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十篇

时间:2023-03-28 13:24:21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篇1

关键词: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日常化; 爱国主义庸俗化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050-03

一、爱国主义日常化及其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1]这种“崇高精神”通过人们的各种爱国主义方式体现出来。在战争、国难和国家大事中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往往表现得最为突出,而爱国英雄们轰轰烈烈的爱国壮举也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然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直接参与战争、国难和国家大事的机会并不多。即使在战争中大部分人可能也不会亲赴战场,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各界人民开展各种爱国增产、增收运动,用新增加收入的一部分或全部支援志愿军和;做好优待烈属、军属工作等等。[2]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是一种理性而有效的爱国主义方式。这种把爱国主义精神寓于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方式,就是爱国主义日常化。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祖国的兴旺发达不仅需要少数英雄人物的努力,更需要无数的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爱国主义日常化作为大多数人的爱国主义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日常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爱国主义日常化是新时期人们报效祖国的主要表现。不同的时期,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对世界形势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把“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作为人们主要的爱国主义方式,他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3]进一步强调,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要自觉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辛勤工作,促进安定团结,促进建设和改革。[4]2009年5月,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也明确提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所以,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脚踏实地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爱国主义日常化是人们信守“爱国”规范的体现和保证。爱国主义历来是人们必须遵循的重要道德规范。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讲爱国首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爱国”的基本道德规范,慎守“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具有深厚爱国情感的爱国主义者在日常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出自身的爱国热情,以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和利益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爱国主义日常化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信守“爱国”规范的体现,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爱国责任和义务的保证。只会空喊爱国口号,却处处违反爱国规范的人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爱国主义日常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为根本的就是国民素质之间的竞争。爱国主义日常化是一国国民爱国美德的体现,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一国国民能否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良好的爱国美德,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陈独秀在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就曾提出:“我之爱国主义,不在为国捐躯,而在笃行自好之士。……为国捐躯之烈士,固吾人所服膺,所崇拜,……然此种爱国行为,乃一时的而非持续的,乃治标的而非治本的”。他所谓“治本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六种品德,即“勤”、“俭”、“廉”、“洁”、“诚”、“信”。[6]正如指出的那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7]一国国民能否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良好的爱国美德,决定着一个民族有没有“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二、爱国主义庸俗化及其危害性

爱国主义日常化强调人们把“爱国”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在平常小事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人们在生活中的具体爱国行为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只是爱国主义日常化的表现,是外在的、偶然的,是与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相关联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把生活中具体的爱国行为当成恒定的爱国主义方式,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人们是否爱国。例如,“爱国就是要买某某产品”,“爱国就是要捐赠多少钱”等。这种简单机械地套用某种爱国行为或爱国标准的爱国主义方式就是爱国主义庸俗化。这种爱国主义方式不仅不能体现出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反而对这种崇高精神进行了贬低和歪曲,并使其由“崇高”走向了“庸俗”。在大多数情况下,爱国主义庸俗化是无意的,是情感大于理智的结果。爱国主义庸俗化在少数情况下是故意的,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爱国主义的结果。这些人往往打着爱国主义的“牌子”,蛊惑人心,以达其不可告人之目的。例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经常可以碰见许多诸如“买某某国货就是爱国”、“买某某进口产品就是卖国”的口号,其背后极可能是不可告人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爱国主义庸俗化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贬低和歪曲,对爱国主义精神本身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的危害性。

1.爱国主义庸俗化降低了爱国主义的高尚品格

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之所以为人们所敬仰就在于它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美德。爱国主义庸俗化,误把爱国主义等同于某种具体的爱国现象,制造机械化的爱国标准,不加深究地给人扣上一顶顶爱国或不爱国的“帽子”,许多忠诚的爱国者被武断地判定为不爱国,而许多似是而非的人和事却被认定为“爱国主义”。如此庸俗的爱国主义当然会遭致人们的反感,因此玷污了爱国主义之名,降低了爱国主义的高尚品格。

2.爱国主义庸俗化会误导人们的爱国行为

爱国主义庸俗化往往针对社会热点话题,迎合人们的情感需求,提出一些简单的爱国口号,不仅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而且易于使人失去警觉,产生从众心理和认同心态。例如,2008年奥运会期间为了反对法国政府支持“”,谴责巴黎市政府对奥运圣火传递的保护不力,少数人提出“抵制家乐福”的口号,得到了众多人的拥护,特别是极少数所谓的“愤青”采取了许多不理性的过激行为。事实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抵制家乐福”的行为并非明智的爱国之举。像“抵制家乐福”一样,爱国主义庸俗化还可能会“炮制”出许多蛊惑人心的口号,误导人们的爱国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少数人受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不顾国家利益,利用人们的爱国热情,误导人们的爱国行为以获取私利,这尤其需要加以警惕。

3.爱国主义庸俗化妨碍了爱国主义功能的发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国家、民族赖以生存、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如果任凭爱国主义庸俗化不断泛滥,那么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感召力,爱国主义精神就得不到很好地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功能也就无从发挥。爱国主义庸俗化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消解和扭曲,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持爱国主义日常化,避免和反对爱国主义庸俗化

爱国主义日常化在新时期意义重大,必须坚持。而爱国主义庸俗化是对爱国主义日常化的误读或歪曲,是爱国主义日常化的大敌,必须坚决加以避免和反对。新时期如何才能坚持爱国主义日常化,避免和反对爱国主义庸俗化呢?

