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十篇

时间:2023-03-19 13:59:50

济南的冬天篇1

济南的冬天总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欢乐。当雪花随着风轻轻飘落到地上,缓缓聚多,成为洁白的白雪。孩子们便会结伴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温暖的手套跑到雪地上一起嬉笑着滚出一个又一个大雪球,堆出一个个可爱的雪人娃娃。一起打着雪仗,小雪球纷纷在天空划过条条弧线,那是孩子们眯着眼睛,享受冬天带给他们的喜悦。当孩子们的身上积满打闹时留下的雪,便会满意地咯咯笑起来。满地的白雪留下一双双孩子们快乐的足迹。

济南的冬天总是带给人们银妆素裹的美景。这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漫天飞舞的雪花舞动着,它们各不相同,风儿为它们伴奏“呼,呼呼。”雪花静静的在空中旋转,然后慢慢地落到地上,去拥抱已经到达陆地的同伴们。这些洁白的雪花飘浮着,默默点缀着济南。地上更是白雪皑皑,冬天姑娘,指挥者雪花,温柔地给大地铺上一层雪白而又柔软的地毯。放眼望去,一片雪白,宛如童话中的仙境。

济南的冬天充满了梅花的香气。有人说:“冬天,不仅美丽,而且残酷。”冬天确实拥有如临仙境的美景,但是,却百花凋零。可在这时,有一种花却抵得住风寒,坚强地傲立在刺骨的寒冬。那便是傲雪凌霜的梅花。它的有着独特的一种淡淡的幽香,但是它的香却是历经风雨的折磨,才能散发着香气。这种花在济南的公园里常有,它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济南的冬天篇2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在其散文名作《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文中,作者以精湛的艺术画笔,创造性地驾驭语言,独具匠心地妙用色彩词,以色绘景,借色传情,赋予色彩以生命,给人以情感的陶冶和美感的享受。我们读这篇美文,犹如进入了一块用色彩编织的瑰丽如画的花圃,令人陶醉不已,无不惊叹作者高超的着色艺术!

一、衬托着色。作者选取两种或多种色彩(或色调),并将其分为宾主,在统一的艺术布局下置色绘景,达到互相映衬、以宾衬主的美感效果。《济南的冬天》运用这种衬托着色艺术,鲜明地描画了济南冬天的总体风貌:作者先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来引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脑海中呈现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冻的画面,用这幅画面中“冷”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接着,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来调动读者的想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伦敦灰雾蒙蒙的阴郁的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继之,作者还以“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那么毒……”,使读者面前出现一幅热带地区火辣辣烈日高照的“叫人害怕”的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绘画艺术中的“以色赋形”的衬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二、对比着色。作者精心选取相互对立、具有对比意义的色彩来描画对象,使其形象更鲜明、情感更强烈,产生彼此对照、相得益彰的美感效果。《济南的冬天》一文描绘的山雪景色:青黑的矮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松的青黑与雪的洁白对照,相映增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白与天蓝对照,相映生辉;山坡上露着草色,“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黄白相间,对映成趣,好像“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花儿被风儿吹动,似乎希望叫人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傍晚在微黄的夕阳斜照下,山雪更显出动人的容色: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斜阳的微黄与薄雪的粉色对照,画出了山雪的脉脉之情。作者通过这种色阶分明、交相辉映的色彩对比,既画出了山雪的色彩美――山雪的光色、姿态的外在美;也画出了山雪的动态感和情态美――山雪的情韵、山雪的内在美。

三、反复着色。作者根据描写对象的色彩特征,抓住主色调,运用某一种色彩反复地“浓描重画”,使之产生色调单一、突出强调的美感效果。《济南的冬天》一文对“冬水”的描写,其色调纯净、明丽,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作者抓住一个“绿”字,笔笔渲染济南冬天的“绿”: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从而画出了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就使人自然联想到滋养着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绿的活力,绿的美。作者巧取济南冬水“绿”的色相特征,通过铺陈点染,使之形神毕现,描画出一个别开生面的冬天里的绿色世界,展现了纯净单一的色彩美,揭示了个性鲜明的形象美,创造了色调清新的画境美。

济南的冬天篇3

有的人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有的人喜欢绿树成荫的夏天;有的人喜欢瓜果飘香的秋天,但我却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尤其是济南的冬天。

