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双一经验交流

时间:2022-09-12 06:19:00

四双一经验交流

几年来,**区委始终把关心群众、代表群众利益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形成了“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重要的政治问题”的一致认识。区委采取多种措施,制订出台一系列制度,努力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其中“四双一”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项制度。

一、出台“四双一”制度的背景

区委组织部在贯彻落实“效能革命”开展的系列调查研究中发现,**区各乡镇(街道)原来执行已久的干部驻村工作,从深层次上看,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缺陷,正渐渐地远离了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它应该发挥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干部驻村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在干部谁驻村、驻哪个村、驻多长时间、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进行考核监督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全然不管村民欢迎不欢迎、答应不答应。驻村干部也反映,象这种“拉郎配”式的派驻,工作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干好干坏也没有一个衡量标准,也没有谁来进行评价,只不过是形式主义而巳。二是部分驻村干部的自身素质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年轻的驻村干部不熟悉农村改革进程和政策,农村工作的基本功不扎实,驻村工作力不从心。有的驻村干部则因文化水平、政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缺乏有效办法。三是部分驻村干部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强。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思想上不够敏感,处理也不及时,致使群众产生埋怨情绪。有的对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站不到“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反映和解决,致使一些问题、矛盾尖锐性、复杂化,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甚至诱发出群体性事件。四是部分驻村干部作风漂浮、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少数驻村干部对群众“生、冷、硬”,摆官架子;对基层群众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困难不闻不问,没有真正深入下去,诚心诚意地到贫困户、困难企业和矛盾多的地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宗旨意识弱化。随着社会经济“四个多样化”日趋明显,部分驻村干部的宗旨意识淡化,甚至出现了以权谋私,捞个人好处的问题,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影响了党的威信。

调查中暴露出来的这些驻村工作中的问题,虽然只是少数或个别现象,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转变乡镇(街道)干部作风,使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如何建立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真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三个代表”等等,都是区委应认真探索和积极实践的问题。区委常委会议专门听取了区委组织部的情况汇报,认为在全区乡镇(街道)驻村干部中实行“四双一”制度,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当前驻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驻村干部与驻村工作联系起来,把驻村干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实现驻村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驻村管理的规范化,驻村考核的科学化。

二、“四双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1、实行驻村干部双向选择。乡镇(街道)对每个行政村要选派1名一般干部驻村和若干名一般干部联村<联村干部由各乡镇(街道)安排>。各乡镇(街道)在确定驻村干部过程中实行双向选择,即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根据机关干部的德才表现,确定驻村干部人选范围,将符合驻村条件的干部名单提供给各村,由村“两委”在人选范围中确定驻村干部人选意向;机关干部在乡镇(街道)下辖行政村中确定拟进驻行政村的意向。乡镇(街道)党(工)委根据两个意向,确定落实驻村干部。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要对各村工作负总责,一般领导干部要分片负责。驻村干部任期一年,可连选连聘。

2、承担双重工作职责。驻村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对所驻村工作负责,期间可享受高于非驻村干部的补贴待遇等(具体由各乡镇确定,报区委组织部备案)。驻村干部每周至少要抽出两天、联村干部每周至少要抽出一天,深入所驻行政村,了解各方面情况,协助处理所驻村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收集应向乡镇(街道)党(工)委反映的情况。

3、参加双重组织生活。驻村干部中的共产党员,原则上将组织关系迁入所驻村,在各村支部过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参加学习等活动,同时还要参加乡镇(街道)机关支部组织生活。乡镇(街道)机关支部发展驻村干部为预备党员的,必须征求该同志所驻村党组织的意见。

4、实施双重考核。驻村、联村干部年终考核除参加乡镇(街道)机关的考核外,还应到所驻村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参加村级考核,向村民代表和村全体党员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5、实行全程服务。驻村干部对所驻村村民要求办理、且在乡镇(街道)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实行全程(如需村民本人到场的事项,驻村干部需陪同协办),限3个工作日完成;如3个工作日不能完成的,应及时向村民做出解释,取得谅解。

