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建设情况汇报十篇

时间:2024-03-29 18:17:27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篇1

各位领导:

下面根据省厅通知要求,对我区财政收入首季“开门红”工作和财源项目推进情况做以汇报:

一、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财政收入首季“开门红”

(一)前两个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和一季度收入预计

省厅确定首季开门红,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要达到15%的目标,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提振信心的重要举措,非常必要,意义重大。省厅文件下发后,我局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作了汇报,我区区委、区政府对此非常重视,随即召开专门会议,客观分析了前两个月我区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以及三月份经济运行走势,对照省厅实现首季开门红一般预算收入增幅15%的目标以及全面完成全年预算任务,研究制定了具体措施。                                           

从我区1-2月份看,财政总收入完成15121万元,为预算的13.4%。其中: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90万元,为预算的15.1%,同比增长4.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002万元,为预算的18.3 %,同比增长14.8%。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1万元,为预算的0.2%,同比减少99.2%。受2008年同期汇缴企业所得税额度较大的影响,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同比下降101.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同比也下降了46个百分点。但个人所得税、契税和非税收入本期入库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使1-2月份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超过平均进度,同比增收1160万元。其中:国税局1-2月份收入完成2191万元,仅完成为预算的5.1%,低于平均进度11.6个百分点,同比减少44.%,同比减收1722万元。主要减收因素是哈尔滨银行阿城支行汇缴企业所得税本年入库收入130万元,同比减收1078万元;马利酵母同比减收408万元;西钢入库收入381万元,同比减收27万元;钼矿由于实施尾矿安全整改,待国家安全局验收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 1-2月份没有税款入库,同比减收716万元。地税局1-2月份收入完成10487万元,完成为预算的24.4%,超平均进度7.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5.6%,增收1412万元。主要增收因素:一是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4620万元,为同期的8.8倍,同比增收4097万元。增收原因主要是松江钼矿缴纳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2313万元、玉泉酒业缴纳财产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1662万元,拉动地税局收入增长。二是营业税实现收入2125万元,为同期的109.4%,同比增收182万元。建筑业税收收入完成925万元,同比增收514,其中亚泰集团矿山分公司代扣工程款一次性税收入库206万元;而金融业税收收入同比减少137万元,增减相抵2月份营业税同比增收182万元。三是资源税、房产税分别实现收入264万元,同比分别增收90万元、104万元,主要是加强非煤矿山管理、清理房屋租赁增加了资源税和房产税。主要减收因素: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2708万元,仅为同期的46.8%,同比减收3077万元。主要是松江钼矿去年同期汇算清缴入库企业所得税5500万元,本年入库2300万元,同比减少3200万元。财政等部门1-2月份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12万元,为预算的17.2%,超平均进度0.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1.1%,同比增收1002万元。收入增减的主要因素是契税收入同比增收237万元;罚没收入同比增收21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同比增收640万元。教育费附加收入同比减收52万元;部分收费项目取消和调整收费标准,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比减收31万元。

前两个月主要是钼矿、哈尔滨银行阿城支行、马利酵母等重点税源企业收入与同期比有较大幅度减少,影响了国、地税收入增长;个人所得税收入和国有资产出售收入是拉动1-2月份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月初,与国税、地税沟通,3月份国税局税收收入预计完成1800万元,累计完成3991万元,为预算的9.2%,同比下降27.9%。地税局预计完成3500万元,累计完成13978万元,为预算的32.5%,同比增长7.2%。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877万元,为预算的20.8%,为同期的9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510万元,为预算的23.3%,为同期的101.5%。按照预计完成情况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只能达到1.5个百分点,与省厅要求差13.5个百分点,相差1530万元。

为了达到省厅确定的收入目标,财政部门将加快闲置国有资产出售,预计三月份可入库国有资产出售收入1000万元,契税收入入库530万元,一季度能够达到一般预算收入15%的增幅。但上述目标的实现,主要是国有资产出售收入、企业所得税汇算和财产出售个人所得税等一次性因素拉动的结果。

(二)采取措施,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国家出台结构性减税政策对我区2009年财政收入产生严重冲击,。按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要求,我区采取加大了招商引资、培植财源工作力度,强化税收征管措施,努力实现应收尽收,积极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中央直属企业及其他省(境)外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或独立法人机构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08]38号),区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区委专门听取了各部门发展总部经济情况的汇报,制定了对总部经济企业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了《阿城区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增加财政收入意见》、《阿城区乡镇(街道)财源建设考核评比办法》、《阿城区总部经济企业审批流程》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域外企业设立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鼓励和支持域外企业对我区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或对我区市场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并在我区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登记纳税的企业。

各部门、乡镇、街道积极行动,切实纳入工作日程,采取了积极措施,工作效果显著。工商、税务等经济管理职能部门都研究制定了推动我区发展的相应措施。工商局制定了推动总部经济发展18条意见;地税局积极与上级税务部门沟通,放宽了物流企业自开发票的限制,为招商企业落户阿城创造了宽松环境。各乡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招商活动,玉泉镇与友好镇上海真如镇商会开展洽谈合作,已初步达成将部分企业落户阿城;双丰镇积极动员在北京发展物流企业的双丰老乡将企业总部迁回阿城,目前正在办理注册手续;舍利街道办事处引进了在北京“中德恒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将总部落户阿城。到2月末,各乡镇、街道已确定引进并已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的总部经济企业有25户,2009年预计纳税6700万元,其中已纳税有3户,纳税额107万元。

二是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区委、区政府年初开始就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多次听取财税部门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加强财税征管的具体措施。区政府决定从2月份起,每月都召开由财税等征收部门参加的财政收入分析汇报会,分析存在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针对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抓好重点税源税收征管工作同时,相继开展了运输业税收征管情况调查、煤炭经销企业税收征管情况调查、非煤矿山税收征管情况调查。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提高非煤矿山准入门槛,开采能力低于10万立方米以下不再办理采矿许可,税收定额由平均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对煤炭经销企业进行整合,对年纳税2万元以下的,不再办理煤炭经销许可;针对阿城运输车辆外流的现象,协调管理部门放宽检车、落户条件。

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采取以票控费、收入直缴、定期稽查等措施,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的收缴力度,增加财政收入。

四是加快财源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开发区“三纵三横”道路以及供水、供电、供气和排水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项目发展提供平台。采取措施加快房地产开发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和全区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撤市设区后,我区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房地产开发业的发展,增加建安、房开营业税的增长,从而带动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对已经开工建设的英联食品、亚泰水泥等财源建设项目,要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对国家出台的减轻企业负担拉动经济增长的各项优惠政策,要落实到位,推动其尽快投产达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五是加快开房地产开发力度,带动相关产业和全区经济的发展。撤市设区后,我区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房地产开发业的发展增加建安、房开营业税的增长,从而带动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六是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开发区三纵三横道路以及供水、供电、供气和排水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项目发展提供平台。

七是全面贯彻国家促进发展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要贯彻好国家为拉动经济发展出台的减税、减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效益提高,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关政策,加快我区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家教育危房改造、公共卫生服务、民生工程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存在问题:一是开发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开发区目前已经完成了“三路一桥”的建设工程,基本实现了开发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但是按照目前开发区发展的速度与新园区发展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直接制约了企业的招商入驻,二是资金缺口较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及土地储备的支出压力较大,恳请省厅继续加大对我区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二、“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作”实施情况

今年是实施全省“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的第一年,科学制定目标和任务,对完成整个工程十分重要。为此我区高度重视,按照省厅布置,分别测算2009-2011年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并且分解落实到税收、非税收入以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上。

(一)2009-2011年均增幅

为了做好“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工作,对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对阿城传统财源、正在建设的新兴财源以及阿城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走向进行了认真分析,结合目前阿城财政收入总量,今后三年阿城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幅确定在15%。

2009-2011年三年增收额为29734万元,平均每年增收9914万元。其中,基金收入增量19940万元、非税收入增量992万元、税收增量为8811万元。基金收入增量确定主要考虑阿城撤市社区后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加快、开发区占地等因素;非税收入三年都确定为11000万元,主要考虑非税收入逐渐取消;税收增量主要是考虑阿城重点财源建设项目税收增加因素,按增值税计算总量达到35244万元,每年11748万元。上述目标是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的。

(二)推进实施“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的具体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我区成立书记、区长为组长,财政、发改、经贸、农委、国税、地税、国土、科信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推进、收入征管、招商引资等项重要工作。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由财政局局长许淑敏担任。

二是制定方案。今年是实施全省“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的第一年,科学制定目标和任务,对完成整个工程十分重要。为此我区高度重视,按照省厅布置,制定了《阿城区落实全省“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工作实施方案》,科学谋划推进一批财源项目,建立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严格的项目推进机制,集中力量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三是政策激励。一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招商引税积极性,以推动我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二是继续对重点纳税企业法人和招商引资中介人进行奖励,对总部高管人员子女就学、就业方面给与适当照顾,引导企业加快发展,促进招商引资。三是支持企业攻坚克难,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营战略升级,继续加大对重点企业、有活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建立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促进财政收入的平衡稳定增长。

四是资金筹集。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二是加强金融平台建设,利用国有资产、土地等有效资产,加大新平台资本金的投入,提高平台融资实力,为我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创造条件。三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四是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推动有条件的改制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企业在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待条件成熟后再实现境内外上市融资。

五是大力加强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税源。积极利用好开发区,打造招商平台,增加后续财源。抓住外省企业在我区投资矿产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业的有利时机,经过细致的工作,热情的服务,促成这些企业在我区全部注册为法人企业,防止所得税收入的流失。在改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努力打造软环境,区主要领导在项目企业遇到交通、环卫、物业、治安、电力等实际问题的时候,实行包扶制度,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六是从严控制财政支出,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对经济发展必要的投入。为应对金融危机,从严控制财政支出,我区下发了《中共哈尔滨市阿城区委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从严控制财政支出的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十七大关于建立节约型社会以及省市关于加强财政管理、从严控制财政支出的要求,出台了具体的十条规定,规范了财政支出行为,确保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投入,集中资金办大事,保证改善民生和支持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给我区今后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资金保障。

