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出国十篇

时间:2023-03-20 12:57:42

高中生出国

高中生出国篇1

高中毕业出国都有哪些途径

对于18、19岁的孩子而言,其心理素质、独立生活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英语水平等尚需磨练,高中毕业就直接出国学习,可能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造成时间和金钱上的损失。那么,现在通常出现在高中学生群体的出国途径都有哪些?

专家认为,每个国家由于情况不同,途径也稍有区别,如以澳大利亚为例,高中毕业生去留学有五种有效途径:

一、优秀高中毕业生直读海外大学一年级。按照规定,应届高考生如果高考成绩达到总分的65%,就有机会参加国外大学入学考试,但该途径对学生的语言要求非常高,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也非常少。

二、国外大学本科教育。直接到国外去读书,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但到国外院校读本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觉学习的能力。

三、拿国外职业教育文凭。不少国家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学生取得职业教育文凭,就表明学生具有了从事某项工作的技能,留到当地工作的机会会更多一些。比如澳大利亚的冲浪专业和养马专业均属于职业教育,目前国内也有学生申请这些专业。

四、上著名大学预科课程。供选择的学校面很宽。但经济担保数额比较高,国内的家庭很难承担,而且语言水平要求比较高。

五、上国内的大学预备课程。这种途径的最大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在国内接受专业的语言训练,为进入国外大学打好基础,这一途径比较节省时间,费用上相对国外来说比较划算,大大节省了费用支出,可选择的项目比较多。

深受高中毕业生追捧的“2+2”留学模式

据介绍,近年来出现的“2+2”本科留学项目以国内读预科、学分可转换、节省时间和费用、高签证率等特点,也比较适合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2+2”项目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年,在国内学习英语及部分专业课,学分可全部转移到相应国外和大学;第二阶段两年,在国外合作院校学习专业课,毕业取得国外大学学士学位。“2+2”项目所获学位与直接留学获得的学位完全一样,可以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此外,“2+2”毕业生还可免试续读研究生,一年即可获得硕士学位。

据北京工业大学中加学院“2+2”项目招生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院“2+2”留学本科项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招生计划,新推出的国内第一个实用设计(美术)专业“2+2”项目,深受考生欢迎,项目说明会场场爆满。因此,为了满足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求,北京工业大学中加学院“2+2”留学本科项目在原来的招生计划基础上扩招工商管理专业一个班(30人),实用设计(美术)专业一个班(20人)。据了解,今年国内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留学预科学院或者留学中介举办的类似项目招生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好于往年。中加工商学院院长帅杨介绍:“我们和美国城市大学合作的MBA项目开设双语课程,以适应国内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英、美高校合作的中外合作“专升本”项目采用小班案例教学的“小MBA”模式,能充分发掘成年人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我们的国际合作双校园项目(2+2留学)用国内2年、国外2年的学习模式,帮助高中毕业生在国内打好语言和专业课基础,顺利完成国外学业。”

慎选合作办学项目

针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合作办学项目,帅院长提醒: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并在教育部备案,因此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首先要看它是否经过教育部门批准,此类信息公布在中国教育部下属的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学生可以上网检索。第二,教育部门会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项目才能够继续招生,学生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也应注意是否评估合格。

除去以上两个根本要素之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历史、信誉、办学条件、课程质量和外方合作院校的相关条件都是学生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能够开办十年的合作办学项目,一定拥有比较良好的信誉,其课程质量和办学条件也经过历届学员检验,更值得信赖。

对于外方合作院校,学生主要考察其资质,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一些洋野鸡大学欺骗学生的事件,为了避免上当受骗,学生可以登录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查找该校是否在教育部公布的21个国家部分学校名单之内。另外,外方合作院校的实力和课程设置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前者决定了学生所获学位的含金量,后者则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学到最实用的知识。

巧选留学预科

高中生出国篇2

他连获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

一条腿,

他成为了世界首位残奥形象大使;

一条腿,

他却走出了一个灿烂的人生;

他,就是侯斌,一个只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支撑生命的人。

“阳光照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样的”

“你站在上面,举起双手时,你其实是在拥抱祖国”,侯斌这样形容站在领奖台上的心情。1996年亚特兰大、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三届残奥会跳高金牌的背后,是20余年的艰辛奋斗历程。

1975年,侯斌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9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火车事故,夺去了侯斌的左腿,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失去了左腿,因突然间不适应单腿的生活,侯斌总会摔跤,往往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看着空空的左腿裤管,他也曾偷偷伤心落泪,担心人们异样的眼光,甚至担心自己的未来。曾经可以顺利独自完成的小事,现在有时却也得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他陷入极度苦闷之中。

在父母的鼓励下,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曾经模仿徐悲鸿所画的奔马图仍然被父亲保存着,画纸虽发黄,但骏马依旧,画出人生的方向,从坚定信念开始。为给家庭分担压力,侯斌16岁就开始工作,从福利厂的搬运工做起,随后进市体育局并最终选择运动员生涯。“那时我的目标是去省里比赛”,侯斌憨厚地笑着,与大家分享着彼时的心境。三个裁判,一个侯斌,空荡荡的赛场,10余年前的比赛场面是孤独的,那时,残疾人运动并未受到多少人的关注。但内心的渴望、坚定的信念,让侯斌并未放弃。

“我相信天道酬勤”

不论怎样的环境,侯斌都不曾懈怠。为使自己的成绩更有突破,他自创“栅栏”法,即跨越横过的栅栏而非横杆,“这样我在赛场上就不会退缩了”。―双运动鞋,他从1996年穿到2000年,底部磨平了就补上,开胶了就绑上胶带,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侯斌取得了一个又_个佳绩。

赛场的残酷故事,从侯斌口中道出,风趣又充满着人生哲理。三届开幕式,他都没有参加,只想为自己创造一种平静的休息状态。“只有舍得才有获得”,他坦言道。当身体状况逐渐下降时,临场的经验成为取得成绩的关键,侯斌会主动带动现场观众为其加油鼓掌,调动现场气氛,掌握赛场主动权。如何面对那些家常便饭式的意外伤病?侯斌的回答是“乐观”。“现在钢板还在手里放着,里面有4个螺丝,手很重”,微笑着调侃,让人暗暗为之心疼。坚强的他,在母亲面前却落下男儿泪。2004年残奥会夺冠归来,侯斌与母亲抱头大哭。

“不要抱怨世界的不公平,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公众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态度”,站在演讲台上的侯斌坚定而自信。

“用心灵去跨越生命的高度”

