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十篇

时间:2024-03-11 17:40:55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乡镇;财政税收;管理;规划

乡镇财政管理是否有建设性的意义,对于基层政权的实施,维护乡镇的和谐稳定,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乡镇财政问题的规范与管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问题的收不抵支与负债运行的这项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每一个财政税收管理者应该考虑解决和思考规划的重要问题。我们也应该在财政税收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以更好的规范乡镇财政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

一、乡镇国有资产管理

乡镇的国有资产处于分散状态,政府各部门及事业单位中存在较为广泛,而且固定资产较多,流动性也比较差,在管理程序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普遍存在账实不清、管理不严、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乡镇中对国有资产没有完全利用。我们要加强对乡镇国有资产的管理,这对提高国有资产运行全局有较高的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增强乡镇的执政效果。近些年,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状况看,一般认为乡镇国有资产管理呈现出不尽人意的状况,在体制和管理方面都应进行改进。总体上说,乡镇管理意识不深入。目前来看,大家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对财政问题的了解,导致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管理人员缺乏。对于乡镇资产管理的许多地点无法真正实施。制度的滞后。不能良好的适应改革发展的特殊形势和适应经济发展方式,造成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周转困难。因更新速度较快,使用不久就会无用处,少数乡镇因资金不足而买不起设备,政府主管部门又无力进行调剂。导致乡镇国有资产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无法较好的管理下去。

二、困难乡镇广开税源

目前来看,通过加强税源规划,增加财政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对于困难乡镇广开税源方面,应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实施,努力搞好财政增收,保证实现乡镇的财政发展。对于困难乡镇要加强注重培育新增税源,结合乡镇发展的具体实际,在加强税源建设上,要积极从招商引资向招商引税的方向转变,要正确选取一些增长性质强,就业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克服重项目,争取引导其轻效益实施和重投入,形成新的发展方向。在突出抓好大项目的同时,规范做好小项目规划,不断培植新税收增长点。在正确规范好乡镇财政税收的基础上,困难乡镇还应该在财政税收的实施上努力做到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税源的发展方向,规划税源的实施功效。发展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好企业税收实施。同时,加强对财政税收结构的思考,有范围性的对当前税源建设的热点问题进行规划,找出税源建设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提高税源建设的实际效率。通过这一系列的新举措,正确的规划好困难乡镇的广开税源问题。

三、乡镇政府采购

目前乡镇政府采购正逐渐成为适应经济形势的手段。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也存在些需要考究的问题,主要是应该正确规范乡镇政府采购。因为政府采购意识较为淡薄。乡镇对于采购程序进行规律的理解还不够完善,因而导致政府采购的意识较为淡薄。在乡镇政府集中采购方面,有些人认为政府剥夺了自己的财力支配权利。实行乡镇政府采购后,财政部门财权过于集中,这样使分散腐败转变为集中腐败。因而对政府采购持抵触情绪。政府采购不是一般的采购,政府采购要遵循效益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按有关法律规定,采用规范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进行系统采购,集中采购,共同招标,整个招投标过程都是具有公开透明采购原理。并不会是大家所说的政府的暗箱操作。政府采购应全面的接受社会的监督与指导,有效地抑制了采购活动中的腐败行为。政府采购不同于一般的招标。政府采购是一种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管理手段,是各级政府和法律规定的其它实体以法定的方式向社会采购物资,并对采购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控制系统。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乡镇财力不足的状况,政府采购难以操作。采购规模小,难以体现规模效益。政府采购工作对乡镇来说是一种新的形式,乡镇政府采购工作起步比较晚,政府的采购队伍专业性水平也不是很高,对于专业化的来说还是年轻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过去没有接触过政府采购的具体事务。对于乡镇政府的采购工作我们应该努力的发展下去,使其更好的推动经济政策的进步。

四、财政管理规范

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有一定的意义。需要乡镇依据公共财政的管理方式,以国库集中收付为重要形式,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的管理方式,强化财政的监督形式,更好的是财政资金达到利用的最高水平,这样可以更好的防范产生的债务风险,使乡镇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起来。可以更好的完善制度。加强财政的支出管理。加强债权债务管理,逐步减少目前的债务工作,规范理财进行方式。努力加强乡镇财政内容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是财政能够更加完善的发展下去。要尽量保证财务人员的管理范围相对健全。确保他们正常运转必需的经费和用于改善办公条件的建设经费,以适应当前乡镇财政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村级财务情况的检查,加大监督力度,促进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切实维护村集体利益。转变作风,深入调研。并及时跟踪分析研究,积极破解,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理处罚力度。按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最终构建出健康有序的财政运行新机制。

五、结语

在乡镇管理当好家、管好财的基础上,财政部门还努力尝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税源建设的政策措施,规范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统一企业税收制度。同时,加强财税结构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当前税源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出税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税源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这一系列的新举措,一定能够更好的使乡镇更好更快的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张道银.浅谈如何加强乡镇财政管理.

[2]李章峰.浅析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3]吕娟.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4]李相年.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

[5]杨国智.关于完善税源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6]郑华乾.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的思考.

