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游学十篇

时间:2023-04-10 04:58:19

美国游学篇1

1、因私出国出境者的护照及出境登记卡,申请人的学历证书及在校成绩单等。

2、由美国学校发出的I-20A表格,经济担保书、银行存款证明或者外国有关机构提供的经济资助证明函件。

3、申请人须填写非移民签证申请书、家庭成员登记表、留学生资料调查表,与本人护照一致的照片1张(多带几张,有备无患)。

4、体格健康检查表(县级以上医院,中英文)。

5、在备齐上述所有证件材料后,应按约定时间亲自去美领事馆同领事面见一次。

6、届时美领事将审阅有关证件,确定申请人能否取得留学签证。

美国游学篇2

对比美国学校的那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我们的课堂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就是刻板枯燥、因循守旧,尽管这些年来不断地改进,但还是非常不够,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尤其是这样。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觉得课堂上枯燥乏味,甚至让人感到拘谨和紧张,提不起精神来,学起来没劲,自身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但是却非常愿意玩各种游戏,喜欢参加各类娱乐活动,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学生对电子游戏是那么迷恋,可以通宵达旦,可以废寝忘食。因为孩子们需要玩,这是他们的天性,玩有益于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更易于促使他们成熟自己的个性,发掘他们的潜能,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怎样引导他们去玩。正是基于学生们必须要学好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又承认和尊重他们的天性,将二者巧妙合理的结合起来,创造了“游戏教学法”。其实我国的教育部门已经在提倡这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开始逐步渗透到了教材中,只是还不够完善,还不够鲜明,不够系统,但是这是教学方法上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一个大的潮流,值得花大力气去推广。

一、 关于美国小学游戏与教育关系案例的介绍

活动名称:为难老师

活动目的:学生将使用它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为难老师。

建议使用的年级:K-2

需要的教学材料:音乐可以迅速、简单地的打开和关闭。一张纸和一支笔。

想法描述:让学生想一种动物。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那种动物。告诉他们当音乐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假装成那种动物,当音乐停的时候让学生停止(使用你们的课堂规则)。让学生知道你将要试图叫出他们假装的动物。现在打开音乐。观察学生的举动是否如是他们选择的动物。使用笔和纸写下你看到的那些动物。现在关掉音乐。当学生停止的时候,读出你看到的那些动物的列表。有一些动物你没有叫出来。让那些学生告诉你他们在课堂上表演的动物的名字。告诉那些学生他们使你“为难”了。当然,你应该告诉他们单词“stumped”的意思。这个游戏多玩几轮,但是每次使用不同的种类。你能试试以下几种。

1.动物

2.宠物

3.家畜

4.运动

5.工具、器材

6.家庭杂物

7.交通工具(火车、飞机、汽车等等)

另外:

当命名种类的时候你可以更明确。例如,你能使用篮球作为一种分类来代替运动。这将允许学生集中注意在一个特定的运动而不是想太长时间在运动上。

教学建议:

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移动,同时减少等待时间,同时老师猜动物。这个活动作为热身活动有很好的作用。

二、关于美国小学游戏与教育关系案例的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几乎是一项家喻户晓、妇孺尽知的国策,而义务教育又在这项国策中占据着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个阶段的教育,是一个人终生接受教育的基础,甚至关系到将来事业成败的关键。“游戏教学法”最大程度的辅佐了这个阶段教育的课堂教学,配合学生们巩固他们学到的知识,在教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可以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上去。游戏教学法是小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是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也是能提高教学的最好手段之一。广大教师应明确游戏对教学以及小学生发展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一)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游戏教学法可以把课内外学习有机的结合成一体,是课内学习在课外的一种延伸。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这些知识来源于他们的课堂,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最贴近,会使他们得到最具体的和最深刻的感受,我们可以顺势鼓励他们根据已学到的知识去共同创造新的游戏,我们将学生中产生的有闪光的创意进行提炼加工,成熟后再推广到学生中去,做如此良性循环。参加竞赛就是参与竞争,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参与和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二) 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好奇、好模仿、好动,游戏教学法刚好符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游戏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增添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充满了多元性和趣味性;游戏教学能很好的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愉快地气氛中学习;利用游戏有意无意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美国游学篇3

内容 摘要:本文从欧美国家农业 旅游 发展 的总体现状入手, 总结 了其旅游景点、旅游者需求、旅游产品类型,以及旅游市场结构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对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 农业旅游 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农业旅游仍呈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如美国2003年有1800万人去农场度假, 法国年农业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其全国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农业旅游已成为欧美国家后 工业 时代 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 历史 ,并且历经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农业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旅游景点经营的特征 私营化。欧美国家的农业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主同时成为了旅游业经营者。这种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业旅游经营方式的主体为家庭私营经营。这与我国当前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以国家集体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区别是极大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家所有制结构体制所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农业私有化由来已久,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未彻底地推行经营的持续私营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土地不具有永久的独立可支配性使用权,这导致我国农业很少形成私营形式的农场,更谈不上独立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另外我国农业旅游 目前 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大规模、 现代 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 小型化。以英国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10名左右,而农场为开展旅游的投资平均也大多只有5万英磅左右,可见其经营规模之小。开展农业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既体现了农业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同时也恰好符合了市场需求的特点。现代的欧美农业旅游者大多为城市居民,他们到 农村 去放松紧张的心理压力,寻觅一种 自然 、休闲、恬静的感受,而这些只有在小型化的“农家”才能找得到。而一旦追求规模建起大型旅馆、饭店、停车场、吸引来大量的人流,那么其所追求的目标就必然随之破灭,农业旅游休闲、绿色、自然的优点也就消耗殆尽,丧失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兼营化。一方面农业旅游业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旅游也要依托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是不可分的,即便农业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收入,从 经济 活动上来说已成为主业,农业生产需要一丝不苟、真真实实地进行,切忌将农业生产全部表演化,那样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旅游效果进而损害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更想了解体验的是原原本本的农业,因此农业旅游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丢。 分散化。庞大的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分散化、多点式的发展格局。近年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业;意大利开展“绿色农业旅游”的农庄已有6500家,日本供大城市休闲的农园有4590个,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美国纽约有1500家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更多达5500个农场。众多的农业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农业旅游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遭到破坏,这种小型化多点分散布局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内容 摘要:本文从欧美国家农业 旅游 发展 的总体现状入手, 总结 了其旅游景点、旅游者需求、旅游产品类型,以及旅游市场结构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对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 农业旅游 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

美国游学篇4

各种政策利好,“互联网+”带来的技术红利,也令越来越多传统旅游巨头、OTA乃至初创企业纷纷加入了定制旅游的市场竞争中。

作为专注做北美旅游的服务商,北京达美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达美国旅”)的地接品牌“海德”已进入了第26个年头。一直在行业中做幕后工作,达美国旅为国内各大旅游电商及传统旅行社提供多样化、有深度的旅游资源及产品,尤其是个性化游学产品。

在达美国旅北京操作中心负责人闫瑞看来,无论市场竞争如何激烈,旅游行业终究要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提高线下服务的质量,为顾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

“中国民众的旅行需求远没有被真正满足。真正好的旅行,能为人带来独特的体验和身心的放松。对客户的心灵负责,这是我们做事的初心。”闫瑞对记者表示,目光坚定而恳切。 游客在哈佛广场参与团建

个性化定制,让旅行回归初心

随着定制旅游需求的日益旺盛,各类出境定制游产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价格也是从几千到上万不等。

