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赏析十篇

时间:2023-03-23 01:39:58

济南的冬天赏析

济南的冬天赏析篇1

欣赏:“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使文中的描写显得亲切而真实。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欣赏:“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呼啸的寒风,准确地写出了济南冬天里风的`轻柔。如果说成是“没有风”,与实际情况不符。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欣赏:“晒”“睡”“醒”等词语的准确运用,烘托了一种安闲、舒适、温暖的“理想”境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灵性,体现了老城温暖可爱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城给写活了。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欣赏: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5、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欣赏:“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6、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欣赏:“顶”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树尖上覆盖着一点儿白雪的位置、形状和情态。 “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7、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欣赏:“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8、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欣赏: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暗”字准确地绘出了山上的枯草冬天里失去光泽的枯黄颜色。

9、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欣赏:“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10、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赏析篇2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阅读教学之根本。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的肢解和记诵上,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唤醒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且具有个人情感和认识的见解,真正实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的良性循环。如学习《散步》一文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读后我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我故意加了“意境”一词,给学生一个感悟回味的余地。学生思考一会,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慢慢地’、‘稳稳地'是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我孝敬母亲,是自己的一片孝心,妻子疼爱儿子,是一片爱心,如果飞快地背过去,好象有厌烦的意思。”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到亲情的内涵,理解了“‘慢慢地’、‘稳稳地’”两个叠词所表达的真挚而又深厚的亲情及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用感。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文中重点段、关键词,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欣赏,仔细体味一字一词所表达的细微复杂的情味,才能读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情,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读中有品

品读是以品评课文选词用语、艺术构思和表情达意之妙为目的的阅读方式。关于品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有过精辟的阐述:“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一些精美的句段,让学生细读慢嚼,边读边品,深入细致地揣摩,领会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内在情感,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才能得到提升。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第3、4段。读后提问,这两段写出,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征?学生读书,相互交流,最后代表发言:“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次写薄雪覆盖下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文中两个“卧”字用得十分恰当、精妙,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它们的情态,表达出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让人形象地感受到冬天的济南暖和和安适的特点。接着再让学生品读第5段写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文中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之“绿”,接着一连用了几个“绿”字,,“绿萍、绿藻、绿柳”烘托出水之清澈、透明,表现出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及所蕴育的勃勃生机,抒发出水之清澈、透明,表现出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及所蕴育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赞美和喜爱之情。学生回答较好。接着再让学生品文中的用词。形容词“小”在文中出现次数最多,“小山”、“小摇篮”、“小雪”、“小水墨画”、“小村庄”等等。诸多的“小字却缺一不可,这些“小”字配合着句末语气词“呀”、“吧”、“呢”共同传达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品味鉴赏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许多新问题,有了自己新的独特的见解。品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品读学生领悟到文章用词之妙,构思之七,语言之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束语

济南的冬天赏析篇3

一、品味语言,丰富词汇,强化表达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散文以其灵活多变、参差错落等语言风格被人所称道,表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散文作品都是优秀散文家的经典之作,不同的作者所写出的散文能够体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有的韵味悠然、有的清淡自然、有的含蓄委婉、有的铿锵有力。所以,从初中散文教材的语言特征来看,初中散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品味散文作品中的语言,进而丰富学生的词汇、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

二、明确表达效果,强化修辞运用

散文素有“美文”之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作品都是精选的经典之作,作者为了更好地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运用了大量排比、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所以,从散文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修辞手法,从而强化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也是初中散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郭沫若先生在《白鹭》一文中是这样描写白鹭的:“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这样贴切自然、生动形象的描写效果,与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从描写效果的角度人手展开对学生比喻手法的强化运用学习。

三、分析意境,感悟内涵,强化鉴赏

作为一种灵活自由的文体,散文融合哲理美、自然美和诗情画意。优美的散文,具有可比拟诗歌的意境,情景交融、深邃无穷的意境往往使散文提供了同诗歌相同的鉴赏空间。通过对散文别具魅力的意境分析,进一步感悟散文表达内涵,去洞察生活、领略历史,这对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强化学生思想水平,意义极其重大。对于初中散文教学而言,面对众多意境优美的经典散文作品,从分析意境人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同时是初中散文的教学目标所在。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以父亲的“背影”出现为递进,四次出现“背影”,每次都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但是一脉相承的思想情感贯彻全文。从前面作者暗笑父亲的迂、不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关怀之情,到后来经过车站月台送别,作者深切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从心里感激父亲。在极其朴实的文字描写和极其简洁的白描手法运用中,父亲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父子情结让人感同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作者的语言表达入手,对文章内在的意境进行分析,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并最终使其理解课文的主题。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线索、借鉴文章立意,提升读写能力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在初中散文教学中,针对教材所选经典散文作品,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以这些经典范文为例,把握其中有用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吸取文章思想内容的精华部分,从文章立意、谋篇的角度加以借鉴,并就精炼的遣词造句和精心策划的选材组材等写作技巧展开强化训练,力求使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效提升。

