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1:37:27

济南大学

济南大学范文篇1

一、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是高校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20世纪初期,美国的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提出:大学教育应当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西方教育观念中创建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社会服务是不可分割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1]由此看来,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越来越重要。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当前,为使区域经济资源最大效益的开发利用,区域社会智力的开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为优化经济结构,培养社会优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直接动力。由此可见,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决定力量,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提供技术支持是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所体现出的另一重要作用。高校拥有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已成为各地区科研队伍的主体。利用高校的创意设计、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平台,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科研技术保障。高校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高校作为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中心,在培育地方文化“软实力”,引领良好的社会文化风气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富有正能量的道德观念对一个地方的区域文化建设发挥着引导作用。充分发挥高校这一独有的文化引领作用,培育地方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二、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困境

1、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目前,全国2286所普通高校中,地方高校占95%,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而众多地方高校在教育资源及水平并不均衡的情况下,面临着核心竞争力差,缺乏指导性的新学风、新创新、新特色等困境。具体表现在: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甚少,地方高校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技能专项人才缺失、实践创新环境狭隘、招生就业困难等等。2、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1)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衔接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热衷于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注较少。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培养方案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促进人力、智力资源最大效益的开发。(2)高校和地方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差异性。过去在区域经济社会和高校之间,存在着许多错误认识。高校和地方只有转变观念和认识,才能致力于合作发展。这些问题中,政府对高校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创新为主的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成为趋势,政府应当明确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校的支持。而如今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经费更是严重短缺,阻碍了高校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步伐。(3)进一步加强高校与地方之间的联系是个关键问题。高校和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机制,处于单打独斗的分离状态。一方面是观念的转变问题,另一方面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行动措施。许多高校抱着固有的观念,认为只要教好课,育好人,搞好科研就万事大吉了,学生的就业问题、科研转化为社会效益问题无关紧要。这种错误的认识,使许多高校人为的封闭,导致了社会实践课形同虚设,做起临时性应付和表面文章。而地方政府和企业也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政府认为搞好社会经济发展是自己的责任,企业认为自身的发展和别人无关,错误的观念和消极等待的思维方式,拉大了高校和政府企业之间的距离。当下,只有双方主动协作,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才能消除之间存在的壁垒。(4)职能的转化是许多大学当务之急的问题。目前,许多地方高校把自己定位于教学型大学,普遍认为只要教好和培养好学生就行了。这是一种极其偏颇的认识,教好学没有错,但是其没有深层的认识到教好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服务于社会。由于这种思想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许多地方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只有分数没有能力。许多高校的学科和课程设置严重与社会脱节,这也是大学生难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高校中所谓的科研成果,多是些为评职称、晋级所拼凑出来的“成果”,基本上无法转化为社会效能。地方高校只有立足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上贴近社会,才能真正走出现实的困境。