达美国旅打造的“千人聚哈佛”“阿拉斯加穹顶之上”“营遍美国”“房车环游”等一系列个性化产品主题鲜明、体验独特。

不是股东,却想参加“股神”巴菲特股东大会?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达美国旅提供了50位VIP名额,成为达美国旅“商务+旅游”私人定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闫瑞介绍,凭借深耕北美市场20余年的资源优势以及创新产品的研发力, 达美打造了“游学+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公务+旅游”“电影+旅游”“艺术+旅游”“婚礼、蜜月+旅游”等更多个性定制模式。在这20多年中,达美国旅开创了北美旅游产品报价体系,制定了北美旅游团组操作的标准。

“许多人对定制旅游仍有误解,定制不代表贵,消费升级不代表贵。比如从纽约到波士顿去玩儿,可以租一辆轿车、派一个导游、订一个五星级酒店,也可以买一张火车票。”闫瑞直言,提供定制旅游服务,需要通过各个层面的创新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差异化对待以及相应的引导。

在她看来,许多旅行社对于客户的引导是有误区的,一味地通过低价引导客户并不正确。走马观花、强迫购物导致旅客体验很差,部分旅行社还反过来指责游客只掏这点儿钱。“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善念和恶念。以最便宜、最低廉的价格吸引人去旅行,这是一个公司利用了人的贪念做生意。”

“消费需要差异化、个性化,中国的旅游市场需求远没有被充分满足。” 闫瑞总结道,“做出好的旅行产品,真正为客户带来独特的体验和身心的放松,是我们的初心和产品设计的方向。”

打造游学项目“升级版”

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适逢其会,游学产品一直是让“海德”和闫瑞最自豪的产品。研学旅行作为课堂教育的辅助功能,正在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这让闫瑞觉得非常兴奋。

“好的国际游学项目对增强孩子主动性以及培养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有很大帮助。好的游学体验将成为孩子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她说。

达美国旅在青少年游学“资源深耕”方面也独具优势,特别是在全美国和加拿大的冬夏令营营地开发及研学课程设计上颇具知名度。其中 “五真游学”系列,以美国名校哈佛、麻省、波士顿、斯坦福、伯克利为中心,组织深度体验校园生活,即在哈佛教室上课,在操场大草坪上拓展,在校@食堂吃饭,在学生宿舍住宿,有哈佛名师授课、在校学子陪同,让孩子们体验世界顶尖名校的大学生活。

闫瑞介绍,在“游学+旅游”板块,2016年达美国旅仅北美目的地就接待近5000人。

依托100多个营地的资源优势,达美国旅已推出了名校系列、体育系列、插班系列、户外系列、科技系列等游学产品系列。

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

过去一年来,旅游OTA整合加速。携程、新美大、阿里等平台也在积极布局境外游市场,收购境外地接社与资源。

闫瑞告诉记者,事实上,2016年达美国旅的许多业绩也来源于OTA平台。达美国旅已是某著名电商平台最大的定制供应商。达美国旅作为传统旅行社而且是地接社的生存之道是与OTA合作,盈利之道是深挖资源,把控旅游产业链最源头,借助OTA的平台流量,为终端客户服务。

她介绍,凭借深耕北美旅游市场的多年经验,达美国旅如今对接去哪儿、蚂蜂窝、新美大、携程等多个平台的客户。“这就是专业的事儿给专业的人做,我们的电商服务部门正在壮大。”

“其实很多同行也很迷茫,业内一开会,讨论的不外乎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等概念。”闫瑞直言,很多机构都趋向于做线上的生意。但旅游行业终究要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提高线下服务的质量,“你的产品究竟适不适合,有没有考虑到客户的体验”。

美国游学篇5

关键词:旅游 管理 美育

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持续保持和现代科技的猛进,战后的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这种发展,使得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增长,国民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也因之增多;同时,由于现代化大生产及社会斗争、推进等原因,可供国民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加之交通条件现代化。这三大基本原因,使得旅游业兴旺发达,成为朝阳产业。发展至90年代,旅游已与石油、汽车业鼎足而立,成为世界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演进。面对充裕的金钱、时间,文化素养高的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乃以旅游为仅次于生存需求的人生第二需求。

何谓旅游美育?旅游美育即通过旅游活动进行的审美教育,也就是在旅游进程中产生、完成的美感教育。旅游美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旅游美育,其目的、任务是培养、提高旅游主体——旅游者对现实世界(自然的;社会的)和艺术世界的美的感知、鉴赏、创造,陶冶人格修养,丰富生活趣味,促进身心健康,升华道德情操。广义的旅游美育,则不仅对旅游主体而言,其对象推广为一切与旅游相关的人,如:旅游媒体从业人员、旅游客体中的人们。本文谈的是狭义旅游美育。

由于旅游资源一般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所以,人们每将旅游客体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大类别。对旅游主体进行美育的基础,是旅游客体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一、自然本身是个纷繁的大千世界

产生美育作用的自然美是五彩缤纷的本文姑将其拟为六个方面: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内美。

(1)形象美包罗万象,在旅游审美中占第一把交椅。不论地貌景观、水景、天文气象景观、动植物景观,无不以形象美为第一要素。依中国自然景观审美传统,形象美大体有雄美、秀美、险美、奇美、幽美、旷美等类型。雄美一般是就形体与气势而言。凡形体高大雄伟、气势豪壮磅礴者,皆谓雄美。雄伟的高山,喷薄的日出,参天的古树,凌云的雄鹰,无不给人雄壮的美感。雄美为阳刚,秀美为阴柔。险峻的瞿塘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辽宁千山五佛顶,都是险美的代表。奇美在于形象之非同一般,变化多端,离奇怪异,出人意表。典型的奇山异水,有大西南之岩溶地貌,青藏高原神奇的湖泊,台湾、海南等沿海地区之海蚀柱、海蚀崖、海滩等。

(2)色彩美是大自然的杰作。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碧海、金沙、霜林、雪原、美草、百果、黄土地、红高粱、似锦繁花、五彩云霞、镶金的落晖、镀银的月华……大自然是绘就色彩美的最伟大的画师。

(3)形态美可分动态美与静态美两大类。动态美表现在流水、瀑布、海涛、潮汐、浮云、飘烟、流星、飞禽、走兽、游鱼等等。静态美是相对于动态美而言的,主要表现于山、石、树、花草、止水等。此外,尚有微动态,如涟漪之美。

(4)声音美无处不在。拍岸的惊涛,叮咚的山泉,淙淙的溪涧,哗哗的瀑布,苍莽的松涛,断肠的猿啼,雄壮的狮吼,呦呦的鹿鸣,婉啭的莺歌,呢喃的燕语,唧唧的秋虫,乃至雨打芭蕉、露滴清荷、风送秋叶……,无不表现出天籁之美。

(5)嗅觉美之最典型、最普遍者,是花香之美。唐皮日休咏牡丹之香是“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宋林逋为梅花的香气写下“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千古名句。植物之香不惟花,叶亦香。元叶梅峤既赏荷花之香,又重荷叶之香:“未花叶自香,既花香更别。”(《荷花辞》)茶叶的香味,已被世界上十多亿人认同,中国人更视茶为“国饮”。

(6)内美。我国传统审美观的“比德”说,即属本文所指的内美。“比德”,就是把自然物象比附人之道德,使自然物象“人化”为赋有伦理价值的意象。观赏松柏而思人之气节,二千多年前孔子便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赞空谷幽兰之孤高:“芝兰之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二、产生旅游美育作用的人文美

亦可大致分为六大类:文物古迹之美、建筑景观之美、民俗风情之美、饮食之美、文学艺术与工艺美术之美。

(1)文物古迹美大而至万里长城、龙门石窟、秦始皇陵……,小而至仰韶彩陶、殷墟酒尊、武威铜马(中国旅游标志)。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广袤一千万平方公里,堪称世界文物古迹魁首。