1.要与时俱进地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

对爱国主义的认识要与时俱进,准确地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这一时代主题,把“爱国”与“爱岗”、“爱家”相结合,将爱国热情寓于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在新时期,爱国主义日常化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偏离这一主题的爱国主义日常化就很可能会变成爱国主义庸俗化。

2.要开放包容地看待各种爱国主义现象

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爱国主义不仅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样化,而且在评价标准上也产生了许多新尺度。人们既可以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也可以通过言语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既可以通过在特定场合展示爱国标志来爱国,也可以通过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等实际行动来爱国。既可以在国内报效祖国,也可以在国外报效祖国;既可以在网上的虚拟世界中爱国,也可以在网下的现实世界中爱国。总之,爱国主义方式多种多样、不胜枚举。与此相适应的爱国主义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许多旧标准逐渐被替代,一些新标准开始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各种爱国主义现象,再也不能用“封闭狭隘”、“针锋相对”、“非此即彼”的心态来评价各种爱国主义现象了。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面对女排教练郎平带着美国队回国参加奥运比赛,绝大多数人表现出来的、开放包容的姿态就赢得了他人的尊重,表现了我们作为世界大国的宽广胸襟。

3.要理性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爱国行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日趋复杂化,在错综复杂的利益交织中,许多行为很难分辨出到底是不是爱国的,甚至有些似是而非的爱国行为不仅不能为国家谋福利,反而会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和荣誉。爱国主义日常化“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糊里糊涂的爱,不行;朴素感性的爱,不够;偏激盲动的爱,不可”。[8]盲目的爱国行为很可能会使爱国主义庸俗化,名为爱国,实则误国。例如,一些所谓的“愤青”经常以“爱国者”的姿态动不动就无理地谩骂他人,头脑发热,见风起浪,其言行完全不是一个负责任的爱国公民应该表现出来的。随着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和便利,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很可能就关乎祖国的利益和荣誉。这也要求我们在爱国主义日常化中要理性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爱国行为。例如,一些网民为了炫耀祖国的军事实力,随意地一些照片,许多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机密往往通过这种途径在无意中被泄露。

4.要警惕和反对少数别有用心的“爱国主义”

当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利用爱国主义以达其特殊目的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政治领域,有人利用爱国主义来博取民众的支持。美国在“911事件”之后,民众的爱国热情瞬间得到巨大激发,美国顿时成为国旗的海洋,人们高唱国歌,诵读《效忠誓词》……。但美国民众的这种爱国情感随即便被布什政府所利用,以爱国主义为名推行民族主义,追求远超出爱国主义所追求的对外政策目标,如攻打伊拉克、出兵阿富汗等。在经济领域,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经济爱国主义”的浪潮重新抬头。少数国家借口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其实是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在中国也有少数人借口金融危机大肆炒作“买某种国货就是爱国”的口号。在文化领域,大多数从业人员和法人组织能够自觉地把弘扬主旋律与获取利润相结合,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这是值得提倡的。但也有少数文化领域的从业人员和法人组织只是想利用爱国主义的“噱头”来吸引“眼球”,至于自己宣传的爱国主义内容是否正确合理毫不考虑。因此,警惕和反对这些有意导致爱国主义庸俗化的卑劣行径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4]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1,

123-124.

[2]旷晨,潘良.我们的1950年代[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23-24.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5].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9-5-3(02).

[6]陈独秀文章选编(上)[M].北京:三联书店,1984:131-136.

爱国主义篇2

1931年,爱因斯坦在美国遇见卓别林,卓别林对爱因斯坦说:我们两个都是名人,可是我们出名的原因不一样。我出名,因为随便哪一个都知道我在做什么;可是你出名是因为没人知道你在做什么。

卓别林的话说得不对,现在的科技多发达,哪有八卦不知道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小学没学什么奥数,也没上什么兴趣班,成绩一般。好不容易混到大学毕业后,爱同学在学校当了个不被看好的教书匠。因为太愤青,跟领导搞不好关系,大家都不带他玩。

爱同学喜欢自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爱同学就自己琢磨,26岁那年,扔了三篇论文出来。物理学界大呼:我滴个神啊!然后,物理学的新纪元就来了。

爱因斯坦就是这样发表相对论的。1933年由于纳粹德国反犹太主义狂潮,爱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国。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公式:E=MC^2,一下就把原子弹给放出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气毛了,一下就在日本那儿扔了两颗。

哐当!哐当!日本人一下就老实了,投降了。中国人民8年抗日结束。

镜头切换到爱因斯坦悲伤的脸,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我把原子弹给放出来了。”

小时候,关于爱因斯坦的事情中,有一件事,我特别想不通:爱因斯坦,为啥要从德国跑到美国那儿呢?他为啥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呢?

去问大人,大人说:“法西斯要杀人,谁都要逃命!”

