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实习小结范文

时间:2024-05-21 17:3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管理实习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务管理实习小结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赛融合;教学模式

1当前我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材以电商平台的物流运作为核心,从电商平台的采购管理入手,系统展开电商平台物流活动的各个关键环节。教学内容涵盖了九章,分别为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采购管理、电子商务仓储管理、电子商务运输与配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管理和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介绍,配合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缺乏涉及具体岗位技能的实训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尤其对于3+2和2+3学制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较为缺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性较差,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1.2实训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该课程的实训教学主要是依托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沙盘实训软件完成的。该软件注重学员在互动和协作中参与竞争,软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来源于第三方物流管理活动的提炼,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第三方物流活动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该软件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体验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同角色的职能,尝试进行市场分析和决策,但是由于学生对实际物流企业运作流程不熟悉,加之实训的实践仅仅为期一周,学生刚刚开始有所了解实训就即将结束了,因此学生对物流流程的理解并不深刻,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效果也很有限。

1.3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偏低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期末主要采用的是理论考试的方式,以试卷为载体,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成绩的评定上,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总的来说,学习过程的考核占比较低。这一考核方式就会给学生错误的引导,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太好,凭借期末考试之前短期的记忆强攻就能考到高分,综合成绩就会较高。而平时学习认真的同学在本课程的考核中成绩可能并不突出,造成考核结果不公平的现象。此外,这一考核方式仅仅反映知识层面的掌握情况,并不能体现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考核的内容不够全面。

2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流行业的职业标准,体现了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该赛事不仅考验学生物流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重在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赛事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岗位职业技能进行有效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学生是以小组的形式参赛,有助于训练学生合理分工、团队协作的能力。

2.2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目前,物流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以竞赛为契机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相应的理论,然后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能够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视学生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平时分的奖励积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学效果。

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3.1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教材进行章节式教学,课赛融合模式下应当改革教学内容,结合物流技能竞赛的知识点,将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内容设置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在每一堂课的开始,介绍本次课的任务,然后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扫清理论上的障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接着,给各个小组下达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任务完成的相关细节。任务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负责巡回指导,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同学们完成任务。完成学习任务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和分享,互相取长补短,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

3.2对接各类型的比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传统学习模式下,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最终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这就产生了一种不良的学习导向。很多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只需要在考试前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出高分,也带来了考核不公平的问题。课赛融合模式下,我们将竞赛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的一种途径,鼓励学生组队进行参赛选拔。学生有赶超的学习欲望,会用心去准备,主观能动性会被激发。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技能文化节,同学们可以一展风采,建立自信,找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表现出众的小组还可以参与省赛的选拔,充满未知的挑战对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3建立物流实训室,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当前,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训操作环境,电子商务物流实训主要是依托软件进行。学生的物流思维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但是由于缺乏硬件设备,动手操作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课赛融合模式下,学院应当新建物流实训室,购置相应的设施设备,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还有动手实践的基础,拉近课堂与真实物流活动的距离,真正实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3.4引入物流竞赛评分标准,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课赛融合模式下,将引入物流职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作为考核的标准。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具体案例的物流方案的设计,详细分析每一个环节的依据,进行小组之间的观点分享,同时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让同学们注重设计思路的缜密性,强化逻辑思维的训练。除了注重小组的成果,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写作,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评的方式减少可能出现的搭便车行为。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进行平时分赋分,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的管理,确保大家都在课堂的参与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综上,高职院校物流技能竞赛的开展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院应当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训教学和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杨怡.基于技能竞赛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现代商贸工业,2016(01).

篇2

关键词:建构主义;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模仿式;情境式;任务式;协作式;以赛代训式;实践式

0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的通知》中,提出高等学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更迫切地希望经管类学生能将掌握的商务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相结合。基于这一需求,培养集商务知识加英语技能,能够运用英语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成为经管类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商务英语是商务学科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操作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即把英语当作一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运用英语学习其他商务知识,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掌握良好英语技能,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商务情景”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本文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探讨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1建构主义理论

心理学家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与“灌输”,即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获得的,不是简单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指导者、组织者。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利用情境、协作等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组织监控、调查并评价自己的活动。

2经管类专业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是经管类学生开设最早的专业英语。在本科培养目标下的经管类专业英语培养目标是综合的商务知识、专业能力及业务素质结构。由于本科教育以“基础+实用”为目标,经管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英语课程的设计多数为“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专业方向英语”。以南昌大学为例,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学习《大学英语》,进行语言模块基本听说读写训练;第四学期的专业基础英语为《学术英语》,从基本语言学习转向商务英语,积攒词汇,阅读商务文章,从而为后期的专业方向英语奠定基础。第五学期开始专业方向英语,商务英语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英语。经管类专业在实施整个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是基础,专业基础英语是过渡,专业方向英语是提升。然而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2.1定位不清

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大部分由英语老师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仍然拘泥于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与大学英语没有区别。或者在专业方向英语中,课程由经管类老师承担,进行双语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选择了英文版教材,却用中文授课,偏离了培养运用英语处理解决商务问题能力的初衷。

2.2互动不够

专业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因此,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适用。在第二个专业基础英语学习的阶段,很多还是大班授课,人数众多,课堂互动形式基本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互动方式单一,时间也不够。

2.3课时不足

由于学分的限制,从经管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英语开课时间为一个学期,课时数设计为32学时或者48学时。专业方向英语则为32学时,开设一学期。因此,学生的英语学习到第六个学期全部结束。72%的大四毕业生认为在找工作面试时英语听说能力都下降。英语学习是经常性的学习,如果不能持续,很难保持一种良好的应用水平。

2.4评价方式单一

经管类专业英语评价方式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成绩评定通常是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重。这很难评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很难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活动是知识建构的来源,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是将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注重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和专业词汇的积累,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经管类专业的英语以提升学生将来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不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而是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1“模仿式”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经典商务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种商务活动,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模仿,从而培养商务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商务英语中的effectivemeeting时,还未参加工作的学生对商务会议没有概念,如何组织召开一次商务会议,给学生观摩一次经典的会议组织、召开的全过程,会使他们认为抽象的事情具体化。然后老师汇总常用句子,讲解写作相关商务文件的技巧和方法,给出练习案例。学生则模仿视频的整个过程,按照所给案例,写会议通知、议程,模仿视频中的案例运用英语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商谈、提问、发表不同见解,其中所涉及的商务礼仪也都涵盖进来,会议结束后整理会议纪要。

