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09 15:5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监督管理工作制度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以下简称农资监管),规范监管行为,提高农资监管水平和能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农资监管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原则。

第三条县级以上(含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资监管工作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点,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保障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

第四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发挥在农资监管工作中的牵头作用,建立农业、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

第五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切实清理所属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所属企业经营行为的指导与管理。农业行政和执法部门不得参与农资经营。

第六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资产品登记(审定)和有关许可的管理工作,强化发证后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农资监管工作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日常监督管理

第八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源头治理,依法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有计划地开展市场整顿,严厉打击农资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

第九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识假辨假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大力培育农资连锁经营大户。

第十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建立农资产品质量监测制度,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督。

第十一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诚信档案,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监管,逐步建立农资信用体系。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罚的同时,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加强跟踪监督:

(一)生产经营的农资产品连续2次抽检质量不合格的;

(二)连续2次抽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

(三)因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二条积极推行台帐记录、票证索取制度。指导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加强生产经营人员培训,鼓励采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农资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提高农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第十三条应有关单位或当事人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农资管理机构可以依法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农业生产事故鉴定委员会,调查事故原因并评估损失。

第三章投诉举报与受理

第十四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投诉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对农资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第十五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窗口、信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接受群众对农资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举报。

第十六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农资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投诉举报后,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进行查处。

第十七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投诉举报人保密,未经投诉举报人允许,不得泄露其有关信息。

第四章案件查处、协办与督办

第十八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辖范围,依法及时查处农资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九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案件时,认为需要注销、撤销或吊销生产经营单位有关证照的,应当将调查结果抄告原证照发放机关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案件时,涉及到其他行政区域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行政区域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相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需要相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协助的,可以发送协查函。相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做好协助调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必要时可以直接依法立案查处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的案件。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立案查处的,可以报请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第二十二条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视情况将案件移交,或以督办、挂牌督办的方式责成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接办案件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立案查处,并按要求上报查处进展和结果。

第五章案件报告

第二十三条案件属下列情况之一的,负责立案查处的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查清违法事实结案后10个工作日内,将基本案情逐级上报农业部。

(一)假劣农资销售金额在10万元以上,或假劣农资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

(二)农业生产事故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

(三)案情跨省级行政区域的;

(四)其他需要上报的。

第二十四条案件属下列情况之一的,负责立案查处的地市级或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查清违法事实结案后5个工作日内,将基本案情逐级上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一)假劣农资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假劣农资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

(二)农业生产事故损失在10万元以上的;

(三)案情跨地市级行政区域的;

(四)其他需要上报的。

第二十五条案件属下列情况之一的,负责立案查处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查清违法事实结案后3个工作日内,将基本案情上报至地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一)假劣农资销售金额在2万元以上,或假劣农资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

(二)农业生产事故损失在2万元以上的;

(三)案情跨县级行政区域的;

(四)其他需要上报的。

第二十六条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第六章信息报送与公告

第二十七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农资监管信息平台,确定信息报送人员,加强农资监管信息的收集、统计、整理、分析和报送等工作。

第二十八条农资打假情况和案件统计实行季报制度,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资监管工作牵头机构统一汇总后,在农业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

第二十九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公开农资生产许可、经营许可、品种审定、产品登记、产品批准文号、质量抽检结果等有关信息。

第三十条农资监管工作中发现农资产品可能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风险的,由地市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警示通报。

第七章绩效考核评价

第三十一条农资监管工作实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资监管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并及时通报考核评价结果,对在农资监管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三十二条农资监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措施、制度建设、信息交流、案件报告、工作成效等方面,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由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八章责任追究

篇2

关键词:勘探开发 工程质量 监督管理 控制方法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及监督管理是我国石油企业中新兴的职业和管理行业,是石油企业改革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国石油企业上游工程管理与世界接轨,正在步入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是勘探开发工程走向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钻井工程监督管理是这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油田的开发区域不断扩大,深层、难动用储量开发及安全环保等方面都使钻井工程的施工难度不断增加,相应的对钻井工程的监督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钻井工程监督工作现状

现阶段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监督多实行一体化甲方监督体制。所谓一体化甲方监督,是指勘探开发监督机构直接或间接受勘探开发生产执行部门(如勘探处、开发处)领导或直接隶属于执行部门,对执行部门负责,执行与监督一体化。

(一)发展势头良好

1、工程监督作为油气勘探开发工程基本制度之一的地位已经确立,所有工程都实施了监督,发挥了较大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2、各油田各级领导对监督工作都非常重视。

3、培训教材已经齐全,地质等三个专业监督手册2008年已经出版,监督培训工作已经经常化和制度化。

4、工程监督制的实施,对加强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控制进度和成本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提高了工程投资效益。

(二)从不同层面,制定了相应的工程监督管理制度

石化股份油[2011]39号颁布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规定》是搞好监督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对监督工作的定位、机构、原则、职责、培训、聘任、取费等都做了规定,它对勘探开发工程监督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对规范工程监督工作,发挥着积极而重要作用。

(三)建立和培养了一支比较好的工程监督队伍

1、监督队伍规模比较大,初步满足工程项目对监督工作的需要。

目前各油田分公司都有监督管理机构,大部分油田分公司都有自己的监督队伍。

2、监督队伍素质较高。

3、各专业监督基本都进行了培训和取证。

(四)各油田对监督的需求逐步强劲

监督工作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1、新区勘探开发项目对监督的需求更加主动:从一些新区工程项目投资主体看,由监督单位对工程项目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做法将会更加普遍。在这样情况下,对监督的需求将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