(三)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实施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将借助“撤市变区”的有利时机,在围绕招商和项目建设,调整思路,明确主攻方向、主打产业、实现大项目建设的突破,培育地方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一是积极引进大项目,积极培育新兴财源。二是继续扶持原有优势企业,促进其加快发展,巩固扩大传统财源。为此我们初步确定了开发区环保产业园、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综合利用技术改造、英联(哈尔滨)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酵母浸膏三个新引进大项目和钼金属深加工项目、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制氧机技术改造、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三个省厅扶持过并借机加快发展的项目等六大重点推进项目,有望在2009年新增销售收入15.4亿元,新增税金1.7亿元,2010年新增销售收入29亿元,新增税金3.8亿元,2011年新增销售收入44.1亿元,新增税金5.8亿元。其中三个新引进项目2009年增加税金0.8亿元,2010年增加税金1.5亿元,2011年增加税金2.6亿元。

1、开发区环保产业园项目:按照阿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区基础设施“七通一平”(道路、供水、排水、电力、供热、供汽、通讯和场地平整)要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投资2.5亿元,为了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功能,我区已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了开发区中心区内的平岭路、中直路、民富大街和延川北路4条道路工程7.2公里,初步建成了排水管网8.5公里,供水管线1.2公里和供热管线1.1公里,以及工业区10千伏输电线路5.6公里。

为了加快发展速度,区委区政府决定今年重点加快环保产业园的建设进度,计划今年完成开发区内“三横三纵”六条主干道路的建设及相关电力增容、热力泵站建设。路总长9.1979㎞,征地面积292825.22㎡,总投资105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2009年销售收入1.4亿元、税收3000万元;2010年销售收入3亿元,税收5000万元;2011年销售收入5.5亿元,税收8000万元。

2、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为日产熟料4000T,年生产熟料136万吨。该项目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建设一条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低温余热发电系统,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废气、废水及粉尘污染,减少废气、废热、废水及有毒有害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通过技术改造及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大幅度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水泥产品结构,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该项目总投资5.6亿元,其中银行贷款3.6亿元,2009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新增税金0.3亿元。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税金0.5亿元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税金0.8亿元元。

3、英联(哈尔滨)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酵母浸膏项目:预计新注册的英联(哈尔滨)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2009年10月开始生产,2009年销售收入1.5亿元,增加税收2000万元,2010年销售收入3.6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1亿元。

4、钼金属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建设地址在我区开发区。占地8.5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厂房2519平方米和土建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产品附加值,可年产高品位氧化钼、钼酸盐、钼棒、钼板带材、钼盘圆、钼圆片、钼丝等产品1620吨。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2.2亿元,2008年省厅扶持贷款贴息946万元。2008年由于尾矿原因进行生产安全整治,第四季度没有生产,全年仍实现税金2.3亿元。2009年恢复生产销售后将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预计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税金2.6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7.5亿元,税金3.2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9亿元,税金3.5亿元。

5、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制氧机项目。随着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钢)产能的不断扩大和一些增钢新工艺技术的应用,现有制氧设备生产的氧气质量、产量都无法满足现有生产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产能的释放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解决氧气问题并兼顾未来发展的规划,阿钢提出10000m3 /h制氧机工程项目。2008年,该企业被省厅列为重点推进财源企业。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外部环境下,该公司采取了“释放产能”、“降本增效”的经营方针,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全年产铁40.08万吨,全年产钢60.84万吨,全年产钢材56.25万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7.2亿元,增幅43.4%。实现税收9300万元,比上年增加713万元。预计2009销售收入28亿元,税金1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32亿元,税金1.5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35亿元,税金1.8亿元。

6、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我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区政府决定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区建设投资,总投资30348万元,其中我区自筹5348万元,由金鼎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5亿元,用于城区道路及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开发区平岭路、中直路、民富大街三条主要道路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建设。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引来了企业的不断入驻。2008年省厅扶持贷款贴息200万元,正是因为各级财政在开发区的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打造了招商平台。2008年园区入驻企业19户,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税金0.4亿元。预计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税金0.9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税金1.2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税金1.5亿元。

三、建议和意见

我区今年我区财源建设项目数量22个,比去年大幅度增加,是我区引进项目最多的一年,是大项目落户阿城较多的一年,也是重点项目启动见效的关键一年。但同招商步伐较快的发达地区和先进市县(区)相比,在项目质量方面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小项目多、大项目少;改造升级项目多、新型科技项目少;资源经济型项目多、税源型项目少。今后要更加强化措施,改善环境,为我区集聚更多的后备财源。资金缺口较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及土地储备的支出压力较大,恳请省厅继续加大对我区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省厅对我区开发区建设给予支持。对开发区土地储备资金缺口给予适当补助,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相应政策资金扶持。

二是恳请省政府支持香阿快速干道建设,解决交通瓶颈,使阿城早日融入哈市大都市圈。相信人流、物流的增加,一定能够引来更多的资金流注入我区,带动我区的招商引资及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篇2

关键词 会计控制体系 预算管理 优化财务资源 防范财务风险

第一,领导重视、统筹规划预算工作。本单位领导非常重视预算的管理工作,在每年的十月下旬即启动下年预算的编制布置工作,通过审核与规划对标、与年度任务对标、与经济目标对标的预算纲要,把关全所的年度预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管理处牵头,全所各部门参与,根据业务职能划分为科研计划、生产、民品、固定资产投资、人工成本、管理费用六大板块,各业务管理部门分级编制、逐级汇总进行专项审查,在经过“两上两下”预算申报与审批后,财务管理处最终汇总形成指导全年工作的所内预算。

第二,报表规范、基础数据采集充分有效。所内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预算报表体系,分为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专项费用预算、投资及筹融资预算四部分,每一部分都细化成相关表格,并注明责任部门、编报内容及填报责任分工,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各部门根据经费需求情况填报的预算经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后上报财务管理部门。

第三,编制方法科学合理,预算数据有据可依。业务预算是编制预算的最主要内容,它与利润预算关系紧密,一方面是利润预算的依据;而另一方面,业务预算也受到利润目标的制约。财务管理处在取得各业务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后,依据批准的编报大纲的指标要求,开始编制财务预算。

编制预算的方法不是采用对上年数据进行简单的增量或减量的方式进行预测,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账户模型,把所有收集到的预计发生数据填入模型,以模拟决算的方式,把销售收入作为起点,以实现利润指标作为终点,对于人工成本、税费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刚性需求优先满足,对于有国拨资金支持的基础建设项目按照批示做出收支预算,对于管理费用等按照上级要求以控制数的方式进行预算,对于自筹资金、提前垫支经费项目及型号成本的预算根据账户模型的平衡原则,在综合考量现金流量指标的前提下,做出预算控制数。在此基础上填报利润、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三张财务预算主表。这种编报方式科学合理、依据充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对于全面预算编制的影响。修改预算时,也是在账户模型中修改,数据自动建立匹配关系,修正报表数据,从而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

一、预算控制与执行

预算控制与执行作为全面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决定了预算指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本单位针对预算执行控制环节,特别是经费支出审批环节,根据ACS的有关要求及相关规定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及时下达预算指标,对各部门批示预算项目进行反馈,使部门有据可依,便于经费统筹安排和预算的执行。

第二,通过网上报销系统与预算控制指标的统一,财务科目与预算支出项目的统一、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第三,对预算外项目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加强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调整,确因市场经营环境、监管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重大临时预算项目,或出现重大不可控因素等,可以申请调整预算,但必须履行所内相关的预算审批程序。

第四,严格资金支付业务的审批控制,有效降低财务资金风险。财务管理处将年度预算分解,按月以现金流的方式根据业务类型编制月度收付款资金计划,平衡收支,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周转中的问题。本单位月度收付款计划在实践中反复修改,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集月初资金账户情况,上月实际收付款执行情况、累计现金流量执行情况,当月预计收付款发生情况于一体的综合型报表,为领导及时掌握所内资金情况及审批支出提供了依据,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及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编制分工明确,与预算紧密结合。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即涵盖了全所各部门的经费需求,又突出了预算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的管控作用,使收付款计划与预算有机结合,实用有效。经营计划处负责审核汇总军品及军二品项目取得的纵向、横向收款和支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处负责审核汇总各事业部、中心民品项目的收款和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处负责审核汇总专项技改项目、自筹固定资产购置的收款和支出;技术管理处负责审核汇总机器设备类维修改造支出;行政保障处负责审核汇总房屋建筑类维修改造支出;人力资源处负责审核汇总人员费用支出;其他开支由各部门审核汇总本部门月度付款总支出。财务管理处汇总上报的收付款计划,逐一审核,结合月初所账户资金情况,平衡收支,确定当月收支计划,并汇总形成报表。

二是严格付款计划的执行程序,确保财务资金的合理使用。月度收付款计划一经所长审批,即作为各部门执行和领导签批的依据,对于计划未包括的临时性专项支出,付款部门须编制临时付款计划并提请业务主管所领导及总会计师批准后方可付款,临时付款计划作为已批示月度付款计划的补充,财务管理处合并归档,以保证当月实际执行情况的完整性。

三是执行情况分析总结,突出管理的职能。财务管理处在编制当月收付款计划时不是简单的汇总,同时还对上月收付款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各主体账户实际现金流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预算进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从而使月度收付款计划的执行形成闭环管理。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实践,本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一,外部预算与内部预算的有效衔接存在差异。受上报上级外部预算时间的制约,由于编报时间的差异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业务部门编制的预算很难做到准确,导致外部预算与内部预算的有效衔接存在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差异,预留部分机动费用作为调节余量。

第二,资金情况统计精确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受未达账项的影响,月初资金账户的余额及月度现金流量执行情况的统计精确度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加强会计审核,注意及时入账的问题。

第三,月度收付款计划编制与实际执行匹配程度存在差异。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与实际执行的匹配程度还有差异,个别部门存在申请的事项未执行,临时申报付款较多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部门在编制付款计划时应尽量按实际情况,避免留有过大余量导致执行率较低的情况发生。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篇3

关键词: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财政信息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 Financial Awards Up to Meeting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Needs

Tang Huikang,Cao Xiaoli

(Henan Polytechnic,Zhengzhou 450046,China)

Abstract:The village"of a proposed financial awards up"project aims to manage financial information to farmers based on the voluntary contribution of labor to supplement government funding award to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input,the village together to promote investment in new public construction mechanism to achiev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and promot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Keywords:Village"Financial awards up to meeting"project;Financ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 system design