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爱同学不是不想爱国,而是国不爱他。因为他是犹太人,希特勒就要把他赶尽杀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然希特勒是这样认为的: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怕流血牺牲,去侵略全世界的人,才是爱国者。

爱因斯坦只是一个小老百姓,只想搞科研。所以,他不是爱国主义者,很多年后,他说下了这样一句话: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二)

日本是个小国家,土地面积有限,物质资源贫乏。这样的环境,造成了日本的与生俱来的危机感。据说,这也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亚洲各国的理由之一。

日本人有种精神,叫武士道。在打仗的时候,死不投降。要效忠天皇的,都学武士那样的,来个自己开膛破腹,死了拉倒。

日本的电视剧也有反映,在《阿信》里边:男人们都去打仗了,女人们靠卖身赚钱,也要上交给国家,支持男人们去打仗。

都能做到这份上,够爱国了。可是,日本还是战败了。而且是公认的战争犯。

N年后,日本想入常。亚洲人民坚决不干,想想多年日本死不认罪的做法,大伙都来气。

这么多年那气都没有消过。我上大学那年,我们国家刚改革开放不久。突然,有一阵,就开始看上电视了。一下,好像全国人民都看上日本的电视了。搞得我们国家的民族牌电视机怎么也卖不出去。

于是就有年轻的学生,开始“反日货”。有学生就跑到刚结婚的老师家里,把人家新买的日立牌电视机给砸了。

换现在肯定不行了,你把别人的日本车砸了,试试看,你跑得了路?

当然了,也不全是我们中国人,才那么爱国的。后来,看到墨西哥的人,烧我们中国商家的鞋,才知道:妈呀,他们也这样爱国啊!

说: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改革开放后,先划拉来鬼子的生产线,管它是不是最先进的,赚了钱,然后,自己生活好了再说。

我们也终于开始把衣服啊,鞋啊,卖到全世界。墨西哥的商家竞争不过啊,心想:中国人这质量,这价格,我们整不过啊。我们一定要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不能让中国佬把我们的饭碗抢了。谁买中国鞋,谁就不爱国!

在生意上面,美国人最钻钱眼里了,他们看起来一般都不怎么爱国。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跑到美国买房子、买地。还要买那些大牌的电影公司。美国人一想:只要赚钱,卖。

爱国归爱国,可生意归生意。美国在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日本战败后重建,美国也是积极携手相助。美国佬精得很。打仗归打仗,打完了,接着就谈生意。

前阵儿,也有爱国的美国记者给自己做了一个实验:他发现身边都是中国货,深感担忧,于是决定一年不买中国货。

他做到了,不过结果显然很痛苦,他花了更多的钱,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爱国结果。他放弃了自己的爱国实验。现实的利益击败了爱国主义情绪。

这样看来,贫穷不是爱国主义,落后不是爱国主义,闭关锁国也不是,非要跟自己过不去也不是爱国主义。

(三)

很多时候,人们提“爱国主义”,更像贴一道标签式的。又好比尚方宝剑。

有人说:“我们要坚决反对国外的电视剧。”那意思就是说:不看中国电视剧,就不爱国了。这想法,跟外国人仇视中国鞋是一样的道理。自己的东西做得烂,还不允许别人的东西进来。怎么看,都不怎么光明磊落。

同样,在体育场上吹“爱国哨”,也只能给大伙丢脸。这样的“爱国”,全没有我泱泱大国的气概,全是小肚鸡肠,一地鸡毛的算计,想想都是那么窝囊!憋屈!做得那么猥琐,不就是一个game吗?有这必要吗?

还有把“爱国主义”当帽子带的:汉芯当年不就是打着国产化的旗号,把全国科技界搞得一愣一愣的吗?一说到“爱国”了,这就立马披了一身政治马甲,可以刀枪不入了。干啥都打着一张“爱国牌”。

“是,我们是技术不行,可,我们爱国啊,用我们的安全啊。”你要敢说反对,敢跟国外的比,立马帽子就飞过来了:你爱不爱国啊。

当然了,到了最后,发现口中说爱国的,骗子也不少。

(四)

爱国主义是个啥?

帝国主义想侵略的时候,号召大家:战争就是爱国。时候的人,贴大字报就是爱国;想革谁的命,就革谁的命,也是爱国。

改革开放了,后来很多腐败分子,也宣誓,说要把自己的毕生献给伟大的祖国。可有了权,有了钱,他就不这么想了。他不但贪污,而且腐败。把爱国的事情,早忘一边了。等到了那天东窗事发,他才后悔:辜负了人民的重托。其实,他也知道,人民没权力托付他什么。

老师们也告诉孩子们:从小要爱国。但他们不好好上课,在外边办班,捞外快的时候,不知道爱国这两个字怎么写。

医生的天职就是要救人的,如果他口口声声说“爱国”。可是,看见没有钱的病人,见死不救的,这种人比不爱国的人更可怕。

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愫。我们每个人都有,但这种情绪,是不能置于人道,不能置于正义、公平和真理之上的。否则,爱国主义就成了一张皮,大家都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帜,实际上,干着祸国殃民的勾当。

如果把爱国主义当听话的话,那么这种听话就有可能危害人民,最终也可能危害民族。

历史证明:任何发展的理念,必须回归到对人的尊重和对自由的尊重上。

想想看: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篇3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xx同志指出:“在新世纪里,中华民族将在完成祖国统一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实现伟大的复兴!”这是新世纪向中华民族的召唤!这是中华民族面向新世纪的宣言!