三、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的途径和措施

济南大学是以省会城市“济南”命名的地方高校,始终把融入济南、服务济南的办学理念放在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发展空间。自2009年以来,学校为进一步搭建“政府领导、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共同发展”的平台,更好地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明确办学方向,构建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新体。系,制订济南大学服务济南发展行动计划,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地方高校要能长期良性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地方,协作发展。“地方性”是地方高校办学的基本导向和特色之处,也是地方院校创新应用实践之本。学校在教学任务革新中,面对教学理念,坚持凸显服务地方的主体思路,依托地方政府的宏观规划,了解地方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基于此,在精心规划服务领域和服务空间后,济南大学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创新进步、优劣带动、高效推进、资源适配、协同发展”的思路,确定好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发展方向,积极与济南市政府及重点服务区域的部门交流,宣传学校的科教兴济思路和做法,制订学校服务济南发展的行动计划,与济南市政府相关部门分别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2、成立服务地方(济南)工作专门机构,完善服务社会的体制机制。为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学校成立服务济南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以及对济南市相关部门与学校之间协调互动的指导;整体规划部署,逐步分项实施。一是引导机制。济南大学参照地方经济发展的导向性、需求性,对科研主攻方向进行调整,并主动引导育人教学者针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应用研究与教学,使高校的科研创新、专业导向、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地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相一致。二是激励机制。结合学校现实财政状况,学校适当向开展社会服务的教学科研人员给予政策和经费方面的支持,在时间安排、经费使用、实验设施配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三是分配机制。将专利技术作为资源,让教科研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使教科研人员获取一定比例的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效益。另外教科研人员可以在校、企合作、创办科技实体中获取一定的收益。3、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与教育优势,为高层次人才塑形、高尖端培训与人才咨询决策服务。大学服务社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威斯康星大学以“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两种方式为威斯康星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展服务,使威斯康星大学成为本州经济文化发展的“服务站”。[2]从美国的经验中可以学习到,济南大学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要结合创新教学,完善学校的教学特色,丰富教学经验。在“十二五”期间,本校重点为济南市做好“三库”工作:一是人才库,为济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二是科技库,济南大学在推进济南现代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建设数字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文化产业化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思想库,将专家理念与地方经济发展方向有益契合,为济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设性意见。学校每年招收济南市全日制走读本科生1000名;积极彰显专业特色,多层级发展,为济南市培训2000名基层党政管理干部;与济南市齐鲁软件园合作,建好济南市软件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济南大学智力聚集优势,为济南市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建立科技人员挂职服务制度,通过组织、人事程序,选派30名博士到相关区、县担任科技顾问或科技副区(县)长;学校与济南市各部门建立定期会晤制度;组建10个战略决策研究中心(智库),提供科技、经济、文化、管理、社会发展战略咨询服务。济南大学为“济南市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成功申报“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培训机构”,获得济南市商务局外包人才培训支持资金20.6万元。济南大学信息学院与浪潮集团合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外包方向),2010年已招入新生177人,2011年招生200人;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引进先进的课程体系,加强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济南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正式挂牌,顺利完成2010年招生任务。推进“5150引才计划”,鼓励济南大学优秀高层次人才到济南创业;推荐济南市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到济南大学任职;依托济南大学,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济南创新发展。结合济南大学专业优势,扩充济南市专家库,现在已与机械工程学院、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院系的专家建立联系。学校有步骤、分批次地与济南市国际友好城市所属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每年建立两所以上友好学校;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等多所友城大学建立友好校际关系;济南大学设立“国际友城奖学金项目”,扩大了留学生培养规模;推动济南大学与友城开展孔子学院(学堂)合作。设立济南市国际友好城市来华学习汉语奖学金,同时通过孔子学院建设、师资派遣等方式积极推动济南市国际友好城市的汉语国际化发展;围绕济南市建设与发展,组织或承办济南市相关国际论坛或国际学术会议。4、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创新优势,为济南市提供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转化服务为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作用,遵循培育产业集中化、核心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产业关联性加强、重大项目不断建设的目标,学校同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签订了校区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依托学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及创新资源和高新区的产业及政策优势,校市共同搭建济南大学和高新区企业间技术交流、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紧密结合创新平台,重点针对高新区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五大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制约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全面科技合作。学校和济南市合作建设了大学科技园区,使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的基地、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基地、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在建筑材料方面的科技优势,积极致力于国内建筑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为使济南成为建筑材料研究、开发、服务为一体的科技经济中心而努力。积极参与山东省超级计算中心、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CIIIC)、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研发与建设。加强与济南市信息产业类企业的合作,全面促进济南市信息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在一些有合作基础的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共同建立技术研究院(所),以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5、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服务济南文化。强市建设,为济南市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济南大学围绕济南都市圈建设进行文化研究与开发,大力建设“济南都市圈论坛”;与济南儒商文化研究会合作,创办儒商文化期刊,积极参与济南市企业文化研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济南市府学文庙的历史资源优势,促成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府学文庙管理处签署了《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济南大学艺术学院从民俗、艺术等角度论证开展了“邻里节”活动;研讨论证“五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等。做好济南市文化旅游业以及泉水资源开发的研究,以济南大学济南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做好济南文化研究、弘扬、开发工作。与济南市社科院对接,确定了任务和方向,一是围绕济南历史文化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努力挖掘济南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探寻历史文化与当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结合的新研究热点。二是组织专家学者有计划地对济南历史文化进行研究,每年结集出版一部高质量的《济南历史文化论丛》。

四、在贡献中发展,济南大学办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稳步提高

斯坦福大学校长曾经说过,“人们都说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但我还要说另外一句话,没有硅谷就没有一流的斯坦福”。[3]这句话阐明了贡献和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济南大学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同时,自身强势学科进一步加强,以重点项目立项管理为抓手,做好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改建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获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7项、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4项、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在科技创新方面,学校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稳步增长。科研立项和奖励取得新突破,全年共获各级各类纵向科研立项368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2项,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山东高校第二位,省属高校第一位。济南大学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新型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项目获得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立项支持,总经费1140万元,实现了学校主持部级重点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当今时展的必然选择。济南大学科教兴济行动既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济南市发展的需要,它转变观念,调整办学方向,打破自我封闭,使知识和科研真正的服务于地方社会,发挥出了知识和科研的最大社会效益。济南大学在服务于济南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既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又赢得了自身发展的巨大空间,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而且也成为推动济南市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作者:王群 单位:济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应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襄樊报,2009.6.5-6.

济南大学范文篇2

【关键词】专业竞赛;专业建设;价值

一、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概况

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是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主办,面向全国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竞赛项目,大赛创办于2016年,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四届。大赛旨在通过高校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技能实践运用,展示高等院校管理类相关专业教学成果;通过大赛期间培训、练习、参赛互动和交流,以及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升各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大赛,激发高校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锻炼学生战略思维、团队精神和市场意识,为学生走向社会和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比赛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模块:方案设计、模拟竞争对抗、演示与答辩。其中,方案设计模块要求各参赛团队基于案例背景,使用软件提供的各种辅助文档和工具,模拟咨询公司帮助客户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设计整套人力资源体系方案;模拟竞争对抗模块要求各参赛团队使用已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在模拟市场中竞争对抗,模拟竞争对抗模块的评分受到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招聘管理、培训与开发等的影响;演示与答辩模块要求各参赛队伍以PPT演讲、小品、辩论等形式展现团队在前两个模块中的思路和策略,并回答评委问题。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师生团队从2017年的第二届开始连续参加三届,并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一等奖。