财政奖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需求

一、第一节财政奖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要求

(一)系统软件开发原则。简单、实用,易于操作和维护。实现信息汇总、自动更新、项目管理、资金监控、效果分析等功能。

(二)系统软件应用范围。1.使用对象: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财政部),省、市、县(市、区)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财政部门)。2.应用范围:全国、省本级、全省所有设区市、县(市)及各设区市有农村人口的市辖区、有网络和设备条件的乡镇。

(三)操作管理权限。1.中央、省、市、县及有条件的乡镇各预留操作端口,但只有通过授权的人才能操作。2.各单位的操作人员:可对本级次、本辖区的各项数据进行填报、修改、汇总、查阅、打印,对本辖区的项目进行审核、筛选、批复、上报操作。资料上报后,原则上需经上级授权才能更改。3.其他相关人员:可对本级次、本辖区系统数据进行查阅。4.管理方式:通过授权才可进入系统操作,授权采取密码方式。同时,预留与农业部门衔接的端口。

(四)软件运行及其他。本着简便易行、高效节俭的原则,数据库系统平台建设可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分别建立,系统应用模式采用B/S架构,便于系统统一升级和维护。考虑到财政部和各省级财政部门都有内网相连,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运用内网实现数据实时传输。由于数据量较大,有条件的省份可以在省级网络平台建立子数据库。

二、第二节系统工作流程

(一)总体要求。1.系统软件开发要符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际需要,并预留端口以便与“金财工程”相关部门网络相衔接。2.系统软件开发要确保数据安全,便于数据储存。3.系统软件设计要保证运行顺畅,保持较快的运行速度,便于提高工作效率。4.系统软件应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汇总、审核、批复、项目管理、查询、打印等功能。软件系统不仅是一个报表汇总系统,而且是一个监控和管理系统,要实现数据自动更新、实时监控的功能。

(二)功能需求。1.乡村基本信息需求。功能要求:各县(市)以建制村为单位,由乡镇人员填写基础数据,县级操作人员审核后再填写、上报《乡村基本情况表》并录入系统,有条件的乡镇也可由操作人员直接录入系统。2.项目基本信息需求。功能要求:以村级一事一议项目为单位,由乡镇操作人员或者村填写、乡镇汇总上报《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基本情况表》和《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构成表》。县财政和乡政府可以通过系统自主和灵活地选择项目,形成县乡的项目计划。系统应能够按类型、区域、项目状态和年度汇总、查询。3.财政奖补情况需求。功能要求:省、市、县各级财政(综改办)可根据各级项目计划安排奖补资金。村、乡、县分别落实每个项目各级资金来源(村落实农牧民筹资金额、以劳折资金额、村集体出资金额、企业个人捐赠金额;乡确定乡出资金额;县决定本级财政奖补金额)。

三、第三节财政奖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工作程序

(一)第一阶段:项目建设申请。按照财政奖补项目一般项目由县级审核批准,重大项目(超过一定投资数额)由省级批准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申请程序,据此确定财政奖补信息系统工作程序。1.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1)筹资筹劳项目预算方案;(2)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记录;(3)村民或村民代表表决的签字记录。2.乡镇政府审核:对村委会上报的拟建申请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核。3.省级综合改革、财政厅、农业厅审批:对各市、县提交的拟建申请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包括:(1)拟建项目的可行性;(2)拟建项目是否符合重点项目申报条件和有关要求。经审核合格的予以批准,并明确省以下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和本级安排奖补资金落实情况。不合格的,返回市县重新审核。

(二)第二阶段:财政奖补资金申请。按照财政奖补项目由政府对农民筹资投劳给予一定比例奖励补助,政府奖补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财政适当给予补助的原则,确定财政奖补资金申请程序。1.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项目建成竣工后,由村委会通过乡镇向县财政、农业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县财政、农业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后,出具《村级一事一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对村委会上报的奖补申请筹资筹劳项目预算方案。2.乡镇政府审核,对村民委员会提出奖补项目进行审核。3.县级财政、农业部门审核,对乡镇政府提交的奖补申请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核。4.市(区)财政、农业部门审核,对所辖县(市、区)汇总上报的奖补申请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同县级。5.省级财政、农业部门审核,对各设区市汇总上报的奖补申请进行审核,审核完毕后,拨付奖补资金。

四、结束语

本论文从分析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分析村级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及其信息管理概况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需求、工作流程和原则要求,提出建立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信息系统设计的总体框架。

参考文献:

[1]温东.浅谈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规范和完善[J].中国农业会计,2010,5:51-52

[2]财政部关于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中央财政奖补事项的通知[J].农村财务会计,2009,2:8-9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篇4

一、会前:认真部署,确保责任分工有效落实

市委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落实。一是建立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工负责20__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制度,每个领导牵头负责一至两项重点工作,并明确了牵头单位和主要责任单位;二是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点制度,每个领导亲自抓一个乡镇和村作为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示范点。赣州市委常委、瑞金市委书记陈晓春同志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在市纪委四届五次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年两次向分管市领导专题汇报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制度,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市长傅春荣同志在政府系统廉政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方式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汇报”。

为保证汇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年中汇报工作的通知》(瑞廉字[20__]1号)文件,明确了主持会议的市领导、汇报单位和市纪委联络员。对汇报的内容进行了分类细化,主要有四个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各单位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二是执行20__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任务分工的落实情况;三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情况和农村基层“三务”公开标准化、“三资”管理规范化和干部监督制度化建设;四是贯彻执行厉行节约和廉洁自律相关规定的情况。参加汇报的单位“一把手”既要汇报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是否履行了牵头单位或责任单位的职责,还要报告个人遵守廉洁自律相关规定的情况,对本人是否存在公款出国(境)旅游、超标超编配备小汽车、公款大吃大喝、违反规定到营业性娱乐场所活动收受“红包”、利用职权在管辖范围内投资入股或经商办企业、公款报销私人开支和参与等方面进行明示。

根据要求,市委、市政府各分管领导主动跟进,积极履行“一岗双责”,亲自部署自己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亲自把关各单位的发言材料,对敷衍了事或廉洁自律明示不到位等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重写。

二、会中:精心组织,确保年中汇报有效开展

8月上旬开始,12名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各自分管负责和联系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以开汇报会的形式进行了年中督查,在听取汇报后,分别提出了要求: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林长茂强调,要把汇报会作为一次接受教育和监督的过程、一次查找不足的过程、一次抓落实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一岗双责”意识;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何世林提出,要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陈萍指出,要真正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在重要的节点上下功夫,提高工作效率。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农工部长严水石和副市长许和山在听取完汇报后强调,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严格遵守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分解责任、严格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高明旭和副市长郭训东听取了所分管部门和联系乡镇负责同志工作的汇报后强调,政法干警要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立党为公的正气,按照“权责一致、制约有效”的要求,抓好惩防体系建设、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黄海军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进一步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市委常委郭闽军和副市长胡强听取了所分管部门和联系乡镇负责同志工作的汇报后强调,要警钟长鸣,时刻警醒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副市长曹瑞荣提出,各单位要根据文件要求确实做到层层抓、层层管,相互监督,把廉政建设制度落实到实处;副市长邱俭云强调,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严格执行,一抓到底,落实到行动上,坚持常态化、制度化。

通过开展年中汇报工作,各乡镇、部门(单位)能按照工作职能,对照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工,责任到科室,分解到个人,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业务科室具体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能定期召开召开牵头单位和主要责任单位联席会议,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了工作有方案,实施有步骤,考核有办法。市纪委积极协助市委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当好参谋,做好助手,坚决贯彻执行了上级纪委和我市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协调各乡镇、部门(单位)抓好了反腐倡廉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市委办大力推进精文减会工作,出台全市性工作会议申报审批制度。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股级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文化知识+致富技能”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市卫生局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篇5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有关精神,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近日,财政部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7〕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以下简称《管理制度》),同时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17〕3号,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开展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制度》和《通知》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财政部出台《管理制度》的有关背景。

答:自2012年财政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规范》),特别是2017年财政部牵头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制定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在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中央提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的改革任务和要求,2017年以来,财政部对我国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根据《指导意见》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向各地区、各部门全面了解内控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基础性评价、课题研究、专家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管理制度》,以规范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促进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问:《管理制度》和《通知》起草的过程如何?

答:《管理制度》和《通知》从起草到,大致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是启动阶段。2017年初,财政部会计司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体系研究课题组,启动了《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2017年上半年,课题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初步明确了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总体要求、报告机制及形式等内容。

二是调研阶段。通过向各地区、各部门发函,全面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展情况、有关经验做法、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及工作建议意见等,为研究制定《管理制度》和开展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是测试阶段。2017年6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对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摸底测试,帮助各单位查找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为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四是研讨阶段。2017年下半年,财政部课题组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专家研讨会,邀请了部分中央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地方单位、《规范》实施财政部联系单位以及内部控制理论界专家、代表,针对《管理制度》以及单位如何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进行了多次研讨,重点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及模板进行了讨论和完善。

在研讨过程中,各方面专家、代表一致认为在我国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应尽可能避免给各部门及单位增加额外工作量。为此,课题组针对内部控制报告格式和要求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以标准化表格的填报形式代替文字性描述、以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客观性指标代替主观性描述,从而有效降低了单位编报内部控制报告的难度和工作强度,也提高了各地区、各部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

五是征求意见阶段。在课题报告、调研测试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2017年12月,财政部会计司起草了《管理制度》和《通知》的征求意见稿向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审计署等部门征求了意见,并同时向财政部部内10多个司局征求了意见。反馈意见总体上对《管理制度》和《通知》表示赞同,有关各方也针对征求意见稿中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六是完善和阶段。2017年1月,在充分吸收借鉴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财政部会计司对《管理制度》和《通知》相关条款和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个别未直接吸收的意见建议也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沟通解释,取得共识,最终形成了《管理制度》和《通知》并正式印发。

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管理制度》共八章,二十九条。主要内容包括:

1.总则。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内部控制报告的定义、内部控制报告编制的原则、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开展方式等内容。

2.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组织。主要明确财政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及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分别组织实施全国、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及主要职责。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主要包括各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审批过程及报送要求等内容。