踏着晨雾,走在济南的大明湖畔,朦胧之间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幅如诗似画的奇景。那一棵棵青松的针叶上,凝结着一层层白霜,就像一树树洁白的秋菊,湖畔的垂柳银丝飘荡,幽静的小路边的灌木丛像是一株株白珊瑚一样晶莹剔透令人留恋往返。再看看大明湖就像是在空中的凌霄宝殿一样,让我们触不可及。

我最喜欢的是下雪的冬天。每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就会和妈妈一起来到离家最近的百花公园去欣赏雪景。那雪花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一样在我身边飘来飘去,不一会的功夫我的身上就全白了。再看看那一棵棵的松树上,压满了白雪,这时候我不禁想起来那首古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我们做人也要有这样的气节。再抬头向前看,我们像是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济南的冬天,这里的泉水的都不会结冰的,水面上的绿萍还冒着点热气,好像告诉你冬天也没有那么寒冷。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山东历城区文苑小学四年级:张叶晨雨

济南的冬天篇4

对与一个在上海住惯了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感觉不出北方冬天那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冷冬景的。上海的冬天从头到脚都透着点温暖的气息,它总是那样蹑手蹑脚,轻悄悄地降临在人们的身边。

上海,是一颗属于东方的明珠,是一颗属于世界的明珠,如此的璀璨,如此的瑰丽夺目。请闭上眼睛:在五彩霓虹灯包围的四周,悠悠浦江水荡然穿流与彩灯的泛光之下,冷风中感觉着这冬天的气息。虽然是冬天,却不算很冷。这就是我理想境界中的冬天了吧!

城市中那一圈装扮上海的炫彩“服饰”,上海人一看到它,心里便踏实了。那伟岸的、高大的幢幢大楼似乎可以包容这冬天的一切寒冷,只有回到呀呀学语的年代,躺在母亲怀里甜美入睡,才会萌生出这样的亲切感觉似的。

小草欣欣然挺立与路边,快活地眨着眼,微风中翩然起舞。油黄的绿意,这是冬天上海的绿色,常引人侧目而视。听,它快乐地歌唱。唱自己的幸运,诞生在这美丽的城市;唱自己的价值,用生命的颜色装点上海。

上海冬天的风是和煦中夹杂着点傲气的。但它不像北方凛冽的寒风,吹得人直哆嗦;更不像北京的风,吹得人睁不开眼。它是一个和善的小精灵,在你踏上劳累的归途时,轻轻拂过你的脸庞送上半点寒意;或是,徐徐吹动你耳畔几缕发丝,奏上一曲浪漫的大自然交响曲。那风吹的声音,犹如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叩开你的心扉。对于这小精灵的问候,你能撅起嘴吗?你只有“忍”着几丝寒意,出口气罢了。

冬天的太阳,对上海格外偏爱,照得人心头暖烘烘的,照开了人们脸上的笑容。上班族们哼着轻快的歌,高兴地去工作;老人们乐呵呵地坐在院子里唠叨家常的,整理老家当的……

生活在上海,冬天粉装玉砌的白雪世界是无缘相见了。偶尔,从天空飘落的零星雪花,时而夹杂着丝丝细雨,为这座城市增添一份妖娆。这足已使上海人兴奋好一阵子了,有时人们无法分清那纷飞落下的是雪还是雨,但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一份特别的美丽和一种小小的雀跃。

可爱的上海人,总想假装憋气,对外地人埋怨:“这地儿真没劲,老不下雪。”却又总也藏不住心府的快乐与骄傲。

济南的冬天篇5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老舍《济南的冬天》

【文章导读】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回到山东,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齐鲁大学任教时触景生情写成的。老舍以恬淡飘逸又朴实清新的文笔,描写了冬天的济南山青水绿、诗意盎然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深爱和赞美之情。描写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烘托、大量拟人辞格,既凸现景物的特征,又隐寓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强化了文旨。

【精读感悟】

巧用对比、烘托突出主旨。济南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开头一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京冬天寒冷肃杀对比来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以寒衬暖;以伦敦的惨淡阴郁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以暗衬明;以热带地区的烈日高照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以热衬温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温晴,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为紧扣住这一点,第2段开始,作者就用拟人的笔法烘(hōng)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不难理解,“阳光、暖和、安适”,已使人感到春意,而三面环山的济南城如坐“小摇篮”的比喻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接下来,作者从济南人的感觉来烘托暖冬如春的特点。因为温晴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更妙的是下面一句:“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虽非春天,却令人并不急望春天,“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俨然成了一位让人喜爱,态度仁慈谦和的老人。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就是写雪景,仍离不开温晴。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也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回落的时候……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衬托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安适之气氛。最后“蓝水晶”中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这一整体美集中衬出“暖和安适”这一“精神”。