3.2“情境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强调构建“情境”,将学习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结合,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培养学习者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应建立各种商务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商务情境中学会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商务英语教材都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练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次课的主题设计情境。例如:在学习商务英语effectivesocializing技巧时,讲授商务人士初次见面的语言和商务礼仪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别代表不同公司,然后在建立起业务关系之后,代表各自公司去拜访客户,与客户初次见面,进行角色扮演的练习。寓学于用,既增加了课堂内容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在商务情境中的用英语交际的应用能力。建立商务仿真实训室。随着网络的使用和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商务仿真实训室也是一种创建情境的有效方法。在自主学习室安装商务仿真实训系统,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登录到系统中进行商务情境的训练。学生可以在模拟商务情境中成为公司的员工,按照公司分配给员工的任务,每天参加各种商务活动,在商务活动中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南昌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建立了IBES国际商务英语实训系统、商务英语函电实训系统、商务谈判实训系统。以商务英语函电实训系统为例,除了知识性的课程内容、注释、模板三个板块,还有一个模拟情境的实训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起一家公司,真正和其他公司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往来。在业务往来中,真正地作为一位商务人士去寻找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询盘、还盘,与客户谈判,谈付款条件、保险、包装、运输、最后签订合同。虚拟商务中的情境设置能使学习者很快融入角色,加深对知识的运用和操作,通过实践,在商务流程中,学习者能够运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3“任务式”教学模式

“任务”在商务英语中是指商务活动。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设计在商务活动中需要完成某项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经管类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在商务活动中通过完成任务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例如:Promotionaltools主题,经管类学生都学过营销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可在他们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设计相关任务。例如,假如你是一家健身俱乐部的经理,现在会采用一些什么促销方式吸引更多的会员。教师可以在给出任务之前,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攒一定的词汇及语句表述。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练习、使用这些词和句子。“任务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加语言运用的完美结合。

3.4“协作式”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不是个体学习,而是一种群体学习方式,学习者常以小组为形式,进行合作和互助学习。在协作学习中,学生找好学习伙伴,或者组成学习小组,组员们共同学习,分享材料,相互探讨问题,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竞争、辩论、协同、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等协作方式,将“任务式”教学结合起来,协作完成任务。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角色分类,从不同角色的职责进行分析、商讨、协作,找到最佳方案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语言应用能力。

3.5“以赛代训式”教学模式

经管类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商务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几年,各种经管类大赛层出不穷。如: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跨境电商大赛等等。很多大赛,英语语言运用都极为重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比赛,更加了解学生能力培养结构,推出“以赛代训式”教学模式。以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为例:该大赛要求学生5~8人一组,根据大赛主题,每队选择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写调研报告,并将报告内容做成PPT,然后进行现场陈述。通过比赛,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调研指导,教授商务报告写作方法,以及如何做presenta-tion等。通过参加大赛,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3.6“实践式”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是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与一些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切实地实现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南昌大学实行三学期制,第三学期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将所学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回到课堂学习时能更好地完善知识体系。

4结束语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情境,意义构建和协作学习,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更要遵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准则,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认识世界、拓展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企业真正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商务英语教学[J].中国外语,2006,(05):41-44.

[2]于露.经管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5):71-73.

[3]钱庆义.建构主义理论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外国语文,2014,(03):185-189.

[4]顾福珍,刘乔.基于经管类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J].北方经贸,2009,(01):153-154.

篇3

新建地方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齐平、朱家勇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要培养其职业专业技术外,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及其创新创造能力;涂向辉认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人才的技术应用、技术设计和技术管理能力及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有观点认为,应用技术大学主要培养人才扎实的职业技能、就业竞争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服务地方意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须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来实现。本文从培养服务地方人才的角度出发,以本地(桂商)企业案例作为教学素材,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本地(桂商)企业案例融入课堂并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无论研究视角还是研究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创新。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优势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 年,该校教师乔恩伯格曼(JonBergmann)和萨姆斯(Aaron Sams)使用录屏软件录制了包含课程PPT及讲课声音的教学视频,经过剪辑处理后将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提供给学生在家观看,学生回到课堂后完成作业,教师则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由传统学校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过程安排,转变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翻转课堂的理念在北美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并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波新浪潮。

翻转课堂主要以教学视频取代了面对面授课,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课环节由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提前完成;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平台,更多的问题和疑问在课堂上解决而不必成为课后作业,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角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目标,实现了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综合素养养成的转变。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首先,通过课堂之前的学习任务安排,学生成为学习的认知主体,有效倒逼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自我学习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师生角色发生互换,教师不再是讲台上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讲台下教学内容的填充容器,而成了学习活动的发动机,翻转课堂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6]。

再次,基于网络技术发展,更符合学生的现代媒体使用习惯和信息知识识别、接收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时间及地点选择的灵活性。最后,在课堂交流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和个人信心,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创造了有利环境。

三、基于桂商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及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以桂商案例为基础教学材料构建出《管理学原理》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及教学评价阶段,始终强调学生的参与融入,在参与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课前准备

课前阶段主要是教学准备阶段,包括教师准备教学微视频、设计学习目标任务,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尝试完成学习目标任务、记录疑难问题等。

1.教师准备教学微视频

根据《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知识的要点、重点及难点进行界定,教师准备对应的教学微视频,时间长度控制在5-10分钟。微视频可以由教师通过网络进行选用,也可以由教师进行自主录制,但要求微视频既包含课程知识点又与桂商案例相结合;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管理者的层次、角色、技能及素质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准备广西金嗓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佩珍女士、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先生或者搜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莫天全先生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对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桂商企业家有基本的认识;微视频准备甚至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视频的录制或收集,使学生能够实现做中学。

2.教师设计学习目标任务

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微视频就能够抓取课程知识点,保证课前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对准备好的教学微视频设计学习目标任务。学习目标任务微视频,相对于教学内容,目标任务不宜过多,设计时注意先易后难,避免难度过大的目标任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目标任务的设计尽量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针对江佩珍、李宁或莫天全三位桂商企业家,可以设计两个学习任务:这些桂商企业家属于企业管理者的哪个层次?这些桂商企业家身上有什么重要的素质使得他们能够带领所在企业走向成功?

3.学生观看教学微视频

准备好的教学微视频课前提前上传至校园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学生通过个人学号登录进行在线学习。为保证在线学习效果,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认真实施学习行为就显得很重要。学号登录可以说是一定程度的监控,没有登录过的学号意味着没有实施课前学习行动;通过技术处理,学生在第一次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拖动微视频,保证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时间,避免错过学习要点;但在重复观看的过程中可以随意拉动到想要观看的地方,方便学生理解重点难点。

4.学生尝试完成学习目标任务

学生从观看微视频开始,就以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为导向,微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就对照教师设计好的学习目标任务,看看完成的程度如何;未能完成的,继续通过重复地观看微视频尝试解决,对于无法理解的疑难之处做好记录以备处理。如学生对江佩珍、李宁或者莫天全三位桂商企业家身上管理者素质未能全面进行归纳时,就可以作好疑难记录。

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过程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实施个人封闭式的学习。他们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资源学习平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给教师留言提问,教师在课程开始前一天作出相应的解答;或者教师与学生约定互动时间段,有疑问的学生可以在约定互动时间段内得到教师的即时回应。

(二)课中教学

课中阶段主要是为学生构建沟通交流及积极思考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师检验课前知识学习、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抛出桂商企业问题,学生进行学习反馈、小组协作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协作解决桂商企业问题等。