4.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主要规定各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以及报送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等内容。

5.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主要规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报告和下级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以及报送本地区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等内容。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主要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内部控制报告的分析及分析结果使用等方面作出规定。

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工作方式、考核的落实、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处分等内容。

8.附则。主要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可依据《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以及《管理制度》的生效日期等内容。

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如何开展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

1.地方财政部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收到《管理制度》和《通知》后,应当立即全面启动本地区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本地区各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并及时汇总形成2017年度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2017年5月20日前完成对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同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其他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地区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各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应当于2017年5月20日前直接向财政部(会计司)报送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2.各部门。各部门应当研究制定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实施方案,积极组织所属各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并及时汇总形成2017年度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

各中央部门应当于2017年4月20日前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其他各级部门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3.行政事业单位。各单位应当以《管理制度》和《通知》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完成本单位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并按时报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问:财政部对《管理制度》和《通知》的贯彻实施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审核、分析和使用等工作。

二是数据准确,报送及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各单位应当在认真学习《指导意见》和《规范》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本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并按照《通知》及其附件要求及时编制和报送内部控制报告。

三是强化分析,推动整改。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对内部控制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同时,加强对本地区(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应抽取一定比例的内部控制报告,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推动所属单位做好内部控制问题整改,逐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四是加强宣传,交流经验。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体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持续宣传报道。同时,探索建立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制度,选取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作为本地区(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通过对联系点内部控制工作情况的总结、提炼形成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与其他单位分享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本地区(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

财会[2017]1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7〕24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篇6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企业所得税管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88号)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治税,全面推进企业所得税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和反避税水平,充分发挥企业所得税组织收入、调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和保障国家税收权益的职能作用。

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落实企业所得税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和反避税制度及手段,逐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总体要求及其主要内容

根据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

主要内容是:

(一)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基本方法。各地要结合当地情况,对企业按行业和规模科学分类,并针对特殊企业和事项以及非居民企业,合理配置征管力量,采取不同管理方法,突出管理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监控,实施专业化管理。

1、分行业管理

针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实施有效管理。全面掌握行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特点、税源变化情况等相关信息,分析可能出现漏洞的环节,确定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重点,制定分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制度办法、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编制企业所得税管理规范,并在整合各地分行业管理经验基础上,编制主要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对全国没有编制管理操作指南的我省较大行业,由省局负责组织编制企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对于全国或全省均未制定操作指南而在当地属较大行业的,由所在市地税局负责编制企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在行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前,各地可根据总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实际情况,对交通运输、房地产、建筑安装、餐饮等行业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办法。

2、分规模管理

按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税源规模进行分类。对占本地税源80%以上的重点税源户,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工艺流程,深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税源变化及税款缴纳等基本情况。对于税源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向上一级地税机关反映。

对生产经营收入、年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年应纳所得税额较大的企业,要积极探索属地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征管模式,试行在属地管理基础上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化管理优势。科学划分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和上级税务机关的管理职责,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核发等日常管理工作。对生产经营收入、年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年应纳所得税额中等或较小的企业,主要由当地税务机关负责加强税源、税基、汇算清缴和纳税评估等管理工作。县、市以上税务机关负责对企业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和反避税等工作事项。实施分级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分征收方式管理

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情况,对企业实行不同的征收管理方式。帐证健全,财务会计核算规范准确的,实行查帐征收方式;帐证健全,财务会计核算相对准确,可以查帐征收,但个别收入或成本项目需要核定的,可实行查帐与核定相结合的征收管理模式,或采取预计利润率方式预征,年终汇算清缴;对达不到查账征收条件的企业,按照总局制发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的有关规定,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在企业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达到查账征收条件的及时转为查账征收。

4、特殊企业和事项管理

汇总纳税企业管理。在国家税务总局建立的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信息管理的平台上,实现总分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信息传递和共享。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督促总机构按规定计算传递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预缴分配表,切实做好汇算清缴工作。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监管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有关事项,查验核对分支机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等指标以及企业所得税分配额,核实分支机构财产损失。建立对总分机构联评联查工作机制,省、市局分别组织跨市、县总分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共同开展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和检查。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通过税务登记信息掌握其设立、经营范围等情况,并按照税法规定要求其正常纳税申报。加强非营利性组织资格认定和年审。严格界定应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分别核算应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所对应的成本费用。

减免税企业管理。加强企业优惠资格认定工作,与相关部门定期沟通、通报优惠资格认定情况。定期核查减免税企业的资格和条件,发现不符合优惠资格或者条件的企业,及时取消其减免税待遇。落实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具体标准和条件、审批层次、审批环节、审批程序等规定,并实行集体审批制度。对享受优惠政策需要审批的企业实行审批台账管理;对不需要审批的税收优惠,实行相关资料的备案及跟踪管理。各市单笔减免税金额超过100万元的,需通过公文处理系统(ODPS)书面报省局备案。

异常申报企业管理。对存在连续三年以上亏损、长期微利微亏、跳跃性盈亏、减免税期满后由盈转亏或应纳税所得额异常变动等情况的企业,作为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和跟踪分析监控的重点。

企业特殊事项管理。对企业合并、分立、改组改制、清算、股权转让、债务重组、资产评估增值以及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等涉及企业所得税的特殊事项,制定并实施企业事先报告制度和税务机关跟踪管理制度。要专门研究企业特殊事项的特点和相关企业所得税政策,不断提高企业特殊事项的所得税管理水平。

5、非居民企业管理

强化非居民企业税务登记管理,及时掌握其在中国境内投资经营等活动,规范所得税申报和相关资料报送制度,建立分户档案、管理台账和基础数据库。

加强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等分支机构管理、非居民企业预提所得税管理、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的管理、中国居民企业对外支付以及国际运输涉及企业所得税的管理,规范非居民企业适用税收协定的管理。

(二)优化服务

优化服务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创新服务理念,突出服务重点,降低纳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税法遵从度。

1、创新服务理念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做到依法、公平、文明服务,促使企业自觉依法纳税,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结合企业所得税政策复杂、涉及面广和申报要求高等特点,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根据企业纳税信用等级和不同特点,分别提供有针对性内容的贴近式、全过程服务,不断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

2、突出服务重点

坚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执法。在企业设立、预缴申报、汇算清缴、境外投资、改组改制和合并分立等重点环节,及时做好企业所得税政策宣传和辅导工作。提高“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工作人员素质,及时更新企业所得税知识库,通过在线答疑、建立咨询库等形式,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咨询解答服务。加强税务部门网站建设,全面实施企业所得税政务公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及时听取企业对有关政策和管理的意见建议。严格执行保密管理规定,依法为企业保守商业秘密。

3、降低纳税成本

针对各类纳税人、各类涉税事项,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流程、操作指南,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加强征管信息系统在企业所得税征管中的应用,避免重复采集涉税信息。减少企业所得税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逐步实现企业财务数据采集信息化。

(三)核实税基

核实税基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核心工作。要加强税源基础管理,综合运用申报、审批、备案、评估、稽查等方式,采取综合比对等方法,加强收入管理、税前扣除管理、关联交易管理和企业清算管理,确保企业所得税税基真实、完整和准确。

1、税源基础管理

通过企业办理设立、变更、注销、外出经营等事项的税务登记,及时掌握企业总机构、境内外分支机构、境内外投资、关联关系等相关信息。加强纳税人认定工作,正确判定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独立纳税企业和汇总(合并)纳税企业、正常纳税企业和减免税企业。加强国税和地税部门之间、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全面掌握户籍信息。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职能作用,实行税源静态信息采集与动态情况调查相结合。强化企业所得税收入分析工作,及时掌握税源和收入变化动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提高财务会计核算水平。

明确纳税人备案管理事项。对纳税人下列涉税事项进行备案管理:

(1)纳税人实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

(2)纳税人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

(3)纳税人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比例。

(4)纳税人预提费用项目及预提标准。

(5)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备案事项。

以税收管理员为依托,落实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经营情况,为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奠定基础。

加强跨国税源管理,建立健全国际税源信息汇集和日常监控机制,对企业跨境交易、投资、承包工程、提供劳务和跨境支付等业务活动的应税所得加强管理,防范侵蚀我国税基和延迟纳税。建立健全企业所得税法与税收协定衔接机制,防范跨国企业滥用税收协定偷逃税。

2、收入管理

依据企业有关凭证、文件和财务核算软件的电子数据,全面掌握企业经济合同、账款、资金结算、货物库存和销售等情况,核实企业应税收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及时掌握企业股权变动情况,保证股权转让所得税及时征缴入库。依据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专用票据,核实不征税收入。依据对外投资协议、合同、资金往来凭据和被投资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关于税后利润分配决议,核实股息、红利等免税收入。对分年度确认的非货币性捐赠收入和债务重组收入、境外所得等特殊收入事项,实行分户分项目台账管理。

充分利用税控收款机等税控设备,逐步减少手工开具发票,掌握纳税人的经营收入。利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比对分析企业所得税收入与流转税及其他税种收入数据、上游企业大额收入与下游企业对应扣除数据等信息,准确核实企业收入。

3、税前扣除管理

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查验原材料购进、流转、库存等环节的凭证。依据行业投入产出水平,重点核查与同行业投入产出水平偏离较大而又无合理解释的成本项目。

加强费用扣除项目管理,防止个人和家庭费用混同生产经营费用扣除。利用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征管、劳动用工合同等信息,比对分析工资支出扣除数额。加大大额业务招待费和大额会议费支出核实力度。

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亏损弥补、投资抵免、加计扣除等跨年度扣除项目,实行台账管理。

加强原始凭证管理,保证扣除项目真实、合法、有效。特别要加强发票核实工作,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据。对按规定应取得合法有效凭证而未取得凭证的税前扣除项目,一律不得税前扣除。

加强现金交易真实性的核查工作,有效控制大额现金交易。

加强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对企业自行申报扣除的财产转让损失、合理损耗、清理报废等损失,一律实行备案登记,加强审核和事后跟踪管理。对大额财产损失要实地核查。各市财产损失审批金额超过200万元的,需报省局备案。