诗情画意描摹美景。与北方单调黯淡的冬天全然不同,作者笔下济南冬天是丰富光鲜,如诗如画的。有城外远山做背景,整座城就是一幅“唐代的名手画的”淡雅的水墨画,画中有蓝的天,白的雪,青黑的矮(ǎi)松,暗黄的山,绿的水藻,红的屋顶,灰色的树影,银色的镶边,微黄的阳光,粉色的薄雪……这些色彩糅合在一起,是那样鲜明匀称,别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画中小雪覆盖下的小山风韵十足: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优美的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秀美动人的美景。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它写出了黄昏时山上的薄雪在夕阳照耀下的羞涩情态,将特定时候的景物神韵尽收笔端,这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写,更使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

“水”又给这幅画增添了无与伦比的水天一碧的和谐之“美”。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chè)、透明。于是,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成了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色彩点染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那本身并不怎么美的景物,却是这幅美丽图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篇文章全文都在写景,没有直抒胸臆的表白,但其实它包孕着作者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爱。作者已漂泊在异国他乡达六七年之久,当他重新回到祖国,内心迸发出更为强烈的爱国之情。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赞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表露,就更觉亲切、深沉。济南的冬天山青,草绿,人欢,一切都那么生气盎(àng)然,温晴如春。这一切,与其说是作者生花妙笔写就的,不如说是远行归来的赤子一腔深情流淌成文。

【作者简介】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济南的冬天篇6

不知不觉,十一月份已过中旬,天空变得阴沉就连平日里欢声笑语的校园也变得萧条,树叶变黄,树枝在寒风中摇曳,这些都预示着冬日以降临。

今年与往年不同,身在外地济南的我,可以尽情享受老舍的佳作----(济南的冬天)。以往在课本中学习时,并没机会去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在在济南,我才有机会去身临其境,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来到济南,可以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十一月份下旬的济南,飘起了雪花,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也许还不到最冷的时候吧,新闻上说,今年是济南最冷的一年,到是有些许的期待,不过这里经常刮风,那些风随意乱窜,在校园中傲慢的吹过每一个人的衣领,,发梢。下过雨之后,气温逐渐下降,空气都变得冰凉,天空阴沉,小雨转为雨夹雪,后又转为中雪,伴着风,让人锁紧了肩膀,冷的浑身颤抖,还好有暖气,要不然冻死我们这群小伙伴了。

济南的冬天虽没有老舍那时的美丽,但是风确成了现在的主题,只是老舍那时的都记录在了他的文笔间,只是遗憾没有看到老舍那时的风景。

济南的冬天篇7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正是本着这一教育理念和倡导自主合作的教学原则,再结合七年级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经过反复研究和深入探讨,推出了“读、说、议、练”四环节的记叙文课堂教学模式。

1.读。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要先引导学生明确该课的学习目标,提出本课具体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熟知课文大意,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一说到冬天,我们都会有寒风彻骨的感觉,如果再来一场雪,我们的感觉又会如何?“ 更冷”,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不错!我们北方的冬天的确如此。不过,这种感觉也会因地不同,因人而异的,比如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请同学们先“读”为快。”课堂学习时,我会再问大家“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有着特别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散见于对济南山水的描写中,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最美?请找出来细读品味。”这样学生就会在前面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读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渐入学习的佳境。可以这样说,课前的读是初读,起到扫清文字障碍,粗知文本大意的作用;课堂上的读是细读,是品味,起到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作用。

2.说。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或复述故事情节,或叙说文章大意,或阐发阅读感受。这是课堂学习深入的一环。这个时候,老师要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自己的体态,表情,以精彩的妙语点亮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时空里完成学习任务。还是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检查预习情况之后,我抛出一句“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为什么会对济南的冬天情有独钟?”台下同学议论纷纷,有人说北京太冷,有人说伦敦雾多,有人说济南山水美……这就引出了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特点。我因势利导“作者说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响晴的天气是怎么来的呢?作者在写济南的小山时,写到了哪几种状态下的山,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号称泉城的济南,它的水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一语激起千层浪,从同学们抢答的话语,踊跃的表情,激烈的争辩中我得到了想要的完美。

3.议。以小组为合作单位,对同学所说内容进行评议,让每个同学都能深入到课堂学习上来。这是课堂学习深化的环节。这个环节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四人合作小组的智慧融合,班级交流的“火花”,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让学生的思维热情。在前面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深入了解到作者对济南山水的喜爱之情,但是这种喜爱之情是如何落实到景物的描写中,融汇到作者的情感里的呢?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言。这就将学生从前一环节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引向了对写作手法的探讨。七年级的学生不会专业化的表达,他只知道文章写得好,这就需要老师专门术语的教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文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抒情类文章惯用的手法。教给学生这一写作手法,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至此,我以文本第三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为例,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商议解决:

①本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景物的 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②文段中哪些动词用得好?哪些色彩词用得好?

