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测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9:28:22

水平测试

水平测试范文篇1

担任全年级八个班,本次学业水平测试中。将近四百人的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说实话,心里真没底,很紧张。但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历史学科过关率达到100%A和B等级的学生达到83.3%

仅靠教师本人是不够的复习备考,但是好成绩的取得。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依托年级组各位老师的支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备考冲刺阶段,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鼓励学生,一定能行,相信老师,相信自己”当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考试时,自然积极努力。

1.充分重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这是由教育部指定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的水平考试。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的基础学习的掌握情况。不管是否与高考挂钩,我们都必须努力抓住这个机会,打好这难得的基础。为此,学校和年级组开展了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动员大会,鼓舞大家的斗志,坚定师生努力拼搏的信念。

2.合理安排教学与复习的时间和课时。由于高二年级科目较多,历史学科的课时仅安排了每周两节。面对《必修三》一本新书的内容尚未进行,还要复习备考,我便在开学初制定了教学备考计划。用9、10月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新课教学,11、12月份两个月进行复习,从而为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3.充分运用考试说明,引领复习。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我的做法是:

第一,教师本人要仔细阅读和研究,充分领会考试说明的指导性意见。考试说明使师生明白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内容,除了了解必备考点,还可以适当放弃一些考试说明中没有涉及的考点,避免无的放矢。

第二,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认真阅读理解教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对测试的内容有明确规定,并提出了相应的测试能级要求,对凡是考试说明要求了解的知识点,一定要了解并掌握其基本内容。我和学生一起将考点中提示的复习方向用史实具体化,即整理知识要素,让学生明确备考复习的具体知识点。淡化远离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抓住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以确保复习的有效性和方向性。

第三,重新梳理知识体系。专题史的一个弱点就是乱,特别是通史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脑袋中往往乱成一团。零碎的记忆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只有进行系统的梳理,才能达到时空一致,真正理解历史发展的脉胳。所以,我将会考说明的体系重新组合,按照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古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近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脉络梳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第四,利用考试说明中的习题训练、巩固知识点。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要用各种复习手段调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反复记忆。

4.利用好课堂的检查督促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复习漏洞。由于每周总课时量较多(最后两周达到24节课),面对的学生面又太宽,因此,每堂课的课前听写和提问,成为我了解学生复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为了给同学们一些压力,对于不认真复习的同学,给予针对性的辅导督促,例如:到办公室一对一的背书、请班主任亲自出马做思想工作、发动家长在家监督复习等。总之,随时关注他,盯着他,让学生不学都不好意思。

5.抓好习题训练,进行巩固和查缺补漏。习题训练过程中,不可只做题而忽视总结、归纳,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掌握答题技巧,掌握规律性的历史线索和答题思路。此外,进行分类训练和针对性训练,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夯实。试卷不能只用成卷,还应该自己出题,或组合经典例题和各地的好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6.利用模拟考试,进行实战演习,鼓励士气。模拟考试对于了解考查学生复习情况极为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为了强化复习,我们年级以考代练,每天下午都有模拟考试。每个学科基本每周都进行一次摸底。虽然阅卷很辛苦,但为了及时摸清学生的情况,我们全年级师生都咬牙挺过来了。而且,对试卷要有练必改,有改必评,评要到位,查找问题,及时解决,提升学生答题技巧,同时,不断鼓励、督促学生。针对问题严重的答卷,我找到本人,进行说明和指导,让其重视自己存在的问题。

7.选择一些重点、热点问题和周年问题作为专题进行复习。如: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的功与过;制度的创新(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中国的近代化;科技革命和科技成就等等。

水平测试范文篇2

学业水平测试很快就要来临了,对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说,情势相当严峻。一方面是我们学校的基础很差,学生比较懒惰,比如前几天我搞了一次单元测试,287班有17人没有上90分(满分150分),288班有37人没有上90分,过两天要他们重考,结果还有人及不了格,其中最可笑可气是,我把选择题的选项交换了位置以后,居然有人按原来的答案填上去了。我想说的,直升班如此,普通班的情势就更加严重了。另一方面,我们学校正在申请市示范性高中挂牌,省市教育管理部门对示范性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率有一个指标要求,如果我们学业水平测试考得不好,对我们学校的挂牌和招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会议,一是提请各位老师高度重视,二是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学业水平测试,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争取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学业水平测试的指标。下面我先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首先,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学业水平测试,要绷紧这根弦。

学业水平测试也有叫小高考,这个称呼凸显了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对学校的重要性,魏主任等都阐述的很清楚了,对学生的重要性老师们也不言而喻。套用官方的标准话来说,学业水平测试全面衡量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同时也为高校招生,特别是重点高校录取、自主招生和学生评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我们要有目标意识,各班各任课教师要采取人盯人的战术。

教育局对各学校进行指标考核,学校对各班级、对各学科也是进行目标考核的,届时学校将对未达标的班级、学科不予奖励。根据刚才魏主任宣布的指标,各班班主任要组织任课教师开会摸底,制定好复习计划,确定本班的优秀目标和困难户,其中指标数要略高于分给班级的指标,将指标分解到任课教师。确定班级中几个困难学生,采取盯人战术,要单独把他们找到办公室去背、做,班主任要经常下班巡课,要多找这些学生谈话,只要我们盯的紧,学生自然也就抓的紧。四是狠抓教科书上的基本知识,如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单词等要学生背得,例题对好学生先做再看,对差生可先看再做,而教师则要做到有布置的一定要有检查,否则就等于没有布置。五是要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对重点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也可以在部分学生作业本上做文字性的表扬、鼓励和提出学习方法。相信每位学生是可以学好的,他们是想上进的,只是他们还没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或者不晓得怎么去提高自己和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而已,这个时候是最需要班主任和老师去拉他们一把了。

第三、关于数学、英语、物理等老大难的问题

根据前两届的统计资料来看,英语、数学、物理是学考中最难达到合格率的科目,我想是否可以考虑下列措施:一是这三科提前进入复习迎考阶段;二是是否能在时间上加一点;三是任课教师的脑袋里的弦绷得更紧一点,早晚自习的时间利用得更充分一点。

第四、关于理科班的文科科目及文科班的理科科目

理科班的文科科目虽然也难,但我们文科老师的经验足,我相信只要老师抓得紧,应该没有问题的。但是文科班的理科科目就很麻烦了,简单的死记硬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除了教师复结到位以外,学生必须有足够的题型和变式训练。

相信每位学生是可以学好的,他们是想上进的,只是他们还没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或者不晓得怎么去提高自己和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而已,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年长的我们去拉他们一把了。

水平测试范文篇3

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许多省市开始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否实现预期目的?作者总结一些地市会考监考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只有像高考一样严格监考,才能促使中学积极实施国家的课程方案,重视薄弱学科、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省市公布学业考试实施方案。

实行全省统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它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的重建,鉴定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试结果将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

但是,实施高中水平考试要实现预期的目的,从会考的经验和教训看,关键是要严格考试纪律。

长期以来,许多省市实行高中会考。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以正确的导向。”实施会考的初衷是为了使学校由过去只重视高考升学率转向重视合格率;教育教学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实际文化水平;促进学校按教学计划开设各门必修课程,加强教学中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克服偏科现象;同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为指导,科学评价学生个人和群体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

实施会考十几年来,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只重视高考升学率,不重视会考,许多学校只开设高考课程,不开设高考不考的课程;教学仍然主要面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背离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会考成绩的公信度与权威性丧失,谁也不会用会考成绩来评价学生个人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中会考制度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弱化。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顽疾作祟,直接原因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都不重视会考,以至于许多地方会考的监考形同虚设,姑息学生考试作弊。