2008年,北京残奥会田径项目进行调整,不再设置F42这个级别,侯斌因此无缘参赛。但他并未停止训练,“我不想机遇来临时措手不及”,他说。机会果然来临,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残奥会点燃主火炬。从被选为两位备选者之一,到最终成为正式的点燃主火炬者,侯斌与大家分享着其中不为人知的经历。

每天凌晨四点训练,白天练习威亚(wire),一吊就是两个小时。酸肿的双手,放在温水里,等不及擦干就已经睡着,因为太累了,导演说,谁练得好就谁点火炬,侯斌暗暗跟自己较劲。对于“为什么能赢”,他告诉学弟学妹,耍“主动表现。”“机会不会主动给你,对于机会提供者你要传达一种信息,一种态度,就是你肯定行”。于是,日常的训练时,他主动要求第一介试手、第一个展示,逐渐成为“1号”选手,进而以自己的“表现”成为点燃火炬的正式选手。

攀爬39米,点燃北京残奥会主火炬的历史时刻,成为侯斌最珍贵的人生记忆。侯斌的人生充满快乐,他迷恋跳高时那种“飞翔的感觉”,他还会摄影、登山、唱歌、拍电影、做广告、主持节目……侯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超越。“人生的路走得怎样,不在于有没有腿。走出色彩,用心足矣!”侯斌是这么说的,也正是这么做的。

现今,褪下光环的他,多次参加国内外慈善公益活动并作演讲,从汶川到联合国青年大会,侯斌放眼世界,寻求更大责任。

链接:

侯斌心中的残奥会

对于残奥会来说,人们不应该只认为它是残疾人的运动会,残奥会意在通过体育运动激发人们的能量,让残疾人能够展示自我,改善自己的生活。

1、残奥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完好的器官得到利用”

北京残奥会让全世界动情震憾!残疾人运动员表现得非常健康、完整、体现着真实的自我。我们让世界看到,残奥会上的我们,没有遭受痛苦的煎熬,也没有生病。让世界了解我们和遭受病痛的人之间的区别:我们只是失去了一条腿或其他部位,腿没有了就没有了,残奥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完好的器官得到利用,而不去担心我失去了什么!

2、残奥会能很好地说明“我不是一个丧失能力的人”

这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人们在理解残疾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就是缺陷!这个词于法语,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个别人群,但是我不是一个丧失能力的人,只不过我用义肢,你用腿走路而已,我是我,你是你,我们不是没有自我的边缘化人群。我们作为个体来到北京残奥,残奥会就能很好地说明这点。

3、残奥会让我们解放每个人!

活着就要开心,死亡是悲伤的,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每个人都希望活着,所以残奥让我们解放每个人!

高中生出国篇3

论文摘要:中国式英语是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英语知识尚未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在英语与母语之间寻求等价的词汇、短语和句式,造成不符合英语习惯的中国式英语比比皆是,找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式英语即“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之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者写出的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由于母语的系统已固定,其影响根深蒂固,写出的作文被“铸入”了民族文化的语言形式,中国式英语的表现类型多种多样。

“Your figure is very beautiful.(你的身材真好呀)”,“My stomach is a little hungry.(我的肚子有点饿)”等中国式英语表达在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有些学生脱口或顺手便如此表达,他们觉得太自然了,却未意识到这是不地道的英文表达。由于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干扰,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犯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最为普遍,这往往也是英语作文难以写好的一大障碍。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职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原因

1.受汉语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王还教授曾说:“任何人学英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母语习惯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就套错了,那些母语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更容易套错。”因而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长期使用母语思维,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这样就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例如:“Our school has many trees.(我们学校有许多树)”应改为“There are many trees in our school.”另外,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是直线式的,表达时往往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螺旋式的,往往采用迂回战术,绕来绕去,才切入正题。很多学生由于受到中国思维方式的影响,喜欢在文章开头花大量笔墨写些导入性内容,比如,Let me tell you an exciting film...;或者提出一些设问,If I had the chance,what would I do? Maybe I...,以期望读者对后面的内容作出推断和遐想,这样往往让人读来拖沓冗长,不知所云。

2.受到语言负迁移的影响。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order认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学习者为学习一门新语言而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迁移策略(strategy of transfer)。在学习新习惯的过程中,旧习惯(母语知识)必然会对新习惯(目标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现象被称为“迁移”(transfer)。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果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的语言知识基本一致,学生的注意力就易于指向不同之处,促进新的语言知识的吸收与掌握,这时就能实现正迁移,这样的知识英汉两种表达基本一致,学生容易掌握。但是若新的语言知识与已有的汉语知识结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时,母语会干扰新的语言知识结构的形成,从而产生负迁移。例如:“在过去的十年里,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学生写成:My hometown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in the past ten years.句中,“我的家乡”在英语中应作地点状语而不是主语,应改为: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in the past ten years.

3.忽视词汇和习惯用语的搭配关系。“搭配”是指词的组合关系。德国语言学家伊普森等认为“在一个语义范围内,所有的词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词的意义取决于这个语义场内与之相邻的意义。”比如wind与strong搭配,而不与big搭配。词汇的搭配也有固定性,也就是说某些词与其他词的搭配已经相对固定,如a pack of,heavy rain,fine weather,thick fog等都属于固定或半固定词汇。英语和汉语一样,有许多的多义词,同一词和不同词搭配,或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思可能完全改变,以make为例:make a kite是“制作风筝”;make a fuss是“大惊小怪”;make believe是“假装”;make friends是“交朋友”;make up one’s mind是“下决心”;make up a story是“捏造一个故事”;I heard you quarrel last night.You should make it up.这里的make up是“和好”。因此,讲解单词时给以典型搭配是使学生正确使用词汇的有效方法。

4.硬套汉语,英语语法规则运用不当。产生这类中国式英语的一个原因是丝毫不顾英语的语法规则,把汉语的句式硬搬到英语的句式中来。比如,I wish I can fly in the sky.这个句子学生想表达“我希望我能在天空中飞翔”。英语中wish后的宾词从句,表示难以实现的主观愿望,这类宾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应用虚拟语气,即动词要用过去式,所以这句话的规范英语应是:I wish I could fly in the sky.时态的误用也较为普遍。英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丰富的时态,有时还能通过时态来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如:You are always asking me such things!你老是问我这样的事情!(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厌烦)所以,传递同样的意思,英语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态,而汉语则要借助词汇手段。中国学生在用英语来表达某一时态时,很容易受汉语句法习惯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简单句、复合句中中时态的错用。如:I have given her a novel yesterday.(我昨天给了她一本小说)。应改为:I gave her a novel yesterday.