《济南的冬天》一文借助与济南冬天特征有关的事物来进行表现。“温情、清亮、美丽”是老舍眼中济南冬天的特征,是作者通过长期观察得来的。教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启发性地告知学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具备写作所必需的敏锐观察力,让学生尽可能掌握写作所必需的感性材料,为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总之,初中散文教学应当是具有多元功能的教学,应当“学”在明处,“用”在实处。只有散文教学的目的清晰,才能让教学更具针对性。散文教学“教什么”,是直接关系“怎么教”问题的关键所在,应当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参考资料:

济南的冬天赏析篇4

一、努力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抛向学生。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营造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我认为教师应该重视情感的诱导,善于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创设一种与被感知对象相似的、熟识的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过渡到对认知对象的审美体验上。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们像老舍说的那样“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即使是没有见过雪的南方人,这时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手中仿佛触摸到了那冰凉的雪花。让学生随着文章提供的意象展开联想,具体地感知情境。这样的情感诱导,易于将学生带入文本创设的意境之中,较自然地获得审美感受。

二、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应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方式,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之一。

朗诵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景,写出了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烂漫、春风的温暖柔和、春雨的细密、人们的喜悦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味觉表现出来的,这是一幅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朗读时,对学生在停顿、重音、节奏、语速、语调上加以指导,就会让学生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眼前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朗读,方能使他们体味其语言的优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应该注重朗读的作用。

三、在分析中挖掘作品的形象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的,而它又以形象教育读者,影响读者整个精神世界。当学生有审美感受,获得审美愉悦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和评价能力,它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真善美的识别,对审美客体逐渐加深理解、并能给予审美评价,得到新的领悟。在分析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挖掘作品的形象。

在分析《春》一文中对“春花图”的描写时,教师可以抓住“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语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那春花争芳斗艳的美景,再由“闭了眼”、“仿佛”、“满是”等词语展开想象,由春花联想到秋天的累累硕果,使人看到希望,加上蜜蜂“闹”,蝴蝶“飞”,衬托出花美、花香,“树上”、“花下”,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就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意蕴美,达到意美以动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悦目,那么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也就逐渐地提高了审美能力。

四、在整体观念感悟和鉴赏中体味作品的思想美和艺术美

写文章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作品中人物、事物、内容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对作品产生体验的基础上,由情入理,把握作者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感知形象,产生审美效应,启发学生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我就是利用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来让学生鉴赏美。我先给学生放课文录音,没想到,朗读者那深沉缓慢的声调所表现的作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竞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授课时详细讲解了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经过分析、讲解,让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他们理解了作者的这种感情,思想上产生了共鸣,欣赏到了耐人寻味的美。后来,当我再次放课文录音时,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机朗读,语调也是那么深沉、低缓。这样,把传授知识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

五、以读促写,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看学生能考高分,而是让他们能将来源于生活的语文回归于生活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撷美,说谓“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物之生而美者,盈天地皆是也”(清文学家叶燮语)。审美素养的积累,教学中的启发想象,可逐渐增强他们的创造美的能力。春日踏青、夏天郊游、秋日赏菊,隆冬看雪。都可以让学生陶醉于青山绿水之间,感到万水千山总是情。一把泥土,可引起故乡恋情;一枝杨柳,可想到友谊的珍贵;一朵春花,可遐思青春的美好;一片朝霞,可象征祖国的强盛。总之,学生学会了观察、联想、想象,就会把握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奥秘,由感受与探索美,鉴赏与评价美,进而萌生出美的创造力。

济南的冬天赏析篇5

一是析题导入,重点突出。课文的标题往往是文眼,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十分重视课文的标题。析题直入,就是在板书课题之后对标题进行解释以导入新课。笔者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冬天”是中心词,“济南”是修饰语,暗示了所写的冬天是济南特有的。这些特点就集中体现在课文的景物描写之中,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济南欣赏济南冬天特有的美。笔者以简洁的语言,直接对标题作了解释,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文章所描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重点突出。

二是佳句导入,创设情境。中华民族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词家,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导入所要学习的课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有位教师在教读朱自清的《背影》时,以孟郊的《游子吟》导入,立即唤起了学生的一种亲情回味,带着这份特有的情感阅读课文,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是设疑导入,诱发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能诱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探求新知识。有位老师在教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从学生容易忽略的标题入手,精心设疑,故意把题目写成《邹忌劝齐王纳谏》,当学生指出其错误时,还假装糊涂说“劝”与“讽”差不多,都有劝说的意思,学生随即提出异议,认为“讽”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比“劝”表达更准确,于是教师顺势提出几个问题:邹忌想劝齐王什么?用了什么比喻?效果如何?由于教师精心设疑,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教学过程流畅。

济南的冬天赏析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效率;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语文素质的培养,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列宁讲:“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起情感的波澜,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内心体验活动过程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呢?现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崛起就为知识的创新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平台。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信息技术的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有机融合,使学生从科学与艺术的视觉中感受抽象,理解复杂,开拓思路,激发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电教手段,开掘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因素,以唤起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巧设情境,激感