加强不征税收入对应成本、费用的扣除管理,认真落实不征税收入所对应成本、费用不得税前扣除的规定。

4.关联交易管理

对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有差别或有盈有亏的关联企业,建立关联企业管理台账,对关联业务往来价格、费用标准等实行备案管理。拓宽关联交易管理信息来源渠道,加强关联交易行为调查,审核关联交易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防止企业利用关联方之间适用不同所得税政策以及不同盈亏情况而转移定价和不合理分摊费用。加强对跨市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管理,实行由省局牵头、上下联动的联合纳税评估和检查。

5、清算管理

加强与工商、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及时掌握企业清算信息。加强企业清算后续管理,跟踪清算结束时尚未处置资产的变现情况。对清算企业按户建立注销档案,强化注销检查,到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实地核查注销的真实性和清算所得计算的准确性。

(四)完善汇缴

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关键环节。要规范预缴申报,加强汇算清缴全程管理,各市地税局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汇算清缴的规范流程,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

1、规范预缴申报

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质量以及上一年度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实际情况,依法确定企业本年度企业所得税预缴期限和方法。对按照当年实际利润额预缴的企业,重点加强预缴申报情况的上下期比对;对按照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计算预缴的企业,重点提高申报率和入库率;对按照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确保预缴申报正常进行。对企业申请按照小型微利企业预缴所得税的,应根据省局《小型微利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做好认定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预缴税款的催报催缴,依法处理逾期申报和逾期未申报行为。

2、加强汇算清缴管理

做好汇算清缴事前审批和宣传辅导工作。按照减免税和财产损失等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批管理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办结审批事项。审批事项不符合政策规定不予批准的,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告知企业原因。分行业、分类型、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申报辅导等工作,帮助企业理解政策、了解汇算清缴程序和准备报送的有关资料。全面推进年度申报管理软件,运用信息化手段处理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引导企业使用电子介质、网络等手段,有序、及时、准确进行年度纳税申报。

加强受理年度纳税申报的审核工作。认真审核申报资料是否完备、数据是否完整、逻辑关系是否准确。重点审核收入和支出明细表、纳税调整明细表,特别注意审核比对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发现申报错误和疑点后,要及时要求企业重新申报或者补充申报。

认真做好汇算清缴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及时汇总和认真分析汇算清缴数据,充分运用汇算清缴数据分析日常管理、税源管理、预缴管理等方式,及时发现管理漏洞,研究改进措施。

3、发挥中介机构作用

引导中介机构在提高汇算清缴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法律法规规定财务会计年报须经中介机构审计鉴证的上市公司等企业,要求其申报时附报中介机构出具的年度财务会计审计鉴证报告,并认真加以审核。企业可以自愿委托具备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年度财务会计审计鉴证报告和年度纳税申报鉴证报告。

4、建立汇算清缴检查制度

每年汇算清缴结束后,由税政部门统一组织,由各市稽查局统一实施,组织开展企业汇算清缴重点稽查。对未按规定进行汇算清缴的企业按规定予以处罚。

(五)强化评估

纳税评估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夯实纳税评估基础,完善纳税评估机制,建立联合评估工作制度,创新纳税评估方法,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

1、夯实纳税评估基础

要全面、及时、准确地采集企业年度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来自第三方的涉税信息。建立省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数据库,逐步积累分行业、分企业的历年税负率、利润率、成本费用率等历史基础数据。研究按行业设立省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行业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征管特点,建立行业评估模型。

2、完善纳税评估机制

通过比对各种数据信息科学选择评估对象。根据行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特点,分行业确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重点环节,确定风险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检测、预警。运用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比对分析年度纳税申报数据和以往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利润率、税负率等行业数据,查找疑点,从中确定偏离峰值较多、税负异常、疑点较多的企业作为纳税评估重点对象。

充分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评估。综合采用预警值分析、同行业数据横向比较、历史数据纵向比较、与其他税种关联性分析、主要产品能耗物耗指标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疑点和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初步作出定性和定量判断。

按程序对评估结果进行处理。经评估初步认定企业存在问题的,进行税务约谈,要求企业陈述说明、补充举证资料。通过约谈认为需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实地调查核实。疑点问题经以上程序认定没有偷税等违法嫌疑的,提请企业自行改正;发现有偷税等违法嫌疑的,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处理结果要及时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

3、完善评估工作制度

构建重点评估、专项评估、日常评估相结合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体系。实行企业所得税与流转税及其他税种的联合评估、跨地区联合评估和国税与地税联合评估。总结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经验和做法,建立纳税评估案例库,交流纳税评估工作经验。

(六)防范避税

防范避税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内容。要贯彻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反避税操作规程,深入开展反避税调查,完善集中统一管理的反避税工作机制,加强反避税与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合,拓宽反避税信息渠道,强化跟踪管理,有效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1、加强反避税调查

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加大对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受控外国公司等不同形式避税行为的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反避税工作深度和广度。规范调查分析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不断提高反避税工作质量。要针对避税风险大的领域和企业开展反避税调查,形成重点突破,起到对其他避税企业的震慑作用。选择被调查企业时,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行业重点、可能存在的避税风险以及对国家税收影响大的行业和企业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确定反避税工作的重点。继续推进行业联查、企业集团联查等方法,统一行动,以点带面,充分形成辐射效应。

2、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要重视税收日常管理工作与反避税工作的衔接和协调。通过加强关联交易申报管理,全面获取企业关联交易的各项信息,建立健全信息传递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使反避税人员能够充分掌握企业纳税申报、汇算清缴、日常检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信息和资料,及时发现避税疑点。税政部门要积极向其他税收管理部门提出信息需求,做好信息传递工作。

3、拓宽信息渠道

要充分发挥数据库在反避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拓宽信息资料来源,积极利用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国际情报交换信息、互联网信息以及其他专项数据库信息,加强分析比对,深入有效地开展好反避税选案、调查和调整工作。增强反避税调查调整的可比性。

4、强化跟踪管理

建立结案企业跟踪管理机制,监控已结案企业的投资、经营、关联交易、纳税申报额等指标及其变化情况。通过对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对于仍存在转让定价避税问题的企业,在跟踪期内继续进行税务调整,巩固反避税成果。

三、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企业所得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从组织领导、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地税机关要把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的主要任务来抓,以此带动税收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所得税管理,定期研究分析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要由所得税和国际税务管理部门联合牵头,法规、征管、计财、人事教育、信息中心等部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确保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地税机关要加强调查研究,对新税法贯彻落实情况、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差异、企业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信用等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税务机关反馈。要不断加强企业所得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所得税管理制度体系。正确处理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其他税种管理的关系,加强对各税种管理的工作整合,统筹安排,协调征管,实现各税种征管互相促进。

2、明确工作职责

各级地税机关要认真落实分层级管理要求,各负其责。省局强化指导作用,细化和落实全国企业所得税管理制度、办法和要求,组织实施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省内跨区域联评联查和反避税等工作,组织高层次专门人才培训。市局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各项工作,细化和落实总局和省局有关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制度、办法、措施和要求,指导基层地税机关加强管理。县局要负责落实上级税务机关的管理工作要求,不断加强税源、税基管理,切实做好定期预缴、汇算清缴、核定征收、纳税评估等日常管理工作,着重提供优质服务。要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岗责考核体系,加强工作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

3、加强协同管理

建立各税种联动、国税和地税协同、部门间配合协同的机制。利用企业所得税与各税费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相互对应关系,加强企业所得税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的管理联动。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国税和地税之间、不同地区税务机关之间的工作协同与合作,形成管理合力。基层地税机关要注意整合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其他税种的管理要求,统一落实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加强企业所得税稽查,各市每年可选择1至2个行业进行重点稽查,加大打击偷逃企业所得税力度。配合加强和规范发票管理工作,严格审核发票真实性和合法性。各级地税机关要加强与国税部门在纳税人户籍管理、税务稽查、反避税工作等方面相互沟通,加强与外部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实现有关涉税信息共享。

(二)信息化保障

1、加快专项应用功能建设

完善涵盖企业所得税管理所有环节的全省征管信息系统专项应用功能,增强现有征管软件中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台账管理、纳税评估、收入预测分析、统计查询等模块功能。加强汇总纳税信息管理。

明确总分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之间信息交换职责,规范信息交换内容、格式、路径和时限。各市局要按规定将所辖总分机构的所有信息上报省局,由省局上传总局,由税务总局清分到有关税务机关,实现总分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之间信息互通共享。

2.推进电子申报

加快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等基础信息的标准规范制定,加强信息采集工作。研究开发企业端纳税申报软件,鼓励纳税人电子申报,统一征管系统电子申报接口标准,规范税务端接受电子信息功能。加强申报数据采集应用管理,确保采集数据信息及时、准确。

(三)人才队伍保障

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各级地税机关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企业所得税专职管理人员。跨国企业数量较多的市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反避税人员。国际税务管理部门应配备一定的非居民企业管理专业人员。

2、分层级多途径培养人才

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企业所得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和干部管理权限承担相应的管理人才培养职责。省局重点抓好高层次专家队伍和领导干部队伍的培养,市局和县局主要负责抓好基层一线干部队伍和业务骨干队伍的培养,重点是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企业所得税管理能力。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强化企业所得税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3、培养实用型的专业化人才

在培训与实践的结合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着力培养精通企业所得税业务、财务会计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又具有一定征管经验的企业所得税管理人才。

坚持中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将企业所得税管理人才培养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规划。针对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和管理制度,及时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篇7

为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更好地开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评估工作,我办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一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专项纳税评估工作方案下发各区局,从组织领导、评估范围、时间进度、工作要求等方面全面部署,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确保此次纳税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我办建立了纳税评估办公室工作联系机制,相关工作人员分别挂点联系各区局,促进评估工作的上下交流和联系。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深入开展纳税评估

本次专项评估,我办采取由市局发起、区局开展的形式,以零申报、连续亏损、税负偏低以及虽经税务师事务所出具报告汇缴但仍存在疑点的企业为评估重点对象,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分设三个子项目进行评估。各区局评估办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迅速统筹规划,严密部署,稳步推进,将专项评估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重点疑点户案头评估工作