爱国主义篇4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还包括对中华民族利益的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就说明爱国包括维护祖国的利益也就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不受侵犯。”[3]民族主义一直以来就是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出现任何的危害中华民族利益的事情,民族主义者都会采取不同形式的反抗,在维护民族利益这一点上民族主义者的表现就是爱国的。2005年春夏之交,对日本要加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中国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日本要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亚洲国家普遍表示不同意,主要因为日本在历史上的滔滔罪行以及现今对历史不思反省,加合国必然危害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利益,人民的义愤也是无可厚非的。日本近期的种种行为以及“购岛”闹剧,中国政府抗议,人们愤怒也很正常。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实践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相同之处。爱国主义的实践形式上包括保护祖国、建设祖国和富强祖国,其中就包含了保护中华民族;民族主义在实践形式上也是保护中华民族,保护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以致保护民族的生存空间。针对日本“入常”问题、日本修改教科书问题、中日问题,人民上街游行,表示不满,这是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领土、文化历史的爱和保护。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

2、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不同之处

2.1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4]这就明显的提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内容上的区别,我们的爱国主义是包括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民族主义不仅是在自己的民族和利益同时也包含了对自己民族的盲目肯定、有强烈排他性的情感和心理,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工具。我国爱国主义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品格,它从时代主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出发,主张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对外开放政策就是这一品格的表现。在对待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的问题上爱国主义是兼收并蓄的,不断的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民族的文化传统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民族主义则是认为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是最优秀的,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传统。2003年8月,网上万人签名反对京沪高速铁路使用日本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盲目的否定别国技术和成果。而且国家也没有正式说明京沪高速铁路到底是用日本,德国还是本国技术,万人签名反对就为时过早了,现在国家决定了使用本国技术修建京沪高速铁路,当初的万人签名就更显盲目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都维护祖国的统一,但是这个统一的内容上也有不同之处。爱国主义对于大陆和港澳台,海外侨胞的含义是不同的,对于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只要是拥护祖国统一就是爱国主义的,不要求其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而且在港澳台还是可以维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的;而民族主义的拥护祖国统一,也仅仅是指中华民族的统一,是爱整个中华民族就可以不会有对大陆和港澳台的分别。

2.2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实践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爱国主义篇5

关键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综述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072-02

爱国主义先于民族主义而存在,但关于民族主义的著作要比爱国主义的研究多得多。终究其原因,恐怕与爱国主义的常识性和民族主义的专业性有关,也更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民族主义浪潮以及由此导致的各国政治问题关系密切。新兴的民族主义和由来已久的爱国主义含义为何如此近似却又所指不同?二者看似简单的关系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含义

(一)民族主义的含义

虽然“民族主义”是个新词,但“民族”一词历史颇久。从词源上看,“nation”一词源于古罗马词“natio”,“natio”是由拉丁文“nasci”(意为出生)的过去分词“natus”转化而来。从此我们可以看出,“nation”一词最初是作为文化心理的范畴而存在,从氏族、部落发展而来,代表着基于血缘、语言、历史、文化传统的较为稳定的共同体。随着族际交往的频繁和组织发展的复杂化,族与族之间基于血缘的关系逐渐模糊,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显得更为重要,“民族”逐渐从单纯的文化心理的概念范畴发展到拥有政治含义,强调领土、和权力的范畴。

西方学者对民族的研究中,存在以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von Herder)、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希尔斯(Edward Shils)、阿姆斯特朗(J.A.Armstrong)、范·登·博格(Vanden Berghe)、吉尔茨(Clifford Geertz)、伊萨克(Harold P.Isaacs)等人为代表的原生论民族观,以盖尔纳、安德森、霍布斯鲍姆等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民族观以及以社会人类学家弗里德里克?巴斯(Fredrik Barth)为代表的边界论的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提出“四要素论”和“六要素论”。斯大林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1]2005年,中央13号文件给民族下的定义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①

民族主义的传播范围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它兴起于西欧国家,瓦解了教会势力,建立了各自的民族国家。后来传播到整个欧洲,也正是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欧洲开始了殖民扩张,将民族主义带到世界各地,激起了亚非拉地区反对殖民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2]。

(二)爱国主义的含义

在英语中,“爱国主义”(patriotism)一词源于拉丁文“祖国”(patria),而“patria”一词又源于拉丁文中的“pater”(意为“父亲”)[3]。在爱国主义发展的初期,爱国强调的是爱自己的祖国,而祖国的含义更接近于对乡土的热爱、对生活的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工业革命后,爱国主义的含义更加丰富,例如“对国家的风俗和传统的热爱、对国家历史的自豪感以及为国家福祉奉献等等都已经被纳入其中”。