1.教师检验课前知识学习

《管理学原理》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直接进入对课前知识的学习检验。如果存在没有登录学号的学生,首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其中原因;然后对学生进行抽检,把握学生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以推动他们下一轮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完成情况不佳的学生,通过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通过校园网络资源学习平台收集整理学生们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问题的引导解决。如宏观环境及行业竞争环境如何影响企业战略的规划及调整,部分学生感到较难理解。可以引入以下桂商案例: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品牌知名度较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受资源约束,同时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企业生存面临绝境,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是如何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又是如何摘掉亏损企业污染大户的帽子,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的?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实施了何种发展战略?引导学生进行疑难问题的解决,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按照3-5人的规模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协作、头脑风暴等方式尝试解决疑难问题;各组完成讨论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按照抽签的先后顺序进行陈述;教师对各组的观点进行简要的点评,主要以鼓励为主。对于通过小组讨论仍然不能理解难点的个别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简化、引入生活化的实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通过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帮助理解。

3.抛出桂商企业问题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结合当地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在学生掌握了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后,教师适时抛出桂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为桂商企业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两面针作为本土第一牙膏品牌曾经有过从1986年到2001年连续15年产销量第一的辉煌业绩,巅峰时期大举多元化扩张涉及房地产、造纸、日化等业务却陷入多线亏损的境地,而作为主营业务的牙膏也沦为少人问津的市场末流,两面针该如何化解困局,实现民族牙膏品牌的复兴?1991年,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一股浓香,一缕温暖的经典广告征服了广大消费者,南方黑芝麻糊成了许多人儿时的美食,而如今却陷入食品安全危机,由于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标一年之内两度上质量黑榜,南方黑芝麻集团该如何化解危机,重新获取消费者的信任?作为广西高校经管类的本科生,选用本土桂商案例,有利于缩短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感,增强问题解决的真实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及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教师抛出的桂商企业问题要与课堂学习的知识点相匹配,桂商企业问题可以由教师进行准备,也可以由学生进行案例的收集,教师对学生收集的桂商案例择优进入课堂。

4.小组协作解决桂商企业问题

桂商企业问题抛出后,学生按照事先的分组进行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仍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角色的转换,在解决桂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就是企业中的一员,是职场上特定岗位的工作人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现实情境,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和压迫感,在融入的情境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在限定的时间内,各组要为桂商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简要讲解;教师对各组的方案进行简要的点评,主要以鼓励为主。

(三)课后拓展

课后阶段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他们的实践能力进行拓展,包括教师安排桂商企业拜访任务、学生小组协作完成桂商企业拜访任务等。

1.教师安排桂商企业拜访任务

桂商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管理学原理》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后安排桂商企业拜访任务。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网络联系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基地的企业为学生提供拜访机会,更提倡由学生小组自主联系企业去拜访,在联系之初就开始契入交际能力的锻炼。学生可以就近选择学校所在地的企业拜访,如桂林高校的学生可以拜访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或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玉林高校的学生可以拜访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或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钦州高校的学生可以拜访广西桂人堂金花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或广西钦州润港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宁高校的学生可以拜访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或南宁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等。桂商企业拜访按照小组开展,拜访任务与课堂知识点相匹配,重点解决课程的知识点问题,比如组织构架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小组以提交拜访视频、图片、企业材料、拜访总结等资料作为完成依据。

2.学生小组协作完成桂商企业拜访任务

学生小组根据教师安排的桂商企业拜访任务事先进行计划、组织及分工,确定目标拜访企业,准备拜访提纲及问题,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执行拜访任务。拜访过程除了锻炼学生解决桂商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之外,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际、谈判等综合职业技能。学生小组完成企业拜访后,按教师要求提交相关资料。

(四)考核评价

课程的考核评价实施过程性考核,贯穿在课程前、中、后及课程考试各个阶段。课前阶段,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观看了教学视频、观看后理解知识点的程度、遇到疑难问题后是否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观看后是否能提出思考等,这部分约占10%分值;课中阶段,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参与沟通交流的积极程度、小组协作的融入程度、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等,这部分约占30%分值;课后阶段,主要考核学生拜访桂商企业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拜访深度、获取信息的总量大小、拜访收获大小等,这部分约占20%分值;课程考试,主要考核学生面对桂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是否能提出可行的、有效的、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部分约占40%分值。

篇4

电子商务在理论上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特点是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和前沿性。它是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的相关学科的综合、融合和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由于电子商务的特点,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都开出了融合文、理、工的专业课程体系。具体的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现代商学、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法律基础与经济法、电子商务概论、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编程语言、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很多电子商务的学生毕业后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到底要学些什么,看起来似乎包罗万象,跨越经济管理、贸易、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似乎都学过了,学校似乎要培养“全能”型人才,但实际上每一方面好像只是刚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目前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不知道自己该找哪种类型的工作,在经济管理方面企业认为电子商务的学生不如经管专业的毕业生,而在技术方面,企业更倾向于招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在制定专业计划时没有一个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只是将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性。电子商务人才是现代营销和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每个学校的资源优势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办学目标上有所侧重,充分考虑各学校的差别来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从层次上分,学校可以将人才培养目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电子商务人才。初级电子商务人才掌握的技术比营销能力强,这类人才可以从事互联网业务操作,具备网页制作、计算机系统维护、信息更新处理、信息收集分析与利用、网络营销等各种电子商务实务能力。该类人才要求有扎实的计算机功底,但考虑到最终设计的系统是为解决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服务,也需要分析企业的客户需求,所以该类人才还应该对企业流程、管理需求以及消费者心理有一定了解,而这也是电子商务人才的特色所在。中级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开发和电子商务项目策划分析的双重能力。这类人才不仅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网络的设计、开发与策划分析工作而且具备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以及项目策划能力。高级电子商务人才既要对计算机、网络及社会经济有深刻认识,又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对企业电子商务进行整体规划,这类人才难以直接从学校培养。目前国内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基本上属于电子商务初级人才。学校在做课程规划时要对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而且这个定位是每个授课教师都应该非常清楚的。而且在专业基础课《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知识结构,整个专业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使学生了解从事电子商务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即了解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同时也建立起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实践环节是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是电子商务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的应用和发展之中,现有的电子商务理论还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和很多其他专业一样,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由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而在理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实践教学应该是整个专业教学的主要框架,而且它应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一方面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推动理论教学。而这里的“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的提高也更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2.1教师需注重实践教学

电子商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基本上从两类专业派生出来,一类是经济管理类,另一类是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类,相应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也大多从营销、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调派而来。对所带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师一般是临时从已有的电子商务书籍中获取相关知识,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一些需新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既没有现实的参照,有的甚至还找不到相应的教材,教师在这方面也没有实践的经验,在制作教学大纲时显得勉为其难,在上课时底气不足。其次,要想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电子商务人才,使授课内容不是苍白无力的空洞言语,电子商务教师需参与到电子商务实践中去。校企合作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企业人员到学校教学,增加真实的电子商务案例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相关企业兼职学习,将其科研和实际的电子商务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产学研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将实际的电子商务带入课堂,也同时充实了教师的电子商务实践知识。