二、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一)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不仅仅检验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类相关专业教学成果和实践教学水平,展现出各参赛院校师生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以及熟练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同时大赛也会像杠杆一样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形成了社会保障类、人力资源管理类、研究方法类三大课程群。人力资源类课程群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劳动关系等课程。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训课程略显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课程也不够完善。参加大学生人力资源知识技能竞赛后,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完善。首先,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然而,受软硬件条件的限制,现有的课程体系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课程占比较小。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认识到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体系,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训类课程。其次,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类的课程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包含六大模块,仅靠一门课程的学习无法深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需要将六大模块分别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参加此次比赛,更加认识到六大模块的重要性,因此,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增设了薪酬管理、人员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等课程。(二)重视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门实务操作较强的专业,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积极建设相关实验室,引进相关的教学软件,以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能够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务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1]。通过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和实习基地开发对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2012年开始建设实验室,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配套了社会保险综合实训软件、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软件、劳动法综合实训案例库、SPSS数据分析软件。2017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首次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后,参赛师生将参赛交流过程中的感悟和兄弟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向学院作了汇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又增加了新的软件,包括绩效管理深度实训软件、薪酬管理深度实训软件、招聘管理深度实训软件、人才测评深度实训软件、培训管理深度实训测评软件、社会救助实训软件、社保基金实训软件、保险综合业务实训软件、资料可视化分析系统、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等,这些软件定期都会进行更新。(三)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指导学生中不仅承担着“教练”的角色,还承担着“领导者”“协调者”的多重角色,因此,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团队进行指导、沟通、协调和管理。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不仅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一般由两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年龄和专业方面互补;同时形成了“传帮带”、以老带新的机制。教师的指导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竞赛,教师主动学习和实践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四)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果教师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教学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以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为契机,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改革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将部分课程搬进实验室,采用“练中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对抗、实训演练的过程中,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对理论消化与掌握。(五)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使命。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基础,熟练掌握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在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明显地得到了提升。首先,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想要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人力资源知识技能竞赛涉及到非常细致的专业知识,如薪酬管理、招聘设定、绩效评价、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还有SWOT分析,五力模型管理学知识,学生通过比赛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其次,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以竞赛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极大地激发和提升了他们的专业创新能力。该竞赛的模拟对抗环节,实际上就是模拟经营一个公司,学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战略、变化策略,无形中训练和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最后,专业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学生在团队协作、责任感、抗压能力及时间管理方面等综合素质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三、小结

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平台,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推动器,在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实验平台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高校,只有充分重视专业竞赛,并采取有效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才能为使得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朝着常态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为专业建设增砖添瓦,最终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济南大学范文篇3

宣传部在这半年中积极配合进度组织了几次活动,其中包括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协助学校组织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1.笑脸征集和创意摄影评比活动,与学生会秘书处共同举办的两部之间积极合作,活动总体来说比较成功,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到位,没有考虑到许多客观因素,导致活动初期,作品征集过少。但在本次活动中让人欣慰的由于活动题材新颖,具有吸引力,意外征集到除泉城学院以外的其他学院学生的优秀作品。最后征集到作品经部长干事共同讨论选出优秀作品以海报形式新颖展出,得到师生们广泛关注,活动举办较为成功。

2.月底的校运动会中,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数张,组织制作了拉拉队“泉院必胜”党旗板块。校运动会上成功展现了泉城学院的风采和魅力,组织制作较为成功,达到预期宣传效果,为泉城学院取得优异成绩贡献了一份力量。

3.月份济南出现第一例患者,院团委紧急部署宣传部组织预防知识宣传活动,宣传部组织宣传海报、小型流感知识海报的制作,并组织安排在宿舍、学办、餐厅、图书馆内张贴,切实保证了流感知识的宣传力度,达到学院的要求。

4.校舞蹈大赛初赛,与体育学院共同完成舞台背景设计,自主完成了幕布设计工作。

济南大学范文篇4

近段期间,七贤街道办事处按照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针对辖区内的“八乱”现象深入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整治活动。办事处通过明确重点整治内容、重点区域,加大整治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使我办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明确重点治理内容。办事处根据实际确立了辖区内违章建筑、乱搭乱建、渣土垃圾、城市“牛皮癣”、商贩占道经营等作为治理重点。二是明确重点整治区域。办事处确定了辖区内济微公路两侧、济南大学西校区西门、东南门以及文庄附近露天垃圾场,前龙居委会和后龙村内的背街小巷、文明一条街为重点整治区域,加大了检查整治力度。三是坚持巡查访制度。办事处组织人员坚持每天定时巡逻检查和不定时巡查暗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情况,“五一”期间为防止个别业户利用节假日乱搭乱建更是加大巡查力度,杜绝了整治后的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行为再次发生。四是实行工作人员包段责任制。将工作人员按照整治对象的不同实行了分组,明确了责任,全面落实了包括违章建筑清理、门头店面规范、广告牌匾整治、园林绿化完善、绿化景点打造、楼体景观改善、霓虹灯照明等内容的全方位立体整治。

自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办事处会同区行政执法局七贤中队,同时发动济南大学青年志愿者、社区党员等队伍,共出动人员700余人次,车辆20余台(次),清理违章建筑13处,灯箱、广告牌等乱搭乱建30余处;取缔占道经营摊位12家,卖沙点11处;清理城市“牛皮癣”、“野广告”160余处;外运垃圾300余立方。此外,办事处还实施了防洪桥涵疏浚、七贤广场整修等一系列工程。通过全办的共同努力和采取相应针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济南大学范文篇5

