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5-30 17:2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风建设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风建设重要性

篇1

关键词:诚信教育;班风建设;学风建设;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18-02

一、班级班风建设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教室不仅是学生身心发展,智能提高的主要阵地,更是学生品德形成,人格定式的重要场所。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创建优质班风,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和风气。

1.抓好行为规范,优化班级工作。小学班主任要有明确的科学管理意识,必须以科学的方法组织班级里的几十名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处于一种有序状态。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觉得必须做好以下两点:(1)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是带动班集体坚强向上、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火车头,是团结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核心球。班主任在启用班干部时要特别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时刻注意干部的表现,提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班级工作的发展。(2)制定明确清晰的班纪班规。在制定班规时,笔者借鉴了魏书生教师“依法治班”的思路,即学生自行管理的办法,由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制订,做到既有约束力,又确实可行。事实上只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约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律,从而使班级管理达到“不治而治”的境界。

2.引进竞争机制,推动班级管理。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需要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创造竞争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我在班级管理中就采用了以下几种竞争形式:(1)争当班干部。把当干部的机会交给每个学生,让人人都有当干部的可能,定期改选。(2)成立候选组。把能力相当的同学划入一个组里,同一候选组的同学互为竞争主体,谁脱颖而出就有机会被选为正式的值周干部。(3)成立值周组。把班级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值周组,轮流值周,将班级管理效果最好的组评为最佳值周组。

3.开展先进活动。促成规范行为,开展先进的班级活动,对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增强自我教育,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激励勤奋向上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每学期的活动开展,都应根据学校的安排以及本班的实际认真考虑其可行性,并撰写活动策划方案,如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故事会、演讲会、办队报、各种竞赛、主题班会等。

二、班级学风建设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研究显示,大多数小学生比较心浮气躁,对事物的喜好最多停留3―5天。身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的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收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仅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身为一名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意识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2.激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传授,往往容易陷入“要我学”的诟病之中。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教师应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活用教材、创设新型的教学环境等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为学生独立学习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和共同发展。

3.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小学生大多缺乏制定学习目标的意识,经常盲目地按照教师及家长的要求去做,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进入高年级的学习。因此,学生有了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之后,还要有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在设立学习目标时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设立易于个人实现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三、班级诚信教育

1.诚信标准。诚信是一个概括度很高的道德理念,正如“班级是班主任的一面镜子”,说明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都会深深地烙上班主任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因此,班主任要以“教育无小事”为原则,树立德行一致的诚信形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价值观,从行动上和思想上引导小学生树立诚信理念。

2.教书育诚。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但归根结底课堂才是教育实践的主战场,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入一些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案例,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把握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悟。以诚交心,用诚信感动学生,用心与心的融合来进行最自然的诚信教育。

3.家校结合。家庭是小学生诚信理念的启蒙师,是小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学校”。每位家长在孩子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的行为和思想直接会渗透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中。因此,仅靠学校教师在课堂上的诚信教育力度是不够的,需要家校紧密的结合才能将小学生引入诚信的正轨。

4.实践引导。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仅靠家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践行自身的诚信观念。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应规范自身的行为,切实做到实事求是,诚信做人。

四、班主任能力素质建设

小学班主任所教育的对象处在成长和各项素质形成的初期,因而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在长期担任班主任的具体实践中,我深深意识到,成为一名称职的小学班主任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基本素质能力。

1.无微不至融入班级。师生感情交流的核心是爱心的融入,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悉心注意细节,尽力体会学生对于温暖的渴望,对于班集体的情感态度,以爱为出发点,学会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态度,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班主任更应学会如何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何去批评指正学生的缺点错误,让学生们不反感,易接受,易改正,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融洽情感接触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b密有方管理班级。要想有条不紊地管理班级,班级制度的建设必不可少。通过班级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级各类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的执行检查等,使班级日常事务井然有序的开展。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对整个班级,又要面对个别学生。对整个班集进行管理,就要求班主任能够合理审视时机,注意宏观把握事务,加强团队管理意识,拓展高效缜密的管理方法,最终达成管理目标。同时特别注意管理个别学生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变通,有效处理事务,激发学生动力。

3.创造氛围建设班级。班级文化氛围建设与时展要求、素质教育方向紧密相连,教师要通过赋予新内容,创设新载体,使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与学校整体育人环境要求相一致,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吻合。为此要加强团队精神培育,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注重学生人格培养,体现富有底蕴的人文气息;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凸显文明规范的时代素养。同时通过创设个性化的班级环境,确立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班级目标,以及组织开展有吸引力的班级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设有特色、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五、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想要把班级管理工作做的井然有序,就必须掌握班级管理的艺术,通过自身崇高职业道德和独特的魅力与学生达成有效的共识,携手并进,让“服”变成“福”。班主任要以班级诚信教育是基本前提,打造优良班风学风是根本坚石,提高素质能力是长期目标为原则,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工作。笔者在35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教学方式方法的优缺点,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希望为国家的教育事业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志峰.和谐班级建设的过程与目标[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1).

[2]金一斌.培育高尚灵魂与独特气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2,(8).