2、监督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正在加深:随着勘探开发工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工程前期决策阶段的监督工作也将日益增多。监督的内容将从目前多数局限在施工阶段并且以质量监督管理为主,向全方位全过程转变,即不仅要进行施工阶段质量、进度、工作量控制,做好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而且要进行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监督工作,监督内容和范围将更加全面丰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油气工程监督的作用。

3、各方对监督的需求逐步强劲

现在由于监督工程师数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些工程只要监督不在现场,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甲方单位都要求上监督,表明了监督的需求正在逐步强劲。随着油田体制的改革和监督水平及效果的提高,监督工作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更好的前途。

二、钻井工程监督管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工程监督管理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进展缓慢;战略目标不明,责权利不清。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监督的覆盖面虽然很宽,但内容很肤浅。目前多停留在施工阶段的监督上,且侧重质量监督,离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还有较远的距离。

2、监督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日益发展勘探开发工程的需要。

3、勘探开发工程监督工作改革进展缓慢。

4、法规主体缺位,尚无一部专门调控和规范石油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高层次的法律和法规。

5、缺乏监督规范标准,监督部门和施工方的工程项目管理行为不规范。

6、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监督考核办法,致使监督工作不到位、不负责,不按合同履行职责的现象时有发生。

7、缺乏统一有权威的监督取费方法,目前监督取费普遍过低,致使监督待遇偏低、监督工程师装备差,直接影响监督的积极性、监督队伍的稳定和监督作用的发挥。

8、缺乏监督理论与技术研究,难以出台一些有深度和高度的监督管理规定。

9、把监督当质检员。工程有问题,监督首当其冲。

10、缺乏监督激励机制和监督职业序列。

三、钻井工程监督管理的发展

监督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应该予以承认和敢于面对,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是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和创新来逐步解决,更需要我们监督人员的努力工作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监督事业的发展。今后勘探开发工程监督工作总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是:监督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人才高素质化;业务宽深化;监督组织模式化;酬金优厚化;职业道德准则化。要实现这个目标,从宏观上考虑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机构与运行模式。

应建立一个体系、两个层次的监督机构。

运行模式:重点工程由股份公司直接派驻驻地监督,代表股份公司对勘探开发工程进行监督管理;一般工程由分公司派驻驻地监督,代表油田分公司行使监督管理权。

(二)要逐步走向法制化。

尽快出台工程监督的规范,明确监督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使监督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加快监督工作的创新。

创新是永恒的法则! 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监督工作必须与时惧进,不断创新,才能使勘探开发工程监督事业永远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四)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尽快建立一支职业化监督队伍。

①要树立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②认真按规范做好监督工作。

③加强监督工作经验总结。

④建立名牌监督队伍,带动监督行业发展。

⑤加快培养一批知名监督工程师。

⑥加强监督的审批权

(五)提高监督待遇水平。

监督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必须要有相对优厚的条件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不但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更重要的还要待遇留人。

(六)加强监督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

要加强监督理论的研究,及时进行总结,要经常交流,定期对监督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召开监督工作交流会议,形成交流机制,推动监督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纪委作为公司中的执法监督机构,如何通过发挥其监督保证作用,深入扎实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进一步推进效能监察工作,为实现公司发展目标提供纪律作风保障。

一、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

发挥监督检查,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从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入手,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堵塞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增强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效率意识。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完善现场管理,对已出台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总结和更新,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

在促进公司降本增效的监督检查工作中,督促其相关部门,建立起有利于提高效率、增产节支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强化管理,理顺程序,规范管理,建立起责、权、利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从源头上分解管理职能,明确责权关系,构建权力制衡机制;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考核追究,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通过开展监督检查,提高降本增效制度的执行力。

二、增强监督意识 是发挥监督保证作用的前提

今年以来,党群工作部按照公司工作安排和要求,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将此项工作作为提升管理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要搞好监督工作,监督意识则是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前提和基础,监督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监督的力度和监督的成效。因此,增强监督意识,是发挥监督保证作用的关键。

首先强化各处室的被监督意识。每月党群工作部会制定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和重点,党群工作部定期的对被监督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形成长效监督工作模式,让各职能部门形成被监督的意识,自觉地接受监督。其次,提升本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主动接受其它部门的监督,树立起“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责任观念” , 增强对监督工作的责任感。每次监督检查严格按照层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思想,做到履职尽责,不卖人情账,积极主动地实施监督,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保驾护航。

三、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增加效益

加强对经济领域和各处室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对管理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力的问题加强监督检查。针对出台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督促检查。通过监督检查,查找出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漏洞,给领导班子决策和管理提出意见建议。

篇4

当前的国有企业运行是以现代的企业经营制度与模式为基础,将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将分离,从而为相关活动的进行提供资金支持。财务管理需要运用股权以及债务资本进行融资管理,同时对经济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做好防范措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全球化发展。

1.1财务监督理论研究企业的财务监督是针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系统、连续、全面的监督检查,包括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检查,从而发现财务工作中的纰漏,对财务信息的不实情况和偏差进行纠正,对在财务工作中的造假进行查处,依法处理舞弊违法行为,从而保障财务工作的合理运行。从理论上讲,财务监督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益冲突;

(2)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财务监督源自于监督方与被监督方的信息并不对称,从而导致财务信息的不透明度加深和财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财务监督主要为了解决两方的矛盾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1.1.1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以企业领导者的意愿为主。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利益,这样造成了财务信息的失实。建立企业的财务监督,能够促进财务工作的合理运行,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大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财务管理经验,内部也没有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机制,甚至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两本账本”,造成了监管工作和税收工作的损失。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少数,因此建立外部财务监督机制,既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手段,也是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秩序合理运行的方法,对国民经济进行保护。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主体数量和复杂性都大大增加,由于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所以必须采用财务监督的手段掌握到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发展现状,从而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数据支持,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现实来说,财务监督不可或缺。