“课的第一钟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是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的经验之谈。运用电教手段,精心设置情景,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像,屏幕上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学生们置身于钱塘江大潮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因势利导,以境引情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的课文,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我注意运用电教手段渲染气氛,用引感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教学如《小桥流水人家》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那古老的木桥、潺潺的溪水、绿荫中若隐若现的农家小院。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对乡村美景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乡村的宁静美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三、情景交融,乐中求知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例如《沁园春・雪》一诗的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首先第一个环节――诵读: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从网络中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朗诵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研读: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在电脑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上网搜寻资料、如何展示学习结果)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学习结果。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将感想发表在论坛,有学生还在课后将结果制成网页,交给教师链接到个人主页上。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五个训练题。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四、以情促思,寓教于乐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如教授《济南的冬天》这一课,首先启发学生对冰封雪飘的冬景进行联想和描绘。进而以配乐的形式,富有激情地朗读了课文。目的是为学习课文创设美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她提出问题:1、老舍是北京人,他为什么喜欢“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为什么那么强烈地吸引了老舍?2、老舍是怎样向我们描写“济南的冬天”的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围绕着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很快地把握住了文中以山、水为主所描绘济南的“全景图”、“雪后图”和“水色图”三幅画图。然后她又接着启发他们:“三幅画面分别表达了一个什么意境?”学生讨论为:明丽、恬静、舒适、清新、美好。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文中的文字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要求他们与作者进行心理位置互换,以第一人称方式,融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三幅画面合为一大画面。通过借助联想和想象扩大画面。学生们情绪非常高涨,思维也活跃起来。济南的城、山、水被学生赋予更美妙的色彩,更深远的意境。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艳.浅谈中学语文电化教育的困境与对策[Y].中学语文教学,2009(3):49.

[2]梁宏林.破解中学语文电化教育的对策建议[Y].语文教学研究,2010(2):15.

济南的冬天赏析篇7

济南的冬天

精彩开篇词

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绕廓。

若是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京;讲山海名胜,也比不上青岛。况且,它虽然是个大城市,可是不像上海与汉口那样完全洋化。它似乎真的是稳立在中国文化之上,一个不以跳舞和开香槟为理想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然会感到一些平淡和可爱的滋味。

学习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时,我们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济南的冬天》。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贮蓄(zhù):存放、积存。

澄清(chéng):本课指清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2.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1917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邀回国。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他还著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背景链接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听读课文

1.听磁带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济南冬天美好的风光,并注意以下要求:

(1)听清字音,读准每一个字。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2)把握朗读的速度和情感。2.进行男女生比赛或者是分组朗读比赛,看看谁读得更好。

(二)整体感知

1.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交流点拨】济南的冬天在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清的。

2.请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用自己过去过往的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

第二部分(第2—5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老城,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

第三部分(第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3.作者所描绘的这些美景可归纳为几幅画面?请你为这几幅画面拟写一个标题。

【交流点拨】三幅: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

4.作者通过描绘这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了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三)深层探究

1.济南的冬天美吗?美在哪儿呢?请你用“济南冬天美,美在

”的句式说一段话。

【交流点拨】(1)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2)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的小山温暖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3)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4)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绿,与碧蓝的晴空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5)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2.全班齐声朗读第四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交流点拨】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2)该段中的动词用得好,请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3.山尖全白了,为什么会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交流点拨】这与前文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的描写相联系,绵亘的山脉覆盖了雪,远远看去自然就成了镶在蓝天上的一道银边。

4.全段写“小雪”之美妙,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交流点拨】按照空间顺序,即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了秀美的雪后山景。

5.雪后山景“妙”在哪些地方?

【交流点拨】(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四、板书设计

小山摇篮图

济南冬天美

雪霁初晴图

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空灵水晶图

五、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可选择《济南的冬天》中的任一景点写)

【交流】示例: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素有“泉城”之美称,具有2

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闻名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

济南的冬景可真美啊!更美的是冬天的水色,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而能映衬得水里的水藻更加绿,天越晴水藻越绿,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白相接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欣赏了济南冬天的几幅美丽的画面。冬天的济南那么美,当然也离不开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和写作的技巧。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作者常选取很有表现力的词,经过提炼,很有生气,掩卷细品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其神韵。请仔细品析下列句子的美妙之处。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交流点拨】“小摇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交流点拨】连续的拟人手法:睡、唤醒,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舒适温暖的环境。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交流点拨】“卧”采用拟人手法,将小村庄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济南小村庄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交流点拨】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5.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交流点拨】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水清亮的特征。

6.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交流点拨】“有的……有的……”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覆盖不均和小山本色的若隐若现;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色彩斑驳的山坡比作“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生动形象地将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和风儿吹动下的小山描绘得富有动感和美感,显得更加秀丽迷人,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7.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交流点拨】对“微黄”“忽然”“微微”这三个词的运用,可见作者遣词造句十分精妙妥帖;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雪后日落中的小山比作害羞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将山腰的薄雪在夕阳下发生的变化细腻地描写出来,使小山显得格外情态可掬,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二)写法探究

1.文章是用怎样的方式突出济南“温晴”的天气的?

