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沟通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9 04:47:47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 社工课堂;中职生;人际沟通;可行性

中职学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和第二次危机时期,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完成社会化任务的关键时期,他们将面临许多社会化的问题。由于职校学生生源主要是考不上普通高中或者无心在普通高中继续升学的群体,这类群体容易被学校、老师、社会甚至家长贴上“成绩差”“不听话”的标签;其次,中职学生三年学校学习完成后将直接输出到社会,成为工厂工人的主力军,所以他们在校学习目的与普通高中生不一样,有着承担“社会生产制造”任务的独特性,因此社会对其的价值期望和能力要求已经与普通高中生区分开来。而现在的青少年,尤其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常常会因为一些微小事情引发一系列的殴打老师、污辱甚至杀害同学、离家出走等恶性社会事件发生;近两年网络暴出各地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如重庆、永新、庆元等地校园暴力事件)之恶劣影响令人深思,究其结果无不与人际沟通有关。中职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着他的认知以及步入社会后的应对能力,良好的沟通模式、沟通认知对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起推力作用。

一、中职生的人际沟通现状

研究中职生人际沟通的现状,主要包括同辈群体沟通、亲子沟通、师生沟通以及与社会信息对接之沟通。基于在武汉市某职业中学的社会工作服务之需求评估显示,探讨当前中职学生在人际沟通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维度:

1、同辈群体沟通缺乏尊重

同辈群体,又叫同龄群体,它是指一个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在青少年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大学生在北京13―15岁的青少年中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证明,被调查者将心里话告诉他人的首选对象往往是同性的同龄伙伴,母亲被排在其后。无独有偶,在该职业中学的需求评估结果显示:“遇到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愿意分享对象”比例分别是“朋友”占62%、“家人”占12%、“老师”占8%、“谁都不说”占10%、“其他”占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朋友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同辈群体的份量及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中职学生生源主要是考不上普通高中或者无心在普通高中继续升学的群体,他们不仅被学校、老师、社会甚至家长贴上“成绩差”“不听话”的标签,而且在同龄人中也存在自卑感或不安全感。近些年社会频发青少年打架斗殴现象,分析背后原因却让我们哭笑不得:对方与自己喜欢的女生说话、对方占了自己自行车停车位、打开水时无意溅到别人……在该职业中学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也发现,即使有老师在场,开展活动时经常会因为各类琐事引发矛盾冲突,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课堂秩序。而冲突的解决往往是建立在“到操场打一架”“弄死你”“要你好看”等充满暴力的言辞与行为之上。即使是正常的日常生活中,取笑某些同学的缺陷、孤立同学、朝表现不好同学扔笔扔书并伴有语言讽刺等现象是数不胜数。

2、亲子沟通有待深入

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最自然、最基本的关系;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家庭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主要场所,家庭尤其是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亲子沟通状况决定着亲子关系的好坏,而亲子关系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孩子成长以及成人后的行为思考方式。

由于人生规划与入学目的的差异性以及多样性,中职学生的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可能不如普通高中家庭,通过对入学态度了解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主流动机:打发时间、混个文凭、学门技术等;因此,中职学生很容易产生不被家庭重视的感受。在该职业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父母多为普通工人,并且有60%以上的同学是住校生。因此,客观原因就决定了父母可能因为工作忙、不在子女身边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也就是孩子们口中的“他们并不了解我”。服务过程中所接触的服务对象中,亲子沟通情况出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单亲家庭为数不少;第二,亲子沟通频率不高;第三,亲子沟通渠道单一。除此之外,“他们根本不了解我”、“我们有代沟”、“我和他们无话可说”、“懒得理”等短语成了形容他们眼中亲子关系的高频词汇,甚至在与工作者聊天中直接用“他”或“她”来指代自己的父母。

3、师长沟通方式单一

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现在国内教育观念还是强调学校与学生“管理―被管”的关系,学生缺少自主性;而学校老师与学生也是“教―学”的关系,这种机械的模式给传统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一方面是待解放的学生的天性,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这会使得学校在承担了过多来自考核与成果的压力后,疏于对学生心理健康、个人认知、人际沟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关注,在事务型教学高压之下,自然而然忽视了学校与学生的沟通。

学校管理人员口中的中职学生是“让人头痛”、“拉帮结派”的代名词;学生口中的学校是“监狱”,被请去办公室“受教育”的次数成了其炫耀的资本,与管理人员“对着干”也被渲染成“偶像”。学生与老师仍然处于教育的两端,先赋的层级将两者的沟通位置自然地划分开来,甚至处于对立的状态;在对服务对象“对老师的做法有看法应采取什么方式”的调查中,我们看到:采取直接或间接与老师沟通的只有26%的同学,其他人都选择不说或者在背后与同学讨论,当有看法或者误会发生时采取“不说”“与同学讨论”等方式只会将本来微小的事情影响扩大,可想而知,“不说”“在背后讨论”的结果是更拉大师生沟通的鸿沟。

4、职场沟通信息匮乏

随着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以及高新技术的使用,职场沟通的涵义也宽泛起来,本文职场沟通概念包括正常获取工作机会的方式、与上下级工作内容形式交流、与客户关系维持、对自身能力提升的诉求、劳动关系的处理、对合同文件的操作能力、职业形象的维护等方面内容。

中职学生对于学校的课程开设、讲座都是抱以敷衍的态度,无论上课讲的是什么,都当成是完成任务,真正听课的人是少之又少;而将讲述的职场内容消化吸收的更是屈指可数。中职学校在学生职场沟通方面还存在很大改进空间:第一,职场沟通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第二,职场教育普及力度不深。第三,职场沟通教育形式单一。职场沟通教育是一系列的教育,并非开设一两节《法规》、《礼仪》等课程就能解决的。职场沟通更多的是应对问题、解决问题,光靠老师讲、学生听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老师讲与练结合起来,多引用社会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才是真正教育的力量所在。而学生们也希望学校能有更多的例如职业规划的专业讲解、各类测试问卷、一对一辅导规划、相关培训、有用的文字资料等手段帮助教学。

二、社工课堂进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1、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

现在的教育观念还是强调学校与学生“管理―被管”的关系,而学校老师与学生也是“教―学”的关系,这种机械的模式给中职学校的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据本文所在学校服务对象口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与学校抱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在学校被各种秩序规则所束缚,对于教师也是一味“服从”。加之各年级、专业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每天疲于应付各种应急情况、在学校秩序与学生之间徘徊、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与专业化服务之间穿梭,这会使得学校在承担了过多来自考核与成果的压力后,疏于对学生心理健康、个人认知、人际沟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关注。