1.1.2财务监管的现实意义财务监督包含对财务有效的工作本身进行直接监督和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财务监督部门通过财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财务工作人员在监督的过程中,有向监督部门如实提供财务资料的义务。而监督部门通过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对,按照规定对造成财务信息不实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1.2财务监管的现实基础

(1)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企业的合理化运行和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会因为企业或是私人的原因,进而损害企业的利益。为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管理,财务监管工作需要对国有企业以及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监管,防止财务管理过程发生偏差。

(2)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部门、人事结构都会发生转变。怎样在转变的过程中保障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是财务监督存在的意义。通过财务监督的执行,使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不因企业的结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由于国家对企业财务监督颁发的政策法令,需要监督部门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学习进行评估,从而保障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2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解析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来。财务监督可完善民营经济的财务核算工作,进而保证国有企业现代化转变,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我国的财务监督现状还远远不容乐观,关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是由于监督力量薄弱和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而造成当今的监督现状。

2.1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和审计不足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具有财务工作管理的义务,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领导集权严重,导致了财务管理缺乏规范和科学的内部管理《。财务法》规定“,财务对本单位实行监督”。国有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关于财务的稽查制度、财务清查制度以及成本核算制度等相关制度也没有合理地建立起来,在监督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内部审核制度相对传统,缺乏对财务监督再监督的审计制度的重视,受到国有企业家族式经营的影响,内部的审计制度也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2.2企业外部监管不健全我国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并不完善,而监督工作的执行则显得不够公平。在实行的过程中,对企业资金进行审计监督的税务、审计和财务等部门中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执法随意性较大。同时对于企业的监管并不到位,影响了财务监督职能,不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执行。国有企业财务政府监管的工作并不完善,根据《财务法》第七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实施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审计工作,而且税务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税务管理等相关问题展开监督审计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财务人员的培训,税务部门主要对国有企业的税务信息展开稽查,政府审计部门主要针对的是国有企业。这导致了虽然在每个职能部门在监督中各司其职,但是监督信息相互独立,不能够对国有企业财务工作形成全面的监管。

2.3监督对象缺乏针对性财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行为,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人员的监督。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与经营者密切相关,因此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过程中,针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缺失,导致财务工作的难度增大,使监督工作处于滞后的状态。在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中,需要将管理层的监督纳入到监督体系中。

2.4财务监督制度有待完善针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行为主要是基于《财务法》的解释与相关规定,但是现阶段财务监督法律法规并不完善,针对企业的内部监管要求、监督对象的确立都缺乏明确而有效的规定。在企业法以及企业财务制度中已经就财务审计监督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于制度的有效执行却缺乏有效的解释。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审计行为的法规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对违反监督审计行为的企业规定不足,导致财务监督工作相对滞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的行为缺乏专职的政府机构,财务监督中的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信息不能共享,缺乏对财务信息的全面监督。

3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策略

完善企业财务监督的有效执行的前提是构建以内部监督为基础,政府监督为主体,社会审计监督为保障的财务监督体系,明确财务监督的行为以及财务监督的主体。在财务监督体系中,监督的主体是企业的产权,政府监督包括立法监督以及行政监督工作。将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管相互结合对国有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管理,政府监督以公共管理为主,社会监管主要针对财务工作人员,行业自律则以市场和内部的监督为主,三者在监督过程中相互协作,保障财务监督行为的正常进行。

3.1加强政府的财务监督关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依然是以政府的审计、财务、税收等部门为主。政府监督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加强:

(1)对财务师事务所的审批建设严格把关,通过对注册财务师的管理,使注册财务师了解到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注册财务师在监督中所起的作用,对于社会监管不力的注册财务师进行处罚;

(2)在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中,确保信息共享,从而针对财务监管进行全面性监管。针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建立专职的监督部门,使监督人员能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督,确保财务监督的执行,对监督工作中的行为作为纠偏以及处罚。

3.2加强企业社会监督对于企业的监管工作起重要作用的是注册财务师,因此注册财务师通过对财务人员和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社会监管,从而对国有企业起到社会监督的目的。在财务监督的过程中,注册财务师事务所要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师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时要做好财务师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企业内部财务师财务专业能力提升,熟悉相关规定与标准,具备对企业进行内部监管的能力。由于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尚未建成合理的体系,内部监督力量相对较弱,因此注册财务师事务所可以就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进行,从而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内部监督和审计,保证财务工作的合理运行。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就企业的相关市场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行为,也可以建立企业的自我约束,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

3.3对财会报表和财务科目进行调整当前的财务报告内容之间存在矛盾,为了消除矛盾,在财务报告中应当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报告的实用性与真实性。其中财会报表是财务信息的通用语言,为了将财务信息的基本只能发挥出来,需要不断地完善报表体系。当前的财会报表应该与国际财务信息惯性相结合,从而保证财务信息合理有效,构建以国际通用报表为核心的报表体系,对于我国财会报表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报表工作中,完善“累计折旧”的定义以及应用方面,避免财务账面虚高的现象,能够完善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量管理,实现对实际耗用和支出进行分摊,以及保证年度支出的均衡。

3.4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注册财务师事务所的监督工作相对专业,而政府的财务监督工作具有更大的实权。将政府的财务监督工作与注册财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相互结合,从而对财务工作进行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将日常监督与执法监督结合起来进行监督管理。财务师事务所对国有企业的企业人员进行管理,做好日常检查,使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得到持续的监管,促进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建立。而行政监督则从法律层面上保证了企业的财务工作正常运行,使财务失误影响不至于扩大化。以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的财务监督,形成了尊重财务制度并且加以执行的监督氛围。