③文中是怎样化动为静的呢? 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④倘若给本文段划分层次,你会怎么划分?

将这些问题细化到四人合作小组的商议解决,既将问题具体化又将任务明确化,很快就掀起了班级讨论的热潮。我行走在小组之间,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争议,心头涌起的是满足,是欣喜。

4.练。即拓展延伸,巩固提高。这是课堂学习拔高的环节。针对本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对于名家名作,老师还要起到很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比如课文的配乐范读、精彩语句的品悟,文章主题的概括,写作技巧的点拨…….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总之,让学生在“练”得到提高,让课堂在“练”中上出高效。在《济南的冬天》学习之后,我根据课堂所剩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说说我家乡的冬天”,要求用上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描绘景物特点。在听到周家兴同学说“冬天我的家乡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在家乡小镇的街道上到处是雪,电线杆上也结了冰.下雪了,雪像柳絮一样,像芦花一样飘落下来,美极了.雪停了,村子的屋顶上,篱笆上,木棚上,到处都覆盖着一层雪,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时,全班掌声一片!

总之,“读”——课前预习中的自读,课堂学习中的朗读,老师引导下的精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熟知教材,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内容; “说”,让学生再现文本,深入思考,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喜爱,为下一环节的 “议”做准备;最后一个环节的“练”,则是在整体感知,精读细品,合作研讨的基础上,让学生或借鉴模仿,或巩固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这四个环节,环环相连,节节相扣,逐层推进,螺旋上升,既夯实了学生的学前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我一年来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业测试的成绩都是有力的明证。

济南的冬天篇8

关键词:雾;霾;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P426.4;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432-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4.027

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频发并诱发呼吸道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雾、霾天气日趋严重。

国外学者较早开始了大气能见度和雾、霾天气的研究工作,在区域性霾对气候的影响、辐射雾的形成与城市气候等方面,都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2]。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快,空馕廴炯泳纾中国霾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国内学者陆续开展了一些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雾、霾气候特征研究[3-6],主要对中国四大霾区的气候特征、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地区霾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对同一个地区雾和霾的对比分析研究较少。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腹地,是鲁西南的代表城市,2014年中国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排行榜中,济宁位于第46位,污染情况位于鲁西南首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查询到的2014年济宁空气质量指数(AQI)显示:空气质量级别为优或良的时间为121 d,空气质量级别为轻度或中度污染的时间为213 d,空气质量级别为严重或重度污染的时间为29 d。

1 资料及处理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2005-2014年济宁市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和10个国家一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济宁地区雾和霾日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1.2 资料处理

采用类似吴兑[3]对雾和霾的资料处理方法,选取2005-2014年济宁市的逐日观测资料,对8∶00、14∶00和20∶00共3个观测时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进行判断,定义当3个时次中至少有一个时次满足能见度

2 济宁地区2005-2014年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

2.1 济宁地区2005-2014年雾日数的时间分布

比较济宁地区11个大监站10年雾日的逐月变化,其变化规律可以分成4类。

1)单峰-单谷型:此类型测站包括济宁、曲阜和嘉祥,11月达到峰值,夏季雾日最少,12月雾日比11月有明显减少。

2)不规则波动型:此类型测站包括兖州、泗水和鱼台,这一类型的特点是随时间变化没有统一的规律,各站的时间波动曲线呈多峰变化特征,基本上从9月开始雾日明显增多。

3)U型:此类型测站包括微山、邹城和金乡,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夏季雾日少,年初和年末雾日数基本持平。

4)双峰-双谷型:此类型测站包括梁山和汶上,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呈双峰、双谷型,在6月达到最小值,在9月或10月再出现低谷值,本类型中7~8月值较高,这与其他测站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济宁11个大监站在1-2月、11-12月都是雾日的多发时段,6月最少,主要原因在于济宁地区秋冬季低层大气出现逆温的天数增多、辐射逆温强度增加,利于雾日的发生。