5.社交—语用性的失误。Jenny Thomas在他的《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书中,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与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其中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此类中国式英语是由于学生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将汉语的文化模式套用在英语上,从而导致交际障碍、交际误解。比如一则流传甚广的笑话:对“Your wife is beautiful!”的反应为“Where? Where?”即是十分有说服力的例子。如果对汉语和英语这些方面的文化差异多加了解,就不会出现上述交际中的误解与尴尬了。

二、如何减少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国式英语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是一种产出性技能,是一种输出,没有一定量的目的语的输入,输出则难以产生。阅读是英语学习者获得目的语输入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而且有助于积累和储存更多的表达生动、文字精炼、合乎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和句型。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通过阅读既可以掌握和积累英语中常用搭配和习语的用法,又可以总结、探讨西方人的写作特点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2.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写作习惯。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要向学生分析、对比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在写作时有所考虑;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大量训练,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直线型思维方式对文章的语篇结构进行构思。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外国文化讲座,引导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收听英语广播、阅读英语报纸杂志等,以上的活动能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英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在语言环境中培养英语思维,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时出现中国式英语。

3.抓好常用词汇的学习。熟练运用常用英语词汇是提高高职学生写作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在讲授单词时,除了词意,还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单词,遇有一词多义或同义词的情况时,应注意其用法的异同。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引导学生理解词组、短语之间的差别,弄清其用法后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掌握并达到准确灵活地运用;讲授单词还要注意不能只抓住词的外延,而忽略了词的内涵,要让学生了解词的语体色彩是褒是贬,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正式或非正式等,要完全掌握某个词语使用的语境。

4.强化语法知识的运用。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语法概念模糊不清,或知道但不能熟练地运用,一下笔就出差错,这是高职学生在英文写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所以教师要把基础的语法知识,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在头脑里得到消化,最终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平时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归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事实证明,只有反复训练,学生才能加深对已学语法知识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5.将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教学。语言受文化的影响,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应该了解该民族的文化,了解其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运用的做法,将文化知识寓于写作教学,将技能培养与文化知识介绍同步进行。总之,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并重,是帮助学生克服中国式英语、尽快掌握规范英语的关键。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负向迁移不可能完全摆脱,这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形成了很大的干扰,使学生难以写出规范、地道的英语作文。虽然中国式英语的出现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并非不可克服。笔者相信,通过英语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的勤学苦练和日积月累,高职学生的英语作文一定能越写越好。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2]刘文红.从词汇层面看中国式英语[J].邵阳学院学报,2005,(10).

[3]薛勤.母语迁移·中国式英语·英语教学[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12).

高中生出国篇4

【关键词】普通高中出国班;问题;对策

普通高中出国班是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兴起的新生事物,在部分普通高中开设的专门招收准备国内高中毕业后到国外读大学的学生,并为这些学生开设特色课程的班级。这种高中出国班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条件和背景。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差距、国内高等教育选拔制度以及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回顾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出国班的发展,取得了丰富国内高中教育形式、扩展国内高中教育视野、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提高国内高中教师素质等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出国班存在的问题

出国班作为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功效,但出国班的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一)出国班的合法性问题

合法性指的是一项事物的价值选择符合普遍性的规则、规范,如法律、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传统典范乃至社会习惯等,并由此在社会范围内被承认认可接受和遵守。出国班的合法性从它开始设立时就饱受非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出国班的公共性问题和出国班是否损害中国的教育的问题上。

公共性是指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通过保证个体的受教育权利使个人受益同时使社会和国家也受益的属性。公立学生设立出国班,只是对部分学生提供服务,不能为全体的学生提供服务。但公立学校的经费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国家拨款,也就是纳税人提供的款项。公立学校拿着全体纳税人提供的经费,办着仅为部分人提供服务的教育,难免让人对出国班的公共性产生质疑。出国班并不能保证所有个体的教育机会平等,进入出国班除了必要的分数以外,家庭的经济实力也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尽管有些出国班宣称,出国班的营运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出国班自营性收入。但不可否认的是出国班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多数来源于政府拨款。各校一般都给出国班配备最好的硬件和师资条件。尤其出国班的师资配备,多数中学抽调本中学内部最精明强干的学科骨干来充实出国班师资。这些教师大多数是青壮年,对本学科知识体系有较深入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英语水平较高。这些优秀的师资由于被抽调去出国班,对普通班的教学质量带来一定冲击,一定意义上挤占了普通班的教师资源。

教育是国家的下位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的独立自主的处理其内外教育事务的最高权力,这一权力又包括教育立法权、教育行政权、教育司法权和教育发展权。出国班作为中国高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属于中国教育的行使范围。但出国班为了迎合国外“洋高考”的考试机制,设置的课程均来自国外的教育体系。众所周知,课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除了浓缩的前人的知识经验外,还有传递思想和价值观体系的作用。国外的课程体系必然包含着本国的价值观念输出与思想输出。出国班某些课程的设置,不可避免的带有本国价值色彩,有文化侵略的嫌疑。出国班的学生名义上仍需要参加中国国内的会考,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于出国考试需要准备的课程,一个国家本土课程控制力的减弱对这个国家的教育是一定意义上的损失。这是出国班对有损教育的最明显体现。

(二)出国班的管理问题

出国班目前并没有具体而又可实施的规章制度。仅供参考的只有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到200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两个法律法规,但两项法律法规只是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规定。并没有针对出国班这一特殊的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形式进行系统的规定,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国班的管理就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出国班作为一种特殊的高中班形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因国外的高校对外语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大部分的出国班使用英语讲授部分课程,大部分出国班都会采用半天英语、半天中文的教学模式。但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进程。由于出国市场的火爆,各地出国班项目纷纷上马,由于名校出国班的竞争较为激烈。一些学生和家长就会选择相对来说选拔标准没有那么严格的高中开设的出国班就读。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传统的高中出国班教育模式,学生并不适应。所以出现了学生交了大笔的学费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不得不在花大价钱报辅导机构的英合格语培训班的情况,并因为这种情况与学校发生冲突。有些学校不具备开发自有课程的能力,只是生搬硬套名校出国班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的“水土不服。”这说明在出国班的审批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的疏漏和问题。

截至目前,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979个,其中由教育部审批和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930个,由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049个。目前国内高中阶段的涉外办学主要包括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外合作项目和目前很多学校设立的“课程改革实验班”以及学校设立的“国际部”。前两种属于合法的,但中外合作项目通过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只有90多个。第三种形式引进部分国外课程,进行“预科教育”,这种办学形式是目前国内“出国班”教育的主要形式,这当中有很多学校没有经过任何审批,本质上属于非法办学。所收取的高额费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部分出国班由于经费不足、学校资历不够,聘请不到合格的师资队伍,因此,只能请到一些并不具备教师资格和资历的人担任教师,设置的课程也不够专业与合理。因此,这种出国班不仅不能帮助想要出国的学生及家长达成心愿,甚至有些使学生和家长白白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最后却不能得到很到的教育,同时由于学生参加出国班教育,忽视了对本国考试科目的学习,最后造成出国不成,参加国内的高考又面临准备不足的情况。管理混乱,监察不利,是出国班面临的巨大问题。