某地的几个学校在最近几年,高二理科学生没有上过一节思想政治课,学校甚至没有给理科学生购买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同样,高二文科学生也没有上过一节物理、化学、生物课。但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近几年的政治课会考成绩不是“很好”,而是“相当的好”。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校文科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会考成绩也是相当的不错。学生们毫不掩饰——如此大面积的“好成绩”都是集体作弊的结果。

来自各个学校的监考教师都知道学生根本没有学过一些课程,如果严格监考,许多学生会考成绩会不及格,将无法取得毕业证,无法参加高考,可这并非是学生的错,故而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监考,有些教师由于无法面对两难的处境,只好拒绝监考。学生当然明白,如果考不及格,后果很严重,但是又没有学过相关课程,在监考不严的情况下,只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会考也不十分重视,大家都清楚当地中学为了集中精力抓高考,没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如果严格监考会导致当地学生大面积不及格,这会影响到自己的政绩,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会考监考基本上是例行公事式的走过场,口头上讲得非常严格,实际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因此,尽管省关于会考监考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有各种各样的违纪处罚办法,但那只是为考前培训做样子而已的。

于是,本应非常严肃的省级考试,其考场纪律远远不如学校的平时考试;本该具有十分权威性的省级水平测试的成绩却完全不能够代表中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试已经丧失了当时的功能,除了增加学生负担、扰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没有多少积极意义。

会考监考不严,还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除了直接影响学风,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参加会考后,普遍感慨:做人不能做老实人,做老实人太吃亏了。那些平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会考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时,也大都选择了作弊。这种会考实际上给学生上了一堂消极的政治课,它完全背离了会考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

课改以来,许多学校认为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家要求的课程,只要不高考的就不开设,包括一些必修课;或者不按规定课时开课。什么研究性学习、什么通用技术、什么校本选修课,统统不管。反正学生学分由学校给予,学校还能让学生不毕业?学分认定时坚持宽松原则,甚至没有开的课程如通用技术等,学生的学分都一个不会少。

现在要实行学生学业考试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学校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但是,这次学业水平考试如果依然采取以往会考监考的那种形式,则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键在于严格考试纪律。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像重视高考那样重视学业考试,要求监考像高考监考一样严格,督查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负责,还要启动高考的现代化监视技术、电子屏蔽技术,考生和监考考试违纪也要与高考违纪同样处罚,并且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才会重视学业考试,学校才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课,才会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陕教基[2008]18号.

水平测试范文篇4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的部署,我省于20*年稳步开展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工作。至去年12月底,全省共有93个考点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联网。我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为进一步规范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及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体制

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1*号),适应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省、市及高校、部门的关系,明确管理机构、专业组织和实施机构的职责。

1.省级相关机构(组织)及职责

省语委对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测试工作规划,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认定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任职资格。认定测试实施机构。

省语委办公室负责抓好省语委相关职责的落实,指导专业组织和实施机构开展工作。负责全省测试员队伍建设和宏观管理。颁发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管理“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江苏省系统”。

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专业委员会在省语委的领导下,对测试业务进行指导,对测试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测试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考生申诉进行复议,开展测试科学研究。

2.市级相关机构及职责

市语委对本地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测试工作规划,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遴选测试实施机构。

市语委办公室负责抓好市语委相关职责的落实。负责本市测试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负责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导测试实施机构开展工作。根据需要设立县(市、区)考场。未设“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的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一个行政处室代行上述职能。

市测试实施机构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担任。在市语委的领导和市语委办公室的指导下,组织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以及其他社会人员参加测试。负责报名、培训、测试、数据上传等考务工作。对外统称“*市普通话水平测试考点”。

3.高校及有关部门职责

高校负责本校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学校教务处负责对本校测试工作进行管理,制定测试工作规划,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与有关单位共同负责测试员队伍建设。负责或指导有关单位组织本校师生参加测试,做好报名、培训、测试、评分、数据上传等工作。鼓励校际间加强合作,实现培训、测试员以及测试室等方面资源的共建共享。

省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负责本系统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制定测试工作规划,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其所属有关单位负责报名、培训、测试、评分、数据上传等工作。

高校和省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测试实施机构对外统称“*学校(学院)或*普通话水平测试考点”。

二、加强业务指导和质量监控

加强对测试工作的管理,是确保测试质量,维护测试权威,使测试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

坚持复审制度。各考点对计算机辅助评测中出现的异常数据应当重新组织测试,对偏差数据应当进行复审。分数达到一乙等级的,必须由部级测试员进行复审。

建立抽检制度。省语委办公室委托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专业委员会对各考点上传的数据进行抽检。每年每个考点至少被抽检1次,每个参与评分的测试员至少被抽检1次。

建立巡视制度。省语委办公室聘请教育行政、监察以及新闻媒体人员对各考点的考试组织工作进行巡视。每年每个考点至少被巡视1次。

建立奖惩制度。省语委将根据抽检和巡视情况,对管理规范的考点、评分质量高的测试员进行表扬。对管理松懈的考点作出限期整改、暂停测试或撤销考点等处理。对评分质量不高的测试员暂停评分工作,由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专业委员会定期集中培训。考试合格后,再分配评分任务。对违纪的测试管理人员或测试员,情节较轻的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提请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三、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推广普通话是国家基本的语言政策。开展测试是促进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提高的基本措施之一,其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否为社会公众所关注。20*年*月*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推广普通话工作全面进入法治轨道。20*年*月*日《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的施行,对测试管理提出了依法行政的要求。各地各校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水平测试范文篇5

[关键词]现代汉语;普通话;普通话水平测试;轻声与次轻音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表一和表二共23021条,其中注为轻声词语的有1293条,约占5.6%;这1293个词语中,《现代汉语词典》标注为“一般轻读、间或重读”或非轻声词的有71个。此外,表一和表二中还有《大纲》注为非轻声的219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则注为轻声或“一般轻读、间或重读”。《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提及次轻音现象。

一、从语音特性和语言实践再认识轻声现象

对于轻声的定义,《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总论部分提出: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由于它长期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又重新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例如:哥哥、婆婆、姐姐、弟弟。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种变调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后一个音节原调调值的具体形式。”“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固定读轻声的单音节助词、语气词也不例外,他们的实际轻声调值也要依靠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确定。绝大多数的轻声现象表现在一部分老资格的口语双音节词中,长期读作‘重·最轻’的轻重音格式,使后一个音节的原调调值变化,构成轻声调值。”

对任何一种语音现象的特征分析,不外乎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四个方面。《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总论部分是这样描述的:“从声学上分析,轻声音节的能量较弱,是音高、音长、音色、音强综合变化的效应,但这些语音的要素在轻声音节的辨别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语音实验证明,轻声音节特性是由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构成的。”

(一)先从音高上看,“轻声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调值,变为轻声音节特有的音高形式,构成轻声调值”。对普通话轻声调值(音高变化)的描写,语言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常见的是以下四种:

1.阴平+轻声——阴平后面的轻声字读半低调2度;阳平+轻声——阳平后面的轻声字读中调3度;上声+轻声——上声后面的轻声字读半高调4度;去声+轻声——去声后面的轻声字读低调1度。(林涛、王理嘉《语音学教程》,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2.阴平+轻声——在阴平后面念又轻又短的低调2度,听起来仿佛是轻短的去声;阳平+轻声——在阳平后面念又轻又短的中调3度;上声+轻声——在上声后面念又轻又短的半高调4度,听起来仿佛是轻短的阴平;去声+轻声——在去声后面念又轻又短的最低调1度,听起来仿佛是特别低降的轻短的去声。(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常识》)