2.2 济宁地区2005-2014年雾日数的空间分布

以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和冬(12~2月)季节划分(下同)来分析济宁雾日的空间分布特征。

济宁地区春季雾的发生较少,呈西多东少的趋势,在35.5°N~36.0°N和116.0°E~116.8°E之间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和兖州),东部(邹城、微山和泗水)最少。

济宁地区夏季雾的发生在四季中最少,呈西北多东南少的趋势,在35.5°N~36.0°N和116.5°E~117.0°E之间是高值区(汶上和兖州),其余的8个站较少,东南部最少(邹城、微山和鱼台)。

济宁地区秋季雾的发生明显增多,同夏季类似,呈西北多东南少的趋势,但低值区的控制范围相比夏季明显缩小很多,除了济宁东南部的邹城和微山少一些之外,其余站点雾日都明显增多,其中在35.5°N~36.0°N和116.0°E~117.0°E之间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和兖州)。

济宁地区冬季雾的发生在四季中最多,同春季类似呈西多东少的趋势,但高值区控制范围比春季明显增大,且高低值差异显著,在34.8°N~36.8°N和115.8°E~118.0°E之间都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兖州、金乡和嘉祥),中部的济宁、鱼台、曲阜和微山雾日少一些,东北部最少(邹城和泗水)。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济宁地区的雾日总体呈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邹城、微山和泗水雾日较少,兖州、汶上和梁山雾日较多,即洼地多、丘陵少、平原居中,这说明同样的天气条件下,地形对雾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洼地地形矮,气温较低,下面的冷气团与四周的暖气团相结合,冷却凝结升华易形成雾气;邹城市以东及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微山县东面是邹滕丘陵,西临苏北平原,泗水辖区内也是多丘陵,温度较高,不利于形成雾。

3 济宁地区2005-2014年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

3.1 济宁地区2005-2014年霾日数的时间分布

11个地面观测站2005-2014年霾日的逐月变化规律可以分成以下两类(图1):

1)3峰-3谷型(图1a):此类型测站包括济宁、兖州、梁山和鱼台,特点是霾日分别在5、8和11月为低值区,在2、6和10月为高值区,12月霾日比11月有明显上升趋势。

2)3峰-2谷型(图1b):此类型测站包括邹城、汶上、金乡、微山、曲阜、嘉祥和泗水,特点是在5和8月左右为低值区,在2、6和10月左右为高值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济宁地区霾日高值区在11个观测站比较一致,为2、6和10~12月。济宁地区的霾不仅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夏季也是高发时段。

将雾日和霾日的时间分布特征对比发现:虽然容易发生雾和霾的气象条件差不多,但是6月雾日是全年最低值,霾却是最高值,这说明气象条件是霾发生的诱因,污染物排放才是霾天气的主要因素,6月济宁地区处于暖气团控制,大气比较稳定,又是夏收秸秆焚烧集中时段,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造成霾日数上升。

3.2 济宁地区2005-2014年霾日数的空间分布

由济宁地区11个站点10年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济宁地区春季霾的发生较少,呈北多南少的趋势,在35.5°N~36.0°N和116.0°E~116.8°E之间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和兖州),霾日最少的是西南部(金乡、鱼台和微山)。

济宁地区夏季霾日的高低值差在四季中最小,但霾日在四季中却最多,呈北多南少的趋势,在35.5°N~36.0°N和116.0°E~116.8°E之间是高值区(汶上和梁山),其余测站霾日比较均匀。

济宁地区秋季霾的发生较多,基本呈北多南少的趋势,西南部最小(金乡和鱼台),其中在35.5°N~36.0°N和116.0°E~117.0°E之间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和兖州),最东部的泗水霾日明显增多。

济宁地区冬季霾同秋季空间分布特征类似,高低值差异显著,35.5°N~36.0°N和116.0°E~116.8°E之间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兖州),西南部霾日最少(鱼台和金乡)。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全市霾日空间分布呈现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春夏秋冬季节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说明霾的发生也和地形有很大关系;霾的多发区基本维持在济宁的北部和东部,西南地区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相对较少。

4 雾和霾的年代际和月际分布规律

由于雾、霾天气局地性特征比较明显,因此,本研究以济宁站气象观测资料为例,以多项式拟合方法讨论雾、霾天气的年代际和月际变化规律。R2是趋势线拟合程度的指标,等于1或接近1时,其可靠性最高,反之则可靠性较低。