一、社会救助重视非货币性救助

与中国相同,俄罗斯的社会救助给予申请受助者的救助形式包含现金津贴和物资救助。除此之外,俄罗斯社会救助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制度设计是社会服务,它是指由俄罗斯联邦或地方政府对从事社会服务领域活动的社会组织授权,为处于困难生活状况的俄罗斯联邦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俄罗斯联邦的常住人口和家庭提供必要社会性服务的活动。简言之,即为政府授权并购买社会组织的相关服务来救助俄境内有救助需要的人。其突出的特点是提供实物性(非货币性)形式的社会性服务,例如洗衣、做饭、精神疏导、儿童教育、残疾帮扶、就业培训等。俄罗斯社会救助中的社会服务项目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仍然以货币性救助为主,例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等。这些救助制度目前普遍采取的救助形式不外乎于直接提供资金津贴或减免受助者享受相关服务项目的费用,而缺乏由社会组织提供的非货币性社会服务。总之,我国以往的社会救助没有将“救”和“助”有机统一起来,更多的是“救”而缺乏“助”[1],而这种救助形式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救助,其不仅很难取得救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共意,最根本的其很难从源头上去消灭贫困,即只是在消灭贫困的形式,而不是在消灭造成贫困的原因。而俄罗斯的社会服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项很好的借鉴,尤其是其中包含的“残疾儿童教育和培训”、“就业培训”等项目,无疑极大提高了一个受助者的可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摆脱贫困。另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提供相关社会服务方面也开始越来越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例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的,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与山东省政府合作救助尘肺病患者,济南天桥区乐享爸妈和雅士兰庭提供政府购买的日间照料等。但我国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提供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俄罗斯社会服务或为我们提供一定借鉴。

二、工伤保障“多险共保”,有效扩大工伤保障覆盖面

工伤保险的现实覆盖面低一直是我国工伤制度的软肋。截止2017年底我国共有2.2726亿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就业人员数为7.764亿人。这就意味着工伤保险的实际就业覆盖率仅29.27%,而农民工中所占的比例更低。根据2016年度山东省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26.0%,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农民工处在无劳动合同和无工伤保险的真空状态[2]。而劳动者在此情况下,一旦遭遇工伤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因此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由于我国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等捆绑缴付,许多雇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逃避社会责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导致大量工伤劳动者(尤其是患有职业病)被迫自己承担高额的工伤医疗费用。与我国针对劳动者的工伤问题专设工伤保险不同,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并没有专项的工伤保障制度,其将劳动者的工伤保障按项目划分于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下进行综合保障,从而大大扩大了工伤保障覆盖面:将包含工伤医药费在内的医疗费用(包括职业病治疗)划分医疗保险保障;将短期因工伤失业的津贴划归失业保险保障;因工伤造成的生活困难长期补助由社会救助负担;工伤、工亡赔偿则由雇主给付。俄罗斯工伤保障制度设计无疑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尤其将工伤医疗划分到医疗保险承担意义极为重大。因为自1993年,俄罗斯开始实施强制医疗保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个公民都必须参加医保,无力负担者由国家负担,这也就意味着在俄罗斯医保对公民是百分之百全覆盖,这无疑也就大大扩大了工伤保障(工伤医疗费)的覆盖面,将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工伤患者纳入到社会保障之下。我国截止2018年11月居民医保参保率已经接近90%,远远高于同期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如果我国仿效俄罗斯将部分或全部工伤医疗的费用或是药品报销目录(如尘肺病药品报销目录)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将极大地扩大我国工伤保障实际覆盖率,从而使得很多没有纳入工伤保险但又因为事实工伤治疗而陷入生存困境劳动者得到一定保障,减轻他们经济负担。

三、失业保险重视再就业安排

根据俄联邦法律,每个有政治权利的失业者在享受失业补助金基础上,都可以获得一系列由政府提供再就业保障优待安排,包括培训与重新学习补助金;直接参加有劳公共事业单位工作;在当地就业服务处推荐下免费迁移至其他有需求工作地点。当前我国的失业保险保障仍然以发放补助金为主,对于再就业安排存在较大欠缺。通过俄罗斯的失业保险可以得到重要启示:我国必须加强失业者的技能培训、加强失业者的再就业安排。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失业保险制度设计应该消灭造成失业的原因而不是单纯解决失业者因失业而丧失收入。

四、总结

社会保障制度对全体社会公民都承担着防护性保障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平与正义的核心内涵。俄罗斯社保制度设计与理念对我国社保制度完善有着重要启示。虽然俄罗斯的社保制度也有着一定不足,但是从其完善的社会救助形式、工伤保障及再就业安排方面,未尝我们不能获得一定教益。当然,学习俄罗斯社保制度并不是盲目照搬,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借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高和荣.建国70年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与展望[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济南大学范文篇6

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完成了岗位聘任,其中,校聘岗位8人,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教育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注重细节,与学校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了教学评估工作任务。

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理清思路、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主题思想,通过院务会、学术委员会、系主任、科研骨干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以及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交流沟通,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客观分析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本科生培养、硕士点数量、师资整体水平、招生规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存在的差距、问题,理清思路,提出了“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学科”工作任务,制定了机械工程学科3-8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机械工程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济南校友会,北京和青岛校友会正在筹建中,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学科发展,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开辟了更多的平台。

二、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教学管理委员会结合“迎评”方针与要求,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完善和补充,细化了教学资料的要求,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

组织强化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内涵。2011年4门课程达标、1门课程达优;获得1项重点教学项目资助;获得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李长春教授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奖”、赵东副教授制作的《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被评为学校“十大精品课件”。

学院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位领导密切配合,组织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工程。在学校2011年大学生“SRT”项目立项中,获得11项资助,占全校资助项数的16.7%;在2011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

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单位称号;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2项。