3.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阴平、阳平、去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低降调,调值为31;上声+轻声——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是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为44。(宋欣桥《普通话朗读训练教程》,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4.阴平、阳平+轻声——阴平、阳平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中调3度;上声+轻声——上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低调1度;去声+轻声——去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低调1度。(胡裕树《现代汉语》)

从区别性的角度来分析,应当是第三种调值更为简明,第二种调值更为详尽。但这只是北京人在生活中的实际调值。中央一级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如果特别强调轻声的话,基本上都是第一种调值,一部分人甚至是第四种调值。普通话并不完全等于北京话,第一种调值作为艺术语言的存在,至少不应算作缺陷,当然更不应算作错误。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北京人在单说双音节词语时,实际往往将其作为降语调的双音节陈述句来发音的,因而轻声的末尾总带有下降的趋势,一些语言学家就将其看成是轻声固有的特征。林焘、王理嘉指出:“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称为中性语调。最常见的中性语调是陈述性的。”在言语交际时,不可能存在脱离语调的所谓词语发音标准,因此,语流中轻声一般都带有下降的趋势,连“上声+轻声”的格式也不例外,如“我的书”等。此种现象在非轻声词中也有,如前面所说的上声在双音节词的末尾实际常读成211;阴平在双音节词的末尾读成大致相当于54的调值等。赵元任曾拟出降语调句子中末一个音节是轻声时的音高,“阴平+轻声”为55+21,“阳平+轻声”为31,“上声+轻声”为41,“去声+轻声”为51+121。这同前面的轻声词调值几乎无法区别,从听觉上就更加分辨不出了。因此,在语流中发成第二种或第三种调值应当也视为正确。

至于“上声+轻声”的组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认为前面上声的调值都应变读为211(一般称为“半上”),甚至《现代汉语词典》也持这种看法,但这种看法不完全符合语言实际。

《大纲》列出的《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中共有133个“上声+轻声”的词,其中大部分前一个音节实际调值确实是211。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小姐、主意、把手、法子、打点、打手、找补、拿主意”等词前面的上声音节实际调值就不是211,而必须读成24;《现代汉语词典》除把“小姐”列为“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情况,也认为“主意、把手、法子、打点、打手、找补”必须读作轻声词的“上声+轻声”格式。如果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变调的描述,“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变半上”。事实上,这几个词在北京话日常口语或中央台的播音员中从未读成半上,而我只听到南方人学普通话时曾有一部分人误读过。“倒腾、打扮、骨头、指头、手指头、脊梁”这几个词,据我个人的经验,有的在北京话中读成24,在其他北方话中读成211;有的在不同的意义中分别读成24和211。如“骨头”,北京人一般读成“24+2”,其它北方方言区如山东话读成“211+4”。虽然后一种读法在北京人听来还可以容忍,但如果把“硬骨头六连”、“他是一个响当当的硬骨头”里的“骨”读成211,就不符合语言习惯了,也是十分滑稽可笑的。有人认为这属于“归音问题”,只要把前一个音节归入阳平调类即可。且不论这是否可行,只要《大纲》和《现代汉语词典》不将其归为阳平,我们就无法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以此作为标准。上面提到的词语还只是《大纲》列举的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范围,考虑到在朗读和说话两个部分还会出现没有列入上述范围的词语(如“把揽”等),这就不会仅仅是个别现象了。

此外,前面的上声应读成24的还有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或动词的组合,如“想想”、“写写”等。这里的第二个音节可以是轻声(即最轻音)。组合成“想想你”、“写写我”等“双单格”时,实际口语中调值可以是非轻声词的“24(35)+24(35)+211(2114)”(往往见于艺术语言),而更常见的则是“24+3+211(2114)”(如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语言)。

这就是言语的实际情况,即“上声+轻声”的格式中,前面上声的调值确实有211和24的不同读法。

魏钢强在《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中把前面的上声读成211的现象称之为“失去原调”的“调类的轻声”,而把前面的上声读作24的称之为“不失去原调”的“调值的轻声”,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了在不同的语言条件下两种读法都是正确的,也就是都属于轻声词中的上声的“条件音位变体”。不过这种划分对于不具备相当理论深度的人来说,似乎有些勉为其难了。

(二)从音强上看,《大纲》判定:“实验语音学认为,音强在辨别轻重音方面起的作用很小。在普通话轻声音节中音强不起明显作用。轻声音节听感上轻短模糊,是心理感知作用。由于轻声音节音长短,读音时所需能量明显减少,但音强并不一定比正常重读音节弱。”从轻声词和非轻声词的音强绝对值相比较来看,音强确实没有明显的区别,如“东西”和“东·西”。但大部分轻声词中的轻声音节比前面的非轻声音节在音强上还是略微弱一些(至少允许弱一些),如“东·西”中的“东”和“西”。

(三)从音长上看,《大纲》认为“轻声音节一般短于正常重读音节的长度,甚至大大缩短,可见音长短是构成轻声音节特性的另一重要因素。尽管轻声音节音长短,但它的调形仍然可以分辨,并在辨别轻声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实验语音学的考察,双音节轻声词中的轻声音节要比前面的非轻声音节的音长大约短55%。

(四)从音色上看,《大纲》提出“轻声音节的音色也或多或少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韵母发生弱化,例如元音(指主要元音)舌位趋向中央等。声母也可能产生变化。例如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声母变为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等。”“轻声音节的音色变化是不稳定的。语音训练只要求掌握已经固定下来的轻声现象(字典、词典已收入的)。例如:助词‘的’读de,‘了’读le,词缀‘子’读zi,‘钥匙’读shi,‘衣裳’读shang。”

这种说法应当算是比较明确了,问题在于怎样理解和贯彻这个原则。在测试中如果出现上述例举的不是已经固定下来的轻声音节的声母或韵母的变化,究竟算作正确、错误还是缺陷?《大纲》没有说。如果算错误,恐怕没人能接受,因为无论是北京人还是中央台的播音员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如果算作缺陷,在较快的语流中这种现象甚至是难以避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部分很难为此确定一个语速的限制标准,事实上也没有人就此建议过语速的标准;如果算作正确,那就必须将轻声可能产生的音色变化一一列举出来,并明确在此范围内发生音变或不发生音变均属正确,如“椅子”中的“子”,读成[ts〓]、[dz〓]、[æ∂]、或[dz∂]甚至[ts]、[dz]都正确。不过这样一来,测试评分将会是一件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为简化可操作性,最后只能凭测试员的语感来评分。

林焘、王理嘉在《语音学教程》中谈及轻声音节韵母和声母的变化时,非常明确地指出:“在地道的北京话里,变化倾向更加明显,变化范围也更加广泛,‘桌子、盘子、胖子、柿子’等词里的词尾‘·子’[ts〓]也可以读成[æ∂],变成央元音,成为北京方言土语的一个特点。”《大纲》将地道的北京话的轻声音变作为普通话轻声的语音特征之一,除实际上迁就了北京人外,很难找出像样的理由。

许多语音学著作在描写普通话轻声时沿用了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的有关描述,岂不知这本书在谈及声调(包括调型、调值、调类、声调相连的变化、轻声及词重音等)时明确指出是北京话而丝毫未提及普通话。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在提及轻声时也指明是“北京方言里的轻声”。徐世荣在《普通话语音常识》一书中则认为:“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就其整个语音体系来说,并不包括北京的一些土语、土音。有些土音是特殊的‘音变’,比方词语中过度的‘弱化’音节(听起来含糊不清),随着一些土词而发生的读音变化,至今保留在一些老北京人的口中,这却不是我们所要采用、推广的。凡琐细的语音区别,不成规律的声音变化习惯,只能给北京一个地方服务,并不能用作普通话的标准音。作为标准音的北京语音,一定是经过甄别去取,淘汰了芜杂的东西,这才可以成为标准,让全国人民学习。”——多么精辟!