(2)建筑景观美,从性质上看,有造型美、气势美等不同类型;从时间上看,有古典美、时代美。建筑的造型美容易为人所认识,气势美则须作更深层次的把悟。如厦门集美海堤,硬是用花岗岩石从海中砌成,火车道、汽车道、人行道并列,全长五千多米,宛如跨海凌波的水上长城,气势雄壮而灵动。

(3)探究民俗风情已成为近年世界各地旅游“热点”。它之所以成为“热点”,在于其具有独特之美。民俗风情之美的独特性,源于民族的或地域的差异性。因这种差异性而形成的吸引力,对旅游者来说便会产生一种美感。这种异于旅游者本地“风光”的民俗风情,对以猎奇为旅游动机的旅游者来说,更是以之为美。从本质上说,民俗风情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长期沿袭的群体性共有行为方式。它的涵盖面很广泛,遍及每个家庭。民俗风情美属于社会美的范畴。

(4)饮食美具有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多重美学属性。现代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食、住、行、游、购、娱。可见,“食”之于旅游业之重要。对中国旅游业来说,最能吸引海外游客的是三大优势: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美食。中国饮食文化堪称世界饮食文化之绝。

孙中山先生在其宏著《建国方略》中指出:“昔者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调一道,法国为世界之冠;及一尝中国之味,莫不以中国为冠矣。”饮食给予人的美感,不仅仅是生理科学上的味觉的美感。中国饮食之美,除味觉美之外,尚有嗅觉美、视觉美。譬如中国菜肴,菜系均讲究色、香、味、形,富有艺术性,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美国游学篇6

旅游教学 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要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一、旅游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的一份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的旅游业在近年来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很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但是,在教学实际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一些地方使用的教学模式是相对落后的,这导致了很多的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能够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了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二、进行旅游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在我国的旅游市场上目前存在着一个相当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旅游行业的发展对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市场上出现的专业人才非常短缺的情况;但是另一方面,市场能够提供的旅游人才相当少,很多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常常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为了能够扭转这种矛盾的局面,就需要进行旅游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旅游人才。新的旅游教学模式呈现出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它们的核心对视要改革旅游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将旅游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在旅游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在旅游教学模式的探索当中,其中对传统的旅游内容进行改革的最突出的一定是:在旅游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旅游工作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对美的认识。一个优秀的旅游工作不仅有对美的感知,还要有极强的审美能力,在进行旅游服务过程当中能够将这种美传递给游客。审美能力应该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旅游工作必备的能力之一。为了能够培养起学生的旅游审美能力,在旅游教学当中实行美的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通过这种美学教育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审美修养。具体说来,在旅游教学当中,实施审美教育主要应该做到三个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对学生审美的训练;提升学生美的素养。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长期以来,在旅游教学当中由于对审美教育的疏忽,导致很多的学生在对事物的美丑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在旅游教学当中要重点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要让学生对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的认识,学会欣赏美,而且能够具备对多种形态的美的一个综合的认识。在旅游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与旅游相关的美的教育。中国的旅游文化非常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独具内涵。在审美教学当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按照,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知识的学习,逐渐掌握审美的规律,建立起审美的观念,把旅游当中的山水美、风景美、景观美和建筑美以及人文美等结合起来。与传统的教师讲解教学方式不同,在审美教学当中,要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当中积极地投入其中,踊跃表达自己对美的看法。以人文景观的学习为例,很多的人文景观的美不仅仅是体现在事物的外表上,而且还在于蕴含在其中的人们的智慧。通过相关的审美教学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美感。通过对美的欣赏能够将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起来。一旦学生具备了审美的能力,他就能够很自觉地将这种美通过他的旅游工作传递给游客。更重要的是,由于世界上的美是相通的,具有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审美教学当中,要把对外在美的欣赏内化为情感上美的体验,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2.加强对学生审美的训练

旅游教学当中的美不是一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在进行旅游教学时,教学要结合旅游教学的规律,通过导游案例中那些丰富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关注美的东西,训练学生审美的能力。只要按照这样的一个培养目标,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灵活地应用,就一定能够让学生从外在美慢慢地懂得一种内化的美,进而进行一个自我的提升。一个好的旅游工作者并且能够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还要能够和游客快乐融洽地相处。很多的游客也反映,他们在旅游当中看重不仅是导游的外在美,还更多地关注内在的美。确实,很多的旅游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常常需要对突发的种种情况有一个应变的能力,这是很多的外在美不能够解决的。这时候更多体现的是导游的内在美,包括导游的责任心和耐心等。在整个导游过程当中,导游把自己感悟到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达给游客,这往往能够给游客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为这种美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通的东西。为了能够到达对学生审美的锻炼。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很多的学校选择是通过生动的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展开对美的讨论。有的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发现美”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认识生活当中的美。总之,很多的教学方法都是围绕着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来进行的。在这种有意识生动培养和训练之下,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也是很明显的。

3.提升学生美的素养

在旅游教学当中的实施审美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升学生美的的素养。学生美的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语言美、行为举止和仪表仪容上。

(1)语言美

旅游工作者言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能够将导游和游客的距离拉近。在实际的导游活动当中,导游的言语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审美感受。在美的教学当中,言语美的培养学生美的素养的第一要素。启示学生能够在到达语言上的达意和舒服。这是对游客尊重的一个主要表现,也是旅游工作的内在美的一个集中体现,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旅游工作的语言修养和人品。最常见的培养方式是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将导游语言的生动性、风趣性和情感性准确地表达出来,经过系统的讲解,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言语美的效果。

(2)行为举止美

旅游工作者的很多表现也会在行为举止当中表现出来。很多的游客也会通过导游的行为举止来判断导游的工作好坏。在导游教学当中也很注重对学生自己的导游风格的培养,把学生的个性和导游工作的特点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行为美的优秀导游工作者。

(3)仪容仪表美

旅游工作者要面对的游客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在和这些游客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旅游工作要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得体。一般要求依照的是协调和谐的原则,处理好时髦与传统、华丽与朴素、礼服与常服等方面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晓薇.在旅游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探索[J].美育美学,2010.

[2]王倩.情景教学模式旅游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实践与探索,2010,(9).

美国游学篇7

何谓旅游美育?旅游美育即通过旅游活动进行的审美教育,也就是在旅游进程中产生、完成的美感教育。旅游美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旅游美育,其目的、任务是培养、提高旅游主体——旅游者对现实世界(自然的;社会的)和艺术世界的美的感知、鉴赏、创造,陶冶人格修养,丰富生活趣味,促进身心健康,升华道德情操。广义的旅游美育,则不仅对旅游主体而言,其对象推广为一切与旅游相关的人,如:旅游媒体从业人员、旅游客体中的人们。本文谈的是狭义旅游美育。

由于旅游资源一般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所以,人们每将旅游客体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大类别。对旅游主体进行美育的基础,是旅游客体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自然本身是个纷繁的大千世界,产生美育作用的自然美是五彩缤纷的。本文姑将其拟为六个方面: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内美。