[7]胡建国.当前乡镇财政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篇2

从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建设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知识贫乏

从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建设单位受重视的程度相较于其他建筑单位而言是比较低的,而水利建设单位自身在财务管理上的重视程度也十分不足,这就导致了水利建设单位往往把财务管理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一旦出现了问题,才匆忙加以重视,大有“亡羊补牢”的味道。一些水利建设单位,由于自身经费有限,往往预算不多,甚至出现缺项的现象,导致了在具体的建设中频频出现问题。这些问题除了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之外,也给建设单位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建设单位不能按照正常规定的日期交付使用,只好调整工程的进度与预算,进行时间的重排来解决问题。相关分析显示,水利建设单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水利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都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也就是说大部分水利建设单位缺乏必要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分析,能更好地考虑建设单位自身所需或不必要的费用,从而更好的控制预算成本。

(二)创新意识的缺乏

在我国一些水利建设单位中,存在着观念陈旧或改革不完全的现象,具体而言其自身没有摆脱传统的观念束缚,加之进行体制改革的时候完全忽视了决策人与理财者的思想观念转变,只是单纯的做做样子而已,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真正的摆脱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不断创新出适应新时代的思想理念,才能更好地走上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道路,方能全面搞好水利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但是,我国目前大部分水利建设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思想的保守与封闭,造成了水利建设单位创新意识的缺乏,竞争力全无,创新精神无从谈起,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些单位,甚至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观念,认为自身能维持下去就行,能生存下去就行,这样的观念存在于决策人的身上是十分可怕的。

(三)没有充分开发自身资源

我国大部分水利建设单位在自身的水利开发上并没有下足功夫,没有充分开发自身现有的资源,因此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尤其表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上,主要在于单位自身缺乏敏感的财务信息收集能力,使得缺乏理财与聚财理念。水利建设单位无法完全发挥自身的优势,加之新的优势没有完全形成,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原有的优势就会退化,或者说是完全浪费掉,因此,水利建设单位应该做好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自身资源的管理,也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观察力与决策力。(四)体制改革不完全水利建设单位属于冷门部门,也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系统部门,加之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其逐渐养成了“吃大锅饭”的习惯。随着近几年,水资源成为了我国关注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使得水力建设单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这些改变大部分都只是走走形式,根本不能治本,也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与效果。如果水利建设单位不能建立新的体制,其自身的亏损现象就依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然而,目前一些水利建设单位在进行体制改革的时候往往举步维艰,有的甚至掉转脑袋继续走回头路,这些都对于水利建设单位的发展十分不利。

有效实现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探析

若要有效实现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展开:

(一)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需提高

水利建设单位基础建设中,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培养他们在财务预算方面的能力,比如管理、预算与决策等,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水利建设单位的发展服好务。加强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能充分发挥他们在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与监督作用。

(二)水利建设单位领导层应注重财务管理

一旦领导层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那么对于旗下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也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去认真进行财务管理。领导层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使得财务管理的真正作用得不到体现,还会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单位的领导层应端正思想,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尤其要相信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配合他们做好单位财务的预算与规划工作。单位的领导层还应该不断学习财务知识,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加之自身单位的优势,科学分配工作人员与资金,做到最优化的财务管理。企业重视财务管理,并高度实践与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降低水利建设单位的成本开支,以及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

(三)财务管理人员应全力执行管理工作

在水利建设单位开展的全过程中,一般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参与,因为财务始终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与其他人员一起进行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立项以及合同制定等。这样才能使得财务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工程概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成本预算,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开支,实现单位的利润最大化;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更好地利用招投标选择最佳的建设单位,订立合同,以及做好相关的结算工作等。为了最大化地维护单位的利益,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开支,财务管理人员就应该全力执行管理工作,为领导层出谋划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财务管理工作。

(四)开拓筹资渠道,加强筹资与投资管理

虽然大部分的水利建设单位筹资渠道来源于国家拨款或银行贷款,但也应合理科学利用这笔资金,因为这些资金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限度,若处理不当,不仅得不到预先的收益,反而会功亏一篑。此外,水利建设单位还应该积极开辟新的筹资渠道,比如留存单位事业基金,并运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与决策做好分析与管理,从而实现事业基金的效益最大化。

结语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篇3

摘要: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国家列入“十二五”规划,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核心工作。对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合理使用经费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项目经费管理

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国家列入“十二五”规划,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核心工作。地方特色数据库是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6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资金逐年增长,为传播与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保存与传承地方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具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在经费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纰漏问题,必须尽快作出反应,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中获取经验,对项目的支出进行合理预算,提升经费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因此对特色数据库经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十分必要。

一、地方特色数据库经费在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据库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如果出现问题,一方面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对地方文化的弘扬产生阻碍,同时也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1.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缺乏全程管理

一般的项目在立项时都比较严格,只有各方面的论证和材料齐全时才确认立项。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确认之后,缺少必要的持续监督,造成经费管理部门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不了解,造成经费审批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主观性。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财务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比如:专项经费的负责人主要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财务管理部门更多的只关注经费的使用和成本的控制;项目实施者则只从获取项目和完成项目角度考虑,而不会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考虑使专项经费的利用率最大化。缺少全程管理,没有详细的预算和统筹,就容易导致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项目经费使用的随意性,会严重影响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进程。

2.地方特色数据库实际经费与预算间存在差异

经费管理在整个地方特色数据库项目中的根本目的是对预算进行控制与执行。但是每一个地方特色数据库项目所涉及到的领域并不相同,例如:访谈类专题-闯关东口述史、文化专题片- 赫哲族伊玛堪等等,都有着不一样的性质。尤为突出是尚未建立统一的地方特色数据库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只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参考,这样大大增加了经费预算操作的难度,降低了预算的准确性。具体的表现为财务核算中的科目与经费预算内容的不吻合,财务只会核算支出费用的总和,却不了解支出的具体明细,使得财务管理不能很好的契合项目管理。财务部门提供的相关决策信息不具可靠性与真实性。

3.地方特色数据库约束机制不完善

许多单位在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库建设经费使用监督制度,或者是监管力度不够,执行的不彻底,或是过于苛刻,管理效率低,阻碍了数据库建设的正常进程。有些数据库使用单位对其经费管理没有全部纳入到单位财务体系,项目规划过程及项目申报在财务管理体系外开展,既与项目下达部门签定的合同,财务部门没有全程跟踪,对项目具体实施细则不清楚,缺乏约束。存在“预算不实、使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现象。