[page_break]

二、轻声与次轻音的区别

对“重音+次轻音”格式的定义,目前可以看到两种:

1.“次轻音”不太短弱,调值还略略保持。“次轻音”也影响声调,却不像最轻音那么严重,短、弱的程度也不及最轻音。(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常识》)

2.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音节读次轻音。后面轻读的音节,声母、韵母一般没有变化,原调调值仍依稀可辨,但不够稳定。有人(如讲北京话的人)读得较轻,甚至读作最轻音(轻声),有人则把它读成“中+重”的格式。这部分词即所谓“可轻可不轻”的情况,不应划归“轻声词”(汉语拼音要标出声调符号),但实际读音可以允许后一个音节轻读(次轻音)。(宋欣桥《普通话朗读训练教程》)

这两种定义基本上没有分歧。但双音节组合中“重音+最轻音”的轻声词与“重音+次轻音”的格式在许多情况下是两可的,在语音上很多时候也是几乎无法区别的。轻声和次轻音在长短上大致相同,都是短促的;轻声和次轻音在强弱方面的区别很小,在语流中则几乎是难以察觉的;轻声和次轻音在音色上连是否有区别也很难下定论,因为轻声的音色本身就有很大的自由度,声母可以浊化也可以不浊化,单元音韵母可以央化也可以不央化,复元音韵母可以单元音化也可以不单元音化,声母或韵母可以脱落也可以不脱落,等等;好在一个音节在读轻声时,不仅是声音的强弱、长短、音色有变化,而且声音的高低也会变化。按照次轻音的上述定义,根据语音实践将次轻音的实际调值、调形与轻声作一全面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果(例举的词语均根据宋欣桥的《普通话朗读训练教程》):

1.阴平+轻声或次轻音:①后一个音节是阴平字,听起来与前一个音节音高基本相同即调值为55或54,就是次轻音,如“西边”;如调值为2度或31,则为轻声,如“东西”;区别较明显。②后一个音节是阳平字,次轻音读作35,如“工人”;轻声读作2度或31,如“姑娘”;容易区别。③后一个音节是上声字,次轻音读作21(不可能读成214或2114),如“家里”;轻声读作2度或31,如“家伙”;几乎无法区别。④后一个音节是去声字,次轻音读作53或54(不可能读成51),如“出去”;轻声则是2度或31,如“娇声”;两者较容易区别。

2.阳平+轻声或次轻音:①后一个音节是阴平字,次轻音为55或54,如“前边”;轻声为3度或31,如“活泼”;区别较明显。②后一个音节是阳平字,次轻音为35,如“回来”;轻声则是3度或31,如“粮食”;能够区别。③后一个音节是上声字,次轻音为21,如“男子”;轻声为3度31,如“行李”;不易区别。④后一个音节是去声字,次轻音为53或54,如“回去”;轻声为3度31,如“咳嗽”;可以区别。

3.上声+轻声或次轻音:①后一个音节是阴平字,次轻音为55或54,如“左边”;轻声为4度或44,如“嗽叭”;较难区别。②后一个音节是阳平字,次轻音为35,如“起来”;轻声为4度或44,如“养活”;较难区别。③后一个音节是上声字,次轻音为2度,如“碗里”;轻声为4度或44,如“奶奶”;两者不仅后一个音节调值差别较大,而且前一个音节的变调也不同,次轻音的变成24,轻声的大多数变成211,很容易区别。④后一个音节是去声字,次轻音为53或54,如“手艺”;轻声为4度或44,如“使唤”;往往不易区别。

4.去声+轻声或次轻音:①后一个音节是阴平字,次轻音为55或54,如“那边”;轻声为1度或31,如“丈夫”;区别很明显。②后一个音节是阳平字,次轻音为35,如“进来”;轻声为1度或31,如“困难”;区别较容易。③后一个音节是上声字,次轻音为21,如“县里”;轻声为1度或31,如“凳子”;区别困难。④后一个音节是去声字,次轻音为53或54,如“下去”;轻声为1度或31,如“漂亮”;较容易区别。

总共16种情况,容易区别的有10种,不易区别或很难区别的也有6种。但实验语音学证实,把“重重型”(大致相当于一般所说的“中音+重音”格式)词的后一个音节的音长逐渐缩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听成轻声词,而不被调值的差别所影响。如“大姨dàyí”中后一个音节的调值为35,当这个音节的音长变为前面音节的2/3左右时,就有75%以上的人会听成“大·意dà·yi”。而“·意·yi”这个轻声音节的调值按规律应当是1度或31。35和1(31)两者的调值差别非常明显,调形完全不同,却有大多数人“误听”,这说明调值在区别轻声和非轻声时并不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威。如果放到句子中去,考虑到语调重音和升降的变化,不易区别或很难区别的情况还要多。

如何区别轻声和次轻音,郭锦桴在《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中提出:“轻声字都丧失固有声调的音高调值,没有一个轻声字保持固有字调不变。如果有一个轻声字保持固有的调值不变,那么它就不应被当作为轻声,而至多只能被当作为轻读(本文注:这里的轻读即指次轻音)。”这种方法在北京话里是完全行得通的,但在普通话里特别是艺术普通话里也行得通吗?

周殿福在《艺术语言发声基础》中特别提到过普通话发音上的一种毛病,并把它和轻声联系起来:“在艺术语言的说唱中,有时由于节拍速度较快,或者感情激动,引起某些字音含混不清,或者把字音挤掉,戏曲界把这种现象叫做‘吃字’。‘吃字’是艺术语言中的一大缺点。它不仅出现在戏曲语言中,在话剧、电影、广播、以及讲解员讲述的解说词中也常出现。而且出现得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必须引起艺术语言工作者的高度注意。‘吃字’虽然表现在某个字音上,但是它却影响整个语句或整个片断。当我们没有把某个字音交待清楚时,观众不免要对这句话的意思加以思考,琢磨演员究竟在说什么。可是演员不给观众思考的时间,继续说下去,尽管下句话说得很清楚,观众却还在琢磨上句话的意思,于是下句话也就听不见了。因此我们认为,‘吃字’的后果不是一个字的问题,而是全部语言的巨大损失。”他还指出:“对于话剧、电影、广播、解说等语言来说,轻声字太多是造成‘吃字’的主要原因。”“轻声字的声母和韵母在拼写上虽然仍旧保持原来的结构,在实际读音上却改变了本来的面目,这在听感上已经觉得模糊,再加上多方面的因素凑在一起,由于轻声而‘吃字’就更容易发生了。”他总结道:“因此,为了使轻声读音清楚,免得因轻声而造成‘吃字’,还是读原来的声韵为宜。”事实上,各级播音员也都是这样做的。这样读出来的轻声和次轻音更难区别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主要是播音员、教师、演员等,他们应当掌握的普通话当然属于艺术语言而不是生活语言,如果仅仅以北京人的生活语言作为标准,与测试的目的就背道而驰了。更何况普通话并不完全等于北京话。

宋欣桥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平分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判定轻声词“错误”的基本范围:“(1)工具书、教科书和《大纲》均注音为轻声,而没有读作轻声的。(2)把工具书、教科书和《大纲》没有注音为轻声的词语(实际口语的轻重音也不读作‘重·次轻’格式的),读作‘轻声’(或‘轻音’)的。”还提出了不视为“错误”的情况:“(1)工具书、教科书注音不一致的所谓‘轻声词’。(2)《现代汉语词典》认为:‘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字’,注音时,后一个音节标声调符号,并在前面加圆点的。例如:‘因为’注为‘yīn·wèi’。凡是这样注音的词语。(3)工具书、教科书虽然没有注明轻声,而普通话口语中的轻重音格式可以读作‘重·次轻’的词语。这三条所列的均属于‘可轻可不轻’的情况。测试中应试人无论是否轻读,都不应扣分。”

