用地案件进行立案侦查;规划部门对辖区违法违规用地的建设项目,在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前,不得办理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规划竣工验收等业务;环保部门不得对违法违规项目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对已核发证照的,应依法吊销;城管部门在对不符合城乡规划的违法建设项目的巡查、监控、调查取证以及拆除等工作过程中,发现涉及违法用地的,要及时告知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发改部门对涉嫌违法违规用地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立项批准或核准手续,对已经办理的应依法予以撤销;住建部门不得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涉及工程项目的施工许可进行办理,对其中已经办理了施工许可的,依法予以撤销;水电部门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涉及工程项目不予办理供水供电审批或报装手续。

三是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项目准入评审机制。建立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国土、城乡建设、规划、发改、经信、环保、财政、税务、工商、交通、商务、科技、招商等部门组成的项目准入评审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能、职责和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对拟准入的项目主体资格以及项目的可行性、合法性等进行认定,由招商部门汇总并牵头有关部门按照预审、评审、注册、用地、建设、核查六个程序,对拟引进落户本地区各类项目进行认定评审,评审通过后报政府审批,方可办理项目用地。

四是对工业项目用地,原则上一律进驻工业园区,严格依照城市规划确定的用途进行管制。各地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市城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十政规〔〕1号)要求,加强对工业项目用地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对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审批图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项目未经国土资源部门检查验收,或者检查验收未达到投资强度和税收指标等要求,或未履行合同约定条件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工业用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的,依照有关规定,解除土地出让合同,由市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后,进行公开出让。

五是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政发〔〕27号)要求,建立公安、纪检、土地执法监察联合办案机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既查事,又查人,对重大违法违规案件不仅要追究行政责任,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增强警醒和震慑效果。

违规范文篇4

第一条为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人员(以下简称考生)、从事和参与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教育考试是指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教育考试机构承办,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的教育考试。

第三条对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考生以及考试工作人员、其他相关人员,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认定与处理,适用本办法。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应当公开公平、合法适当。

第四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或者本地区国家教育考试组织工作的管理与监督。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各级教育考试机构负责有关考试的具体实施,依据本办法,负责对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二章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五条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六条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三)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强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

(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九)其他作弊行为。

第七条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

(一)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二)评卷过程中被发现同一科目同一考场有两份以上(含两份)答卷答案雷同的;

(三)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四)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五)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第八条考生及其他人员应当自觉维护考试工作场所的秩序,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有下列扰乱考场及考试工作场所秩序的行为:

(一)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二)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三)威胁、侮辱、诽谤、诬陷考试工作人员或其他考生;

(四)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九条考生有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考生有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视情节轻重,可同时给予停考一至三年,或者延迟毕业时间一至三年的处理,停考期间考试成绩无效。

第十条考生有第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考生以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入学资格的,由证书颁发机关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证书或者予以没收;已经被录取或者入学的,由录取学校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其学籍。

第十二条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其他人员,由教育考试机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开除或解聘,教育考试机构按照作弊行为记录并向有关单位公开其个人基本信息。

第十三条考试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考试管理、组织及评卷等工作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当年及下一年度的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并由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建议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一)应回避考试工作却隐瞒不报的;

(二)擅自变更考试时间、地点或者考试安排的;

(三)提示或暗示考生答题的;

(四)擅自将试题、答卷或者有关内容带出考场或者传递给他人的;

(五)在评卷、统分中严重失职,造成明显的错评、漏评或者积分误差的;

(六)在评卷中擅自更改评分细则或者不按评分细则进行评卷的;

(七)因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所负责考场出现雷同卷的;

(八)擅自泄露评卷、统分等应予保密的情况的;

(九)其他违反监考、评卷等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考试工作人员有下列作弊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由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调离考试工作岗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不具备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条件的人员提供假证明、证件、档案,使其取得考试资格或者考试工作人员资格的;

(二)因玩忽职守,致使考生未能如期参加考试的或者使考试工作遭受重大损失的;

(三)利用监考或者从事考试工作之便,为考生作弊提供条件的;

(四)伪造、变造考生档案(含电子档案)的;

(五)在场外组织答卷、为考生提供答案的;

(六)指使、纵容或者伙同他人作弊的;

(七)偷换、涂改考生答卷、考试成绩或者考场原始记录材料的;

(八)擅自更改或者编造、虚报考试数据、信息的;