三、“四双一”制度的初步成效

“四双一”制度下发后,各乡镇(街道)反响强烈,普遍认为这个制度抓住了干部驻村工作的本质,能有效地促进驻村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也感到工作带来的压力。藤桥镇党委为了切实搞好“双向选择”工作,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开展驻村干部双向选择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提出了实施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工作要求。经过1个多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细致工作,在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民主听证会、分别与镇村干部群众谈话交流、方方面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方案,最后给“双方”发放填写“双向选择”表进行选择。藤桥镇中层以下干部32人,4人因年龄偏大等因素不驻村,参加“双选”28人,其中18名被村两委选中(11人为第一志愿被选中的),4名干部因无人“相中”落选。

从“四双一”制度实行情况来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第一、真正触及到了干部的灵魂,有利于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双向选择”,不仅乡镇干部认真对待,连村两委也仔细物色。干部不深入实际,不了解民情,不为民办事,就不会受欢迎,就会落选。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一致认为,“这是一场没有试卷,没有考官的严肃考试;是一次没有裁判而对干部工作价值的评判裁决。”最受村民欢迎的当然是那些最愿也最能为民办事的干部。藤桥镇“双向选择”第一志愿被选中的11个干部中,周玉峰就因平时工作扎实,乐于为民解忧,“双选”会上同时被5个村选上。被选上的同志大多发自内心地表示,“群众这么信任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同时,我们还欣喜地发现,具有技术专长,业务工作精通的干部大受欢迎,这无疑地给那些不学无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人员敲响了警钟。

第二、“四双一”产生了“多向效应”。对通过“双选”驻村的干部来说,一是普遍因此而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而变为自觉实践;二是实施“双重考核”明显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从以往“要我下村”变为“我要下村”,蹲在村里的时间多了,摸农家情,办农家事,解农民忧,使农家乐;三是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便于干部沉下心去解剖麻雀,总结经验,做实做细做好工作,加深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干部的素质因此而得到提高,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就更显可信、可爱、可亲。从挑选了受欢迎的干部驻村的村委和广大村民来说,因此信息可以更加灵通,视野更开阔,了解把握国家的政策法规更及时,发展生产更有针对性。最直接的是群众办事可以更方便、快捷。村委会还因此能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基层政权的建设和巩固也就得到了有力保证。

第三、干部工作的群众路线从中得以顺利推进。由于群众通过“四双一”对干部有了真正的知情权、选择权、评议权、监督权,干部表现如何,群众一清二楚;干部受不受欢迎,一问村民便知。这就为考察、使用、提拔干部,为干部走好群众路线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同时,从干部的成长规律及其培养的角度看,坚持在艰苦环境中锻炼人,在复杂矛盾中磨炼人,使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是组织部门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选拔那些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的有效途径。

第四、切实转变了干部的思想作风。实行“四双一”后,“效能革命”迅速得到贯彻实施,干部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标杆意识、群众意识、忧患意识普遍增强;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限时答复、跟踪办事以及否决事项报告备案制度等各项便民利民为民的措施得到真正落实;个别干部一改长期存在的懒、散、疲、沓积习,呈现出亲民便民、快速高效的好势头。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干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就会拥护我们,干部才会真正地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第五、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工作能力。以往驻村干部不用对所驻村工作方方面面负责,身上没有压力,遇到问题只简单向领导进行反馈,而不会去想办法加以解决。在承担“双重工作职责”后,驻村干部身兼两职,不仅要对自己在机关分管工作负责,还要对所驻村工作负责。无形中对驻村干部压了担子,加了任务,迫使他们主动将自己融入到村级领导班子中,努力发挥驻村工作的作用,从实施后的情况看,驻村干部普遍做到了三个加强:一是加强了学习,特别是加强与农村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村务知识的学习,并虚心向村里的老干部取经。二是加强了实践。驻村干部将行政村作为一个舞台,主动参与村务决策,在实践中充分施展能力和才华。三是加强了创新。驻村干部结合各村实际,为群众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设计载体、出谋划策,提出许多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双一”取得的初步成效,使我们坚定了实行“四双一”制度的信心。下步将主要在抓制度的督促检查和落实规范上狠下功夫。区委组织部要建立健全“四双一”健康运行的保障机制,很好地把“四双一”与“效能革命”结合起来,化纠纷、解难题、办实事,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快文明城市和“先锋工程”创建工作;要从农村的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团结、教育广大干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力度,增加投入,确保实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