2.2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严格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来。现在各高校都开始重视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环节,纷纷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但往往只注重硬件的投入,没有将电子商务思想体现在实验室建设中。电子商务实验室除了给学生提供宽裕的网络环境外,还需要体现现代技术氛围和最新的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可以从三个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电子商务实践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三个建设层次。

第一,创造良好的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体验模拟商务活动,快速了解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现在很多电子商务实验室都纷纷购买了包括模拟物流,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ERP、电子政务等在内的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让学生扮演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不同角色,快速体验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是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另外实验室还可以根据实验的要求搭建出不同的模拟环境,例如模拟海关,模拟公司等,让学生体验具体的商务环境。

第二,设计型实践教学。在这一环节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以WebService组件或其他中间件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开发平台。根据实际的案例,指导学生分析其各个电子商务环节,写出具体的策划书,再根据策划书用实验平台提供的组件搭建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优化整合资源、发现商机的能力。这一环节可以让多位教师参与评判,并在同学中互评来考核学生。

第三,参与实际的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人才最终是从实际的商务活动中产生,电子商务人才供求的脱节也主要和学校培养的电子商务毕业生不符合实际的电子商务需要相关。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的电子商务活动。从参与网上购物,网上拍卖开始,到发展校内二手网上交易市场,再到经营自己的网店,学生在整个电子商务学习过程中要作出自己的电子商务创业计划、评估自己网店的经营效益。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专门为学生提供学生网店平台,由学生自主管理网店服务器,自主进行各自的或小组的营销策划。不同的高校也可以采取资源共享,相互协作指导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教师在这一环节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甚至国际组织的电子商务活动,如现在国内对学生创业有推动作用的电子商务大赛等。同时高校可以寻求与相应企业的合作,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商业活动中,从实实在在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学习和提高自己。

3将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入到电子商务教学中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可以将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入到电子商务教学中,发现和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某个领域的特殊才能。可以通过一个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平台管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电子商务问题提交到平台中,同时老师一些电子商务专业的导向性的问题,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查询,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外,不同的研究问题往往相互联系,这就需要不同问题小组的学生在分析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和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密切的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也从相互的问题研究中使自身的知识朝纵、深发展。最后,需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评价,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不得不提的是,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是对学生的挑战,更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作出一个大致的评估,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出正确的方向。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研究水平,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同时需要提出一个指导和评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以特定的教材和知识点作为学习框架,而在电子商务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完善的情况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学习方法引入到电子商务的教学中是比较合适的。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站;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119―04

引言

社会分工的发展曾使高等教育的学科分类和专业方向越来越细化,但是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要求必须传授广博的知识。因此,对大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的教育理念之一――博雅教育(Liberal learning)就是通识教育,它强调通过多元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培养出知识、能力、道德意识、完善人格和谐发展的人才。因此,许多学者提出计算机类学生也要加强管理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目前的管理教学实践也指出,单纯的管理学习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也不利于管理专业的素质提高,产生了管理人才“纸上谈兵”的现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正面临这样一个新的教学问题。电子商务人才包括技术服务支持人才、一般管理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片面强调技术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技术、管理、金融、法律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并不符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实用需求。

一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系统

电子商务是一个理工与经管交叉型、复合型新兴学科,是一个需要广泛学科基础理论训练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绝不是经济管理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简单叠加。通过对各类高校已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具有四个层次的能力,它们依次为电子商务建立的网络硬件、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营运、管理。围绕这四个层次的能力需求,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结构的核心为“基础+核心+特色”。基础类课程是打造学生扎实的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理论知识。经济类课程包括宏、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课程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计算机类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程序设计。核心课程主要阐述了电子商务方面专业知识和理论。特色课程则是围绕着电子商务的运营管理而构筑的,主要是综合运用方面的课程,其目的在于打造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体系是强调综合素质,突出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培养为特点的具有不断自优化功能的实验体系。在大部分课程中设有实验部分,从整体角度来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要求,体现实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信息化、综合化。基于该课程体系,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部分主要通过二次社会实践、二次学年论文、二个专业实习来整合学生所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增强和锻炼学生实际的项目开发和管理能力,树立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电子商务论坛形式,邀请一些成功的职场人士来校做讲座,以此形成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直接了解社会最新发展变化,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校级电子商务竞赛和创业大赛,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另外,电子商务课程需要增加双语课程,与国际电子商务教育接轨。除了学院的公共外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还将国外一些优秀的并符合中国发展的课程作为补充,加入到本科教学中。作者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发现国外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更加严格,电子商务课程划分很细。如电子商务课程中,澳大利亚学校设计了如在线购买,在线库存管理,在线销售,预算分析,虚拟社区,网站开发等多门课程来完成教学。每个课程都有相关的实验设计和考评方案。针对在线支付,他们也有专门的课程来教授。由于他们是私有银行,因此不同银行的交易手续和方法都有区别。完整而细致的课程设计使他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岗位工作。

二 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管理理论、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理论进行企业经济管理、数据分析、营销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对所有专业课程作汇合总结的功效。培养信息技术和管理技能是本课程的重点。其中,信息技术体现在网站规划中:市场调查的数据处理技术、网站制作的软件开发技术、网站的服务器计算机技术、网站管理的数据分析技术。管理技能体现在网站规划中市场分析技能、网站页面设计规划技能、网站推广技巧、网站管理的技能。从网站的可行性分析到最后管理方案全过程都需要有一个项目管理的技能。

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课程中主要讲授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二个方面的知识,而这两个内容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因此,如何在一门课程中将两个专业的知识进行有机配合,实现网络商务方案,是本课程的难点。一方面,课程教学花一定的时间介绍管理技巧(如SWOT技术、市场细分概念、客户关系管理等)和信息技术(如统计技能、页面制作技巧、图形处理技术、数据分析工具等)。另一方面,在教学计划上把相关知识的课程安排在前期完成,如数据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等。

在课程教学中,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在网上构建立体化互动教学模式。全部课程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构建一套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国外的教学很注重同学的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讲解一半的时间,还有一半时间会留给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讨论,小组作业或者同学作业演讲。这种方式便于同学对课堂内容更加投入,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于教学内容,他们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细化并分解,然后按步骤的教学。因此,很多我们认为的难点内容,对于他们的教学来说只是教学的步骤多一点,时间长一点。我们教师也发现,当难点被分解讲解后,同学可以很容易接受,而且不易有误解。

三 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的实验环节设计

电子商务是一个理工与经管交叉型、复合型新兴学科,是一个需要广泛学科基础理论训练和扎实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觉得很费劲,过于虚拟,不易有直观感觉。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建设商务网站立体教学包和直接可以操作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可以自己开发和经营网站,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可以获得一些实践经验。

本课程内容以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的实践为线索来确定课程的知识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网站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能够初步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设计和制作网站;3)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和方法,能够对商务网站进行、推广、分析、管理和评估。根据课程具有的实用性的特点,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占有重要地位。