二、地方特色数据库经费使用管理中的改进建议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是完成特色数据库项目管理的保障,想要完成就必须有效的将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专项负责人有效的融合起来,各司其职。目前国内地方特色数据库经费管理制度框架初步确立,制度建设不到位,内容落实不到位。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应该真实反映项目在制度管理监督下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的问题,科学预算,保障项目的正常进行;同时强化监督管理部分,使财务管理制度贯穿整个项目的立项到结项全过程,一方面保证预算执行到位,另一方面,保障资金利用的效率。例如,“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地方特色数据库财务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落实,提高特色数据库经费预算准确性,使得项目工作都能够顺利的完成。

2.建立地方特色数据库经费的信息网络

项目经费管理的模式逐步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借助于信息网络的管理路径,建立项目经费管理网络平台,实时公开项目各项支出。一方面,使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直观明了;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平台实时更新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可以使项目组成员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调整预算,可避免超支现象的发生,从而保障资金利用的最大效益,也方便项目组成员的报销申请,避免因财务问题造成的时间上的浪费。通过经费管理网络平台使地方特色数据库项目负责人可直观地了解项目动态和资金使用等情况,最大程度地保障数据库建设的顺利完成。

3.强化地方特色数据库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的管理,保证地方特色数据库落经费落到实处。建立一整套科学的预算体系,做到科学预算,统筹管理。项目预算的制定要考虑充分,符合实际。防止在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各种不适当的开销,导致经费的浪费;同时也要防止因预算不足,致使数据库项目建设的流产,造成国家资金的更大损耗。各单位在具体财务工作中要做到有理有据,预算支出的总和应该有详单与之相符,保证各种票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开展由项目使用部门牵头,财务部门配合制定的整个项目的年度预算。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预算的质量,保证项目经费支出明细透明,审批流程规范,资金流向明确。

4.加强地方特色数据库经费的监督

地方特色数据库经费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参与项目管理的始终,一切与经费使用有关的操作,均需要财务人员来参与。结合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财务网络管理平台,公开数据库建设预算的各种执行情况,实行激励机制、追责制度、公共效益评价等。从经济、效率和效益角度科学合理的评价,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绩效考评体系。通过监督绩与效考评相结合,提高项目经费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总之,地方特色数据库经费管理的研究,应确立财务工作服务的对象和管理的目标,明确对专项经费实施财务管理的内涵,充分兼顾政府、单位、项目组之间的权益,在完善的地方特色数据库经费管理制度下,保证各项预算的顺利执行,保障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有序开展,最终形成科研成果,将资金的效益最大化,进而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实现“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爱民.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3(10).

[2]纪春丽.新形势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之我见[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5).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150-02

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就是指实现财政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也需要保证相同程度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我国的财政状况。现就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促进财政经济循环发展的对策。

一、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简述

对于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理解,目前支持三种观点。

其一,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是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具体来说就是财政收入能够有效的满足财政支出,这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和支出平衡是非常有利的。

其二,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是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全国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要快。

其三,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是指财政建设支出约占财政总支出的四成。

从以上三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理解内容,可以充分说明财政与经济是辩证统一关系。为了促进我国财政经济可以长期稳定、协调的发展,应当积极努力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发展。

二、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的问题分析

面对当前我国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应当对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有效的解决和处理问题,促使财政经济协调发展。目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财政资金管理不足

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可以提高财政经济水平。财政资金管理上还有不足,表现在:

其一,财政资金投资决策不合理。正确的财政资金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资金。但这要求制定合理的财政资金投资决策,以此来合理的开展经济项目,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财政资金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因为投资项目资料掌握不全、政府对投资项目了解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所制定的投资决策中存在资金投入规划不合理、资金控制不科学等问题,容易导致财政资金浪费。

其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存在问题。因为当前财政绩效管理制度位级不够、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资金绩效标准不科学、资金绩效高低差距较大、资金绩效评价不准确等,这使得财政资金绩效不真实、不准确、不合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财政资金损失。

第三,资金管理粗放,体制机制不健全。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不科学、专项资金界定模糊不清、财政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当前资金管理粗放的表现。在财政管理体制上,还有责权、事权、财权划分不明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完善;财政奖励补贴资金管理有较大的随意性,后续监督管理手段跟不上。这些都会影响到当地的财政经济发展。

(二)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就当前我国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财政资金支出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多数地区还属于“吃饭财政”,没有多余资金搞经济建设。一些地区用于教科文卫等基础性、保障民生类的财政资金较少,难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财政支出随意性较大,预算约束不足,促使财政资金未能真正用到实处;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没有完全纳入预算管理;一些地方负债较重,还本付息资金在一点程度上影响预算支出安排,财政资金非常紧张。上述都对财政资金良性循环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影响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因素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税收政策调整不到位。在当前我国税收政策存在调整不到位、不合理的情况,造成企业承担的税负不均衡、不平等。有的企业税负严重,也有企业享受地方自己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收入返还等,不利于市场化统一发展;税收征管还有不足等。税收政策还不完善这一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企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其二,区域经济布局的不合理。在我国很多地区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建设项目“一哄而上”。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对当地经济发展布局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而是从眼前的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重复投资,短时间内集中上马大批同质项目,企业肆意的进行生产建设活动。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风吹草动”,当地经济立马受到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收入均衡稳定性。

其三,财源基础薄弱,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当前我国存在财源基础薄弱问题,很多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并且当地没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带动当地经济,促使当地经济难以发展,相应的当地创税能力较低;很多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二三产业因多方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发展起来;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源拓展目标难以实现,直接影响了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

三、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研究

对于当前我国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受到一定影响的情况,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一)加快财源建设

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大对财源的建设,这也是实现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其一,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应当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好经济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以此来指明财政经济发展的方向,促进财源建设良好落实。 其二,综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根据各个地区当前经济现状,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方案,统筹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其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产业升级。积极地培植外向型财源,合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积极拓宽外贸领域。 其四,做强工业项目,培植工业产业。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托资源优势,培植适合当地开发的工业项目,提升当地工业产业,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作支撑,上下游产品配套延伸,做好产业升级,实现集群化发展的工业格局。