4.1 雾和霾日的年代际变化规律

综合分析雾和霾日数年代际变化曲线(图2)表明,近10年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多项式拟合R2为0.416 98,拟合程度不好,雾的年代际基本是一个波动趋势;近10年霾整体呈波状迅速上升,整体为“减-增-减-增”趋势,趋势线采用多项式拟合,R2达到0.860 06,说明拟合程度很好。

4.2 雾和霾的月际变化规律

综合分析雾和霾日数月际变化曲线(图3)表明,近10年雾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多项式拟合R2为0.791,拟合程度较好,雾的月际变化基本呈U形分布;近10年霾的月际分布规律不明显,趋势线采用多项式拟合,R2值不到0.1,可靠性很低,多振荡性波动。

5 结论

1)济宁地区雾日的逐月变化规律可以分成4类:单峰-单谷型(济宁、曲阜和嘉祥)、不规则波动型(兖州、泗水和鱼台)、U型(微山、邹城和金乡)、双峰-双谷型(梁山和汶上)。不论哪种类型的雾日时间分布,在1~2、11~12月都是雾日的多发时段,6月则最少。

2)济宁地区霾日的逐月变化规律可以分成两类:3峰-3谷型(济宁、兖州、梁山和鱼台)、3峰-2谷型(邹城、汶上、曲阜、金乡、微山、嘉祥和泗水)。6月雾日是全年最低值,霾却是最高值,这说明人类污染物排放才是霾多发的主要原因。

3)济宁地区的雾日总体呈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邹城、微山和泗水雾日较少,兖州、汶上和梁山雾日较多,即洼地多、丘陵少、平原居中。这在实际预报工作中,对各个测站的低温预报有指导意义。

4)济宁地区霾空间分布呈现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春夏秋冬季节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说明霾的发生也和地形有很大关系;霾的多发区基本维持在济宁的北部和东部,西南地区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相对较少。

5)济宁地区全年雾和霾均有发生,雾日在秋冬季节多(占72%),夏季最少(占13%);霾日在秋冬季和夏季分布比较均匀,春季最少(占19%)。

6)霾的年代际变化规律明显,雾的月际变化规律明显。霾的年代际趋势方程为y=0.935x2-4.940x+5.65,R2=0.860,说明近10年霾日呈波状迅速上升,整体为“减-增-减-增”趋势;雾的月际趋势方程为y=0.447x2-5.546x+20,R2=0.791,说明雾日的月际变化基本呈U形分布,年初和年末较多,夏天最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MALM W C.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s of haze in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J].Earth-Science Reviews,1992,33(1):1-36.

[3] 吴 兑.再论都市霾与雾的区别[J].气象,2006,32(4):9-15.

[4] 胡亚旦,周自江.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9, 35(7):73-77.

济南的冬天篇9

读 你

完成记叙文的阅读理解,第一重要的便是会读,能够在短时间内读清文章类型,读清文章结构,读清文章写法。

读清文章类型。记叙文从选材立意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写人叙事类、写景抒情类和生活感悟类。以苏教版初中教材为例,《我的母亲》《背影》《藤野先生》是写人叙事类文章,此类文章往往以人物为选材,通过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人物的某种情感,或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思;《繁星》《绿》《春》《济南的冬天》等为写景抒情类文章,此类文章往往是描写自然美景,传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鼎湖山听泉》《送行》《给我的孩子们》是生活感悟类文章,此类文章是通过记叙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表达作者对生活、对文化的独特认识或感受。在读文的时候,首先要读清文章的类型,了解文章写作方向,对把握文章主旨有很好的作用。

读清文章结构。结构是文章中材料与主题间以及材料间相互联结的方式。因此要读清文章的结构,就要读清文章选用的材料。要善于概括、归纳、揣摩选材间的关系,进而领会在这些材料关联中所表现的文章的主旨。例如《济南的冬天》,文章描写了冬天里,济南晴朗天气中的山,小雪过后的山景,城外的远山,以及济南的清澈明净的水。这些景色相互间的关联是都是冬景,都充满了温暖的气息,从而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在阅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圈画文章的结构段、结构句,即文章的首尾段落,过渡段落,以及各段落的首尾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结构的“结点”,有利于我们快速读清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如《济南的冬天》的结尾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既点了题目,又在点题中有所变化。不仅仅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更表达了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读清文章写法。所谓写法包含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面描写等。无论哪种写法,我们都要了解其最根本的作用。以修辞为例,修辞的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懂 你