【交流点拨】通过三组对比:北平的寒与济南的暖对比;伦敦的暗与济南的明对比;热带的热与济南的温对比,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2.作者描写济南的山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交流点拨】按照由里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处的山。

3.纵观全文,本文在写景上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

【交流点拨】(1)以动写静:“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写出雪动人的形态。

(2)想象: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比较阅读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交流点拨】相同点:①都是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②脉络清晰,层次井然。③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语言朴实、清新。⑤细致观察、具体描写。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如本文第二段,是从景物的上方俯视下来,描绘出阳光朗照下的济南像被围在小摇篮里,突出温暖如春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以动写静、想象

对比

北平的寒

济南的暖

伦敦的暗

济南的明

温晴

热带的热

济南的温

阳光朗照下的山

里、上

薄雪覆盖下的山

写景顺序

城外远处的山

外、下

四、拓展延伸

请你描绘一下你家乡的冬景。(200字以内)

【交流】生甲: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小溪中的石头上都覆盖着白雪: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幼狮在雪地里沉睡;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济南的冬天赏析篇8

摘 要:园林造景和绿化的基础材料和主题是植物,园林景观的效果也是在植物和植物群落形态、色彩及气味等因素的变化中不断改变。我国在园林造景和绿化中对秋色叶和观果树木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为了更好地在园林造景中应用秋色叶及观果树木,本文从二者的概念出发,对其作用和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秋色叶;观果树木;园林造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00

植物及植物群落是园林造景的基础材料和主题,其中,园林树木是园林三要素之一,不但填充了园林绿地和建筑物的空间,其自身具有的独特风格也能够赋予园林和建筑物的美感。作为园林树木的一部分,秋色叶及观果树木是近年来受到人们青睐的独具特色的观赏树种,为园林造景带来了新的创意设计和元素布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的优化和宜居性,秋色叶及观果树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美化环境、丰富园林四季景观和调节生态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与此同时,秋色叶及观果树木在我国的资源较为丰富,已经成为我国园林造景和绿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1 秋色叶及观果树木的定义

秋色叶树木是指在秋天到来时,树~在形态、颜色上会有明显变化的树种。在我国,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树木多种多样,表现在树木的大小、形态、颜色的变化等,园林造景可以通过对树木的外形和结构进行搭配,并利用树叶自身颜色的多样变化进行设计,以及对落叶树木的有效配置,能够实现园林造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加强园林景观的美化效果。对于秋色叶来说,不同的树种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需要依据其自身的特征以及需要实现的园林造景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配置。观果树木指那些果实具有千变万化特点的树木,这些树木同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树木的果实则能够为园林景观提供别具一格的效果,观果树木就是利用其果实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加之以树木的叶子,营造出别致的园林景观效果。

2 秋色叶及观果树木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

2.1 秋色叶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

优良的秋色叶树种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树木的叶子在秋天会变得靓丽、醒目,与其他季节和观赏期的颜色和形态具有很大差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树木的生长势头在秋冬季依然较强,具有较厚的叶幕层;树木在秋季会落叶;树叶的色叶期较长,有一定的观赏性。我国秋色叶树种资源丰富,不同的秋色叶树木具有不同的造景作用。

枫香是秋色叶中具有代表性的树种,属于落叶乔木,树形挺拔,树冠广阔,呈圆形。深秋季节,枫香树叶转为金黄色或艳红色,气势宏伟壮观,是著名的南方秋色叶种。枫香叶也称作红枫、江枫或者丹枫,“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古诗诗句就是描写枫香的佳句。枫香适宜在低山和丘陵地区种植,营造风景林,也可以在庭院用作庇荫,或者在草坪种植,于常绿树搭配,在秋季红绿相对,营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

乌桕是另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在秋天树叶转为深红或鲜红。“乌桕新添落叶红,乌桕尤争夕照红”,在冬天,乌桕结满沉甸甸的果实,可作为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种植,“江枫似锦,乌桕练金”就是对枫香树和乌桕的描写和形容。

重阳木是一种落叶或半常绿乔木,树冠卵圆形呈山庄,枝叶茂盛浓密,树形优美,早春时节,重阳木树叶粉红鲜亮,入秋则变为红色,十分美观大气,同样可以作为庭荫树和行道树种植。

臭辣树和丝棉木也都是落叶乔木,树冠都呈圆形或者卵圆形,在秋天,这两种树木红艳灼灼,蔚为美观。臭辣树可以作为庭荫树和行道树种植,也可以散植或者丛植。而丝棉木在秋天还会结出粉红的果实,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可以在园林草坪种植,也可以作为工厂绿化树种,既是秋色叶也是良好的观果树种。

2.2 观果树木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

南天竺是观果树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属于常绿灌木。南天竺5月开花,11月果实成熟,颜色呈红色或者朱黄色,形状则是珊瑚状,果实于树枝之间的距离较远,冬天下雪时,雪花覆盖在果实上,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天目琼花是另一种常见的观果树木,属于落叶灌木,果实在10月左右成熟,形状接近球状,颜色则呈现殷红色,长久不退。天目琼花一般生长在林荫之下,树形低矮,可以作为树种的点缀,殷红的果实丰富了秋冬季节的园林景观效果。

枸骨属于常绿灌木或者小乔木,也可以作为观果树木应用在园林造景中。枸骨一般可以长到3~4m高,甚至可以高达10m多。枸骨枝叶较为独特,在冬天,枸骨果实呈现红色,和天目琼花的果实一样,经久不衰。枸骨适合种植在岩石园,在花坛中间单独种植别有一番风味,营造出清新、淡雅的氛围。

冬青树属于常绿灌木,枝叶较为浓密,树冠的形状则较为整齐。冬青树的果实是椭圆形、深红色的,成熟于9―10月之间。作为观果树木的一种,冬青树可以作为园景树和绿篱植物种植或者盆景观赏。