(二)积极健全财政法规制度

为了促进我国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应当制定健全的财政法律制度,以便对财政经济进行有效的约束,促进财政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健全财政法规制度的构建,重点在财政预算方面存在分税制、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方面下功夫。改变现存的财经法规制度比较分散,部分财经法规政策的出台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等问题。

(三)完善财政部门的相关职能

财政部门作为国家作用于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杠杆,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能、职责,积极促进财政经济循环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一是深化认识,认清形势,适应发展要求。大力推进职能转变,逐步解决财政面临的实际问题,使财政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改革的迫切需要相适应。二是完善财政职能,强化财政管理内容。财政工作必须坚决服从扩大人民群众内需和民生的大局,确保政府投入“三农”等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运行。三是建立财政支出评价体系,严格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四是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非生产性的支出,确保民生类支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口,建立统一规范工资津补贴的发放标准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支出效益。

(四)加强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加强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严格控制税收的减免做到应收尽收,以保证财政收入的有效性。首先是对当前财税政策对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进行调整和完善。其次,财税部门应加强立法进度,实现税收征收合理化、规范化。最后,,科学、合理的实施税收管理工作,严格监督和控制税收工作,保证财政收入的真实性。

面对当前我国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财政资金管理有不足、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情况。应当通过加快财源建设、积极健全财政法规制度、完善财政部门的相关职能、加强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等措施来解决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促进财政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艳霞.关于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4(17).

[2] 白 静.促进我国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11(3).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 ERP系统 财务信息化 问题 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的推广和运用,促进了传统的财务管理的环境和技术方法发生深远的变化,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发展得到广泛应用。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财务软件为企业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决策提供支持,企业的信息化的实现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本文重点探讨实施ERP系统的企业中,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构建一个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一、ERP介绍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英文缩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信息在企业的传递方式十分落后,信息传递不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较弱,导致企业丧失转瞬即逝的商机。因此,ERP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顾客、竞争、变化,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而建立起来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工具。企业的资源包括了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设备、信息及时间等七大资源,企业资源的利用好坏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影响。ERP是由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的概念。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功能性,作为纽带将企业的各个环节链接在一起。

ERP可以借助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和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息的有效共享,管理整个供应链的信息进行集成信息。ERP系统对于人力资源、时间等使用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有助于解决信息泛滥问题,对企业决策的准确率有明显改善。ERP可以提高信息的改善程度,促进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管理以及资材管理等环节紧密结合,促进形成生产管理系统集成,即所谓的制造资源计划。2本文介绍ERP系统下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二、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 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认识

在企业实施ERP系统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赢得机遇。尽管如此,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依旧缺乏足够的认识,片面的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计算机系统和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仅仅是财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事情,部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存在守旧和不愿革新的思想,造成了企业新系统难以推广。对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工程缺乏充分认识,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管理成本降低的重要作用。

( 二)缺失足够的资金支持

企业的ERP系统的实施需要经历五个必要阶段,包括基础准备、系统的安装和测试、模拟运行、系统运行以及维护。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阶段如果资金支持不够,ERP的预期实施效果都难以实现。在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改造过程中,也需要足够的资金进行支持,包括配置硬件、员工培训、制度标准建设、业务流程完善等。经费投入的不足对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运用造成消极影响。

( 三) 企业缺乏健全的内控环境

控制环境包含企业的管理治理职能,以及企业的架构对于内部控制作用及重要性的认知以及态度。企业的内部控制受到企业特定的控制环境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效果都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的财务人员的构成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设对企业的ERP的功效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如果盲目的进行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分析报告和经济效益评估,造成企业管理人员的权责不明,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造成巨大影响,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存在隐患,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效率低下。

( 四)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整个系统的成功运行受到软件实施的直接影响,而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风险问题,首先是项目的建设实施缺乏合理的规划,其次是对企业的业务的界定存在模糊的风险,再次是项目的控制监理中存在风险,最后是缺乏有效的风险应急预案,存在系统全面崩溃带来的风险。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投入巨大的资金,带了巨大的投资风险,如果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化的应用失败,造成企业的业务流程难以恢复,造成大量的管理成本的浪费,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 五)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失

在建设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化过程中,由于企业缺乏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对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都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中缺乏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造成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存在诸多困难,使企业的财务软件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给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造成巨大浪费和低效率。

三、完善 ERP 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高校;基建并账;会计处理

一、基建账务与会计大账的期初衔接

1、基建数据的核对、分析与清理

基建并账之前的基建数据分析清理是关键,对基建账务上的科目和项目进行整理核对,梳理历史遗留问题,调整以前不规范的会计事项,确保基建数据的准确性。基建账务和高校大账资金往来如何处理是难点。基建资金部分来源于财政专项拨款的零余额账户,这部分款项无法转到基建账户用于支付工程款,只能代基建账户支付,这样基建账产生的部分“其他应付款”数据为应付学校大账的款项,如果不加以分析考虑内部往来情况,直接汇总数据,必然导致合并以后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2、学校大账设置基建会计科目

根据新制度的规定和实际账务情况,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明细科目。需设置如下的会计明细科目:

1)为基建账上资金占用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

在学校大账上“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设备投资”,分别核算基建账上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

在 “固定资产”科目下设明细科目核算基建账上的“交付使用资产”。在“银行存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银行存款――基建专户――***”,核算基建账户的货币资金。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其他应收款――基建账务应收工程款”,在“预付账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分别核算基建账上的“其他应收款”、“预付工程款”。

2)为基建账上资金来源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

在学校大账上“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财政补助结转――基建项目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下设置明细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基建项目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下设置明细科目“财政补助结余――基建项目结余”,分别核算不同来源下的“基建拨款”。