2、得到社会工作服务理念支持

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在专业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有一系列的理念和价值观;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便是 “助人自助”,不仅改变案主的生活状态、解决案主的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案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解决同类或更广泛的生活问题,最终能够适应社会互动;倡导的是一种公平、正义,将社会和谐作为服务的目标。秉承了“接纳”、“尊重”、“不批评”等服务理念的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工课堂时将中职学生的“社会标签”去掉,将其定义为服务对象;因此,可以在一个平等、理解的环境下开展服务,这样能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消除他们对“等级”的排斥与抗拒。

3、社工课堂的本土化需要

中职学生的需求跟普通高中生不一样,他们直接面临的是社会与工厂,因此,他们在获得专业技能的时候,还需要一系列的与工作配套的技巧,例如:沟通交往技巧、职场礼仪、面试技巧、防性骚扰技巧、劳工权益、合同法常识等;而学校教育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将所有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社工课堂利用室内或室外场地、多媒体与相关道具,将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内容与社会工作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团体游戏结合起来,既能给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又能避免说教式的传授方式。

三、社工课堂介入中职生人际沟通的策略

1、中职生人际沟通能力提升服务设计

对于中职生人际沟通能力提升,社工课堂并不局限于教室内;在自然课时内,它可以以讲述、游戏、观影、讲座等形式分别在室内、室外或者多媒体教室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元化地对不同维度开展社工服务。

根据中职生人际沟通的四个主要维度,在专业服务介入设计时,根据四个维度层层递进。第一,“听说伙伴”之服务设计。本阶段服务是针对同辈群体而设计的,活动内容有团队游戏、分工策划赛事等;服务目的旨在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倾听、协作、表达等方式改善与同辈群体沟通现状。第二,“听说父母”之服务设计。本阶段服务开展着重于亲子沟通,所以服务不仅仅是针对服务对象,有些活动更是需要服务对象的家庭配合完成;本阶段的服务预期效果旨在理解的基础上,使亲子沟通更加深入、和谐;活动形式有游戏、摄影、书信分享等。第三,“听说师生”之服务设计。本阶段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师生沟通所设计的,服务目的是在增加沟通方式的基础上,提升与学校老师的沟通效果,使服务对象在校生活更加健康与丰富。第四,“听说职场”之服务设计。本阶段服务是针对职场内容设计的,围绕面试、入职准备、选择适合的职业、合同法与劳动法等项目开展服务,服务目的是在“讲+练”的基础上,了解尽可能多的职场内容,树立职业信心,避免因职场知识匮乏造成入职困扰。

2、服务效果评估

第一,导学案评估。导学案是工作者根据社工课堂服务特点及校方的课程安排所设计出来的一种辅工具,这也是社工课堂的评估方法比其他社会工作服务手法的评估方法要独特的地方。一份导学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导入”“活动过程”“总结与反思”“活动反馈”“知识链接”等内容。导学案的设计既有活动内容又兼顾趣味及生活常识;一般由服务对象在活动过程中完成,特殊情况不会当场回收。不但可以从导学案上交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对活动满意度,也能从填答内容直观地看到活动的直接效果,亦可用作服务过程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二,问卷评估。问卷评估是在整体服务结束后针对一学期服务内容的检测,全部由服务对象完成。问卷问题涉及“与同辈群体沟通”“亲子沟通”“与师长沟通”“职场知识”“对活动建议”等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均设有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有需求评估时的原问题,目的是起到一个后测作用,与需求评估时数据对比,检测服务对象在服务结束后的状态改变。

第三,访谈评估。访谈法也是工作者了解社会工作服务对服务对象产生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工作者带有一定目的性地通过面对面交谈来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方法。访谈的对象有三类:中职学生(介于前期需求评估过程中了解到,服务对象的同群体基本上为在校的同学,故不专设同辈群体访谈对象)、学校老师、服务对象家长。访谈的类型一般采取个人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或两者结合并行。

四、对社工课堂在服务中运用的进一步思考

中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其自身还是对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服务过程中从发展的角度,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以社工课堂之服务手法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服务对象需求的、层层递进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采用访谈、导学案和问卷等评估方式,对服务效果做出分析比较。

社工课堂是众多研究者在探索中从小组工作中衍生出的一种适合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手法。新的事物发展总是坎坷的,社工课堂对于提升中职生人际沟通能力有着显著优势,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与服务过程中,社工课堂在介入时仍会面临如下困境:第一,课堂上强调秩序还是强调服务对象意愿,即如何面对服务对象“自由”意愿与服务秩序之间的张力;第二,服务效果易受班级内非正式组织影响,如何正确面对非正式组织;第三,评估体系有待完善,检测服务效果时如何排除其他影响因子,例如前测或者后测时因周围其他影响服务对象心情而产生的评估偏差;第四,社工课堂对传统课堂发起的挑战该如何平衡。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韩明锋.浅谈中职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J].教育新观察,2008(11)4-5.

[2] 吴亚荣.同辈群体及其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青少年心理研究,2009.18(1)33-36.

[3] 包兴敏.同辈群体及其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2)11-13.

[4] 孙悦.我国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5] 张书明,李莉丽,徐法寅.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78-79.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篇2

1.不得体的笑话与言之无物

研究发现,职场中的行为及沟通误区,包括讲不得体的笑话,这同时也是职场中常见的现象,在不适当的场合讲不适当的玩笑话,不仅让听者感觉不舒服,也显示出自己不够细心和敏感,没有正确掌握周遭的氛围,才会说出冒犯他人或是与场合格格不入的玩笑话。在不适当的场合讲不适当的笑话会让人们感到不安,另一方面,61%的高管认为,能够感知其他人的情绪,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和内容是获得晋升所必需的技能之一。

说话言之无物,叫听者感觉到缺乏教养也是职场大忌。接受访问的高管们表示,公司领导者在言行中表现出严肃和睿智的一面是很重要的。因此,如果讲起话来素养不足,最终也会破坏晋升机会。换言之,和别人沟通时若是言之无物,无法显示自己的内涵,也很难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2.不应语无伦次与大声讲话

职场中也应该避免话太多,而又缺乏重点,相反的,要给人好印象,话要说得简短,而且有重点。更不要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给人喋喋不休,甚或语无伦次的感觉,有时候还要懂得保持沉默,这会使得你的意见更具有分量与影响力。

调查也显示,职场中也很忌讳说话时语调过于尖锐、刺耳或经常大声说笑:这样的行为都让人觉得不够稳重,自然很难让公司放心赋予重任。在一些公司领导看来,女性职员大声讲、大声笑更是重大的沟通错误,对男性而言,大声说话是沟通上的主要问题。合适的笑声和语音是举止庄重的主要指示器。研究人员发现,音调较高显示过分情绪化,并且导致他人不予理会。