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完成了实验中心重新建制和实验室环境整理,包括仪器设备调整、清理,重型机床设备维护保养、文化建设等,使实验中心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院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实验中心人员赴青岛4所大学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本年度获得济南大学实验技术与实验成果奖3项;机械专业基础实验室被评为济南大学实验室先进集体;史锦屏被评为济南大学实验先进个人。

三、提升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实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上下形成了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与现有队伍的优化并重、加大学术梯队建设的基本共识,实施学科培育新举措。学院重点培养有学术潜力的个人和团队,重点支持年轻教师和高学历教师的研究方向主动与学院学科建设规划相融合。

进一步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重,正在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本年度有7位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引进博士3人,派出2位教师出国短期访问学习。目前专任教师博士率已达42%,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认真分析和研究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争取工作,组织专家教授确定好方向,建设好团队,全力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突破。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4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项、横向课题10余项,合计经费190余万元,其中横向项目经费108万元,首次超过纵向项目经费,与纵向经费的比例约2.3:3;近100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32篇、学术会议37篇、重要学术期刊29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个,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个。

积极申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招生;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培养工作新模式,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

四、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创新学生管理工作

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强化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以学风建设为主线,打造工作新亮点。例如:在学校首次推出学工人员进课堂制度,加强学工人员与教师、学生的了解和互动;进一步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今年举办四场相关报告会,引导帮助学生规划未来。

成功举办第一届“励志·成才”学风建设月,期间举行讲座报告、电脑竞技大赛、英语征文比赛等活动24项,学习风气得到较大改观,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达61.6%,考研率达14.36%。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广泛联系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通过多种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指导力度,2011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一次性就业率94.60%,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96.86%,工业工程专业97.01%,工业设计91.30%,各项就业指标均列全校第一。

五、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制度建设和院风建设

明确领导班子及每一个成员的岗位职责,提高谋划发展能力。提倡民主的工作方式和按制度办事的工作作风,书记和院长、班子成员之间较好地做到了经常性的思想交流,初步形成了勤政务实、团结协作、廉洁高效的集体。

加强制度建设,力求建立推动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学院党委会、院务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等的议事规则,各种会议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保证正确行使权力,不出问题。

实行院务公开,对相关重要事项,在决策前均以不同方式征求教职工意见,坚持了院务民主、公开和重要情况及时通报制度,自觉将院务工作置于师生的监督之下,实施了处级干部轮流参加基层教学单位学习活动的制度,把党风廉政责任制渗透到各项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研究,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3名教工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20220元,党员教师曹树坤获得学校“师德标兵”。积极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严格组织发展程序,2011年发展预备党员153名。

采取多种方式、加深师生员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学院发展目标的理解和认同感,并力求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找到应有的位置。

支持工会、共青团举办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全院构建风正气顺、团结和谐、干事创业、进取成才的人文氛围。例如学院工会组织的教工排球赛,参与人数达教职工的85%。

济南大学范文篇7

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完成了岗位聘任,其中,校聘岗位8人,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教育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注重细节,与学校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了教学评估工作任务。

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理清思路、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主题思想,通过院务会、学术委员会、系主任、科研骨干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以及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交流沟通,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客观分析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本科生培养、硕士点数量、师资整体水平、招生规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存在的差距、问题,理清思路,提出了“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学科”工作任务,制定了机械工程学科3-8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机械工程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济南校友会,北京和青岛校友会正在筹建中,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学科发展,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开辟了更多的平台。

二、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教学管理委员会结合“迎评”方针与要求,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完善和补充,细化了教学资料的要求,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

组织强化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内涵。20**年4门课程达标、1门课程达优;获得1项重点教学项目资助;获得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李长春教授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奖”、赵东副教授制作的《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被评为学校“十大精品课件”。

学院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位领导密切配合,组织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工程。在学校20**年大学生“SRT”项目立项中,获得11项资助,占全校资助项数的16.7%;在20**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单位称号;在20**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2项。

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完成了实验中心重新建制和实验室环境整理,包括仪器设备调整、清理,重型机床设备维护保养、文化建设等,使实验中心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院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实验中心人员赴青岛4所大学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本年度获得济南大学实验技术与实验成果奖3项;机械专业基础实验室被评为济南大学实验室先进集体;史锦屏被评为济南大学实验先进个人。

三、提升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实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上下形成了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与现有队伍的优化并重、加大学术梯队建设的基本共识,实施学科培育新举措。学院重点培养有学术潜力的个人和团队,重点支持年轻教师和高学历教师的研究方向主动与学院学科建设规划相融合。

进一步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重,正在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本年度有7位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引进博士3人,派出2位教师出国短期访问学习。目前专任教师博士率已达42%,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认真分析和研究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争取工作,组织专家教授确定好方向,建设好团队,全力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突破。20**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4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项、横向课题10余项,合计经费190余万元,其中横向项目经费1**万元,首次超过纵向项目经费,与纵向经费的比例约2.3:3;近100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32篇、学术会议37篇、重要学术期刊29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个,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个。

积极申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招生;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培养工作新模式,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

四、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创新学生管理工作

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强化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以学风建设为主线,打造工作新亮点。例如:在学校首次推出学工人员进课堂制度,加强学工人员与教师、学生的了解和互动;进一步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今年举办四场相关报告会,引导帮助学生规划未来。