“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分别对应核算“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的增加额。

“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其他应付款――基建应付款”核算基建账上的应付款。

3、基建账务数据分析处理

1)按照《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中的处理规定,“将2013年12月31日基建账中相关科目余额按以下方法并入新账,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科目借方余额,借记新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笔者认为将“预付工程款”科目直接并入“在建工程”科目不合适。首先,依据现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建工程”只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也是符合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新《高校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对“在建工程”科目是这样表述的:“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而“预付工程款”科目核算的是预付给施工单位的部分款项,并没有形成工程的实际成本,不能完全界定为“已经发生的必要支出”。其二,“预付工程款”是债权类科目,仅仅反映的是高校预付的款项,并没有与施工单位结算的那部分工程款。“在建工程”是资产类科目,反映的是已经与施工单位结算的那部分必要支出的实际工程成本。二者无论是从科目性质,还是经济实质而言,均不适宜合并。所以,建议“预付工程款”并入新账的“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结算形成实际工程成本时,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贷记“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

2)按照《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对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贷方余额进行分析:按照归属于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部分,贷记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按照归属于非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贷记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实践中,尽管不同的工程分别设立项目进行收支核算管理,但收入来源多渠道,不同资金来源的货币资金都是通过“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实际支出时无法和收入来源相对应,所以按资金来源分清各项目的结转和结余很有难度,无法准确界定“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建议按实际业务优先使用财政性资金,以加快财政资金使用。

3)按照《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按照上述(1)至(11)项中新账科目的借方合计金额与贷方合计金额的差额,贷记或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实践中,按此方法将有差额(48000万元)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而高校大账上“事业基金”贷方余额有限(30000万元),这样导致“事业基金”科目出现借方余额,这样显然违反了事业基金不能为负数的规定。笔者认为,由于基本建设借款均已还清,“基建拨款”科目下只有财政与非财政拨款,应将基建账中“基建拨款” 科目余额属于工程实际支出金额全部计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由于优先使用财政性资金,剩余部分金额为非财政补助资金计入“非财政补助结转”。

二、基建并账期初实务举例

以xaut大学为例,基建账经过核对和清理后,2014年12月31日资金平衡简表如下(单位:万元):

序号资金占用期末余额序号资金来源期末余额

一基本建设支出 49000 一基建拨款 54000

1 建安工程投资 33000

2 设备投资 2000 二其他借款 0

3 待摊投资 14000

4 交付使用资产 0 三基本投资借款 0

二货币资金 3000

1 银行存款 3000 四其他应付款 1000

三预付及应收 3000

1 预付工程款 2000

2 其他应收款 1000

资金占用合计 55000资金来源合计 55000

根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借鉴《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以及对基建账务数据分析处理建议,并账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建安工程投资 33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设备投资 2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待摊投资 14000

银行存款――基建专户――*** 3000

其他应收款――基建账务应收工程款 1000

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 2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48000

非财政补助结转――基建项目结转 6000

其他应付款――基建应付款 1000

其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金额为“在建工程――基建工程”49000万元减去“其他应付款――基建应付款”1000万元。(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财务处)

参考文献: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篇7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会前,局领导班子认真整理,利用周五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认真撰写了读书笔记。先后学习了十七大精神、《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重要论述摘编》以及中央、省、市、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件和县委领导讲话精神等。为召开好年度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为找准领导班子在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局领导班子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上,及时通报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和要求,并通过座谈会、个别谈话,印发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在全局干部职工和退休职工以及社会群众代表中征求局领导班子在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执法力度、廉洁勤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班子成员之间深入开展了谈心活动,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相互沟通思想,增进理解,加强团结。

三是开展广泛的谈心活动。局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成员之间本着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态度,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谈心活动。通过谈心,掌握了班子成员的思想动态;班子成员之间通过谈心进一步交流了思想,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增进了团结。

四是认真撰写发言提纲。每一位班子成员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全局的发展思路和各自分管的工作,认真进行了自我剖析,进一步查摆问题,深挖思想根源,按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财政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进行自我剖析,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写出了针对性强,质量较高的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的意见措施。

二、突出中心主题,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

月日下午,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县第三纪工委书记到会指导。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和全体党员共计37人参加会议。会议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财政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存在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会上,班子成员逐一从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结合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检查,在发言中,大家从深挖思想根源入手,系统地、逐条地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问题不遮丑,不护短,自觉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初步的整改措施。这次民主生活会自始至终处于“团结、批评、向上”的原则立场上,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把存在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讲,真正讲到了点子上,说到了要害处,会议开得即严肃,又轻松,达到了较好的效果。随即,参会人员积极发言,并针对工作实际为领导班子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会上,全体党员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结合当前财政工作,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认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战胜自我。要敢于与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坚持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理念指导发展、营造环境、发展自已。二是要实施科学发展,必须抢抓机遇。老天不会掉下陷饼,只有主动出击才有希望。一方面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农民群众发展,履行财政服务的职能,为促进自身发展积累了经验,找到了症结,理清了问题根源,为今后服务科学发展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我们积极探索,抢抓机遇,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和强大县域经济。会后,局党总支书记、局长刘进同志要求,我局要严格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和安排,按照县检查组组长李江权同志对第二阶段工作的具体要求,扎实开展好后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全面落实整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推动财政改革,狠抓财政收入,促进财政科学发展,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通过召开局领导班子领导民主生活会,取得了明显实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一是查找了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开展相互批评,找出了局领导班子在财政改革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共4条,并进行了认真分析,既剖析了工作方法、上的根源,又深挖了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为下一步工作明确了努力方向。二是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通过开展批评自我批评,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增强了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性,增进了班子的团结凝聚力,进一步规范了党内的政治生活。三是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干劲。会议在分析了全县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的同时,又客观地分析了今后发展所面临的大好机遇希望,进一步树立了信心,坚定了信念,为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鼓舞了精神,鼓足了干劲。