(九)利用考试工作便利,索贿、受贿、以权徇私的;

(十)诬陷、打击报复考生的。

第十五条因教育考试机构管理混乱、考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考点或者考场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或者同一考点同一时间的考试有五分之一(含五分之一)以上考场存在雷同卷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取消该考点当年及下一年度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区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专业考试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机构给予该考区警告或者停考该考区相应专业一至三年的处理。

对出现大规模作弊情况的考场、考点的相关责任人、负责人及所属考区的负责人,有关部门应当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违反保密规定,造成国家教育考试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包括副题及其答案及评分参考,下同)丢失、泄密,或者使考生答卷在保密期限内发生重大事故的,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盗窃、损毁、传播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教育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考生答卷、考试成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在职人员及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教育考试机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由有关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指使、纵容、授意考试工作人员放松考试纪律,致使考场秩序混乱、作弊严重的;

(二)代替他人或者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

(三)参与或者组织他人进行考试作弊的;

(四)利用职权,包庇、掩盖作弊行为或者胁迫他人作弊的;

(五)以打击、报复、诬陷、威胁等手段侵犯考试工作人员、考生人身权利的;

(六)向考试工作人员行贿的;

(七)故意损坏考试设施的;

(八)扰乱、妨害考场、评卷点及有关考试工作场所秩序后果严重的。

第三章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程序

第十八条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考生实施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所列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如实记录;对考生用于作弊的材料、工具等,应予暂扣。考生违规记录作为认定考生违规事实的依据,应当由两名以上(含两名)监考员或者考场巡视员、督考员签字确认。考试工作人员应当向违纪考生告知违规记录的内容,对暂扣的考生物品应填写收据。

第十九条教育考试机构发现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行为的,应当由两名以上(含两名)工作人员进行事实调查,收集、保存相应的证据材料,并在调查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对所涉及考生的违规行为进行认定。

第二十条考点汇总考生违规记录,汇总情况经考点主考签字认定后,报送上级教育考试机构依据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考生在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出现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的,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由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应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备案;出现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的,由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签署意见,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处理,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也可以要求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报送材料及证据,直接进行处理;出现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扰乱考试秩序行为的,由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签署意见,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对考生及其他人员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由当地公安部门处理;评卷过程中发现考生有本办法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的,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并通知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参加其他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行为的处理由承办有关国家教育考试的考试机构参照前款规定具体确定。

第二十二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考点、考场出现大面积作弊情况或者需要对教育考试机构实施监督的情况下,应当直接介入调查和处理。发生第十四、十五、十六条所列案件,情节严重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处理,并及时报告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参与或者直接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考试工作人员在考场、考点及评卷过程中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的,考点主考、评卷点负责人应当暂停其工作,并报相应的教育考试机构处理。

第二十四条在其他与考试相关的场所违反有关规定的考生,由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应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备案。在其他与考试相关的场所违反有关规定的考试工作人员,由所在单位根据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应当向提出处理的教育考试机构通报。

第二十五条教育考试机构在对考试违规的个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复核违规事实和相关证据,告知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的理由和依据;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对所认定的违规事实认定存在异议的,应当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被处理人受到停考处理的,可以要求举行听证。

第二十六条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应制作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载明被处理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处理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处理决定的内容、救济途径以及做出处理决定的机构名称和做出处理决定的时间。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理人。

第二十七条考生或者考试工作人员对教育考试机构做出的违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其上一级教育考试机构提出复核申请;对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也可以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授权承担国家教育考试的主管部门提出复核申请。

第二十八条受理复核申请的教育考试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处理决定所认定的违规事实和适用的依据等进行审查,并在受理后三十日内,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复核决定:

(一)处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处理决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决定撤销或者变更:

违规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的;

适用依据错误的;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处理程序的。做出决定的教育考试机构对因错误的处理决定给考生造成的损失,应当予以补救。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对复核决定或者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违规范文篇5

一、工作目标

在摸清底细、逐一审核、确定对象的基础上,分类处理,拆除确定必拆的违法违规建房,查处违法违规人员,完成大规划区村镇农房建设规划、农房现状普查和农村违法违规建房非法用地专项检查,扎实推进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建房的长效管控机制,形成农村建房规范有序的良好局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开展重点整治