对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热爱的深厚感情这一说法,学者基本看法一致,但对于爱国主义中是否包含政治内涵,大部分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正是爱祖国(patria)而不是爱国家(county)使得二者可以区分开来,爱祖国更强调或者根本就是作为道德维度上的情感或者爱国主义的本源含义。而维罗里(Maurizio Viroli)则认为爱国主义从17世纪开始具有政治内涵,而发展到19世纪,爱国主义的政治含义已经非常明显。维罗里(Maurizio Viroli)的观点有他的合理性,正如很多学者认为的那样,“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名词”,也是转移群众注意力的良好借口。埃利·凯多利认为,“民族主义是19世纪初欧洲所创造的一种学说。”或许这也正是民族主义蒙上爱国主义外衣,让人们难辨真假的原因之一。

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两个含义丰富的概念,无论前面诸多观点对二者的含义有多少种定义,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现在社会两个重要的词汇,而且二者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联系

多数学者认为,二者同处一个话语系统中,目标相同,心理基础相同。

1.在单一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中,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重合

厄内斯特·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爱国主义。很多学者认为,在单一民族国家中,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如果各民族的认同感强烈、情感深厚,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可视为同一的。

笔者对此持怀疑的态度。前面开篇已经提到,按照一般分法,民族主义按照不同的民族情绪和不同的民族范围的结合结果可以分为族裔民族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公民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把单一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视为同一混淆了民族主义的划分以及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逻辑起点。本人认为,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民族主义只是与爱国主义的重合而非同一。

2.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目标相同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格局,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不仅包含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而且包含了反对反动统治、反对民族压迫的因素。在中华民族抗拒列强压迫的斗争中,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合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的完整。

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的产生因归功于“被创造出来的传统”[4]。虽然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都有对传统的追溯,但笔者认为,民族主义的价值目标不是一元的。按照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的划分中的政治民族主义中的民族分裂主义,与按照国家民族主义、族裔民族主义、公民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划分中的国家民族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显然不同。

3.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心理基础相同

王天孜等人认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心理基础都是民族意识。爱国主义是基于一种朦胧的民族意识,而民族主义是基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他认为,民族意识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理性的民族意识使得民族成员产生骄傲与自豪感,当理性的民族意识和国籍重合时,就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作为主观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民族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民族情感又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动力[5]。

(二)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区别

对于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不同之处,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些认为二者的情感程度不同,民族主义比爱国主义强烈,也通常表现得更为激进,而爱国主义较为缓和;有些认为民族主义是向外的谋求独立或者扩张,而爱国主义只是对内的防守型保护;还有些认为二者的热爱对象不同,爱国主义的热爱是基于本国国土范围内的状态,而民族主义,特别是族裔民族主义和国家民族主义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德国在二战时期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可见一斑。

二者重要的区别应该表现在二者对待“他者”的看法和态度上。对于民族主义,如果不与“他者”比较,就无所谓族裔或者民族,也就无所谓民族主义。正如史密斯(Anthony Smith)指出的,在当下的西方,民族主义的形象主要是消极的[6]。沙非(Boyd Shafer)更是坚信,民族主义,特别是它发展到极端时,导致战争和破坏[7]。凯杜里也认为,“民族自决权是国际生活中无序状态而不是有序状态的主要创造者。事实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显然不是繁荣的保证书,或者是可信任的好政府的保证书”[8]。

相对而言,爱国主义对“他者”的划分则没有那么明显。对爱国主义者来说,“你——我”的边界意识没有那么明显,而正相反,民族主义者极其注重和宣扬边界意识。

三、结束语

关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研究对于理清二者的关系、打击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提高国家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当前而言,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讨论还不充分,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有更多的学者关注二者和二者的关系,推进研究的深入。

参考文献:

[1]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M].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泰戈尔.民族主义[M].谭仁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3.

[3]潘亚玲.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辨析[J].欧洲研究,2006,(4).

[4]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李金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王天孜.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一种伦理学视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9).

[6]Anthony D.Smith. Theories of Nationalism[M].London:Duc-

kworth, 1971 :8.

爱国主义篇6

不能不说,以上两种看法,因为都有事实根据,所以都有一定道理;但问题的根似乎并不在这里。民族主义也好,爱国主义也好,无论历史还是现实,它们都是客观存在,是不可否认、也不能回避的事实。而且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都和民族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选择有关,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们都是一定历史和时代背景下的叙述语境,脱离了历史和时代背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很难讨论得清楚。关键问题是,我们所说的可取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必须是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具有的对自己进行深刻反思的能力,能够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正本清源、扬善去恶、除旧布新,走向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从而体现历史和人民的意愿,而不能被理解只囿于表层的、显在的民族和国家这个概念层面,否则就极易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爱国主义。

从这点上说,中国人在上述重大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高昂情绪,我们完全可以只将其作为一个自然的、正常的、合乎情理的情绪表现。不做具体分析,轻易将其整体抬升到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热情高涨的角度去认识和谈论,是很大程度的盲目。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只要稍微深入一点思考,就不难发现,在情绪高昂、众志成城的背后,有一个很显着的特点,那就是这些事情已发展到了高潮,聚焦成了全民热点,成为了很热闹的局面。特别是由于媒体的作用,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社会行为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情绪越来越高,这是中国民众思想、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的一个带普遍性的规律。它同时说明了两点:第一,在中国个体不突出,个人行为从来不被强调。个体性和群体性,中国是群体性超于个体性。从个体宣泄和集体宣泄来说,中国比较突出的是后者。第二,群体性一旦形成大气候、大趋势,个体会基本退出;一种舆论到了十分强大的时候,其他声音会被完全淹没。不要说在抵制家乐福的民众情绪弥漫中,多少夹有不理智的行为和言论,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那种对拥有财富的企业、企业家以至国家捐钱数量的多少进行道德、道义点名比较、批评的做法,难道也是恰当的吗?