济南的冬天赏析篇9

一、 天文方面

日月星辰的朝起暮落,从而引发的春夏秋冬的轮回,白天与黑夜更迭,清晨与傍晚的分野。

自然气候与天气变化会引发诗人的感情波动。于是,春的万物初发,春之生机盎然,春之春色满园,常常引发对亲人佳人的思念,尤其是边塞征战诗中的征妇思夫或征夫思妇,如:《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亦会蕴含某种哲理,如王安石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而炎热的夏季由于其万物葱茏,热烈开放适宜于抒发对前程的憧憬;天气炎热,户外活动少,乘一方阴凉,常抒发闲适之情。这类诗歌较多。如:白居易的《池上早夏》、陈子昂的《夏日游晖上人房》。而描写炎炎烈日下农夫的劳作,则常抒发对下层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和悲悯,如《锄禾》。秋天呢,在农人眼中是丰收季节,但是在诗人笔下,萧瑟的秋风,清凉的秋雨,寒意侵人的秋霜,清冷的秋夜月色,这些总是引起诗人的离愁别绪。送别时,这些秋风秋雨秋霜秋月,在诗歌中就起到化情入景,景中含情的效果。浓烈的秋味给诗人的离愁增添悲凉,给赠别凭添苦涩(即使送别时不在此时,诗人也许会“硬性”安排在此时)。这类诗占的比例较大,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柳永的《雨霖铃》等。寒冷的冬季呢,边塞的苦寒正可以考验将士的勇气与忠诚。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清晨早起成为诗人悲愁的出发点,常表现前途未卜,四处漂泊。如《商山早行》中的“晨起动征铎”句。傍晚黄昏又是离别的最后时刻,悲悲切切,难舍难分总在夕阳西斜,暮色渐起时,如柳永《八声甘州》。而深夜难以成眠则成为失意文人落拓学者坎坷士子愁绪凝结之时刻,悲愁不能解而失眠,从自身的不幸想到家国的苦难,以致会涕泗交流,白发增生,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 地理方面

古代诗人由于其仕途坎坷,落魄流浪,常常是居无定所,浪迹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地域的不同中也能看出一些诗人流浪的轨迹,其诗歌情感抒发就有迹可循。例如,在古代,一般而言北方尤其是西北较富裕与繁华,是经济与政治中心,随着朝代的推移南方尤其是东南方渐成经济重地。因而那些遭贬的文士与官员就会不约而同的被贬到那些未经开发人迹罕至之地。例如,南方,过了五岭就是蛮荒之地,更不用说海南了,苏轼即遭此劫难。往西一点,柳宗元等四人被贬彰州封州柳州之地也是未经开化之处,刘禹锡情愿代替柳宗元前往,感动了皇帝,可见那里的条件之艰苦。西北方呢,直到清代乃至现代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中华民族的朝代更迭中变化最为频繁,更是战事频发地区,诗人被贬或是流放或是流浪到此,抒发的多为慷慨悲壮之情。征战诗感怀诗较多写在此处。东北呢,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有近百万人被发配至宁古塔,清代诗人顾贞观历经十余年才将好友从此处救回来(《金缕曲季子平安否》)已属难得。虽未贬但是四方流浪者也不在少数,在流浪之地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就很相似了――失意失落悲苦思乡成为主题。唐代诗人杜甫与李白则最有代表性。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历经大半个中国,他的诗歌里成都,长安成为较多出现的两个城市,据此就可猜测他的诗作于流浪之中,抒感也就大致断定,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由西向东,飞速回转,写得是收复失地得以归乡的狂喜之情。李白呢,从祖国西北乘舟而下,出三峡,到长安,下山东,游江南,足迹遍及祖国大半个河山,所写诗作与所经之处息息相关。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别山东诸老的赠别留恋,《朝发白帝城》写从被贬夜郎的途中回归的喜悦等等。

三、 知人论世

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时代背景对作品的产生和情感的抒发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而知其人、论其世,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也就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高考诗歌题考纲要求以唐宋诗词部分为主,那么,唐宋的历史大事以及朝代兴衰变化学生就得了解。像唐代历史,前期的贞观、开元盛世,中期的守成藩镇割据,晚期的分裂,从而造成诗人的不同心态,早期“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中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埋怨,晚期呢,“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失落。宋朝从立国到灭国,经历前后两宋,北宋事实上并未统一中国,更不用说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了,而宋与唐的疆域比差多了,因而压在宋朝诗人心头的一直有国土沦散,故国难圆的痛心,从苏轼到辛弃疾到陆游再到文天祥莫不如此,刻骨铭心的家愁国恨充满字里行间。爱国题材成为母题,爱国诗歌比比皆是。

济南的冬天赏析篇10

关键词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研究;保护利用;对策;贵州贵阳;乌当区

中图分类号 S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40-03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包括竹)种及以下分类单位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林木个体和群体的各种繁殖材料总称。它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战略资源,也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笔者在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对策,旨在为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 乌当区自然概况