我认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把次轻音发成轻声或把轻声发成次轻音都不应算作缺陷,更不应归为错误。一是两者本身就不易区别,除了前面所说的音高不易区别外,许多词究竟是轻声词还是“重音+次轻音”格式的词也还没有定论,如“母亲”。迄今为止,也未见到一个较完整的词表能开列出必读“重音+次轻音”格式而不可以读成轻声词的清单。即使是必读轻声的词的认定也不是没有有困难,如《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和《现代汉语词典》都将“小拇指”注为必读轻声的xiǎomuzhĭ,但同一本《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却在《总论》里将“小拇指”作为上声变调的“单双格”举例,注音为xiǎomǔzhĭ。轻声词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次轻音了;二是实际上播音员以至一部分北京人在发音时也常常混读。此外,相当一部分“重音+次轻音”格式的词已转化为“中音+重音”格式的读音。如“练习”一类的兼类词,作动词使用时后一个音节原本认为应读作次轻音,现在只有在尝试态中(“练习练习”)才读成次轻音,其他情况都已习惯于读作“中音+重音”的格式。这类“可轻可不轻”的词,无论读作“重音+次轻音”还是“重音+最轻音”,甚或读作“中音+重音”的格式,都不应算作缺陷,更不应算作错误。

北京话的语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曾提及“上声+轻声”格式里,“如果两个字组成一个短语或重叠式动词,如‘咬·你’,‘买·点儿’,‘养·养(儿)’,‘想·想(儿)’,那么第一个音节就像在第三声前的第三声变化一样,要升高为第二声。但在这种重音模式中,第一个音节的变调跟第二声不完全相同,因为它保留了一点儿第三声的下降部分的声门收缩,其调值是325:,不同于一个单纯的第二声35:,它可以视为第三声的音位变体。”在今天的北京话中,这种325的调值不能说不存在,但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调值是24(35),十分干脆。

有些专家把轻声看成是汉语轻重音中的轻音,而不是声调中的变调。我认为不仅轻声属于轻音现象,而且次轻音也属于轻音现象。两者不仅在朗读和说话这两个部分是互通的,而且在双音节词语部分也是互通的。只有“上声+轻声”与“上声+次轻音”两种格式中后一个音节的调值区别特别明显,前者为4或41,后者为21。这完全可以作为上声的变调来处理,即上声的变调有三种情况:(1)后一个音节为上声时,变读24;(2)后一个音节为阴平、阳平、去声时,变读211;(3)后一个音节读轻音时,大部分变读211,少数变读24,变读211的后一个音节读4或41。至于轻音的音色变化标准则放入语流中来处理。

如此处理轻声和次轻音可以简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判断评分,也符合普通话的现实情况,并有利于各类方言区的人对普通话的准确掌握。

林焘、王理嘉已经意识到轻重音过于复杂的弊病,他们提出:“汉语不以多音节词为主,重音的作用不明显,没有必要再把重音分成等级。”事实上,在声调问题上,普通话水平测试目前采取的是划分为三个层次的方法。音节为第一层次,最明显的标志是上声的调值必须是214(2114),否则就属于错误或缺陷;双音节词语为第二层次,上声的变调、“一”和“不”的变调、儿化等是其主要标准;篇章(包括朗读和说话两个部分)为第三层次,主要标准比较模糊,虽然测试目的中包括“重点考察语音、连续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以及“语音失误、方音明显,词汇语法,自然流畅”等,但没有一个整体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很大程度上主要还是凭测试员“方音是否明显”的感觉来确定等级。方言语调本身的概念就很模糊。什么是方言语调?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应当是方言所特有而普通话所没有的语调。问题再接下去。什么是方言?北京话算不算方言?按语言学界的一致公认,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一个地域分支(尽管有人可以辩解说是一种特殊的分支)。那么,北京话当然是方言。问题再接下去。北京话中所特有而普通话未承认的语调算不算方言语调?按以上逻辑当然算方言语调。

也许有人说这种推论没有实际意义,只不过是空洞的理论游戏。好,我们让它实际起来。北京话中有许多读作轻声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或《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未注明轻声或“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双音节词,如“老虎、老鼠”等等,算不算方言语调?宋欣桥确认语调包括“句调、声调(字调)、轻重音、语气(明显的表现在语气词的运用上)、语音节律(包括语速、停顿在内)等方面”,那么,这种读作轻声的现象就应当算作方言语调无疑了。但他又说:“工具书、教科书虽没有注明轻声,而普通话口语中的轻重音格式可以读作‘重·次轻’的词语。……测试中应试人是否轻读,都不应扣分”。工具书、教科书都没有首肯,又哪能算作所谓普通话口语呢?唯一可以算作标准普通话口语的,我认为只能是中央一级的播音员)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即使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标准,经测试失分率在3%之内的可以算作标准的普通话水平,但标准应在测试前订出,这就形成了测试不能自圆其说的悖论。一些普通话培训班里到处可以听到的是“北京人是(不是)这样说的”之类不容争辩的说法,进而北方方言区的人就很少因“方音明显”而被扣分。为什么“工具书、教科书虽没有注明轻声,而普通话口语中的轻重音格式可以读作‘重·次轻’的词语。……测试中应试人是否轻读,都不应扣分”,而将工具书、教科书注明轻声的读作次轻音就应当算作错误或缺陷呢?

我们再回顾一下普通话语音的演变过程,其实次轻音中有不少本身就是从轻声转化而来的,即使现在的北京人也有仍旧读作轻声的。因此,含有次轻音的词完全可以读作轻声,含有轻声的词也完全可以读作次轻音,都不应算作缺陷,更不能算作错误。

本文说了这么多,并无意否定权威的说法,而是认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轻声和次轻音的判断评分,完全可以根据普通话的发展变化,采取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法。当然,这种判断评分,不与日常生活用语的规范问题挂钩,也不与普通话的普及推广挂钩。

三、余论

人们交际的基本单位是句子。作为普通话,从句子中分析出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句子和音节之间再建立一个双音节的语音单位,就过于烦琐也不符合语言实际。如前所述,人们一般把双音节词语当作双音节的降调陈述句来发音的,脱离了语调的双音节词语在言语中是不存在的。而在句子和音节之间建立双音节词语的语音单位,正是脱离了语调。这与在语素和句子之间建立词这一语言单位是不同的。普通话的语素往往是单音节的,词大多数是双音节的,造句的最小单位是词而不是语素。但从语音上分析音节(或语素)、分析词语,却不是这样规整的关系。“我们”是一个词,“我的”是两个词组成的结构,但各自前后音节的语音关系却完全相同:后一个音节是轻声,前后音节之间不能停顿,必须连贯发音,等等。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应将“双音节词语”部分改为“双音节降调陈述句”,就不会产生许多误解,评分也就有据可依。

参考文献

赵元任(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林茂灿、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方言》1980年第3期

周殿福:《艺术语言发声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郭锦桴:《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北京语音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宋欣桥:《普通话朗读训练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中的几个问题》(收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鲁允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修订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水平测试范文篇6

第二条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开展测试是促进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提高的基本措施之一。

第三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测试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规程和测试工作评估办法。

第四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测试的政策、规划,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

第五条国家测试机构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实施测试,对测试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对测试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开展测试科学研究和业务培训。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本辖区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测试工作规划、计划,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