3.打情骂俏与小动作

职场中并不乏打情骂俏的现象。也有人认为,打情骂俏在办公室可制造出轻松的气氛,但调查中,接近一半的高管表示,不管你是男性还是女性,这种行为都会损害专业形象。

另外,也有一些职场人喜欢在办公室里抓耳挠腮,仿佛永远也静不下来。一旦坐下来,就忍不住拨弄头发、调整衣服、看着手机,双手永远都在忙着做一些小动作。这不仅令人不快,而且也会让周遭同事分心。调查结果发现,经常抓耳挠腮,表现出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会贬低自己的领导气质。在会议上摆弄自己的衣服或者移动设备,会让你显得不自在,或让人觉得专注力不足或注意力不集中,没法定下心来。

4.诅咒与爱哭

不管是男性或女性,诅咒都是一种十分失礼的表现,同时会被认为是不够专业和不适合担当主管。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网上沟通的地雷区。受访人士认为,有3大在线沟通的错误包括有关同事的令人不快的信息、上传非专业照片以及谈论太多太个人化的事情。

也有些人无法控制自己,动不动就在办公室掉眼泪,但调查发现,这样并不会为自己博得同情,只会失去未来升职的机会,尤其如果你是男性。同时,59%的受访高管表示,哭泣让女性看起来比较逊色,63%认为这对男性而言是最大的失误。一般认为,在职场中,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篇3

《沟通学》已经成为欧美一些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但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较深入地分析了目前成人高职生在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课程、设计接口、注重应用”的教学思路,并建议从观念、技巧、素养三个方面入手培养成人高职生的沟通能力。

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都列出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具有团队精神”的要求,因为今天的社会仅靠一些具有高知识、高技能的人才去单打独斗是难以支撑起企业发展这座大厦的,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是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积极合作的人才。因此,在成人高职的教育中我们要让学生在这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除掌握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但是,现在不少成人高职专业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沟通课程。笔者长期从事成人高职的教学工作,多年来,针对学员的需要,结合现有的课程,设计接口,在培养学员沟通能力方面作了些努力,本文想就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沟通学”应当成为成人高职教育的核心课程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几乎没有哪家企业、哪位个人可以在脱离合作伙伴、脱离市场或是脱离产业环境的情况下独自发展的。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整个社会,都是各种关系纵横交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客观的、开放的,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正视、研究这个系统,从而融入这个系统,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关客户、企业、社团乃至政府机构开展密切的合作,这种全面的合作当然离不开出色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沟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技能。实践证明,在企业中,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更可以大大降低由于沟通不畅而带来的巨大的交易成本。从这个角度讲,沟通可以创造生产力。

在我国,人们认识到并有意识地强调沟通的重要性,是最近几年的事。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欧美的一些高职院校早就将沟通视为一门重要学科进行研究了。美国目前已有近300所高职院校设置了“沟通系”,很多专业视“沟通技巧”为核心课程。学历、知识等于能力的公式早就不再适用了。当今的社会更加看重实际能力等于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学提供的是通识教育,“高职”提供的是应用能力教育。当高职生的沟通能力高于本科生时,就会在职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成人高职院校应当开设“沟通学”,并把它设置为核心课程。成人高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他们了解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提高沟通能力的迫切性。因此这门课程会受到高职生的欢迎。成人高职生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本着“田忌赛马”的思想,扬长避短,争取在职场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二、目前成人高职生在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据一项调查发现,46%的成人高职生不具备足够的沟通能力,其具体有以下一些表现。

1、“人机”水平强,“人际”能力弱。现在一些成人高职生自恃掌握了一些电脑技巧。他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统帅三军、叱咤风云;可以在QQ、MSN等网上论坛上当“斑竹”称“楼主”,洋洋洒洒地“灌水”、“拍砖”。下了线,他们便似乎换了一个人,变得害羞,不愿说话,不想主动与人沟通。他们感到自己的身体、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的知识广博方面欠缺,或感到自己语言表述能力不足,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这些人深层的心理体验中往往看不起自己,他们害怕挫折、失败,特别是在权威、强者或一些口齿伶俐的人面前,总是感到手足无措或特别敏感,有时则表现出一种戒备和敌对情绪,有时则会曲解别人的善意。长此下去,他们就会沉溺于虚拟的世界而逃避现实,就会人为地缩小自己交往的范围。

2、自说自话多,耐心静听少。一些成人高职生缺少基本的沟通常识。在与人交往中很少有换位思考的时候。需要别人帮助时,能达到目的的便喜笑颜开,不能满足的立即言语相撞。与同伴相聚时,从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手舞足蹈;不高兴时或抑郁寡欢、或乱发脾气。他们听别人的讲话,或是不断地插嘴,或是较真抬杠,或是毫无反应。在父母面前、在家庭的圈子中,他们已经习惯以我为中心,所以自我意识强烈,特别注重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人无论自我感觉多么良好,都很难与别人有真正的沟通和合作。

3、尴尬冷场多,主动话题少。一些成人高职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隐藏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把自己封闭起来,令人难以接近。他们惜言如金,从不主动涉及话题。与他们在一起,沉默多于交谈,气氛压抑,场面尴尬。其中有些是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而更多的是怯懦心理在作怪。他们羡慕别人侃侃而谈、左右逢缘,担心自己不善辞令、词不达意,因而往往裹足不前。

研究表明,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效果往往有明显差异,主动沟通者更容易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更可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

三、 结合课程、设计接口,促进高职生沟通能力的提高

教育部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提出了“实际、实用、实践”的办学基本主旨。强调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的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高职教育与一般技能教学不同之处是它不仅要让学员知道应当怎么做,还要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应用它。依据文件的精神,针对成人学员的实际需要,笔者在讲授《公共关系学》、《现代谈判学》、《文员礼仪》等学科时,结合现有课程的内容,联系一些“沟通场景”,设计了三个“一”为接口,让学员理解沟通的原理,感受沟通的意义,从而掌握沟通的技巧。

1、一个观念——利他为先。《现代公共关系学》有个非常经典的原则,即“通过利他达到利己”,用这个原则同样可以解读“沟通学”。因为,这项原则也是现代人应具有的一种观念。“微软中国”前中华区总裁在一次招聘时出过这样一道题目:营业员小王错把一台价值二万元的电脑以一万元卖给了客户。事情发生后小王赔了差价。店经理感到小王很冤,于是想写一封信,把钱要回来。如果你是店经理,这封信应该怎么写?答案是五花八门的。这位总裁点评说,成功沟通的关键是怎样让这位客户很有面子地来还钱,这就是为他考虑,就是“利他”。一般来说,沟通总有一定的利益目标,而利益目标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认识了这一点就能“投公众所好”。

沟通中先利他后利己的观念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它不具有互逆性。只有深入研究人的需求,尊重沟通对象,并且用言语和行为把这种尊重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首先让对方在沟通中获得精神的愉悦或物质的利益,这样的沟通才能大受欢迎,才能迈向成功。