The Importance of Class Atmosphe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School in the Class

―Four Steps to Create a Dynamic Class

LI Dai-fu

(Chengnan School,Fushun County,Sichuan Province,Fushun,Sichuan 643200,China)

篇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风 领导干部 学风建设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如何看待学习和怎样学习的态度就是学风。在1942年,就提到过“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马克思主义学风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对学风的基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学风的要义,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是一种科学而正确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1]

一、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1.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关系到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2],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结合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促进了全党整体理论水平的提高。学风问题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第一重要问题。

2.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生死存亡也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是对一个国家有效制定方针政策和发挥执政能力的考验。如果党的执政能力水平下降,不能制定出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策略,那么国家建设就会是一团糟,最后甚至可能威胁到国家的长久存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

二、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中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要承认的是,当前我国在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以往的历史经验多次表明,“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不正则事业损”,只有学风优良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的领导干部中,某些官员的学风思想不科学、不合实际,具体表现为:形式主义、主观主义,而这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标注上不切合实际的标签,影响整个领导团队的建设。加强学风建设,是高举旗帜,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3]

首先,领导干部学习不踏实,形式主义盛行。

其次,有些领导干部思想保守,教条主义思想严重。

第三,经验主义作祟,使得有些领导干部骄傲自满,盲目自大,认为只要按照原有的经验来做就可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仍然会给党的政策的制定和决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后,主观主义思想严重,不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

三、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的显著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都成为独立的经济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就不断提高,凡事以经济利益为标准,在这种形势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成为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顶多起到的作用是装点门面,做表面文章,而从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学风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一大否定。

第二,领导干部的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自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制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容否认,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制度的不完善,机制的不合理仍然阻碍着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

四、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解决对策

1.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马克思主义学风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并不是仅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就足够了的。推进理论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的基础,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和研究。[5]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最根本的是要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精髓、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当前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就是要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因为该体系理论不仅是我国几代领导人的理论结晶,更是适应我国发展实际情况的经验总结,所以当前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最根本的就是要将该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加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建设。

2.发挥优秀领导干部的带动作用

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过程中,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是重要方式。如果党员干部都能够以身作则,带头坚持和发扬党的解放思想和实施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克服学风不正的问题,那么对于整个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曾指出“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各级党校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在学习培训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激励机制

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对于培养领导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视具有重要的作用。让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内因,使他们源于内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渴望。在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过程,要给予应有的激励,使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工作更好地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激励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对于领导干部群体,要以精神荣誉为主,让他们能在学风建设中学到实用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激励的方法,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长足发展。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态度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建设过程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既要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又要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工作生活中。领导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态度,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姚桓,薛梅.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4期,第4页。

[2]《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78页。

[3] 孙传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加强学风建设[J].胜利油田学院学报,2005年第 3 期,第16页。

[4] 贺国强.大力加强领导干部学风建设努力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J].求是,2007年第9期,第3页。

[5] 郑晓云,段鸣骅.理论创新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关系[J].学习月刊,2010年第 4 期,第24页。

篇3

关键词:注册入学 “三风”建设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65-02

“注册入学”是高职院校在高职生源萎缩背景下采取的一种高职院校自主录取招生办法,分为“普高注册”和“中职注册”两种。“三风”即校风、教风和学风,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当前“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三风”建设研究成果较少,现有研究较多停留在宏观层面。本文通过广泛深入调研,总结“注册入学”高职生心理特征和规律,构建“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三风”关系参考模型,分析“三风”建设遇到的困境,提出行之有效解决方案,使优良“三风”作用下的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水平有更大提高与突破。

1 概念与研究综述

1.1 “注册入学”

“注册入学”是我国职业教育生源萎缩、高职教育改革有待深入的新时期,扩大高校招生自、探索高职自主招生模式的重要尝试。以江苏省为例,自2011年起在部分高职院校试行面向高级中学(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注册入学”录取模式。2013年52所院校加入试点,录取考生27196人,2014年试点院校达到58所,其中普高注册试点院校57所,中职注册试点院校46所,计划5年内涵盖所有公办高职院校。

研究表明,“注册入学”有着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自、缓解生源压力和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等优点,但“注册入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水平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等情况不可避免,有必要对新形势下的“三风”建设进行针对性研究。

1.2 “三风”建设

1.2.1 “三风”内涵

校风是指一所学校在漫长历史积淀和教育实践中,经过全体师生在共同目标指引下长期共同努力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特有精神状态与思想作风风尚。校风可通过办学宗旨与成就、教职工工作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等多种形式呈现,是学校全体成员所共同具备的富有特色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

教风是在教师师德、才情和才学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精神状态与工作作风,是教师教学思想与方法、教学风格与态度、工作作风等的集中表现。教风具备较强导向性,对学生产生直接、重要影响。它既在优良校风指引下升华,又对优良校风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

学风即学习风气,是“三风”建设的战略核心。它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是学生思想作风和道德情操在学习上的具体呈现[1]。既是校风和教风的直观表现,又促使校风与教风更具活力与凝聚力。优良学风应包括正确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正确学习态度、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是“三风”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风”建设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保证。努力加强“三风”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根本所在,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支撑。

1.2.2 “三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三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对“三风”建设认识不统一,发展思路不够明确;校风疏于规范,实施措施不当,风气不正;教师治学不严谨,教学精力不足,方法缺失,职业行为失范;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学风松懈;对“注册入学”学生关注不够,有针对性激励措施较少等。

2 高职“三风”关系模型

校风、教风、学风,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高职院校求生存、促发展、创品牌、树形象的基础。其中,学风是基础,教风是关键,校风是主导因素。教风影响学风的形成,校风促进教风和学风发展,教风和学风形成校风。校风的主导地位赋予教风和学风以精神内涵,受到教风和学风直接影响与制约。教风是校风行为化的延伸和展现,是影响和营造学风的重要手段。学风是校风的终极体现,受到校风理念的感召和教风行为化的推动[2]。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风”关系基本模型。(见图1)