自查自纠工作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对违法违规建筑进行分类处理。

1、继续做好摸底工作。在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和公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核查、核实、分类汇总,对公示不到位的要继续做好镇、乡、村、组四级公示,公布举报电话,杜绝瞒报、漏报,彻底摸清违法违规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明确拆除重点。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坚决刹住违法违规建房之风。对违法违规乱建行为要坚决制止,严格追究,从严处置。尤其要对2010年2月4日以来出现的八类违法违规建筑一律必须拆除:①整治期间顶风抢建的违法违规建房;②党员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法违规建房;③非法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违法违规建;④非法买卖、转让土地和在已被政府列入收储计划和正在收储的土地上套取拆迁补偿或骗取国家拆迁补偿的违法违规建房;⑥非本村世居村民违法违规建房;⑦城镇居民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住宅或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的;⑧严重影响规划的。

3、完善手续分类处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针对调查摸底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类,明确拆除、查处和完善的范围和标准,提出处理意见,农民申请在公寓式居民小区购买住房或在农民集中居住点自建房屋的,各单位必须开通审批通道,进行资格审查和报建审批。其中,除本文件已明确的8个拆除重点外的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符合以下条件的经镇、乡、村、组审查公示后给予补办或完善相关手续。

(1)符合分户条件(农村户口、领取结婚结婚证、户口簿分户),无其他住宅或人均住宅面积达不到30㎡的。

(2)原住房是危房,原址改建,且不超过原危房占地总建筑面积的。

(3)原房屋是危房,异地新建,且不超过原危房总建筑面积,危房拆除后宅基地归还集体所有的。

(二)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于涉嫌犯罪案件要一查到底,深挖各类案件线索,对于重大、具有一定影响案件要集中力量,做到不查处到位不结案。对整治期间党员干部及财政供养人员及其亲属法违规建房未在5月31日前自拆到位的,对各地领导监管综合整治不力的,对相关单位收取了费用违法违规供地的,特别是对阻碍执行公务的、暴力抗法的,执法部门要从重从快,严格追究,严肃查处。

(三)认真开展三项重点工作。根据镇“两违”整治工作要求,要在7月16日前完成规划区村镇农房建设规划编制、村镇农房现状普查、农村违法违规建房非法用地专项检查三项重点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开展好以下三项工作。

1、开展大规划区村镇农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从6月16日开始,用一个月时间在大规划区内,编制好公寓式居民小区统规统建点、农民集中居住统规自建点、农民适宜旧宅基地上散建的统规统建点的选址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让农民建房有规可循、有图可查、有地可建。

2、开展大规划区内村镇农房现状普查。各地要在7月16日前,完成辖区内村镇房屋现状普查,全面掌握当前大规划区内农村房屋的总量、分布、结构及使用情况,并附农房正面和侧面照片,为有效遏制今后违法违规建房提供有力依据。

3、开展大规划区内农村违法违规建房非法用地专项检查。重点查处非法占用耕地建房和非法买卖、转让集体土地建房及相关单位收取费用违法违规供地行为。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工作取得成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中来,把农村违法违规建房综合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督查,分管领导落实,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行。镇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本辖区违法违规建房监管、查处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一是协助规划部门负责7月16日前完成农房规划方案编制。房产局牵头要对大规划区内农房进行全面普查,7月16日前完成村镇农房现状普查工作。二是加快安置点建设进度。按照属地原则,明确镇是安置点建设主体,由镇制定安置点建设方案。三是经常调度督察机制,由分管领导每月进行调度。

(二)强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制作宣传栏,宣传册,大型固定宣传牌等,使整治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对“两违”户思想工作,做细、做精、做深、做透,取得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引导自拆,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三)实行部门联动,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根据要求,在整治过程中,实行定点包村责任制,为确保每个村都有驻村工作组。镇抽调专门人员,成立20个定点包组工作组与市下派的20个包村工作组同步深入一线参与、指导、督促农村违法违规建房综合整治工作,各包组工作组要迅速到岗到位,开展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建设、城管、国土等部门加强监管,主动巡查;公、检、法等执法部门要主动介入,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打击,尤其是对带黑恶性质势力的要决不手软,一查到底;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民住宅建设施工队伍及质量的监管,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四)依法规范拆违,努力保持社会稳定。综合整治的处置情况复杂、社会敏感度高,各地要高度重视,讲究方法,依法依规做好拆违户的工作,努力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程序到位;必须做到“一户一预案”或“一户多预案”);必须注意现场掌控群众对立激烈情绪,防止出现极端行为;必须以群众自拆为主,村组自拆为主、乡镇自拆为主;必须有镇、乡、村领导到现场指挥拆违(自行拆除除外)。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由镇执法部门配合进行拆除。