2、一项技巧——启动共性。《现代谈判学》在阐述与人谈话的技巧时强调要精心准备开场白,要善于“启动共性吸引”。这一点对破除沟通“坚冰”非常有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核心的、固有的立场和观念。当外来信息与已有的核心相抵触时,对方不是回避就是抵制。如果同这一特性接近时就能启动共性、产生共鸣。事实上沟通双方多少总存在一定的“共识域”,即共同的经验范围。沟通时启动的共性越广,“共识域”就越大,共同语言就越多,相互的认可程度就越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喜欢与自己相知的人在一起,这就是共性的吸引力。因此,正式沟通前的开场白决不是随心所欲的即兴发挥,而应认真准备。从“利他”的原则出发,去研究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从而引发话题,调动对方良好的情绪,为进一步的沟通创造和谐的气氛。

北京“申奥”时,李岚清副总理访问了俄罗斯。莫斯科市市长设晚宴欢迎中国的副总理。晚宴上李岚清拉着市长的手共同唱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而且一唱就是四段,使晚宴的热烈气氛达到了高潮。莫斯科市市长唱得热泪盈眶,他握着李岚清的手动情地说,现在俄罗斯已没有多少人能唱四段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了,想不到中国的副总理对这首歌是这样的熟悉,这样的热爱。他当时就表示,如果莫斯科在“申奥”的竞争中出局,下一轮的那一票一定投给北京。

3、一种素养——善于静听。会说话是一种本领,会听话是一种更重要的本领。口若悬河的人多数语言的天赋不错,而善于静听的人多数则是后天修炼的一种素养。

有位沟通大师曾说,让人愉悦的沟通并无特别的秘诀,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听对方说话,无论你如何奉承阿谀,都没有比认真听效果更好。因为不为任何赞美词所迷惑的人,也会被专心听自己说话的人所迷惑。专心听对方讲话自然会让其有被重视欲的满足,并进而视你为知己。没有人喜欢自己的谈话对象总是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需要重视的是,一项统计指出:人们讲话的速度每分钟约120~180个字,听话的速度是其4~5倍,也就是600~800个字。因此,听话者容易心不在焉,听而不闻。所以认真地听对方讲话是艰苦的,是必须专门修炼的。

善于静听应努力做到耐心、专心和会心。

(1)耐心听不是没有反应的听对方说话,不是静静地望着对方发愣,如果那样会被视作对牛弹琴。耐心地听话应适当的地点头,不规则地应答,偶尔作些简短的呼应。

(2)会心听是要用眼神与对方作适当的交流,眼神交会的频率要在35%左右。在对方说到不是关键之处时,适当地重复或评论一下对方的话语。如,这句话有道理。刚才讲的是不是强调……。要把“心领神会”写在脸上。

(3)虚心听有时需要适当的提问,对没有完全理解的话语提出问题,提出请求。如,请再讲一遍好吗。请您再讲得详细一些。有时也应该加上一些赞美语。千万不要提一些使对方尴尬的问题,也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去纠正对方的口误。

如何提高成人高职生的沟通能力是个内涵很丰富的课题,也是成人教育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论及的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侧面,相信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实际、实用、实践”的方法和观点。

参考文献

1.熊源伟.公共关系学.第三版.安徽人民出版社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 项目化教学 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职业核心能力体系课程主要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很多方法,其中最适用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行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手—心—脑”全方位的自主学习。

1 职业沟通教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1 确定课程目标

职业沟通教程的课堂教学打破了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沟通能力为目标,通过讲授课程内容和设计课堂活动结构,以小组合作和项目训练的方式渗透课程教学目标。因此,职业沟通教程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项目的实施,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能。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的项目化设计,主要是通过项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项目完成后,学生基本了解职业沟通基础理论、沟通技巧与综合分析能力,能理解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可以在一般的社会交际和职场情境下完成交际沟通任务,并取得一定沟通效果,能适应一般工作岗位对职业沟通能力的要求。

1.2 课程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只会书本上的理论性的知识,因为教师都是采用“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科学性、连续性与系统性,以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实施教学,忽略了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导向就业、服务社会和能力本位,指导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因此,职业教育侧重以能力与发展为本。因此,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好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针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重视职业核心能力与相关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达到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行为意识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利于技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因此设计的项目应贴近学生实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能力确确实实得到提高。

1.3 项目内容选择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对职业沟通教程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设计。按照课程的内容结构,优化整合授课内容,以不同职业工作中需要的共性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和典型职业活动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沟通技巧为线索,按照以项目为载体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一个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项目,再根据专业的不同需求设计几个子项目,这些项目应尽可能取材于社会活动和职业岗位活动,突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设计的项目应既涵盖了职业活动中的社交和职业场景,又融合了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沟通技巧,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解决,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项目中,做到学以致用。

1.4 训练项目设计

以项目为载体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用“能力本位”的模式组织教学,力求理论知识和项目训练的自然衔接、相互渗透。每一次课都设计一般的社会交际场景或职业场景,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完成达到教学目标,达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沟通技巧的训练有机结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以下是针对毕业班级进行的训练项目设计。

综合项目——校园招聘会。

包括7 个子项目:(1)实施调研,收集信息。(2)寻找沟通对象,确立交谈主题。(3)树立沟通意识,主动推荐自我。(4)倾听他人讲话,多种形式回应。(5)把握对方需求,围绕主题说服。(6)根据对方反馈,调整面谈策略。(7)进行有效沟通,赢得面试成功。

教学步骤: 第一,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教学目标,布置学习任务。第二,在每个子项目中,教师强调完成项目的要求。第三,小组讨论交流,策划实施方案。第四,课堂学习——完成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与沟通技巧的积累。第五,技能训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沟通技巧。第六,创设情境——模拟面试场景。第七,小组展示成果——课堂演练。第八,学生评价,教师点评、总结,信息反馈。

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所拟定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收集,分工合作,学习演练,讨论评价;教师下达学习任务,分析讲解,过程指导,点评反馈。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模拟面试场景中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和运用沟通技巧,并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沟通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体现了现代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突出了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真正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变成以知识应用为主;从以理论学习为主,变成以项目训练为主;从以知识为载体,变成以项目为载体;把课程的考核方式从单一的知识理论考核,变成综合的能力考核。课堂教学重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很强的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不断地补充“能量”。同时备课也完全不同于以往所熟悉和掌握的备课设计方式,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把握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当然,在备课这个过程中,也提升了授课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

3 问题与思考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现正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职业沟通教程课程的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技能训练,有待进一步研究。(2)采用何种更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和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值得探究。应尽快完善评价体系和方法,促进改革进程。(3)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方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职业沟通教程课程在教学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特色,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在开展项目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项目导向和情景模拟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知识和理论系统,而在于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尝试。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使之更具体、更实用、更具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激励员工