3 “三风”建设困境与突破之策

“注册入学”对高职院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三风”建设困难多,原因复杂,但根本上,这些问题都是在学校自身发展和“三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在注册入学普遍存在情况下,其消极影响不容低估。本文的研究对象“注册入学”高职生,具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成绩较差、自信心较弱、能动性缺失等特质[3],对这些特质作用下的高职“三风”建设主要困境进行分析研究,非常必要。

3.1 重新审视新背景下“三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升高度,讲究实效

重新审视“注册入学”新背景下“三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考虑注册入学学生特质,采取有效措施,将“三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与实践相结合,将“三风”建设落到实处,讲究实效,并使之成为检验“三风”建设成效唯一标准。

培育优良“三风”体系,是高职持久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经。(1)从观念上重视审视新形势下“三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将“三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2)加强党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发挥各级领导导向性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普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三风”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3.2 针对“注册入学”学生特质,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有效促进教风建设

当前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教师职业素养不够,自律能力较差;教学业务水平较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很好契合“注册入学”学生特质;受经济利益诱惑,更多关注教学之外的事业,教学精力投入不够;教学督查范围不广,力度不够等。

新形势下的教风建设,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做较大改善,甚至革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无可争辩,不可动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与师德教育,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建立建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与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挂钩。(2)注重知识延伸与拓展。“注册入学”学生基础不一、学习能力不一,实际教学中,需要兼顾基础较差、能力较弱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作更多延伸和拓展,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3)精选重、难点知识,精讲多练。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社会实际需要和“注册入学”学生特质,遴选知识点,采用精讲多练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与社会接轨。(4)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讲解为主、课堂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主等教学方式,在新形势下使用有较大难度,更多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与手段、工厂式学习流程、虚拟案例等教学策略;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利用有限时间传授更多知识,有助于学生知识正迁移的产生。(5)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建全教风与学风的互促机制。(6)强化教学常规督查,根本保证“注册入学”后的教学质量。

3.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培养积极品质,有效推进学风建设

当前高职学风建设主要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抗压能力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广泛受到社会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自制力较差;心理障碍、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群体数量增多,生源复杂;存在较大心理与经济压力和差异;学习生活缺乏信心,自卑感普遍存在;参与学风建设内在需求较弱等问题。

对于“注册入学”背景下的学风建设,我们给出的建议是:(1)积极引导,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注册入学”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全方位改革,在增强课程附着力上下功夫,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将学生精力与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2)强化卓越师德、师风和教风的引领作用,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意识,调动学生能动性与积极性。(3)重视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建设者与利益者,是学风建设主体,对其加强教育,发挥其能动性与创造力,促进优良学风形成。(4)开展积极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和学习品质。(5)构建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4 营造学术氛围,整合活力,创新校园文化,营造优良校风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校风建设重视不够,误认为其是短期行为。而事实上,校风建设是长期坚持不懈、一点一滴培育积累起来的,若不能及时强化与凝练,优良风气将逐渐淡薄,直至泯灭。随着学生主体的更迭,需及时向校风注入新内涵,赋予其新时代风貌,使优良校风、学风和传统,在学生中能够不断传承与弘扬。“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不可一蹴而就。

加强校风建设,我们的建议是:(1)积极营造氛围,创新校园文化。调查显示,“注册入学”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关注度优于普通学生,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其有非常重要影响。不断创新和拓展校园文化领域,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塑造校园文化品牌。积极营造浓厚学术文化氛围,加强学术交流,重视校本特色文化研究与升华,用先进文化培育人,用校园精神激励人,构建整体特色育人机制。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提倡校园文化的多样化与包容性,确保“三风”建设良性互动。(2)关注“注册入学”学生思想动态,调动其参与校风建设积极性,向校风体系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3)发挥校风的主导作用,以积极向上的优良理念感召教风和学风,建立良性循环。

4 结语

优良“三风”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升华。在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三风”建设有着特殊意义和需求。现阶段高职院校招生除了注册外,还有普高、专本直通、单招等,生源越来越复杂,“三风”建设研究难度也越来越大,后续研究将向“三风”建设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拓展。总之,复杂生源背景下的“三风”建设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昌勋.关于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长青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6.

[2] 李世清,王丽丽.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探析[J].高职教育,2012(12):90-91.

篇4

关键词:党建 学风 二位一体性 良性循环

高校学生党建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坚强堡垒,是学生立志成才的重要保障;高校学风建设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同时作为学生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

1、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平台和推动力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重要平台,无论是积极分子还是党员培养发展,都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作风、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以及优良的学习成绩,其中优良的学习成绩是高校特有的标准,通过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为追求加入党组织的大学生提供了标尺,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同时,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通过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培养,对大学生党员提出了更高的思想和学习成绩的要求,通过党支部民主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形成对学习价值、学习意义、学习观念的正确认知,从而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优良的平台。

2、加强学风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学生党建工作就是要将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先锋模范的楷模和坚强的战斗堡垒,为优秀大学生成长提供平台,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将优秀的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加强学风建设是通过改变大学生不良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全面推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党员的培养、发展都离不开对学生学风、学习成绩的考察和考核,加强学风建设可以为学生党员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为优良学风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因,与此同时,优良的学风和学习成绩也是党支部、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学风建设就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环节。