违规范文篇6

第一条为强化信用社信贷管理,规范贷款操作规程,严肃信贷纪律,严格控制信贷违规行为的发生,促进信用社合规经营,现根据上级行有关文件精神及《江都市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违规处罚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针对信贷操作过程中,信贷人员有过错或违规行为所进行的经济处罚。

第三条本办法中信贷人员是指基层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

第四条对信贷人员的处罚意见由信贷营销部和监察审计部共同提出(不重复处罚),人事教育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处罚范围、标准

第五条信贷人员有下列违规行为之一的,按违规金额的0.5%但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进行经济处罚:

(一)信用社员工对外提供保证贷款;

(二)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发放贷款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

(三)借款人、担保人主体不合法;

(四)按《担保法》有关规定,担保人不具备担保资格或担保能力;

(五)超授权授信发放贷款;

(六)用法律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抵押;

(七)用联社规定的质押范围以外的财产或权利凭证进行质押;

(八)质押贷款质押物不足额或未按规定打折,无止付、出质手续;

(九)借款人、担保人未在相关合同、凭证上亲自签章;

(十)无双签手续发放贷款;

(十一)违反规定以贷还贷、以贷收息、以贷发工资、以贷缴税等贷款用途不合规行为(落实处理往年呆滞贷款等特殊情况除外);

(十二)违反规定发放《贷款通则》中明文规定不得发放的贷款;

(十三)贷款擅自展期或未按《贷款通则》规定的期限展期的;

(十四)违反利率政策,擅自降低贷款利率标准和不按规定计收利息、加罚息的;

(十五)违反《江都市农村信用社抵贷资产管理实施细则》中的规定,擅自或逆程序接收、处置抵贷资产。

第六条信贷人员有下列违规行为之一的,按违规金额的1%但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进行经济处罚:

(一)因调查不实,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发放高风险贷款;

(二)逆程序或缺程序发放贷款,包括先放贷后审批;

(三)自贷自保、自贷自批、一户多贷、化整为零、以农放工、冒名贷款;

(四)跨区域发放贷款(自然人以户口所在地为准,企业法人以注册所在地为准,历史原因除外);

(五)不依法签订借款合同或合同有缺陷造成贷款无效或担保无效的;

(六)无合同发放贷款;

(七)擅自处理抵、质押物或因管理不当造成抵、质押物损失。

第七条非信贷人员签章发放贷款的,对签章人员按违规金额的0.5%但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进行经济处罚。

第八条对一笔违规贷款违反多项规定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项从重处罚(在处罚范围内);对发放多笔违规贷款的信贷人员,应在处罚范围内累计处罚。

第九条对因上述违规行为被查处的信贷人员,查处后又发生新的违规行为的,将对照相关条款加倍处罚。

第三章附则

第十条本办法只是违规行为的经济处罚,所有违规行为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必须按《江都市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违规处罚规定》进行处罚整改,限期内不能整改到位的实行下岗清收,按期清收到位恢复上岗,否则视其造成经济损失情况,按《劳动合同书》有关规定处理。

违规范文篇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省**市灵泉灵塔公墓委托的机构违规销售公墓骨灰格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引发了北京等地购买骨灰格位群众的集体上访,损害了民政部门的形象,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批示,要求民政部门加强对公墓的监管,制止违规销售活动。据了解,除**市外,**省唐山、保定两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规销售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甚至在2001年12月民政部发出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的紧急通知之后,有的仍继续从事违规销售活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杜绝公墓穴位和骨灰格位销售中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层层落实公墓管理责任,下决心解决管理不严的问题。目前,经营性公墓所发生的问题,不是没有规定或规定不严,而是管理不严,有的甚至放弃管理。《殡葬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对公墓的兴建、经营和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切违反这些规定的行为,都必须严厉查处直接责任人;对于违规行为查处不及时,酿成群体性事件的,还要追究政府监管部门的领导责任。经营性公墓属于地方人民政府兴办的,民政部门要承担直接责任,其上一级民政部门要承担行业监管责任;属于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的,其法定代表人要承担直接责任,当地民政部门要承担政府的监管责任。经营性公墓违反规定开展经营活动的,其违规活动无论是公墓本身的行为,还是与公墓具有合同关系的委托方的行为,都应由公墓承担直接责任,其中,地方人民政府兴办的公墓,由公墓所属民政部门承担直接责任,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由其法定代表人承担直接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作为当地殡葬业务的主管部门,对经营性公墓承担行业管理的责任。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维护国家关于公墓的法规、政策的严肃性,层层落实有关责任,做到执行规定必严,违反规定必究。