一、充分提高人员素质

项目管理中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优劣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工程质量好与差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二、善于有效沟通

对于现场管理来说, 有效沟通不容忽视。因为管理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沟通。管理者没有信息就不能决策, 而信息只能靠沟通获得, 一旦作出决策, 又要进行沟通, 否则决策无法传达落实。上述沟通一般多指技术程序等方面的沟通, 在管理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而另一方面的沟通———人际沟通则常常被忽视。人际沟通通俗的讲就是情感沟通, 职工的情感, 是当前形势下一种亟待开发的人力资源。情感对职工的思想理念和敬业精神都有重要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常年在外施工、工作条件艰苦, 应更加注重对职工进行情感沟通。所谓情感沟通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 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 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 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 从而培育亲密的人际关系、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使员工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因此, 要把情感沟通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尊重员工、关心员工, 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使人才充分发挥潜能来更好服务于企业。实际上, 现代工程管理在制度上也融入了情感沟通的成分, 如人身、设备以及工程的安全及现场的文明施工被提到一定的高度上来认识, 将其纳入管理的职责范围并付诸实施, 而这两项在工程建设中有其独特的间接效应。工程的实施、机械的使用均掌握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之下,现场安全文明会影响到人的情绪, 人的情绪控制着人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力度和质量。当然在做好规范要求的职责以外, 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把握情感沟通。

三、切实有效地激励员工

一般来讲, 要切实有效地激励员工,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清个体差异。众所周知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 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如体型、力量、文化,个性等差异, 他们的需要、态度、个性及其他重要的个体变量各不相同, 必须据实际动机加以激励。

2、量才而用, 人尽其才。大量的研究证明将个体与职务进行合理的匹配能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如给高成就需要者赋予一定的权力或独立性, 而不要使其从事与其需要不一致的工作, 当他们面对中度挑战水平的目标, 并且具有自主性和可以获得信息反馈时, 能够做得最好。但是, 并不是每一名员工都会因工作的自主性、变化性和责任感而受到激励, 这种激励只对高成就需要者起作用。

3、确保个体认为的目标是可达到的。无论目标是否可以真正达到, 如果员工认为目标无法达到, 则他们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因而, 必须保证员工充满自信心, 让他们感到只要更加努力, 就可以实现绩效目标, 得到应有的报酬。

4、奖励与绩效挂钩。管理者必须使奖励与绩效相统一, 金钱是大多数人从事工作的主要原因, 以绩效为基础的加薪、奖励及其他物质刺激在决定员工工作积极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要增加奖励的透明度, 以便更大程度的达到激励的效果。

5、个别化奖励。由于每位员工的需要不同, 因此对某人有效的激励措施并不一定适合于他人, 应当根据员工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的奖励, 如加薪、晋升、授权、学习培训、参与目标设定和决策的机会。

6、检查公平性。员工应当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所得是对等的。即员工的经验、能力、努力等明显的付出应当在其收入、职责和其它所得方面得以体现, 并各不相同。但是在公平性的问题上, 由于工作岗位的不同和员工认识上的差异, 使得这一问题十分复杂。绝对的公平是无法实现的, 只能在制度和岗位的约束下, 达到相对的公平, 并加以引导, 使员工不公平感转化为获取更高报酬的动力。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篇6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传媒业的高速发展,人大代表如何稳健大方、得体有效地与媒体沟通,已成为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能力之一。为了提高市人大代表这方面的能力,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特地举办了多轮次的“提高人大代表与媒体沟通能力”专题履职学习班。该学习班既请专家课堂传授现代传媒业基本知识,又邀请沪上知名记者通过模拟电视专访、新闻会的形式,展开扮演角色的模拟实训,通过学练结合,着力提升代表们与媒体沟通的能力,获得了市人大代表们的普遍好评。

集中开班,分期实施,在多批次办班中提高人大代表的参训率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的履职学习工作,在本届人大开局之初,在完成代表履职初任学习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制定了《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履职学习五年规划》,确立了五年履职学习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并以代表履职的能力需求为导向,区分年度拟定了学习内容和组织实施的分项计划。

去年的履职学习班,重点在提高代表履职基础能力和履职实务技能。从今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是市代表专题履职学习班,以着力提高代表专项履职能力为主要目的。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人大代表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市人大常委会以“提高人大代表与媒体沟通能力”为主题举办市代表履职学习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代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专门举办了集中开班式,特别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李连宁副秘书长为全体市人大代表作“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代表履职工作”专题报告。同时,为了给代表们提供更多的参加学习机会,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了“集中开班、分期办班”的方式,来保证市代表的参训率。在8月27日到9月5日期间,共举办了5期专题履职学习班,共有市代表455人次参加了学习。

针对授课,注重实用,在全面了解媒体中正确面对媒体

为了使人大代表真正掌握与媒体沟通的技巧,本次学习班向每位代表发放《媒体沟通》书籍,为人大代表详细介绍与媒体沟通的基本技巧。专门邀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党史党建教研部的专家、教授分别讲授了与媒体沟通的原则、方法等专业课程。让每位代表切实理解和掌握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则:政治底线原则、真诚友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主动导向原则及传播有效原则。建议代表要认真对待媒体,要说经过自己深度思考、精心准备的话语。

课堂上,老师既介绍传媒理论知识,更重视向代表们传授与媒体沟通的技巧。针对时下一些代表由于对媒体不熟悉,对接受采访往往心里没底的现状,授课老师建议代表们在接受采访时要提前查阅舆论对相关问题的报道,掌握舆情动态;要说自己熟悉领域的话,善于扬长避短,特别提醒代表要慎说自己不熟悉领域方面的言论;要说真话、实话,不讲假话、空话、套话;在遇到媒体批评,面对负面报道时,不要一触即跳。要静下心来认真查找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求媒体的理解与合作,使媒体感觉到你的真诚。必要时还可通过新闻主管机构与媒体协调,借用多种途径与媒体积极沟通,积极消除负面影响。

通过2个多小时的课堂学习,代表们普遍反映对媒体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今后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能做到心中有底,会灵活运用老师传授的技巧对媒体坦诚相待,如实介绍自己的履职工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好社情民意。

学练结合,先学后练,在充当角色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这次学习班的一大特色是专门邀请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秦畅老师、纪实频道《往事》栏目的主持人兼主编刘凝老师,对人大代表进行电视专访、新闻会等情景的模拟实训。力图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使代表们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特性及传播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对如何得当有效地应对媒体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篇7