乌当区位于贵阳市城区东北部,地处北纬26°32′~26°55′,东经106°26′~107°03′,国土总面积964.9 km2。境内地势北高南低,西片区地势平缓,东片区地势起伏较大。全区大部分海拔在1 100~1 400 m,最高海拔1 659 m,最低海拔872 m,相对高差787 m。地貌以中中山、低中山、丘陵为主。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6 ℃;无霜期288 d;年降雨量1 100~1 250 mm;年均相对湿度81%;年均日照时数为1 183.2 h。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流总长270 km,平均河网密度0.282 km/km2。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石灰土等。全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生植被以常绿栎林为主,现残存的树种多为栲楮类植物,间有枫香、响叶杨、花楸、麻栎等落叶树种,原生植被保持不多,演替的植物群落主要有马尾松林及少量杉木林,大量的山地变成灌丛草坡。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研究对象为乌当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林木种质资源。主要包括: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林木良种基础;植物园、树木园等内的林木种质资源;林木品种;古树名木;引进树种、品种。调查研究内容主要有: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古树名木,植物园、树木园等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科属种、数量和分布信息、生长情况;林木良种基地、试验林等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林木品种的分布、数量、生长情况;引进树种、品种来源、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区域相关的自然地理等环境因子。

2.2 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有资料查询、知情人访谈、踏查、样地调查、线路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首先进行普查。通过访问、座谈、查阅资料,掌握有关社会经济、自然条件、植被和森林分布等基本情况。然后进行重点调查。按照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选定有代表性的线路进行调查。对有代表性的林分和植株进行实地调查,摄影、填写相关表格,采集植物标本供室内种类鉴定和制作蜡叶标本。重点调查方法有线路调查法、样方调查法和单株调查法等。根据采集的植物标本,利用相关文献[1-27],进行植物种类鉴定和分析研究。对引种观赏植物分别按引种观赏植物的栽植面积状况、生长状况、受冻情况、受病虫害危害状况等4个体系来进行引种效果评定。

3 调查结果

3.1 林木种质资源

(1)林木种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调查结果表明,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有658种(包括变种和部分栽培种,下同),隶属于103科270属。其中,裸子植物8科14属19种,被子植物95科256属639种。

(2)不同植物类群分布的不均衡性。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在不同植物类群中分布是不均衡的。从林木种质资源的科、属来看,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优势科和优势属明显,含5属以上的科有16个,分别是蔷薇科(21/61,属数/种数)、蝶形花科(15/31)、五加科(9/14)、樟科(8/26)、芸香科(7/20)、禾本科(7/14)、壳斗科(6/18)、榆科(6/18)、木犀科(6/17)、茜草科(6/11)、苏木科(5/9)、忍冬科(5/28)、大戟科(5/8)、鼠李科(5/13)、葡萄科(5/17)和马鞭草科(5/9),这些科共含121属、314种,分别占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总属数(270属)和总种数(658种)的44.81%和47.72%。在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中,含7种以上的属有14个,它们是荚蒾属(14种)、菝葜属(14种)、冬青属(11种)、忍冬属(10种)、卫矛属(10种)、花椒属(9种)、槭树属(9种)、悬钩子属(8种)、山茶属(8种)、含笑属(7种)、石楠属(7种)、蔷薇属(7种)、朴树属(7种)和榕属(7种),这些属共含128种,占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总种数(658种)的19.45%;含3种以下的属有218个,这些属共计345种,占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总种数(658种)的52.43%。

(3)林木种质资源以灌木种类最多,其次为乔木。乌当区658种林木种质资源中,以灌木种类最多,占林木种质资源种类总数的47.72%;其次为乔木,占林木种质资源种类总数的39.97%。其中:常绿乔木98种,常绿灌木149种,常绿藤本25种,落叶乔木165种,落叶灌木154种,落叶藤本56种,常绿藤状灌木5种,落叶藤状灌木6种。

(4)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原生性的森林植物群落中,多以风水林、古树(群)形式保存。如黄连村寨的枫香、朴树、南方红豆杉古树群等,这一特点主要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俗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5)针叶树种资源较贫乏,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多样。乌当区针叶树种资源较贫乏,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柏木。而阔叶树种资源丰富,且分布广,如猴樟、云南樟、榉树、栲树类、青冈栎类、槭树类、鹅耳枥类等分布广泛,并且多为混交林,树种混生现象较为明显,且以常绿类居多。

(6)用材树种种类较丰富。在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中,主要用材树种有150种(包括变种和部分栽培种),隶属于51科86属(因功效、用途等不同,资源分类统计时部分科、属、种有重复,下同)。其中,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44科77属139种。如银杏、南方红豆杉、木荷、红花木莲、黄心夜合、猴樟、云南樟、竹叶楠、光枝楠、木荚红豆树、紫树、小红栲、西南米槠、多脉青冈、青栲、青钱柳、糙叶树、多脉榆、榔榆、榉树、光叶榉、大果榉、长穗桑、黄连木、香果树等,种类较为丰富。

3.2 主要树种优良林分及优树资源

(1)优树资源以天然起源较多。乌当区主要树种优良林分和优树选择涉及人工林和天然林、散生树木和古树群树木以及部分灌木林。调查结果表明,乌当区优良林分优树有柏木、小红栲、光叶榉、榉树、川桂、楸树、杜鹃等7种;古树群优树有黄心夜合、长穗桑、飞蛾槭、猴欢喜、刺楸等5种。这些优树资源,除偏坡乡新寨的楸树为人工起源外,其余的均为天然起源。