4结语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主要功能是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存在着监督不力,监督体系不健全的现状。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行政监督,建立规范化的财务监督程序,利用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财务监督,对财务监督中的不法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2)加强社会监督,利用注册财务师的管理功能对企业的财务师进行管理,并且对企业的外包财务监管工作进行合理化设计,使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健康运行;

篇5

关键词:基础财政支出 监督问题 对策

我国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基层经济,随之而来的对于财政支出的监督就是重中之重,财政监督是保证基层财政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为了保证资金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就要求财政部门针对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最大程度的完成财政监督管理工作。

一、基层财政专项支出监督的非凡意义

财政是国家建设的基础,财政支出监督就是国家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严格执行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基层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为了保证在建设中每一分钱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财政监督就是最基础的一道关卡,财政部门只有严格执行监督管理制度才能杜绝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只有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制度才能保证资金有效性的支出和充分的使用,从而保障人民的各种权益,使社会能够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基层财政专项支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意识弱

国家正在大踏步般的发展经济,所需监督的项目众多,监督任务繁重,而且很多监督人员行为懒散,思想消极,不能更好的发扬主人翁意识,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能更好的去进行财政监督工作,从而出现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的现象。严重影响整个财政部门乃至一个区域的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工作。更有个别监督人员不能很好的端正自己的作风,导致监督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二)财政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一方面,虽然我国有很多关于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一套特定的监督管理制度,从而出现同一区域多种监督制度的现象,导致该区域管理异常混乱。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全面、不具体,导致很多不法企业利用这一现象大做文章,使国家经济出现不必要的损失。许多个人企业还会利用财政管理上的优惠政策,做违法的勾当,造成国家财产上的流失。正是因为财政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才造成基层财政支出监督工作不能正常执行,更加得不到实际的效果。

(三)财政支出监督方法单一

从我们现阶段的财政监督部门的监督工作可以看出,现阶段的监督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突击检查与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并不能全方位的做到日检月检。同时财政部门资金监察也单一不够全面,主要监督各区域内的财政预算支出,其余方面监察不到位,造成很大程度的资金流失。而且在监督管理过程中也不能够做到全程监控,从而出现中间环节出现问题而不自知的现象。

(四)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财政部门现阶段主要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管理,力度不够大,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对于那些违反了国家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的企业,财政部门并不能够从严从重的处理,不能追究到主要责任人,从而出现轻微处罚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管理无效的结果,导致经济不能够稳定的发展。

三、财政专项支出监督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加大监督管理人员的培养

要想在其它因素都不好的情况下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只有加大财政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发展。首先要对财政监督人员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培训,加强监督管理人员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自我工作意识,从而能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去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大财政监督人员的技能训练,才能更好的完成财政监督工作。以前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财政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不够完善,对各项财政监督管理制度不熟悉,才导致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只有提高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够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更好更快的完成监督管理工作。

(二)完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法制建设

要想更好的解决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首先,一定要加快进行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的法制建设,尽快改善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要统一的制定各地区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能够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有做到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的健全,才能更好的进行基层财政专项支出的监督工作。

(三)全方位多类别的监督管理

通过对各项财政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准确的分类处理,能够让监督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相应的监督方式更快、更好的进行监督管理。财政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单一的一项财政支出进行内外双监督方式,最后再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从而达到更快更准的财政支出监督管理。而且财政部门还可以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配合监督,达到高效高覆盖面的监督,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更加快速的完成财政支出监督管理 。

(四)加大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力度

财政部门应该与各大检查部门相互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合作规程,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的对企业和个人进行财政支出的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违法必惩,更好的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基层财政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财政专项支出监督管理在国家的经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财政支出监督才能更好的完善经济体系,才能确保国家经济持久稳定的增长,同时还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使国家做到统一协调的发展;财政监管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发展振兴的基础财政管理制度,因此要不断在基层财政管理和监管上做好工作,只有基层财政稳定,才能保证这个国家上层建筑的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富强。

参考文献:

[1]李宝胜.基层财政专项支出监督问题研究[J].会计师,2014,(21):66-67

篇6

关键词:工程 , 新模式,质量监管

Abstract: the socialist market system is a legal system of the market system, and now some of the quality assurance link has not legislation, some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of execution is not strong, make law enforcement in the process of enforcing not for specific operation of the legal basis, lead to the responsibility of all parties, legal responsibility supervision procedure is not clear,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difficult to implement, enforce the law behavior not unified problem exists, the impact of the supervision work of justice, author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actice, puts forward optimum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measures to improve.

Keywords: engineering, the new model, th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当前的工程建设实行的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管理制度,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建筑市场尚不完善的现状,促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提高与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有新的思考。

1、当前建筑市场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影响着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一个法制化的市场体系,而目前一些质量保证环节没有立法,一些建设法规的执行性不强,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没有供具体操作的法律依据,导致了责任各方对监督程序、法律责任不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难落实,执法行为不统一的问题存在,影响了监督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

1.2现行监督机制还存在责权不一致的问题。近几年,由于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而引发的违法建设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政府投资、引资项目,究其原因就是行政干预难以抵挡,质量监督机构缺少足够的自由裁定权和行政处罚权,影响了执法的时效性。