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高等学校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也就成为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高素质的大学生毕业生不仅应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基础,更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加强学风建设,可以帮助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规律,形成刻苦踏实、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使之真正成为专业技术能手,成为有"才"的大学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是通过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在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入党积极分子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党建工作,带动广大优秀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德"的素质。因此,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大学生这一任务和目标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支点。

二、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二位一体性"

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两者具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具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本质特征,具有互为促进,互为影响,互为提高的联系。完善的党建工作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必然形成落后的学风,给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也反面的影响到学生党建工作。

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必须坚持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二位一体性,寻求统筹、联系、发展工作机制,促成二者的良性循环建设。

大学生入党功利性增强;党建工作方式陈旧,雀舌奥有效的载体;就业危机影响大学生党建工作;思想道德素质下降,缺乏理想和信念;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涣散,违纪现象增多。

三、如何做到"以党风促学风"

1、重视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推进学风建设,需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组织制度建设,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风的教育,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是他们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是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内部动因。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学校学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必须对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2、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明确学风建设地位。

要发挥高校党组织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向心力,高校学生党支部要顺应学风建设的新要求,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使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之间建立有形而明确地联系,不断采取和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不断强化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得到真正体现。

3、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平台,拓展学风建设活动渠道。

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新平台带动给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风建设活动,为党员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依托。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的现实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辟学生党员参与学风建设的渠道。

①开展学习学风评比活动,树立"党员学习标兵"。

②加强寝室学风建设,带动宿舍学习氛围提升。

③成立学风促进小组,促进优良学风形成。

高等院校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思路,以增强学生党员先进性为重点,在抓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中,要以学生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核心,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润芸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第12期。

[2]熊建云 《当代经济》 2008 第18期。

[3]柴金龙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第4期。

[4]张莹 《中国国情国力》 2008 第7期。

[5]张万春 周晓东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第10X期。

篇5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机关党建工作必须根据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进行大胆的创新,切实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创新机关党建工作不仅仅是继承、发扬传统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更要改革不适应发展要求的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载体、工作方式等,围绕中心任务,把握重点环节,凝聚整合机关党建资源,充分发挥党组(党委)、机关党委、党支部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创机关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党建工作只有在服务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制度,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充分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来自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以及党的先进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80多年来,我们党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位党员,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在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指引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也是80多年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的主题。实践证明,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先进性靠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来保持。机关党的建设处在党的建设的最前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考验,怎样才能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永远保持先进性?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来做出正确的回答。

1.2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来自党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来自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实践表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从并服务于党的路线、任务。作风建设也不例外。作风建设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它在实现党的路线、任务中的作用如何。国家各级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因此,机关党组织是全社会人民的表率,机关党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导向。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良好的作风,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主心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1.3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尤其是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我国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以及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同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是密不可分。但是,作风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酿成更大的问题,最终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2.当前机关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前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总体上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还存在一些不良作风。免费论文。有的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理论学习不扎实、不深入、不系统,不善于把基本原理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事件,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学风不正;有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平推平庸,疲于应付,效率低下,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宗旨观念淡化,热衷于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哗众取宠,弄虚作假、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维护群众利益;有的不注重生活作风,热衷于“迎来送往”,追求享受,讲排场,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以致陷入腐败的泥潭。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机关党员干部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就会严重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3.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机关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风建设是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机关党组织必须带头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带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促进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3.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机关党员干部的头脑。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搞好机关党的建设、保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履行治国理政职责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政策措施,确保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上,体现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上;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心系于民、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干事情、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不断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的实惠。

3.2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去谋划机关党的作风建设工作。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机关党的建设,一定要扣紧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中心任务,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圈子,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机关党建工作能否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关党的作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必须以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自身职能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意创新工作思路,紧密结合本单位的整体工作来思考、来谋划,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来安排、来落实。免费论文。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机关党建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戒各种形式主义和脱离业务工作的“两张皮”现象,使良好的机关党的作风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3.3始终抓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去开展机关党的作风建设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机关党建从根本上讲,就是做人的工作。作风的转变,关键还是人的素质提高。免费论文。作风看似无形,实际上无处不在,它联结表里、贯穿知行,既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去认识所从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也决定了我们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去投入工作并取得多大的成就。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作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机关党的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于机关党的作风建设全过程,体现机关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带领他们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3.4注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去推进机关党的作风建设工作。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个基本要求,机关党的作风建设应在全面谋划、统筹安排中,系统考虑、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力争在作风上有新改进、新气象,进一步保持和增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保证机关党的任务和目标的实现。一是要改进思想作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科学发展的观点观察和世界,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进行更新观念、创新体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贯彻好、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端正学风,学风问题说到底就是党风问题。学风不正,党风就不正,理论武装就成为空话。端正学风,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失,学以致用。既要联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也要联系个人思想实际,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行、思想状态等。三是要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作风的落脚点在于执政为民。现在,机关党的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两种作风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就是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必须时时刻刻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必须着力解决好个别干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感召、凝聚和团结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问题 原因 路径

[作者简介]于建华(19- ),男,甘肃张掖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任心甫(19- ),男,四川南充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王雪燕(19- ),女,河南信阳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成都 61123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12年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sz1206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3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重要任务,而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因为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办学理念和教学传统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学风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改善高职院校学风教风,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有所裨益。