形象美包罗万象,在旅游审美中占第一把交椅。不论地貌景观、水景、天文气象景观、动植物景观,无不以形象美为第一要素。依中国自然景观审美传统,形象美大体有雄美、秀美、险美、奇美、幽美、旷美等类型。雄美一般是就形体与气势而言。凡形体高大雄伟、气势豪壮磅礴者,皆谓雄美。雄伟的高山,喷薄的日出,参天的古树,凌云的雄鹰,无不给人雄壮的美感。雄美为阳刚,秀美为阴柔。“杏花春雨江南”的江南风光、清秀而妩媚的桂林山水,均堪称秀美的典型。险峻的瞿塘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辽宁千山五佛顶,都是险美的代表。奇美在于形象之非同一般,变化多端,离奇怪异,出人意表。典型的奇山异水,有大西南之岩溶地貌,青藏高原神奇的湖泊,台湾、海南等沿海地区之海蚀柱、海蚀崖、海滩等。奇美之天象景观,人尽皆知的有佛光、海市蜃楼。号称世界奇观的云南纳西县“万朵花”茶花、山东邹县孟庙内“柏抱槐”,是植物界奇美之典型。幽美之最负盛名者,历来首举“青城天下幽”之四川青城山。东北幽深的镜泊湖景区,清幽的长白山天池,幽雅的大连海滨浴场,雁荡山清幽的灵岩,台湾花莲的鲁阁幽峡,无不是幽美景致的代表。与形成幽美的视域条件(较窄)相反,形成旷美须得辽阔、高远的视域。旷美的载体是大平原、大草原、大海、大湖、大河,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大草原,“洞庭天下旷”的八百里洞庭湖等。

色彩美是大自然的杰作。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碧海、金沙、霜林、雪原、美草、百果、黄土地、红高粱、似锦繁花、五彩云霞、镶金的落晖、镀银的月华……大自然是绘就色彩美的最伟大的画师。

形态美可分动态美与静态美两大类。动态美表现在流水、瀑布、海涛、潮汐、浮云、飘烟、流星、飞禽、走兽、游鱼等等。静态美是相对于动态美而言的,主要表现于山、石、树、花草、止水等。此外,尚有微动态,如涟漪之美即属此。

声音美无处不在。拍岸的惊涛,叮咚的山泉,淙淙的溪涧,哗哗的瀑布,苍莽的松涛,断肠的猿啼,雄壮的狮吼,呦呦的鹿鸣,婉啭的莺歌,呢喃的燕语,唧唧的秋虫,乃至雨打芭蕉、露滴清荷、风送秋叶……,无不表现出天籁之美。

嗅觉美之最典型、最普遍者,是花香之美。唐皮日休咏牡丹之香是“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宋林逋为梅花的香气写下“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千古名句。植物之香不惟花,叶亦香。元叶梅峤既赏荷花之香,又重荷叶之香:“未花叶自香,既花香更别。”(《荷花辞》)茶叶的香味,已被世界上十多亿人认同,中国人更视茶为“国饮”。唐刘禹锡称赞茶叶的香气是“芳越椒兰”(《代武中丞谢新茶表》)。水果、稻菽、海风……,大千世界给人以嗅觉之美者多多,就连泥土也有其芬芳,俗语常说的“清新的泥土气息”正属此。

内美。我国传统审美观的“比德”说,即属本文所指的内美。“比德”,就是把自然物象比附人之道德,使自然物象“人化”为赋有伦理价值的意象。观赏松柏而思人之气节,二千多年前孔子便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赞空谷幽兰之孤高:“芝兰之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清郑板桥赞竹、石,乃是发掘其内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方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宋王淇赞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梅》)至于陶渊明祝菊为高标的隐士,周敦颐喻莲为花中君子,更是人尽皆知。

产生旅游美育作用的人文美,亦可大致分为六大类:文物古迹之美、建筑景观之美、园林艺术之美、民俗风情之美、饮食之美、文学艺术与工艺美术之美。

文物古迹美大而至万里长城、龙门石窟、秦始皇陵……,小而至仰韶彩陶、殷墟酒尊、武威铜马(中国旅游标志)……。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广袤一千万平方公里,堪称世界文物古迹魁首。

建筑景观美,从性质上看,有造型美、气势美等不同类型;从时间上看,有古典美、时代美。建筑的造型美容易为人所认识,气势美则须作更深层次的把悟。如厦门集美海堤,硬是用花岗岩石从海中砌成,火车道、汽车道、人行道并列,全长五千多米,宛如跨海凌波的水上长城,气势雄壮而灵动。就中国而言,古建筑一般具有端庄、稳重的古典美;而新建筑则焕发着浓烈的时代美。如1993年建成通车的上海杨浦大桥,这座最新式的、世界最大的斜拉桥之成为上海一大人文旅游景观,不在其交通功能,而在其独领的时代美。

全世界著名园林虽各具个性,但主要艺术风范只有两种:一为欧陆式,一为中国式。欧陆式为几何规则式,中国式为自然山水式。二者形式迥异,审美情趣亦迥异。中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从崇尚自然山水到追求写意山水。中国园林之美多多,最本质者在于含蓄美。游人置身园林,时闻弦外之音;游毕而归,每有不尽之意。

探究民俗风情已成为近年世界各地旅游“热点”。它之所以成为“热点”,在于其具有独特之美。民俗风情之美的独特性,源于民族的或地域的差异性。因这种差异性而形成的吸引力,对旅游者来说便会产生一种美感。这种异于旅游者本地“风光”的民俗风情,对以猎奇为旅游动机的旅游者来说,更是以之为美。从本质上说,民俗风情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长期沿袭的群体性共有行为方式。它的涵盖面很广泛,遍及每个家庭。民俗风情美属于社会美的范畴。

饮食美具有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多重美学属性。现代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食、住、行、游、购、娱。可见,“食”之于旅游业之重要。对中国旅游业来说,最能吸引海外游客的是三大优势: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美食。中国饮食文化堪称世界饮食文化之绝。

孙中山先生在其宏著《建国方略》中指出:“昔者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调一道,法国为世界之冠;及一尝中国之味,莫不以中国为冠矣。”饮食给予人的美感,不仅仅是生理科学上的味觉的美感。中国饮食之美,除味觉美之外,尚有嗅觉美、视觉美。譬如中国菜肴,菜系均讲究色、香、味、形,富有艺术性,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文学艺术、工艺美术给人的美感,从生理科学上看,有听觉美(音乐)、意觉美(文学)、视觉美(绘画、雕塑)等;从美学属性上看,纯粹是艺术美。举凡历史悠久或知名度大的自然景观,往往有优美的神话、传说与之相伴。例如:新疆天山博格达峰之天池,是著名旅游胜地,又称瑶池,有周穆王与西王母宴乐于此的传说。人文景观更是如此。例如:安徽合肥包公祠是当地名胜。祠前之包河,盛产无丝莲藕,其无丝乃是因包公铁面无私(丝)之故。不论自然景观抑人文景观,每有集书法、诗词、哲理、雕刻于一体的楹联、碑刻、匾额。神话、传说、故事、楹联、雕塑等等成为旅游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旅游者平添想象力、诗画美、梦幻美。

旅游美育就是凭借上述自然美、人文美来完成的。

旅游美育的核心是通过旅游进程中所见所历的自然美、人文美来培养、提高旅游主体的审美力。从本质上看,审美力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情感判断力。对旅游美育来说,这种审美力分别表现为旅游审美感知力、旅游审美联想力、旅游审美想象力。

旅游者一开始其旅游进程,便进入审美体验。审美体验的第一步便是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所凭借的工具是人类感受外界事物的五种感官——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官产生五种感觉:视、听、嗅、味、触。

对旅游者来说,审美感知最普遍、最重要的范畴是视觉范畴。

泰山海拔1545米,绝对高度并不高,但因其地处华北大平原东端,故相对高度大;又因总面积有426平方公里,山体庞大,故远望泰山高大雄伟,予游人以雄峻之感。与雄美的美育效果相近的是险美。山西浑源悬空寺、华山“鹞子翻身”险径等均给人以惊险之感。雄美、险美的美育作用,在于使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形象、形态、气势、氛围的雄壮、博大、惊险、热烈、威武而产生仰慕、敬畏、紧张、惊恐、痛快、豪迈、狂喜等生理、心理上的反应,最终的美感体验是:摒弃了怯懦、悲观,荡涤了委靡、猥琐,增加了豪情,平添了勇气,热爱生活,立志奋进,拼搏人生,积极追求,自强不息。