(2)资源较少,分布不均,环境脆弱,亟待保护。从初步选择的优良林分和优树资源来看,乌当区各种优良林分面积总计68.7 hm2,9个树种优树总计23株。优良林木种质资源总体上表现为资源量相对较少,资源分布不均,且多呈小块状零星分布。有的优良林分和优树龄级较大,有的生活力接近衰退。同时,这些优良林木种质还面临着较严重的生存危机,不同程度受到人为干扰,尤其是生境十分脆弱的喀斯特山地优良林分,其资源亟待保护。

3.3 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

(1)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调查结果表明,乌当区主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有359种。其中,裸子植物7种,被子植物352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中,林木类64种、花木类76种、果木类44种、叶木类55种、荫木类54种和蔓木类66种。

(2)初步筛选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的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种类。即南方红豆杉、长柄杜英、青钱柳、慈竹、水竹、紫竹、黄心夜合、莽草、椤木石楠、老鼠矢、山矾、梭罗树、西南红山茶、清香木姜子、短梗稠李、蜡梅、大花野茉莉、野茉莉、郁香野茉莉、香果树、总花扁核木、直角荚蒾、南天竹、油柿、建始槭、红淡比、檫木、紫树、枫香、山枫香、黄连木、猴樟、乌柿、银杏、领春木、青檀、榉树、长穗桑、复羽叶栾树、中华猕猴桃、白木通、三叶木通、常绿油麻藤、粉绿钻地风等。

3.4 木本经济植物资源

(1)木本经济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用途广泛。调查统计表明,乌当区经济植物共有480种,隶属于96科237属。其中,裸子植物7科13属15种,被子植物89科224属465种。根据植物的主要用途,将乌当区木本经济植物分为果树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森林蔬菜及芳香、纤维、鞣料、染料、蜜源、饮料、饲料植物五大类。调查统计表明,乌当区有干果类植物21种,隶属于4科9属,水果类植物80种,隶属于16科36属;乌当区木本中草药375种,隶属于88科211属;乌当区有木本食用油脂植物15种,隶属于11科12属,木本工业用油脂植物86种,隶属于31科53属;乌当区有木本森林蔬菜茎叶类30种,隶属于19科26属,花果类21种,隶属于15科18属;乌当区木本芳香植物86种,隶属于25科50属,纤维植物75种,隶属于25科50属,鞣料、染料植物58种,隶属于33科44属,蜜源植物11种,隶属于7科9属,饮料、饲料植物23种,隶属于14科21属。

(2)木本经济植物各科植物种类数量差异较大。乌当区经济植物中,有5个种以上的科有35科,包括156属、369种,占乌当区经济植物属、种的65.82%和76.88%。分布最多的3个科依次为蔷薇科、蝶形花科、忍冬科,该科植物分别占乌当区经济植物种的8.54%、5.42%和5.0%。

(3)初步筛选出经济价值较高和蕴藏量较大的木本经济植物种类。即经济价值较高和蕴藏量较大的野生果树植物有刺梨、中华猕猴桃等;经济价值较高和蕴藏量较大的药用植物有野葛、三叶木通、白木通、忍冬、苦参等;具有开发前景的油脂植物有梾木、黄连木、乌桕、油桐等;森林蔬菜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近期内较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优良森林蔬菜(含草本植物)有野葛、楤木、枸杞、五加、蕺菜、荠、蔊菜、印度蔊菜、萱草、蒌蒿、桔梗、蒲公英等。

3.5 珍稀植物资源

(1)珍稀植物种类较少。珍稀植物资源量较少,许多树种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或渐危状态。调查结果表明,乌当区珍稀保护植物共计11种,隶属于10科11属,占乌当区植物种数的1.67%,占贵阳市珍稀保护植物种类(103种)的10.68%。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植物较少,省级保护野生植物较多。乌当区11种珍稀植物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种,即南方红豆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即香果树和榉木;贵州省省级保护植物8种,即三尖杉、川桂、领春木、檫木、木荚红豆、刺秋、青钱柳、青檀。

3.6 特有植物资源

乌当区有贵阳特有植物1种,即柳叶溲疏1种,隶属于山梅花科溲疏属。柳叶溲疏分布范围狭窄,在乌当区目前只发现分布于杨武沟,海拔1 030~1 300 m,呈小块状分布,多呈丛状群落。

3.7 古树名木资源

乌当区古树以阔叶树分布较多,且以二、三级古树为主;乌当区境内未发现名木。调查结果表明,乌当区有古树307株,隶属于27科38属46种(含变种)。其中一级古树34株,占乌当区古树名木的11.1%;二级古树86株,占乌当区古树名木的28.0%;三级古树187株,占乌当区古树名木的60.9%。乌当区古树种类主要有柏木、银杏、马尾松、南方红豆杉、三尖杉、杉木、黄心夜合、香果树、云南樟、猴樟、楠木、青冈栎、麻栎、岩生鹅耳枥、长穗桑、枫香、紫薇、滇楸、扶芳藤、复羽叶栾树、榉树、光叶榉、珊瑚朴、榆树、皂荚、木荚红豆树、椤木石楠、杨梅、核桃、青钱柳、黄连木、桂花、刺楸、金弹子等树种。

