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视角下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

时间:2022-08-06 03:57:31

双一流视角下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

摘要:我国的高校教育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下,正在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在高校建设过程中,学风建设作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推动着高校精英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变。“双一流”视角下的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目前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阻碍了高校大学生良好的学风建设和发展,需要高校不断创新优良学风的建设路径,真正实现育人树德的高校教育。该文对“双一流”视角下的高校教育任务进行了探讨,结合“双一流”视角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大学生学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双一流”视角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分析。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

教育领域中,从来都对优良的学风建设十分重视,将其作为治学之本,利用学风建设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进步。高校的稳定发展和优良学风积极的约束力和较强的凝聚力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然途径。高校应坚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指导大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高校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品德,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1“双一流”视角下的高校教育任务

“双一流”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有助于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国家战略决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支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双一流”视角下的高校教育迎来了更高的挑战,应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构建起一流的师资队伍,根据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推动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新教育团队,优化制度环境,强化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造就一支强有力的、具有优良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理想信念、学识扎实的教育团队;培养拔尖的创新型人才,将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凸显出来,着重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出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科研水平,结合国家的需求导向,为我国实施战略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研支持;传承和创新优秀文化,在高校内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推动成果转化,将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相结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强化高校中学科、人才与科研产业之间的互动,为重大的科学创新提供推动力量,实现高校资源到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转化[1]。

2“双一流”视角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背景下的大学生教育中针对学风建设应加强力度,强化对学生的学风教育成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建设学风的过程中,要立足于高水平的学校管理、构建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帮助大学生建设优良的学风,形成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价值观念,结合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调动学习主动性,真正意识到良好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其融入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中,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学风建设中,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力度,创建良好的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锻炼和修养自身的身心素质,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各项活动积极性有所增加,在参与学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对自我形成了全面、正确的认知,不断挖掘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3“双一流”视角下大学生学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3.1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双一流”视角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中,首先面临的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通常都刚刚脱离高中时期巨大学习压力的环境,不再受教师和父母严格的监督,心理状态突然由紧张过渡到放松,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不用为学业努力拼搏了,整体形成一种缺少斗志和奋斗目标、对未来没有计划的态势。并且部分大学生来到离家较远的地区求学,远离了熟悉的家乡、亲人和朋友,交际交往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形成抗拒与人交流的心理,不愿意接触同学和教师、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等。大学生来源于全国各个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家庭条件等,使得部分学生形成了敏感多疑、自卑等心理情绪,承受能力减弱。

3.2大学生观念发生了改变

从整体的高校教育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是积极、乐观的,对于爱国爱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等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体现出了努力进取、协同互助的行为。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普及到各个领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新奇思潮。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在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高校部分学生对自我价值愈发重视,逐渐超越了集体价值和国家价值不可动摇的地位。部分高校学生过于追求个人享乐,而忽视了奉献精神和国家建设[2]。

3.3缺少学习兴趣

高校大学生存在普遍的缺少学习兴趣问题,相较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大大降低了投入精力。这是由于学生在曾经的高考、填报志愿的过程中,通常对于高校中的专业缺少正确、全面的认知,对于专业学习的内容了解不足,多数是通过高校的网站、教师推荐、家人介绍等方式了解高校和专业的。而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自身熟悉和了解自己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但是受到分数因素的影响,被调剂到其他的专业,进入高校之后才发现自己对于该专业的课程和学习提不起兴趣,对知识缺少探索的欲望,对专业课程教学学习动机不足。最终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成绩不理想的问题,一门或多门课程成绩不及格,甚至导致降级、退学等情况出现[3]。

3.4学习纪律较差

教育离不开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引导和监督,将学生可能存在的违纪行为等全面杜绝,保证为建设良好的高校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受现代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高校学生的自控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常常会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玩手机”的普遍现象,部分学生使用手机等智能设备玩游戏、浏览手机网页、看小说、聊天等,严重违反了课堂纪律,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了不利影响。管理机制缺失,教师对学生的监督管控力度有待提升,对于优良学风的建设形成了一定的阻碍[4]。

4“双一流”视角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分析

4.1完善高校自身职能

“双一流”视角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应对高校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强重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应发挥出强有力的职能作用。根据党中央、地方政府、各个教育部门的政策方针指导,将有关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政策落到实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建设和发展情况,针对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对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情况高度关注,引导每一个大学生都熟悉、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制度规章内容,严格遵照各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开展一切学习和教学活动。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心理监督和疏导机制,在大学生学风建设方面培养相关教师的积极性,强化教师的大学生学风建设教育能力,树立起典型代表,发挥积极的榜样作用,通过感人事迹、积极事件的宣传等,将大学生学风建设深深植入到师生心中[5]。

4.2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将教师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建立起“导师制”,应用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为建设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发展方向夯实基础。导师制下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的专业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强化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全方位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满足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专业学习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将专业培养的范围扩大,从课堂学习向着课余学习延伸,打破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深入、全面的引导和教育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品德建设[6]。

4.3强化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要求高校在常规的教育工作中将大学生学风建设纳入其中,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构建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学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对学风建设顶层设计加强力度,将学风建设的力量整合到一起,构建起完善的大学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保证高校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大学生学风建设活动的相关计划落到实处,积极引导和动员高校全体师生都参与到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来。实施听课巡视制度,加强对课堂纪律和考风考纪的监管,强化制度规范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7]。

4.4构建信息化新媒体学业指导平台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求高校在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过程中,紧跟时展的创新需求,加强对学生学业的指导,构建起信息化的新媒体学业指导平台。使平台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提供服务,包括学生的学业规划、时间管理、职业规划等。将网络平台作为载体深入学业教育,把网络平台的育人效果发挥出来,推动咨询、服务、指导的网络化发展。利用学生喜爱信息新媒体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和学习,强化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效果[8]。

4.5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背景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应以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强化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效果。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必要的内容,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教育的质量和成效。针对大学生群体中的不良风气、不良行为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根源上完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对高校教育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高校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养,满足“双一流”高校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4.6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高校的学风建设和一切教育活动均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双一流”视角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有必要针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进行不断的培养和提升,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作用,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面引导,从而培养出真正高素质、强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此背景下针对高校教师的培养,应强化每一名教师的职能感和责任感,引导教师对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形成正确、全面的认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紧跟时展的步伐,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积极组织和开展关于高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活动,通过对优秀院校教师的学习和借鉴,提升自身的职业教育能力和水平。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进行不断地创新,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为建设良好的大学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中的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够一蹴而就。在系统的高校学风建设中,需要将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凝聚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出自身的职能和责任感,监督和教育学生的学习和品德发展。针对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要求教育者积极引导学生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知,加强自我监督,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规范性,保证学风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臧雪源.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新问题新举措[J].才智,2020(10):61.

[2]刘志军,赵永峰.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0,11(5):132-133,136.

[3]周文.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学风建设[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9(6):100-106.

[4]李祥祥,王月竹.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与实践面向[J].高校后勤研究,2019(12):67-69.

[5]李娟.新常态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190-191.

[6]生阳.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与途径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114-116,133.

[7]张澜,谢欣彤.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9):34-37.

[8]冯丹枫.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J].法制博览,2019(26):65.

作者:姜帆 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