一、高职院校在学风及学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学风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很多学生虽选择进入高职院校,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要怎么学习。部分学生在入校前,受父母、教师、亲友的影响,或是为了容易录取,或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盲目地填报志愿,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部分学生是专业调剂进来的,他们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认为是走错了门,从而产生消极心理;部分学生是为了混个文凭,毕业后好找工作,缺乏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经常是“天天打游戏,考试搞突击”。

二是自我控制力差,目标不明确。一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力,自学能力较差。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环境改变,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楚,不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此外,由于上大学后远离了家人的督促,部分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甚至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玩网络游戏上,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三是学风不严谨,组织纪律差。一些学生在高中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更加难以把控自己。在学习上,往往学不求深,识不求广,学风不严谨,组织纪律性差,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屡禁不止。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后作业敷衍应对,甚至抄袭剽窃;考试时想方设法作弊,尽管学校反复强调严肃考试纪律,加大处罚力度,但考试作弊现象却层出不穷,而且作弊手段也不断翻新。

2.学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学风建设的理念陈旧。要营造良好的学风,管理者更新学风建设的理念是关键。没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学风建设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然而,当前的学风建设理念却相对陈旧,不能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给予其相应的引导和人性关怀,仍然是注重追求理论层面的建设,而忽略实证性的研究与探索。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也做了不少学风建设方面的研究,但研究视角偏重于学风制度的建设,对于如何转变观念、提高主体能动性的研究则比较少见。

二是学风建设的机制僵化。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及后勤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而且需要学生群体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主要围绕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和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展开。这就忽视了其他系统要素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广大教师在学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教师而言可能育人更甚于教书。但是,长久以来,在高校中却只注重教师的教学功能而忽视了教师的育人功能。这种僵化的机制显然不利于学风建设的不断提升和优化。

三是学风建设的管理落后。第一,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忽视了对学生学业上的监督和管理,偏重于评先评优、奖助学金的评定、安全和卫生等常规事务的管理;片面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却很少把职业规划类知识与课程贯穿到日常的教学中。第二,对教学的管理不严格。很多教师课堂上只专注于传授知识,对于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聊天、玩游戏、看小说等现象不予制止,批评也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上完课就万事大吉,很少和学生交流。这就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了,变成单纯的授业、解惑,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传道。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宽泛”的入学门槛。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对口单招、自主招生和普通高考三种方式招生。1999年以后,由于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高职生源素质严重下滑,为了能满足学校对学生人数的要求,各高职院校一再放低要求,增加了对口单招和自主招生的比例,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一再降低,即使是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是社会认知的偏差。虽然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目前仍存在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偏差,仍有唯学历之嫌,部分人将高职教育看成是不入流的教育,甚至与社会中的职业技能培训相提并论。另外,由于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片面追求,高职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考验。这些不利因素均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当今社会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已经弥散到校园,直接表现为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降低、“学习无用论”风行校园等。这表明不良的社会风气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2.学校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制度不健全。第一,高职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全面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第二,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设置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轨,某些专业在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情况下依然招生,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部分专业发展前景和就业环境不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呈现交叉性和重复性,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第四,教学管理存在漏洞,忽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二是教风建设存在问题。目前,很多教师受到来自于职称评定、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压力,在经济待遇等利益问题面前容易心态失衡,放在课堂教学和教育服务学生方面的精力减少。一些教师心不在岗,人未到位,上课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管理不严,甚至把教书和育人严重割裂、区别对待,为不良学风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三是校园文化娱乐性过强。尽管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反复强调学风建设,并且也采取了一些具体的行动,但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总体上还是重娱乐、轻学术,重形式、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在具体建设中,不考虑学生的特点,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导致校园文化活动没能对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3.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由于扩招等原因,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不能较快适应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式教育形式,学习效果较差。其次,学生普遍缺乏目标和理想信念,从主观上就觉得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学习懒散、被动、应付。最后,对专业过分重视,部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好,专业不热门,而难以调动学习兴趣与动力,厌学情绪明显。

三、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重心在建设,科学的思路是前提,具体的方法和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核心,同时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笔者根据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良好契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世界呈现多元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大一新生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进入大学,生活的重心发生了改变,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指导,很容易迷失自我。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有益于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就安排合理的入学教育,开展各类讲座、校风知识问答、参观校史展览等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

2.加强制度建设,以科学、规范的制度促进学风建设。制度的科学、规范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学风建设的完善,学校要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在学习制度以及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方面,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和督促机制。第一,深化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分析学生的特点,建立符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制度,改革和探索考试改革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加强课堂管理制度建设。对学生无故旷课、迟到、上课聊天、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及时的批评和教育。第三,建立奖惩分明的机制。对于优秀的集体或个人公开表彰和奖励,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违规违纪的学生,要按规则严肃处理。第四,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当然,学风建设并不仅仅是专职教师或辅导员的事情,它关系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教职工。因此,需要建立完善覆盖不同主体的制度,将责任落到实处。