各区局根据我办下发的数据来源及有关基础数据,对2009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资料进行认真全面审核,多方面、多渠道收集和掌握纳税人的动态税收信息,结合基础数据进行纵、横向比较和分析,确定相关疑点,拟定重点疑点企业,开展案头评估分析工作,对疑点户2006年至2008年的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实施实地核查,展开深入的评估。在实地核查过程中,评估人员一方面能仔细审阅有关企业的财务帐册资料,审查其有否超标准列支费用、错误核算成本等情况,又能根据各企业的行业特点,有的放矢地重点核查其关键指标和数据,例如对于房地产业,重点核查其“其他应收、应付”等往来科目和银行现金日记帐,审查其有否收取售楼预收款但不入帐的情况;对于铝型材生产行业,重点核查其生产设备的型号、棒径以及用电量、原材料耗用量等基础指标,再结合其申报的生产销售数据来综合对比分析,从中找出突破口。由于措施得当,本次专项评估工作成绩显著。

(二)经税务师事务所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纳税户评估工作

根据我办下发的评估方案和选户分配要求,各区局从2008年度经税务师事务所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企业名单中选取各自管辖的企业开展案头评估,筛选出拟开展评估的企业名单,评估人员对经办的税务师事务所有无按规定、据实为企业出具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进行了初步判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部分业户的实地核查工作。从各区对选取企业的纳税评估情况来看,税务师事务所在审核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内容简单,相当一部分查帐报告都是集中反映企业几个相同或类似的存在问题。部分中介机构只从效益的角度出发,能简就简,能省就省,不去考虑质量、风险、信誉等问题,执业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二是审核的工作以费用审核为主,至于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审核基本没有在报告中反映;有的报告所提到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仍沿用原企业所得税的折旧方法;企业列支的个人费用在审核后没有要求企业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三是企业过分依赖税务师事务所的汇算清缴鉴证报告。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对企业财务人员来说是对其一年账务处理工作的一次全面的复查,有的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比较注重业务的真实性,按自己习惯的财务处理方法处理账务,到汇算清缴时要对照税收政策进行纳税调整,由于业务水平不高,就委托税务师事务所进行汇算清缴,有的是为了安全问题,被税务机关检查发现有问题时,推卸责任,好向老板交代;

四是企业不作账务调整。税务师事务所汇算清缴的审核调整意见企业只作汇算清缴报表的调增调减,企业只关注是否要补税,企业的账务不作调整,这就会出现企业每月报出的财务报表与年度的报送的财务报表有差异。税务师事务所对企业汇算清缴时只注重企业账务中相关的费用(如职工福利费、业务招待费等)的列支和折旧的计提,对企业账册的审查还不够全面。

(三)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资料全面审核疑点户评估工作

根据市局税政科《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数据审核工作方案》文,以“先经评估后作调整”为原则,各区局对所管辖的企业所得税查帐征收的企业进行年度申报资料审核,审核面达百分之百。评估人员根据基础数据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的分布情况,选定疑点户,对疑点企业主要实行落户实地核查为主,实地核查时基本以检查企业的帐册、凭证、报表、合同等经营资料,对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纳税人进行相关的纳税调整。

三、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努力提高税源管理质量

通过开展本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专项评估,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很好地发挥了市、区二级专业评估机构和市、区、基层三级评估岗位的作用,达到了以评促收、以评促管的效果;在堵塞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全面提高征管质效的同时,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非主观性的错误和问题,提高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遵从度,达到征纳和谐的目的。总结各区在此次专项纳税评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纳税评估工作的执法地位不明确。评估人员进行案头分析,对纳税人存在的涉税违法疑点进行推理。但这仅仅是对纳税人违法疑点的一种可能性推理,对纳税人缺乏实质性的约束力,如果要确认纳税人的违法行为,仍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进行查证处理。这样,就会造成纳税评估工作的执行乏力;

(二)纳税评估工作量之大与评估人员编制不足之间的矛盾。由于管辖的纳税户数太多,而评估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无法及时、全面对所有的疑点户进行纳税评估。这就需要我们评估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更进一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技巧,在当前紧张的形势下更好的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以使领导宽心、纳税人放心,以求建立公平公正、和谐发展的纳税环境。建议在目前情况下适当调整税务管理员及纳税评估员工作岗位(此建议不妥,可否改为其他建议?);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篇8

一、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准,细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突出管理重点,增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对企业所得税税源实施有效控管的一种管理方法。

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企业所得税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利于合理配置征管力量、抓住薄弱环节、突出管理重点、强化管理手段、优化纳税服务;对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进一步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原则

(一)区别原则。分类管理要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划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充分体现分类管理的作用。

(二)效能原则。分类管理要紧紧抓住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既要突出管理重点,又要便于操作,节约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能。

(三)协调原则。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既要与征管、稽查、计统等综合管理和各税种管理相配合,又要加强与财政、工商、统计、银行、文化、体育、劳动、审计等外部门协作,形成征管合力。

(四)服务原则。针对不同类别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增强纳税服务意识,改进纳税服务方式,优化和创新纳税服务手段,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分类

企业所得税的分类管理,要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纳税人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纳税信誉等级、存续年限等因素,分析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共性要求和特点,综合确定有利于集约化管理和体现企业所得税征管规律的有效方法。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可以采用以下分类方法:

(一)按照纳税人的税源规模(主要包括年应纳税所得额或年应纳所得税额、利润额等),分为重点纳税人和非重点纳税人;

(二)按照纳税人的财务核算状况,分为查账征收企业和核定征收企业;

(三)按照纳税人的纳税方式,分为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和就地纳税企业;

(四)按照纳税人的信誉等级,分为A级、B级、C级、D级纳税人;

(五)其他合理的分类方法。

各地税务机关可根据本地区的税源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征管力量,综合考虑和交叉运用上述分类方法,确定具体的分类标准和分类认定程序,对纳税人进行类别划分。如按照纳税人的税源规模,结合账证健全情况,可分为重点纳税人、非重点纳税人和核定征收纳税人;按照纳税人信誉等级,结合税源规模、征收方式,可分为信誉好规模大的企业(A类企业)、信誉和规模一般的企业(B类企业)、信誉差和规模小的企业(C、D类企业);以账证健全程度为基础,结合税源规模,可分为税源大财务健全的企业、税源小财务健全的企业、税源大财务不健全企业、税源小财务不健全的企业等。

四、重点纳税人的管理

对企业所得税的重点纳税人,要以全面管户为主,以税源监控和日常管理为重点,以税源分析和预测、纳税评估为手段,在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精细化管理。

(一)税源监控。加强日常管理,全面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周转、财务核算状况、涉税指标(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等动态变化情况,采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基本信息及其能耗、物耗变动区间的管理信息,掌握其所属行业的市场情况、利润率情况,建立健全财务和税收指标参数体系。

(二)重点涉税事项管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严格审批企业所得税减免税、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总机构提取管理费税前扣除、集中提取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并对取消审批的项目做好核实和资料备案工作。

2.加强企业投资、合并、分立、关联交易等涉税事项管理,分析判断适用税收政策是否准确,资产计税成本确定是否正确,有无故意避税行为。

3.分户建立台账,记录其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税款缴纳、减免税、亏损或弥补亏损、广告费结转、工资结余(工效挂钩企业)、企业改组改制资产计税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等信息。

(三)汇算清缴。加强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征管的宣传辅导,重点是当年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汇算清缴程序、要求和法律责任。加强纳税申报后的逻辑审核和信息比对工作,纳税申报表中的收入项目、扣除项目要与企业流转税申报表中的有关项目和财务会计报表的销售(营业)收入、投资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收入进行比对。扣除和减免税项目要与研发费用扣除、减免税、亏损弥补、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与日常管理台账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利用“一户式”存储信息和日常管理信息,分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三项”费用等纳税调整的准确性。

(四)纳税评估。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企业所得税重点纳税人每年进行分户纳税评估。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后,根据重点纳税人年度纳税申报资料和财务会计报表、涉税审核审批资料、行业信息以及日常管理掌握的征管信息,对重点纳税人逐户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并对纳税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处理。

(五)税源分析和预测。要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对比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方法,对每户重点纳税人从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等项目的总量、增幅、增量、增量贡献率等方面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凡有关项目同期增减变化额度或者幅度较大的,应及时深入企业了解变化原因,从经济变动、税收政策、征管状况等方面分析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五、一般查账征收纳税人的管理

对企业所得税一般查账征收的纳税人,在管理上,应坚持以管事为主,以行业管理为重点,以纳税评估为手段,强化税源监控。

(一)涉税事项的管理。

1.做好审批和备案管理。重点抓好企业所得税减免税、财产损失、管理费、技术开发费、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等审批事项的调查核实、审批审核工作,加强取消审批项目的资料备案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

2.分户建立台账。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明确纳税申报时需报送的相关信息,对弥补亏损、减免税、工资结余(工效挂钩企业)、企业改组改制资产计税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广告费、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等具有时间延续性的税前扣除项目,实行台账管理。

3.加强对新办企业和亏损企业的管理。对新办企业要及时跟踪管理,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行业情况,督促其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核算,正确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对亏损企业,特别是连年亏损的企业和与行业情况较好不一致的亏损企业,要了解其产生亏损的真实原因,是否通过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利润等避税手段造成亏损,或者通过做账形成亏损。

(二)汇算清缴。以所得税与会计差异项目的纳税调整、减免税政策和汇算清缴要求为重点,进行纳税宣传、政策辅导和解释,提高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质量。做好催报催缴工作,保证企业所得税款及时入库。

(三)纳税评估。

1.收集纳税评估的分行业投入产出比、产品能耗比、行业平均利润率以及行业平均所得税负等数据,制定分行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2.通过对同行业单户企业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总结行业规律,建立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建立行业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机制。

3.对较多偏离指标参数、常年微利、零税负申报或连续3年亏损的纳税异常企业进行重点纳税评估。

(四)日常检查。结合日常管理和预缴所得税的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所得税纳税异常企业的物耗能耗、人员工资、其他成本费用税前扣除的真实性。加强关联交易的管理,重点监控企业是否利用关联方处于减免税、亏损期等转移利润。

六、核定征收纳税人的管理

对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主要围绕督促纳税人正常纳税申报,以合理核定为重点,以户籍管理和调查核实为手段,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逐步引导其向查账征收方式转变。

(一)户籍管理。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通过税务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的户籍进行比对,及时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动情况。加强国、地税定期相互传递新办企业税务登记户数、变更户数、迁移户数及注销户数等信息,做到定期联系和信息共享,防止漏征漏管。