三、认真分析讨论,完善检查报告

在会上,局领导班子通读了《县财政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材料》,结合征求意见和党员干部职工的建议,就近年来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和今后整改措施以及努力方向等逐一进行讨论修改。同时,还要求全体财政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切实把分析检查工作引导到干部职工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引导到为今后工作明确思路和方向上来,引导到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

四、查找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针对征求的群众意见建议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的影响制约财政发展大局的问题,局领导班子以及成员主要存在:一是理论学习方面联系实际做得不够,工学协调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二是对当前面临的财政困难和发展态势分析不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工作运用不好。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相对较少,对基层贯彻落实民生政策的情况了解不细。针对以上问题,局领导班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将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在下步工作中认真整改。

(一)以增加财政收入为核心,抓好财源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财源促经济的理财观念,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拓展经营领域,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创办规模以上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值和税收贡献。

(二)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抓好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扶优扶强,发展壮大一批规模企业;二是突出重点,引进一批有一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企业;三是优化环境,抓好工业园区配套建设。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篇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010)。

摘要: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在我们面前,首要问题就是融资难。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分析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融资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十二五”期间政府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09年以来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总投资1899.85亿,极大的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分析保障性住房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二、吉林省保障性住房融资存在的问题

1.资金来源单一,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目前吉林省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主要来自银行贷款、中央财政补助和各级财政投入三个方面。例如2014年吉林省保障性住房总共投资230亿,其中银行贷款115.3亿元,中央财政补贴34.69亿元,地方财政投入69.3亿元。从数据中我们发现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过多的依靠银行贷款和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因此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压力大。例如:辽源市自2009年以来保障性住房累计投入资金72亿,然而辽源市2012年财政收入仅为23.87亿元。辽源市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的70%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极大的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2.民间资本参与度低。保障性住房是保障低收入家庭建设的住房,具有保障性和福利性。因此就压缩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利润空间。2007年吉林省相关部门出台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保障性住房的利润率不高于3%。民间资本具有趋利性,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使得民间资本对保障房建设参与度不高。

3.融资风险高,无担保机制。保障性住房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信用风险。由于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资金供给者,同时担任着相关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的角色,这就意味着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参与双方地位不够平等,从而造成信用风险的出现。其次,资金的使用风险,因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监督的不完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督,容易造成浪费。

4.相关法律不健全。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时间较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因此融资模式比较单一,融资渠道窄,相关经验还不丰富,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出台的管理办法和暂行规定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而且对保障性住房的融资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三、吉林省保障性住房融资的解决对策

1.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于保障性住房具有保障性和福利性,所以不管采用哪种融资模式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门支配保障性住房资金的使用同时为保障性住房资金提供法律保障。因此吉林省应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积极引导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使用。

2.拓宽融资渠道。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金融工具越来越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一味的依靠银行贷款和政府财政支持已经成为过去式。吉林省应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如发行地方政府证券、推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利用土地市场设进行间接融资等。

3.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吉林省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优惠政策。例如提供优惠贷款、补贴贷款利息等优惠政策。同时针对民间资本的趋利性,可以让其继续开发商业部分或者继续承担保障性住房的装修工程。从而弥补建设保障性住房带来的低利润。

4.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保障性住房法律体系,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吉林省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新政策,规范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使用,使民间资本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支持融资模式的创新,从而跟有效的促进更大规模的筹集资金,从根本上维持保障性住房资金的持续性。

综上所述,吉林省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融资难问题的产生。长此以往会阻碍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实行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完善法律体系、完善担保机制等措施,才能使保障性住房持续良性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沈亚楠.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问题及其对策[D].长春:东北财经大学,2012

[2]唐丽丽.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3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篇9

近年来,不少企业相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成了以局域网为主体的财务管理信息网络,逐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结算和信息资源共享,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更新会计业务方式、改进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高效平台,从而拓宽了财务管理的空间,加快了业务流程的时效,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能,确保了资金划拨的安全。但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规划设计、功能开发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建轻联、重硬轻软、重投轻用、重有轻管等问题急待解决。笔者针对加强统一领导,重视整体设计,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管理职能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拓宽财务管理的空间

1.远程管理和集中处理已成为现实。目前,财务管理可以利用网络使企业所有的分支结构实现数据远程处理和远程审计,也可以方便地掌握和监控库存。同时,上级业务部门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数据集中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调配,提高使用效率。

2.由关注整合内部财务资源转为更多地整合企业集团财务资源,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可使网上采购和网上支付、网上开支和网上结算、网上理财和网上会计信息查询成为可能,特别是过去依靠部门级局域网少量个体参与的财务决策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可变成由分布各地的有关人员通过网络互动功能同时共同决策。

(二)可以加快业务流程的时效

1.财务管理信息化缩短了会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实现了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相互连接、彼此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2. 通过网络,财务部门可以许多重要的信息,其他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信息。财务信息的即时生成,实现了财务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

3. 统一的网络财务管理软件,将企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网中,通过网络可以实时跟踪企业各部门每一项经济业务,并从各部门直接采集所需数据,加强了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协同,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三)可以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

1.财务信息资源网页数据化。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信息资源的载体主要是纸介质数据和磁盘数据;而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信息变成了网页数据,可供相关使用者随时提取。此外,还可提供全天候的服务,显著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

2.结算支付电子货币化。电子货币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其特点是结算时不需要支票、汇票、现金等纸质票据而直接由网络上的电子货币自动划转,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资金成本。

3. 办公方式多元化。在线办公、远程办公、分散办公和移动办公将取代传统的办公方式,几乎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有可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完成,这不仅降低了管理机构的运行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确保资金划拨的安全