如果认为,这就是中国民众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的体现,那么我们有必要这样问一下:当真正国难当头、民族危难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个体的部门、企业或个体的人,在广为分散的情况下,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对同胞的同情心,会不会同样来得如此强烈呢?也是在分散的情况下,在国家和民族的重大利益面前,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其工作效率和纪律观念,是否同样会这样突出呢?只要我们不讳疾忌医,不像阿Q那样护短,答案就是十分清楚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帝国主义为什么能肆无忌惮地欺辱中国?日本这个蕞尔小国,从甲午战争到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为什么一再不把中国放在眼里?统统都是因为太了解中国这个国家和民族,政府和民众比较散、比较软,趁它来不及反应、没有形成强大凝聚力以前,各个击破十分容易!以天人合一、冲淡平和、兼收并蓄为特征的华夏文明,其软肋在于缺少个性锋芒和批判精神,是人们形象化说的,中国人集合时是条“龙”,分散时是条“虫”。中国军队在单兵作战能力上,往往逊色于人。

在所谓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问题上,核心与本质在是否具有理性。只有具有理性,才会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和传统,这样基础上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才是可取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核,是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品质。

人们都说美国人最普遍具有爱国主义,其实并不了解,美国人的爱国主义,并非只建立在美国强大的基点上,它更重要的是建立在理性和批判现实主义基础上,建立在美国人对其价值观的选取上,它反映的是美国民众对自己价值观和国家政治原则取向的认可。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就职演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国家如果对上帝制定的秩序与权利的不朽法则置之不理,则绝无可能指望天国露出仁慈的微笑。”他在连任届满时的告别辞中,再次阐明这个类似观点,即“一个民族的永久幸福和它的品德联系在一起”。美国之所以实行的是联邦制而不是邦联,且联邦制坚如磐石,就是美国将这一制度放置于人民“公平和全面的实验”中进行验证,华盛顿告诫国人:“在实践尚未表明联邦制行不通时,试图在任何方面削弱联邦纽带的人,我们总是有理由怀疑他们的爱国心的。”当然,华盛顿没有预见到后来的美国政府,很大程度没有遵循他关于美国要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自由来往的方针,他们所谓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还包括了对别国进行武装干涉和政权颠覆。美国政府宣扬的所谓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也是有问题的。但是,美国社会什么时候都会有不同声音,美国人民的爱国,主要是以此为基。

由此可见,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联系最密切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的价值观,而并不以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与否为主要依据,否则我们不能解释许多现象。缺乏对价值观取向的认可,也不可能同时具有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深刻反省能力,这样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有时就是靠不住的,有时是狭隘和极端的。比如,同是以“丑陋的某国人”为题写的书,其实都体现了作者的爱国忧国意识,但在不同国家会遭致不同结果。要在过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因为它绝对会定性为卖国主义而不是爱国主义。这本书今天能够在大陆出版发行,虽然不再会遭到谴责,但又有多少人会以此为警惕,对存在于中国人身上的种种毛病进行反思呢?以国人的特点,既然毛病大家都有,为什么只是我改而你不改?这种只能一哄而起、一哄而散,要么大家都动,要么都不动的特征,就这样也表现在了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领域。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就是有感于握手术刀治疗中国人身上的疾病,不如拿起笔疗治中国人精神上的疾病。遗憾的是,缺乏独立性,只喜欢听好话、爱面子的中国人,老毛病难改,当一件事一哄而起的时候,失去理性的兴奋、宣泄、随大流和凑热闹等等心理参与其间,人云亦云、人喊我喊,就不是奇怪的事了。所以才会发生抵制家乐福、指评捐钱者的事。回顾当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因为对美国政府充当国际警察、对别国指手画脚行为的不满,国内有多少人一时忘记了人的生命价值无比宝贵,忘记了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区分开来的道理,竟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幸灾乐祸心理,这种良心上的事实,难道是可以轻易否定的吗?它不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理性、缺乏正确观念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不就等同于利己主义、排他主义吗?同样需要反思的,还有民众对奥运会的评赞过度,对中国运动员夺取金牌看得过重,将运动会和爱国主义联系得过紧而表现出来的唯我第一、古今无双、扬己抑人的做法,这些一样是要不得的。实在说,即使不抱有成见,一般外国人也不会认为中国人的这种情感表现和情绪宣泄就是好事,更不认为那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国人爆发出来的强烈爱国心。

其实,在这些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中国人自己在情绪兴奋和精神高昂起来以后,或多或少也感觉到了某种失落:要是在平时,在我们身边周围,都像这次汶川地震后人们那样显示爱心多好;北京要是在奥运会结束以后,都能有这样安定的社会秩序、礼貌的服务态度、周详的市政安排,那该多好。或者我们再进一步自我发问:人民群众的这种高涨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如果能渗透我们所有岗位、一切领域,难道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吗?