第七条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根据需要设立地方测试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测试机构(以下简称省级测试机构)接受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及其办事机构的行政管理和国家测试机构的业务指导,对本地区测试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实施测试,对测试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开展测试科学研究和业务培训。

省级以下测试机构的职责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确定。

各级测试机构的设立须经同级编制部门批准。

第八条测试工作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国家部委直属单位的测试工作,原则上由所在地区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组织实施。

第九条在测试机构的组织下,测试由测试员依照测试规程执行。测试员应遵守测试工作各项规定和纪律,保证测试质量,并接受国家和省级测试机构的业务培训。

第十条测试员分省级测试员和部级测试员。测试员须取得相应的测试员证书。

申请省级测试员证书者,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熟悉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政策和普通语言学理论,熟悉方言与普通话的一般对应规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常用国际音标,有较强的听辨音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

申请部级测试员证书者,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两年以上省级测试员资历,具有一定的测试科研能力和较强的普通话教学能力。

第十一条申请省级测试员证书者,通过省级测试机构的培训考核后,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发省级测试员证书;经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推荐的申请部级测试员证书者,通过国家测试机构的培训考核后,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发部级测试员证书。

第十二条测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聘任测试员并颁发有一定期限的聘书。

第十三条在同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指导下,各级测试机构定期考查测试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并给予奖惩。

第十四条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聘任测试视导员并颁发有一定期限的聘书。

测试视导员一般应具有语言学或相关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熟悉普通语言学理论,有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有较丰富的普通话教学经验和测试经验。

测试视导员在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领导下,检查、监督测试质量,参与和指导测试管理和测试业务工作。

第十五条应接受测试的人员为:

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影视话剧演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

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该接受测试的人员。

第十六条应接受测试的人员的普通话达标等级,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社会其他人员可自愿申请接受测试。

第十八条在高等学校注册的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可随所在校学生接受测试。

测试机构对其他港澳台人士和外籍人士开展测试工作,须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授权。

第十九条测试成绩由执行测试的测试机构认定。

第二十条测试等级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一印制,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编号并加盖印章后颁发。

第二十一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全国通用。等级证书遗失,可向原发证单位申请补发。伪造或变造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无效。

第二十二条应试人再次申请接受测试同前次接受测试的间隔应不少于3个月。

第二十三条应试人对测试程序和测试结果有异议,可向执行测试的测试机构或上级测试机构提出申诉。

第二十四条测试工作人员违反测试规定的,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暂停测试工作、解除聘任或宣布测试员证书作废等处理,情节严重的提请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应试人违反测试规定的,取消其测试成绩,情节严重的提请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水平测试范文篇7

关键词:计算机;学业水平考试问题;中职学生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等职业教学的重要课程,能够从多个角度反映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以及师生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问题。计算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来促进中职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测试除了专业课程,还包括英语、数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个人文化素质。故此,本文将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开展的必要性、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策略三个方面出发,来进一步促进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必要性

1.人才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在不断普及,计算机的熟练应用已经成为人才必备的技能。在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在中职学校的开展,不仅能够促进中职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符合中职学校培养具有一线技术实践性人才的需求,提升了人才的综合素质,并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2.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传统的中职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质量一直由学校自身进行监督,缺乏第三方的监管,这样很容易造成自我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以往中职学校之间进行教学质量评比,更加看中的是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以及高考的升学率是多少。可以说这种教学质量的评比方式缺乏一定的普遍性。技能大赛只能检测部分学生的专业课成绩,通过高考升学率无法有效地检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取得的成绩。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能够有效地检测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计算机水平的掌握情况。3.中职学生毕业考试的必然需求。计算机课程作为中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在毕业前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考试,从而判断该生是否具备毕业的条件。在中职学生毕业考试当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试形式是通过上机进行测试的,考试的结果按照A、B、C、D、E五个等级进行划分,其中E为不合格等级。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E等级成绩的学生不能超过考生的5%,成绩不合格的考生要进行补考。可以说中职学生要想在中职毕业考试中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就必须正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业水平测试,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业水平测试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成功毕业,更是中职学生升大专或本科的重要依据。如果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在B以下,就会失去升学的机会。可以说,学业水平测试不仅关系到中职学生的毕业,也关系到中职学生的升学,是其文化水平评定的重要依据。4.教育部门评估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然需求。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需要一个客观且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式。在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率与优秀率来判定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这为教育部门客观评估中职学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可以说,在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是教育部门评估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然需求。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所出现的问题

1.中职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许多中职学生并没有正确认识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在考试中取得合格的成绩就可以毕业。中职学生的这种认知是片面的、不完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不仅关系到中职学生能否成功毕业,而且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更高的学府进行深造。如果中职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没有一个正确、全面地认知,将影响中职学生在日后的发展。2.中职学生缺乏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由于中职学生没有进一步地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中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没有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投入足够的学习精力。部分中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没有认真地积累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导致其在最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学业测试中取得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从而影响毕业与升学。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加大。通过对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试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点:(1)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加大,所涉及的计算机知识也更加广泛,综合考察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能力。(2)学生无法有效地把握考试时间。因为学生对各个模块的知识掌握得不均衡,以致在上机考试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把握各个模块的做题时间。通过试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大致可以分为选择题、基本操作题、WORD文档、EXCEL表格、PPT知识、上网以及打字七个模块。许多中职学生在看到电子试卷后,认为打字部分与Word文档的习题比较简单,可以先开始作答此部分的习题。学生在考试开始时没有按照正确的考试题目顺序进行做题,很容易发生漏题的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试卷出题范围大致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以及常用的工具软件等。试卷中的知识点内容十分零散,选择题涉及计算机知识的各个领域,中职学生在选择题部分丢分十分严重。随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难度的加大,进一步增加了中职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取得良好成绩的难度。这就要求中职学生在日常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必须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应用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解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问题的相关策略

1.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重要性的宣传。针对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发现:学生是否正确地认识到了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日常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认真积累了相关的知识,为后续的学业水平测试做出一定的准备。因此,中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及时为学生渗透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让学生正确认知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2.中职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做好合理的教学规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是中职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主要渠道,中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效率,并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测试中所涉及的知识,结合教材进行知识的扩充。同时,中职教师要宏观把握中职学生三年来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规划。3.合理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模块,进行模拟测试。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电子试卷分析可以发现:考试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七个部分,而选择题是学生的丢分常项。因此,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重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常用工具软件等相关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在选择题项目上的得分。例如:学生可以购买相关知识点的口袋书,将其放在身边,在闲暇时间进行观看;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登录相关的学习软件进行模拟测试,提前感受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模式和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考试时间与考试内容。

四、结语

面对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师生应共同努力,在日常的教学与学习中,注重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积累,利用现代化的测试软件把握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们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红.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分析[J].中外交流,2018,(36):37.

[2]吴江蓉.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8,(75):128.