成功举办第一届“励志·成才”学风建设月,期间举行讲座报告、电脑竞技大赛、英语征文比赛等活动24项,学习风气得到较大改观,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达61.6%,考研率达14.36%。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广泛联系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通过多种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指导力度,20**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一次性就业率94.60%,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96.86%,工业工程专业97.01%,工业设计91.30%,各项就业指标均列全校第一。

五、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制度建设和院风建设

明确领导班子及每一个成员的岗位职责,提高谋划发展能力。提倡民主的工作方式和按制度办事的工作作风,书记和院长、班子成员之间较好地做到了经常性的思想交流,初步形成了勤政务实、团结协作、廉洁高效的集体。

加强制度建设,力求建立推动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学院党委会、院务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等的议事规则,各种会议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保证正确行使权力,不出问题。

实行院务公开,对相关重要事项,在决策前均以不同方式征求教职工意见,坚持了院务民主、公开和重要情况及时通报制度,自觉将院务工作置于师生的监督之下,实施了处级干部轮流参加基层教学单位学习活动的制度,把党风廉政责任制渗透到各项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研究,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3名教工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20220元,党员教师曹树坤获得学校“师德标兵”。积极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严格组织发展程序,20**年发展预备党员153名。

采取多种方式、加深师生员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学院发展目标的理解和认同感,并力求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找到应有的位置。

支持工会、共青团举办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全院构建风正气顺、团结和谐、干事创业、进取成才的人文氛围。例如学院工会组织的教工排球赛,参与人数达教职工的85%。

济南大学范文篇8

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完成了岗位聘任,其中,校聘岗位8人,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教育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注重细节,与学校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了教学评估工作任务。

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理清思路、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主题思想,通过院务会、学术委员会、系主任、科研骨干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以及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交流沟通,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客观分析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本科生培养、硕士点数量、师资整体水平、招生规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存在的差距、问题,理清思路,提出了“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学科”工作任务,制定了机械工程学科3-8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机械工程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济南校友会,北京和青岛校友会正在筹建中,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学科发展,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开辟了更多的平台。

二、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教学管理委员会结合“迎评”方针与要求,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完善和补充,细化了教学资料的要求,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

组织强化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内涵。20*年4门课程达标、1门课程达优;获得1项重点教学项目资助;获得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李长春教授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奖”、赵东副教授制作的《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被评为学校“十大精品课件”。

学院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位领导密切配合,组织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工程。在学校20*年大学生“SRT”项目立项中,获得11项资助,占全校资助项数的16.7%;在20*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单位称号;在20*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2项。

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完成了实验中心重新建制和实验室环境整理,包括仪器设备调整、清理,重型机床设备维护保养、文化建设等,使实验中心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院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实验中心人员赴青岛4所大学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本年度获得济南大学实验技术与实验成果奖3项;机械专业基础实验室被评为济南大学实验室先进集体;史锦屏被评为济南大学实验先进个人。

三、提升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实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上下形成了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与现有队伍的优化并重、加大学术梯队建设的基本共识,实施学科培育新举措。学院重点培养有学术潜力的个人和团队,重点支持年轻教师和高学历教师的研究方向主动与学院学科建设规划相融合。

进一步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重,正在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本年度有7位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引进博士3人,派出2位教师出国短期访问学习。目前专任教师博士率已达42%,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认真分析和研究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争取工作,组织专家教授确定好方向,建设好团队,全力争

取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突破。20*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4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项、横向课题10余项,合计经费190余万元,其中横向项目经费1*万元,首次超过纵向项目经费,与纵向经费的比例约2.3:3;近100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32篇、学术会议37篇、重要学术期刊29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个,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个。

积极申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招生;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培养工作新模式,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

四、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创新学生管理工作

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强化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以学风建设为主线,打造工作新亮点。例如:在学校首次推出学工人员进课堂制度,加强学工人员与教师、学生的了解和互动;进一步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今年举办四场相关报告会,引导帮助学生规划未来。

成功举办第一届“励志·成才”学风建设月,期间举行讲座报告、电脑竞技大赛、英语征文比赛等活动24项,学习风气得到较大改观,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达61.6%,考研率达14.36%。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广泛联系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通过多种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指导力度,20*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一次性就业率94.60%,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96.86%,工业工程专业97.01%,工业设计91.30%,各项就业指标均列全校第一。

五、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制度建设和院风建设

明确领导班子及每一个成员的岗位职责,提高谋划发展能力。提倡民主的工作方式和按制度办事的工作作风,书记和院长、班子成员之间较好地做到了经常性的思想交流,初步形成了勤政务实、团结协作、廉洁高效的集体。

加强制度建设,力求建立推动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学院党委会、院务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等的议事规则,各种会议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保证正确行使权力,不出问题。

实行院务公开,对相关重要事项,在决策前均以不同方式征求教职工意见,坚持了院务民主、公开和重要情况及时通报制度,自觉将院务工作置于师生的监督之下,实施了处级干部轮流参加基层教学单位学习活动的制度,把党风廉政责任制渗透到各项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研究,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3名教工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20220元,党员教师曹树坤获得学校“师德标兵”。积极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严格组织发展程序,20*年发展预备党员153名。

采取多种方式、加深师生员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学院发展目标的理解和认同感,并力求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找到应有的位置。

支持工会、共青团举办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全院构建风正气顺、团结和谐、干事创业、进取成才的人文氛围。例如学院工会组织的教工排球赛,参与人数达教职工的85%。