出国班培养的学生,由于从高中就开始接受国外教育体系的培养,对国内的人文环境都不了解,一些人文类学科的学生如经济、管理、法律之类的学生,回国后不适应国内的环境。与理工科类的研究型人才相比,人文社科类的学生需要与国内环境相适宜更多的社会实践。因为国内相对于学生留学所在的发达国家来说,法律体系不健全,经济发展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状况,管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很多出国班培养的学生回国后“水土不服”,需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回炉”,这无疑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国内的环境是出国班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推进普通高中出国班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教育制度改革,提高国内高校教育质量

出国班在国内大热,除了教育国际化的影响,经济水平提高的迅速,最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大众对优质高等教育渴求。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是造成出国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最主要原因。课程老化、管理松懈、学术氛围匮乏、缺乏实践,国内众多高校面临这样那样的弊端,成为“成年人的托儿所”。面临这种状况,一些家庭即使经济实力不是强到完全负担出国留学的费用,也要牺牲家用甚至举债送子女出国留学。出国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是教育国际化的表现,出国班的设立,一方面可以培养中国学生国际化视野,为培养国际化的本土人才为中国建设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在与国外高中项目合作的过程中,吸收国外高中课程、管理等方面的优秀经验为国内高中教育所借鉴。但这种做法所要面临的风险或者说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要承受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人才的盘剥甚至是掠夺。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质量,在吸引发展中国家到本国深造方面拥有优势,在人才学成后又会以丰厚的薪资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下。这会造成发展中国家人才的双向贫困。一方面,国内高等教育的生源变差,另一方面,国内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优秀人才被国外高校所吸引。中国拥有最为严格的考试制度和扎实的基础教育,中国的人才经过层层的选拔和过滤,留下的是最为精英的人才。出国班的设立,标志着留学教育进入低龄化,这标志着发达国家不仅在“采摘”发展中国家培养的成熟的人才,并且把手伸向了还未成熟的“青苗”。这样长期下去会造成国内人才的流失。对中国的发展造成威胁。

要改变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国内的高等教育质量,改变国内高等教育选拔制。国外的“洋高考”,一年可以考很多次,学生可以选择最好的一次考试结果,这种考试制度并不是一考定终身的制度。这对于学生本身水平的发挥,学生精神压力的减轻,都有很好的作用。明年起北京市高考英语将采取一年考两次,采最高成绩的方法,这就是国内高考制度向国外学习的一个体现。要提高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改革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使高等教育取得与中国经济增长相应的发展速度。在高校层面上,在取得了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上的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要注重中国教育的内涵发展。所谓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就是要求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传统、优势、性质、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在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的优势学科,办出自身特色。切忌求大求全,盲目追求学校升等,一味设立新兴专业、热门专业导致师资力量滑坡、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同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提高学校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只有国内高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提高以后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工作,同时能够吸引本国国内学生留在国内上大学,这样才能减轻或者避免我国人才流失的情况。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建设和发展。但只有明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意义,中国的高等教育才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审批制度,促进出国班健康发展

出国班最早的雏形是“国际学校”,主要招收外籍人员子女,接受系统的西方教育。最早的“国际学校”设立需要向外交部申请,再由外交部与教育部对接接受审批。通常这些学校需要报教育部审批并备案,然后才能着手筹办。这些学校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几座大城市,数量并不多。如今各地出国班纷纷上马,在郑州、石家庄、武汉等等省份的省会城市也都纷纷有了出国班,甚至一些县级高中也开始开办出国班。审批方逐渐由教育部变成了省教育厅,在往后,这些学校的审批机构变成了所在地的教育局。层层下放的审批权力,自然造成了审批标准的松懈。这就造成了一些没有办学资质或者办学实力的学校和办学机构也开设所谓的高中“国际部”,这些学校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所聘请的教师多数没有国际认可的教师资格证,加上学校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质量不能跟上,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目前出国班数量猛增但质量低下的现状。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关部门完善严格的审批制度,对于一些不具备开设出国班资质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不予审批,并要按时的抽查和检查,对于一些不具备资格的机构要坚决的予以取缔及整顿,避免这类“非法出国班”,“野鸡出国班”对社会产生的危害。

除了审批之外,对于出国班的课程和管理等方面应出台细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并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出国班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管。如今能够规范出国班管理的只有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到200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两种,这两个条例仅对出国班设立的资格、禁止教授的内容、出资方各自所占的资本比例等方面做了规定。对于出国班具体课程设置,主管部门,教师应具备的师资资格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没有明确而规范的条例,出国班课程方面、管理等方面都没有足够明确的规定。对于违法设立出国班、出国班的审批过程等都没有具体细致过程。这导致了高中出国班无法可依,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不具备资格的出国班钻法律法规空子的状况。只有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加规范出国班的管理,使出国班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三)提高中外合作项目层次,加快课程开发,整合出国留学教育资源

现在国内的出国班主要是中方与外方合作,办学层次不高,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国与国外一流高中合作的还很少,多数的出国班只是自行设立的“国际部”,带有明显的盈利性质。课程方面有的直接是教授“洋高考”的考试科目,有的是与国外高中合作,开设IB、A-LEVEL等国外高中课程,学生毕业拿国内和国外两所高中的毕业证。第三种是与国外高中合作,在国外高中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况和中国国情,自主开发课程。在三种情况中,前两种情况比较常见,真正能结合自己情况开发课程的高中出国班很少。因此提升出国班层次,加快课程开发,结合国外高中课程开发适合国内学生的课程,使学生适当了解国内的情况显得十分必要。整合国内国外高中教材资源,开发适宜的课程,加强借鉴与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和技术模式,不断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的优势。才能培养出既具备国际化视野又了解中国实际的本土化人才。同时加强对课程的监管、严防宗教等因素对课程的渗透。

总之,高中出国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多方的关注,需要有关方面从政策法规、管理、监查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出国班办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出国班真正起到它开始设立时的目的。即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与课程,吸引国外教育资金注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本国所用,最终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理,姚莉.中外高等教育比较[M].高等理科教育,2006(2):55-58.

[2]曾天山,等.中国教育竞争力报告2011[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97.

[3]杨思信.试析收回教育权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J].教育学报,2012(2):113-120.