1.3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开发商成为推动建设市场运转的根本动力,而开发商的违规行为逐渐成为工程质量问题的源头。因此,对开发商如何加强监管、提供服务,使之成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主力军成为监督管理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具有合格资质的监理队伍不足, 建设市场的管理跟不上,致使监理单位出现外聘监理人员多、离退休人员多、无证人员多以及同体监理等现象,难以实施有效监督。施工企业越级承包,非法层层转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了工程质量。

1.4一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相对滞后、权威性得不到体现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这些势必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亟待改进和完善。

2、新形势下,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2.1 要把工程质量管理好,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 有了健全的制度,才能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影响。各项制度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监督机构内部督察制度、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质量业绩和不良行为记录网上公布制度、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制度、技术规范、标准管理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等。

2.2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特别要以建设单位为源头,坚持以预防为主。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

2.3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以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为主要手段,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采取不定期、不告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容易出现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工程质量进行巡查,巡查工作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抓住要害,注重反馈结果,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起到警示作用,对工程质量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4 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监督和指导,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扭转被动局面。

2.5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6对于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2.7没有高素质的质监队伍,就很难建立与质量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威。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还应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提高监督工作科技含量,用科技武装监督手段,用科学数据说话,杜绝质量检查的主观性,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

篇7

关键词: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管理制度;问题

卫生监督机构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可以说,卫生监督机构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随着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而卫生监督机构的档案管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革,笔者此次主要是对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制度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1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概念及作用

卫生监督档案也被称为卫生管理资料档案,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单位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所行使的一些权力,通过开展卫生管理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文字、文件形式的材料,也就是说卫生监督机构属于卫生监督单位开展卫生管理工作的一个真实的记录手段,它还能够及时地反映单位在卫生管理工作的活动历程。

2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监督单位的卫生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落实上,并根据管理的全部内容和项目。确定资料归入卫生监督档案当中。要根据监督单位规模及类型的不同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3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档案管理意识低下

我国自颁布档案法之后,卫生监督机构就已经根据法令要求建立了三级的档案管理网络。当时这种网络的建立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领导层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领导认为档案管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一种思想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很多的工作人员为了工作方便,就将档案材料直接放在办公桌上,并没有进行分类存档处理,使得档案材料出现了损坏。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领导层对档案管理没有提起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也就比较好解释了。

3.2档案管理制度急需完善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操作过程当中,有一部分的档案管理虽然是有规章制度的存在,但是很多管理程序并没有纳入岗位责任制当中,所以就造成了部分工作没有真正的依托,档案管理的效率也会出现明显下降,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

3.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再加上我国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最开始配置的时候就非常简单,基本上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很多工作人员都是由办公室文秘兼职的,所以说在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过程中,选拔人员只是注重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却并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考核的范围中。这也就导致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缺乏创新意识,使得档案管理的质量达不到预计的要求。

4卫生监督机构的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4.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

卫生监督机构要根据我国颁布的档案法来对档案进行管理,领导层一定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重视,这才是档案管理工作得以发展下去的关键。领导层最好是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此外还要对档案管理的领导层进行适当调整,逐渐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将档案管理的目标与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处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进而实现认识到位和组织到位。卫生监督机构还要将所培养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归入卫生监督机构的人才培养当中,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领导层和工作人员真切地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4.2注重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保障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说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卫生监督机构要不断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管理人员的作风以及政治面貌都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此外,卫生监督机构的领导还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对管理人员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充分发挥以待遇、以真情留人的作用,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3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要想顺利实施,除了要做好各方面的细节工作以外,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再加上档案管理依照我国档案法的相关法律规章运作,一旦出现了问题有法律这一坚实的后盾。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按照所制定的奖惩制度来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这样做就可以保障档案管理中的考核结果与卫生监督机构的考核结果始终处于一个同步的状态。

5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办法的制定

我国的很多企业和单位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制订了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主要参考了国家档案法的规定,各个科室都有了档案管理的分工。在整理卫生档案的时候都是按照不同的内容和类别先进行分类处理,然后再把档案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而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也要做好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这也是在考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6结语

卫生监督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做好卫生监督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及时了解近期甚至很长时间的卫生监督数据,为今后的卫生监督监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而完善卫生监督机构的档案管理制度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相信随着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制度也会愈加完善。

作者:龚猛 单位:公主岭市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1]姚林.试论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构建[C]//浙江省第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2011.

[2]吉林省卫生厅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C]//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3]佘东玲,张球,胡亚梅.重庆市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快速检测装备配置现状分析[C]//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

[4]王丽艳,王利峰,王殿胜,等.卫生监督机构管理改革与实践的探讨[C]//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2.

[5]刘庆华,王庆荣.浅析卫生行政执法中的财政支持[C]//首届全国卫生法规、标准效益评价技术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汇编.2000.

[6]王灿虎.浅谈铁路卫生监督执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C]//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篇8

一、完善我国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总体思路

新形势下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应体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宏观和间接的监督管理,依靠中介组织进行微观和直接监督控制的思想。政府通过建立和健全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 法规条例和规范标准三个层次)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和社会监督控制体系), 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 支持和鼓励质量体系认证, 培养和营造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规范和约束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 从根本上把握和加强工程质量。

1.1 政府的宏观和间接监督管理

政府通过建立和健全建设工程质量法律体系,通过施工许可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 工程监理制度、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巡查制度及竣工备案制度,通过对参与建设各个主体的质量行为的监督控制及建设工程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进行抽查监督, 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1.2 以人为本的监督管理

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 涉及面很广, 从工程立项、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备案和使用等各个阶段都会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也很多, 但核心是人的工作质量。把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控制思想。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以前以工程实体质量为重点的政府质量监督工作主要是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心应由事中、事后控制为主向事前预防控制为主转移。通过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法律、 法规和规范, 加强各行为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规范行业和市场运行机制, 督促行为主体和从业人员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提高质量意识和业务素质,以保证质量体系的完善。