3.加强教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通过良好教风的带动形成良好学风,这是教育的必然。首先,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不应只教不学,或以教代学,要以身立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以自己的情操陶冶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自觉性不够、纪律涣散、目标缺失等问题,要善于把学习的重要性、做人和做事的道理融入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批评和教育,从而使学生能“亲其师”,进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内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成长,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创建开放式、互动式、双向式的教学模式,共同担负起学风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最后,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真诚的沟通和对话尽量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熏陶和育人是校园文化比较显著的功能。高职院校要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奋发向上的精神家园,必须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进一步丰富学习内涵。重视学术型、科技型和专业型活动的开展,相对减少娱乐型活动。学校可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和海报等多样的载体以及在生活园区、宣传栏张贴经典名言警句、读书格言等方式,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提升其文化品位。其次,学校要重视学习的宣传力度,开展“学习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人物”访谈等活动。再次,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组织开展“技能大比拼”等活动,通过多样的比赛促进学风的建设。最后,发挥学校团体的力量。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和班委会、团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借鉴“学习型”社团和学习型活动,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上来。同时,学校要对校园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做出长远规划,定期举办大学生科研论坛,建立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等。总之,通过舆论宣传与引导,营造孜孜以求的学习环境,通过人文环境的改善,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5.开发与利用学生党员和干部以及优秀校友资源,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典型和榜样的激励与引导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和干部以及优秀校友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进学风建设。首先,学生党员和干部要重视自身的发展和建设,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以优异的表现在同学中树立标杆。其次,学生党员和干部要敢于同违规违纪现象做斗争,对于其他同学的不良学习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优秀校友资源,他们也是学风建设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法捷耶夫曾说过:“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与本专业相关的往届成功校友分享自身的成长成才经历,将打拼的辛苦过程和所取得的成绩真实且形象地展现给在校学生,感染和打动他们,并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此来推动学风建设。此外,还可以专业为单位开展访谈,在校报上开设校友专刊专访,通过校园网站以及微博等网络媒体构筑与学生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成功优秀校友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校友的言传身教,让本专业的学生受到激励,尽快转变观念,认识并认可本专业的发展潜力,促进学风建设。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培养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具有进取创新精神的当代有为青年需要优良的学风,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多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多方面、全方位的建设打造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良好学风的建设,进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梦秋,程光旭.用ISM分析影响高校学风建设诸因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9(4).

[2]尹弘.以确立和实现大学生目标规划为载体推进高校学风建设[J].高校讲坛,2010(19).

[3]明,龙婷,朱晟轩.关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18).

[4]杨建.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3).

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说;高中班级;学风;启示

建构主义学说是18世纪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提出的教育理念。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建构主义学说在西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扩大。建构主义学说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教育应当以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为最终追求。同时,建构主义学说强调采用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合作探究方式搜集整理大量信息资源进而形成自己的全新知识架构体系。西方建构主义学说与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改革有着理论上的共性。打造现代高中班级学风,积极借鉴西方建构主义学说的先进理念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一、现代高中班级学风建设现状

学风建设一直是现代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学风,可以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文化氛围,能够让班级内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学风正、学习气氛热烈的班级更具发展潜力。但是,当前我国高中年级班级学风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高中阶段,学生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这迫使高中学生必须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以期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因此,一些高中班级管理人员就认为高中班级学风建设并不重要,或者简单把高中班级学风建设归结为打造学生安静学习环境,如张贴几张励志学习的标语等。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班级学风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打造良好学习环境,只是班级学风建设的一部分。班级学风建设既要重视显性文化建设,更需要重视隐性文化建设。从班级学风长远建设看,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如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班级正能量舆论文化、班级公约等对学生成长发展更加重要。当前,我国高中在班级学风建设普遍存在重视显性文化文化建设,忽视隐性文化建设的弊端。同时,我国当前高中班级学风建设中最大的弊端是未能真正彰显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因此,转变班级学风建设思路,打造真正内外兼修的现代班级学风,还需要我国教育界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实践。

二、西方建构主义学说给现代高中班级学风建设中的启示

现代高中班级学风建设中,积极借鉴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为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西方建构主义学说的一些观点、原则等符合当前我国高中班级学风建设的实际。国内一些高中通过把班级学风建设与西方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具体分析西方建构主义学说给现代高中班级学风建设的启示如下:

(一)构建真正“以生为本”的班级学环境

西方建构主义学说强调“一切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中心”,要求所有教学活动应当围绕学生的认知实际开展,应当能够让学生通过自我构建学习情境等方式内化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知,应当尊重所有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能够自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进行自我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这种“以生为本”的学习理念给我国高中现代班级学风建设积极启示,可以帮助现代高中班级打造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具体做法:现代高中班级在学风建设中,要尊重学生参与的主体性,要充分听取学生对班级学风建设的意见,如制定班名、班级主流价值观、班级公约、班级誓词、班级口号、班级管理章程等工作中,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班级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处理上,教师不要立即给予解决答案,应当鼓励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学习效果的评估与反馈,也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评价反馈细则等。总之,借鉴西方建构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为自己打造良好的班级学风,更能够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最终帮助班级学风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建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全新学习方式

西方建构主义学说倡导学习中应当把更多时间给学生,要建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全新的学习方式。简言之,就是让学生自己先通过自身努力开展课前预习等学习工作,把大部分知识通过自己的学习予以先期掌握,而后围绕自己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开展合作探究。这种全新学习方式给现代高中班级打造班级学风以积极借鉴。班级学风最终需要唤醒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传统教师包办、灌输等学习方式未能看到学生的差异性,不能真正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通过建立上述新型学习方式,可以让班内同学更加乐于学习,让他们真正塑造自己的学习素养,而不是让头脑成为教师思维的“跑马场”。合作探究方式更能够让学生之间形成团队学习意识,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一旦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班级学风一定会越来越端正。班级学风的端正,良好学习氛围的出现,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让班风与学习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三)拓宽现代高中班级学风建设的信息资源