1 电子商务网站规划报告

电子商务网站的目的是为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的。本实验要求对企业环境进行分析,并规划电子商务网站如何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实验者将选择一个熟悉的行业或者已经成立的公司为调查背景,然后分析其行业状况,公司发展状况和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根据当前的经济社会状况,确定该企业的商业模式。针对新的商业模式做详细的市场分析(其中客户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为必做项目),确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目的。

2 电子商务网站制作

此实验帮助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网站的规划报告,收集制作网站的必备信息,规划网站的功能,并设计网站的流程和网站的栏目。最后应用网页制作工具将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网站程序页面。

3 商务网站的推广营销

网站制作并后,是没有点击量的。这个时候实验者要应用推广营销技术进行网站的推广营销。根据课堂讲授的网站推广营销技术和手段,和网站的成本要求,实验者要设计一套商务网站推广方案。

4 商务网站管理策略

商务网站的管理主要是客户管理、商品管理和决策分析系统等内容。本实验延续前面实验的结构,完成商务网站的管理方案的分析和设计,其中包括客户管理、商品管理、决策分析管理和安全管理。

四个实验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增强应用和创新能力。其对能力的培养可参看下图2。

图2 实验环节设计

本课程实验教学环节采用了灵活的小组方式完成,完成后每小组选派同学上台演讲向全班同学演示,并由其他小组对分析和设计提出疑惑,再由该小组同学进行解答,最后由全班同学互评分数。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展开了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同学的兴趣。同学将好的作品在外投稿,参加校园网上创业活动和阿里巴巴举办的“明日网商”比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学生的评分环节在国外教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要求教师在实验前清楚告知同学评分标准,并对每个评分标准有详细解释。同学会根据评分要求来完成实验,教师则必须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来评分,避免不公平的现象。

本实验课程学生评分以小组宣讲计划书内容为主,要求阐明计划书各个部分内容,具体评分标准为:各部分内容逻辑清晰、合理(40%);计划书具有可行性(30%);创业的盈利模式具有可借鉴性(30%)。

教师评分以小组提交的实验报告为主,要求各个部分阐述有逻辑、有调查数据的支持,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

表1 实验评分标准

*以上评分标准对学生公开,学生互评也可参照此标准。

*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分各50%,作为该实验的最后评分。

四 总结

本文基于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课程的特色并结合国外教学的经验,设计了一套学生可以活学活用的实验计划。在实施中,受到同学的好评。但对于实验中会出现因为时间不够,同学设计的网站不够精美的现象。可以考虑改为现有网站的体验报告,并设计改进方案。

本课程实验设计环节是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并结合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设计。和以往的课程实验比较有如下特点:

实验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在本科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有实验。因为有些课程很难开设出让同学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本课程如果单从内容上看,也是虚化的内容多,动手操作的内容少。在实验设置上,本课程将项目计划书和网站制作相结合,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主导线索,从规划、制作、推广到管理策略一步步实现了一个网络创业的计划。同学普遍觉得学有所得,而非泛泛而谈,也绝非纸上谈兵。

考核目标明确。管理类的课程作业和实验因为不能像一些工科类科目做具体的程序项目,往往内容和考核目标比较虚化。在这方面,国外的教育比较成熟,他们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细剖,然后针对课业有明确的评分点。就拿烹饪课程来说,对于一份菜式的肉要切多大,配菜要几克,其形状和大小都有明确要求。这样学生对考核内容也非常明确。

实验设计囊括了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课程。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本身有一种汇总其他多门专业课程的特点。课程实验设计考虑到这一点,并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四个实验完成后,同学会发现实验完成了一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复习,同时培养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通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

参考文献

[1] 宋文官,胡蓉,徐文,编著.商务网站规划设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宁华.论电子商务实验课程体系构建[J].旅游学刊, 2005,(12):91-93.

[3] 胡玫艳.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1223-1245.

篇6

关键词: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电子商务一般是指世界各地广泛的商业和贸易活动,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客户服务器的应用程序,买卖双方共同开展各种商务活动,以满足消费者的网上交易和商家之间的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业交易活动,是一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涉及多个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等,综合性极强,需要较高的商务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的实践才能。虽然我国多所高校已经开设电子商务的专业课程,但在课程教学上还存在缺乏实践性的问题,关注理论知识传授多于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因此,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和革新很有必要。

1开设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意义

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是集综合性和复杂性于一体的专业性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变革,需要学生投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课程主要围绕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和应用,探讨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从总体上学习、体验和实践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中的规划、实施和控制过程。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模拟和体验具体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是提高学生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认识的基础方法,也是使学生掌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能力的最佳途径。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重视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挖掘,加大实践操作的课程力度,结合专业的理论知识,根据互联网发展规律以及传统企业的革新,综合提升企业的管理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2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

我国已进入科技快速发展的21世纪,电子商务在这个时代也在快速进步。如此重视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更需要学生培养个人的商务实践能力。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既有多学科理论的交叉融合和统一,又包含众多的实践课程。学生在学习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同时,还要注重其他学科的专业素质培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以及经济专业都涉及电子商务的基本课程,在这些课程中,通常是根据电子商务的模拟操作软件开展教学,包括模拟B2B、B2C或C2C的操作交易流程。学生即使掌握了B2C、C2C和B2B的操作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交易流程中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把电子商务的理念及技术融入企业管理。如此,学生就会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动力。电子商务管理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教学更注重实践性,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实践操作经验,还需要在良好的互联网条件下进行操作。

3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完善措施

3.1企业项目管理与电子商务理论的结合

按小组实施具体项目,课程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责任分配矩阵和资源平衡法的运用。学生分解工作结构时,将项目细化为每个可执行的工作包,从而更清楚地了解项目;在完成责任分配矩阵时,明确每个任务的负责人和该任务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在资源平衡过程中,在制定进度计划时,要考虑各种资源的投资时间,并考虑成本计划、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等,同时对电子商务的管理进行分类,学生以模拟企业经营为项目基础参与企业项目运维管理,并注入电子商务的理念与技术,从中体会企业管理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的变革,还有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意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管理的兴趣,注重对电子商务管理能力的培养。

3.2实践教学与现实案例相结合

结合现实电子商务管理的案例是提升学生电子商务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结合现实的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兴趣,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有利条件。根据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体系结构,合理选择实用的案例,并正确引导学生加以熟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切实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的流程,并对案例展开分析,深入理解企业通过引入电子商务的理念及技术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从而真正实现业务的协同。学生还可针对案例,根据自己收集及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并和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并可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管理的必然性。这样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改进

在传统的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教学中,一般都以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的主体是老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现代不断进步的互联网技术,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渐渐退出电子商务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重在革新现代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老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线上教学与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课堂讨论和知识拓展,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兴趣,加强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第二,让学生积极参加电子商务活动或者比赛,通过参加院级、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电子商务比赛,比如“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三创大赛,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增加实战操作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不断挖掘自我潜能和才干。第三,建立校园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实践教学统一平台。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管理能为企业的经营带来更多的市场发展机遇,因此需要掌握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这就要求建立校园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操作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由此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比如组织结构是否符合电子商务理念的扁平化的特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可以通过实践平台来实现上下流之间的协同作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模拟实现完整的电子化采购流程管理,等等。平台可以开放多个模块让学生自行选择,有利于学生从多个维度实践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知识。第四,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创业的核心内容课程,老师要积极地创新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将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与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把实践教学作为电子商务管理课程考核的核心内容,利用计算机测试实践报告及期末论文的形式,规划各项成绩所占比例以及学科之间的共同点。