秀美、幽美的旅游景观,可使旅游者心绪平缓、温和、轻松、宁静、淡泊,心境愉悦、明净、逍遥、恬适、超然。幽美之境尤能使人凝神静思,潜心自修,颐情养性。古人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便是这种美育范畴。

奇美有奇特之美、奇丽之美、奇异之美、怪诞之美。除常见的自然景观外,人文景观中的奇风异俗、奇特的烹调技术与艺术、奇巧的工艺品、奇才怪杰的奇作(如附着于名胜古迹的碑刻、楹联、谜语、回文诗)、世所罕见的文物,均是奇美的载体。奇美能悦志畅神,能启迪心扉,能开发智商,使人聪慧灵巧、机敏干练。奇美之美育大体如此。

不论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式的平旷之美,还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沈@①期《夜宿七盘岭》)式的高旷之美;不论是天造地设,还是人力所致(如天安门广场),举凡旷美的景观,无不使人视野大开。随着视域的豁然开朗,旅游者的心境也豁然开朗。大体说来,平旷之美令人心旷神怡,高旷之美令人超拔潇洒。这是旷美之美育。

自然保护区之旅、森林之旅等新兴旅游类型,在寻求上述诸美的同时,还能充分享受“野美”。野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野趣”。野,作为一种美,是一种淳朴的美、天然的美。野美,既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当旅游者到达荒山野寨,那种“重返大自然”的渴望既得到了满足,又与“天然去雕饰”的山寨娇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怡然自乐的黄发垂髫相交谈,此种野美给予游人的,是童心的复萌,是纯真的回归,是胸怀的磊落。

色彩与形象都是物的基本属性。色彩在自然景观构景中作用极大。九寨沟之后来居上,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新贵,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水景的色彩美。九寨沟一百多个高山湖泊(土名“海子”),如同一百多幅美不胜收的图画。例如五花海,整个湖面呈黛绿、鹅黄、桔红、翠绿、宝蓝诸色,五彩缤纷,有如仙境。五彩池聚红、黄、紫、绿、白五色于一湖,其美几不可思议。在人文景观中,色彩美同样是重要角色。如宫殿、寺庙的彩绘,元宵节灯会,民族服饰,佳肴,等等。色彩与人生关系密切,以科学眼光衡量,红色令人兴奋、振作;绿色使人快慰,适于养目怡神,富有生命力;黄色每每使人进取;蓝色使人趋于宁静。从社会意义上看,红色象征革命,绿色象征和平,黄色象征权力,黑色象征悲哀。色彩美的美育,既在其科学意义上,也在其社会意义上。

声音美(即听觉美)是因声音悦于耳而产生的。对旅游者来说,耳之审美感知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自然类。最主要的是水声之美、风声之美、鸟语之美、虫吟之美。(二)人文类。最主要的为钟声之美、歌声之美、器乐之美。不论是水、风声、钟鼓、歌声……,凡声音激越、能量巨大、节奏跳跃的,一如上文所述雄美产生的美育作用——令人鼓舞、激动奋发。凡声音嘹亮、舒徐、悠扬,其美育效果类似上文所述之旷美的美育效果,令人心旷情怡、神思飞越。凡节奏舒缓、声音轻柔、能量细微者,如江南丝竹、苏州评弹、莺歌燕语,其美育效果一如上文之秀美。

嗅觉美、味觉美所起的美育作用,在于陶冶一种雅趣与乐趣。例如旅游资源之一的中国茶文化,以儒雅为特征,讲求三雅(人雅、器雅、境雅)三清(汤清、气清、心清)。触觉给人的是质感美,如置身黄山云海,身触云雾,有超然人世、飘飘欲仙的超脱感。

此外,旅游审美感知所及,尚有形式美、和谐美、技术美、艺术美等。

经过这样的审美体验,并且在旅游过程中不断提高、培养审美感知力,方不辜负旅游。否则,名山游毕,仅以“好玩啊”相评;美食旅游后只会说“吃饱啦”,而不能从审美感知方面有所收获,那么,这种旅游是未曾进入审美体验的,是低质量的。

至此,我们才更能理解这样的说法:旅游有净化情感的医疗作用,旅游是社会疗法,旅游能使世界保持正常秩序。究其原,乃在旅游美育。

旅游审美联想是由旅游审美感知与旅游主体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后而产生的。对旅游审美体验来说,旅游审美感知的进一步发展,便是旅游审美联想。所谓生活经验,所谓联想,其本质乃是记忆。依心理学理论,记忆一般分为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运动记忆、情感记忆。对旅游美育来说,记忆主要指情感记忆。因为,它最需要、最强调情感色彩。由于旅游审美联想是旅游审美感知与旅游审美主体情感记忆的有机结合,因此,审美体验的情感色彩必然是:审美联想比审美感知更为浓郁;审美体验与旅游审美客体——旅游景观的真实体距离更远。时间、空间的距离增大,美育效果更佳。例如我们游览著名景观路南石林,石峰中最负盛名的是阿诗玛石峰,石峰的命名是因阿诗玛的故事,其本身便是一种审美联想。在审美感知阶段,游人倾倒于石峰的自然美。在审美联想阶段,游人眼中的阿诗玛石峰已不再是又冷又硬的无生命的石头,而是将这一自然物“人化”了。游人会觉得此峰酷似硕长苗条、风姿婉约、楚楚动人的少女,这少女便是阿诗玛——民间故事中的阿诗玛、电影《阿诗玛》中的女主角。如此这般,峰石群也幻化成一群群内美外美合一的少女——阿诗玛的姐妹们。这将更令游人回味、咀嚼、遐想。这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诗品》)正是旅游审美联想。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是一种旅游审美联想。发现远山如卧佛、从而进行审美,是旅游审美联想。钟子期依伯牙琴声,联想到“魏魏乎若泰山”、“荡荡乎若江河”,因而由衷赞道:“美哉!”这种审美通感,也是审美联想。又如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面对大海,引起审美联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以,诗中的“洪波涌起”,既是眼前大海之洪波,也可以说是诗人此刻心中陡然涌起的洪波。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的正是这种美育原理:“大海给我们以无际与渺茫的无限观念,而在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时,人类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由此可见,旅游审美联想所起的美育作用,较之旅游审美感知,是更进一步的。

旅游审美想象是比旅游审美联想更为主动的心理活力。旅游审美体验进入审美想象阶段时,旅游主体不再仅仅是凭生活经验、情感记忆,而是进行一种崭新的创造。莱辛曾指出:“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为美的。”(《拉奥孔》)莱辛说的是艺术作品,我们说的是旅游景观。在以寻取美为目的旅游者眼中,完全可以将旅游客体视作一件件艺术作品;因此,其审美原理、美育原理是相通的。中国传统审美理论一再强调惟作“妙想”才有“迁得”。“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冬日游吴松,分明见山雨欲来,却妙想是山峰在商量作雨。在这位旅游审美高手面前,山,活了;山,人化了。这样的山,当然也就更美。中国传统旅游审美心理结构的特点是:风景之美与民族精神之美融合。日本著名画家、作家东山魁夷旅游中国后,所论颇具慧眼:“谈论中国风景之美,同时也是谈论中国民族精神之美。”(《中国风景之美》)我们常说的对旅游景观的内美、象征美的把悟,正是审美想象力所至。

美国游学篇8

关键词 CAI;多媒体课件;旅游美学;导游素质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105-03

1 导游素质类课程在导游课程群中的地位

在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导游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设置单一、不合理,课程基本缺乏导游专业的体系性,比较零散,更为重要是过于重视导游服务流程操作的课程而忽视了人文素质课程,不利于提高导游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设置更为合理的导游课程群十分重要。