篇8

关键词: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公路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

当前,我们公路系统正在掀起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上面,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既要做好表率又要起到保障和推动作用。公路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必须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公路工作实际,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充分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公路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建立健全综合防腐体系,为保证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打下坚实基础,为公路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第一、必须把促进公路发展作为公路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公路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必须把服务科学、保障和推动公路科学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和首要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科学性、措施的协调性和工作的实效性。当前公路行业面临着社会要求高、工作任务重、困难矛盾多、资金压力大等诸多考验。超强的执行力和崭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正是公路行业直面挑战、克难攻坚的基本前提。公路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保证加快公路发展,围绕在公路建设、公路体制机制改革、公路保障民生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的正确展开,来确定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整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严防公路行业在贯彻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有违上级党委决策部署思路的错误行为,坚决打击公路行业商业贿赂等干扰公路正常建设秩序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公路事业始终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第二、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在工作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公路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必须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公路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成效的标准。公路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有关公路的利益问题,以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切实关注招投标不规范、国省干线建养管水平不高、重要县乡道路质量差、征地拆迁等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加大治理力度,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坚决斩断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损害群众利益、捞取个人好处的“黑手”,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公路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还要不断拓宽了解民意和群众诉求的信息渠道。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情况通报等制度,把群众意见建议以最畅通的渠道、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反映好、处理好,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公路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方针,最大限度地保证所属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要充分发挥警示教育机制的作用,利用专业组织的权威性、技术性优势,大力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路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将监督的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制度在加强监督中的约束和保证作用,推动权力运行机制科学规范,确保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在惩处警戒的目标定位上,坚持把惩治和保护能干事、愿干事、敢于负责的干部以及教育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干部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干部积极性,促进干部成长;公路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关心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进步,加强教育培养,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宜成长空间和发展平台。

篇9

一般而言,制约教学科研工作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人的因素,一是物的因素,物的因素最终是要受人的因素驱使和制约的。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的主体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科研工作的质量,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的教育管理,是通过教育管理人而达到与教学科研工作沟通的。对教学科研工作中人的因素实施作用力的途径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二是思想教育。实施行政管理的主要部门有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后勤处、财务处等,实施思想教育的主要部门有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团委等。可见,纪委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是通过思想教育的渠道对教学科研工作者实施教育管理的,从而间接地作用和服务教学科研工作。与此同时,由于行政管理部门也离不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因此,党风廉政建设还可以通过对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教育管理对教学科研工作产生影响。(一)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组织保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并没有与教学科研工作发生直接联系,它要通过一定的中介环节才能对教学科研工作产生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抓好教学科研单位的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工作,从而对教学科研工作实施影响,体现出为教学科研服务,这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还可以通过抓好各行政管理部门干部党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再由各行政管理部门以自己特有的行政管理方式作用于教学科研工作。因此,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的着力点离不开教学科研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以及广大一线党员,而这些都是教学科研单位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它们分别起着“火车头”的作用、战斗堡垒的作用和旗帜的作用。教学科研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不高,党总支和党支部战斗力强不强,党员的作风发挥得好不好,都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成果。(二)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思想保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和资源决策权,如在招生录取、经费分配使用、建设项目安排、物资采购、校办企业运营等方面可以自主支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少数党员干部在多元利益面前模糊了廉洁视线违法违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筑牢高校的思想政治基础,才能提升教学科研单位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素质,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优先发展提供主体条件。实践证明,越是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就越要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教学科研育人,校风环境育人,管理服务育人,实践锻炼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教学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因此,高校积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党员的廉洁自律教育提出新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党风廉政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是极其重要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所创设的软环境集中体现为一种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以及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教学科研工作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党风廉政建设的对象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他们之间构成了各种各样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同志关系等等。如果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就能有效地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潜力,就能形成思想解放、作风民主、团结互助、心情舒畅的教学科研工作局面,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工作氛围。(三)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作风保证。近年来,高校违纪违法案件依然时有发生,这种贪腐风气对以教学科研、教书育人为核心价值的师德师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认识模糊和监督缺位等突出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强调指出:“面向未来,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任务还很重,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防止问题反弹的任务还很重,解决党内作风上深层次问题的任务还很重。”这也充分表明了在高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单位,“高校各个层面的校园人廉洁自律,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和教育学生,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将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中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风气至关重要。党风廉政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高校作风建设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总体精神面貌和办学形象,是其教风、学风、考风、师风、校风等风气的集中反映,只有持续有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才能保障教学科研工作作风向好。