[4]邓晖.教育部出拳规范中学“出国班”[N].光明日报,2013-9-6.

[5]谢检秀.浅析中国留学现状VS国外留学政策[N/OL].南方网,2012-12-18.

[6]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3:47.

[7]陈润奇.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07.

高中生出国篇5

教育服务贸易有四种方式:(1)通过网络、函授教育等形式提供教育服务的跨境交付;(2)出国留学和培训的境外消费;(3)在其他成员方境内设立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的商业存在形式;(4)一成员方教师赴另一成员方境内的教育机构任教的自然人流动形式。

目前教育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的境外消费方面,即留学和培训等形式的境外消费方式,本文就如何借鉴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我国教育服务的境外消费形式做一个探讨。

我国以境外消费的方式进口教育服务特别是高等教育服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历年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人数250万人中,中国向世界各国输送的留学生就达13%,约为32万5000人。中国作为留学生输出大国,在2007年向世界各地的109个国家输送了14.4万名留学生。从教育服务的出口看,2007年,来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共计19.5万余名,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31个地区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其中绝大多数是接受短期中文语言培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比较严重。伴随着居民的教育服务购买需求逐渐增加,教育服务购买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体制相对僵化,我国将有更多的学生出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扩大。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服务贸易逆差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人数有了迅猛增长,但短期语言进修者占了大多数,譬如近年来华留学生中超过六成是来我国学习汉语语言学。我国对国外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出国留学人数持续攀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但来华留学人员却增幅有限,这种少进多出的局面有扩大的趋势。

贸易条件不利。国内外留学费用差距很大,赴外留学学费远高于来华留学学费,我国的一流大学,对本科留学学费一般定为3000美元,而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高校,办学质量不及我国一流大学的水平,学费却高达上万英镑。

教育层次低,来华时间短。目前来华留学生中绝大部分是进修生、本科生。这与我国赴发达国家留学生大多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差别较大。我国出国接受教育的学历层次明显比其他国家高。

来华留学生国别结构单一。按洲别统计,2007年来华留学生中来自亚洲的人数仍然占首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2.47%,其次为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二、境外消费类的教育服务贸易强国的经验借鉴

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实施了大学国际化战略,为提高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各国把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作为一种目标加以实现。

目前,教育服务贸易出口额最高的是美国,其次是英国,其后依次是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其中,中国留学生首选留学美国。接受世界各国留学生高达23%的美国,每年约接纳2万2000名中国留学生。而世界著名的剑桥、牛津大学所在地——英国,是中国留学生的第二选择。在英国有世界前100名大学中的四分之一,并且前往英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每年约有2万名中国留学生赴英留学。位居第三的是中国移民众多的澳大利亚,每年约有1万9000名中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在选择留学时日本居第四位,日本接受的外国人留学生当中,中国人留学生占据60.2%。

1.美国最具吸引力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美国是世界上招收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境外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有四千多所大学,全世界排行前一百名的学校,美国占到50%。美国高等院校,无论是数量、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为吸引优秀的国际留学生,美国大学更是设立了诸多奖学金、助学金和政府补贴等,并且以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和绿卡政策吸引优秀外国学生留在美国为其服务,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

2.英国是经久不衰的热门留学国度

英国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一是大力向海外宣传英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二是对英国招收海外学生的学校采取优惠倾斜政策;三是调整学科、课程和学制,大量增加国际性课程,以适应海外学生的求学需要。

英国成为最受中国留学生青睐的国家之一,中国目前至少有38万名学生留学海外,留英学生占了总数的13%。看准了这一市场的潜能,英国大学纷纷采取各种策略——员工通晓中文,大学网站增设中文网页;设立专门供中国学生申请的奖学金;在中国开分校等,吸引中国学生。2008年大约有75000名中国学生在英国学习,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拉夫堡大学历来都有吸纳中国学生的传统。

3.澳大利亚是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国度

教育出口是目前澳大利亚第出口产品和第三大服务贸易出口产品,仅次于旅游和运输。澳大利亚政府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成为一种“产业”,要通过招收留学生来增加外汇收入。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培训青年事务部设立国际教育司和国际政策司,专门负责留学生事务,教育部在10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主要办理促进澳大利亚教育出口事宜。为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在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参加各种有关教育的国际展览会,加强宣传力度,广揽各国学生。

澳大利亚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移民政策,每年都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才,在去澳大利亚留学的人绝大多数是把留学和移民捆绑在一起的,因此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也是从移民的角度入手,选读的都是澳大利亚官方宣布的紧缺人才所需的专业,如TAFE课程或是会计、IT类、工程等专业。澳大利亚教育出口成绩卓越,说明国际社会已经逐渐认可澳大利亚的教育质量。澳大利亚2007年中国学生全年注册人数超过10万人,年增长18.9%,并呈继续增长态势。

4.亚洲其它高等教育出口大国

亚洲的日、韩、新等发达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该国留学,也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以扩大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这些亚洲国家与中国文化相近、教育质量高、就业前景乐观、来往交通便利,是众多中国学子的留学目的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加坡实行英联邦教育体制,也较适合中国留学生。

三、中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政策建议

英国文化协会和澳大利亚IDP教育机构曾预测,全球范围内出国留学的人数到2020年将增长到580万。这是一个令世界各国垂涎的巨大贸易市场。作为贸易大国,我们必须及早制定相关发展对策,积极发展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抢滩更大的市场份额。

1.增加高等教育的宣传

我国吸引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列居首位,2007年对外贸易总额更是高达21738亿美元。世界需要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风俗习惯,而这些都需要到我国留学、进修和培训,这就为扩大高教服务出口提供了大好机遇。

目前在美英等发达国家,非常明确把教育划归为服务行业。而我国高校,多年的计划经济影响以及受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束缚,仍具有根深蒂固的“坐商”思想,由于中国高教资源的匮乏,也削弱了高等教育对外宣传的动力。建议国内高校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的招生宣传,不仅要对主要生源地的亚洲国家进行宣传,更要加大在非洲等其它国家进行招生宣传。

2.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学位的认知度

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较低,制约了我国国际教育服务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是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原因。尽管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已先后与20多个国定和地区正式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但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承认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历和学位。我国高等教育在提高自身质量和吸引力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学历和学位的国际认知度。

3.完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增加就业机会

目前,高校中针对留学生的奖学金种类和金额都很有限,我国法律规定禁止外国留学生和进修学者在我国就业,这些规定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自费留学生负担加重,限制了留学生的招生规模。影响留学生招生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留学生医疗保险保障机制的不完善。这些都不益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留学环境,也会影响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招生规模。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为国外留学生创造在中国就业的各种机会,来进一步刺激来中国的留学需求。

4.加大对传统学科和比较优势学科的推广

我国汉语言文化教育和中医药教育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有绝对优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上学习汉语的需求逐年增加,汉语与英语一道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日本95%以上的大学将汉语作为最主要的第二外语,美国将汉语作为公共外语的大学超过700所,法国近几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考生人数以每年60%的速度递增。随着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扩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认可中医药学的独立。

我国有些学科如建筑、机械、发电、能源等应用性强的学科具有相对较高的学科发展水平,理工科方面的研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与其他众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是潜在的留学教育市场,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而言,来华留学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也要加强该类学科的对外宣传,刺激国际需求,扩大国际留学生的招生规模。

未来的教育将是日趋国际化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M].机械出版社,2008,(4).