1.3 实施全面质量监督管理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内容除了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外, 应突出全过程、 全方位对参与工程建设各个行为主体的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 这既反映了工程质量形成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全面质量监督管理的思想。 它包括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等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 涉及到从工程立项、勘察设计、 工程施工、 竣工验收、备案、使用维护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1.4 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监督管理

科学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法是有效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日趋完善,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确实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力、 有效, 就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改善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法, 充分体现法律法规国际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监督行为法律化和管理方法科学化的特征, 促进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保证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 网络化是实现工程质量档案网络管理、实现工程管理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证, 也是管理方法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二、完善我国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具体措施

2.1 转变质量监督管理理念

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要转变理念、 转变职能, 严格依法行政,不直接指挥、 调控建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也不插手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 使企业能真正按市场经济的规律组织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 自我调控, 建设主管部门应首先摆脱部门管理的约束, 对不同所有制、不同隶属关系、 不同地区的市场主体, 无论是发包方、 承包方、中介机构, 都一视同仁,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同等的保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在相同的条件下展开公平合理竞争的宽松外部环境。 要深化改革, 精简机构和人员, 从大量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力量履行好决策性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 研究有关产业经济,制定产业政策,规划产业战略, 促进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将过去包揽的许多不应由政府管的事交出来, 有些属于企业自主经营范围内的事,应直接交还企业去办, 有许多属于企业间的公共事务或服务性事务,交给行业协会承担; 使政府致力于管理好必须由政府管的事, 改变不作为、 滥作为和封闭分割管理、 政出多门的状况。这样有利于统一行业技术经济政策和各项管理措施,使同行业企业能在统一标准、 条件下经营, 开展竞争、 优胜劣汰, 保证建筑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引导全行业合理发展。

2.2 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政府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应属于政府管理及专业执法范畴。为了实现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开、 公正、 公平和廉洁、高效, 减少或防止工程质量监督人员, 根据 《行政许可法》 关于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这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方向。

2.3 由无区别监督向差别化监督转变

对原有的不同企业、不同工程均实施单一的、 无区别的质量监督模式、监督力度,不能起到扬优治劣的作用, 因为工程建设规模和有限的监督力量之间存在矛盾,决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可能全面覆盖, 监督面越大, 监督管理的深度越不够。因此必须有所侧重, 改变以往对每个企业、 每个项目都实施平均资源监督的思路, 集中资源解决影响最突出的问题, 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实行差别化管理。差别化管理在当前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不同企业和项目经理的业绩、 信誉、 工程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其他综合情况,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动态确定和区分重点和一般监管对象,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二是在工程类型上, 重点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市政桥梁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工程质量安全等直接涉及到城市公共安全的工程的监督管理。三是在实体质量上, 突出对技术风险较大工程的监督。注意抓好对技术风险较高的抗震结构、 异型结构、大跨度结构、大型幕墙等部位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方案现场的监督检查。

2.4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建设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建设工程实施单位即相关主体责任单位的质量行为,而主体责任单位的质量行为的有效性离不开监督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如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本身缺乏有效的监督, 那么这一体系的有效性就有可能受到影响, 因此, 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保证监督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2.5 政府投资工程采用不同的监督管理模式

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对今后不使用政府资金的投资项目, 一律不实行审批制度, 而是改为核准制和备案制, 完全由投资方来承担风险” 。对政府投资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督,如果监督机构是以政府投资工程业主的身份去进行监督, 可能会出现建设单位游离于监督范围之外的情况,并且也容易和现场监督的工作角色混淆。 因此,对于政府投资工程和非政府投资工程的监管模式应该有所区分。

三、我国工程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多头管理导致工程质量监督责任不明确

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实质上形成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多头管理是指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铁路、 交通、 水利等按专业将建设工程分开进行分头管理,现如今,又成立了人防质量监督站,地下部分人防监督站也参与监督。 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又负责对国家出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国务院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国家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监督检查。这必然形成纵横交错的复杂体系, 容易政出多门, 界限不清, 职责范围不明,不利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统一管理, 整体协调, 系统运作, 更容易造成工程质量发展的总体失衡和失控,不利于建筑市场良性循环运作,不利于监督管理系统的协调发展。

3.2 工程质量监督执法不严

由于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在立法工作中的缺陷、 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的不完善及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 执法者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条例来指导, 导致执法受到影响。 讲人情、 人际关系的复杂或者有关部门的不正常干涉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公正执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由于建设工程质量日常监督工作由监督机构实施, 在执行执法取证、调查等工作除了监督机构外, 其它部门或机构难以实现完成; 加上因为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有其特有的专业性、 工程质量特有的技术性,非专业人员是很难做到正确高效执法的,通常建设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的调查取证工作由质量监督机构来实施,是否进行执法处罚靠主管部门决定, 往往当监督机构提出处罚申请后, 受其它外来干涉影响, 受到处罚只占极少数, 这就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威慑力。

四、加强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分析

4.1 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约束机制, 遏制质量监督中的腐败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职能,拥有政府给予的技术管理的职权。其职能可对建设、施工、 监理、 设计、勘察等单位质量行为的管理。针对我国目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存在的寻租及腐败等问题,应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起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约束机制。首先, 加强机构内部的制约。工程质量监督是专业性很强的执法监督, 只有充分考虑工程质量系统形成过程的各质量要素,运用技术、 经济手段, 依靠行政执法地位, 才能以与工程建设水平相适应的机构组织体系,人员配置及职责体系、检测等配套的技术手段, 完成质量监督任务。 因此, 质监机构的组织、 人员、 设备、 技术手段等内部因素的优化配置程度,对监督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其次, 加强建设主管部门的制约。 建设主管部门可建立动态信息管理机制,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监督机构的行为及其有关领导的行为进行制约,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有效的手段、 措施。