(二)核定征收方式的鉴定和调整。

1.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履行纳税义务等情况,为鉴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提供依据。

2.要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业特点,综合考虑同一区域同类企业的所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收入水平、利润水平等因素,分类逐户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或者应税所得率,保证核定征收的公平合理。

3.结合日常巡查,随时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范围、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税所得率。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实行查账征收。

4.对实行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的纳税人,要区分不同核定方式加强管理。对按销售收入确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要强化对财务会计报表销售(营业)收入的监控,按期将企业申报的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与增值税、营业税申报的收入总额比对。对按成本费用支出确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要通过加强发票、工资表单、材料出库单等费用凭证的管理,加强对成本费用支出真实性的控管。

5.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要引导其建账建制。通过加强纳税辅导和政策宣传、集中培训、个别辅导等办法,提高其财务会计核算水平,逐步实现向查账征收方式转变。要引导和规范社会中介机构帮助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建账建制、记账。

6.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要分解到月或季,督促其在规定期限内按月或按季纳税申报和预缴。对实行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要督促其做好年终汇算清缴工作。

七、积极探索分行业管理

在属地化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分行业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成本费用控管。通过行业调查,摸清行业的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原料库存等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核算信息,找出成本费用管理的内在规律。

(二)定期分析收入、税负和弹性。加强年度、季度、月度的分行业企业所得税收入分析,研究建立科学实用的行业企业所得税收入预测模型,完善收入预测机制。重点分析不同行业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的弹性和宏观税负,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查找薄弱环节,强化管理措施。

(三)纳税评估。要开展典型调查、综合分析测算,建立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平均税负、平均物耗能耗、投入产出等指标体系,结合行业的宏观数据、行业的历史数据、管理中采集的数据等因素,合理确定预警值。在摸清行业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综合运用模型和对比分析方法,开展行业评估。

(四)检查。通过日常管理和行业评估,对税负率明显偏低的行业和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行业,进行重点检查和行业专项检查,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措施。

八、特殊类型纳税人的管理

(一)汇总(合并)纳税企业、集团企业及其成员企业

1.审批审核。严格审批企业的财产损失、集中提取管理费、技术开发费、减免税、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等申请事项,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事项的后续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台账。

2.信息反馈。定期了解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及其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制度的执行及其变化情况,督促成员企业在规定时间报送“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纳税情况反馈单”、做好反馈信息的台账管理。

3.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根据业务往来的类型和性质,对业务往来交易额进行认真分析认定,评价业务往来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一般经营常规,业务往来支付或收取的价款、费用是否符合公平成交价。对不符合公平成交价的,选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纳税调整。重点加强对业务往来双方中一方处于减税、免税、亏损期,另一方为盈利或征税期的管理,防止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及其成员企业利用关联交易避税。

4.就地监管。对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要严格就地监管,定期进行日常检查,落实查补税款的入库工作,检查处理结果及时通报汇总(合并)纳税企业总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5.联合审计。探索有效的税务联合审计工作,加强企业总部和成员企业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协作,稳步推进跨区域经营的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和集团企业及其成员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经营、业务往来情况以及纳税申报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审核,实现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对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和集团企业及其成员企业同步开展税务联合审计。

(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1.加强登记管理。加强同工商、民政、教育、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确保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履行法人登记、非营利法人登记、税务登记手续,及时纳入所得税管理。

2.严格免税收入的管理。重点审核财政拨款的证明、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或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证明文件,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财政部门的核准文件、专项补助收入的拨款证明、收取会费的批复文件、政府资助等证明资料。

3.强化非营利性组织的免税管理。非营利性组织必须履行非营利性组织法人登记,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活动,机构的财产及其收益不得用于分配,机构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用于公益目的,投入人对投入的财产不保留或不享有任何财产权利,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报酬应控制在当地平均水平的一定幅度内,不得变相分配机构的财产。否则不得作为免税管理。

4.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计算准予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取得与应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要分别核算。难以划分清楚的,要合理确定与应税收入有关的支出项目和免税项目有关的支出项目的分摊比例。

5.加强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应要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严格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转制为企业的,应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6.加强审核工作。对纳税申报中的应税收入、免税收入与财务报表、日常管理信息进行审核比对。分析扣除项目纳税调整情况、各支出项目的合理性。

(三)涉及特别涉税事项的纳税人

特别涉税事项主要包括减免税、连续3年亏损、经营规模大(如资产、销售额大等)但连续多年微利或亏损、改组改制、交易额较大的关联事项等。

1.减免税管理。对减免税事项,要结合日常管理定期进行实地巡(核)查,主要核查企业是否符合减免税条件;享受定期减免税企业到期后,是否按规定恢复征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如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减免税标准了,是否取消了减免税资格;是否按规定标准、程序和权限审批减免税;对不需审批的减免税是否按规定备案;是否按期如实申报减免税额等等。

2.连续3年亏损、经营规模大(如资产、销售额大等)但连续多年微利或亏损企业的管理。应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影响企业亏损或微利的成本、费用的税前扣除情况审查,重点审查成本、费用扣除凭证的真实性,成本费用分摊的合理性。逐户进行纳税评估,加强与同行业企业所得税税负比较,分析连续亏损或微利的原因是否为正常因素。

3.改组改制管理。重点分析纳税人改组改制适用政策的正确性,是否按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涉及资产转移是否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资产计税成本确定是否正确,亏损结转、可抵免税额等其他税收属性处理是否正确。

4.关联交易管理。日常管理中关注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情况,重点分析认定关联企业之间交易价格、费用标准的合理性,关联交易是否按规定申报或报税务机关备案,关联交易是否按公平成交价格进行纳税调整,纳税调整方法选用是否合理。

九、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分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所得税实施分类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对此高度重视,将它列入税收工作的重要议程,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把各项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调查研究,摸清企业情况

要积极开展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本地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基本情况,逐户摸清纳税人行业性质、资产和经营规模、财务状况、会计核算情况、纳税信用等级等,掌握税源底数和税源结构,明确管理重点和目标,为科学、合理地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三)因地因时制宜,合理确定分类管理方法和标准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各地要充分考虑本地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实际状况,按照“区别、效能、协调、服务”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建立适合本地区要求的分类管理办法。

(四)依托信息技术,强化分类管理手段

依托信息化手段,强化分类管理是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加强内外信息采集,密切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对采集的各类涉税信息数据进行归集分析,为企业所得税的科学分类管理和纳税评估提供支撑,实现对企业所得税税源的全面动态控管。

(五)加强动态管理,保持分类管理的科学合理

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财务核算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必须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准,做好分类企业的调整管理工作。企业所得税重点纳税人是所得税收入大户,不宜频繁变动,除破产、清算等情况,原则上应保持相对稳定。新增加的税源大户要及时纳入重点管理。

(六)优化纳税服务,形成分类服务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在加强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中,要主动加强与各类企业的联系,建立工作联系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分门别类地进行财务会计、税收等知识的宣传和纳税辅导,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七)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分类管理水平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与各税种联系密切,需要各岗位、各税种管理机构、各部门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岗责明晰、强化管理、协调配合的要求,完善分类管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要注重与内部职能部门和外部门的密切协调,切实提高分类管理的水平。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篇9

8月7日,中国的财富基金首次年报。对于国际投资界而言,可谓焦点事件。

此时,距这家被称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司)的基金2007年9月27日的成立之日,尚不足两年。借此,《财经》独家采访了中司董事长楼继伟、部分中投高层人士及分析人士,有机会对这家财富基金的运行获其进一步解读。

业绩的背后

北京东四十条立交桥西南角,中司占据了新保利大厦的多层楼面。在楼继伟位于19层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有数条以甲骨文撰写的醒目条幅,其中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名句。

愿与不愿,这家举世瞩目的中国投资基金,恰恰生于“大风起兮”和“天下皆忧”的金融动荡年代。

2008年对全球的财富基金而言,是一个灾难之年。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日前报出的亏损已近400亿美元;挪威养老基金亏损近900亿美元;全球规模最大的财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的资产规模,也从2007年底的4530亿美元缩水至2008年底的3280亿美元,资本损失高达1830亿美元。

这一年,全球财富基金的股东回报率均为负数,多数基金的股东回报率超过-20%。中司的业绩,可称不幸中之大幸者,其海外投资回报率为-2.1%,而总体回报因合并国内投资转为正数,为6.8%。

据年报披露,鉴于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司采取的应对之策是“主动放缓投资节奏”。截至2008年末,其海外投资组合中,货币资金、货币市场基金、短期票据等投资,合计971.68亿美元,占比高达87.4%;另有9.0%为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相形之下,股权投资占比仅为3.2%。在国外大报亏损的同类基金中,股权投资比例普遍在50%上下。

对于中投的资产配置比例和业绩,业内亦有不少评论,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将汇金与海外投资业绩合并披露的方法。也有人认为,年报在重点介绍的全球市场投资方面,只是披露了合并财务数据和公司架构,缺少对于投资组合和单个投资项目的业绩披露。

对此,一位接近中司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国际上对财富基金适用的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程度等,没有详细规定,中司主动披露并刻意区分境内和境外两部分投资业绩,已经很难得,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司有面对暂时亏损的勇气并希望能获得理想投资回报的愿望。”

美国Rydex Investments资深基金经理吴谦立认为,评价一家财富基金,主要应看其是否达到了预设的业绩基准或股东目标。同时,应在较长期的时段予以衡量,而非仅着眼于短期业绩。

在中司的年报中,投资目标被设定为获得风险调整后的适当的长期投资回报。由于中司的资金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取得,此前一度传闻要先扣除债券利息(约5%),再计算回报率,倘若如此,过高的收益目标将会引发高风险的投资取向。此次中司的年报明确否认了这一说法,其收益目标被明确为“以利润上缴的形式回报股东,力争覆盖特别国债的利息支付需求”。

“简单地说,就是风险调整后的长期回报要高于外汇储备的收益。”中司董事长楼继伟对《财经》记者表示,“当然,对于‘长期’的定义,各个国家也不一样,有些中东国家的定义是30年。中司没有那么长。”他进而解释说,对这一目标不应做机械理解。因为如果要求每年的收益都要高于外汇储备的收益,那么,中司的策略就必然非常保守,大部分是低风险的固定收益投资,只是稍微加一点点高风险产品;而如果着眼点是长期回报水平,中司的配置就可以改变,可以增加更多的高风险产品。波动性较大,可能当年亏损,但五年以后可能上涨15%或20%,最终年回报在6%以上,就算达到了预设目标。