[2]朱超,赵银保.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及逆差治理[J].商业时代,2008,(20).

[3]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院.2007年中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2008,(3).

高中生出国篇6

【关键词】教育服务贸易 境外消费

一、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境外消费现状

教育服务贸易有四种方式:(1)通过网络、函授教育等形式提供教育服务的跨境交付;(2)出国留学和培训的境外消费;(3)在其他成员方境内设立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的商业存在形式;(4)一成员方教师赴另一成员方境内的教育机构任教的自然人流动形式。

目前教育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的境外消费方面,即留学和培训等形式的境外消费方式,本文就如何借鉴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我国教育服务的境外消费形式做一个探讨。

我国以境外消费的方式进口教育服务特别是高等教育服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历年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人数250万人中,中国向世界各国输送的留学生就达13%,约为32万5000人。中国作为留学生输出大国,在2007年向世界各地的109个国家输送了14.4万名留学生。从教育服务的出口看,2007年,来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共计19.5万余名,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31个地区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其中绝大多数是接受短期中文语言培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比较严重。伴随着居民的教育服务购买需求逐渐增加,教育服务购买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体制相对僵化,我国将有更多的学生出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扩大。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服务贸易逆差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人数有了迅猛增长,但短期语言进修者占了大多数,譬如近年来华留学生中超过六成是来我国学习汉语语言学。我国对国外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出国留学人数持续攀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但来华留学人员却增幅有限,这种少进多出的局面有扩大的趋势。

贸易条件不利。国内外留学费用差距很大,赴外留学学费远高于来华留学学费,我国的一流大学,对本科留学学费一般定为3000美元,而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高校,办学质量不及我国一流大学的水平,学费却高达上万英镑。

教育层次低,来华时间短。目前来华留学生中绝大部分是进修生、本科生。这与我国赴发达国家留学生大多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差别较大。我国出国接受教育的学历层次明显比其他国家高。

来华留学生国别结构单一。按洲别统计,2007年来华留学生中来自亚洲的人数仍然占首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2.47%,其次为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二、境外消费类的教育服务贸易强国的经验借鉴

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实施了大学国际化战略,为提高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各国把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作为一种目标加以实现。

目前,教育服务贸易出口额最高的是美国,其次是英国,其后依次是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其中,中国留学生首选留学美国。接受世界各国留学生高达23%的美国,每年约接纳2万2000名中国留学生。而世界著名的剑桥、牛津大学所在地——英国,是中国留学生的第二选择。在英国有世界前100名大学中的四分之一,并且前往英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每年约有2万名中国留学生赴英留学。位居第三的是中国移民众多的澳大利亚,每年约有1万9000名中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在选择留学时日本居第四位,日本接受的外国人留学生当中,中国人留学生占据60.2%。

1.美国最具吸引力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美国是世界上招收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境外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有四千多所大学,全世界排行前一百名的学校,美国占到50%。美国高等院校,无论是数量、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为吸引优秀的国际留学生,美国大学更是设立了诸多奖学金、助学金和政府补贴等,并且以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和绿卡政策吸引优秀外国学生留在美国为其服务,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

2.英国是经久不衰的热门留学国度

英国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一是大力向海外宣传英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二是对英国招收海外学生的学校采取优惠倾斜政策;三是调整学科、课程和学制,大量增加国际性课程,以适应海外学生的求学需要。

英国成为最受中国留学生青睐的国家之一,中国目前至少有38万名学生留学海外,留英学生占了总数的13%。看准了这一市场的潜能,英国大学纷纷采取各种策略——员工通晓中文,大学网站增设中文网页;设立专门供中国学生申请的奖学金;在中国开分校等,吸引中国学生。2008年大约有75000名中国学生在英国学习,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拉夫堡大学历来都有吸纳中国学生的传统。

3.澳大利亚是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国度

教育出口是目前澳大利亚第八大出口产品和第三大服务贸易出口产品,仅次于旅游和运输。澳大利亚政府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成为一种“产业”,要通过招收留学生来增加外汇收入。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培训青年事务部设立国际教育司和国际政策司,专门负责留学生事务,教育部在10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主要办理促进澳大利亚教育出口事宜。为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在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参加各种有关教育的国际展览会,加强宣传力度,广揽各国学生。

澳大利亚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移民政策,每年都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才,在去澳大利亚留学的人绝大多数是把留学和移民捆绑在一起的,因此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也是从移民的角度入手,选读的都是澳大利亚官方宣布的紧缺人才所需的专业,如tafe课程或是会计、it类、工程等专业。澳大利亚教育出口成绩卓越,说明国际社会已经逐渐认可澳大利亚的教育质量。澳大利亚2007年中国学生全年注册人数超过10万人,年增长18.9%,并呈继续增长态势。

4.亚洲其它高等教育出口大国

亚洲的日、韩、新等发达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该国留学,也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以扩大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这些亚洲国家与中国文化相近、教育质量高、就业前景乐观、来往交通便利,是众多中国学子的留学目的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加坡实行英联邦教育体制,也较适合中国留学生。

三、中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政策建议

英国文化协会和澳大利亚idp教育机构曾预测,全球范围内出国留学的人数到2020年将增长到580万。这是一个令世界各国垂涎的巨大贸易市场。作为贸易大国,我们必须及早制定相关发展对策,积极发展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抢滩更大的市场份额。

1.增加高等教育的宣传

我国吸引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列居首位,2007年对外贸易总额更是高达21738亿美元。世界需要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风俗习惯,而这些都需要到我国留学、进修和培训,这就为扩大高教服务出口提供了大好机遇。

目前在美英等发达国家,非常明确把教育划归为服务行业。而我国高校,多年的计划经济影响以及受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束缚,仍具有根深蒂固的“坐商”思想,由于中国高教资源的匮乏,也削弱了高等教育对外宣传的动力。建议国内高校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的招生宣传,不仅要对主要生源地的亚洲国家进行宣传,更要加大在非洲等其它国家进行招生宣传。