二、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各级民政部门在监管公墓经营活动时,要采取有效监管方式,发现违规经营,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依据有关法规,立即采取勒令停业整顿、取消销售许可直至会同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会同强制执行部门没收违规所得并实行财产保全等断然措施,必要时还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违规公墓“黑名单”,防止其扩大危害程度。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对纠正公墓违规经营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今年将召开党的十六大,五月份还将召开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各级民政部门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纠正公墓经营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政部门的形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要在调查摸清本地公墓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召开专门会议,认真总结公墓管理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制止和防范公墓违规经营以及由此而可能导致的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坚决停止和纠正在公墓管理中的所有涉及部门利益的行为,把公墓的规范化管理作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重点。民政厅(局)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要亲自过问、亲自督察,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继续进行违规销售的,要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造成群体性事件和恶劣影响,形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各民政厅局的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将此作为当前执法监察和行风建设的重点工作,对在这项工作中出现的徇私舞弊乃至贪赃枉法行为,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

违规范文篇8

1、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早午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违规有偿补课。

2、在自家、学生家、居民区、地下室以及其他场所对学生进行违规有偿补课。

3、个人办班、合伙办班、参与社会力量办班对学生进行违规有偿补课。

4、学生规模在5人以上(含5人)。

二、对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处罚措施

违规范文篇9

说真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

府主席杨晶,副主席岳福洪、赵双连向国务院作出什么样的书面检查,我一点也不关心。因为他们都有文字水平得高的秘书,甚至专门成立一个写作班子,写出洋洋数万言的深刻检查,亦是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小事。而无论他们的态度如何诚恳、检查如何到位,都无济于挽回给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我认为比写检查更重要的,是责令他们写出违规的全过程,从而提醒后来者不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也提醒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如何阻止此类违规?一部《行政诉讼法》是否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建议三位主席的“书面检查”心须写进“违规纪实”。陈某不才,只列一写作提纲供参考:

一,一个投资28.88亿元的工程,开工前是需要若干的手续的。贵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是如何越权审批、违规批准征地的?虚假申报、违反招标程序又是如何操作的?

二,在国家有关部门将其确定为违规项目、明令停工后,为何电站建设施工仍未得到制止?身为自治区负责人,难道这么大的事你们就不知道?一个巨大的违规项目的诞生,以及诞生后“成长”,你们参与了哪些考察、论证、参观?在会议和现场发表了哪些指示、讲话?这也是你们有无责任的重要证据。

三,有网友疑问,你们连中央的命令都不听,还会听人民的?你们能否在检查中说说:在重大的投资项目上,地方政府该如何接受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如何从体制上、法律上保证官员对项目投资失误的终身问责?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违规范文篇10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按照“实事求是,分门别类,合理处置”的原则,对我镇规划区内违法违规建房进行处置。

二、处理办法

(一)九类拆除对象,共15户处理办法。

对2010年2月4日以来出现的九类违法违规建筑处置如下:

①整治期间顶风抢建的违法违规建房,在5月23日前拆除到位;

②党员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法违规建房,在6月10日前拆除到位;

③非法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违法违规建房,在7月10日前拆除到位;

④拥有两处及以上住宅的村民违法违规建房,在7月10日前拆除到位。

拆除方法以群众自拆为主,村组自拆为主,加上助拆和依法拆除三类,鼓励自拆。做好拆除一户一预案,并根据预案按时间节点依法拆除到位。

对九类违法违规建房开展“回头看”,自查自纠,坚决拆除到位,严防死灰复燃。

(二)对加层、加边房等违法违规建筑处理办法。

1、原则上一律予以拆除。

2、暂时不予以拆除的,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拆除时影响周边建筑物安全或对原有房屋自身结构造成严重损害。