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的建立,使财务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款项划拨的全部操作,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同时避免了往返银行途中可能发生的银行票据遗失、失窃等事故。由于资金划拨指令必须由出纳先提交、会计或财务主管人员后批准,且在网上长期留有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的详细记录,具有不可替代性与不可抵赖性,促进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建轻联,自成体系

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技术上的盲目性与建设中的短视行为并存,企业各单位和部门自行建设、小网林立互不联通。在网络技术不断成熟与完善的今天,如何使局域网向广域网方向转化,更大程度地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困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重硬轻软,效能低下

时下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都十分重视网络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等硬件的建设投入,却忽视了网络系统的整体开发,导致财务、供销、人力资源和生产调度等系统软件各自为政、重复开发、耗资费力。不花大的力气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不从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好内部管理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就不可能得以高效运行。

(三)重投轻用,资源闲置

目前,许多企业由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没有改变,已建成的网络使用效率低下。一些单位的领导仍然习惯于白纸黑字发公文、签意见,终端计算机往往当打印机使用,以致于办公纸张消耗量有增无减。财务人员不习惯网上办公、各级业务部门仍然忙于手工统计和汇总上报资料,如何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和综合处理数据尚需时日。

(四)重有轻管,安全堪忧

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专项经费,网络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安全防护手段落后,运行管理质量不高;部分单位保密制度落实不到位,网上载体管理混乱,以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三、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项重大的管理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在现实中,往往有不少管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而企业领导只顾眼前,缺乏从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自己的企业,更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的领导仅把本单位有没有局域网作为衡量单位建设的标准,但建成之后却对用不用不大关心,对完善网络和开发信息资源未予重视。这种政绩观念占据了一部分领导的头脑,导致网络使用效能低下。

(二)消极保安全导致资源闲置浪费

安全问题是制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瓶颈,网上泄密、窃取、篡改事件在一些单位时有发生。因为担心网上业务处理有风险而将其束之高阁,仍习惯于面对面听汇报和有纸化办公,久而久之,信息化网络建设就成了摆设。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必要的,但一些单位和部门除了封、堵、停之外,就再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对本来可以很好地用于办公的网络系统,只求达到安全标准,不求发挥工作效能,最终影响了财会人员使用网络的积极性。

(三)管理软件发展滞后,难以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必须开发出融入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统一财务管理软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缺乏自己开发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统一软件的专门技术人才,而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造价十分昂贵且不适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国内的软件对个别行业的单位企业管理功能的开发已有一定基础,但不适合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加之相互间为抢占市场份额而不考虑软件的通用性。用户一旦购买了某公司的产品,就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两难局面:或者只能选择某一个公司设计的功能模块,或者放弃以前的投资,特别是由于软件质量差等原因,有的软件细小问题多如牛毛,甚至登录就打不开网页,即使打开了,许多链接也连不上,不能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长此以往,人们必然会对其失去兴趣。

(四)使用技能低,导致运行与安全难以保障

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是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它要求财会人员既要熟悉财会知识,又要熟悉网络知识。目前,我国财会人员所掌握的网络知识还比较少,不少财会人员虽然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仅限于单机操作或文字编辑等简单功能的使用,网络运用仍然处于较低层次。这种状况使网络的安全运行难以保障。有的单位遇到问题时都依赖或求助专业技术人员,财会人员防御灾害及人为破坏的能力低,难免会给不怀好意者进入系统篡改、删除、窃取重要数据文件留下操作空间。一旦系统被非法侵入和破坏,轻者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瘫痪,重者会造成机密泄露,给国家和单位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五)责权不明晰,导致维护管理出现真空

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现在是多头负责,有保密委员会和保卫部门,有通信与企业信息化业务部门,还有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领导,检查指导谁都说了算,但运行维护谁都不管,使网络维护管理工作举步维艰。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只有投入却不带来经济效益,网络建得越大背得包袱越重。软件的开发、硬件的更新,机房、线路的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没有纳入经常性预算项目,经费常常得不到保障,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统一领导,明确各级部门及人员的职责任务

网络建设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级领导要深刻认识、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对提高财务管理效能、办公效率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把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建设和运用工作摆上位、抓到位。1.要加强组织领导。自上而下成立统领全局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单位管理信息化整体建设之中,切实加强领导和检查落实。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紧贴财务管理工作任务,研究制定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2.要分工协作。具体明确组织与指导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安全防护、使用需求、业务信息资源开发及综合处理等工作,从而分清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管、用的职责和任务,避免政出多门、盲目建设、重复开发或相互推诿的现象。3.要归口管理。企业各级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是信息化网络建设和运行的归口业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投入、组织和协调,具体负责网络设计、功能开发和技术保障等;各单位要根据统一分配的网络资源,在网络建设和运行总体规划指导下,依据技术标准规范使用和运行各自的业务分系统。

(二)整体设计,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起点和质量

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应以设计上的高起点确保建设和运行的高质量。1.整体设计网络体系。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应依据各业务领域信息资源及对信息网络的需求情况,确定建设目标、标准、技术规范,构建和完善以综合信息网为主干、以电视系统和数字档案信息系统等为补充的信息网络基本体系结构及建设布局,达到设备兼容、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协调配套,稳定可靠、安全保密的建设目标,具备网上办公和管理、会议和动态图像传输以及数据信息储存、查询、快速检索、分级访问等综合功能。2.整体设计主要硬件结构。各级信息化网络的硬件建设既要统一技术体制和接口标准,又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确定分系统结构层次,尤其要注重搞好各类网络设备、各节点终端功能的整合;既要考虑兼容性,又不能过分追求技术先进。服务器应采取模块化设计,减少数据处理环节和总线拥挤;监控系统、电话咨询系统硬件与信息网络硬件一体设计,避免重复建设。3.整体设计、开发通用的应用软件。上级配发和开发的软件要实现网络版,上下级单位要根据各类网络的不同特性,统一安装相同的操作系统软件,以杜绝一体化程度低、互联互通及操作性差的问题。4.整体设计网络的升级改造方案。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横向沟通,及时掌握信息化网络建设与应用发展动态;对网络升级和改造等重大问题,要科学论证和优化设计方案,经本级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同意,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以确保各单位网络的互联互通与协调发展。