将导游课程体系分为导游基础理论课程、导游基本技能课程、导游素质类课程、导游个性化课程四大部分:导游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了旅游学科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学科的前沿动态、旅游政策法规等理论框架等;导游基本技能课程包括了导游带团的常规操作流程、导游语言表达能力、导游应变能力、导游技能创新能力等;导游素质课程包括了旅游审美知识、旅游文化知识、旅游心理学知识、旅游职业道德等方面;导游个性化课程主要是学生可以机动选择的课程,是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的课程。

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游客对文化感知的诉求越来越高,旅游产品是否具有文化内涵成了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对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游服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在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把提高导游的文化素质放在与导游服务技能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因而导游素质类课程也应纳入到导游核心课程中去。

2 旅游美学课程介绍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美学课程介绍

旅游美学是应用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是一门多边缘、交叉性的学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都是以真、善、美一致为原则的,对即将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来说,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旅游美学的原则、规律以及欣赏美的方法,提高在旅游实践和旅游研究中的审美能力,更好地为游客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美学课程主要探讨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以及旅游的审美关系,是旅游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课程设计中,旅游美学主要是专业拓展课与人文素质课,课程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探讨旅游美学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是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培养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审美能力和旅游审美情趣,树立“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的理念。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用旅游文化学和旅游美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导游服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旅游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鉴赏力,学会用发现美的眼光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提升美学素养,加强导游人才培养的旅游审美教育。

因而在导游课程群中可将其划归导游素质类课程,对导游人才培养来说非常重要。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基础美学原理、旅游资源欣赏和旅游审美关系三大部分,分别为美与旅游审美、风景审美与旅游观赏原理、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中国古典建筑与欣赏、中国古典园林与欣赏、中国书法与楹联及欣赏、中国绘画艺术与欣赏、中国雕塑艺术与欣赏、导游工作者与旅游者的审美关系、饭店服务人员与旅游者的审美关系。

2.2 旅游美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枯燥。旅游美学虽然是应用美学的一个分支,脱离了美学的一些形而上的东西,但其中一些基础的美学原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部分内容抽象理论多,学习内容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在课堂中,教师对这些抽象理论的讲解缺少好的方法,无法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容易形成知识漏洞。

2)课堂组织难,缺乏互动设计。教师在讲解旅游美学课程时,使用的课堂组织手段单一,缺乏师生的教学互动,基本上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在课程中大量的文化美学知识不容易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出现知识接受倦怠,学习积极性受阻,形成课程“教”与“学”不平衡的恶性循环。

3)教学设计无法体现导游服务工作过程。旅游美学不像导游技能型课程那样实际操作性强,没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学生无法把握住课程的重点,经常学得云里雾里,学完之后忘记得干干净净,知识无法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巩固。

3 旅游美学CAI多媒体课件体现的先进教育理念

旅游美学CAI多媒体课件通过任务导入、项目教学、教、学、做、思等过程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融入各个教学项目中,大信息量地向学生提供观察素材,化解难点,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体会美感,深入浅出地讲授美学理论。课件从单一的课堂演示型课件向多元化课件转变,采用直观式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课堂互动与参与性,营造实践教学的环境,以讨论、模拟训练、实地考察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审美潜能,结合行业最新动态,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解决旅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美学是主观理解性很强的课程,有大量抽象的理论,需要感悟,因而课件设计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建构主义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称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提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与一定“情境”相关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索引和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因而注重大量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的协作学习和建构意义。

在教学设计上,以情境教学为核心,分为5个环节:情境导入、概念精讲、情境欣赏、总结提升、情境再现。如在学习形式美时,以海边美景的动画,形成声、形、色的感性要素的情境,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启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美景的要素,引导学生探索形式美的概念,进而进行概念精讲。用色彩、形状、声音、整齐一律、堆成均衡、对立统一、和谐等图片、动画、音效、视频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学生协作学习——分小组进行情境感悟。最后情境再现,播放旅游风光视频,将课堂所学知识指导课后思考,实现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知识迁移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审美情境中,让学生自由领悟旅游中的美。在快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性。配合情境教学法,通过导入、情境教学、学生体验、师生交流、学生思悟等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让教学环节成为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共同探讨美的感受。

4 CAI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旅游美学教学中的应用

4.1 关于多媒体CAI

多媒体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通过计算机媒体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或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广泛应用领域。CAI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技术。多媒体CAI是多媒体技术在CAI中的应用,作为一种教学系统的CAI课件,教学功能是其主要功能。CAI课件包括教学内容和呈现形式、教学过程和控制、教学目标和实现过程。另外,CAI课件还是一种软件,是基于Word、PPT、投影仪、录音机以及SWF动画等手段而高于其的一体计算机辅助系统教学课件。由于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教学软件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由计算机控制变为学生自主控制。另外,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现实概念与技术的出现,能将许多学生本来难以触及的现象带到他们面前,大大拓展了CAI的使用范围。CAI软件产品以面向特定教学目标的课件为主。而旅游美学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很好地克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

4.2 旅游美学CAI课件制作的原则

根据旅游美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制作课件应遵循教学性原则、控制性原则、艺术性原则。

教学性原则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使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件的教学性主要表现在课件的教学目标、内容的选择及组织表现策略上。明确旅游美学课件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内容选取上抽象难理解,传统上采用讲述教学的教学内容,利用CAI课件,使教学结构得以优化,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也可以选取一些用常规手段在课堂上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实现新知识的顺应,重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内容的组织上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如动态模拟、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感知量,适应学生认知规律。

控制性原则主要是适应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课件的操作灵活、简便。课件安装要方便,可以自由安装、拷贝到硬盘上。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菜单。为便于教学,要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要达到运行快捷、操作界面友好、交互应答、容错性强的要求,利于师生控制。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师生可以比较简易地操作课件。

艺术性原则是通过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旅游美学多媒体课件画面美观,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运行流畅,采用三维效果达到逼真效果,采用符合情境需求的适当配音,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4.3 旅游美学CAI课件的特色

1)体系比较完整。旅游美学多媒体课件有完整的片头、章节目录、正文和封底说明,每一章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结构图,正文、本章小节、思考练习等完整的体系,路径设置清晰,转换方便。为了解决教学内容抽象、不直观,学生容易放弃学习的缺点,课件中大量地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电子杂志、故事、诗词、音乐等多种形式,通过组合展示,让美学的枯燥和抽象变得富有趣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巩固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经过合理优化。旅游美学多媒体课件内容浓缩,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精简浓缩,然后在课件中表述出来就显得很精简,每版的文字都不多,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导游考试的要求,对于某些章节进行了大胆筛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导游考试内容相结合,在讲授中适当地增加了本地旅游景点的美学内容。

在重点内容的把握方面,为了适应学生的导游证考试,旅游美学课程侧重旅游审美资源的欣赏,精简了美学理论部分的讲授。

3)利用多媒体教学,讲透重难点。旅游美学有理论性强的地方,如美学原理,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讲解;精心选择与旅游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来进行讲解;动画和视频主要是一些小故事和旅游资源的赏析。如在讲授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时候,讲到道家的审美理想时,用庄子的动画故事来吸引学生;在讲授中国古典园林时,用园林的介绍视频来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另外,还选取了一些电子杂志来让学生多角度了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审美。通过这些手段,既能让学生把握住重难点,也让教学变得有趣。