一、中职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分析

在相关调查研究中发现,就当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而言,大部分学生在倾听与交流等方面的锻炼相对缺乏,时常出现难以相互理解的局面,无论在倾听还是在表达上均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经分析,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中职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对较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但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精神也难免相对欠缺;其次是学生在校内与人产生实际沟通的机会相对较少,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互动交流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导致易产生拘谨的感觉;最后是部分学生在不良身体语言习惯的驱使下,在交流时时常出现心口不一的局面,想要表达的善意往往碍于语言的生硬而难以得到准确的表达,形成一种交流障碍。

二、市场营销教学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就市场营销这一学科的理论教学阶段而谈,学生知识框架完善与否是可对日后实践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大因素。在市场营销教学的过程中,可将教学目的系统地划分为对学生进行沟通意识、沟通能力及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健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框架得以完善。首先是演讲与口才课程,良好的口才与表达能力是沟通过程的重要基石,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设立主要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锻炼,使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表达功底得到充分的强化,为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普礼教育课程,良好的礼仪是沟通成功的垫脚石,因此,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培训便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可使学生对自身着装与举止进行正确审视,还可促进学生自信心的进一步提升,使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仪态;最后是沟通技巧课程,基于沟通过程的动态性与交互性,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学会表达,还应掌握巧妙利用沟通技巧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沟通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分角色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社交技巧的重要性,并在不断锻炼中使学生的沟通技巧得以强化。

(二)师生互动,促进教学方式的完善课堂教学的实质在于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及信息交流,这意味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及高质量,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沟通能力的强化,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便显得至关重要。在中职学生所面临的求职背景日益演变的情况下,学校所提供的教学方式也应做出相应改革,以避免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实际需求。在新时期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予以充分尊重,并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围绕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启发引导,积极倡导合作式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沟通能力的进一步强化。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由教师进行教学任务或案例框架的设置,并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根据小组中各成员思路、方法的融合,各小组分别为教师所列举的案例提供相应的工作方案及商讨策略,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与指导。在上述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也在无形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可获得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与实际应用脱节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用性,仅仅进行理论教学往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在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实践教学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征,且建立在不脱离理论与实际的基础之上,使教学工作从根本上与实际应用相互衔接。一方面,可在校内开展市场营销模拟竞赛等实践性质较强的活动,并倡导学生高度参与,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提升的同时,也向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为强化学生的身体语言沟通能力,在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进行表达时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手势、身姿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身体语言将自身想法进行更为清晰的表达,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以更为良好的姿态进行表达,促进沟通能力的根本强化。总而言之,在沟通能力的培养中,理论与实践属于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两大因素,进行教学时应对这两大因素引起足够重视,避免脱节现象的出现。

三、结语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篇8

Abstract: In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ommunication problem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role of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in the exchange of students and others, the rule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rategy for culturing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in order to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skills and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and obtain and send information, become communicators with conscious under success psychological drive and provides the feasible idea and method.

关键词: 高职;教育;学生;与人交流;心理策略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students;communicate with people;psychological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259-02

0 引言

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人的发展和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获取成功的关键能力。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校园中,与人交流中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困扰和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当代大学生特殊的生活环境、交往对象以及特殊的心理情绪等问题,塑造其正确的沟通理念,增强其沟通能力的心理策略,已逐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共识,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与人交流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的交流表达能力,是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条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教授就认为:“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软实力,培养双核人才,即‘拥有核心从业素质’和‘核心职业技能’的人才。”教育部前副部长周远清也说过:“众多院校的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对于即将走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使他们可以更快地适应职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社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高职生的成才与发展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要想生活的好就要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来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1.1 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

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可以说,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大多数都可归于沟通不畅。而如果能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在沟通交往中融洽相处,就可以使自己心身愉快的集中精力完成学业。

1.2 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整合的关键期,大学是其正式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演练场”。他们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来互相了解、理解和认同。人际交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时常会感受到孤独、紧张、焦虑等情感体验,需要向人倾诉,需要通过与人交流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维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情绪,感受美好的生活。

1.3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 九零后的大学生,有条件、有能力、也有热情来锻造自己的沟通魅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因为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企业往往优先选择那些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

1.4 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 在不久的将来,今天的大学生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2 学生与人交流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我国著名心理卫生学家丁瓒先生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的。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在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群体或社团与公众的交往,都集中地体现着心理上的交流,而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以,在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最大。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

2.1 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第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往往不太容易。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交往,因为我们认识并了解一个人,不可能只通过一次或两次交往就完成的,而第一印象又容易限制我们对人的进一步了解。

2.2 刻板印象,是在人际交往中,对一类人进行简单的概括或分类所形成的不正确印象,它使人在无形中戴上了有色眼镜。刻板印象在符合客观事实或交往对象时,有助于认识人、理解人;而当这种印象不符合客观事实或认知对象具有的特殊性时,就会对他人造成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晕轮效应,也叫光环现象。“晕轮”原意指月亮周围的光环,比喻高尚的东西更高尚,丑陋的东西更丑陋。“晕轮”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作用便被叫作“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某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特性掩盖了真相,从而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误解。晕轮效应掩盖了人的本来面貌,容易产生对人的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从而影响人际交往。

3 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应掌握的法则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哲学。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的技巧,讲究一定的方法。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与形形的人打交道,要在各种场合中都能应对得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沟通之所以难,是因为在这个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中,人们不仅要传达各自的意愿,还希望求得对方的认同。而人又是一种思想复杂的动物,因此,在沟通中应掌握的法则主要有:

3.1 黑铁法则 “黑铁法则”要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通俗一点就是“你怎么对待我,我便怎么对待你”,就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你待人真诚,别人也会友善对你;你若恶言相向,别人会反唇相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能防卫意识。故要想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你就应该主动地向对方露出友善的微笑。

3.2 白银法则 也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于他人。在沟通中,很多人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并没有恶意,知道了这一点,就能更好的理解对方。

3.3 黄金法则 即“己所之乐,乐施于人”。以自己喜欢的、认可的方式对待他人。人的本性是希望让其他人认可、接受自己,当其他人不能理解、认可自己的时候,才会发生冲突。其实每个人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让别人认可,喜欢自己而已。

4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中的心理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智力观仅把智力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是狭窄的,事实上,每个人至少拥有七项智能,其中人际交往智能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卡内基强调:“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知识,85%则是依靠他的人际关系。”由此他曾断言:“现代成功人士80%都是靠一根舌头打天下”。而与人沟通中常用的心理策略有:

4.1 善于结交 社会是一张网,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结,要想在这张网上四通八达,人就必须和其中更多的结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交往的过程。

4.2 善于表达 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式,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风趣,能使对方感到轻松愉快。从心理学角度,沟通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而且意识只占1%,潜意识占99%。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有感情真诚的沟通,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4.3 善于倾听 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造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使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倾听时怀着善意、尝试着用微笑,赞美,换位思考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就能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4.4 善于处理矛盾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处理矛盾,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