六、不足

济南大学范文篇9

一、社会救助重视非货币性救助

与中国相同,俄罗斯的社会救助给予申请受助者的救助形式包含现金津贴和物资救助。除此之外,俄罗斯社会救助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制度设计是社会服务,它是指由俄罗斯联邦或地方政府对从事社会服务领域活动的社会组织授权,为处于困难生活状况的俄罗斯联邦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俄罗斯联邦的常住人口和家庭提供必要社会性服务的活动。简言之,即为政府授权并购买社会组织的相关服务来救助俄境内有救助需要的人。其突出的特点是提供实物性(非货币性)形式的社会性服务,例如洗衣、做饭、精神疏导、儿童教育、残疾帮扶、就业培训等。俄罗斯社会救助中的社会服务项目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仍然以货币性救助为主,例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等。这些救助制度目前普遍采取的救助形式不外乎于直接提供资金津贴或减免受助者享受相关服务项目的费用,而缺乏由社会组织提供的非货币性社会服务。总之,我国以往的社会救助没有将“救”和“助”有机统一起来,更多的是“救”而缺乏“助”[1],而这种救助形式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救助,其不仅很难取得救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共意,最根本的其很难从源头上去消灭贫困,即只是在消灭贫困的形式,而不是在消灭造成贫困的原因。而俄罗斯的社会服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项很好的借鉴,尤其是其中包含的“残疾儿童教育和培训”、“就业培训”等项目,无疑极大提高了一个受助者的可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摆脱贫困。另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提供相关社会服务方面也开始越来越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例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的,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与山东省政府合作救助尘肺病患者,济南天桥区乐享爸妈和雅士兰庭提供政府购买的日间照料等。但我国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提供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俄罗斯社会服务或为我们提供一定借鉴。

二、工伤保障“多险共保”,有效扩大工伤保障覆盖面

工伤保险的现实覆盖面低一直是我国工伤制度的软肋。截止2017年底我国共有2.2726亿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就业人员数为7.764亿人。这就意味着工伤保险的实际就业覆盖率仅29.27%,而农民工中所占的比例更低。根据2016年度山东省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26.0%,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农民工处在无劳动合同和无工伤保险的真空状态[2]。而劳动者在此情况下,一旦遭遇工伤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因此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由于我国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等捆绑缴付,许多雇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逃避社会责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导致大量工伤劳动者(尤其是患有职业病)被迫自己承担高额的工伤医疗费用。与我国针对劳动者的工伤问题专设工伤保险不同,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并没有专项的工伤保障制度,其将劳动者的工伤保障按项目划分于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下进行综合保障,从而大大扩大了工伤保障覆盖面:将包含工伤医药费在内的医疗费用(包括职业病治疗)划分医疗保险保障;将短期因工伤失业的津贴划归失业保险保障;因工伤造成的生活困难长期补助由社会救助负担;工伤、工亡赔偿则由雇主给付。俄罗斯工伤保障制度设计无疑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尤其将工伤医疗划分到医疗保险承担意义极为重大。因为自1993年,俄罗斯开始实施强制医疗保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个公民都必须参加医保,无力负担者由国家负担,这也就意味着在俄罗斯医保对公民是百分之百全覆盖,这无疑也就大大扩大了工伤保障(工伤医疗费)的覆盖面,将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工伤患者纳入到社会保障之下。我国截止2018年11月居民医保参保率已经接近90%,远远高于同期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如果我国仿效俄罗斯将部分或全部工伤医疗的费用或是药品报销目录(如尘肺病药品报销目录)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将极大地扩大我国工伤保障实际覆盖率,从而使得很多没有纳入工伤保险但又因为事实工伤治疗而陷入生存困境劳动者得到一定保障,减轻他们经济负担。

三、失业保险重视再就业安排

根据俄联邦法律,每个有政治权利的失业者在享受失业补助金基础上,都可以获得一系列由政府提供再就业保障优待安排,包括培训与重新学习补助金;直接参加有劳公共事业单位工作;在当地就业服务处推荐下免费迁移至其他有需求工作地点。当前我国的失业保险保障仍然以发放补助金为主,对于再就业安排存在较大欠缺。通过俄罗斯的失业保险可以得到重要启示:我国必须加强失业者的技能培训、加强失业者的再就业安排。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失业保险制度设计应该消灭造成失业的原因而不是单纯解决失业者因失业而丧失收入。

四、总结

社会保障制度对全体社会公民都承担着防护性保障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平与正义的核心内涵。俄罗斯社保制度设计与理念对我国社保制度完善有着重要启示。虽然俄罗斯的社保制度也有着一定不足,但是从其完善的社会救助形式、工伤保障及再就业安排方面,未尝我们不能获得一定教益。当然,学习俄罗斯社保制度并不是盲目照搬,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借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高和荣.建国70年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与展望[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济南大学范文篇10

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完成了岗位聘任,其中,校聘岗位8人,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注重细节,与学校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了教学评估工作任务。

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理清思路、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主题思想,通过院务会、学术委员会、系主任、科研骨干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以及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交流沟通,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客观分析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本科生培养、硕士点数量、师资整体水平、招生规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存在的差距、问题,理清思路,提出了“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学科”工作任务,制定了机械工程学科3-8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机械工程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济南校友会,xx和青岛校友会正在筹建中,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学科发展,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开辟了更多的平台。

二、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教学管理委员会结合“迎评”方针与要求,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完善和补充,细化了教学资料的要求,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

组织强化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内涵。20*年4门课程达标、1门课程达优;获得1项重点教学项目资助;获得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李长春教授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奖”、赵东副教授制作的《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被评为学校“十大精品课件”。