4)尝试互动教学,培养学习能力。互动教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引入互动,就是在讲到相应内容的时候先提出一些相关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进而进入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演示增加课堂互动,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东西来引入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找到概念的共同点。通过多媒体环境设计相关教学内容的游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讲什么是形式美的时候,先让学生看图、描述,进入新课;在讲到美的形式的悲态时,让学生回忆相关的古典诗词,说出同是写月亮的诗歌,有何不一样的地方,理解中国人最常见的悲态之美。还利用多媒体设备,就某章节的某一部分,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制作课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视频创设场景,进行模拟导游讲解,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美观。旅游美学课件的版面和背景所用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美观清晰。设计时尽量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淡雅的图片作为背景,每一章节有与内容相关的背景,在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避免审美疲劳的产生,在视觉上尽量做到统一与独特风格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达到很好的动画效果。比如:片头的动画展示了旅游如初升的太阳,是朝阳产业;使用卷轴动画的方式展示中国画与书法;用开门红的动画展示敦煌彩塑;用水墨动画展示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中国书法;用竹韵动画增强了课件的美观,并为学生设置出美的意境;用风景图片动画来展示各种旅游资源;在讲授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之道家的美学思想的时候,用庄子的动画故事来吸引学生;等等。图片和超媒体功能的展示充实了课件的内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5 旅游美学CAI课件教学技术应用的效果

通过多媒体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并特别注重了人机交互和师生、生生互动的实现,能够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达成教学目标;能将比较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授,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和理解。通过课堂互动、课后思考活动,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学习质量高。拥有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在非常轻松和愉悦的氛围里学习知识,知识掌握较为牢固,能很好地运用到导游服务的实际工作中。

总之,通过理论精讲、提供资源,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文字、动画、图片等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变得简单;通过旅游资源实例展示让课堂变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课后思考巩固学生的知识,利用实例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旅游美学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与讲授相结合,增大了课程的信息量,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加强了师生互动,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能将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授,学生易于理解,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了旅游美学课程后,加深了知识的记忆,能举一反三地自如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导游讲解,并能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为今后成为优秀的导游工作者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桂凤.关于“旅游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9):63-165.

[2]祁颖.旅游美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马扬眉.浅议CAI课件在旅游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

2013(4):114.

[4]闫寒冰,祝智庭.CAI理论在信息化教育中的新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01(3):59-63.

美国游学篇9

关键词: 审美教育 旅游教学 健全人格 旅游工作

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大家都喜欢欣赏美。人们领会、欣赏美的过程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而“美”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常常又和真、善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丑、假、恶的对立面,也就是说,美常常与道德纠缠在一起。因此,审美的过程,也是净化灵魂的过程,审美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孔子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当做教育的最高境界,将“游于艺”、“从心所人欲,不逾矩”当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将审美和伦理道德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可见,审美活动是促使人性获得完善的手段之一。

对于青少年来说,培养正确的美学观念,学会如何欣赏美是很重要的。因为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形成,虽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但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不强,青少年处于一个比较情绪化的年龄阶段。因此,容易造成青少年文化的泛审美化,甚至造成审美的畸形。杨丽娟事件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反映。因此,美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促进青少年的情感健康发展和升华,促进他们认识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他们丰富的个性和创造力。成功的教育不仅要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还应该是有着健康情感的人,有着生命活力、生气和创造力的健全人格的人。

旅游工作是一项认识美、发现美和传递美的工作。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他本身既是旅游者的审美对象,又是旅游过程中各种审美信息的传递者,还是各种审美关系的协调者。一名没有正确审美意识的导游员很难成为一名受游客欢迎的好导游。因为旅游教学与审美教育具有紧密相联性,所以在旅游教学中必须实施审美教育,这是每一位旅游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通过旅游教学,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旅游知识的扩展、服务技能的掌握,还在于学生情操得以陶冶,审美修养得以提高。把学生培养成审美的人,让审美活动自觉地贯穿在他们的旅游工作与生活之中。

一、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

什么是美?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时尚就是美,有的认为酷才是美,有的认为自由、个性才是美,甚至有的认为无纪律、另类才是美。从学生的着装、崇尚的明星、喜爱看的电视等个人兴趣方面来看,许多职高生对美丑的辨别是模糊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扭曲的。在旅游教学中,学生必须学会欣赏风景美,例如山水美、生物美、中国古典园林美、中国古建筑美、中国古诗词楹联美、中国地方戏曲美、书法美、舞蹈美等。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审美规律,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导游基础知识》中有水利工程建筑一节课,为什么水利工程也会成为游客们的审美对象呢?教师出示了一副四川都江堰的图片,问:“都江堰没有秀丽的风光和优雅的景致,为什么会成为许多旅游者争相一睹的旅游景观呢?”学生经过一番自由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总结出都江堰作为我国二千二百多年前古人的创造,其治水方法之科学,技术成就之高超,当时极其罕见,人们无不惊叹和赞颂。原因就在于创造是美的基本特性之一,哪里有创造,哪里就有美。都江堰的美不在于它的外表,而在于其所蕴涵的内在美。学生听后,对美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产生美的升华。学生在导游讲解以美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景观时,通过对自然美的内在发掘、欣赏,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热情,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同时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世界上美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从外在美形式上来说有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动静虚实,从内在美形式上来说有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等等。旅游教学中对各种美的形式的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审美水平,达到美的内化,从而能正确地分辨美与丑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二、培养学生的心灵美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向学生灌输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思想,但由于这些概念过于说教和空洞,所以学生不能把它们转化为个人意志的部分。从在校职高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责任心、热心和耐心等品质的缺失。学生追求外表美,但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完善自身的内在美。自私、唯我独尊、娇纵等性格都被认为是美的。前几年播放的《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形象为什么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人的内在美的错误理解,出现审美的畸形。在旅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导游案例,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作用于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心灵美与人格魅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自觉地进行内心世界的自我改造。例如教师会告诉学生在导游工作中是否能与旅游者打成一片,得到旅游者的普遍认同,甚至是交口称赞,仅仅靠外在形象是难以达到的。旅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是对导游人员内在美的考验,如旅游者突发急病、交通出现阻塞、旅游者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等,显然,这时的外在美已很难起到实际作用了,需要的是导游人员的责任心、热心和耐心。许多导游工作者之所以能给客人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就在于他们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能够处处为客人着想。因此内在的美留在人们心中的是最长久的记忆,因为它是富有人情味的,是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客人的。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导游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学会心灵美与人格魅力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具备了心灵美意识,那么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就会有正确的判断,才分得清美与丑之间的区别。

三、培养学生的理想美

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是有思想的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根据之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妙:“每个人都有一定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就在这种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猪栏的理想”,无非是动物性的、卑下自私的希求,而不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和追求。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富于理想的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是青少年美化自身的一项艰巨任务。

据东钱湖旅游学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导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旅行社工作,能长期坚持下来的不到20%。主要原因是做这份工作过于辛苦。现在职业高中宾服专业的萎缩,就与学生认为宾服工作是端盘子,侍候人的观念有关。许多学生由于拈轻怕重,宁愿选择待在家里养尊处优,从而浪费了大好的学习煅练机会。职校学生就业中最困难的问题不是找不到工作岗位,而是许多学生的就业定位存在着问题。部分学生就业时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喜欢享受,不愿付出。在旅游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旅游服务工作的性质和发展前途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例如导游工作,它绝不只是用来赚取回扣和享乐的一份工作。导游员是一项需要智力和体力的工作,工作复杂性很强,也十分的磨练人。学生通过导游工作,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各种各样的人交际的能力,能提高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等。我们应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导游员,能受到游客的尊重,是游客之友;导游员丰富的知识,能成为游客之师;导游员还是一名“民间的外交大使”,是沟通中国与他国的友好桥梁。导游工作还能体会到常人难以体会到的快乐,如有一位资深导游在送走一个旅游团时,是这样来形容自己的工作感受的,“每当我目送着满载旅行团的列车往香港九龙方向徐徐开去,眼前尽是绽开的欢乐的笑脸,我就像雕刻艺人在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而终于看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从自己的手中跃出,化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直向大洋彼岸处延伸。也就是在这时候,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导游工作之苦顿时烟消云散,而一般人所难以体会的导游人员的最大快乐便油然而生”。因此,工作着是快乐的,劳动就是快乐的,快乐源于成就感,来源于能力的释放与提高,来源于给别人带来的快乐,来源于自身价值的增加。这就是我们的美好工作理想。