一般来说,记叙文阅读理解的题型大致可以概括为写法题、含义题、选择题三种题型。

所谓的写法题,是针对词语表达、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考核的题型,出题者出此类题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写作分析能力和整体阅读能力。在题干的表述上此类题型往往会出现“赏析”“这样写的目的”“表达效果”等提示信息。把握了这些信息,就能够迅速判定题型,答题也就有明确的方向了。例如《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最后一段是写水的清澈,为什么还要写柳树和水藻呢?”从“为什么写”这样的重要提示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道写法题,那么就要看此段写水的目的是什么?水的特点是什么?而柳树和水藻对表现这些是否有关系?通过思考我们得知,写柳树和水藻,是为了表现水的清澈、不结冰的特点,进而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暖。

含义题,有时也称为理解题,是对文章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的理解的考核,也是考核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题干的表达中往往会出现“理解”或者“含义”等提示词。词与句子的含义分析,不能仅仅盯住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要有全局观念,要结合上下段落甚至全文进行分析,只有这样,答题才不会偏颇。例如《故乡》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句中所说的‘厚障壁’为什么是‘可悲’的?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题干中提到的“厚障壁”是“我”和闰土之间的,所以要结合文章描写“我”和闰土的关系来进行思考。原先的好朋友变得如此的隔膜,让“我”觉得可悲。是社会和生活的重压使得这么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变得像“木偶人”一般;是封建的等级观念在“我”与闰土之间造成了厚厚的“障壁”,这更是可悲的。

选择题往往是考核学生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信息,或者能否把握文章的写法或者主旨的题,因此是个比较综合的题型。在了解了前面几种题型的基础上,对选择题的出题认真审视,再结合选择题做题的基本技巧,此类题型就不难把握了。

所以,对你说

很多同学都会发现即使自己在读懂之后,答题也会失去分数。这是为什么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语言的表达上出现了问题。既然是对话,前面的“读”是为“说”服务的,“说”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理解考核中的答题是很有讲究的,最重要的是答题要全面,有条理,且简洁明了。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答题比较全面呢?题目的分值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往往一分会有一个答题点;如三分值的题,一般情况下是三个答题点。四分值的题,要么是四个点,要么是两个点。这样设分的目的是为了阅读的统一和公平,因此在读题的时候就要看好分值,以确保全面答题。

答题要有条理,是指逻辑合理,步骤清晰。重要的信息写在前面,用序号表示答题步骤,都会提高答题的有效性。例如写法题的答题步骤可分为三步:①明确写法(词语则先解释);②分析写法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③写法所抒发的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

很多学生在读完文章后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千万不要忘记阅读理解的考核是一种封闭性认同的对话。因此尽量借用文章的重要信息来答题,这样既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也可以让语言更加简洁。

读你,懂你,所以对你说:把阅读理解的考核看作是一次浪漫的对话吧!在阅读解题的过程中,让我们去品味文章之美,感受叩问之美,展示自己的诉说之美。

济南的冬天篇10

1、了望苍穹,前几日还暖阳高挂温暖如春的天空,此刻才似乎有了一些冬日的呓语。天空阴霾灰蒙,混沌一片,像一张铺天盖地的巨大的帐幕把阳光严严实实地阻隔在了异域别地;干燥异常的空气化身尖凉的风一点一滴地日复一日地慢慢地攫掠着人们身上的水分,把人们的嘴唇、手儿等皮肤割裂出一道道像皴裂的田地一般的伤痕。

2、涪陵的冬天,正如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样,是温晴的。当然也不全是,它也保留了一些雾都的品质。冬天的清晨,太阳还未出来之时,涪陵就像一位妙龄少女,害羞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雾笼罩在涪陵的每一个角落。

3、冬天带来的寒气遍布每个角落。西北风刮来,让人感觉寒风刺骨。光秃秃的树木可怜巴巴地耸立在道路两旁,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也终于支持不住,都枯萎发黄进入了梦乡。

4、冬天,它虽然寒冷,但为我们作出了许多贡献,它的功劳不可埋没。我们想一想:没有冬天的大雪为土地保温,春天的播种会顺利吗?没有冬日的冻结,春季泥土会湿润吗?没有严冬的磨练,春姑娘的脚步会那么健康坚定吗?冬天是春天的母亲,这话一点没错。没有冬天的到来,就没有春天美丽的临近。