对中司长期投资的取向,不少业内人士持赞同观点,认为不能因为有外界压力而被迫过分关注短期投资收益,否则,以短期绝对回报作为投资导向,可能导致中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

不过,基于上述业绩目标,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司2008年度的资产配置就显得趋于保守。

今年以来,随着境外金融市场状况稳步改善,实体经济下滑速度放缓,中司认为,全球经济继续大幅下滑的空间相对较小,市场上行空间已大于下行风险。“今年以来,中司把握市场回稳的有利时机,在通过分散投资时点和资产类型、控制整体组合风险的基础上,加快了投资进度,并适当加大了资源、能源等行业的直接投资力度。”楼继伟向《财经》记者表示。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司频频出手,佐证了这一论断。6月,中司承诺向澳大利亚嘉民集团(Goodman Group)投资2亿澳元(约合1.61亿美元);7月,宣布投资15亿美元,以私募方式购买加拿大泰克资源公司(Teck Resources Limited)1.01亿股股票。此外,6月,中司增持摩根士丹利,亦被华尔街视为财富基金重回金融市场的标志性事件;8月,更传出中司借道百仕通和摩根士丹利,试水对冲基金投资的消息。

目前,中司将全球配置分类为股票、固定收益产品和另类投资等类型,其中,另类投资又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大宗商品和房地产等。不过,中司在年报中亦坦承,“将尽量比照基准投资组合的配置进行投资,但由于公开市场投资的配置速度快于其他类型,因此,不可能实现各类投资完全同比例增长。”

较之投资业绩,中司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搭建行动更值得关注。中司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执行委员会。董事会负责监督公司的经营,评估公司整体业绩,根据国务院确定的经营目标与原则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确保公司内部监督程序运转的有效性,同时负责监督公司内部审计、聘用外部审计、检查公司会计和财务状况等;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董事会决议,并就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此外,中司建立了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公司审慎稳健投资,依法合规经营。今年7月初,中司组建了国际咨询委员会,这被外界认为是迈向国际化的明智之举。

中司的视野

与2008年的低迷相比,2009年全球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更趋复杂。金融危机带来的短期价格错位,对于投资者而言,构成了一种衡量投资智慧的现实诱惑。

然而,对于中司这样一家管理着数千亿美元资金的巨型航母而言,面临的局限和约束,远远超出了外界的想象。

“短期的价格错位是存在的,但能抓到短期错位的机会进行投资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原则上,是可以在这方面配置一部分资金,但比例很小。”楼继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很少的专才,才能够绕开这些陷阱从中牟利。如果能发现这种点石成金的基金管理人,中司愿意和他们一起投资。”

目前,中司主要是通过外部管理人进行投资。因为中司的配置高度分散,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最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来投资。“把最好的人都放在中司内部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通过外部管理人来合作。”一位中司内部人士称。

不过,从中司持续进行的对外部管理人的“选秀”过程来看,中司对于外部管理人的考评更多地侧重于历史业绩,而对于抵御风险的能力并未过多涉及。

吴谦立认为,“抄底”对于中司来讲,要求未免太高。以中司的庞大资金规模而言,要迅速调整头寸,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相比成立初期侧重金融行业和美国地区的投资,2008年以来,中司的投资领域扩展到更具战略性的能源、资源领域和全球范围,这值得肯定。尽管如此,现实中操作起来,中司并不能够像人们揣测的那样,大量购入实物资产。以石油为例,受储存能力、保有成本所限,至多只能购买几十亿美元的石油实物。

“中司即便增加了对大宗商品和能源类的配置,也不能以实物资产为主,只能以股权、债券等金融资产为主。”楼继伟称。对中司来说,政治因素可能更为棘手。比如去俄罗斯买森林资产,俄罗斯的要求是,不能原木出口,必须在国内加工。此外,大规模购买战略性资源,容易引发“中国”的保守主义思潮。

与资金规模的限制一样,人力资源的约束也规定了中司的投资边界。“现在中司从事管理投资的不过一二百人,如果要控股一家公司,就要实施管理,就需要很多人。倘若中司下面设有很多实体公司,分散在各个行业,主业不突出,最终肯定会失败。中司要做财务投资人。”一位熟悉中司情况的人士称。

与投资品类的限制相仿,地域分配也并非“分散投资”那样简单轻易。“我们的投资本来就是分散的,但是任何一家财富基金,从地域配置上看,对于美国的配置都是极为重视的,都要超过美国GDP在全球的比重,这是因为它的市场深度所致,可供选择的产品比较多。”楼继伟告诉《财经》记者,从短期看,也不能忽视美国经济恢复的力量。毕竟美元是全球的储备货币,美国的经济政策受到的约束也少一些,因而它反而有可能复苏得快一些。

业界不少建议者称,中司应把投资分散到保护主义较小的地区,比如非洲、南美洲。但事实上,这些地区政局和政策变动往往比较大,风险因素不容忽视。

中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目前在招聘人才时,中司不设国籍限制,要求员工既有国际化背景,又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其中,海外人才需有六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在中司(包括汇金)近300名员工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达78%,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者达41% 。

多位接近中司的人士表示,虽然中司在倡导市场化运作,但目前的考核激励机制仍没有完全与市场接轨。中司现行薪酬体系,从上到下比照国有商业银行标准,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对此,中司的解释是,在留住人才方面,中司一方面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为员工个人成长创造机会;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做到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薪酬制度。

“投资银行中的顶级人物底薪并不高,一般只有几十万美元,但是会有大量的股权、分红等,全部加上可以达到数千万美元的年收入。不过,此次金融危机也暴露出了这种激励机制的一些弊端。”楼继伟坦承,中司不可能给员工股权激励,因为中司百分之百是由国家持有的。“对于薪酬问题,我们也在研究国际上有什么更为有效的激励约束办法。”

还原商业性

作为全球最大的财富基金之一,“出身”构成了中司最为棘手的课题之一。在境外,中司的投资往往被解读成政府行为,成为保护主义者设障的口实;在境内,亦不乏借助中司外汇资金解决政策问题的呼声。

中司2008年年报对投资策略给出明确解释。中司作为财务投资者,不寻求通过投资对企业或行业进行控制;投资活动基于商业目的;做负责任的投资者,严格遵守本国和投资接受方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中司的投资领域不受限制,但不会投资那些不符合公司社会责任的领域。

这一宣言,能否打消投资接受国的疑虑?“我们用自己的投资行为来说话。我们不是在别人的要求之下,才成为一个财务投资者的。事实上,我们在任何国家的投资,都是以商业判断为原则。”楼继伟表示。

相较国际上的保护主义,国内要求中司承担政策责任的声音,更容易混淆视听。

金融危机以来,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是,应当动用中司和外管局的外汇来刺激国内经济。“这种观点,对于外汇的资金来源和投向存在着一种误解。”楼继伟向《财经》记者解释称,外管局的外汇,首先都是通过结汇的方式用人民币向社会购买而来的,中司的外汇则是财政部用发债的形式从央行手中买过来的。如果投资于国内,必然会通过结汇回到央行手里,这相当于同一块外汇资产发行了两次人民币,如是循环,就变成了创造货币。因此,中司的外汇资金只能投资于国外,如果投资于国内,至少不能结汇。

与中国不同,确实有些国家的财富基金近来转向了国内投资,比如韩国和中东的个别国家。这种不同有着多方面原因。首先,上述国家的货币都是完全可兑换的;其次,这些国家都存在着过度依赖外部借贷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情况下,外资出现大规模撤离的现象,连长期投资都在撤离。这时候,用本币政策应对这类危机起不到作用,因为它有针对外债的救助需求。

“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人民币不是完全可兑换的货币,中国对外没有这么大的敞口(Exposure)。所以,国内的刺激计划通过财政扩张和释放流动性就可以了。”一位业内专家也如是分析。

希望获得中司资金支持的,还有越来越多的“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对此,楼继伟态度开放,“大家都有各自的策略。只要双方策略吻合,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可以合作。”

他解释称,中司的投资需要靠良好的管理人,需要对行业熟悉的商业机构。如果国内企业能够为被投资对象带来更好的价值提升,中司为什么不能与之合作?“总之,我们的投资是出于商业性考虑,不是出于政策性目的。”

中司与汇金

在中司年报的披露中,汇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中司的年报首次明确了中司与汇金的关系,即后者代表国务院持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股权,改善公司治理,实现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但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中司与汇金分设董事会,有着严格的“防火墙”。

“汇金持有金融机构股权,是根据改革方案的需要,被动去投,主动管理。而且汇金的资金是有成本的,因此,在控股、参股金融机构时需要进行一些配套改革,改善这些机构的经营状况,不然汇金就会赔钱。”楼继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称。

由于汇金在历史上承担了一些政策性任务,人们往往会联系到中司会不会承接类似的任务。尤其是在2008年股市下跌之际,汇金曾在股市增持中行、建行和工行的股票。今年年初,随着外资战略投资者撤出三大上市国有银行,关于中司接盘的呼声也一度高涨。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篇10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企业从事建设项目投资活动之前,由可行性研究主体(一般是专业咨询机构)对市场、收益、技术、法规等项目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分析项目必要性、项目是否可行,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意见或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文件。

《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具体而言,本报告体现如下几方面用途:

——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

—— 用于申请土地

——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

——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

——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

—— 用于上市募投

——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

—— 用于企业节能审查

—— 用于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 用于安监部门对项目进行安全审查

【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一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饲料加工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饲料加工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饲料加工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饲料加工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饲料加工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饲料加工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饲料加工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饲料加工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饲料加工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饲料加工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饲料加工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饲料加工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饲料加工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饲料加工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饲料加工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饲料加工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饲料加工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饲料加工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饲料加工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

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地

(一)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饲料加工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

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饲料加工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饲料加工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饲料加工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饲料加工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饲料加工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饲料加工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饲料加工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饲料加工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饲料加工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饲料加工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估算

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饲料加工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饲料加工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饲料加工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净现值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收益率ROI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净利润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