4.5 善用职业核心能力 重视团委和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和职能发挥,并赋予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新职能,大力倡导和支持学生以专业和兴趣爱好为纽带组建学生社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同时充分利用课堂、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培训、锻炼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5 结语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社交能力的问题。在大学校园里,通过良性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气氛,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国际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流趋势,是国家倡导的能力本位的有效载体,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因此,通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加强对学生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社会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理素质,进而增强学生对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

参考文献:

[1] 李有华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刘晓新,毕爱萍主编.人际交往心理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篇9

由于角色的特殊性,经理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除了具备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之外,要成就“优秀”二字,还需要练就以下几种能力。

第一,出色的执行力。

职业经理人需要出色的执行力。可以说,一家公司的内容50%是战略,90%是执行。好的职业经理人执行力占比95%,出色的执行力是职业经理人最优秀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清晰为自己定位的能力。

在进入一家公司之前,经理人要清楚三件事: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即做公司的“啄木鸟”;清楚自身定位,与老板定下“君子之盟”或“约法三章”,以消除老板戒心。清楚自己的原则,做到“融合但不融化”。所以,做职业经理人,对本人性格和决策力是一个考验。

“匠人”,有着将近2 0年职业经历、原赛德隆汀普莱斯国内营销总经理刘翔这样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并把工作能力归结为职业技能。刘总认为,职业经理人的技能可能与公司的百年大计并不完全吻合,但公司会呈现曲线化发展,而职业经理人也有着自己的个人理想。但可贵的是,只要职业经理人个人理想的曲线与企业发展曲线有某个阶段的重合,那就是建立在双方需求基础上的合作节点,“婚约”有七年之痒,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亦是如此,但在契约之内,双方就有履行责任的义务。

第三,取得老板信任的能力。

从国内企业到国外企业,威能(北京)供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东作为典型的职业经理人,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而经历过国内和外资企业的背景,使得其在工作过程中融入了中西方管理与操作的双重色彩。

老板与经理人的信任度打造是一个需要积累和磨合的过程。进入公司之后,特别是职业经理人一方,要做好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过渡。王总初入威能负责华东市场,其德国老板给出的承诺和要求是两年之后如果华东市场做的优秀,则晋升王总负责中国区市场。有了目标和承诺,两年之后王总通过业绩很自然得到老板的信任授权——威能中国区总经理。

第四,协调与沟通能力。

无论民营企业、国企还是外企,解决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沟通,包括对老板的汇报和对下属以及商的询问、了解和征求意见。

沟通包括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经理人与老板的沟通最好是直接的,这样才是最有效的。

曾经广东一家制造企业老板抱怨,自己招聘的几个职业经理人都不给力,每个从大企业重金招聘的人都是“试用期经理”,当其中一名职业经理人在某个场合与这位老板偶遇之后,说的一句话猛然间点醒了这位老板:“刘总啊,过去在您公司想见您一面可真是不容易啊!”。原来,在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横亘着一名总经理助理,很多事情的沟通需要总助上传下达,导致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无法直接对话,沟通足够但不够直接也无法做到卓有成效。

威能王总亲历九十年代中国企业高速发展的阶段,看到在企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因为老板与职业经理人沟通不足而造成的影响。为此,在威能工作期间,王总在企业内部和商群体之间也更看重彼此间的沟通。

威能目前拥有300多家商群体,其中不乏规模上亿元规模的公司。在与发展较快、规模较大商沟通过程中,王总发现这些公司快速发展的背后有一个共性,即都由一个核心团队在对公司的组织和发展负责。以武汉广华为例,这家在国内颇具规模的系统集成商,其核心领导层均为持股人,无论公司员工还是股东,在进行有效的利益分享之后,整个公司的运营非常稳定,这种稳定的体系构架保证了广华在系统集成行业的良性发展。

商公司通过利益共享和股东制保证公司的稳定发展,那么职业经理人,尤其是外资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在给出公司发展意见时,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首先,先了解公司的发展规划,一般来讲,外资企业发展趋于程序化、规范化。

曾经,王总对威能的发展存在疑惑,作为有着百年基因的企业,威能的规模和市场效益可以通过上市做的更大、更好,为什么至今仍然停留在家族企业的范畴?在与德国老板沟通后王总了解了公司的发展规划,即围绕激励和资金两方面开展业务,而当这主要的两方面需求被满足之后,威能的主要发展依然以求稳、求远为主。之后,在制定中国市场发展规划时,老板对王总的要求也以长期发展规划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基本目标。在没有制定过高期待值和沟通充分的基础上,王总负责的国内市场每年都能够超过总部的期待值完成任务,保持匀速发展。

如何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盟自己的团队,如何吸引商拓展全国市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王总称不仅需要从经理人角度出发,而且要站在商角度考虑问题“对方为什么要放弃既有利益加盟威能?”来进行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保证与老板、职业经理人与商的和谐共赢。

第五,调整心态的能力。

要想调整心态,经理人与老板之间首先就要解决双方的期待值问题,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期待值不宜过高。家电企业步入良性发展阶段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对职业经理人期待值的高低。一般来讲,良性发展品牌因为自身体系构架趋于成熟,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更多在于执行层面,或者说是稳定既有市场。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因为处于市场发展攻坚阶段,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是多面手,期望值定的自然高些,这样就造成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和心理上的落差。

无论老板还是职业经理人,心态是第一位的,有好的心态才有好的行为,有好的行为才有好的习惯,有好习惯,坚持和耐得住寂寞,才能算是一名成功并且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小沟通;大麻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19-02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从故事情节上看,就是一个名叫李雪莲的普通农村妇女,在一场假离婚变成真离婚的家庭变故后,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打官司、不断上访。《人民日报》刊发访谈文章称其为一则社会寓言,“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便是,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这个观点固然没错,但从另一个角度探析,我们也看到了由于立场不同,利己思想作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乏倾听、缺少信任,“小沟通”没处理好而带来一系列“大麻烦”。

电影是对现实的影射。如同电影中的法院院长、县长、市长一样,现实中,不少企业管理者也被“小沟通”没有很好解决带来的“大麻烦”所困扰。重视“小沟通”,有效破解沟通难题,让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进、各个“零件”有效运转,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一、小沟通,大作用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之所以称小沟通,是相对企业战略、规划、发展愿景等被视为头等重要的大事而言的。企业内部的沟通工作虽然每天都在进行或发生,但很少有企业将沟通问题摆到跟企业战略、规划、发展愿景等同等的地位,也鲜见有企业设置专门负责沟通工作的部门。沟通二字于不少企业而言,很多时候是“有名无分”。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可见,沟通看似小,实则对企业十分重要。当前,人本理念已经成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理念。而要创建一个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和谐企业,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沟通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利器”,用好这个“利器”,能起到增进理解、改进工作、帮助决策等大作用。