二、高校党风廉政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结合

教学科研工作在高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高校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与教学科研工作有着或大或小的关系。对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来说,它与教学科研工作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抓好中层领导班子的建设。教学科研单位的中层领导班子,既是学校公权力的执行者,又是教学科研第一线的直接指挥者,担负着制定本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计划,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项目建设,调动教学科研工作者积极性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和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开展教学科研攻关等重任,因此教学科研单位的中层领导班子的建设搞得好不好,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不高,执政能力强不强,将直接影响到本单位教学科研工作成效,凡是领导班子不团结搞内耗或者全局观念淡薄、只顾局部利益与个人利益或者思想不够解放进取、锐气不足或者工作不够主动形不成领导力的,都会程度不同地弱化教学科研工作效果。然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抓好中层领导班子的建设,“坚持以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引导全校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带头遵守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是教学科研单位工作出硕果的关键。(二)抓好基层总支和党支部的建设。党的十通过的《中国共产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总支和党支部是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战斗堡垒,是党风廉政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又一结合点。基层党组织的廉政生态状况关系到教学科研工作与外界信息、物质的交换效果。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或党支部,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能够把本单位党内外的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服务教学科研工作。从组织的纵向维度看,它可以整合力量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从横向维度看,它可以与同级组织形成良好的协同合作关系。实际上,教学科研通常表现为这种或者纵向或者横向维度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科研导向。然而,这种良好的组织生态平衡系统有赖于党风廉政生态的建设,如果没有权力监督机制和利益冲突防范机制等党风廉政机制建设,就很难形成和谐共生的组织系统。因此,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的纪律学习教育,民主评议党员支部,目标管理评估以及书记支委的思想作风建设等方法方式,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目的是使党支部能够保持旺盛战斗力,能够团结本单位的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上做出卓越成绩。(三)抓好教学科研第一线党员教育管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每一个成员以及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以共产党员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无私奉献,这样才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教学科研工作领域共产党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学科研成绩成果体现出来的。在高校,党风廉政部门一方面要做好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党员教育工作,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受市场经济“下海潮”的负面影响,不为西方意识形态演变所诱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安心搞好教学科研工作,并通过他们的模范行动进而影响周围的非党员群众。另一方面要抓好教学科研单位发展党员工作,尤其要抓好在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中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未来和希望,是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抓好在他们中间发展党员工作,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人员,也是教学的主体力量。由于高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共青团员,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要求在高校中抓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以党员的先进性吸引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从而形成一股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校园文化主旋律,由此促进学校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

三、高校党风廉政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结合的途径

篇10

1.学风建设对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学风是学生群体中各类风气的引领者,是优质校园文化得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氛围保障与支撑。学风好的高校办学成效也会随之而提高,其校园文化自然也会在浓厚的教学、学术氛围中产生并进而形成特色。学校师生会有目的地去开展凸显学术性、育人性、高尚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高端上档次”文化品牌自觉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重头戏”和目标内容。例如,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风建设质量提高了,学校教学水平自然而然也上去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相应得到更好的体现。反之,学风建设开展得不好,校园浮躁、庸俗之风盛行,校园文化也是低俗和缺乏价值性的。此外,良好的学风建设有利于推动教学党风和行政之风的建设,这种风气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与校园文化的隐性特征高度吻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要主动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体系中,结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构建以人为本、学术主导的政风、教风,要求高校党风建设要紧密结合学风建设的主题,这实质上是把党风引领、教风主导、学风为本、政风保障等统一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些文化建设的特点、品牌及标志。

2.校园文化对优质学风的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在文化育人及办学特色中的作用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既对学风建设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也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抓手与保障。从某个角度来说,学风是一种特质化的文化,是在学习与教学中所形成的文化,因此也根植于校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学习成长为重任,而学风建设是培养人才的首要载体,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育人,必须通过服务于学风建设才能更好地彰显。也就是说优良的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通过开展一些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相反,消极的、不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抑制其发展。例如,一些高校把校园文化等同于娱乐文化,一味地开展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甚至为了搞活动耽误学生的学习,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会混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本末倒置,不务正业;还有一些高校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上,忽略精神文化的建设,从而使得整个学校处于一种浮躁的氛围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当前,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生工作也不断取得新局面的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仅影响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和持久发展,还对学风建设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1.过于看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的集成体。物质文化作为第一层次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环境条件、教学条件、实验装备等硬件设施方面的内容,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行为文化作为中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师生言行举止的归纳化所带有的共性特点,是师生思维与行动的体现。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它体现在学风、教风等软件方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师生的价值观、思想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对实践的反映,是高校办学沉淀的体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合理存在和健康发展的意义,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当前,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却远离了这一宗旨,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有些高校虽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但不追求质量,认为只要非物质的文化都是高雅的、有教育价值的,甚至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手段,把娱乐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忽视高质量、富有内涵的精神文化的追求与引导。这种不良导向使得学生本末倒置,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取乐和低俗的精神文化追求,忽视了高尚情操的提升。例如一些学生逃课参加一些教育意义不大的校园活动,对学习投放的精力较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因缺乏较好的精神引导而不断下降,学风建设的质量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2.过于看重校园文化单一性价值,忽视校园文化多层次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培养,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通过他们把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校园文化高层次的价值不用忽视。同时,校园文化由上而下,具有价值观塑造与纠正、高尚情操熏陶、健康心理与思想培育、行动指引、习惯养成等功能,具有多层次的育人功能。然而,当前很多高校过分强调校园文化的单一,用校园文化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突出校园文化的管理性,有些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责归属到学生管理部门,只重视对知识的提高,忽略了校园文化在推进立德树人的特有功效以及在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的作用。此外,一些高职院校错误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认为一切的校园文化活动都是“第二课程”,这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沦为课堂教学的“附属品”,极大地扭曲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多种功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浓厚的学风建设氛围的营造。

三、加强学风建设、构建优质校园文化的主要举措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大学生是学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学风建设的最重要主体,更是学风建设关键的受益者。因此,要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在学风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贯彻,坚持学生群体的主人翁地位,多举措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开拓性,给予适当的平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及追求优秀文化的主动力。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它主要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优质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构建优质的校园文化,首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有目的地去开展一些对学生身心有益的活动,例如科技创新、学术性的竞赛等,从而增加整个校园的学术氛围,营造整个校园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