(2)违法违规建筑内无人居住。

(3)按要求做出书面承诺保证,今后拆迁是不予以补偿。

(三)完善手续对象户的处理办法。

符合建房条件规定的(分户、无房户、危房户),根据码头实际情况,人均面积定为50平方米的标准,不超标准(独生子女按两人口计算);镇城建、房产、国土、派出所等相关单位严格审查以后,按规定予以公示,公示期满以后且无异议的属于完善手续对象户。

1、新建的无房户面积不超标准,按规定收取费用后完善相关手续。要在审批以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3、异地新建属一户一宅的,原房拆除,地基归还集体所有,面积不超标准,按规定收取费用后完善相关手续。要在审批以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4、改建属一户一宅的,面积不超标准,按规定收取费用后完善相关手续。要在审批以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5、房屋未完工的危房改建对象,在原基改建,并按照“原基础、原面积、原高度、原用途”的“四原”原则,按规定收取费用后完善相关手续。要在审批以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6、房屋未完工的对象,符合分户、异地安置的,按人均50平方米标准,在按规定收取费用并完善相关手续后于两个月内完工。

(四)符合处罚并补办手续对象户的处理办法。

符合建房条件规定的(分户、无房户、危房户),根据码头实际情况,人均面积定为50平方米的标准,不超标准(独生子女按两人口计算);镇城建、房产、国土、派出所等相关单位严格审查以后,按规定予以公示,公示期满以后且无异议的属于处罚并补办手续对象户。

1、新建的无房户面积超标准,对超出的面积进行处罚,按规定收取费用后补办相关手续,并对其超标准部分由建房户书面承诺自行使用,如今后拆迁,超标准部分不予以补偿。要在审批以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2、异地新建属一户一宅的,原房拆除,地基还集体所有,面积超标准,对超出的面积进行处罚,按规定收取费用后补办相关手续,并对其超标准部分由建房户书面承诺自行使用,如今后拆迁,超标准部分不予以补偿。要在审批以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3、改建属一户一宅的,面积超标准,进行处罚,按规定收取费用后补办相关手续,并对其超标准部分由建房户书面承诺自行使用,如今后拆迁,超标准部分不予以补偿。要在审批以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4、房屋未完工的对象,超出人均50平方米标准的,对超出的面积进行处罚,按规定收取费用后补办相关手续,并对其超标准部分由建房户书面承诺自行使用,如今后拆迁,超标准部分不予以补偿。于两个月内做完未完工的本层建筑,不得再加层。

5、对临时建筑,处罚、补办临时用地手续,并由建房户书面承诺自行使用,如今后拆迁,不予以补偿。要在审批以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五)已有相关审批手续,对规划影响不大,但在实际建房超出建房标准的对象处理办法。

按处罚标准进行处罚,并对其超标准部分由建房户书面承诺自行使用,如今后拆迁,朝标准部分不予以补偿。

(六)对今后“两违”建筑处理办法。

在规划区内以后新出现的“两违”建筑坚决予以拆除到位。

三、处罚标准

1、建筑面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64条按工程总造价5%-10%处罚,目前码头工程总造价10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处罚50-100元。

2、土地面积按照国土相关政策标准执行。

四、成立机构,建立队伍

成立“两违”建房处理领导机构。镇长为“两违”整治建房处置工作组组长公安派出所、国土分局、城建、房管所、城管局第三大队为成员,负责全镇的“两违”建房处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各村、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中来,把违法违规建房综合处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工作按时间节点顺利完成。

(二)依法规范。综合整治的处置情况复杂、社会敏感度高,各村要高度重视,讲究方法,依法依规做好拆违户的工作,努力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程序到位;必须做到“一户一预案”或“一户多预案”;必须注意现场掌控群众对立激烈情绪,防止出现极端行为;必须以群众自拆为主,村组自拆为主。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由镇第三大队配合进行拆除。坚持强力推进与稳步实施相结合;坚持严格监管与长效疏导相结合。

(三)和谐推进。在工作上要最大限度减少执法的难度和阻力、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最大限度减少对抗和冲突。对群众要讲清讲透政策法规,找到合理解决的有效的办法,做到和谐推进,确保稳定。

(四)落实责任。责任和纪律是开展此次综合整治的前提和保证,涉及到的相关单位和村委会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全面完成综合整治任务。各包村工作组要积极配合镇“两违”整治建房处置领导小组的工作,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