篇7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 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就业,通过对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毕业生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要求工商管理类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知识与素质,虽然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校企合作、强化实训教学,但由于缺少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双师型教师短缺等原因导致了学校在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瓶颈,要突破这种瓶颈就必须改革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交替、政校企融合、强化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

关键词] 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74?04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指出,2010 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 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 万个。中小企业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力军。全国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达2000多个,50%的工业中小企业在各类集聚区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高职院校如何为中小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值得深入研究。下面笔者以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探析基于中小企业需求的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小企业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广东理工学院每年对毕业生进行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11 级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发出问卷152 分,收回有效问卷140 份,11 级物流管理专业发出问卷69 份,收回有效问卷59 份。调查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2007 年至2013 年,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粤东5%、粤西4%、粤北2%、省外1%。珠三角中,广佛肇51%、深莞惠24%、江中珠25%。根据11 级顶岗实习调查情况,在顶岗实习企业中,从企业类型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集中在物流企业、快递公司、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及其他,科技型企业较少。顶岗实习岗位主要是基层岗位,如仓管员、营销员、文员、客服、储备干部、报关员等。工商政管理专业择业范围比较广,顶岗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行政文员、客服、销售员、教师等,但从事一线生产管理工作的较少。

(二)中小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知识要求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在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方面,用人单位重视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等。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重视的是物流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运输与包装、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信息系统等。

(三)中小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小企业都看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

(四)中小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能力要求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看重物流专业人才的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管理能力、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物流营销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以及日常工作基本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的操作以及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能力。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专业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看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生产运作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信息系统操作等专业核心能力以及日常工作基本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的操作以及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能力。

二、广东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已与200 多家企业签订了互为基地协议,学校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为学校的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学院还成立了校企合作订单班,与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在我院开设“力帆出国班”,与珠海市珠光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共建汽车专业合作协议,共同开设“珠光汽车维修、营销班”“汽车整形技术珠光班”,与广州多迪公司和拓胜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开设了多迪订单班、拓胜订单班及拓胜校内工厂等。

同时,学院采用了“2.5+0.5”的工学交替模式,即在3 年的人才培养中,前两个半学期在校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学院与260 多个单位确定了长期的人才输送关系。目前,适合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校企合作单位有佛山浪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世通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有限公司、广州诚伯信息有限公司、深圳市利仓行物流有限公司、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TCL 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等60 多家公司。

(二)强化实训、实践教学

学院建有种类完备的实验实训中心,校内实验实训基地5 个,校内实习工厂2 个,各类实验实训室106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9 多个,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6600 多万元。可供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使用的实训室有8 个,包括erp 实验室、物流综合业务实训室、物流模拟实训室、人力资源模拟实训室、情景模拟实训室、商务谈判室、天猫工作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等。这些实训室可以承担课程实训及综合实训。物流管理的综合实践课程有ERP 沙盘模拟实训、物流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总学分为20 个学分,总学时为360 个学时。工商行政管理的综合实践包括ERP 沙盘模拟实训、工商管理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总学分为20 个学分,总学时为360 个学时。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瓶颈

(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动力不足

目前,学校订单班只针对部分专业开展,订单班的运行机制是:学院根据企业要求定向培养人才,共同设置相关的课程及共建实验室等,企业参与该学科专业建设,并向学院捐赠用于教学科研的设备,学院组织教师和定向培养学生组建教学单位,根据企业需求开设课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形成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

但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很少真正参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还是以学校投入为主,企业投入很少,政府虽然支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并没有资金投入,因为缺乏企业的积极性以及政府政策与资金,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开展,大部分的校企合作单位是以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主,学院主要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大多数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主动意识,他们只是希望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供其选择,尚未形成配合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共同育人的合作意识,企业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

(二)实训方式单一,工学结合不理想

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训方式主要是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课程实训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仿真实训等。仿真实训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这些实训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和真实的工作情景仍然存在差距,职业氛围不强。

综合实训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如ERP 沙盘模拟实训是通过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过程,让学生在企业战略制定、市场分析、营销策略选择和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习管理知识,体会企业经营全过程,提高分析决策能力。但仍然与真实工作情景存在差距。顶岗实习是在校大三学生最后一个学期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学习,顶岗实习最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最好方式。但这种方式并没有贯穿于三年整个学习的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工学交替思路。工商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对口性不强,导致很多专业知识在实际中无法应用。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缺乏专业的指导与监控。

(三)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传统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科体系排序的,这样排序的课程,本质上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形象地说,这是在盖一个知识的仓库,所追求的是仓库的每一层、每一格、每一个抽屉里放什么知识,所搭建的是一个堆栈式的结构。但是,存储知识是为了应用,国际上把应用知识的教育称之为行动导向的教育,把与之相应的应用知识的教学体系称之为行动体系,也就是做事的体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工作的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筛选典型工作,第二步,整合典型工作,第三步,构建课程体系,第四步,设计学习单元。我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主要问题在于第一步,第一步应该是基于对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例如对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之前应该对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涉及到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筛选、整合,但在实际中并非如此,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教学设计中,学习情境也无法体现出工作过程,只是对章节的简单罗列,换汤不换药。

(四)师资队伍薄弱,“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双师素质”,二是“双师结构”,即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专职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是:拥有大学学历;有5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至少在相应的专业岗位上工作3年;有2年以上的教学或培训经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等。除此之外,还拥有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都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我院工商管理类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但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职称以讲师为主,中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不能与时俱进,教改科研能力不强,难以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四、构建“工学交替、政校企融合、强化实训”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工学交替

目前, 广东理工学院的工学结合模式是2.5+0.5。就学生的专业素质而言,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为因材施教,建议采取全日制交替模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要积极探索构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建议开展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引导企业在学校建厂,打造一批符合校企合作要求、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鼓励学校成立“教学公司”,如物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等,开展真实经营,让学生在最后一个工作学期进入“教学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二)结合中小企业对工商管理类的人才需求,明确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学生毕业前应明确就业方向,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都没有细化方向,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宽泛,学生毕业后普遍反映工作中用到的专业知识太少。因此,专业方向首先要明确,如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分为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方向、服务型企业管理方向等。物流管理可分为国际物流方向、航空物流、快递方向等。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中小企业的需求,培养具备基本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型与创新型专门人才。工商管理类专业明确方向后应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如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工商企业各专项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基层管理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型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是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在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部门或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实现政校企融合,发挥政府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打造政校企合作平台,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植根企业需求,充分整合政校企的优势资源,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优化教学专业设置,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等,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应用性人才。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广东理工学院界定的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承担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认定分为3 种类别,第一类要求具有高等学校讲师职称同时具有本专业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第二类要求教师近三年内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或获得县区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者具有教育部认可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学习的经历,并取得相应证书,或者近三年内累计有三个月以上的在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第三类是来自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从事教学工作两年以上,在行业、企业工作5 年以上,担任过中层管理职务或具有中级职业技术资格的专任教师。而工商管理类的双师都属于第一类,但这类教师缺乏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