4.2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执法力度

针对工程质量监督中执法存在的问题,对于工程建设法律责任的惩处, 法律准则必须度量明确, 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力争从根本上铲除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弊症和隐患。

篇9

一、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会计人员是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工作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这是因为,不仅承担着会计监督作用,同时也需要展开会计核算。然而,高校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核算上,而对会计监督职能产生忽视。而高校方面在运行过程中,也没有对会计人员的财务监督职能进行规定和明确,导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自身的职责并没有进行科学的定位,最终削弱了会计人员的功能,影响了高校财务监督工作质量,不利于从整体上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各个领域都提升了对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内部监督工作的重视。而内部财务监督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要想提升效率和程序性,必须拥有较强的制度保证。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在经营过程中都制定了一系列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然而,却拥有不健全的制度体系,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明确自身的职责,降低了财务管理质量;同时,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工作人员在展开各项财务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同时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随意改帐等现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广泛存在,造成了混乱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三)内部财务监督形式缺陷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的内部财务监督功能工作开展中,拥有相对落后的监督形式,不仅无法为高校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更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通常情况下,要想提升内部财务监督质量和效率,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当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角度出发,提升财务监督全面性和质量。在实际财务监督工作中,监督形式必须能够与不同的监督阶段相适应,才能够将各个阶段的财务监督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运行过程中,通常只注重财务的事后监督工作,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事前、事中监督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形式也存在单一性的特点。

在事后财务监督过程中,财务监督工作通常由学校领导负责,其工作中会对高校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账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并核实报表,而这一过程中,财务监督工作存在较多的漏洞,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流失现象产生于高校财务资金当中,促使高校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强化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提高财

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在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首先,加大对会计人员法制观念的培养力度。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根据我国《会计法》相关规定,应当承担监督相关机构财务工作的责任。因此,高校要想从整体上提升财务监督和管理能力,必须加大对会计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促使其在工作中更好的落实自身责任;其次,加大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力度。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会计人员更好的从事自身工作,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各项数据的真实性,为维护高校以及国家的利益做贡献。由此可见,新时期,我国在积极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和内部财务监督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至关重要。这样一来,高校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自我约束;再次,定期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进行培养。要想提升高校内部财务监督质量,会计人员良好的财务技能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有所提升,极大的推动了各个领域的运行效率,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来讲,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想提升财务监督和管理质量,必须在掌握大量财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可以通过熟练的应用计算机,提升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质量,从而有效适应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例如,我国北京大学在近年来积极展开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接受了计算机培训,因此信息化得以在财务管理中实现。由此可见,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二)健全制度体系

第一,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新时期,各所高校在经营过程中,应从自身运行实际出发,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会计法的基础上,构建拥有自身特点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该制度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调节和约束高校财务使用的目的。例如,通过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分离业务办理和授权等环节,突出财务管理职责的界限,实现多个机构的有效制约。第二,将财务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高校运行过程中,法定代表人是校长,其承担着高校财务监督工作中的全部职责;在实行责任制时,校长能够更加明确自身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提升财务管理工作针对性。同时还应当对各个机构的负责人有针对性的制定财务监督和管理职责,促使高校运行过程中,各个层级能够实现有效配合,提升财务监督效率和质量。高校在落实财务监督、管理责任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杜绝滥用职权的行为,同时也能够避免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对于提升高校财务监督和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健全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的形式

第一,内部财务监督形式中,针对传统的事后监督形式,新时期高校必须加大对事前和事中监督的重视。积极构建全过程财务监督机制,提升监督的全面性;第二,内部财务监督中,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贯彻落实扩招政策,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复杂性有所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方法必须有所转变,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促使服务功能在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并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紧紧围绕重点工作而展开财务监督,并促使层次性得以在财务监督中有所提升,最终将财务监督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篇10

一、提高队伍素质,建立内部管理监管队伍保证机制

在新形势下,做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卖内管队伍,只有抓住了这支队伍,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才有保证。一是成立机构,充实力量。各级烟草部门都应及时成立了专卖内部管理监督办公室,按照国家局的要求配足配齐专职工作人员,保证专卖内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纵观目前基层县级局专卖内管队伍成分构成,内管人员大都是从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卷烟外打专卖人员中挑选而进的,普遍存在不精通两烟经营业务,不通晓生产经营环节流程现象,不能“知彼知己”,岂能“百战不殆”。要改变目前这一现状,一要提高内管人员工作“入门门槛,及时从行业内部挑选一批,年富力强,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人员充实到内管队伍,提高内管队伍整体素质,二要不断强化对现有内管人员培训力度,通过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按照“流程化、痕迹化、精细化”工作标准,既要增强对内管人员两烟经营业务培训,又要切实增强各级专卖内管工作人员的监管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建章立制,明确职责,根据内管工作性质,进一步不断完善内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设,建立“职权分明”内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监管的重点环节和监管方法,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形成“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内部监管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提升专卖内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内部管理监管制度机制