5、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不畏寒风,亭亭玉立的一排排柏树。在校园的走廊两旁,闪动着一个个绿色的身影。在寒冷的冬天里,柏树还是那样浓郁苍翠生机勃勃。

6、小城冬天的早晨是有雾的,迷茫茫的一片,整个城都笼罩在这雾中,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好象从天上降下了一个极厚而又极宽大的窗帘。河里淡淡的白烟和这漫天的大雾融合在一起,人,桥,雾组成的小城冬天别有特色的风景,这是一幅优美又飘渺的风景画。

7、冬天的美原来是需要我们慢慢去体验和领会的,直到经历了14年我才明白原来有冬天是那么美好的一件事。我感谢冬天,谢谢你的“残酷”使腊梅更出众,使松树更挺拔,使树叶更顽强,使我更向上。人们总会抱怨谴责你的冷漠,但是我想对你说:“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8、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寒冷虽然给人们带来不便,但它也有美丽可爱的一面。我喜欢冬天,因为它能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更加坚强。

9、冬天,在我的人生中,已经来过了14次。每次,它都是寒冷的,沉默的,不动声色地看着原本热闹喧嚣的世界变得冷静萧条。它无动于衷地听着呼啸的北风把树木吹得哗哗作响,任凭花儿凋零,落叶纷飞,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我讨厌冬天,讨厌它只带来寒冷、冷清。

10、冬天最富有诗味,雪是它的使者,像一群群飞舞的银蝶,像春天飘落着的花瓣,在空中跳着优美的舞蹈,给麦苗盖上了一床厚被子,给大地铺上一张银毯。山胖了、白了。在下雪是日子里却是最幸福的,无忧无虑地享受这无边无际地雪景,平日的喧器与烦恼,在瞬间已烟消云散,留下的恰恰是淡淡的宁静。冬天,没有春天的绚丽辉煌,夏天的豪爽澎湃,秋天的明媚妖艳,它却像一首意境深远而有开阔的诗,将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11、冬天,大地散发出一种诱人的芬芳,那种比百鸟争鸣!更让人心醉比秋雨,更能让人透彻心扉那是美的带名词,更是让人沉醉的麻醉剂冬天!是万物枯萎的带名词,但它亦是万物苏醒前的报信鸟!那就是——雪。纷飞的雪一片片从头顶落下,你会感觉到一阵阵轻松,好似每一根神经,都在欢快的跳着跳着。

12、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远方的天边有着红云而中午的暖意逝去,仅存的那金色的光芒也将不复存在,渐渐的留下那黑色的夜,呼啸的夜,冰冷的夜。小城冬天的夜很美,幽静的美。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给人一种静谧的气氛,让人安和。

13、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4、每年的冬至过后,天气会更加寒冷,花草树木收起了笑脸,小动物都躲起来,进入了自己的窝巢,有的开始了冬眠。人们穿上又厚又暖的羽绒衣,候鸟们都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了,一年四季最寒冷的日子来临了。

15、春天固然绚丽,夏天着实热情,秋季的确丰满,大多数人都想像他们一样,清纯、阳光、稳重。可我却喜欢冬天,不是我假装另类,不是故作个性,我真的爱冬天的那份冷静、那份无私、那份宽容。由我的性格取向,我以后很可能作一位幕后人,默默奉献的那种职业,我喜欢它,就像我喜欢冬天一样。我会尽心尽力,虽然我不风光;我会踏实肯干,虽然我不耀眼。因为我认为:做个“冬天”,更有魅力的,大家相信我吧!

16、因为有了冬天,人生才变得多姿多彩。在你刚刚领略完灿烂的金色后,肯定又会陶醉于纯洁的白色。最重要的是冬天让我体会出了苦难之后的美好;它的凛冽让我练就了不畏困难的品质;更使我懂得了珍惜眼前的生活。

17、冬天有着美丽的含义,但冬天的景色更是无与伦比的。雪花妹妹总在人们的睡梦中悄悄来临。她点缀着树枝,使树枝闪闪发亮;她为大地盖上“毛绒被”,使大地安祥的入睡;她为湖水送去薄缕衣,使湖水亮晶晶的。当雪花妹妹在空中飞舞时,一切都静悄悄的,欣赏她的表演。当冬天来临,每家门前都有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雪人,为人们带来欢乐。还有那激情昂扬的打雪仗,另有一番风趣。人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手套和围巾,走在雪地里,形成一种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