学院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位领导密切配合,组织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工程。在学校20*年大学生“srt”项目立项中,获得11项资助,占全校资助项数的16.7%;在20*年xx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单位称号;在20*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2项。

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完成了实验中心重新建制和实验室环境整理,包括仪器设备调整、清理,重型机床设备维护保养、文化建设等,使实验中心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院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实验中心人员赴青岛4所大学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本年度获得济南大学实验技术与实验成果奖3项;机械专业基础实验室被评为济南大学实验室先进集体;史锦屏被评为济南大学实验先进个人。

三、提升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实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上下形成了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与现有队伍的优化并重、加大学术梯队建设的基本共识,实施学科培育新举措。学院重点培养有学术潜力的个人和团队,重点支持年轻教师和高学历教师的研究方向主动与学院学科建设规划相融合。

进一步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重,正在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本年度有7位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引进博士3人,派出2位教师出国短期访问学习。目前专任教师博士率已达42%,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认真分析和研究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争取工作,组织专家教授确定好方向,建设好团队,全力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突破。20*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4项、、xx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项、横向课题10余项,合计经费190余万元,其中横向项目经费1*万元,首次超过纵向项目经费,与纵向经费的比例约2.3:3;近100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32篇、学术会议37篇、重要学术期刊29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个,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个。

积极申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招生;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培养工作新模式,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

四、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创新学生管理工作

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强化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以学风建设为主线,打造工作新亮点。例如:在学校首次推出学工人员进课堂制度,加强学工人员与教师、学生的了解和互动;进一步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今年举办四场相关报告会,引导帮助学生规划未来。

成功举办第一届“励志·成才”学风建设月,期间举行讲座报告、电脑竞技大赛、英语征文比赛等活动24项,学习风气得到较大改观,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达61.6%,考研率达14.36%。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广泛联系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通过多种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指导力度,20*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一次性就业率94.60%,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96.86%,工业工程专业97.01%,工业设计91.30%,各项就业指标均列全校第一。

五、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制度建设和院风建设

明确领导班子及每一个成员的岗位职责,提高谋划发展能力。提倡民主的工作方式和按制度办事的工作作风,书记和院长、班子成员之间较好地做到了经常性的思想交流,初步形成了勤政务实、团结协作、廉洁高效的集体。

加强制度建设,力求建立推动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学院党委会、院务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等的议事规则,各种会议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保证正确行使权力,不出问题。

实行院务公开,对相关重要事项,在决策前均以不同方式征求教职工意见,坚持了院务民主、公开和重要情况及时通报制度,自觉将院务工作置于师生的监督之下,实施了处级干部轮流参加基层教学单位学习活动的制度,把党风廉政责任制渗透到各项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研究,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3名教工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20220元,党员教师曹树坤获得学校“师德标兵”。积极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严格组织发展程序,20*年发展预备党员153名。

采取多种方式、加深师生员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学院发展目标的理解和认同感,并力求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找到应有的位置。

支持工会、共青团举办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全院构建风正气顺、团结和谐、干事创业、进取成才的人文氛围。例如学院工会组织的教工排球赛,参与人数达教职工的85%。

六、不足

学科带头人的引进还没有突破性进展;科研经费纵、横项比例还不够合理,经费数额不够大;精品课程建设有待突破。

20*年度处级干部述职述廉报告感谢您对范文中国的支持,特别感谢本文作者

20*年在学校、学院党委领导下,在各位领导、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廉洁自律,顺利完成了负责的各项工作,现汇报如下:

1、以教学评估为契机,结合学校“迎评”方针要求,对学院现有教学管理文件重新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细化了教学过程管理、资料收缴工作的规范化要求,提交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充分审议通过后,认真贯彻执行,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2、严格组织、执行两周一次的系主任例会制度,认真落实学校的会议精神和教学工作安排,并配合学校进行了每个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和学生调查、毕业设计工作大检查、听课月活动以及多媒体课件检查等方面的工作。

3、充分考虑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去向,鼓励指导教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进行选题,鼓励指导教师、相关企业联合指导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完善毕业设计期间学生请假、销假制度,强化设计过程管理,圆满完成了2004级本科(机自、机设、工业工程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答辩工作。

4、积极贯彻“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为天职”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在2006级本科生毕业设计双选活动中,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充分发动教师,鼓励教师们结合各自与企业横向合作课题,多出题目,多出与企业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题目,争取学生在随后的毕业设计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5、积极引导教师们投入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工作,并协调做好听课、评比、验收等各项工作,20*年顺利完成4门课程达标、1门课程达优任务;20*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中,学院获得1项重点教学项目资助,1项青年项目资助;20*年校级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奖评审中,学院获得二等奖两项;李长春老师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奖”荣誉称号;赵东老师制作的《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被评为学校“十大精品课件”。

6、认真贯彻学校制定的“三实一强”培养目标,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srt”项目立项、各类各级比赛活动,并协调做好项目申请书、参赛作品的预选、评比等工作,在学校20*年大学生“srt”项目立项中,我院学生获得11项资助;在20*年xx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并取得“优秀组织奖”单位称号;在20*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两项,实现了此类赛事奖项的突破,并得到了xx、全国组委会的好评。

7、在巩固现有基地(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重汽集团、济南轻骑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多次交流洽谈,与济南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济南二机床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

8、配合院长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组织了多位教师的试讲工作。

9、认真履行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委员职责,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参加教务处组织的达标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评选与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