四、培养学生的行为美

1.语言美

现在学生说话随意、个性,各种时尚词、网络语言冲击着年轻人的思想。学生中粗言脏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俗语说:“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讲究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是我们学生必修的一门课。朱光潜先生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服,发生美感,这样说话就成了艺术。”在导游服务中,旅游服务语言的表达会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活动,所以必须让学生在语言艺术的“达意”和“舒服”上下功夫,在“美”字上做文章。服务语言美不仅是为了尊重游客,同时还反映出自己的语言修养和人品,是自身内在美的集中表现。在旅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许多的案例和情景模拟,以加强对学生语言艺术性的训练。导游讲解中对导游语言的准确性、情感性、生动性、风趣性和音乐性的要求,都有系统的讲述,这是培养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一条很好的途径。那么,在旅游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语言美的呢?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旅游服务语言的六个职业特点:

一是言辞的礼貌性,即旅游从业人员要彬彬有礼,热情庄重,必须学会使用敬语。

二是言辞的修饰性,即要充分尊重游客的人格和习惯,绝不能讲有损游客自尊的话,必须学会使用谦谨用语和委婉用语。

三是言辞的生动性,即语言不能呆板,不要机械地回答问题,以免引起游客感到服务人员不热情,责任心不强,必须学会使用幽默语言。

四是言辞的针对性,即要察言观色,随时注意游客的反应,针对不同对象灵活地说不同的用语。既要学会使用普通话,还要尽可能多学一些地方方言。

五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进行情景训练。

六是教师必须完善自己的教学用语,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点非常重要。

2.行为举止美

在导游工作中,一名导游的行为举止是否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游客对其工作的满意程度。导游员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游客对其的最终评价。因此在旅游教学中,很强调对导游员行为举止的培养。例如要求学生定位自己的导游风格,有端庄大方型的、风趣幽默型的、沉稳踏实型的、开朗活泼型的等。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应该有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思想,在行为上表现为急游客之所急,想游客之所想。文明、礼貌、勤劳、友爱、守纪律,为工作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3.仪容仪表美

在旅游工作中的着装,要尽量避免别人用“太”字来评价。例如导游员的着装,若打扮得过于光鲜,游客会认为“一个太过于关心自己服饰的导游员,又怎么会关心别人呢?”但若太不注意修饰,游客又会认为“一个连自己都不关心的导游员,又怎么会关心别人呢?”其实这里体现出来的一个着装原则就是要协调和谐,也就是衣着打扮要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同个人的特点与所处环境相和谐,而又能扬长避短,扬美遮丑。对于服饰,有了这种协调和谐的整体观,就不难认识和处理好时髦与传统、华丽与朴素、礼服与常服等方面的关系,就会从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实力出发,从日常工作需要出发,挑选适合自己的衣装。

总之,教学不仅仅存在于认知活动中,还广泛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学习不仅仅包括知识的建构,还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或深化,情感的丰富和体验的深刻。在旅游教学中实施美育,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审美需要的提高,可以使他们心胸更开阔,精神更高尚,摆脱各种低级腐朽趣味的干扰,有利于个性的健康成长。教师应通过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对人类的审美需要和审美价值有一种自觉的认识,形成主动地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审美理想。

参考文献:

美国游学篇10

关键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入境旅客 汇率 国际航线 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 多元线性回归

入境旅游业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入境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更是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因此,本文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来代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研究促进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数据建模

首先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从中国统计局中选取中国1995-2014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入境游客、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做为可能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因素。再将以上数据线性化,分别求出各自的对数。在Eviews软件中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其中

Y=国际外汇旅游收入(亿万美元)

X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美元=100)(元)

X2=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条)

X3=入境游客(万人次)

X4=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万人)

得到国际旅游外汇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为:

LnYi=4.897697-1.420640*LnX1i

+0.224343*LnX2i+0.938641LnX3i+0.032924LnX4i

二、实证分析

(一)散点图观察

通过散点图,可以看出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入境游客、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成正向变化,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呈反向变化。

(二)回归模型分析

1、回归方程分析

在取对数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增加1个单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就会减少1.420640个单位;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每增加1个单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就会增加0.224343个单位;入境旅客每增加一个单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加0.938641个单位;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每增加1个单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加0.032924个单位。从回归系数的角度,入境旅客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更大。

2、拟合优度分析

由建模结果,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为0.989237,从判定系数的含义可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入境游客、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的变化可以解释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变化的98.9%。

从拟合优度的角度,以上4种因素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拟合的很好。

(三)方程检验

1、F检验

提出假设 H0:回归方程不显著 H1:回归方程显著

从建模结果可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4种影响因素的F检验值为344.6626。方程的K=4,n-k-1=15,设定显著性水平为0.05,查表可知[Fa(4,15)]=3.0563。由于344.6626>3.0563,故拒绝原假设,回归方程显著,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入境游客、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2、t检验

提出假设 H0:解释变量不显著 H1:解释变量显著

由建模结果,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入境游客、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的t检验值分别为t1=-4.458234、t2=1.606126、t3=4.021580、t4=0.268283。又方程的n-k-1=22,设定显著性水平为0.05,查表可知[ta/2](15)=2.131。其中,|t1|>2.131,|t3|>2.131,故拒绝原假设通过检验,即方程中的人民币对外汇汇率、入境旅客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3、经济意义检验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入境游客、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做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420640,-1.420640、0.224343、0.938641、0.032924。

以上结果与实际相符,本币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则该回归系数的符号和大小也与经济理论和人们的经验期望值相一致;航线数量增加有益于交通方便增加出国旅行的机会进而增加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客人数的增加必然会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它的增加代表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提升也必然会促进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

(四)估计效果分析

由图可看出实际值围绕估计值上下起伏波动,残差值围绕0线上下波动。图中起伏较大的两个地方:2003年左右和2008年,分别对应2003年“非典”的爆发,我国旅游业受到重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对外形象,促进了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这两个时点产生较大偏差也是符合实际的,总体而言,方程拟合的效果较好。

(五)预测

假设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04.28,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为550条、入境游客12749万人、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为2647.6999万人。分别取对数,计算可得2015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预测结果为571.4146184亿美元。即在不发生重大事件以及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总体应仍呈增长趋势。

三、结论

从最终模型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各项计量指标令人满意,并且符合经济意义:

(1)随着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入境游客、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学生数的增加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也会增加。

(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呈负相关。本币的升值促使出口减少,使得入境旅游收入减少。

(3)入境旅客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入境旅客的增多将直接导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多。

(4)除以上四种影响因素,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我国国际旅游外汇的收入水平。例如:政策导向、外交关系、硬件设施的改进等。

(5)在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件影响下,也会使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偏离一般水平,例如:2003年的非典的发生直接导致我国旅游业收入急速下滑;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使得我国旅游收入大幅度增多。

(6)预测在2015年不发生重大事件以及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也会大体保持上升的趋势。

四、政策建议

第一、由模型可知,入境旅游人数对入境旅游收入有显著影响,各旅行社应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壮大旅游团队,切实增加入境旅游人数;

第二、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简化入境手续,为入境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整体提升中国旅游资源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继续保持和平中立的对外政策,加强安全工作,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国内旅游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参考文献:

[1]安鸿志.时间序列的分析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5-2014)[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