姜成康局长曾经指出:规章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确保加强内部监管工作持续开展,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两年来的内管工作实践表明,原有一些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规章制度暴露出的局限性、不科学性,直接影响和制约内管工作,急需逐步改进,使之更加科学化。因此,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和优化内部流程已成为加强内部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外讲诚信、依法经营,内讲制度、依法管理”的理念,必须对原有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评价、修订和完善。切实抓住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确保了内部监管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通过对原有各项制度逐项梳理,进一步摸清了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设计出相应的业务流程图。在对有关制度的评价过程中,对现行制度、规定和流程,本着全面、实用、规范、科学的原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评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制度规定,完善工作规则和议事决策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定期检查、定期报告、案件查处、同级监管以及责任考核制度,内部监管定期汇报制度、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案件报告制度、信息交流和通报制度、联合调查和办案制度、内部管理监督定期通报制度、建立举报投诉中心等措施,完善基层单位内部专卖同级监管制度的建设,形成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实现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要求。同时,始终坚持内部管理工作长期化、制度化理念。内部监管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精细工作。工作永不停止,制度建设永无止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建设要求,及时制定和实施本辖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强化对两烟经营活动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专卖管理监督。做到监督与考核并重,加大监督力度,细化检查细则,切实落实考核方案,从根本上杜绝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

三、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内部专卖管理高效运作机制

要彻底解决目前内部专卖管理工作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的弊病,真正发挥内部专卖工作职能和作用,必须打破目前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工作体制,建立垂直领导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家监察局工作体制改革,将内部专卖管理人员从原单位分离,建立至上而下垂直领导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机构,实行“内管”工作派出机构,下级内部专卖管理工作直接对上级负责,避免内管人员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局面,消除许多企业领导的人为干涉,变过去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自查”变成长期的“检查”,内管工作人员放心大胆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再担心“端着单位碗还砸单位锅”,消除各种人为干扰因素,为内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不断提高内管工作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方面我们内管实施的“驻厂特派员”就是成功经验。同时在开展内管工作中,做到“四个结合”,即:坚持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通过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外部社会舆论的监督,使不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明显减少,逐步形成事事有监管、时时有监管、人人被监管的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内部的自律能力。坚持专卖内部监管与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的有机结合。省、市、县三级局都制定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考核办法,实行定期进行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存档,作为对各级局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现内部专卖管理督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工作效果。坚持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与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有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作用,整合信息网络,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体系与业务部门的对接,有效提高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效率。坚持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与专项整顿的有机结合。要继续和发挥专项治理整顿作用,实现专项整顿和内部管理的有机结合,巩固内部管理工作成果,不断创新内部专卖管理工作新局面。

四、按照上级内管工作标准,建立“职权分明”的保障机制

根据国家局国烟人[2007]186号文件要求,内部专卖人员数量不少于专卖人员人数20%,内部专卖机构设立多种专职岗位。而纵观基层内部专卖管理工作,基层内部监管机构虽然成立,但纵观基层内管人员特别是在县级局内管人员数量远远未能达到上级要求,存在着人员不足,职责不明,一人多岗等现象,直接影响工作效果。各级领导都应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作为重点,处理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与生产经营关系。彻底改变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加强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领导,强化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职能作用,严格执行国家局作好内部专卖工作有关文献,按照标准,配齐配足内管人员,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和交通工具,建立职权分明内部专卖人员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制、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建设,确保人员、制度、落实到位。

五、规范内部监管流程,建立高效运作的监管体系建设

当前基层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统一管理程序,制度不全,职责定位不明,监管重点不突出,工作无序,与上级要求的内管工作,监管流程化、突出痕迹化、体现精细化、促进规范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此,按照“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监管”的工作要求,必须梳理内部管理程序,明确管理监管重点,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1)明确重点环节监管。

通过强力实施“四化”管理(监管流程化、突出痕迹化、体现精细化、促进规范化),紧紧抓住两烟经营“关键环节”(合同签订、合同收购、调拨,烟叶加工,卷烟购进、库存、销售、责任追究)等,筑牢“三道监管防线”(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不断完善监管程序,理顺工作流程;明确监管责任,环环留下痕迹;严格监管标准,事事体现精细;落实监管目标,全面推进规范,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层层落实的专卖内管工作格局。

(2)规范内管流程体系建设。一是明确了各级专卖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二是制定了专卖管理监督全员工作流程,统一制定相应的文书表格。流程规范细化到了专卖管理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规范均绘制了工作流程图,并配以相应的工作流程说明、工作表、工作文书、工作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为行业专卖管理工作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建立以制度为基础,以流程为载体,以痕迹为依据,以精细为目的,制度为纲,流程为目的内部专卖管理流程体系建设。通过流程的执行,在每个工作环节留下监管的痕迹和记录,促进工作达到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

(3)完善内管信息化体系建设。一是开发完善软件功能。充分发挥省局级专卖管理模块作用,加快内部监管模块调试运行,将信息化监管手段融入到日常监管的各项工作中,使内部监管工作更加科学快捷地运行。二是狠抓网上日常监管。上级内管办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定期抽查各下属单位卷烟营销和烟叶收购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提出质询,下达整改通知,责令责任部门说明情况并限期整改。各基层单位直至基层专卖管理所,都严格按照同级监管和网上实时监管的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开展工作,并填写《网上实时监管情况登记表》,留下工作记录和痕迹,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质询和整改通知,并跟踪监督整改意见的落实。通过推广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使网上日常监管真正发挥了实时监管、有效管控的作用。三是网上监管和实地核查紧密结合。各级内管部门在日常监督考核中,要经常深入到基层专卖管理所和市场一线,对下属各单位的内管工作进行严格的实地检查考核。

(4)建立科学的内管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力度,对规章制度及流程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做到监督与考核并重,加大监督力度,细化检查细则,切实落实考核方案,尤其对哪些“违者无心”的行为要做到“监督有意”,从根本上杜绝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

六、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完善内管工作领导负责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