爱国主义篇7

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人们对爱国主义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甚至不同的人对爱国主义理解各不一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主义研讨党课讲稿资料,提供参考,欢迎您的阅读。

同志们:

根据XX的安排,我要就“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学习。我认为,开展这个活动正当其时。

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人们对爱国主义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甚至不同的人对爱国主义理解各不一样,比如:从社会性质来看,有奴隶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有资本主义的爱国主义,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从民族特性来看,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爱国主义传统和观念;从思想情感来看,存在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理性的爱国主义观点和系统化的爱国主义思想;从历史发展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我想从溯源、明理、晰义、践行四个层面与大家分享几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溯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

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纵观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历史,爱国主义内涵之所以如此丰富,爱国主义传统之所以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脐带”,就在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独特的文化土壤。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延续至今而文化不断的,首先就源于爱国主义的“根”之深、“蒂”之固。

中国,一个伟大而又多灾多难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屡仆而屡兴、愈挫而愈勇,千百年来淬炼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重要的精神支柱,无疑发挥着巨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从王进喜、雷锋到焦裕禄、孔繁森;从邓稼先、郭永怀到黄大年、罗阳,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赴汤蹈火,他们以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

二、明理: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华夏儿女的共同期盼,成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二)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今日之中国,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指出:“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范畴,犹如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同香、瓣瓣同心。“同香”,同在都蕴含着一种爱国情怀;“同心”,同在都滚烫着一颗爱国之心。

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

(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福祉,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祖国统一大势所趋,民族团结来之不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祖国统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晰义:从三个维度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系统阐释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内涵、历史传承和价值取向,在团结和凝聚中华儿女应对风云变幻的风险挑战中显示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应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去参悟。

(一)要遵循理论逻辑,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鲜明主题及“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本质。爱国主义在中国的内涵及表现随着中华民族的不同境遇而不断变迁。

在新时代,中华儿女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鲜明主题,才能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绽放出绚丽光芒。

(二)要遵循历史逻辑,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和情怀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中华儿女只有将国家核心利益、民族长远利益作为爱国言行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情转化为对国家忠诚、对民族热爱、对人民关切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作用。

爱国不仅有感性的表达,更要有理性的行动。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中华儿女只有深植爱国情怀,保持爱国理性,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真正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增辉添彩。

(三)遵循实践逻辑,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和担当

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是凝聚和引领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纽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显示出非凡价值和巨大担当。

深刻领会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就要科学认识中国崛起、民族振兴和世界繁荣、人类进步的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世界大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践行:把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不管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每位国人不管走得有多远,都要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如何让爱国主义传统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教育是永恒主题,践行是根本目的。要在教育中激发爱国热情,在践行中养成爱国自觉。

(一)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撑

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一个人的自然情感,但也需要培育和滋养。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朴实的“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

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二)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个孩子的人生关键一课

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青少年做起,这方面工作是管长久的、管根本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与觉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体验和熏陶逐渐形成的。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获得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人生。

家长特别是父母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三)让爱国主义成为每名中国人的行动自觉

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主要不是听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看他对社会是否有贡献,对国家、对人民是否做了有益的工作。

“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困难和压力,往往更能检验一个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不畏压力、攻坚克难,越压越勇、越压越强,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让爱国主义成为我们务实前行的不竭动力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在新时代,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的最终落脚点即是在自身的本职岗位上踏实肯干,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任劳任怨。

摒弃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观心态。做到真正静下心来,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发光发热,从一点一滴做起,工作中不拉后腿,不满腹牢骚抱怨,不好高骛远,不斤斤计较,为国家的发展和荣辱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爱国主义篇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忠于祖国的坚定信念,以及为保卫祖国和维护祖国尊严而献身的教育活动。小学语文课程中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教者采取了以下策略。

1.总揽课程,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新课程语文各年级教材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课文,这些课文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祖国的伟大;颂扬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讴歌中华优秀儿女和勇敢智慧的人民;歌颂祖国繁荣富强。教者首先要统揽全套小学语文课程把握住这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是作为学生对自己祖国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形象直观,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和伟大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统一而奋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贯穿到语文学科及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等形式,提供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利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历史遗迹等教育基地,结合节日、纪念日和团队活动开展教育,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2.语文实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结合课文内容与阅读教学实际,反映革命前辈英勇不屈,前仆后继斗争的课文,如《大雪山》、《草地夜行》、《飞夺泸定桥》、《冀中地道战》等,依托教育基地,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喜迎新中国六十华诞,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形成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烈士陵园、博物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到学生中宣讲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学校举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宣讲、朗诵、演讲、歌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的宣讲和对国歌的教唱,培养学生对国旗、国徽的崇敬之情,让学生感受国旗、国徽、国歌的庄严,懂得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也是爱国的表现;通过学生对典型历史人物故事的朗诵,领会先烈们的爱国情怀;开展"祖国,我爱你"演讲比赛表达爱国之情。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同学们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拓展延伸 加深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围绕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开展"庆华诞、颂党情"征文比赛、"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教育、"迎国庆、爱家乡"主题读书和"阳光下成长"艺术展演、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歌颂伟大祖国;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报告会、座谈会,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陶冶学生情操,增强了学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4.注重实效 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爱国主义篇9