2.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学位的认知度

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较低,制约了我国国际教育服务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是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原因。尽管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已先后与20多个国定和地区正式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但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承认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历和学位。我国高等教育在提高自身质量和吸引力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学历和学位的国际认知度。

3.完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增加就业机会

目前,高校中针对留学生的奖学金种类和金额都很有限,我国法律规定禁止外国留学生和进修学者在我国就业,这些规定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自费留学生负担加重,限制了留学生的招生规模。影响留学生招生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留学生医疗保险保障机制的不完善。这些都不益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留学环境,也会影响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招生规模。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为国外留学生创造在中国就业的各种机会,来进一步刺激来中国的留学需求。

4.加大对传统学科和比较优势学科的推广

我国汉语言文化教育和中医药教育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有绝对优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上学习汉语的需求逐年增加,汉语与英语一道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日本95%以上的大学将汉语作为最主要的第二外语,美国将汉语作为公共外语的大学超过700所,法国近几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考生人数以每年60%的速度递增。随着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扩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认可中医药学的独立。

我国有些学科如建筑、机械、发电、能源等应用性强的学科具有相对较高的学科发展水平,理工科方面的研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与其他众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是潜在的留学教育市场,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而言,来华留学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也要加强该类学科的对外宣传,刺激国际需求,扩大国际留学生的招生规模。

未来的教育将是日趋国际化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m].机械出版社,2008,(4).

高中生出国篇7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对策

一、高校英语教育

在信息化高速通畅的现代社会环境下,高校英语教育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高校英语教育不但担负着语言工具教学的工作,而且还肩负着文化教学的重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使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结合。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教育人士已经意识到,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先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语言与文化这二者相依相存,掌握语言就要掌握相关的文化。

(二)高校英语教育是对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高校外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育,而且还是有关外国文化的教学。高校英语教育是对学生语言与文化密切结合的教学。高校英语教学要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信息通信便捷的今天,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沟通。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问题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出现的英语教育现象是,重视英语文化的教育,严重忽视本族语,即汉语文化的教育教学。在许多高校中能流利应用英语的学生常常在英语与汉语转化的过程中表现出囧态。在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学生不能自如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即表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问题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

(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局限于对英语知识内容的教授中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教师多数情况下是局限在对欧美文化的学习与介绍中。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对西方文化渐渐地产生了兴趣。同时,学生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学习到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的语言材料的机会却很少。这种高校英语教学必然产生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与掌握的忽视。教师没有意识到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是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有益处的。

(二)缺乏对中国文化的学习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英语教育在中国可谓是遍地开花。尤其是高校英语教育俨然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以及各项事务对接的焦点,而对高校学生母语文化的学习则位居其后。目前,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系统介绍与学习。

三、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对策

目前,高校学生存在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对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中国文化的传承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消除高校英语教育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积极探索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新方式。

(一)构建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新体系

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以构建成以中国文化为根本,以英语教学为表的英语教学新体系。教师在高校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中国诗歌、国学。高校英语教师要做到将中国文化底蕴的优势转变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有跨文化交流的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领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

(二)与时俱进的高校英语教学法,提升学生英语综合技能

高中生出国篇8

一、植科院

1.《现代植物生理学》(第3版)——李合生,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植物学》——姜在民,贺学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3.《植物化学》——高锦明,科学出版社,第2版;

4.《有机化学》——付建熙,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5. 《作物栽培学》——王荣栋,高等教育出版社

6. 《耕作学》(第2版)—曹敏建,中国农业出版社

7.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3版)——张天真,中国农业出版社。

8.农业知识综合一(作物、植保领域):①《植物学》、②《作物栽培学》(总论部分)、③《现代植物生理学》

农业知识综合一(园艺领域):①《植物学》、②《现代植物生理学》、③《蔬菜栽培学总论》(第2版)——浙江农大,中国农业出版社。

9.果树栽培育种学:①《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郗荣庭,中国农业出版社。

②《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景士西,中国农业出版社

10.植物保护学:

①《植物病理学》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②《农业昆虫学》袁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本)。

11.果树栽培学:《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郗荣庭,中国农业出版社。

1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①《作物栽培学》、②《耕作学》

二、动科院

1.《动物营养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第二版。

2.《饲料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王成章、王恬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第一版。

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陈代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第一版。

4.《动物生物化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李庆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5,第四版。

5.《动物生物化学》邹思湘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11,第五版。

6.农业综合知识二:①《家畜繁殖学》张忠诚,中国农业出版社,②《家畜育种学》张源,中国农业出版社,③《动物生理学》杨秀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7.兽医基础:《药理学》陈杖榴,中国农业出版社

8.《传染病》陈溥言,中国农业出版社

9. 《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 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 《养殖水域生态学》赵文.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1. 《水生生物学》赵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三、生科院

1.《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分子生物学》,李钰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微生物学》沈 萍,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兽医微生物学》陆承平,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5.《动物免疫学》杨汉春,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6.《天然产物化学》刘湘、汪秋安编著,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7.《有机化学》傅建熙,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农业知识综合三:①《食品卫生学》何计国,甄润英主编,2003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法律教程》王伟编,2007版,安徽大学出版社③《食品分析》侯玉泽,2011版,郑州大学出版社

9.《食品工艺学》夏文水,20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四、机电院

1.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①《机械原理》高教出版社,第七版,孙桓 ② 《机械设计》高教出版社,第八版,濮良贵

2.工程力学:①《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哈工大力学教研室,②《材料力学I》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单辉祖

3.《电路》高教出版社,第五版,邱关源

4.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机械化领域):①《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哈工大力学教研室②《农业机械化生产学》,高焕文,中国农业出版社③《机械设计基础》,高教出版社,杨可桢

5. 《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李宝筏

五、经管院、人文院

1.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①《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②《传播学引论》(第3版),李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① 高钢,《新闻采访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②曾祥敏,《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报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农业知识综合四:①《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守经,②《管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喻晓玲,③《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

4.《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王雅鹏

六、信息院、水建院

1. 数电与数据结构: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②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信息化领域):①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②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王珊、 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③《计算机网络》(第6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农业信息化导论》,马新明,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4.《水力学》吴持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5.《土力学》(第2版)李广信、张丙印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6.《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混凝土结构设计》(第4版)沈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材料力学》I、II(第四版)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考研报名时间及入口专题