水平测试范文篇8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操作;应试人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述

为了减轻测试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工作量,提高测试质量与效率,促进普通话学习和测试手段的现代化,国家语委在“十五期间”组织专家研制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并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开展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试点,目前已有18个省(市、区)开展了这项工作。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指应试人采用上机模式参加测试,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题“朗读短文”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或各市(州、地)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调配测试员通过网络在线评分。

我省从2007年起,就对开展试点的几个兄弟省市进行了考察和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和做法,2009年9月,与安徽科大讯飞公司联系并在省里开始进行试点。迄今为止,已有1000余人参加了机测,我对这些应试人在机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此项工作在全省开展和普及有所帮助。

应试人

在机测实际运作过程中,应试人对机测程序的熟悉程度是测试是否成功的关键,有的顺利进行,而有的却测试失败,不得不重新进行测试。失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应试人基本不懂电脑。进入测试室后,不知道怎样操作电脑,耽误时间,造成资源浪费。

2.测试四个题目均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很多应试人每读完一道题目,不知道直接点击“下一题”按钮进入下一题测试,而是等系统自动跳入下一题,这样也耽误了时间。

3.出现问题最多的是试音环节,应试人音量太大或太小、试音过程中拨弄耳麦发出噪音、第一次试音不成功不知道点击“确定”按钮等等都关系到试音是否成功。

4.应试人试音音量与正式测试时音量没有保持一致,导致计算机前三题评分不成功。

5.应试人进入测试室,做与测试无关的事情,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

除了以上所列影响测试进行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对测试进程有影响。

1.工作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在测试室里随意走动。

2.考试机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死机,造成此次考试不能继续。

3.有的应试人在考试过程中无故退出。

造成测试不能继续的因素还有很多,这里列举的仅是我们在实际机测过程中所碰到的较为典型的一些情况。

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机测应试人的情况,我们对影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常进行的因素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机测过程中有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将应试人分成两批,一批在测前进行机测培训,另一批不通过培训直接参加机测。结果发现,培训过的应试人出错的情况大大少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应试人。因此,针对应试人出现的情况,结合机测的特点,我们制定了机测流程的培训内容。

第一步:佩戴耳机

进入测试室,戴上耳麦,将麦克风调节到离嘴唇2~3厘米的距离,麦克风在自己的左侧。戴好耳麦后,点击“下一步”按钮。

第二步:登录

填写准考证号的最后四位,点击“进入”按钮登录,核对自己的考试信息。

第三步:试音

进入试音页面,听到系统的提示语后,以适中音量和语速朗读文本框中的信息,进行试音。若试音失败,请提高音量再试一次。

第四步:测试

测试时,每一题都在听到“嘟”的一声后开始朗读试题内容。第一题、第二题应按横向朗读。测试完一题请立即点击屏幕右下角“下一题”按钮,进入到下一题的测试。测试过程中不要说与试题内容无关的话。公务员之家

第五步:测试结束

测试结束后,摘下耳麦后安静离开考场。

机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试音时,要以正常适中音量朗读试音文字,正式测试时朗读音量要与试音时的音量保持一致。

2.测试的过程中,手不要触摸麦克风,同时要避免麦克风与面部接触。

在正式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将以上内容做成幻灯片并结合图片对应试人进行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

水平测试范文篇9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于1994年作出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规定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属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主要对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要求:“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应达到二级或一级水平。”为此,师范院校的师生应下气力学好普通话,师范院校的普通话测试站应相应地认真做好普通话测试工作,这就要求测试员应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保证培训和测试的质量和效应,才能真正把测试工作长期做好,为推广普通话作出有益的贡献。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综合素质的内涵及要求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不能等同于一般基层单位的测试员,应具有更高层次的综合素质。

(一)高尚的工作道德规范

这是做好一名合格测试员最首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测试员按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有事先请假,并自行落实好替补人员,保证测试正常进行;更要求掌握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专心致志,认真负责地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的质量;还要求态度温和,富有爱心地询问或解答考生的问题;还要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和安排,组织和实施好课堂教学,给考生上好考前培训课,为他们的普通话等级考试推波助澜等等。

(二)优良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与水平

如果一个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不具有优良的普通话口语谈吐表现,不具有良好的说普通话的习惯和行为,就不可能赢得学生和老师们的信赖和尊敬,就不配测试员的称号,更谈不上保证培训和测试的质量。

(三)较高的培训水平

培训是促使考生普通话等级考试顺利通过的关键环节。测试员不仅具有测试的职能,而且还具有培训的职责。如果一个测试员只会测试,而不能胜任培训的任务,那就是一个有缺陷的测试员,一个不完全的测试员。如果一个测试员不能上好培训课,那必然引起考生的强烈不满和反感,甚至他们会向测试站提反抗意见:“收了我们的培训费为什么不派一个好的培训老师来上课?……”所以,一个称职的测试员同时要是一名合格的培训员至关重要。

(四)较强的测试能力

要保证测试的质量,维护公平公正的原则,除了要求测试员有高尚的工作道德,更要求测试员有较强的测试能力。

(五)较好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

可能会有不少人或测试员认为这点不应作为测试员的素质要求。但笔者认为:如果是一般基层单位的测试员,这方面素质不够,还说得过去。但高等师范院校的测试员必须要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否则枉为高师测试员。熟不知高等师范院校的一般老师都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每年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才算称职。所以高师测试员也不例外,应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要求且并不过分。

三、培养与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与途径

(一)工作道德方面

1.测试员要培养热爱培训测试工作的自觉意识,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测试员要热爱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必须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组织和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做好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认真地把工作做好。

良好的工作道德,来自于对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如果测试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标准高、要求严,以一流的表现和成绩来赢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好评,他必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如一,尽职尽力地进行培训和测试,出色完成工作。而不是得过且过,迁就自己。

2.测试员要加强作风修养,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作风修养具体包括实事求是的作风,主动负责的作风等,这些作风的养成,对于做好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事求是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测试工作应坚持的原则。这就要求测试员必须认真执行测试标准,实事求是地打分定级,维护公平公正。切忌任何个人感情因素,随意抬高或降低考生的成绩。

主动负责精神,既是测试员的思想、才干在道德修养上的反映,也是培训测试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测试员要创造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成绩,必须具有主动负责的精神。这就要求测试员主动做好培训测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写好教案,制作好培训课件,调适好录音笔,检查各种测试材料、签字笔、秒表类是否具备等;主动认真地完成培训测试中的讲课和测评任务;主动负责地做好培训测试后的收尾工作,如课后指导、解答疑难、评分、登分、签名、关闭测试仪器等。还要求测试员主动协助工作人员做些常规工作。

3.加强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观念,自觉遵纪守规。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是执行培训测试任务的根本保证。因此,测试站必须经常对测试员加强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测试员则要不断加强纪律和制度观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遵纪守规,做一名有能力有水平守纪律的测试工作者。

4.勇于解剖自己,认真反省及时改进;开展批评,乐于接受监督。测试员应当通过经常性的自我解剖行为,把自己培训测试工作表现中各种错误思想或做法以及潜藏在思想深处的不符合工作道德要求的东西,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并对这些思想意识或做法进行公正严厉的斗争,作出是非分明的抉择,及时改进工作思想和方法,增强工作道德水准。

在工作实践中开展批评,接受监督,是测试员进行工作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测试员应当经常听取同仁和考生的批评意见,把舆论压力变成加强自身工作道德修养的动力。

(二)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与水平方面

1.以理论为指导,掌握普通话口语表达技巧,多读多练,多说多用。测试员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虽然已进入了一级水平但却不能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否则就会“不进则退”。特别是生活在方言区的测试员会受到各种方言的影响和干扰,如果不加以经常性的练习和运用,就会使普通话标准程度下降,导致普通话表达能力降低,所以测试员只有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掌握普通话口语表达技巧,多读多练(《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教程》中的例词和作品是最好的练习材料),多说多用,才能始终保持并提高自己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与水平。

2.养成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测试员说普通话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时时处处做起,并且坚持不懈,变成一种自觉自然的永久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良好的普通话口语能力与水平

(三)培训能力与水平方面

1.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和安排,组织和实施好课堂教学。备好课是提高培训能力与水平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测试员对培训课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教法。备教材就是熟悉吃透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测试员要熟悉《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教程》两本书的内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授课;备学生是要了解授课对象是何专业何层次的学生,普通话基础和现状如何,他们有什么要求,这些备课时都要事先了解清楚,在教学时才能联系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备教法就是选定上培训课的主要授课方法。由于普通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所以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精讲多练的方法,最适宜最有效。在“练”的过程中则要采用测试员示范带读的方法,多读多练,必有好的训练效果。中文与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等级要求不一样,文科和理科的学生普通话基础差异较大,这些不同之处要求测试员还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学。