3.8 引种观赏植物资源

(1)引种观赏植物种类较多,并以木本观赏植物占优势。乌当区引种观赏植物有123种(含变种和栽培品种),隶属于53科95属。其中,裸子植物7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46科84属109种。

从生物学性状分,乌当区引种观赏植物中有草本植物38种,木本植物85种(含室内观赏特种类)。木本植物中,针叶树种12种,阔叶树种73种(含室内观赏特种类)。乌当区引种木本观赏植物中有林木类7种、竹类2种、花木类25种、叶木类23种、特种树类4种,室内观赏特种树类10种、篱木类4种、荫木类5种、蔓木类5种。

(2)初步筛选出乌当区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和直接不宜推广露地栽培的引种观赏植物。通过调查多年来乌当区引种栽培的观赏植物,特别是在2008年南方10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后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乌当区引种观赏植物中,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植物有苏铁、南洋杉、罗汉松、一品红、夹竹桃、白花夹竹桃、蒲葵、长叶刺葵、佛肚竹、凤尾竹10种;直接不适宜推广露地栽植的植物有榕树、发财树、巴西铁、金心香龙血树、银边龙血树、富贵竹、金边富贵竹、银边富贵竹、酒瓶兰、变叶木、蝴蝶兰、仙客来12种。

4 保护利用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意识,全社会自觉地加以保护。同时,健全法律体系,严厉打击不法分子采挖珍稀植物、特有植物等林木种质资源。

4.2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工作

(1)在资源较丰富的地方建立保护区(点)或者封山育林等,防止人为干扰和破坏,进行就地保护。如卡堡的青钱柳、光皮树、长穗桑等,王冈村的黄心夜合、猴樟、青钱柳、黔椴等,偏坡乡的柏木、大果榉、枫香等古树群。黄连的南方红豆杉古树群等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风水林和古树群。同时,锅底箐、香纸沟也是林木种质资源较好的原地保存区域,可划定区域,就地建立保护区(点)。此外,要制止盲目的次生林改造。在生产活动中,对有珍稀树种生存的次生林予以保留。

(2)相关部门应积极地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收集工作,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圃,进行异地保护。异地保护树种可选择南方红豆杉、香果树、榉木、三尖杉、川桂、领春木、檫木、木荚红豆、刺秋、青钱柳、青檀、柳叶溲疏等。尤其是对柳叶溲疏等,资源稀少,又是贵阳特有种,应实行抢救性保护。4.3 加强乡土树种选育,大力营造阔叶景观林

乡土树种是经过大自然长期选择而形成的最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具适应性强、成功率高的优点。根据《乌当区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乌当区现有乔木林分中马尾松、华山松、杉木等针叶林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58.66%,这说明现有林分针叶树较多,阔叶树较少,树种单一,抗逆性较差,景观效果差,应加大阔叶树种植。因此,对上文中提及的乌当区木本植物中有利用前途的乡土树种,可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研究,筛选出有发展前景的新的造林乡土树种,为营建多功能、高效益、结构稳定的人工林增加新的树种,尤其是阔叶景观树种,绿化、美化环境。

4.4 加快乌当乡土绿化苗木发展,适度控制外来引种观赏植物使用

乡土绿化树种具有文化底蕴丰富、适生生态性强、生态效益高、性能价格比高、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今后的园林绿化中,乌当区应对上文提及的初步筛选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的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多形式、多途径加快发展利用。同时,针对乌当区目前已引种观赏的123种(包括变种及栽培品种)植物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引进时间较长的观赏植物如雪松、二球悬铃木、红叶李、红叶小檗等,已经适应当地区域的小环境,可以继续推广应用;对直接不适宜推广露地栽植的观赏植物应加以控制引种栽植;对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植物适度控制引种栽植。

4.5 建立药材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优势

乌当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据调查,乌当区木本中草药有375种,并以蔷薇科、蝶形花科、樟科、芸香科、忍冬科、五加科、葡萄科、桑科、木犀科等植物较多。因此,对药用植物资源应采用繁育措施建立生产基地,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4.6 积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研究工作

乌当区林木种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众多资料记载,一种植物往往有多种用途、多种功效。因此,应当积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林木种质资源营养、保健、药用、观赏、天然、绿色等优势,走精细加工路子,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5 致谢

参加本文调查的人员还有张华海、刘正华、陈名慧、袁茂琴、李典群、陈志萍、张佰军、张静、丁章超以及乌当区林业绿化局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相关技术人员,在此表示感谢。

6 参考文献

[1]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第一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2]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第二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3]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第三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4]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第四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5]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第五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6]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第六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7]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第七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下转第254页)

(上接第242页)

社,1989.

[8]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第八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9]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 贵州植物志(第九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10]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1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11]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2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12]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3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13] 王羽梅.中国芳香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4] 袁家谟,陈训,先静缄.贵州芳香植物[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0.

[15] 刘孟军.中国野生果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6] 张华海.贵州野生珍贵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17] 车晋滇.野菜鉴别与食用保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8] 汪兴汉,陈贵蜀,班纪华.野生蔬菜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2007.

[19] 苟光前.野菜图谱[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

[20] 何顺志.贵阳市中草药资源[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

[2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2] 张华海.老蛇冲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

[23] 毛龙生.观赏树木栽培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4] 徐来富.贵州野生木本花卉[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

[25]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