为了更好地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学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去锻炼,如新进老师必须要到企业顶岗1 年才可以授课。专任老师近五年内必须有2 年企业顶岗实习经历,且岗位必须与专业相关等。并且,学院应该为老师提供政策支持,如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岗位,制定实习期间的工资制度,加强实习期间的检查、监督,并将是否去企业顶岗实习作为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篇8

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商务、策划、管理等方面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商务管理专业定位模糊,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要求仍然存在偏差。这需要高职院校对商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进一步完善,使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吻合,更快的适应社会的需求。DACUM,是项目课程开发的英文缩写,它是CBE——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教育模式运用的一种职业分析的系统方法。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通过针对该专业企业所需的职业岗位,让学生详细、具体的掌握每项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中应用DACUM法,使商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可以有效避免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更能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应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对商务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描述得具体,为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信息基础;

2)应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为商务管理专业课程提供了具体的标准;

3)应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有利于加强用人单位与商务管理专业的联系,促进校企合作;

4)应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有助于培养更加符合用人单位职业能力与水平要求的学生。

2DACUM法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中应用的目的

用DACUM法进行高职商务课程的开发,为高职商务课程开发的单项任务分析表、知识结构表、能力结构表、课程体系结构表的开发和形成提供了依据,为整个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DACUM法确定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从而开发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研究目标包括:

1)定义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2)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各种综合能力有了明确的定义;

3)根据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可能从事得的职业定义其所必需的各种专项技能;

4)描述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相应职业必须满足的各种要求。

3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过程分析

3.1成立高职商务管理专业DACUM图表开发小组

专门成立高职商务管理专业DACUM图表开发小组,小组成员有来自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管理人员、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成员以及部分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3.2将成员分成若干小组,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3.2.1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分布情况调查

针对高职商务管理学生的实际情况,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调查形式。在调查过程中应结合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亲身经验以及企业的需求,保证对该专业职业分析的全面性。

3.2.2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相应岗位能力调查

针对商务管理专业就业面广、分布的岗位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对在不同岗位工作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访问得出不同岗位对所需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不同要求,如商务管理毕业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技能等。

3.3对调查数据和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提出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技能的含义,开发出包括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操作评定标准、专业能力领域和专业所需技能的高职商务管理专业DACUM图表。

3.4根据高职商务管理专业DACUM图表中的所需的相应技能要求,开发出与各项技能相对应的学生学习资料。

3.5按照学习材料的内容实施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项技能,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3.6总结并形成系统的整合模式及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效支撑资源。

4基于DACUM法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

4.1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需求分析

4.1.1需求岗位分析

企业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出的商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类型的企业需求层次不同,集中表现在:现场管理人员和企业行政、销售集中在高职。用人单位认为他们做事成熟,实践能力强。因此根据高职商务管理的专业性质,企业更需要现场管理人员、企业行政、销售等。

4.1.2需求岗位能力调查分析

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方面,企业既重视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管理素质,也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在制定DACUM表时要特别突出这一点。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收集来自企业一线大量的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经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终于开发出了商务管理专业的DACUM表,为单项任务分析表、知识结构表、能力结构表、课程体系结构表的开发和形成提供了依据,为整个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2高职商务管理专业DACUM的工作分析

篇9

一是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切实开展好干部队伍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年活动,年初,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大会,采取集中教育动员的形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广大干部职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投身到干部队伍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年活动之中。制定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干部队伍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和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各工商所、分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局办公室,承办干部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年活动的具体工作。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工商所、分局、机关各股室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干部队伍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年活动的全面展开。

在集中学习阶段,各工商所、分局、机关各股室按照活动要求,集中人员、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和积极讨论,重点组织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及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国家、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等,要求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要通读原文,学好弄懂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做到了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三落实”。进一步树立了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

通过加强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了执法为民、公正执法和依法行政的观念,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理论素养和服务水平,增强了组织纪律观念。

二是广聚诤言,对照检查,注重实效

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提高素质、规范行为、创新监管三个着力点,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作风纪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队伍建设,争创工商良好形象。

在对照“六个反对、六个坚持”进行自我剖析、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向监管服务对象和相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表160份,设立了行风评议意见箱,公布了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开展了基层工商所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等,针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反馈,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整改意见,认真加以整改;组织召开了由行风监督员和监管服务对象代表共4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局领导就一年来执法办案、队伍建设以及服务承诺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自我剖析,面对面征求意见,并发放了征求意见表,代表们对一年来的各项工作给予了较好的评价,特别是对消保维权、注册登记、上门为企业服务等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广大干部职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写出书面自查材料。在查摆问题中要求做到“四不怕”,即:剖析自己不怕“严”,从我做起,严于律已,不护短、不遮掩,敢于正视和认真纠正自己的问题;听取意见不怕“刺”,广泛听取同志们的意见,正确对待批评,特别是刺耳的批评,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确对待;自我批评不怕“丑”,敢于亮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触及灵魂不怕“痛”,查找问题敢于触及思想灵魂深处,找到问题本质,剖析透彻,挖到要害痛处,从世界观上解决问题。通过自查、互查、互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真正达到了相互沟通、互相信任、互相提高、互相促进的目的。同时采取领导点、组织促、群众提、自己谈、互相帮等形式,查摆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宗旨意识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查摆剖析,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对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了作风纪律教育整顿的目的,端正了查摆问题的态度,使查摆问题工作不走过场,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三是立足职能,边整边改,提升形象

针对队伍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查摆出的突出问题,主动增添措施,健全制度抓落实,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的同时,每个干部职工都认真进行了自学,记学习笔记,撰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业务素质;强化了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浮躁情绪,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把办事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结果、收费公示、执法公示、投诉渠道等内容公示上墙,提高工作透明度。实施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培养广大干部敢干、敢闯、敢试的勇气,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增强工作活力;要求每个干部职工从自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为创建节约型机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修订完善了原有的65个内部制度,并经过认真酝酿、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新制定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基层工商所窗口部门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制度》、《*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基层工商所专职纪检监察员工作职责》、《*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确保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四是总结成绩,挖掘经验,树立典型

篇10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性任务也将在这一年深入推进。刚刚结束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紧贴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政策,确立了“五个更加”的指导思想,这为山东工商系统突出重点、创新举措、推进发展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准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形势,是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和基础。立足实际,目前山东工商系统面临以下背景任务:

(一)经济转型考验山东工商服务发展水平

“十二五”规划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工商工作的中心内容。市场主体是经济转型的微观动力源,经济转型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市场主体的运行质量和竞争力上。因此,服务经济转型首要的就是服务市场主体发展。2010年,山东省工商局牵头完成了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受到广泛好评,被媒体誉为“条条含金量十足”。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达成了“在山东试点推广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的有效运用”的合作意向,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支持。但是,多年来各级工商机关坚持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简政放权的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如何更好地培育市场主体,促其增长数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如何以品牌引领转型,为市场主体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更有力的竞争优势,这要求工商部门必须交出满意的答卷。

(二)区域战略考验山东工商谋划大局意识

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不仅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推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而且已成为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十二五”重点推进的区域性战略之一。2010年,山东省工商局制定了《关于立足工商职能切实做好服务“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成立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消费维权联盟,建立了“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但是,服务“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是工商部门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新的区域规划、新的产业发展目标都对工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找准定位、融入大局,更好地推动“一蓝一黄”经济区域跨越发展,如何发挥作用、紧贴中心,与山东省委、省政府“同向思考、同步决策、同台唱戏”,如何以扎实有效的作为,赢得更高的服务地位,这要求工商部门必须提高意识,大胆谋划。

(三)市场风险考验山东工商监管执法能力

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催生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结构性调整,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主体利益格局变得更为复杂,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明显增加。可以说,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各种可控或不可控的风险时刻考验工商部门的监管执法能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问责机制逐渐完善和社会监督力度的加大,工商部门履职风险防范问题也已经成为广为关注的焦点话题。2010年,为防范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风险,山东省工商局加大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力度,在全省系统组织开展了创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心社区”活动。为防范履职风险,积极探索科技防腐新方法,开展了电子监察管理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可以说,工商机关能否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关系着群众根基的牢固和工商队伍的健康。如何更加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如何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权威,这要求工商部门必须尽快拿出破解方案。

(四)消费质量考验山东工商消费维权责任

近年来,随着营销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多元发展。消费者对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问题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消费是拉动生产、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十二五”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对改变消费心理、提高消费预期、破解“节约悖论”具有积极作用。2010年,省局深入推行了小中大额消费纠纷调解、投诉及群体投诉案件联办、疑难投诉案件支持诉讼、典型投诉案件披露、投诉信息反馈等制度,有效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消费环境。但是,在当前市场信息不对称、监控技术手段不完善、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作为承担消费维权使命的执法部门,如何更好地引导科学消费降低消费风险,如何做好消费维权工作保障消费安全,这要求工商部门必须强化责任,加强探索。

(五)职能转型考验山东工商队伍整体素质

新“三定”规定明确了工商部门服务发展的职责,强化了食品监管、电子商务监管、反垄断等职能,增加了职责,拓宽了职能空间,也对工商队伍职能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费”停征以来,省局连续两年开展了“基层建设年”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创建规范化工商所、争当岗位标兵”活动,围绕“工商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建设、监管手段现代化建设”,在推进工商队伍提高素质、加快职能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长久以来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很难通过一朝一夕转型到位,如何用开阔的思维和高瞻的视角审视并突破职能转型瓶颈,如何用创新的实践和协作的力量提升队伍素质,这要求工商部门必须不断开拓,自我突破。

二、发挥工商职能作用,自觉服务经济发展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工商部门履行服务发展和监管执法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但是,新“三定”规定的确定和“两费”停征两年来职能转型的探索也为工商事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带来了新气象。按照全国工商工作会议的部署安排,结合山东实际,2011年全省工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牢牢把握“四个只有”和“五个更加”的要求,积极开展“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方式创新,进一步提高工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积极有效的工作成果,彰显工商职能作用,增强服务发展贡献。

(一)继续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稳固经济发展基础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数量的多少、经营规模的大小、科技含量的高低、产业结构的优劣,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商部门是进行市场主体准人、交易、竞争、退出全程监管的综合性执法部门,在培育发展市场主体上具有独特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商系统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议、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和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扎实做好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积

极开展对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考核等,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业和投资环境,促进全省民间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认真落实国务院利用外资“20条”和国家工商总局服务外资发展“26条”等政策措施,支持外资企业扩大规模,支持外国投资者依法并购境内企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或兼并重组落后企业,鼓励外资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境内外上市融资。积极促进文化、钢铁、煤炭、物流和商业等公有制企业改革和产业调整,提升发展质量。要大力支持农村市场主体发展,引导从事加工、流通、储运等各类企业在农村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连锁超市、农家店、农家乐经营者发展。完善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相结合的企业融资服务思路,大力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帮助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稳妥开展好公司股权出资、债权转股权登记工作,促进企业资产合理流动。

(二)全力推进“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是引领山东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是推动山东科学发展的新路径。“一蓝一黄”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对观念更新、工作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找准定位,开拓创新,主动融入服务“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大局,工商部门责无旁贷。要认真抓好促进“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意见》的贯彻落实,建立区域监管服务网络体系和协作机制,统一规范地做好服务“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要健全完善“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区域合作的新形势新特色,切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区域合作,从行动上扎实推进协作,努力探索和完善消费维权、市场监管、商标专用权保护等方面的组织领导、信息通报、责任落实和成效反馈机制。要发挥好市场主体准人的职能作用,着力实施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支持、培育高端高质高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引导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由小到大、由大变强。要着眼于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继续支持邮政物流、供销合作社等大企业进农村发展,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支持发展农业中介组织,鼓励农户和企业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开展合作与服务,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带和生态农业示范区。要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订单农业”、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效能。要指导帮助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和运用商标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加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培育认定,支持企业运用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扩大企业影响、增强企业实力;引导、帮助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推进商标海外维权工作,为企业扩大出口、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有力保障: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指导、保护力度,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积极营造安全健康消费环境

山东是食品流通和消费大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既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山东工商部门服务民生的重点领域,要坚持把食品安全监管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心乡镇(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和规范,组织各地完善创建标准和规范制度。要进一步提升工商机关特别是基层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掌控能力,扎实开展好工商所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应用考评活动,推动全省系统食品安全监管逐步走上科学化、迅捷化和可溯化的轨道。进一步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大力强化商品和服务领域消费维权,更加积极地做好消费维权工作。要着眼于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宣传教育和引导服务,引导科学消费和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开展比较试验,依法做好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测,严格监测、检测结果利用,依法消费警示和消费提示。

(四)加大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回应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市场秩序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交易的公平性、信息的对称性、要素的流动性和竞争的充分性是构成良好市场秩序的基本特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新的交易方式不断涌现,市场竞争也更趋激烈。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经济行为和竞争手段也随之而至。工商部门作为“经济警察”,必须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加大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努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要继续强化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力度,重点做好创建“无传销社区(村)”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创建“无传销街道(乡镇)”试点及推广工作。积极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工作,严厉查处公用企业等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深化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加强拍卖市场监管,加大知识产权和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继续抓好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查处“两虚一逃”、违法企业登记、无照经营、虚假违法广告、假冒伪劣农资、合同欺诈和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对于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的重点案件要加大查办力度,必要时向社会通报治理成果、公布典型案例,切实解决市场秩序中的突出问题。从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人手,积极开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工作,加快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市场监管领域不断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