高中生出国篇9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贸易 技术含量 技术复杂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服务贸易的发展异军突起,其地位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新型的国际分工形式下,生产者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产业联动性也更为凸显,因此生产者服务贸易(包括通信服务贸易、建筑服务贸易、保险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贸易、计算机信息服务贸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贸易)发展更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生产者服务贸易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近些年的发展也颇为迅速,如下表所示,我国的生产者服务贸易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总规模由 1997 年的 61.4亿美元上升到 2012年的 1415.7 亿美元,增长了 23倍。

二、中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结构的技术分布

(一)中国生产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技术分布图

杨玲,吴根宝(2012)依据STC技术水平不同,将生产者服务业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和中低技术生产者服务三类,其中金融业、保险业、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属于高技术生产者服务业;通信和计算机服务业属于中高技术;建筑服务属于中低技术生产者服务业。

基于杨玲,吴根宝(2012)的技术分类,我们计算了2002-2012中国生产者服务出口的附加值分布状况,并选取2012年数据与世界的主要服务贸易国家进行比较。

从图2中,我们看到2002-2012中国生产者服务出口份额主要集中在中低技术和中高技术两部分,而高技术附加值的生产者服务的比重较低,在此期间,高技术附加值的生产者服务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增幅较小,2012年的最高值也不足20%,这与一些发达国家高技术附加值的出口份额差距较大。如图2所示,美国2012年高技术附加值生产者服务的出口比重将近高达90%,英国和日本这一比重在80%左右,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的高技术附加值生产者服务出口份额也占到了一半以上。韩国的高技术附加值生产者服务出口比重略高于中国,而印度这一数值与中国基本持平。由此分析可得,中国生产者服务出口的技术含量比较低。

(二)技术复杂度指数

一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出口技术分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国际竞争力,我们应综合考虑出口规模、技术含量、市场份额等因素来考察一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随着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董直庆等(2010)和戴翔(2011)等开始将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算方法运用到服务贸易领域。本文借鉴董直庆(2010)测度服务贸易技术复杂度的方法构建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指标值越大,表明技术水平越高,竞争力越大。

首先计算k项生产者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一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应综合考虑出口规模、技术含量、市场份额等因素。因此,我们进一步计算了12个主要国家的生产者服务贸易技术复杂指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2的结果表明,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生产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一直处于世界其前列,2008年以前,中国生产者服务贸易技术复杂度排名落后,国际竞争力处于较大的劣势状态,2012年,中国的排名有所提升,但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竞争力优势也不明显。而且综合图2,图3,我们还能发现,虽然我国的生产者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所提高,但其来源主要还是贸易数量上的增加,而技术含量方面的提升很有限。

参考文献

[1] 王荣艳.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互动模式研究 [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 杨玲,吴根宝.生产贸易出口的结构模式与中国策略[J].改革.2012.9

[3] 戴翔.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4] 王荣艳.东亚地区生产者服务贸易结构变迁研究――基于雁阵模式的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

高中生出国篇10

关键词:国际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有效实施途径

引言

国际高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由于教学方式、文化背景以及心理发育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即将出国学生的整体情况,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学生的成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结合能够结合的一切力量,消除学生出国前的焦虑心理,稳定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国际高中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1.教学方式的差异

国际高中学生在国内高中学习国外的教材,参加国外的高考,最终出国。国际高中教学目标以培养国际型人才为主,中西方文化、教育理念,在此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目前,大部分的国际高中中,许多课程都是外籍教师任课,完全按照国外的授课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相对灵活,注重教学的深度。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由于习惯了自己国家的教育方式,很难一下子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是自信心会受到一定打击。

2.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文化体系之间的差异,是导致国际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以儒家思想为教育的大背景,中国人相对来说比较传统和保守,性格内敛、好强,从这个方面分析,中国的学生一般好胜心强,看重得失,比较关注成绩,在很多问题上,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自卑,或者是逆反的心理。而西方国家的学生,受到相对开放的文化影响,学习上相对宽松,性格也比较随意。这些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的学生相聚在一起,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或者误会,这些小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另外,国际高中在教学方面,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思维模式、道德伦理、表达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都与习惯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国学生有着明显不同。由于中国学生性格相对内敛,保守,很多国外的教师、学生,对中国学生的印象就是没有礼貌,只懂学习,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渗透在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加之自身对陌生国度、陌生环境的恐慌,学生非常容易产生排斥或者恐惧心理,最终产生心理问题,形成出国前恐惧心理。

2.高中生本身的特殊心理状况

高中生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阶段,学生身体发育已经趋于成熟,而心理发育处于发展中阶段。此时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心理非常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国际高中,各种差异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受到心理发育特点的影响,这个时候学生喜欢打听事,从只关注自己,开始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发展。另外,该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动荡,他们思维敏锐,但片而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容易出现种种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基于这些特点,在国际高中,因为性格不合、文化差异、陌生环境等因素,容易引起学生之间出现激烈的行为。

二、国际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途

1.提高心理教育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保障教学效果。心理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应当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队伍。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加有力的继续教育平台以及科研平台,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国外学生与国内学生的心理以及能更好掌握普通高中生和即将出国的高中生的心理差异,从而因材施教。学校心理教学活动应该进一步扩大范围,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也需要增加,建立咨询与系统机构。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的培训活动,为教师学习交流提供更多机会。

2.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档案

在国际高中,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受到语言环境、学习环境、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很多事情想要自己解决,好面子,认为自己已经成熟,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教师不应该采用过硬的教学手段,直接揭穿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容易产生逆反作用。教师应该通过平时的调研,掌握学生心理情况,建立学生档案,在与学生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之后,逐渐渗透心理咨询,将学生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进一步记录。各科教师必须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利用心理档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与学生的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及时沟通,交流情况,尽早实施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建立多元化的心理教育体系

国际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促进学校与多元社会的相互作用,开启学生的社会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学习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并善用社会资源。国际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趋势将是开放而流动的,并有一个完整的联系网络。心理教师应该善于与家长、教师、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精神卫生机构等建立联系,彼此承接与配合,广泛吸收中西方心理教育领域精华,并建立统合性的支持网络,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从而引领教育改革。

4.做好出国前学生的心理疏导

在国际高中,学生面临参加国外考试,进入国外学校学习的情况。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教师应该专门为他们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教会学生识别自身的心理问题,掌握排解心理问题的方法。强化心理健康宣传,定期举办出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鼓励即将出国的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制定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手册,各国语言应用手册等等,让学生不再感觉国外陌生,熟悉国外的文化以及语言,能够在很大成程度消除心理问题的根源。同时,还需要建立心理问题筛选、干预以及控制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

结束语

国际高中在教学制度、学生构成以及教育方式方面都与普通高中有所区别,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这些特点为基础,要从高中生的成长发育规律入手。同时,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以及学生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够确保心理健康教学有效性。本文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国际高中心理教育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