备好课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构思好培训的蓝图和设想,接下来是要落实到实际课堂培训教学中,否则蓝图就会变成空想,所以要求测试员要认真组织和实施好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教学环节,充分调动考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好的培训目的。

2.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现代语音技术来上培训课,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多媒体的应用能调动人的各种感官,综合发生效应,给人以丰富性、可感性、生动性。如果测试员在备课时能先制作好课件,然后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语音技术来实施培训课堂教学,能促使考生耳目一新,好学勤练,那将会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测试站要想方设法提供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给测试员培训课用,而测试员则应积极制作课件,熟悉多媒体和现代语音设备、应用程序及操作技巧,以便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时能应用自如,顺理成章,出色完成培训任务,从而让考生满意,得到他们的好评。

3.观摩优秀培训测试员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培训能力与水平。优秀的培训测试员往往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极佳,所以测试员尤其是年轻的测试员定期观摩优秀的培训测试员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培训能力与水平。

(四)测试能力与水平方面

1.多测、多摸索、多总结、多交流。俗话说:“熟能生巧”。每个测试员只要多参加测试,多去摸索测试的规律与要领,多去总结自己测试中的经验和失误,多与同仁交流做法,积极取经,定能逐渐由测试生手变成一个熟手、巧手,从而提高自己的测试能力与水平。

2.培养快准细严的测试工作作风。快、准、细、严是对测试工作作风的要求,它直接影响着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快”就是快速。测试工作的时效性强,测试员必须高度集中、反应灵敏、动作快速紧凑地进行测试,要讲究效率,完成各阶段的任务。提倡快速作风,绝不意味着可以草率从事、盲目行动,而应该在紧张的测试工作中以镇定的情绪、清醒的头脑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克服急躁、忙乱、慌张的行为。

“准”就是准确。准确是认真负责精神的体现,是保证测试工作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测试员要准确理解和运用评分标准,专心致志倾听读音,准确地定分定级,从而保证测试的结果真实,质量过硬。

“细”就是细致。在测试工作中,有许多评分细则,测试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倾听判断每个环节的读音,否则就可能出差错。测试是一项漫长、单调且高度紧张的工作,测试员要有不厌其烦的韧劲,要有耐心和恒心,不怕吃苦,甘于枯燥,乐于做细功,当然,细致并不意味着慢慢腾腾,不讲效率,而是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追求完美和质量。

“严”就是严谨,即严密谨慎之意。测试员要严格执行评分标准,不能随意估分,敷衍了事,或带个人感情因素来打分。在考场上要谨慎地询问或答复考生问题,不能随便提示或暗示考生读题,也不能马上告知考生成绩,而应暂时严格保密,这样才能保证测试能正常进行下去,按时完成任务。

(五)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方面

1.多总结、多思考、勤记录、积累素材、发现亮点。普通话培训测试是一项很专业化的技术工作。每个测试员都应经常自我总结这方面的可贵经验和不慎失误;经常思考培训测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难题及解决办法。通过反复思考说不定会突然醒悟或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亮点问题,这就要求测试员要及时记录下来,以免一闪即逝。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下一步培训测试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更可为测试员从事普通话培训测试的学术研究提供新鲜素材,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下一步科研活动的顺利展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多交流、广泛听取同仁意见和经验,确定新颖的选题,形成独道的观点。从事科研活动,决不能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否则最终会陷入目光短浅、狭隘的个人主义境界。测试员从事普通话培训测试研究,要多与其他测试员交流,广泛听取同仁的意见和经验,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再结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确定新颖的选题,形成独道的观点,最终化为的科研成果定会得到学者、专家的认可。

3.广泛阅读,善于借鉴,勤动笔写作。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只要多看书看资料,广泛地阅读,并善于借鉴和效仿,写文章时定能挥洒自如,左右逢源,富有文采。这个真理同样适用于学术研究活动,测试员每从事一项有关普通话测试方面的科研项目,必定要广泛阅读大量的资料,了解学术界的前沿状态,从而确定自己的科研内容、方法和思路,而不能落入俗套,毫无意义。

古人又曰“勤能补拙”。只要测试员经常自我加压,勤动笔去写论文、报课题,从不会到会,从不熟到熟,逐渐摸索到规律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它在推广普通话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要起率先垂范作用。普通话测试站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场所,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要保证测试站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有一流的培训测试质量作保障,而一流的质量直接来源于测试员一流的综合素质,所以培养与提高测试员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且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工程,应长抓不懈、从严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漆权.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

[3]毛家瑞,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游铭钧.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水平测试范文篇10

第二条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开展测试是促进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提高的基本措施之一。

第三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测试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规程和测试工作评估办法。

第四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测试的政策、规划,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

第五条国家测试机构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实施测试,对测试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对测试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开展测试科学研究和业务培训。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本辖区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测试工作规划、计划,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

第七条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根据需要设立地方测试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测试机构(以下简称省级测试机构)接受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及其办事机构的行政管理和国家测试机构的业务指导,对本地区测试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实施测试,对测试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开展测试科学研究和业务培训。

省级以下测试机构的职责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确定。

各级测试机构的设立须经同级编制部门批准。

第八条测试工作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国家部委直属单位的测试工作,原则上由所在地区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组织实施。

第九条在测试机构的组织下,测试由测试员依照测试规程执行。测试员应遵守测试工作各项规定和纪律,保证测试质量,并接受国家和省级测试机构的业务培训。

第十条测试员分省级测试员和部级测试员。测试员须取得相应的测试员证书。

申请省级测试员证书者,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熟悉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政策和普通语言学理论,熟悉方言与普通话的一般对应规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常用国际音标,有较强的听辨音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

申请部级测试员证书者,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两年以上省级测试员资历,具有一定的测试科研能力和较强的普通话教学能力。

第十一条申请省级测试员证书者,通过省级测试机构的培训考核后,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发省级测试员证书;经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推荐的申请部级测试员证书者,通过国家测试机构的培训考核后,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发部级测试员证书。

第十二条测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聘任测试员并颁发有一定期限的聘书。

第十三条在同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指导下,各级测试机构定期考查测试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并给予奖惩。

第十四条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聘任测试视导员并颁发有一定期限的聘书。

测试视导员一般应具有语言学或相关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熟悉普通语言学理论,有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有较丰富的普通话教学经验和测试经验。

测试视导员在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领导下,检查、监督测试质量,参与和指导测试管理和测试业务工作。

第十五条应接受测试的人员为:

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影视话剧演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

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该接受测试的人员。

第十六条应接受测试的人员的普通话达标等级,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社会其他人员可自愿申请接受测试。

第十八条在高等学校注册的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可随所在校学生接受测试。

测试机构对其他港澳台人士和外籍人士开展测试工作,须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授权。

第十九条测试成绩由执行测试的测试机构认定。

第二十条测试等级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一印制,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编号并加盖印章后颁发。

第二十一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全国通用。等级证书遗失,可向原发证单位申请补发。伪造或变造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无效。

第二十二条应试人再次申请接受测试同前次接受测试的间隔应不少于3个月。

第二十三条应试人对测试程序和测试结果有异议,可向执行测试的测试机构或上级测试机构提出申诉。

第二十四条测试工作人员违反测试规定的,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暂停测试工作、解除聘任或宣布测试员证书作废等处理,情节严重的提请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应试人违反测试规定的,取消其测试成绩,情节严重的提请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