(一)有效沟通有利于增进理解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不少企I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受个体的差异、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所处位置不同,改革产生的阵痛影响等,使得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和隔阂。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管理层或者说领导班子采取竞聘上岗、末尾淘汰、降本增效、奖优罚劣等新举措,其出发点肯定是为了适应形势变化,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但如果个体或小群体仅从个人得失出发,以一己利弊考虑,对企业的政策、对领导做法难免不理解或不满,这种不理解或不满很容易转化为积怨,此时如果对其视而不见,不及时沟通化解,积怨就会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错误的观点就会汇聚演变,转化成一道埂或一堵墙。这时就要通过沟通,彼此及时交换意见,消除隔阂和误解,增进理解和感情,达成认识上的统一,进而转化为行动上的一致。

(二)有效沟通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

对企业来说,和谐意味着较好的环境和秩序、更低的交易成本、更融洽的内部关系。不少企业为构建和谐采取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但任何企业都一样,在发展的进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做得尽善尽美。所以,不能否认的是,尽管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员工的不理解甚至班子内部的不认同现象并没有绝迹,部门与部门之间因本位主义出发造成的不和谐音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距和谐企业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还有一定差距。这种时候,就需要沟通来让不同的个人或群体有一个正常的渠道,去表达自己,去交流,从而达到和谐。因此,为了消除不和谐音符,也需要沟通来助力。

(三)有效沟通有利于企业领导作出正确决策

作为处于决策层的企业领导,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而且事务繁忙、思维转换快,往往可能因疏于与下级沟通而忽略处于执行位置的员工所处的境地和所站的角度位置,作出的决策也可能得不到员工的认同。只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领导层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员工,并俯下身来,保持一种平等的心态,更多地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并通过沟通体察民意,才能充分考虑利与弊、远与近、亲与疏,三思而后行,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有效沟通有利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改进工作

一个企业就如同一台机器,要维持高速有效的运转,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都不可小视。但由于分工的不同、各部门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一般企业所属部门有从事管理的、有后勤服务的、有搞市场搞开发的,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部门负责人,要想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的沟通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各职能部门在遇到问题时换位思考,多想别人之不易;同时,也使各职能部门增进了解,清醒地看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并从利益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与其他部门打好配合,为大局而共同努力。

二、小沟通,大学问

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灵活应变的技巧、良好的氛围,需要睿智和诚心,需要换位思考,不同的语言表达、沟通背景和沟通方式,沟通的成效可能与预期大相径庭。可以说,小沟通里也有大学问。

(一)沟通关乎文化

企业的沟通效率高低,往往不是因为沟通的形式和过程,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是否具备无障碍的沟通文化。如果企业组织或中高层领导不能够构建和谐的文化体系,员工选择不沟通或虚伪沟通是必然的,也是明智的。有的企业员工对沟通持消极态度,认为“说也白说,不如不说”,所以难开金口,在需要沟通时保持沉默。如同《我不是藩金莲》里的李雪莲,认为牛都能读懂、相信自己,而市长们却怀疑自己,所以她宁愿听牛的,也不愿听市长的。沟通的文化要使愿意沟通的人达到“诚心”、“开心”、“放心”的境界,才能保证有效沟通的开始。而要达到“三心”境界,沟通文化的承诺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该体现在组织行为上,并经过了多数员工的沟通验证,员工才能够认同企业的沟通文化。这必须是一个需要长期营造氛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用心去做大量工作,特别是要在让员工“说了不白说”、“沟通必有结果”上下工夫,逐步营造一个较好的沟通文化氛围,员工的参与热情高了,也慢慢会变得“口直心快”。

(二)沟通关乎保密

沟通的环境是要求遵循一定原则的。这些沟通原则包括沟通保密原则、真实性原则、充分性原则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保密性原则。一旦这个环境被破坏或不被遵守,沟通市场就失去了沟通思想“公平交易”的原则,沟通者获得的不是“通”,而是“痛”。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某个员工出于责任心在沟通过程中对某位领导提出了看法或建议,希望改进工作,但第二天这意见就“地球人都知道”了,其结果肯定是,参与沟通的员工会永远记住被蛇咬之痛,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甚至永远闭上自己的嘴,噤若寒蝉。如果参与沟通的强势一方不能谨守保密诺言,就会永远失信于人。

(三)沟通关乎心理

做沟通工作,一定要避免本位主义,多作换位思考,知道对方所思、所想、所虑,更容易达到效果。沟通实践表明,网络沟通是一种最快捷的方式,一方面,员工只要登陆,随时可以上网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回复快,解决问题及时,有问必有回应。但要知道,因IP地址具有可追溯性,网络沟通是有所保留的,员工可能并不敢也不能将所有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比如,设沟通信箱,也要考虑职工的顾虑,信箱要放在不显眼或是不会被监控到的位置。沟通是多层次的,职工更期盼的是企业领导与自己直接进行沟通,因为他们还是担心自己的意愿或想法经过“中间机”转换后会被放大或缩小,被贪污或歪曲。对员工的这些心态,管理者应该经常作换位思考,分析原因,找到对策,改进沟通工作。

三、小沟通,大工程

良好的沟通如同济一样,起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但对一般人来说,沟通真还是个有难度的“活计”。对一个企业来说,要解决沟通难题,管理者得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用心、用情、用技,多方着力,构建多角度、全方位沟通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抓好渠道畅通工程,方便职工参与

沟通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机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正式的沟通渠道。沟通渠道可以有很多种,但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最受员工欢迎,可能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比如,企业可以在内部局域网专设职工建议、疑问与答复栏目。通过这个栏目,职工如对企业的改革发展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里采取的工作举措存在疑问、对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有呼求,可以登陆企业内部局域网提交上去,管理者及时让员工在短时间内得到答复。有的企业也可根据情况设领导接待日,企业主要领导定期于百忙之中抽出一天或半天专门用于接待员工,面对面听取员工意见,心与心真诚沟通交流。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主题恳谈会、文件沟通、网络沟通等多种渠道,方便更多的员工参与到沟通中来。渠道畅通工程,是有效沟通的首要环节。

(二)重视制度建设工程,形成长效机制

沟通工作如要想持久取得正面效果,必须建立起沟通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要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沟通制度,明确规定内部沟通的目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沟通制度中对内容的设置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得站在提升沟通层次的角度,将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发展目标的提出、发展重点和发展途径的确定提出建议,对企业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提出建议,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项予以询问或提出意见等,列入沟通的范围,这样就可避免沟通仅仅停留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当然,具体的沟通方式和渠道可灵活多样,怎么有效怎么来。此外,要有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沟通制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