【关键词】爱国主义;内容;特点

【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47-01

1 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上,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内容主要是反抗民族压迫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广州三元里人民同英军激战,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的嚣张气焰。爱国老将关天培,坚守炮台,血染战袍,仍不退却,直至与守军数百人一道壮烈牺牲。1856年到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军所到之处,都遭到各族人民和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诚如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所言:“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蔽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加以圣教式微,种族沦亡,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1]1900年以农民为主体的北方人民组织义和团,展开了反帝爱国斗争,给敌人沉重打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在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许多爱国的志士,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首先探索革新图强道路的是龚自珍,他主张以武力抵抗外来侵略,并学习外国的长处。为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反抗外来侵略,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康有为、梁启超提出学习西方变法维新,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失败以后,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派走上革命道路。他先后领导10多次武装起义,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夺,他把中华民国变成地主买办阶级的北洋军阀政权。接着,孙中山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都遭失败。“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2 近代爱国主义特点

第一、为振兴中华勇于献身。在反对清政府腐败统治和抵御外国侵略等无数次革命斗争中,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爱国主义壮举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这种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表现在近代爱国斗争的全过程。鸦片战争中,为抗击英国侵略者对祖国神圣领土的侵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坐镇虎门,誓志“死以报国”;当英攻浙江沿海时,定海之总兵葛云飞洛守“城亡与亡,不离定海半步”的誓言,身先士卒,数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直到壮烈殉国;为摧毁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洪秀全、杨秀清等农民英雄,以坚忍不拔的爱国壮志,率领劳苦大众,擒斩人间“妖邪”。他们指挥爱国将士北战南征,同中外反动势力搏击,纵横十八省,坚持斗争十四年,耗尽毕生心血。以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共和为已任的革命志士,在“振兴中华”的伟大斗争中所显现的献身精神同样可歌可泣。诚如中山先生所说:“我们从前去革命,不但是自己的性命难保,并且还有抄家灭族的危险。我们从前有那样大的危险,还能够去革命,那是什么缘故呢?就是由于我们富于牺牲的精神。”[3]还有许多革命志士,不幸身陷囹圄,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与威胁利诱之下,仍威武不屈,豪情满腔。被中山先生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的陆皓东,于筹划广州起义事泄被捕后,拒绝敌人的诱降,慷慨就义,临刑前说:“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4]

第二、近代爱国主义力量十分全面。近代以来,因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阶级结构也因此发生变化。尽管各阶级、阶层有各自的利益且相互冲突,但由于它们都面临着赶走外来侵略势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这一共同任务,因此它们又可能结成广泛的同盟,投入共同的爱国主义运动中去。但是,近代爱国主义的各种力量也有一个从分散无组织甚至相互敌对而逐步走上统一有组织和结为盟友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前,作为爱国主义主力军的下层民众尤其是工农群众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而且不被重视,加之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使得各种爱国力量大打折扣。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科学的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为基础,终于使得各派爱国力量联合起来,形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是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近代以来,从统治者到被统治者,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各阶层的民众都以各自的方式,投身爱国主义运动,形成了浩荡的爱国主义大军。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国主义力量拯救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使我们的民族获得了新生。

第三、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主张勤于向西方学习。近代爱国志士在忠实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的同时,又认真汲取西方先迸的文化和科学,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确立适应时代潮流的远大理想和爱国抱负。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康有为、孙中山等。他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在于清朝的闭关锁国、妄自尊大,以至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振兴中华,必须勤于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振兴中华。虽然近代志士仁人学习西方的具体内容及爱国运动的手段不断更新变化,但爱国者学习西方的趋势及其根本宗旨并未改变。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上近代的转折点。从此中国人民走上拯救民族危亡、探索富强之路的爱国主义之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性成果为标志,近代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宣告结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它又没有结束,因为作为近代爱国主义主题之一方面的救亡任务虽然完成了,而其图强的一面却远没有完成,只能说是铺好了地基。近代爱国主义未能完成的这一任务将成为新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而近代爱国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遗产,将成为中国爱国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

[2]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M].中华书局出版社.

爱国主义篇10

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五四爱国运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集中表现了为祖国独立富强而献身的中华民族的这种感情,并成为一代人一代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伟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爱国主义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不论是暂时困难时期,还是兴旺发达时期,这种爱国主义传统,从未间断,它成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们在前进中,外有压力,内有困难,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广大团员青年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时代不同了,历史赋予青年的使命也不同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三步走”的宏伟目标,是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因此,今天讲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就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就要为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模范履行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义务;就要抵制民族虚无主义,防止盲目排外情绪。

热爱祖国,就应该了解祖国的悠久的历史,英雄的民族,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优良的传统,发展的道路,伟大的成就。特别是建国以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自己的疆土上辛勤劳动,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以大无畏的精神维护了祖国的和领土的完整,我们应该为之自豪。那些背叛祖国的人,在外国主子卵翼下反对祖国的人,终将被历史所抛弃,中国、外国,过去、现在,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