(三)完善机制,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健全建设机制和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得以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的有效保证。1.要完善建设发展机制。已建成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要找准网络现有功能与需求的差距,着眼于发展,按照统一的装备、技术和软件体制进行改造升级;新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的单位,要加强对网络基础建设、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严格立项审查制度,严格按照网络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组织实施,分步骤逐步建设和完善。2.要完善安全防范机制。要加强对计算机终端用户安全管理和网络防病毒工作,上网终端统一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组织更新、升级;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检测,及时侦测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实时监测网络用户的违规行为。3.要完善维护管理机制。(1)要缓解网络维护费用不足的问题,确保网络中心、线路及系统设备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2)可采取信息业务对口维护的方法,由主管部门负责业务领域信息数据的录入、备份恢复等工作,以保证各种信息数据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更新。

(四)强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功能和水平

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只有不断扩大实际应用范围,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善。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涉及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它把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无疑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财务,而且要懂业务。同样,它对非财务人员的其他员工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甚至要改变日常工作管理方式。这些都要求大家从思想观念上更新和转变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必须在系统建设初期开始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并在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以提高财会人员及其他员工的相关业务素质,从而增强财会人员掌握网络知识与学好、用好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自觉性。

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高校;新建校区;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1 新建校区财务管理的现状

1.1 新建校区财务管理的特点

我国新建校区有多种模式。它的管理模式有异普通高校,也不同于独立学院。有的新建校区是为了拓展办学空间,与其它地方城市共建高等教育的创新成果。由新建校区所在地和承办高校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与新建校区的当地人民政府合作组建的新校区。由于新建校区在地域上远离承办高校,它的办学资金主要来自“合作方政府投资和收取学费解决”。教学管理和师资来自承办高校。这是为了为地方政府培养人才,拓展高校的办学空间,必将为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建校区,在教学科研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术为主导的管理理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强化竞争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使高校的优良校风:“勤奋严谨,求是自强”在新建校区发扬光大。新建校区的特点决定了新建校区财务管理的特点。由于,新建校区办学时间短,办学机制新,一些新建校区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只是刚起步,基础的财务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由于地域的关系,新建校区的财务管理工作由于地域的原因又不能共同办公,同时新建校区的投资主体又和主销区不同。因此,新建校区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尽快完善新建校区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财务的人员配备、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就显得更加亟需。

1.2 新建校区财务管理机制

新建校区的财务管理机制关系着新建校区的发展,财务管理机制又是财务部门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与财务管理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虽然不能奢望财务简直一步到位,但对于新建校区,初建时期重要的是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是必须的基础工作,这关系到新建校区教学工作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同时也制约着新建校区的发展和提高。

1.2.1 新建校区经费状况

新建校区的经费来源主要指新建校区的投资和收入状况,取得的收入,就是可以保证新建校区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资金。新建校区支持教学进行的经费主要有3类:第一是与合作的当地政府对新办校区在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第二新建校区的日常办公经费是学生的学费收人、住宿费收人;第三是捐赠收入和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应该说前两类是可以保证的,至于第三类应该是偶然收入。当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第三类收入在市场经济中蕴藏着丰富的经费资源,因为教育在社会中已达到共识,只是如何操作的问题。新建校区在发展中必须注意开发和利用。也有一些当地企业出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向高校交纳赞助费或教育基金。也会加速新建校区的发展。新建校区的经费来源必须得到保证,这才是维护新建校区教学秩序的基本前提。

1.2.2 新建校区财务办公经费

新建校区日常办公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在新建校区的教学及学生各项活动发生各项资金的支出。其中包括:第一,新建校区人员经费的支出,在人员经费中教师课时费占居了较大比重;第二,新建校区实验设备投入的支出,由于教学的需要,购置教学用仪器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第三,由于是新建校区,因此相关单位的科研经费缺口较大。在新建校区参加科研工作的教师刚刚起步,因此,教师在科研费用的支出较少。这虽然从近期看,节约了办学投资,但是这会影响新建校区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影响,也不利于新建校区师资整体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新建校区要积极支持广大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鼓励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积极参加开展科研的学术活动,在时间和资金上支持教师进修、、承担科研项目,提高新建校区师资的整体水平。因此,新建校区的办公经费是新建校区发展的基础。

2 新建校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建校区财务管理中不能照搬硬套,要敢于创新,应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管理制度,才能使新建校区的财务工作促进新建校区的发展。新建校区在资本投入上应该的是多元性。负责新建校区的发展和建设应该是合作的双方的合约。新建校区的投资主体一般是当地政府,新建校区的基本建设的资产均由当地政府负责,承办高校负责新建校区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新建校区要扩大投资渠道,积极吸引投资主体,以期获得较高的投入资金。

2.1 新建校区财务管理问题

高校承办新建校区的出发点,是利用普通本科院校的师资资源,与当地政府的投资意愿和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具有扩大本科教育的投资能力。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明显高于黑龙江省财政拨款占教育经费支出比例的水平。显然,如果经济发达地区有意愿和高校承办新建校区,在新建校区中能够实行“自收自支、自主办学、自负盈亏”的办学体制,当地政府按照合作协议中的承诺,积极地投入新建校区的建设资金。财务部门加强管理,尤其对新建校区的日常开支,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收取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由于生源的问题和学生家庭状况影响到学生的缴费数量,所以财务部门要做好预算,同时还要积极依靠通过教育经营活动给新建校区带来经济效益,使新建校区获得较高的投资渠道,可以依靠自力更生发展新建校区。因此,新建校区的财务管理只有在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教育成本,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才能保证新建校区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